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27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5篇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

教學目的與要求:

1.經歷編制8的乘法口訣的過程,體驗8的乘法口訣的來源。

2.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訣的意義,能記住8 的乘法口訣並進行簡單計算。

3.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訣的意義,明白乘法口訣的來源。

教學難點:要求記憶的口訣隨著所學知識逐步增多。

教法教具:黑板條、投影、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匯入

師:看看誰能做數學小能手,誰呢?

1、口算下面各題,並說出用哪一句口訣?

3×4,5×6,4×5,3×2,7×4,5×7,7×5,7×6,

2、說說出現口訣的前一句和後一句

二、探索新知

師:今天周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一個大玩具(大正方體)?

師:請小朋友一起來觀察一下,這個大正方體由幾個小正方體組成?

學生反饋:8個

師:那有這樣2個大正方體有幾個小正方體組成?

學生反饋:16。

師:為什麼?

生:因為8+8=16(2個8)

師:那麼第三個呢?

學生反饋:24, 8+8+8=24。(3個8)。

師:那麼藍貓第四個、第五個……第八個大正方體分別有幾個小正方體組成呢?請同學填寫完整數學書P76的表格。

學生反饋。

師:求幾個8相加什麼方法更簡便?(乘法)

出示課題8 的乘法算式。(板書課題)

2、 自編8的乘法口訣

根據算式編8的乘法口訣給學生3分鐘的編制8的口訣時間

個別學生反饋,教師及時糾正錯誤。

師:對於他們編的8的乘法口訣,你還有什麼意見或者補充嗎?

學生討論再反饋在黑板上。

3.記口訣

師:編的那麼好的乘法口訣,讓我們一起大聲地朗讀一遍吧。生齊讀口訣。

師: “你們認識了8的乘法口訣,裡面有8個朋友。你們能一下子就把每個朋友都記住嗎?有什麼好方法可以記住口訣呢?你們可以先觀察每一個乘法口訣朋友的特點,再比較比較。這樣就好記多了。”

學生比較並反饋:①每一句口訣的第一個數總比下一句的第一個數多一;

②每一句的第二個數都是8;

③每一句口訣的得數十位上依次增加,個位依次減少;

④積一個比一個依次多8。

師:說一說你覺得哪個口訣朋友比較好記。介紹一下你的方法。

學生反饋,教師及時給予評價。

師:老師忘了六八多少怎麼辦?

師: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記住這些口訣。(兩分鐘)

師:讓我們一起來背一背。

同桌互背、開火車背口訣

三、練習

師:下面式子用什麼口訣解決呢?

8×4 8 ×7 3×8 8 ×8

8×2 8×5 1×8 6×8

2、補充完整8的口訣說出能解決的式子

一八得( ) ( )十六 ( )八三十二 ( )二十四

( )八五十六 五八( ) ( )八六十四 六八( )

四、實踐運用

學生獨立完成習題3、4、5題

師: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也用到了8的乘法口訣?

① 螃蟹:一隻螃蟹一條腿,三隻螃蟹呢?

3只呢、4只……8只呢?

出示螃蟹拍手歌,學生逐個計算出結果,並且一起讀一讀。

五、總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板書設計

8的乘法口訣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P97例1及“做一做”

教學內容分析:

搭配就是排列與組合,這樣的思想方法不僅應用廣泛,而且是以後學習概率統計知識的基礎,同時也是發展學生抽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好素材。本節課我試圖在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方面探索和研究,通過學生日常生活中簡單的事例呈現出來,並運用操作、演示等直觀手段解決問題。在向學生滲透這些數學思想和方法的同時,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解決問題的意識。

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喜歡思考,具有簡單的分析、判斷、推理能力。但是學生合作意識不強,膽子也較小,思考問題不夠全面,有序性不強。本節內容,學生才開始接觸,但在學習生活中,經常遇到,對學生來說,並不陌生,啟發學生通過操作、觀察、歸納以及合作交流,從而掌握搭配的方法。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猜測、操作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

2、使學生經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規律的過程,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3、在自主嘗試學習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在數學活動中養成與他人合作的良好習慣。教學重點:

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搭配的方法,並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的問題。

教學難點:怎樣排列可以不重複、不遺漏。理解簡單事物搭配中的有序、無序的不同。

教具準備:數字卡片、課件等。學具準備:數字卡片、彩筆。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

1、同學們,老師聽說咱班的同學特別喜歡學數學,今天老師就帶大家到數學廣角去逛一逛。

2、數學廣角的城堡可真漂亮,我們走近點吧!可是,大門被一把密碼鎖鎖住了。小朋友們你們有信心解開嗎?生:有

師:哎呀,大門上的星星鑰匙怎麼落到地上了?咱們幫忙安裝上吧!注意,這門上的兩顆星星顏色可不一樣喲。

師:怎樣裝呢?生:紅黃,黃紅。

師:我們裝上試試(紅黃,門沒有反應)生:黃紅!

師:會是黃紅嗎?(引導學生說出“一定是”)還有別的擺法嗎?師:我們來交換一下它們的位置!師:你們可真聰明,大門打開了。

二、探究新知

1、這是誰在哭呢?小麗提醒我們:密碼是由1、2、3其中的兩個數拼成的兩位數,每個兩位數的十位和個位上的數字不一樣。你認為密碼會是多少呢?

生:隨機說

1)這可有點難度了,你先猜猜可能是幾?(12、23、33等)2)大家這麼回答問題你有什麼感覺?

3)這麼回答很亂,容易遺漏和重複。怎麼把組成的兩位數的情況不重不漏地全部找出來呢?請你們小組合作,用數字卡片擺一擺。

(課件出示)要求:利用手中的三張數字卡片,同桌兩人合作,一人擺數,一人把數寫在練習紙上,最後數出一共擺了幾個兩位數。比一比哪個組寫的最全。

師:誰願意起來說說你們擺出了幾個兩位數?擺了哪幾個兩位數?

2、彙報總結

同桌兩人彙報記錄的結果,師找具有代表性的寫法,在展示臺上出示:如有學生遺漏的,幫助補上。

①有順序的從這3個數字中選擇2個數字,組成兩位數,再把位置交換,又組成另外一個兩位數。 12、21、23、32、13、31 ②先確定十位,再將個位變動。 12、13、21、23、31、32 ③先確定個位,再將十位變動。21、31、12、32、13、23有順序的寫法可以請學生多說幾遍:“誰聽懂了他們的想法?請其他同學再來說一說?。表揚回答精彩的學生。)

師:看了這麼多方法,你覺得哪種寫法好一些,為什麼?(有規律)生結:這些辦法很有規律,他們的好處:不會重複,不會遺漏。

(全班同學交流,注意突破:在組成兩位數時有數字重複或者遺漏這一難點)

師:超級密碼現在有六種可能,到底是那個呢?獅子大王又給我們新的提示:十位和個位相加是5(將答案縮小範圍到32和23。提醒排列的順序也很重要(板書:有序)),並且個位比十位小

揭曉答案:32 。

如果老師換幾個數字0、2、3,你能組成幾個不同的兩位數呢?

師:你們真是細心的孩子,恭喜大家成為密碼破解達人!

三、靈活運用,解決問題。

師:恭喜你們,闖關成功,門打開了,裡面有什麼呢?(課件出示任務)

1、任務一:塗顏色。(教材第97頁“做一做”)

(1)全班學生獨立思考完成。

(2)指名學生(有代表性的)到前面展示。

(3)先獨自思考,再全班交流。

(4)交流評價,理解方法。

師:能說說你是借鑑了黑板上的那種方法嗎?

小結:看來我們今天學習的搭配知識不僅僅是數字,也能在圖形和色彩中運用啊!

2、數學廣角的風景如此美麗,我們一起合影留念吧!3名同學坐成一排合影,有多少種坐法?請坐的最端正的三名同學到講臺前演示一下。

師:坐在位上的同學也別閒著,我們來當攝影師吧!攝影師除了拿相機照相還得幹些什麼?

生:擺造型,擺位置……

師:要照相了,笑一笑,1、2、3咔嚓!師:趕緊換一種坐法再照。

引導學生第一個位置不動,後面兩人交換位置。做出4種不同的排列方法,讓學生髮現規律。

(透過這道題讓學生體會固定位置與交換位置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有序排列)師:同學們的辦法真不錯,我們這麼快就就掌握了有序搭配的方法了。

3、師:小朋友們,握下手回到座位上吧!每兩人握1次手,3人一共握幾次手?哦,同學們有的說3次,有的說6次,

小結:組數與順序有關,握手與順序無關。

4、老師還想考考你們的語文知識學的怎麼樣?用“讀、好、書”三個字一共有幾種讀法?(要求:不遺漏,不重複)

四、歸納總結,拓展延伸。

今天你們在數學廣角學到了什麼?有什麼收穫?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學會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你們能到做嗎?只要你們細心觀察,就能發現更多有趣的數學問題,掌握了這些知識,我們就可以把生活裝點得更加美麗!

五、板書設計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冊第6頁、第7頁。

教學目標:

1.能根據具體情況呵呵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

2.進一步鞏固乘法的含義,知道乘法與加法的關係,能根據情境圖寫出乘法算式。

3.熟記乘法算式中的各個部分的名稱,正確讀、寫乘法算式。

4. 引導學生感悟知識的內在聯絡,通過類推和遷移進一步理解乘法的含義。

教學重點:

會用乘法解決簡單的問題,加深對乘法意義的理解。

教學難點:

初步學會用乘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親愛的同學們,你還記得嗎?在上節課的學習中,我們一起走進了《兒童樂園》,認識了乘法,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在今天的學習中,我們將繼續研究乘法,初步學會用乘法解決問題。

二、複習舊知

1.讀一讀。

(1)2×3= 6 3×2= 6

(2)5×4=20 4×5=20

(3)3×7=21 7×3=21

2.說出乘法算式。

(1)6個8相加:6×8或8×6

(2)9個2相加:9×2或2×9。

(3)3個5相加:3×5或5×3。

3.一共有多少個蘋果?

加法:7+7+7+7+7=35(個)

乘法:7×5=35(個)或5×7=35(個)

三、學習新知

師:同學們,你玩過積木嗎?玩積木是一種有趣的智力遊戲,今天,老師就給大家帶來了一些。把你看到的說一說。

生1:五顏六色的積木真漂亮!

生2::一排排的積木真整齊!

生3:我看到一共有5排積木,每一排都有7塊。

師:你們觀察得真仔細!這麼多的積木,到底有多少塊呢?

(老師聽到有的同學已經開始數了:1、2、3、4、5……,一直數到了35。原來,這些積木有35塊。可是,這樣一塊一塊地數太慢了。你能想出一個好辦法,讓我們又快又對地數出積木的塊數嗎?咱們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麼數的吧!有的小朋友在仔細觀察後發現,這些積木並不是隨意擺放的,它們的擺放是有規律的,橫著看,每排積木的塊數都是7,就可以7塊7塊地數,有這樣的5排,數5次就可以了。7、14、21、28、35。嗯,這樣數快多了!也有小朋友發現,豎著看,積木的擺放也有規律,每列積木不僅顏色相同,塊數也一樣——都是5,就可以5塊5塊地數,有這樣的7列,數7次就可以了。5、10、15、20、25、30、35。嗯,這樣數也很快!)

<<<123>>>

師:同學們能夠從不同角度觀察積木,發現積木擺放的規律,一排排、一列列地數出了積木的塊數,可真了不起!

師:你怎樣數出了積木的塊數?我們用這兩種好方法再數一數積木的塊數吧!先橫著一排排地數:7、14、21、28、35。再豎著一列列數:5、10、15、20、25、30、35。

師:積木數完了,一共有35塊。你能根據數法,列出算式嗎?拿出紙和筆,試著列一列。寫好了嗎?老師把大家寫的記錄了下來:

(1)橫著看:每排7塊,有5排。

7+7+7+7+7=35(塊)

(2)橫著看:每排7塊,有5排。

7×5=35(塊)或 5×7=35(塊)

(3)豎著看:每列5塊,有7列。

5+5+5+5+5+5+5=35(塊)

(4)豎著看:每列5塊,有7列。

5×7=35(塊)或 7×5=35(塊)

師:觀察這四組算式,你想說些什麼?

(對,第一組算式和第二組算式都是橫著觀察積木的,都是求5個7相加的和是多少。不同點是,第一組算式是用加法表示了5個7相加的和,第二組算式是用乘法表示了5個7相加的和。

第三組算式和第四組算式都是豎著觀察積木的,都是求7個5相加的和是多少。不同點是,第三組算式是用加法表示7個5相加的和,第四組算式是用乘法表示7個5相加的和。

比較一下,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哪種方法比較簡便?當然是乘法了。看來,大家已經知道了乘法的優點,但是在解決實際問題時,一些同學還是不太習慣用乘法。希望這些同學在今後的學習中,大膽嘗試。

看著第二組算式,在這兩個乘法算式中,7表示什麼意思?5又表示什麼意思?橫著看,每排有7塊積木,有這樣的5排,7就表示了每排積木的塊數,5表示了7的個數。求5個7相加的和是多少,我們用乘法7×5和5×7來表示。

看著第四組算式,在這兩個乘法算式中,5表示什麼意思?7又表示什麼意思?豎著看,每列有5塊積木,有這樣的7列。5就表示了每列積木的塊數,7表示了5的個數。求7個5相加的和是多少,我們用乘法5×7或7×5來表示。)

四、練習鞏固

1.填一填

10+10+10 =□×□7+7+7+7 =□×□

1+1+1+1+1=□×□

5+5+5+5+5+5=□×□

2.找規律填空

(1)2、4、6、(8)、(10)

(2)5、(10)、(15)、20、25

(3)3、6、(9)、12、(15)

(4) 4、(8)、12、16、(20)

3.在○裡填上>、<或=。

4+4 < 4×4

2+2 = 2×2

3×7 = 7×3

3×4 = 4×3

3×6 < 6+6+6+6

5×5 > 5+5+5+5

五、全課總結

今天你有哪些收穫?(學生暢談收穫)

板書設計:

有幾塊積木

7×5=35(塊)

5×7=35(塊)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設計能夠把握教學的目標及重、難點,並且能夠根據學情設計教學的環節。通過學習,大部分學生都對乘法有了較深刻的理解,並且能根據一幅圖列出正確的乘法算式。這一節課基本上完成了教學的目標,也突出了教學的重、難點。經過眾位老師的悉心研討一致認為:該設計中的第三環節設計的特別好,它能夠從學生喜愛玩的積木匯入新課,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以“一共有多少塊積木”這個數學問題一步步展開新知。學生在看一看、數一數、列一列(算式)、說一說等一系列活動中,學會從不同角度觀察排列物體,並列出乘法算式,進一步體會了乘法的意義。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也大大加強了學生的推理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

P56~58算得對嗎

教學目的:

1、探索並掌握三位數加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計算。

2、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判斷計算結果的對錯,逐步養成驗算的習慣。

3、能結合具體情況提出問題,並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三位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以及驗算方法。

教學難點:

三位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以及驗算方法。

教學準備:

教具:ppt、小黑板。

學具:計數器。

教學時間:

xxx

教學過程

二次設計

一、課件匯入。

小朋友什麼生活中我們去買東西時,怎麼判斷售貨阿姨找的錢是對的呢?

出示p56頁掛圖。提問學生在圖中得到了什麼資訊

二、探索新知

1、共同解決“應付多少元?售貨阿姨算得對不對?”

指名列式:118+138=256(元)

138+118=256答:應付256元

這位同學算得對嗎?你是怎麼判斷的?

學生反饋,用256減去118正好是138,所以是對的。

教師小結:這種驗證結果是否正確的方法,就是驗算,它可以幫助我們減少錯誤。

2、解決“付給售貨阿姨300元,找回44元,對嗎?”

學生獨立解決,教師巡視指導。

300-44=256,可以用加法來驗算:256=44=300

300256-44+44=256300

3、完成p56頁計算並驗算。

學生獨立解決,讓同學上黑板板書。

三、新知運用

完成p57頁試一試習題

四、鞏固提高

完成p57、58頁“練一練”1~6題

過渡:今天我們共同研究三位數加法的計算方法。

五、小結課堂。

教學反思: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5

目標確定依據

1.課程標準相關要求:

能運用數及數的運算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2.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以生活中常見的“每份同樣多”的例項合活動情境,讓學生建立“平均分”概念,並結合具體的例項嘗試平均分。

3.學情分析:

“平均分”的概念學生不是很瞭解,但學生對“每份同樣多”有一定的瞭解,所以學習起來不是很困難,教學中,教師要多引導學生進行分一分,加深對平均分的理解。

學習目標

1.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結果同樣多。

2.通過分一分活動,培養動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評價設計

1、學生嘗試分糖活動,完成對目標1的評價。

2、學生分一分,並獨立完成課堂練習題,完成對目標2的評價。

學習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準備春遊食品的情境圖。以小精靈聰聰的身份說二(1)班明天要去參觀科技園。小朋友正忙著準備春遊食品呢!我們來看一看,他們都準備了哪些食品。

2.讓學生觀察畫面,並請學生說一說了解到的情況。

二、學習新知

1.教學例1,引入“平均分”。

我們來幫助二(1)班小朋友準備春遊食品好嗎?我們先來分糖。

(1)學生用6個小○表示,嘗試分一分。

(2)說說你是怎樣分的?

(3)彙總分的結果後告訴學生: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

(4)讓學生再次分一分,這次要求把6個糖平均分。

2.鞏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書第8頁“做一做”第1題。

學生看清題意。特別請學生說一說“平均分是什麼意思?”

(2)出示教科書第8頁“做一做”第2題。

一共有()片楓葉,每()片一份,平均分成了()份。

讓學生用12張正方形卡片代替楓葉,擺一擺。擺好後,按要求填空。

3.教學例2,嘗試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書第9頁例2提出:把18個橘子平均分成6份。

(2)請各組用實物圖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交流。請學生說一說,怎樣分的,分的結果。

(4)教師歸納平均分的方法:把15個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個或幾個。最後,要使每份分得同樣多。

4.獨立進行平均分。

(1)出示教科書第9頁“做一做”.讓學生用小棒代替酸奶,獨立完成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的任務。

(2)交流。請學生說一說,怎樣分的。

三、鞏固練習。

1.練習二的第1題。

(1)回憶:什麼中平均分?

(2)判斷:哪是平均分,並說出自己的想法。

2.練習二的第2題。

動手在線上畫圓,然後填空。

3.練習二的第3題。

(1)讓學生根據題意準備學具卡片。請學生說一說,準備了幾個“風車”。

(2)讓學生獨立完成把風車平均分成3份的任務。

(3)交流。請學生說一說分的過程和結果。

四、歸納總結。

1.請學生回憶:這節課學習了什麼知識?

2.教師總結:這節課我們知道了什麼叫平均分,還學會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要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個,也可以每次每份放兩個……最後,每份分得同樣多。

板書設計

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樣多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6

教材說明

教材讓學生觀察實物,如紅領巾、三角板、鐘面、摺扇等來認識角。用一張紙折成大小不同的角,再用兩根硬紙條做成活動的角(能拉成大小不同的角)。最後抽象出角的圖形。這裡不給角下任何定義,只認識角的形狀,知道角的邊和頂點,會從給出的點畫角。然後通過“做一做”進行一些鞏固角的認識的練習。如通過第1題著重使學生分清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並注意出現不同的放置位置。

教學建議

1.這部分內容用1課時進行教學,完成練習十七。

2.教學角的認識時,先引導學生觀察紅領巾、三角板、鐘面上的時針與分針、摺扇等實物圖形,指出哪裡是角。教師可以用兩根硬紙條做一個活動角。把硬紙條拉成大小不同的角,邊演示邊說明,使學生對角的大小有一些直觀認識。再讓每個學生拿一張紙,仿照教科書上的圖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在學生有了這些感性認識以後,教師再在黑板上畫出角的圖形,說明角的各部分名稱。教師要畫出大小不同的角(包括銳角、直角和鈍角),讓學生指出這些角的邊和頂點。

3.指導學生做“做一做”中的題目,要使學生聯絡學過的知識進行判斷。第1題,通過觀察能正確區分題目裡給出的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如第二個圖,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兩條線相接的地方不是一個頂點,而是一段彎曲的線,所以不是角。

4.教學畫角時,教師先說明畫的方法,做出示範,再讓學生畫。要求學生認真、仔細地畫,發現問題教師要及時指點。

5.關於練習十七中一些習題的教學建議

第2題,要使學生初步知道角的大小與畫出的邊的長短沒有關係。

題中的兩個角都是30°,要讓學生用三角板中30°的角去比一比,確認兩個角一樣大。使學生初步認識到角的大小跟畫出的邊的長短是沒有關係的。

第3題,可讓學生在方格紙上,照著教科書上的樣子畫。

第4*題中,左圖有3個角,中圖有7個角,右圖有8個角。做題時,要先讓學生找,必要時教師可以指點。

練習十七最後的思考題的答案是:(3)個三角形,(3)個長方形。

(一)教學要求

1.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

2.初步認識直角,會用三角板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二)教材說明

本單元的內容是角和直角的初步認識。這些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礎上教學的。教材從引導學生觀察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所學幾何圖形,再通過學生實際操作活動,如摺疊、拼擺、測量、製作學具等,加深對所學幾何圖形的認識。

教材說明

教材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手帕、練習本、黑板面上的角,說明這些角都是直角。再借助三角板來說明什麼是直角。然後讓學生通過摺紙做直角,加深對直角的認識。再說明要知道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來比一比。最後讓學生學會用三角板畫直角。“做一做”中的習題,注意出變式圖形,使學生能掌握直角的特徵。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

人教實驗版第七冊課本第41頁例2、例3及練習五1、2、3題。

【設計理念】:

根據國小生自身特點,本課運用謎語匯入新課,引出新的`知識內容。通過演示、學生動手操作,激發了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教學中讓學生動手畫、觀察、比較、討論、合作、探究,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同時,有意識的讓學生在旋轉活動角的過程中出現的兩個特殊角,自己提出問題,為學生創造了質疑的空間,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再次,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體驗感知,按照不同的標準可以有好多種分類方法,選擇最合理的一種。在這個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體驗成功。最後通過應用深化,知識拓展使學生自己解決問題,這樣開拓了學生視野,使學生知識結構得到拔高,增強對各種角的認識。使學生體驗成功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認識平角、周角。通過觀察,掌握銳角、鈍角、直角、平角、周角之間的關係。使學生建立不同的角的空間概念。

2、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精神及合作精神。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絡,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1、認識平角和周角。

2、理解銳角、鈍角、直角、平角、周角之間的關係。

【教學難點】:

理解銳角、鈍角、直角、平角、周角之間的關係。

【教學方法】:

講授法、演示法、練習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兩把摺扇、三角板、活動角、已標明度數的角若干。

【互動設計】:

教學環節

教師導學

學生探究

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1、謎語匯入:有風不動無風動,不動無風動有風(打一生活用品)學生猜謎語。

2、師出示扇子:如果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思考:

1、這一生活用品是什麼?

2、發現了什麼?

通過創設謎語情境,由扇子引出“角”,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二、探究新知

(一)、自主探究,認識平角、周角。

1、一條射線繞著它的端點旋轉,就能形成不同的角。

2、在旋轉的過程中你有什麼疑問?

3、師操作成平角後向學生展示。

4、師操作成周角後向學生展示。

5、演示周角的形成過程。

(二)、課件展示,引導分類。

1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不同的角。

2、引導學生按自己的想法進行角的分類。

(三)、比較分析,內在聯絡。

①使用活動角,請同學們判斷活動角所成的角各是哪種角?

②你有什麼想說的嗎?根據度數,按從大到小或從小到大的順序將這五類角排列順序。

1、讓學生在練習本上畫角並展示。

2、同學們用活動角代替扇子也把活動角旋轉並觀察。

3、小組合作討論:

這種情況是角嗎?為什麼?它有多少度?這樣的角叫什麼角?它的邊有什麼特點?找一找身邊的平角。

(方法同上)

4、生觀察體驗得出:

1周角=2平角

1平角=2直角

1周角=4直角

5、生合作分類。

6、交流彙報

(1)大於0度小於90度的角叫銳角。

(2)、等於90度的角叫直角。

(3)、大於90度小於180度的角叫鈍角。

7、學生思考,說出五種角的大小關係。

(周角>平角>鈍角>直角>銳角)

有意識的讓學生在旋轉活動角的過程中出現的兩個特殊角,自己提出問題,為學生創造了質疑的空間,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

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體驗感知,按照不同的標準可以有好多種分類方法,選擇最合理的一種。

深化理解,加深學生對各種角的認識。

三、應用深化

1、教師引導學生分類。

2、練一練:(多媒體出示練習題)談發現。

3、動手拼角(多媒體出示練習題)。

1、學生口述分類標準。

2、生分別說出是什麼角。

3、生自己觀察,判斷方法。

通過應用深化,使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加深認識。體驗成功感。

四、拓展應用

多媒體出示生活中的練習“數一數”。

學生獨立完成後再交流檢查。

開拓學生視野,使學生知識結構得到拔高,增強對各種角的認識。

五、暢談

收穫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新的收穫?能和大家分享嗎?

學生交流學習所得

使學生學會收集整理知識,體會成功感。

六、鞏固練習

(課件出示)作業題

生獨立完成

七、教學反思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8

教學內容:

解決問題(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第53、54頁的內容)

教材分析:

“解決問題”是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五單元“混合運算”中的內容。本單元學生將系統學習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主要是學習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並用相關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掌握好本單元的相關知識,將是學生在第二學段學習兩步以上混合運算的重要基礎。本節課教學需要兩步計算才能解決的較簡單的實際問題。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這類問題,其掌握得好壞會直接影響到後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教材用烤麵包的情境提供了現實素材。目的是使學生在理解圖意的基礎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同時結合已知條件分析問題,為列式解決問題奠定基礎。

學情分析: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四則混合運算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知道了小括號的作用,積累了一定的解決問題的經驗。但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這類需要兩步才能解決的較簡單的實際問題,由於資訊的複雜性,學生在理解問題、解決問題上都存在一定的困難。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用色條圖分析數量關係,感受其使問題簡明、直觀,便於分析的作用,滲透數形結合思想,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

2、使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完整過程,學會用找出中間問題的方法解決需要兩步解決的問題,豐富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

3、在分步列式解決問題的基礎上,逐步學會列綜合算式解決問題,會合理運用小括號改變運算順序。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四能”,體會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同時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熱愛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利用線段圖分析數量關係,掌握解決需要兩步解決的問題的步驟和方法。

教學難點:

會找出隱藏的中間問題,併合理利用小括號列綜合算式解決問題。

設計理念:

1、《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在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不斷得到發展。”所以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將採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教師進行啟發性的講授、創設情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藉助幾何直觀可以把複雜的數學問題變得簡明、形象,有助於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預測結果。”在理解題意和分析解答環節將採用直觀演示的教學方法,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

3、本節課的課堂教學評價不僅會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會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發展和變化,將採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和導向作用,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改進課堂教學過程。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匯入新課

1、根據下面的資訊,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小明有20元錢,買鋼筆用去10元。

2、要解決下面的問題需要哪些資訊?

每個麵包多少錢?

3、師:同學們的數學感覺真好!能從日常生活中準確地發現問題和提出數學問題。下面老師要帶大家去逛一逛麵包店,又有什麼樣的數學問題等著我們去發現和解決呢?(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教師的教學應該以學生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鋪墊孕伏的過程就是喚醒舊知的過程,為探究新知做好知識和思維上的準備。)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情境圖,理解題意

師:你獲得了哪些資訊?問題是什麼?

師:今天的資訊有點複雜,為了幫助大家更清楚的理解題意,請出我們的小助手“色條圖”來幫忙吧!

師:怎樣在“色條圖”上表示出這些資訊和問題呢?

學生獨立思考:在“色條圖”上表示出資訊和問題。

展示交流:為什麼這樣表示?

(設計意圖:藉助“色條圖”這一直觀圖形幫助學生理解比較複雜的資訊,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學生在表示和交流的過程中也就理解了數量之間的關係,為解決問題做好充分的準備。)

(二)解決問題

師:想一想,要解決“剩下的還要烤幾次”這個問題,需要哪些資訊?哪個資訊已知,哪個資訊未知?怎麼辦呢?

師:想一想,該怎麼解答呢?

學生嘗試解答。

展示交流:為什麼要先求出剩下的麵包個數?讀了哪些資訊,你就想到可以求出剩下的麵包個數?

如果學生只列出分步算式,引導學生思考:剛才我們是用分步來做的,你們能用綜合算式表示出解答的過程嗎?

對比不同的綜合算式,引導學生辨析:你同意那個算式?為什麼?如果不加小括號,會出現什麼情況?

師:怎樣檢驗結果是否正確呢?

(設計意圖:好的教學活動,應是學生主體地位和教師主導作用的和諧統一。實行啟發式教學有助於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和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富有啟發性的問題,不僅引導學生解決出問題,還滲透了分析法和綜合法兩種解決問題的策略。)

(三)對比與小結

師:比較一下我們以前解決過的問題和今天解決的問題,你有什麼發現?

師:我們經歷了怎樣的過程才解決出了這個問題?你有什麼收穫?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讓學生理解這類問題的結構,學會找出中間問題進而解決問題。)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十二的第2題。

2、完成教科書第54頁“做一做”。

(設計意圖:力圖體現練習的層次性,鞏固基礎知識,形成基本技能,不斷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

四、全課總結

師:今天我們解決的問題有什麼特點?我們是怎樣解決的?你有什麼感受?

(設計意圖:及時回顧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及學習過程,初步建立數學模型。同時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和體會。)

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

知道了什麼?

怎樣解答?

(1) 剩下的麵包有多少個?(90-36)÷9

90-36=54(個) =54÷9

(2) 還要烤幾次? =6(次)

54÷9=6(次)

解答正確嗎?

答:剩下的還要烤6次。

教學反思:

1、重視了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只進行啟發性的講授、創設情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滲透了數形結合的思想。引導學生藉助幾何直觀描述和分析問題。

3、注重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評價不僅關注了學生的學習成果,更關注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發展和變化。體現了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方式的多樣化。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9

一:教學目標:

1.創設活動情境,幫助學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結果同樣多。

2.經歷操作分一分活動,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二、教學準備

教科書第12頁準備春遊食品情境放大圖或課件;按例1內容,讓學生準備實物卡片,準備10張正方形卡片、15個○卡片、20根小棒。

三:教學過程

一、出示情境圖

導語:小精靈聰聰給大家帶來了一個訊息,二(1)班明天要去春遊。小朋友正忙著準備春遊食品呢!我們來看一看,他們都準備了哪些食品。

引導觀察畫面,說一說從畫面中你瞭解到了哪些情況。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感知“平均分”。

師:瞧,二(1)班小朋友準備春遊的食品真多啊,他們都手忙腳亂了,我們來幫他們準備準備,好嗎?!請各組為二(1)班的5位小朋友分配春遊食品。

(1)討論:你是如何分配的?突出問題:每種食品“應該每份同樣多”。

(2)學生操作分物品,教師參與巡視。

(3)學生彙報分法,請各組推代表展示分配結果。並說一說你們這樣分的理由。

教師小結:同學都知道要給每個小朋友準備的食品一樣多,所以你們每份都分得同樣多,在數學上,分份分得同樣多的,就叫做平均分。(板書課題)

2.深化“平均分”。

(1)演示教科書第13頁“做一做”。

指名讀題,並說一說題意。強調:“平均分成5份,是什麼意思?”

(2)學生操作:讓學生用10根小棒代替麵包分一分。同桌互相檢查,並說一說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份是不是同樣多。

(3)集體彙報訂正後,根據分得的結果填空。

3.應用“平均分”。

(1)出示教科書第14頁例2

思考並進行操作問題:把15個橘子平均分成5份。

(2)請各組小棒分一分。(討論進行)

(3)交流彙報。提示學生表達順序,把多少,分成幾份,一個或幾個一份,這樣分到完,每份分的怎樣,分的結果怎樣。

(4)教師小結平均分方法:把15個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個或幾個。最後,要使每份分得同樣多。

三、鞏固練習

1、獨立進行平均分。

(1)讓學生用小棒代替礦泉水,獨立完成把12瓶礦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務。

(2)交流。請學生說一說,怎樣分的。

2、練習三的第1題。

(1)讓學生用小棒代替花,動手往3個花瓶裡插花。(畫三個圓圈表示三個花瓶)

說明:想怎麼插花就怎麼插。最少設計兩種插花的方案。

(2)交流。請學生展示自己最得意的插花方案,並說出自己的想法。

(3)評價。讓學生相互評價,欣賞自己的作品。

3、練習三的第2題。(做出判斷後,說一說自己判斷的理由。)

3.練習三的第3題。

(1)用小棒當學具。

先學生說一說,準備了幾個“梨”(小棒),為什麼?

(2)學生獨立完成把梨平均放進4個盤裡的任務。

(3)交流。說一說你是怎樣分得,結果怎樣?

四、全課總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麼知識?”

教師總結:這節課我們知道了什麼叫平均分,還學會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要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個,也可以每次每份放兩個……最後,每份分得同樣多。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在具體的統計活動中,經歷資料的調查,收集和整理過程,並能根據資料回答一些問題。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的重要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知道四季的劃分,以及自己生日的季節。

教學重點:

1、對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過程有所體驗。

2、用方塊統計圖表示統計結果。

3、採用不同的調查方法。

4、比較、分析、判斷,提出或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學難點:

1、採用不同的調查方法。

2、能對調查的時間做出合理的推斷。

教具準備:

1、在小黑板上寫出教材的塗一塗的格子和填一填的表格,以備掛在黑板上使用。

2、日曆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今天是幾月幾日?有今天過生日的同學嗎?

2、明明今天過生日,他帶來了生日蛋糕和我們共同分享,我們一起為他唱個《生日歌》,好嗎?

3、同學們,你們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嗎?誰來說說?

我想知道班裡的同學生日在什麼季節?該怎麼辦呢?

二、玩中學

1、說一說。

說一說你的生日是幾月幾日?你知道是什麼季節嗎?

2、分一分。

哪幾個月是春季?哪幾個月是夏季?哪幾個月是秋季?哪幾個月是冬季?四季是怎樣劃分的?

(1)小組討論。

(2)全班交流,彙報討論結果。

(3、說一說你有什麼好方法記住四季的劃分?

3、調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調查同學們的出生季節。

(2)小組交流:怎樣收集和整理調查得到的資料?

4、塗一塗。

在統計表格中塗色,整理資料。

5、說一說。

(1)哪個季節過生日的同學最多?

(2)夏季和冬季過生日的同學有幾名?

(3)如果你們班某個同學的生日你不知道,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個季節過生日。

(4)從圖中你還能發現什麼?

三、全課小結

1、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2、統計的作用可大了,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問題需要用統計呢?

四、佈置作業

1、調查一下你們村裡,有多少學生讀國小、國中、高中、大學。

2、一個季度有多少個月?

板書設計:

生日

3、4、5月是春季

6、7、8月是夏季

9、10、11月是秋季

12、1、2月是冬季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1

教學內容:

新課標北師大版第四冊鉛筆有多長;教材P40、P41。

教學目標:

1、通過測量鉛筆長度的活動,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發展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

2、通過實際測量,學習米、分米、釐米和毫米之間的關係。

3、通過“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動,發展學生的估測能力。

教學重點:

實際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長度,學習米、分米、釐米和毫米之間的關係。

教學難點:

1分米、1毫米的認識,“估一估”實物的長度。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準備:

教具:課件,米尺、1分硬幣、10釐米鉛筆若干(按小組分)。

學具:學生直尺、長約1分米、1毫米的物品。

教學過程:

一、謎語引入

身穿花衣裳,個子細又長。寫出漂亮字,需要它幫忙。請同學們快快猜一猜,它是誰呢?

鉛筆不僅僅可以寫出漂亮字,還可以幫我們學習數學知識呢?這節數學課我們一起測量鉛筆有多長。我們已經學過哪些有關長度單位,用手勢比一比,1m、1cm大約有多長?

二、探索分米

1、估:老師給同學們發了1支鉛筆,請你估測這枝鉛筆有多長?說說你是怎樣估測的?(聽取彙報)

2、量:同學們估測的結果不一樣?怎樣才能得出準確的結果呢?請你們用直尺量一量這支鉛筆的長度,邊量邊說一說你是怎樣量的?(抽生一邊彙報,一邊在實物投影儀上演示。)

3、知:你們知道嗎?10釐米的長度還可以用1分米表示,即1分米=10釐米,分米是比釐米大一些的長度單位,用字母dm表示,即1dm=10cm。

4、比: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的長度,用手勢表示出來?我們的身體是一把尺,從中指尖開始量手掌,到哪兒長1dm,再用手比一比。

5、找:找一找教室中哪些物體的長大約是1分米?

6、小組活動:(1)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的長度,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麼?(2)用長1分米的鉛筆去量1米的長度,能量幾次?你知道了什麼?

揭示:1米=10分米 1m=10dm

7、老師給你們準備的鉛筆是你們丟掉的,為自己算一算,每人丟一分米長的鉛筆,10人丟了多長的鉛筆?全班50人,共丟了多長的鉛筆?大約有幾個小朋友那麼高?多浪費呀!希望同學們愛惜學習用具,養成節約的好習慣。

三、自學毫米

1、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鉛筆,用認識分米的方法:估、量、知、比、找去認識新的長度單位,遇到困難時,請書這位好朋友來幫忙,自學書40頁(2)部分內容。比一比,誰學得最認真,自己學到的知識最多?

2、聽取彙報,質疑。

3、課件演示,得出1釐米=10毫米,即1cm=10mm。

四、嘗試練習

1、遊戲:用手勢比一比下列長度:1米、1毫米、10釐米、1釐米、1分米、10毫米、10分米。

2、課件出示:(1)填出適當的單位。(2)解決問題:小猴一家比身高。

板書設計:

鉛 筆 有 多 長

量 1米=10分米 1分米=10釐米 1釐米=10毫米

比 1m=1dm 1dm=10cm 1cm =10dm

課後小記 :

本課時教材選取貼近孩子生活的題材,通過創設估計、測量鉛筆的長度的情景,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教學過程中採用“猜測質疑——操作驗證——歸納總結”的模式進行教學。

上課前,我先準備一些長約1分米的鉛筆,上課時,讓學生進行估計,再實際測量。給學生充足的實際測量時間,讓學生在實際測量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再用手勢比一比1分米多長?然後找一找身邊的1分米,在頭腦中建立一分米空間觀念。接著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探索和小組的學習優勢,讓他們用認識1分米的估 、量、知、比,找的學習方法去認識1毫米。鼓勵學生在活動中充分展開推理和想象,引導總結出長度單位的關係。

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對鉛筆以及身邊大約是1分米、1毫米的物體進行測量,在活動中去去學習新知識,又通過自己實踐而得出結論,在觀察、測量中培養學生的空間概念,學生始終處在樂學、好學的氛圍之中,學習興趣會十分濃厚,積極性也會被充分的調動起來。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2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材第69頁例2、例3及練習十六、第3題、第5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觀察簡單立體圖形的活動,使學生理解從不同方向觀察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通過對立體圖形的觀察,使學生能夠辨認從立體圖形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形狀。

3.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引導學生操作,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過程中,幫助學生初步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學會辨認從不同方向觀察到的物體形狀。

難點: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

教法與學法:

教法:談話法。

學法:小組研討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若干立體圖形。

教學過程:

複習引入。

(一)教師拿出一個公雞的玩具,讓學生從不同位置觀察。

師:為什麼是同一個玩具我們看到的形狀不同呢?

學生回答:因為觀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狀也不同

(二)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體的教具,讓學生說出名稱。

今天我們繼續研究有關立體圖形的知識。

板書課題:觀察立體圖形

設計意圖:通過複習從前後左右觀察物體,看到的物體的形狀不一定相同,為下面學習觀察立體圖形做準備。

二、探究新知。

(一)、課件出示例2主題圖。教學例2

1.觀察長方體的形狀。

師:小英、小剛、小強三位小朋友在幹什麼?

生:觀察一個長方體。

師:跟上節課學習的一樣嗎?也是從前、後、左、右四個方向觀察長方體的形狀嗎?

生:不是。

師:這三位同學是怎樣觀察的?

生:小英在側面觀察。

生:小剛在正面觀察。

生:小強從上面觀察。

師:老師給他們拍了個照片,瞧,照片出來了,動動腦筋,這三張照片分別是誰拍到的?

生:第一張是小英拍到的。第二張是小剛拍到的。第三張是小強拍到的。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因為小英是從側面看的,因為小剛是從正面看的,因為小強是從上面看的。

師:說的真棒,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好孩子。

2.觀察學過的立體圖形(正方體、圓柱、和球) 。

(1)合作探究,直觀感知。

小組活動:將立體圖形擺放在桌子中間,組內同學分別從正面、上面、側面進行觀察。

(2組內交流:我站在什麼位置看到了什麼樣的圖形。

3.全班交流。

(1)觀察正方體。

小組活動:將正方體擺放在桌子中間,組內同學分別從正面、上面、側面進行觀察。

全班交流:我站在什麼位置看到了什麼樣的圖形。

設疑:為什麼看到的都是正方形?

交流:通過剛才的觀察,你有什麼發現?(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正方體,看到的形狀相同,都是正方形。)

(2)觀察圓柱體。

小組活動:將圓柱體擺放在桌子中間,組內同學分別從正面、上面、側面進行觀察。

全班交流:我站在什麼位置看到了什麼樣的圖形。

設疑:為什麼看到的圖形不一樣?

交流:通過剛才的觀察,你有什麼發現?(圓柱體從正面和側面看都是長方形,從上面看是圓形。)

(3)觀察球體。

小組活動:將球擺放在桌子中間,組內同學分別從正面、上面、側面進行觀察。

全班交流:我站在什麼位置看到了什麼樣的圖形。

設疑:為什麼看到的都是圓形?

交流:通過剛才的觀察,你有什麼發現?(球從每個方向觀察,看到的都是圓形。)

4.小結。

正方體和球從不同的位置看上去都是一樣的;長方體和圓柱從不同的位置看過去是不一樣的;從不同位置觀察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

【設計意圖】在本環節中,學生將用眼觀察和動手操作結合起來,在親身經歷中體驗,直觀地感受到每種學過的立體圖形正面、上面、側面的形狀,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5.知識應用。

(1)連一連。

小烏龜、小狗、小鸚鵡在觀察冰箱,它們眼中的的冰箱是什麼樣的?

指名回答、教師連線。

(2)填一填。

長頸鹿和小猴子也來觀察冰箱,這次老師在冰箱上放了一個餅乾盒,長頸鹿從上面觀察,小猴子從正面觀察,它們眼中的的冰箱又是什麼樣的?填一填。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使學生掌握從正面、上面、側面觀察物體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

(二)課件出示例3主題圖。教學例3

1.(1)猜猜看。

課件出示:我看到的立體圖形的一個面是正方形,這個立體圖形是我們學過的,它可能是什麼?

學生在組內討論、猜測,並說出理由。

(2)彙報交流。

(3)討論:我們單憑一個面能不能確定這是什麼物體?

小結:這個立體圖形可能是正方形,還可能是 一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

【設計意圖】結合教材內容,用“猜一猜”的方式,讓學生始終保持積極的態度探索和應用知識,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

2.(1)猜一猜

課件出示:從正面看一個立體圖形,看到的是長方形,這個立體圖形可能是什麼?

學生在組內討論、猜測,並說出理由。

(2)彙報交流。

(3)討論:我們單憑一個面能不能確定這是什麼物體?

小結:這個立體圖形可能是長方形,還可能是圓柱體。

【設計意圖】結合教材內容,用“猜一猜”的方式,讓學生始終保持積極的態度探索和應用知識,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

總結:只看到物體的一個面,不能判斷這個立體圖形的形狀是什麼樣的,只有把從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狀進行綜合,才能形成立體圖形的完整表象。

三、鞏固練習,深化理解 。

1.完成教材第70頁練習十六的第3題。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完成教材第71頁練習十六的第5題。

以小組為單位,用準備好的小正方體擺一擺,再分別從正面、上面和側面看一看,把自己看到的形狀在練習本上畫出來,並說一說看到的形狀,最後獨立完成連一連。

【設計意圖】通過“擺一擺”的活動,讓全體學生真正動起來,教師隨時參與到各組的活動中去,從實物到圖片,遵循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認知規律,幫助學生掌握全面、正確觀察立體圖形的基本方法。

四、全課小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發現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我們以後觀察物體時,應從多個方面、全方位的觀察,在觀察的過程中還要特別注意細節,這樣得出的結論才會比較準確。

五、課堂作業:第71頁練習十六,第5題。 用幾個小正方體拼擺組合圖形, 並從不同方向觀察。

板書設計:

觀察立體圖形

從正面看 從側面看 從上面看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藉助於算盤讀寫數的能力有進一步的提高,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數感,掌握數的組成,能用數的組成進行相應的口算。

2.使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更進一步的提高,培養學生勇於探索知識的能力。

教學重點:

利用數的組成進行讀寫數及相應的口算。

教學難點:

能利用數的組成去探索開放性的問題。

教具準備:

課件、計數器、算盤

教學過程:

一、知識再現

1.出示“練習三”第1題。

請同學們拿出算盤,小組合作。在算盤上先撥出下面各數,再一邊撥一邊接著數出6個數。

小組內指名彙報怎樣邊撥邊數。

2.出示“練習三”第2題。

指著第1題的“六百九十五”問:這個數是由()個百、()個十和()個一組成的?教材這兩幅圖你知道他們的組成嗎?課件出示第2題。

二、基本練習

1.完成“練習三”第3題。

獨立完成,教師巡視,幫助有困難的學生,注意對第(4)小題的生成資訊,根據反饋採取教學策略。

2.千以內的數的加減法

完成“練習三”第4題。

看來同學們對千以內的數的組成掌握得還是挺好的,你們會利用數的組成進行計算嗎?出示第4題。

指著第一組問:這樣一組口算,我們該怎樣想呢?引導學生利用數的組成進行口算。例如320-20,320裡面有3個百、2個十減去2個十,還剩下3個百,結果是300.

3.千以內的數的讀寫

完成“練習三”第5題。

師:下面我們玩一個小遊戲,拿出你們準備的小卡片,拼成一個三位數,讓你們同桌讀一讀。

三、綜合練習

1.完成“練習三”第6題。

師:你能寫出橫線上的數嗎?說一說在你的腦袋裡面這兩個數到底有多少?

2.完成“練習三”第8題。

出示題目。右邊這兩個杯裡面有多少粒黃豆呢?

3.找規律,在計數器上面表示數。

(1)完成“練習三”第7題。

這個小火車上面的數字有什麼規律呢?請你們在小組裡面交流一下。

交流好了以後,指名評價。

師拿出計數器,問:現在老師要在計數器上面放5個算珠表示三位數,可以怎樣放?小組裡面交流一下。

(2)完成“練習三”思考題。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五、課堂作業

《補》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4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P60—P61的例1和例2。

二、教學目標

1、通過繪本的具體情境,感受生活中有餘數除法的實際意義。

2、從實際情境和操作實踐中,抽象出有餘數的除法算式,並在算式中理解各部分名稱的含義。

3、經歷從具體到抽象的思維過程,最終達到根據數學問題,列出有餘數的除法算式。 4、通過觀察和思考,理解餘數一定比除數小的道理。

三、教學重點

把平均分的實際問題用算式表達,感受餘數在實際問題中的含義,並理解餘數和除數的關係。

四、教學難點

理解餘數一定比除數小。

五、教學準備

課件、9張鞋子圖片。

六、教學過程

1、情景匯入

孩子們,你們喜歡讀繪本嗎?(生:喜歡)前兩天老師也讀了一本繪本,它的名字叫《百足蟲的100只鞋》。這裡面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故事裡面還包含了一個數學問題,具有很獨特的數學思考。它到底講了什麼故事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2、繪本教學

(1)繪本閱讀

方式:多媒體播放。

於是,它打算先把8只鞋子送給只有4只腳的小松鼠。

(2)複習無剩餘的平均分

過度:愛思考的百足蟲就在想:8只鞋子能分給幾隻小松鼠?

1)課件提問:8只鞋子能分給幾隻小松鼠?

預設:4只小松鼠。

過度:那我們一起來分分看。

2)課件演示:分的過程(每4只鞋子一份)

邊說邊分:把四隻鞋子分給一隻小松鼠。

分給1只小松鼠之後,暫停,提問:還能再分嗎?為什麼?

預設:剩下的鞋子還能再分給一隻小松鼠,我們就繼續分。

課件演示分的過程。

小結:剛才我們把8只鞋子,每4只鞋子分一份,可以分給2只小松鼠,剛好分完,沒有剩餘。

3)用算式表示平均分

提問: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剛才分的過程和結果嗎?

預設:8÷4=2(只)

師板書算式。

追問:為什麼用除法?

預設:表示平均分,我們就用除法算式。

小結:的確,像這樣進行平均分的問題,我們可以用除法來計算。

3、引入有餘數的除法

(1)引入新問題

過度:百足蟲送完8只鞋子之後開開心心地回了家,可是……

繪本閱讀

“還剩下這麼多的鞋子怎麼辦?”小百足蟲回到家問媽媽。

“你不是還有其它的朋友嗎?”媽媽說。

師:小百足蟲想到了小松鼠,松鼠只有4只腳,穿起鞋子也比較方便。

繪本:於是百足蟲又帶了9只鞋子,準備送給好朋友小松鼠。

課件提問:想一想9只鞋子能分給幾隻小松鼠?

(2)動手分一分

過度:我們也像剛才一樣分一分。

課件出示活動要求:請拿出學具:9張鞋子圖片。

1、同桌兩人擺一擺、分一分。

2、分完後,和同桌說一說分的過程。

3、說完後,把學具收起來。

師:誰來讀一讀?

師:請拿出學具,邊分邊說,開始。

生操作,師巡視,並問:你為什麼這樣分?

(3)生展示分法

師:哪一組來幫我分一分?

提問:你要怎麼分?

預設:把4只鞋子分一份。

分好第一堆之後,師提問:還能再分嗎?為什麼?

預設:剩餘的鞋子數比1只松鼠的腳只數要多,我們就繼續分。

分到最後只剩下2只鞋子之後,追問:還能再分嗎?為什麼?

預設:剩下的2比4只少,不能再分了。

師評:誰明白了他的意思?

預設:1只松鼠需要4只鞋子,而剩下2只鞋子就不夠分了。

師評:誰想再來說一說?

預設:剩下的鞋子只數比一隻松鼠不得只數少,就不能再分了。

師評:你說的真清楚,請坐。

(意圖:深刻理解什麼時候能繼續分,什麼時候不能分。)

(4)說過程

過度:回憶剛才分的過程,誰能把分的過程完整地說一說?

預設:我們把9只鞋子,每4只分一份,可以分給2只小松鼠,還剩下1只鞋子。

師:你真是一個善於總結的孩子。

課件出示完整的表述:把9只鞋子,每4只鞋子分一份,可以分給2只松鼠,還剩下1只鞋子。

(5)寫算式

師:你能也用一道算式表示剛才分的過程和結果?

師巡視不同的方法,並詢問不同算式表示的意思。

抽取不同算式展示

預設1: 9÷4=2(只)還剩1只

追問:你是怎麼想的?

預設:1只小松鼠有4只腳,分給2只小松鼠之後,就分走了8只鞋子,本來有9只

鞋子,就還剩下1只鞋子。

師評:你們聽懂了嗎?有沒有什麼問題?

師:你呢,給大家介紹一下你的想法吧。

預設2:9÷4=2……1

追問:你是怎麼想的?

預設:把9只鞋子,每4只分一份,就用除法算式9÷4,分的結果是分給了2只松鼠,就把2寫在後面,還剩下1只鞋子就在最後面寫上1、師評:有沒有問題想問他?

(學生的兩種算式在描述過程中,根據學生的4只鞋子分一份,就把4只鞋子圖片圈起來)

師:這兩個算式,哪一個更能表示出分的過程和結果?為什麼?

師評:的確,剛才我們是把9只鞋子,每4只鞋子分一份,就用算式9除以4(板書:9÷4),結果分了1個4,2個4,分給2只小松鼠之後(邊說邊圈出2份,並板書2只),還剩下1只鞋子,我們就在2只松鼠的後面寫上1只,中間我們用6個小圓點隔開。

板書算式:9÷4=2(只)……1(只)

(6)揭示課題

過度:觀察2到算式,同樣都是除法,這一個算式和以前學過的除法算式有什麼不同?

預設:有剩餘的數。

師:你還記得除法算式中每一個數的名稱嗎?9叫做(被除數),4叫做(除數),2叫做(商),那這裡的2叫做什麼呢?

預設:餘數。

師紅筆板書:餘數

提問:這個算式你會讀嗎?我們一起來試一試。

師生齊讀:9除以4等於2只餘2只。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像這樣有餘數的除法(手指算式)。

張貼課題:有餘數的除法。

4、餘數性質:餘數

(1)脫離實物,半抽象思考

過渡:分9只鞋子遇到了餘數,愛動腦的小百足蟲就開始想了:那把10只鞋子、11只鞋子分給小松鼠的情況是怎樣的呢?(停頓5秒)

師:請同學們拿出“學習卡”圈一圈、填一填。

師:誰來彙報一下你成果?

預設:10只鞋子,每4只一份,可以分給2只小松鼠,還剩餘2只鞋子。

師:用哪一個算式?

預設:10÷4=2(只)……2(只)

板書算式。

追問:為什麼餘數2不能再分?

預設:1只松鼠有4只腳,而剩下的2只鞋子不夠再分了。

師:說的真清楚,剩餘的數比一隻松鼠的腳的只數(手勢指到4)少,就不能再分了。

提問:那分11只鞋子的算式怎麼列?

預設:11÷4=2(只)……3(只)(師板書)

師評:說說你是怎麼想的?

預設:……

(3)探索餘數和除數的關係

提問:請大家認真觀察分:9只鞋子、10只鞋子、11只鞋子時的餘數,猜想分12只鞋子時,餘數可能是?

預設:餘數是4、師:有不同意見嗎?

預設:沒有餘數。

師評:那我們就來分分看。

出示課件分12只鞋子(正好分完沒有剩餘)。

提問:誰來幫助列算式:

預設:12÷4=3(只)(師板書算式)

追問:之前分9、10、11時,都產生了餘數,分12只鞋子怎麼就沒有餘數了?

預設:因為12÷4剛好夠除,三四十二。

師評:他用了口訣來解決這個問題,不錯,還有其它的想法嗎?

預設:如果剩餘4只鞋子的話,就可以再分給一隻松鼠。

追問:誰聽明白了?

請人重複:剩下的數等於4時,可以再分給1只松鼠。

追問:也就是餘數能不能等於4?

預設:不能等於4、追問:那餘數能大於4嗎?比如餘數能不能等於5?

預設:大於4只鞋子,也可以再分給一隻松鼠。

提問:餘數不能大於4,也不能等於4,也就是說餘數必須?

預設:餘數必須小於4、師板書:餘數必須小於4、過度:當我們4個4個分的時候,餘數必須小於4,如果除數是6,,6個6個分,餘數就?如果除數是8,8個8個分,餘數就?(出示課件:一堆鞋子分給:蚱蜢、蜘蛛)

預設:餘數必須小於6,餘數必須小於8、師:看來餘數跟算式中的什麼數有關?是什麼關係?

預設:餘數必須小於除數。

師擦掉4,板書除數。

師:我們一起來把你們重大的發現讀一讀。

生齊讀:餘數必須小於除數

5、鞏固提升

過渡:你們這麼愛動腦筋,百足蟲太喜歡和你們交朋友了!

師:於是百足蟲打算把9只鉛筆,每人分2只。可以分給()人,還剩()只。

追問:為什麼商和餘數的單位不一樣?

預設:……

師:小百足蟲突然想到今天媽媽給自己買了很多山楂,於是它打算把17個山楂平均分給3只小刺蝟,每隻小刺蝟分()個山楂,還剩()個山楂;請你拿出“學習卡”圈一圈、填一填。

師:誰來展示一下你的分法?

預設:……

過渡:看來大家都是愛動腦的好孩子,下面百足蟲想考考我們大家的眼力,大家有信心嗎?請看大螢幕……

課件出示:不計算,運用餘數與除數的關係判斷計算的對錯,對的打√,錯的打×。

(1)14÷4=2……6()

(2)18÷5=2……8()

(3)21÷3=7()

(4)27÷4=5……7()

過渡:看來大家的眼力也不錯,百足蟲想跟我們一起玩一個小遊戲,大家願意嗎?

師:請看遊戲規則:大家一起唱“找、找、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

(1)7人2人一組

(2)15人4人一組

師在黑板上記錄:_____人一組剩餘_____人

師:大家玩的開心嗎?請大家觀察老師記錄的:“每組人數”與“剩餘人數”,你發現了什麼?

預設:剩餘人數必須小於每組人數。

6、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和百足蟲一起學習了數學知識,你學的開心嗎?為什麼?

預設1:我知道了怎麼寫有餘數的除法。

預設2:餘數必須小於除數。

……

師評:孩子們,你們都有了這麼多數學知識的收穫,真是不簡單,那你想對繪本中的主人公小百足蟲說點什麼?

預設1:善良,因為它把鞋子送給自己的朋友。

師評:懂得分享的孩子,一定能交到更多的朋友,不過老師覺得你們也很善良,因為你們都積極思考,幫助百足蟲解決了餘數這個難題。

……

師小結:百足蟲真是一個善於分享的好孩子,不過老師也必須我ini門送去大拇指,因為你們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在繪本故事中發現了數學問題,而且勇敢地解決了今天的數學問題。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驕傲!

老師希望在今後的生活中,你們也能像今天一樣,帶著數學的眼光去發現更多的數學問題,並積極的思考和解決問題。本節課就上到這裡,孩子們再見!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5

教學內容:

蘇教版第三冊數學《8的乘法口訣》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編制8的乘法口訣的過程,瞭解8的乘法口訣的來源。

2、理解8的乘法口訣的意義,能記住8的乘法口訣,並能用乘法口訣進行簡單的計算。

3、的乘法口訣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4、通過編制口訣,培養學生運用類推的方法學習新知識。

5、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熟記8的乘法口訣,並熟練運用

教學難點:掌握8的乘法口訣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背1—7的乘法口訣

2、火車火車往哪開。(1—7的表內乘法的口算卡片)

(二)探索學習

過渡:聽說我們要學習8的乘法口訣,有一隻快樂的小狗一蹦一跳地來到了我們的課堂。課件出示:

1、它是怎樣跳的呀?咱們一起觀察一下。提出要求:請你觀察小狗第一次從0跳到了幾?接下來它要順著數軸繼續跳,每次跳的長度與第一次相同,第二次跳到( ),第三次呢?為什麼?(課件演示一隻小狗在數軸上跳動的情況。)2、學生獨立觀察圖意,思考教材的要求,四人小組討論嘗試完成書上自己能夠完成的內容。3、抽二位學生上臺板書。

4、對於他們編的口訣,你有什麼意見嗎?有沒有問題要問他們?(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

5、觀察8的乘法口訣有什麼特點。(讓學生回答)

每一句的第一個數比下一個少一。

每一句的第二個字都是八。

積一個比一個多8。

6、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口訣記住,時間2分鐘。

7、檢查口訣記憶情況:對口令,同桌接背,正著背,倒著背。

過渡:同學們可真棒!不但自己編出了8的乘法口訣,還能用這麼快的速度把口訣記住,老師真佩服你們!老師非常想獎勵大家,不過今天帶來的不是紅花,而是一首兒歌。

看誰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上?是螃蟹,它最主要的特點是什麼?(8條腿)

電腦出示:

1只螃蟹一張嘴,(2)隻眼睛,( 8)條腿。

2只螃蟹二張嘴,( )隻眼睛,( )條腿。

3只螃蟹三張嘴,( )隻眼睛,( )條腿。

4只螃蟹四張嘴,( )隻眼睛,( )條腿。

5只螃蟹五張嘴,( )隻眼睛,( )條腿。

6只螃蟹六張嘴,( )隻眼睛,( )條腿。

7只螃蟹七張嘴,( )隻眼睛,( )條腿。

8只螃蟹八張嘴,( )隻眼睛,( )條腿。

(三)、鞏固拓展

基本訓練

1、根據口訣寫二個乘法算式。(多媒體示)

2、(拿出做好的口算模型)請小朋友拿8和小圓外面的一個數相乘,很快說出得數,並說出你所用的口訣。(指名幾個學生操作並口算)

3、完成書上P81 2、3題的練習。

學生先在書上練習,然後抽生回答。說出運用的口訣。

發展性練習:

1、老師拿出5元錢和2元錢,讓學生算算2張、4張、5張、8張有多少錢?

2、完成多媒體上的計算:

(1)、二(1)班同學分成6組,每組8人,二(1)班有多少人?

(2)、小明有郵票8枚,小剛的郵票是小明的3倍,小剛有多少枚?

(3)、校門兩邊各放8盆花,一共放了多少盆花?

3、過渡:剛才的題沒難到小朋友,下列的填空你會填嗎?

( )×4=32 8×( )=56 3×( )=24

8×( )=16 5×( )=40 ( )×8=48

4、學生完成書上第4題

拓展學習:

5、今天來上課的一共有多少個同學?請你根據同學們今天的座次情況列出算式,然後小組討論,看哪個小組的辦法多!(小組彙報)

師:小朋友們可真聰明!在日常生活中還有許多問題等著我們去解決,只要大家用心思考,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四)、課堂小結

1、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是怎樣學到的?學得高興嗎?

2、齊背1—8的乘法口訣。

(五)、作業

背誦8的乘法口訣5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