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43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那麼大家知道規範的教學設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5篇)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加法的意義,認識“+”號和“=”號,能正確讀出加法算式,能通過操作計算5以內數的加法。

2.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3頁例題及“做一做”,完成練習三的第1~3題。

教學設計

複習舊知

1.看圖說數字。

2.示圖(幻燈片)。

師:同學們認真觀察這幅畫,你看到了什麼?

生1:我看了小熊在打鼓。

生2:我看到了5只小動物在跑步比賽,小兔跑在最前面。

生3:我還看到一隻小鳥在喊。

師:這隻小鳥說了些什麼呢?

老師領讀,學生讀:一二三四五……

[一幅生動活潑的畫面很快吸引了學生,開啟“你看到了什麼?”這一話閘,學生象小鳥歸巢一樣嘰嘰喳喳說開了,想表現的慾望非常強。一組琅琅上口的順口溜不僅使學生掌握了舊知,而且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

如果這一幅圖製作成課件,配以動態展現,效果就更好了。]

探究新知

1.引題。

師:請同學們注意觀察,這時的情況發生了什麼變化?老師反覆操作活動片,如下圖:

生1:小狗和小貓趕上了小兔。

生2:現在小狗、小貓和小兔排在一起跑。

生3:原來小兔跑在最前面,現在小狗、小貓和小兔一起跑在最前面。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貓跑在一起,就是合起來的意思。(老師一邊說一邊用手勢表示合起來)它們合起來有幾隻?

生:它們合起來有3只。

師:你們知道這是用什麼方法計算出來的嗎?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來認識它(板書:加法)[通過演示,學生髮現“1只小兔和兩隻小狗、小貓跑在一起”引出“它們合起來有3只”,很自然產生“用什麼方法計算出來的?”,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而且使學生明白了加法原來就在身邊。]

2.直觀演示,感知含義。

師:1只小兔和兩隻小狗、小貓合起來用數字表示,就是幾和幾加起來?

生1:1和2加起來等於3。

師:XXX同學真聰明!在數學上,1和2加起來,用“+”表示,等於3用“=”表示。板書:1 + 2 = 3 加號 等號

讀作:1加2等於3。教師領讀,學生讀。

師:我們今天認識了兩個新朋友,你準備怎麼記住它們?

生1:加號像一個十字架,等吃像一雙筷子。

生2:我是這樣記的:原來就有一橫,後來又有一豎,它們合起來就成了加號啦,上下兩橫一樣長,是相等長的就是等號。

師:同學們的想法形象又神奇。

[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提出了那麼多新穎別緻的想法,有從形象上,也有從含義上的,這不僅對加法和等號有了進一步的理解,而且培養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觀察畫面,體會含義。讓學生看書上汽球圖。師:誰來說說這幅圖的意思?

生:3只紅汽球,1只藍汽球,合起來有4只汽球。師:與同桌一邊說一邊用手勢表示,並且討論怎樣列式計算? 根據回答板書:3+1=4

讓學生讀一遍算式。

反思:我覺得這一環節處理得不恰當,老師一步一步牽著學生走,固定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學生對加法已有初步認識,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討論、探究。4.發散聯想,理解含義。

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事例,並用加法算式表示。

生1:我媽媽給我買回1個本子,我爸又給我買回2個本子,我一共有3個本子,1+2=3。

生2:我們家有2個大人,1個小孩,一共有3個人,2+1=3。生3:我們學校一年級有3個班在二樓,1個班在三樓,一年級一共有4個班,3+1=4。

生4.我們教室講臺上面有1盞燈,我們座位上面有4盞燈,一共有5盞燈。1+4=5。

[從學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學生學得主動積極,思路豐富多彩,數學與生活緊密相聯的關係在這裡體現得淋漓盡致。]

鞏固提高

1.動手操作。

a.第23頁“做一做”。

學生一邊擺一邊說,然後一學生上臺在磁性黑板上演示。

b.看算式,擺小棒。2+1 1+1 2+2

教師出示口算卡,學生用小棒擺,同桌互相檢查。

(老師注重採用多種形式的訓練,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內化過程。練習設計圍繞加法認識這一重點,採取擺圓片說算式,看算式擺小棒、畫填方格、獨立筆答、開放題等形式,使學生的知識構建在活動中,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達到了預定目的。)

c.用5個△擺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學生獨立操作,然後彙報。1+4 3+2 4+1 ……

2.發展題(印發)。

a.看算式,先畫○表示,再填得數(印發)

①1+2=□

②2+1=□

b.直接填得數

2+1=□ 3+2=□ 1+3=□ 3.開放題:□+□=5

教學設計說明

“加法”是在學生認識了1~5的數、比大小、第幾、幾和幾(組成或分解)後進行的,是計算教學的起始課。初步認識加法,知識雖然簡單,卻對以後的學習計算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教學中,共設計四個環節,層層推進:

(1)直觀演示,初步感知加法含義;

(2)觀察畫面,體會加法含義;

(3)發散聯想,理解加法含義;

(4)動手操作,鞏固加法含義。

首先讓學生觀察小動物比賽情境,把觀察到的在小組內交流,使學生初步感知“合起來”就是“加起來”的意思,同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及探究慾望。接著,通過觀察書上“汽球圖”,同桌一邊說一邊用手勢表示圖意,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加法的含義,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然後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例舉用“加法”來表示的事例,增進對“加法”含義的理解,使學生感悟到“加法”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最後是讓學生動手擺學具,先是算算式擺,然後是用5個學具擺出不同的加法算式,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學習的想象力和創造意識。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感興趣的情境中,產生統計的需求,探究收集資料的方法,感知數學和生活的聯絡。

2.讓學生經歷資料的收集和整理的過程,並能對統計的結果進行簡單的分析,發展初步的應用意識。

3.引導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多種策略,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探索能力,體驗合作分工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激發興趣

1、情境,觀察森林運動會開始了,參加今天比賽的有小兔隊、小猴隊和小熊隊。他們將各選出一名代表進行投籃比賽,獎品是一袋餅乾(課件出示一袋餅乾)。你能看出袋子中的餅乾有幾種形狀嗎?你有辦法知道袋子裡有多少塊餅乾嗎?課件演示生數一數。

2、討論、初次記錄三角形的有幾塊呢,圓形的呢,正方形的呢?你有辦法知道他們各有幾塊呢?(學生討論,引出把餅乾形狀畫下來)你想怎麼畫?

可能①

生:我想正方形餅乾就用正方形來表示,圓形餅乾就用圓形來表示,三角形餅乾就用三角形來表示,

可能②

生:正方形的畫1,三角形的畫2,看來我們可以用不同的圖形或符號來表示這三種餅乾。現在老師邊倒邊告訴大家餅乾的形狀,大家在白紙上用自己想到的方法把它們畫下來。(師報,生用自己的方法記錄。)

3、統一方法,揭示課題展示不同的幾種畫法:

①按出現順序亂著排列

②按圖形種類分行排列

③畫 (如果學生中未出現畫記錄的,老師可以作介紹)比一比,你覺得哪種方法既方便又清楚呢?

4、用畫的方法統計為了方便又清楚的記下來,我們可以象這位同學一樣用畫 的方法來記錄。請大家看錶一。我們請一位同學來報圖形名稱,其餘同學注意聽,小老師報到哪種圖形你就在哪種圖形的後面打 。

(學生活動)

現在你知道正方形餅乾有幾塊嗎?你是怎麼知道的?圓形餅乾有幾塊呢?三角形呢?一共有多少呢?

5、統計結果分析從表中,你可以知道些什麼?同學們不但學會了用先畫 記錄,再數一數的方法來統計。還能從統計表中知道這麼多的資訊。真了不起!(板書:先畫 記錄,再數一數。)

二、鞏固深化,形成技能

1、投籃比賽獎品的問題解決了,緊張而激烈的籃球比賽就要開始了。三隊的代表每人將有機會投5個球,誰投中的次數最多,誰就是冠軍。現在就請你們來當小小裁判員,用畫的方法把它們投籃的情況記下來!誰投中一個就在相應的頭像後畫一個。要是沒投中,那怎麼辦呢?動畫演示,學生記錄並整理資料。誰是冠軍?為什麼?從這張統計表中你知道了什麼?

2、拋花片看完了精彩的運動會,咱們也輕鬆一下。老師手中有一個花片,這一面是花片的花面,這一面是花片的紅色面,如果老師把畫片拋起來,落下後會是哪一面朝上呢?誰來猜猜請看?(老師拋學生猜。)課件出示遊戲規則:每組組長拿出花片,這樣向上拋一拋,一共拋20次,其他同學統計花面朝上和紅色面朝上分別是幾次。分組彙報,老師輸入數值比較第X組的結果:花色面朝上的次數和紅色面朝上的次數怎麼樣呢?(同樣多或接近)

你發現了什麼?(花面朝上和紅色面朝上的次數差不多。)有興趣的小朋友課後可以多拋些次數,看看結果會怎樣?

三、舉例說明,聯絡生活

1、統計參賽人數森林運動會結束了,體育老師也想在我班組織一次體育比賽,請看,本次比賽的專案有(課件演示)

⑴ 每人只能參加一個專案,你最想參加哪一項比賽呢?

⑵ 可以怎樣統計參加各種體育專案的人數?由於時間關係,我們課上先統計這兩個小組的參加情況。請大家邊聽這兩個小組的同學說參加的專案邊在相應的欄目裡打(其他小組在課後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統計後把表格交給老師。)

⑶ 看了統計的結果你想告訴體育老師些什麼呢?

2、統計天氣情況最近大豐氣象臺的統計員生病了,請大家幫統計一下4月份天氣情況。

⑴ 認識天氣圖示:晴天、陰天、雨天。

⑵ 請一名聲音最響亮的同學當小小播音員報出每天的天氣,其他同學當好小小紀錄員。

⑶ 根據統計圖和統計表,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呢?先在小組裡說一說再交流。

四、總結。

⑴ 今天你學會了什麼新本領

⑵剛才我們一起統計了餅乾、天氣等,你還想統計些什麼呢?

⑶ 統計不僅作用大,而且方法特別多,今後我們還會繼續學習。只要你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你就會有更大的收穫。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掌握5以內數的組成。

2.使學生能熟練地說出5以內數的組成。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初步的自學能力,初步的遷移類推能力。

3.培養學生認真做練習的良好學習習慣,積極動腦思考的學習品質,及合作互助、創新意識和評價意識。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9~20頁的內容。

教具、學具準備

1.投影儀、數字卡片、5根小棒、5個小方塊。

2.數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學設計

複習舊知

1.複習數數。前面我們學習了哪些數?誰能陣列大家聽?

2.複習比較大小出示數字卡片1-5,誰能給大家提問題?

進行新課

1.創設遊戲情境,小組學習5的組成。

a.創設遊戲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今天老師想請大家做一個分小棒的遊戲,想不想做?準備5根小棒,看誰動作又輕又快。把5根小棒分成兩份,看誰方法多。分完和你的同位交流一下。(教師巡視指導。)

[教師能較好地把握知識起點,採用開放教學方式,先讓學生動手操作擺小棒充分感知,然後再交流,使學生在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b.交流展示。

指名分法不同的學生到前面來展示。

①剛才大家想了那麼多辦法,可是看起來又有點亂,請大家開動腦筋想個好辦法:怎樣才能清楚地看出又一個也不落下?同位商量,指名展示。

②(教師巡視發現有按順序分的)老師發現這位同學有一種好辦法,下面請他來教教大家。

[在發散的基礎上組織學生交流,引導發現。給學生充分展示的機會,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學比較紮實。]

c.全班學生再自己邊說邊按順序分一分(板書分合式)。

d.小結。

通過分小棒我們得到了5的組成。

e.引導觀察,發現規律。

你發現了什麼?誰願意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

那麼我們看到5能想到什麼呢?(推小棒)

2.做一做

a.老師還準備了5個小方塊,想請大家一個猜一猜的遊戲?

①(右手拿3個小方塊藏在背後,左手出示2個)右手有幾個?

②右手藏1個

③右手藏2個

剛才大家猜的都很準。那老師要問一問你們:為什麼猜得這樣準?有什麼辦法?

b.搶答。

下面我們來比賽,看誰反應快!對口令。

3.小組自學4、3、和2的組成

a.剛才我們通過分小棒編出了5的組成。下面請你在小組中試著編出4、3和2的組成。

板書)

b.填方框(第19頁下面)。

看圖邊讀邊填。指名板演。做完的同位檢查。訂正。

[把練習設計成猜一猜的遊戲,符合低年級學生的特點,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了5的組成,突破了難點。4、3、和2的組成就可以完全放給學生,採取小組使用的方式學習,既培養了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教學層次清晰。]

4.指導看書。

邊說邊填。指名板演。訂正。

5.做一做。

a.動手操作。教師出示數字卡片5,學生擺學具,同桌操作。在操作的基礎上用5的組成連線。

b.對口令。

鞏固練習

1.男女分讀組成。

2.第8題。

邊說邊做,做完同位檢查。全對的、書寫好的可以各得一個小印章。訂正。

[本節課教師能根據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及培養目標,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知識發生、發展的全過程,通過擺一擺、說一說、找規律、做遊戲,使學生積極參與了富有趣味的學習過程。教師教法靈活,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注意指導小組學習,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動手能力。在遊戲中創設情境,充分發揮學生想象力,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新意識。教師注重讓學生進行自評、互評等評價方法的使用,培養學生的評價意識和評價能力。總體來看,既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又注重了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體出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

全課小結

今天你學會了什麼?

教學設計說明

5以內數的組成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科書第19~20頁的內容,並完成練習二的第8題。其教學目的是藉助分小棒的遊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使學生在同位交充中完善自己的想法,掌握5以內數的組成。這部分知識大部分學生在幼兒園時都接觸過,本節課主要是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能夠熟練的說出組成。

本節課我沒有使用課本資源,而是對教材資源進行了創造性的改動。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教師首先要為學生營造出輕鬆、娛悅的學習情境。根據學生年齡特徵,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慾望,努力體現教學的開放性,這節課教師就為學生創設了分小棒的遊戲,讓學生在不斷的動手操作與合作討論中自己掌握知識,並初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這種氛圍下,學生的思維積極、主動,對學習內容感興趣,學習積極性高,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2.分層練習,逐步提高要求。

在練習的設計上,教師也努力體現層次性。先讓學生看實物猜組成,再讓學生看圖填組成,還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擺組成,最後才要求學生根據組成將數字卡片連起來。通過這一系列層次分明的練習讓學生進一步掌握5以內數的組成,是一次由操作實物過渡到抽象出數的過程。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動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同時發展了抽象思維能力。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4

 設計說明 :國小生在入學前就接觸過各種形狀的物體,生活中也到處都是這些形狀的物體,但一年級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要抽象出直觀的立體圖形,建立表象,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並不容易。本節課主要從形狀這一角度來使學生初步認識圖形。一年級學生以自我為中心,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比較弱,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弱,針對上述特點,本節課的教學在設計上主要有以下兩大特點: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2.重視學生的實踐操作。本節課的教學設計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動手操作機會,學生通過摸一摸、分一分、說一說、比一比、看一看、擺一擺等活動,獲取立體圖形的有關知識,掌握立體圖形的特徵,實現學生自主學習知識,培養了自學能力。 3、重視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 用學生喜歡的動畫形象喜羊羊引入新課,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思維活躍起來,為接下來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課前準備 :積木 教具 箱子 兩個盒子 學生準備 積木 球 各種形狀的小紙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師:今天,喜羊羊想請同學們到圖形樂園去玩一玩,你們願意嗎? 師:圖形樂園裡的景色可真美,喜羊羊最喜歡玩積木了,你們喜歡玩嗎?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認識圖形”。(板書課題:認識圖形)

師:觀察這些不同的圖形,想知道它們能變成什麼嗎?

【 設計意圖:本節課以“玩積木”引入,選取的是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實際內容。這一情境的設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了輕鬆的學習氛圍,為接下來的各種體驗活動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礎。】

二、探究新知

展開活動,提出問題

師:每個小組的桌上都有一堆這樣的積木,現在,你們就一起玩一玩吧!(分小組活動)

師:由於時間關係,我們先玩到這裡。為了便於下一次玩的時候挑選起來更加方便,我有一個建議,能不能把你們手中的積木先分類,再整齊地擺放回去呢?(出示課堂活動卡)

師:小組彙報,請同學們將積木分組的情況一一展示。(有的按顏色分組,有的按大小分組,還有的按形狀分組……)

師:這節課我們就按他們分的這種情況來研究。(出示按形狀分組的情況)

【 設計意圖:上課伊始,讓學生自己玩。這是隨意的玩,是學生在原有的認知基礎上的玩。這時,學生眼中的積木仍舊是玩具。收積木時,老師建議學生把積木分類擺放整齊,這時學生開始關注積木的形狀。】

三、引導體驗,合作探究

(一)球的認識。

師:我發現咱們班的很多同學都喜歡球。請每人拿一個球,放在桌子上。

師:(問一名學生)你拿的是什麼球?(小皮球)你呢?其他同學呢?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手中不同的球,說一說它們都是什麼形狀的。

小結:我們把這樣的形狀統稱為球。

師:除了剛才你們手裡拿的這些形狀是球,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也是球?

師:請同學們把球放在桌子上。

師:老師剛才提的要求是把球放在桌子上,可是我發現有的同學總是用手扶著球,這是為什麼?(怕它掉在地上)

師:為什麼球放不好就容易掉在地上?

師:對,球是能滾動的。(板書球是圓形的,易滾動)

【設計意圖:通過把球放在桌子上,使學生髮現球易滾動這一特徵。從實物到圖形名稱再到立體圖形球是圓形的,易滾動的認知是本節課的重點,利用多媒體形象化教學的功能展示出抽象的過程,有利於學生理解知識。】

(二)圓柱的認識

師:(拿起一個圓柱形的積木,放在硬紙板上,滾一滾,問學生)這塊積木也能滾,它的形狀是球嗎?(不是)為什麼不是?

師:球是圓形的,易滾動請同學們拿一個圓柱形的積木,先摸一摸,再看一看,你發現了什麼?(教師用教具演示上下兩個面一樣大) 師:我們把這樣的圖形叫做圓柱。(板書:圓柱)

師:生活中你見過形狀是圓柱的物體嗎?

(三)正方體的認識。

1.教師指著圖畫中堆積在一起的形狀相同的積木,讓學生說出它們的形狀。

師:拿一塊形狀是正方體的積木,用手摸一摸,說說你有什麼感覺。

小結:通過摸,感覺到正方體的每個面都是平的。

2.列舉學生不同的發現。 (學生髮現正方體的6個面都一樣)

師提問:你是怎樣知道正方體有6個面的?能上前面來給大家數一數嗎?

師:還有的同學說正方體的6個面都一樣大,大家看一看是不是一樣大?小結:通過數,知道了正方體有6個面。用心觀察發現正方體的6個面一樣大。

[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摸一摸、看一看、數一數,體會正方體的六個面都是平的,並且大小一樣,親身感受正方體的特徵,培養了學生的自主能力。]

(四)長方體的認識。

師:(教師指著圖畫中長方體的積木)這些積木的形狀是正方體嗎?

師:請你從桌子上的積木中任意拿出一塊,用剛才研究正方體的方法來研究一下這樣的積木有什麼特徵。

彙報交流。

(1)每個面都是平的。

師:你是用什麼方法發現的?(摸一摸)

(2)長方體也有6個面。

師:你是怎樣知道的?(數一數)

請你上前面來給大家數一數。

(3)長方體相對的兩個面一樣大。(學生髮現這一特徵後,教師用教具演示長方體的這一特徵)

師:這些積木的形狀叫什麼?(長方體)

師:我們把這種圖形稱為長方體。(貼圖並板書)

教師舉起兩塊長方體(一般的)的積木,讓學生判斷它們的形狀。

教師再舉起一塊長方體(特殊的)的積木,讓學生判斷它的形狀。(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長方體的特徵)

【設計意圖:讓學生根據總結出的研究正方體的方法獨立研究長方體的特徵,從而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

師:下面請同學們收學具,各組把積木裝回袋子裡。看來我們在玩積木的過程中也能學到數學知識。

想一想,今天我們認識了哪些圖形?

四、鞏固練習

師:看圖形,你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嗎?(展示各種圖形)

五、課堂小結

【 設計意圖: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調動了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

六、板書設計

認識圖形

球 會滾動

圓柱 會滾動 能直立

玩、看 、摸發現 正方體有6個面,是平的

長方體有6各面,是平的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能夠辨認這些圖形,準確地說出它們的名稱。

2.從實物抽象到圖形,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3.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活動中,綜合運用多種感官,體驗數學知識

的形成過程,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

教學安排:(1課時)

課時目標:

1.在分類、觀察、動手操作等活動中,初八認識幾何圖形的特點,並知道名稱。

2.結合分一分、認一認、玩一玩等教學活動,積累觀察、思考、交流的學習活動經驗。

3.培養觀察、表達、歸納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難點:在分類、觀察、動手操作等活動中,初八認識幾何圖形的特點,並知道名稱。

教學準備:學生: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的學具、橡皮泥一盒

教師: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各一個,PPT課件

板書(場地)設計:

認識圖形

長方體 正方體 圓柱體 球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設計意圖及預期達成目標一.課前活動

比眼力

(出示兩幅圖)

師:認真觀察,找一找兩幅圖有幾處不同?

二.動手動腦,感受新知。

1.師:看看大家是不是真的認識它們,(出示立體圖形圖片)。你要是認識它們就和它們打聲招呼,說出它的名字。(生說說立體圖形的名字,師貼在黑板上)

2.把這四種圖形分成兩類,你怎麼分?

學生分一分說一說。

3.課堂活動二:

感受立體圖形。

(1)看一看

師:(拿出長方體實物)請大家也拿出自己的長方體,先數一數它有幾個面。(引導學生有順序的數)

學生自己數正方形的面

(2)比一比

1.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麼不同

同桌說一說,再全班交流。

(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方法,全班交流,評價。)

2.展示學生的比較方法。

3.課件展示:長方體正方體的特點

4.學生用同樣的方法比較圓柱體和圓

(3)課堂活動三:摸一摸

師:閉眼睛,摸一摸,四種立體圖形,有什麼感覺?再說說他們的名字

三、課間活動

四、課堂活動四:

認識和欣賞生活的圖形

1.

課件出示生活中的實物,讓孩子們與所學四種立體圖形連線。

2.數一數

3.認一認,數一數

五、總結,評價這節課,你和哪些圖形成了好朋友?評價你的表現(你能到到幾個水滴娃娃?)

六、課堂活動延伸

用你認識的立體圖形設計一幅畫。

在比眼力、比記憶力的遊戲活動中匯入新課,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它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興趣.

幾何圖形很抽象,而抽象知識需反覆感知才能逐步轉化為理性認識。我以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為背景,充分利用學生的學具,激發起學生探求新知的強烈慾望,激活了學生的思維,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的學習活動中,初步感知四種立體圖形的特點。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數學進行交流的意識。

一年級孩子的注意力只有20分鐘左右,課間活動可以讓他們緩解疲勞,重新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

讓學生把所學的新知運用到現實生活中,使學生覺得學習數學有用,數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絡,增進了學生對數學的價值和作用的認識,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形式簡單的課後練習,卻給學生提出了具有挑戰性的要求,這樣對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思維能力都會很有幫助。

自我評價讓孩子們學會思考自己,感受學習中成功的快樂和失敗的教訓。簡單的評價形式適合孩子的年齡特徵。

教學反思:

這一節充滿童趣的數學課,教學時採用大量的課堂活動,有比眼力、比一比、摸一摸,將教學內容進行組織,提供給學生愉快的學習環境。

活動是思維的載體,是低年級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手段。教學中開展的每一次活動都為學生獲取知識搭橋鋪路。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動手、動腦,通過獨立思考、與同學進行交流,不僅獲取了知識,而且掌握了一些數學思維方法,同時,學生的個性也得到了發展,特別是結合生活實際舉例活動和認識交通標誌活動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創造力的培養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充足的時間,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雖然放手讓孩子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但是因為學生的年齡和知識結構特點,本節課也有不到之處,說立體圖形的特點時,孩子們想到的不夠全面、說得不夠準確,我也及時給予指導,在以後的教學中,還應該培養他們探索性學習的能力。

通過本課教學,使我感受到,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一定要從孩子們的生活實際出發,讓他們在玩中學,動中悟,在輕鬆的課堂氣氛中學到知識,獲得各種能力。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能運用運算律探究去括號法則,並且利用去括號法則將整式化簡。

2.過程與方法

經歷類比帶有括號的有理數的運算,發現去括號時的符號變化的規律,歸納出去括號法則,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識,嚴謹治學的學習態度。

重、難點與關鍵

1.重點:去括號法則,準確應用法則將整式化簡。

2.難點:括號前面是“-”號去括號時,括號內各項變號容易產生錯誤。

3.關鍵:準確理解去括號法則。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授

利用合併同類項可以把一個多項式化簡,在實際問題中,往往列出的式子含有括號,那麼該怎樣化簡呢?

在格爾木到拉薩路段,如果列車通過凍土地段要t小時,那麼它通過非凍土地段的時間為(t-0.5)小時,於是,凍土地段的路程為100t千米,非凍土地段的路程為120(t-0.5)千米,因此,這段鐵路全長為

100t+120(t-0.5)千米①

凍土地段與非凍土地段相差

100t-120(t-0.5)千米②

上面的式子①、②都帶有括號,它們應如何化簡?

思路點撥:教師引導,啟發學生類比數的運算,利用分配律.學生練習、交流後,教師歸納:

利用分配律,可以去括號,合併同類項,得:

100t+120(t-0.5)=100t+120t+120×(-0.5)=220t-60

100t-120(t-0.5)=100t-120t-120×(-0.5)=-20t+60

我們知道,化簡帶有括號的整式,首先應先去括號。

上面兩式去括號部分變形分別為:

+120(t-0.5)=+120t-60③

-120(t-0.5)=-120+60④

比較③、④兩式,你能發現去括號時符號變化的規律嗎?

思路點撥:鼓勵學生通過觀察,試用自己的語言敘述去括號法則,然後教師板書(或用螢幕)展示:

如果括號外的因數是正數,去括號後原括號內各項的符號與原來的符號相同;

如果括號外的因數是負數,去括號後原括號內各項的符號與原來的符號相反。

特別地,+(x-3)與-(x-3)可以分別看作1與-1分別乘(x-3)。

利用分配律,可以將式子中的括號去掉,得:

+(x-3)=x-3(括號沒了,括號內的每一項都沒有變號)

-(x-3)=-x+3(括號沒了,括號內的每一項都改變了符號)

去括號規律要準確理解,去括號應對括號的每一項的符號都予考慮,做到要變都變;要不變,則誰也不變;另外,括號內原有幾項去掉括號後仍有幾項。

二、範例學習

例1.化簡下列各式:

(1)8a+2b+(5a-b);(2)(5a-3b)-3(a2-2b)。

思路點撥:講解時,先讓學生判定是哪種型別的去括號,去括號後,要不要變號,括號內的每一項原來是什麼符號?去括號時,要同時去掉括號前的符號。為了防止錯誤,題(2)中-3(a2-2b),先把3乘到括號內,然後再去括號。

解答過程按課本,可由學生口述,教師板書。

例2.兩船從同一港口同時出發反向而行,甲船順水,乙船逆水,兩船在靜水中的速度都是50千米/時,水流速度是a千米/時。

(1)2小時後兩船相距多遠?

(2)2小時後甲船比乙船多航行多少千米?

教師操作投影儀,展示例2,學生思考、小組交流,尋求解答思路.

思路點撥:根據船順水航行的速度=船在靜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船逆水航行速度=船在靜水中行駛速度-水流速度。因此,甲船速度為(50+a)千米/時,乙船速度為(50-a)千米/時,2小時後,甲船行程為2(50+a)千米,乙船行程為(50-a)千米。兩船從同一洪口同時出發反向而行,所以兩船相距等於甲、乙兩船行程之和。

解答過程按課本。

去括號時強調:括號內每一項都要乘以2,括號前是負因數時,去掉括號後,括號內每一項都要變號。為了防止出錯,可以先用分配律將數字2與括號內的各項相乘,然後再去括號,熟練後,再省去這一步,直接去括號。

三、鞏固練習

1.課本第68頁練習1、2題.

2.計算:5xy2-[3xy2-(4xy2-2x2y)]+2x2y-xy2.[5xy2]

思路點撥:一般地,先去小括號,再去中括號。

四、課堂小結

去括號是代數式變形中的一種常用方法,去括號時,特別是括號前面是“-”號時,括號連同括號前面的“-”號去掉,括號裡的各項都改變符號.去括號規律可以簡單記為“-”變“+”不變,要變全都變.當括號前帶有數字因數時,這個數字要乘以括號內的每一項,切勿漏乘某些項。

五、作業佈置

1.課本第71頁習題2.2第2、3、5、8題。

六、板書設計

七、教學反思

1.從興趣入手,抓注意力。

《生活中的立體圖形》教學反思

國中數學比國小數學內容加深了、拓展了,也更豐富了,從這節課中就能體會到。因此,不但要引導學生順利過渡到國中學習當中,同時還要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讓他們初步體會幾何的美。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在課件中我設計了觀察室、活動室、競賽室、訓練室和探究室等五大模組,其中穿插許多學生熟悉和喜愛的圖片和卡通人物,使用時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好,這不但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願意學、喜歡學。

2.培養能力,全面發展。

《教學中還要發展學生的各種能力。教學中我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充分展示自己的平臺,引導他們仔細觀察,然後鼓勵他們將自己的觀點大膽地說出來,在活動室和競賽室中和學生一起參與討論和比賽,他們畫了許多有創意的立體圖形(比如,墨水瓶、圓錐體的冰淇淋、草帽及一些簡單的建築物等),我給他們充分的讚揚,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這無形中就鍛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動手能力、創造能力、審美能力。

3.需要改進的三個問題。

(1)學生雖然有了一定的識圖能力,但是畫圖能力還是很欠缺。比如,畫圖時不知道怎樣表現立體圖形,只能畫平面的,這讓我意識到對學生的起點不能侷限於知識點的研究,還應涉及到技能起點等諸多方面,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應該規範作圖,並教授一些立體圖形的畫法。

(2)當我提出問題:“你們能將我們今天學習到這些立體圖形分類嗎?”學生感到一些迷惑和茫然,很久也沒有頭緒。此時我才意識到過去他們從沒有接觸過幾何體的分類,所以他們不知道從什麼角度思考,這是學習的一個難點。若在教學中指出“按平面和曲面分類(或者按柱、錐、球分類)”的話,效果就會好多了。

(3)這節課設計的活動較多,時間很緊,學生在國小已經認識了一些基本的幾何體,所以他們對此並不陌生,在課前就可以佈置他們回去動手製作學過的幾何體,並記錄下觀察到的生活中的幾何體,這樣在活動室這個環節就有更多的內容可以說了,在訓練室和探究室環節的時間也更充分了!

〖案例點評

這一節課是七年級數學的起始課,能否較快地吸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感悟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體現數學學習的價值,

1.教學目標定位準確,適合七年級學生的認識水平及年齡特徵。雖然生活中的立體圖形國小已有所接觸,且都是學生身邊的物體,但教師能很好地挖掘教材,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數學、學習數學、欣賞數學。

2.各教學環節有一定特色,較深刻地領會了教材的編寫意圖,使《標準》的理念落到了實處。以觀察室、活動室、競賽室等形式貫穿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從設計意圖上突破了原有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的發展、綜合能力的培養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題。

3.對圖形的觀察、分析循序漸進,教學活動組織有序。生活中的立體圖形是非常豐富的,如何將簡單圖形逐步過渡到複雜圖形,將生活中的立體圖形分解為數學中的'基本圖形,教師都作了很好的處理。本節課活動較多,學生參與量較大,但老師都能較好地組織調控,使教學的實效有了明顯的提高。

4.有效落實“雙基”,體現數學思想方法的運用。該課既開展了有效的活動,同時通過畫圖、幾何體分類,使這堂課成為真正意義的數學課,而並非活動課。

5.滲透激勵機制,鼓勵成功與發展。好奇是興趣的源泉,而成功的喜悅則是保持興趣的動力。通過競賽室的活動以及訓練室教師的鼓勵性評價,使學生參與競爭,展示自我。在老師的幫助下,增加數學知識的儲備,鞏固學習的能力。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第52~53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活動,初步體會分類的含義和方法,感受分類在生活中的作用,能對物體進行整理分類。

2、能力目標: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判斷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有條理地思考問題與良好的生活習慣。

教學重點:學會按一定標準來分類

教學難點:能用不同的標準來分類

教學準備:課件 學具

教學過程:

一、激思:

師:同學們,你們有自己的房間嗎?誰是自己整理的請舉手。我們一起來看看同學們整理的效果如何?

我們的好朋友淘氣和笑笑也有自己的房間,想不想去看看?

這是淘氣的房間,這是笑笑的房間,你想說點什麼?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幫淘氣整理房間。板題:《整理房間》

二、啟思

1、都說笑笑笑房間整齊,我們來看看她是怎麼整理的?學習她的好方法來幫淘氣整理好嗎?生:好!

2、看看笑笑房間裡都有些什麼?這麼多東西,她是如何擺放的?

3、你知道她為什麼把球和玩具熊放在一起嗎?仔細想想他們是幹什麼用的?(引出三類: 服裝類、學習用品類、玩具類)

4、我們看到笑笑是把有相同用途的物品一類一類來擺放的,分成了“玩具類”“學習用品類”“服裝類”。這就是:分類。

三、展思:

1、再來看看淘氣的房間,看來淘氣像你們大多數人一樣還不會整理自己的物品。今天老師把淘氣房間的一些物品帶到了課堂上,來看看這是什麼?應該放在哪一類?為什麼放在這一類?

例如:這個是鉛筆,學習用的,所以放在學習用品類。

2、看看這是什麼?應放在哪一類?為什麼放在這一類?

(襪子、玩具熊......)

師:現在淘氣房間的其餘物品都在你們手上了,拿到物品的同學請你想一想,你要把它貼在哪一類?為什麼貼在這一類?準備好了來站隊,把這些物品在黑板上分類貼好。

5、我們來看看淘氣的房間中每一類都有哪些物品?(生讀)

6、經過你們的整理,看看淘氣的房間變成什麼樣了?

7、淘氣要用鉛筆該去哪一類找?玩具小汽車呢?

8、淘氣的媽媽又買來了故事書,放在哪一類?為什麼?

9、冬天來了,媽媽給淘氣買了一條圍巾,應該放在哪一類?為什麼?

10、現在你覺得分類有什麼好處?

四、促思: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分類也有許多分類,我們一起來看看(欣賞生活中的分類)

五、拓思:

1、今天學習了分類,幫淘氣整理了房間,你收穫大嗎?敢不敢接受挑戰?

2、那就讓我們一起開啟今天的陽光之旅吧!

(1)一縷陽光:

你能按照會飛和不會飛來給下列動物分類嗎?

(2)光芒閃耀:

小組合作:你能給下列物品分類嗎?溫馨提示:

1、拿出學習袋裡的學具,小組內說一說都有哪物品?

2、小組討論,你想怎樣給他們分類?說說你的理由。

(3)潛能無限:

請你給下列圖形分類。(形狀,顏色、大小)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相信你們一定收穫不少,用你智慧的雙眼和靈活的大腦去發現生活中的分類吧。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8

教學內容

一(上)第14頁 “想想做做”第5~9題。

課型

練習

施教日期

月 日 星期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初步理解1~5各數的具體含義的基礎上,正確讀寫這些數,體會並認識5

以內數的順序,會解決關於數的認識的簡單實際問題。

2.進一步體會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體驗分類的思想,初步體驗把總個數分成兩

部分的事實。養成從數學角度觀察事物的習慣。

3.感受數與數的關聯,產生對數學的興趣,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

教學重點

難 點

重點:1~5的意義、正確規範的書寫1~5各數。

難點:逐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資源

學情分析:初步理解了1~5每個數的實際含義,會認、讀、寫1~5各數,會用1~5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

教材分析:第5題體會數的順序,第6題指導學生先想後畫,第7題啟發學生按不同的標準分,第8題讓學生站一站,再說一說前後各有幾個同學。

教學準備:PPT圖片、圓片、計數器、磁性教具等。

學 程 設 計

導 航 策 略

修改調整

一、揭示目標,知識梳理。(預設2分鐘)

1.學生按順序數數。

2.明確學習目標。

二、鞏固內化,查漏補缺。(預設28分鐘)

1.基本練習:

① 擺圓片數數

邊擺圓片邊數數,集體從1數到5。

② 黑板上貼出1~5五個數(不按順序),請你從中選出其中兩個數寫在練習本上,寫的幾就在後面畫幾個○。

請幾個小朋友在黑板上的數下面擺出相應的圓片。

③“想想做做”第5題。

排一排、讀一讀,進一步明確1-5的順序。

交流要求:你是怎麼排的?有不同的排法嗎?

2.發展練習:

①“想想做做”第6題。

導學單:

1.讀一讀花瓶上的數,看看每個瓶裡花的朵數對不對?

2.根據花瓶上的數補畫出缺少的花。

分別補上缺少的花:l朵、2朵、2朵。

②.“想想做做”第7題。

導學單:

1.你能把星分成兩類嗎?

2.你是按什麼分的?

(既可以按顏色分,也可以按形狀分)

③.“想想做做”第8題。

說說每個孩子前面有幾個同學,後面有幾個同學。

同學們一起按順序,一個一個地把他們說的話說一說,好嗎?

④.“想想做做”第9題。

先讀一讀格子裡的數,再描數與寫數。

比一比,誰寫得最認真、最漂亮。

三、當堂檢測,拓展延伸。(預設10分鐘)

1.今天你哪些方面有進步?

2.課堂作業:

《補充習題》第6頁1、2、3、4題。

3.拓展題:數一數你家裡在5以內的東西,說給你父母聽一聽。想一想,你還可以用這些數字記錄什麼?

→上一節課我們認識了哪些數?你能從1開始數到5嗎?

→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練習1~5各數的認識。(出示課題)通過練習,進一步認識這些數,能認真地寫好這些數。

組織學生交流評價。

→導學要點:

① 檢視一下你的同桌是否正確?

② 這裡幾表示的個數最多,幾表示的個數最少?

→請同學們看黑板上的1~5。你能有序地把這5個數的卡片排一排嗎?拿出你的5張卡片排一排,並和同桌交流你是怎麼排的。

→按順序排既可以從1~5,也可以從5~1。並練習看卡片讀數與不看卡片讀數。

→引導:你能補畫出花瓶裡缺少的花嗎?現在你就看花瓶上的數,是幾就畫滿幾朵。

學生獨立完成,交流:你添了幾朵,為什麼?

畫的時候要提醒學生不必在意畫的是否好看,而要看每一個花瓶裡花的朵數與花瓶上的數是不是一樣。

→指出:可以按顏色分,紅色有4個。可以用四個小圓點表示,黃色有1個,用1個小圓點表示;也可以按形狀分,分成五角星一類,有3個,四角星2個。

→引導:圖中女孩是怎麼說的?她後面的男孩可以怎麼說?再往後的小朋友每人可以怎麼說?

追問:如果隊伍裡從前往後按順序說,每人說的前面和後面的人數是怎樣變化的?

→結合上一節課具體情況進行鍼對性的指導。a.執筆方法;b.寫字的姿勢;c. 書寫注意點(起筆、拐彎、收筆演示清楚)。

如:1像小棒,從靠近右上角起,稍微向左下角傾斜。2像小鴨,3像耳朵,數3的書寫較難,要重點指導。4像小旗,5像秤鉤,都是兩筆寫成,老師要說出每一筆的起筆、收筆過程,先寫什麼,後寫什麼。教師巡視指導。

→教師巡視,輔導學困生。

當堂批改、講評、訂正。

【教後反思】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9

教材分析:

《找規律》數學課程標準在探索規律的內容中明確說明:“發現給定的事物中隱含的簡單規律”並給出具體例子。在日堂生活中,很多有規律的事物都是有規律的存在,這為數學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規律提供了很多的素材。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過遊戲、觀察、實踐、猜測、推理等教學活動發現事物中隱含的簡單規律。

2、通過塗一塗,擺一擺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創新意識。

3、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體會數學的價值,增加學習數學的興趣。

4、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教學重點:從圖形中找出規律。

教學難點:在數量變化圖形中找出規律。

教學過程:

一、探索新知

1、觀察貼圖找尋規律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些美麗的小花,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貼兩組紅黃小花)

問:誰能知道接下來貼出的會是什麼顏色?(紅色)

問:為什麼你會猜是紅色呢?(叫多人回答)

師:我們就一起來驗證一下你們剛剛的猜測是不是正確的。(三組)

師:仔細觀察下這些小花,你會發現它們的排列是有規律的。(板書規律)那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找規律(板書找)

問:誰能上來將小花重複的部分圈起來?(提醒從前往後,圈出紅黃)

小結:小花的排列的規律是,將紅黃作為一組,再一組一組的往下排。

2、動手找尋規律。

師:誰能用這些小花排出另外一種規律?(兩位同學來排,其他的在座位上思考)(黃紅黃紅)

問:你能發現這組小花的排列規律嗎?(黃紅為一組,再一組一組的往下排)

3、提升觀察(三個為一組)

師:將小花按照紅黃黃、紅黃黃依次排列下去,讓學生找尋規律。

問:你能說出這組小花的排列規律嗎?(紅黃黃為一組,一組一組往下排)

問:這與前面擺的兩組小花的規律有何不同?(前面為兩個一組,這個是三個一組)

小結:看來不僅可以兩個為一組,還可以三個為一組,當然也可以4個、5個、甚至更多個為一組。

二、應用新知

問:通過剛剛的學習,你能找出生活中其它事物的排列規律嗎?

三、總結

小結:這節課小朋友們表現的都很棒,希望你們學了這節課後能用你們敏銳的小眼睛發現生活中更多事物的排列規律,謝謝大家。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0

教學內容:課本第85頁。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猜測、欣賞、操作、交流等活動,發現圖形中的一些簡單排列規律。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推理能力及創新思維能力。

3、在探究規律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感受到規律能創造美,激發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圖形排列的簡單規律,掌握找規律的基本方法。

教學難點:

能夠表述發現的規律,並會運用規律解決簡單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利用比賽,感知規律

記憶比賽:男女生分別記憶兩組資料,得出有規律的好記,沒有規律的不好記。得出規律的重要性,引出課題:找規律.

二、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數學小精靈聰聰聽說我們學習找規律,也來到了這裡。他告訴我們一個好訊息。說呀,在這春暖花開、春暖花開的季節,光明國小一一班的小朋友去公園聚會了!他們把會場佈置得可漂亮啦!同學們又蹦又跳玩得可開心了。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師:仔細觀察,你看到了什麼?

生:小朋友、燈籠、彩旗、小花。

首先研究裝飾物是怎麼排列的。

三、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 彩旗是怎麼排列的?(黃紅、黃紅)

我們就把這一面黃旗和紅旗看作一組。(板書:一組)

2. 接下來講解小花、燈籠的排列方式。

3、小朋友隊伍的排列。

小結:像彩旗、小花、燈籠和小朋友的隊伍,都是按都是按順序為一組,一組一組重複排列的,而且至少要重複3次,像這樣的排列我們就說它是有規律的。

四、學以致用,擺出規律

小組合作,作品展示。

五、智力闖關,應用規律

六、聯絡生活,找出規律

七、情感教育,總結本課

八、教學反思: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1

教學內容:9以內數的複習。

教學目標:

1、通過數學活動,複習9以內數的認識,加深對基數和序數的理解。

2、通過數學活動,複習9以內數的加減法計算。

3、通過數學活動,鞏固對物體和圖形的認識,進一步感知分類和比較的意義。

4、在數學活動中培養學生思維的開放性和靈活性,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學具。

教學設計:

活動一:過橋

活動目標:通過過橋,複習9以內數的加減法口算。

活動過程:

口算:用手勢比出橋上各算式的得數。

活動二:買門票

活動目標:通過說出機器人身上物體的名稱及數一數這一活動,加深學生對立體圖形的認識。

活動過程:

1、說出機器人身上各種物體的名稱。

2、數出機器人身上各種物體分別有幾個。

活動三:野生動物園

活動目標:通過野生動物園,讓學生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初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進一步理解基數和序數的含義,掌握左右方位。

活動過程:

1、讓學生看圖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

2、在實際情境中進行基數和序數、左右方位的鞏固練習。

活動四:買麵包

活動目標:通過買麵包的活動,引導學生用加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初步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活動過程:

1、分小組進行買麵包活動。

2、小組彙報。

活動五:小兔玩遊戲

活動目標:通過學生獨立認真地觀察小兔圖,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對小兔進行分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過程:

1、認真觀察小兔圖。

2、小組討論,對小兔進行分類。

3、小組彙報。

4、拓展題:把9只小兔關在三個一樣大的房子裡,想一想有幾種不同的關法。

全課總結。

課外延伸:用學具盒裡的圖形拼一幅美麗的圖畫。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2

教學內容:

圖形的拼組(一)  

知識與技能:

通過直觀使學生知道長方形、正方形的形狀和邊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

通過折一折、擺一擺、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能辨別、區分這兩種圖形。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髮現數學美。

教學重點:

通過操作讓學生明白長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點。

教學難點:

能夠根據各自的特點進行簡單區分與判斷。

教法學法:

動手實踐法。

教學準備:

長方形紙,正方形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

出示長方形,請學生說一說長方形的邊有什麼特點。(兩條長邊相等,兩條短邊相等)

再出示正方形,也請學生說一說正方形的邊有什麼特點。(四條邊長度都相等)

二、新課。

1、拿出每人事先準備好的長方形、正方紙,師生共同操作。

(1)引導學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對摺,邊要對齊,看上下兩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兩條邊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對摺,方法同上。然後把正方形紙的兩個斜對著的角對齊,折後觀察摺痕兩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繼續對摺一次,觀察折出的幾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條邊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得出結論。

(2)用長方形紙折一折,看一看長方形的邊長怎麼樣。

要求學生先思考:怎樣折長方形的紙,就能使分成的兩部分完全合在一起?然後,自己動手摺一折,以四人一小組進行討論,再翻開課本進行核對。

(3)區分長方形和正方形。

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長方形和正方形(長方形的'一邊與正方形邊長相等)先將兩個圖形重疊在一起,讓學生觀察:兩個圖形的邊有什麼關係?如圖:

2、學做風車。

(1)先出示一個風車,將風車展開,讓學生觀察風車是由什麼圖形剪拼成的。

(2)拿出準備的長方形紙,同桌互相商量,想一想要折一個風車該怎麼做。

學生動手操作。先將長方形紙剪成一個正方形,再動手做成一個風車,如圖:書P27風車圖。

3、小結:今天我們學了什麼?大家有什麼收穫?

三、課堂作業

折一折、剪一剪。自己做一個風車送給好朋友。

板書設計圖形的拼組

教學反思:

課前請學生每人準備一個長方形和正方形並互相展示。從最常見的平面圖形(長方形與正方形)入手,引導學生從各個角度進行觀察和摺疊,共同總結出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特點,並讓學生畫長方形和正文形,從平面圖形過渡到立體圖形,並結合實物增強想像、理解,從中培養學生有條理思考問題的習慣和概括歸納能力,並重視學生語言描述,然後引導交流形成規範語言。

另外,本節課還存在很大的不足:

鼓勵性的語言用的太少,對學生的作品要有個明確的評價標準,可從“多、好、新”三方面評價學生.並且在黑板上開闢一塊展示區,寫上小組號。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榮譽感。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3

教學內容:

人教版數學第一冊第64至65頁,練習九1至3題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歷認識10的過程,初步建立學生的數感。

2、學會10的數數,認讀,寫數,大小比較和10的分與合,對10的數概念獲得全面認識和掌握。

3、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觀察能力及初步的數學交流意識。

4、引導學生感受數10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重點與難點:

10的分解和組成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棒、圓片若干、練習紙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今天的天氣真好!老師要帶大家去廣場走一走。那我們就趕緊出發吧!(出示P64頁的主題圖,並引導學生觀察。)

二、交流,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10的含義。

師:在圖上你看到了什麼呢?

師:請大家開啟書P64,數一數,它們的數量各是多少?

師:好了,停下來。畫面上有多少個人呢?你是怎樣數的呢?(讓一位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數的)

師:大家數了9以後數10。10是9後面的一個數。一共有多少隻鴿子?哪位小朋友來數一數,(讓一位學生出來數一數)

師:你數得真準,能告訴大家從哪數到哪嗎?還有誰根他是不一樣的嗎?

小結:看來無論從哪開始數,只要我們不重複,不漏數,就能把它數正確。

設計理念: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主題圖所提供的資源,引導學生多角度地認真觀察,讓學生從不同的起點數鴿子的只數和師生人數,並從中抽象出數10。

師: 剛才同學們數到了10個人,10只鴿子,看誰能用最快的速度用小珠來表示10?(讓幾個擺的不一樣的同學到黑板上擺一擺)

師:咱們來看一看這幾個同學擺的,他們擺的都是10個,他們擺得怎樣呀!

小結: 10個人,10只鴿子,和剛才擺的10顆小珠都可以用數字10來表示,今天我們就來認識10(板書課題)

師:其實在生活中,很多事物的數量可以用10來表示,看看我們的身體,哪一部分的個數也可以用數字10來表示呢?小朋友以後數到數量是10的物體都可以用數字10來表示。

設計理念:這一環節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活動平臺,通過學生擺一擺、數一數、說一說,知道了10可以表示物體的個數,經歷了由物抽象到數的過程,感悟到數與生活的聯絡,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

(二)、10以內數的順序

師: 老師把計數器也請來了,看這有幾顆小珠,可以用數字幾數表示,有辦法讓他們變成10顆嗎?現在是幾顆?也就是9添上1是10,10怎樣變成9。

師:這10可真頑皮,一下子又跑到了尺子上,請小朋友拿起尺子來找一找,舉起來給老師看看?

師:哪10前面一個數是幾?9的後面一個數字是幾?

師:找得真準,請小朋友把尺子放在桌面上,老師也找來一把尺子我們一起來讀一讀上面的數字,倒著來讀,這樣讀是從小到大排,倒過來讀是從大到小排。從這我們也可以看出10比9大,9比10小。

師:能把第10顆找出來嗎?

設計理念:利用計數器上9顆珠子再增加1顆的演示過程和從直尺上找10,讓學生明白9個再加上1個就是10個,9在10的前面,10在9的後面。讓在學生充分認識了6和7,8和9的基礎上,放開讓學生全方位地認識9與10,充分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感知數的順序;緊接著讓學生指出這一排中有10顆珠和第10顆,體驗“幾”和“第幾”的區別,這不僅僅是激發學生學習情趣的一種策略,更是讓學生通過這些活動,發展數學意識,建立數感。

(三)、比大小。

師:同學們學得真好,看,這各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呢?請觀察一下點子圖,你發現了什麼呢?

師:9和10誰大誰小呢?請同學們開啟書P65頁,跟他們比比大小。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師:如果不看點子圖,10除了大於9外,還可以大於幾?師:10大於9,10大小8,誰能把它全部說出來呢?也就是10比排在它前面的數大。

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已經認識了10了,我們還發現了9小於10,10大於9。

設計理念:通過讓學生觀察點子圖,直觀地比較出數10與相鄰數的大小,再放手讓學生說出10比排在它前面的數都大,充分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也經歷了一個從直觀到抽象的螺旋上升的過程。

(四)、10的組成。

1、遊戲激趣

師:今天大家學得真認真,現在老師想和大家玩個遊戲。想玩嗎?那就快點坐好吧!瞧,這裡有一些漂亮的小球,請一位小朋友隨便抓一把,我只要看還剩幾個就能馬上猜出他抓了幾個,誰願意來試一試,還有誰想試。想知道老師是怎麼知道的嗎?那就快點拿出十顆珠子,看誰拿得最快。先聽清楚要求,老師說開始才開始,分一分,想一想10可以分成幾和幾,比比誰擺得又快,想的方法多。

設計理念:通過遊戲的設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下面的分成作好鋪墊,同時根據一年級學生的特點也有一個課堂調節的作用。

(學生動手分一分)

2、動手分一分

師:分好了嗎? 老師這也有10個回片,我請一個同學來分一分。(請一個學生上臺分,一邊分老師一邊記錄)

師:10的分成有這麼多,有沒有好的辦法記住呢?(學生介紹自己的想法)

師:老師也編了一首湊十歌來幫助大家記憶:小朋友,拍拍手,大家一起來唱湊十歌,9湊1,8湊2、7湊3來、6湊4、55湊成一雙手。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女同學來說一次,讀得真好聽,男同學來讀一讀,記住了嗎?

3、遊戲鞏固

(1)師:其實剛才老師這有10個小球,只要我們記住了10的分了就能猜出來,想玩嗎?好我請一個坐得最棒的小朋友來抽,誰來猜?

(2)對口令

師:我們再玩個對口令的遊戲,你也要把手指伸出來好吧!。(師生對口令)

設計理念:先讓學生玩一玩、猜一猜的遊戲,再讓學生用手中的小珠代替老師的小球,充分動手分一分進行驗證,最後還通過順口溜來幫助學生記憶。這不僅將原本枯燥的分合練習形象化、趣味化,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實際動手操作中對數的直覺不斷增強,強化了數感。

(五).學習10的寫法。

1、師:這麼快就記住了,那10該怎樣寫呢?首先觀察10它是由1和0兩個數字組成的,左邊是“1”,右邊是“0”,因此在寫10時要佔兩個“日”字格,在左邊格子裡先寫1,右邊格子寫0,兩個數字不能離得太遠。請大家開啟書P65也來寫一寫。

2、展示幾個同學生寫的本子,集體再次強調在寫10時要注意的問題。

三、鞏固練習

1.練習九的第1題。

先讓學生自己在數軸上獨立地填好數再交流自己的想法。進一步鞏固學生10以內數的順序。

2.練習九的第2題。

先讓學生說一說在電視上看到的神七發射時的情景,然後模擬從10數到1釋出發射命令,讓學生更好地體會數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3.學生先獨立完成第3題,然後完整地說一說10的組成。

4、補充練習

圈一圈。

(1)圈出左邊的10個圖形。

(2)從右邊數起給第10個圖上顏色。

通過圈一圈練習進一步鞏固學生基數與序數的意義區別。

四、小結

今天大家學得開心嗎?學到了什麼呢?讓學生回憶這一節課所學到了一些內容後老師作小結。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建立時間觀念,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態度和合理安排時間的好習慣。

2、初步認識鐘錶,會看鐘表上的半點時刻。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認識半點的方法,並會認半點時刻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髮現認識半時的規律。

教學準備:

自備小鬧鐘一個,電腦課件一套,小動物的頭飾多個。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電腦出示一組整點時刻,讓學生認,並說一說,你是怎麼認的(先同桌互說,然後指名說)

2、師:請認真觀察這些鐘面,你發現了什麼?

(當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二、認識半點

出示鐘面:7時半、8時半

1、 師:請小朋友拿出自己的鐘,撥一撥這二個鐘面上所表示的時刻,你能發現這兩個鐘面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嗎?

2、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小結,得出規律:鐘面上半時時,分針指著數字6,而時針總是指向兩個數字的中間。

出示二個鐘面上的表示的時刻,

師:你說一說這兩個鐘面的時刻是多少<請說給你的同桌聽,並說一說你是怎麼知道的?然後再指名說一說>

3、認一認電腦出示圖片(即書中第93面的做一做)

師:請你說一說圖中的小朋友,幾時在幹什麼?

4、出示7時、7時半

師:請你們認真觀察,說一說這兩個鐘面上表示的時刻,看一看兩根指標的位置有什麼不同?

(教師小結)

三、練習反饋,啟用思維

1、請你在你的鐘上面撥一個你最喜歡的半點時刻,並說一說你為什麼最喜歡這個時刻?

2、準備幾把椅子,在椅子上掛出畫有整時半時的鐘面圖片,請幾位學生戴上標有相應時刻的頭飾,玩就各位的遊戲。

3、小明、小軍小強約定星期天上午9時半到健身房參加鍛鍊,請你說說誰提前到、誰準時到、誰遲到?

出示圖片:圖1:小明9時半圖2:小軍8時半圖3:小強9時4、快樂的週末第95面的第4題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5

知識目標

1. 結合具體的情境,通過通過數一數、比一比等活動,能正確比較10以內數的大小。掌握比較多少的方法,藉助情境,初步體會一一對應的思想。

2.學習讀寫“>”、“<”、“=”,並能正確運用“>”、“<”、“=”,表示兩個數的大小關係。

能力目標

在操作過程中感受相等和不等關係。

情感目標

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學習比較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認識“>”、“<”、“=”的含義。

難點:能正確區分和運用大於、小於符號比較10以內數的大小。

教具準備

教具:教學課件、各種動物頭像圖片

學具:小棒

教學方法

演示法、觀察法、小組合作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小朋友們,一年一度的動物大聚會就在今天,好多小動物都來到了動物樂園,它們要在這裡舉行盛大的宴會,可熱鬧了!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課件出示情境圖“動物樂園圖”)

二、發現問題,自主探索

1. 數一數

師:動物樂園的動物真多呀,你從圖中發現了什麼?它們分別有幾隻?請小朋友們自己在心裡數一數,一會兒我們來彙報。

生:我看見有4只小白兔、我看到小猴是3只、有2個鞦韆、還有2只小鳥、4個籃子。(生彙報的時候,教師在黑板上貼出1只動物圖片,並板書相應的數量。)

師:你們數的這麼快,是怎麼數的呢?把你的方法在小組裡跟小朋友交流一下。

預設:

生1:我是手指著小猴一個一個數的。

生2:我是用鉛筆點著小兔子,一隻一隻數的。

生3:我是按從左到右的順序數的。

生4:我是按從上到下的順序數的,樹上一隻小猴子,洞裡一隻小猴子,還有一隻小猴子在地上跑。

生5:我是數一個就在旁邊做個記號。

教師小結:大家用不同的方法數出了每種動物的只數,真不錯,學習數學就應該掌握方法,學會有序觀察。

【設計意圖】關注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比獲得一個具體結果更重要。教師不僅注意到學生數的結果,更重要注意到了數的方法,學生介紹了自己很多的方法,有的學生按一定的順序也有的學生作一個記號,教師及時給予肯定。

2. 說一說,擺一擺,比一比

①學習“=”

師:老師要為小動物們發獎了,老師手中有4朵紅花(教師拿出4朵紅花),要送給一種小動物,要每種小動物都能得到一朵,你認為送給誰最合適?

預設:

生1:給小白兔,小白兔最可愛。

生2:4朵紅花4只小兔,,應該給小兔,小兔正好有4只,一人一朵不多也不少。

生3:還可以給小籃子,籃子也是4個,一個籃子一朵正好。

師:怎麼才能清楚地看出小兔的只數和籃子的個數一樣多呢。

生:一個對照一個來帖,演示。

師:恩,很不錯,這就是一一對應的方法,一隻小兔對應一個籃子……

師:小兔和籃子一樣多,一樣多還可以怎麼說?

生:也就是同樣多(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同樣多”的意思)。

師:怎樣用一個算式表示小兔與籃子一樣多呢?

4和4是一樣多的,我們用一個符號來表示:等號。同時板書:4=4。

講解:這個式子讀作4等於4。(齊讀2遍)等號表示一樣多,所以這兩橫很平,而且還一樣長。寫在田字格的中間,我們一起來寫一寫,(學生書空)表揚看得認真的孩子:只有看得認真才能寫得漂亮。

請學生觀察周圍,寫出類似的算式,並說說表示什麼,學生寫出6=6、3=3、……

②學習 “>”

剛才我們比了比小兔和籃子,讓我們再來比一比其他吧。

生:小兔和小鳥比。(讓我們請上小兔和小鳥,邊說邊擺)

師:它們誰多?誰少?你是怎樣知道的?

生:小白兔有4只,小鳥有2只,一隻小白兔對應著一隻小鳥,小白兔還剩下一些,小白兔比小鳥多,也就是4比2多。我們用一個數學符號來表示就是:4>2。

引導學生正確讀:“4>2”讀作4大於2,表示4比2多。指導學生書寫“>”。開口對大數,尖頭對小數。領學生齊讀。一列讀,男生讀,女生讀。

【設計意圖】學生第一次接觸大於號,感覺較難,教師引導學生積極動腦,大膽創想,把形和義結合起來,學生便於記憶,理解深刻,為學習小於號作下鋪墊,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③學習“<”

師:4只小白兔比2只小鳥多,還可以怎麼說?

生:2只小鳥比4只小白兔少。

師:2只小鳥比4只小白兔少,又可以怎樣來表示呢?

生:2小於4。

師:這位小朋友說得真好,小組討論一下用什麼符號來表示“2小於4”。

生:用“<”

師:為什麼用這個符號表示?

生:我認為“大於號”和“小於號”一定相反。

教師及時給於肯定,讓這位同學領讀一遍,作出板書:2<4,讀作2小於4。

強調小於號的寫法,並指導書空。

④最多和最少

師:在這麼多的動物裡面,哪種動物最多?哪種動物最少?

(採用師生拍手對話:***我問你,請問哪種動物最多?

***我問你,請問哪種動物最少?)

三、練習與拓展

1. 開啟課本:

書寫“=”“>”“<”

2. 填一填:

7○3 4○9 3○3 5○8 10○1

2>□ 6>□ 6=□ □=8 □<9

四、遊戲

1. 數字找朋友遊戲

規則:找六個學生每人發一個數字卡片,然後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找朋友,必須男孩的數字大於女孩的數字,在一定的時間內找到朋友。

2. 數字卡片遊戲。

一個小朋友和老師抽數字卡片,老師出一張,小朋友也出一張,看看兩個數的大小,底下的學生用我們剛學的知識說一句話。

3、排排隊遊戲

將數字娃娃按大小排隊。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學生可以用數字卡片自己擺擺看)

4. 擺圖遊戲:

規則:教師擺出4個蘋果圓片,要求梨比蘋果少。

問:有幾種擺法?

四、課堂小結

這一節課,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在現實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有關比較的知識?課下說給你的好朋友聽。

板書設計

動物樂園

4=4 4?2 2?4

4等於4 4大於2 2小於4

教學反思

本節課力求做到學生學習的趣味性、自主性和開放性。通過教師有效的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的讀法、寫法和用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分享彼此的見解,交流彼此的情感,求得新的發展。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的,老師絕不包辦。讓學生多思考、多動手、多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在設計練習題時,採用遊戲的形式,使學生既鞏固了新知,又增添了學習興趣。

優點之一:設計符合一年級學生特點。

教學一開始,利用動物圖片創設情境,變枯燥的數學問題為具體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

優點之二:關注學生的發展。

讓學生自己數一數、說一說、引導孩子動腦、動口、全方位參與教學過程,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優點之三:靈動的語言富有魅力。

用順口溜幫助學生記憶大於號、小於號,為孩子們運用解決了困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