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85W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15篇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分實物明確"平均分"的含義,並且從平均分的過程中清楚、直觀地瞭解除法的含義;

②、使學生認識除號,會讀、會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2、能力目標

①、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②、培養學生探索知識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3、德育目標

教育學生要禮貌待人。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除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三、教具、學具

教具:課件、紙條、磁鐵

學具:數字卡片、小棒

四、教學過程

1、激趣引入

①、激趣

同學們,你們分過東西嗎?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分東西,通過分東西學習新本領,好嗎?

動手實踐一:

教師提出要求:請同學們把8張數字卡片隨便分成2份,也就是2堆;

⑵學生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⑶學生彙報

提問:誰願意說說他是怎樣分的?(學生說,教師板書,在學生說的時候注意鼓勵有創新的)

⑷教師指著上面四種分法提問:這四種方法中有一種比較特別,你們發現了沒有?

⑸請學生說,並說說為什麼不一樣?

⑹教師歸納指出:最後一種分法中每份的數字卡片數同樣多,都是4張。(教師板書:同樣多)

動手實踐二:

①、教師明確要求:請同學們把8張數字卡片分成4份,也就是4堆,每份要分得同樣多;

②、學生動手操作,教師檢查、指導;

③、請一名學生上黑板把8個磁鐵分成4份,每份分得同樣多;

④、學生分完,教師提問:每份分得同樣多嗎?是幾個?教師指著學生分的磁鐵說:像這樣每份分得同樣多,這種方法叫平均分。(教師在磁鐵下貼出紙條,學生齊讀一次)

2、探索新知

1、學習例2

(1)、創設情境

教師以講故事的形式創設情境:一天,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隻小動物來到老馬家作客(課件出示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隻小動物),老馬非常熱情的招待他們,拿出6個又大又紅的桃子(課件出示6個桃子),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看見了都饞得直流口水,老馬心裡非常清楚,要是分的不公平,這三個小鬼一定會吵翻天,所以老馬想請我們206班的小朋友幫幫忙,把桃子分好,不過在動手之前有兩個問題考考大家:①、是要大家把6個桃子分成幾份?(當學生說3份時,教師出示3只盤子)②、該怎樣分?

(2)、動手實踐三:

教師:下面請同學們用數字卡片代替桃子動手分。

(3)、觀看動畫演示分桃子的過程

教師:在同學們分的時候,老馬也在分,下面看看老馬是怎樣分的。(課件演示第一次分的過程)提問:每盤放了幾個?分完了嗎?繼續分。(課件演示第二次分的過程)提問:老馬分了幾次才分完?第一次每盤放幾個?還剩幾個?第二次每盤又放幾個?

(4)、動手實踐四:

現在請同學們學老馬的樣子分一次?

(5)、學生上臺演示分的過程

教師:誰願意上臺分給大家看?(用磁鐵演示)

(6)、教師歸納小結:把6個桃子放在3個盤子裡,每盤放的同樣多,就是把6個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個,可以用除法做。

2、學習除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①、除號

表示除法的運算子號叫除號(板書:÷),先寫橫,橫要寫平,然後上下各一點,兩個圓點對齊。

②、除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把要分的東西的總數6寫在除號的前面,平均分的份數3寫在除號的後面,除號表示平均分,每份分得2個,2寫在等號的後面。(教師邊講解邊板書)

整道算式讀作“6除以3等於2”(板書,全班齊讀一遍),學生讀“8÷4=2”進行鞏固。

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板書,學生齊讀),學生說“8÷4=2”的意義。

3、形成練習

(1)、做“做一做”第一題的第一小題

①、讀題,理解題意

請一名學生說說題目要求我們做什麼?

②、動手實踐五:

學生根據題意進行操作並填出算式。

③、觀看動畫

學生觀看動畫演示分小棒的過程。提問:總共分幾此?第一次每堆放幾根?

④、指導列式

要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幾根該用12除以幾?等於幾?

為什麼除以3?

算式中的12表示什麼意思?除號表示什麼?3表示什麼?4表示什麼?

(2)、做“做一做”第一題的第二小題

①、學生獨立做

②、集體訂正

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幾根該如何列式?12表示什麼?4表示什麼?3表示什麼?

③、比較一、二兩題

為什麼第一小題是除以3,而第二小題除以4?

(3)、做補充練習

教師把10本作業本平均分給2名同學,每名同學分得幾本?

課件出示題目,學生說說如何列式和算式中各數所表示的意義。

4、歸納小結

今天我們通過分東西學習了什麼新知識?(板書:除法的初步認識)知道了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做。

5、課堂作業

做練習十二的第一題

6、板書設計(略)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59~60有關餘數的除法。

學習目標:

1、通過情境感知有餘數除法的含義。

2、認識餘數,理解有餘數的除數算式。

教學重點:

感知有餘數的除法的意義,認識除數。

教學難點:

理解有餘數的除法算式。

教學準備:

草莓圖、小棒

一、激趣定標

(一)、情境匯入,揭示課題

1、出示第59頁情境圖,觀察引出活動:同學在做什麼?想不想參加這個活動?

2、讓學生拿出11根小棒自己擺一擺。

3、揭示課題:認識有餘數的除法

二、自學互動(適時點撥)

學習活動(一):感知有餘數除法的含義

學習方式:師生互動

學習內容:課本第59~60頁的例1。

1、(出示6顆草莓圖)這是什麼?一共有幾個?每2個擺一盤,你能擺幾盤?用小棒擺一擺。(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2、引導學生說出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

3、一共可以擺幾盤?有剩餘嗎?學生自由回答。

4、這是平均分的問題,你能把剛才擺的過程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

5、學生彙報,教師板書:6÷2=3(盤)。

引導學生說出各個數字在除法算式裡的名稱及讀法。

學習活動(二):理解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

學習方式:動手操作感受平均分出現有剩餘的情況。

學習內容:出示7顆草莓圖。

1、每2個擺一盤,看看能擺幾盤?(學生動手擺一擺)

說一說,你們發現了什麼問題?

師:剩下的還能再平均分嗎?(學生自由回答)

2、你能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

出示算式:7÷2=3(盤)……1(個)

說說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讓學生回答

3、師:每道題中的'商和餘數分別表示什麼,強調商和餘數的單位名稱及讀法。

4、比較歸納。

今天我們分了兩次草莓,這兩次分草莓的過程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又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觀察比較6÷2=3(盤)和7÷2=3(盤)……1(個)這兩道算式,引導學生再次認識到:在生活中分東西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全部分完沒有剩餘,另一種是分後有剩餘,但不夠再分的部分那就是餘數。

三、測評訓練

1、完成教材“練習十四”第1。

(1)、讓學生在書上圈一圈,填一填。

(2)、根據圈的結果填空,完成練習。

四、課堂小結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有哪些收穫?

五、板書設計:

有餘數的除法

例1、6個草莓,每2個一盤,可以擺幾盤?

6÷2=3(盤)

例2、7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能擺幾盤?

7 ÷ 2 = 3(盤)、、、、、、、1(個)

︳ ︳ ︳

被除數 除數 商 餘數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3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對學習內容安排了四個方面的內容:即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本單元認識圖形是其中“圖形與幾何”的部分,主要有“認識角”、“長方形與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以及“欣賞與設計”等四個主題。下面將分別從這四個主題來具體設計教學,預計總共用4個課時。

(注:本教學設計只設計教材上基礎知識的內容,其餘鞏固和練習等內容不在本教學設計之內)

課時一:認識角——對角的初步認識【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而通過對“角”的認識,進一步加深對長方形、正方形以及平行四邊形的認識,因而,本課時是為後面長方形、正方形以及平行四邊形的認識奠定基礎的。

教材結合生活情境,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加深他們對角的認識,學生能熟練地掌握這部分內容將為學生進一步學習角的有關知識奠定基礎。

【學情分析及方法策略】

根據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論來看,國小二年級的孩子處於具體運算階段,還不能進行抽象思維。因而,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實際生活中的具體實物,如玩具積木、禮物盒等,為學生提供從具體事物中抽象出幾何圖形的空間和平臺。

就學習動機而言,外部動機佔據著主導地位,內部學習動機還處於不斷的發展過程中。因此,一方面,要在教學過程中採用合理獎賞、及時反饋、適度競爭等方式,以激發其學習動機;另一方面,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培養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促使其學習動機由外部動機向內部動機轉化,調動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理念】

1、教師作為組織者和引導者,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和參與性,並參與學生小組合作的探討,瞭解學生情況,推動活動有序、有目的的進一步發展。

2、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還學生自由探究、自主研究、小組合作等的空間和時間。同時,允許差異性的存在,尊重學

生的個性特色和思維創新以及不同發展水平學生的特點。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建立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學會比較角的大小,清楚角的大小與角的邊長無關。

2、數學思考

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解決問題

通過小組合作,探討並嘗試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與人合作及分享交流的精神。

4、情感與態度

創設生活情境,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在於學生能夠初步的認識角及其特徵。難點在於引導學生探究出角的大小與邊長無關。

【教學方法策略】

本教學主要採用實物展示、小組合作、動手操作等方法和策略,為學生提供自由探討、自己動手的機會空間。具體操作將體現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

【教學預期】

能達到教學目標,但教學也是一個生成性的過程,因此,對於課堂上的生成性問題,要做好臨時應變的準備,最終儘可能實現預期目標。

【教學流程】

一、課前準備

PPT課件、玩具積木、一大一小相似三角板、可活動角(學生提前自制)

二、教學過程

(一)匯入

師:實物展現玩具積木,讓學生觀察它們的形狀,以便引出對圖形和角的初步認識。

小朋友們還記得這些陪伴我們的玩具嗎?那麼聰明的小朋友們能不能找出這些玩具上有哪些圖形呢?生1:長方形生2:正方形生3:三角形??

師:很好,小朋友們的都很細心的觀察出了這些玩具上的圖形,那麼,有沒有小朋友告訴老師,這些圖形是由什麼組成的呢?

生1:三角形生2:角

師:好的,我們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都提到了一個字:“角”,那麼,什麼是“角”呢?下面,老師將給出一組圖形,小朋友們來當一下小法官,判斷一下它們是不是角,好嗎?(

二)主題活動

1、角的判斷

教師於黑板畫出一組圖形,如下所示:

好了,下面老師要請一些小法官,來判斷一下它們是不是角。生1:1號不是角生2:2號也不是角生3:3號是角生4:4號是角生5:5號也是角師:好,小法官們都作出了自己的判斷,那麼其他的小法官們同意他們的判斷嗎?眾生:同意

師:我們的小法官都具有一定的判斷力了,很好。那麼,聰明的小法官們,你們能不能說一下,為什麼你會作出這樣的判斷呢?生1:它有兩條邊生2:它是尖尖的生3:它是直直的??

師:不錯,那為什麼1號不是角呢?生:因為它沒有連在一起

師:那2號的兩條邊連在一起了啊,那為什麼也不是角呢?生:因為它有一條邊不是直的

師:好,那為什麼3、4、5號都是角呢?生:因為它們連在一起的,而且都是直直的

師:我們來觀察一下,角有兩條直直的邊,還有一個把這兩個直直的邊連在一起

的點,我們把這個點叫做角的頂點。那我們怎麼用數學的語言來描述角的特點呢?

生1: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生2: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直直的邊組成的

師:好,大家都能用數學的語言來描述角的特點了,那同學們覺得哪一種的表述更準確一點呢?生:第2種

師:好,既然大家都很贊成第二種說法,那我們把它記下來

板書: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直直的邊組成的2、角的讀寫師:那我們怎麼畫出角呢?首先畫出一個頂點,再沿著這個頂點分別畫出兩條直線,來,跟著老師一起畫,標出“頂點”、“邊”(畫出一個銳角)

好了,我們畫出了一個角,那麼,它是不是和我們一樣都有自己的名字呢?生:是

師:好,那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在之前畫的角上標出符號“?1”板書:記作:∠1,讀作:角1

來,我們一起來讀一讀:∠1,讀作角1,小朋友們拿出小手,一起在空中畫一畫,注意這個角的符號和我們之前學過的小於符號“<”的區別:角的符號是撇橫,小於符號是撇折。

好了,我們現在認識了角,那聰明的小朋友們能不能跟大家分享一下你在生活中看到的一些角呢?生1:三角尺生2:黑板生3:剪刀

師:看來我們小朋友都很細心的啊,能發現生活中的角。(出示PPT上的圖片,展示生活中實物上存在的角)要繼續發揚這種可貴的精神哦!那小朋友們再想一想,既然角和我們一樣有自己的名字,那它們是不是也和我們一樣,有大小之分呢?如果它有大小之分,那麼它的大小和什麼有關係呢?生1:有生2:不知道3、角的大小

師:好,那我們就帶著這個問題,利用你們自己做的活動角,和小組的同學一起探討一下,角是不是有大小,如果有大小,那它又和什麼有關係。希望同學們能在4分鐘以內得出你們小組的結果。

(注:在此過程中,教師注意要參與到小組中去,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下一步的教學。同時,及時糾正方向錯誤的小組,指導其順利完成探討)

好了,有沒有小組的同學跟大家分享一下你們小組的討論的成果呢?生1:角有大有小

生2:角有大小,它的大小和它的邊有關生3:不對,角的大小和邊沒關係

生4:我們贊成3的說法,角的大小應該和它的開口有關係

師:每個小組都有自己的看法,但都認為角有大有小,但是意見不一致的地方在於它的大小和什麼有關係。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拿著學生的活動角,由小緩慢變大,問:它的角的大小有沒有變化呢?生:有

師:那它的邊長有沒有變化呢?生:沒有

師:那說明了什麼呢?

生:角的大小和它的邊長沒有關係

師:好,角的大小和它的邊長無關。那麼我們來驗證一下我們的結論是否正確,好嗎?看老師這裡有一大一小兩個三角板,小朋友們猜一猜這兩個角哪一個要大一些呢?(兩個60度的角)生1:大的那個

生2:不對,是一樣的!

師:到底誰觀察得更仔細呢?我們來看看吧。

(將兩個三角板重合在一起,頂點以60度角的頂點對齊)你們發現了什麼?

生:它們重合了,是一樣大的!師:很好,那說明了什麼呢?生:角的大小和邊長無關。

師:那剛才有小朋友說角的大小和它的張口有關,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吧:拿出你們的.手臂,伸直,然後逐漸彎曲,這裡是不是就會出現一個角啊?而且角的大小還在變化。那麼,有沒有小朋友告訴大家,是怎麼變的呢?生:變小了

師:為什麼你說變小了呢?

生:因為我的手臂之間的張口也變小了

師:很好,善於觀察。其他小朋友同意他的說法嗎?生:同意

師:那好,哪位小朋友總結一下我們今天學的角的大小和什麼無關、和什麼有關呢?

生:角的大小和它的邊長無關,和它的開口大小有關。師:好,上課很認真的孩子。那我們一起來記一記吧

出示PPT並板書:角的大小和它的邊長無關,和它的開口大小有關(三)延伸活動

好了,大多數小朋友們這節課都很專心。那老師要考一考我們聰明的孩子了:你能找出下面的圖形中哪些是角嗎?請你用符號標出來,並比較它們的大小,說明你的判斷依據。

PPT展示:

生1:角2、3、5都是角。因為它們都有一個頂點和兩條直直的邊。

生2:角2最小,角5最大,角3和角4一樣大。因為角2的張口最小,角5的張口最大,角3和角4的張口都一樣,雖然角4的邊要長一些,但是角的大小和邊長無關。

師:其他小朋友同意他們的說法嗎?生:同意

師:很好,這節課小朋友們都很仔細的觀察並積極參與小組合作,勇敢的發表自己見解,也都掌握了我們這節課的內容,希望繼續努力啊!

我們再一起來回憶一下我們這節課所學習的內容

師生: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直直的邊組成的;角的大小和它的邊長無關,角的大小和它的張口大小有關。

師:好,下來以後,同學們把我們的數學同步練習冊上46頁上第5題完成了,作為今天的複習。老師明天要看看哪位小朋友寫得工整又準確。下課。

【設計反思】

就教學手段和目標我而言,本堂課通過實物展示、小組合作、動手操作等方法和策略,為學生提供自由探討、自己動手的機會空間,主要在於引導學生探究對角的初步認識,對知識的把握較為清晰,同時學生體會到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就教學理念而言,在教學過程中注意照顧到了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在小組合作的時候留下了充分的探討時間。

就教學評價而言,在本教學過程中,注意結合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多角度的對回答問題的學生進行評價。

總體來說達到了教學預設目標,但是,我在儘量的避免給孩子們造成大量的負擔,課後的作業也很少,我不希望他們成為做題的“工具”,極不贊成“題海戰術”的方法,但如果不適當的聯絡,就不能加深學生對新知的認識,我很難找到一個平衡點??

課時二:認識角——直角、銳角和鈍角及小練習

【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角的初步知識之後的基礎之上的,通過對直角、銳角以及鈍角的分辨為以後的學習奠定基礎。同時,加上一個小練習,以使學生對所學的得到及時鞏固。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歷分橘子等實際操作,初步體會有餘數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2。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掌握有餘數除法的書寫格式,使學生體會到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體會到學習有餘數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發現中,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教學重、難點掌握有餘數除法的書寫格式。

教學過程:

一、創境激疑

1。用豎式計算。

56÷7 42÷6 32÷8 35÷5 81÷9 21÷3 16÷2 63÷9

2。談話匯入課題,並板書課題。分橘子有餘數的除法

二、互動解疑平均分後有時會出現餘數。

1。課件顯示14個橘子畫面。

2。組織小組討論:有14個橘子,如果每盤放4個,可以放幾盤?請每個同學用代表橘子的'圓片實際分一分,在小組內討論怎樣列出算式,用豎式怎樣表示。

3。全班進行交流。指名回答:投影顯示學生的圓片圖,引導學生探究豎式各數表示的意思及單位名稱的寫法,並進一步認識餘數。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14÷4=3盤……2個答:可以放3盤,還剩2個。4引導學生認識豎式中:“14”表示把14個橘子拿去分,“4”表示每盤放4個,“3”表示放了3盤強調單位“盤”,“12”表示3盤共12個4×3=12。“2”表示放了3盤後還剩下2個。強調單位:“個”5說明“2”是這個豎式的餘數,這2個不能再繼續往下分了,不然每盤就放得不一樣多了。6體驗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三、啟思導疑

1。先由學生操作用圓片分一分。再列出除法豎式,獨立解答“試一試”。

2。討論:根據剛才這道習題,你發現了什麼?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3。學生獨立完成“算一算,想一想”,指名板書,全班齊練。練習完,比較每道題的餘數和除數,你發現了什麼?指名回答:餘數要比除數小。

四、實踐應用

“練一練”第1、2、3、4題。

五、總結評價

1。今天這節課學習了什麼?

2。你有哪些收穫?

除法豎式的寫法,有餘數的除法,餘數要比除數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73~75頁例1、例2及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能運用兩三位數加減法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掌握分析解決這類問題的多種方法。

2、初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滲透數學來源於生活的思想,體會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

根據已知資訊分析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根據相關的資訊提出相應的問題,合理靈活地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儀、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1)教師:我們班的彭遠是個愛學習的孩子,他今天來到書店,準備買一本字典和一套書。(出示例1圖)

提問:一本字典和一套書的價格分別是多少元?你能根據這兩個資訊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呢?

學生可能會提出:

①買1套書比1本字典貴多少元?

②買1套書和1本字典共要多少元?

提問:怎麼解決這些問題呢?

學生口頭列式解決問題,從而複習加減法的一步計算問題。

(2)彭遠手裡拿出100元遞給售貨員。

教師:看到彭遠買書的情況,你想到了什麼?

學生可能有以下回答:

揭示課題:說得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幫彭遠解決這樣的問題。

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1)小組探究:小朋友幫彭遠算一算,要買1套書和1本字典,售貨員應找給他多少元呢?試著把你們討論的每一步算式寫出來。學生彙報交流,並在投影儀上展示演算法,可能得到以下3種:

方法1:100-27-43=30(元)

方法2:100-43-27=30(元)

方法3:27+43=70(元)

100-70=30(元)

(2)理清思路,明確方法。

提問:能解釋一下你為什麼這樣算嗎?

指名讓學生解說每一種方法的每一步算的`是什麼。

(3)小結。

要求應該找回多少元,我們可以從100元裡依次減去1本字典和1套書的價錢,用連減法計算;也可以從100元裡減去1本字典和1套書的價錢之和,先算加後算減。無論用哪種方法,這道題都需要計算兩步。

2、教學例2

(1)教師:彭遠不僅愛學習,而且還是家裡的賬房先生呢!你瞧,他把爸爸媽媽的收入、支出都記在賬本上了。出示表格:4月1日到15日的收支記載。

4月1日 爸爸工資收入920元

4月1日~14日 支出680元

4月15日 媽媽工資收入970元

4月15日~30日 支出550元

結餘

提問:從表中你知道了彭遠家收支的哪些資訊?可以解決什麼問題?

怎樣求出4月1日至15日彭遠家結餘了多少元呢?

獨立嘗試解決,全班交流得出以下方法:

920-680+970920+970-680970-680+920

(2)在表中補充4月15日~30日的支出記載。

提問:現在又告訴了我們什麼資訊?可以解決什麼問題呢?

當學生提出“到30日還有多少元”時,教師說明:“到30日支出後剩下的錢就叫做結餘。”

(3)小組探究:現在已知15日~30日支出550元,你能幫彭遠算出4月份的最後結餘嗎?

小組代表彙報,展示各種方法:

小結:剛才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理解,採用了不同的方法幫彭遠同學解決了4月份他家的收支結餘問題,真能幹!

提問:你們看,彭遠家4月份的收入和開支合理嗎?為什麼?

教師:彭遠家一個月的工資除了安排生活開支外,還有一部分結餘,說明他們家的生活安排合理,也許這也有彭遠這個小賬房先生的功勞喲。我們學好了數學,也可以當好家裡的小助手呢!

三、課堂活動

(1)第74頁第1題。先讓學生髮現資訊:小明從家鄉到重慶,坐汽車行了120千米,坐火車行了270千米。學生提出問題,再獨立解決後交流。

(2)第75頁第2題。學生先觀察圖,明確資訊,並提出數學問題,再獨立解決。

(3)第77頁練習十一第4、5題。

四、獨立練習

第76~77頁練習十一的第1~3題。

五、全課總結

教師:這節課我們一起解決了什麼樣的數學問題?你覺得解決加減法的兩三步計算的問題,要注意些什麼?還有什麼不理解的地方嗎?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6

教材分析:

“簡單推理”是二年級下冊“數學廣角”中的內容,教材通過學生日常生活中最簡單的事例,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將數學思想方法滲透到解決實際問題中,本節課不僅是一節有趣實用的活動課,還是一節思維的訓練課。例1的教學,讓學生學會根據已知的條件進行簡單的判斷得出結論,通過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猜測、推理等遊戲,經歷簡單的推理過程,初步獲得一些簡單推理的經驗。

教學目標:

1、通過日常生活中的最簡單的事例 讓學生進行分析、推理得出結論,感受簡單的推理過程,初步獲得一些簡單推理的經驗。

2、培養學生初步觀察、分析與推理的能力以及有順序地、全面思考問題的能力。

3、體會數學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用途,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分析、推理的思維過程及有順序地、全面思考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做遊戲,猜一猜。

師:小朋友們今天這節課我們來做個遊戲好嗎?老師的手心有一枚1元的硬幣,你們猜猜在哪隻手心?

學生猜測。

教師提示:不在左手。

學生再猜。

師:說說你是怎樣猜的?

師:對,這就說明我們在猜的時候不能漫無目的地隨便猜,而要根據所給條件猜。像這樣根據已經知道的條件,通過我們的分析,逐步推出結論的思維過程在數學上稱為推理。

2、教師板書課題:數學廣角——推理

二、探索新知

1、數學樂園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去數學樂園玩一玩吧。

咦,開啟數學樂園的大門需要密碼,小朋友們快來猜一猜吧,你猜對了嗎?

哇,打開了,小朋友們,你真棒!

數學樂園裡有好多有趣的題目,我們一起來比比,誰猜的最快吧!(課件出示)

小結: 兩種情況的推理,只需一個相關的提示,一種情況不是的,那就是另一種情況。

2、教學例1,展示課件。

出示:有語文、數學和品德與生活三本書,小紅、小麗和小剛各拿一本。

小紅說:我拿的是語文

小麗說:我拿的不是數學書

師:請猜一下小剛拿的是( )書

小麗拿的是( )書

(要求:1.把你的想法用你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如寫一寫、連一連、畫一畫...... 2.和同桌交流分享你的方法。)

師: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彙報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說自己是怎麼想的。如可以這樣想“先根據.....可以確定.....再.....最後......”

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式來推理。

可能有學生會說:把人名和書名寫成兩行,再連線。

可能也有學生會用列表法。

師:以上的方法中你最喜歡哪種?

小結:兩種情況的推理,只需一個相關的提示,想“不是什麼,就是什麼”推出結果。 三種情況的推理,需要兩個相關的提示,要先確定一種,再變成兩種情況的推理。

三、應用提升。

完成教材第109頁“做一做”

1、出示教材小狗圖文。

寵物店有三隻可愛的小狗,歡歡、樂樂、和笑笑。它們今天稱了體重,你能根據題中給出的提示猜出下面的小狗分別叫什麼名字嗎?

引導學生理解題意。

小組討論、交流反饋。

2、完成“做一做”第2題。

獨立思考,小組交流,集體訂正。

四、律動遊戲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上得真愉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都學會了什麼呢?

板書設計: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7

應用創新點

使用多媒體課件將抽象的正方體模型數的過程演示出來,通過“一拆一合”的演示過程,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了個、十、百、千計數單位間的關係,進一步感受數位間的十進位制關係。

教材分析

教材提供了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如撥計數器、數方塊、數數活動等,幫助學生通過大量的感性認識形成數的表象,進一步體會數的意義。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組織學生開展本課教材中涉及的數方塊、數數接力等各種活動,同時也要因地制宜地組織和開發其他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遊戲和緊張有趣的活動中,經歷概念形成的過程,經歷將具體問題“數學化”的過程,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學情分析

本課教學內容的之前學生已經學習 “20以內數的認識”“100以內數的認識”,並掌握了百以內數的讀寫、數的組成,瞭解個位、十位、百位數位的含義、數位的順序和大小比較以及對近似數有了一定的認識。事實上,學生在生活中,積累了許多萬以內數的知識,這是學習本單元內容的重要資源和必備的基礎。

教學目標

1.結合在計數器上撥數、數方塊等多種數數活動,經歷“一千”產生的過程,理解“千”的實際意義。

2.藉助操作活動,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千”,知道個、十、百、千計數單位間的關係,進一步感受數位間的十進位制關係。

3.在撥數、數數等活動中,初步發展數感。

教學過程

1.匯入

師:同學們,老師這裡有2句話,想請同學讀一讀(第一句……第二句……)這裡有兩個數字,你們找見了嗎?(ppt)請你任選其中一個把它在計數器上撥出來。(指名說說怎麼撥的。個位上、十位上、百位上。)

師:這兩個數和我們之前學過的百以內的數相比怎麼樣?(生:大)那今天我們就通過數一數一課來認識比百更大的數。(板書課題《數一數》)

2.新授

①撥計數器

師:老師先考考你們學過的內容,誰能在計數器上數出最大的一位數?在老師的計數器上數一數。(指名演示)

師:數對了嗎?你給大家解釋一下,你撥的是幾?怎麼撥的?

現在老師請你給九添1.你能撥一撥嗎?(一人撥解釋添1是給個位添一個,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

師:其他同學你們想不想也在計數器上撥一撥?先看清老師的'要求是什麼?撥完請你立刻坐端正。

指名演示:先撥出99,給個位添1,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十位也滿十,向百位進1,所以給99添1是一百。

師:請你看看計數器上的這個數字,你認識嗎?(課件出示999)

生:這個數是九百九十九,9個一,9個十和9個百合起來是九百九十九,

師:那給這個數再添上1是多少?請你先和同桌動手撥,再互相說一說怎麼撥的?(同桌活動教師巡視。)兩人彙報,一人撥,一人說。

小結:個位添上1之後,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十位滿十向百位進一,百位也滿了十,就需要向百位的前一位——千位進一。千位上的一個珠子就表示一個千。(課件演示同時板書)

②數正方體

師:老師這裡有一個大正方體,請你猜一猜這個大正方體是由多少個小正方體組成的?(引導學生按條、按片地數)請你們跟著老師一起數一數。(課件演示)這樣一個大正方體有多少個小正方體 (一千個)

回憶一下我們剛才數的過程,這樣的一個小正方體我們可以看作一個“一”, 10個一組成一條——也就是一個“十”, 10個十組成一片——也就是一個“百”,10個百組成一個大正方體——也就是一個“千”。

師:我們再來數一數,這樣的大正方體裡有幾片?一片中有幾條?一條中有幾個?

也就是說一千里有10個百,一百里有10個十,十里有10個一。

練習一,快速數出下面圖中有多少個小正方體。(學生數,彙報)

③報數遊戲

師:剛才我們藉助計數器和正方體認識了“千”,下面我們來玩一個報數遊戲。

同桌交替數,從八百八十七數到八百九十五。(課件演示八百八十九後一個數是八百九十)

每組第一名同學從八百九十六開始向後依次報數。(課件再次演示八百九十九後一個數是九百。)

全班接龍數,數到一千。

除了一個一個數,還可以怎麼數?(十個十個數、從八百八十七數到一千)

3.小結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認識了新的計數單位“千”,知道了999再添1就是一千,還知道10個一百就是一千、一千里有10個一百。那“一千”究竟有多少呢?下一節課我們再來繼續學習。

教學反思

本節課利用課件,直觀演示及學生動手操作、合作學習等方式組織教學,較好地實現了課標的理念和要求,同時充分利用計數器和正方體模型從不同角度突出本節課的重點——個、十、百、千計數單位間的關係,通過分段數數結合計數器演示,突破數數時的難點,較好地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同時本節課存在的問題也有不少,如數的方式單一,對學生數感的培養方式不夠突出,時間的安排也不夠緊湊……這些問題都有待在今後的教學中繼續學習,不斷改進。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通過對鐘面的觀察,認識秒針和時間單位時、分,知道1時=60分。

2.在感受用1分時間所做事情的活動中,初步建立起分的時間觀念。

3.在觀察、認識鐘面的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探究能力以及積極主動學習的情感與態度。

4.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並養成遵守作息時間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認識時間單位時、分,知道1時=60分。

教學難點:會認、讀、寫鐘面上的時間。

教學方法:創設情境、談話引導

學法指導:觀察、操作、探究

教學準備:1、教師準備:課件、實物鐘面

2、學生準備:每個學生1個實物時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師: 2008年的8月8日這一天,在北京國家體育館舉行了一場盛大的奧運會開幕式。板書:奧運開幕。

現在,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走進第29屆奧運會的開幕式現場。

課件:開幕儀式場景。(場景中有一個顯示8時8分的鐘面)

師:這是一個非常值得全國人民紀念的重要時刻。從畫面中你們知道這個重要時刻是幾時幾分?這個時間和我們以前學過的不一樣(以前我們只學過整時半時),看來鐘面還有很多知識等著我們去發現,這節課我們就繼續來探究有關鐘面的知識。

(設計意圖:通過奧運開幕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刻引入新課,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慾望。)

二、依託學生經驗,感知鐘面

(一)認識鐘面

師:(出示鍾)關於鐘面,你們已經知道了什麼?(根據學生回答引導觀察出示鐘面。)

1、12個數字

伸出小手一起來數一數這12個數字。(順時針方向數)

2、時針、分針、秒針:

(1)哪個針是時針?哪個針是分針?哪個針是時秒針?(指一指鐘面上的時針、分針、秒針。)

(2)怎麼區分這三根針呢?

時針:又粗又短;分針:比時針長、細;秒針:最細最長

教師:鐘面上除了時針、分針、秒針外,還有些什麼?(格子)鐘面上的格子能幫助我們認識準確的時間,接下來我們就重點研究一下鐘面上的格子。

3、鐘面上的大格、小格數

師:請大家仔細觀察自己的鐘面,並完成大螢幕上的填空題。

課件:鐘面上有 個大格, 個小格。

(1)、學生觀察鐘面2分鐘,並完成填空

(2)同桌交流:和你的同桌說一說鐘面上有幾個大格,幾個小格?再說一說你是怎麼數的?

(3)全班交流:鐘面上有幾個大格?(集體從1數到12)

每個大格有幾個小格?

一共有幾個小格?

你是怎樣數出來的? (涉及幾個5)

板書:鐘面上有 12 個大格, 60 個小格。

4、撥一撥,填一填。

(1)、鐘面上的這一圈格子啊就是時針、分針、秒針的跑道,我們現在只研究時針和分針,暫時不看秒針。那時針和分針在鐘面上是怎麼走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時針與分針進行的競走比賽!

課件演示兩遍:分針和時針在同一起跑線12上,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大格

(2)、你們發現了什麼?

(時針走了一大格,分針走了一圈)板書:時針走1大格,分針正好走1圈。

老師告訴大家,時針走路看大格,走一大格就是1時。

板書:時針走1大格是1時

走2大格呢?從12走到4?走到7?時針走幾大格就是-----走了幾時。

分針走了一圈,這一圈是幾大格?幾小格?時針走路看大格,分針走路看小格,分針走一小格是幾分?

板書:分針走一小格是1分

走2小格呢?走幾小格就是----幾分。那分針走過一大格是幾分?你怎麼知道的?

板書:走一大格是5分

2大格呢?三大格呢?走幾大格就是------幾個5分。從12走到5是多長時間?到6呢?到9呢?到12走一圈呢?

板書:走一圈是60分。

(3)、 時針和分針的比賽結束了, 時針走了多長時間?分針走了多少時間?板書:1時 60分

討論:誰用的時間長?誰用的時間短呢?

彙報:當時針走1大格時分針正好走了多少?(1圈)是多少小格?(60小格) 就是多少分?(60分) 你可以得出什麼結論?(1小時=60分)

板書:時針走1大格,分針正好走1圈 1時=60分

我們今天又在鐘面上發現了這麼多的知識,一起讀一讀。

(設計意圖: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教師通過動態的`演示,讓學生在具體形象的畫面中觀察時針和分針的走動情況,幫助學生清晰地建立時分的概念。理解時和分之間的關係是本堂客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為了讓學生髮現這一規律,教師為學生提供了探索的時間和空間,放手讓學生去操作、探究、思考和發現,讓學生通過不完全歸納發現:時針走1大格,分針走1圈 。由此得出:1時=60分)

三、練習應用,拓展提高

1、基本:寫出鐘面上的時間(先認讀鐘面時間,再寫電子錶時間)

看一看,連一連(生獨立觀察,指名回答,課件連線)

2、綜合:看鐘面認時間(四個數字、無數字、羅馬數字)

3、拓展:聯絡生活,體驗一小時

(1)、 我們考試時答一份數學卷子用時1小時,就是( )分鐘。

(2)、一節課是( )分鐘,課間休息( ) 分鐘,再加上( )分鐘是1小時。

(3)、媽媽早上8時上班,到中午12時下班,媽媽上午工作了幾小時

(4)、遊戲:我撥你說、我說你撥

五、全課總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哪些收穫?

順口溜

小小錶盤圓又圓,時針分針跑圈圈。分針長,時針短,一個快來一個慢。

分針跑完一大圈,時針剛跑一小段。時針走過數字幾,表示時間幾時多。

要問多了幾分鐘,請你仔細看分針。分針走過幾小格,就是多了多少分。

結束語:親愛的同學們,時針和分針都在不停地轉動,時間也就悄悄地溜走了,希望大家在有限的生命裡活出無限的精彩!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到時間的寶貴,教育學生要珍惜每一分鐘,從小養成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板書設計: 奧運開幕

鐘面上有12個大格60小格。

時針走1大格是1時。

分針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一圈是60分

時針走1大格,分針正好走1圈。

1時=60分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9

教材分析

本課以數的組成為基礎,藉助計數器教學萬以內數的讀法,通過教學,可為萬以內的寫數、比大小、四則計算和萬以上的讀數打下基礎。本節課是這一單元教學的重點,這是因為:(1)學會了萬以內數的讀法,不僅能鞏固加深對計數單位千和萬的認識,而且能為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和讀寫算盤上萬以內數打下基礎。(2)掌握萬以內數的讀法不僅能滿足生產和日常生活中的需要,而且能為以後學習多位數的讀法打下基礎。

學情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學習了萬以內數數和百以內讀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二年級的孩子們在生活中積累了一定的讀數經驗,但是還處於淺薄的階段。能夠比較準確讀出沒有0的數,對末尾有0和中間有0的情況存在較大的難度。

教學目標

1、藉助計數器,學會理解萬以內的讀法。

2、掌握萬以內數的正確讀法,培養學生探究、歸納的能力。

3、會讀生活中的數,感受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絡。

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萬以內數的讀法,正確讀出萬以內的數。

難點:掌握中間有零和末位有零數的讀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匯入新課

師:同學們喜歡看什麼動畫片啊,朵拉是一個留著棕褐色短髮、有著健康深色面板、性格開朗陽光的小女孩,她雖然只有7歲,可是卻是一個十分愛冒險的小傢伙,今天我們和他一起走進數學王國,好嗎?

1、出示數位順序表,填空。

你們還認得它嗎?對,是數位順序表。誰來說說,數位順序表從右邊起第一位是什麼位?第二位是?第三位呢?第四位呢?第五位呢?

(個位、十位、百位、千位、萬位)

十位的9表示?(9個十)個位的9表示?(9個一)這個數是?(九十九)

百位是9表示?(9個百)這個數怎麼讀呢?(九百九十九)如果十位是0又該怎麼讀?(九百零九)個位也是0就是(九百)

2、快速讀數。

接下來要考考大家的眼力和反應力,快速讀出你看到的數。

那這些數都是怎麼讀的,有什麼規律或順序嗎,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更大的數,萬以內數的讀法。(揭示課題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二、自主學習,探究新知。

(一)學習一般數(沒有0的數)的讀法。

板書1121

1、用已有知識介紹下這個數,

2、說數的.意義和組成

3、全班撥數,在計數器上撥出這個數

4、試著讀數(指名讀數,師板書:讀作:三千七百四十五)

5、小結讀數方法

出示:(帶節奏的讀)

讀數要從高位起,

千位是幾就讀幾千;

百位是幾就讀幾百;

十位是幾就讀幾十;

個位是幾就讀幾。

6、試讀2個數

(二)學習有0數的讀法

1、創設情境,引出有0的數

老師還有一個困難,想請你們幫忙,你們願意嗎?老師想到商場買些家用電器。(出示圖片)

小組交流讀法,完成導學單。

全班彙報

2、學習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5600

咱們先看這個數。(板書:5600)誰會讀?(板書:五千六百)

發現特別之處,末尾有0的數怎麼讀?

練習:490050001280

小結:末尾的0,不管有幾個,都不讀。

3、學習中間有0的數的讀法20803008

再看這個洗衣機的價格。(板書:20xx)你們討論的這個數應該怎樣讀?

(如果都讀的不對)我們來玩一個數字接龍的小遊戲,100101102103104,你們有沒有發現什麼?中間的0要讀零

練習:30805060

我們再看冰箱的價錢,3008,誰想試著讀一讀?

那到底應該怎樣讀呢?我們來聽數學小博士怎樣說。

總結讀數小祕訣(貼中間有一個0或兩個0都只讀一個零)

練習:70066008

4、綜合小練習

真好,同學們幫老師解決了困難,同時我們找到了這麼多讀數的小祕訣。我們來看看朵拉學會了沒,看看他讀的對嗎?

課件出示:

9860讀作:九百八六5000讀作:5千20xx讀作:二千零零七8080讀作:八千零八3071讀作:三千七十一

5、小結萬以內數的讀法

(1、從高位起,按照數位順序讀。2、千位是幾就讀幾千,百位是幾就讀幾百,十位是幾就讀幾十,個位是幾就讀幾。3、中間有一個0或兩個0,只讀一個零。4、末尾的零都不讀。)老師把他們編成了小兒歌,誰想來讀一讀?(指名讀)老師把它配上小星星的伴奏,我們一起來唱一唱

小結:全班唱一唱

讀數要從高位起;看清數位是真理;末尾有0要注意;不必讀出記心裡。

中間有0要留意;只讀一個就可以。

三、達標檢測,遷移運用

進入“智力闖關”環節

第一關,我會讀。(螢幕出示生活中的數)

第二關:我會寫。你能正確讀出這些數,並把你讀的寫在導學單上(課本做一做第二題)

柳河公園共有柳樹560棵。

這一年共有366天。

養雞場一天約收雞蛋2540個。

指名板演,然後全班評價。

第三關:猜一猜

電腦它是個四位數;它是由0、0、3、8組成的;

它的最高位是3,只讀一個“0”;它的十位不是“0”。

相機它是個四位數;它是由6、0、0、5組成的;

它一個“0”也不讀;它的最高位是6。

四、課堂小結,暢談收穫

師:同學們!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在讀萬以內數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五、作業

蒐集生活中萬以內的數,並讀一讀。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藉助分物活動,回顧並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感受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絡,認識除法豎式,掌握其書寫形式,瞭解除法豎式各部分的意思。

2、採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激發學習興趣。

3、提高學生分析觀察、推理、判斷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重點難點:

體會除法的意義,學會用豎式計算的方法。

教學教具:

課件。

學生學具:

小圓片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引入

淘氣和笑笑正在分蘋果,他們遇到了一個數學問題,我們去幫幫他們,好嗎?(大螢幕出示主題圖)觀看主題圖,你發現了哪些數學資訊?根據資訊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學生提問題。

二、學習新課,合作探究

1、想一想、算一算。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入手,獨立思考解決。 18個蘋果,每盤放6個,可以放幾盤,你會算嗎?

2、算一算、議一議。小組合作。在小組內討論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3、學生在小組內說一說,小組彙報

A組、利用數數的方法,一盤:6個,兩盤:12個,三盤:18個。可以利用手中的小圓片擺一擺,在實物投影上展示擺小圓片的過程。(直觀展示給學生。)

B組、利用減法的方法:18-6-6-6=0

C組、利用乘法口訣:三六十八

D組、利用除法豎式的方法

4、小組派兩名同學,到黑板,一名演示豎式計算過程,一名講解,每一部分表示什麼?

5、結合學生板書,教師補充,強調豎式的書寫順序:先寫除號,再寫被除數,最後在左側寫除數,商要和被除數的各位對齊。強調除法豎式每一部分表示的意思。

6、指明說一說除法豎式每部分的意思,同桌同學練習說一說。

7、試一試:進一步熟練掌握豎式計算的方法。師強調書寫豎式的順序,完成第2頁填一填,說一說

182= 639=

三、學中做

1、元宵節快到了,小狗,小熊,小白兔在一起過節,他們分別帶來了很多好東西,我們去幫他們分一分吧。完成第3頁練一練第一題

學生練習在小組內說一說除法各部分分別表示什麼?

2、完成圈一圈,填一填

3、( )裡最大能填幾?

3( )<25

8( )<36

7( )<29

( )7<36

4、小黑板出示:錯題解析

四、質疑

同學們對本節課的內容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嗎?

五、課堂檢測

84= 648= 819=

集體訂正答案,好的提出表揚。

六、總結本課

同學們,在本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板 書 設 計:

分蘋果

186=3(盤)

豎式

先寫除號,再寫被除數,最後寫除數,商和被除數個位對齊

教學反思:

1、引導學生體驗抽象除法豎式的過程。學生在學習表內乘除法時,利用乘法口訣已經能夠在算式上直接寫出得數。教材安排了18個蘋果,每盤放6個,可以放幾盤的分蘋果活動,列舉了四種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分這些蘋果,進而再由對除法豎式有一定了解的學生介紹豎式計算,並且把豎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義和分蘋果的活動緊密聯絡起來。

2、在探究中理解除法的試商方法。學生通過實際操作、觀察比較,培養學生質疑和創新精神,學會學習、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

不足:這節課上得不夠生動、活潑。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11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P60—P61的例1和例2。

 二、教學目標

1.通過繪本的具體情境,感受生活中有餘數除法的實際意義。

2.從實際情境和操作實踐中,抽象出有餘數的除法算式,並在算式中理解各部分名稱的含義。

3. 經歷從具體到抽象的思維過程,最終達到根據數學問題,列出有餘數的除法算式。 4.通過觀察和思考,理解餘數一定比除數小的道理。

 三、教學重點

把平均分的實際問題用算式表達,感受餘數在實際問題中的含義,並理解餘數和除數的關係。

 四、教學難點

理解餘數一定比除數小。

 五、教學準備

課件、9張鞋子圖片。

 六、教學過程

1.情景匯入

孩子們,你們喜歡讀繪本嗎?(生:喜歡)前兩天老師也讀了一本繪本,它的名字叫《百足蟲的100只鞋》。這裡面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故事裡面還包含了一個數學問題,具有很獨特的數學思考。它到底講了什麼故事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2.繪本教學

(1)繪本閱讀

方式:多媒體播放。

於是,它打算先把8只鞋子送給只有4只腳的小松鼠。

(2)複習無剩餘的平均分

過度:愛思考的百足蟲就在想:8只鞋子能分給幾隻小松鼠?

1)課件提問:8只鞋子能分給幾隻小松鼠?

預設:4只小松鼠。

過度:那我們一起來分分看。

2)課件演示:分的過程(每4只鞋子一份)

邊說邊分:把四隻鞋子分給一隻小松鼠。

分給1只小松鼠之後,暫停,提問:還能再分嗎?為什麼?

預設:剩下的鞋子還能再分給一隻小松鼠,我們就繼續分。

課件演示分的過程。

小結:剛才我們把8只鞋子,每4只鞋子分一份,可以分給2只小松鼠,剛好分完,沒有剩餘。

3)用算式表示平均分

提問: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剛才分的過程和結果嗎?

預設:8÷4=2(只)

師板書算式。

追問:為什麼用除法?

預設:表示平均分,我們就用除法算式。

小結:的確,像這樣進行平均分的問題,我們可以用除法來計算。

3.引入有餘數的除法

(1)引入新問題

過度:百足蟲送完8只鞋子之後開開心心地回了家,可是……

繪本閱讀

“還剩下這麼多的鞋子怎麼辦?”小百足蟲回到家問媽媽。

“你不是還有其它的朋友嗎?”媽媽說。

師:小百足蟲想到了小松鼠,松鼠只有4只腳,穿起鞋子也比較方便。

繪本:於是百足蟲又帶了9只鞋子,準備送給好朋友小松鼠。

課件提問:想一想9只鞋子能分給幾隻小松鼠?

(2)動手分一分

過度:我們也像剛才一樣分一分。

課件出示活動要求:請拿出學具:9張鞋子圖片。

1.同桌兩人擺一擺、分一分。

2.分完後,和同桌說一說分的過程。

3.說完後,把學具收起來。

師:誰來讀一讀?

師:請拿出學具,邊分邊說,開始。

生操作,師巡視,並問:你為什麼這樣分?

(3)生展示分法

師:哪一組來幫我分一分?

提問:你要怎麼分?

預設:把4只鞋子分一份。

分好第一堆之後,師提問:還能再分嗎?為什麼?

預設:剩餘的鞋子數比1只松鼠的腳只數要多,我們就繼續分。

分到最後只剩下2只鞋子之後,

追問:還能再分嗎?為什麼?

預設:剩下的2比4只少,不能再分了。

師評:誰明白了他的意思?

預設:1只松鼠需要4只鞋子,而剩下2只鞋子就不夠分了。

師評:誰想再來說一說?

預設:剩下的鞋子只數比一隻松鼠不得只數少,就不能再分了。

師評:你說的真清楚,請坐。

(意圖:深刻理解什麼時候能繼續分,什麼時候不能分。)

(4)說過程

過度:回憶剛才分的過程,誰能把分的過程完整地說一說?

預設:我們把9只鞋子,每4只分一份,可以分給2只小松鼠,還剩下1只鞋子。

師:你真是一個善於總結的孩子。

課件出示完整的表述:把9只鞋子,每4只鞋子分一份,可以分給2只松鼠,還剩下1只鞋子。

(5)寫算式

師:你能也用一道算式表示剛才分的過程和結果?

師巡視不同的方法,並詢問不同算式表示的意思。

抽取不同算式展示

預設1: 9÷4=2(只)還剩1只

追問:你是怎麼想的?

預設:1只小松鼠有4只腳,分給2只小松鼠之後,就分走了8只鞋子,本來有9只

鞋子,就還剩下1只鞋子。

師評:你們聽懂了嗎?有沒有什麼問題?

師:你呢,給大家介紹一下你的想法吧。

預設2:9÷4=2……1

追問:你是怎麼想的?

預設:把9只鞋子,每4只分一份,就用除法算式9÷4,分的結果是分給了2只松鼠,就把2寫在後面,還剩下1只鞋子就在最後面寫上1.

師評:有沒有問題想問他?

(學生的兩種算式在描述過程中,根據學生的4只鞋子分一份,就把4只鞋子圖片圈起來)

師:這兩個算式,哪一個更能表示出分的過程和結果?為什麼?

師評:的確,剛才我們是把9只鞋子,每4只鞋子分一份,就用算式9除以4(板書:9÷4),結果分了1個4,2個4,分給2只小松鼠之後(邊說邊圈出2份,並板書2只),還剩下1只鞋子,我們就在2只松鼠的後面寫上1只,中間我們用6個小圓點隔開。

板書算式:9÷4=2(只)……1(只)

(6)揭示課題

過度:觀察2到算式,同樣都是除法,這一個算式和以前學過的除法算式有什麼不同?

預設:有剩餘的`數。

師:你還記得除法算式中每一個數的名稱嗎?9叫做(被除數),4叫做(除數),2叫做(商),那這裡的2叫做什麼呢?

預設:餘數。

師紅筆板書:餘數

提問:這個算式你會讀嗎?我們一起來試一試。

師生齊讀:9除以4等於2只餘2只。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像這樣有餘數的除法(手指算式)。

張貼課題:有餘數的除法。

4.餘數性質:餘數<除數

(1)脫離實物,半抽象思考

過渡:分9只鞋子遇到了餘數,愛動腦的小百足蟲就開始想了:那把10只鞋子、11只鞋子分給小松鼠的情況是怎樣的呢?(停頓5秒)

師:請同學們拿出“學習卡”圈一圈、填一填。

師:誰來彙報一下你成果?

預設:10只鞋子,每4只一份,可以分給2只小松鼠,還剩餘2只鞋子。

師:用哪一個算式?

預設:10÷4=2(只)……2(只)

板書算式。

追問:為什麼餘數2不能再分?

預設:1只松鼠有4只腳,而剩下的2只鞋子不夠再分了。

師:說的真清楚,剩餘的數比一隻松鼠的腳的只數(手勢指到4)少,就不能再分了。

提問:那分11只鞋子的算式怎麼列?

預設:11÷4=2(只)……3(只)(師板書)

師評:說說你是怎麼想的?

預設:……

(3)探索餘數和除數的關係

提問:請大家認真觀察分:9只鞋子、10只鞋子、11只鞋子時的餘數,猜想分12只鞋子時,餘數可能是?

預設:餘數是4.

師:有不同意見嗎?

預設:沒有餘數。

師評:那我們就來分分看。

出示課件分12只鞋子(正好分完 沒有剩餘)。

提問:誰來幫助列算式:

預設:12÷4=3(只)(師板書算式)

追問:之前分9、10、11時,都產生了餘數,分12只鞋子怎麼就沒有餘數了?

預設:因為12÷4剛好夠除,三四十二。

師評:他用了口訣來解決這個問題,不錯,還有其它的想法嗎?

預設:如果剩餘4只鞋子的話,就可以再分給一隻松鼠。

追問:誰聽明白了?

請人重複:剩下的數等於4時,可以再分給1只松鼠。

追問:也就是餘數能不能等於4?

預設:不能等於4.

追問:那餘數能大於4嗎?比如餘數能不能等於5?

預設:大於4只鞋子,也可以再分給一隻松鼠。

提問:餘數不能大於4,也不能等於4,也就是說餘數必須?

預設:餘數必須小於4.

師板書:餘數必須小於4.

過度:當我們4個4個分的時候,餘數必須小於4,如果除數是6,,6個6個分,餘數就?如果除數是8,8個8個分,餘數就?(出示課件:一堆鞋子分給:蚱蜢、蜘蛛)

預設:餘數必須小於6,餘數必須小於8.

師:看來餘數跟算式中的什麼數有關?是什麼關係?

預設:餘數必須小於除數。

師擦掉4,板書除數。

師:我們一起來把你們重大的發現讀一讀。

生齊讀:餘數必須小於除數

5.鞏固提升

過渡:你們這麼愛動腦筋,百足蟲太喜歡和你們交朋友了!

師:於是百足蟲打算把9只鉛筆,每人分2只。可以分給()人,還剩()只。

追問:為什麼商和餘數的單位不一樣?

預設:……

師:小百足蟲突然想到今天媽媽給自己買了很多山楂,於是它打算把17個山楂平均分給3只小刺蝟,每隻小刺蝟分()個山楂,還剩()個山楂;請你拿出“學習卡”圈一圈、填一填。

師:誰來展示一下你的分法?

預設:……

過渡:看來大家都是愛動腦的好孩子,下面百足蟲想考考我們大家的眼力,大家有信心嗎?請看大螢幕……

課件出示:不計算,運用餘數與除數的關係判斷計算的對錯,對的打√,錯的打×。

(1)14÷4=2……6( )

(2)18÷5=2……8( )

(3)21÷3=7 ( )

(4)27÷4=5……7( )

過渡:看來大家的眼力也不錯,百足蟲想跟我們一起玩一個小遊戲,大家願意嗎?

師:請看遊戲規則:大家一起唱“找、找、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

(1)7人 2人一組

(2)15人 4人一組

師在黑板上記錄:_____人一組 剩餘_____人

師:大家玩的開心嗎?請大家觀察老師記錄的:“每組人數”與“剩餘人數”,你發現了什麼?

預設:剩餘人數必須小於每組人數。

6.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和百足蟲一起學習了數學知識,你學的開心嗎?為什麼?

預設1:我知道了怎麼寫有餘數的除法。

預設2:餘數必須小於除數。

……

師評:孩子們,你們都有了這麼多數學知識的收穫,真是不簡單,那你想對繪本中的主人公小百足蟲說點什麼?

預設1:善良,因為它把鞋子送給自己的朋友。

師評:懂得分享的孩子,一定能交到更多的朋友,不過老師覺得你們也很善良,因為你們都積極思考,幫助百足蟲解決了餘數這個難題。

……

師小結:百足蟲真是一個善於分享的好孩子,不過老師也必須我ini門送去大拇指,因為你們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在繪本故事中發現了數學問題,而且勇敢地解決了今天的數學問題。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驕傲!

老師希望在今後的生活中,你們也能像今天一樣,帶著數學的眼光去發現更多的數學問題,並積極的思考和解決問題。本節課就上到這裡,孩子們再見!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在掌握平均分兩種分法的基礎上,加深對除法兩種應用題的認識。

2、通過操作,培養學生動腦、動手、動口等能力。

3、引導學生通過類推,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4、挖掘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絡,發展學生的思維。

教學重難點:

1、有餘數除法應用題的結構特徵及解答方法。

2、有餘數除法兩種應用題餘數的處理方法.

教法學法:

1、突破重難點的方法:多媒體教學輔助教學突破法

2、“激趣”教法設計:直觀匯入法。

3、“樂學”學法設計:扮演角色體會情境。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手勢遊戲:( )裡最大能填幾?

2×( )<13 ( )×5<49 7 ×( )<48

9 ×( )<29 ( )×6<41 8×( )<52

4 ×( )<25 ( )×3<17

2、列式、計算,指明口述解題思路。

30個羽毛球,每6個放一盒,可以放幾盒?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4:

(1)出示例4:43個乒乓球,每袋裝5個,可以裝幾袋,還剩幾個?

(2)讀題後,啟發學生聯絡鋪墊孕伏中第2題(羽毛球分放人盒中)列出算式:“43÷5=”,並用豎式計算

(3)討論:除得的商“8”表示什麼?餘數“3”表示什麼?

(4)根據討論的結果,聯絡例3有餘數除法計算結果及答話的寫法,獨立解答課本119頁例4.

(5)訂正時,著重讓學生說清商“8”的單位名稱為什麼是“袋”,餘數“3”的單位名稱為什麼是“個”.

(6) 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的.是有餘數的除法應用題.(板書課題:有餘數的除法應用題)在解答時要注意橫式等號後面的餘數及單位名稱不能丟掉,寫答話時要按題意回答完整。

(7) 反饋練習:教師巡視指導.訂正時,指名讓學生說解題過程,重點強調計算的結果及答話應該怎樣寫。

三、鞏固發展

1.完成63頁的做一做第1、2題

《除法試商》

《除法試商》

3.(1)26裡面最多有( )3。

(2)27裡面最多有( )5。

4.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商,試試看。

《除法試商》

5、計算後,仔細觀察上下兩題,你發現了什麼?

46÷7= 28÷5= 74÷8=

7×6+4= 5×5+3= 8×9+2=

《除法試商》小結:除數×商+餘數=被除數

6、在 裡填上適當的數。

《除法試商》 《除法試商》 ÷ =6……1

只要除數比餘數大,就符合要求。

四、課後小結:

1、本節課中,你有什麼收穫?

2、試商時,你有什麼好的方法?

3、列好豎式,你是怎樣檢驗的?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13

教學內容:教材第60頁例1、第61頁例2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理解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認識餘數,探索並發現餘數和除數的關係,理解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2.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滲透藉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積累觀察、操作、討論、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數學活動經驗,發展抽象思維。

3. 學生在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理解餘數及有餘數除法的含義,探索並發現餘數和除數的關係。

教學難點:理解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教學準備:課件、小棒、學生學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一)出示教材第59頁主題圖。 (二)引導觀察,交流資訊。

(三)教師小結,揭示課題。

平常我們分東西,有時候正好平均分完,有時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夠再分。剩下不夠再分的數就叫做餘數,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有餘數的除法”(出示課題)

二、動手操作,探究意義

(一)複習表內除法的意義

1.課件出示6個草莓圖:把下面這些草莓每2個擺一盤,擺一擺。 2.學生交流獲取資訊。 3.利用學具實際操作。

4.用算式表示操作的過程。

5.小組內說說6÷2=3(盤),這個算式表示的意思。

(二)理解有餘數除法的含義

1.在動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時會出現有剩餘的情況。

(1)課件出示7個草莓圖:把下面這些草莓每2個擺一盤,擺一擺。 (2)學生利用學具操作。

(3)交流發現的問題:剩下一個草莓。

2.在交流中確定表示平均分時有剩餘的方法。

(1)學生用算式表示剛才擺的過程,教師巡視,選取典型案例。

(2)教師板書規範寫法:7÷2=3(盤)??1(個)。

(3)交流算式表示的意思,7、3、2、1各表示什麼?明確“1”是剩下的草莓數,我們把它叫做餘數。

3.歸納總結,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

(1)比較兩次分草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教師隨學生的回答課件呈現下表。 分的物品 6個草莓 7個草莓 幾個一份

每2個一盤 每2個一盤 分的結果 分了3盤,正好分完 算式表達 6÷2=3(盤) 分了3盤,還剩1個

7÷2=3(盤)??1(個)

(三)理解商與餘數名數的.確定 1.完成教材第60頁“做一做”第1題。

(1)學生讀題,根據題意獨立完成。

(2)教師引導學生交流:第1小題算式中每個數分別在圖中表示哪個部分?分別表示什麼意思?

2.完成教材第60頁“做一做”第2題。(這一題涵蓋了平均分的兩種情況)

(1)學生獨立先在圖中圈一圈,再說一說,最後用除法算式表示。

(2)比較發現兩小題之間的聯絡與區別,進一步理解商與餘數的名數的確定。

三、觀察比較,發現關係

(一)合作探究

1.教師操作:在實物投影儀上用4根小棒擺出一個正方形。

2.學生思考:用4根小棒可以擺出幾個正方形?你能列出除法算式嗎?

3.小組合作:用8根、9根、10根、??15根、16根小棒擺出獨立的正方形,看看能擺出幾個,還剩多少根?(每組準備的小棒根數不同,共分成以下9種情況)

4.根據擺出的小棒圖,列出除法算式。

(二)交流反饋

教師組織全班交流,根據學生的回答,將結果展示在黑板上。

(三)觀察對比,發現餘數與除數的關係

1.觀察算式中的餘數和除數,你們發現了什麼? 2.組織學生討論:

(1)你們發現餘數有什麼規律?

(2)餘數可能是4、5、6??嗎?為什麼? (3)餘數和誰有關係?是怎樣的關係? (4)學生舉例驗證

3.教師小結並板書:餘數<除數

(四)練習鞏固

1.出示教材第61頁“做一做”。

2.學生讀題,教師引導理解:用小棒擺一個五邊形需要5根小棒,如果有剩餘,可能是幾根?

3.為什麼是這幾種可能性?你是怎樣想的? 4.如果用這些小棒擺三角形可能會剩餘幾根? 四、鞏固練習,深化理解

(一)完成教材“練習十四”第1、2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教師講評。明確“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體會商與餘數的名數的確定方法。

(二)填一填:( )÷6=7??

1.思考:裡可以填哪些數?說說你是怎麼想的?

2.集體交流。明確根據“餘數要比除數小”來確定餘數。

五、課堂總結,明確目標

(一)本節課中,你有什麼收穫?

(二)在計算有餘數的除法時應注意些什麼?

本課教學目標的定位是基於學生已有的表內除法的基礎之上,同時它也是今後學習一位數除多位數除法的重要基礎,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通過分草莓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經歷把物品平均分後有剩餘的現象,抽象為有餘數的除法的過程,理解有餘數除法的含義。藉助用小棒擺正方形的操作,使學生鞏固有餘數除法的含義,理解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14

教學內容:

解決問題

教材第42頁內容

教法設計:自主學習,探究,小組合作

教具準備:小黑板等

學習目標:

通過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進一步體會乘除法的意義,並感受數量關係中蘊含的數學規律。

學習過程:

一、情景匯入

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二、出示目標:通過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進一步體會乘除法的意義,並感受數量關係中蘊含的數學規律。

三、自學指導:

開啟數學課本42頁,看圖,看文字並思考:

1、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資訊?

2、要求56元可以買幾個地球儀,還需要知道什麼條件?

3、怎樣列式解答呢?

4、為什麼用除法?

5、解答正確嗎?

(5分鐘後進行檢查自學效果)

四、先學

1.學生在老師指導下看書自學,老師巡視。

2、檢查自學情況

同學們學習的很認真,下面比一比誰能做對檢測題。

檢測環節:

出示主題圖

提問:(1)找學生回答自學指導中的問題。

(要求聲音響亮,其餘學生認真聽,發現錯誤舉手更正。)

(2)2名學生板演,完成P42頁“想一想”指名學生板演。

(3)2名同學板演43頁練習九第1題

(要求:字型工整,板演的同學把字寫得大一些,下面的學生坐姿端正。)

五 、 後教

1、請學生上臺更正,並指出對錯。

2、合作提升

討論:你還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並說一說自己的解題方法.

六、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們有什麼收穫?找學生說一說。

七、當堂訓練

必做題:1、

÷ = ÷ =

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 表示( )裡面有( )

每份是( )。 個( )。

2、 63÷7= 56÷8= 72÷9=

口訣: 口訣: 口訣:

2、一根28米

長的繩子,每7米截成一段,可以分成幾段?

3、一本書玲玲看了8天,共看了72頁,平均每天看了多少頁?

選做題:小明和8個同學去公園玩,買門票花了72元,一張門票多少元?

八、抽查清

完成課本P43頁第4題。

九、作業佈置

必做題:課本練習九第6、8、9題。

選做題:課本練習九第5、7題。

十、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

56÷8=7(個)

口答:56元可以買7個地球儀。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15

新人教版二年級數學第一單元《資料收集整理》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收集資料、認識簡單的統計表

教學內容:教材第2頁的例1和練習一的第1、2小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資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斷的過程,體會統計的必要性; 2、認識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統計表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3、學會與他人合作,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重點:學會收集資料,認識簡單的統計表。 教學難點:能根據統計表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新的學期開始了,學校要給同學們定做校服,有下面4種顏色,出示例1中的四種顏色。選哪種顏色合適呢?

生:選大多數同學喜歡的顏色。

師:怎麼知道哪種顏色是大多數同學最喜歡的呢?

生:可以在全校的同學們中去調查一下。 生:全校學生有那麼多,怎樣調查呢?

生:我覺得可以先在班裡進行調查。

生:還可以現在組內進行調查。

師:你們真聰明,你們剛才說的調查,其實也就是進行統計。揭示課題:統計。要統計出喜歡每種顏色的學生人數,首先要進行資料的收集過程。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調查喜歡每種顏色的學生人數。

二、親歷統計過程,體會收集資料的形式和過程。

1、收集資料。

師:在這四種顏色中,你最喜歡哪種顏色?為什麼?

師:要想知道喜歡哪種顏色的同學最多?我們應該怎樣調查呢? 生:自由發言。

師:我們可以採用舉手、起立、畫“√”、“○”作記號等很多方式來收集資料。但是這些方式中舉手既快速又簡捷。

2

下面我們就用舉手的方式來進行調查。請聽規則:每個人只能選一種顏色,每當老師說出一種顏色時,喜歡這種顏色的同學就舉手,好嗎?一個人能選兩種顏色或不選嗎?

生:不能。 師:為什麼?

生:如果選一種以上就重複了,而不選又遺漏了。

師:是呀,收集資料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是無論採用哪種方式調查,都要做到不重複、不遺漏,也就是說你只能選擇一次。那好,現在我們開始舉手調查。

2、 整理資料。

師:剛才同學們已經通過舉手這種方式選出了自己喜歡的顏色了,老師也知道了,但是負責定製校服的領導還不知道,那該怎麼辦呢?

生:自由發言。

師:你們真會想辦法。那我們現在再舉一次手,在這張表中【出示統計表】

統計出喜歡每種顏色的人數,好嗎?

3

師:喜歡紅色的請舉手,請一個學生數出人數,老師記錄在統計表中。其餘三種顏色採用同樣的方式進行統計。

3、認識簡單的統計表。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將統計後的結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來,這種表格就是簡單的.統計表。仔細觀察統計表。

師:你看懂什麼? 生:

4、根據統計表解決問題。

師:是的,這張統計表的第一行表示的是同學們最喜歡的顏色,第二行表示的是最喜歡的每種顏色的人數。

統計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種資料的多少,同學們可以根據這些資訊分析和解決一些問題。下面大家就請你根據統計表中的資訊解決下面的問題。

(1)全班共有( )人。

生:要想知道全班有多少人,應該把喜歡這四種顏色的人數全部合起來,即 9+6+15+8=38(人)所以全班共有38人。

師:你真聰明,誰能解決第二個問題? (2)喜歡( )色的人數最多。

4

生:比較喜歡每種顏色的人數,19>9>8>6,通過對比得出:喜歡藍色的人數最多。 師:你真是個會思考的孩子。那你能解決最後這個問題嗎?

(3)如果這個班定做校服,選擇( )色合適。全校選這種顏色做校服合適嗎?為什麼?

生:因為全班喜歡藍色的人數最多,所以如果這個班定做校服,選擇藍色合適。

生:但是全校選擇這種顏色做校服不一定合適,因為全校學生不一定喜歡藍色的最多,應該再調查其他班級同學喜歡什麼顏色的人數最多,最後比較全校學生喜歡哪種顏色的人數最多,從而確定全校學生做哪種顏色的校服。

師:你們真的很厲害,會幫助領導分析並解決問題,相信學校的領導一定會採納你們的意見。

三、鞏固練習。

師:同學們,下面老師請你們用剛才學到的知識解決數學書第4頁練習一的相關問題,你們敢挑戰嗎?

1、完成練習一的第1小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