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74W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5篇)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活動,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東西的實踐活動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2.讓學生經歷“平均分”的過程,在具體情境與實踐活動中明確“平均分”的含義,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幾種不同方法。

3.通過學生具體操作平均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實踐能力。通過教學向學生滲透人人平等的思想。

教學重點:

經歷“平均分”的過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幾種不同方法。

教學難點:

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6個圓片、18根小棒、10個小正方體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認識平均分

1.師:同學們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春天)春天到了,柳樹醒了,各種鮮花盛開,在這樣的好天氣裡,光明國小二(1)班的同學準備去參觀科技園。我們一起去看看他們都準備了哪些物品。(課件出示主題圖),你看了這幅圖,你想說什麼?

讓學生自由說一說。

2.這些小朋友在分糖果的時候出現了一點小麻煩,我們來幫幫他們可以嗎?(課件出示分糖果要求),“把6塊糖果分成3份,分一分”。讓學生拿出學具6個圓片代替糖果動手分一分,分完以後小組內交流分的方法,看哪個小組的分法多。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活動後全班交流分的方法。(小組成員上展臺前演示本組分的方法)

生①:1/5 生②:2/4 生③:3/3

3.我們去看看光明國小二(1)班的小朋友是怎麼分的?我們的分法和他們分法一樣?(課件出示教材第8頁分糖果圖)這三種分法,你喜歡哪種分法?為什麼?

學生自由說,引發對“平均分”的關注。

4.師:像這樣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做平均分。(板書課題)

5.完成“做一做”第1題。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號裡畫“√”。

學生獨立在書上完成,彙報時要求學生要說清楚為什麼是或不是平均分。

6.練習:“做一做”第2題。一共有( )片楓葉,每( )片一份,平均分成了( )份。

師:一共有幾片楓葉?你是怎麼知道的?(學生可能1個1個地數,可能3個3個地數,也可能用乘法口訣四四十六得到結果。)是平均分嗎?每幾個一份?平均分成了幾份?(讓學生走上講臺指著螢幕說,弄清楚“平均分”“每份”“幾份”的概念。)

二、自主探索,辨析平均分

1.談話引出例2。

師:我們剛剛幫助二(1)班的同學把6塊糖果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分得了2塊。他們還準備把18個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能分到幾個呢?請同學們用小棒代替橘子幫他們分一分?

用小棒代表橘子,小組討論,分一分。

(1)討論分配方案。突出分橘子時“應該每份同樣多”。

(2)學生動手實踐,分一分。(老師巡視參與活動)

(3)小組選代表到臺前展示分橘子的方法。

(4)教師用課件一一演示三種分橘子的方法。強調三種分法不同,但結果是一樣的。

2.鞏固“平均分”的方法。

(1)完成教材第9頁的“做一做”。

① 讀題、明確題意,指名學生說說“平均分成2份”是什麼意思?(把10盒酸奶分成份,每份的酸奶盒數同樣多)

② 操作:用10個正方體代替酸奶,動手分一分。教師注意巡視並參與學生活動,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平均分。

③ 同桌互相交流,邊操作邊口頭表述:把10盒酸奶平均分,分成2份,每份有5盒酸奶。

④指定某位學生到展臺前彙報分酸奶的方法。

⑤教師用課件驗證平均分的結果。

(2)同學們分得真好,你們能像這樣,把剛才分食品的過程說一說嗎?教師先說一個例子,然後指定學生說。(如:把18個橘子平均分分成6份,每份有3個;把6顆糖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2顆…… )

三、運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完成教材11頁練習二第一題 。

(1)學生獨立完成。

(2)同桌交流做法和想法。(說清楚為什麼選擇這個答案?)

(3)全班彙報交流,重點甄別第2和第3種分法,同樣是“平均分”,為什麼第3種分法不對,引導學生區分“每份”“幾份”的概念。(第1種分法,突出是4份,但沒有平均分;第3題是平均分,但只是分給2個小朋友——份數、每份沒分清)。

2.練習二第2題。

(1)明確題目要求。

(2)獨立畫在書上,集體訂正。

(3)課件演示驗證。

3.練習二第3題。

(1) 學生自己讀題,自己動手分一分,填一填。

(2) 集體訂正時說說分的過程和結果。

(3) 課件演示驗證。

4.聯絡生活實際:列舉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平均分的知識。

四、歸納總結,回味平均分

學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穫,平均分時要注意什麼?

板書設計:

平 均 分

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

把6塊糖平均分成3份,每份2塊。

把18個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幾個?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p29 例3,p30練習六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解答“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個數按照每幾個一份來分,看能分成幾份”的除法應用題,理解它們之間的數量關係,會寫單位名稱。

2、通過豐富的學習活動,使學會用除法解決實際問題。

3、感知生活與數學的緊密聯絡,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逐步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與創新意識。

4、使學生逐步養成愛動腦分析、解決問題的習慣。

【教學重點】

正確區分並理解應用兩種平均分型別的除法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題意和數量關係,並能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師:同學們在課間喜歡玩一些什麼遊戲?同時說說是怎麼分組的?

(學生暢所欲言,交流各自在課間喜歡玩的一些遊戲,當學生涉及到有關“平均分”時,老師要注意強調,引起學生注意,同時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關係,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師:昨天老師在操場上也看到了一些同學在做遊戲,(出示圖片:3組跳圓圈舞的同學,每組有5人。)我們看看他們在做什麼遊戲?看,他們玩得多快活呀!

二、探究新知:

1.提出問題

師:看著小朋友們玩遊戲的情景圖,你知道了哪些資訊?學生仔細觀察,互相交流資訊,彙報結果。

(教師板書:共有15人在做遊戲。)

師你能提出一個用除法計算的問題嗎?講給你的同桌聽聽。

[給學生自由學習的空間,讓學生在交流中體驗成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應用。]

學生彙報,老師板書:

(1)把15人平均分成3組,每組幾人?

(2)一共有15人,每組5人,可以分成幾組?

2.比較溝通。

(1)師:通過解決這兩個問題,你能發現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嗎?與你組裡的同學討論討論。

學生彙報討論結果:

我們發現這兩道題說的是同一件事,只不過條件、問題調換了一下位置,所以用的方法也就不一樣。

3.解決問題

師:你會用學過的知識解決這兩個數學問題嗎?在練習本上試一試。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及時輔導有困難的學生。

學生彙報,老師板書:

15÷3=5(人) 15÷5=3(組)

師: 15÷3這個算式是在求哪個問題?你能給大家講講為什麼要這樣計算嗎?(學生講述理由)

師你能說出15÷3=5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嗎?

(學生如沒寫出單位名稱,教師要引導寫出)

用同樣的方法處理解決問題(2)。

3.補充條件,解決問題

師:如果又來了3個小朋友,(板書:又來了3個小朋友。)每組應有幾人?

學生彙報。

[教師要鼓勵學生放開思維,大膽探究,同時使學生熟悉用除法計算解決問題。]

三、揭示課題:

師:今天我們用學過的知識解決了一些生活中的問題。

(板書:解決問題)只要我們善於觀察、勤于思考,我相信,一切問題都難不住我們!

四、質疑問難:

師:今天學習的知識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學生提出問題並共同解決。教師也可補充提問:15人做遊戲,可以平均分成4組嗎?為什麼?如果又來了2人,怎麼辦?讓學生思考。]

五、課堂練習:

第29頁“做一做”

1.請學生觀察情境圖後,用自己的語言講小刺蝟運水果的`事,引發學生的興趣。

2.從圖中收集解決問題所需要的資訊,獨立解決書中提出的問題。

3.鼓勵學生根據圖中提供的資訊,提出不同的問題,並解答。

[讓學生經歷發現、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同時獲得一些初步的提出用除法計算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活動經驗。]

(1)題:出示做風車圖,請學生說一說圖意。個風車,5個同學,平均每人做幾個?

列式計算:30÷5=6(個)

(2)題:有18棵白菜,每筐裝6棵,可以裝幾筐?

請學生說圖意,列式計算

(3)題:出示畫片圖

請學生說一說圖意,提出用除法計算的問題,再解答。

小結:小朋友今天我們學了哪些知識?

【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

1.平均分成3組,每組幾人?

2.每組5人,可以分成幾組?

15÷3=5(人) 15÷5=3(組) 18÷3=6(人) 18÷6=3(組)。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二年級數學上冊第68頁《對稱》。

教學目標: 

依據從具體到抽像的認知規律,以及兒童的心理特徵,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觀察、實物操作,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能判斷出哪些東西是對稱的,並能找出它們的對稱軸,學會畫對稱軸。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觀察,比較和概括的能力,以及小組合作意識,引導學生在合作中交流,學習,互動。

(3)、情感目標:通過情境畫面的引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感受到對稱的美,學會欣賞數學美。

教學重難點:

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徵,理解什麼是對稱。

教學準備:多媒體,圖片、剪刀、彩色紙。

設計流程:

一、看一看,情境引入

1、創設情境。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聽故事嗎?今天,老師特地給同學們帶來了一段大自然裡的童話故事,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故事內容:在播放錄影的過程中我邊解說:在一個美麗的花園裡,蝴蝶和蜻蜓發生了爭執,都認為自己最漂亮,一朵小花給它們出主意:讓它們一人分一半,組成的圖形也許就是最漂亮的。

2、我讓學生觀察組合成的圖形,發現和原來相比,並不漂亮。

3、師:像蝴蝶、蜻蜓那樣,兩邊形狀大小完全相同,就是對稱。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對稱。(板書課題:對稱)

4、舉例。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物體,有的是大自然中的對稱物件,有的是人們受到這些對稱現象的`啟發設計出的許多具有對稱美的東西。誰願意來說一說?(紅領巾、衣服、褲子、人……)

二、分一分,自主探索

1、過渡:是不是所有的圖形都是對稱的?它們又是怎樣對稱的?我們又怎樣來證明它們是不是對稱圖形?這就是這節課我們要研究的問題。為了研究這些問題,老師特地為每個小組準備了一些平面圖形,你們瞧!

(出示:蝴蝶、杯子、青蛙、蜻蜓、鑰匙、楓葉、菠蘿、桃子圖片)

2、師:這些圖形都是對稱圖形嗎?你們想不想來分一分哪些是對稱的?哪些不是對稱的?

3、學生動手分,教師巡視。

4、師:你們怎麼知道這些圖形是對稱圖形,有什麼辦法來證明?(對摺)剛才,你們通過折一折,發現了什麼?把你的發現在小組裡與同學說一說。

5、學生討論發現,教師巡視,參與討論。

三、找一找,提高認識

1、師:現在,我們把折過的對稱圖形開啟看看,你有什麼發現?(有摺痕)

2、教師演示,對摺一隻蝴蝶圖形。

3、師:對稱的圖形,對摺後,能完全重合的這條摺痕,我們就把它叫做“對稱軸”。

4、師:同學們,這些圖形,通過對摺,發現它們能完全重合,我們就把它叫做“軸對稱圖形”。

四、辨一辨,深化認識

1、師:今天,老師還帶來了幾位老朋友,它們想和大家做一個遊戲。一會兒,它們出來的時候,如果你們認識它,就大聲和它們打聲招呼吧!

2、師(慢慢地貼上正方形、長方形、一般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圓等圖形)

3、師:在這麼多老朋友裡,有沒有我們今天認識的軸對稱圖形呢?老師也你們準備了這些圖形,請大家找一找裡面的軸對稱圖形,折一折它們各自的對稱軸,說一說它們各有幾條對稱軸。

4、生動手操作,師巡視。

5、學生彙報結果。

五、剪一剪,實踐體驗

1、師:剛才有同學問老師,桌子上的彩色紙和剪刀,有什麼用呀?現在,我就告訴大家,老師要請同學們自己動手做一個美麗的軸對稱圖形。

2、師巡視,指導學生把作品貼在黑板上。

六、說一說,拓展延伸

1、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對稱。你們都有哪些收穫?這些對稱的圖形給你們留下了什麼印象?(美)

2、師:其實呀,對稱不僅給人以美的感受,它還有一定的科學性。你們知道嗎?眼睛的對稱,讓我們看物體更加準確,耳朵的對稱,讓我們聽聲音更加清晰、有立體感,蜻蜓的對稱是為了平衡的需要,我們受到啟發,設計出來的飛機才能夠平穩地飛翔在藍天……

課後反思

一節成功的課堂教學,不僅是要讓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創造一種和諧愉悅的氣氛,讓學生能夠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並主動地去探求知識,發展思維。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結合新課標的精神,回顧本節課的教學,我認為在以下三個方面體現的較為突出:

1.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主動學習。

生活中有許多的物體(包括建築物)是對稱的,這樣就很容易找到學生學習這個知識的生長點。因此,在設計這節課時,無論是從匯入到探索新知,還是欣賞操作活動,我都注重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人人動手、動腦、動口參與實踐活動,營造出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情境。

教學以播放錄影激趣匯入,這樣設計是因為學生對蜻蜓等對稱圖形很熟悉,活動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在探究“對稱”的過程中,我引導學生進行剪紙、摺紙,人人經歷剪的過程,發現了只有對摺後才能剪出對稱的圖形;而摺紙的過程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對稱軸的認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極限思想。

2.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對教材進一步的加工處理。

3.引導學生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去經歷、去體驗,建構自己的數學知識。

在探究“對稱”的知識過程中,先讓學生試著剪一剪,然後比較、演示,揭示“對稱”的祕密,然後又通過畫一畫、猜一猜、折一折、舉例等活動,讓學生充分去體驗、去感悟“兩邊大小一樣”。

鞏固應用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再創造,學生舉例說出了很多身邊對稱的物體,並指出了它們的對稱軸,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整堂課設計,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究中學習知識,學生樂學,愛學,使學生從學會變成“我要學,我會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學習的意識。把課堂中更多的時間與空間還給了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他們的發展需求,較好地體現了教學為學生的發展服務的理念。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實踐活動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初步建立分米長度的直觀表象。

2.使學生在實際測量中,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和測量工具,會測量一些物體或線段的長度,並提高估測能力。

3.使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動,進一步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體會數學學習的價值。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 課件,尺,課件、彩紙條。

2.學生準備: 彩紙條,剪刀。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上節課我們又認識了哪個長度單位?(毫米)現在我們學過哪幾個長度單位?(板書:米、釐米、毫米)你能用手比畫一下 1米大約有多長嗎?1釐米呢?1毫米呢?我們測量教室門的高度用什麼單位比較好?測量一隻小螞蟻的長度該用什麼單位呢?測量這張紙條的長度用什麼單位?估計一下是幾釐米?

[說明: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有一些量物體長度的經驗,在前面的學習中也已經認識了長度單位米和釐米。通過複習舊知引新,激活了學生的知識儲備。]

二、探索實踐

1.認識分米。

(1) 量一量。

要求:快用直尺量一量你的紙條長是多少釐米?(學生回答)(出示10釐米的彩條)“10釐米”我們還可以用另一個單位來表示——分米。(板書:認識分米)10釐米就是1分米。1分米等於幾釐米?請同學們想一想,20釐米就是多少分米?5分米等於幾釐米?

(2) 認一認。

引導:請你拿出直尺,看看1分米可以從哪裡到哪裡。指名演示交流: 不管從哪個刻度到哪個刻度,1分米都等於多少釐米?(板書: 1分米=10釐米)

② 體驗。

請你伸出大拇指和食指,並藉助直尺比畫出1分米。我們現在比畫的就是一拃的長度,一拃大約是1分米。

一人比畫1分米,另一人用尺量,看看比畫得對不對。

拿出彩紙條,估計一下1分米的長度,在1分米的地方剪斷。一起量一量,看誰估計得最準確。

[說明:讓學生大膽估測,並把估測與實際測量相結合。通過在直尺上數一數、徒手比畫和估計彩紙條上1分米的長度,從藉助測量工具到直接估測長度,逐漸加大了難度,有利於學生一步步加深對分米的.認識,培養初步的估計能力和意識。雖然學生估計的1分米並不十分準確,但只要是較接近的,都應予以鼓勵。]

(3)畫一畫。

① 要求: 你能用尺畫一條1分米長的線段嗎?你準備怎樣畫?先和同桌說說,再畫在紙上。

② 交流: 你是怎樣畫的?請學生用實物投影展示彙報。

③ 引導: (邊說邊畫)1分米我們可以從直尺上的刻度0畫到刻度10。那麼可不可以從刻度1開始畫起呢?如果這樣,應該畫到哪裡呢?為什麼?如果從刻度2、3開始畫呢?

[說明:讓學生知道用直尺畫1分米的線段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既利於進一步理解分米與釐米的關係,又利於學生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④ 小結: 只要畫滿10大格,就是10釐米,也就是1分米。

⑤ 請你幫同桌量一量,看看畫的線段是不是1分米。

(4)找一找。

先在小組內相互說說哪些物體的長大約是1分米,再組織全班交流。

(5)數一數。出示1根紙條,幾分米?2根……9根是幾分米?也幾釐米?10根是幾分米?也幾釐米?伸手比畫一下,還可以用我們學過的哪個長度單位表示?(1米)(板書:1米=10分米=100釐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課桌和凳子的高各是多少釐米,再說說分別接近幾分米。(也可以先讓學生估測一下,再進行測量)

[說明:學生估測的資料與結果有差距,但通過估測再進行實際測量,有利於學生增強對實際長度的感知,培養估計能力。]

三、總結

1.提問: 我們今天學習了什麼?(分米)

提問:連同前面學習的,我們已經認識了4個長度單位,你能把這些單位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一排嗎?

[說明:在教學中已經通過對直尺的觀察,初步溝通了米、分米、釐米、毫米之間的關係,進一步總結能使學生形成相對完整的認識。]

四、鞏固練習

1.指導完成練習冊第1題。

先讓學生在練習冊上填一填,再組織交流,啟發學生說清楚選擇的理由。必要時,可出示實物讓學生觀察。

2.指導完成練習冊第2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指名說理由。

3.指導完成“想想做做”第6題。

先讓學生自由判斷,再啟發學生通過實際測量驗證猜想。

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經歷簡單推理的過程,初步獲得一些簡單推理的經驗。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推理能力。

2、進行簡單地、有條理地思考,能有條理地、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3、培養學生大膽猜想、積極思維的學習品質;體會數學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用途,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重點:經歷簡單推理的過程。

難點:推理依據的敘述。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師:老師知道同學們最喜歡做遊戲,上課之前我們先來做個遊戲,好嗎? 生:好。

師:聽老師口令,同學們做動作。

拍拍你的肩,不是左肩,那是哪個肩?

摸摸你的耳,不是右耳,那是哪隻耳?

捂住你的眼,不是右眼,那是哪隻眼?

伸伸你的手,不是左手,那是哪隻手?

師:同學們很聰明,剛才在遊戲中我們順利的做出正確的動作。誰來說一說你是怎麼做對的? 生:不是......就是......

師:這位同學總結的非常好,當出現兩種情況的時候,我們可以用不是......就是......的方法來判斷。通過剛才的遊戲,我們根據已知條件,推出結論的過程,在數學上稱為推理。這種方法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簡單的推理。

教師板書課題:數學廣角——推理

二、合作探究,經歷體驗推理過程

同學們,老師遇到了問題你們願意幫幫老師嗎?

1、 動態,呈現問題。

教師利用課件動態呈現例1。

(1)先出示例1的前半部分:有語文、數學、品德與生活三本書,下面三人各拿一本。師:請同學們猜一猜:小麗拿的是什麼書?小剛拿的是什麼書?猜的出來嗎? 生:猜不出來。

(2)再出示小紅和小麗說的話,再出示問題。引導孩子梳理資訊:

“仔細讀題,你知道了什麼資訊?要我們解決什麼問題?”

2、 自主,探究問題。

提問“到底他們三個人分別拿著什麼書呢?”

(1) 請同學們獨立思考,把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

(2) 把你的想法和同桌同學交流一下,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3) 彙報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說自己是怎麼想的。

3、 合作,交流提升。

交流後,孩子們有的閱讀思考後用語言描述直接得出結論,有的用連線的方法,有的用列表法。強化,推理過程

小紅拿的是( )書。

小麗拿的不是( )書,就是( )書。

只剩下( )書,所以小剛拿的一定是( )書。

4、 質疑,求同引思。

連線法和列表法可以讓我們的推理過程更加直觀。“幾位小朋友在彙報自己的推理過程時為什麼都要從小紅說的話開始思考呢?”

板書:

能確定的先確定

能排除的先排除

剩下越少越好猜

三、鞏固應用,拓展提高。

1、同桌合作猜字母遊戲

(1)出示3個不同編號的'袋子(⒈⒉⒊)和3個不同的字母(A、B、C)

(2)提示①1號袋裝的不是字母C;②3號袋裝的是字母A。

(3)獨立思考後,同桌合作完成,交流推理過程。

(4)彙報交流,說說推理過程。

(5)驗證(分別拿出袋子裡的字母卡片)。

2、猜顏色遊戲

(1)師:請三位同學上來排成一縱隊,分別給每位同學戴上一頂帽子,先請第一位同學說一說自己帽子的顏色。

生:不知道。

師:再請第二位同學說一說自己帽子的顏色。

生:不知道。

師:第三位同學你知道自己帽子的顏色嗎?說出你的推理過程

師:依次類推前一位同學說出自己帽子的顏色。

3、失物招領(出示課件)

四、全課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問題嗎?

板書

敘述法 連線法列表法

能確定的先確定

能排除得先排除

剩的越少越好猜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6

上課意圖:學生在學完“除法的初步認識”後,很多孩子在解決問題時都是直接利用乘法口訣計算,對除法算式表示的含義不夠明確。例如,同樣是用15÷3=5這道算式計算“一共有( )個桃子,平均放在( )個盤子裡,每份( )個”和“一共有( )個桃子,每個盤子裡( )個,分成( )盤”時,對兩題的理解混淆不清,即對於“將誰平均分、平均分成幾份、求出的是幾份”這些問題理解不透。這節課,我們將試圖溝通“除法”和“減法”之間的聯絡,引導學生理解減法是一種“分”的運算,而除法又是“分”中的“等分”運算,加深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把知識教“薄”。

教學目標:

1.梳理比較“等分除”與“包含除”,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

2.經歷自主表徵的過程,在對比中溝通減法與除法的聯絡。

3.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深人理解除法的意義,溝通減法與除法之間的聯絡。

教學準備:

課件、小磁片、作業紙。

教學過程:

一、質疑,自主表徵

師:這節課,我們繼續研究除法。(板書:21÷3=口)等於幾?怎麼驗證它是對的?

引導學生畫一畫、分一分、算一算,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錄在作業紙上。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畫一畫、分一分、算一算的表徵過程,化抽象為具體,在交流比較中進一步明確算式表達的含義。)

二、溝通交流

1. 交流反饋自己的想法

(1)乘法口訣

(2)分一分,投影展示學生分一分的情況。

把21個圓平均分成3組,每組7個。小磁片展示,板書:21÷3=7(個)

師:誰還有不一樣的方法?

把21個圓,每組分3個,能分7組。小磁片展示,板書:21÷3=7(組)

2. 辨析,理解除法意義

師:兩道算式中的“3”表示的意思一樣嗎?分別表示什麼意思呢?對照兩幅圖說一說。

師:還有沒有不同的方法呢?可以用減法算式表示嗎?

師:你是怎麼想的?

師:減了幾個3?

(設計意圖:在交流中,鼓勵學生髮表不同的見解,注重肯定學生的.回答,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在對比中,讓學生直觀感知兩個“3”的不同意義,進一步明確“包含除”和“等分除”的聯絡與區別。)

3.對比,溝通減法與除法的聯絡

師:觀察減法算式和除法算式,這兩道算式之間有聯絡嗎?

小結:每次減3,減了7次等於0,說明21裡面有7個3,像這樣從一個數裡連續減去相同的數,就可以用除法算式來表示。

你們更喜歡哪種表示方法呢?為什麼?

現在,我們從21個圓片中每次移走不同個數的原片,(第一次拿走4個,第二次拿走5個,第三次拿走6個,第四次拿走6個)你能用一道減法算式表示嗎?

這道算式能不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呢?為什麼?

(設計意圖:同一題材的情境便於比較,有利於直觀感受數學事實,有助於學生感悟除法和減法之間的內在聯絡。從學生呈現的答案,利用數形結合的方法,建立了除法和減法的關係橋樑,突破了難點。)

三、編題,鞏固意義

自主編題

根據21÷3=7,你能編一道數學問題嗎?

小結:不管是分什麼,只要每份分得一樣多,我們都可以用除法表示,除法就是平均分。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開啟思維,用生活中的例項表示21÷3=7,進一步鞏固出除法的意義,有利於學生把握除法的本質)

四、總結,回顧意義

學了這節課,你對除法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設計意圖:讓學生暢所欲言,及時梳理知識,體驗學習的成功與快樂。結合板書進行總結,幫助學生構建知識框架,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7

一、教學內容2、3、5的乘法口訣的練習

教材第18頁的內容及第19頁“練一練”的地1題。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回答與“可愛的小青蛙”有關的三個問題,掌握已學過的口訣。

2、能利用口訣正確、熟練的計算。

3、滲透愛護動物的`思想。

三、重點難點正確、熟練的進行計算。

四、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小試卷。

五、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同桌互相背2、3、5的乘法口訣。

2、對口令。

老師說口訣的上半句,學生說口訣的下半句。

(二)基本練習

1、多媒體出示教材第18頁的“連一連”。

(1)說圖意。

(2)獨立在小試卷上連線。

(3)彙報結果。大螢幕顯示。

(4)看者這幅圖,你知道什麼?

2、多媒體出示含有兩隻小青蛙的兩組題,即教材第18頁“比一比”的畫面。

老師:青蛙兄弟想過河去捉害蟲,河裡的每片荷片上都有一道乘法算式,於是他們倆決定比一比。看誰先到對岸。

說明:做完一組題就是到了對岸。

男生做左邊的一組題。女生做右邊的一組題。(學生做,老師巡視)

彙報、訂正,對於有錯誤的學生要讓他說口訣。

3、出示教材地18頁的“算一算”。

老師:現在,我們幫青蛙媽媽算一算:每隻青蛙吃9只害蟲,3只青蛙共吃幾隻害蟲?

(1)讀題

(2)獨立做

(3)彙報、訂正。全作對的學生,老師可在大螢幕上出示微笑的青蛙媽媽以示鼓勵。

4、小青蛙找家。

“有隻小青蛙呀,去呀去找家,跳跳,呱呱,跳跳跳,呱呱呱發,小青蛙找到了家!”

多媒體隨聲音出示:

(三)思維練習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進行了關於2、3、5的乘法口訣的聯絡,你有哪些收穫?你的表現怎麼樣?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8

教學內容:

教材第18、19頁例1、“試一試”和“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在現實情境中正確辨別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感知方向的相對性,培養方向感。

問題解決與數學思考:給定一個方向,能辨認其餘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與位置。

情感與態度: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關係,增強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難點:根據一個方向,確定其他三個方向。

學情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累積了一些感性的經驗,已經會用上、下、左、右、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親身體驗方位,體會到方位知識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法、學法:

引導探究、自主合作、集體交流

教學過程:

1【匯入】遊戲激趣評論。

師:學生全部起立聽老師做口令,向前點點頭,向後指一指,向左彎彎腰,向右拍拍手。

師:你剛才發現了哪些方向性詞語。

生:前後左右

師:找兩個學生面對面站立再做一遍。

師:同學們有沒有發現什麼呢?

生2:他們面對朝向不一樣,方向也不同

師:是的,同學們,前、後、左、右是相對的,面對的方向不同,方位也在相應的變化,而無論我們的身體怎樣移動或轉動,生活中的有四個方向是永遠不變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四位新朋友——東、南、西、北。(板書:認識東、南、西、北)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已有的生活經驗中體驗,利用前後左右來辨別方向是有一定侷限性的,這樣為了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就自然而然引出了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活動2【講授】活動中學評論。

活動一:教室中認識東南西北

1,出示謎語

師:小朋友,你知道太陽是從哪裡升起的嗎

生齊答:東方

師:是的,早晨太陽從東方升起。我們跟太陽公公打個招呼,

(太陽公公您好!)

師:你們能用手指一指我們教室的東面嗎?(生齊指)

師:我們教室的東面有什麼呢?

生1:教師裡的東面有黑板、國旗,電腦。

師:觀察的真仔細,還有想補充的嗎?

師:說的很棒。

在我們教室中電視機所在的位置就是教室的東面。太陽就是從東面升起來的。(手勢)你還知道哪些方向

師:老師這裡有一首歌曲可以來幫助我們辨認東、南、西、北。我們一起來邊聽、邊唱、邊指一指。(播放視訊)

師:哪位同學願意當小老師帶領大家邊指、邊讀,這首兒歌呢?(指名一生帶讀兒歌:早晨起來,面向太陽。前東後西,左北右南。東、南、西、北,認清方向。)

交流:誰能到黑板上看圖指一指、說一說,小明前面、後面和左面、右面各是什麼方向

提問:誰願意幫老師把南、西、北這三個方向的'卡片貼在教室相應的位置上,請選擇一張貼一貼。這兩位小朋友在貼的時候其他小朋友要睜大眼睛看,看他們貼得對不對。

追問:謝謝你們,現在請小朋友仔細觀察我們的教室,說說教室的東面、南面、西面、北面各有什麼(電視機、文淵閣、黑板報、丹青苑)

活動二:認識相對的方向

談話:小明的前面是東,後面是西。太陽從東方升起,從哪裡落下

東、西是相對的兩個方向。還有……(南、北是兩個相對的方向)。板書:東——西南——北

我們知道了東和西是相對的兩個方向,南和北又是兩個相對的方向,接下來考考大家:

練習1、口答:我的前面是東,我的後面是()。

我的左面是北,我的右面是()。

我的右面是西,我的左面是()。

我的後面是南,我的前面是()。

選兩個追問:你是怎麼想到的

活動三:通過體驗感知分辨東南西北的方法

(二)在遊戲中辨認體驗東、南、西、北

活動:大家一起轉一轉

(1)(指名轉)師:同學們能準確地找到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了嗎?(能)

現在,老師要進行快速反應測試,我請三個做的最端正的同學到前面來,聽我的口令轉動方向,看誰轉的又快又準,其他的同學當最棒的小觀察員。

師:(師發指令,生轉)請你們轉向南面,轉向北面(隨機採訪一生)

生1:教室的南面有門,我找到了南方,南北相對,我就找到了北方。

師:請轉向東面,轉向西面。(師繼續發指令,生轉)

師:觀察員們他們轉的對嗎?(生:對)幾位同學方向感非常好,給你們智慧星作為獎勵。咱們的小觀察員也都是棒棒的,觀察的非常認真。

(2)(小組轉)師:其他同學也想轉一轉嗎?(想)小組來比拼吧!請在教室最北邊的一大組起立,面向南站,請最南邊的一大組起立,面向北站。中間一大組的同學面向我們的講臺,也就是面向東面站立。

你們要聽清老師的口令,用手指出正確的方向。如果你找錯方向請安靜自覺地坐下。準備好了嗎?(準備好了)

師:請指東,請指北,請指西,請指南。(師發指令,生轉)同學們方向感真好!笑聲背後要有思考,同學們在比拼中有什麼發現嗎?

生:幾組的同學雖然面對不同的方向,但他們指的東、南、西、北是一樣的。

師小結:沒錯,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是確定不變的,不會因為我們面對方向的改變而改變。

(3)(集體轉)師:想一起動起來嗎?全體起立。老師有個要求,需要大家轉的時候,做到又輕又快。請大家面向東站立,向右轉,現在你們面對的方向是?

生:南,

(師抽一生提問:你能說一說前、後、左、右分別是哪個方向嗎?同學們同意嗎?)我們接著向右轉,現在你們面對的方向是?

生:西。

(師抽一生提問:你能說一說前、後、左、右分別是哪個方向嗎?同學們有不同意見嗎?)

師:我們最初面對的是東面,向右轉到了南面,接著轉到了西,請全體繼續向右轉。現在你們面對的方向是?

生:北。

師:繼續右轉。現在我們面對的是方向是?

生:東。

師:我們轉了一圈,又轉回來了,如果我們一直這樣向右轉下去呢,請同學們自己在位置上轉兩圈,看看有沒有什麼神奇的發現。

(指名說)

生1:我發現從東開始,向右轉,方向依次為東、南、西、北。

師:愛探索的好孩子,誰還想再來說一說。

生2:向右轉和時針旋轉的方向一致,因此我發現順著時針旋轉的方向,是按照東、南、西、北的順序。

師:回答得真完美。

(設計意圖:這個活動不僅能幫助學生利用指一指,轉一轉方向來鞏固對方向之間相互關係的理解,反過來也能使學生運用方向之間的關係幫助自己辨別方向)

(三)感知東、南、西、北之間的聯絡

1.師:東、南、西、北這四個方向之間有著非常有趣的聯絡,生活中,人們有時會說“東西南北”,這是為什麼?(同桌討論)

生1:

“東西方”相對,“南北方”相對,所以會說“東西南北”。

師:真厲害。誰還想再來說?

生2:東西南北,是因為東西相對,南北相對。

師:同學們同意嗎?(課件出示:東的對面是西,南的對面是北)

2.師:人們有時還習慣說“東南西北”,把四個方向按這樣的順序排起來,就像我們今天的課題一樣。想想是為什麼

小組討論

生:從東開始,順著時針旋轉方向是按照東南西北的順序排列的。

師:你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

小結:我們在辨認方向時,必須先確定一個方向,然後根據東西相對,南北相對的原則確定其他三個方向。也可以根據順著時針旋轉的方向,是按照東、南、西、北的順序,來確定方向。

(課件:箭頭連線東南西北)

(設計意圖:“東南西北”表明生活中這四個方向是按著順時針方向的順序排列的;“東西南北”則強調了“東西方”相對,“南北方”相對。對兩個不同排列方法的思考,引導學生把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課堂上剛剛認識的新知識結合了起來,幫助學生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相互關係有了更深一步的瞭解,從而突破了這個難點)

三、綜合應用,拓展延伸

師: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充分認識了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敢到老師的智慧島上闖關嗎?我給你們設定了三個關卡,有信心個個擊破嗎?生:有信心!

師:(請全體起立,做個熱身運動)向東點點頭,向西招招手,向南扭扭腰,向北笑一笑。向西拍拍手,向南跺跺腳。

(生根據指令齊做)好,熱身完畢開始闖關。

1.第一關:小小飛行員

師:(課件)飛行員在天空飛行的時候,依靠導航系統給他確定一個方向,他就能辨別另外三個方向,我們來做個模擬飛行試驗。請一位同學來當飛行員,同學們做地面導航系統,告訴他一個方向,讓他來辨別其他三個方向。

(分別指名三位同學扮演小飛行員,眼罩蒙上眼睛,旋轉幾圈後,其餘學生告訴他/她面對的方向,扮演飛行員的同學說出其他三個方向,並說出自己是如何確定出方向的。)[設計意圖]:讓學生在遊戲中感受、體驗不同的方向和由於所佔位置不同,方向不變的道理。

第二關:你會迷路嗎?

想想做做1(1)師:早晨同學們可以根據太陽辨別方向,可是當太陽快落山,你還能找準方向嗎?小紅就遇到了這樣難題。20秒思考時間之後,我們男女生比一比。(課件出示想想做做1,讓學生辨認出方向)

男生1:小紅的前面是西,後面是東面,根據東、南、西、北順時針方向旋轉,知道左面是南面,右面是北面。師:有不同意見嗎?生:沒有。師:那我們就掌聲通過。(2)師:當你面向北的時候,怎樣很快確定其他三個方向呢?請一位勇敢的女

生來挑戰。(指名一女生回答,分享辨別的方法)

女生1:面對北方,那麼後面就是南方,根據順時針旋轉方向是東南西北的順序,判斷右手邊是東方,左邊是西方。

師:同學們同意嗎?(同意)我們班的男生女生都是判斷方向的小能手。

3.第三關:找一找

想想做做3

師:智慧島最後一關,說一說,小華的房間是怎麼佈置的。指名一生讀題,詢問窗戶朝南的含義。(生:窗戶朝南就是窗戶面對的是南面)

師:請同學們找準四個方向,看圖給同桌介紹小華的房間。(指名反饋)(生1:房間的東面有床、花盆,掛曆、被子。

生2:房間西面有書櫃)(設計意圖:這些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廣泛參與、自主探索的機會,學生在觀察、比較、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加深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理解和記憶,發展了空間觀念。)

四、課外拓展

師:我們現在是在教室裡面,大家可以準確地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如果走進大自然中,你還能準確地辨別出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嗎?給同學們一分鐘的時間,小聲分享你知道的戶外辨別方向的方法。(指名三生反饋,生1:根據北極星辨別方向。面對北極星的一方是北方,後面是南方。生2:我可以帶指南針辨別方向,指南針的針一端指南一端指北。生3:雪化的快是南方,化的慢是北方,因為北方比南方冷。)

師:同學們懂的可真多。老師這有幾個在野外辨別方向的小妙招想和同學們分享一下,請同學們仔細看,認真聽。(播放課件及錄音,介紹戶外辨別方向的方法)

師小結:如果我們以後要去野外或是人流密集的陌生地方,一定要隨身帶指南針,或者牢記識別方向的方法。越是天黑害怕的時候,我們越要保持冷靜的頭腦,數學會幫你解決很多生活中的困難。

5、課堂總結,課外實踐:

總結:今天你有什麼收穫和體會

生1:我學會了辨別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生2:我知道了東西相對,南北相對。順著時針旋轉的方向,是按照東、南、西、北的順序,來確定方向。

師:你的收穫真不少。

生3:我知道了許多在戶外辨別方向的方法,以後不會迷路了。

師:你真棒!

師總結:這節課我們認識了東、南、西、北四位新朋友,我們知道了在辨認方向時,必須先確定一個方向,然後根據東、西相對,南、北相對的原則確定其他三個方向。也可以根據順著時針旋轉的方向,是按照東、南、西、北的順序,來確定方向。

2.課後實踐任務:課後到學校的操場上去,看看操場的東、南、西、北各有什麼?記錄下來

師:同學們這節課都表現得非常棒,

讓我們把掌聲送給自己和身邊的每一位同學。

六、板書設計

認識東、南、西、北

東←→西

南←→北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9

“找規律”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簡單的圖形和數的排列規律的基礎上,繼續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去發現圖形的排列規律,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及推理能力。與一年級下冊相比,本節課最大的變化就是圖形排列規律稍複雜一些,它們的排列呈現形狀和顏色的迴圈變化。本課在內容的選擇上聯絡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

學情分析:

鑑於學生對週期排列規律的瞭解,我充分為學生提供猜想、活動、交流的機會,採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使學生在描述、思考和討論交流活動過程中充分感受圖形迴圈的規律。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知道並且能找到圖形的排列規律,知道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會用數學。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發現圖形的排列規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運用數學去創造美的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知道並且能找到圖形的排列規律,知道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會用數學。

2.難點: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操作、推理等找出圖形的排列規律,並能設計一定的圖形規律。

教學方法:嘗試教學法、情境教學法、活動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紅色、黃色、藍色、綠色紙片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師:今天羊村要過羊羊兒童節,邀請我們去參加,你們願意嗎?

生:願意!

師:老師請了小精靈聰聰和我們一起去,你們高興嗎?

生:高興!

師:跟隨著聰聰,我們現在來到羊村大門口,羊村的大門可不是一般的大門,它上面設計有密碼,現在聰聰已經把前三組密碼輸入進去,再輸入第四組密碼大門才可以開啟,小朋友們你們有信心開啟它嗎?(出示羊村門口圖片)

生:有。

師:現在大家仔細觀察一下前三組密碼,它的排列有沒有規律,然後才出第四組密碼。

生:前三組分別是1、3、5、7重複,所以最後一組也是1、3、5、7。

師:同學們真聰明,這麼快就猜出了密碼,現在大門已經打開了,喜羊羊和村長已經出來迎接我們了。

村長說:歡迎你們來到羊村,我帶你們參觀一下吧

首先我們來到沸羊羊家,沸羊羊把家裡打扮的可漂亮了,大家仔細觀察一下沸羊羊家哪些事物的排列是有規律的,是怎麼排列的?

生:窗簾是一條白色一條黃色一條白色一條黃色排列的。

生:燈籠是兩個紅色一個黃色兩個紅色一個黃色排列的。

生:桌布一塊藍色一塊白色一塊藍色一塊白色排列的。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具體的情境來引入新課。讓學生感覺很自然、很親切。)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參觀完沸羊羊家我們來到美羊羊家。美羊羊也把自己家裝扮一新,大家說美羊羊家漂亮嗎?(出示美羊羊家圖片)

生:漂亮。

可聰聰卻說:美羊羊你是怎麼設計的,一點規律也沒有。

美羊羊說:我設計的.有規律呀!

聰聰說:我怎麼看不出來呢?

師:小朋友們,你們願不願意幫著聰聰找一找規律呢?

1、出示課件牆面

師:同學們仔細觀察,它們有什麼圖形?

生:圓形 正方形 三角形 五角星

師:很棒。那你發現這些圖形的排列有沒有規律,有什麼規律?

下面請大家4人一組的進行討論,聽清老師的要求:

討論的時候從不同角度去說,如斜著看、橫著看、豎著看。(2)待會兒彙報的時候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清楚。開始吧!

學生彙報:

生1:我發現每一斜行的圖形都是一樣的

生2:橫著看,第一行的第一個圓形,移到最後一個其他的圖形都向前平移一格,就變成了第二行,第二行的第一個正方形,移到最後一個其他圖形都向前平移一格,就變成了第三行;第三行的第一個三角,移到最後一個其他圖形向前平移一格,就變成了第四行。

生3: 豎著看……

(師根據學生回答總結並用課件演示)

小結:你們發現的規律都對,像這樣幾個圖形按一定規律不斷改變自己的位置,這樣的排列,我們就叫做迴圈排列規律。(板書:迴圈排列規律)

師:小朋友真棒。我們已經發現了牆面排列的規律,咱們再看看美羊羊家的地面顏色的排列有什麼規律?

2、出示地面課件

地面的顏色排列有什麼規律呢?請大家仔細觀察想一想。

學生彙報 : ……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資源組織教學,把圖形橫著看、豎著看、倒過來看、再橫過來看,引導學生觀察規律有沒有發生變化,發散了學生的思維。)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參觀完美羊羊家,接著我們來到懶洋洋家,懶羊羊為大家準備了好吃的水果,可是懶羊羊只准備了三組水果就睡著了,小朋友們能不能幫懶羊羊把第四組水果擺出來呢?

1、懶羊羊家圖片

師:首先大家觀察這些水果排列有沒有規律,有什麼規律,然後用自己手上的水果卡片在桌子上擺一擺。

指名反饋:點一名學生到上面來擺。

大家擺的和這位同學擺的一樣不一樣?

生:一樣。

2、吃完水果我們又來到喜羊羊家。(出示喜羊羊家圖片)

喜羊羊家舉辦了一個小小智力賽,我們也來參加一下吧。

(1)我愛數學 學我愛數 數學我愛 ( )

(2)1234 2341 3412 ( )

(3)書本練習二十三第1題。

(4)創造迴圈規律。

3、時間過得真快,小朋友快要離開羊村了,羊羊們準備了一份禮物送給大家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欣賞有規律的圖片)

咦,美羊羊怎麼哭了,可能她有點捨不得大家走,那你們來當一當小小設計師,創造一塊有規律圖案的手帕送給美羊羊吧,就當是留給羊村的禮物。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師:今天的旅行到此結束了,小朋友們你們玩得高興嗎?數學和咱們的生活一直是密不可分的。早在中國古代,古人們就利用數學的規律創造了很多精彩的作品。(出示課件:可以清心也)讓我們一起來品讀這段有規律的文字,在有規律的書聲中結束數學探祕之旅。

其實,在我們的周圍有很多有規律的事物在裝飾著我們的生活,希望你們用智慧的眼睛去發現他,運用它,把我們的環境打扮的更美麗!

(設計意圖:讓學生回顧今天的內容,加深了學生對本節課學習內容的印象,符合教學策略的要求。在評價方面,有學生自評、互評、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讓學生體會生活離不開數學,學數學是有用的,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 結合“花園”的情境,提出並解決與“倍”有關的數學問題,培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解決問題的活動,進一步體會“倍”與乘法、除法運算的聯絡。

〖教材分析〗

這節教材將乘法與除法混編,創設了“花園”情境,其中蘊含著與“倍”有關的數學資訊,既可以提出乘法問題,也可以提出除法問題。要求學生自己去發現、選擇數學資訊,提出並解決數學問題,目的是培養學生數學的應用意識,以及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並在這個過程中,進一步體驗“倍”的意義,以及它與乘法、除法運算的聯絡。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本校是一所農村省級規範化學校,所在地區經濟較發達,學生家長都比較有文化素養,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學生見識廣,知識面比較寬,獲取資訊的渠道較多。他們從一年級開始使用這套教材,熟悉這套教材的設計思路,學習方法靈活多樣,學習興趣濃厚,能夠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善於發表自己與他人不同的見解,會自主學習,並能積極與他人合作,共同探索知識的形成過程。

〖課堂實錄〗

(一)創設問題情境,提出並解決與“倍”有關的問題

歌曲引入。

春天在哪裡呀,春天在哪裡,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裡,這裡有紅花呀這裡有綠草,還有那會唱歌的小黃鸝。

師:老師知道同學們很喜歡春天,我們跟著小黃鸝一起到春天的花園裡看一

看,好嗎?(課件出示:花園圖)

師:春天真美!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根據圖中的資訊,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學生先觀察思考,然後進行交流。

生1:小鳥有24只,蝴蝶有4只,小鳥比蝴蝶多幾隻?

生2:小鳥有24只,蝴蝶有4只,小鳥和蝴蝶一共有幾隻?

生3:紅花有8朵,白花有2朵,一共有多少朵?

生4:紅花有8朵,白花有2朵,白花比紅花少幾朵?

生5:紅花有8朵,白花有2朵,紅花的朵數是白花的幾倍?

師:同學們,你們能解答這位同學(指生5)提出的問題嗎?請你在練習本上

解答出來。

(學生獨立解答。)

師:誰能說一說你是怎樣解答的呢?

生1:我是用圖表示的,我用△表示白花,用○表示紅花,第一行畫了2個△,第2行畫了8個○,我圈了圈,就知道8裡有4個2,所以8朵紅花就是2朵白花的4倍。

生2:我用8÷2=4,紅花是白花的4倍。

生3:我和他們的不一樣,我列成了8÷4=2,現在我知道我的錯在哪裡了。

師:誰還有其他的問題?

生4:蝴蝶有4只,蜜蜂的只數是蝴蝶的2倍,蜜蜂有幾隻?

(學生做在自己的練習本上。)

生5:小鳥有24只,蝴蝶有4只,小鳥的只數是蝴蝶的幾倍?

(學生做在自己的練習本上。)

生6:小鳥有24只,蜜蜂有8只,小鳥的只數是蜜蜂的幾倍?

(學生做在自己的練習本上。)

師: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可真多!現在我們請同桌互相檢查,看有沒有不同的解法。

生1:我們倆的不一樣,算蜜蜂有多少隻,我是用圖來表示的,我用△表示蝴蝶,第一行畫4個△,用□表示蜜蜂,第二行先畫4個□,再畫4個□,我就知道蜜蜂有8只啦。

生2:我是列算式,4×2=8(只)。

生3:我的同桌,漏寫了單位“只”。

生4:我的算式後面多寫了單位“倍”。現在我知道了“倍”不是單位。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1

教學任務分析:

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冊第99頁的“數學廣角”其主要的教學內容是簡單的排列與組合。排列與組合的思想方法不僅應用廣泛,而且是後面學習概率統計知識的基礎,同時也是發展學生抽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好素材。傳統教材中沒有單獨編排這部分內容,有關這方面的知識是新編實驗教材新增設的內容之一。這節課的教學任務就是通過學生日常生活中的最簡單的事例,讓學生運用操作、實驗、猜測等直觀手段解決這些問題,向學生滲透有關排列與組合的數學思想方法,並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當然在“擺數”、“握手”等活動中,通過學生的合作交流、互相溝通,也促進知識的互補和互聯,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學生分析:

簡單的排列組合對二年級學生來說都早有不同層次的接觸,如用1、2兩個數字卡片來排兩位數,學生在一年級時就已經掌握了。而對1、2、3三個數字排列成幾個兩位數,不少學生通過平時的奧數輔導都能做到不重複、不遺漏地排列。再如組合題中用錢買物品等,學生基本上都能準確地回答出結果。針對這些實際情況,在設計本節課時,教學的重點應該偏重於讓學生說一說有序排列、巧妙組合的理由,體會到有順序、全面思考問題的好處。並在設計“擺數”、“握手”這些活動時難度再稍微提升些,儘量做到讓每個學生都能有事可做。同時,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設計教案時也要做到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環節,靈活處理教材。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數與組合數。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順序地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

3.引導學生使用數學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

4.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人際交往能力。

教學重點:

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組合的方法,並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的問題。

教學難點:

怎樣排列可以不重複、不遺漏。

 教學準備:

三隻小動物的頭像、兩頂小雨傘圖片、上鎖的大門圖片、紙條、實物投影儀等。

教學過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來了3只可愛的小動物,你們看它們是誰呀?(邊說邊貼出動物頭像:小刺蝟、小鴨、小雞)小刺蝟、小鴨和小雞三個好朋友今天準備到企鵝博士家去做客呢,可是剛走了一半路,突然下起雨來,它們三個只有小鴨和小雞帶了傘,小刺蝟沒帶傘,怎麼辦呢?

▲(學生可能出現的答案有:①小雞和小刺蝟拼一把傘,小鴨自己打一把傘。②小鴨和小刺蝟拼一把傘,小雞自己打一把傘。③小鴨和小雞拼一把傘,小刺蝟自己打一把傘。)

▲當學生在回答以上方法時,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把相應的動物頭像帖在傘的下面。

師:大家想的辦法都不錯。的確,三隻小動物都和你們一樣試了上面這三種方法,可最後它們卻選擇了第③種方法,你們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原來呀,當它們開始用前面兩種方法時,可沒走幾步,小刺蝟身上的刺就把小鴨和小雞給刺疼了,所以只能選擇第③種方法。

(教學設計意圖:不拘泥於教材,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故事引入新課,引起學生的共鳴。同時又滲透了簡單組合及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選擇方法的數學思想,起到了一舉兩得的.作用。)

二、用開密碼鎖的方法進行數的排列活動

師:三隻小動物到了企鵝博士家,卻發現大門緊閉,門上還掛著一把鎖(邊說邊在黑板上貼出圖片)咦,鎖上還有一張紙條呢,讓我看看紙條上寫著什麼呢?(教師讀紙條上寫的內容:歡迎你們的到來,為了考考你們的智慧,請你們先想辦法把這把密碼鎖開啟,鎖的密碼提示是:請用數字1、2、3擺出所有的兩位數,密碼就是這些數從小到大排列中的第4個。──企鵝博士留。)

師:三隻小動物都犯傻了,怎麼辦呢?同學們能不能給他們幫幫忙?

(生略)

師:那麼我們就先每人拿出數字卡片,自己擺一擺,邊擺邊記,完成後,再小組內交流彙總,組長把整個小組擺出的數全寫出來,當然重複的數字不用再寫,然後全組同學一起把這些兩位數從小到大排列起來,找到密碼。

▲ 學生先自己擺、記,然後小組彙總、排列、交流,教師進行巡視並作適當指導。

(教學設計意圖:以幫小動物開密碼鎖的方法來進行數的排列教學,使學生在充滿興趣的情感中不知不覺地進入了擺數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在活動操作中成功,在交流中找到方法,在學習中應用。這裡先讓學生獨立思考,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再小組合作,讓學生在寬鬆民主的氣氛中,參與學習過程。同時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出發,適當增加了難度,讓這個密碼出現在所有的兩位數從小到大排列的第4個,這也是做到了“下要保底、上不封頂”的設計意圖。)

師:你們找到密碼了嗎?是多少?你們是怎麼找到的呢?

▲請幾個小組的學生彙報找密碼的過程。(略)

師:那麼剛才你們擺兩位數時,你擺出了幾個呢?請用手勢表示一下。

▲學生舉手後,問沒擺全的學生是怎麼擺的,問全擺出的學生又是怎麼擺的,學生出現的情況可能有:有把1、2組成12,然後再交換位置變成21;1、3組成13,交換位置後是31;2、3組成23,交換位置後是32。或者是隨便擺一個看一個的。或者是這樣擺12、13、23、21、31、32等。對這些擺法可讓學生去比較一下,得出第一種方法有序地去擺不會重複也不會遺漏。

▲讓剛才不是用第一種方法去擺的學生按這種方法再重新擺一擺,感覺一下是不是比剛才方便多了。

師:同學們都擺得很好,都動了腦筋,要想擺得快又不漏掉,我們應該選擇一定的順序去擺。

(教學設計意圖:既然是數學活動課就該讓學生充分地擺,充分地說,以“擺”來幫助思,以“說”來表達思,在“擺”中發現問題,在“說”中交流問題,解決問題。)

(三)模擬小動物之間的握手來解決組合問題。

師:通過大家的幫忙,企鵝博士家的密碼鎖被打開了,小動物們可高興了,它們激動地互相握起手來,小刺蝟邊握手邊在想:“我們三個互相握一次手,一共握了幾次手呢?”(教師邊說邊在小刺蝟的頭上打個問號。)

▲ 學生猜好後,教師指出可以以四人小組為單位,三人模擬小動物握手,一人數握手的次數,找出答案。最後通過模擬得出:3人一共握了3次手。

師:排數時用了3個數字,握手時是3個學生,都是“3”,為什麼出現的結果卻不一樣呢?(學生交流後得出:兩個數字可以交換組成2個兩位數,而兩個人握手不能交換隻能算一次。)

(教學設計意圖:模擬小動物握手,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自己找出答案,培養學生的實踐意識和應用意識,同時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最後通過比較,找出區別,在區別中強化知識,此種學習方式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

(四)通過不同層次的練習,使知識得到鞏固。

師:同學們說得都非常好。今天,我們不僅幫3只小動物解決了不少的問題,還學到了許多的數學知識,大家高興嗎?

師:那現在我們就帶著這份興奮的心情,來做幾道題吧!

1.(出示實物投影)第101頁第1題,問有幾種不同的穿法?

(練習設計意圖:通過“搭配衣服”這個練習,不但使學生明白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而且鞏固了所學知識。)

2.(出示實物投影)一張5元,4張2元的紙幣及3個1元的硬幣,還有一輛標價為8元的跑車。

(1)買1輛玩具跑車夠嗎?買2輛夠嗎?

(2)如果買1輛,可以怎樣付錢?

(練習設計意圖:這個練習,把書中的“做一做”中的買“5角錢的拼音本”改為買“8元的玩具跑車”,在鞏固簡單組合的基礎上,還加入了估算的練習,提高了這道練習題的層次,訓練學生多元化、多角度綜合地考慮和解決問題。)

3.打靶遊戲。

規則:每一列必須從下往上打,但打哪一列可任意選擇。

(1)像圖1這樣的靶,打的順序一共有多少種?

舉例:①→③→④→②

(2)像圖2這樣的靶,打的順序一共有多少種?

(練習設計意圖:這個練習如時間不夠可以讓學生在課外完成。這個設計是讓學有餘力的學生能結合今天所學的知識,進行更高層次的運用,讓優生能“吃得飽”。同時,讓學生對今天所學的知識有所回味,起到課後延伸與發展的作用。)

(五)小結:

師:這節課你學得高興嗎?為什麼?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 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溫故知新,引入除法運算。

2、 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理解除法的意義。

3、 讓學生認識除號,瞭解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教學重難點: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課

1、 談話,出示情景圖。

2、提出問題:大熊貓想把12支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裡。每盤應放幾支? 請小朋友想一想。

3、開展活動,解決問題。

(1)指名請學生上臺演示。鼓勵學生有多種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 也可以是兩支兩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無論怎樣分,結果都是一樣的,每個盤子裡放( 3 )支竹筍。

(2)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剛才我們通過平均分幫助大熊貓解決了一個大問題。這樣的問題能不能用一種方法直接計算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種方法。

揭示課題:除法

二、民主導學

1、任務呈現

問:把12支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裡,每盤放三支,是平均分嗎?你從哪裡看出來的?

像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用除法來計算。

以前我們學過加、減、乘法,它們都有各自的符號,今天老是再給你們介紹一個符號,它就是“÷”,讀作:除號。寫時先畫一條橫線,再上下各一點,橫線要直,兩點要圓且對齊。

每人獨立在練習本上寫一寫除字,然後組內互查,幫助寫錯的訂正。

把12支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裡。每個盤子裡放( 3 )支竹筍。可以用算式12÷4=3表示,讀作:12除以4等於3。你能結合題目說一說12、4、3各自代表的含義嗎?

小組內互相讀一讀12÷4=3。

2、自主學習

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交流。

3、展示交流

生:我們小組來彙報:12代表12支竹筍,4代表平均放在4個盤子裡,3代表每盤放3個

師:那12個蘋果,平均分成4盤,每盤三個,用算式怎麼表示?12根小棒呢?由此你發現了什麼?

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

生:算式都是12÷4=3。我發現:把12個東西平均分成4份,每份3個都用算式12÷4=3表示。

師:那15÷5=3 表示什麼含義呢?

師: 你能編一個用12÷4=3計算的題嗎?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會生活與數學的聯絡。

2.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進一步體會平均分的意義。

3.通過開放、發散性的練習,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平均分問題的兩種不同情形。

教學重點通過操作、表達、思考體會平均分的含義。

教學難點體驗分東西的方法多樣性,且有不同的策略,培養數感。

教學準備掛圖、每人20個圓片。

教學板塊教與學預設

一、情景創設

1.談話:淘氣家裡來客人啦,媽媽拿出了一些蘋果招待客人,要淘氣把蘋果分一分。板書

二、問題探究

1.出示12個蘋果圖片和4個盤子圖片貼在磁力板上。

2.問:看到了什麼,能幫淘氣分一分嗎?

3.老師收走盤子,問:現在沒有盤子了,還可以怎樣把這些蘋果平均分呢?A老師巡視,指導B老師邊聽彙報邊板書:

三、體驗感悟

嘗試第1題你還發現了什麼?

基本練習。試一試第2題,幫助學生弄清題意

四、實踐應用

試一試第4題1.出示做操圖2.還可以怎樣排?

五、小結

這節課你們學的開心嗎?能說說你的收穫嗎?

六、佈置作業

34頁的試一試。

板書設計

分蘋果

平均每個盤子放3個

每個盤子裡放2個,可以放6個盤子

教後隨記

這節課是一節計算課,相對比較枯燥,但是我加入了玩手指遊戲,以及很有意思的flash,增加了很濃的`趣味性。但是遺憾也可以說是不成功的地方就是沒有時間展示出來。由於前面的小組活動以及小組彙報時間過長,導致後面的內容沒有時間進行,而恰好後面的內容才是整節課出彩的地方。難過!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通過看、說、擺、分、畫、互問及互答等形式的活動突出拼角活動的內涵。

2、加深對直角、銳角和鈍角之間的關係的理解。

3、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和解決問題的經驗。

教學重點: 根據不同的要求,用三角尺拼出各種角。

教學難點: 加深對直角、銳角和鈍角之間的'關係的理解。

 教學準備: 一副三角尺,釘子板、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先觀察,說說每個角是什麼角。

學生觀察後彙報。學生彙報時,問:你是怎樣驗證的,

2、這兩個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鐘形成的角,指名學生上臺用 同樣大嗎, 三角尺在鐘面上

擺一擺,然後說一說

3、出示一副三角尺。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直角、銳角 和鈍角,尋找銳角和鈍角時,我們是用三角尺上 的直角去尋找的。

出示一副三角尺,看來三角尺的用處還真 大,那麼,三角尺上還藏著哪些知識呢,這節課 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用一副三角尺拼一拼

(1)比較兩個三角尺。

觀察兩個三角尺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小組討論交流後 彙報)

根據學生彙報,教師小結:

相同:兩個三角尺都有一個直角和兩個銳

角。

不同:一個三角尺兩個銳角是一樣的,另 一個三角尺上的兩個銳角是不一樣的。

(2)你能用三角尺拼出一個鈍角嗎,

交流:鈍角比直角大,我們在拼的時候可以怎麼想,(利用直角,在直角上加一個銳角) 學生動手拼一拼,展示不同的拼法,指名交流,拼出的是直角嗎?

小結:用直角和銳角拼出的角一定是鈍角。

三、拓展練習

1、教材第42頁做一做。 同桌合作,交流

從兩副三角尺中選出兩個,拼出銳角、直角展示 和鈍角。

2、練習八第12、13、14題。 教師引導學生完成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在拼一拼中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5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第三單元第41、42頁內容。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生活事例,使學生初步認識物體或圖形的平移和旋轉,能正確判斷簡單圖形在方格紙上平移的方向和距離,初步建立圖形的位置關係及其變化的表象。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使學生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運用數學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簡單數學問題。

教學重難點:學生在方格紙上正確畫出平移後的簡單圖形。

教學具準備:投影儀、實物展示臺、課件、練習紙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1.談話引入:

(出示“兒童樂園”的圖片)這是什麼地方?裡面有好多好玩的遊樂專案,想看嗎?

現在我們就一起去看看,注意觀察它們是怎樣運動變化的。

(分別出示兒童樂園中的一些動態畫面,如:旋轉木馬、觀纜車、豪華波浪、小火車、纜車、青蛙跳等等)

(同時出示6個畫面)這幾種遊樂專案的運動變化相同嗎?它們分別是怎麼運動的,請大家用手勢比劃比劃。

你能根據它們的運動方式把它們分分類嗎?先在小組裡商量商量吧。

你是怎麼分的?(學生說分類方法)你為什麼要這樣分?

揭示課題:像上面這三種(即纜車、小火車、青蛙跳)都是沿著直線運動的,我們把這樣的運動方式稱為平移(板書:平移);而像下面這三種(即旋轉木馬、觀纜車、豪華波浪)都是繞著一個固定的點轉動的,這樣的運動方式我們就稱為旋轉(板書:旋轉)。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平移和旋轉”。

二、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

1.判斷下面哪些物體運動是平移,哪些是旋轉。(出示27頁“想想做做”的第1題)

(我們先來看看這幾幅圖,你能說出哪些物體的運動是平移,哪些是旋轉嗎?)

2.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的運動是平移或者旋轉?

三、平移的方向和距離

1.認識平移的方向和距離。

(1)創設情境,感知平移的距離。

情景:(邊敘述邊出示螞蟻搬家圖)下面就跟著老師一起去美麗的草地上看看吧。原來它們正忙著搬家呢。(出示簡化的格子圖)瞧,小房子是在做什麼運動?(平移)向哪邊平移的?(右邊)

螞蟻們覺得有些累,就停下來休息。(分別出示3段錄音)

一隻螞蟻說:“你們看,我們的房子向右平移了3格。”

另一隻螞蟻說:“不對,向右平移了5格。”

第三隻螞蟻說:“你們說的都不對,我們的房子是向右平移了7格。”

同學們,你們同意哪種說法呢?在小組裡相互說說。

學生彙報各自的`想法。(結合畫面指一指,動態演示平移的過程)

(2)動手實踐,理解平移的距離。

請同學們拿出練習紙,在左邊的小房子圖上找一個你最喜歡的點,再到右邊的小房子圖上指出它平移後的位置,並說說它向右平移了幾格。

指名學生彙報:

你選的是哪個點?它平移後的位置在哪裡?平移了幾格?還有誰和他選的不一樣?(指名三到四名學生彙報,注意抓學生回答中的閃光點)

(還有好多學生想彙報的,則要求他們與同桌交流。)

你們找的點向右平移了幾格?都是7格嗎?

我們再來看看,小房子到底是向右平移了幾格呢?(動態演示)

你們發現了什麼?

結合學生的回答總結:不管哪個點,都是向右平移了7格,正好和小房子平移的距離是一樣的。我們以後數一個圖形平移了幾格,只要在這個圖形上找到一個點,看這個點平移了幾格,它所在的圖形就平移了幾格。

板書:

(3)練一練:

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幾幅圖分別向哪邊平移了幾格?你是怎樣想的?(先填好的同學在小組內交流交流)

這幅金魚圖向哪邊平移了幾格呢?你是怎麼看的?這幅蘑菇圖呢?〖同時出示金魚圖(向左平移6格)、松樹圖(向上平移5格)、蘑菇圖(向下平移6格)及相應的填空題,學生先彙報,教師在電腦上完成填空。

2.畫出平移後的圖形。

(1)畫出線段向右平移6格後的圖形。

你們能不能畫出平移後的圖形呢?(出示格子紙上的線段圖,要求是向右平移6格)。提問:這是一條……?(線段)學生嘗試先畫,然後彙報畫法和想法。(請一個畫得最快的學生把作業進行展示並說出畫法。)

(2)畫出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後的圖形。(學生先畫後彙報是怎麼畫的。)

(3)學生獨立畫出平行四邊形向下平移5格後的圖形。(在實物展示臺上展示學生作業)

3.遊戲:走迷宮

老師想跟大家一起來玩一個貓抓老鼠的遊戲。有興趣嗎?(出示圖)我們來看,圖上有貓和老鼠,老鼠很狡猾,在途中設定了不少的障礙物,貓只能橫著走或豎著走。你能幫貓設計一條合理的路線嗎?先試著畫畫看。

學生活動。

指名學生彙報是怎樣幫貓設計路線的。指出:介紹的時候,要說清楚貓先向哪個方向平移幾格,再向哪個方向平移幾格。(多請幾個學生彙報,也可讓學生同桌之間說說,關鍵是說的面要廣)

你認為哪條路線能使貓最先抓到老鼠?為什麼?先在小組內討論討論然後再彙報。

四、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你還想研究什麼?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