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六年級數學的教學設計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6.5K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小六年級數學的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小六年級數學的教學設計15篇

國小六年級數學的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人教版教材國小數學六年級第十二冊“數學廣角”例1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經歷“鴿巢問題”的探究過程,初步瞭解“鴿巢問題”,會用“鴿巢問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通過操作發展學生的類推能力,形成比較抽象的數學思維。

(3)通過“鴿巢問題”的靈活應用感受數學的魅力。

教學重點

經歷“鴿巢問題”的探究過程,初步瞭解“鴿巢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鴿巢問題”裡的先“平均分”,再得出至少數的過程。並對一些簡單實際問題加以“模型化”。

教具、學具準備

若干個紙杯(每小組3個)、筆(每小組4根)、撲克牌1副

教學過程

一、撲克魔術匯入。

請同學們看我表演一個“魔術”。拿出一副撲克牌(去掉大小王)52張中有四種花色,請一個同學幫我從中隨意抽5張牌,無論怎麼抽,總有一種花色至少有2張牌是同花色的你相信嗎?

你能說明其中的道理嗎?老師不用看就知道“一定有2張牌是同花色的對不對?假如請這位同學再抽取,不管怎麼抽,總有2張牌是同花色的,同意麼?

其實這裡蘊含了一個有趣的.數學原理,這節課我們一起探究這個數學原理?(板書課題:鴿巢問題)

二、學習例1,列舉探究

1、用列舉法深入研究4支筆放進3個紙杯裡。

(1)要把4支筆放進3個紙杯裡(紙杯代替),有幾種放法?請同學們想一想,小組擺一擺,記一記;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提醒學生左3右1與左1右3是同一種方法——不管杯子的順序)

(2)反饋:四种放法:(4,0,0)、(3,1,0)、(2,2,0)、(2,1,1)

(3)觀察這四种放法,同學們有什麼發現呢?(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紙杯裡至少放有2枝鉛筆)讓孩子們充分地說。

板書:列舉法

(4)“總有”什麼意思?(一定有)

(5)“至少”有2本是什麼意思?(最少是2本,2本或者2本以上)。

2、假設法

①還可以這樣想:先放3支,在每個筆筒中平均放1支,剩下的1支再放進其中的一個筆筒。所以至少有一個筆筒中有2支鉛筆

②思考:為什麼要先在每個筆筒裡平均放一支呢?

③繼續思考:

6只鉛筆放進5個筆筒,總有一個筆筒至少放進()支鉛筆。

10只鉛筆放進9個筆筒,總有一個筆筒至少放進()支鉛筆。

100只鉛筆放進99個筆筒,總有一個筆筒至少放進()支鉛筆。

④通過剛才的分析,你有什麼發現?誰能試著說一說?

只要鉛筆數比筆筒多1,總有一個筆筒裡至少放進2支鉛筆。

3、介紹鴿巢問題的由來。

(1)抽屜原理是組合數學中的一個重要原理,它最早由德國數學家狄利克雷(Dirichlet)提出並運用於解決數論中的問題,所以該原理又稱“狄利克雷原理”。

(2)總結:把m個物體任意放進n個抽屜中,(m>n,m和n是非0自然數),若m÷ n= 1……a,那麼一定有一個抽屜中至少放進了2個物體。

三、鞏固練習:

1、5只鴿子飛進了3個鴿籠,總有一個鴿籠至少飛進了2只鴿子。為什麼?

2、隨意找13位老師,他們中至少有2個人的屬相相同。為什麼?

四、總結全課: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呢?

(上面點學生說一說,不全的老師補充)

五、設疑留懸念。

如果是把7本書放進3個抽屜裡,那麼總有一個抽屜至少放進()本書。

如果有8本書呢?

六、作業佈置

1.完成教材課後習題p71第5、6題;

2.完成練習冊本課時的習題。

國小六年級數學的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人教版國小六年級數學(下冊)第8頁例1及相關練習)

[教材及學情分析]

本節課教學的主要內容是折扣的含義及解決有關實際問題。這是承接六年級上冊求簡單的百分率編排的。教材安排了兩個例題,先從學生熟悉的商城打折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對打折含義的解釋,再具體說明“幾折”所表示的意義。例1情境引導學生解決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已知原價和折數,求現在售價,這是讓學生明白折扣的含義後,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第(2)題再次變換條件,已知原價和折扣後,求便宜的錢數,以讓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材還通過做一做的習題,是學生理解折扣含義的基礎上,利用百分數解決實際問題。練習二的練習題除了鞏固用折扣解決實際問題,還通過創設各類解題情境,讓學生明白生活中的商業折扣與數學上的百分數之間是相互聯絡的。

[教學目標]

1、讓同學們在商品打折銷售的情境中理解“折扣”的意義。

2、在掌握“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這種問題的基礎上自主解決問題,培養同學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養成獨立思考、認真審題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會解答有關折扣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合理、靈活地選擇方法,解答有關折扣的實際問題。

[教法與學法]

引導交流,合作探究

[教學準備]

白板課件收錄機等物品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購物嗎?你有什麼購物的體驗嗎?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有關購物的知識吧。

師板書:折扣

二、明確學習目標

白班出示學習目標,讓生讀中理解,明確學習任務。

三、創設情景

師:請同學們觀察老師拍攝的幾組圖片,想一想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見過這些圖片?

生:商場。

師生:搞什麼活動?

生:打折銷售商品。

(從學生的身邊例子喚起對“折扣”的回憶,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教學新知

1、明確概念,理解折扣”的含義。

白板出示概念(商店有時降價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銷售,通稱“打折”。幾折就表示十分之幾,也就是百分之幾十),引導學生識記。

2、初步計算,熟悉百分數與折扣之間的正確轉化。

(這一設計,目的讓學生熟練掌握折扣的百分數表示方法,為後的應用做鋪墊。)

3、情境體驗

通過觀察購物的情境圖,體會“八五折”表示的實際含義。

(這一設計,目的讓學生理解“幾折”的數學表示,為將學習求折扣的應用題做鋪墊。)

4、初步應用

如果原價是100元的毛衣,打七折,猜一猜現在的價錢會是多少元?

5、解決例題

(1)爸爸給小雨買了一輛自行車,原價180元,現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現在買這輛車用了多少錢?

6、活動:我是小小銷售員

(通過模擬商場購物的`真實情景,讓每一位學生參與現場購物活動,在活動中感受打折扣促銷的具體場景。)

7、解決例題

(2)爸爸買了一個隨身聽,原價160元,現在只花了九折的錢,比原價便宜了多少錢?

(將例題(2)放到此處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熟練了解決簡單的一步計算的問題後,探究較複雜的問題,有利於分散難點,提高學習效率。)

五、鞏固練習

活動1:看你有多棒

媽媽給小強買了一套運動服,原價120元,現在打七五折出售,比原來便宜多少元?

(讓學生說思路,瞭解學生是否掌握此類題目的解決方法。)

活動2:考考你

一輛自行車,七折出售後是700元,它的原價是多少元?

(學生熟悉了已知原價和折扣求現價的方法後,進行變式練習,實現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

活動3:輕鬆過關

說說下面每種商品打幾折出售?

(1)一輛汽車按原價的90%出售。

(2)一座樓房按原價的96%出售。

(3)一隻舊手錶按新手錶價格的80%出售。

(設計意圖:通過簡單的練習,讓學生在輕鬆的學習活動中鞏固所學知識。)

活動4:我是小法官

判斷對錯:

(1)商品打折扣都是以原商品的價格作為單位“1”,即標準量。()

(2)一件上衣現在打八折出售,就是說比原價便宜了10%。()

(通過辨別練習,深化對概念的理解。)

六、拓展延伸

活動5:考考你的智力(課件出示題目)

(在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練習活動後,適當設定有難度問題,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將課堂教學活動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七、課堂小結

談談這節課我們學會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八、課後作業

雙休日到附近的商場調查一下促銷活動中的不良現象,寫一篇簡單的調查報告。

國小六年級數學的教學設計3

一、學習目標:

1、學習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含義,並掌握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2、會正確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和側面積,能解決一些有關實際生活的問題。

二、學習重點:

掌握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三、學習難點:

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四、學習過程:

(一)、舊知複習

1、圓柱有幾個面?分別是xx、xx和xx。

2、底面是xx形,它的面積=xx 。

3、側面是一個曲面,沿著它的高剪開,展開後得到一個 xx形。它的長等於圓柱的xx,寬等於圓柱的xx。

4、一個圓形水池,直徑是5米,沿著水池走一圈是多少米?

(二)列式為

1、圓柱的側面積

(1)圓柱的側面積指的是什麼?

(2)圓柱的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圓柱的側面展開後是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就等於圓柱的側面積。因為長方形的面積= xx,所以圓柱的側面積= 。

(3)側面積的練習

求下面各圓柱的側面積。

①底面周長是1.6m,高0.7m。 ②底面半徑是3.2dm,高5dm。

小結:要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必須知道圓柱的 xx和xx這兩個條件,有時題裡只給出直徑或半徑,底面周長這個條件可以通過計算得到,在解題前要注意看清題意再列式。

2、圓柱的表面積

(1)圓柱的表面是由和組成。

(2)圓柱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圓柱的表面積=

(3)圓柱的表面積練習題

一頂圓柱形廚師帽,高28cm,帽頂直徑是20cm,做這樣一頂帽子需要用多少面料?(得數保留整十平方釐米)

分析,理解題意:求需要用多少面料,就是求帽子的。需要注意的是廚師帽沒有下底面,說明它只有個底面。

列式計算:

①帽子的側面積=

②帽頂的面積=

③這頂帽子需要用面料=

小結:在實際應用中計算圓柱形物體的表面積,要根據實際情況計算各部分的面積。如計算煙囪用鐵皮只求一個側面積;水桶用鐵皮是側面積+一個底面積;油桶用鐵皮是側面積+2個底面積。求用料多少,一般採用進一法取值,以保證原材料夠用。

3、鞏固練習

一個圓柱底面半徑是2dm,高是4.5dm,求它的表面積。

4、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掌握了什麼知識?

圓柱的側面積

圓柱的表面積

五、教學結束:

佈置學生課下複習本節課內容。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級下冊的《圓柱的體積》,我教此內容時,不按傳統的教學方法,而是採用新的教學理念,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在實踐中體驗,從而獲得知識。對此,我作如下反思:

一、學生學到了有價值的知識。

學生通過實踐、探索、發現,得到的知識是“活”的,這樣的知識對學生自身智力和創造力發展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所有的答案也不是老師告訴的,而是、學生在自己艱苦的學習中發現並從學生的口裡說出來的這樣的知識具有個人意義,理解更深刻。

二、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方法。

新課程改革明確提出要“強調讓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學生動手實踐、觀察得出結論的過程,就是科學研究的過程。

三、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發展。

傳統的教學只關注教給學生多少知識,把學生當成知識的“容器”。學生的學習只是被動地接受、記憶、模仿,往往學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思維根本得不到發展。而這裡創設了豐富的教學情景,學生在興趣盎然中經歷了自主探究、獨立思考、分析整理、合作交流等過程,發現了教學問題的存在,經歷了知識產生的過程,理解和掌握了數學基本知識,從而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發展。

本節課採用新的教學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不足之處是:由於學生自由討論、實踐和思考的時間較多,練習的時間較少。

國小六年級數學的教學設計4

單元導學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根據方向和距離在平面圖上確定物體的位置;描述簡單的路線圖;繪製簡單的路線圖。

學生之前所學的用數對確定平面圖上物體的位置是平面直角座標系的雛形,而用方向和距離確定平面圖上物體的位置則是極座標系的.雛形。這些內容的學習,有助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學生將來進一步學習,平面直角座標系、極座標系和空間座標系打下良好的基礎。

通過第一學段的學習,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積累了一些確定位置的感性經驗,已經能夠根據上、下、前、後、左、右和東、南、西、北、東北、東南、西北、西南等方位詞描述物體的大致位置,能夠利用數對精確地表示出平面圖上一個點或一個區域的位置。本單元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學習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並描述簡單的路線圖,使學生進一步從方位的角度認識事物,更全面地感知和體驗周圍的事物,發展空間觀念。

備內容

備目標

知識與技能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會根據平面圖上一個點的位置說出它相對於觀測點的方向和距離。

2.會根據一個點相對於觀測點的方向和距離確定這個點的具體位置。

3.會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1.經歷位置與方向的觀察、測量、畫圖、描述等過程,感受從實踐中學習的策略和方法。

2.通過讓學生想象出物體的方位和相互之間的位置關係,培養空間觀念。

3.通過用方向和距離來表示平面圖上一個點的位置,初步感受座標法。

通過生活例項學習位置與方向的知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學會在生活中應用數學。

備重難點

重點

1.掌握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能根據描述在平面圖上標出物體的具體位置。

2.能描述並繪製簡單的路線圖。

難點

1.能根據描述在平面圖上標出物體的具體位置。

2.能根據描述繪製簡單的路線圖。

國小六年級數學的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人教版國小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

例1,做一做和練習一第1、2題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認識數對,掌握用數對錶示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

(2)引導學生經歷用數對確定物體位置的探索過程,體驗用數對確定位置的必要性和簡潔性,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1、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2、正確地用數對描述物體的具體位置。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圖片)同學們還記得嗎?在20xx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5號成功發射,10月16日6時28分返回艙在內蒙古大草原安全著陸,圓了幾代中國人的夢想,讓全中國人為之驕傲和自豪!但是你們知道在茫茫無邊的大草原上,我們的科學家是怎樣迅速地找到返回艙著陸的位置的嗎?這全依賴於“GPS——衛星全球定位系統”。大家一定覺得很神奇吧!學習了今天的內容,你就會明白其中的奧妙。――――板書課題:位置

二、自主探索,探究新知

1、認識列、行的含義及確定第幾列第幾行

(1)、什麼叫做列,什麼叫做行,咱們班的第一列在哪裡,(請第一列的學生站起來向大家揮揮手),第一行在哪裡,(請第一行的同學站起來向大家揮揮手)數一數,咱們班一共有幾列幾行

(2)多媒體課件把全班同學的座位轉換為座位示意圖

師:哪位同學上來找找第一列在哪裡,第一行在哪裡。

問:數列數和行數的時候,你們分別從哪邊數起?

教師小結:豎排叫做列,橫排叫做行,數列數的時候是從左往右數,數行數的時候是從前往後數。

(3)誰能說出自己的座位是在第幾列第幾行,你的好朋友位置是在第幾列第幾行,讓大家猜猜他(她)的好朋友是誰。學生交流反饋。

剛才同學們都用了自己的語言來表述同學的位置,那麼在書面上應該怎樣記錄位置的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吧。

2、認識數對,會用數對錶示自己的位置。

(1)教師提問:剛才同學位都能說出自己的位置在哪裡?(第幾列第幾行)

師:其實在數學上有一種統一的方法,既簡單又清楚的表示位置,可以把第X列第Y行表示為(X,Y),X表示什麼,Y表示什麼?

小結:用一個括號表示位置,第一個數表示第幾列,第二個數表示第幾行,兩個數之間用逗號隔開,我們把物體的位置用這個簡單的方法表示,稱為數對錶示法(板書)

那麼反過來,數對(5,3)表示什麼意思?

學生小組探究,交流彙報。

(2)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寫出自己的位置數對。寫後與同桌互換檢查。

(3)數對闖關活動。

第一關:下面兩個數對是表示哪位同學的位置的,就請這位同學站起來。

(4,3)、(3,4)

這兩個數對有什麼區別。

(2,3)、(3,1)、(1,3)、(3,3)。請坐在這幾個位置的同學逐一站起來。

第二關:誰能給這些數對分類。

(3,4)、(3,3)、(2,3)、(4,3)、(3,1)、(1,3)

第三關:在座標軸上確定上面這幾個數對的位置。假如,把(3,3)的'位置定在這裡的話。(如下圖),其他數對的位置分別在哪裡?讓學生思考並完成。

3、確定方格中的位置。

師出示例2,先讓學生說出圖中幾個場館的位置數對,再讓學生在圖中標出其他場館的位置

三、鞏固練習,拓展應用。

1、介紹“地球上經緯線知識”

2、現在同學門應該知道科學家們怎樣迅速的找到反回艙了吧,GPS-衛星全球定位系統就是監測出“神舟五號的降落的位置的經度和緯度,從而幫助科學家們快速的找到英雄楊利偉叔叔了。

3、“說說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數對思想”再一次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

四、全課總結。

(1)同學們今堂課你收穫了什麼?

(2)你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

國小六年級數學的教學設計6

一、指導思想

嚴格遵循黨的教育方針,愛崗敬業,正確傳授學生知識,並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思想教育,培養其成為新時期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和建設者。認真培養其數感,提高其計算能力,培養其空間觀念,並能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中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二、基本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 人,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

1、雙基情況

大部分學生本冊應掌握的知識基本掌握較好,尤其是分數計算方面準確率較高,但在實際應用類,如應用題,還有個別學生對題目難以理解,解題困難。

2、學習能力

大部分學生學習較主動,能自覺進行課後複習、課前預習,課堂上發言較積極,但有個別學生依賴性較強,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都較差,聽課時較易分神,學習成績較不理想。

3、學習習慣

學生學習習慣大多較好,課堂聽課認真,作業基本上都能按時完成。只有少數差生學習上仍有惰性,完成作業較應付。

三、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負數、圓柱與圓錐、比例、統計、數學廣角、整理和複習等。圓柱與圓錐、比例和整理和複習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2、教學目標

①瞭解負數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②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能夠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會用比例知識解決比較簡單的實際問題;能根據給出的有正比例關係的資料在有座標系的方格紙上畫圖,並能根據其中一個量的值估計另一個量的值。

③會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紙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將簡單圖形放大或縮小。

④認識圓柱、圓錐的特徵,會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和圓柱、圓錐的體積。

⑤能從統計圖表準確提取統計資訊,正確解釋統計結果,並能作出正確的判斷或簡單的預測;初步體會資料可能產生誤導。

⑥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⑦經歷對“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瞭解“抽屜原理”,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發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⑧通過系統的整理和複習,加深對國小階段所學的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較合理的、靈活的計算能力,發展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提高綜合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⑨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⑩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3、教學重點

①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能正確的讀、寫正數和負數,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②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它們的基本特徵。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認識圓錐的底面和高。

③探索並掌握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以及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會運用公式計算體積,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④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例項,能運用比例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⑤認識正比例關係的影象,能根據給出的有正比例關係的資料在有座標系的方格紙上畫出影象,會根據其中一個量在影象中找出或估計出另一個量的值。

⑥瞭解比例尺,會求平面圖的比例尺以及根據比例尺求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

⑦會綜合應用學過的統計知識,能從統計圖中準確提取統計資訊,能夠正確解釋統計結果。

⑧經歷“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瞭解“抽屜原理”,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⑨對國小階段所學知識進行系統的複習。

4、教學難點

①掌握圓柱和圓錐的基本特徵。探索並掌握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以及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會運用公式計算體積,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②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例項,能運用比例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③認識正比例關係的影象,能根據給出的有正比例關係的資料在有座標系的方格紙上畫出影象,會根據其中一個量在影象中找出或估計出另一個量的值。

④會求平面圖的比例尺以及根據比例尺求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

⑤會綜合應用學過的`統計知識,能從統計圖中準確提取統計資訊,能夠正確解釋統計結果。

⑥經歷“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⑦通過對國小階段所學數學知識進行系統的複習,熟練掌握和運用國小階段所學的數學知識。

5、教具和學具

三角板 直尺 圓柱、圓錐的實物及模型方格作圖紙

四、教學措施

1、充分利用遠端教育資源和網路等現代化教育資源,提高課堂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為提高教學質量打下基礎。

2、積極學習新課程改革的理論和經驗,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使他們學的輕鬆快樂,使學生由學會向會學轉變,由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轉變,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和學習的效率。

3、教師要從自身做起,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備好課、上好課,批改好作業,以積極認真的態度來影響學生,提高學生對數學這門學科的興趣,使學生願學、樂學。

4、抓好單元檢測,把好單元教學關。

5、加大培優輔差的力度,以激勵表揚的方法讓學生在學習中展開競爭,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對後進生給予更多的關心,做到課堂上多提問,課下多關心,作業做到面批面改。使他們進一步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從而促進全班教學

質量的提高。

6、繼續寫數學學習週記,以培養學生總結概況的能力,以激勵性的評語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學習興趣。

國小六年級數學的教學設計7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

2、滲透事物都是普遍聯絡觀點的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

理解倒數的意義和怎樣求倒數。

教學難點:

求倒數方法的敘述。

教學過程:

一、引新:開車、步行有前進倒退之分,那麼,倒數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今天的內容老師想請同學們自己先來學學。

二、自學新課:

自學書本P19。並思考以下問題:

1、什麼叫倒數?

2、怎麼求一個數的倒數?

3、是不是任何數都有倒數?小數有嗎?帶分數有嗎?

三、討論辨析:

1、什麼叫倒數?

2、看下面四道題,你能說一些什麼有關“倒數”的話。

3、存在倒數有那些條件

(1)兩個數。

(2)這兩個數的`乘積是1。

4、能不能說80是倒數,1/80也是倒數?一個數能叫做倒數嗎?

5、概括:倒數是對兩個數來說的,它們是相互依存的,必須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倒數,不能孤立地說某一個數是倒數。

6、總結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

四、思考:0.2的倒數是多少?

五、小結:請學生說一說這節課學習了哪些內容。

六、作業:練習五3—8。

國小六年級數學的教學設計8

設計說明

本課時是在學生學習了比與分數的聯絡及掌握了簡單的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數量關係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平均分”問題的發展,也是今後學習比例、比例尺等知識的基礎。本課時在教學設計上有如下幾個特點:

1、巧妙鋪墊。

在解決按比分配的問題時,一般是先把幾個數的比轉化成幾個數分別佔總數的幾分之幾,再根據分數乘法的意義求出這幾個數。所以在複習匯入階段,巧妙設題,引導學生把幾個數的比轉化成各部分佔總數的幾分之幾,使新知的匯入水到渠成。

2、合作交流。

在新知的探究階段,先結合例題引導學生弄清題意,再引導學生聯絡已有的知識嘗試不同的解法,最後給出按比分配的意義,並引導學生總結出按比分配問題的不同解法,使學過的各知識間的聯絡得到加強。

3、應用體驗。

在鞏固練習階段,通過引導學生自主解決相關問題,使學生在應用體驗中進一步理解比和分數的關係。掌握先把比化成分數,再用分數乘法來解答的方法。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學情檢測卡

教學過程

⊙複習匯入

1、列式並解答。

(1)200kg的是多少千克?200×=50(kg)

(2)某班有男生18人,女生14人,男生和女生人數的比是多少?(18∶14=9∶7)

(3)學校體育組買來了三種球,其中籃球5個,足球4個,排球8個。

①買來的籃球、足球和排球的比是多少?(5∶4∶8)

②籃球的個數佔三種球總數的幾分之幾?

③足球的個數佔三種球總數的幾分之幾?

④排球的個數佔三種球總數的幾分之幾?

⑤如果不知道買來的球的總數,只知道買來的籃球、足球和排球的個數比,你能求出這三種球的'個數各佔球總數的幾分之幾嗎?(引導學生根據份數思考問題)

2、引入新課。

比的應用十分廣泛,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比在生活中的應用。(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跳出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把連比轉化成總數的幾分之幾。分散解決問題的難點,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慾望。

⊙探究新知

1、教學教材54頁例2。

(1)課件出示教材54頁例2:這是某種清潔劑濃縮液的稀釋瓶,瓶子上標明的比表示濃縮液和水的體積之比。按照這些比,可以配製出不同濃度的稀釋液。如果按1∶4的比配製了一瓶500mL的稀釋液,其中濃縮液和水的體積分別是多少?

(2)閱讀與理解。

①題目中要配製什麼?(配製500mL的稀釋液)

②是按什麼進行配製的?(濃縮液和水的體積按1∶4的比進行配製)

③“濃縮液和水的體積比是1∶4”是什麼意思?(就是說在500mL的稀釋液中,濃縮液的體積佔1份,水的體積佔4份,一共是5份,濃縮液的體積佔稀釋液體積的五分之一,水的體積佔稀釋液體積的五分之四)

(3)分析與解答。

①討論:你能求出濃縮液和水的體積各是多少毫升嗎?(引導學生小組討論解法)

②交流彙報。(結合學生回答,板書解法)

思路一先把比化成分數,再用分數乘法來解答。

稀釋液平均分成的份數:1+4=5(份)

濃縮液的體積:500×=100(mL)

水的體積:500×=400(mL)

國小六年級數學的教學設計9

教材分析

1、本節課是在學習了折扣和納稅之後的第三個用百分數解決問題的知識點,是用百分數解決問題中最重要的問題,也是本章內容中的一個難點。

2、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讓學生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意義,掌握利息的計算方法以及利率在生活實際中的應用。

學情分析

1、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折扣和納稅這兩個用百分數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將要學習的第三個用百分數解決問題的知識點。

2、學生在學習這個知識點時的障礙點應該在於利息稅的扣除和國債利息不扣除利息稅上。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儲蓄的意義:明確本金、利息、稅後利息和利率的含義;掌握計算利息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計算。

2、對學生進行勤儉節約,積極參加儲蓄,支援國家、災區、貧困地區建設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掌握利息的計算方法。

難點:1、通過自主探索,瞭解利息的計算方法;

2、利息稅的扣除和國債利息不扣除利息稅上。

教學過程:

一、課內交流、探究

師:在儲蓄的過程中,你搜集到哪些相關的知識?(學生分組彙報調查結果)

(生彙報。開放的問題情景下,根據每組學生的差異,預計可能出現下列情況:(1)有關儲蓄的一般知識,如儲蓄的方式;(2)有關儲蓄的相關概念,如本金、利息、利率、稅後利息稅的知識;(3)有關利息的計算方法,如有的小組利率的含義推匯出利息的計算方法;(4)、有關調查中遇到的困難、解決的方法和自己的感受)

師:根據每組交流的情況給予相應的評價,並和學生共同整理儲蓄的相關知識,形成知識體系。

板書:利息與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二、創設情景、體驗儲蓄

1、創設情景

2、體驗儲蓄。根據剛才的彙報情況,安排教學過程。

(1)學生拿出複製好的儲蓄存款憑證進行填寫。

(2)學生活動,教師瞭解學生填寫情況後,最後利用投影儀進行訂正。

(3)、充分聯絡生活,設定儲蓄密碼。

(4)保管好存摺或存單。

師:儲蓄完成以後,銀行要給我們一個存單或存摺,我們要牢記密碼,妥善保管好存單或存摺。

三、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交流討論,瞭解利息的計算方法。

師:同學們,根據剛才的知識,如果告訴你兩年的利率是2.43%,你能夠求出張大爺儲蓄到期時能獲得多少利息嗎? (學生分組討論計算,彙報情況)

2、學習利息稅知識。

師:大家都算出了應得的利息,但實際上張大爺他並不能得到你們算出的這些錢,你們知道為什麼嗎?請大家看一下課本第99頁最下面的一句話:“國家規定,存款的利息要按5%的.稅率納稅。”哪位同學能解釋一下?

生:就是銀行多給的那部分錢的5%要上交給國家。

生:就是隻能得到利息的95%。

師:對,存款的利息必須要按5%的利率納稅,納稅是我們每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在座的各位同學長大之後都要依法進行納稅。

師:儲蓄到期時,張大爺實際領取本金和利息一共是多少?

生1:48.60×5%=2.43(元)

1000+48.60-2.43=1046.17(元)

生2:48.60×(1-5%)=46.17(元)

1000+46.17=1046.17(元)

生3:1000+48.60×(1-5%)=1046.17(元)

師總結利息的利息計算方法。

3、鞏固新知:學生進行練習(教材第100頁的“做一做”)

(1)學生個人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2)學生個人彙報

四、課後實踐、體驗儲蓄過程

師:請同學們課後把平時積攢的零用錢存入銀行,在儲蓄的過程中如果遇到問題,你能想辦法解決嗎?把不懂的問題記下來,我們下節課繼續交流討論。

五、課後作業佈置

課本練習二十三的第6、9題。

國小六年級數學的教學設計10

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使學生理解掌握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2.認識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稱。

(二)能力訓練點

1.使學生學會應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並能正確組成比例。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對學生進一步滲透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

應用比例的意義或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並能正確地組成比例。

教具學具準備:

小黑板、投影片、投影儀。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教師出示複習題,回憶有關比的知識。

1.什麼叫做比?

2.什麼叫做比值?

3.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4.上面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學生回答後,師說:4.5∶2.7和10∶6這兩個比的比值相等,也就是說這兩個比是相等的,因此它們可以用等號連線。(板書:4.5∶2.7=10∶6)

二、探究新知

1.比例的意義。

出示例1:一輛汽車第一次2小時行駛80千米,第二次5小時行駛200千米。列表如下:

從上表中可以看到,這輛汽車,

第一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______;

第二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______。

這兩個比的比值各是多少?它們有什麼關係?

(1)教師引導學生對上面的問題一一解答。使學生清楚地看到這兩個比的比值都是40,所以這兩個比相等。因此就可以寫成這樣的等式

(2)由教師告訴學生:象4.5∶2.7=10∶6、80∶2=200∶5這樣的等式,都是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我們把它叫做比例。(板書課題:比例的意義)

師問:什麼叫做比例:組成比例的關鍵是什麼?

生答: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板書)

引導學生議論、交流後板書: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在“兩個比相等”下邊劃“”。)

(3)做一做

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

①6∶10和9∶15

②20∶5和1∶4

第①題由教師引導學生完成,思路如下:

所以:6∶10=9∶15

其餘各題分組討論後由學生獨立完成。

(4)填空

①如果兩個比的比值相等,那麼這兩個比就()比例。

②一個比例,等號左邊的比和等號右邊的比一定是()的。

2.比例的基本性質。

(1)師以80∶2=200∶5為例說明: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邊敘述邊板書如下)

(2)讓學生看下面這些比例,說出它的外項和內項是多少?

4.5∶2.7=10∶6

6∶10=9∶15

(3)讓學生計算上面每一個比例中的外項積和內項積,並討論它們存在什麼關係?

以80∶2=200∶5為例,指名來說明。(師邊板書如下)

外項積是:80×5=400

內項積是:2×200=400

80×5=2×200

(4)由學生自己任選兩三個比例,計算出它的外項積和內項積。從兩個乘積的關係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在每個比例裡,兩個外項的積都等於兩個內項的積。

(5)由教師明確:在比例裡,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板書)

(板書課題:加上“和基本性質”,使課題完整。)

(6)想一想: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形式,等號兩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別交*相乘的積有什麼關係?為什麼?

指名回答後,師板書:

(7)做一做

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下面哪一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6∶3和8∶50.2∶2.5和4∶50

3.閱讀課本第9、10頁的內容並填空。

三、鞏固發展

1.說一說比和比例有什麼區別。

討論後指名說明:

比是表示兩個數相除的關係,有兩項;比例是一個等式,表示兩個比相等的關係,有四個項。

2.在6∶5=30∶25這個比例中,外項是()和(),內項是()和()。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寫成()×()=()×()。

3.先應用比例的意義,再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1)6∶9和9∶12

(2)1.4∶2和7∶10

4.下面的四個數可以組成比例嗎?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能組幾個就組幾個)

2、3、4和6

四、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並學會了應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組比例。

五、佈置作業練習一第3題。

國小六年級數學的教學設計11

設計說明

1、重視對相關概念、性質以及一些相互關聯的知識的複習。

教學過程中,把比的意義、性質,比與分數和除法的關係等知識作為重點複習內容之一,結合教材習題進行系統的複習,使學生對比的知識有進一步的認識。

2、重視學習方法的積累。

在複習求比值和化簡比的過程中,不但回顧了求比值和化簡比的方法,而且將兩者之間的區別進一步細化,加強了學生對比的認識和理解。在複習按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問題的過程中,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

3、重視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中,把用分數混合運算解決實際問題作為重點複習內容之一,結合教材習題,重點分析題中的數量關係,使學生通過對比練習,更好地掌握解決分數乘、除法問題的思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歸納整理,構建知識網路

1、歸納整理。

師:本學期我們學習了哪些關於分數混合運算和比的知識?請同學們先自行整理,再在小組內討論、交流。

學生借鑑教材“獨立思考”板塊進行回憶整理,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

2、學生彙報,構建知識網路。

師:怎樣展示相關的知識才能叫人一目瞭然呢?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完成知識網路的構建吧!

引導學生有序地回顧,結合學生的回答,課件示範建立知識網路的過程。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回顧、整理,學生對所學的分數混合運算的知識會有一個比較系統的瞭解,從而學會構建完整的知識網路的方法。

⊙分類複習

1、複習分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1)說一說:分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分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與整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相同)

(2)鞏固練習。

比一比,算一算。

+÷× ÷×÷×

2、複習運用運算定律和運算性質進行簡便計算。

(1)複習各種運算定律和運算性質。

在小組內舉例交流各種運算定律和運算性質,然後全班彙報。

(2)鞏固練習。

用簡便方法計算下面各題。

×+××25××32×20÷+

3、複習解決分數乘、除法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1)解決典型習題。

①一種服裝原價120元,現在降價。現在的售價是多少元?

②一種服裝降價後的價格是96元。這種服裝的原價是多少元?

(2)對比兩道題的異同。

相同點:題中的數量關係相同,解題思路相同。

不同點:

①題單位“1”已知,用乘法解答。

②題單位“1”未知,用列方程法或除法解答。

(3)交流解決分數乘、除法問題的注意事項。

學生相互交流,全班互相補充。

4、複習比的意義。

(課件出示教材102頁3題)

(1)引導學生找出隱含條件,寫出比並求出比值。

(2)結合習題複習比的意義及比的各部分名稱。

兩個數相除,又叫作兩個數的比。“∶”叫作比號,比號前面的數叫作比的前項,比號後面的數叫作比的後項。

國小六年級數學的教學設計12

設計說明

圓的認識是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的擴充套件。由直線發展到曲線,是知識的一個昇華,一個質的飛躍,對新接觸圓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本教學設計遵循知識的形成過程和學生的認知特點,具體突出以下兩點:

1.重視學生的實踐操作。

實踐操作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之一,它能加深學生對抽象數學知識的理解。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實踐操作機會,學生通過摸一摸、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等活動,獲取圓的有關知識,掌握圓的基本特徵,實現自主學習。

2.在合作交流中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

學生積累的知識、經驗及個性差異會導致對知識理解的側重點不同,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互相交流,能夠使學生實現優勢互補,從而實現知識的建構。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重視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發現圓的基本特徵,以及同一個圓中直徑與半徑之間的關係。在不斷地交流、討論、探究中明確圓心確定圓的位置,半徑決定圓的大小。這樣的設計能讓學生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數學知識的趣味性,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各種平面圖形卡片 圓規

學生準備 圓形實物 平面圖形卡片 圓規 直尺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師:同學們,老師手裡拿的是什麼?(圓)關於圓,同學們一定不會感到陌生,請你們想一想,生活中你們在哪裡見到過圓?(生自由回答)

師:圓在生活中隨處可見,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課件出示教材57頁主題圖)

師:圓把我們的世界點綴得如此美麗、神奇。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圓的世界,去探尋其中的奧祕,好嗎?(板書課題:圓的認識)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到身邊各種圓形圖案帶來了美的享受,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自然而然地引出課題,激發學生主動探究圓的慾望。

⊙探究感悟,掌握特徵

1.直觀感受圓的曲線特徵。

師:老師給每個小組都發了一個布袋,裡面放了一些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卡片,閉上眼睛,你能很快摸出圓嗎?把你的想法和小組內的成員說一說。

活動後彙報:你為什麼一下就能說出摸到的是不是圓?圓和我們學過的其他的平面圖形有什麼區別?

師:(結合學生的回答)圓是由一條曲線圍成的封閉圖形。

師:請同學們再次閉上眼睛摸一摸圓的邊,想象一下圓的形狀。

設計意圖:通過摸圓的活動讓學生認識圓,通過想象、驗證、動手操作,親身體驗圓是由一條曲線圍成的封閉圖形,初步感知圓的基本特徵。

2.交流反饋,形成概念。

(1)自學畫圓。

師:剛才同學們已經認識了圓,那麼,想不想把它畫出來呢?

老師引導學生每四人一組嘗試畫圓,看誰的方法多。

(學生用手畫,藉助圓形物體畫,用圓規畫……)

(2)嘗試用圓規畫圓。

學生操作,每個學生用圓規在白紙上畫一個圓。

學生完成後,教師讓學生每四人一組,把四個人畫的.圓放在一起,相互欣賞。

師:欣賞完剛才四個同學畫的圓以後,你們發現四個人的作品有什麼不一樣嗎?

(四個圓的大小不一樣,畫在紙上的位置也不一樣)

師小結:畫圓時,圓規兩腳間的距離不能改變,有針尖的一腳不能移動,旋轉時要把重心放在有針尖的一腳上。

(學生練習用圓規畫圓)

3.探索圓心。

(1)明確圓心:老師示範畫一個完整的圓,然後對照圓講解:用圓規畫圓時,針尖所在的點叫做圓心。

(2)開展活動:請同學們拿出你們的圓形學具,上下對摺、開啟,出現一條摺痕;左右對摺、開啟,又出現一條摺痕;換個方向再對摺、開啟,如此做幾次,你們發現了什麼?

(這幾條摺痕相交於一點)

師:這幾條摺痕相交的這一點在圓的中心,圓中心的這點叫做圓心,圓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引導學生在學具圓上標註圓心。

(3)明確作用:同學們剛才畫的圓的位置不一樣,你們認為這是由什麼決定的?

同桌之間討論後彙報。

國小六年級數學的教學設計13

數學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必修課。通過數學課程的學習,學生獲得數學基本知識和技能,逐漸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下面是北師大版國小六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歡迎參考!

一、基本情況分析:

本年級學生有學生47人,其中男生有25人,女生有22人。從總體上看,學生數學能力相對欠缺,數學基礎不夠紮實,學校熱情一般,大多數學生上課能專心聽講,認真思考問題,積極主動地發言,提出不同的看法,能按時完成作業。反應比較慢的也不少,一道非常簡單的計算題,你給他講一遍不會,再講一遍還是不會,繼續講一遍仍然不會。

二、教學內容

本冊教學內容分為五大板快:(一)、數與運算。1.第二單元百分數的應用。2.第四單元比的認識。(二)、空間與圖形。1.第一單元圓。2.第三單元圖形的變換。3.第六單元觀察物體。(三)、統計與概率。第五單元統計。(四)綜合應用:數學與體育、生活中的數。(五)整理與複習。

三、教學目的和要求:

1.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圓及圓的對稱性,認識到同一個圓中半徑、直徑、半徑和直徑的關係,體會圓的本質特徵及圓心和半徑的作用,會用圓規畫圓。結合具體情境,通過動手實驗、拼擺操作等實踐活動,探索並掌握圓的周長和麵積的計算方法,體會化曲為直的思想。結合欣賞與繪製圖案的過程,體會圓在圖案設計中的應用,能用圓規設計簡單的圖案,感受圖案的美,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

2. 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幾或減少百分之幾的意義,加深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能利用百分數的有關知識或運用方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感受百分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3.經歷運用平移、旋轉或作軸對稱圖形進行圖案設計的過程,能靈活運用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結合欣賞和設計美麗的圖案,感受圖形世界的神奇。

4.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的過程,理解比的意義及其與除法、分數的關係。在實際情境中,體會化簡比的必要性,會運用商不變的性質和分數的基本性質化簡比。能運用比的.意義,解決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比的意義,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5.認識複式條形統計圖和複式折線統計圖,感受複式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能根據需要選擇複式條形統計圖、複式折線統計圖有效地表示資料。

6.學生能正確辨認從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的形狀,並畫出草圖。感受觀察範圍隨觀察點、觀察角度的變化而改變,能利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四、教學措施:

1.鼓勵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重視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及初步的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五、教學課時安排(按單元順序)

一單元圓: 17課時。

二單元百分數的應用:16課時

三單元圖形的變化: 5課時

整理與複習(一): 5課時

數學與體育: 3課時

四單元比的認識: 13課時

五單元統計: 6課時

整理與複習(二): 3課時

生活中的數: 2課時

六單元觀察物體: 5課時

看圖找關係: 2課時

總複習: 10課時

機動時間: 3課時

國小六年級數學的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組織學生通過畫一畫、折一折、觀察體驗圓的特徵,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

理解在同一個圓內直徑與半徑的關係。

能力目標:讓學生了解、掌握畫圓的多種方法,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

轉變學生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概括等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德育目標:讓學生養成在交流、合作中獲得新知的習慣。

教學重點:探索出圓各部分的名稱、特徵及關係。

教學難點:通過動手操作體會圓的特徵。

教具準備:硬幣、線繩、圖釘、鉛筆頭、圓規、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運動會嗎?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一場緊張而又激烈的塞車運動。看,它們已經來到了起跑線上,一號、二號、三號誰將會成為最後的冠軍,請同學們大膽預測。

師:讓我們把掌聲獻給冠軍,送給一號車手。同學們預測的很好,那麼一號的賽車為什麼成為了最後的冠軍呢?

生:因為一號的賽車,輪子是圓的。

師:其它的車手為什麼會比一號的賽車慢呢?

生:因為它們的輪子是方形,是三角形,有稜有角的。

2、聯絡生活、舉例說明

師:你在生活中,哪些物體上還有圓?指名學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含有圓的物體。

師:圓在我們的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汽車作為現代工業化的產物,正是因為裝上了圓形的輪子,不僅極大的方便了我們的生活出行,也大大提高了社會生產效率;家庭用的圓形套裝餐具,滿足我們審美需求的同時,也更讓我們味口大開,看來圓在我們的生活中的確很重要。下面就讓我們對圓作更進一步的認識吧!揭示課題:圓的認識

二、自主探索,初步體驗:

1、第一次自主探索畫一畫。

師:你能創造出一個任意大小的圓嗎?

生:能。

師:同學們真有自信,下面就請同學們前後四人小組為單位,可以利用學具袋中老師給大家準備的工具,也可以自己想辦法去創造圓,比一比看哪個小組想到的方法最多?

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分工創造圓。

生:進行小組反饋。

教師注意將各種方法進行概括分類,學生可能會出現的答案有①利用硬幣或其它圓形輪廓描圓;②利用圖釘和線畫圓;③用圓規畫圓;④用圓形物體用力在紙上壓印圓;⑤線一頭繫上重物旋轉形成圓……

師:這麼多的.方法都能創造出圓,那麼這些方法有什麼缺點嗎?

學生說一說各種畫法的缺陷:(

1、利用圓形輪廓描和印圓,方便但圓的大小固定。

2、線畫圓,比較麻煩但可以畫很小的圓也可以畫很大的圓。

3、旋轉形成圓不能留下痕跡。

4、圓規畫圓,方便且一定大小的圓都能畫)

師:那你認為這麼多方法中用什麼畫圓最科學最方便?

生:用圓規畫圓最方便。

2、第二次嘗試畫一畫-----用圓規畫圓。

師:那請同學們用圓規自已嘗試畫一個圓。

沒有畫成功的同學把圖案展示,我們願意幫助你尋找原因。

生:(

1、畫移位的,

2、重新畫又找不到位置的,)如:問為什麼會移位,為什麼會找不到原來的位置?

學生回答問題的原因,教師邊示範邊講解:所以畫圓的時候要先確定位置,點上一點,把鋼針戳在點上,用手捏住圓規的頭,岔開圓規兩腳的開口,將圓規略微傾斜一點,旋轉一週,一個圓就畫好了。請大家也一起試試看。(板書:定點、定長、旋轉一週)

師:學生根據老師的講解獨立畫圓。

師:大家畫的圓的位置都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為什麼會不一樣?

生:因為剛針戳的位置不一樣,(或點的位置不一樣)

師:看來這個點能決定圓的位置,(板書:能決定圓的位置)

師:請同桌再互相比較一下你們剛才畫的圓大小完全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為什麼會不一樣?

生:因為我們圓規的開口大小不一樣。

生:圓規的兩腳開得越大,所畫的圓也就越大,圓規兩腳間的距離能決定圓的大小。(師板書:能決定圓的大小)

師:那請同學們把圓規兩腳間的距離定為3釐米,來畫一個圓,並用剪刀將你所畫的圓剪下來。

三、認識圓各部分名稱及探究其特徵:

①學生跟老師一起操作:把圓對摺、開啟,換個方向,再對摺,再開啟…這樣反覆幾次。(也可進行一下小競賽,看誰折得快、折得好。)

提問:折過若干次後,你發現什麼?(在圓內出現了許多摺痕。)

師:仔細觀察一下,這些摺痕總在圓的什麼地方相交?(圓中心一點)

教師指出:我們把圓中心的這一點叫做圓心。(貼出紙圓,點出圓心,並板書:圓心)

師:圓心一般用字母o來表示。(板書:o)

教師領學生讀字母“o”,說明“o”的寫法,讓學生在自己的圓裡標出圓心並用字母“o”來表示。

遊戲過渡:下面讓我們放鬆一下,玩一個“食指點圓”的遊戲,遊戲規則:教師說出圓的位置(圓外、圓心、圓內、圓上)讓學生用食指來點,看誰點的快,點的準。尤其強調“圓上”的概念,指圓的邊緣上。

②師:強調之後,讓學生說圓上有多少個點?(無數個)現在請同學們用尺子量一量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看一看,可以發現什麼?

通過測量引導學生髮現: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

教師指出:我們把連線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教師在圓內畫出一條半徑,並板書:半徑)

提問:誰能說一說什麼樣的線段叫做半徑?

教師說明:半徑一般用字母r來表示。(板書:r)

教師領學生讀“r”,強調“r”的寫法,讓學生在自己圓裡畫出一條半徑並用字母r來表示。

學生做完後,教師提問:在同一個圓裡可以畫出多少條半徑?所有的半徑長度都相等嗎?

啟發學生說出:在同一個圓裡,有無數條半徑,所有的半徑長度都相等。(並板書)。

③同學們接著觀察,剛才我們把圓對摺時,每條摺痕都從圓的什麼地方通過?兩端都在圓的什麼地方?(每條摺痕都通過圓心,兩端都在圓上。)

學生回答後,教師指出:我們把這樣的線段叫做直徑。(在圓內畫出一條直徑,並板書:直徑)

提問:誰能說一說,什麼樣的線段叫做直徑?

啟發學生說出:通過圓心並且兩段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

教師說明:直徑一般用字母“d”來表示。(板書:d)

教師領學生讀“d”,強調"d"的寫法,讓學生在自己的圓裡畫出一條直徑,並用字母“d”來表示。

學生做完後,教師提問:在同一個圓裡可以畫出多少條直徑?自己用尺子量一量同一個圓裡的的幾條直徑,看一看可以發現什麼?

引導學生得出在同一個圓裡有無數條直徑,所有的直線的長度都相等。

④練習:出示課件請觀察下圖中哪些直徑,哪些是半徑。哪些不是,為什麼?

⑤小結與過渡: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在同一個圓裡,有無數條半徑,所有半徑的長度都相等;有無數條直徑,所有直徑的長度也都相等。那麼,在同一個圓裡,直徑與半徑之間又有什麼關係呢?(組織學生討論)

引導學生得出:在同一個圓裡,直徑的長度是半徑的2倍,半徑的長度是直徑的一半。

師:如何用字母表示這種關係?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d=2rr=d/2。

師:這就是說,在同一個圓裡,知道了半徑的長度,乘以2就可以求出直徑的長度;知道了直徑的長度,乘以1/2就可以求出半徑的長度。(組織學生說半徑或直徑的長度,讓其他學生說直徑或半徑的長度,然後組內互說互評。)

⑥練習:出示課件填表。

⑦鞏固練習:出示判斷題。

四、轉回課前問題:

為什麼車輪做成圓形的能得冠軍呢?

(讓學生結合今天所學知識解決此題。)

五、課後作業:

用今天所學知識畫出各種大小、不同顏色的圓,組合出一幅美麗的圖畫。

六、板書設計:

圓的認識

圓心O ——能決定圓的位置(定點)

半徑r

——能決定圓的大小(定長)

直徑d

同圓半徑

無數條且長度相等

(等圓)直徑

d=2r或r=d=

國小六年級數學的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列、行的含義,知道確定列、行的規則。能初步理解數對的含義,會用數對錶示具體情境中物體的位置。

2. 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經歷由具體的座點陣圖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圖的過程,提高思維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3. 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進一步增強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 情境引入,激發需要

提問: 能說出我們班中隊長坐在哪裡嗎?

出示例1主題圖,讓學生按自己的想法描述小軍的位置。(學生可能認為小軍坐在第4組第3個,也可能認為小軍坐在第3排第4個)

質疑:同樣都是表示小軍的位置,怎麼會有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呢?(第一種意見是把一豎排看作一個小組,小軍就在第4組第3個;第二種意見是把一橫排看作一排,小軍就在第3排第4個)

提問:怎樣才能用一致的方式,更簡明地說出小軍的位置呢?(學生可能想到:先說清楚是什麼排或什麼是組,再說明小軍在第幾組第幾個或第幾排第幾個;統一規定,橫著的是排,大家都按照這樣的規定去說)

提問:你認為哪一種方法更好些?(學生中可能會出現兩種不同的意見,注意引導學生體會:如果有一個約定,大家都按照這樣的規則去做,就不會表達不清了)

揭示課題:怎樣規定橫排和豎排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種既準確又簡潔的確定位置的方法。(板書課題)

[說明:讓學生說出中隊長的位置,有效地喚起了學生已有的用“第幾組第幾個”或“第幾排第幾個”的知識確定位置的經驗,幫助學生找準了新舊知識的連線點。讓學生運用已有經驗描述小軍的座位,使學生體會到用已有的經驗描述小軍的位置,由於標準不同,結果也不同,從而引起學習和探索新方法的內在需要,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 認識列、行,理解數對

1. 對照座位示意圖認識列與行。

講解:(出示教材第15頁的座位示意圖)習慣上,我們把豎排叫做列,橫排叫做行。確定第幾列一般從左往右數,確定第幾行一般從前往後數。用這樣的方法來描述,小軍就坐在第4列第3行的位置上。(板書:第4列第3行)

提問:(在示意圖的第2列第4行的位置上,點出小明)小明坐在這個位置,他的位置是在第幾列第幾行?(板書:第2列第4行)

提問:小麗坐在第5列第2行,你能在圖中找出小麗的位置嗎?(學生指出小麗的位置,並板書:第5列第2行)

自己在圖中找一個點,並用第幾列第幾行的方式描述這個點的位置,和小組內的同學交流。

反饋:會用第幾列第幾行這樣的方式來確定物體的位置了嗎?(要求學生舉例說明)

2. 用數對錶示物體的位置。

談話:我們已經認識了列和行,並且能用第幾列第幾行來確定物體所在的位置。既然大家約定用第幾列第幾行的方式來表達物體的位置,就不會引起誤解。那能不能用一種更簡潔的方法來表達呢?(學生可能會想用字母分別表示列和行)

講解:大家想出的辦法很好。其實,我們可以進一步規定:用一個數表示第幾列,再用另一個數表示第幾行,那麼,小軍的位置就用兩個數來表示就夠了。你能知道是哪兩個數嗎?(4和3)習慣上,我們用一個數對來表示:(4,3)。

提問:數對前面的一個數4表示什麼?3呢?

提問:你能用數對分別表示小明和小麗的位置嗎?(學生用數對錶示,並說明每一個數對的含義)

要求學生同桌合作,一人指出位置,另一人說說這個位置是第幾列第幾行,並且用數對錶示出來。

3. 完成教材第15頁的“練一練”。

(1) 在圖中找出第2列第4行的位置,找到後,在圖中用筆塗出來,並用數對錶示,填在書上的括號裡。

(2) (6,5)這個數對在圖中表示的是第幾列第幾行的位置?

[說明:先通過具體的情境,讓學生認識列、行的含義與確定列、行的規則,再通過確定小明、小麗的位置幫助學生熟悉這一規則,為數對的.引入奠定了厚實的基礎。從列和行的規定,到用數對來表示,既有利於學生理解數對的含義,又滲透了符號化的思想,有利於學生感受數學符號的簡潔性,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之後,讓學生嘗試運用數對描述其他事物的位置,加深了對數對含義的理解。整個環節的設計,層次鮮明,重點突出,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 鞏固練習,發展智慧

1. 完成練習三第1題。

出示教室座點陣圖,並標出每一個學生的名字。

(1) 說一說: 要求學生用數對錶示自己或同學的位置,並組織交流。

(2) 比一比:同桌合作,在圖上指出某個同學的位置,讓同桌儘快用數對錶示出這個同學的位置。比比誰的反應快。

(3) 猜一猜:用數對錶示出自己好朋友所在的位置,其他同學猜出這個同學是誰。

2. 完成練習三第2題。

出示題目。

(1) 生活中也經常用數對確定位置。請看,小明家廚房的一面牆上貼著瓷磚,請用數對錶示四塊裝飾瓷磚的位置。

學生完成後,全班交流。

(2) 討論:你發現表示這四塊瓷磚位置的數對有什麼特點嗎?(前一個數相同,說明兩塊瓷磚在同一列;後一個數相同,說明兩塊瓷磚在同一行)

3. 課件出示練習三第3題。

出示題目。

(1) 說位置:這是學校會議室的地面圖,同座位的同學相互說說每塊花色地磚的位置。(用第幾列第幾行表示)

(2) 寫數對:能用數對錶示出這幾塊花色地磚的位置嗎?(學生完成後,組織交流)

(3) 找規律:觀察這幾塊花色地磚的位置,你發現了什麼?

先讓學生在小組中說說自己的發現,再組織全班交流。

4. 拓展應用。

出示右圖。

談話:如圖,“光”字的位置可以用(C,2)來表示。說出下面類似於數對的每組字母和數各表示什麼漢字,並連起來讀一讀:(B,3)、(A,5)、(C,4)、(E,2)、(D,1)。

學生在小組中交流,然後全班交流,並齊讀: “我們愛數學”。

提問:你愛數學嗎?為什麼?

[說明: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提高了學生的能力。首先結合學生在教室中的位置,通過說一說、比一比、猜一猜等活動,使學生進一步鞏固了對列、行和數對含義的認識。然後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用數對來確定牆面瓷磚和地面花色地磚的位置,這裡注意通過比較瓷磚和地磚的位置特徵,在觀察、比較的基礎上讓學生充分交流,使學生髮現數對中的一些規律,如同一列中,數對中的前一個數相同;同一行中,數對中的後一個數相同等,提升了學生的認識。最後通過類似於數對的一組字母和數找相應的漢字——“我們愛數學”,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數對的理解,提高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更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四、 自主總結,生成問題

提問: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問題值得我們課後去探究?

出示“神舟六號”飛船返回地球的畫面。

談話:“神舟六號”之所以能順利地返回,也要用到我們今天學習到的知識。地球這麼大,怎樣在地球上確定位置呢?請同學們課後去查閱有關資料,並和其他同學交流。

[說明:一節課的結束,不應該是學生探索活動的終止。讓學生帶著問號離開教室這個小課堂,走進探索的大課堂。教學中,通過對“神舟六號”返回地球畫面的回放,引發學生思考:地球這麼大,怎樣在地球上確定位置呢?這樣做既為下節課進一步用數對確定位置打下伏筆,又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自主探究的意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