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集合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98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集合15篇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經歷探索筆算減法中隔位退位減計算方法的過程,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進一步發展自主探索以及與人合作、交流的意識,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3、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教學重點

重點:隔位退位減的筆算方法。

難點:理解退位時前一位上是0的減法筆算方法。

教學資源

學生經驗:學生已經學過三位數減兩、三位數的筆算以及相關簡單實際問題的解答。

教學準備:課件、實物投影。

學程設計

導學策略

調整反思

一、啟動學習(3分鐘左右)

1、計算536—263 214—108

獨立計算,並說說計算過程。

2、揭示課題,明確目標。

二、自主探究(8分鐘左右)

1、自主先學,小組交流

出示例題,學生自己讀題,理解題意。

導學單:

1、嘗試用豎式計算;

2、思考:個位不夠減,要從十位退1。可十位上是0,怎麼辦?

3、同桌說說計算過程。

2、全班共學,提煉解法(10 分鐘)

(1)聯絡撥珠的過程進行豎式計算。

交流時指名說計算的思考過程和計算方法。

(2)學生驗算。

(3)小結。

四、鞏固練習(10分鐘)

1、做“想想做做”的第1題。

學生獨立計算,互相交流、集體校對。

2、做“想想做做”的第2題。

獨立計算,驗算時,對於已發現的錯誤,要及時查詢原因,認真改正。

3、做“想想做做”的第4、5題。

(1)看題理解題意,找出其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

(2)說出題中的數量關係。

(3)列式解答。

五、課堂檢測反饋。(預設8分鐘)

1、《補充習題》P40~41第4、5、6題。

書本第78頁第3題。

2、每日一題

(1)小汽車已經行駛了709千米,還要行多少千米後正好1000千米?

(2)小紅有152張卡片,小明有134張卡片,小紅給小明多少張卡片後,兩人卡片的`張數一樣多?

→交流:第一題是怎麼算的?第二題得數的十位上為什麼是0?

→引入:今天這節課繼續來學習更復雜的三位數減法。(板書:三位數減法的筆算)

→出示例題,引導學生說說已知條件和要求的問題,列出算式。

引導學生根據自主學習單自主學習。

→提問:我們已經知道被減數十位上是0,沒有1可退,你們是從哪一位退1的?這個1退到哪裡去了?百位上退過1之後,十位上有了幾個十?這時十位上可以退1了嗎?它退過1之後還剩下幾?

→談話:像這樣難算的題目,要想知道

我們算得對不對,應該怎麼辦?

→小結。

提問:這節課學的減法計算與以往學的有

什麼不同?計算時需要注意什麼?學生

回答時板書課題。

→比較:第一組兩題計算時有什麼不同?第二組哪道是隔位退位減,哪道不是?為什麼?

→交流:每道題錯在哪裡,你是怎樣改正的?

→重點交流第5題

提問:剩下的機票還夠嗎?你是怎麼算的?(可以算減法得數,還可以啟發用加法)你這樣算是怎麼想的?

→學生當堂作業。

集體評議作業,同桌交換評價。

提供典型錯例,分析、糾錯。

(重點讓學生說清楚計算過程)

【教後反思】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 能在現實情境和平面圖上辨認東南、東北、西南、西北能正確使用學過的方位詞描述物體之間的位置關係。

2.在確定方向的過程中,能進行認真的觀察和積極的思考。

3.能清楚地說明自己觀察的結果和思考的過程,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4.能主動與他人開展有效的合作與交流,體會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重難點:

能正確使用學過的方位詞描述物體之間的位置關係。

教學用具:情景圖

教學過程:

上課前:同學們,你們學過哪些成語?誰來說一說?生踴躍發言。

一、先學探究:

老師知道一個成語:四面八方。

你知道四面是哪四面嗎?(東、南、西、北)

出示例題的部分圖(人民橋、超市、公園、體育場先不出現)

誰來說一說學校的東、南、西、北面各是什麼地方?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點出東、南、西、北四個字。

繪製平面圖時,我們通常按照什麼規定來繪製?(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生答,師指。

“四面八方”中的八方指的是八個方向,還有四個方向是什麼呢?想不想了解?今天,我們就進一步學習認識方向。板書課題:認識方向。

二、自主探索,交流共享:

1、教學例題

(出現超市)提問:你知道超市在學校的哪一面嗎?(東北面)為什麼超市在學校的東北面?(因為超市在學校的東面和北面之間)

誰還會說一說的?

也就是說,東面和北面之間的方向就是(東北)方向。

(出現公園)提問:公園在學校的哪一面?為什麼?(西南面,因為公園在學校的西面和南面之間)西面和南面之間的方向稱為(西南)面

(出現體育場和人民橋)提問:它們分別在學校的哪一面?

指名答。(學生彙報時,先問一問為什麼,再出現“東南”、“西北”和“西南”字,如果學生說出如“北東”、“南西”這樣的方向,也要先問一問為什麼,然後教師糾正:南面和東面的中間也可以說是南東,但按習慣應該說東南,不說南東。)

在學校的周圍有那麼多的建築物,你最感興趣的是哪個,同桌相互說說它的位置。

三、反饋完善:

1、“想想做做”第2題

在生活中,在陌生的地方,怎樣來辨認方向?(看太陽,太陽升起的一方是東面;看北斗七星,有北斗七星的那一面是北面;看指南針)考一考大家有關指南針的知識:指南針的紅色一端指向哪?(北面)白色一端指著哪?(南面)

這就是一個指南針的圖,你能將指南針上的八個方向填完整嗎?開啟書P23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生獨立完成,師巡視。指名彙報,集體校對。說說是怎麼填的。

介紹一些有關指南針的.小知識。

小結:古人為我們留下了很多文化和輝煌,祖國的未來要靠誰?所以,我們小朋友要從小開始努力,把祖國建設的更加繁榮、富強。

2、“想想做做”第3題

講述:小動物們剛剛參加完了一年一度的春季運動會,現在要回家了你能幫它們找到各自的家嗎?在書上連一連。

生獨立完成,師巡視並指導。讓學生上臺指一指。集體校對。

3、“想想做做”第4題

講述:下面老師帶小朋友們到美麗的青山鄉去看看,告訴你們吧,青山鄉不僅美麗,還是一個水果之鄉呢,想不想去看看?

(出現水庫及8種水果的圖片,水庫在中間已貼好,8種水果排列在一邊。)有哪些水果?指名答。

這些水果都是種在水庫的四周的,你能根據老師的提醒,幫它們找到各自種植

的地方嗎?

師:橘子園在水庫的南面;葡萄園在水庫的東面;櫻桃園在水庫的東南面;西南面是蘋果園;水庫的西面是山楂園;桃園在水庫的北面;水庫的西北面是西瓜園。

梨園就種在水庫的這個方向,你知道梨園在水庫的哪一面嗎?

指名答。

4、“想想做做”第5題

談話:同學們,我們輕鬆一下,來玩個遊戲,你能很快畫出棋子跳到什麼地方嗎?自己畫一畫。集體交流。

5、動手做

認識生活中的八個方向

我們已經能夠在平面圖上熟悉地認識了8個方向,在現實生活中這8個方向你們也能認識嗎?

請小朋友們面朝教室的北面站好,並讓方向板上的北對著教室的北面。根據老師說的方向, 指一指。

師:教室的東北面、東南面、西北面、西南面。

四、全課總結:

今天學到了哪些知識?在平面圖中怎樣記住這八個方向?實際生活中怎麼辨認這八個方向?

五、課堂作業

六、教後反思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人教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乘法的初步認識》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1)結合具體情境,初步體會、理解乘法的含義,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2)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分析、推理及動手操作的能力,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情感目標: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師:同學們,在我們數學王國裡有一個充滿歡聲笑語的地方,那就是“快樂谷”!想去看一看嗎?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去“快樂谷”的遊樂場看一看。請看大螢幕:

(多媒體展示教材主題圖)請仔細觀察,誰來說一說你都看到了些什麼?

學生踴躍交流。

師:你能根據看到的情景提出數學問題嗎?

生自由提問題。

師:怎樣列式?

根據學生回答師板書: 4+4+4+4+4=20(人) 5個4

2+2+2+2+2+2=12(人) 6個2

3+3+3+3=12(人) 4個3

(把)

師:為什麼這樣列式?(引導學生說出5個4,6個2,4個3)

教師板書:5個4 6個2 4個3

師: 大家的發現可真多!你們都是聰明的孩子。“快樂谷”裡不僅快樂多多,而且智慧也多多!就讓我們一起跟隨“小精靈”去親自感受一下吧!

[設計意圖:創設學生喜歡的遊樂場的生活情景,從而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讓學生明白數學來源生活。]

二、實踐操作,引導探究:

1、實踐探究:初步感知乘法

師:首先,我們來到了“快樂谷”的第一站──“拼圖吧”,這裡正在進行有趣的拼圖遊戲。誰能說說每個小朋友擺出了什麼圖形?各擺了多少個?每個圖形用了幾根小棒?

生看圖交流,師隨機板書算式:3+3+3+3+3+3=18(根)

10+10+10=30(根)

5+5+5+5=20(根)

師:你能像他們一樣擺出幾個自己喜歡的圖形來嗎?讓我們一起來試試。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

師:誰來說一說你擺的是什麼圖形?一共擺了幾個?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

師:你們擺一組圖形,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怎樣列算式?

學生彙報交流,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算式。

師:觀察比較這些加法算式有什麼特點?

生:幾個加數都相同。

2、形成表象:

師:你也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學生舉例類似的算式。

師:老師這裡有20個2相加,你能說出加法算式嗎?

師:用加法算式表示太麻煩了。你有簡捷的演算法嗎?(學生小組討論)

3、抽象概括乘法:

師:像這樣2+2+2+2……+2的加法還可以用一種新的運算方法——乘法來表示板書:乘法的初步認識

比如:3+3+3+3+3+3=18,6個3相加,可以在相同加數3和相同加數的個數6中間寫上乘號

(師邊說邊板書算式:3×6)

師:“×”叫乘號,讀作“乘”。(齊讀兩遍)

指導寫乘號:“+”變斜就是乘號。

乘法是加法改寫的,所以“+”一歪就變乘號。

(指導學生書空)

4、教學乘法的讀寫:

師:像3+3+3+3+3+3=18用乘法表示是3×6=18 讀作:3乘6等於18

或6×3=18 讀作:6乘3等於18

指名讀算式,再讓學生齊讀算式。

師:黑板上另外兩道加法算式你能改寫成乘法算式嗎?

學生獨立寫乘法算式,寫後讀兩遍再交流訂正,師板書:3×10=30或10×3=30

4×5=20或5×4=20

5、觀察比較,進一步理解乘法:

師:這些算式有什麼特點?(學生觀察發現)

師:求“幾個相同的數相加”可以用加法計算,也可以用乘法表示,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乘法”。

[設計意圖:由於每個個體在思維方式和水平上存在差異,所採用的方法有所不同,因此教學中讓學生在真正“做”的活動中詮釋乘法意義,過程簡單明瞭,操作指向明確,學生能夠感知乘法意義,同時也建立起乘法與加法的聯絡。]

三、拓展練習:

1、師:再回到遊樂場,你能提出什麼問題?並能列出乘法算式嗎?

學生提問題,並列算式。

2、給小動物找朋友(讀算式,說意義)

4+4+4 4個8相加

8+8+8+8 3個4相加

3、獨立完成P46“做一做”,練習九第1、2、3題((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4、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用乘法計算的問題?試著跟同學們說一說。

5、課後延展:

回家後,觀察一下家中的物品,看哪些可以用乘法解決?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對爸爸媽媽好好說一說。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是為了充分體現新課程的理念,人人學有用的數學,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理解數學,並更進一步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板書設計: 乘法的初步認識

加法:3+3+3+3+3+3=18 6個3

乘法:3×6=18 讀作:3乘6等於18

或6×3=18 讀作:6乘3等於18

課後反思: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冊的內容。本節課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課,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乘法的本質是一種特殊的加法,而且是加法的簡便運算。乘法知識的生長點是幾個相同數的連加,本節教學內容與相同加數連加有著相互依賴的關係,是在認清相同加數和相同加數的個數的.基礎上引發出來的。因此,本課的重難點是要使學生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

1.在學習的過程中實現三維目標。

由於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徵和年齡特徵,決定了他們認識事物的特殊途徑和方法。我在備課時,注意在體會教材的編排意圖的基礎上,一方面充分運用了教材所呈現的數學資源,另一方面又根據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新的數學理念,對教材資源做了適當的補充與調整,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探索、積極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這一過程,充分利用學生所熟悉的活動經驗,去自主開展活動。因此課堂伊始,我就通過和學生的談話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把學生帶入自己所熟知的生活世界,利用兒童熟悉的生活情境,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把乘法概念的建立置入學生喜歡的遊樂園、拼圖活動之中,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既有利於學生體會乘法的意義,又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

2.在指導過程中實現三維目標。

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課堂教學過程中,我極力創設一個自主探索知識的空間,通過比較分析加數相同和不同的加法算式,緊緊圍繞“相同加數”和“相同加數的個數”這個中心,創設不同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義,為今後進一步感受學習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礎,突破了難點,同時加強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現實生活,敏銳發現其中蘊含的乘法。整個教學,為學生構建了積極參與的平臺,注重了數學學習的自主性。教學過程中,我把學習探究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通過主動觀察、探索、討論與交流等有效的學習方式,在看、找、想、說、練的數學活動中,親歷了“做數學”的過程,讓學生以動引思,以思促學,在“嘗試解決中學,在合作探究中悟”,充分體現了課標中學習的自主性。

3.應用中培養學生的乘法意識。

新課標指出:“學習應著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讓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和其他的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本節課結合乘法知識的學習,我始終注意培養學生自覺溝通“幾個幾”的生活經驗和乘法運算之間的聯絡,讓學生不斷聯絡生活實際,用乘法的眼光去觀察生活現象,解決實際問題。

在教學完後,再整理思路覺得還有許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1、在教學時必須突破難點,而難點就是在幾個幾相加上。在課的開始主題圖的交流中,我只是感性地讓學生體會,並沒有明確地說出“幾個幾”,這為學生在後面說乘法的含義時設下了阻礙。應該在交流主題圖的這個環節中很明確地解讀“幾個幾”,那麼學生在接下來的探究中對於乘法的含義就會困難小得多。

2、在比較加法和乘法算式中,只是理論上去得出乘法的簡便,學生並沒有實際體驗。對於乘法簡便性的體驗,應該設計一個情境性的練習讓學生自己通過體驗去得出乘法是加法的簡便運算。

教完了“乘法的初步認識”,我有許多的感慨。我想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應該認真鑽研教材,大膽嘗試,不斷反思,在成功、失敗中總結經驗,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

解決問題

教材第42頁內容

教法設計:自主學習,探究,小組合作

教具準備:小黑板等

學習目標:

通過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進一步體會乘除法的意義,並感受數量關係中蘊含的數學規律。

學習過程:

一、情景匯入

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二、出示目標:通過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進一步體會乘除法的意義,並感受數量關係中蘊含的'數學規律。

三、自學指導:

開啟數學課本42頁,看圖,看文字並思考:

1、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資訊?

2、要求56元可以買幾個地球儀,還需要知道什麼條件?

3、怎樣列式解答呢?

4、為什麼用除法?

5、解答正確嗎?

(5分鐘後進行檢查自學效果)

四、先學

1.學生在老師指導下看書自學,老師巡視。

2、檢查自學情況

同學們學習的很認真,下面比一比誰能做對檢測題。

檢測環節:

出示主題圖

提問:(1)找學生回答自學指導中的問題。

(要求聲音響亮,其餘學生認真聽,發現錯誤舉手更正。)

(2)2名學生板演,完成P42頁“想一想”指名學生板演。

(3)2名同學板演43頁練習九第1題

(要求:字型工整,板演的同學把字寫得大一些,下面的學生坐姿端正。)

五 、 後教

1、請學生上臺更正,並指出對錯。

2、合作提升

討論:你還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並說一說自己的解題方法.

六、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們有什麼收穫?找學生說一說。

七、當堂訓練

必做題:1、

÷ = ÷ =

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 表示( )裡面有( )

每份是( )。 個( )。

2、 63÷7= 56÷8= 72÷9=

口訣: 口訣: 口訣:

2、一根28米

長的繩子,每7米截成一段,可以分成幾段?

3、一本書玲玲看了8天,共看了72頁,平均每天看了多少頁?

選做題:小明和8個同學去公園玩,買門票花了72元,一張門票多少元?

八、抽查清

完成課本P43頁第4題。

九、作業佈置

必做題:課本練習九第6、8、9題。

選做題:課本練習九第5、7題。

十、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

56÷8=7(個)

口答:56元可以買7個地球儀。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

二年級數學上冊第8單元數學廣角。

教學任務分析:

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冊第97頁的“數學廣角”其主要的教學內容是簡單的排列與組合。排列與組合的思想方法不僅應用廣泛,而且是後面學習概率統計知識的基礎,同時也是發展學生抽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好素材。這節課的教學任務就是通過學生日常生活中的最簡單的事例,讓學生運用操作、實驗、猜測等直觀手段解決這些問題,向學生滲透有關排列與組合的數學思想方法,並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當然在“擺數”、“握手”等活動中,通過學生的合作交流、互相溝通,也促進知識的互補和互聯,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學生分析:

簡單的排列組合對二年級學生來說都早有不同層次的接觸,如用1、2兩個數字卡片來排兩位數,學生在一年級時就已經掌握了。而對1、2、3三個數字排列成幾個兩位數,不少學生沒有接觸過,但是對於學生來說也不困難,這些實際情況,在設計本節課時,教學的重點應該偏重於讓學生說一說有序排列、巧妙組合的理由,體會到有順序、全面思考問題的好處。並在設計“擺數”、“握手”這些活動時難度再稍微提升些,儘量做到讓每個學生都能有事可做。同時,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設計教案時也要做到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環節,靈活處理教材。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數與組合數。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順序地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

3.引導學生使用數學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

4.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人際交往能力。

教學重點: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組合的方法,並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的問題。

教學難點:怎樣排列可以不重複、不遺漏。

教學準備:三隻小動物的頭像、兩頂小雨傘圖片、上鎖的大門圖片、紙條、實物投影儀等。

教學過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來了3只可愛的小動物,你們看它們是誰呀?(邊說邊貼出動物頭像:小刺蝟、小鴨、小雞)小刺蝟、小鴨和小雞三個好朋友今天準備到企鵝博士家去做客呢,可是剛走了一半路,突然下起雨來,它們三個只有小鴨和小雞帶了傘,小刺蝟沒帶傘,怎麼辦呢?

▲(學生可能出現的答案有:①小雞和小刺蝟拼一把傘,小鴨自己打一把傘。②小鴨和小刺蝟拼一把傘,小雞自己打一把傘。③小鴨和小雞拼一把傘,小刺蝟自己打一把傘。)

▲當學生在回答以上方法時,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把相應的動物頭像帖在傘的下面。

師:大家想的辦法都不錯。的確,三隻小動物都和你們一樣試了上面這三種方法,可最後它們卻選擇了第③種方法,你們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原來呀,當它們開始用前面兩種方法時,可沒走幾步,小刺蝟身上的刺就把小鴨和小雞給刺疼了,所以只能選擇第③種方法。

(教學設計意圖:不拘泥於教材,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故事引入新課,引起學生的共鳴。同時又滲透了簡單組合及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選擇方法的數學思想,起到了一舉兩得的作用。)

二、用開密碼鎖的方法進行數的排列活動

師:三隻小動物到了企鵝博士家,卻發現大門緊閉,門上還掛著一把鎖(邊說邊在黑板上貼出圖片)咦,鎖上還有一張紙條呢,讓我看看紙條上寫著什麼呢?(教師讀紙條上寫的內容:歡迎你們的到來,為了考考你們的智慧,請你們先想辦法把這把密碼鎖開啟,鎖的密碼提示是:請用數字1、2、3擺出所有的兩位數,密碼就是這些數從小到大排列中的第4個。──企鵝博士留。)

師:三隻小動物都犯傻了,怎麼辦呢?同學們能不能給他們幫幫忙?

(生略)

師:那麼我們就先每人拿出數字卡片,自己擺一擺,邊擺邊記,完成後,再小組內交流彙總,組長把整個小組擺出的數全寫出來,當然重複的數字不用再寫,然後全組同學一起把這些兩位數從小到大排列起來,找到密碼。

▲學生先自己擺、記,然後小組彙總、排列、交流,教師進行巡視並作適當指導。

(教學設計意圖:以幫小動物開密碼鎖的方法來進行數的排列教學,使學生在充滿興趣的情感中不知不覺地進入了擺數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在活動操作中成功,在交流中找到方法,在學習中應用。這裡先讓學生獨立思考,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再小組合作,讓學生在寬鬆民主的氣氛中,參與學習過程。同時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出發,適當增加了難度,讓這個密碼出現在所有的兩位數從小到大排列的第4個,這也是做到了“下要保底、上不封頂”的設計意圖。)

師:你們找到密碼了嗎?是多少?你們是怎麼找到的呢?

▲請幾個小組的學生彙報找密碼的過程。(略)

師:那麼剛才你們擺兩位數時,你擺出了幾個呢?請用手勢表示一下。

▲學生舉手後,問沒擺全的學生是怎麼擺的,問全擺出的學生又是怎麼擺的,學生出現的情況可能有:有把1、2組成12,然後再交換位置變成21;1、3組成13,交換位置後是31;2、3組成23,交換位置後是32。或者是隨便擺一個看一個的。或者是這樣擺12、13、23、21、31、32等。對這些擺法可讓學生去比較一下,得出第一種方法有序地去擺不會重複也不會遺漏。[小精靈

▲讓剛才不是用第一種方法去擺的學生按這種方法再重新擺一擺,感覺一下是不是比剛才方便多了。

師:同學們都擺得很好,都動了腦筋,要想擺得快又不漏掉,我們應該選擇一定的順序去擺。

(教學設計意圖:既然是數學活動課就該讓學生充分地擺,充分地說,以“擺”來幫助思,以“說”來表達思,在“擺”中發現問題,在“說”中交流問題,解決問題。)

三、模擬小動物之間的握手來解決組合問題。

師:通過大家的'幫忙,企鵝博士家的密碼鎖被打開了,小動物們可高興了,它們激動地互相握起手來,小刺蝟邊握手邊在想:“我們三個互相握一次手,一共握了幾次手呢?”(教師邊說邊在小刺蝟的頭上打個問號。)

▲學生猜好後,教師指出可以以四人小組為單位,三人模擬小動物握手,一人數握手的次數,找出答案。最後通過模擬得出:3人一共握了3次手。

師:排數時用了3個數字,握手時是3個學生,都是“3”,為什麼出現的結果卻不一樣呢?(學生交流後得出:兩個數字可以交換組成2個兩位數,而兩個人握手不能交換隻能算一次。)

(教學設計意圖:模擬小動物握手,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自己找出答案,培養學生的實踐意識和應用意識,同時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最後通過比較,找出區別,在區別中強化知識,此種學習方式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

師:這時企鵝博士回來了,剛才它出去買了個數碼相機,小刺蝟、小雞、小鴨看見了,特別想照相,企鵝博士說:“行啊,但是我要考考你們,如果能夠回答出這道題,就給你們一起照相,只要順序不重複,想照幾張就照幾張。好,題目是這樣的:(教師出示:有3個數5、7、9,任意選取其中2個求和,得數有幾種可能?)”

小組合作填寫表格。

彙報展示。

(出現5+7=12,7+5=12時,教師問:這兩個算式的得數一樣嗎?是屬於同一種情況嗎?那應該怎麼辦?)

得到結論:得數有3種可能。

照相環節

師:企鵝博士可是說到做到的喲,現在它要開始給這三隻可愛的小動物照相了,大家幫他們排一排,看一看最多可以照幾張?

小組合作

彙報交流。

四通過練習,使知識得到鞏固。

師:同學們說得都非常好。今天,我們不僅幫3只小動物解決了不少的問題,還學到了許多的數學知識,大家高興嗎?

師:那現在我們就帶著這份興奮的心情,來做幾道題吧!

1.(出示實物投影)第97頁“做一做”

(練習設計意圖:通過做一做這個練習,不但使學生明白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而且鞏固了所學知識。)

2.第98頁的做一做。

(練習設計意圖:這個練習如時間不夠可以讓學生在課外完成。這個設計是讓學有餘力的學生能結合今天所學的知識,進行更高層次的運用,讓優生能“吃得飽”。同時,讓學生對今天所學的知識有所回味,起到課後延伸與發展的作用。)

五小結:

師:這節課你學得高興嗎?為什麼?

(小結設計意圖:並不要求學生一定要講出學到什麼知識,只要學生對今天的課有所體會,不管這個體會是高興的還是難受的,是有關知識點的,還是情感體驗的,只要學生有所收穫,這節課就是成功的。)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1 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學會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的計算方法,能熟練的進行豎式計算。

1.2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精神和認真計算的良好習慣。

1.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生對確定現象和不確定現象的體驗,體會數學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重難點

21 教學重點:

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的筆算方法,能正確的計算。

2.2 教學難點:

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的筆算方法,能正確的計算。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師:小朋友們想不想參觀參博物館啊?

生:想。

師:就讓我們和這些同學一起出發吧!

二、新知探究

(一)1、觀察情境圖,從圖中你知道了那些數學資訊?學生回答後可用表格的形式出示。

2、根據這些資訊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生小組內交流,然後彙報,師選擇性的板書例1的問題。

(二)學習例1

(1)班學生和本班帶隊老師一共多少人?

1、學生列出算式:35+2

師:為什麼用加法?

只要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二(1)班學生和本班帶隊老師數合起來”就行,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怎樣計算35+2=?藉助手裡的小棒試一試。

生獨立完成。

組織彙報:你是怎樣計算的?

生1:我先算5+2=7,再算30+7=37

生2:我是通過擺小棒算出來的,先擺3捆和5根,再擺2根,5根和2根合起來是7根,7根與原來的3捆合起來就是37根。

3、學習豎式

師生一起拿出計數器,師一邊操作一邊講解豎式的寫法,

師:你認為應該從什麼數位開始計算?同桌的小朋友開始議一議。

生說自己的看法。

小結:為了以後計算進位加法,我們在豎式計算時,都從各位開始計算。個位上是5+2=7,7應該對齊個位,十位上的3要寫在橫線下面,對齊十位。

小組討論加法豎式計算時,應怎樣對齊?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明確個位對個位,十位對十位,可以歸納為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

(三)學習例2

1、課件出示情境圖。

師:因為博物館比較遠,我們給小朋友們準備了能乘坐70人的大客車,大家想一想應該哪兩個班做一輛車呢?

如果我們讓二(1)班和二(2)班同學合乘一輛車,二(3)班和二(4)班同學合乘一輛車可以嗎?

我們先來看看二(1)班和二(2)班同學可不可以合乘一輛車,請列出算式。(板書:35+32)

2、同學們,能不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計算一下。

學生自由算,老師巡視,適時幫助學困生。

生可能有以下幾種演算法:

生1:口演算法。

生2:擺小棒法。

3、合作解決豎式

師:剛才同學們利用口算和擺小棒算出了35+32的結果。真棒!現在,我們可以用豎式計算一下。

小結:個位對個位,十位對十位,可以歸納為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

三、鞏固新知

(一)基礎練習

課本第12~13頁“做一做”

(二)綜合練習

課件出示練習題。

課後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學會了計算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時,個位對個位, 十位對十位,相同數位要對齊。

板書

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

個位對個位,

十位對十位,

相同數位要對齊。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

課本第5—6頁“分草莓”及“試一試”、“算一算”、·練一練”練習題.

 教材分析:

本節課通過平均分數目較大的物體,引導學生經歷的試商過程,積累試商的經驗,逐步達到熟練。

 學情分析:

學習本節之前,學生已具備了下面的認知基礎,能熟練地運用乘法口訣求商,,對被除數數目較小的餘數的除法,能較快的求出結果,並學會了豎式計算。這節課的重點是:當被除數稍大一些時,如火熱藉助懲罰口訣進行試商,這個問題學生不會有太大的困難。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探索有餘數除法的試商方法,讓學生在探索,練習中積累有餘數除法的`試商經驗。

2、引導學生運用有餘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聯絡生活實際解決簡單的問題,讓學生探索中發現中體驗乘法的喜悅

3、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索新知識的慾望。

 重、難點與關鍵

1、引導學生探索有餘數除法的試商方法,讓學生在探索、練習中積累有餘數除法

2、引導學生運用有餘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聯絡生活實際解決簡單的問題,讓學生在探索發現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準備: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提問:在有餘數除法裡,餘數和除數有什麼關係?

指名學生回答,引導學生回憶:餘數要比除數小。

2、10÷5 16÷5 18÷5 20÷5 22÷5 25÷5

全班齊練.指名板演.學生練習完畢,引導學生對以上小題進行分類,並請學

說一說是按什麼標準來分的.引導學生按餘數的情況分成兩類。

有餘數的算式:( ) 沒有餘數的算式( )

 二、探索新知

1、探索試商方法

課件出示課本第5頁“分草莓”引導學生理解圖意。

(1)引導學生列出算式

提問:要解決“每個盤子裡可以放幾個?還剩幾個?這個問題可以怎樣列式?

(2)指名回答,板書:55÷8

(3)讓學生估算每盤大約放幾個。指名口答。

(4)小組討論:怎麼判斷估計得對不對。

(5)指名回答,引導學生認識:8×7=56 比55大;8×6=48 比55小。所以商6。

(6)啟發學生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嗎?

通過集體交流,使學生認識如果商是5,則會出現餘數比除數大的情況,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數。

2、再次組織小組討論:怎樣估計兩數相除所得的商?

集體交流時引導學生認識:可以利用乘法口訣,兩數相乘的積要最接近被除數,但又要比被除數小。

3、引導學生歸納計算有餘數除法的四個步驟:一商,二乘,三減,四比。

4、應用試商的方法填空:課本第5頁“試一試”。

(訂正時可以讓學生口述思路過程。)

三、鞏固練習

課本第6頁“練一練”的第1 ~ 5題。

學生先獨立練習後進行集體訂正。

 四、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說說你認為在試商時要注意什麼?

 五、作業

1.( )裡屜大能填幾9

( )X 5<44 8x( )<57 ( )X 6<41

9X( )<53 ( )x 4<31 60>( )x 7

2、用豎式計算。

20÷6 33÷5 63÷8 41÷7

75÷9 52÷7 38÷4 67÷9

3、解決問題。

43個排球,每7個裝一袋,可以裝幾袋,還剩幾個?

板書設計:

分草莓

把55個草莓平均放在8個盤子裡,每個盤子裡放幾個,還剩幾個?

55÷8=6(個)......7(個)

答:每個盤子放6個,還剩7個。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8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59~60有關餘數的除法。

學習目標:

1、通過情境感知有餘數除法的含義。

2、認識餘數,理解有餘數的除數算式。

教學重點:

感知有餘數的除法的意義,認識除數。

教學難點:

理解有餘數的除法算式。

教學準備:

草莓圖、小棒

一、激趣定標

(一)、情境匯入,揭示課題

1、出示第59頁情境圖,觀察引出活動:同學在做什麼?想不想參加這個活動?

2、讓學生拿出11根小棒自己擺一擺。

3、揭示課題:認識有餘數的'除法

二、自學互動(適時點撥)

學習活動(一):感知有餘數除法的含義

學習方式:師生互動

學習內容:課本第59~60頁的例1。

1、(出示6顆草莓圖)這是什麼?一共有幾個?每2個擺一盤,你能擺幾盤?用小棒擺一擺。(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2、引導學生說出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

3、一共可以擺幾盤?有剩餘嗎?學生自由回答。

4、這是平均分的問題,你能把剛才擺的過程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

5、學生彙報,教師板書:6÷2=3(盤)。

引導學生說出各個數字在除法算式裡的名稱及讀法。

學習活動(二):理解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

學習方式:動手操作感受平均分出現有剩餘的情況。

學習內容:出示7顆草莓圖。

1、每2個擺一盤,看看能擺幾盤?(學生動手擺一擺)

說一說,你們發現了什麼問題?

師:剩下的還能再平均分嗎?(學生自由回答)

2、你能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

出示算式:7÷2=3(盤)……1(個)

說說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讓學生回答

3、師:每道題中的商和餘數分別表示什麼,強調商和餘數的單位名稱及讀法。

4、比較歸納。

今天我們分了兩次草莓,這兩次分草莓的過程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又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觀察比較6÷2=3(盤)和7÷2=3(盤)……1(個)這兩道算式,引導學生再次認識到:在生活中分東西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全部分完沒有剩餘,另一種是分後有剩餘,但不夠再分的部分那就是餘數。

三、測評訓練

1、完成教材“練習十四”第1。

(1)、讓學生在書上圈一圈,填一填。

(2)、根據圈的結果填空,完成練習。

四、課堂小結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有哪些收穫?

五、板書設計:

有餘數的除法

例1、6個草莓,每2個一盤,可以擺幾盤?

6÷2=3(盤)

例2、7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能擺幾盤?

7 ÷ 2 = 3(盤)、、、、、、、1(個)

︳ ︳ ︳

被除數 除數 商 餘數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9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師:同學們,春天輕輕悄悄地又來了。小朋友說說,你眼中的春天是怎麼樣的?

師:你們的春天真美!汪老師眼中的春天是生機勃勃,百花爭豔。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2

(1)師在黑板上先擺一朵花

師:瞧!黑板上現在就開了一朵花!這朵花有幾片花瓣呢?

生:5片

(板書:5)

師:老師再來擺幾朵!

(2)師在第二行擺2朵

師:看,第二行我擺了幾朵花呢?

生:2朵。

師:第二行用了幾片花瓣呢?

生:10片

師:你是怎麼想的?

生:擺一朵花用5片花瓣,擺兩朵花要用2個5片,就是10片。

師:2個5片是10片。(板書:2個5)

師:10和5比,10是5的幾倍呢?

生:2倍

師:為什麼呢?

生:10裡面有2個5,所以10是5的2倍。(2倍,2個)

師:說得真好!誰再來試一試呢?

(板書:10是5的2倍)

(請3~4個學生回答)

(3)學生擺花

師:如果老師給你們15片花瓣,這樣的花你能擺幾朵呢?

生:3朵

師:是嗎?我們同桌合作擺一擺。

師:15片花瓣這樣的花你們擺了幾朵?

生:3朵。

師:沒擺之前你們為什麼快就知道是3朵呢?

生:3個5片,就是15片。

(板書:3個5)

師:15和5比,你也能這麼說嗎?

生:15是5的3倍。

師:你真是聰明,誰還能再來說一說呢?

(請個學生回答)(齊說)

師:那為什麼15是5的3倍呢?

生:因為15裡面有3個5,所以15是5的3倍。

(4)練習

師:15和5比,15是5的3倍。35和7比,35裡面有()個7,35是7的()倍;

師:全體男同學來回答,28裡面有()個4,28是4的()倍。

(5)學生擺花

師:如果我有20片花瓣擺花,說說這樣的花我能擺幾朵呢?

生:4朵。

師:你是怎麼想的啊?

預測1:

生:因為4個5是20,所以是4朵。

(板書:4個5)

預測2:

師:還有別的想法嗎?

生:因為20是5的4倍,所以是4朵。

師:現在20和5比,求20是5的幾倍,你能列算式嗎?在草紙上寫一寫。

(5)教學除法算式

20÷5=4

師:我請一位同學說說算式是怎麼寫的。

師:你們都是這麼寫的嗎?那麼20÷5=4表示什麼意思呢?

生:20裡面有4個5;20是5的4倍!

師:真行!誰能把這兩句話完整又流利地說一說!

(3~4個)

師小結:求20是5的幾倍我們可以用除法計算。

師:這裡汪老師還要提醒一下,倍不是單位名稱,所以4的後面倍不用寫。

師:15是5的3倍,你能用算式表示嗎?

(寫在草稿紙上)

生:15÷5=3

師:這個算式又表示什麼意思呢?

(2個人)

師:真不錯!看來求10是5的幾倍沒問題了吧!我們一起來列算式!

(板書:10÷5=2)

師:同桌說說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

師:我想聽聽你們怎麼說的,可以嗎?

(5)小結

師:同學們,像這樣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倍數問題,我們通常可以用除法進行計算。下面跟隨汪老師走進生活,去找找生活中這樣的數學問題,去解決這樣的數學問題。

(板書: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

3、嘗試運用,解決數學問題

(1)師:春天可是個鍛鍊身體的好季節。

電腦出示運動圖片

師:瞧!這裡可真熱鬧!小朋友都在幹什麼呢?

生:拔河,跑步

師:跑步有幾人呢?拔河的有幾人?

師:那麼拔河的人數是跑步的幾倍呢?誰來說一說?

生:4倍

師:怎麼列算式呢?

學生列式:16÷4=4

師:誰來說說這個算式的意思?

生:16裡面有4個4,16是4的4倍。

師:越說越好了!

(2)師:操場的這裡也很熱鬧,你都看見了什麼啊?

師:數一數,丟手絹的.有幾人,唱歌的有幾人呢?

師:丟手絹的人數是唱歌的幾倍?

師:草稿紙上列出算式。

師:異口同聲告訴我算式

師:這裡有兩個8,除號前的8表示什麼?除號後的8表示什麼?

師:解釋得很清楚,求丟手絹的人數是唱歌的幾倍,列式時就得是丟手絹的人數去除以唱歌的人數。

三、鞏固練習

1、師:我們身邊的倍數問題還有很多,看!從他們的對話中你發現了知道了什麼?

師:根據這些數學資訊你能提一個有關倍數的數學問題嗎?

師:聽清楚了嗎?好,誰願意再來說一說!

師:在草稿紙上列出算式。

2、統計圖中的數學問題

師:同學們這是什麼嗎?認識嗎?

生:統計圖

師:這張統計圖大家可能都認識,上學期學習統計的時候就出現過!當時同學們利用數學知識發現了這些數學資訊。那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又能發現什麼新的數學資訊呢?

師:我也發現了,你們看!

小結:同樣一張統計圖,但隨著同學們知識的增長,發現統計圖中還有倍數關係。

3、師:好,下面咱們走出校園到郊外去看看!

師:根據這些數學資訊你又能提出些什麼的數學問題呢?

師:同學們不僅問題提得好,回答的也不錯,所以送你們幾個燦爛的笑臉。

4、塗一塗,塗出倍數關係

師:白色的笑臉有幾個?

師:下面拿出準備好的兩支水彩筆,在笑臉上塗一塗,塗出倍數關係。

學生塗色

師:紅色的笑臉有幾個?綠色的笑臉有幾個?他們存在什麼倍數關係呢?

四、拓展延伸

1、師:你都學會了哪些知識啊?

2、師:最後我再來考你們一道題目,小朋友今年6歲了,媽媽36歲了,你知道媽媽的歲數是小朋友的幾倍嗎?

生:4倍。

師:這麼快怎麼知道的啊?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去年媽媽的歲數是小朋友的幾倍呢?

生:7倍

師:你怎麼算出來的呢?

3、師:在美好的春天,聽著同學們這麼精彩的發言,我感到特別的溫暖。希望同學們趁著好季節多出去走走,去發現更多身邊的數學問題。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0

教學內容:

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

教學背景:

前一年級下冊認識圖形。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讓學生經歷做角,比較角的大小等活動過程,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體會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

2.能力目標:在動手操作中發展空間觀念各動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目標:結合生活情境,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教學重點:

幫助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認識角各部分的名稱和學會做角。

教學難點:

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師:同學們我們周圍許多物體的表面都有角,看!(出示紅領巾、三角板、魔方)角藏在哪裡呢?這節課請你們和老師一起來認識角、找找角,好嗎?(板書課題:認識角)

二、自主探索,感悟新知

(一)認識角

1、找一找、摸一摸。

(出示課件,剪刀、鐘面、紅領巾等圖片)

(讓學生到教臺前的實物來摸一摸、看一看再讓學生說這些圖形的特點)

生:這個尖尖的就叫頂點。

(在黑板上板書:頂點)

師:除了頂點,角還有什麼呢?

生:兩條直直的叫邊。

(師畫出角的兩條邊,並板書:邊)

師:現在這就是一個角了。那我們該怎樣來畫角呢?(師板書一弧線,邊指邊說“這是一個角”)

寫作:∠1頂點邊

讀作:角1

師:誰能小結一下,角由哪些部分組成?

生:角是由一個頂點兩條邊組成的。

2、

判斷角。

師:現在老師有一些疑問,你能幫我解決嗎?下面這些圖形哪些是角呢?你是根據什麼來判斷呢?

生:我是根據角是有一個頂點兩條邊組成的來判斷的。

3、找出生活中的角。

師:我們身邊有很多的角,你能找出來嗎?跟同桌說一說,你找出哪些角。

生:黑板的四個角,窗戶的角、桌子上的四個角和三角板中的角……(學生在實物投影器上指出角。)

師:你們能找出下圖的圖形中的角嗎?課本88頁指一指(學生獨自完成,再集體評講。有的學生容易把第二個圖形那些圓角看成是角,這就特意提出來說一說。)

4、折一折。

師:每個同學手上都有一張圓形的紙,你能折出不同的角嗎?

生:能。

學生作品:

5、畫一畫。

師:同學們都很能幹,能折出那麼多型別的角,同學們都知道了什麼才是角,那麼同學們能畫出一個角嗎?

生:能。

師:誰能介紹一下,角是怎樣畫的呢?

生:先畫兩條邊。

師:這樣的角完整嗎?

生:還有一個頂點

師:看誰畫的比老師畫的更好,更有創意!畫好的拿出來讓同學欣賞一下。(利用實物投影器展示學生作品)

(二)比較角的大小。

1、做一做。

師:我們會畫角了,現在,我要請你來創造一個角,行嗎?有什麼好辦法?

生:我用兩根小棒組成一個角。

生:我用兩根吸管組成一個角。

生:……

2、做一個活動角。

(利用圖釘和硬紙條做一個活動角)

師:(介紹活動角)這個角能變大變小,我們把這個角可以叫做“活動角”。你們想不想也來玩玩這個活動角呢?

3、找出角的大小跟兩條邊的張口有什麼關係

師:四人小組拿出活動角,邊玩邊思考:角的大小與角的.什麼有關?(提示:

角變大了,看看角的兩邊張口怎樣了?角變小了,角的兩邊張口怎樣了?)

生:角的兩邊張口越大,角就越大,角兩邊張口越小,角就越小。

4、比一比

師:你們能用活動角做一個比老師的角大的角嗎?再做一個比它小的角,可以嗎?

(教學過程中,取一名學生做的角跟老師做的角比較大小。介紹“重疊法”再請一名學生自己上臺比較大小。)

師:剛才我們比角的大小時,有的角我們用眼睛就可以看出哪個角大,哪個角小,但是有的時候不能一眼看出,怎麼辦呢?∠1和∠2誰大呢?

師:請同學們認真的看螢幕上角的變化

生:∠1慢慢移動到∠2,最後下面的一條邊跟∠2重合,頂點也何在一起,∠1的張口比∠2的大。所以∠1>∠2.

師:所以這種比較方法就叫做重疊法。

5、探討:角的大小跟邊的長短的關係。

師:同學們,你說一說,下面兩個角誰大?

生:∠4比∠3大,應為∠4的兩條邊比∠3的長,所以∠4>∠3。

生:一樣大

師:為什麼?

生:因為前面說了,角的大小跟張口有關係。而且我們還可以利用重疊法來證明。

師:現在仔細觀察螢幕兩個角的有什麼關係?

生:我發現雖然∠4的兩條邊比∠3的長,但是兩個角一樣大。

師:現在再比較下面兩個角,誰大?

生:我可以用重疊法比較這兩個角。∠5比∠6大。

師:請觀察螢幕。

師:通過∠4和∠3、∠5和∠6的比較,你得出了什麼結論呢?

生:角的大小跟角的兩條邊的長短沒有關係,跟角的兩邊的張口有關係。

三、小結。

師:這節課同學們都能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那麼你們能告訴老師,今天你學到什麼嗎?

生:我學會了什麼是角,角是由一個頂點兩條邊組成的。

生:我學會畫角,還會做活動角。

生:我學會了比較角的大小。角的大小跟角的兩邊張口有關係,但是跟角的兩邊長短沒有關係。

生:……

四、思維拓展。

師:既然同學們學了那麼多知識,你能幫我解決這一問題嗎?一共有幾個角呢?

生:一共有6個角。

師:你是怎樣數的?

生:我根據角是有一個頂點兩條邊組成的來數的,而且,這幾條邊都是同一個頂點,在兩條邊兩條邊的數。

師:同學們都很聰明,你還能想出比較有條理的數法嗎?

生:我是按照角的數量一個一個的數的。首先是一個一個角的來數,有3個,再來就是兩個角合成一個角的就有2個,最後是三個角合在一起的有1個,加起來就一共有6個。

師:同學們很聰明能根據我們上課學了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你們真棒!

五、佈置作業。

師:找找在生活中哪些地方還有角,說給爸爸媽媽聽。

【板書設計】

認識角

角的組成: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角的大小:

兩邊張口越大,角就越大。

跟兩邊的長短沒關係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1

活動紀實

一、組長說明本次活動內容

對於國小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數學的學習更多的要靠他們對生活實際情景來幫助理解,他們能否主動學習生活中的數學,能否從具體情景中抽象出數學問題並加以解答是我們教者最應該研究的問題。這次活動我們主要從這個課題出發,以4的乘法口訣一課的教學為切入點來共同研討這個問題。

二、老師做客《小熊請客

教學設計如下:

《小熊請客》教學設計

知識目標:讓學生利用4的連加和已學過的乘法口訣得出,經歷4的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理解和掌握4的乘法口訣,並理解每句口訣的含義。能運用所學口訣,完成表內乘法的計算,並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能力目標:引導學生探索規律,初步培養學生分析、綜合能力;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情感目標:在數學遊戲中讓學生體會數學存在於生活中,從而強化學習數學的興趣。“乘法口訣”他是中華文明的一個瑰寶,可以說是中華民族聰明才智的結晶,他可以培養學生愛國之心及自豪感。

教學重點:自主編制4的乘法口訣並能熟練運用。

教學難點:熟練運用口訣完成表內乘法的計算,並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關鍵:運用口訣計算表內乘法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每人準備36個圓片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觀察發現

上課,同學們好,看,秋天到了,小熊家種的紅果樹豐收了,樹上結滿了有紅又大的果子。小熊今天想請咱們班同學到他家做客,板書課題:“小熊請客”。小熊要用這些紅果串一些糖葫蘆招待咱們,想吃嗎?不過,他有個條件一定要先回答對他的問題,準備好了嗎?1、直接寫得數:5×6= 5×7= 6×3=5×4=3×6=9×3=7×2=5 ×2=

2、看口訣寫出兩個乘法算式

三六十八 四五二十

同學們真聰明,順利地通過了小熊的考驗,不過小熊還有一個困難想請大家幫忙解決,咱們一起聽聽看看他需要什麼樣的幫助(課件出示:二年級三班的.小朋友們,你們好!你們能幫我一個忙嗎?我想請大家吃糖葫蘆。可是我一個人忙不過來,你們能不能幫幫忙,按照我的要求每串請串4顆果子,每位小朋友串9串,大家記住了嗎?)誰來告訴大家,小熊對我們提出了哪些要求?同學們記住了嗎?

二、積極參與探究感受

1擺一擺

好,下面就請同學們拿出手中的圓片代替紅果擺擺看,開始擺好的同學請背手坐直。

咱們一起看大螢幕,老師也來擺一擺,你在心裡默默地數一數,看看老師擺得對不對?和老師擺得一樣的同學請舉手。

請仔細觀察這些糖葫蘆,你發現了什麼?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先請3名同學進行示範提問。

你們會看著果子提問了嗎?能不能把問題解決了?好,下面咱們就一起來解決xx的問題。到底9串有多少個紅果呢?請同桌倆互相交流一下,你是怎樣數的?

指名彙報。如果有四個四個地數的時候請全班同學一起看著大螢幕四個四個數一遍開始。

2、填一填

同學們數得都非常好,有信心把下面的表格填對嗎?開始填。填好的小朋友,請你想一想,表格中1表示什麼?4表示什麼?完整地說就是一串有4個紅果,誰能像老師這樣接著彙報下去?填對的請舉手。

紅果有幾串

1

紅果有幾個

4

師:你為什麼填得這麼快,這麼好?

生:用數的,用加法,用乘法。

請同學們接著看這個表格,1串有4個紅果,這裡面表示有幾個4?求一個4是多少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出來嗎?8是求幾個4的結果?怎樣列式?12呢?......你還能接著說下去嗎?說給你的同桌聽一聽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2

本節課是“綜合與實踐”的主題活動課。目的是讓學生在實踐操作活動中,能運用所學過的平移、旋轉、軸對稱等圖形運動的知識,欣賞並創造圖案,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圖形的運動,逐步發展空間觀念,感受生活中的數學美,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經過課堂教學實踐,本節課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培養學生從給定圖案中選取和確定基本圖形的能力。

從複雜的圖案中確定基本圖形是本節課深入學習的基礎,在複習環節除了複習三種圖形的運動外還通過追問“可以看作由哪個圖形經過平移形成了這個圖案呢?”初步感知圖案中的基本圖形。在此基礎上,在欣賞、分析老師出示的四個圖案的過程中,認識基本圖形並通過在學具中找出基本圖形和在圖形運動前先讓基本圖形重合等活動進一步強化基本圖形的概念。

 2、注重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從運動的角度觀察圖形,不但加深了對圖形特徵的認識,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在教學設計中安排了三個層次,第一,通過觀察圖案尋找基本圖形後想象這個圖案是由基本圖形經過哪種圖形的運動形成的;第二,在學生利用基本圖形經過圖形運動形成四個圖案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想象用不同的方法創造相同的圖案,在學生熟悉了這四個圖案的形成過程後,通過創設“利用基本圖形和圖形的運動自己設計圖案”這一活動,既可以進一步使得學生熟悉圖形的特徵和運動又可以讓學生體會到相同的基本圖形經過不同的運動可以形成豐富多彩的圖案;第三,創設利用組成的圖案作基本圖形,並用這些基本圖形經過圖形的運動組成更大的圖案等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3、注重學科內不同知識的綜合

“綜合與實踐”領域的課可以既可以聯絡不同學科知識也可以聯絡本學科的知識,我在教學過程中,把圖形的運動與有餘數除法的知識綜合起來,體現了綜合實踐課的綜合性,既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又可以引導學生養成自覺聯絡不同章節知識的學習習慣。

 4、注重讓學生欣賞和感受生活中的數學美

能否領悟和欣賞數學美是一個人數學素養的`基本成分,能夠領悟和欣賞數學美也是進行數學研究和數學學習的重要動力和方法。通過欣賞和動手創作圖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美並不難,教學中通過教師追問“以前我們只知道它們很漂亮,現在你能用數學的眼睛去分析分析他們為什麼這麼美麗嗎?”讓學生不僅感受到數學的美而且用理性的思維分析數學美的內涵,使學生養成用數學的眼光發現美、欣賞美和創造美。

雖然本節課的教學效果很好,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在下次執教過程中需要調整。

學生的知識結構

學生的認知結構決定了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備課時我認為學生在利用“旋轉”這一圖形的運動時會遇到困難,但課上學生明顯在運用“軸對稱”這一知識上出現了困惑,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我認為引導學生經歷翻轉的活動或者通過課件直觀演示都會降低認知難度,從而使學生更容易掌握和應用“軸對稱”這一圖形的運動。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用豎式計算連加、連減的方法和豎式的簡便寫法。

2、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3、培養學生認真的學習態度,計算細心,書寫整潔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正確掌握用豎式計算連加、連減的方法。

教學難點:能正確計算連加、連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明確問題。

出示26頁“摘西瓜”的情境圖,請同學們認真觀察畫面,說說圖中的小朋友在幹什麼?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教學例1

(1)引導學生找出圖中的數學資訊和數學問題

(2)引導學生列出算式(寫在練習本上)指名學生回答,師板書:28+34+23=

(3)學生討論:你是怎樣計算這道題的?同桌互相說說計算方法,然後在練習本上算出來。

(4)引導學生按照運算順序,分步列兩個豎式計算。

(5)指名學生板書:

28 62

+34 +23

------ --------

62 85

(6)師:為了寫起來方便,可以把兩個豎式連寫,邊說邊板書:

28

+34

------

62

+23

------

85

(7)引導學生寫明答案和單位,讓學生分析一下這種寫法和原來的寫法有什麼不同,簡便在什麼地方。

(8)課件出示:練習:讓學生完成26頁做一做,

46+25+17=

要求學生用豎式計算。訂正。

2、教學例2。

(1)測試課本27頁“運西瓜”的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找出圖中的數學資訊和數學問題。

(2)讓學生列出算式,老師板書:85-40-26=

(3)師:為什麼這樣列式?

(4)師:你是怎樣計算這道題的?請寫在練習本上

(引導學生根據連加的豎式寫法類推出連減的豎式寫法)

(5)展示學生的連減豎式

師:除了這個豎式寫法,還有不同的'寫法嗎?

如果學生想不出來,引導學生看書本27頁小男孩的演算法和寫法:

第一步:85-40=45可以口算,不用寫算式。

第二步:45-26 (要求學生能口算的儘量要口算,口算有困難的可以用筆算) (6)學生討論:除了用85-40-26這種方法進行計算,還可以用其他方法進行列式計算嗎?

(7)學生回答(師引導學生還可以用另一種方法;先算一共運走多少個?再算還剩多少個?)

(8)師板書:40+26=66(個)85-66=19(個)課件出示。

(9)把例1例2進行對比,讓學生髮現算式的特點(連加連減),並板書課題。

(10)練習:27頁做一做第1題

54+20+16=

90-58-24=

三、實踐運用、拓展思維。

練習五第1題,車上原來有67人,現在有多少人?

試一試

56+34-20=

78-24+39=

練一練:星星合唱隊原有52人,有9名同學畢業了,新加入15人,合唱隊現在有多少人?

填一填,跳繩比賽,

(1)前兩次比賽結束時,小聰共跳下,小明共跳

下,小亮共跳下。

(2)第三次比賽,小聰跳下,小明跳下。

(3)小亮獲得第二名,他三次跳的總數可能是多少?

他第三次可能跳了多少下?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學生暢談,師小結。

知識應用:把每一橫行、每一豎行和每一斜行的三個數加起來。

附:板書設計: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4

一:教學目標:

1.創設活動情境,幫助學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結果同樣多。

2.經歷操作分一分活動,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二、教學準備

教科書第12頁準備春遊食品情境放大圖或課件;按例1內容,讓學生準備實物卡片,準備10張正方形卡片、15個○卡片、20根小棒。

三:教學過程

一、出示情境圖

導語:小精靈聰聰給大家帶來了一個訊息,二(1)班明天要去春遊。小朋友正忙著準備春遊食品呢!我們來看一看,他們都準備了哪些食品。

引導觀察畫面,說一說從畫面中你瞭解到了哪些情況。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感知“平均分”。

師:瞧,二(1)班小朋友準備春遊的食品真多啊,他們都手忙腳亂了,我們來幫他們準備準備,好嗎?!請各組為二(1)班的5位小朋友分配春遊食品。

(1)討論:你是如何分配的?突出問題:每種食品“應該每份同樣多”。

(2)學生操作分物品,教師參與巡視。

(3)學生彙報分法,請各組推代表展示分配結果。並說一說你們這樣分的理由。

教師小結:同學都知道要給每個小朋友準備的食品一樣多,所以你們每份都分得同樣多,在數學上,分份分得同樣多的,就叫做平均分。(板書課題)

2.深化“平均分”。

(1)演示教科書第13頁“做一做”。

指名讀題,並說一說題意。強調:“平均分成5份,是什麼意思?”

(2)學生操作:讓學生用10根小棒代替麵包分一分。同桌互相檢查,並說一說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份是不是同樣多。

(3)集體彙報訂正後,根據分得的結果填空。

3.應用“平均分”。

(1)出示教科書第14頁例2

思考並進行操作問題:把15個橘子平均分成5份。

(2)請各組小棒分一分。(討論進行)

(3)交流彙報。提示學生表達順序,把多少,分成幾份,一個或幾個一份,這樣分到完,每份分的怎樣,分的結果怎樣。

(4)教師小結平均分方法:把15個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個或幾個。最後,要使每份分得同樣多。

三、鞏固練習

1、獨立進行平均分。

(1)讓學生用小棒代替礦泉水,獨立完成把12瓶礦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務。

(2)交流。請學生說一說,怎樣分的。

2、練習三的'第1題。

(1)讓學生用小棒代替花,動手往3個花瓶裡插花。(畫三個圓圈表示三個花瓶)

說明:想怎麼插花就怎麼插。最少設計兩種插花的方案。

(2)交流。請學生展示自己最得意的插花方案,並說出自己的想法。

(3)評價。讓學生相互評價,欣賞自己的作品。

3、練習三的第2題。(做出判斷後,說一說自己判斷的理由。)

3.練習三的第3題。

(1)用小棒當學具。

先學生說一說,準備了幾個“梨”(小棒),為什麼?

(2)學生獨立完成把梨平均放進4個盤裡的任務。

(3)交流。說一說你是怎樣分得,結果怎樣?

四、全課總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麼知識?”

教師總結:這節課我們知道了什麼叫平均分,還學會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要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個,也可以每次每份放兩個……最後,每份分得同樣多。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5

教學內容:新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教學《分物遊戲》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經歷把小數目實物進行平均分的操作過程。

2.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義,會用畫圖(連一連、圈一圈)或語言表述平均分的過程與結果。

3.經歷與同學討論、交流平均分物的過程,體會教學與生活的聯絡。 教學重點: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義

教學難點:經歷實物進行平均分的操作過程

教具學具:小棒、圓片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激情匯入

師:同學們,今天是小熊的生日,他邀請了很多好朋友還準備了豐盛的食物,讓大家和他一起過生日,你們瞧(出示動物圖片)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活動一:分桃子

?學生邊動手分一分,邊說一說分的過程。

?全班彙報交流。

2、活動二:分蘿蔔

學生幫小兔子分蘿蔔,討論說說怎麼分。

讓學生動手擺一擺,老師提具體要求。

組織學生交流分法。

④小結。

3、活動三:分骨頭

?幫小狗分骨頭,討論分法。

?小組合作分一分。

?彙報:老師用磁鐵板演分的過程。

4、活動四:畫圖記錄分骨頭的過程

師:老師發現每次分都得用小棒很麻煩,想想有什麼好的辦法嗎?

?學生自己動手畫一畫分的過程。

?學生彙報畫的方法。

小結:小熊很感謝大家為它解決的難題,表揚大家都很聰明。

三、鞏固練習,再次感知

四、聯絡生活,拓展延伸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平均分”,請你們回去之後,找找看有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平均分”,下節課我們再來說一說。

教學反思:本節課是第七單元“分一分與除法”的第一課時,重點是讓學生經歷把小數目實物進行平均分,並讓學生經歷“平均分”的'過程,同學之間進行交流,展示平均分的結果進一步體驗平均分的意義。本節課的教學活動,我設計了以小熊過生日進行分物串聯整個教學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體驗感知平均分。教學中,讓學生主動建構,師生、生生共同合作,共同探究,實現了由不知到知,學生的主體性、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課堂上,能夠營造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但本節課教學中也存在許多不足,例如,只顧慮教學環節的展開,忽略了課堂上對學生適時的評價,過渡性語言還不夠提煉,要充分相信學生,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總之,今後還需要不斷的學習,努力鑽研教材,不斷提高自己教學水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