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12W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5篇

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76頁練習十一第1—7。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口算方法,並能正確、熟練地口算。

2、通過練習促進數感的發展,能說明解決相應簡單實際問題的思考過程,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初步能力。

3、逐步發展數學學習的信心,培養初步的.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口算方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口算:

2+89=53+7=64+9=73+8=

57+4=6+29=29+7=92+8=

集體口算,選一兩題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2、匯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今天我們來上一節練習課。

二、練習。

1、練習十一第1題。

獨立口算,集體訂正時提問。

每一組的第1題與第2、第3題有什麼相同與不同的地方?

(都是兩位數加一位數,第一題是不進位加法,第2題是進位加法,因此十位上的數比原來多1。)

2、練習十一第2題。

老師可以將第2題做成道具,改動要加上的一位數,讓學生多練幾次,掌握計算方法。

3、練習十一第4題。

(1)出示第4題,老師說明題意:在括號中選擇一個正確的得數,並把它圈起來。

(2)獨立完成,集體交流時說說你圈的是哪個數?另一個得數錯在哪裡?今後計算時要注意些什麼?

4、練習十一第5題。

12題口算,要求學生在2.5分鐘內完成,集體交流,統計全對人數,對做得又對又快的同學給予表揚,並指導學生分析錯題,指導學生改正錯題。

5、練習十一第6題

讓學生讀題,理解題意,獨立列式計算,交流結果。

6、練習十一第7題

請多個學生提問題並解決

三、作業佈置

1、《練習冊》練習十一(1)。

2、比一比,算一算。

(1)45+3=3+52=6+40=

45+5=8+52=6+44=

45+8=9+52=6+49=

49+3=52+6=4+68=

49+30=52+9=4+66=

(2)在正確的得數上打“√”。

54+9(635373)8+63(716172)

95+5(9990100)75+9(847485)

(3)直接寫出得數。

2+89=55+5=92+8=

57+40=6+29=64+9=

29+7=30+70=75+20=

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蘇教版國小一年級上冊數學第9、10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在具體場景裡體會左右、上下、前後的位置關係,能比較準確地確定物體左右、上下、前後的方位。

2、能按左右、上下、前後的方位要求,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常見問題,初步學會用左右、上下、前後等詞描述所在的位置,培養初步的位置觀念。

3、培養小組合作學習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準確認識物體之間左右、上下、前後的'位置關係。

課前準備:課件、粉筆盒、書本、尺子。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1、觀察:小朋友們,請觀察自己寬敞、漂亮的教室,說說你看到了什麼?

設疑:它們的位置在哪裡呢?

2、揭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認一認它們之間的位置。(板書:認位置)

二、討論交流,感悟新知。

1、出示主題圖――教室。

提問:觀察圖上畫的是什麼地方?教室裡有些什麼?

2、討論交流。

(1)、組內討論:國旗在黑板的什麼位置?小明在小剛的什麼位置?

(2)、小組彙報。(板書:國旗在黑板的上面,小明在小剛的前面。)

(3)、討論:國旗在黑板的上面,還可以怎麼說?小明在小剛的前面,又可以怎樣說?

3、分組討論。

提問:你還能找出圖中哪些物體有上下、前後的位置關係?

討論後彙報:

地球儀在講臺的上面,講臺在地球儀的下面。

小紅在小芳的前面,小芳在小紅的後面。

4、聯絡教室內真實場景,感悟位置關係。

簡要歸納小結:兩物體之間有一定的位置關係,如果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上面,那麼另一個物體就在這個物體的下面。如果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前面,那麼另一個物體就在這個物體的後面。

三、拓展應用,深化提高。

1、做“想想做做”第一題的遊戲。

2、做“想想做做”第2題。說一說你的前、後、左、右面是誰?

3、投影演示冰箱。

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3

一、教學內容:

(一)數與代數

1、海底世界——數數

2、快樂的校園——10以內數的認識

(1)1—10各數的認識

(2)0的認識

3、走進花果山——10以內數的加減法

(1)10以內數的加法

(2)10以內數的減法

(3)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

(4)探索規律

4、海鷗回來了——11—20各數的認識

(1)11—20各數的認識

(2)20以內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

5、小小運動會——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

(1)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

(2)20以內數的退位減法

(二)空間與圖形

1、誰的手兒巧——認識圖形長方體、正方體、柱和球的認識

2、有趣的遊戲——圖形與位置

(1)左右、前後、上下方位的認識

(2)從不同方位觀察物體的`形狀

(三)統計與概率

1、媽媽的小幫手——分類與比較

(1)按指定標準和自選標準分類

(2)比較多少、大小、輕重、高矮、長短遠近、寬窄、粗細、厚薄

2、我又換牙了——統計

(1)簡單的資料整理

(2)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統計表的初步認識

(四)實踐與綜合應用

1、實踐活動找找周圍的數

2、教學廣場找規律

3、數學廣場簡單組合問題

4、實踐活動大蒜有幾瓣

5、雪山樂園——總複習

二、教學目標:

1、數與代數

(1)在具體的情境中能熟練地認讀、寫、20以內的數,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位置與順序;認識“〈”、“=”、“〉”的含義,能夠用符號和詞語描述20以內數的大小;能認識個位和十位,識別十位和個位上數字的意義;

(2)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加減法的意義;能熟練的口算20以內數的加減法;結合現實素材,進行初步的估算。

2、空間與圖形

(1)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

(2)辨認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3)會用上下、左右、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3、統計與概率

(1)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和分類;

(2)通過簡單的統計活動,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統計表,並從中知道簡單統計的結果,初步瞭解一些簡單的資料處理的方法。

4、實踐與綜合應用

(1)加深對20以內的數有關知識的理解

(2)加深對分類與比較及統計方面知識的理解。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0以內數的加減法,11—20各數的認識難點:統計

四、具體教學措施:

1、在教學中,注意選取密切聯絡學生生活、生動有趣的素材,構成“情境串”,提出一系列的問題,形成“問題串”,讓學生經歷“做數學”的過程。

2、注重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的意識和初步的應用意識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3、提倡多樣化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個性的發展。

4、注重評價方式的多元化。啟發學生從興趣習慣、合作交流、知識技能、問題意識、發揮潛能等多方面的自我評價與反饋中,逐步培養學生建立自信、認識自我的能力。

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自主探索得出計算8、7、6加幾的各種方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湊十法”,並能正確熟練地口算8、7、6加幾。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抽象及概括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對知識的遷移類推能力。

3、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和數學應用的意識。

教學重點

能正確熟練地口算8、7、6加幾。

教學難點

使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自主探索得出計算8、7、6加幾的各種方法。

教具準備

主題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求知的慾望

1、教師創設情境:體育課可好玩了,瞧,同學們都在跑步呢。觀察主題圖,從圖中獲得了哪些數學資訊?

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呢?

這時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請同學們幫忙算一下。

先在小組裡討論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好嗎?

2、小組合作討論。

3、小組彙報交流。

4、教師小結:同學們想出的這幾種辦法都不錯,這些方法中你最喜歡哪一種方法?

二、動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

1、如果用計算的方法,應該怎樣列算式呢?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8十5。

師:8十5應該怎樣計算呢?請同學們在小組裡用小棒擺一擺。

2、小組彙報交流。(由於學生有了9加幾的基礎,所以很容易想到用“湊十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3、師邊板書邊小結:同學們真聰明,都想到了從5根小棒中拿出2根,跟8根小棒湊成10根,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於13根小棒,這種方法真不錯。

問:其他小組還有不同的計算方法嗎?

4、師:剛才我們通過擺小棒,計算出了8十5=13,現在我們不擺小棒,只看算式,你能計算出8十4、7十6、6十5的結果嗎?

學生彙報。(教師多讓幾個學生說想法。)

5、師:同學們剛才都是把8、7、6分別湊成l0,然後用lO再加上剩下的數,這也就是我們今天共同研究的主要內容8、7、6加幾的計算方法。

(教師板書課題)

6、師:同學們真不簡單,自己想出了做8、7、6加幾的題的方法,這種方法跟我們學過的9加幾的方法一樣,都是利用“湊十”。那老師這裡有一道題目8十9,看哪個同學想到的方法最多?

學生彙報:

三、鞏固練習

完成教科書“做一做”。

1、第1題。“圈一圈”,完成湊十的過程,再算出得數。

2、第2題。先讓學生說出湊十過程,再填在書上。

3、第3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四、課堂練習。

1、練習二十一第1題。先讓學生看圖,描述畫面。再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分類方法確定兩個加數,獲得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2、92頁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感興趣的情境中,產生統計的需求,探究收集資料的方法,感知數學和生活的聯絡。

2.讓學生經歷資料的收集和整理的過程,並能對統計的結果進行簡單的分析,發展初步的應用意識。

3.引導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多種策略,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探索能力,體驗合作分工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激發興趣

1、情境,觀察森林運動會開始了,參加今天比賽的有小兔隊、小猴隊和小熊隊。他們將各選出一名代表進行投籃比賽,獎品是一袋餅乾(課件出示一袋餅乾)。你能看出袋子中的餅乾有幾種形狀嗎?你有辦法知道袋子裡有多少塊餅乾嗎?課件演示生數一數。

2、討論、初次記錄三角形的有幾塊呢,圓形的呢,正方形的呢?你有辦法知道他們各有幾塊呢?(學生討論,引出把餅乾形狀畫下來)你想怎麼畫?

可能①

生:我想正方形餅乾就用正方形來表示,圓形餅乾就用圓形來表示,三角形餅乾就用三角形來表示,

可能②

生:正方形的畫1,三角形的'畫2,看來我們可以用不同的圖形或符號來表示這三種餅乾。現在老師邊倒邊告訴大家餅乾的形狀,大家在白紙上用自己想到的方法把它們畫下來。(師報,生用自己的方法記錄。)

3、統一方法,揭示課題展示不同的幾種畫法:

①按出現順序亂著排列

②按圖形種類分行排列

③畫 (如果學生中未出現畫記錄的,老師可以作介紹)比一比,你覺得哪種方法既方便又清楚呢?

4、用畫的方法統計為了方便又清楚的記下來,我們可以象這位同學一樣用畫 的方法來記錄。請大家看錶一。我們請一位同學來報圖形名稱,其餘同學注意聽,小老師報到哪種圖形你就在哪種圖形的後面打 。

(學生活動)

現在你知道正方形餅乾有幾塊嗎?你是怎麼知道的?圓形餅乾有幾塊呢?三角形呢?一共有多少呢?

5、統計結果分析從表中,你可以知道些什麼?同學們不但學會了用先畫 記錄,再數一數的方法來統計。還能從統計表中知道這麼多的資訊。真了不起!(板書:先畫 記錄,再數一數。)

二、鞏固深化,形成技能

1、投籃比賽獎品的問題解決了,緊張而激烈的籃球比賽就要開始了。三隊的代表每人將有機會投5個球,誰投中的次數最多,誰就是冠軍。現在就請你們來當小小裁判員,用畫的方法把它們投籃的情況記下來!誰投中一個就在相應的頭像後畫一個。要是沒投中,那怎麼辦呢?動畫演示,學生記錄並整理資料。誰是冠軍?為什麼?從這張統計表中你知道了什麼?

2、拋花片看完了精彩的運動會,咱們也輕鬆一下。老師手中有一個花片,這一面是花片的花面,這一面是花片的紅色面,如果老師把畫片拋起來,落下後會是哪一面朝上呢?誰來猜猜請看?(老師拋學生猜。)課件出示遊戲規則:每組組長拿出花片,這樣向上拋一拋,一共拋20次,其他同學統計花面朝上和紅色面朝上分別是幾次。分組彙報,老師輸入數值比較第X組的結果:花色面朝上的次數和紅色面朝上的次數怎麼樣呢?(同樣多或接近)

你發現了什麼?(花面朝上和紅色面朝上的次數差不多。)有興趣的小朋友課後可以多拋些次數,看看結果會怎樣?

三、舉例說明,聯絡生活

1、統計參賽人數森林運動會結束了,體育老師也想在我班組織一次體育比賽,請看,本次比賽的專案有(課件演示)

⑴ 每人只能參加一個專案,你最想參加哪一項比賽呢?

⑵ 可以怎樣統計參加各種體育專案的人數?由於時間關係,我們課上先統計這兩個小組的參加情況。請大家邊聽這兩個小組的同學說參加的專案邊在相應的欄目裡打(其他小組在課後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統計後把表格交給老師。)

⑶ 看了統計的結果你想告訴體育老師些什麼呢?

2、統計天氣情況最近大豐氣象臺的統計員生病了,請大家幫統計一下4月份天氣情況。

⑴ 認識天氣圖示:晴天、陰天、雨天。

⑵ 請一名聲音最響亮的同學當小小播音員報出每天的天氣,其他同學當好小小紀錄員。

⑶ 根據統計圖和統計表,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呢?先在小組裡說一說再交流。

四、總結。

⑴ 今天你學會了什麼新本領

⑵剛才我們一起統計了餅乾、天氣等,你還想統計些什麼呢?

⑶ 統計不僅作用大,而且方法特別多,今後我們還會繼續學習。只要你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你就會有更大的收穫。

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6

設計說明

1.充分運用教材主題圖。

對於8和9,學生的腦子裡並非一片空白,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們或多或少已經接觸過8和9,對8和9已經有了一些認識,而且也有以往學習其他數的經驗,只是還沒有足夠的機會用語言表述出來。因此,要充分運用教材主題圖,給學生提供數數的豐富資源,讓學生先數一數,再說一說校園主題圖中數量是8和9的事物,並適時根據黑板上“熱愛自然,保護環境”8個字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2.注意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課堂教學中能否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教師能否提出探索性、創新性的問題密切相關。本設計根據教學內容適時地提出了一些探索性、推理性的問題。如當學生數出主題圖中各種事物的個數時,教師馬上提問:“你是怎樣數的?”又如當比較7、8、9中任意兩個數的大小時,教師提問:“從這3個數中任意選出兩個,你能比較出它們的大小嗎?你能寫出幾個這樣的問題?”給學生提供了一定的思考空間,使學生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學會簡單的推理。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計數器

學生準備小棒若干9個布娃娃直尺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課件出示一些環境汙染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後談感受。

2.匯入新課。

為了更好地保護環境,把每年的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為了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金星國小一(1)班的同學和老師在世界環境日當天主動承擔起校園內花草的護理工作。(課件出示教材50頁主題圖)

設計意圖:結合環境汙染的.圖片,讓學生了解到世界環境正在惡化,讓學生明白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使學生增強環保意識。

探索新知

1.教學8和9的基數意義。

(1)數一數。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主題圖,數一數,說一說在這幅美麗的校園圖中你發現了哪些數學資訊。

學生仔細觀察、交流、彙報:

①校園兩旁有8棵樹。

②花壇裡有8朵花。

③牌子上有8個字。

④牌子前擺放著9盆花。

⑤有8名同學和1位老師共9人在花壇旁勞動。

⑥有9只蝴蝶在花朵間飛舞。

(2)提問:圖中有許多種事物,同學們是怎樣數的呢?怎麼數才能一個不漏地都數出來呢?(學生彙報,說一說是怎樣數的,教師適時指導要按一定的順序來數)

師小結:8棵樹、8朵花、8個字等,它們的數量都是8,我們可以用數幾來表示?(8);而蝴蝶的只數、花的盆數等又可以用數幾來表示?(9)

(3)說一說生活中的數。

請小朋友們找一找,說一說,身邊哪些事物的數量可以用8和9來表示?

(4)數一數,擺一擺。

①拿出8根小棒,同桌互相數一數。

②用9根小棒擺一個自己喜歡的圖形。

設計意圖:在認識8和9的過程中,充分利用了現有的資源情境(主題圖),使學生掌握了8和9的基數意義,為後面的數學活動做好了鋪墊。

2.探究8和9的順序。

(1)生活中有8和9,計數器上也有8和9。(師拿出計數器逐一撥珠,讓學生數)

(2)出示直尺圖。

師:這是一幅直尺圖,哪個小朋友願意幫助老師把這幅直尺圖填完整?(3 6 8 9)

師:看著直尺上的數,你能向其他小朋友提出幾個問題嗎?(學生之間互問互答,如8在哪個數的前面?9在哪個數的後面?)

設計意圖:利用計數器培養學生的數感,利用直尺圖讓學生更好地理解0~9各數的位置關係,為比較7、8、9的大小做好鋪墊。

3.比較7、8、9的大小。

(1)課件出示教材51頁點子圖。

師:這3幅圖上各有幾個點?怎樣能快速地數出它們的數量呢?

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通過比較分數的大小,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2、能比較分母相同的或分子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比較和初步對比、總結的能力。

4、在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比較分數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確比較分母相同或分子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

教具準備

1、投影儀及相應的投影片

2、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紙若干張,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創設情境,複習舊知

在前面我們已經認識了幾分之幾的分數,同學們能夠通過摺紙的方法表示出一些你喜歡的分數嗎?

(1)學生用紙折分數

(2)小組交流自己是怎麼做的,表示出了那些分數。

(3)全班交流彙報展示的過程,有針對性的張貼並板書四組分數:(3/4,1/4)、

(1/4,1/2)、(3/8,1/8)、(1/8,1/6)。

2、觀察分數,組織分類。

剛才老師把同學們展示的分數張貼了四組,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一下這四組分數,你能給它分一下類嗎?

(1)學生獨立觀察每組分數的特點

(2)小組討論交流如何分類

(3)全班交流:小組選代表陳述分類的思維過程。

(4)教師小結:我們把分數分成了兩類:一類是分母相同,分子不同,像3/4和1/4、3/8和1/8,一類是分子都是1,而分母不同,像1/4和1/2、1/8和1/6

3、引導質疑,引入課題

對於剛才我們分出的這兩類分數,大家想研究它們哪方面的問題?

(1)生充分說出自己的想法:

生1:我想知道兩個分數哪一個大,哪一個小?

生2:我想知道兩個分數的和是多少

生3:…

(2)有選擇的解決問題

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可真多,下面我們就來解決比較一下兩個分數,哪個大哪個小這一問題,好嗎?(板書課題:比大小)

(二)探究新知:

1、比較分母相同的分數的大小。

(1)質疑:

“3/4和1/4誰大?你是怎麼想的,四人一組拿出手中另一張正方形紙分一分,塗一塗,發揮集體的力量,看能不能得到答案”

(2)四人一組合作學習,分一分,塗一塗,比一比,說一說。

(3)交流彙報。

①出示圖(見課本61頁右上圖)。

②小組選代表說出比的思維過程

(3)教師小結:

把兩張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紙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3份,也就是三個1/4,而另一張紙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一個1/4,3個1/4比一個1/4大,所以3/4>1/4。

(4)用同樣的方法比較3/8和1/8的大小。

①出示圖(見課本61頁中間左邊圖)。

②學生爭當“小老師”自行講解比的過程。

2、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

(1)質疑:

“1/4和1/2誰大呢?大家是怎麼想的,用剛才比較的方法,四人一組想一想”。

(2)四人一組合作學習,分一分、塗一塗、比一比、說一說。

(3)交流彙報。

①出示圖(見課本61頁右上圖)。

②小組選代表說出自己小組比較的思維過程。(師適當引導並小評)

(4)教師小結:

把兩張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紙,一張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1/4;而一張紙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1份,也就是1/2。4份中的一份,比2份中的一分少,也就是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少,所以1/4<1/2。

(5)用同樣的方法比較1/8和1/6的大小。

①出示圖(見課本61頁中間右圖)。

②學生自告奮勇講解比較的過程。(師適當引導並鼓勵)

③根據分類總結比較大小的策略。

(1 )學生獨立思考比較大小的方法。

(2 )小組交流如何用簡潔的語言描述比較大小的方法。

(3 )全班交流,歸納總結: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數大,分子小的分數小;分子是1的`分數比大小,分母越大分數反而越小。

(4 )拓展延伸

為什麼?說明:分母相同,表示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的份數相同,那麼每一份的大小就相同,分子大的表示取得份數,分數就大;分子小的表示取得份數少,分數就小。

分子是1的分數表示都取其中的一份,分母小的表示把一個整體平均分得的份數少,其中的1份反而大;而分母大的表示平均分得的份數多,其中的一份反而小。

(三)鞏固、實踐、應用。

1、給分數先塗上顏色再比較大小(見課本61頁下圖)。

要求學生先獨立完成,說一說是怎麼想的。

2、按份數塗顏色,並比較分數的大小。(投影出示)

(1)、學生獨立看一看、塗一塗、比一比。

(2)小組交流

(3)全班彙報交流

3、電腦出示題意:怎樣才能平均分呢?

(1)學生獨立審題。

(2)小組交流,把自己分的思維過程講給同伴聽。

(3)全班交流。

(4)教師小評:

同學們表現的很出色,能夠運用自己的智慧獨立解決一些問題,希望同學們繼續努力。

(四)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更新的收穫?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對分數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學會了比較分數大小的方法,知道了比較分數的大小分兩種情況,也就是分母相同還有分子是1的時候。分母相同時,看分子,分子越大分數越大,當分子是1時,分母越大,分數反而越小。

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8

設計說明

本課的教學任務是引導學生利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採取了下列方法:

1.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

由於一年級學生年齡較小,思維仍處於以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而問題中出現的數目較大,在教學中,讓學生動手操作,進行分一分、圈一圈、畫一畫等活動,使學生在頭腦中構建並形成表象,逐步理解並解決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讓學生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在教學中,當學生完成探究時,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彙報,使學生理解解決問題的多種策略,促進學生動腦思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與人合作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小棒 圓片

教學過程

⊙複習舊知,匯入新課

1.複習鋪墊。

課件出示:45裡面有(  )個十和(  )個一。

63裡面有(  )個十和(  )個一。

由3個十和8個一組成的數是(  )。

由7個一和5個十組成的數是(  )。

(學生自主讀題,教師指名回答)

2.匯入新課。

師:剛才我們複習了數的組成,這節課我們要利用數的`組成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板書: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在上新課之前複習數的組成,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接下來利用數的組成解決問題作鋪墊。

⊙操作探究,學習新知

1.課件出示教材46頁例7,理解題意。

師:你從題目中知道了什麼?要解決的是什麼問題?

學生看圖,閱讀文字,彙報自己瞭解到的資訊。

2.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1)動手操作,探究解題方法。

師:你能用什麼方法解決呢?動腦想一想,動手試一試吧。(出示課堂活動卡)

(學生討論、操作,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2)彙報交流,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師:現在請想出答案的同學說說你是用什麼方法解決的。

預設

生1:我用58根小棒代替58個珠子,10根10根地數,數出10根就捆成一捆,最後捆出了5捆,還剩8根,所以58個珠子能穿5串,還剩8個。

生2:我在書上圈一圈,每10個珠子圈在一起,能圈出5份,還剩8個,所以能穿5串,還剩8個。

生3:我想58裡面有5個十和8個一,所以能穿5串,還剩8個。

(3)回顧反思,檢驗解題結果。

師:怎樣驗證你們解答的是否正確呢?

學生交流後師小結:10個穿一串,5串是50個,再加上剩下的8個,正好是58個,解答正確。

3.思維拓展,豐富解題策略。

課件出示:想一想,如果5個穿一串,這些珠子能穿幾串?

(學生討論、交流,彙報解決問題的策略)

方法一:利用例7中出現的策略解決。

5個5個地圈,58裡面有11個5,能穿11串,還剩3個。

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9

【教學內容】

教材第94,第95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複習,加深學生對100以內數的計算單位、讀數和寫數、數的大小比較等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對100以內數概念的掌握水平。

2、通過複習,溝通知識的內在聯絡,幫助學生形成整體認知結構。

3、在複習過程中掌握一些整理知識的方法,養成自覺進行知識的整理和複習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通過複習,加深學生對100以內數的計算單位、讀數和寫數、數的大小比較等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對100以內數概念的掌握水平。

【教學準備】

師準備;學生準備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從整體瞭解所學內容

師:同學們,我們在這學期學習了100以內的數。回想一下,100以內的數包括哪些學習內容?

指導學生說出100以內的學習內容包括數數、數的組成,寫數、讀數,數的順序、大小比較和認識人民幣。

師隨學生的回答板書。100以內數的認識數數、數的組成寫數、讀數數的順序、大小比較

認識人民幣

師:這節課我們從這樣幾個方面一部分一部分地進行復習。板書課題。

二、複習數數、數的組成

師:我們在數1到100的數時,可以怎樣數?

學生:可以一個一個地數,也可以10個10個地數。

師在“數數”後面接著板書:一個一個地數,10個10個地數。

師:請同學們一個一個地從8數到26;再一十一十地從10數到100。

學生數數。

出示4捆零7根小棒。

師:怎樣才能又快又對地數出有多少根小棒呢?

讓學生理解數這些小棒時,要先10根10根地數出有多少個十,再一根一根地數出有多少個一。

師:用你們掌握的兩種數數的方法數一數。

學生數小棒後彙報。

師:所以同學們在數數時經常是把兩種數數的方法結合起來用的,兩種數數方法配合使用,在數數的同時,就知道這個數的組成了,例如剛才同學們數小棒時數出多少個十多少個一?

學生:數出4個十7個一。

師:所以47是由4個十和7個一組成的。

出示3捆零4根小棒。

師:這裡面又數出了多少個十和多少個一?這個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呢?

讓學生明白這些小棒可以數出3個十和4個一,所以34是由3個十和4個一組成的。

師:說一說58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89又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學生回答略。

三、複習寫數、讀數

師:下面我們複習寫數、讀數。不管是寫數還是讀數,都要用到數位,你知道數位是怎樣排列的嗎?

指導學生說出數位的排列是: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師隨學生的回答在“寫數、讀數”後面板書。

出示:36,63,78,87,99,100。

師:這些數怎樣讀?

學生讀數。

師:83怎樣寫?38呢?79,54呢?

學生寫數。

師:你覺得在讀、寫100以內的數時要注意些什麼呢?

指導學生說出:讀數和寫數,都要從高位起。

師:請同學們完成總複習第1題和第2題的1,2,3小題。

學生獨立完成後,全班集體訂正。

四、複習數的順序、大小比較

師:怎樣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引導學生說出先比十位上的數,十位上的數大的那個數就比較大;如果十位上的數相同,再比較個位上的數。

師隨學生的回答作相應的板書。

顯示:在圈裡填“>”、“<”。89○9872○7158○6083○8499○100

師:這幾組數哪些是十位上相同的數?哪些是十位上不同的數?

學生回答略。

師:請同學們用你們掌握的比較方法比較出這些數的大小。

學生比較。比較時不但要求學生說出結果,還要求學生說出比較的方法。

師:這樣掌握了數的大小的比較方法,就可以把數按大小順序進行排列了。請同學們看書上第119頁第2題第4小題,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把這些數填在括號裡。

學生完成後,抽學生的作業在上展出,並要求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排列方式是先比較出這些數的大小,再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出示第97頁第3題。

師:要求甜甜和朋朋可能有多少錢,應該怎樣想呢?

引導學生這樣想,100元比25元多得多,28元比25元多一些,20元比25元少一些,8元比25元少得多。所以甜甜可能是28元,朋朋可能是8元。

師:甜甜一定是28元,朋朋一定是8元嗎?

讓學生意識到不是一定,而是有這種可能。

師:還有哪些可能呢?

指導學生說出甜甜還有27,26,29元這些可能,因為這些數都是比25元多一些;朋朋還有7元,6元,5元等這些可能,因為這些數都比25元少得多。

師:這樣一來,我們對多與少的認識就更加深刻了。

五、複習認識人民幣

師:通過認識人民幣的學習,你知道哪些有關人民幣的知識。

學生自由地說,師把學生回答的內容進行梳理和歸納。主要有三塊內容,一是認識幣值,二是瞭解人民幣單位間的進率,三是進行人民幣單位間的換算。上出現一些人民幣。

師:所有的人民幣同學們都認識嗎?請大家認一認這些人民幣。

學生認人民幣,師從中挑出幾張人民幣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認的。

師:人民幣單位間的進率是怎樣的呢?

引導學生說出1元=10角,1角=10分。

師:8元=()角,60分=()角。要求學生說出因為1元=10角,8元裡有8個10角,所以8元=80角;因為1角=10分,60分裡有6個10分,所以60分=6角。

師:2角3分=()分,18角=()元()角又該怎樣想呢?

指導學生說出2角是20分,再加上3分就是23分;把18角分成10角和8角,10角是1元,所以18角=1元8角。

師:請同學們完成第95頁第9題。

學生完成後,集體訂正。

六、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複習了什麼內容?從中你知道些什麼?在原來學習的基礎上,這節課你有哪些新的收穫?還有哪些問題?說出來大家幫助你解決。學生回答略。

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0

教學內容

教材第71~72頁例5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探究連加計算方法的全過程,掌握100以內連加的計算方法。

2、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體驗數學價值。

教學重點

掌握100以內連加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

xx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黑板上出示:3+8+6=10+5+2=

要求學生獨立計算後抽學生口述出計算的過程。

師:這些題是我們在一年級上期時就已經學過的20以內的連加,今天我們要在這個基礎上,用上我們前面學習的.進位加法的知識學習新的連加計算。

板書課題:連加計算

二、新課教學

1、教學例5

出示例1。

師:仔細觀察這幅,說一說從這幅能知道些什麼。

引導學生觀察後回答:圖中告訴我們少先隊分成了三隊,第1隊有13人,第2隊有18人,第3隊有12人。

師:根據這個資訊需要我們解決什麼樣的數學問題?

引導學生回答:3個小隊一共有多少隊員?

師:根據你前面的學習經驗,我們該怎麼列式解答?

要求學生列出算式:13+18+12。師板書:13+10+12=。

師:這個算式該怎麼算呢?同樣是加法,它和我們前面學習的進位加法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引導學生說出:前面我們學習進位加法只有兩個數相加,這裡有三個兩位數相加,是一道連加算式。

師:再比較一下13+18+12這個算式和我們黑板上的3+8+2這個算式,你又有什麼發現?

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後回答出:兩道都是連加,只是連加的範圍不同而已,3+8+2是20以內的連加,13+18+12是100以內的連加。

師:那它們的計算方法是否一樣呢?

引導學生猜測它們的計算方法可能是一樣的,都要數位對齊後,從個位加起,相加滿10都要向前一位進1。

師:同學們的猜測是否正確呢?下面請小朋友們在小組內合作,比一比,看哪些小組想的辦法更多、更好!

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計算後再在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後全班彙報。主要

引導學生從以下幾種演算法進行彙報:

①整十加整十,個位數加個位數,然後再合起來:10+10+10=303+8+2=1330+13=43

②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再把和與另一個數相加:13+18=3131+12=43

③先把後兩個數相加,再把和與第一個數相加:18+12=3030+13=43

學生彙報後師整理在黑板上並追問:除了這些演算法,我們可不可以用我們前面學過的豎式來計算呢?用豎式又該怎麼算呢?

引導學生嘗試列出豎式後並抽其中的兩個同學到黑板上板書。主要引導學生列出豎式:

如果有學生能列出豎式的第二種寫法就請學生列出後說一說他是怎麼想的,如果沒有學生列出豎式的第二種寫法師則作如下的引導:

師:其實這種豎式還有另外一種寫法,大家想知道嗎?

引導學生看書自學後再抽一學生到黑板上板書。

師:豎式的這兩種寫法是一樣的嗎?相比之下你更喜歡哪種?為什麼?

學生說出自己喜歡的豎式,其實計算過程是一樣的,但相比之下,第二種寫法更簡單一些。

師:不管是用哪種方法計算,你覺得三個數連加與兩個數相加相比,有哪些地方不一樣呢?要注意些什麼問題呢?

引導學生說出三個數連加比兩個數相加要複雜一些,特別是涉及進位的問題,因此要特別注意。師小結:在計算連加的算式時,同學們可以選擇你喜歡的一種方法來算。

三、鞏固練習

師:同學們已經會做連加的計算方法了,下面讓我們來練習一下:

讓學生看圖獨立完成課堂活動(1)、(2)小題後集體訂正。

四、全課小結

師:同學們,在今天這節課上,你都學會了些什麼?有哪些收穫?學生回答略。

課後反思:

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0頁的內容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初步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計算十幾減9.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計算能力及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經歷十減9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體驗歸納、概括的思想方法以及用數學的方法解決問題的'策略。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在合作探究計算方法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增強其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計算十幾減9來突破。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演算法多樣化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口算卡片、主題圖、課件、小棒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口算。

9十39十79十49十6

9十99十29十59十8

2、在括號裡填上適當的數。

9十()=129十()=13

9十()=149十()=15

9十()=169十()=17

二、創設情境。

(1)出示主題圖。

1)請同學們觀察畫面,說說從圖中知道了哪些數學資訊。

2)組織學生彙報交流。

學生自由說說自己獲取的資訊

(2)出示例1的圖。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能得到哪些資訊?

組織學生彙報交流。

A、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叔叔有15個氣球。小朋友買走9個氣球。學生根據畫面提供的資訊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可能提出:還剩多少個氣球)

(3)組織學生列式:

教師板書:15-9=

二、教學互動

組織引導學生探究15-9的計算方法。

(一)組織學生試算。

請同學們先獨立試算,然後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內進行交流。

1學生獨立試算後在小組內說自己的演算法。

2學生交流時可能說出:

(1)因為9+6=15,所以15-9=6.

(2)用小棒的方法算出來的。

(3)用撥珠的方法算出來的。

(4)先算10-9=1,再算1+5=6,所以15-9=6.

……

(二)組織彙報交流。

(如果學生出現最後一種演算法,教師要追問:5為什麼要加1)

(三)小結。

1)說一說你最喜歡哪種演算法,為什麼。

2)說明:計算十幾減9時可以選擇你最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

3)引導學生歸納“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

A、組織學生舉例。

你還能再說出幾道十幾減9的算式嗎?

B、組織學生獨立計算。

C、組織學生彙報交流。

D、組織學生歸納計算方法。

E、小結: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有很多,大部分同學都採用“想加算減”的方法,這是一很好的計算方法。

三、鞏固練習

(1)“做一做”的第1題。

組織學生獨立擺一擺、算一算。

組織學生彙報交流。

(2)“做一做”和第2題。

投影儀出示第2題。

組織學生獨立完成。

組織學生彙報交流。

(3)遊戲。(練習二第2題)

(1)請各組組長拿出“鴿子窩”圖片,並把“小鴿子”(帶鴿子的卡片題)分給本組的同學。

(2)組織學生遊戲。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幫助這些“鴿子”找到自己的家。

(3)組織學生彙報交流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

你最喜歡哪一種計算方法呢?

教學板書:

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正確的數出數量是10的物體的個數,會讀,會寫數10。

2. 使學生知道10以內數的數序,會比較10以內數的大小。

3. 使學生掌握10的組成。

一、故事匯入

教師出示電腦給學生講故事:有一天,0~9這些數字娃娃出去郊遊。“9”最大,當上了隊長,就驕傲起來,看不起別的數字娃娃。它看見“0”最小,站在隊伍的最前面,於是它走過去,神氣地對“0”說:“你呀,沒頭沒臉的,表示一個物體也沒有,和我比起來,真是太小啦!”“0”聽了,非常難過。這時,數字娃娃1站了出來,很有禮貌地對“9”說:“不對,如果我和“0”站在一塊兒,比你還要大呢!”“9”聽了非常吃驚。

匯入:數字娃娃1說的話是不是對呢?我們來看看,(電腦顯示“10”)數字1和0站在一塊,這個數怎麼讀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10。(課題:10的認識)

二、進行新課

(一)認識10

1.出示教科書上的主題圖,指導學生看圖:

我們來看看這幅圖上都畫了些什麼?

還有什麼呢?

2.在生活中,我們在哪裡還看見過10?

這些10 都是一樣的嗎?

請小朋友把兩個手拿出來,數數看看,一共有多少個手指頭啊?(還有10個腳指頭)

3.10與所學的.數進行大小比較。

(1)請小朋友把直尺拿出來,誰能最快找到10在直尺上的位置?

出示直尺圖(在數的順序中,也是這樣,10在9的後面)

(2)那麼到底9和10,誰大誰小呢?

三。出示圖,9○10

出示手勢(大口對大數,尖尖對小數)

剛才,數字娃娃1說的話對嗎?

除了9以外,還有哪些數比10小呢?

(二)10的組成和分解。

1. 擺紅花卡片

請每位同學拿出10張紅花的卡片,把卡片分成兩組。

看誰能擺得更多。請擺得最多的同學上講臺擺。

“如果這樣亂擺的話,很容易遺漏一個,所以,我們在擺紅花的時候,可以按照順序來擺。”

10 10 10 10 10

1 9 2 8 3 7 4 6 5 5

2. 鞏固組成:

(1) 小老師領讀;

(2) 去掉部分數,(開火車)

四、課中休息

五、寫數字10

我們已經學過1和0的寫法,那麼10怎麼寫呢?請看老師示範:(電腦邊演示邊講)

10佔兩個字格,順序是先寫1,再寫0,國小數學教案《數學教案-10的認識》。

(1) 請同學們把右手拿出來,跟著螢幕一起寫。

(2) 開啟書P55,在書上描寫10。

六、鞏固發展

今天,同學們學得都很認真,下面,老師就帶大家去遊樂園玩,好嗎?

去之前,我們要排好隊,10個人一隊,每人一張卡片,按照卡片上面的大小順序排好。你們會了嗎?請10個同學上來示範一下。

如果這樣排的話,隊伍太長了,那麼請能組成10的兩個好朋友站在一起,手牽手,看誰最快。

好,現在可以出發了。

我們先來到了聰明屋。聰明屋裡正在舉行“小博士”的評比,我們要不要參加啊?

好,下面我們來看看有些什麼題目呢?

在○裡填上>,<或=。

10○9 4○10 0○10 8○10

2+3○10 4+3○6 1+5○3+6 4+3○5+2

剛才哪些同學答得最快阿?你們被評為“小博士”。

我們繼續往前走,前面是一個地道,需要有口令才能進去。

老師先給你們示範:

下面請同桌同學互相對,看看誰能穿過地道。(練習10的組成)

接下來,是自由活動時間,老師給你們每個人發一張10元錢的遊戲券,你們會怎麼玩呢?(附表格)

七、課堂小結

今天大家玩得開心嗎?我們學到了什麼?

(認識了10,知道了10在9的後面,9在10的前面,還學了10的組成;10的用處,在以後的學習中會學到)

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3

教學內容:

前後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前、後的位置與順序,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2、能確定物體前後的位置與順序,會用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3、初步培養學生按一定順序進行觀察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能確定物體前、後的位置與順序,會用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是重點;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按一下順序進行觀察的習慣是難點。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課前準備:

數字卡片,四驅賽車。

教學過程:

一、學前預備活動(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教室裡(活動一)

同學們,在教室裡你能說出你座位的前面是誰,後面是誰嗎?

2、數字卡片(活動二)

請10個同學,每人手裡拿著數字卡,按1、2、3……的順序站好,請你說說你前邊的數字是幾,你後邊的數字又是幾?你前邊有幾個數字,你後邊是誰?你後邊的數字又是幾?你前邊有幾個數字,你後邊有幾個數字?

3、排隊(活動三)

請出一組同學站好隊,請你說說你前邊是誰?你前邊有幾個人?你後邊是誰?你後邊有幾個人?

二、引導操作,探究新知。

1、森林運動會——跑步(多媒體課件)

(1)秋天時節,一年一度的森林運動會開始了,我們先來看跑步場上都有誰在比賽?(電腦顯示)誰來說說它們的名次?

(2)請同學們再來說說誰在小鹿後面?小松鼠的前邊是誰?

(3)如果5個小動物繼續賽跑,其前後順序有可能變化,請同學們說說將會怎樣變化?在跑步場上,小兔子接受了上次跑步驕傲失敗的教訓,這次它使了了全身的力氣,它會跑第幾名?大家(小組討論)。

(4)我們也來一個跑步比賽。(賽跑活動)。

2、森林運動場的第二賽場——賽車場。

(1)賽車運動員都有哪幾位呢?

(2)就目前的比賽情況,誰排在最前邊?誰排最後邊?2號車是第幾名?5號車是第幾名?3號車在幾號車的前面?在幾號車的後面?

3、(1)師:比賽繼續進行,糟糕!排在第一的.2號車出現了故障,怎麼辦?

師:賽車場上,小貓的汽車突然出了問題,你們猜猜看,誰會是第一,它的後邊又是誰呢?

(2)想一想,你們能提出來什麼問題?

4、賽車比賽(準備5輛四驅賽車)

請五名同學進行賽車比賽,5名同學的賽車的名次會不斷變化,請同學們及時說出他們的名次,還要說出這個同學的前邊是誰,後邊是誰?(師生共同活動)。

三、鞏固練習,擴充套件思維。第63頁的2、3題。

四、思維創造訓練

第63頁的“數學故事“(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創造性地編故事)。

請同學們看圖編故事,開始小兔和烏龜誰在前誰在後?後來又發生了什麼事情?它們的位置有什麼變化?

五、課堂總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通過各種活動,體會用前、後來描述物體的位置,並且能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用到前、後來描述物體的具體位置。希望同學們在平時多注意一下,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的數學知識。

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4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數學上冊第72《連加》。

二、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從實際情景中抽象出連加計算數學問題的過程,直觀理解連加計算的意義。

2.通過探究讓學生掌握連加計算的方法,能正確地計算10以內的連加計算。

三、教學準備

1、預習新課,製作圖片學具。

2、回顧加法的意義。

四、教學流程設計及意圖

1、引入語

同學們,大家好,現在我來給你們講的微課是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第72頁的《連加》。

2、講解“連加”的意義

我們現在來看一組小明在給小雞餵食的.主題圖片。(出示課件:5只小雞)地上有幾隻小雞?我們來數一數,1,2,3,4,5。

(出示課件:原來有2只小雞)接著跑來幾隻小雞?(是2只)

(出示課件:最後跑婭1只小雞)最後跑來幾隻小雞?(是1只)

現在我們要求一共有幾隻小雞用什麼方法?怎樣列式?我們可以用加法。列出的算式是5+2+1=。像這種算式在數學上叫“連加”。

3、現在我們來探究連加的計算順序。

像這樣5+2+1的連加算式我們怎樣來計算呢?

⑴看:原來地上有5只小雞,跑來2只,一共有幾隻?我們來數一數,(1,2,3,……一共有7只)又跑來1只,現在一共有幾隻?(8只),5+2+1=8,一共有8只小雞。

⑵擺小棒圖

下面我們來看看小棒圖,數一數左邊的有幾根小棒?中間有幾根?右邊呢?想一想用怎樣列式計算?(4+3+1=)

⑶4+3+1=?把左邊的4根小棒和中間的3根小棒加起來數是4+3=7根小棒,再用7根小棒加右邊的1根小棒是7+1=8根小棒,因此4+3+1=8.一共有8根小棒。

⑷擺小三角形圖

我們來看看小三角形圖,有幾個紅三角形?幾個藍三角形?幾個黃三角形?怎樣列式計算?(3+4+2)

⑸3+4+2=?先把3個紅三角形加上4個藍三角形數是4+3=7個三角形,再用7個三角形加上2個黃三角形7+2=9個三角形。因此,3+4+2=9,一共有9個三角形。

4、總結計算順序和方法

在計算連加時,我們一般是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先算前兩個數的和,再加上第三個數。

5、鞏固練習

3+4+2=3+1+5=3+2+1=

6、小結:

同學友們,我們一起學習了連加的含義和連加的計算順序及方法,你們學會了嗎?

五、教學設計流程圖

課題:連加

1、引入語

2、講述連加的含義小明餵雞圖

小棒圖

3、探究連加的計算順序

三角形圖

4、總結計算順序和方法

5、鞏固練習

6、小結

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動手拼一拼、擺一擺,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特徵辨認和區別這幾種圖形。

2、通過拼擺,使學生初步感知立體圖形之間的關係,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與圖形,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

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與圖形,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

6袋各種形狀的物體,圖形卡片,計算機軟體、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

出示一些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實物。讓學生指出哪些是長方體,哪些是正方體。

長方體有幾個面?正方體有幾個面?

二、新授。

1、取出兩個正方體,可以拼成什麼圖形?

2、取出三個正方體,可以拼成什麼圖形?

3、取出八個正方體,可以拼成什麼圖形?

教師:通過學生自由拼擺,讓學生髮現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區別以及之間的關係、

4、取出四個長方體,(學生操作)可以拼成什麼圖形?(一種拼成長方體,一種拼成正方體。)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科書P35“做一做”。

2、完成教科書P37第4題。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講評。

3、完成教科書P37第5題。

4、完成教科書P38第7題。

5、完成教科書P38第6、8題。

四、課外實踐作業

利用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拼出你所喜愛的圖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