三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4.11K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數學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5篇

三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例項和畫圖活動,認識圖形面積的意義

2、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教學重、難點]

1、體會面積的意義

2、比較兩個圖形的大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一)拍手遊戲

(二)比一比手掌面

二、初步感知,什麼是面積

(一)認識物體的表面的面積。

1、找一找: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找找身邊物體的面。你找到哪些物體的面?

2、摸一摸:同學們找到了這麼多物體的面,現在就來摸摸這些物體的面吧!

3、比一比:同學們,摸了這些物體的面,你們發現了什麼?

師:剛才同學們發現物體的面有的大,有的小,我們把物體的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的面積。(課件出示:物體的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

4、說一說:誰來說說其他物體的面積?

(二)認識封閉圖形的`面積。

1、什麼是封閉圖形

2、辨一辨:(課件出示五個圖形)師:請大家判斷一下。下面的圖形哪些是封閉圖形,哪些不是封閉圖形?(把不封閉的圖形隱藏)這些封閉圖形的大小就叫做它的面積。(課件出示)

(三)總結面積的意義。

師:現在你們知道什麼是面積了嗎?(課件先出示:物體的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再出示: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全班齊讀兩遍。

(四)基本訓練。(課件出示:課本41頁練一練第1題。)

三、合作交流、比較面積

(一)(課件出示)探密遊戲,激發比較的樂趣(比較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大小)

(二)小組彙報。師:你們小組是用什麼方法來比較的呢?

(三)師小結比較的方法,比一比哪種方法好

四、鞏固練習

(一)小小設計師。(課本40頁畫一畫)

以比賽的形式進行

1、明確比賽要求,創意要求:在方格中畫3個不同的圖形,使它們的面積都等於7個方格那麼大。比一比,誰畫得準確而有創意。

2、小組內交流作品,數數他的作品是不是佔七格?然後欣賞他的作品!

3、投影展示作品,交流評價。

4、活動思考:通過這次活動,你發現了什麼?(面積相同的圖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狀。)

(二)數一數;課本41頁練一練第4題。(課件出示)

五、課堂總結

三年級數學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際問題,經歷瞭解“平均數”意義的過程。

2、瞭解“平均數”的意義,初步學會求簡單資料的平均數,能運用生活經驗對“平均數”作出解釋。

3、體會求“平均數”在現實問題中的必要性,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重點:瞭解“平均數”的意義,初步學會求簡單資料的平均數。

教學難點:能運用生活經驗對“平均數”作出解釋。

課前準備:CAI課件、教師準備5個紙杯,杯中放上不同根數的筷子。學校第一季度用水量表。

一、師生談話,引入新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課間活動嗎?在課間活動中你喜歡做哪些遊戲?是怎樣組織的?

學生可能會說:

生1:我喜歡玩跳繩,我們4人一組,我們組跳的最多。

生2:我喜歡玩呼拉圈,我們兩人一組,我們組我轉得最多。

師:同學們在課間活動中玩的真開心,!老師特意排了張照片,你看!他們在做什麼遊戲呀?(踢毽子!)好玩嗎?老師把咱們班這兩組同學踢毽子的情況記錄了下來,你們看!(CAI課件出示統計表)

師:從這裡你瞭解到哪些資訊?

學生可能會說出很多:

生:第一組王藝丹踢了8個,穆德芳踢了7個,趙丹寧踢了6個,郭帥成踢了7個。

生:第二組……

二、討論交流,探究新知。

師:剛才你們從表中瞭解到這麼多數學資訊,真了不起!你想通過這些資訊知道哪些問題?

學生可能提出這樣的問題,如:

生1:第一組一共踢了多少個?第二組一共踢了多少個?

生2:哪一組的成績好?(板書)

師:你提的問題特別有價值,你們認為那一組的成績好?

生3:第二組成績好,因為第二組有踢毽子冠軍。

生:我不同意他的觀點,一個人的成績好,並不代表全組的人都好。

生:我認為第二組的成績好,因為第二組比第一組多踢兩個。

生4:我不同意,因為第一組人少,第二組人多,人數不一樣,比總數不公平。

師:看來比總數、有頭球冠軍都不行,都有矛盾衝突。那麼大家在思考一下怎樣比才公平呢?

學生可能說到:把每個組踢的總數平均一下,比較每組平均成績就公平了。

師:你從哪知道平均成績?(期末老師說過我們班的平均成績是多少)求每組的平均成績就是求什麼?

(每組平均每人踢了多少個?板書)

師:你們同意他的意見嗎?那就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先商量一下怎樣求出每組平均每人踢毽子的個數,然後再算一算,看哪個組合作得最愉快!

教師巡視,注意瞭解學生的計算方法,對學困生進行指導。(在合作接近尾聲時,讓學生將自己的方法寫在黑板上,並寫上組名。)

可能會出現以下兩種方法:

1.分步:(解題思路:先算什麼,再算什麼。)2.綜合算式:(找小組同學講出解題思路)

(藍兔)第一組:8+7+6+7=28(個)

(虹貓)第一組:(8+7+6+7)÷4

28÷4=7(個)(4表示什麼?7個是什麼?)

第二組:9+8+5+3+5=30(個)

30÷5=6(個)第二組:(9+8+5+3+5)÷5

=30÷5

=6(個)

師:仔細觀察這兩組的解題方法有什麼不同?有什麼共同點?

生:不同點:一個是分步計算,一個是列綜合算式。

生:相同點:都是用總個數除以每組的人數。

師:我們在解決問題時,如果沒有特殊要求,分步綜合都可以。現在誰能大聲說出那組的成績好?

生:第一組!

師:讓我們一起鼓掌向穆德芳這一組表示祝賀!(板書:優勝組),第二組同學請繼續努力。

師:通過踢毽子這個遊戲,你知道了什麼?

生:我知道要求每組的平均成績,應用這組的總個數除以每組的人數。

生:要知道哪組的成績好應比較每組踢的平均個數。

師:看來這個數的作用真不小呢,他能反映出每組的整體水平!(用手指板書)誰來給每組平均每人踢得個數起一個名字?

生:平均踢的個數……(很好!能不能再簡捷一點?和我們的名字一樣兩個字或三個字?)

生:平均數。(非常好,那我們就把平均每人踢得個數叫平均數。)

板書:平均數

師:剛才我們用“平均數”這個新朋友解決了哪組成績好的問題。在現實生活中還經常遇到求平均數的問題。看,這是我班環保小衛士樑捷統計的他家一週內丟棄塑料袋的情況。(課件出示)

師:請你們幫樑捷算一算,他們家平均每天丟棄幾個塑料袋?自己獨立試一試,有困難的可以找同桌幫忙。

師:把你計算的方法和結果和大家交流一下。

學生可能會出現兩種方法:

生1:先算出樑捷家一星期丟棄塑料袋的總個數,再除以7。(實物投影)

分步:1+3+2+3+2+6+4=21(個)綜合算式(1+3+2+3+2+6+4)÷7

21÷7=3(個)(7表示什麼?)=21÷7

=3(個)

答:樑捷家平均每天丟棄3個塑料袋。

師:你們同意他的解題思路嗎?同學們真聰明,這麼快就求出了樑捷家每天丟棄3個塑料袋。我們的好朋友藍靈鼠聽說大家在研究平均數,特意趕來向我們請教一個它一直很糊塗的問題。你看!(課件配音出示藍靈鼠畫面:求出的“3個”是實際每天丟棄的塑料袋個數嗎?)小組討論一下幫藍靈鼠解決這個問題。

學生可能有兩種認識:

生:我認為“3個”就是樑捷家實際每天丟棄塑料袋的個數(教師可以讓學生再次觀察表格,明確“3個”不是實際數)。

生:我認為“3個”不是樑捷家每天實際丟棄的個數,而是樑捷家平均每天丟棄塑料袋的個數。它是一個“平均數”。

師:平均數“3個”和實際每天丟棄的塑料袋個數比較可能會怎樣?你能舉個例子說說嗎?(適時激勵表揚)

生:實際丟的個數有的比平均數多,有的比平均數少。(如果學生不能說出教師給予提示)

師:藍靈鼠聽了大家的解釋滿意嗎?一起了解一下!(課件出示藍靈鼠:哦!原來是這樣呀!謝謝大家,拜拜!)(師生一起拜拜!)

師:我們算出了樑捷家平均每天丟棄3個塑料袋,照這樣計算,請想一想我們班有80個同學,那麼80個家庭一天一共丟棄多少個塑料袋?算一算一週丟棄多少個塑料袋?

學生算完後,交流計算結果。

師:通過剛才的計算,你想到了什麼?

學生可能說:

生:那就會到處都是塑料袋,我想對丟棄塑料袋的人說:“請不要隨意丟棄塑料袋了。”

生:塑料袋滿天飛。

……

師:有了我們這些環保小衛士的努力,相信我們的環境會變得越來越好!

三、動手實踐,理解新知。

師:接下來我們一起做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裝筷子游戲。請各組派代表準備好杯子,按老師的要求做。

師:仔細觀察裝好的筷子,你發現了什麼?

生:杯中筷子的根數不一樣。

生:……

師:如果要使紙杯中的筷子一樣多,可以怎樣做?小組合作,先商量一下,然後再試一試,看哪個小組的方案最有創意。

學生可能會出現三種情況:

(1)把鉛筆都取出來,用剛學過的求平均數的方法計算,先求紙杯中共有多少根鉛筆,再求平均每個紙杯放幾根。(必須出現)

分步:3+4+2+5+1=15(根)綜合:(3+4+2+5+1)÷5

15÷5=3(根)=15÷5

=3(根)

師:你真聰明,能用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我們為她鼓掌!

(2)把所有的小棒收到一起,再一根一根的分次放到紙杯裡。

(3)先算出平均數,再移多補少。把多的移到少的中,使每個紙杯中都是3個。(你的'方法更有創意,你真棒!)

師:剛才我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看來求平均數的方法不只一個。其實,解決同一個問題會用不同的解決方法,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和自己的需要靈活選擇,相信同學們一定會開拓出新的天地!

四、走進生活,應用新知。

師:同學們,平均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用處,為了更好的認識這個新朋友,我們一起來了解下面的資訊。

課件出示:學校第一季度的用水量統計表:

月份

1

2

3

平均每月用水噸數

噸數

246

180

270

1.算一算我校第一季度平均每月的用水量。

2.說說從該表中你有什麼發現,你想對學校的老師和同學們說些什麼?

生:3月份用水量最多,同學們、老師們我們都應該節約用水。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老師最想說的是什麼嗎?

師:節約用水,從我自己做起!

五、深入生活,拓展應用。

螢幕出示畫面

師配以畫外音:一條彎彎曲曲的小河,穿過了一片土地,平均水深120釐米,你們看。誰來了?小明來了!我的身高可是140釐米,不會游泳,如果我在這條河裡面玩耍,會有危險嗎?

師:聽了同學們的勸告,小明一定不會在河裡玩耍了。(德育教育)

六、回顧總結,暢談收穫。

好的同學們,不知不覺,就要下課了,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和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希望同學們的每一節課多能收穫多多,快樂多多!

七、課間遊戲,體驗應用。

師:課下作業,課後,請同學們自由結合小組,進行一次拍球比賽,比一比哪組的成績好。

規則如下:

1.以小組為單位,在室外進行。

2.每人拍3次,記錄最好成績。

3.計算出小組同學的平均成績。

師:請同學們認真完成,下節課我們選出優勝組,大課間給大家表演!好了今天的課就上到這裡,同學們再見!

三年級數學教學設計3

學習內容:教材第115頁第9、10題,練習二十五第10-12題。

學習目標

1.複習小數的含義,以及不超過兩位的小數的讀、寫。會進行分母是10、100的`分數與小數的互化。複習各數化成小數。

2.會比較一位、兩位小數的大小。

3.會準確計算小數的小減法,解決些相關應用題。

自主預習

這節課我們來複習小數部分的知識,請同學們結合教材回憶本單元學習了哪幾方面內容?

1、小數意義讀寫法:

2、小數的大小比較:

3、小數的加減法:

交流合作

1、小數的意義與讀寫法

(1)說出一個小數,舉例說明:各部分名稱,讀法;並轉化成分數。

點撥:讀法中小數部分是幾就讀幾,一位一位地念出來,有幾個零都要讀出來。把小數寫出來時注意是否有單位,不要丟掉單位。

(2)互換:

13、7

————0.80.07

100100

(3)改寫成以元為單位:5元3分、7分、8角、10元5角

(4)改寫成以米為單位:5分米、39釐米、42分米、109釐米

2、小數大小比較

(1)出示一組數:0.98、0.89、0.098、0.089、0.908,按照由小到大排列。

(2)說清比較大小的方法,數多時可以縱向排隊比。

(3)說說你是怎麼比較小數的大小的。

3、小數加減法

(1)出示一組題,試著筆算,介紹你的成功經驗。

3.5+7.5、10.62.91、9.21+2.79、9-6.4

(2)總結豎式、筆算時的方法。

展示提升

各小組展示自己的學習收穫,其他小組交流補充,教師及時點撥。

反饋測評

1、比較大小:0.12(、)0.086.7(、)6.90.03(、)0.3

2、計算:1.4-0.87.8+0.53.8–1.96+0.6、5.3–1.7、4.6+2.7

拓展延伸

1、通過小數單元的複習,你有什麼收穫?

2、你在生活中遇見過哪些有關小數加減法的計算,你是怎麼解決的?

三年級數學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在觀察年曆卡的活動中,引導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識,能記住各月的天數,知道一年有365天或366天。

2、在年曆上查詢、交流一些有紀念意義的日子,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教育。

3、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方式,開展觀察、操作、遊戲、計算等學習活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充分調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

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掌握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

教學難點:

記住大小月及每月的天數。

教學準備:

自制課件,20xx年年曆、20xx年年曆、20xx年年曆

教學過程:

一、節日談話,匯入新課(2m)

同學們都非常喜歡過節,那你知道這些節日具體的時間是什麼時候嗎?

二、探究發現,學習大、小月。

1、我們學習過的時分秒和年月日都是時間單位,所不同的是時分秒是表示較小的時間單位,年月日是表示較長的時間單位。那有關年月日的知識,你已經知道了多少呢,誰來說一下?(2m)

學生可能會回答:一年有365天,一個月30天,一年有xx個月等等。根據學生回答,有選擇性、有順序地板書。

同學們真棒,在我們的生活中存在著這麼多的數學知識,那麼這些數學知識是不是正確的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驗證一下。

同學們想一下,我們在學時分秒的時候,藉助了什麼工具來學習它。那我們今天來學年月日,我們應該藉助什麼工具呢?

2、小小的年曆,可藏著大學問,下面就讓我們火眼金睛看年曆。聽好老師的要求:

(1)觀察自己小組的年曆,填寫在練習紙上的統計表中。(7m)

(2)仔細觀察統計表,及時交流研究,將結論記錄在練習紙上。

3、小組彙報

大部分小組已經完成了,那麼哪些小組來說一下你們得到了什麼結論呢?

預設:

①一年有xx個月;(其他小組得到了嗎,這個結論是否正確?)

②1、3、5、7、8、10、xx月有31天;(跟你們發現的一樣嗎?)

③4、6、9、xx月有30天;

④2月有時29天,有時28天;

⑤2月的天數不是固定的??

4、師生總結

(1)同學們得到了這麼多的結論,老師寫在黑板上,剛剛有的同學是有的月份是31天,老師記不清了,誰再來說一遍?

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xx月,這些月份都是31天(板書)

(2)剛剛有同學說有些月份是30天,那麼哪些月份是30天呢?

4月、6月、9月、xx月,這些月份是30天。(板書)

(3)那麼還有一個很特殊的月份,它的天數是變化的,誰來提醒下老師?

2月有的時候是28天,有的時候是29天。

(4)很好,那麼我們來看一下,一年有xx個月,我們把這xx個月分成了幾類啊?第一類是每月有31天,它們的天數最多,所以誰願意來幫他們取個合適的名字?(大月,板書)第二類是每月有30天,誰來幫他們也取個名字(小月,板書),只有一個月份很特殊,有的時候28天,有的時候29天,那它是大月嗎,那它是小月嗎?(學生回答,我們剛剛取名字是按照天數來取名字的,31天的叫大月,30天的叫小月)。2月這個月份很特殊,我們就把它叫特殊月或者平月。

(5)那麼現在大家來一起數數看,大月有幾個月呢,幾個小月呢?

一年中有7個大月,4個小月,還有一個特殊月是2月。合起來是xx個月。

5、記憶大、小月。

這麼多的大月和小月,怎樣才能很快地記住哪幾個月是大月,哪幾個月是小月呢?同學們可以互相討論一下,想一個好辦法,如果實在想不出來,可以開啟書本48頁。

(1)左拳記憶法

伸出你的左拳頭,凸起的地方表示大月,凹下的地方表示小月,二月除外,(課件展示)

(2)看來左拳記憶法的'確是個好方法,你們還有其它的方法嗎?(兒歌記憶法)

教師說明:這裡的“臘”是指十二月。

(3)、老師再告訴大家一個記大小月的兒歌:出示兒歌:“要找大月你記住,7、8兩月挨著數;7月以前找單數,8月以後找雙數。”

生讀一讀。理解記住這些大月後,其它除了2月就是小月。

師:我們已經知道了那麼多記住大小月的方面,接下來給大家一分鐘時間,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憶各月的天數。

6、現在我們來輕鬆一下,一年當中,肯定有一天是你最喜歡的,那就是你的——生日。那哪一位同學來跟大家說一說,你的生日是幾月幾日,那個月是大月還是小月?

7、遊戲活動

瞭解了一些同學的生日以後,我們一起來玩個遊戲怎麼樣?

(1)玩一玩:

大月,男生起立;小月,女生起立;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全體起立!2月,為什麼沒有人站起來啊?

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是個特殊月,關於二月的有關知識我們下節課在繼續學習。

8、大家的記性真好,那麼現在老師又有問題了,一年當中有xx個月份,但是一年當中有多少天呢?

(1)同學們根據我們剛剛的統計表,選擇一年,拿出我們的練習本算一算?有的同學算出來是365天,有的同學算出來是366天,是不是有哪位同學算錯了呢?

當2月是28天時,一年有365天;

當2月是29天時,一年有366天。

(2)現在大家拿出20xx年的年曆,你能快速的知道,20xx年全年一共是多少天嗎?(2月有28天,全年有365天)

9、那麼一年當中,有許多日子是比較特殊的,現在拿起筆來,在年曆上圈出一個你喜歡的日子。

如果以後我們在生活當中遇到很重要的事情,可以拿起筆在年曆上圈一圈,做一個標記,讓年曆真正成為我們生活的好幫手。

三、總結

那麼到現在為止,這節課你到底學到了哪些知識呢?

四、深化練習,拓展提高

那麼,你們願不願意用我們學到的知識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呢?同學們都是熱心的小朋友。淘淘啊又遇到困難了,讓我們一起來幫助他吧。

1、第一關

(1)一年有xx個月,其中大月有xx個,小月有xx個。

(2)大月每月xx天,小月每月xx天。

(3)五月份最後一天是在xx日。

(4)七月和八月兩月共有xx天。

(5)三月份有xx天。

(6)今年的1月、2月、3月共有xx天。

(7)xx月份過了10天,還剩xx天。

2、第二關

每個人的生日是哪一天?

張華說:“我的生日比勞動節晚一天。”

王健說:“我的生日是教師節的前兩天。”

李明說:“我的生日比國慶節晚五天”

3、第三關

懶洋洋在學習了年月日以後寫了這樣一篇日記,看看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幫他找出來。

20xx年3月30日星期五晴

今天的數學課我們學了年月日的知識,我感到很有興趣,我知道了每年都有365天,今年的1、2、3月共有90天,今天是3月30日,明天就是4月1日。4月、6月、8月、10月是小月,我最喜歡6月了,因為6月既有兒童節,也是我的生日,我的生日是6月31日。

經過大家的幫助,淘淘終於闖過難關了,為了表達謝意,淘淘託老師帶給大家一點小禮物。

老師希望同學們能夠珍惜時間,每一天都能學到新知識。

五、板書

認識年月日

一年有xx個月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每月31天)——大月

四、六、九、十一月(每月30天)——小月

二月28天或29天——特殊月

三年級數學教學設計5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繼續教學三年級數學,通過兩年半的學習,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掌握得比較紮實,個別學生思維比較靈活,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也較濃,但也有個別學生懶散,接受力不強,成績不太理想,本學期將重點抓好後進生的培養。

二、教學內容:

除法年、月、日平移和旋轉乘法觀察物體千米和噸軸對稱圖形認識分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統計認識小數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數與代數:

會口算整百數除以一位數(商是整百數或整十數)、比較容易的幾百幾十除以一位數、比較容易的兩位數乘整十數。

能筆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包括商中間、末尾有0的情況)、兩位數乘兩位數(包括列比較簡便的豎式計算兩位數乘整十數),能筆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能估計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商是幾百多或幾十多,估計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積大約是多少。能說出估計的過程與方法。

能初步理解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或幾分之幾,初步理解幾分米是十分之幾米、幾角是十分之幾元。

能結合具體情境理解一位小數的意義,能讀寫一位小數和比較兩個一位小數的大小。

認識年、月、日,能區分大月、小月,能判斷平年、閏年,能計算一個季度、半年、全年的天數。

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認識千米、噸。知道1千米二1000米,1噸:1000千克,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空間與圖形:

能指出由4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拼搭成的物體的三檢視,能根據比較簡單的檢視要求拼搭物體。

結合例項感知生活中常見的平移、旋轉、對稱現象,認識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能在方格紙上把簡單的圖形平移,能動手製作簡單的軸對稱圖形。

結合例項理解面積的含義。認識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能選用適宜的面積單位估計、測量、表達圖形的面積。探索並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計算或估計有關的面積。知道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統計與概率:

結合例項瞭解平均數的意義。

會求一組簡單資料的平均數(限結果是整數)。

會用平均數描述一組資料的狀況

會用平均數對兩組資料進行比較、分析

2.數學思考方面。

經歷在實際情境中認識分數、小數的過程.學習用數描述、表達現實世界中的現象,發展數感。

經歷利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探索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與估算方法,以及一位小數加、減法的過程,發展抽象概括與推理的能力。

在應用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理解一些常見的數量關係,發展抽象思維。

在簡單的物體及其三檢視的相互轉化活動中,在研究平移、旋轉、對稱現象的數學活動中,進一步感知物體的形狀特徵及平面圖形的變換,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在探索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過程中,進行觀察、實驗等數學活動,發展合情推理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

在研究求一組資料的平均數的方法以及運用統計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展統計觀念。.

初步具有清晰地表達自己思考過程的能力。

3.解決問題方面。

能應用在本冊教科書裡學到的運算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能在理解面積含義及理解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方法的基礎上,主動解決一些有關的實際問題。

初步學會根據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到現實生活中收集和整理資料,能解決一些與平均數有關的`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資料的重要性,增強統計觀念。

增加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能主動與同學共同進行學習活動,積極與同學交流自己在解決問題時的思考與所選用的方法。

在教師的指導下,能經常反思自己的學習活動,積累數學活動經驗。能利用估計,判斷解決問題結果的合理性。

4.情感與態度方面。

在現實的情境中理解數學內容,利用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自己身邊的實際問題,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通過自己的主動探索獲得數學知識,初步發展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通過教科書裡“你知道嗎”欄目及其他渠道瞭解更多的有關數學的知識,體會數學是人類在長期生活和勞動中逐漸形成的方法、理論,是人類文明的結晶,體會數學與人類歷史的發展息息相關。

在教師的具體指導和組織下,能夠實事求是地評價自己、評價他人。

三年級數學教學設計6

教材分析:

教材通過創設一個運輸蔬菜的情境,將口算除法的內容蘊含其中,十分自然地匯出例1要解決的三個問題。教材通過呈現學生的不同演算法,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合作交流中,互相啟發、補充理解它們的算理,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

學情分析:

教學班級:三年級 班

教學時間:20xx年 月 日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在實踐操作活動中理解掌握一位數除法口算方法。

2、過程與方法:能正確、熟練地口算簡單的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中學會傾聽與反思。

六、教學重點:能正確、熟練地口算簡單的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

七、教學難點:讓學生理解、掌握幾十除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八、課的型別:新授課 練習

九、教學方法:觀察法、交流法、討論法、指導法、講解法等

十、教學準備:小棒、口算卡片、小黑板等

十一、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1

1、出示60個小木棍。

觀察:這裡有幾個小木棍?(學生數,並口答。)

2、如果要把這些小木塊平均分成3份,你打算怎樣分?怎樣列式?每份有多少?(學生實踐操作,得出結論。)

3、分好後在小組裡交流一下自己分法。

4、如果不分小木棍,我們又怎樣口算60÷3呢?

結合學生彙報,教師板書:

這樣算 6÷3=2

60÷3=20

5、試一試(學生獨立完成)

80÷4 60÷2

(1)、口算寫出結果。

(2)、說說口算方法。

(二)、教學例1第二個問題

1、出示第二個(2)問題

600÷3你能口算得出結果嗎?

先獨立思考,然後在組內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結合學生彙報,出圖驗證並板書:

這樣算 6÷3=2 600÷3=200

3、試一試:

360÷6= 640÷8=

(三)、教學例1第三個問題

1、出示第三個問題

240÷3你能口算得出結果嗎?

先獨立思考,然後在組內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結合學生彙報,驗證並板書:

這樣算 24÷3=8 240÷3=80

(四)、鞏固練習:

1、口算下列各題,並說說口算的方法。

40÷5= 640÷8= 30÷3= 360÷9= 420÷7=

(五)、課堂小結:

在這堂課上你學會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六)、作業設計:

教科書第15頁做一做1、2小題

十二、板書設計:

口算除法

(1)、趙伯伯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60÷3=20(箱)

(2)、王叔叔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600÷3=200(箱)

(3)、李阿姨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240÷3=80(箱)

十三、教學反思:

三年級數學教學設計7

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可能性的大小》是屬於[統計與概率]裡中概率的起始知識之一,本節課主要目標是讓學生知道隨機事件的可能發生的結果,並通過簡單的試驗讓學生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概括出初步判斷可能性大小的方法,體會單次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並進行運用。其中讓學生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理解數量越多發生的可能性越大,數量越少發生的可能性越小是本節課的重難點,因為對於這點認識學生的生活經驗高於數學經驗,如果在實驗的過程中,發生小概率事件,也就是說數量少的反而出現的次數多時,學生可能將生活經驗與之相聯絡,產生認識的迷惘,一旦處理不好會使整節課陷入混亂狀態。因此處理起來要慎之又慎,只要引導學生了解試驗少的時候,試驗結果不一定與預測的可能性大小相符,但隨著試驗次數的增加,試驗結果將越來越接近預測的可能性大小。

學情分析

基於以上的認識,我構建了“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基本設想,打算通過不同情境的創設引導學生去“猜想——驗證——感悟”,最終建立起高於生活的可能大小的認識。

從生活中來,就是尊重學生的原有的生活經驗,創設“猜球”的情境,勾起學生已有的對於“可能性大小”的認知,初步判斷出“數量多的發生的可能性大,數量少的發生的可能性小”。

生活經驗要通過驗證才能上升到理論認識,而其中的“小概率”事件,是提升原有認知的關鍵之處。因此,我採用了4:2的比例放球,排除一切干擾因素,組織小組摸球,比較、分析資料,體驗概括出當摸球次數少時,是有可能發生小概率事件的,但當摸球次數越多原有猜想就越明顯,從而使學生站在了數學的高度。最後,通過“摸獎”遊戲,讓學生體驗隨機事件的不確定性,最終完成對“概率”的初步體驗。

到生活中去,就是尊重數學的基本使命——去指導,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此,我創設了“闖關遊戲”,讓數學以生動有趣的形式迴歸生活,使學生在輕鬆的氛圍裡,主動的去運用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教學目標

1. 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概括出初步判斷可能性大小的方法。

2. 通過體會單次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初步體會頻率與概率的區別。

3. 通過猜測驗證感悟,培養學生大膽的想象力和邏輯推理能力,養成科學的學習態度。

4. 通過情境創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體會到數學和生活的.聯絡。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簡單的試驗讓學生感悟到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情況,並能作出判斷,進行描述與運用。

教學難點:當小概率時間發生時,如何抓住機會,引導學生知道“當試驗少的時候結果可能與預測的可能性大小不相符,但當試驗次數不斷增加時,結果會越來越接近預測的可能性大小”

教學過程

一、引入可能性大小

[課堂引入講究快、趣,需要用最少的時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入課題。“猜球”引入可以既增加神祕感,引起興趣。又可以用最少的時間複習舊知,引出新知。]

二、探討可能性大小

1、小組合作驗證猜測結果:[這一環節的隨機性很強,到底會出現什麼情況我們無法料定。因此,我們能做的就是要排除各種干擾因素,準備好比較合理的試驗材料,佈置好活動的具體要求。其次,就是預設好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有備無患。不斷地引導學生將猜想和試驗結果相結合,通過分析、比較得出猜想的正確性。]

2、體驗單次摸球的不確定性

[這樣設計,可以加大全班學生參與面,激發興趣,培養髮散思維。除了可以體驗單次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還可以體驗到可能性大小中,質不變數變的情況。]

三、運用可能性大小

[這樣設計,除了調節氣氛,還可以預留懸念,為後面的思想教育打好基礎。]

四、總結:

1、在全班同學的努力下,我們終於闖過了三關。能說說你現在的感受和你的收穫嗎?

2、師小結出示:知識會帶給我們智慧和力量,有了它我們人類才能把不可能變為可能,把有可能的變成很有可能。希望小朋友好好學習,把獲取知識的可能性變為最大。加油吧!

[這樣設計,既可以總領全課,又可以將收穫延伸到知識之外。]

三年級數學教學設計8

教學內容:

蘇教版教材三年級(上冊)第36—38頁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動手操作、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特點的過程,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知道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長、寬和正方形的邊長,能說出長方形和正方形邊和角的特點,能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

2、使學生能體會到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特點的過程,嘗試反思認識圖形的過程和方法,積累學習經驗,培養觀察、比較和抽象圖形的初步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3、使學生感受圖形來自現實世界,現實生活裡充滿幾何圖形,培養認真觀察、比較和相互交流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1、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

2、形成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空間觀念。

課前預熱:

交代一下有哪些工具。把方格紙夾在數學書第一頁。

在我們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平面圖形,在教室裡找找哪些物體的面是正方形?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呢?

是的,長方形和正方形在生活中最常見了。老師也找了一些,讓我們乘著動聽的音樂,一起走進美麗的圖形世界。

老師發現三( )班的同學們都很善於觀察。就讓我們帶著善於觀察的眼睛一起走進今天的課堂。

剛才的畫面中既有長方形又有正方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板: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

教學過程:

一、 猜測長方形特徵:引導學生從邊和角兩個角度進行研究。

老師這兒還有一些平面圖形,都是四邊形,這是……(長方形),這是……(正方形)。你能從中找出所有的長方形、正方形嗎?(請一人上臺)

回答錯誤時:有沒有不同意見?/回答正確時:和你想的一樣嗎?

老師想採訪採訪你,這些圖形大小不一樣、形狀也不一樣,為什麼都是長方形,你是怎麼想的?它們是否具有共同的特徵呢?讓我們聽聽其他同學的想法,好嗎?

預設:

② 學生可能說長方形是長的。

②學生可能說長方形一條邊長,一條邊短。

請你來指一指長邊在哪?短邊呢?

你不僅關注了邊,還注意到長方形有的邊長、有的邊短

<<<1234>>>

在他指的過程中你有沒有發現長方形有幾條邊啊?我們一起類似數一數哪四條邊?

2條長的邊怎麼樣?短的邊呢?(板書:邊、長邊、短邊)。

像這樣的兩條長邊我們可以叫一組對邊,還有一組對面你發現了嗎?誰來指一指

同學們發現長方形長邊相等,短邊相等,我們可以簡單的說是對邊相等。

③ 除了邊還可以觀察哪個角度?

生:角是直直的。

請你指一指哪個角是直直的`?還有補充嗎?

像這樣直直的角我們給他個名稱,叫什麼角?

(板:長方形的特徵)

小結:(指著板書說)同學們想到了長方形有這些特徵。

二、 驗證長方形特徵。

這些是我們用眼睛觀察到的,是不是這樣呢?有辦法驗證嗎?

請大家從學具籃中,拿出長方形紙片,舉起來。在操作之前,老師想給大家一些建議。(螢幕展示:溫馨提示)

(教師點讀:先……再……)

有想法了嗎?好,開始。(學生獨立操作)

反饋:下面,誰先來說說你是怎樣驗證長方形邊的特徵的?

(1)量一量:

①反饋資料:你能說說量的結果和發現嗎?

②還有誰也用了量的方法?說說你的結果。

小結:剛才幾位同學用量一量的方法(板書:量一量)發現長方形上下兩邊相等、左右兩邊也相等。

過渡:老師發現你的方法和他們的不一樣,你能上來和大家分享嗎?

(2)折一折:

①上臺演示。

他是用折一折的方法來驗證的。

②咱們一起試試他的方法。先上下對摺,這兩條邊……(完全重合),說明……(相等);開啟,再左右對摺,發現……(完全重合),說明……(相等)。

小結:我們通過折一折的方法(板書:折一折)也發現長方形對邊相等。

過渡:那你又是怎樣來驗證四個角都是直角的呢?

(3)比一比:

(請一人上臺演示,要標出直角符號)通過比一比你發現了什麼?(教師舉出三角板)他想到了用三角尺上的直角來比一比的方法。

你們都是用這個方法驗證的嗎?發現了什麼?

都想到了用一個直角去比一比(板書:比一比)驗證長方形四個角都是直角。

小結特徵:通過剛才的操作我們驗證了長方形……(學生接著說)拿出你的長方形,和同桌互相說一說它的特徵。

三、 研究正方形特徵。

回憶一下,剛才我們是從哪些方面來驗證長方形特徵的,又用了哪些方法呢?現在,咱們就用這些方法來研究正方形邊有什麼特徵,角有什麼特徵?

學生獨立操作。

誰先來說說你是怎麼做的,發現了什麼?

反饋預設:

(1)採用量的方法。你知道了什麼?

(板書:每條邊都相等)

(2)兩邊對摺,你發現了什麼?(請學生上臺折)

(螢幕展示)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上下對摺,說明……,左右對摺,說明……,就能說明四條邊都相等了,紅邊和藍邊可沒比過,怎麼折能說明它們相等?

(學生說對角折)發現紅邊和藍邊……(完全重合),就說明……(相等)。看來正方形不僅對邊相等,而且這兩條相鄰的邊也相等,所以(稍作停頓)每條邊都相等。

看來我們在考慮問題的時候還得周全一點。

提問:還有其它折法嗎?(學生不出現時,教師演示)

(3)正方形角的特徵,你是怎麼驗證的?你們也是這樣嗎?

(板書:四個角都是直角)

小結特徵:現在能說說正方形的特徵了嗎?(指名說)

根據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你發現正方形和長方形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呢?

老師一開始給出的圖形中,哪些圖形既不是長方形也不是正方形呢?

說說你的理由

四、 介紹四邊名稱。

這節課我們研究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長方形和正方形每條邊的長都有名稱,想知道嗎?答案就在大家的數學書裡,請把書翻到59頁,找到了就把它劃出來。找到了嗎?讀讀看。

變式:(橫著放)老師手裡的長方形這一條叫做……,這一條呢?(四條全部指一指)(再豎著放)現在你能找到它的長和寬嗎?

看來同學們對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我們來判斷下下面這些圖形是不是長方形或正方形呢?

看來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正方形或者長方形,既要看邊的特點還要看角的特點。

五、練習

(1)在研究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徵的過程中,我發現我們班的同學是最聰明。你能用兩副一樣的三角尺,拼成一個長方形和正方形嗎?同桌合作完成動手拼一拼。

反饋:(學生把長方形、正方形都放在展臺上,教師指著螢幕說)

選出的是兩塊完全相同的三角尺。能說說為什麼這樣拼嗎?(引導學生用特徵說出)這樣拼就能使它的邊怎麼樣?角呢?

你能說明它是正方形嗎?

(2)剛才我們用三角尺拼一拼,現在咱們來剪一剪,你能在長方形紙上剪出一個最大的正方形嗎?

說說你怎麼折的?為什麼是正方形呢?

(3)接下來我們再來量一量

請一個同學來讀題:先量一量,再填一填。看明白了嗎?好,開始。

說說你量出來的結果是多少?正方形的邊長呢?

的確長方形的每組對邊相等,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

那你知道我們數學書封面的長和寬各是多少釐米嗎?

你估一估大約是多少釐米?請你再量一量。

說一說你是怎麼量的?

(4)老師這有一張方格紙,有一個要求,誰來讀一讀

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麼?

每個小方格的實際變長不是1釐米,但他們都表示變長1釐米的正方形

請你在這張方格紙上畫一個長方形和正方形。畫好後說一說你畫的長方形長和寬是多少?正方形的邊長呢?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指出:某條邊佔據幾個方格的長,它的長度就是幾釐米。

六、全課總結。

讓我們回顧一下,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我們是怎樣研究的?你還知道了什麼?我們以後還要學習更多的圖形,等待大家去探索、去發現。

三年級數學教學設計9

一、教學目標:

1、學生經歷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計算過程,初步掌握筆算方法。

2、掌握筆算豎式乘法的順序及積的書寫位置,理解算理。

3、在具體的情境中教學,調動學生積極性,體驗演算法的多樣化。

4、在探索演算法與解決問題過程中,“感受藉助舊知識,解決新問題“的策略意識,體驗成功的喜悅,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二、教學重點:

在理解算理基礎上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不進位)。

三、教學難點:

理解乘的順序以及第二部分積的書寫方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引入:同學們愛看書嗎?四月是我們學校首屆讀書節,書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今天,老師帶同學們去買書,看看買書中有哪些數學問題?

2、提出問題:出示:一本書23元。問:你想到了哪些數學問題? 如果買2本要多少錢?算式怎麼列?買10本呢?算式怎麼列?這些算式會算嗎?這是我們以前學過的知識。

3、如果要買12本要多少錢呢?算式怎麼列?(23×12)這是一道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式。板書課題:兩位數乘兩位數。

(二)探究演算法,解決問題

1、估算: 估一估,23×12大約是多少

生解決,反饋:

A: 23估成20,12估成10,20×10=200。

B: 23估成20,20×12=240。少估了多少?(少估了3個12)

C: 12估成10,23×10=230。少估了多少?(少估了2個23)

2、自主探索: 準確的結果到底是多少呢?你能算出來嗎?請同學們自己開動腦筋算一算,寫在練習本上。完成後和你小組成員說一說計算的方法。(學生練習題)

3、合作學習 師巡視,指導,參與交流。師:想好後可以和你小組成員說一說計算的方法。

4、小組彙報(展示學生的想法) 組織學生彙報:誰來說說你們小組是怎樣計算的? 師:除了用口算還有別的計算方法嗎?

5、研究筆算:

1)(學生出現了筆算的方法)剛才還有些同學列豎式計算,勇敢地進行了嘗試,誰願意將你的豎式展示給大家看看。對學生的豎式進行一一評價。 (學生沒有出現豎式)我們以前學習兩位數乘一位數的時候可以用豎式做,那兩位數乘兩位數可以用列豎式來解決嗎?自己試著做做看。用這種方法的時候注意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

生練習,反饋:

師板書完整演算法: 我們現在一起來算一算。 師邊寫邊問:我們先算什麼?再算什麼?要注意什麼?最後算什麼?

2 3

× 1 2

―――――

4 6

2 3

―――――

2 7 6

同桌互相說一說豎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起先我們通過拆數將新知識變成舊知識來算。現在又學會了列豎式,方法可真多呀!口算我們已經學過了。這節課我們要重點掌握列豎式來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完整板書)“筆算乘法”

(三)鞏固練習題

1、你能接著算嗎? 指著兩個84,問:兩個都是84,意思一樣嗎?

2、選擇練習題: 選二道算一算: 32×12 22×14 21×34 34×21(有什麼發現?)

3、判斷改錯: 發現同學們做題時出現了這樣的現象,查一查錯在哪兒?(思考,指答)我們在筆算的時候要注意哪些呢?

(四)課堂總結

今天同學們在書中真是學到了不少知識。那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碰到這個新問題我們是怎樣來學習的?(把新問題轉化成我們學過的舊知識) 我們學習數學往往都是把新問題轉化為舊知識來進行的。今天學習的新知識,對於後面學習的知識來說又變成了舊知識,所以我們必須把今天的知識學好學紮實。

(五)佈置作業

1、直接寫得數

33×30= 42×10= 50×20=

2、用豎式計算,並驗算。

23×31 42×22 44×11

3、一張方格紙,從上往下數是12個格,從左往右數是20個格。這張紙一共有多少個格?

三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積極參與和相互討論的過程中學習估計的方法。

2、通過對長度的估計、測量,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長度的估計方法

【教學準備】

教師:畫、綵帶三條;

學生:刻度尺

一、創設情景,引人估計。

1.我們的教室有多長你知道嗎?有辦法知道嗎?

2.要想知道一樣物體準確長度必須用尺或其他儀器來測量。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身邊往往沒有尺,有時候也不需要非常準確的資料,只要大概的尺寸。遇到這種情況,我們該怎麼解決呢?

3.今天我們就來估計一下生活中物體的長度,比比誰的眼力最好,誰的估計能力最強。(出示課題)。

二、操作感知,引導探究

<一>畫線段

1.我們來回憶一下已經學過哪些長度單位?你能用肢體語言表示長度單位嗎?請你表示出1米大約有多長?請你表示出1分米大約有多長?1釐米大約有多長呢?

2.我們已經知道1米、1分米、1釐米大約有多長,你能不用直尺,畫出一條長4釐米的線段嗎?試試看!誰願意到黑板上畫?其餘同學在老師發的白紙上畫.

(生畫線段)

3.誰能說說你是用什麼方法畫的?

4.同學們的方法都很好,請用直尺量一量,看誰畫的`線段最接近4釐米。

5.指生說自己畫了多長.

6.再看黑板上畫的線段,估計一下是長了還是短了?

請一生用尺測量,明明長了為什麼都覺得短了呢?

7.剛才有的同學畫得很接近4釐米,有的同學畫的不是很接近,不要緊,我們再來畫一次.這次你想用什麼方法畫?

8.畫完後,再測量.說說你第一次畫了多少?第二次畫了多少?有進步嗎?還有哪些同學有進步,請舉手.

9.接下來我們要向新的難度挑戰了。請看題:不用尺,畫一條8釐米長的線段。各自畫,畫完了量.

10.說說這次你畫了多長?是怎樣畫的?

<二>裝飾畫

1.剛才同學們都用非常好的方法畫出了非常接近8釐米的線段,真能幹!老師這裡還有些綵帶,也要請你們分別來估一估它們的長度。

2.這些綵帶曾老師是打算用來給一張畫鑲邊的(出示裝飾畫)。我們來看這張畫,我想給這張畫鑲上一圈邊,你們能幫我估計一下嗎,用上面的哪根綵帶會比較合適呢?(把一張畫貼到黑板上。)

3.請你們拿出老師發給你們的畫,兩人一組,估計一下它的周長大約是多長?

小組討論。彙報

4.下面讓我們來圍一圍,看看情況怎麼樣。

(動手圍)

5.哪些同學猜對了?

<三>估計身高

1.同學們的眼力真不錯,下面進入“眼力大比拚”的第三個環節:估計身高。你們都知道自己的身高吧?

2.請一名學生上來站到老師身邊。你有多高?同學們,某某的身高是130釐米。看了他的身高,你能猜猜老師有多高嗎?你是怎樣想的?

3.剛才有幾個同學猜的已經很接近了,告訴大家,老師的身高是150釐米。誰猜的最準?

4.今天,我們教室裡來了一位老朋友(請王老師上場)。同學們,和王老師打個招呼吧!王老師比曾老師高多了,你們能猜猜王老師的身高大約是多少呢?能說說你猜的時候是怎樣想的嗎?

5.說得真好,可以用同學和王老師比,也可以用曾老師和王老師去比,都可以。剛才同學們猜了這麼多的答案,到底誰猜得最準呢,我們請王老師來告訴大家吧!

6.謝謝王老師!

7.同桌兩個同學相互猜身高。

三、動手操作,鞏固新知

1、做一做1

(1)人人動手將估計結果寫在亮題版上

(2)動手量一量,算一算(小組合作)

(3)說說估計的方法(A、一段一段估計再算出周長再比較;B、分別將兩圖的線段分段對比,估計兩條線段是一樣長還是哪條長些,短些,從而估計出周長最長的圖形。)

2、做一做2

(1)人人動口在小組交流估計方法。

(2)請個別同學全班交流。

3、做一做3

(1)每個同學自己估計,當你側平舉時兩手之間的距離是多少。

(2)每組的同學手拉手圍一圈,估計一下,這圈的周長是多少。

(3)兩個小組合作,估計一下,如果要拉成周長是10米的圈,至少要有幾個同學。餘下的同學還可以拉成周長為幾米的圈呢。

四小結下課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相信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估計能力一定大大提高了。

三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三位數(末尾有0的)乘一位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3、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

4、激勵學生評價與反思,體驗解決困惑成功喜悅。

教學重點:掌握三位數(末尾有0的)乘一位數乘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知識鋪墊

1、口算。

30×2=  10×6=  300×2=   40×6=   3000×2=   500×6=

小結:一個因數末尾有0的乘法題,可以用多位數中0前面的數乘一位數,再看多位數末尾有幾個0,就在乘得的積的後面添幾個0。

2、用豎式計算。

227×5=    603×4=

《設計意圖:通過複習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為學生在例題的學習中,能靈活地運用遷移的方法,筆算一個因數末尾有0的乘法》

二、新課教學

1、匯入新課:談談讀書有什麼好處?

2、教學例7

1)出示插圖題目,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2)怎樣列乘法算式計算?

3)估算一下結果

4)用豎式計算,自己試一試

5)學生板演,對比優化方法。

《設計意圖:談讀書的好處既可以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又很好的過度到例題的教學。然後讓學生找出條件、問題嘗試解決問題,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與課堂的開放性》

三、鞏固練習

1、課本87頁的第1題。(要求用豎式計算)

2、補充練習:算一算

1200×6=   2600×5=   1300×9=   3200×4=

3、課本87頁的第2題。

4、課本87頁的第3題。

《設計意圖:分層練習,分散難點。通過不同的練習,強化學生對《一個因數末尾有0的`乘法》算理的掌握。書中的練習缺少了整百數乘一位數的練習,所以就補充了練習2》

四、課堂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

《設計意圖:回顧板書,說說體會與收穫,加深對本節課內容的理解與掌握。》

五、作業佈置5、課本86頁的“做一做”

板書設計:

一個因數末尾有0的乘法

一位數的書寫位置:這個一位數應該與多位數0前面的那個數字對齊;

積末尾0的個數:多位數末尾有幾個0,就在積得末尾添上幾個

三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2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師:老師昨天買了一把米尺,誰能猜猜這把米尺的價格?(生答略)

師:現在我公佈它的實際價格,(板書:3.85元)它怎麼讀?

生1:讀作“三元八角五分”。

生2:我覺得應該讀作“三點八五元”。

……

師:同學們,這個數就讀作“三點八五元”,我們一起讀一下。你們知道它是什麼數嗎?

生:小數。

師:對!這是小數,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小數的有關知識。

[評析:“猜米尺價格”活動的設計,能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並自然地引出本節課學習的內容。同時,在嘗試小數的讀法中瞭解學生對小數認識的程度,便於教師把握學習的起點。]

二、聯絡經驗,學習讀寫

師:誰知道小數裡面這個小圓點叫作什麼?

生:小數點。

師:你們知道得真多,它就叫做小數點。誰還想讀讀這個小數?如果在3.85前面加上了2,變成23.85,誰還會讀?(學生正確讀)師:在今天上課之前,你們有沒有看到過小數?

生1:我在商場裡看到過小數,因為商品的標價都用小數表示。

生2:我以前去過歐尚超市,那裡的商品標價也都是小數。

生3:我在“釐米”上面看到過小數。

師:你在“釐米”上看到過小數,什麼意思?你能解釋一下嗎?

生4:用米尺量身高的時候有小數。

師:他在量身高的時候用到過小數,你們用到過嗎?

生:用過!

師:原來我們對小數並不陌生,不僅看到過,也用過!你們想不想再來讀一讀、寫一寫小數?(投影出示六個小數:3.05、15.15、9.9、1.35、0.028、4.50)先在自己心裡默默地讀一遍,再請幾位同學依次讀給大家聽聽。

生4:三點零五。

生5:十五點十五。

生6:我認為這個小數應該讀作“十五點一五”。

(部分學生認可,其他學生感到迷茫)

師:是的,它應該讀作“十五點一五”。我們在讀小數時,小數點左邊部分的讀法和我們學過的整數讀法一樣,小數點右邊部分我們只要從左往右逐個讀出每個數字就行了。比如15.15,這裡小數點後面就讀“一五”。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個小數好嗎?

生:十五點一五。

師:你們讀得真不錯!再來寫寫小數,好嗎?(師口報小數學生寫,然後同桌相互檢查、評價)

[評析:教師通過問題喚起學生對生活經驗的回憶,使學生初步感悟到所學的內容是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在引導學生嘗試小數的讀法時,學生遇到小數部分的讀法與原有的.認知產生衝突,教師及時地加以引導,使學生從迷茫到理解和掌握。]

三、突出重點,理解意義

師:學習小數的知識還需要四把金鑰匙,同學們願意和章老師一起去尋找這四把金鑰匙嗎?

投影:這是前面兩把“金鑰匙”。

(1)1角=()/()元(2)1分=()/()元

師:誰來把這兩把“金鑰匙”補充完整。

生1:一角等於十分之一元。

師:為什麼?

生1:因為一元裡面有十個一角,所以一角等於十分之一元。

生2:一分等於一百分之一元,因為一元等於一百分,所以一分等於一百分之一元。

師:同學們,我們剛才看到的兩把金鑰匙其實只是兩個半把金鑰匙,想拿到這兩把完整的金鑰匙嗎?

生:想!

師(結合板書):1角等於1/10元,還可以寫成0.1元;1分等於1/100元,還可以寫成0.01元。

師:現在這兩把金鑰匙已經完整了,你們從這兩把金鑰匙中明白了什麼?

生3:分數可以用小數來表示。

生4:小數就是由分數得來的。

生5:十分之一就是零點一,百分之一就是零點零一,或者說零點一就是十分之一,零點零一就是百分之一。

師(手指第一把“金鑰匙”):如果是2角應該等於什麼呢?自己想好了再舉手。

生6:二角等於十分之二元,又等於0.2元。

師(手指第二把“金鑰匙”):如果是6分呢?

生7:六分等於一百分之六元,又等於0.06元。

師:看來這兩把金鑰匙你們都得到了,那第三和第四兩把金鑰匙看哪些同學自己能獲得。

課件顯示第三和第四兩把“金鑰匙”:

(3)1分米=()/()米=()米

(4)1釐米=()/()米=()米

(學生思考後彙報)

生:1分米等於十分之一米,也等於0.1分米。(許多學生有意見)

生8:最後的單位應該是米,而不是分米,因為1分米不會等於0.1分米的。

師:是呀,1分米用米作單位是0.1米,而不是0.1分米。

生9:1釐米等於一百分之一米,也等於0.01米。

師:如果是8分米、2釐米用米作單位,應該等於什麼呢?同桌互相說說。

[評析:初步理解小數的意義,既是學習的重點,也是學習的難點。教師精心設計了富有童趣又具有懸念的“四把金鑰匙”,在引領學生主動獲得“金鑰匙”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了教師的引導作用,從易到難,從“扶”到“放”,使學生在學習探究中直觀地感悟到小數與十進分數的聯絡。最後再出示練習讓學生嘗試,不僅是對小數的進一步認識,更重要的是學生運用數學思維的一次再創造行為,讓學生主動地探索,類推出這類問題的解決方法。

如果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能有機地藉助直觀的圖示,將更有利於學生對小數意義的理解。]

四、聯絡鞏固,深化提高

師:同學們真能幹!我們獲得了這四把寶貴的金鑰匙,現在我們就用這四把金鑰匙去學習更多的知識。請同學們用這四把金鑰匙的知識,完成練習上的第一大題。

1.填表:先在數量下面畫上橫線,再填表,想一想為什麼這樣填,最後同桌交流。

(生獨力完成練習,師巡視輔導,然後評價修正)

2.猜身高。

師:你們真能幹!(投影顯示姚明打球和站立的幾張照片)同學們認識他是誰嗎?

生:姚明!

師:你們知不知道姚明的身高是多少?(投影顯示姚明與一個普通身高的人的合影)要求用小數說說。

生1:我覺得姚明身高是2.2米。

生2:他的身高是2.12釐米。

生3:應該是2.12米。

師:對,如果是2.12釐米的話就是2釐米多一點,就該到小人國去了!

生4:可能是2.29米。

生5:可能是2.26米。

師:嗯,你真瞭解姚明,他的身高確實是2.26米。2.26米有多高呢?(拿起一把米尺)比幾把米尺還要多一點?

生:比兩把還要多。(師在牆上量出2.26米的高度)

生:哇!這麼高!

師:所以大家都叫他“小巨人”!你們知道自己的身高嗎?

生6:我的身高是1.39米。

……

師:用小數猜猜章老師有多少高?

生7:我猜是1.71米。

生8:我猜是1.80米。

……

師:章老師的身高是1.76米。

3.猜價格。

師:下面,我們來一次價格競猜!(投影顯示一個可愛的小瓷娃娃,並把實物放在講臺上)用小數猜猜這個可愛的瓷娃娃的價格,章老師想把這個瓷娃娃送給猜得最準的同學。每位同學可以猜兩個小數,並請你把猜得的兩個小數寫在本子上。

生1:我猜是8.5元。

生2:我猜是8.9元。

生3:我猜是7.65元。

……

師投影顯示正確價格:7.60元。

評析:用小數猜姚明的身高、猜教師身高、說自己的身高、猜小瓷娃娃的價格,既是鞏固小數的意義,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數感。但在同一節課中,多次運用同一種練習形式,學生容易產生思維疲勞,降低對學習活動的興趣。不如將練習3改作對姚明身高這個複名數用小數表示的深入思考,練習就能更加體現層次性,對學生思維的進一步發展更加有利。]

4.瞭解古代小數。

師:同學們想知道中外古代的小數是怎樣的嗎?先來看一看我國古代的一個小數,誰能猜猜它表示多少?

生1:3.5。

生2:3.25。

生3:3.05。

……

師(投影顯示):它表示3.25。再來看一看外國古代的小數是怎樣寫的。(投影顯示:3⊙2 ①5②)

生(詫異地議論紛紛):啊?是這樣的啊?

……

師:數學是在不斷地發展的,如小數的記數,中外的數學家通過不斷的改進,最終才形成了現在這種最簡捷的方法。

5.組數比賽。

師:下面我們進行一次比賽,看誰能夠寫得最多。

(投影顯示題目:用3、0、9這三個數字和小數點組成小數,看誰寫得多!)

生寫小數,然後交流展示。

[評析:在學習小數的內容中,教師注重體現數學的文化價值,適時地補充古代小數的記錄方法,豐富了學生對數學發展的整體認識,對後續學習能起到激勵的作用。]

五、課堂總結

師:同學們今天學得真好!說說你今天的收穫。(生答略)章老師要留一個小作業給大家,請同學們回家後去蒐集三個小數,並寫清楚是從哪裡蒐集到的。

[評析: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學過小數的認識後,要求學生尋找生活中的三個小數,能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進一步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作業:自己完成課本例2的填空。

三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活動,學會推算出某一個人的生日。

培養學生尊敬長輩、關心他人的情感。

培養學生的數感和推算能力。

教學重點:

學會推算出某一個人的生日

教學難點:

推算方法的掌握。

教學過程:

一、猜一猜:

淘氣、笑笑為智慧老爺爺過生日,你能從圖中知道智慧爺爺的生日是哪一天嗎?

你能猜出三個小朋友的.生日各是哪一天嗎?

淘氣:再過30天就是我的生日啦!(11月11日)

笑笑:我的生日在一年的倒數第三天。(12月29日)

小紅:我剛過完生日,是上個月的最後一天。(9月30日)

二、小組活動:

1、一名學生間接地說一說自己的生日,其他同學猜一猜他的生日是哪一天。

2、交流猜測的方法。

三、填一填:

1、我是在 年 月 日出生的,生日在 季度。

以小組為單位,先說一說,再填一填。

豆豆滿12歲時,只過了3個生日,它的生日是 月 日,在 季度。

四、總結本節課學習收穫。

五、瞭解教材“你知道嗎?”談談感受。

三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4

一、教學目標

1.認識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於1000米。

2.會進行長度單位間的換算及簡單的計算。

3.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通過體驗,形成對“千米”的量感。

2、會用千米表示實際長度。

教學難點:

千米、米之間的換算

三、教學過程

1、複習引入

(1)複習單位

師:這個是一份上海市的地圖冊,老師也帶來了一張,同學們觀察一下,想一想這張地圖冊的厚度是多少呢?

生:3毫米

師:那它的寬度有多長?

生:7釐米

師:現在我把這張地圖冊展開,現在它的寬度變成了多少呢?

生:1米這是我們已經學習過的三個長度單位,你能給這三個單位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一排嗎?

生:毫米、釐米、米(老師板書)

它們用字母如何表示?

生:mm、cm、m(板書)

(2)生活中的mm、cm、m

我們的生活中哪些東西的長度大約是1毫米?

生:螞蟻,硬幣的厚度

你覺得1毫米是長還是短?

生:很短

我們的生活中哪些東西的長度大約是1釐米?

生:指甲蓋的寬度、回形針

你覺得1釐米是長還是短?

生:短

我們的生活中哪些東西的長度大約是1米?

生:紅領巾

你覺得1米是長還是短?

生:有點長

10個紅領巾連起來是多長? 10米

100個紅領巾連起來是多長? 100米

1000個紅領巾連起來是多長? 1000米(板書:1000米)

(3)引入

這是哪裡?上海迪士尼樂園在今年開園了。

我們康城學校距離上海迪斯尼樂園大約有5( )千米

以前學習的長度單位都太小了,今天我們要學習一個更大的長度單位“千米”,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千米的認識”。(板書:千米的認識)

2、認識千米

那1千米有多長呢?

這個1千米和我們1000條紅領巾連起來的1000米有什麼關係?一樣長

生活中的1千米有多長呢?

(1)操場繞的1千米

你們去操場上跑步過嗎?100米跑過嗎?操場上的這一段直線跑到就是100米,整個一圈跑道是400米,想一想。1千米要跑幾圈呢? 2圈半

(2)直的1千米

想一想:如果走出校門,沿著康新公路往南走1千米能走到哪裡呢?

11號線康新公路站

(3)豎著的1千米

想一想:如果把1千米豎起來,它有多高呢?陸家嘴金融中心聚集了很多高樓大廈,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1千米比這些高樓都要高很多,要2幢上海環球中心大廈疊起來那麼高。大概需要300層樓那麼高。

你覺得1千米長不長?

長,所以:千米通常用來表示較長的路程或者長度。

3、認知千米的練習

(1)填合適的單位

(2)請你改一改(練習紙)

小胖的爸爸媽媽在迪士尼開園不久,就帶他去遊玩了,小胖還特點寫了一篇日記來介紹迪士尼。但是同學們看了這篇日記之後都偷偷的笑了,為什麼呢?有錯誤請你幫助小胖改一改,完成練習紙第一大題

(3)請你填一填(練習紙)

這是什麼?中國地圖,下面的這條線代表的是我國最長的河長江,上面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他們的'起源地是同一個地方就是時間上最高的高原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上有世界是最高的山峰,就是珠穆朗瑪峰,你能填一填他們各自的長度和高度嗎?(同桌討論一下)完成練習紙第二大題

4、單位轉換

(1)在日常生活中你還能想到哪裡會運用到千米這個長度單位?

小胖說:我去迪士尼的路上看到過2次,第一次是這。

但是沒有千米啊,原來公里就是千米,是千米的另一種說法。

小胖說:第二次是高速公路上就看到了千米這個長度單位,你看。

這個指示牌上沒有千米啊?Km就是千米的字母表達式。

距離我們可以用路牌表示,還可以用數射線表示。

看到路牌的地方就是0,那下一個出口在哪裡?A出口呢?B出口呢?

上海工業區呢?

1000米就是1千米,觀察數射線1千米裡有幾個100米?

我們學校出發去迪士尼需要5千米?

5千米裡有()個1千米,幾個這樣的1000米。所以,5千米=5000米

(2)一起練

8千米=8000米(8千米裡有幾個1000米)

7000米=7千米(7000米里有幾個1000米)

2千米=20__米(2千米裡有幾個1000米)

6000米=6千米(6千米裡有幾個1000米)

(3)自己練

2km= m 5km= m

11km= m 4000m= km

6000m= km 28000m= km

8km+1km= m 12km-6km= m

5000m-2km= m

5、總結

今天你學到哪些關於千米的知識?

評價

對比這張課堂評價表的要求,你覺得你這節課,上課表現得怎麼樣?能給自己打幾顆星?請你說說看。

你的同桌呢?也請你來說一說。

板書:

千米的認識

很長

毫米mm(很短)釐米cm(短)米m(長)

1千米(公里)=1000米

1km=1000m

三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5

【設計理念】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數學源於生活,寓於生活,高於生活”的基本理念,設計本課。本節課充分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通過獨立嘗試,交流反思等活動進行學習,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

【學情與教材分析】

排列與組合作為組合數學的最初步知識和學習概率統計的基礎,它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是比較廣泛的。在二年級上冊教材中,學生已經接觸了一點排列與組合知識,學生通過觀察、猜測以及實驗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本節課就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繼續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事物的組合數。為落實新課程的理念,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運用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礎上進行互相交流,互相溝通學習知識。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等活動,理解並掌握有關兩兩組合的知識,能採用列舉、連線等方法進行探究,找出簡單事件的組合數。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和推理能力以及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互相交流,使學生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符號意識。

(2)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經歷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進一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使學生在探索規律的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2)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感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教學重點】

經歷探索簡單事物兩兩組合規律的過程,使學生能進行有序地、全面地思考。

【教學難點】

能用不同的方法準確地表示出組合數。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彩筆、A4紙

【教學過程】

一、故事激趣,引出問題:

師:同學們,在前兩節課的學習中,我們發現平時的吃飯、穿衣、走路中都蘊含著搭配、排列等數學問題。通過有序思考,我們將它們一一解決了。今天讓我們走進動物王國,應用我們學到的知識來為動物之王——老虎解決一件棘手的麻煩事。

話說:動物王國的首領老虎聽說人類每隔4年都會開一次奧運會,就想讓動物們也來開一次運動會,讓動物們也都鍛鍊鍛鍊。可運動會還沒正式拉開帷幕,牛伯和羊哥就吵上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誰來給大家讀出老虎大王的麻煩?

生:牛伯、馬叔、羊哥、鹿弟四人要參加乒乓球比賽,遵照國際慣例:每兩人之間比賽一場。牛伯認為:他們每人都得和別人比3場,四個人一共得比3×4=12場。聰明的羊哥卻說牛伯算得不對。兩人因此爭論不休。老虎大王也難以裁決。

孩子們,你們能幫助老虎大王平息這場爭吵嗎?讓我們鼓足勇氣,走進——新舊知識巧搭橋。看看體育比賽中又有什麼知識等著我們去發現吧!(板書:數學廣角---簡單的組合)

設計意圖:故事激趣,引發學生強烈的探究慾望,以積極的態度投入新課的學習。

二、自主嘗試,探究新知:

1、出示問題,理解規則:

牛伯、馬叔、羊哥、鹿弟四人比賽打乒乓球,如果每兩人之間比賽一場。一共要比( )場?

生:讀題,瞭解問題。

師:看得出大家都讀得很認真,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那你知道我們在解決這個問題時,哪個條件是最為關鍵的嗎?

生:每兩人之間比賽一場。

師:你能用自己的話向大家解釋一下“每兩人之間比賽一場”是什麼意思嗎?

生:……

師:選三人說一說、演一演,引導學生加深對“每兩個人之間比賽一場”的理解。

設計意圖:分析題意意在培養學生的審題及分析能力。

2、獨立思考,自主嘗試:

師:究竟要賽幾場呢?請同學們趕快開動小腦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寫一寫或連一連來來幫老虎大王解決糾紛吧,比一比,看誰的方法最好,速度最快!

(學生進行獨立思考,教師巡視,蒐集學生個性思維。)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給學生留下了自主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進行交流,提高探究的實效性。

學情預設:可能出現的方法有:

(1)列舉法:

在這些情況中,學生列舉可能遺漏也可能重複或者能完整寫出各種情況。例如:

①遺漏:僅寫出:牛和馬、馬和羊、羊和鹿(3種)

②重複:例如:牛和馬,馬和牛……(12種或其它……)

③完整寫出各種情況:

牛—馬、牛—羊、牛—鹿

馬—羊、馬—鹿、

羊—鹿

(2)畫圖法:

可能有:迴圈型、直線型兩種圖示方法,但孩子們可能還採用了符號,如字母、數字、圖形等來代替這四個參賽隊。(課件演示,引導認識:迴圈型連線法的實用、科學)(符號意識的培養)

(3)算式法:

受到例1學習的影響,孩子們還可能考慮用乘法算式;也可能會出現加法算式。(課件演示,引導理解)(畫圖點撥:像這樣的找規律計算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我們很多數學問題的解決時都要用到。如:數數一共有幾個角,幾條線段。)

(4)其它:……

3、展示交流,優化方法

(1)展示成果:

師:讓我們來看看同學們經過自己的認真思考,得到了哪些答案。

(教師將學生出現的各種情況分類展示在大螢幕或黑板上。)

設計意圖:尊重學生的個性思考,尊重學生的差異,給學生充分的展示交流的空間,教師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做出不同的分析,充分發揮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

(2)對比分析:

①列舉法中不完整或重複的情況與正確結論的對比,讓學生分析原因,並再次理解“每兩支球隊賽一場”的意義。

②列舉法與畫圖的方法做對比,讓學生通過與同伴的交流自己感知哪種方法好。

③畫圖法之間的對比:

首先,教師演示畫圖連線的方法。提問:兩個球隊之間為什麼只連一條線?你是如何連的,怎樣做到的不重不漏?讓學生理解兩個隊連一條線就表示兩個隊要踢一場。每個隊都要和其它的三個隊踢一場,也就是每個小圖示都要和其它的三個相連。如果學生只畫出了迴圈形的圖示,引導學生畫出直線型的。

其次,讓學生結合比賽實際,感受兩兩球隊迴圈比賽(即第一種迴圈型的圖示),更加適合真實的的比賽安排;但如果只是求場次,不考慮實際比賽的話,先確定一隻球隊,再逐次兩兩組合(即第二種直線型的圖示)是更加條理的思考方法。

④畫圖法與計演算法間的對比:

計演算法:更直接,但只能呈現一共的組合數,不能呈現如何組合的;

畫圖法:直觀,既能呈現出過程又能呈現出結果。

設計意圖:在學生自主探索、生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進一步引導比較優化,讓學生從方法層面和知識層面都有提升;讓不同意見的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在爭辯中互相啟發,達成共識;在方法優化的過程中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的簡約美,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

(3)及時小練:

師:在實際生活中,像這樣的兩兩組合的問題還有很多很多。現在我們選出四個同學、拿出四支不同顏色的鉛筆,請大家新增上一定的情節自己提出類似這樣的問題,並當小考官來選同學解答,考一考大家吧!

生:四人選兩人當組長、四人兩兩握手、四支筆選兩隻作獎品……都有6種不同的組合。

師:為什麼問題不同,結果卻相同呢?

生:因為都是四人,兩兩組合。

師:怎樣兩兩組合呢?誰能向大家展示一下:兩兩組合的過程,並配上語音說明?

生:演示並口頭說明怎樣兩兩組合。

師:呀,老師還不清楚每個同學的名字,大家想想,有什麼好的辦法可以讓老師更清楚大家是誰和誰兩兩組合的呀?

生:編號①②③④或ABCD。

師:像這樣,用數字或字母來表示某些事物,不僅簡單而且也便於問題的闡明。

三、聯絡生活,鞏固運用:

1、基礎碰碰車——四國之間兩兩比賽問題

師:動物運動會的乒乓球比賽順利結束了,老虎大王為了進一步激發大家參加體育運動的熱情,組織大家觀看2002年的世界盃足球賽。這一年中國國家男子足球隊第一次闖進世界盃決賽圈,為祖國體育運動事業再添光彩。

課件出示:其中,C組球隊安排如下:巴西、土爾其、中國、哥斯大黎加。如果每兩個球隊踢一場,一共要踢多少場?

師:你能很快的得出結論嗎?

生:示範表述:我通過( )法知道了:如果每兩個球隊踢一場,一共要踢( )場。

生:你能根據自己的方法合理的安排出比賽的順序嗎?

師:哪種方法能更好的向我們展示出比賽時的上場順序呢?

生:對比,方形迴圈連線法。

2、升級蹺蹺板——四枚硬幣任選兩枚問題

師:動物運動會順利閉幕了,為了獎勵牛、馬、羊、鹿四人,老虎大王決定給每人頒發一點獎金以茲鼓勵。請問,從下列四枚硬幣中任選兩枚,一共可以有( )種不同的選擇。每種選擇取出的各是多少錢?

生:組內交流各種情況,

師:提示,藉助加法算式呈現選的情況和結果。

設計意圖:分層練習,主要是檢驗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情況。以學生的直接經驗和生活資訊為主要內容。練習形式由簡到難,突出學生的自主性、實踐性、生活性、研究型和參與性,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儘量讓學生獲得研究問題的方法和經驗,加深對簡單的組合的認識,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四、拓展延伸,質疑啟思:(因時間而定,可課內拓展,也可留為課外作業)

師:我們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幫老虎大王把疑難解決了,現在我們來解決一下自己班內的實際問題吧!每組5人,如果每兩人之間握一次手,5人共握幾次呢?那如果是全班53人每兩人之間握一次手,又共握幾次呢?

設計意圖:研究了“四名運動員比賽場次”的問題後,變式提出了“8人握手,53人握手”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利用前面的方法類比學習,在類比學習的過程中感到畫圖方法的侷限性,從而強化學生對計演算法的應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五、回顧總結,反思提高:

師:又一次學海探究之旅結束了,在到達知識海洋彼岸之時,你願意與大家分享一些你的收穫嗎?

1、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知識?

2、學到了哪些解決問題的方法?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什麼其他的收穫?

4、這次新知探究之旅你快樂嗎?

師:大家的快樂就是老師的快樂,我因與大家共同走過了一次快樂的學海探究之路而快樂。

老虎大王贈言:知識有如人體血液一樣寶貴,人缺少了血液,身體就要衰弱,人缺少了

知識,頭腦就要枯竭。(不懂數學真可怕!)

設計意圖:讓學生總結這節課的學習方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談學習收穫,可是每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學生收穫的不僅僅有知識,還有能力、方法、情感等,學生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增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

【設計思路】

本節課的設計側重體現了以下幾點:

1、一個情境貫穿始終,導探練結四環節巧妙銜接,自然過渡。

根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理念,將課本問題融入更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乒乓球比賽活動中,同時創設“動物運動會”這一故事情境,充分調動學生探究興趣,把知識教好教活。

2、注重體現知識的形成,充分彰顯學生主體地位,收放有度。

依據“變注重知識獲得的結果為注重知識獲得的過程”的理念,以學生髮展為主體,以學生自主探索為主線,採用動手實踐,小組合作、交流的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經歷“猜想—驗證—得出結論”的過程,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能力。

3、尊重學生個性思維,以學生典型錯誤為資源,讓課堂彰顯動態生成之美。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知識不是教師強加與學生的,而是學生通過自己的獨立猜想、同學合作、對典型錯誤的深入分析、交流爭辯逐步達成的。學生既動手又動口又動腦,在比較不同、發現問題、糾正錯誤的過程中,一步步說出正確、規範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參與者”的理念。

4、關注學生情感體驗,以課堂教學評價語為佐料,使課堂飽滿生動有味道。

教學中以激勵性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參與數學學習,以讚許的語言、鼓勵性的示意對待學生學習的表現,以平等的態度和學生展開交流。熱情的鼓勵、耐心的等待、情感的共鳴,使孩子們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享受到學習的快樂,增強了數學學習的自信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