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來源:果殼範文吧 2.77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線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小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國小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1

教材說明

教材讓學生觀察實物,如紅領巾、三角板、鐘面、摺扇等來認識角。用一張紙折成大小不同的角,再用兩根硬紙條做成活動的角(能拉成大小不同的角)。最後抽象出角的圖形。這裡不給角下任何定義,只認識角的形狀,知道角的邊和頂點,會從給出的點畫角。然後通過“做一做”進行一些鞏固角的認識的練習。如通過第1題著重使學生分清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並注意出現不同的放置位置。

教學建議

1.這部分內容用1課時進行教學,完成練習十七。

2.教學角的認識時,先引導學生觀察紅領巾、三角板、鐘面上的時針與分針、摺扇等實物圖形,指出哪裡是角。教師可以用兩根硬紙條做一個活動角。把硬紙條拉成大小不同的角,邊演示邊說明,使學生對角的大小有一些直觀認識。再讓每個學生拿一張紙,仿照教科書上的圖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在學生有了這些感性認識以後,教師再在黑板上畫出角的`圖形,說明角的各部分名稱。教師要畫出大小不同的角(包括銳角、直角和鈍角),讓學生指出這些角的邊和頂點。

3.指導學生做“做一做”中的題目,要使學生聯絡學過的知識進行判斷。第1題,通過觀察能正確區分題目裡給出的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如第二個圖,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兩條線相接的地方不是一個頂點,而是一段彎曲的線,所以不是角。

4.教學畫角時,教師先說明畫的方法,做出示範,再讓學生畫。要求學生認真、仔細地畫,發現問題教師要及時指點。

5.關於練習十七中一些習題的教學建議

第2題,要使學生初步知道角的大小與畫出的邊的長短沒有關係。

題中的兩個角都是30°,要讓學生用三角板中30°的角去比一比,確認兩個角一樣大。使學生初步認識到角的大小跟畫出的邊的長短是沒有關係的。

第3題,可讓學生在方格紙上,照著教科書上的樣子畫。

第4*題中,左圖有3個角,中圖有7個角,右圖有8個角。做題時,要先讓學生找,必要時教師可以指點。

練習十七最後的思考題的答案是:(3)個三角形,(3)個長方形。

(一)教學要求

1.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

2.初步認識直角,會用三角板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二)教材說明

本單元的內容是角和直角的初步認識。這些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礎上教學的。教材從引導學生觀察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所學幾何圖形,再通過學生實際操作活動,如摺疊、拼擺、測量、製作學具等,加深對所學幾何圖形的認識。

教材說明

教材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手帕、練習本、黑板面上的角,說明這些角都是直角。再借助三角板來說明什麼是直角。然後讓學生通過摺紙做直角,加深對直角的認識。再說明要知道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來比一比。最後讓學生學會用三角板畫直角。“做一做”中的習題,注意出變式圖形,使學生能掌握直角的特徵。

國小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2

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複習是強化和鞏固記憶、防止遺忘的主要途徑,是人們獲取知識和技能必不可少的手段。本節課複習的內容是長度單位及角的初步認識。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及學情實際,本節課的複習主要是結合教材習題有序地進行。

1.複習長度單位知識時,首先結合習題引導學生複習長度單位,然後通過舉例、示範等幫助學生進一步建立1釐米和1米的長度表象,最後通過猜測、測量線段的長度,進一步鞏固學生對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及對線段的含義的掌握和理解。

2.複習角的知識時,有效地利用教材呈現的銳角、直角和鈍角的情境圖進行復習,使學生對角的含義、角的分類、畫角等內容有更深入的瞭解,為以後的學習奠定基礎。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一支鉛筆

學生準備 尺子

教學過程

⊙整理複習

1.複習“長度單位”的知識。

(1)複習釐米、米及二者之間的關係。

①課件出示: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時,用(  )作單位;測量較長物體的長度或較長的距離時,用(  )作單位。

②舉例說明1釐米,1米各有多長。

(食指寬約1釐米,小明高約1米)

③複習釐米與米之間的關係。

1米=(  )釐米

(2)複習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出示一支鉛筆,提問:如何測量一支鉛筆的長度?

(把尺子的刻度0對準鉛筆的一端,將鉛筆緊靠尺子放置,看鉛筆的另一端對著刻度幾,對著刻度幾鉛筆的長度就是幾釐米)

2.複習“線段”的知識。

(1)複習線段的含義。

提問:什麼樣的線叫線段?

(直的,可以量出長度)

(2)複習線段的測量方法。

①課件出示:先估計下面兩條線段大約有多長,再量一量實際長多少釐米,填在括號裡。

②估計、測量、彙報。

(估計第一條線段長3釐米,實際長4釐米;估計第二條線段長7釐米,實際長8釐米)

(3)複習線段的畫法。

①提問:怎樣畫規定長度的線段?

(從尺子的刻度0開始畫起,沿著尺子,是幾釐米長的線段,就畫到尺子上刻度幾的地方)

②操作:畫一條長3釐米的線段。

(學生自主畫線段)

3.複習“角的初步認識”的知識。

(1)複習角的.組成。

(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的)

(2)複習角的畫法。

(從一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筆直的線,就畫成一個角)

(3)複習角的各部分名稱。

(4)複習學過的三種角。

①課件出示圖形,學生指認並說出各種角的特點。

(第一個角是銳角,第二個角是直角,第三個角是鈍角。生活中和三角尺上的直角相同的角就是直角,比直角小的角叫銳角,比直角大的角叫鈍角)  ②畫一畫學過的三種角。

課件出示:以下面的點為頂點,分別畫一個銳角、直角和鈍角。

國小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通過例項,體會生活中有大數,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

2.通過數正方體等操作活動,認識計數單位千萬,並瞭解單位之間的關係。

3.通過多種活動,對大數有具體的感受,發展數感。

〖教材分析

本課是生活中的大數的第一課。首先,教材呈現了四幅圖片,圖片中的資料都是幾百、幾千的數目,學生髮現這些數都比過去學過的大,在生活中存在很多像這樣的大數,從而感受到學習大數的必要性。然後,教材藉助幾何模型,使學生對千萬的計數單位有直觀的感受,並學習這兩個計數單位。教材還安排了說一說的活動,通過具體情境,使學生對一千、一萬的實際意義有具體感受。

 教學準備:實物投影裝置、座標紙卡片若干、練習題卡片、晚報一張。

〖教學設計

(一)收集資訊,進行交流

1. 課前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尋找大數,將百以上、萬以內的數整理出來,萬以上的數留待以後學習。

2.新課開始之前組織學生分組交流,然後問:聽了這麼多生活中的大數,你有什麼感想?除了我們學過的計數單位一、十、百以外,你在大數中發現新的計數單位了嗎?一千、一萬有多大?它們與我們學過的計數單位又有什麼關係呢?下面我們來進行研究。

(二)自主探究,認識大數

1. 引導學生觀察小正方形卡片(1010格),問共有多少小格,是怎麼知道的。小結:10個一是一十,10個十是一百。引導學生在卡片後面寫百。

2.引導學生觀察長方形卡片(10100格),它與一百格的卡片有什麼關係?你知道這張卡片共有多少格嗎?小結:10個一百是一千。引導學生在卡片後面寫千。

師:請大家想一想我校上早操時的情境,操場上師生的總人數約為一千人。你還知道哪些事物的數量約是一千或幾千的嗎?

3.引導觀察大正方形卡片(100100格),它與一千格的卡片有什麼關係?你知道這張卡片上共有多少小格嗎?小結:10個一千是一萬,引導學生在卡片後面寫萬。

師:請看這張報紙,這樣的一版報紙大約有一萬字。你還知道哪些事物的數量約是一萬的嗎?

(三)引導填寫數位順序表

(四)練習

1. 每本數學書約有多少頁紙?想想幾本書合起來約有一千頁紙,一萬頁紙壘起來約有多厚。

2.有多少小格?

出示915格(9個百、1個十、5個一)、9300格(9個千、3個百),引導學生數小格,並說明我校現有915名學生、我校佔地面積約為9300米2。

(五)總結

1. 你喜歡大數嗎?為什麼?

2.大家收集了這麼多有意義的大數,課後請你選一個最喜歡的大數,在一萬格的卡片中塗出相同數量的小格,最後請家人或同伴數一數小格數,再給他們講一講這個數量的意義。

〖教學反思

二年級學生對於萬以內數了解較少,體驗不夠,教學時難度較大。我注重讓學生實際感受,使學生積累大量的感性經驗形成表象,進一步體會數的意義,發展學生的數感。

1. 收集資訊,進行交流

課前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尋找大數的例子,除了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大數、理解學習大數的意義外,還大大豐富了學生對萬以內數的認識。

(1)學生初步感受大數,把大數同很高的山很長的河很多的星等事物相聯絡,感受其大。

(2)學生在找、看、說的過程中,初步認識大數的讀、寫,發現大數中有新的計數單位千萬。

2.學具操作,自主探究

我用座標紙為學生製作了百千萬的學具卡片,學生通過觀察、比較3張卡片,自主探究出3張卡片的聯絡:10個一百是一千,10個一千是一萬;並通過直觀感受建立一十百千萬的數學模型。

3.聯絡實際,感受大數

在學生自主探究的同時,我注意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創設具體情境,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千萬的具體感受。

如,教學千時,引導學生觀察學校上操時的情境,說明操場上師生的'總人數約為一千人。教學萬時,引導學生觀察報紙,說明一版報紙約有一萬字。

4.以少見多

要使學生理解不易直觀感受的大數,就要幫助學生插上想像的翅膀。在本課中我主要引導學生進行了以少見多的想像。

以少見多是指從較少數量的積累去想像較多數量。如,每本數學書約有多少頁紙?想想多少本書合起來約有一千頁紙,一萬頁紙壘起來約有多厚。

培養學生掌握這些學習方法,對學生現在理解萬以內數和以後理解更大的數都有很大幫助。

〖編者點評

本節課設計了多個活動促進學生對大數意義的理解,收集並交流生活中有關大數的資料,使學生不僅體會到學習大數的必要性,而且藉助生活經驗初步積累對大數的感性知識。觀察、操作幾何模型,幫助學生認識了千萬計數單位,並對這些單位及其之間的關係有了直觀感受。以小見大的活動,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大數實際意義的理解,而且滲透了一種比較事物的具體方法。本節課設計的活動目標明確、層次清晰、內涵豐富。

國小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4

設計說明

複習的效果雖然受複習次數的制約,但它不完全取決於複習的次數。複習是否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複習的正確組織。本節課複習的是觀察物體的知識,意在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幾何直觀和推理能力。在複習的過程中,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及從具體到抽象的原則,精心為學生創設從不同位置進行觀察的情境,儘量用學生熟悉的物體和立體圖形作為觀察物件,激發學生已有的觀察經驗,引導學生結合經驗,通過想象、思考做出正確的判斷,為學生進一步學習立體幾何知識打下基礎。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簡單物體

學生準備

玩具飛機正方體長方體圓柱球

教學過程

整理複習

1.結合教材習題,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同一物體的形狀。

(1)課件出示教材102頁7題。

連一連。

(2)看圖想象:4個小朋友觀察到的分別是哪個圖形?

(3)討論、交流。

(可用玩具飛機等代替小豬儲蓄罐進行實際觀察,先給人物起名,然後按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描述。如圖:

小文站在小豬儲蓄罐的前面,他看到的是小豬儲蓄罐的正面;小光站在小豬儲蓄罐的'右邊,他看到的小豬儲蓄罐頭朝右,尾巴朝左;小紅站在小豬儲蓄罐的後面,她看到的是小豬儲蓄罐的後面;小明站在小豬儲蓄罐的左邊,他看到的小豬儲蓄罐頭朝左,尾巴朝右)

(4)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複習使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物體,所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區域性和整體的關係。

2.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同一立體圖形的形狀。

(1)課件出示:

(2)討論、交流。

(3)實際操作。

(4)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

通過觀察、討論、交流及操作,使學生對學過的立體圖形有了從整體到區域性的認識,建立了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間的聯絡,初步滲透了三檢視的知識。

3.複習用推理法解決簡單的問題。

(1)利用手中的立體圖形感受從不同位置觀察的形狀。

(注意:從不同位置觀察球,所看到的形狀都一樣;從側面觀察圓柱,所看到的形狀都一樣)

(2)提出問題。

我們看到的立體圖形的一個面是長方形(或正方形、圓),這個立體圖形是我們學過的,它可能是什麼?

(3)討論、猜測。

(4)觀察、驗證。

(觀察立體圖形,得出結論:看到的立體圖形的一個面是長方形,這個立體圖形可能是長方體或圓柱;看到的立體圖形的一個面是正方形,這個立體圖形可能是正方體、長方體或圓柱;看到的立體圖形的一個面是圓,這個立體圖形可能是圓柱或球)

設計意圖:

通過觀察、想象、推理,幫助學生實現從平面圖形到立體圖形的轉化,為學生後續學習做好鋪墊。

鞏固練習

1.連一連。

(1)他們分別看到的是哪個面?(連一連)

(2)他們分別畫的是哪幅圖?(連一連)

國小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5

教材分析:

本節課在認識平均分與除法意義的基礎上,結合“快樂的動物”這一具體情境,引導學生探究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係。“倍”是一個生活中常用的概念,教科書沒有給它下定義,而是通過“畫一畫、擺一擺、圈一圈”等具體的數學活動,讓學生體會“倍”的意義。因此,教學時我會充分利用主情境圖中提供的素材,給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讓學生經歷將一個具體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的過程,逐步形式對“倍”的認識。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初步理解了除法算式的意義,99%的學生會用2——5的乘法口訣求商,並理解乘法和除法之間的聯絡,98%的學生會用乘、除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倍”雖然是生活中常用的概念,但對於二年級的孩子來說“倍”這個概念還是比較抽象的,學起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二年級學生多以形象思維為主,愛玩、好動,接受新鮮事物快,又敢於挑戰自己和他人。因此,教學時要創設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用求異思維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有效地進行學習活動。

學習目標:

1、在比較小動物數量關係的過程中體會“倍”的意義,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

2、會用圖形直觀和除法豎式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係。

3、培養初步的觀察、分析能力,發展數學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習重點:

經歷用圖形直觀和除法豎式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係的過程,初步理解“倍”的意義。

學習難點:

理解“倍”的意義。

學習準備:

教師:課件、15個圓形磁扣。

學生:作業紙

學習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師:請同學們把手伸出來,我們一起玩個拍手遊戲。

老師拍2下,請你拍出3個2下,要讓老師一下就能聽出你拍的是3個2下。

(拍完後師提問:你拍了幾下?)

生:拍了6下。

老師拍3下,請你拍4個3下。

師:同學們敏捷的思維表現,迎來了許多快樂的動物,(板書:快樂的動物)它們想和同學們一起學習數學知識,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它們的到來。(生鼓掌,課件顯示主題圖。)

【設計意圖:】學生的自主參與是《課標》關注的主要理念之一,遵循二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的特點,以“拍手遊戲”的情境入手,通過拍出“幾個幾”,既複習了舊知,鞏固了知識去,又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習的興趣;改變學生學習枯燥乏味的思想,變為玩中學的理念,為後面環節的學習做良好鋪墊。

二、自主參與,探究新知

1、觀察情境圖,尋找數學資訊。

師:同學們快往這看,請按照從上到下,或從左到右的順序仔細觀察,

都來了哪些小動物?

生:鴨子、松鼠、孔雀、猴子、小鳥、和小雞。

師:觀察的真仔細,請認真的數一數它們各有多少隻?並把數出的結果記錄在書第70頁“數一數,填一填。”相應的方格中吧。(課件出示“數一數,填一填。”相應的內容。)

學生開始統計動物的只數,老師巡視指導填寫,指名彙報交流。

師:寫完的孩子請用優雅、帥氣的坐姿告訴老師。誰來說一說答案?

生:小鴨子有6只,小鳥有12只,猴子有3只,孔雀有1只,松鼠有2只,小雞有8只。

學生彙報時,其他同學加以確認後教師板書動物的只數。

【設計意圖:】通過“數一數、填一填”的形式,讓學生進行有序的觀察,培養學生收集資訊、運用資訊的能力。

2、體會“倍”的意義。

(1)畫一畫。

師:同學們數得非常認真!在這些小動物裡就數猴子和鴨子最調皮、最機靈了,它們向同學們發起了挑戰,敢於接受挑戰的孩子請坐直。請看挑戰內容。

(課件顯示:如果3只猴子,用3個圓圈來表示,6只鴨子,用6個圓圈來表示,請試著畫一畫並且一眼就能讓我們發現鴨子的只數和猴子的只數之間的關係。)

師:請同學們拿出本子動手畫一畫吧,比比看誰畫的又快又明瞭。

學生在本上畫,教師巡視並指導,同時找一名畫的快的同學到黑板上畫一畫。

師:畫完的同學請用坐姿向老師示意。請看我們班這位小老師畫的,你認為他畫的怎麼樣?

猴子:○○○

鴨子:○○○ ○○○

生:很清晰,整齊。

師:如果你也是這樣畫的請自己鼓鼓掌。誰能說一說鴨子的只數和猴子的只數之間關係?

生:鴨子的只數比猴子的只數多3只。

生:猴子的只數比鴨子的只數少3只。

師:你們可真是火眼金睛呀,鴨子的只數與猴子的只數除了有比多比少的關係外,還有一種神祕的關係。

(2)圈一圈。

師:同學們,看,猴子有3只,我們把它圈在一起(邊說邊在黑板上圈),看作1份,也就是幾個幾?

生:1個3;

師:鴨子有6只,6裡面有這樣的幾份呢?請用你靈巧的小手試著圈一圈吧!

一生黑板圈一圈,其他生練習本上完成。

師指黑板圖問:你圈出了幾份?

生:我圈出了2份。

師:他正好圈出了2份,說明鴨子的只數裡有二份猴子的只數那樣多。也就是說6裡面有2個3。(板書:6裡面有2個3。)這時我們就說:6是3的2倍。

師:6代表什麼?3代表什麼?

生:6代表的是小鴨子的只數,3代表的是小鴨子的只數。

師邊聽彙報邊板書。鴨子的只數猴子的只數

師:既然6是3的2倍,6又代表的是鴨子的只數,3代表的是小鴨子的只數,所以我們說鴨子數是猴子的2倍。(板書生齊讀:鴨子數是猴子的2倍。)

師:我們剛才3個一份,3 個一份圈,實際上就是看6裡面有幾個3對不對?

生:對。

師:那我們怎麼列式呢?

生:6÷3=2

師:2是指鴨子數是猴子的2倍,因為“倍”不是單位名稱,它是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係,所以算式中的得數後面不寫“倍”字。

師:你們知道除法算式裡的6、3和2分別表示什麼意思嗎?誰想當個小老師,給大家講一講?

生:6表示鴨子的只數,3表示猴子的只數,2表示鴨子數是小猴的2倍。

生:6表示6只鴨子,3表示3只猴子,2表示鴨子數是小猴的2倍。

師:說得真清晰。同學們,鴨子的只數與猴子的只數之間這種神祕的關係,現在你們知道了嗎?

師:對,它們的只數之間還有倍數關係,即:鴨子的只數是猴子的2倍。

【設計意圖:】《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這一環節中,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通過自主參與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逐步形成善於質疑、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通過“畫一畫、圈一圈”等活動,讓學生感覺非常有趣,在一種興奮、積極的心態下學習數學,激發他們探索、創新的慾望,從而在玩中初步理解倍的含義。

3、加深對“倍”的認識。

師;松鼠和小雞看到同學們這麼聰明能幹,它們想挑戰同學們有關“倍數關係”的問題掌握得怎麼樣?有信心嗎?

生;有。

師:好樣的!請看挑戰內容,一起讀一讀。(課件顯示:小雞數是松鼠的倍。 請“畫一畫,圈一圈,填一填”)。

師:同學們請用你喜歡的圖形畫一畫,圈一圈,填一填吧。完成後同桌兩人1組,互相說一說做法。

學生動手操作後彙報交流。

師:誰願意把你的方法介紹給全班同學聽?

生1:我用2個圓片表示小松鼠的只數,用8個圓片表示小雞的只數。我先把松鼠的兩個圓片圈起來,然後再2個2個地把小雞的8個圓片圈起來。我發現8裡有4個2,所以我知道小雞的只數是松鼠的4倍。 8÷2=4。

師:和他辦法相同的同學請舉手。誰還有不同的方法?

生2:我先畫了2個星星表示小松鼠的只數,又畫了8個小星星表示小雞的只數。我把8個小星星每2個分成一組,我發現能分成4組,我知道了小雞的只數是松鼠的4倍。 8÷2=4。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認識了新朋友“倍”,看,鴨子數是猴子的幾倍?小雞數是松鼠的幾倍?我們是用什麼方法解決的?

生:除法算式。

師:像這樣,求“一個數是另一數的幾倍”的問題,我們可以用除法算式來解決。同學們你們學會了嗎?小動物們可不太相信,它們出了兩道有關倍數的題想考考同學們,請看內容:(課件顯示:“畫一畫,圈一圈,填一填”的內容。)

師:一起讀一讀要求和問題。同學們有信心做對嗎?開啟書第70頁最下面動手開始吧!

學生獨立完成後指名彙報交流。

師:誰來交流一下你的做法?

生:松鼠有2只,我畫2個三角形,把它們圈在一起,看成1份,也就是1個2,鴨子有6只,我畫6個三角形,2個一圈,圈了3份,6裡面有3個2,

6÷3=2,鴨子數是猴子的2倍。

師:老師真佩服你的語言組織能力!掌聲送給他!如果同學們也是這樣想的請你這樣坐(老師示範坐直的姿勢)。

師:誰來說一說下一題的做法?

生:孔雀有1只,畫1顆五星來表示,把它圈起來,看成1份,猴子有3只,畫3顆五星來表示,1個1個的圈,圈了3份,3裡面有3個1,,3÷1=3,猴子數是孔雀的3倍。

師:說得非常清楚,看來你已經和倍交成了朋友,如果你也是這樣想的請為自己鼓鼓掌!

【設計意圖:】在這一環節中,力求實現教學由“扶”到“放”的過程。為學生創造獨立思考和解題的機會,讓學生在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活動中加深對“倍”的認識,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4、尋找倍數關係,拓寬思維。

師:在這些小動物中,還有一些動物的.數量之間也存在著倍數關係。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試著說一說。

生1:小鳥的只數是小猴子的4倍,12÷3=4。

師:你還能說出除法算式來,真了不起!

生2:小鴨子的只數是孔雀的8倍,8÷1=8。

師:看到同學們敢於發言,善於提問的學習態度老師為你們感到高興,這樣,同桌2人一組,一個做老師提一個有關倍的問題,另一個做學生來回答,如果有困難請舉手問老師,說完後請坐直,比比看哪一組的速度快!開始吧!

【設計意圖:】本環節完全“放手”學生,以小組活動的形式讓學生進行操作,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讓他們在充分的動手、動口、動腦的活動中揭示知識形成的過程,抓住了重點,突破了難點,讓學生考學生,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三、鞏固練習,內化提高。

1、“練一練”第1題。

師:同學們出色的表現,又迎來一些小動物,我們一起去看看是誰來了?

(課件出示書第71頁練一練的第1題。)

師: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麼?

生:第一幅圖中有8只老鼠,4只小貓,求老鼠是小貓的幾倍?

生:第二幅圖中有4只蜻蜓,2只蝴蝶,求蜻蜓數是蝴蝶的幾倍?

師:請同學們開啟數學書第71頁,看第1題,開動腦筋,試著填一填。

學生做完後指名彙報交流。

師:誰來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找2名學生交流,根據情況教師進行適當表揚。)

2、看星星,找倍數。

(1)總結各小組得星情況。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在短短的時間內已經和倍交成了知心朋友。小動物們可開心了,他們為我們送來了一份特殊的禮物,快來看看吧。

(課件顯示以下內容:1、師生一起總結各小組的得星情況。2、同桌兩人一組互相提出一道有關倍數關係的問題,讓對方口頭列式解答。3、完成後請坐直!比比看,哪個小組的速度快!)

(2)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師:根據各組的得分情況,你能提出一個有關倍數關係的問題嗎?

(3)全班交流。

師:哪個小組來說一說?(找2組同學來交流,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及時做出適當表揚。)

【設計意圖:】本環節力求通過真實的學習生活情境,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新理念;通過練習體驗,加深對“倍”的理解。尤其是“看星星,找倍數”環節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課堂回顧。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一定掌握了一些有關倍數方面的問題,你能說說嗎?你對自己這節課的表現滿意嗎?你想誇誇誰?

找3名學生全班交流。

師:同學們的收穫可真是不少啊,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驕傲。

【設計意圖:】在學生談體會,談收穫的同時,引導學生對自己及他人進行正確的評價,從而使學生能夠正視自己的進步與不足,為學生的心理髮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五、作業佈置。

師:課下,找一找生活中有關倍數的問題,用你靈巧的小手在A4紙上寫一寫、畫一畫、算一算吧。

國小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

義教課程標準(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56頁

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編排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加深對乘法意義的理解。也就是當若干分中有一份與其他份的數量不同時,可以先用乘法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再加上不同的數也可以假設每份都相同,用乘法算,再減去所多部分。通過解決問題的過程,使學生體會到由於觀察、思考的角度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是不一樣的。讓他們在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體驗策略的多樣化。本課的主題圖是十分不錯的教學資源。把它稍作修改,做一個動態課件,小熊從4x4個玉米中掰走一個。這樣不但能讓學生想到用乘加的方法來列式,更能讓學生容易想到乘減的方法來列式。

學情分析:

此時學生已初步認識了乘法,學習了2—5的乘法口訣,感受了乘法運算的意義,並初步具有了用乘法來計算的意識。這樣從學生已有的認知起點出發,以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事物作為教學切入點,為學生提供了可觀察、思考的素材,易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在具體情境自主解決乘加、乘減問題,建構乘加、乘減問題的模型,形成基本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掌握乘加、乘減的計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確地計算。

2、學生能初步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3、在感受、體驗、探索的過程中,體會“乘加、乘減”這一問題模型與生活的密切聯絡,能聯絡生活經驗解釋連乘的模型,增強探索的意識,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

建立乘加、乘減的模型,掌握乘加、乘減問題的基本結構和數量關係。

教學難點:

乘加、乘減問題的建模過程及模型內化和解釋。

教具準備:

課件、書籤、○片。

教學策略:

新課程提出要“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它主張用產生於真實背景中的問題啟動學生的思維,主張在知識內容與對一般策略的需要都很豐富的情境中啟動思維的教學。人教版第三冊“乘加、乘減”一課安排在乘法學習這一單元的中間部分,是方便學生根據前後口訣間的關係進行乘法的正確計算,如果教學目標僅僅停留在會“正確計算”這一層次,可以說不用老師多講,學生一聽就會,變成類似於練習課。但如此一來,學生學得索然無味,思維能力、情感態度等反面得不到絲毫髮展。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通過說、擺、練等多種形式發展學生特長,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乘加和乘減的教學,主要是讓學生觀察圖畫,理解圖畫的基礎上讓學生列出算式。要想學生能理解運算順序,培養學生熟練的計算的能力。並掌握計算的順序。

這節課我主要注重從以下做起。

1、我這節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並解答問題,並不是計算教學。

2、注重學生的理解,讓學生充分的發表各自的意見,互相提問、互相答辯,增強學生的分辨理解能力。

3、課堂上以鼓勵,賞識,你能形的激勵語言,給學生學習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師:(畫面錄音,加背景音樂)同學們,俗話講得好,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動畫演示)春天,勤勞的小熊整理好了土地,種下了一些玉米。小熊經過日復一日的辛勤勞作,到了秋天,小熊種的玉米豐收了。

2、師:請大家仔細看圖,從圖上你發現了那些數學資訊?

生:有4棵玉米樹,每棵有3個玉米棒。

師: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生:一共有幾個玉米棒子?(貼出)

3、師:你會解決這個問題嗎?

生:3×4=12(說出口訣)或4×3=12或3+3+3+3=12

4、師:我用圖示表示出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師:有一天,小熊來到了玉米地,看到自己種的玉米成熟了,高興極了。(出示主題圖)

2、師:現在你發現了哪些數學資訊,能根據這幅圖的'意思,再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生1:小熊掰走了一個,還有幾個?

生2:有4可玉米,每棵樹上有3個玉米棒,小熊掰走了1個,還剩下幾個玉米棒?

(板書:還剩幾個玉米棒子?)

3、師:這個問題怎樣解決呢?小精靈來了。如果你是小精靈,你會怎麼提醒大家?

生1說:“同學們,不要慌,要仔細想一想再做!”你們先自己動腦筋想一

生2說:“同學們,藉助圖形擺一擺、畫一畫吧。”

師:同學們,先畫圖形表達圖的意思,再列出算式,在小組內互相說說。(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找幾個同學到黑板上展示。

4、並說出你的想法並解答其他小組提問:(教師板書)

3+3+3+2=11 3×3+2=11

生1:前3棵玉米上,每棵都有3個玉米棒,最後一棵上有2個,所以列式為

師生:(在3×3下面畫一條橫線)3×3在圖中求的是什麼?

生1:前面3棵玉米,一共有多少個玉米棒。

3+3+3+3-1=11 4×3-1=11

生2:小熊沒有掰玉米時,4棵玉米都有3個玉米棒,小熊掰走了1個,所以列式為4×3-1=11。

師生:(在4×3下面畫一條橫線)4×3在圖中求的是什麼?

生2:原來的4棵玉米樹上,一共有多少個玉米棒。

師生:為什麼要減1?

生2:小熊掰走了一個,所以減去1。

5、師:請同學們認真地觀察列出的算式,想想右邊一列算式有什麼特點,跟左邊的算式有什麼不同?

生:左邊的一列算式裡只有加法和只有減法,沒有乘法。

生:右邊的算式中,有乘法,也有加法和減法。

師:我們以前學過了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的算式,那今天這種有乘有加或有乘有減的算式,就叫乘加乘減。今天我們就學習乘加乘減。(板書課題。)

6、師:剛才,同學們真棒,自己根據圖意列出了乘加乘減的算式,並算出了結果。誰來說自己是怎樣算的?

師:一個算式裡有乘,又有加或減,應該先算什麼呢?

生1:先算加減法。

生2:先算乘法。

師:請同學們在小組裡交流,看哪個小組的同學發現得最快,最準確。(學生小組討論。)

師:哪個小組的同學來彙報?

生1:有乘有加的時候,先算乘,後算加。我們是以3×3+2為例算的:先算3×3=9,再算9+2=11。

生2:有乘有減的時候,先算乘,後算減。比如:4×3-1,先算4×3=12,再算12-1=11。

師:講得真好!那你們心中有結論了嗎?遇到乘加乘減這樣的算式,應該先算什麼?

生(齊答):先算乘,後算加減。(貼出)

三、活動體驗,應用新知

(一)幫助小青蛙。

1、放課件:(動畫顯示,同時教師說明:小熊扛著1個玉米棒,邁著輕快的步伐,高興地往回走。咦,前面來了個好朋友小青蛙,小青蛙看到小熊種的玉米結實又好吃,希望小熊能送給自己。小熊想了想,說:“你要是能答對我的問題,我就把玉米棒送給你。”小熊:又摘下了一個玉米棒問:地理還剩下幾個玉米棒?同學們,你能幫助小青蛙嗎?)

師:現在還剩幾個玉米棒呢?誰能用乘加或乘減的算式幫小青蛙算一算嗎?

生1:小熊共掰走了2個玉米棒,應列式為:3×3+1=10。

2、師:你是怎麼計算的?

生1:先算乘法:3×3=9,再算加法:9+1=10。

師:你真棒!送給你一個小禮物。

生2:我是這樣列式的:3×4-2=10,先算3×4=12,再算12-2=10。

師:能說說為什麼減2嗎?

生2:原來是4棵玉米,每棵上面都有3個玉米棒子,小熊掰走了2個,所以要減2。

師:說得真好!也送你一個小書籤。

(二)豐收慶祝會

師:小熊為了慶祝豐收,在家開慶祝會,看!它們不光帶來了水果,還為大家帶來了問題。

1、書本56頁做一做第1題(學生先獨立完成,教師再提問)

師:你是怎樣列式的?

生1:3×4+2

師:你們有什麼問題要問他(生1)嗎?(學生紛紛舉手)

生2:你是怎樣想的?

生3:3×4求出的是什麼?

生4:你會用乘減的方法來計算嗎?……

(三)書本58頁第4題。

課件展示(學生先獨立完成後彙報。)

(四)做遊戲。

師:下面我們做遊戲。遊戲的規則是一生擺圖形,提出問題;另一生列出算式並計算出結果。擺的圖形必須用乘加乘減計算。然後交換。

看誰最棒?(學生開始做)。

四、課堂總結,分享收穫。

師:你們喜歡今天這節課嗎?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下課後,請你找到自己的好朋友,跟你的好朋友分享一下這節課的收穫好嗎?下課。

國小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7

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分一分與除法”第四個知識點分香蕉。本單元是在學生已經初步瞭解了乘法的意義,會用2—5的乘法口訣口算表內乘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本課“分香蕉”之前教材創設了三個“分一分”的實踐活動,通過“分桃子”、“分蘋果”、“分糖果”等教學內容的學習,學生已經會運用具體的操作活動解決生活中平均分的問題,深刻地體驗到平均分的意義。本課主要是在前面豐富體驗的基礎上,經歷“平均分”具體操作的數學化過程,體會除法的意義與應用價值。從學生熟悉的“分香蕉”的活動引出除法算式,並把它與“平均分”的具體操作過程和結果聯絡起來,從而使學生獲得對除法意義的初步理解。同時,介紹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和意義。把直觀操作符號化、數學化,使學生初步理解除法意義的.過程。

學情分析

1、二年級的學生在經過一年的數學學習後,基本知識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對數學學習也有了一定的瞭解。在動手操作,語言表達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識也有了明顯的增強,而且對數學學習的熱情很高漲。但是學生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距。

2、學生年齡小剛開始接觸除法會有一定困難,所以老師要多引導,多讓學生說,多讓學生親自動手擺一擺、數一數等來體會除法的意義

教學目標

1、結合平均分的具體情境與經驗,抽象出除法算式,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

2、掌握除法算式的讀法、寫法,並認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3、會用除法算式表示並解釋平均分的具體過程。

4、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與數學思考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理解用除法表示平均分的過程,掌握除法算式的讀寫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稱和除法的意義。

難點: 在具體環境中建立除法算式與平均分之間的聯絡,並加深體會。

國小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在情境中體會“倍”的意義。能動手操作找出“倍”的數量關係。

2.初步建立“倍”的概念,使學生掌握“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

理解“倍”的含義,知道“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

教學難點

知道“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

教學準備

課件、主題圖

教學板塊教與學預設

一、情景創設

談話引入,老師想帶大家去參加一個快樂的動物聚會,好不好?(板書課題,播放課件)

二、問題探究

師:同學們,參加聚會的都有哪些小動物呀?數數看,它們各有多少隻?(學生說完,教師點選課件,出示猴子,鴨子,松鼠,小雞的影象,然後出示只數:3、6、2、8)

師:如果老師想用磁扣代替小猴和小鴨的只數,(邊說邊貼動物影象)誰能告訴老師,我應該怎樣貼呢?

師:請同學們拿出你的圍棋子,也象老師這樣代替小猴和小鴨的只數擺在你的課桌上,能擺好嗎?

師:小朋友們仔細觀察一下,根據我們擺的情況,你能發現什麼嗎?大家說的都很好,小鴨的只數是6,(板書6)小猴的只數是3(板書3),6裡面有幾個3呀?6裡面有2個3,(邊說邊圈)我們就說6是3的2倍,也就是說小鴨數是小猴的2倍。(邊說邊板書)

生:6是3的幾倍,我們可以用除法來算,6÷3=2(板“倍”不是單位名稱,所以2後面就不用寫“倍”字了。

師:如果又來了3只小鴨,(加3個磁扣,請小朋友也加3個圍棋子),誰知道現在誰是誰的幾倍?為什麼?

學生嘗試練習,進行討論,再集體彙報,教師講解:

現在小鴨是9只,小猴是3只,(板書9),9裡面有幾個3呢?9裡面有3個3,我們就說9是3的3倍,也就是說小鴨數是小猴的3倍。(把2倍改成3倍)

師:如果要同學們像這樣也列個除法算式來求9是3的幾倍,誰會?(把6÷3=2改成9÷3=3)

三、體驗感悟

1.請同學們用剛剛學到的倍數知識想一想,根據這四種小動物的.只數,除了小鴨數是小猴的2倍,還能找到其它的倍數問題嗎?

2.在小組內交流,可以擺一擺,算一算,然後在老師發給你們的答題紙上做好記錄。

3.彙報、交流:根據學生填的情況,請小組派代表上臺來做小老師。講解小鴨數是松鼠的3倍,6是2的3倍,6÷2=3小雞數是松鼠的4倍。8是2的4倍,8÷2=4

四、實踐應用

1.課件演示:其實今天來參加這個快樂的聚會的小動物還有很多呢,看看還來了誰吧!書上P47練習題。(小貓,小老鼠)

2.嘗試解決問題,把你的算式寫在自己的算草本上,行嗎?集體訂正,在電腦上操作。

3.還有很多的小動物呢!(出示蝴蝶,蜻蜓)

4.出示在這個聚會上,還有我們最熟悉的朋友呢?猜猜是誰吧!(出示淘氣,機靈狗比身高的圖)

師:知道他們在做什麼嗎?他們碰到難題了,你們能幫助他們解決這個難題嗎?

開啟書P47,小組討論一下,看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然後把書上的空填好。

5.找一找生活中有倍數問題嗎?

五、小結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呀?

六、佈置作業

口算題卡做兩頁

板書設計

快樂的動物

倍的意義

小鴨是小猴的2倍,6÷3=2

小雞是松鼠的4倍,8÷2=4

教後隨記

這一個環節,遵循二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的特點,通過動物王國歡聚,許多小動物都來到河邊玩耍為題,這時學生都樂於玩耍.在探究性學習裡強調學生通過自主參與的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逐步形成善於質疑,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讓學生感覺非常有趣,在一種興奮,積極的心態下學習數學,激發他們探索,創新的慾望。

國小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掌握兩級的運算順序和用豎式計算的書寫方法。

2、培養工整書寫,認真計算的好習慣。

3、培養學生髮現數學資訊,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掌握豎式計算的簡便寫法和利用豎式計算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境

老師談話匯入。

課件出示:教材第2頁情境圖及成績統計表。

師:這是淘氣和笑笑進行套圈比賽的成績記錄。觀察這張表你瞭解哪些數學資訊?

學生討論,自主發言

學生可能會說:

淘氣第一次得24分,第二次得23分,第三次得41分。

淘氣第一次得24分,笑笑第一次得23分,淘氣第一次得分比笑笑高。

淘氣第二次得30分,笑笑第二次得44分,笑笑第二次得分比淘氣高。

淘氣第三次得41分,笑笑第三次得29分,淘氣第三次比笑笑高。

……

師:同學們發現數學資訊真不少。還有同學看出了淘氣的得分兩次超過了笑笑,真細心!

二、自主探究

1、進行估算

課件出示:教材第2頁對話情境

師:同學們,你們看,這對好朋友因為比賽的輸贏發生了爭執,你覺得他們誰說得對呢?為什麼?

生討論,彙報。

2、嘗試計算。

師:剛才我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做了粗略的比較,覺得笑笑說得有道理,可能是笑笑獲勝了。那麼到底誰獲勝了呢?讓我們來算一算,看結果是怎樣的。先計算淘氣的.總分吧!

學生試做,教師巡視,瞭解學生的計算方法。

師:說一說你是怎樣算得?

學生可能出現多種計算方法:

無論學生做出怎樣的方法,教師都應給予肯定。三個數連加的豎式以前沒有用過,如果交流不出來,教師可作為參與者交流。提示學生觀察:由於這三個數中有一個是整十數,計算時,採取豎式和口算結合的方式比較簡單。

師:剛才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計算出淘氣的得分是95分,現在大家再計算一下笑笑三次一共得多少分?

學生嘗試計算,教師巡視,並指導個別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3、學生分小組交流計算結果和方法。

學生彙報,教師板書。

三、總結提升

師:這節課一開始我們用自己的方法解決了淘氣和笑笑套圈比賽的問題。現在,老師提一個建議,下課後,請同學們自由組合,也進行一次套圈比賽,把比賽的情況記錄下來,下節課大家彙報一下。

練習設計:教材第3頁

國小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10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第66—67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在實際情境中,讓孩子建立一分鐘和一秒鐘的概念,知道1分=60秒,體會分與秒的關係。

過程目標: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1分鐘的長短,並感受時間的意義培養學生的估測能力、及學生的動手、動口、動腦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情感目標:讓學生充分感受生活中生活和數學的密切聯絡。教育學生從小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建立一分鐘的概念。

教學難點: 對一分鐘的感知

教學準備:學具袋、、秒錶、籃球、跳繩。

教學過程

(一)體驗 一分鐘有多長

師:同學們,我們放鬆一下唱首歌曲《時間像小馬車》

師:剛才我們唱首歌曲用了一分鐘,那一分鐘還能幹什麼呢?今天我們來看看一分鐘能幹什麼。

板書:一分能幹什麼

(二)動一動 感受一分鐘

師:首先我們來認識鐘面上的指標,前幾節課我們學習時針和分針,那鐘面上還有一根指標很特別,他叫什麼名字呢?有什麼特點?

師:秒針走一小格是一秒,一秒到底有多長,ppt看大螢幕看兩遍

師:你可以用動作或聲音來表示嗎?

師:你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

師:我們知道了秒針走一小格是一秒,也通過這麼多方法我們記住了一秒。

(三)數一數:感受1分=60秒

師:秒針如果走一圈,是多少秒呢? 生齊說:60秒

師:你們是怎麼知道的?

師:秒針走一小格是一秒,秒針走60個小格就是60秒,那麼當秒針走一圈時,分針又走多遠呢?

師:是啊!秒針走一圈的同時,分針走一小格是一分鐘ppt,那你覺得他們倆是什麼關係?(板書1分=60秒)

我們知道1分=60秒,看來一分鐘真的很短暫,

(四)活動體驗 試一試

師:那大家來猜猜一分鐘究竟能幹什麼呢?

師:老師位同學們準備了10鐘不同的活動體驗一分鐘,現在我們體驗一分鐘到底能做什麼呢?能做多少

師:誰再來說一說,你都做了什麼?

師:同桌互相說說你一分鐘做了多少?

(五)說一說

師:太了不起了,一分鐘做了這麼多事請,看來我們要珍惜每一分鐘,做更多的事

實際上一分鐘除了能做這些事以外,在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裡還能做很多的事,發生很多的事(PPT)

師:看到這些你想說點什麼?

師:是啊,一分鐘能做很多的事,也會發生但很多的事,所以我們要把握現在,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鐘啊!

(六)估一估

師:剛才我們一直是在鐘錶的幫助下來認識一分鐘。可是如果沒有鐘錶,你能用什麼方法來估計一分鐘有多長呢?老師請小組的同學互相說說,我們比一比哪個小組想出的'辦法最多。(小組合作,師到小組中參與合作)

師:都找到好辦法了嗎?哪個小組先把他們的好辦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師:看來大家都找到好辦法了,老師要看看你們的方法靈不靈。現在老師要播放音樂,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估計老師是不提醒的,聽明白了嗎?預備——開始!

(七)猜一猜

師:我們學習了這麼久,大家放鬆一下,老師請大家聽一首歌,不過可是有要求的:請你用最喜歡的方法估一估這首歌大約多長時間。準備好了嗎?開始!(播放音樂)

師:想好了嗎?這首歌大約用了幾分鐘?

師:估計得很準確,我來考考大家!

72秒=( )分( )秒 你是怎樣算的

師:當秒數超過60時,就可以把60秒變成1分鐘,再把多出的秒數寫在後面就可以了,所以72秒就可以等於1分12秒。85秒=()分()秒 100秒=()分()秒

120秒=()分()秒

鞏固練習

師:分和秒是我們常用的時間單位,下面是小明寫的一篇日記,請同學們看一看他寫得怎麼樣?改一改

(八)比一比

師:想必大家累了老師播放一分鐘動畫片,但是要閉上眼睛僅僅等待一分鐘,等老師說好了,再睜開眼睛,能做到嗎?

師:好了,同學們看得意猶未盡,那麼你們覺得,等老師弄和看動畫片同樣是一分鐘說說你有什麼樣的感覺?

師:同樣是一分,如果做自己喜歡的事就會覺得很短暫,做自己不喜歡的事就會覺得很漫長。

師:這節課上到這兒已經過了將近40個1分鐘,這40個1分鐘,你覺得是短暫的還是漫長的呢?為什麼?

師:珍惜每1分鐘有時會讓你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在今後的日子裡,希望你們能珍惜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分!讓我們共同來讀一句有關珍惜時間的話來共勉吧: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最後在《時間像小馬車》的音樂聲中結束今天這節課!

板書設計:

一分鐘能幹什麼

1分=60秒

國小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使學生初步認識鐘面,知道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並認識鐘面上的整時和接近整時的時刻。

使學生在觀察、操作、概括和交流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思考能力,建立初步的時間觀念,初步培養愛惜時間、按時作息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鐘面上的整時。

教學難點:

認識鐘面上的大約幾時。

教學準備:

鐘面教學具。

教學過程:

一、片段一

師:同學們20xx年我們北京要迎來一件大喜事,是什麼呀?申辦奧運會是我們國家多年的夢想,20xx年7月13日晚上10時xx分,是每一箇中國人都不能忘記的日子,北京申奧成功了!當薩馬蘭奇主席緩緩走向主席臺,當聽到“20xx年舉辦城市是北京”時後,全國人民都歡呼起來,你們想不想看看這激動人心的時刻呀?(幻燈出示申奧成功的標題畫面)生:想!(課件播放申奧成功視訊)

師:誰還記得這是在20xx年7月13日晚上什麼時間?

生:10時xx分。

師:(幻燈出示申奧成功時刻的鐘面)希望同學們能永遠記住它。讓我們一起讀出這個時刻——10時xx分。以前我們曾經學習了認識整時、半時和幾時多,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伴隨著申奧的時刻繼續來學習關於時和分的知識。片段二:認識鐘面

師:請同學們觀察鐘面,誰還記得這兩根指標的名字?(幻燈出示鐘面)生:時針和分針。

師:除了指標,在鐘面上還有什麼?生:有很多格。

師:整個鐘面一共有多少個大格?有多少個小格?小組一起觀察討論。

生:有12個大格,60個小格。

師:師生一起數大格。(出示大格可以閃動的幻燈)

師:在數小格的時候你有什麼好辦法嗎?

生:可以5個5個的數。可以用5的口訣算出來。師生一起數小格。

片段三:認識分

師:誰知道分針走一小格是多長時間?(幻燈顯示分針走1小格)

生:1分鐘。

師:分針走一個大格是多長時間呢?(幻燈顯示分針走1大格)生:5分鐘。

師:分針走了幾個大格?是多少分鐘?(幻燈顯示)生:(根據走了幾個大格說出是多少分鐘)

師:分針走一圈是多長時間?(幻燈顯示)

生:60分鐘。

片段四:時分的關係

師:時、分都是時間單位,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嗎?我們一起來仔細觀察鐘面。

(動畫顯示時針和分針同時走一圈的畫面)師:小組討論:誰發現它們之間的關係了?

生:分針走1圈,時針正好走1個大格。1時=60分師:1小時有多長呢?1節課加兩個課間。

師:1分鐘有多長呢?(看1分鐘動畫片)生:太短了,還沒看夠呢

二、檢測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1)說說鐘面上各是幾時,圖中的小朋友在幹什麼,每天的這個時刻你在幹什麼?

(2)指出:小朋友要養成珍惜時間、按時學習和休息的.好習慣。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先讓學生在自己的鐘面上撥出3時,要求學生互相看一看撥的對不對。再分別撥出9時、12時,同桌互相檢查。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先仔細觀察鐘面上畫了什麼針,還缺少什麼針,再根據鐘面下標出的時刻在鐘面上補畫出分針或時針。提醒學生注意:畫時針應該比分針短些,畫分針應該比時針長些。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學生獨立完成。

5、完成“想想做做”第6題。

四、全課總結

師:你在小小的鐘面上學到了哪些知識?

一、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有機的滲透德育。

數學是一門集抽象性和邏輯性於一體的學科。大多數國小生都認為數學教學的內容沒有語文、思品、美術等學科那麼有趣。因此,對於數學教師來說,根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創設直觀形象的教學情境,以富有感情色彩的具體場景或氛圍,吸引國小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參與數學活動的主動性顯得尤為重要。《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能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係”、“能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量關係和變化規律”。多媒體課件由於它有集聲音、影象、畫面於一身,容趣味性、直觀性、形象性、互動性於一體的優點,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是教師創設數學教學情境的最佳幫手。

這節課我首先把孩子們帶入了申奧成功的那一刻,通過視訊播放20xx年7月13日晚上的10時xx分,北京申奧成功的情景,讓學生感受到奧運成功的喜悅,激發起孩子們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並記住了這一難忘的時刻。接著學生就在申奧成功時刻的帶領下開始了有關時間知識的學習。在練習中我又通過課件出示了很多特別熟悉的生活場景。例如:上第一節課、做眼操、下第四節課等時間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進行認鐘錶的練習。體現出時間就在我們生活中,使學生對新知識感到不陌生,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

二、運用多媒體課件,直觀形象,加深理解。

由於國小生受年齡特點、思維特點和已有知識水平與生活經驗制約,要掌握抽象的數學概念和數學方法有一定的難度。這就要求教師將抽象、理性的數學概念和數學方法外顯成直觀、感性的實物形象,幫助、引導學生從對客觀事物直觀、感性的認識中建立數學模型,抽象

出數學概念和數學方法,完成由直觀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飛躍。要達到這一要求,教師就要為學生創設直觀教學情境,通過直觀教學情境,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直觀感性的客觀實體。有些客觀實體可信手拈來,有些客觀實體由於受時間和空間的制約,不可能將實物或實景搬至課堂,這時,就只有請多媒體課件來幫忙解決這一問題了。

這節課講的是認識時間的知識,通過觀察鐘面來學習是必不可少的教學過程。教師如果單純利用生活中的實物鐘錶進行演示,一邊撥一邊講就會很耽誤時間,而且鐘面比較小,在數格子和觀察時針和分針變化的時候,學生根本看不清楚,影響教學效果,但是通過多媒體課件顯示鐘面就能很好的解決這些問題了。學生通過課件中的鐘面能夠很清晰的看到鐘面的指標位置,從而準確的辨認出時間。本節課的難點就是認識時、分之間的關係,如果不運用課件真的很難說清楚。本節課就通過運用課件使學生見證了分針走一圈時針確實只走了一大格,由此推匯出1時=60分,使抽象的教學問題變得形象具體,取得了一點撥千斤的教學效果。它使我感受到:在現代教學中,有些知識是比較抽象、比較枯燥無味,使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增加教學的生動性、形象性和直觀性;多媒體教學以它色彩鮮明,立體感強的特點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各種感官,化抽象為具體,培養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總之,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是教育改革實踐中的一種新的探索,不僅能夠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直觀形象的特點使教師的課堂教學變得輕鬆易教,學生愛學樂學。我們深信:教學改革伴隨著多媒體手段的普遍運用,課堂教學效率將會不斷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將得到全面發展。

國小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12

學習目標:

1、結合淘氣做三輪車的具體情境,經歷3的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2、通過“怎樣記住3的乘法口訣”的交流活動,建立口訣之間的內在聯絡。

3、會用乘法口訣進行乘法運算,能解決生活中簡單的乘法問題。

重點難點:

重點:

掌握3的乘法口訣。

難點:

會用乘法口訣進行表內乘法口算,解決生活中簡單的乘法問題。

課型:

新授課(計算教學)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準備:

課件、圓片、小棒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境

師:你們喜歡做手工嗎?瞧,淘氣在做什麼? 課件出示:教材第36頁主題圖。

師:淘氣製作的三輪車,一輛車需要幾個輪子?兩輛車呢? (二)自主探究

1.用圓片擺一擺,填一填。

師:現在請同桌兩人分工合作,用圓片代替三輪車的輪子擺一擺,完成下面的表格。也可以用小棒擺成三角形,一個三角形中的三根小棒就是一輛三輪車需要的'輪子,然後完成表格。

學生同桌合作動手擺、填表格;教師巡視指導。 組織學生彙報交流,師生共同完成表格。

2.編口訣。

師:現在結合自己動手操作的過程以及表格中的資料,你能列出乘法算式,編出3的乘法口訣嗎?咱們來試一試。1輛三輪車需要幾個輪子?

生1X3=3,口訣應該是一三得三。

師:很好!就這樣,那麼2輛三輪車需要幾個輪子?3輛呢?……9輛呢?大家依次這樣寫出乘法算式,編出乘法口訣,在小組裡交流討論。

學生在小組內討論編口訣,教師巡視,知道個別有困難的學生。 組織交流彙報,師生共同完成3的乘法口訣。

3.記口訣。

師:想一想,怎樣記住3的乘法口訣? 學生可能會說:後一句口訣中的結果比前一句的結果多3。 俗話說“不管三七二十一”。知道了三七二十一,我就知道三六十八了。 我是想之前咱們學過“三五十五”,那麼就有“三四十二”“三六十八”。

只要學生說得合理,教師就應該予以肯定。

(三)總結提升

師:今天你有什麼感受呢?有哪些收穫?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作業佈置:

板書設計:

需要幾個輪子

3 的乘法口訣

1x3=3 一三得三 2x3=6 二三得六

3x3=9 三三得九 3x4=12 三四十二 3x5=15 三五十五 3x6=18 三六十八 3x7=21 三七二十一 3x8=24 三八二十四 3x9=27 三九二十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