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08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師的建議》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5篇

《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是蘇霍姆林斯基根據年輕教師的來信,針對教師們在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而編寫的一本“教育問答”,是他30多年教育實踐的經驗總結.他是教育界的里程碑,1918年9月28日,蘇霍姆林斯基出生在烏克蘭瓦夏西里耶夫卡一個貧民家庭。1933年他參加了克列明楚格師範學院的師資培訓班, 1935年開始當國小教師,踏上了漫長而光榮的教育之路。他曾被委任為帕弗雷什中學的校長。在長達三十多年的教育活動中,他一邊創造性地從事實際工作,一邊堅持教育科學研究。一生寫下了41本教育專著,600多篇教育論文和1200多篇童話、故事和短篇小說。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在今天看來仍具有前瞻性,他最早提出要把青少年培養成為“全面和諧發展的人,社會進步的積極參與者。”

在書中蘇霍姆林斯基提到了教師的素養問題。我認為作為一名教師,首先必須要有必須要有淵博的文化知識。學生在國小階段,好奇心特別的強,常常會問一些比較奇怪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老師要有豐富的課餘知識,才能幫助學生解開疑惑。教師所從事的事業 ,是開發青少年一代智力資源的偉大事業。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有著很高的本學科素養,還要觸類旁通,對其它學科的內容也要掌握。掌握廣泛的課外知識,此外,我們還必須要有高尚的品德,俗話說:“學高為師,身正為範”,“身教重於言教”,教師的榜樣示範作用是無窮的,而且處於國小階段的孩子有極強的模仿能力除了傳授知識,還要教給他們為人處事的道理。學歷固然重要,但絕不能僅僅用學歷、職稱來衡量教師,一個高學歷的教師並不一定是一個高水平的教師。關鍵還在於一個教師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還需要有專業的技能。這是做老師的基本功,是我們一定要下苦功不斷的練習才能掌握的技能。

那我們如何來提高我們的素養呢?本書的作者蘇霍姆林斯基為我們這些年輕的老師指出了一條路,他在書中提到提高教師教育素養的主要途徑是讀書,讀書,再讀書。我非常同意他的說法。對於教師而言,書籍是學校中的學校,閱讀大量的文學著作,能使我們的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活躍,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還能夠從中得到樂趣,開拓他們的眼界。少年兒童階段正是一個人閱讀的黃金時期,作為老師,有責任把優秀的讀物介紹給孩子,並且引導他們閱讀,這首先需要教師自己閱讀大量的書。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教師可能一輩子平庸,但如果我們能努力地提高自己,不斷地追求,就能成為一名出色的教育家。

在讀了這本書後,我發現了自己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有很多建議在現階段還很難實施,但給了我努力地方向,相信未來的自己將無愧教師這一崇高的稱呼。

《教師的建議》讀後感2

拜讀了著名教育學者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100條建議》這本書的第76條,怎樣對待學習有困難的兒童這一小節之後,我深受有觸,受益匪淺。

我們平常所謂的學習困難的兒童,都會不同程度的出現學習困難,功課不及格,落後於別人,不會思考,理解力差,缺乏好奇心,求知慾和好鑽研的精神等等。而這些所謂的困難,大部分和在兒童早期所受的教育和周圍條件有關,他們在童年時期,沒有從自己周圍的人那裡獲得對她的發展來說應該獲得的東西,沒有從自己的父母那裡學會如何對周圍的事物好奇,甚至如何去發問,他們就是在這個年齡時期——一歲——七八歲,頭腦開始變得遲鈍。

那麼我們作為老師應該怎樣去補救他們呢?我認為是在尊重他們的基礎上去引導他們。第一,引導他們學會思考,無論這些兒童感到如何困難他都應該學會獨立去思考,引導他們讓書籍和語言進入他們的精神世界,成為他個人的財富。第二,引導他們的求知慾和好奇心。由於他們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前期在父母那裡沒有有效獲得,那裡,老師引導的時候,就應該從最簡單的“為什麼”開始引導。我們不斷的把物品、事物、現象展現在兒童面前,讓孩子們靠自己獨立的努力看見和發現了哪些東西?讓兒童區察覺事物和現象中那些最細微的差別和變化,思考各種因果關係。這種思維的訓練,要經常出現,不斷對學生進行刺激,慢慢形成一種自覺的,長期的行為,只有學生感到驚奇的時刻出現了,那麼他的學習才會是積極的有效的。

比如我們現代教學運用的多媒體手段比較多,學生容易只看表面,不愛發問,那麼老師在出示一張圖片,一條小短視訊,甚至僅僅是一段課文的內容時,就要引導學生看文這些內容你有什麼想要問的,這個問題,對愛發問的學生比較簡單,對學習比較困難的學生就比較難了,這時,可以讓能發問的學生問,讓不能發問的學生回答,這樣即使他們暫時回答不出來,但是他們卻能夠從其他同學那裡學習到發問的思維方式,可以知道,學習當中,先好奇發問,在帶著問題去學習的道理,通過這種方式,不斷刺激,鍛鍊兒童思維,進而培養他們愛鑽研的精神。

用這種發問與觀察的思維訓練的方式,代替強迫學生死摳課本,再加上老師的愛心與耐心的等待,就一定能迎來學困生那豁然開朗花開怒放的時刻。

《教師的建議》讀後感3

優秀的教師採取什麼手段保證課堂一絲不苟,井然有序?他們的祕訣在於預防,嚴格的課堂管理方案、親切的態度和時時掌控的主動權。有效的紀律體系可以預防學生的規範行為!

站著講課是一個教師必須擁有的基本素質,不鍛鍊身體,你是沒有辦法堅持站著講課的;每天站到教室門口面帶微笑的迎接學生開始早讀,是一種習慣;微笑,站立都是微小但過硬的基本功,必須得天天用心的去做,才能貫徹“你還好吧策略”!和學生相互之間每天簡單的問候,上課學生才會“買你的賬”。能讓你輕鬆贏取學生的信任和尊敬。一聲真誠的“歡迎”,為你和學生一整天融洽的相處開了一個好頭,學生喜歡那些歡迎他們的地方,而且,只有在積極健康的環境裡他們才能取得成功,想讓他們成為快樂、成功的學生嗎?那麼,別忘了說上一聲:“嘿,你好!”其實,學生成功時給學生一個擁抱,她們會感受到,她們是受歡迎的,被需要的,而且是與眾不同的!

義大利畫家,達芬奇說:“朋友,揹著人可以責怪,當著人要讚揚!”實際上,每一位老師擁有一間自己的“私人辦公室”,而且這辦公室就在離班級不遠的地方,這樣的可以謹慎行事,和孩子們私密的解決紀律問題……老師要做的,是走到犯錯誤的孩子身邊,俯下身子和他低聲的講幾句話。遠離其他同學,一對一的進行談話指導,你會發現,他們並不是那麼的“桀驁不馴,”相反,乖巧聽話的很!做老師最重要的一點是要修煉自己的脾氣。虛懷若谷、大智若愚、寵辱不驚!私下處理學生的不當行為,呵護學生的自尊心,做教育要做到潤物細無聲。其實,一個小小的讚揚“謝謝你舉手”、“感謝大家的合作”、“你坐下來聽聽別人的答案”……會有神奇的效果。學生渴望我們的關注,會不遺餘力地來爭取他們想要的東西,一旦他們意識到乖一點就能得到你的關注,就會自覺自願的乖起來。注意好行為的老師遇到的課堂紀律問題,要比那些只關注學生淘氣行為的老師少得多。正如高金英老師說的:“要變著法兒的鼓勵和讚揚學生”。即“誇”學生,只是慚愧沒有高老師的情商,她誇學生的水平很高,我也一直努力的堅持學習,可有時“誇”的時候,總達不到理想的效果!不是時機不成熟,就是情感表達的不透徹。只讀書,不寫感悟,是沒有收穫的,每天堅持做到寫幾句話,這是自己對自己讀書的最基本的要求!堅持自己內心深處最細微的東西,自己會變得更很踏實。

《教師的建議》讀後感4

讀了《給青年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我感受到了很多青年教師在從教中會遇到的各種問題,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這樣一句話:要學會原諒他人,不生自己的氣。在我看來,真的是這樣。在剛開學的時候,我感覺多數學生學習的態度很好,只有個別學生喜歡在課上開小差。這個時候,我就會生悶氣,但是有一次,我在和同事交談的時候,同事給了我好的解壓方法,讓我豁然開朗。從此,我對待頑皮的孩子也能多鼓勵他們,而不是跟自己較真,生悶氣。讀完全書,我簡單的說下我的體會:

一、不要談論別人,更不要談論自己。

有的人喜歡說別人的'是非,這點在家裡或者小區裡比較常見。當然,在學校裡更是如此。我們要想做一位合格的教師,首先,不能在人身後談論其是非,不管是大事還是小事,這往往能反應一個人的優良品行。教師要有良好的德行,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作為一位青年教師,我們更應該起到表率的作用,做學生的榜樣和楷模。

二、學會控制自己,不將情緒帶進課堂。

只要是人都會有自己的喜怒哀樂,但是在不同的場合,我們要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有的時候,我們會遇到比較棘手的事情,但是一定要以平常心對待,不然就會變成“衝動的魔鬼”。等事情過後,常常又會懊惱不已。

學生是祖國的花朵,需要我們真心去澆灌。在課堂上學生的表現我們要以正確的態度去對待,不能將我們教師的情緒帶到課堂,這樣,時間久了,學生會變的焦躁不安。這顯然不是我願意看到的。教師一定要有調控自己情緒的能力,既能教好學,也能有一個好的生理體質。

還有一點我感覺說的很正確,這句話是這樣說的:尊重老教師,不能太張揚。

我們作為一位青年教師,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而作為老教師,經驗豐富,懂得也比我們多。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虛心的請教,特別是禮貌一定要做到。不止在教學上,老教師的各個方面,往往懂得都比我們青年教師要多。這和他們的自身閱歷有關。

最後,我想說的是,作為一位年輕的教師,我還有太多需要學習的地方,我能做的是上好每節課,正確的對待學生,尊重學生。踏踏實實的工作,對學生投入百分之百的熱情,學生在學校,我就是他們的父母,把每位學生當做自己的孩子一樣去愛,我相信,這樣下去,會得到學生的認可。學生也會真心的喜歡上我這個老師。教師這個行業,是我一生的事業,我會認真的對待這個行業,付出自己的真心和恆心,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能看到我的學生變的越來越優秀,而我,也變的越來越好!風雨同舟,願我們都能被世界溫柔以待。

《教師的建議》讀後感5

“不妨一讀此書,這是一本無害的書。”開啟序言,第一句話就讓我感受到了這本書的與眾不同。

喜歡這本書,因為它像一面鏡子,真誠的表述了作者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忠誠與執著。沒有命令,沒有說教,有的是作者對現代學校教育的獨特見解,是娓娓道來的人生哲理,充滿了善意與真誠,充滿了生命的靈氣。

“為孩子們當下的人生幸福服務”這句話令我至今感觸頗深。一直以來,我們教育孩子時都有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我們現在這麼做,都是為了讓你將來過上幸福的生活。從來沒有人懷疑過這句話,因為這句話好像確實是一個真理。在我們小的時候,我們的父母、老師這麼對我們說過;在我們成為老師之後,這個理由也一直是我們管理學生的強有力的支撐。但是,細心琢磨一下,原來這句話錯了。什麼是“幸福”?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幸福是一個人的主觀感受。心理課上,我常常和學生討論,在同樣的條件下,面對同樣的事件,有人感覺幸福,有人卻感覺不幸,關鍵是因為他們對於這件事的看法、評價不同。我們沒有辦法、也沒有能力去預設孩子的將來,我們能做的是,幫助他了解自己的需求,教會他調節自己的心態,告訴他必須要把握、追求什麼才是自己的幸福。

什麼是“人生”?人生就是由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一個個階段組成的,任何一個階段的缺憾都是一生的缺憾。人的一生可濃縮為“三天”,即昨天、今天、明天。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吧,明天的事情等來了再說。最要緊的是,做好今天的事情!因為,只有今天才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只有今天才是我們生命中惟一可以把握的一天。心理學上稱之為“活在當下”,即活在“此時此地”。而教育的意義不僅是為學生的未來人生幸福,更要為他的當下的、此刻的人生幸福服務。不能為了看不見的所謂的未來幸福,而以剝奪學生童年和少年時期的幸福作為代價。事實上,許多人的一生不幸往往源於他童年和少年時期的不幸與受到的傷害,或者他童年追求幸福的權利和需要沒有獲得周圍人的足夠尊重。

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一定要思考清楚教育的目的到底是為了什麼?是為了人生,而且是為了學生當下此刻的人生。此時此地,如果他對自己的生存狀態感到幸福,那就說明此時此刻他的生命質量很高。所以,我們應該時刻關注孩子們當下的幸福感,幫助他們度過一個屬於他自己的快樂幸福的童年才是最重要的。這也是從心育、德育、美育三個層面,從啟發心靈的視角引導學生更深層次地思考自己、思考人生,為塑造優良品性、陽光品格奠定基礎。

那句話終於可以放到一邊了,把目光從遠方收回,從現在做起才是最重要的啊!

《教師的建議》讀後感6

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文書深刻的談到“怎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這個問題。注意是伴隨各個心理活動而產生和發展的不可缺少的心理狀態,沒有注意的參加,不可能有比較穩定的心理反映,也就難以完成認知過程。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注意是學習的門戶”。因此,注意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從我的二十幾年教學生涯中,我也從中發現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孩子上課時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1)上課集中注意力時間短,經常東張西望,做小動作:如玩筆、抓耳撓腮等;2)不聽 從老師的指令,不能遵守課堂紀律;3)上課時常想與同座位說話,不能專心做作業,影響別人;4)行為較為急躁衝動;5)小組討論中不能像別人一樣遵守規則,不能等待,表現為急不可耐。對於這部分孩子,作為教師,我們在課堂上應該對那些課堂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多加關注。

怎樣培養孩子做事精力集中,克服注意力遊移、分散的壞習慣呢?

第一、讓孩子在一段時間內專心做好一件事。效率低的孩子有一個特點,就是幹著這個,想著那個;一會兒幹這,一會兒幹那。教師要從小培養孩子在某一時間內做好一件事的能力。如給幼兒看圖書時,看完一本,再換一本。給予幼兒玩具,也不要一下子太多。如果玩具成堆、書成堆,容易使他們養成注意力分散的習慣。孩子做完一件事情,也能體會到完成這件事的成就感和自豪感,這種愉快也能幫助他們繼續學習,保持注意力。

第二、對孩子講話不要老是重複。有些教師對同一件事情或某一點要求總要反覆交待好幾遍。這樣的孩子入學以後常常忽視教師所講的話。因為他已經習慣於一件事反覆地聽好多遍,當教師只講一遍時,他便當作耳旁風,以為老師也會像父母一樣重複幾遍。漫不經心地聽課使得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學內容,無法遵守老師的要求,自然也談不上理想的學習效果。因此,對孩子談事情只說一遍,是培養孩子注意力的一種好方法。

第三、訓練孩子善於“聽”的能力。“聽”是人們獲得資訊豐富知識的重要來源,對於學生來說,誰要是上課善於聽,能理解並記住聽過的東西,誰就佔優勢。因為學校里老師是以講課的形式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教師要以通過聽的途徑來訓練孩子的注意力,如課餘時間聽小說連播、聽音樂。鼓勵孩子複述或用自己的話概括聽到的內容,從而培養專心聽講的習慣 。

《教師的建議》讀後感7

一生之計在於少,一年之計在於春。可見計劃還是有其必要性的。可是在用心體會大師的這條建議後,自己也反思了很多。每個學期的開始,我們都會寫《學科教學計劃》和《班級工作計劃》,可是,寫來寫去自己的東西少了,應付的東西多了。根本沒有靜心去思考自己的計劃的實效性和可操作性。我們應深刻的認識到:教學計劃不能僅僅是一個“進度表”,更不能是應付檢查的“擺設”,它應該對教學工作有規範性、指導性。制定好有效地規範的學期計劃,我們學期的各項工作就更明確,目的性就更強,自然形成了教學新格局,才會為新學期的課程實施搭建一個比較高的起跳平臺

可是現在的情況是,我們有的教師不僅學期計劃沒有用心去寫,更是缺少大師所說的遠景計劃的制定。大師對於遠景計劃提出了自己的以下建議:

(1)兒童在國小階段應當閱讀的文藝作品的節目。當然,前提是學校的圖書館裡必須有這些讀物才能實現。

(2)兒童在學校裡應當欣賞的音樂作品(學校裡最好有一個音樂室)。

(3)要跟學生談話時用到的繪畫作品。

(4)要求學生背誦的課文和文藝作品的片段。

(5)最低詞彙量,也就是要求學生在國小裡牢固而長遠地記熟其正確寫法的那些詞彙。

(6)為了擴充學生的知識面而需要閱讀的科學普及書籍和小冊子的書目。對於指定給學習困難的兒童(思維過程的能動性降低的兒童)閱讀的那些書籍和小冊子,應特別開列出來。

(7)“思維課”的主題,即帶領學生到思維和祖國語言的源泉去參觀的課題。

(8)兒童在國小階段各年級要寫的作文的題目。

(9)教師和兒童將要製作的只管教具的大致的目錄。

(10)國小期間將要組織哪些參觀。

讀來很受啟發。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缺少對工作的長遠規劃,必然會增加工作的盲目性和隨意性,使教學效益大打折扣。遠景計劃可以引領教師將眼光放得更寬廣、長遠一些,不僅關注學生掌握知識,還關注他們是如何掌握知識的;不僅關注他們的學習,還關注他們的健康成長;不僅關注他們的“眼前”,還關注他們的“未來”。這樣,教師就不會過分拘泥於一時一地的“得失成敗”,而將關注點始終放在學生的發展上。新課程背景下,教學計劃無疑應該是學生的發展規劃。制定的計劃具有現代教育科學的理念,教學工作才能有“章”可循,才能有效避免盲目性、隨意性。我想這將是我們下一步努力地方向。

《教師的建議》讀後感8

給老師的建議讀後感李春鋒推薦《給教師的建議》真是一本好書,我從來沒有像看這本書那樣地看一本教育書籍,給老師的建議讀後感。曾幾次水開了又涼了,也不記得去倒;曾幾次小鳥停在窗前嘰嘰喳喳地叫也不能喚醒我;曾幾次音樂停了也沒有感覺到……我認真地閱讀著裡面的每一篇文章。我感謝學校給我這樣一個閱讀的機會。 這裡的每一篇文章都振撼著我,看了後,我由衷地說:“蘇霍姆林斯基真偉大,不愧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他如道家常般的每一句話是那麼實在又那麼在理,列舉的每個事例是那麼熟悉,就好像是自己曾經碰到過的許許多多的問題。

他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態度不得不讓人欽佩, 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關於寫教師日記的建議》,因為這是我迫切希望解決的幾個問題,看了後真的對我幫助很大,我也經常抱怨沒有時間,忙;我也想教育日記,但總是不能堅持;無論是誰,無論用什麼方法教育都是無濟於事的,很多道理只能從理論上行得通,而實踐中要想讓一個智力有問題的人有進步有發展是不可能的,要讓一個品質不好的人真正棄惡從善也是不可能的,也就是所謂的“秉性難移”,對現在很流行的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嗤之以鼻。但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話後,從心底裡認可了這個道理,那個“費加”是蘇霍姆林斯基難忘的,也是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我想,我們雖然不能像蘇霍姆林斯基那樣地去對待一個後進生,但至少我們可以從中得到啟發,不要讓像費加這樣的孩子在短時間裡一下子記住要背的課文,一下子理解這道應用題,不要把他們看得和優秀學生一樣的能幹,這樣只會越學越死,越學越笨。而要更注重鍛鍊他們的思維,發展智力,為他們今後的不斷學習,不斷髮展打磨“腦機器”。 另外,在那麼多文章中我注意到蘇霍姆林斯基對閱讀特別看重,如《怎樣靠閱讀擴充知識》、《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等,《談談學生的智力生活》中強調的也是說閱讀對智力的重要性。看來閱讀真的很重要,對我自己深有啟發,我一定要加強閱讀,否則會越來越落後,記憶力越來越差。 其實,這裡每一個我覺得可行的做法,我都想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嘗試一下。蘇霍姆林斯基和他的《給教師的建議》鼓舞著我,是我心中真正的教育領域中的偶像!

《教師的建議》讀後感9

寒假裡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我得到了很大啟發。這些建議使我有了更明確的方向,它就像一盞指路明燈一樣,指引著我在教育事業上不斷前行。教師的工作物件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師的關愛和關心。教師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和情感上要給予學生關懷。

愛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作為一名教師,要用愛心滋潤童心,我們的愛則愛在平凡中,愛在點滴之處。書中共談了一百條建議,每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使我深切感受到在當前課改的大環境下,教師應該在教師職業道德、教師教學行為、教師教育教學等方面都要有全新的認識,提高了自己的業務水平。

一、愛學生,須知如何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友誼。

蘇霍姆林斯基寫道:“建立師生之間的友誼,是要付出巨大的勞動,花費很多精力的。建立跟學生的友誼,必須具有巨大的豐富的精神財富。缺乏這種精神豐富性,友誼就會變成一種庸俗的親暱關係,而這對教育是一種危險的現象。”因此,要有良好和諧的師生關係,就需要一定的知識儲備和情感交流。

二、愛學生,就須讓他們愛上閱讀。

作者提到:“閱讀應當成為吸引學生學好的重要發源地”,他還說:“你應當記住,無論哪一種愛好,如果它不能觸動學生的思想和打動他的心,那就不會帶來益處。”因此,學生的第一件愛好就應當是喜愛讀書。這種愛好應當終生保持下去。因此,可以看出他對學生喜歡上閱讀是何等的重要。

三、愛學生,就須引導他們去接近學好的發源地。

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學生不僅要學會學習,還要在實踐中學會發現、創造。這就要求教師關注每個學生:不偏愛分析能力強的優等生,不歧視具有實踐創造能力的中等生和後進生。努力使中等生和後進生特別喜歡一門學科,然後由這門學科引申開去,去參加與此學科有關的各種活動,思考與此有關的各種問題。

“愛是開啟學生心靈之門的金鑰匙。”因此我們應該愛學生,這種愛是拿他們當朋友的朋友之愛。反思我的工作,我要學習善於鍛造"優秀學生"的卓越人格;實施民主科學與個性化教學,把更多的關注投向"後進生"。

我們每一位教師,能夠對待差生像蘇霍姆林斯基這樣有耐心,像蘇霍姆林斯基這樣善於思考,相信學生在我們的教導下會越來越進步。我很慶幸自己是一名教師,我也希望與我的同仁共勉:在讀書中自我提高,走近學生,我們都將是人生舞臺中最重要的主角!

《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0

一座漂亮的高樓,如沒有堅實的地基,那它也不過是一座座虛幻的空中樓閣而已。浩瀚的海洋若沒有億萬條小流的注入,也便失去了它撼人的氣勢,是啊,一個人的成長也是需要基礎,需要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的。特別是在中學、國小階段,正是為人生人生打地基的時候。

此時,他們的記憶既靈活有敏感,只要我們教師善於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不讓孩子負擔過重,那麼這個時期孩子們記住的東西,常常永遠不會忘記。咱教師不知是否有這種感覺,就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舊時忘不了,新事想不著,理解力日漸增強的我們和學生同背一首新詩,我們肯定背得很快,可一段時間後,學生們仍能背得很熟,而我們卻想不起其中的某些句子了。正所謂背得快,忘得更快。而學生們正像一個空袋子一樣,把那些識記積累的東西一股腦的全裝進去。雖然現在他可能並不十分理解,但在將來,隨著能力的增強,閱歷的增長,他們會信手拈來、應用自如的。

我想這也正是中學教學大綱上所強調的“重視雙基”的意義所在,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就是學生學習的基礎。以後我會繼續在如下方面下功夫:

首先,注重學生基本的讀寫能力訓練,寫好字,讀好書,背好詩,說好話,讓孩子們掌握好基本的知識工具,做一個能讀、能寫能表達的人。

其次,注意訓練的持之以恆,培養學生的能力,這並非是一蹴而就的事,重在堅持現在每天讓學生寫會生字詞,理解其意義,每堂語文課,課前3分鐘背誦,每週一讀一寫,即讀好書,寫讀書筆記。現在孩子們已經養成了習慣。幾年下來,我這兩個班的孩子,基礎知識學習比較紮實,成績很好。

再次,就是花樣作業,我們班的餓孩子作業,是不重樣的,根據白天的表現,我會給不同的孩子佈置不同的作業,有多點的、有少點的、有讀的、有寫的、還有背誦的,雖然不同,但孩子們都沒有意見,因為,他們知道,只要他好好表現,就會做自己最想做的作業,其實佈置這類花樣作業的目的,就是為了讓 孩子們對那些基礎知識經常複習,反覆使用,從而鞏固牢記。

當然,隨著年級的增高,學生們學習的側重點有所變化,從抓雙基到抓能力,一環扣一環,蘇氏告訴了我一條永恆的真理:這全部的工作都是建立在自覺的掌握教材的基礎上。只要我們用心愛學生,用心工作,儘量把學生的有意識記和隨意識記結合起來,相信,孩子們終有一天能讓 自己的夢想騰飛起來,做教師的我們看到孩子們的幸福,自然也將無比的幸福。

《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1

平時我是不怎麼喜歡讀書的,讀也是讀些《意林》、《讀者》、《青年文摘》之類的,消遣一下,教育學的書籍看的真是很少,但是我覺得作為一名老師,還是要多看看教育類書籍。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我一定要看看,我就在網上搜索了一下,終於把它涉獵完了!

這本書是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對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提出的建議,不僅對教師的教育工作提出了寶貴的建議,也對教師的休息提出了良好的建議,是一本教師必讀手冊。這本書的主要思想是教師要協調各種教育力量,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注重用書籍去影響學生的心靈。作為一名國小教師,我深切地感受到我們教師要教給孩子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就需要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補充自己的知識,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

作為一名教師尤其要注重賞識教育的思想,賞識每一個孩子,關注每一個個體,摒棄冷眼和偏見,用真情去澆灌,用愛心去培育,用親情去呵護。發現並準確把握每個孩子的閃光點,使他們的閃光點得以昇華。讓每個孩子都獲得不同程度的體驗與成功。使他們感到“我是最棒的!”“我能行!”從而正確地認識自己。因為只有成功才能讓孩子建立自信,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告誡教師們的那樣:“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於事的。”

在蘇的建議中,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後進生的工作,談了好多,最關鍵的一句是閱讀時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手段。對於班上的困難生,我們可能做的更多的是讓他重複做更多的練習,還害怕讀書影響到他做題的時間,學生的閱讀習慣沒有形成,和同伴的交流都沒有很順暢,見到老師就想的是做不出題怎麼辦?這樣,他會越來越落後。看了蘇的這些建議,我會注意讓孩子在感到驚奇、讚歎的時刻,喚醒他的大腦,迫使他加強工作,學生思考的越多,他在周圍的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東西就越多,對知識的感受性就越敏銳。

勞動教育也是這本書中提到很多次的教育方法,可是,在我們步伐節奏越來越快的城市生活中,好像已經絕跡了,蘇大家的各種建議肯定對我們的教師有很大的幫助,但我們每個人如何去使用它,才能達到最好的境界,就需要我們自己慢慢去實驗、體會,希望在這些大家的幫助下,我們能成長得更快更好些,也希望自己跟書籍結下終身的朋友!因為只有跟她的對話才會使自己的心更加靜下來!

《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2

從景範學校的崇文書院拿到厚厚的一摞書,整理拆封,到翻開這本大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讓我這位剛剛進入教師崗位的新教師來說,是一份沉甸甸的禮物。這本書要慢慢讀,細細品,為不辜負這次書海之行,我為此做了小小的讀書和寫作計劃。

翻開這本教育家給我的教育教學的建議,看著100條建議,光是目錄我就看了三四遍,一開始本想尋找出對自己現階段的教學建議,比如第31建議《給準備教一年級教師的建議》,第33條建議《給剛參加學校工作的學校建議》,第38條建議《怎樣訓練兒童流利的書寫》等等。這些先是粗略的翻翻看看,後來不知不覺,每天都要翻開看看這本難啃的書。這些建議開始改變我的教學思想,原來教一年級語文,也不是我所想的那麼困難,寫字課也不是那難教,它都有法可循,每一個建議背後都有令人反思和學習之處。

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在第38條建議《怎樣訓練兒童的流利書寫》中,作者提到“培養快速的書寫技能,首先要求對手的小肌肉進行一定的數量的操練性練習。”當然,這裡所提到的僅僅是三、四年級的孩子。讀到這裡,我開始思考:我們一年級的孩子怎樣做到認真的書寫呢?在寫字課上,一年級的孩子可以說出這個字結構,但很難發現每一筆的具體位置,當我講完這個字在田字格里該怎樣書寫時,我們的班孩子總是快速的描紅和書寫,並沒有做到一筆一畫認真臨帖,並他們的寫字姿勢都不對,每一次書寫,他們很快就把後面田字格寫完了。我都不能用“好”這個字來形容他們的完成書後的寫字作業。這個問題從上學期的期會考試之後,我就發現了他們這個不好的習慣,在這一建議中,讀到這句話時,我想到了一個詞叫“刻意練習”,我想到為什麼他們書寫習慣不好,在上學期才開始學習學拼音字母時,並沒有做到長時間對他們的手部肌肉的訓練與糾正。

想到這裡我思考怎樣訓練孩子們有目的,有規律的練習他們書寫“雙姿”。一年級的孩子正在培養書寫習慣的關鍵期,我決定每天在寫字課上刻意練習他們握筆和寫字姿勢。關於雙姿練習,特別是握筆姿勢,我是通過小組之間相互檢查的方式,小組長帶頭握好鉛筆,並且檢查其他同學握筆姿勢。坐姿的練習,我請一位已經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的小同學喊口令:“小腰”,全班一起:“挺直”,這是坐姿訓練。雖然如今才練習了一個星期左右,但是我逐漸發現有部分孩子已經有了一些進步。這讓我感到欣慰與高興。

雖然在這部書裡,我還有許多建議沒有看完,這已經讓我受益匪淺,我們經常說,讀一本好書,就像和高尚的人對話,的確,不僅讓我和大教育家促膝長談,更讓我在教學路上繼續前行!

《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3

作者在開頭就提出了一個至今令許多老師頭疼的問題:為什麼早在一年級就會出現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二、三年級有時候還會遇到落伍得無可救藥的,因而教師乾脆對他放棄不管的學生呢?說起其中的原因,很多教師都歸結為學生不知道學習或者腦子笨,家長不配合……而不是積極地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蘇霍姆林斯基在提出問題後,直接了當地從教師的角度做了解釋:這是因為在學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裡,對兒童缺乏個別對待的態度的緣故。這讓我想起了我國的教育家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要“因材施教”,教師就必須對這“個別”“材”進行細緻的瞭解,如學生的性格脾氣、家庭背景、學習方式、思維特點等等,並且要運用到實際課堂中去,為不同的學生創造能發揮他們自身能力的學習情景,“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這樣他們都會感覺到他們也是在不停地進步,才會“點燃起成為一個好人的火花。”

針對這一點,我做了思考。我認為主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做:

首先,瞭解學生。當然不能看他的分數,與他談幾次話判其是否是可造之材,這幾乎就是武斷。瞭解不僅重要,而且也不容易。我們必須全面而科學地瞭解。

我們可以通過家訪去了解學生。這是前輩老師留下的優良傳統,是瞭解學生的有效方法之一。家訪並不是班主任的專利,認課教師同樣應該家訪;學生入學時教師可以採取問卷調查和利用一系列測驗來了解,旁敲側擊學生的素質;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也是瞭解的好方法。學生在參加活動時,最適合教師“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平時教學時,教師也要時時留心,處處在意,儘可能進行雙邊的教學,也能瞭解學生。

其次,在瞭解的基礎上,採取相應的教學方法,這是使學生髮展的一個重要環節。施教的方法很多,但基本的應該是——因勢利導,循序漸進和均衡發展。對在學科某些方面資質高的學生採取正確的引導,使其能力得以順利發展,併成為尖子。對學習各方面都感到吃力,表現得較為遲鈍的學生,我們應該注意在瞭解中捕獲他們資質中的某些“苗頭”,針對這些“苗頭”加以培育。堅持下去,相信這些學生,必定有大的提高。

讓我們一起去探索更適合現代教學的“因材施教”方法,使教學跟上素質教育的步伐,使教學極大地產生效力,使學生真正都能掌握知識、提高自身素質。

《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4

讀過這本書後,確實意識到自己在很多方面做的還遠遠不夠,書中每一條建議都充滿教育智慧,事例生動、分析精闢,啟人深思。從中我明白了許多鮮明的教育觀點,在此談談自己的幾點讀書感悟。

當讀到“要思考,不要死記!“這一條時,我的感觸很深。現在的教學就是這樣,對於學生所學的知識,如果學生記不會或者記會但忘記了,教師就會很生氣,讓他們寫10遍,讀20遍。直到他們會了,教師才會罷休,才會滿意。其實,這樣下去,孩子的興趣、積極性就被抹煞了,隨之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這裡蘇霍姆林斯基告訴了我們一個好的方法:要思考,不要死記!對於一些難以記住的知識,我們教師要在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它們的同時來解釋這些知識的實質,使知識活起來。讓他們理解記憶,逐漸成為一個愛思考的人,而不是死記硬背。

其實學習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所以我們要想辦法讓學生在快樂中學到知識,在學到知識的同時學會思考!

“學生的興趣是潛在的,需要教師的精心呵護與培養”。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習興趣是很重要的,為何剛入學的孩子對學習充滿了好奇與渴望,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對學習的熱情卻越來越少?可見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沒有興趣的指引和鋪墊,學生會覺得學習是枯燥無味的,從而產生厭學心理。因此,教師要從細小方面入手,不可放過任何一個"刺蝟"。培養孩子學習興趣,教給孩子學習方法,使他們順利獲取知識,激發學習的動力;同時教師要鑽研教學方法,用科學的教法引領學法。

蘇霍姆林斯基讓我們記住,教育──這首先是關心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年輕的心靈。要掌握這一門藝術,就必須多讀書、多思考。你讀過的每一本書,都應當好比是你的教育車間裡增添了一件新的精緻的工具。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觸動,平時也想讀點書,但有時總以工作累,家庭瑣事多為由,沒能堅持下去。以後,我要制定一個讀書計劃,多讀好書來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把讀書當作發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讀好書能夠淨化我們的靈魂,開啟我們的教育良知,鍛造我們的優秀品質。

蘇霍姆林斯基還告訴我們,把困難當作機會。的確,工作中存在許多困難,來自於班級的,來自於教學的,來自於學生的。讀了這段話我豁然開朗,在困難來臨時抱怨是沒有用的,只有鼓足勇氣,迎面解決才是最積極的心態。我們每個人也將在解決困難的過程中得到鍛鍊,得到發展。

在今後的工作生活中,還要多閱讀好的書籍,多汲取教育家們的智慧和科學的教育方法,不斷豐富自己的學科知識,教育心理學知識,做好一名教師,一名讓學生喜歡和對學生有幫助,能使他們得到最大發展的老師。

《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5

有幸在偶然的機會下,聽了一次吳老師的數學課,頓時被吳老師的講課風格深深的吸引了,後來便在網上搜了許多吳老師的上課視訊,每節數學課都是風趣幽默,笑聲連連,孩子們在遊戲中在實踐中就學會了數學,我想這就是專家講課的特別之處吧。讀了這本《吳正憲給國小數學教師的建議》更是讓我感受頗深。

吳老師書中的許多教育教學方面的建議都讓我受益匪淺。這本書主要寫了四個方面,第一輯是把教育作為人生幸福的源泉,第二輯是真心與兒童做朋友,第三輯是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第四輯是好吃又有營養的數學課。其中我感觸最深的是第二輯真心與兒童做朋友,其實每次聽吳老師的課,就像一個大朋友帶著一群小朋友在玩遊戲,吳老師是真心與兒童做朋友,在課堂上用真情交流喚起學生成長的力量。聽吳老師的課你總會聽到她真誠讚美孩子的聲音,“老師為你精彩的發言鼓掌!”“你的方法既簡單又巧妙,向你們學習!”“你的想法很獨特,很有創意!”“你們的發現很偉大,很有可能未來的科學家就在你們中間。”吳老師就這樣一次次的鼓勵著孩子們,孩子們在期待和鼓勵的目光中,一次次體驗到了數學課的快樂。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也會發現,孩子們都是想要表揚和鼓勵的,發自內心的去讚揚和鼓勵我們的孩子吧,用真情去喚起學生成長的力量。

第三輯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也讓我感受頗深,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引導者,但是在實踐的過程中教師總是迫不及待想把自己知道的都直接傳授給孩子們,忽略了孩子們的主體地位。我們要教給孩子的不僅僅是課本上的數學知識,還有學習數學的能力,因此這就要求我們要讓學習成為真正學習的主人。吳老師提出,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啟用經驗,在對比交流中學會反思,在科學探索中求真。吳老師的課就真正的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整節課都是孩子們在動手操作,在交流談論,在互相辯論,就這樣一步步的引導孩子們探究出本節課的數學知識。孩子們在這樣的課堂上,學會的不僅是數學知識,還提高了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了孩子的數學思維方式,這對以後學習數學有極大的幫助。所以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吧,培養孩子們學習數學的能力而不僅僅是數學知識。

看完了這本《吳老師給國小數學老師的建議》,讓我深深感受到了吳老師數學課堂的生命活力以及吳老師對教育的熱愛。讓我意識到身為教師要做一個終身學習者,向書本學習,向專家學習,向身邊的老師學習,向學生學習,我會做一個勤學的教師,在教育路上堅定的行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