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三年級教學設計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3.08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線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數學三年級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數學三年級教學設計15篇

數學三年級教學設計1

一、教材分析

(一)數與代數

1.第一單元“元、角、分與小數”

結合購物的具體情境初步理解小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感受比較小數大小的過程;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運算,能解決一些相關的簡單問題;能運用小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並進行交流。

2.第三單元“乘法”

會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並解釋估算的過程;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並能對結果的合理性進行判斷。

3.第五單元“分數”

能結合具體情境與直觀操作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感受比較分數大小的過程;會計算同分母分數(分母小於10)的加減運算,能解決一些相關的簡單問題;能運用分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並進行交流。

(二)空間與圖形

1.第二單元“對稱、平移和旋轉”

結合例項,感知平移、旋轉、對稱現象;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通過觀察、操作,認識軸對稱圖形,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2.第四單元“面積”

結合例項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體會並認識面積單位(釐米2、米2、千米2、公頃),會進行簡單的面積換算;探索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估算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三)統計與概率

第六單元“統計與可能性”。通過豐富的例項,瞭解平均數的意義,體會學習平均數的必要性,會求簡單資料的平均數(結果為整數);根據統計圖表中的資料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能和同伴交換自己的想法;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並和同伴交換想法。

(四)實踐活動

本冊教材除了安排“森林旅遊”“旅遊中的數學”和“體育中的數學”等3個較大的實踐活動外,還在正文或練習中提供瞭如下的實踐活動:

1.到商店調查3種商品的價格,並做好記錄。

2.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數,並與同伴說一說。

3.調查自己家兩個月水、電費開支情況,並記錄下來。通過分析資料把你的感受與同伴說一說。

4.收集一些對稱圖形、圖案和照片在班裡展覽。

5.用紙剪出一個喜歡的圖形,通過對稱、平移或旋轉繪製一幅圖案。

6.設計旅遊計劃。

7.廚房鋪地磚的設計方案。

8.製作七巧板。

9.調查你和同學的身高,計算你們組的平均身高約是多少。

10.在報刊上找出與平均數有關的資訊,並與同伴交流。

經歷以上一系列觀察、操作、製作、調查、推理等實踐活動,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獲得並積累更多的數學活動的初步經驗,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本班共有13名學生,其中男生8人,女生5人。其中1人為本學期插班生。從上學期的學習情況來看,大部分學生能夠交好的接受新知識,也有不少同學在應用題競賽中獲獎,但是個別同學基礎差,不能跟上教學的進度,這也是班級中存在的一個嚴重的問題。

三、教學措施

(一)讓學生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學習和理解

本冊教材中的小數與分數、圖形的變換與面積等概念,都是學生初次接觸的重要的基礎知識,要讓學生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學習和理解它們是至關重要的。

(二)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通過獨立思考、探索和建構自己的數學意義,使學生有機會討論交流他們彼此的想法,這不僅能夠滿足學生想成為探索者、研究者和發現者的強烈的心理需要,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而且也提供了教師瞭解學生的充分機會,從而教師的引導與指導也就更富有針對性和有效性。

(三)加強估算(測)能力的培養,鼓勵解決問題策略與演算法的多樣化。演算法與策略的多樣化,不是靠教師教出來的,而是學生個體差異使然;把問題交給學生自己想辦法去解決時,他們對策略與演算法所表現的不同取向是很自然的。鼓勵解決問題策略與演算法的多樣化的前提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其次是讓學生經歷交流各自策略與演算法的過程,比較各種策略與演算法的特點,選擇並優化適合於自己的策略與演算法。

(四)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與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要把數學學習與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結合起來,要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絡的線索,培養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生活,從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數學問題,並解決數學問題,體會數學的廣泛應用與實際價值,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數學三年級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第68~69頁的例1和做一做,練習十五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整百等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並能正確的進行口算;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遷移類推的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2、使學生經歷整十、整百等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的形成過程,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性。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對學習數學知識的情感。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髮現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並正確進行口算。

教學難點:

發現、歸納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孕伏鋪墊

1、口算:6×4 9×3 5×3 9×7 8×5 7×5 4×8 6×8

2、①6個十是多少?10個十是多少?150是幾個十?

②8個百是多少?10個百是多少?1200是幾個百?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主題圖。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你們去遊樂場玩,高興嗎?

(1)出示第68頁主題圖。誰能說說你從圖中都看到了什麼?(指名彙報)

(2)出示:坐旋轉木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錢?

①、組織學生列出算式,師板書:2×9=18

②、學生獨立解決,然後集體訂正。

(3)出示:坐旋轉木馬每人2元,10人要多少錢?

①、學生獨立列出算式,教師板書:2×10

②、思考演算法:列式後獨立計算,然後在小組裡交流自己的想法。

學生彙報:

a、可以先算9個2的和是18,再加上一個2是20,所以2×10=20;

b、轉化成我們以前學過的加法,10個2相加是20,所以2×10=20;

c、第三種想法非常巧妙,根據乘法的意義,也可以把2×10看成是2個十,因為2個十是20,所以2×10=20。這種方法口算得很快。

(3)出示:坐碰碰車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錢?你會列式嗎?

①、組織學生列出算式,師板書:20×3=

②、思考:20×3=?同學們先自己獨立地想,然後在小組裡交流自己的想法,學生進行班內交流。

可能出現以下幾種想法:

a、因為3個20是60,所以20×3=60;

b、因為2×3=6,所以20×3=60;

師:你覺得哪個方法快又好?我看我們班的同學都非常棒,算出了得數,還能講出道理。這就是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口算乘法。(板書課題)

2、總結規律:

師:遊樂場的小松鼠要請大家幫忙了。

出示:2×4= 20×4= 200×4= 20xx×4=

同桌交流:怎樣算?然後彙報。

師:你發現了什麼規律?(學生討論,彙報)

小結: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數,計算時先看作表內乘法計算出積後,看整十,整百,整千數末尾有幾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

三、反饋練習

1、賽一賽:看誰口算的又對又快!

10×4 10×6 10×8 20×4 40×6

60×8 300×4 500×6 700×8 1000×9

2、幫一幫:幫售貨員阿姨解決問題。

出示教科書71頁2題、3題主題圖。

提問:你從這幅圖中獲得了哪些數學資訊?

學生獨立列式口算。

3、找一找:找到自己的好朋友。

要求:整十數乘一位數,積是240的乘法算式。看誰寫得多!

240=( )×( )=( )×( )=( )×( )=( )×( )

四、全課總結:

師:同學們你們在遊樂園玩得高興嗎?在高興的同時你又學到了哪些數學知識呢?怎樣進行口算乘法?在口算乘法時你準備提醒你的同學注意哪些問題?

數學三年級教學設計3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姓名筆劃數統計表每人一張。

三、教學目標與策略選擇

平均數作為統計知識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常用的一種“特徵數”。教材中所介紹的是一堂求算術平均數的課,從基礎知識來看,一是理解平均數的意義;二是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前者屬於數學思想,後者屬於數學方法。對於本課我從統計的角度出發,在考慮這節課“教什麼”的問題時,根據教材特點,把教學目標定位為:重點教學平均數的意義,其次才是求平均數的方法。在考慮“怎麼教”的問題時,首先從學生方面考慮,因為知識並不能簡單地由教師傳授給學生,只能由每個學生依據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地加以建構。再根據教材特點,我主要通過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解決問題中深刻感悟平均數的意義,從而更好地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並能靈活應用,解決實際問題。具體如下:

(一)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經歷探索、思考、交流等數學過程理解平均數的實際意義,掌握平均數的特徵,並且會運用平均數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讓學生探索平均數的求得方法的多樣性,能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用方法進行解答,感受計算方法與策略的巧妙,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3、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習慣,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二)教學重點: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和求平均數的方法。

(三)教學難點: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四、教學流程設計及意圖

教學流程

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來研究我們的姓名,誰願意把自己的姓名向大家介紹介紹。(學生高聲的介紹自己的姓名)

師:誰又能知道老師的姓名呢?

學生說一說後,出示自己的姓名。

師:能完成這表格嗎?(學生數一數,完成表格)

筆畫數

師:能否把你自己的姓名與筆畫數也製成這樣的表格,比一比,看看誰製作的最漂亮。(學生動手製作表格)

師巡視指導,蒐集、選擇教學資訊。學生完成後作簡單交流。

(二)解決問題,探索新知

1、在解決問題中感知概念

師:請觀察老師姓名的筆畫數,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預設生(1)每個字筆畫數的多少?

(2)比多少?

(3)發現數字間的規律。

(4)求總數?(師追問:你是怎樣算出來的?)

師:知道了筆畫數的總數,你現在又能解決什麼問題?

預設生:可以求出平均每個字的筆畫數。

師:平均每個字的筆畫數,你是怎麼得來的?

預設生(1)通過計算(7+5+9)÷3=7

(2)通過移多補少得到。

2、在對話交流中明晰概念

師:胡老師的姓名平均筆畫數7畫,這又表示什麼?

預設生(1)表示胡必泛三個字筆畫數的平均水平。

(2)表示老師姓名筆畫數的一般水平。

師:那這7畫與胡必泛這三個字的筆畫數之間還有關係嗎?

(學生小組討論,教師巡視指導。討論完畢,開始全班彙報交流。)

預設生(1)有關係的,是他們的中間數。

(2)平均筆畫數比筆畫最多的少一些,比筆畫最少的多一些。

(3)平均筆畫數在筆畫最多的數字與筆畫最少的數字之間。

(4)平均筆畫數就在這三個字筆畫數的中間位置。

師:從同學們的發言中我發現,平均筆畫數反映的既不是這三個字中筆畫最多的那個,也不是反映這三個字中筆畫最少的那個,而是處在最多和最少之間的平均水平。我們把7叫做胡老師姓名筆畫數的--平均數。(板書課題)

師:請同學們算出自己姓名的平均筆畫數。(師巡視指導,選擇、蒐集有價值的資訊。)

師生交流計算的方法與結果。

3、在比較應用中深化概念

出示教師巡視時蒐集的三個學生的姓名筆畫數統計表。(一學生姓名兩個字,一學生姓名三個字,一學生姓名四個字。)

師:比較他們姓名中每個字的筆畫數,你有什麼方法?

預設生(1)比筆畫數的總數。

(2)比平均筆畫數。

(讓學生先在小組內討論,然後組織全班彙報交流。)

預設生(1)比總數好比,能夠很清楚明瞭的知道誰的姓名筆畫數多,誰的姓名筆畫數少。

(2)比平均數公平,因為他們三個人的姓名字數不一樣多,分別是2個、3個和4個,比總數的話字數越多,筆畫數相對就會多起來,這不公平,而平均數卻能反映每個字筆畫數的總體情況,與字數的多少無關,這就比較公平合理。

學生運用平均數進行比較,然後組織交流。

師:比完後你有什麼感想?(生回答略)

師:假如用這三個字姓名的筆畫數與胡老師的姓名筆畫數相比,那又可以怎麼比呢?

預設生:既可以用平均數來比,也可以用總數來比。

師:同學們做得很好,在比較時考慮到了字數的多少,公平與否。

出示(1)文成縣實驗國小四年級平均每班有學生56人。

(2)四(3)班上學期期末考試數學平均分是81分。

師:你猜這些資料是怎麼得來的,是什麼意思,有什麼用處?

(學生小組討論,然後全班彙報交流。)

預設生(1)56是四年級總人數除以班級數得來的,表示四年級每班人數的平均水平,不一定每班就是56人,但可以預測每班的大致人數。

(2)略

(三)嘗試解題,自主歸納

師出示例題:

有一個籃球隊的5個同學,身高分別是148釐米、142釐米、139釐米、141釐米、140釐米。他們的平均身高是多少釐米?

師:誰來估計一下這個小組的平均身高大約是多少?並說說你的理由。

預設生的估計數在139--148之間,如果超出這個範圍,則要組織討論所猜的數值為什麼不可能,從而加深對平均數概念的理解。

學生列式計算,教師巡視指導。選一個學生板書列式,(148+142+139+141+140)÷5

師:你們知道這位同學是怎麼想的嗎?

預設生:我先求出這個小組5位同學的身高和,然後除以小組人數。

學生計算,注重計算方法的選擇。然後交流。

師:大家能不能總結一下求平均數的方法?個人先想一想,然後小組內交流。

(學生小組合作,交流看法,教師參與討論。)

學生彙報後,教師簡單小結求平均數的一般方法,總數÷份數=平均數。同時說明有時也可以運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求平均數,對計算答案的過程對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在此暫時不作總結提升,留待練習課中予以落實。

數學三年級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

本節課內容,根據購物圖指導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指導學生探索先乘後加的混合運算順序。在課堂中精講多練,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指導學生練習計算方法。通過練習學生正確地進行兩步式題的計算,提高學生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計算能力。

教學目標:

1、通過小熊購物的問題情景引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先乘後加的運算順序,體會數學與實際的密切聯絡。

3、能正確計算有關的兩步式題目。

教學重點: 掌握先乘後加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理解脫式計算的運算順序及格式。

教學方法:情景匯入、自主探究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件,故事情景匯入,激發興趣。

週末到了,小熊胖胖和壯壯相約去超市購物。超市裡的東西可真多呀!。走著。走著,他們來到了超市的食品區。

(出示情景圖)

二、快樂探索,學習新知。

(1)通過看情景圖,獲取數學資訊。

仔細觀察從圖中你能獲取哪些資訊?

(教師鼓勵學生把所看到的說出來,調動學生積極性。使之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

(2)如果你是小顧客,你想買哪兩樣東西呢?(每種食品,數量不限)

(此問題的設計為學生學習新知識做準備,學生上面所提到的問題,教師根據需要可挑選幾個寫下來,學會後可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自己提出的問題,這樣學生的興趣會非常濃厚,積極性也很高。)

(3)仔細看圖,說一說小熊買了什麼食品,應該付多少錢呢?請你幫他算一算。

a、學生獨立思考完成。

b、小組內討論交流。

c、展示彙報。

學生可能出現分步算式解答:

3×4=12(元)12+6=18(元)

綜合算式解答冒號:

3×4+6或者6+3×4

(學生在彙報的過程中,教師應要求學生明確每一步要求的是什麼?表示什麼意思?)

預設:若班裡只有分步算式解答師應先啟發學生將兩個算式合在一起,然後給學生留思考問題的時間。

(4)說一說有加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什麼?

(結合上面的實際情景及運算,通過學生自己探索得出運算的規律,使學生獲得成就的喜悅。)

(5)師介紹脫式計算的格式及方法。

脫式計算的格式及運算順序是本課的難點,師應多強調。

三、鞏固練習。

解決課前(2)中提到的問題,生獨立完成,師集體訂正。

四、小結。

在兩步混合運算中,有乘法也有減法,應該按什麼順序計算?

生答:先算乘法,再算減法。

五、作業。

練一練

六、板書。

小熊購物

法一:3×4=12(元)12+6=18(元)

法二:3×4+6 法三:6+3×4

=12+6 =6+12

=18(元) =18(元)

七、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1、 情景匯入使數學更加生活化,更加有趣。

《新課標》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自經歷實際問題及數學模型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因此,。數學應從生活實際出發,使生活材料數學化,數學教學生活化。我在這節課創設購買食品的情境中展開學習活動,。讓學生在現實中學習探索知識,對數學產生親切感,體驗到生活真有味,數學真有趣。

2、給學生創設一個寬鬆、自由、和諧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交流溝通,彙報展示,評價反思,從而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3、學生參與率高。

不足之處:

1、練習環節應進一步優化,應在此處多做思考。

2、雖然對學生有生成性引導,但啟發性語言欠佳。

數學三年級教學設計5

教材簡析:

本課是義務教育教科書北師大版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內容。讓學生會看日曆,知道一年12個月中每個月的天數。在“看日曆”的情境中,主要通過學生查閱日曆上星期幾的過程,讓學生掌握查閱日曆的基本方法,即:找月份----找日期----找對應的星期幾。同時為了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安排了“找一找”的活動內容,都是我國曆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日期。“年月日”是在學生已經掌握時分秒之間關係的基礎上學習的,有關年月日的知識具有常識性,學生在課堂上雖沒有系統的學習過,但在實際生活中他們已經有很多的經驗,通過填寫各月份天數的過程,讓他們自己發現各月天數的規律,再通過說一說,找一找,練一練,鞏固和應用所學的知識,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學會看日曆,並能從中找到我國一些重大節日及其他的相關資訊。

(2)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瞭解他們之間的關係。

(3)知道一年12個月中每個月的天數。

2、過程與方法在體驗小組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培養學生“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培養學生樂於探究知識的情感,以及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1、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掌握它們之間的關係。

2、學會看日曆。

教學難點:識記大月、小月。

教學準備:年曆、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1、猜謎語:桌上一本書,三百多來頁,讀完這本書,家家過新年。(謎底:日曆)師:對,日曆不僅可以幫我們看日期,還幫我們記錄了很多有意義的事情。

2、回顧一些有意義的歷史事件。(播放課件)師:這裡記錄事件發生時用了那些時間單位呢?(年、月、日)其實年月日與時分秒一樣都是時間單位,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有關年、月、日的知識。

二、自主探究,討論交流

1、認識年、月、日

(1)有關年月日的知識,大家都知道什麼?(在小組內說說)學生可能會說:今天是幾月幾日,一年12個月,一年365天----------【設計意圖: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回顧和整理自己對年、月、日已有的認識,在相互交流中逐步完善有關年、月、日的知識,為下面的學習做鋪墊。】

(2)請同學們觀察手中的日曆或附頁1中的日曆看看一年是12個月嗎?

(3)認真觀察20xx—20xx年的日曆,看看每月的天數都一樣嗎?

(4)將20xx-2016年各月份的天數填在表格中,看看你還能發現什麼?(說給你同伴聽)

(5)交流彙報結果。

2、認識大月、小月

(1)介紹大月、小月師:我們把有31天的月份叫大月,把有30天的月份叫小月,2月是個特殊月。

(2)請同學們說說每個年份中有哪些月份是大月,哪些月份是小月?

(3)給表中的大月塗上黃色,小月塗上藍色。

(4)2月為什麼不塗色?

(5)數一數:一年中的大月、小月各有幾個?

(6)師小結:一年中有7個大月,4個小月,1個特殊月,合起來是12個月.【設計意圖:此環節為學生設計了自主學習和自主構建的學習活動,從回顧入手展開學習活動,通過填表、整理、思考,發現規律,讓有關年、月、日之間的知識更加系統地納入自己的知識結構中。此時,教師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進行簡單的小結,幫助學生將零碎的知識進行梳理。】

3、記憶大月、小月師:同學們想想有什麼好的方法能記住每個月的天數?將你的方法說給同伴聽聽。

(1)只記住其中的一種就可以了。例:記住小月4、6、9、11月,不看2月,其餘的月份都是大月。

(2)以7月和8月為分界點:7月前單月是大月,8月後雙月是大月。

(3)介紹左拳記憶法。

(4)介紹歌謠記憶法。【設計意圖:先讓學生自己想辦法記住各月份的天數,再組織學生集體交流,說一說各自的方法。教材中呈現的兩種方式“拳頭記憶法”和“歌訣記憶法”,目的是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記住這些月份的特點。其他兩種加以補充,目的是逐步引導學生學會回顧學習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4、應用鞏固

(1)老師出月份,是大月的說紅蘋果,小月的說青蘋果。

(2)下個月笑笑就要過生日了,你能告訴我笑笑的生日是大月還是小月嗎?

(3)同學們,你的生日是幾月?是大月還是小月?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教學通過教師和學生的交流,學生再一次經歷了新知識的形成過程,使他們對年月日的知識有了更加清晰和系統的認識,一下子將學生的學習推向高潮,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了,也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

5、佈置小組學習任務

(1)從今年的日曆中“找一找”

a,日曆上共有()個月份,每個星期()天,今天是()月()日,星期()。

b,本月的第1天是星期(),最後一天是星期(),下個月的第一天是星期().

c,國際兒童節是()月()日,星期()。

d,()月()日是教師節,星期()。

e,()月()日是國慶節,星期()。

(2)你還知道我國的哪些重大節日?說給你的同學聽聽。

(3)小組彙報學習結果。

(4)課件出示一些重大節日。

6、出示有關時間的諺語,教育學生珍惜時間。

【設計意圖】:

提高學生從年曆中查詢指定日期的能力,也讓學生了解一些重要節日,同時提醒學生珍惜現在的每一分每一秒,好好學習。

三、師歸納總結

1、說說這節課你都有哪些收穫?

2、年、月、日裡有很多的奧祕,需要我們不停地去學習,去探究,只要大家有一雙數學眼睛就一定會收穫數學學習的甜蜜果實。

數學三年級教學設計6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108頁及練習二十四1、2題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藉助直觀圖,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集合的思想。

3、培養學生善於觀察、善於思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藉助直觀圖,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腦筋急轉彎:有兩個媽媽和兩個女兒一同去看電影,卻只買三張票,這是怎麼回事呢?【課件演示】

2、同學們真棒!很快就幫老師解決了這個難題,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有趣的問題,今天老師就帶大家到數學廣角去感受一下這樣的重疊問題。(板書課題)

3、同學們都有許多興趣愛好,有的同學喜歡看書特別是腦筋急轉彎;有的同學喜歡畫畫;誰來告訴老師你喜歡幹什麼?可三(2)班的同學喜歡參加語文和數學課外小組,老師對此做了個調查,【課件出示】請看統計表:

(1)你能從統計表上讀到哪些數學資訊?

(2)總人數:質疑:噢,你能說說你是怎麼算的嗎?

4、同學們同意嗎?老師不同意這些都是第一小組的同學我知道他們14人而不是17?一起數一數,問題出在哪兒呢?(有些人好像算了兩次)是不是這樣呢?那麼有什麼好辦法來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啊?同桌之間商量商量。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分類再數一數;可把兩種都喜歡的分出來。【課件演示畫圈】

2、那我們就一起來分一分,老師這裡有兩個橢圓形的圈一個是紅色的表示語文小組,一個是藍色的表示數學小組,請同學們把名單填入相應的圈中。

(1)學生獨自完成。

(2)學生彙報。【課件演示】

3、現在誰來說說紅色圈內表示什麼?藍色的圈內表示的是什麼?那麼兩樣都參加的同學我們分出來了嗎?誰還有更好的辦法?小組內的同學互相商量商量。

4、彙報:教師完成板書交集圖

5、師:紅色圈內表示什麼?藍色圈內表示什麼?月亮狀的紅色圈表示什麼?月亮狀藍色圈內表示什麼?紅色和藍色圈相交的地方表示什麼?【課件演示】

6、那現在你們會列式計算一共有幾個人了嗎?寫在課堂練習本上。學生列式計算,師巡視。

7、學生彙報,教師板書(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列式計算)【課件演示】

8、總結:大家畫圈很清楚的發現了我們有的同學兩樣都參加了,大家最後的方法也特別多,從不同的角度去解決了這個問題,看來我們以後做題目可要多思考一下,不能像我們之前那樣簡單的認為就只要8+9就好了。

三、鞏固練習、拓展新知

1、動物運動會

同學們都很愛動腦筋,自己設計瞭解決問題的方法,運用這些數學思想方法可以解決生活中的許多實際問題。五一節就要到了,動物王國準備舉行運動會,看哪些動物來參加呢?認識它們嗎?【課件出示】學生說說動物名稱。老師表揚:你們的課外知識真豐富,老師都很佩服你們。

介紹比賽專案:游泳、飛行

師:小動物們可以參加什麼專案呢?學生討論、反饋。

師:原來這些動物有這麼多本領,那就請你們來幫小動物報名吧。(把動物序號填在課本上)

說說哪些動物會飛,能參加飛翔比賽,哪些動物會游泳,能參加游泳比賽。

兩個圓圈交叉的中間部分表示什麼?【課件出示】既會飛又會游泳的

集體訂正。【課件演示】

2、【課件出示】文具店

同學們幫助小動物們解決了運動會報名的問題,再接受一次挑戰好嗎?

①文具店昨天、今天批發文具的情況

②觀察圖,發現了什麼?(兩天都批發了鋼筆、尺、練習本)

③兩天共批發多少種貨?

(1)在集合圈中表示出來。【課件演示】

(2)學生列式:5+5—3=75×2—3=75—3+2=7

說說怎麼想的?

3、作業

【課件出示】在一次考試中三年級語文和數學得優的有17人,其中語文得優的有11人,數學得優的有12人,語文和數學都得優的有多少人?

四、全課小結

1、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麼?

2、今天這節課,你覺得誰的表現較好,好在哪裡?

數學三年級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長方形的長、寬和正方形的邊長等概念。

2.能力目標:體會長方形和正方形相互間的聯絡。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邊和角的特點,能準確判斷一個圖形或物體的某一個面是否是長方形或正方形

3.情感目標:讓學生體會長方形和正方形在現實生活中應用,發展空間思維。

教學重點:

進一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並能正確地進行判斷。

教學難點:

發現、總結、理解長方形、正方形的特點。

教學準備:

教具:掛圖、小黑板 學具:卡片。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1.匯入: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地方能看到長方形和正方形,我們教室裡就有許多這樣的圖形。讓我們一起來找一找教室中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哪些物體的面是正方形。

學生找一找教室裡的長方形和正方形,再適時抽象出圖形,幫助學生建立關於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表象。

2.揭示課題: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各自的特點,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它們的特徵。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研究長方形的特徵

(1)初步感知:擺一擺

學生用自己準備的長短相同的小棒擺出一個長方形。然後說一說:在擺長方形的過程中要注意什麼?

長方形有什麼特徵?

(2)探究特徵

學生分小組通過操作驗證自己的猜想。根據擺長方形的過程及用直尺量、把長方形紙對摺等活動說明對邊相等。可以用三角尺的直角比一比,說明長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3)彙報交流

你發現長方形的邊有什麼特點?長方形的角有什麼特點?學生說說驗證的方法,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出長方形的特徵。

長方形有四條邊,對邊相等,有四個角,都是直角,這就是長方形的特徵。通常我們把長方形長邊的長叫做長,短邊的長叫寬。

2.探究正方形的特徵

引導學生利用學習長方形的方法,自己去探究正方形有哪些特徵。

正方形有哪些特徵?正方形有四條邊,都相等,有四個角,都是直角。正方形每條邊的長叫做邊長。

三、總結評價,拓展應用

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它們各有什麼特徵?它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拓展

(1) 用6個小正方形拼一個長方形。

(2) 用16個小正方形拼一個大正方形

在學生尋找的過程中,提示學生既可以在教室內找,也可以在掛圖中找,先找正方形,再找長方形。在學生擺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長方形的角和邊有什麼特點,多指名說說。

在此基礎上,通過學生折、量、比等實踐活動來驗證長方形有四條邊和四個直角,兩組對邊相等的特點。

用探索長方形特點的方法來研究正方形的特徵,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兩種圖形的特徵。在班內交流發現:相同點: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條邊和四個角,每個角都是直角。不同點:在邊上,長方形對邊相等,正方形四條邊都相等

板書設計: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

長方形有四條邊,對邊相等 正方形有四條邊,都相等

有四個角,都是直角 有四個角,都是直角

數學三年級教學設計8

一、 基本情況分析

1、學生情況分析:

通過上學期的努力,我班多數同學學習數學的興趣漸濃,學習的自覺性明顯提高,學習成績在不斷進步,但是由於我班一些學生數學基礎太差,學生數學 成績兩極分化的現象沒有顯著改觀,給教學帶來很大難度。設法關注每一個學生,重視學生的全面協調發展是教學的首要任務。本學期是國中學習的關鍵時期,教學 任務非常艱鉅。因此,要完成教學任務,必須緊扣教學目標,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把握好重點、難點,努力把本學期的任務圓滿完成。九年級畢業班總複習教 學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數學總複習的質量和效益,是每位畢業班數學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經過與外校九年級數學教學有豐富經驗的教師請教交流, 特制定以下教學複習計劃。

2、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學內容共四章,第二十六章、二次函式主要是通過二次函式影象探究二次函式性質,探討二次函式與一元二次議程的關係,最終實現二次函式的 綜合應用。本章教學重點是求二次函式解析式、二次函式影象與性質及二者的實際應用。本章教學難點是運用二次函式性質解決實際問題。

第二十七章、相似

本章主要是通過探究相似圖形尤其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質與判定。本章的教學重點是相似多邊形的性質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本章的教學難點是相似多這形的性質的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的理解。

第二十八章、銳角三角函式

本章主要是探究直角三角形的三邊關係,三角函式的概念及特殊銳角的三角函式值。本章的教學重點是理解各種三角函式的概念,掌握其對應的表示式,及特殊銳角三角函式值。本章的教學難點是三角函式的概念。

第二十九章、投影與檢視

本章主要通過生活例項探索投影與檢視兩個概念,討論簡單立體圖形與其三檢視之間的轉化。本章的重點理解立體圖形各種檢視的概念,會畫簡單立體圖形的三檢視。本章教學難點是畫簡單立體圖形的三檢視。

二、 教學目標和要求

1、 知識與能力目標知識技能目標

理解二次函式的影象、性質與應用;理解相似三角形、相似多邊形的判定方法與性質,掌握銳角三角函式有關的計算方法。理解投影與檢視在生活中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探索、學習,使學生逐步學會正確合理地進行運算,逐步學會觀察、分析、綜合、抽象,會用歸納、演繹、類比進行簡單地推理。通過學習交流、合作、討論的方式,積極探索,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質量,逐步形成正確地數學價值觀。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進一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聯絡,同時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教。

(2)通過體驗探索的成功與失敗,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勇氣。

(3)通過小組交流、討論有關的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交流能力。

(4)通過對實際問題的分析和解決,讓學生體會數學的價值,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對數學的興趣。

三、 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l、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鑽研新教材,根據新課程標準,擴充教材內容,認真上課,批改作業,認真輔導,認真製作考試試卷,也讓學生學會認真學習。

2、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的興趣,給學生介紹數學家、數學史、介紹相應的數學趣題,給出數學課外思考題,激發學生的興趣。

3、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構建,營造民主、和諧、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氛圍,分享快樂的學習課堂,讓學生體會學習的快樂,享受學習。

4、運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指導教學,積極更新自己腦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將帶來不同的教育效果。

5、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陶行知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有助於學生穩步提高學習成績,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彌補智力上的不足。

6、加強學生解題速度和準確度的培養訓練,在新授課時,凡是能當堂完成的作業,要求學生比速度和準確度,誰先完成誰就先交給老師批改,凡是做的全對要給予獎勵。

7、加強個別輔導,加強面批、面改,加強定時作業的訓練。並進行作業展覽,對作業書寫的好又全部正確的貼在學習園地中。

8、積極主動的與其他教師協同配合,認真鑽研教材,搞好集體備課,不斷學習他人之長處。

數學三年級教學設計9

一、教學目標:

1、學生經歷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計算過程,初步掌握筆算方法。

2、掌握筆算豎式乘法的順序及積的書寫位置,理解算理。

3、在具體的情境中教學,調動學生積極性,體驗演算法的多樣化。

4、在探索演算法與解決問題過程中,“感受藉助舊知識,解決新問題“的策略意識,體驗成功的喜悅,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二、教學重點:

在理解算理基礎上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不進位)。

三、教學難點:

理解乘的順序以及第二部分積的書寫方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引入:同學們愛看書嗎?四月是我們學校首屆讀書節,書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今天,老師帶同學們去買書,看看買書中有哪些數學問題?

2、提出問題:出示:一本書23元。問:你想到了哪些數學問題? 如果買2本要多少錢?算式怎麼列?買10本呢?算式怎麼列?這些算式會算嗎?這是我們以前學過的知識。

3、如果要買12本要多少錢呢?算式怎麼列?(23×12)這是一道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式。板書課題:兩位數乘兩位數。

(二)探究演算法,解決問題

1、估算: 估一估,23×12大約是多少

生解決,反饋:

A: 23估成20,12估成10,20×10=200。

B: 23估成20,20×12=240。少估了多少?(少估了3個12)

C: 12估成10,23×10=230。少估了多少?(少估了2個23)

2、自主探索: 準確的結果到底是多少呢?你能算出來嗎?請同學們自己開動腦筋算一算,寫在練習本上。完成後和你小組成員說一說計算的方法。(學生練習題)

3、合作學習 師巡視,指導,參與交流。師:想好後可以和你小組成員說一說計算的方法。

4、小組彙報(展示學生的想法) 組織學生彙報:誰來說說你們小組是怎樣計算的? 師:除了用口算還有別的計算方法嗎?

5、研究筆算:

1)(學生出現了筆算的方法)剛才還有些同學列豎式計算,勇敢地進行了嘗試,誰願意將你的豎式展示給大家看看。對學生的豎式進行一一評價。 (學生沒有出現豎式)我們以前學習兩位數乘一位數的時候可以用豎式做,那兩位數乘兩位數可以用列豎式來解決嗎?自己試著做做看。用這種方法的時候注意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

生練習,反饋:

師板書完整演算法: 我們現在一起來算一算。 師邊寫邊問:我們先算什麼?再算什麼?要注意什麼?最後算什麼?

2 3

× 1 2

―――――

4 6

2 3

―――――

2 7 6

同桌互相說一說豎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起先我們通過拆數將新知識變成舊知識來算。現在又學會了列豎式,方法可真多呀!口算我們已經學過了。這節課我們要重點掌握列豎式來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完整板書)“筆算乘法”

(三)鞏固練習題

1、你能接著算嗎? 指著兩個84,問:兩個都是84,意思一樣嗎?

2、選擇練習題: 選二道算一算: 32×12 22×14 21×34 34×21(有什麼發現?)

3、判斷改錯: 發現同學們做題時出現了這樣的現象,查一查錯在哪兒?(思考,指答)我們在筆算的時候要注意哪些呢?

(四)課堂總結

今天同學們在書中真是學到了不少知識。那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碰到這個新問題我們是怎樣來學習的?(把新問題轉化成我們學過的舊知識) 我們學習數學往往都是把新問題轉化為舊知識來進行的。今天學習的新知識,對於後面學習的知識來說又變成了舊知識,所以我們必須把今天的知識學好學紮實。

(五)佈置作業

1、直接寫得數

33×30= 42×10= 50×20=

2、用豎式計算,並驗算。

23×31 42×22 44×11

3、一張方格紙,從上往下數是12個格,從左往右數是20個格。這張紙一共有多少個格?

數學三年級教學設計10

教材分析

小數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熟練地掌握了億以內的四則運算、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本課內容包括認識一位小數、兩位小數和它的讀、寫法。認識一位小數和兩位小數是小數的初步認識中最基礎的知識,它的學習,不僅為學生準確清晰地理解小數的含義,也為今後系統地學習小數的知識打下初步基礎。同時,小數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應用較廣泛,利於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技能來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本課的知識結構這樣有層次地呈現,體現了新舊知識間的內在聯絡,從易到難,從具體到抽象,分層漸出,既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又利於學生學好課本知識。

學情分析

國小三年級的學生對小數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有所接觸,但由於小數是十進分數的特殊表現形式,其意義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學生要深刻理解小數的意義,還有一定的困難,針對這一現狀,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經驗,找出生活與數學知識的契合點,利用小數與分數之間的聯絡,重視直觀、引導、注重啟發,讓學生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內容初步瞭解小數的含義,知道以元為單位、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含義,

2、會認、讀、寫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的小數。

3、知道十分之幾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

4、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小數的含義,掌握小數的讀、寫方法。

教學難點:知道十分之幾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

數學三年級教學設計11

一、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周長讓學生在觀察、比較、測量和動手操作的基礎上建立周長的概念,理解周長的含義。會測量計算以長方形和正方形為主的常見平面圖形的周長,並拓展研究不規則平面圖形的周長的測量計算方法。

二、教學重難點分析

建立周長的概念,能指出各種平面圖形的周長並會測量計算常見平面圖形的周長是教學重點;正確、深刻地理解周長的含義是教學難點。注意設計動手操作、獨立思考、質疑問難、小組討論等學習形式來強化對周長的理解,讓難點在不經意中獲得突破。

三、教學意圖和教學思路

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體現做數學、玩數學的活動性和趣味性,感知先行,凸現探究過程。具體做到兩個拓寬:拓寬周長概念的外延,拓寬周長的測量計算方法。教學過程中盡力把繡球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爭、去辯,在悟中得法。教學思路:從生活情境中引出周長概念+通過指和描理解周長概念十通過測量計算三角形和一般四邊形的周長鞏固周長概念並鋪墊測量計算周長的一般方法+探究測量、計算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一般方法+探究測量計算不規則平面圖形周長的方法。

四、教學過程

課前活動:師生沿著操場的邊線繞操場跑步一圈。

1.體驗中引出周長。沿著操場的邊線繞操場跑步一圈(板書一圈、邊線)、讓學生比劃路線,描述多少是一圈、什麼是邊線、貼平面圖,讓學生用粉筆畫跑步的路線,強調起點、終點、操場一圈邊線的總長度、操場的周長。(板書周長)

[評析: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數學知識,賦予《周長這一知識點以現實意義。這樣學生的學習得到了感性材料的支撐,在這樣的生活情境中學生也很容易進入角色。此外,本節課把《周長》描述為一圈邊線的總長度,簡明易懂,充分體現了周長這一數學問題的現實性。》

2.操作中理解周長。

(1)指導學生找出身邊物體的周長、指出課本封面的周長。(電腦顯示給予確認)

(2)讓學生指出下面圖形的周長。(多媒體隨後顯示)

〔評析:採用學生身邊的、熟悉的或感興趣的材料作為研究素材,增強學習的親切感。通過指、描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在輕鬆的操作中理解周長,而多媒體的效果使周長是什麼更加清晰明朗。〕

3.測量計算中深化對周長的認識。

(1)(多媒體顯示老鼠和兔子分別繞三角形、四邊形的草坪跑步一圈)

提問:誰跑得多?比什麼?怎麼能知道它們各自的周長呢?(板書:測量計算)

[評析:多媒體的動態顯示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上的數學問題很快變成學生自覺探索的問題。]

(2)在作業紙上測量計算三角形、四邊形的周長,再組織小組彙報。(強調:所有邊長的總和)

[評析:通過練習獲得測量計算平面圖形周長的一般方法,為探索計算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方法奠定基礎。]

(3)測量更多邊形的周長,總結強調周長即一週邊線的總長度。

4.引導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

(1)出示方格紙上的正方形、長方形,要求測量計算並展示不同的計算方法。

(2)鞏固練習。正方形的邊長為2分米,計算一個正方形的周長和由這兩個正方形拼成的長方形的周長。強調:計算的應是有關圖形一週的總長度。

[評析:通過這一變式練習,使周長即一週的總長度得以鞏固,進一步強化了對周長含義的理解。]

(3)測量並計算周長。(出示下面的圖形)

5.合作解決問題。測量計算出硬幣和樹葉的周長。

[評析:對周長的理解不侷限於長方形和正方形等規則平面圖形中,避免了學生生搬硬套,產生思維定勢。把周長拓展到不規則平面圖形中,使學生對周長的認識更加深刻,並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數學三年級教學設計12

一、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75——76頁的例1——例5。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寫幾分之一。通過學習,培養生的操作能力、思維能力|及創新意識。

2、過程與方法:先一起認識2(1),在通過動手操作,創造認識更多的分數,從而掌握分數的特徵。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習,讓學生感受數學源於生活,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三、教學重難點:

認識並讀寫幾分之一,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四、教具、學具準備:

1、教師準備:課件(練習題),為每個小組準備不同形狀的紙若干張,膠水,剪刀。

2、學生準備:彩色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1、故事匯入:每年的八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在中秋節這一天,家家都要圍在一起吃月餅。今年的八月十五這一天,強強一家也圍在一起吃月餅,強強和弟弟看著香甜的月餅饞得直流口水,嚷嚷和吃月餅。可媽媽說:“吃月餅可以,我得先考考你們。”

“14塊月餅,平均分給兩個人,每人分幾塊?”同學們,你們知道嗎?

“8塊月餅,平均分給兩個人,每人分幾塊?”

2、老師看他倆回答得這麼好,決定獎勵給他倆一塊大月餅。(師拿出一個圓形紙片,分成大小不一的兩部分。)

問:“你們看,老師這樣分公平嗎?為什麼?”

接著問:“要分的大小一樣,得怎麼分?”(讓學生知道平均分才公平)

師:“那我到底要分給他倆幾塊呀?”(生回答)

師由此引出課題,並板書:分數的初步認識

(二)學習二分之一

1、同學們,你們從老師給你們的紙中選擇一張試著分分它的二分之一嗎?(學生動手分)

2、誰來說說你是怎麼分的?(讓兩名生回答)

3、師:同學們都是對摺以後分成了大小相同的兩部分,這樣分我們我們叫(生答,師板書:平均分)

4、師:誰能用上“平均分”這三個字,再說說你是怎樣分的?(指名生回答)

5、師:老師就把這塊月餅獎勵給他倆(師邊說邊把圓剪開,粘在黑板上)強強拿著月餅可高興了,他說(課件出示:把一塊月餅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指名讀這句話

問:你們同意他的說法嗎?(生答後進行辯論)

6、師:看來平均分是產生分數的前提,平均這兩個字能不能漏掉呀?(螢幕出示正確的話,並把平均兩個字變成紅色)你們看看這句話,那個字詞還很重要?

生觀察後回答,是引導生注意“每份”、“它的”兩個詞,並把這兩個詞變成紅色。

7、面和你小組的同學說說你剛才分的過程,注意要把那些特別重要的詞突出出來。(生小組交流)

8、我們認識了二分之一,那誰能試著寫寫二分之一?(生到黑板上寫,是再強調分數的正確寫法)

(三)動手操作,創造分數

1、師:剛才我們一起認識了二分之一,其實這個大家族中還有許多新朋友等著我們去認識,相信聰明的你們一定能夠運用老師給你們準備的材料創造出更多的分數,趕快行動起來吧。

2、生用不同形狀地紙動手創造分數,並把它貼在黑板上,用分數表示出來。

3、師有選擇的讓生說說意義。

4、同學們,你們真聰明,用自己的小巧手創造了這麼多分數,像2(1)、3(1)、4(1)、8(1)……這樣的數都是分數。

5、我們創造出了這麼多分數,我們來觀察一下,分數和我們以前學的整數一樣嗎?那不一樣?(生答)

讓生看書,瞭解各部分名稱,是相應板書。

(四)、練習(課件出示練習題)

1、選擇能用4(1)表示的圖。

2、為塗色部分寫分數或用分數表示塗色部分。

3、寫分數,看看每個小圖形各是大正方形的幾分之幾(師發給每組圖片,小組討論後交流)

(五)聯絡生活,談分數生活中的運用。

生自由交流在生活中發現的分數

(六)昇華總結

師:是,不僅這些圖形和紙片中蘊含著豐富的數學知識,生活的每個角落都有數學的存在,課下,同學們到生活中去發現更多的分數,下節課交流。

數學三年級教學設計13

新知識點:

1、理解面積的含義。

2、掌握常用的面積單位。

3、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掌握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要求:

1、結合例項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

2、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重要性,認識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和平方千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釐米的表象。

3、熟悉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4、使學生探究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會使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能估計所給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教學建議:

1、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加強直觀教學。

在本單元的教學中,應增加動手操作活動,讓學生通過手、口、眼、耳多種感官的協同活動,特別是通過動手操作,掌握相關知識,有利於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有效地提高知識攝取的效果。在本單元的教學中,還應注意選擇各種直觀手段的優勢,根據教學內容恰當選擇教具或課件,從中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有更真實的感受,獲得實實在在的直接經驗,更有利於表象的形成。

2、變機械的學習為有意義的學習。

機械的學習往往體現在概念教學中,機械的學習是指學生不僅能記住數學概念的描述、符號,卻不理解它們的內在含義,不理解有關概念的聯絡,更不會靈活地運用。有意義的學習是指學生不僅能記住概念的描述或符號,而且能理解它們的內在含義,瞭解相關數學概念的實質性聯絡,並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例如教學“面積單位”可以從三個方面促進學生理解概念:一是初步感知為什麼選用正方形作為面積單位的形狀;二是指導每個面積單位是怎樣規定的;三是瞭解面積單位與相應長度單位的內在聯絡。

3、讓學生主動探究,獲取結論。在本單元中,有些內容探究的難度不大,結論不叫容易發現,而且便於展開直觀操作,因此是國小數學中比較適宜讓學生探究的課題,教師應當充分發揮教學內容的特點,組織學生開展探究學習。

4、重視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

估算在實際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因此本單元的教材對面積的估算給予較多的關注,不僅在“做一做”中有所體現,在練習中也有較多反映,如很多計算面積的練習,都要求學生先估計,再測量計算出面積。所以重視估測能力的培養,也有助於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數學三年級教學設計14

設計說明

本節課教學的是兩位數乘一位數(一次進位)的筆算乘法,學生將首次在豎式計算時遇到進位的情況,因此,引導學生理解算理、感受數學知識的邏輯性是本節課應重視的問題。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節課的教案設計做到了以下幾點:

1.引而不替,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中,教師始終以引導者的身份出現,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用遷移和類推的方法理解並掌握新知識,既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又激發了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了學好數學的信心。

2.關注練習題的設計,為鞏固新知服務。

生動有趣的練習題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鞏固新知的“催化劑”。讓學生板演、說筆算方法、指出筆算中的錯誤、把豎式補充完整等環節的設計,不但讓學生把剛學過的知識在腦海中打下了烙印,而且提升了學生語言表達、邏輯推理等方面的能力。

課前準備

PPT課件學情檢測卡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複習舊知

1.口算。

10×4+2 20×3+8 30×2+7 40×2+6

7×8+68×9+55×6+93×6+7

2.列豎式計算。

32×2=321×3=431×2=

設計意圖:複習口算和多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筆算方法,為進位乘法的學習作鋪墊。新舊知識的銜接,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可以有效地指導新課的教學。

⊙探究新知

1.引入新課。(課件出示教材54頁例題情境圖)

師:星期日,幾個小朋友去遊樂園遊玩。看,他們已經來到了遊樂園的售票處,請同學們獨立觀察情境圖,從情境圖中你們瞭解到了哪些數學資訊?

(學生觀察,口頭表述從情境圖中瞭解到的數學資訊)

2.探究演算法。

師:對於情境圖中的數學問題,我們先看看淘氣是怎麼算的,一起來判斷一下他做得對不對。

(學生逐個判斷)

生1:第一個做對了。

生2:第二個也做對了。

生3:第三個做錯了。

師:共同交流找出“5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元?”的計算方法。

(學生小組討論後彙報)

口算方法:10×5=50 2×5=10 50+10=60

表格呈現法:

50+10=60

豎式計算:

(重點指導學生說清豎式計算每一步的實際意義,師板演)

3.指導標準豎式形式的書寫方法。

(1)12×5的豎式該怎麼寫?先乘哪一位?(相同數位對齊,先乘個位)

(2)個位上相乘的積滿十怎麼辦?(個位上相乘的積滿十應向十位進1,0寫在積的個位上,1寫在十位和個位中間的橫線上,寫小一點)

(3)再乘哪一位?(十位)

(4)在豎式計算中,對於進到十位上的數該怎麼處理?(在計算十位上的數時,應該把進到十位上的數加上)

數學三年級教學設計15

一、 班級情況分析(LVE)

二、 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要求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千米和噸的認識,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有餘數的除法,多位數乘一位數,分數的初步認識,四邊形,時、分、秒,可能性,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其中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以及四邊形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1. 會筆算三位數的加、減法,會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

2. 會口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會筆算一位數乘二、三位數,並會進行估算,能熟練地計算除數和商是一位數的有餘數的除法。

3. 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分母小於10),會讀、寫分數並知道各部分的名稱,初步認識分數的大小,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4. 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會進行測量。

5. 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認識時間單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時間觀念,知道1分=60秒,會進行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6. 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能夠列出簡單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 能找出事物簡單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和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 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 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 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 教材分析

這冊實驗教材對於教學內容的編排和處理,是以整套實驗教材的編寫思想、編寫原則等為指導,力求使教材的結構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兒童的年齡特徵,體現了前幾冊實驗教材同樣的風格與特點。所以本冊實驗教材仍然具有內容豐富、關注學生的經驗與體驗、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鼓勵演算法多樣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等特點。

1、改進筆算教學的編排,體現計算教學改革的理念,重視培養學生的數感。

2、量與計量的教學聯絡生活實際,重視學生的感受和體驗。

3、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強調實際操作與自主探索,加強估測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4、提供豐富的現實學習素材,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

5、逐步發展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四、 教學措施

本冊實驗教材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實踐能力,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做了很好的嘗試。

1、提供豐富的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素材。

2、反映學生的生活內容,提高數學的趣味性。

3、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獲得對筆算過程與算理理解,不再出現文字概括形式的計演算法則。

4、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理解計算的意義和作用,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數感。

5、注意發展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