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集錦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1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集錦15篇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藉助小棒和小方塊等模型展開數數活動,進一步認識100以內的數,感知100的意義。

2、通過數小棒的操作活動,認識計數單位“百”進一步體會計數單位“一”“十”“百”的意義和他們之間的關係,發展數感。

教學重點:

通過數小棒的操作活動,認識計數單位“百”進一步體會計數單位“一”“十”“百”的意義和他們之間的關係,發展數感。

教學難點:

認識計數單位“百”進一步體會計數單位“一”“十”“百”的意義和他們之間的.關係

教學關鍵:

操作活動中讓學生明白滿十進一的道理

教學準備:

小棒小方塊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同學們,昨天我們會數100個花生了,那麼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是怎麼數到90個花生的。

2、請同學們數一數,擺一擺看一看怎麼數容易看出結果?

3、出示情景圖————接著往後數

師: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數一數,再數幾個就是100

二、數一數,認一認

1、從90數到100

10個10個數到100

師:10個10師100

2、數一數有多少個小方塊

小組活動,動手數出100個小方塊

引導:怎麼數簡便就怎麼數

三、圈一圈,數一數

書P24

1、同學們自己動手圈,然後數。

師:我們該怎麼圈,才能讓數數簡便呢?

生動手操作

第一幅圖,有4個一捆,5個一根,一共45根。

第二幅圖,有3條零7塊,共37塊

四、練一練

引導,怎麼圈數起來簡便

學生獨立完成

彙報

獨立完成

先說一說,你想怎麼圈,怎麼數

再動手完成練習

左圖:91個小棒,一個一個地數,得出再有9個就是100。

右圖:仿照左圖獨立操作

五、小結

今天我們再一次感知了100以內的數的意義,進一步體會了“一”“十”“百”之間的關係,還解決了九十幾,再填幾個就是100的問題。

六、板書設計

數一數

91再添9個是100

10個10是100

88再添12個是100

設計,數學,單元教學,北師大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人教版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七單元《認識鐘錶》第一課時-------認識整時(84-85頁)。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鐘面,結合生活經驗學會看整時。能力目標:培養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從小養成珍惜時間、遵守時間的習慣。教學重點、難點:認識鐘面,學會看整時。

教學媒體:課件,學具鍾。

教學設計思路:

本節課要求學生對整時的認識,是學生建立時間觀念的初次嘗試,也為以後“時、分”的教學奠定了基礎。學生對時針和分針的整體認識還不太習慣,重點放在通過觀察時針和分針來判斷所表示的時刻。數學知識的教學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上,要把數學知識和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絡起來。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從匯入到實踐活動整個環節都與學生的日常實踐活動聯絡在一起。而且根據學生好奇、好玩、好動的天性,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觀察、動手、比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受數學學科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戰性,達到教學要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謎語匯入:

1、師導言:你們喜歡猜謎語嗎(預設生齊說:喜歡)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謎語,請你們來猜一猜.課件顯示謎面:嘀嗒嘀嗒噹噹噹,會走沒有腿,會說沒有嘴,它會告訴你,什麼時候起,什麼時候睡。師:誰猜到了這是什麼生可能說:鬧鐘,師可引導說:鐘錶(板書:認識鐘錶)

二、自主探究

1.認識鐘面。

(1)師:“老師這裡也有一個鐘(課件出示),現在同學們仔細觀察,看看鐘面上有些什麼?”

(2)學生反饋交流結果。引導學生說出鐘面上一共的12個數,還有長短不同的指標。

(3)邊出示課件,邊小結:通過同學們的觀察,我們發現了鐘面上一共有12個數,12個大格,每個大格里有5個小格,還有2根指標,又短又粗的──時針;又長又細的──分針;。 (4)在自己的小鬧鐘上指一指,並告訴同桌哪根是時針,哪根是分針?

2.認識整時。

(1)螢幕上出示主題圖。

師:請小朋友觀察,看看小鬧鐘叫醒小女孩的時間是幾時?生說。

(2)你能說出下面鐘錶上的時間嗎?

(3)引導學生觀察12時、4時、6時,觀察討論:這三個鐘面的分針和時針分別所指的數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學生反饋討論結果。

學生可能回答:12時的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12;4時的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4;6時的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6。學生也可能回答: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從1到12的任何一個數,指向幾就是幾時。

(4)教師小結:在鐘面上,當分針指向12的時候,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

(5)講述電子錶表示法

三、開心練習

1、課件顯示3個鐘面,學生回答:8時,8:00;3時,3:00,6時,6:00

2.《小明快樂的一天》。師:“現在老師要帶同學們去看看,小明是怎樣過快樂的一天的。”螢幕上出示課本92頁插圖。

(1)師:“看第一幅圖,小明什麼時候?在做什麼?並寫出時間的兩種表示方法。”

(2)小組間說說:小明是怎樣過快樂的一天的?

(3)指幾名學生說一說小明是怎樣過快樂的.一天的,並說出是什麼時候?(如7時,是什麼時候的7時。)

(4)這樣的一天一定會有很多收穫的。那麼你們的一天又是怎麼安排的呢?

同組的學生說說,然後指名說說。並教育學生要合理安排時間,養成良好的作習習慣。

四、課堂小結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我們一起認識了表示整時的時間,並學會了表示整時的時候,有兩種表示方法,你學會了嗎?)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在生活情境中認識左、右,感知左、右的位置關係,能用左、右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 2.經歷觀察、操作和活動的過程,初步掌握判斷左、右位置的方法。3.在遊戲活動中,體會位置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認識左右的必要性。教學重點:建立左右的標準,初步掌握判斷左、右位置的方法。教學難點:能正確用左、右來描述物體的位置。教學準備:主題圖、課件、卡片、圖片、膠棒或膠水。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受學習左右的必要性1.由上下樓引入教學

教師:為了安全,避免我們上下樓衝撞在一起,學校要求我們都要“靠右行走”。(出示下圖)

你知道他們應該靠哪邊走嗎? 2.出示課題

教師:只要我們認識了左和右,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左右”。(板書課題。)(設計意圖:由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新課的學習。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感受到學習左右的必要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活動中感知,認識左與右1.藉助左右手認識左右(1)認識右手。教師:你們已經是一年級的國小生了,上課發言要先舉手。我們發言時,舉的是哪隻手?請你舉起來。(學生舉手。)

教師:那你們能告訴老師,你舉的是哪隻手嗎?

教師:在舉手發言時,我們通常都是舉右手,老師看看你們局的是不是都是右手呢?(教師巡視糾正,糾正後放下右手。) (2)做動作記右手。

拍一拍:讓學生用自己的右手輕輕拍一下桌子。

握握手:讓學生生出右手,相鄰的兩個同學握握手。並說明我們在握手的時候也要用右手。敬隊禮:學生模仿教師行隊禮。 (3)認識左手。

教師:我們已經認識右手了,另外一隻手就是左手。快把左手舉起來,看一看,這就是我們的左手。用左手把鉛筆盒擺正。 (4)藉助生活習慣動作區分左、右手。

教師:想一想,平時我們用右手做什麼?(舉手、寫字、拿筷子、握手、敬隊禮......)

教師:請你模仿寫字的動作。右手寫字時,左手在做什麼呢?右手拿筷子時,左手在做什麼呢?

教師:請你再說一說,兩隻小手可以做什麼? (5)藉助兒歌強化認識左、右手。

教師和學生一起聽下面的音樂邊說邊做動作。

我伸出左手去

我伸出左手去,我收回左手來,我伸出左手擺一擺,左手收回來。我伸出右手去,我收回右手來,我伸出右手擺一擺,右手收回來。我伸出雙手去,我收回雙手來,我伸出雙手擺一擺,雙手收回來。

(6)藉助左、右手認識左、右面。

教師:左手和右手是一對好朋友,它們配合起來可以幫助我們做很多事情。你身上還有這樣的“左與右”的好朋友嗎?快來找一找,邊指邊說。

(左腿右腿、左眼右眼、左耳右耳、左腳右腳......)

教師:與右手同側的就是我們的右面,有右眼、右耳、右胳膊、右腿、右腳等。與左手同側的就是我們的'左面,有左眼、左耳、左胳膊、左腿、左腳等。

教師:下面我們做一個遊戲,請你聽口令做動作。

摸摸你的左耳,摸摸你的右耳。拍怕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抬抬你的左腿,抬抬你的右腿。

(設計意圖:通過這幾個層次的活動體驗,讓學生將左右與身體對應起來,藉助生活習慣動作,幫助學生真正建立左右的標準,從而進行判斷。) 2.以自己為中心辨別左右(1)找鄰居。

教師:我們的身體上有左右的好朋友,我們座位我左右也有我們的好鄰居。坐在你左邊的鄰居是誰?和他握握手。右邊的鄰居是誰?和他招招手。

學生可以一組一組地做,教師觀察,發現問題,予以糾正。 (2) 整理書桌。

教師:請把鉛筆盒擺在書桌的上面,數學書放在書桌的左面。 (3)建立課堂習慣。

教師:起立發言時,我們都應該站在書桌的右側。

教師:下面請大家起立,站到書桌的右側。你站對了嗎?

(設計意圖:通過這三個環節的活動,從身體的左右擴充套件到以自己為中心辨別左右,加深學生對左右的理解。)

(三)操作中辨別,加深對左右的理解1.擺一擺

學生拿出下面的圖片和水果(香蕉、蘋果、桃子、南瓜)卡片,聽老師要求動手擺一擺。

要求:(1)香蕉擺在南瓜的右邊;

(2)蘋果擺在西瓜的左邊; (3)桃子擺在香蕉的右邊。

學生擺完,教師觀察,發現問題,予以糾正。然後用課件像同學們展示。(課件左右第5頁,如下圖。)

2.完成教科書的第13頁第6題

學生先獨立嘗試,集體交流後再利用課件演示。(課件左右第7頁,如下圖。)

(設計意圖:通過這兩道練習題,使學生在操作中進一步加深對左右的理解。小螞蟻吃南瓜的題目,是一道答案不唯一的開放題,學生通過獨立嘗試與集體交流,體會路線的多樣性,並且利用上下、左右來敘述物體的位置和行走路線。)

(四)解決中運用,感受實用性

教師再次出示開始上課時呈現的上樓梯圖片。如下圖。

教師:剛開始上課的時,這兩位同學要上樓,靠右行走。指一指,他們應該靠哪邊行走呢?教師:只要我們靠著自己右手這邊走,就是靠右行。我們平時在走路、開始時,都要按照交通規則的要求靠右行駛,這樣才會安全、有序。看來左右不但在我們身體上有,教室中有,生活中也有。

(設計意圖:利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數學知識的實用性。)

(五)全課小結

教師:同學們今天不但認識了左右,而且還能利用左右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真是太棒了!說一說你有什麼收穫?有什麼感受?

(六)佈置作業

教師:同學們在生活中,你遇到過關於左右的知識嗎?請你自己去觀察一下!和同桌互相說一說!

(設計意圖:讓學生藉助於熟知的生活事例學習數學,使學生初步會用學到的數學知識解釋周圍的事物,從而充分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9~30頁的例5和例6,做第30頁“做一做”的第2題,練習八的第8~14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理解十位和個位的意義,能夠正確地、比較熟練地寫100以內的數.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計數器一個,小棒10捆;學生準備學具卡片中的0~9的數字卡片及數位表.

 教學過程

一、新課

1.教學例5.

教師將計數器掛在黑板上,在十位上撥3個珠子,在個位上撥4個珠子,提問:計數器上表示的數是多少?(是三十四.)

教師:請同學們看計數器,十位上有3個珠子,是3個十,寫數時就在十位的下面寫“3”;個位上有4個珠子,是4個一,寫數時就在個位的下面寫“4”,所以計數器上表示的數寫出來就是“34”.

接著教師在計數器十位上撥4個珠子,個位上撥2個珠子,讓學生聯絡34的寫法寫出計數器上所表示的數.

教師:誰能說一說42的十位及個位上的數各表示什麼意思?(十位上的4表示有4個十,個位上的2表示有2個一.)

讓學生自己類推出“五十七”的寫法.

接著教師在計數器的十位上撥出6個珠子,讓學生寫出計數器上所表示的數.

教師:60的十位及個位上的數各表示什麼意思?(十位上的.6表示有6個十,個位上的0表示1個一也沒有.)

教師:請同學們注意,寫數的時候,個位上1個一也沒有要用0來佔位,不要漏寫.

2.教學例6.

教師出示1捆小棒,告訴學生是十根.

教師:現在有10捆這樣的小棒,10個十是多少?(10個十是100.)

然後教師在計數器的百位上撥出一個珠子,告訴學生:這一個珠子代表10個十,也就是10捆小棒,讀作“一百”.

教師:請同學們看計數器,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這我們都已經比較熟悉了.現在我們來認識一個新的數位,就是從右邊起第三位是“百位”.百位上有一個珠子,表示有1個百,在百位上寫1,因為十位上1個十也沒有,個位上1個一也沒有,我們就用0來佔位;所以計數器上所表示的數寫出來就是“100”.

教師: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學習了三個數位,誰知道這三個數位各是什麼位?它們是怎樣排列的?(三個數位分別是個位、十位和百位;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教師:好,請同學們開啟教科書的第30頁,大家一起朗讀方框裡的這句話.

教師:我們已經知道了學過的三個數位的順序,誰能說一說讀數和寫數的順序?(讀數和寫數都從左邊起,也就是從高位起,先百位,再十位,最後個位.)

教師板書:讀數和寫數,都從高位起.

課間活動.

3.做教科書第30頁“做一做”的第2題.

可讓學生做在書上,教師巡視,發現問題,個別輔導,最後集體訂正.

二、鞏固練習

做練習八的第8~14題.

1.第8題,讓學生準備好數位表和數字卡片,教師讀數,學生擺卡片.練習時,教師要不斷巡視,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2.第9題,先讓學生寫在書上,教師巡視,發現問題,個別輔導.最後還可以練習聽寫,告訴學生寫數時,兩個數之間要留些空.

3.第10題,重點是整十數,讓學生做在書上,教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最後集體訂正.

4.第11題,可讓學生按座位順序報數,最後一人報的數就是全班人數;桌子的張數可讓同學們課後數一數.

5.第12題,教師可先提問:誰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什麼時候成立的?(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對了.接著教師直接告訴學生到今年十月一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多少週年,讓學生填寫.

6.第13題,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左、右兩個圈註明的要求,把個位是5的數寫在左邊的圈內,把個位是0的數寫在右邊的圈內.

7.第14題,是20以內加減法的鞏固練習,是為教學100以內的加減法做準備的.此題可讓學生自己做在書上,教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人教版國小數學教材一年級下冊第92~93頁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通過師生共同梳理,讓學生回顧本冊所學知識,形成知識框架,感受數學知識的整體性與結構性,初步感受複習方法。

2.通過整理與複習,讓學生經歷總結歸納知識的過程,體驗100以內數的意義,熟練地掌握100以內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3.通過整理與複習,讓學生進一步鞏固對100以內數的認識與100以內加法與減法的相關知識。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良好的計算習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重點: 100以內數的讀、寫及大小比較;100以內加減法的含義及相關計算。

教學難點:數位及數位上數的意義;良好的計算習慣與能力。

教學準備:課件、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回顧梳理,激趣引入

(一)回顧梳理:

師:同學們,我們這學期的新知識已經學完了,本學期我們學了哪些數學知識啊?

1.學生自主梳理,小組內交流;

2.學生彙報,師生共同整理;課件分步呈現P92頁的4幅圖。

3.教師板書整理:100以內數的認識——100以內數的加法與減法——認識圖形——分類與整理——認識人民幣——找規律——解決問題

(二)交流感受:

1.你在這一學期的學習中,最有趣的事情是什麼?哪些事情讓你的印象最深刻?

2.學生自主發言。讓他們說一說自己用學到的知識解決了哪些問題,有什麼新的發現等。

3.師質疑:這學期我們學的知識真多啊!你對這些知識都已經完成掌握了嗎?我們有必要來將這些知識複習複習嗎?

4.點明課題:本學期學的知識這麼多,我們今天就來複習100以內數的認識和100以內數的加法與減法吧!

【設計意圖:通過師生的共同梳理,讓學生簡單回顧對本學期所學知識,形成基本的知識框架;並通過讓學生談學習體會,讓學生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進而再通過教師的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師引導,複習應用

(一)複習100以內數的認識:

師:同學們,讓我們來比一比,看這節課哪位小朋友的表現最棒!

1.複習數位:出示計數器

(1)誰來說一說:計數器從右邊起,每個數位分別是什麼位呢?

(2)這些數位上的一個珠子分別表示多少?為什麼同樣都是一個珠子,所表示的數卻不相同呢?

(3)十位的一個珠子相當於個位的幾個珠子?百位的一個珠子又相當於十位的幾個珠子呢?那我們就可以說:10個一是多少?10個十又是多少?

2.複習數的組成:

(1)教師在計數器上拔出57,問:誰來說一說這個數的組成?它個位上的7表示?十位上的5表示?

(2)完成P95練習二十的第2題。

3.複習數數、數的順序和大小:

(1)你會數數嗎?我們在數數時可以怎麼數?引導學生說出:可以1個1個地數,可以2個2個、5個5個、10個10個……地數。

(2)你能用計數器拔出57前面的一個數嗎?那57後面一個數是多少?這三個如果從大到小排,應該怎麼排?

(3)完成P95練習二十的第1、3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經歷總結歸納知識的過程,體驗100以內數的應用意義,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來幫助學生進一步的理解與掌握所學知識。】

(二)複習100以內數的加法與減法

1.奪紅旗比賽:比一比,看誰做得又對又快。

(1)先讓學生獨立完成P95練習二十的第4題。

(2)學生彙報結果,學生互相檢驗是否正確。

(3)討論:

①這8道題可以分為哪幾類?引導學生髮現:有不退位減法與退位減法;有進位加法與不進位加法。

②每一類分別有什麼好的計算方法?

③說一說每一類計算方法有什麼不同?

【設計意圖:在練習之後,通過觀察、比較、討論、交流,讓學生自主梳理各種計算方法,溝通各種計算方法之間的聯絡,培養學生歸納整理的意識,從而達到共同進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2.練習二十一第5、6題。

【設計意圖:這兩題也是“數的運算”的不同形式的練習,教師要注意:在做這兩題前要創設故事情境,如第4題可以用“孫悟空巧變>、<、=”,第5題可以用“豬八戒吃西瓜”,以激發學生練習的興趣。】

(三)綜合應用,解決問題

課件呈現:“新百數表”:

1.建構“新百數表”

(1)觀察表格,發現規律:這張百數表裡的數有什麼排列規律?

(2)完成表格。

2.觀察比較

(1)再次觀察,發現規律:

①橫著看,每一行裡的數有什麼排列規律?

②豎著看:每一列裡的.數有什麼排列規律?

(2)新舊百數表進行比較:課件呈現新舊兩個百數表,讓學生說一說有什麼不同?只要學生說出的發現是對的,都應給予肯定與鼓勵。

3.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1)解決第(3)題。這題解決後,可再讓學生仿照這個問題再提出幾個問題,繼續練習。

(2)解決第(4)題。

(3)解決第(5)(6)題:

①學生完成後,要引導學生完整的回答,如:第選的是第1行的第幾個數和第8行的第幾個數,它們的和是多少,差是多少。

②並提問:通過計算,你發現了什麼規律?學生完成後,可模仿這兩個問題繼續練習。

【設計意圖:本環節主要是複習數的認識,並綜合了找規律的內容,讓學生在經歷新百數表的建構、新舊百數表的對比與探究及應用新百數表中規律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理解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全課小結,質疑反思

(一)全課小結:這節課我們複習了什麼知識?

(二)質疑反思

1.對於本節課複習的知識,你還有什麼疑問嗎?

2.你認為自己在哪些地方還有不足,或者你覺得哪些地方是容易出錯的,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當然,你也可以將自己成功的經驗拿來與大家分享。

【設計意圖:通過小結與質疑反思,提高學生的歸納概括的能力,初步學會反思自己的學習,學會與他人分享自己的學習體會。】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6

設計說明

1.動態感知,靜態領會。

為了讓學生通過體驗事情的發生過程來明白算式的含義,我把書上的兩道例題變成一個運動的過程,通過跑來2只小雞,又跑來1只小雞,讓學生感受“添上、再添上”;通過小雞吃飽了,跑走2只,又跑走2只,讓學生感受到“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經驗。通過喂小雞這一課件以動態的形式呈現,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事情發生的先後次序一目瞭然。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畫面的意思,在看懂圖意的基礎上,列出算式。再用課件動態展示喂完小雞後的`情景,將連加、連減這兩個知識點聯絡起來,像動畫片一樣娓娓道來,展示了知識的連續性,又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一新授環節處理的得心應手,學生很自然地列出連加、連減算式。

2.放手學習,滲透建模思想。

連減的教學與連加類似,所以這部分就放手讓學生自己看圖說圖意,提出問題並解答,體會學習連減,培養學生的類推能力,滲透建模思想。同時藉助學具交流演算法,體會先算第一步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小棒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引出新課

1.情境匯入。

師:上個星期天,明明和爸爸一起去鄉下的奶奶家遊玩。一大早,他們就一起乘上“口算號”公共汽車出發了。來,我們都看看有哪些口算題,也來算一算吧!

課件出示口算題:

4+1 5+2 7-2 5-2 3+4 7-4

5+3 8+1 9-1 8-2 6+3 9-6

2.引出新課。

師:不一會兒,他們便來到了奶奶家,奶奶正在院子裡喂小雞呢,明明可是個懂事的孩子,連忙跑過去幫奶奶喂小雞。(課件出示教材65頁上面情境圖,引出連加)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了明明和爸爸去鄉下奶奶家遊玩和乘坐“口算號”公共汽車的情境,不僅複習了舊知,而且為下面初步感知兩步計算與一步計算的關係埋下了伏筆,還激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進而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

⊙探究新知,動態生成

(一)連加。

1.看圖理解連加的含義。

(1)課件出示5只小雞吃食圖。

提問:誰能把你觀察到的說出來?

預設生1:地上有5只小雞在吃食。

生2:明明正在給5只小雞餵食。

教師說明:這是明明在幫奶奶喂小雞,5只小雞吃得正香呢!

(2)課件演示又跑來了2只小雞。

師:誰能說說這次發生了什麼事?

預設生:跑來了2只小雞。

師:誰能把這件事說完整?

預設生1:原來有5只小雞在吃食,又跑來了2只小雞。

生2:原來有5只小雞在吃食,又跑來了2只小雞。現在一共有幾隻小雞?

師:誰能說說如何列式呢?(教師在學生正確回答的基礎上板書)

(3)課件演示又有1只小雞跑了過來。

師:誰能完整地說說這次又發生了什麼事?

預設生1:又有1只小雞跑了過來。

生2:原來有5只小雞,跑來了2只小雞,又跑來了1只小雞。

師:根據你看到的,可以提出一個怎樣的數學問題?

預設生:一共有幾隻小雞?

2.嘗試列式解答。

師:求一共有幾隻小雞,該怎樣列算式。

預設生:5+2=7,7+1=8。

師:能不能列成一個算式呢?

生:5+2+1=8。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冀教版《數學》一年級上冊第 56、57頁

教材分析:8、9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本單元10以內加減法的第二部分內容的第2課時,它是在學生認識了數字8和9、7以內的加減法等內容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些內容是學生進一步學習2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計算的基礎,是全冊教材的重點內容之一。 通過系統學習8、9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進一步熟練和鞏固計算的方法,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教材安排了兩個主要教學環節,首先教材呈現一副“海濱游泳”的情景圖和“一共有幾個小朋友?”的問題,讓學生在充分觀察和了解圖中數學資訊的基礎上,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並列出正確的算式,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由於學生已具有了“6、7的加減法”的學習思路,學生能提出不同的加減法的問題。

第二個教學環節是“算一算”,教材第一次呈現了大括號線的示意圖,目的是讓學生理解大括號線的意思,能正確列式計算。

在“練一練”的練習中教材安排了兩道題,第1題是8、9的加減法的口算,讓學生自己獨立做在書上,集體訂正,這樣的練習可以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第2題是一個示意圖,是一道6、7、8、9的加減法的綜合練習題,設計的示意圖趣味性很強,能夠很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目標:

1、經歷觀察情境圖,發現、交流圖中數學資訊的過程。

2、會計算得數是8 、9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

3、能根據情境圖中的資訊提出簡單問題,培養初步的問題意識。

教學重點:會計算得數是8 、9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

教學難點:能根據情境圖中的資訊提出簡單問題。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境

1、複習:說一說8、9的組成。

2、談話匯入。通過師生之間游泳話題的談論,引出教材情境圖。

同學們,你們喜歡游泳嗎?知道游泳有什麼好處嗎?

給學生充分的交流時間。

老師也喜歡游泳,在炎熱的夏天游泳不僅可以解除悶熱,而且還可以鍛鍊身體。但是小朋友游泳時一定要和大人一起去,避免發生危險的事。我們教材也選擇了小朋友游泳的事情。

師出示情境圖。

9、觀察情境圖,讓學生說一說在圖中看到了什麼,瞭解到了哪些數學資訊,。

(設計意圖:複習8、9的組成,為8、9的加減法學習做準備。通過看圖發現數學資訊培養學生觀察情景圖和交流數學資訊的能力)

二、自主探索

1、提出“一共有多少人?”的問題,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並計算。給予一定的思考和寫算式的時間。

大家觀察真仔細,發現了這麼多的數學資訊,現在,老師提出一個問題:一共有多少人?你會列式計算嗎?自己試一試。

學生寫算式,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充分觀察和了解圖中數學資訊的基礎上,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計算,並列出不同的算式,培養學生觀察情景圖和交流數學資訊的能力。)

2、啟發學生提出其他加減法計算的問題,由於提問題對國小生來說有點難,教師可以作為參與者共同完成。

剛才同學們用不同的算式解決一共有多少人的問題。根據圖中的資訊,你還能提出其它數學問題嗎?自己先想一想,可以同桌討論一下。

學生提不出,教師先提。

誰來給大家提個問題。

學生提不出教師先提。

正在游泳的有幾人?9-2=7(人)

還應該提出以下問題:

一共有多少個游泳圈?4+5=9

岸上有多少個游泳圈?9-5=4

學生比老師多幾人?8-1=7

有幾個女生? 9-6=3

有幾個小朋友在游泳?5+2=7或9-2=7……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充分觀察和了解圖中數學資訊的基礎上,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並列出正確的算式,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

三、嘗試應用

1、觀察教材中的兩幅圖,指導學生理解圖意,認識帶括線的加減問題。

同學們的表現都很出色,下面我們一起看教材第57頁的兩幅圖,誰來說說這兩個圖是什麼意思?

左圖學生很容易理解,學生可能會說:

左邊有5條小狗,右邊有3條小狗,問下面加一條線和一個問號,表示要求一共有多少條小狗,

右圖的圖意學生不易表達清楚,可採取師生對話的形式進行。

看這幅圖,括線下面寫著9表示什麼意思?

筐上這個問號是什麼意思呢?

2、讓學生自己列式計算,再交流計算的結果,並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這個圖的意思是一共有9個玉米,外邊放著3個,筐裡有幾個玉米?圖意明白了,自己看圖試著寫出一個算式怎麼樣?

學生寫算式,教師巡視。

誰把自己寫的算式介紹一下,說一說是怎麼提的?

左圖可能出現兩個算式:

+3=8或3+5=8

右圖可能會出現下面的情況:

一共有9個玉米,筐裡有6個,拿出來3個,列式:9-6=3。

一共有九個玉米,筐裡有6個玉米,筐外有3個玉米,一共有9個玉米,列算式為:9-6=3。

筐裡有6個玉米,筐外有3個玉米,一共有9個玉米。列算式為:3+6=9或6+3=9。

右圖加法算式如果出現,教師應先肯定,給與鼓勵,然後使學生了解“?”表示的意思是求筐裡有幾個玉米,用9-3=6更好。

讓學生理解大括號線的意思,能正確列式計算。

(設計意圖:讓學生理解大括號線的意思,能正確列式計算。)

3、呈現補充的兩個帶括線的題,鼓勵學生自己看圖列式,然後交流。

(設計意圖:加深學生對大括號線的理解,能正確列式計算。) 四、課堂練習

1、練一練第1題,學生自主完成,然後交流訂正。

(設計意圖: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

2、練一練第2題,先組織學生仿照圖意,每人手拿口算卡片做鑽山洞的遊戲;然後讓學生在書上連線。

(設計意圖:這是一道6、7、8、9的加減法的`綜合練習題,設計的示意圖趣味性很強,能夠很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反思:

有了上節課學習的基礎,學生對怎麼想加減法算式得數的方法已掌握得很好了。並且在前面的學習中也已會看圖說幾句話。所以,上課一開始,我就出示主題例圖,引導學生看看圖中是怎樣的情景,然後引導學生根據題意提出問題並能正確地列出算式,也能說出每個數字是什麼意思,教師再強調加法的含義,緊接著我又引導孩子們提出還可以提出哪些問題?並列式。

在本堂課過程中8、9的加、減法部分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加上擴線和問號的學習,使理解題意變得更加有難度,在8、9的加減法中,減法的學習是學生學習的最大難點,加法則是學習減法的基礎,在學習加法的過程中如果讓學生充分理解擴線和問號的意義,明白問號在哪問題就在哪,減法的學習就會容易一些而在加法的授課過程中,我雖然注意了對擴線的理解,也由於學生對問號的學習沒有出現問題,對圖意理解得非常清楚,就忽視了對問號的講解,學生對於問號在哪,就是對哪進行提問的意識不夠強烈,導致了減法學習過程中學生不能準確說明圖意,提出問題現象的出現。

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到了由扶到放循序漸進的教學策略。通過前面加減法的學習,學生已經有了一些加減法計算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我進行適時指導,幫助學生積累一些好的思考方法。鼓勵學生不用藉助學具,直接看著算式寫得數。初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提高學生計算的熟練程度。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8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8~92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猜測、推理等活動發現圖形和數字簡單的排列規律。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推理能力。

3、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教學重點:通過探索自己發現規律。

教學難點:會用“規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並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

教學時間:4課時

六十八 找規律(圖形)

教學內容:教科書88~89頁。

教學目標:

1、通過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排列規律,會根據規律指出下一個物體。

2、通過擺學具、佈置教室的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創新意識。

3、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會數學的價值,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使學生在活動中認識簡單的排列規律

教學難點:會運用“規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並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

教學準備:課件,主題圖,學具。

教學方法:談話法

教學過程:

今天,數學王國的小精靈想邀請我們到數學一定去遊玩,可是我們沒有通行證,去不了,怎麼辦呢?彆著急,小精靈說:只要我們能通過他們的考驗,就可以得到通行證。同學們有信心拿到通行證嗎?

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一、 (出示課件)考考你的'記憶力

1、出示: (出現短時間後消失)

說一說你看到了什麼?(生答後,演示驗證)

(接著出示兩面白色的小旗)你知道這兩面小旗是什麼顏色的嗎?為什麼?

2、出示: (出現短時間後消失)

你記住圖上有什麼了嗎?(生答後,演示驗證)

如果要接著往下襬,該擺什麼了?你怎麼知道的?

3、出示: (出現短時間後消失)

這次你記住了嗎?說一說你看到了什麼?(生答後,演示驗證)

接著往下襬,你會嗎?

4、同時出示三組圖:

大家都能很快記住第一組和第二組的圖形,並且能接著往下襬;可是第三組卻不那麼好記了,而且對於往下該怎樣擺,同學們的意見也很多。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小組討論:說一說你發現了什麼?

生答,師演示:

二、 學習例題

1、把彩旗有規律地排列起來,可以佈置教室,小朋友們還用小花和燈籠來佈置教室呢!(出示88頁主題圖)

(1)仔細看圖,你發現有規律地排列了嗎?小組間互相說一說。指名彙報。

(2)獨立完成書上例題1的練習。

投影演示訂正,說一說為什麼要這樣選?

2、春天來了,我們校園裡的樹木發芽了、小草坪也綠了……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我們美麗的校園(出示校園圖),你發現什麼有規律的排列了嗎?

同學們發現了校園裡這麼多有規律的排列,這些有規律地排列把我們的校園裝扮得多麼漂亮!同學們,當我們在欣賞美景的時候千萬別忘記保護它,不隨意踩踏小草、不隨手扔紙片和垃圾、看到垃圾主動把它撿起來,……這樣我們就能天天欣賞到學校的美景了!

三、 聯絡實際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像這樣有規律的排列還有很多。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找規律”。——板書課題:找規律

看看小精靈對我們說了什麼?(出示小精靈的話:小朋友,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有規律的排列。想一想:在你的身邊有哪些有規律的排列?)指名讀一讀。

1、我發現今天同學們坐得就很有規律。你發現了嗎?可以站起來看一看。

誰發現了?

2、你觀察得真仔細!大家一起表揚他!

我從同學們表揚的掌聲中出聽出規律來了,你聽出來了嗎?

你還會有規律地拍手嗎?

3、想一想:你的身邊哪些東西的排列是有規律的?(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可有選擇地讓學生說一說排列的規律是什麼?)

4、老師也發現了一些有規律的排列,請大家一起來看一看:(教師出示圖片)誰來說一說它們排列的規律是什麼?

四、 鞏固練習

小精靈悄悄地對我說:同學們的表現太出色了!只要大家能通過“智力闖關”,就能得到數學王國的通行證了。這個關我們闖不闖?(出示題目)

1、小龜上山

看一看小龜走的路線,猜一猜小龜要到哪個山頭上?你是怎麼想的?

2、花束

看一看每一束花的排列,想一想:下一束花是什麼樣的?為什麼?

3、穿珠

想一想:下面該穿幾個珠子了?告訴大家你的想法。

闖關成功!看一看小精靈給同學們拿來了什麼?(出示通行證,每個學習小組發一張“數學王國通行證”。)

五、 深化拓展

數學王國的數學博士看到同學們表現得這麼棒,他也出了一道題來考大家。

出示:

小組合作,用學具有規律地擺一擺。演示並說一說排列的規律是什麼?

板書設計:

找規律(圖形)

排列

六十九 找規律(數字)

教學內容:教科書90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猜測、推理等活動發現數字簡單的排列規律。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推理能力。

3、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教學重點:通過探索自己發現規律。

教學難點:會用“規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並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

教學準備:小棒、正方形卡片。

教學方法:小組討論法、動手操作法

教學過程:

一、揭題:

小朋友們,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找規律,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二、探索新知:

1、 小組合作學習,自學例6,能否發現其中的規律?(圖形的規律、數字的規律)

(1) 學生小組活動。

(2) 彙報交流。

2、動手創造:

(1)利用你自己手中的學具動手擺一擺,擺出有規律的圖形,注意圖形和數字的規律。

(2)學生活動。

(3) 小組交流。

(4) 選派小組全班彙報交流。

三、練習:完成做一做。

四、小結:談談這節課你的收穫。

板書設計:

找規律(數字)

七十 找規律(數字)

教學內容:教科書91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猜測、推理等活動發現數字簡單的排列規律。

2、 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推理能力。

3、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教學重點:通過探索自己發現規律

教學難點:會用“規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並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

教具學具:課件 卡片

教學方法:小組討論法 動手操作法

教學過程:

一、揭題:

小朋友們,上節課我們不僅探索了有關圖形的規律,而且還探索了有關數字的規律,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

二、探索新知:

1、 學習例7。

(1) 小組合作學習例7,你們能發現什麼規律?

(2) 學生小組活動。

(3) 彙報交流:第1組都是加1,第2組都是加2,第三組也是加2。

2、 學習例8。

(1) 小組合作學習例7,你們能發現什麼規律?

(2) 學生小組活動。

(3) 彙報交流:第1組都是加5,第2組都是加3。

三、完成做一做。

四、學生創造性地思考其他有規律的數字排列。

五、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作業佈置:

板書設計:

找規律(數字)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9

教學內容:

一年級數學上冊《11~20各數的認識》例1、例2,第74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能正確地數出11~20個物體的個數;知道這些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動手操作充分感知10個一是1個十,初步感受十進位制;讓學生積極主動探索,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積極動手操作和樂於思考的好習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使學生初步體會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絡,初步培養數感。

教學重點:

1學生通過實踐操作,探索交流,掌握一個十和幾個一表示十幾,能正確讀出11~20各數。

2、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數的大小。

教學難點:體驗計數單位“十”。

教學準備:課件,小棒,鉛筆,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匯入:

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些禮物,你們看是什麼?(鉛筆)

請你猜一猜老師手中有多少支鉛筆?(學生猜想)

同學們猜的都不一樣,想要知道到底有多少支鉛筆怎麼辦?(數一數)

師生共同數一數鉛筆的支數,得到答案12支。

二、 動手操作,經歷探究過程

1、擺一擺:

用數一數的方法同學們知道老師帶來了12支鉛筆,可是每次都這樣數多麻煩呀!怎樣讓大家一眼就看出有12支鉛筆呢!請同學們數出12根小棒代替鉛筆在桌子上擺一擺。

(學生實踐活動)

2、說一說:

學生彙報,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擺的。

(根據學生的回答,大螢幕逐一出示各種情況)

你覺得哪種擺法最好,一眼就能看出是12呢?為什麼呢?

3、認識10個一是1個十

(1)在數學中,1根小棒就是1個一,2根小棒就是2個一……10根小棒就是10個一。

(2)為了便於一眼就看出是10根小棒,在數學中就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這一捆小棒有幾根呀?(10根)所以在數學上給它一個名字叫十。10根小棒捆成一捆就是1個十。

(3)10個一是幾根,1個十是幾根,所以10個一是1個十。(板書: 10個一 是1個十 )

(4)在數學上只要是10根小棒就把它們捆成一捆,就是1個十,這樣更容易看。

(讓學生把10根小棒用皮筋捆起來表示1個十)

4、掌握11~20各數的組成

(1)引導學生用1捆小棒和2根小棒擺出12,並說出1個十和2個一合起來是12。

(2)出示數字11,12,13,14,15,16,17,18,19,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數字,用小棒擺一擺,並說說這個數字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3)出示19根小棒

設疑:19根小棒再添上一根是多少呢?你發現了什麼?

(這時又滿了一個十,只要是1個十就要捆成一捆。)

現在有幾個十了呢?(2個十是20)(板書: 2個十是20 )

5、生活中,你在哪裡見到過10個物體在一起的'情況呢?(一盒鉛筆,一板藥片,一包溼巾,一盒巧克力,一套書等)

出示課本第77頁第7題,指導學生完成。

6、今天我們又認識了哪些數字朋友呢?(出示課題:11~20各數的認識)

三、 認識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

1,讀一讀:

從直尺上讀一讀各數。你發現了什麼?

2、數一數:

從7數到13;從9數到20;從19數到10;從15數到8

3、找一找:

比12多1的數是幾?10和12的中間是幾?與18相鄰的數是幾?

15在那兩個數的中間?

四、實際應用:

1、 數一數,畫一畫:P76 , 1

師生共同邊數邊畫,感受先找到10,再接著數比較容易數清楚。

2、 數一數:P76 , 3、4

啟發學生2個2個的數,5個5個的數,初步建立起數感。

四、 總結收穫:

今天的數學課你有什麼收穫呢?說一說生活中你在哪裡還見到過11~20各數呢?

五、 作業佈置:

在回家的路上,家裡,電視裡找一找哪裡有我們今天認識的11~20各數,並把它們的組成說給爸爸媽 媽聽。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0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初步認識個位、十位及它們的計數單位;能正確寫出11-20各數,知道11-20各數的組成。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積極動手操作和樂於思考的習慣。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使學生體會數學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二、目標分析

本課教學目標是學生在掌握了1~10各數的讀寫法的基礎上,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初步認識個位、十位和它們的計數單位,及寫數的學習。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個位、十位,掌握寫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對個位、十位計數單位的理解。

四、教學準備

課件、數字卡片等。

五、教學過程

(一)複習

1.數一數。

從1數到20。從6數到12。

2.讀一讀,隨著課件出示學生讀數。

3.揭示課題。今天繼續學習11~20各數的知識。

【設計意圖】複習已學的知識,啟用已有的經驗,為學生學習新知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利用計數器認識個位和十位及它們的計數單位

1.嘗試在計數器上撥出下面各數。

(1)教師介紹計數器。

師:計數器右起第一檔叫個位,右起第二檔叫十位;十位上有一個珠子就表示一個十,個位上有幾個珠子就表示有幾個一。

(2)學生嘗試在計數器上撥數。

20、13、15、18、16、12、11、17、19和14。(學生任選兩個數)

3.學生交流在計數器上撥數的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計數器認識個位和十位及它們的計數單位。

(三)體會位值的意義並掌握寫數的方法。

1.遊戲:我來說你來撥。

這個數個位上有7顆珠子,十位上有1顆珠子,它是由7個一和1個十組成的。

預設:

學生討論哪種正確表示數的'方法是正確的,並說明理由。

2.藉助小棒圖和計數器相對照,再次幫助學生認識個位和十位以及對位值的意義。

十位上有一顆珠子表示一個十,個位上有七顆珠子表示七個一,合起來就是十七。

師:這個數怎麼寫呢

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總結:先在十位上寫1,表示1個十,再跟個位上寫7,表示7個一。寫作:17

3.繼續遊戲:我來說你來撥。

師:這是數個位上有一個珠子,十位上也有一個珠子,這個數會是誰?

學生猜數並說說自己是怎麼猜的。

出圖幫助學生理解問題,並回答下面的問題。

學生獨立寫數。

學生利用計數器和小棒討論“11”個位與十位的“1”表示的意思是否相同。還是這個數(11)如果現在請你在11上任意去掉一個珠子會是誰呢?

4.繼續遊戲:我來說你來撥

師:這是一個兩位數,十位上有一個珠子,個位上隨便撥,這個數會是多少?

反饋時學生把數獨處寫出後,說說自己的想法。

5.繼續遊戲:我來說你來撥

出示剛才學生撥的19這個數,這次要撥的數是在這個數的基礎上個位上再添上一個珠子,這個數是多少?

學生邊撥邊說,並寫出這個數。

出示有圖幫助學生理解。

學生小結寫數方法。

【設計意圖】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這一環節充分利用撥數遊戲調動學生積極性,幫助學生理解個位和十位以及它們的計數單位,讓學生體會位值的意義,同時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

(四)實踐應用,鞏固新知

1.基本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教材第75頁“做一做”第1、2題。

學生獨立完成教材第77頁第8題

2.拓展提升(猜數遊戲)。

用不同的形式提示你的小夥伴,讓他猜出卡片上的數。

【設計意圖】練習分為兩層,意在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對所學數位的理解,同時掌握寫數的方法。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1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第52~53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活動,初步體會分類的含義和方法,感受分類在生活中的作用,能對物體進行整理分類。

2、能力目標: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判斷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有條理地思考問題與良好的生活習慣。

教學重點:學會按一定標準來分類

教學難點:能用不同的標準來分類

教學準備:課件 學具

教學過程:

一、激思:

師:同學們,你們有自己的房間嗎?誰是自己整理的請舉手。我們一起來看看同學們整理的效果如何?

我們的好朋友淘氣和笑笑也有自己的房間,想不想去看看?

這是淘氣的房間,這是笑笑的房間,你想說點什麼?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幫淘氣整理房間。板題:《整理房間》

二、啟思

1、都說笑笑笑房間整齊,我們來看看她是怎麼整理的?學習她的好方法來幫淘氣整理好嗎?生:好!

2、看看笑笑房間裡都有些什麼?這麼多東西,她是如何擺放的?

3、你知道她為什麼把球和玩具熊放在一起嗎?仔細想想他們是幹什麼用的?(引出三類: 服裝類、學習用品類、玩具類)

4、我們看到笑笑是把有相同用途的物品一類一類來擺放的,分成了“玩具類”“學習用品類”“服裝類”。這就是:分類。

三、展思:

1、再來看看淘氣的房間,看來淘氣像你們大多數人一樣還不會整理自己的物品。今天老師把淘氣房間的一些物品帶到了課堂上,來看看這是什麼?應該放在哪一類?為什麼放在這一類?

例如:這個是鉛筆,學習用的,所以放在學習用品類。

2、看看這是什麼?應放在哪一類?為什麼放在這一類?

(襪子、玩具熊......)

師:現在淘氣房間的其餘物品都在你們手上了,拿到物品的同學請你想一想,你要把它貼在哪一類?為什麼貼在這一類?準備好了來站隊,把這些物品在黑板上分類貼好。

5、我們來看看淘氣的房間中每一類都有哪些物品?(生讀)

6、經過你們的整理,看看淘氣的房間變成什麼樣了?

7、淘氣要用鉛筆該去哪一類找?玩具小汽車呢?

8、淘氣的.媽媽又買來了故事書,放在哪一類?為什麼?

9、冬天來了,媽媽給淘氣買了一條圍巾,應該放在哪一類?為什麼?

10、現在你覺得分類有什麼好處?

四、促思: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分類也有許多分類,我們一起來看看(欣賞生活中的分類)

五、拓思:

1、今天學習了分類,幫淘氣整理了房間,你收穫大嗎?敢不敢接受挑戰?

2、那就讓我們一起開啟今天的陽光之旅吧!

(1)一縷陽光:

你能按照會飛和不會飛來給下列動物分類嗎?

(2)光芒閃耀:

小組合作:你能給下列物品分類嗎?溫馨提示:

1、拿出學習袋裡的學具,小組內說一說都有哪物品?

2、小組討論,你想怎樣給他們分類?說說你的理由。

(3)潛能無限:

請你給下列圖形分類。(形狀,顏色、大小)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相信你們一定收穫不少,用你智慧的雙眼和靈活的大腦去發現生活中的分類吧。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2

教學內容:36—37頁的內容,《認識圖形》一年級數學教案。

教學目的:

1、在操作活動中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

2、體會長方形、正方形、三解形和圓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發展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在操作活動中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創新意識。

教具、學具:課件、小圓印章,三稜柱、圓柱、正方體、長方體模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註

一、聯絡實踐、複習引入。

1、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誰能在我們教室裡找出什麼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2、從桌面上拿出自己喜歡的物體,並說說它們的的形狀。

3、摸一摸手中的物體,有什麼感受?與同學交流想法。

4、引導學生說出有些物體的一面或幾面是平平的,揭示課題。

二、動手操作,認識圖形。

1、認識長方形。

A:讓學生動手找出長方形的`面(生可以用摸、描、印),認識長方形並出示圖形。(電腦出示:從長方體中取下長方形。)

用自己的辦法把圖形從物體中“印”下來。

2、能不能找到長方形呢?

3、彙報交流,

小組合作學習:用摸、描、印認識正方形、三角形、圓。(電腦演示)

、彙報交流,說一說圖形形的樣子。

4、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今天我們認識的圖形和過去認識的物體(長方體等有什麼不同?

5

三、聯絡實際、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1、出示教材中的交通標誌圖讓學生辨認,滲透交通安全教育,國小數學教案《《認識圖形》一年級數學教案》。

2、在生活中,你在哪兒見過這些平面圖形呢?請同組的同學相互說說。

四、探索與實踐。

1、淘氣和同學們一樣也認識了這些圖形,這是淘氣利用今天認識的圖形拼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電腦演示)你們能從這幅美麗的圖畫中找出今天學的這些圖形嗎?

2、下面請同學們小組互相合作,利用老師給你們的圖形拼出自己喜歡的漂亮的圖畫,要儘量和淘氣的不一樣。

五、課內小結與課後延伸。

1、下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在腦子裡想想今天認識的圖形。

2、在生活中我們到處都可以見到這些圖形,同學們回到家後仔細觀察家裡的物體,看看能在哪些物體上找到這些圖形,把你的發現告訴你的爸爸、媽媽,好嗎?

學生回答

學生回答

互相說一說

學生說

摸一摸,說說感覺,看一看形狀,

在紙上印出來。

說一說長方形的樣子。

學生獨立找、小組內找、彙報交流

小組合作學習

學生討論,說一說。

學生說一說。

學生說一說。塗一塗。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3

教學內容:

新課標實驗教材人教版第二冊第六單元“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的“整十數加、減整十數”。

教學目標: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經歷在實際情景中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過程,掌握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口算的方法,並能正確計算。

2、運用直觀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數加減的計算方法。讓學生學會把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歸結為10以內加減法,樹立轉化意識。

3、在觀察、比較、交流中逐步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和獨立思考的意識,感受演算法的多樣性,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4、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功喜悅,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能正確地計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

教學難點:探究、理解和掌握整十數加減的算理和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小棒、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春天到了,花開了,草也綠了,外面的景色美不美?想不想和老師一起出去郊遊?只有回答出下面的問題的同學才能和老師一起出去。

2.出示複習題。

3.同學們表現真棒,還等什麼?趕快出發把!咦,出發前我們還得準備什麼呢?……

二、探索交流,理解算理。

1.想不想知道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什麼?(課件出示)想吃嗎?只有會思考問題的孩子才能吃到這麼美味的蛋糕。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趕快動腦想一想。(一共有多少個蛋糕?)

2.你真是愛動腦筋的孩子,誰會解決這個問題呢?

10+20=? (30)

3.你都知道等於30了,你是怎麼算的?

彙報:

(1)擺小棒,先擺一捆小棒就是1個十,再擺兩捆小棒就是2個十,合在一起就是3個十,是30。

你們能和他一樣用小棒擺一擺嗎?(集體擺),指名前示範擺,下面同學們跟著擺。(師板書)現在把小棒放進桌兜,課件回顧剛才小棒的擺法。

(2)我們還可以藉助另一個數學小幫手來計算。誰能到前面給大家撥一撥,比一比誰看得最認真。(我先在十位撥了一顆珠子,就是1個十,在撥兩顆珠子就是2個十,合起來就是3顆珠子,就是3個十,是3)為了讓大家看得更清楚,我們一起再看一看(課件)

(3)還有的下朋使用1+2=3,10+20=3算出來的,哪些同學用的著這樣方法?舉一下手,你們真是會學習的好孩能用以前的知識來解決今天的新問題。

剛才我們用了這麼多的方法,你覺得哪種方法最快呢?

4.咱們班的同學真聰明,想了這麼多的好辦法,趕快用你的好方法領取一張車票吧,準備出發囉!

出示算式:

全回答正確的請舉手,和老師一起出發吧!

出示景點:琵琶島、茶山、龍頭村

5.減法

玩了這麼多的景點,一定餓了吧?還記得老師剛才給你們準備了什麼好吃的?(麵包)總共有多少個呀?(30個)趕快吃吧!你們吃的真香呀!你們吃了多少個呀?(20個)誰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還剩幾個?)想一想:怎麼解答這個問題?(指名答,你是怎麼算的?板書)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同學們玩得高興嗎?老師看看哪些孩子是既會玩又會學習的好孩子。請完成課本62頁“做一做”1、2題,比一比誰做的`又對又快。

2.看到你們表現的這麼棒,饞嘴小猴也想請聰明的你們幫幫他。你們願意嗎?看,小猴想爬上樓梯摘桃子。

得到了你們的幫助,小猴開心極了,你們開心嗎?看來幫助了別人,自己也得到了快樂。

3.看,在你們的幫助下,小猴摘到了這麼多的桃子,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生指名回答,生評論。誰還能提出一個問題嗎

四、回顧整理,歸納方法。

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你們去郊遊玩得高興嗎?我覺得咱們班的孩子既會玩又會學的孩子,老師非常喜歡你們,看看今天我們學的這些算式都是什麼數?這節課我們就學習了……(板書課題)

五、拓展延伸,發展思維。

今天我們學習了整十數加、減整十數,(課件)你能根據這兩個算式編出一個數學故事嗎?回家可以把你編的故事講給爸爸奶奶聽聽。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4

【教學內容】

教材第44頁例1。

【教學目標】

1、理解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算理,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的計算方法,會用豎式計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加法,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2、探索不同的演算法,繼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探索發現能力。

3、讓學生體驗到探索發現的樂趣,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

理解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算理,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的計算方法,會用豎式計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加法。

【教學準備】

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師:我們在前面學習過兩位數加一位數和兩位數加整十數,下面請同學們用你們掌握的計算方法算一算.43+5=47+2=6+51=4+22=43+50=47+20=60+51=40+22=

學生獨立完成後,抽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算的,重點要求學生說出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相加。

師:我們在學習兩位數加整十數和兩位數加一位數時,就要求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相加了,這節課我們學習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加法,看我們原來掌握的計算方法在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加法中適不適用。

板書課題。

二、教學例1

出示第67頁的例1。

師:從圖中知道些什麼?

引導學生說出從圖中知道班上男生有23人,女生有25人。

師:要求一共有多少個同學,應該怎樣列式?

學生:23+25。

師:為什麼要用加法計算?

學生:因為這是求男生人數和女生人數的和。

師:怎樣計算23+25呢?我們還是先用計數器來計算,同學們用計數器計算已經有經驗了,老師就不再提示,同學們自己計算。

學生用計數器計算,師作必要的指導,然後抽學生彙報。

學生用計數器邊演示邊彙報:我先在計數器上撥上第一個加數23,然後在這個數上加25,先在個位上加5,再在十位上加2,這樣我就知道23+25=48了。學生彙報到這個地方時,師追問:“你為什麼要把5加在個位上,2加在十位上呢?”讓學生意識到,這裡的5是5個一,個位上的數就表示多少個一,所以應該對著個位加;25中的“2”表示2個十,十位上的.數就表示多少個十,所以應該把2加在十位上。

師:你們覺得在兩位數加整十數和一位數時強調的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相加這個計算方法在這裡適用嗎?

讓學生感受到是適用的。

師:所以我們知道在計算加法時要遵守的一個法則“相同數位上的數要對齊。”

師板書“相同數位上的數要對齊”。

師:我們用“相同數位上的數要對齊”的計算方法在計數器上算出23+25=48。除了在計數器上算,我們還可以用口算的方法,誰能說一說口算23+25應該怎樣算?

指導學生說出口算23+25時,要先算20+20=40,再算3+5=8,最後把40和8加起來得48,所以23+25=48。

師:看看第67頁中這個小男孩是怎樣算的,他應用的是什麼計算方法?

讓學生髮現小男孩使用的就是口算方法。

師:書上這位老師告訴我們“還可以用豎式算”。同學們以前學過豎式嗎?

學生:沒有。

師:現在老師教你寫豎式。

(師邊說邊板書)先寫上第一個加數23,然後在第二排寫第二個加數25,在寫25時,請同學們告訴我要注意些什麼?

學生:要注意相同數位上的數要對齊。

師:對了,第二個加數要寫在第二排,而且寫的時候要注意相同數位上的數要對齊,哪個同學來寫第二個加數?

抽學生在黑板上寫25,其他同學給他檢查寫得對不對,主要是相同數位上的數是否對齊。

師:現在兩個加數寫好以後,在第二個加數的左邊寫一個加號,表示兩個數相加,然後在兩個加數下面畫一條線,把加數與得數分隔開。現在我們對齊相加,個位上3加5得8,在個位上寫8,十位上2加2得4,對著十位寫4。所以23+25得48。這樣的豎式同學們會寫嗎?

學生:會。

師:請同學們用豎式計算27+21。

學生計算時,師來回巡視,做必要的指導。然後抽一個學生的作業在上展出,全班同學檢查是否是按豎式的要求寫的,相同數位上的數是否對齊,結果是否加正確了。也就是要求學生從格式、方法、結果三個方面進行檢查。

三、鞏固練習

出示第69頁課堂活動第1題第一橫排的題目。

師:同學們看一看這兩幅小棒圖,你覺得這些小棒在擺放時注意了些什麼?

讓學生觀察後回答,這些小棒都是整捆小棒對著整捆小棒,單根小棒對著單根小棒這樣擺放的。

師:也就是說,這些小棒在擺放的時候,就注意到一個什麼問題?

學生:注意到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

師:這樣一齊,我們很容易看出這兩堆小棒的幾個十和幾個一。

請同學們口算出它的結果,把算式填寫完整。

學生口算後填算式。抽一個學生的作業在上展出,全班集體訂正。

師:請同學們用豎式計算43+42,51+33。

學生計算後,抽一個學生的作業在上展出,全班集體訂正。

師:請同學們看一看第69頁第2題,這是一個口算遊戲,同學們明白這個遊戲怎樣做嗎?

指導學生說出這個遊戲的做法是一個學生說出一個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算式,另一個同學迅速地口算出結果。

師:你們的理解基本正確,但是要注意的是,這個出題的同學,出的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題一定是個位和十位上的數都不進位的,也就是說個位上兩個數相加的和要小於10,十位上兩個數相加的和也要小於10,這樣的題同學們會出嗎?

學生:會。

師:好,同桌的兩個同學開展這個遊戲。學生遊戲時,師作必要的指導。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學習了什麼內容?從中你知道了些什麼?計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算式時要注意些什麼?學生回答略。

五、課堂作業

第46~47頁練習九第1,2,3題。

課後反思: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環境中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探索十幾減8的退位減法。

2.能正確計算十幾減8的減法,並能解決相關的簡單問題。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演算法,體會演算法多樣性。

教學重點:

探索十幾減8的退位減法,並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十幾減8的減法算理。

教學方法:

討論法;操作法。

教學準備:

主題圖,小棒20根。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談話引入:小朋友們喜歡玩捉迷藏的遊戲嗎?這節課我們通過捉迷藏這個遊戲來學習數學知識。

2、出示課題:捉迷藏。

3、出示主題圖:說說圖中的資訊。

我們一共來了(13)人;現在只能看到(8)人。

4、提出問題:藏起來的'有幾人?

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1、想一想,用什麼方法計算?

2、列出算式:13-8=?

3、試一試,你會計算得數嗎?

13-8=5

4、集體交流不同的計算方法。

學生的演算法可能有

A10-8=2,3+2=5

B8+5=13,13-8=5

C13-3=10,10-5=5

D13分成10和3,3-8差5個不夠減,10-5=5。

…………

5、擺一擺、圈一圈。

擺13根小棒,從中拿出8根,可以怎樣拿?在桌子上擺一擺,圈一圈。讓學生理解13-8=5的算理。

6、看一看,說一說。

看線段圖,說一說13-8在圖中表示的含義,並帶著學生親自數一數13往前數8個數,是5。

7、算一算。

12-8=17-8=

這兩題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然後再說一說計算方法。

三、練一練

1、用小棒和計數器做一做、算一算。

11-8=14-8=

讓學生先用小棒擺一擺,然後計算出這兩題的得數。(也可以用計數器做一做)

2、畫一畫,填一填。

讓學生在數線上畫出計算過程。

3、看圖列式

讓學生說出圖義,並嘗試提出問題,並在此基礎上列式計算。

4、比一比,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先讓學生算出得數,再嘗試讓學生說出每組算式的規律。

5、摘蘋果。

把算式和得數連起來。

四、總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數學知識?

教學反思:

教材,設計,北師大,教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