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通用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5.7K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麼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通用15篇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數學樂園

教學目標:

1、通過有趣的實踐活動,加深對10以內數的認識,進一步鞏固10以內數的加減法,充分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的密切聯絡。

2、通過走數字迷宮,經歷多種途徑探索和解決問題,從中感受同一問題答案的多樣性。

3、做“小小郵遞員”遊戲,主要使學生經歷根據答案選擇算式的逆過程,享受與人合作的樂趣。

4、通過投球遊戲,初步滲透統計思想,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和不確定性。

重點難點:複習所學知識,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鞏固知識,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過程:

一、走數字迷宮(課前把學生的書桌擺到教室四周,中間留出一大塊空地,老師用粉筆在地板上照書上的迷宮畫好,寫上數字。黑板上有畫一個。)

1.談話激趣。

師:同學們,認識他們嗎?(幻燈片出示1~7數字,讓學生讀出它們。)

數字寶寶今天特地邀請我們班同學到數學樂園參加遊戲比賽。

師:有沒有興趣?

生:有!

師:數字寶寶說,只要闖過他們擺的迷宮,大家就可以進數學樂園。敢不敢迎接挑戰?

生:敢!

2.觀察迷宮,明確規則。

師:數學寶寶擺了一個什麼樣的迷宮呢?

生:有1到7個數字,有一個進口兩個出口。

師:按照什麼順序才能走出迷宮呢?誰知道?

學生髮言(按照從1到7的順序)。

二、數學樂園開始

分組開始完成數學樂園的題

規則:兩組分別從1——7各題選擇自己要回答的問題進行回答。答對了可以進行下一道題的回答。

分組:多種形式的分組。多次進行回答。

三、總結: 今天,大家在“數學樂園”裡玩的'開心不?在我們玩的遊戲中運用了前面所學的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的知識。以後我們學會更多的知識,老師再帶大家到“數學樂園”裡玩好嗎?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買鉛筆”當中的數學問題。

板書課題:買鉛筆。

二、探究新知,構建模型

1、模擬情景,探究方法

(1)學生獨立探究(操作體驗),初建模型。師:15支鉛筆,賣給小白兔9支,還剩下幾支?用什麼方法計算?怎樣列算式呢?21教育網

生答後,師板書:15-9=?

師:如果你是售貨員,請你把賣鉛筆給小白兔的方法用小棒來擺一擺。

學生用小棒代替鉛筆,在擺小棒的過程中探索15-9的計算方法。

(2)小組合作探究(討論分析),再建模型。師:你是怎樣擺的?請把你的方法和小組裡的同學說一說。

接著各小組彙報計算“15-9”的不同的方法,教師同時用電腦演示各種不同的方法。

(3)自學課本(討論比較),構建模型。

要求:把書上的方法和學生自己探索的方法進行比較,同時對4種不同的計算方法進行比較,確定比較好的方法,進行選擇。2.運用模型,嘗試解題教師讓學生用喜歡的方法完成下面3道題。14-9=()13-9=()16-9=()

三、運用模型,鞏固新知

1、試一試讓學生用喜歡的方法把4個問題寫在答題卡上。16-8= 17-8= 15-8= 11-8=選擇一個喜歡的問題與同桌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2.玩一玩,做一做

(1)學生獨立口答,說出計算的方法。

(2)集體進行“找朋友”的遊戲,練習提高計算的速度。

(3)小組“開火車”。先師生示範,後分組遊戲。

(4)製作轉盤。(給出基本模型,讓學生設計製作)

(5)同桌同學玩轉盤,練口算,回家和爸爸、媽媽進行數學遊戲。

3.數學故事讓學生自己描述故事情節,提出數學問題並嘗試解決。

[設計思路]本節課的設計試圖通過生動有趣的生活情境和遊戲,使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分組討論、彙報交流的探索過程中,掌握“十幾減8、9”的退位減法的方法,比較熟練地進行“十幾減8、9”的運算,並且初步感知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是多樣的。要注意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教學中,我努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和主動學習的權利,盡最大可能發揮學生的創造力。

1、創設情境,引發學生提出問題提出問題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礎。開課時,通過創設一個小動物買鉛筆的情境,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在這一情境中給學生提出問題創造了空間。我問:你看到了什麼?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呢?在學生充滿童趣的語言描述中,數學問題蘊涵其中。再進一步問:像這樣的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你還能說出一些例子嗎?數學來源於生活,讓學生走進生活學數學是我們教學的理念之一。當學生找到生活中類似的問題後,我引入課題,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買鉛筆”的問題。

2.模擬情景,讓學生自己探索解決問題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他們應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主動學習,主動獲取。問題提出後,怎樣解決這類問題?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如果你是售貨員,你怎樣把鉛筆賣給小白兔?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學生拿出小棒,通過自己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在自己的探索中找到了方法,獲取了新知。將學生應有的學習時間與空間還給了學生,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敢想、敢說、敢問,學會分析,善於創新。

3.讓學生自己進行方法的優化和選擇方法是多樣的',只要是學生自己開動腦筋想出來的辦法,就是好辦法。注重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當學生在小組裡展示自己的方法,傾聽別人的方法時,實際上也是一個自我提升的過程。最後將各小組的方法進行彙報。由於學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也必然是多樣的。在交流的過程中,對出現的每一種方法只要是正確的都給予充分的肯定。因此,我不急於評價學生的方法哪種好,哪種不好,而是通過兩次比較,讓學生比較各種演算法的特點,讓學生選擇適合於自己的方法,自己進行方法的優化。

4.練習的設計講究質量,形式多樣有效的練習不在於教師出了多少道題,而是這幾道題是否充分發揮了其內在的功能。我的練習只有一個數學轉盤,卻發揮了不同的功能。先個人搶答,說出思考的方法,進行方法的優化和理解。再進行“找朋友”的遊戲,一人答一題,雖然練習的面很窄,但這一環節的設計突破了難點,達到人人都有練習的機會。然後進行師生“開火車”和小組“開火車”,不僅人人蔘與,而且可以快速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最後學生動手製作轉盤,將活動引出課堂、走進生活,與爸爸、媽媽進行數學遊戲。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上下、前後、左右的位置關係,初步學會用上下、前後、左右等詞描述物體間的相對位置關係。

2、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語言表達能力。

3、瞭解課堂常規,學會在教師組織下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教學重點:

認識上下、前後、左右。

教學難點:

認識左右的位置關係。

教學過程:

一、謎語匯入

出示謎題: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能算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謎底:手。)

二、知識新授

教學左、右

1、區分左手、右手

提問:你還用右手做什麼事情?你用左手做什麼事?

生回答後總結區分左右的方法。

2、找一找、說一說身體上還有哪些部位有左右之分。

3、由身體中的左右引出課題:認位置(板書課題:認位置)

4、出示書上主題圖,請生觀察。

提問:你看到了什麼?

5、學生用左、右來描述數學書和練習冊、四位小朋友們之間的位置關係,並說出區分方法。

教學前、後、上、下、

1、學生體會上、下、前、後四個方向,並且用上下、前後來描述圖中物體的位置關係。

2、說一說班級裡物體的位置關係。

三、鞏固新知

1、小遊戲:小小機器人

2、想想做做

四、課堂小結

請學生來說說這節課學會了什麼,並在回家以後找出家裡各種物體之間的'位置關係,說給家長聽。

亮點:

1、劉老師的課前熱身方法挺好,通過一首小兒歌,讓學生明白規矩。

2、劉老師的語言親切,教態自然大方。課堂習慣的養成,訓練到位。如:小小手,疊疊放;小嘴巴,閉上它;小眼睛,看老師等,老師的口令一出,孩子們反應積極迅速。

3、體會位置的相對性是本節課的難點。劉老師在解決難點時,設計了一系列活動如:“擺一擺”“數一數”“說一說”讓孩子們區分位置,藉助身體的器官進一步感知位置的相對性。

4、整節課的學與玩相結合,在玩中既放鬆了,又鞏固了本節課的重點。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讓學生感知空間中物體的相互位置關係,初步理解上與下、左與右是相對的概念。

2、能力目標:讓學生運用學到的本領帶小動物們安家,並相互說一說它們住在哪裡,全方位地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

3、情感目標:經歷數學知識的應用過程,感受自己身邊的數學知識,體會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體驗數學課程的人文價值。

教學重點:

讓學生感知空間中物體的相互位置關係。

教學難點:

知道上與下、左與右是相對的概念。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上海的變化真大啊!很多小朋友都搬了新家。我們的好朋友小丁丁、小胖、小亞和小巧也搬家了,住在一棟新房子裡。他們邀請歡歡和樂樂去做客,我們去瞧一瞧!

二、共同探討,獲取新知。

師:這棟房子裡住了哪些人?對!他們都住在一棟房子裡。歡歡和樂樂先要到小巧家去做客。聽!歡歡正在問樂樂:“你知道小巧住在哪裡嗎?”樂樂怎麼回答呢?我們聽仔細了:“太簡單了!小巧住在上面一層左面的房間裡。”

[板書]樂樂把這一層叫做(上面一層)這一層是(中間一層)那麼這一層就是(下面一層)。樂樂把這裡叫做(左面的房間)這裡是(中間的房間)那麼這裡就是(右面的房間)。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的新本領“上、中、下,左、中、右”[揭示課題]

所以他說小巧住在(上面一層左面的房間裡)我們要像樂樂一樣把話說完整,先說哪一層再說哪一面的房間,一起說一遍“小巧住在”。老師請兩個小朋友把剛才歡歡和樂樂的對話再說一遍。

師:會嗎?樂樂要考考我們,聽好了:“小朋友,你們會不會用上中下、左中右來說一說其他人住在哪裡呢?”這幅圖在我們書上,請你們看著書小組內兩人一組,一個演歡歡提問,另一個演樂樂回答。

師:現在老師請每組派兩個小朋友來演歡歡和樂樂。注意別的小朋友提過的問題就不要再提了。

三、針對練習,鞏固新知。

1.師:樂樂說小朋友們真棒!這回輪到歡歡要考考大家了。請你圈一圈,誰住在紫顏色的房間中? (講評第一題)師:會嗎?請做書上第2大題。

2.師:剛才是告訴我們房間,讓我們圈出誰住在裡面。這回反一反,告訴你一個人,請你把他的房間塗上顏色。有問題嗎?請做第3大題。

3.師:歡歡說小朋友們真厲害,他和樂樂又想了許多問題要難倒你們,怕不怕?這些問題是第4大題,請你們小組內輕輕地說一遍。

師:我們來開小火車。

4.師:最後我們來做搶答題。第一個舉手的小朋友才能回答問題,答對者拿一顆五角星,答錯者扣一顆五角星。預備開始!

(1)誰住在小丁丁的左面,小巧的的右面? (小淘氣)

(2)誰住在小胖的右面,小亞的上面? (亮亮)

(3)誰住在小丁丁的下面,康康的上面? (外婆)

(4)誰住在亮亮的左面,小巧的下面? (小胖)

(5)誰住在小胖右面的、下面的房間裡? (康康)

(6)誰住在康康上面的、左面的房間裡? (小胖)

(7)誰住在外婆下面的、右面的房間裡? (小亞)

(8)誰住在亮亮左面的、上面的房間裡? (小淘氣)

(9)誰住在外婆下面的、旁邊的房間裡? (小玲和小亞)

(10)誰住在外婆上面的、旁邊的房間裡? (小巧和小丁丁)

四、公開練習,聯絡實際。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上中下、左中右。這些小動物們請小朋友用今天學到的`本領帶它們安家。聽清要求小組合作,給小動物安家後互相說一說它們住在哪裡?

一年級數學《上中下左中右》教學反思

本節課較好地做到了以下幾點:

1、和實際生活相結合,從上海的住房建設引入,大家都搬入了寬敞明亮的新居,從而引入新課。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來源於實踐。

2、充分以學生為主體,在學生理解上、中、下,左、中、右的概念後,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嘗試、探究,模仿歡歡和樂樂的對話,說出這棟樓中其他人的住處。在此基礎上,獨立完成書上P11的習題,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以遊戲的形式貫穿教學,寓教於樂。讓學生扮演歡歡和樂樂,配上生動的多媒體課件,既讓學生掌握今天的所學內容,又訓練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以搶答的形式回答拓展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後讓學生運用所學到的本領幫小動物們安家。

本節課應注意以下幾點:

1、在確定參照中心的條件下,應讓學生牢固掌握上、中、下三層,左、中、右三排分別住著哪些人,為接下去的敘述“先說哪一層,再說哪一面”即“兩條直線確定一個點”作好準備。

2、在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如P11的題2,應讓學生說出是先在圖中找到相應的位置,再圈出人。而P11的題3,則正好相反,應該先在圖中找到人,然後在相應的位置中塗色。可以作如下板書:

○1找

○2圈(塗)

3、可設計一組練習讓學生更清晰的知道上與下,左與右是相對的。如“小鈴的上面住著小胖,小胖的下面住著小鈴” “外婆的左面住著小胖,小胖的右面住著外婆”。

4、最後的一組練習“幫小動物們安家”根據具體上課時間而定,但設計的問題一定要有難度,在學生原來的基礎上有所提高,否則會出現練習層次混亂的狀況。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學生生活經驗,學會看鐘表,會認整時和半時.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小組合作交流的能力.結合學生日常作息時間,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態度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過程與方法:通過讓學生猜想、觀察、操作、交流、合作活動。學習生活中的數學使所有的學生都掌握“認識鐘錶”這方面的知識。

情感態度價值觀:使學生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感到數學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從而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重點:認識鐘面,會認讀整時、半時。

難點:探索整時、半時的指標規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謎語,請小朋友們猜一猜!(出示課件),猜猜它是誰?——鐘錶

鐘錶王國裡的兄弟姐妹可多了,你們想去鐘錶大世界看看嗎?鐘錶大世界裡有各式各樣的鐘表,小朋友們,你們喜歡這些鐘錶嗎?那現在我們就和他們交個朋友吧。這節課我們就共同來“認識鐘錶”。(出示課題)

二、探究新知

1、認識鐘錶

請小朋友們閉上眼睛,老師要開始變魔術了,睜開眼睛,老師把鐘錶裡的鐘面拿出來了,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一下,鐘面裡有哪些祕密呢?(學生討論)

師小結:小朋友們觀察得真仔細,一下就發現了這麼多的祕密:鐘面上有刻度,還有數字,有12個數字,這些數字是按一定順序排列的,下面,我們一起跟著大螢幕一起數一數這12個數字吧。(課件演示)

鐘面上還有2根指標,你們知道這兩根指標都叫什麼名字呢?你會區分它們嗎?(強化時針和分針)

時針:短而粗

分針:細而長

2、認識時間

剛才小朋友們認識了鐘面,那鐘面上所表示的時間你認識嗎?老師這裡有6個鐘面,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這6個鐘面,觀察這6個鐘面時針和分針的位置,你能給這6個鐘面分一分類嗎?你能給它們分成2類嗎?現在同桌討論,你會怎麼分呢?(同桌思考討論)

請學生上臺分類。並說說為什麼這樣分?

一類:分針都指著12另一類:分針都指著6

接下去,我們就一起來認認鐘面上的時間。

第一類:

第1個鐘面: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7就是7時。

第2個鐘面: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8就是8時。

第3個鐘面: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4就是4時。

第4個鐘面:分針和時針都指著12,就是12時。

你怎麼看整時呢?

總結: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第二類:

第1個鐘面:分針指著6,時針指著8就是8時半。

第2個鐘面:分針指著6,時針指著9就是9時半。

那怎麼看半時呢?

總結:分針指著6,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半。

小朋友們,現在你能認時間了嗎?現在老師就要來考考你們了,請同學們睜大你們的火眼金睛看老師。

我讓又細又長的分針指著12,短而粗的時針時針指著3,問:這是幾時?

我讓又細又長的分針指著12,短而粗的時針時針指著10,問:這是幾時?

我讓又細又長的分針指著6,短而粗的時針時針指著1,問:這是幾時?

我讓又細又長的分針指著6,短而粗的時針時針指著4,問:這是幾時?

3、小明的一天

今天,我們的課堂上來了一位新朋友,他是小明,我們來看看小明的一天都在幹什麼吧,(出示主題圖)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小明的一天,你能說說小明在什麼時間幹什麼嗎?

(學生看圖說一說)

那你們一天都會幹些什麼呢?說一說。

4、認識電子錶

小明他是個好孩子,他能夠合理安排自己一天的時間,所以小明的爸爸媽媽在他生日的時候送給小明一個電子錶,電子錶上的時間是這樣顯示的,你認識它嗎?

課件顯示:11:00這是幾時?

這是時間的另外一種表示法——時刻表示法,你能說說時刻表示法是怎麼表示時間的嗎?

那7時怎麼表示呢?

那這個時間呢?7:30這是幾時?

那9時半你會表示嗎?

三、鞏固練習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認識了很多的'時間,你們覺得累了嗎?那下面我們來玩一個遊戲吧。

現在請小朋友們從抽屜裡拿出小鐘表,仔細看看哪根是時針,哪根是分針?

現在我們開始做遊戲了,請一個小朋友上講臺找朋友。請小朋友在鐘錶上撥一撥:10時

然後問:我的朋友在哪裡?

學生撥好時間答:你的朋友在這裡!

繼續找朋友:3時5時10時半1:006:30

四、課堂小結

好了,遊戲結束了,小朋友們玩得開心嗎?那現在誰來說一說這節課你學會了些什麼呢?還有什麼想知道的呢?

親愛的小朋友們:時針不停地轉動,時間也就悄悄地溜走了,而且再也回不來了。因此,我們要學習小明,從小就要做一個會安排時間並且愛惜時間的好孩子。

五、佈置作業

回家與爸爸媽媽一起設計一份合理的作息時間表,下節課用口頭表達出來

六、教學反思

《認識鐘錶》這堂課對與剛進入學校不久的我來說,算是第一節公開課,上完了這堂課後,在反思教學過程中,我有以下幾點認識:

在一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裡,已經有了一些鐘錶的知識儲備:上學的時間、放學的時間、吃飯的時間……不少學生已經能夠認識簡單的時間。這節課給學生創造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機會,在“認識鐘面”環節中,主要通過同桌合作的形式,在“練習鞏固”環節採用學生撥一撥、說一說。學生在合作中分享著互助與競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但是,總的來說,對於這節公開課我自己覺得是失敗的,本節課存在很多不足。

首先,這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認識整時和半時,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分針指著6,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半。而我的這節課並沒有把這個重點深入到學生的心中,這一點應該在分類環節落實好,這一點在板書設計上也沒有體現到位。

其次,學生練習撥時間時,練習應該分層次出現,先把簡單的放前面,先出現整時,再出現較難的半時,先引導學生如何撥,再動手撥,比如說是應該先撥分針,再撥時針,按順時針撥等等,而不是隨意撥一撥。學生撥後應該抓住錯誤,因為學生的錯誤基本上比較典型,抓住典型錯誤,展示分析錯誤然後集體改正,而我的課缺少了這一環節,這是我平時的課上也必須注意的環節。

再次,按照自己的思路上課,對於學生的突發狀況難以掌控,對於學生的關注度不夠,有時候自己都被學生繞進去,經驗不足,這些都是需要慢慢去磨練的。對於學生的錯誤結果沒有抓住分析。

再就是對於課堂小結部分處理得過於粗糙,只讓學生說了說,沒有做出總結,小結部分可以讓學生詳細說一說這節課的內容,加深印象。

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應該注重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千萬不能“拔苗助長”。同時,教師在課堂上還要有足夠的應變能力,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這樣才會使學生學會數學、熱愛數學。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情境,通過撥計數器讓學生經歷探索兩位數減一位數(不退位)和兩位數減整十數的計算過程,掌握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的口算方法,並能夠熟練地口算。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和類比遷移的能力。

2、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一些實際問題,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教學重點:掌握口算方法,能夠正確口算

教學難點:理解算理,把握兩位數減一位數與兩位數減整十位數在計算過程中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

1、口算

35+3 46+2 42+5 25+4

35+30 46+20 42+50 25+40

2、對比:

(1)你能說說35+3和35+30在計算時有什麼不同嗎?

(2)想一想,為什麼35+3這個3要加在個位上,而35+30這個4要加在十位上?(體會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直接相加)。

二、探究新知

1、學習兩位數減一位數

(1)創設情境:出示主題圖:班級圖書角有35本故事書,借出2本

師:誰來說一說從圖中你都知道了哪些數學資訊?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呢?

出示問題:還剩多少本故事書?請同學們試著列出算式:35-2

(2)嘗試解決

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列式計算。如果口算不出來,可以用計數器來幫忙。

師巡視,檢視學生做題的'不同方法和結果。

(3)彙報交流

預設:

A.用計數器算

指生當小老師來撥計數器計算,學生邊撥教師邊貼圖,問題引領:35怎麼撥?35—2從哪減呢?

(要從個位上去減,)

為什麼這個2要從個位上去減呢?

(2表示2個一,也就是先算5-2=3,30+3=33)

請大家都在計數器上撥一撥,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

B.把剛才撥珠的過程用算式來表示

35-2=33,先用5-2=3,再用30+3=33

請小朋友們用先算什麼,再算什麼再說一說怎麼算35減2的。

孩子們,看你們多棒呀,把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算式轉化成了一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加一位數這些已經學習過的知識來解答。

(4)歸納總結

引導學生歸納概括兩位數減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2、引出兩位數減整十數

(1)出示情境圖:有35本動漫書,借出20本,還剩多少本動漫書?

(2)嘗試列式並解決

(3)交流彙報:

A.撥計數器,師貼圖,引導思考:25-20在計數器上怎麼撥?

(在十位上減掉2個珠子,為什麼在十位上去減呢?2表示2個十,要用3個十減2個十。)

B.35-20=15,先算30—20=10,再算10+5=15

(同桌互相說一說,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3、觀察對比,歸納總結

讓學生說一說:觀察這兩組算式,在計算時有什麼不同?

總結:個位上的數與個位上的數相減,十位上的數與十位上的數相減,也就是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直接相減。

三、鞏固練習

基本練習

口算。

6-4= 9-5= 7-3 = 8-2=

26-4 = 49-5= 87-3 = 38-2=

(通過本組練習,使學生感知到兩位數減一位數時個位相減,十位不變,提升學生的口算速度。)

口算

30-10= 50-20 = 70-40= 60-50=

38-10= 57-20= 76-40 = 69-50=

(讓學生體會到兩位數減整十數其實個位不變,十位相減,在掌握方法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形成技能。)

3、學生當小老師出題全班比賽算。

四、課堂總結

說說這節課的收穫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7

一、故事匯入:

師: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來一個有趣的故事:數學樂園裡來了許多數寶寶。9對1說:“你瘦瘦的,只表示一個。”又對0說:“你更小,沒頭沒腦,什麼也沒有。”1和0臉紅了,他們躲在一邊,商量了一個好辦法,你們猜是什麼好辦法?

生:1和0合起來變成了10,就比9大了。

師:你們真是聰明的孩子,今天我們就來認識10。(板書課題)

二、新授

1、10的數數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0—9,我們一起來數數。9再數一個就是—10。現在讓我們到生活中找到10。看主題圖。你在圖上發現了什麼?

生:有10只鴿子,10個人。(此處強調9個同學加上1個老師是10個人)

師:鴿子、老師和同學的數量都可以用10來表示。那麼生活中也有10的身影,大家快找找!

生:10個手指、10個腳趾等等

師:同學們都是愛觀察的孩子。請你用身邊的學具表示出10好嗎?比一比誰能擺的讓大家一眼看出來是10個。

生:到前面擺一擺。一行5個,擺兩行。

師:收學具,倒著數一數。現在桌面還有學具嗎?用幾來表示?

生:用0來表示。

2、教學10以內數的順序

師:老師這有一些數,請學號1—9的同學到前面來拿著自己相應的卡片。那我們學過的數都到齊了嗎?

生:還差0和10。

師:再來兩名學生(學號是10的和最後一名學生)。請你們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排隊,加油!

生:學生拿著數卡站隊。

師:我們一起來數數,他們站得對不對。

師:看著這些數,你們能提出什麼問題呢?(可以老師先提問一個)

生1:9的`後面是誰?

生1:7和9中間是誰?

師:那麼9在10的前面,10在9的後面,你能用大於或者小於號比比9和10的大小嗎?

生:9小於10,10大於9。(板書)

3、教學10的組成

師:同學們這節課認真思考,積極發言,摘得了數學王國的智慧果子。大家來數數,一共有幾個?(可以出示小黑板)

生:一共10個。

師:如果把他們放到兩個籃子裡,該怎樣分呢?同學們拿出10個小圓片代替蘋果,不過這回同桌合作,一個人分,一個人寫下來,比比哪桌合作的最好。

生:學生彙報,教師板書

師:要想分的公平,應該選哪個方案呢?

生:5和5

師:對歌遊戲。我說3

生:我說3,3、7組成10。(此處可以同桌練習,學生自己選夥伴練習)

三、課後總結。

師:其實生活中還有許多數藏在我們周圍,只要你用心觀察,就會發現他們。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8

第二課時

資訊窗3---參觀水族館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教學書73頁“我學會了嗎?”

教學過程

一、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談話引入: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綜合練習,深化、鞏固了100以內數的加減計算方法,我們在計算準確性上和計算速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下面我們通過我學會了嗎這幅情境圖來檢測一下你們的學習效果吧!

2、自主探究: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情境圖,你能找到哪些數學資訊?提出怎樣的問題?怎樣來解決?

學生找到的資訊可能有:關於小鹿、小鳥、仙鶴、小猴等

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有:一共有幾隻小鹿?左邊的小鹿比右邊的少多少隻?一共有幾隻小猴?等

3、彙報交流

學生說明算理,我是怎樣想的。

4、單元回顧:

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在這個單元裡你有什麼收穫?

引導學生從知識與過程,情感與態度等方面說——

知識:我學會了豎式計算,會加減混合運算了

過程:我是通過情景圖提出問題的,我會用小棒,計數器解決計算問題

情感:我知道在生活中經常用到計算,計算能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很多問題。

態度:計算時,我們要養成認真仔細的好習慣

二、鞏固深化,拓展提高

1、計算

53+24= 66+33= 56—24=

85—37= 19+26= 86—59=

實踐活動

——小小資訊員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74頁

教學目標:

1、鞏固學過的100以內的數的認識,加減法及有關人民幣的認識。

2、初步培養學生蒐集資訊、整理資訊、發現資訊、提出問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能力,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3、經歷蒐集數學資訊的活動過程,體會生活與數學的緊密聯絡,感受數學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獲得一些初步數學活動經驗,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提高對數學的興趣。

活動準備:

1、以開展活動的方便為原則,讓學生根據家庭居住情況及興趣愛好自願結成4——6組,選出組長。

2、個小組決定好活動地點,活動階段準備好橡皮,鉛筆等所需物品。

活動過程:

1、激發興趣:生活處處有數學,只要你留心觀察,可以發現生活中經常需要數數、進行數的加減計算等。大家想一想生活中哪裡有數學?

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回答:

如:我今年七歲了,我們班有41個同學。

如:到商店買東西要用到錢的加減運算,我買鉛筆盒花了9元,買削筆器13元。

如:我看電視時……

(如果學生有困難出示74頁插圖)】

教師:我們一起來看看其他小朋友在那裡發現了數學吧!

看來生活中真有不少數學學問,同學們想不想想數學家一樣到生活中去發現蒐集數學資訊呢?

2、擬定計劃

教師:如果我們分組進行收集活動,請思考一下幾個問題

(1)你準備到哪些地方收集資訊?

(2)想收集什麼資訊?怎樣收集?

(3)為了不使你收集到的資訊遺忘,我們應該怎麼辦?在記錄時要注意什麼?

(4)你認為收集資訊需要注意什麼問題?(時間、安全等)

學生可能想到:

(1)我們到商店超市詢問書包、文具盒、小足球的價格

(2)我們到公園蒐集遊玩的人數

(3)我們打算到書店找一找恐龍有多少種

(4)也可以到停車場查一查各種車有多少

(5)我們認為大家要分分工,以免及亂了

(6)有一個同學專門記錄,其他同學蒐集資訊

……

教師:我們的活動安排在週末,所以大家要注意安全。

二、活動交流階段:

1、小組交流:把蒐集到的數學資訊小組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

每個小組選一名代表發言,彙報資訊,小組內其他同學可作補充。

以“文具商店裡的數學問題”為例,要讓學生說出以下內容:

各種文具的價格:

文具店有各種書包,有的書包每個28元,有的每個20元,有的每個56元……

小足球的價格也不同,美格的價錢有35元、15元、……

其他的數學資訊如“鉛筆每支2角,彩筆每盒18元”等。

可以求出的數學資訊:

買一個最貴的書包比買另外兩種書包的價格還要多:28+20=48元,56﹥48

買45元一個小足球的 價錢正好等於買35元、15元的 小足球各一個。

3、總結

在收集資訊的過程中,你遇到了什麼困難?你們是怎樣解決的?

把調查活動和計劃的相比較,你有什麼想法?

通過活動有什麼體會?

4、課堂總結:

計劃的制定,收集過程,解決的問題,發現的問題等。要說明的是:從資訊中提出的問題可以利用學過的知識做解答,對於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進行適當的拓展。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9

教學內容:

簡單的計算(例5、例6)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人民幣單位間的換算和簡單的加法計算。

2、培養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

認識用小數表示物品的價格

教學難點:

人民幣之間的簡單換算

教學準備:

例5、例6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複習。

口答:

1、3元=xx角50角=xx元

2、8元=xx角70角=xx元

二、新授。

1、教學例5。

出示例5的掛圖,提問:“這是幾元幾角?”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1元2角,接著問:1元可以換成多少個角?1元2角是多少角?你是怎樣想的?學生試回答後,教師再做說明: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2角等於12角。板書1元2角=12角。

2、教學例6。

出示例6掛圖。

教師試問:誰知道0.50元是幾角?2.00元是幾角?你是怎麼知道?以元為單位小數點左邊是幾就是幾元,右邊第一位是幾就是幾角,右邊第二位是幾就是幾分。1.20元是1元2角。35.90元是35元9角。(這部分知識學生知道它表示幾元幾角就可以了,至於1.20元是個什麼數,怎麼讀、寫不需要學生掌握)

認識物品單價的方法:

小數點左邊表示幾元,右邊表示幾角

注意區分:3.50元(3元5角)與35.00元(35元)

3.50元(3元5角)與5.30元(5元3角)

三、課堂作業設計

1、課本第50頁“做一做”。

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說給同桌的同學聽,你是怎麼想的。

第2題:學生先做,教師巡視,提問個別同學,集體訂正。

2、本第51頁“做一做”。

3、練習九。3、4、5、6、7、9

第5題:兩人一小組進行合作(哪兩樣物品的價錢合起來是1元)例:一個同學拿7角,另一個同學要拿幾角合起來才是1元?你是怎麼想的?(1元=10角,7角+3角=10角)在操作過程中,也可培養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

四、思維訓練

1、在xx裡填上“>、<、=”

45角xx5元4角2元3角xx23角

30角xx1元3角7元1角xx17角

2、利用練習九的第9題,計算下面的題

小明有15元,可以買什麼,什麼東西買不了?

五: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用小數表示物品的價格,都能看懂商品的單價,此外還進行了元、角、分的簡單計算。

板書設計:簡單的計算

1元2角1張1元和2個1角12個1角

1元2角=12角12角=(1)元(2)角

設計,計算,教學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0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76~77頁。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經歷簡單的資料收集和整理的過程,學會用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方法進行統計,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

2. 使學生能利用統計資料,提出並回答問題,培養初步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3. 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積極參與數學活動,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培養初步的合作意識和自主探究的精神,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質疑引入

播放《生日歌》,投影顯示例題情境圖。

提問:觀察這幅圖,說一說今天是誰的生日?

再問:你能很快地說出大象家來了哪些客人?送了幾種顏色的花?這些客人各有多少?每種顏色的花各有幾朵?

在學生遲疑時,設疑引入:怎樣才能很快地回答這些問題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內容統計(板書課題:統計)。

[評析:課始,在樂曲聲中展示以大象生日為主題的例題圖,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注意把握時機,設定一連串的問題匯入新課,既突出了本課的重點內容,又使學生產生了學習統計的心理需求。]

二、 積極參與,經歷過程

1. 整理動物的只數,認識象形統計圖。

提問:我們為什麼不能很快說出大象家來了哪些客人?這些客人各有多少呢?

再問:用什麼辦法能很快知道?(可以把大象家來的客人排排隊)

討論:我們怎樣幫大象把家裡的客人排隊呢?

學生交流討論情況,師生共同歸納:分類排隊,有幾種動物就排幾排;可以豎著排,也可以橫著排。

拿出幾種動物的頭像,談話:請兩個小朋友合作,一個小朋友看著例題圖說動物的名稱,另一個小朋友在黑板上把小動物排一排。指兩個學生到黑板上排,一個豎著排,另一個橫著排。

提醒:一人報動物名稱,另一個人在黑板上貼,報一隻,貼一隻。

師生共同評價學生分類整理的情況。

提問:現在你能很快數出每種動物各有幾隻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在圖中(見教材第76頁)分別填上三種動物的只數,將統計圖補充完整。

提問: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

學生提出問題並回答,如:哪種動物的只數最多,哪種動物的只數最少等。

小結:把幾種動物先分一分、排一排,再數一數,得出結果,這樣的過程就是統計。(板書: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

2. 整理花的朵數,認識簡單的統計表。

提問:大象過生日,客人們送來了許多美麗的鮮花。怎樣用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方法來整理客人們送來的鮮花呢?

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幾種鮮花圖片,仔細觀察例題圖,把花分顏色貼在課本第77頁的虛線框內,並填寫下面的表格。

在實物投影上展示部分學生完成的圖和表,相互交流整理的過程。

提問:觀察表中的資料,你能提出並回答哪些問題?

討論:剛才我們用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方法,整理了動物的只數、花的朵數,像這樣整理有什麼好處?

[評析:以為什麼不能很快說出大象家來了哪些客人?這些客人各有多少的問題為切入點,設定矛盾,啟用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逐步體驗、領悟統計的過程。特別是在分類排列動物時,對著圖有序地報一隻,貼一隻,慢鏡頭式地處理,清晰地演示了怎樣分、怎樣排,讓學生真正經歷了收集、整理資料的.過程。根據統計圖或統計表的資料進行分析,提出並回答一些問題,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也有利於學生體會統計的作用。]

三、 鞏固練習,加深體驗

1. 完成想想做做。

談話:小朋友們為大象統計了客人和送的鮮花的情況,為了感謝大家,大象準備買5種水果招待大家。在這5種水果中,你最喜歡吃哪種水果?請大家分小組統計一下人數。(出示統計表)

先按小組統計,再把各小組的統計結果彙總,填在統計表裡。

提問:我們班喜歡吃哪種水果的人數最多?喜歡吃哪種水果的人數最少?

再問:你還能想到什麼問題?

2. 實踐活動。

學生拿出學具盒中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提問:如果要統計學具盒中的物體,可以怎樣分一分?(按顏色或按形狀分)

組織學生按形狀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並填寫相應的統計表(略)

學生完成後,提問: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評析:想想做做採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發揮了同伴之間的影響力,增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整理統計學具盒中四種物體的個數,既鞏固了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統計方法,又滲透了按不同標準進行分類整理的方法,有利於學生體驗統計的意義與作用。]

四、 課堂總結,課外延伸

提問:回憶一下,我們是用什麼辦法整理大象家來了哪些客人,這些客人各有多少的?

談話:生活中還有很多事物可以分類統計資料,你還想統計什麼?課後可以和其他同學合作完成。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圓形的特徵,能從不同的物品中找出共同的地方(圖案為圓形)。

2、能力目標:幼兒樂意參加操作活動,能遵守操作規則,並能獨立畫出圓形。

3、德育目標:利用觀察法、操作法等來引導幼兒學習。教學重點:

1、指導幼兒瞭解圓形的特徵,並讓幼兒能在圖案中找出圓形。教學難點:

1、幼兒需要發揮自己的實踐操作能力,學會畫出圓形。教學方法:

1、觀察法2、示範法3、提問法4、操作法等。

教學準備:

1、若干個圓形實物圖(硬幣、眼鏡、手錶等)

2、鉛筆、白紙(學生自備)

3、幾張缺少輪子的圖片

教學過程:

1、引題

教師:“小朋友們,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了一些有趣的東西,大家想不想來看一看,都是些什麼東西呀?”(老師拿出準備好的材料)教師:“小朋友們,有誰告訴我這些是什麼呀?”(師生互動環節)教師:“小朋友都很聰明,認識這些東西,那大家看一看這些東西哪些地方是一樣的'呢?都是什麼形狀的呀?嗯,對了,大家真聰明,這個就是圓形。”

教師:“小朋友們認識了圓形,那大家要不要和老師學習畫圓啊?拿出大家帶來的筆和紙,跟著老師一起來,好不好呀?小朋友們,注意哦,畫的時候不要弄傷自己的小手哦!”(教師提醒小朋友安全問題)

2、找圓形

教師(出示放大的缺少輪子的圖片):“小朋友看看圖上有什麼呀?這些車子能開嗎?為什麼能開或者不能開呢?”(師生互動)呀?教師:“小朋友眼睛真靈,原來呀,這些車子的輪子都不見了,那怎麼辦呢?我們小朋友來幫幫忙好嗎?找找看,應該畫在哪裡?”(幼兒進行操作,教師進行指導)

3、找找生活中的圓形

教師:“小朋友們,剛才我們幫車子找到了它們的圓圓的輪子。大

家都學到了什麼是圓形,那小朋友們,今天回家之後,在家裡找一找圓形,然後指給爸爸媽媽看,好嘛?那今天的課就結束了,小朋友們,再見!”

教學反饋:

1、整個教學過程中,老師採用圖片展示、現場教學等方式來指導幼兒進行學習,這樣更容易讓幼兒接受所學知識。

2、本次教學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而且也會很好地鍛鍊幼兒的觀察力,能在生活中得到運用。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2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3課。

教學目的:

1、經歷探索9加幾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的過程,能正確計算9加幾的加法。

2、感知演算法多樣性,理解“湊十”的計算策略和進位的計算道理。

3、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歸納、概括、遷移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湊十的計算策略。

教學難點:理解進位的計算道理。

教學方法:觀察法、討論法、

學 法:觀察法、討論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準備:課前小研究、多媒體課件、小棒、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數學小故事。

《加號和減號》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匯入。

2、如何解決一共有幾瓶牛奶的問題?

3、提出探究任務和探究要求,四人小組交流討論。

4、四人小組彙報計算方法,同學和老師互相質疑、補充。

彙報用擺小棒計算時師質疑:

(1)為什麼要從5根小棒裡拿1根給9根,怎麼不拿2根、3根或是其他的根數?

(2)看來,這1根小棒是有任務的,你知道它的任務嗎?

(3)為什麼要從9根小棒裡拿5根給5根,怎麼不和剛才一樣拿1根或是其他的根數?

(4)看來,這5根小棒也是有任務的,你知道它的任務嗎?

(5)這種方法和剛才的方法有什麼不同之處?有什麼相同之處?你能給這種方法取個名字嗎?

彙報用計數器計算時師質疑:

(1)為什麼可以用十位上的1取代個位上的10?

彙報用計數器計算時師補充:滿十進一的計數法則。

5、其他小組交流彙報。

6、師小結:

剛才我們用數數的方法,擺小棒的方法,湊十法,推演算法、計數器計算等方法算出了9+5=14,請大家大聲讀一讀這個算式。

7、練習:9+6=?怎樣移動蘋果,讓我們很快看出蘋果的總數?

8、你喜歡哪種移動方法,為什麼?

9、計算4+9=? 9+2=?,你是怎樣算的?

10、觀察剛才算的這幾道加法題,有什麼共同特徵?

11、出示課題:9加幾,9加幾是怎樣計算的?

12、練習:9+3= 9+7= 9+8= 9+9=

13、觀察這些算式,你有什麼發現?

14、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15、小組彙報。

16、填一填:9+()=1()

三、遊戲鞏固9加幾的進位加法。

四、全課總結。

五、板書設計:

9加幾

情境圖

9+2=11

9+3=12

9+4=13

湊十法: 9 + 5 = 14 5 + 9 = 14 9+5=14

9+6=15

1 4 5 4 9+7=16

9+8=17

10 10 9+9=18

六、教學反思:

崔小寧: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沒有機械地強調讓學生進行湊十練習,而是藉助小棒的直觀操作活動,讓學生理解為何要從5裡面拿1給9的.道理,又為何要從9裡面拿5給5的道理,然後利用計數器上珠子動態變化過程,藉助學生對“10個一是1個十”的認識,幫助學生理解進位加法的計算道理,真正達到了“授之以漁”。另外,在課堂上,老師不僅肯定了學生把9湊成10,而且還引導學生用湊十法的原理把5湊成10這種不常見的湊十方法,為以後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奠定了基礎,也為以後簡便演算法中的湊十、湊整等計算方法奠定了基礎,生活中也會遇到類似的問題,其實他們是同根同源的,那時學生就會很容易地運用這種湊十的基本方法來解決了,也就發揮了數學的工具性作用。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3

★目標預設

一、知識與能力

藉助生活中的例項會判斷一個數是正數還是負數,能用正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二、過程與方法

1、過程:通過例項引入負數,從而指導學生會識別正負數及其表示法,能應用正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2、方法:討論法、探究法、講授法、觀察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樂於接觸社會環境中的數學資訊,願意談論數學話題,在數學活動中發揮積極作用

★教學重難點

一、重點:理解正數和負數的概念,判斷一個數是正數還是負數,應用正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二、難點:負數的意義,理解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教學準備

帶有負數的例項若干

★預習導學

在生活、生產、科研中,經常遇到數的表示與數的運算的問題。例如,

⑴天氣預報20xx年11月某天北京的溫度為-3~3℃,它的確切含義是什麼?這一天北京的溫差是多少?

⑵有三個隊參加的足球比賽中,紅隊勝黃隊(4∶1),黃隊勝藍隊(1∶0),藍隊勝紅隊(1∶0),如何確定三個隊的淨勝球數與排名順序?

⑶某機器零件的長度設計為100mm,加工圖紙標註的尺寸為100±0.5(mm),這裡的±0.5代表什麼意思?合格產品的長度範圍是多少?(問題1-3友情提示、全班交流、教師點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談話引入

在國小裡我們已經學過哪些型別的數(自然數和分數),它們都是由實際需要而產生的,由記數、排序產生數1,2,3……,由表示“沒有”“空位”,產生數0,由分物、測量產生分數 , ,……,但在預習導學中表示溫度、淨勝球數、加工允許誤差時用到數

-3,3,2,-2,0,+0.5,-0.5。

二、精講點撥,質疑問難

這裡出現了一種新數:-3,-2,-0.5。在前面的實際問題中它們分別表示:零下3攝氏度,淨輸2球,小於設計尺寸0.5mm,像-3,-2,-0.5這樣的數(即在以前學過的0以外的數前面加上負號“-”的數)叫做負數。而3,2,+0.5在問題中分別表示零上3攝氏度,淨勝2球,大於設計尺寸0.5mm,它們與負數具有相反的意義。我們把這樣的數(即以前學過的0以外的數)叫做正數

數字前的“+”,“-”分別讀“正”,“負”。

正數前的“+”可加也可省略。

數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把0以外的數分成正數和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三、課堂活動,強化訓練

小組討論:生活中你們見過帶“-”的數嗎?(代表發言,教師適當表揚學生)

例1:下面哪些數是正數,哪些是負數。(學生獨立思考,個別回答,教師點評)

-11,4.8,+73,-2.7, ,- ,-8.12,100

例2:在知識競賽中,如果用+10分表示加10分,那麼扣20分怎樣表示?(個別回答,學生點評)

練習:見書本P5練習(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四、延伸拓展,鞏固內化

例3:(1)一個月內,小明體重增加2千克,小華體重減少一千克,小強體重沒變化,寫出他們這個月的體重增長值(減少值呢)?(小組討論,代表發言,教師點評)

(2)20xx年下列國家的商品進出口總額比上年的變化情況是:

美國減少6.4%,德國增長1.3%

法國減少2.4%,英國減少3.5%

義大利增長0.2%, 中國增長7.5%

寫出這些國家20xx年商品進出口總額的增長率。(學生獨立思考,教師點評)

(3)一潛水艇所在高度為-50米,一條鯊魚在潛水艇上方10米處,鯊魚所在的高度是多少?

(4)向北走-20米所表示的意思是什麼?

(5)某銀行職員在一天內經辦了五筆業務:取出10000元,存進25000元,取出5000元,存進8000元。求該職員在一天內使銀行變化了多少元?

(6)在一次數學競賽中,成績在120分以上為優秀120分到119分為合格,100分以下的不合格。老師將他班上的十位競賽成績簡記為:-10、-5、0、-28、+10、20、-3、+15、+8、-23,則這十位同學中優秀的有幾名?

(7)判斷下列各題:

①正數就是自然數

②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的數不存在

③帶正號的數為正數帶負號的數為負數

④零是最小的整數

⑤-a是負數

練習:見書本P6(獨立完成,教師巡視,適時指導,得出結論)

五、佈置作業,當堂反饋

見書本P7 《當堂反饋》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4

一、學習目標

1.通過網路學習活動,學生能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等平面圖形,並能正確區分這些圖形。

2.通過學生自主拼、擺、畫、折、找等活動,能直觀感知平面圖形的特徵,體會平面圖形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3.在經歷觀察、比較,描畫活動過程中,感悟到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區別與聯絡,豐富直觀體驗,發展空間觀念。

二、學習重難點

1.能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等平面圖形。

2.從立體圖形中“拓”出面、藉助“拓”出的面認識平面圖形。

三、學習過程

1.教師帶領學生回憶立體圖形的特徵

2.播放微視訊,學生觀看

(課件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以及三稜柱,播放從立體圖形中“拓”出平面圖形的過程)

3.組織學生利用課前準備學具的不同形狀在練習本子上描、畫、印、拓出平面圖形。畫的又好又快的的`同學,可以連麥老師分享他的作品。

4.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和三角形

5.認識平行四邊形(引導學生觀察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邊形)

師:你能把一張正方形、長方形或平行四邊形的紙折成同樣的兩部分嗎?有幾種折法?誰願意介紹自己是怎麼折的?折出來的是什麼圖形?請大家動手做一做,準備好的同學可以連麥老師哦

6.歸類整理(1)課件呈現多個圖形,讓學生分別跟家長說說每個是什麼圖形?

(2)說一說:你是怎麼記住每種圖形的樣子的?

四、教師直播課堂小結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呢?你還有什麼問題嗎?

五、鞏固應用

1.課本第3頁“做一做”的第1題。

跟爸媽說一說,身邊哪些物體的面是你學過的圖形?

2.課本第3頁“做一做”的第2題:畫出自己喜歡的圖形,你能用今天所學的平面圖形畫一幅自己喜歡的畫嗎?

3.學生利用立體圖形拓出自己喜歡的圖形。

同學們,請爸爸媽媽把你們畫好的作品拍照分享在班級群裡吧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5

【教學內容】

教材第94,第95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複習,加深學生對100以內數的計算單位、讀數和寫數、數的大小比較等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對100以內數概念的掌握水平。

2、通過複習,溝通知識的內在聯絡,幫助學生形成整體認知結構。

3、在複習過程中掌握一些整理知識的方法,養成自覺進行知識的整理和複習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通過複習,加深學生對100以內數的計算單位、讀數和寫數、數的大小比較等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對100以內數概念的掌握水平。

【教學準備】

師準備;學生準備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從整體瞭解所學內容

師:同學們,我們在這學期學習了100以內的數。回想一下,100以內的數包括哪些學習內容?

指導學生說出100以內的學習內容包括數數、數的組成,寫數、讀數,數的順序、大小比較和認識人民幣。

師隨學生的回答板書。100以內數的認識數數、數的組成寫數、讀數數的順序、大小比較

認識人民幣

師:這節課我們從這樣幾個方面一部分一部分地進行復習。板書課題。

二、複習數數、數的組成

師:我們在數1到100的數時,可以怎樣數?

學生:可以一個一個地數,也可以10個10個地數。

師在“數數”後面接著板書:一個一個地數,10個10個地數。

師:請同學們一個一個地從8數到26;再一十一十地從10數到100。

學生數數。

出示4捆零7根小棒。

師:怎樣才能又快又對地數出有多少根小棒呢?

讓學生理解數這些小棒時,要先10根10根地數出有多少個十,再一根一根地數出有多少個一。

師:用你們掌握的兩種數數的方法數一數。

學生數小棒後彙報。

師:所以同學們在數數時經常是把兩種數數的方法結合起來用的,兩種數數方法配合使用,在數數的同時,就知道這個數的組成了,例如剛才同學們數小棒時數出多少個十多少個一?

學生:數出4個十7個一。

師:所以47是由4個十和7個一組成的。

出示3捆零4根小棒。

師:這裡面又數出了多少個十和多少個一?這個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呢?

讓學生明白這些小棒可以數出3個十和4個一,所以34是由3個十和4個一組成的。

師:說一說58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89又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學生回答略。

三、複習寫數、讀數

師:下面我們複習寫數、讀數。不管是寫數還是讀數,都要用到數位,你知道數位是怎樣排列的'嗎?

指導學生說出數位的排列是: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師隨學生的回答在“寫數、讀數”後面板書。

出示:36,63,78,87,99,100。

師:這些數怎樣讀?

學生讀數。

師:83怎樣寫?38呢?79,54呢?

學生寫數。

師:你覺得在讀、寫100以內的數時要注意些什麼呢?

指導學生說出:讀數和寫數,都要從高位起。

師:請同學們完成總複習第1題和第2題的1,2,3小題。

學生獨立完成後,全班集體訂正。

四、複習數的順序、大小比較

師:怎樣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引導學生說出先比十位上的數,十位上的數大的那個數就比較大;如果十位上的數相同,再比較個位上的數。

師隨學生的回答作相應的板書。

顯示:在圈裡填“>”、“<”。89○9872○7158○6083○8499○100

師:這幾組數哪些是十位上相同的數?哪些是十位上不同的數?

學生回答略。

師:請同學們用你們掌握的比較方法比較出這些數的大小。

學生比較。比較時不但要求學生說出結果,還要求學生說出比較的方法。

師:這樣掌握了數的大小的比較方法,就可以把數按大小順序進行排列了。請同學們看書上第119頁第2題第4小題,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把這些數填在括號裡。

學生完成後,抽學生的作業在上展出,並要求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排列方式是先比較出這些數的大小,再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出示第97頁第3題。

師:要求甜甜和朋朋可能有多少錢,應該怎樣想呢?

引導學生這樣想,100元比25元多得多,28元比25元多一些,20元比25元少一些,8元比25元少得多。所以甜甜可能是28元,朋朋可能是8元。

師:甜甜一定是28元,朋朋一定是8元嗎?

讓學生意識到不是一定,而是有這種可能。

師:還有哪些可能呢?

指導學生說出甜甜還有27,26,29元這些可能,因為這些數都是比25元多一些;朋朋還有7元,6元,5元等這些可能,因為這些數都比25元少得多。

師:這樣一來,我們對多與少的認識就更加深刻了。

五、複習認識人民幣

師:通過認識人民幣的學習,你知道哪些有關人民幣的知識。

學生自由地說,師把學生回答的內容進行梳理和歸納。主要有三塊內容,一是認識幣值,二是瞭解人民幣單位間的進率,三是進行人民幣單位間的換算。上出現一些人民幣。

師:所有的人民幣同學們都認識嗎?請大家認一認這些人民幣。

學生認人民幣,師從中挑出幾張人民幣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認的。

師:人民幣單位間的進率是怎樣的呢?

引導學生說出1元=10角,1角=10分。

師:8元=()角,60分=()角。要求學生說出因為1元=10角,8元裡有8個10角,所以8元=80角;因為1角=10分,60分裡有6個10分,所以60分=6角。

師:2角3分=()分,18角=()元()角又該怎樣想呢?

指導學生說出2角是20分,再加上3分就是23分;把18角分成10角和8角,10角是1元,所以18角=1元8角。

師:請同學們完成第95頁第9題。

學生完成後,集體訂正。

六、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複習了什麼內容?從中你知道些什麼?在原來學習的基礎上,這節課你有哪些新的收穫?還有哪些問題?說出來大家幫助你解決。學生回答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