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1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11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1篇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

寒假裡,我抽空閱讀了蘇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讀了此書,感覺雖然現在的教學設施和教育環境相比以前都發生了巨大變化,但蘇霍姆林斯基光輝的教育理念對現在的教育工作者來說,不但絲毫不顯過時,還尤顯重要。讀著此書,我感覺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我的面前,他循循善誘,給我排解教學中的煩惱,給我指點迷津,書中給教師提出了多條建議,每一條建議都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讓人閱讀過後,掩卷長思,令人感觸頗深,獲益非淺。

書中談到了關於教師的時間問題,我深有同感。確實,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一晝夜也只有24小時啊!我們每天都要備課、課前準備、上課、課後輔導,還要抽出時間來開展校園活動及參加各級各類的比賽和課題研究等等。教師和所有的人一樣,有自己的社會活動,既要做家務,也要教育自己的子女,這些都需要時間。那麼教師的時間到底從那裡來呢?帶著這個問題與困惑我仔細閱讀了這一章節。

書中寫到: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

對啊!我們不能總是抱怨沒有時間,抱怨事情太多,我們在自己所教的那門學科裡,學校所發的那本教科書裡包含的那點基礎知識,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知識的海洋裡,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裡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只有多讀書,我們才能發現自己的不足與淺薄,只有讀書我們才能充實自己,只有讀書我們才能提高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只有在書本中與大師們交流才能進一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質。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對於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而我們知道的東西又實在太少。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新增,也有用盡的時候。“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所以,讀書吧!經常讀書和思考,能夠使人善於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作出思考,併為自己指引正確的方向,豐富理論經驗。因此,要多讀書。在平凡的崗位上奉獻自己的青春吧,立足於三尺講臺,培養出祖國鮮豔的花朵!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2

給老師的建議讀後感李春鋒推薦《給教師的建議》真是一本好書,我從來沒有像看這本書那樣地看一本教育書籍,給老師的建議讀後感。曾幾次水開了又涼了,也不記得去倒;曾幾次小鳥停在窗前嘰嘰喳喳地叫也不能喚醒我;曾幾次音樂停了也沒有感覺到……我認真地閱讀著裡面的每一篇文章。我感謝學校給我這樣一個閱讀的機會。 這裡的每一篇文章都振撼著我,看了後,我由衷地說:“蘇霍姆林斯基真偉大,不愧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他如道家常般的每一句話是那麼實在又那麼在理,列舉的每個事例是那麼熟悉,就好像是自己曾經碰到過的許許多多的問題。

他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態度不得不讓人欽佩, 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關於寫教師日記的建議》,因為這是我迫切希望解決的幾個問題,看了後真的對我幫助很大,我也經常抱怨沒有時間,忙;我也想教育日記,但總是不能堅持;無論是誰,無論用什麼方法教育都是無濟於事的,很多道理只能從理論上行得通,而實踐中要想讓一個智力有問題的人有進步有發展是不可能的,要讓一個品質不好的人真正棄惡從善也是不可能的,也就是所謂的“秉性難移”,對現在很流行的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嗤之以鼻。但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話後,從心底裡認可了這個道理,那個“費加”是蘇霍姆林斯基難忘的,也是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我想,我們雖然不能像蘇霍姆林斯基那樣地去對待一個後進生,但至少我們可以從中得到啟發,不要讓像費加這樣的孩子在短時間裡一下子記住要背的課文,一下子理解這道應用題,不要把他們看得和優秀學生一樣的能幹,這樣只會越學越死,越學越笨。而要更注重鍛鍊他們的思維,發展智力,為他們今後的不斷學習,不斷髮展打磨“腦機器”。 另外,在那麼多文章中我注意到蘇霍姆林斯基對閱讀特別看重,如《怎樣靠閱讀擴充知識》、《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等,《談談學生的智力生活》中強調的也是說閱讀對智力的重要性。看來閱讀真的很重要,對我自己深有啟發,我一定要加強閱讀,否則會越來越落後,記憶力越來越差。 其實,這裡每一個我覺得可行的做法,我都想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嘗試一下。蘇霍姆林斯基和他的《給教師的建議》鼓舞著我,是我心中真正的教育領域中的偶像!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3

在《給幼兒教師的建議》一書中的第一輯的第七篇《少一些指責,多一些關愛》中,文章沒有深奧的理論性語言,沒有精彩的文筆,只是以平淡、簡潔的語言介紹了方老師對待一個個性特別孩子的教育故事,小班讀後感。我看了以後,深有同感。

記得去年我帶的小班中,也有這樣一個特別的孩子,每天入園時,總會在大門口發脾氣不肯自己走進來,非要老師上前去拉他。到活動室後,他就待在角落裡一動不動,不管老師怎麼哄,他就是不理不睬。於是老師就隨他去了,想等他的脾氣發完。只是到後來,他會匍匐到地上,眼淚鼻涕流一身,甚至連小便也拉在身上,最後只好請家長接回家。後來多次跟家長溝通教育也無濟於事。後來,無意間的一件小事發現他原來是個要求上進的孩子。於是,我們就抓住他的這個心理,不時地用鼓勵的語言表揚他,並且時常地做一些關愛的動作,如:摸摸他的頭,牽一下他的小手等。漸漸地,他的脾氣不見了。第二學期的一天,他拿了一大袋水果來園,我問他:“這些水果是給小朋友吃嗎?”他搖了搖頭說:“是給你吃的。”我聽了深受感動。

常年致力於家庭教育心理諮詢的帕蒂.惠芙樂認為:孩子的“非正常”表現如果處理得好,會有利於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她認為,孩子的每一個“非正常”表現的背後都有一個正當的理由,他們是在宣洩精神或身體上的創傷所引起的負面情緒,是在呼喚成人的關注以幫助他們更好地宣洩。在幼兒園一日生活管理過程中,當孩子哭泣、不合作、發脾氣、不講道理時,老師就會感到沮喪、氣惱、煩躁等,自己的情緒也變得更加惡劣,常常簡單、粗暴地對待孩子。其實,這樣只能使孩子變得更加恐懼不安,孩子的心理問題也會隱藏得更深、更持久。因此,我們需要用理智與冷靜管理自己的情緒,更多地去理解、寬容與等待孩子,用愛心和耐心堅持傾聽孩子的心聲。

老師不妨少一份指責,多一些捫心自問:“愛孩子,我真的準備好了嗎?“老師首先要愛孩子們,用自己的真心、用自己的愛心去呵護每個孩子,只有這樣,孩子們才會真正地喜歡老師、信任老師。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4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我受到了深深感觸。的確,這些建議使作為教師的我們有了更明確的方向,給了我們極大的幫助,它就象一盞指路明燈一樣。

儘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了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它仍像一場及時雨,滋潤著一顆顆乾渴的靈魂。它像與教師面對面一樣,針對著教師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在讀到“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一段時,確實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餘,我也豁然開朗。我們總在抱怨著時間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總是最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問題還是出在疲於應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後面追著自己而沒有主動去做是事。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於“抱佛腳”。有時為了一節公開課,花了大量的時間在網上和雜誌上搜索著相關的圖片和知識。想起來真是可悲!我想這就是平時不學習,急來“抱佛腳”的後果。書中提到:“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試問,從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呢?俗話說:“活到了,學到老”,作為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我更應當主動地學習。因為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這是作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蘇霍姆林斯基也說:“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

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書呢?蘇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向我們闡述了許多偉大的真理,雖然他來自於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度,但他閃光的思想對我們這一代來說,絲毫不顯過時。我想教育的問題是共性的,它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改變或消失。今天,我淺談了讀《給教師的建議》後的一些感想,其實它裡面的很多經驗都值得我去一一聆聽和反思!這些都將成為我一生將享用不盡的財富!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5

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我受益匪淺。要想做一個好老師,不但但是知識上的給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熱情,來感化每一個學生,挖掘他們的巨大潛能。

首先,我要樹立一個信念——天下沒有笨的學生,學生的心靈都是美好的、善良的。我要發自內心地熱愛我的學生,不管這個學生是誰,不管這個學生成績如何,不管這個學生長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愛他們。

我深知這種愛的力量對一個學生來說是多麼的重要。每一個學生都不願意自己被老師忽視、遺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師面前表現一下自己,證明給大家看,自己是多麼的優秀。其實這種需要是每個學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為老師,是不能忽視這一點的。

我要毫不猶豫地愛我的工作,愛我的教學,如何去愛,這還是一個很值得我去思索探究學習的一個問題。當我是學生的時候,我常常會有討厭上課的經歷,這往往是因為我討厭這個老師。為什麼會討厭呢?因為上課枯燥呆板,佈置大量作業、知識含量低、知識範圍窄、知識老化、不懂裝懂、架子大、單純的知識灌輸、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學習積極性低等,往往是這一類老師的共同特徵。

現代的老師,顯然不能這樣下去,作為受過現代教育的新一代老師,我要有現代的教學。首先,我要學會研究教學——怎樣讓自己在課堂內最有效的發揮——我的學生能有最大的收穫——不僅僅是知識的接受,還要有學習的熱情、有主動學習的渴望、有探究學習的能力以及有提升內心世界的願望。

課堂之前,我應該怎樣做呢?我需要認真思考以下這些問題——“這節課我要教給學生什麼?最重要的是什麼?最難教的是什麼?學生最易接受的是什麼?最難接受的是什?”“我應該如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最大限度地激起學生求知的渴望?”“我的數學設計是否合理、完善,還有沒有更好的設計方案呢?其他老師又是怎樣設計的呢?哪一點是值得借鑑的呢?別人的為什麼好呢?好在哪裡?”

“在課堂上如何有效地滲透積極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有一個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發生突發事件,我有什麼應變措施呢?”我都應該認有效地真對待,作好充分的思考與準備,顯然這一步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努力,但是這一步做的如何也直接關係到我的教學質量、教學效果。作好這一步,是至關重要的,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6

所謂人格,就是一個人在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中逐漸形成的精神狀態,是一個人品質、意志、個性、氣質和行為方式的集中體現。而教師的人格則是教師本人在長期的教育事業中逐漸形成的獨特的、鮮明的人格,是其思想、道德、舉止、氣質及能力等眾多因素的綜合。它賦予教師個體生命以鮮明的本我色彩,是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保證。

教師,這個光榮而艱險的職業,它承載著“傳道、授業、解惑”的重任。教師的一言一行影響著學生的成長、成人、成材。《論語.子路》中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闡明瞭教師人格的重要性。但如何修煉自身的人格魅力呢?本人從《魅力教師的修煉》一書的‘教師的人格魅力修煉’這一章中稍有領會,特將幾點摘錄其下:

1.為人師表的道德魅力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在教育中一切都應以教育者的人格為基礎,因為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由此可見,教師的人格對學生有著最具體、最直接、最深刻的影響。所以,身為教師不僅要有著良好的職業道德,更要熱愛自己的教育事業,才能將自己內心的情感化為自身人格的魅力,影響和感染學生,使其產生向善的動力。

2.舉止優雅的人格魅力

言教輔以身教,身教重於言教,教師高雅文明的言談舉止會成為學生的鏡子,對學生的思想品起到修正的作用。試想“如沐春風的無痕鼓勵與破口大罵的指責糾正”而言,哪個能更容易的走進學生的心靈呢?

3.追求完美的思想魅力

教師也是凡夫俗人,也有著常人該有的嗔痴慾念。但為人師者,就代表著你必須捨棄一些常人具有的浮躁不安情緒,而必須樹立一種崇高而純淨人生目標,以嚴格的要求約束自己,時刻銘記著:我們是一個人類靈魂的塑造師,是社會精神文明的建設者和傳播者。時刻牢記:當我們走上三尺講臺的那一刻,我們的言行將不僅僅是一種個人的行為,而是一種公開的規則。我們要做的僅僅是以我們人性化的權威形象,使學生親聞其身,親見其形,主動的接近我們、模仿我們,才能完成培養人、塑造人的教學目的。

“路漫漫兮其修遠,吾將上下求索”!衷心地希望,同在一個天空下的同仁們,能共同撐起教育的藍天。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7

一座漂亮的高樓,如沒有堅實的地基,那它也不過是一座座虛幻的空中樓閣而已。浩瀚的海洋若沒有億萬條小流的注入,也便失去了它撼人的氣勢,是啊,一個人的成長也是需要基礎,需要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的。特別是在中學、國小階段,正是為人生人生打地基的時候。

此時,他們的記憶既靈活有敏感,只要我們教師善於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不讓孩子負擔過重,那麼這個時期孩子們記住的東西,常常永遠不會忘記。咱教師不知是否有這種感覺,就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舊時忘不了,新事想不著,理解力日漸增強的我們和學生同背一首新詩,我們肯定背得很快,可一段時間後,學生們仍能背得很熟,而我們卻想不起其中的某些句子了。正所謂背得快,忘得更快。而學生們正像一個空袋子一樣,把那些識記積累的東西一股腦的全裝進去。雖然現在他可能並不十分理解,但在將來,隨著能力的增強,閱歷的增長,他們會信手拈來、應用自如的。

我想這也正是中學教學大綱上所強調的“重視雙基”的意義所在,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就是學生學習的基礎。以後我會繼續在如下方面下功夫:

首先,注重學生基本的讀寫能力訓練,寫好字,讀好書,背好詩,說好話,讓孩子們掌握好基本的知識工具,做一個能讀、能寫能表達的人。

其次,注意訓練的持之以恆,培養學生的能力,這並非是一蹴而就的事,重在堅持現在每天讓學生寫會生字詞,理解其意義,每堂語文課,課前3分鐘背誦,每週一讀一寫,即讀好書,寫讀書筆記。現在孩子們已經養成了習慣。幾年下來,我這兩個班的孩子,基礎知識學習比較紮實,成績很好。

再次,就是花樣作業,我們班的餓孩子作業,是不重樣的,根據白天的表現,我會給不同的孩子佈置不同的作業,有多點的、有少點的、有讀的、有寫的、還有背誦的,雖然不同,但孩子們都沒有意見,因為,他們知道,只要他好好表現,就會做自己最想做的作業,其實佈置這類花樣作業的目的,就是為了讓 孩子們對那些基礎知識經常複習,反覆使用,從而鞏固牢記。

當然,隨著年級的增高,學生們學習的側重點有所變化,從抓雙基到抓能力,一環扣一環,蘇氏告訴了我一條永恆的真理:這全部的工作都是建立在自覺的掌握教材的基礎上。只要我們用心愛學生,用心工作,儘量把學生的有意識記和隨意識記結合起來,相信,孩子們終有一天能讓 自己的夢想騰飛起來,做教師的我們看到孩子們的幸福,自然也將無比的幸福。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8

看了第一條我就特別的喜歡,同時感受到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家的高度,也從此決定好好把這本書讀完。

“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告訴我們一個很淺顯但是我們會經常忽略的道理:每個學生都是有差異的,我們應將學生看做具體的人來進行教育,應該做到因材施教。

“學習上的成就這個概念本身就是一種相對的東西”:對一個學生來說,‘五分’是成就的標誌,而對另一個學生來說,‘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師要善於確定:每一個學生此刻能夠做到什麼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這句話告訴我們,學生是一個具體的人,每個學生都是不一樣的,所以要具體分析每個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最近發展區。維果斯基認為學生的發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學生的'現有水平,指獨立活動時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另一種是學生可能的發展水平,也就是通過教學所獲得的潛力。兩者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教學應著眼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學生提供帶有難度的內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其潛能,超越其最近發展區而達到下一發展階段的水平,然後在此基礎上進行下一個發展區的發展。因此我們應該進行分層教學,記得上週我們理科教研會上提到了分層教學,只要用心相信我們應該可以取到很好的效果。

但,除了分層教學,在教學上我們還需要做些什麼?當學生上課做小動作、玩玩具、說閒話……的時候(這裡只是說輕度班的學生),我們經常抱怨:就算我們的課堂調控能力再好,我們也不可能讓學生在每節課或者每一秒鐘都能認真聽課,因為學生的障礙決定著他們注意持久度不會長久。我們是否再深入地想一下:或許還有其它更主要的原因嗎?蘇霍姆林斯基說:“親愛的同事們,能夠認真地思考一番,怎樣設法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都在進行腦力勞動,那麼上述的情況是絕不會發生的!”是呀,如果我們在課堂上讓每個學生都有事情做,讓他們投入到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中去,他們壓根就沒有多餘的心思用在其它地方。

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把每個學生看作具體的人,根據每個學生的情況設計不同的具體的教學方法,為他們設計不同的作業,使他們能夠得到最快最好的發展,加油吧!我們還年輕,我們需要在教育事業上探索進步。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9

烈日炎炎的六月,每當在捧讀《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時,就會讓我很快被書中一條條看似普通實際上卻反映著教育本質的建議所吸引,心也隨著慢慢沉靜,身體也就慢慢感覺不到周圍炙熱的空氣了。

"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在國小裡,你要教會所有的兒童這樣閱讀:在閱讀的同時能夠思考,在思考的同時能夠閱讀。"

"兒童學業落後的根本原因,就在於他沒有學會思考。""讓實際事物教給兒童思考——這是使所有的正常兒童都變得聰明、機敏、勤學、好問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條件。"讀著這一個個反映著教育教學本質的觀點,真的很佩服蘇霍姆林斯基對於教育的潛心研究。特別是對於"讓實際事物教給兒童思考"感觸較深。

在教學中,曾遇到過這樣的題目:一塊正方形桌布,鋪在一個邊長10分米的正方形桌面上之後,四周下垂的一樣長,並且題目中畫出了桌子的一邊下垂了2分米,問題是求這個正方形桌布的面積。學生一開始獨立解答時,很少有能解答對的。因為在學生的眼裡,他們看到的就是一個立體的鋪著桌布的桌面,根本想像不出實際生活中是什麼樣子的,所以不可能解答對。於是,我找來一塊同樣大小的桌布,在教室裡用米尺搭建了一個邊長是10分米的桌面,先讓學生觀察桌布在沒鋪到桌面上之前的樣子,就是一個正方形,然後再讓學生自己把桌布鋪在桌面上,當四周下垂一樣長時,再觀察現在桌布的樣子,從而找出桌布的邊長就是桌面的邊長再加上兩邊分別下垂的2分米,所以這個正方形桌布的邊長是14分米,然後把桌布拿起來再還原到原來的正方形,這樣反覆的讓學生自己動手演示,正是"讓實際事物教給兒童思考"的過程,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慢慢了解了題目的本質,便能找到了正方形桌布的邊長,它的面積也就迎刃而解了。如果沒有這種實際事物的反覆演示,學生是抽象不出正方形桌布的邊長是14分米的。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如果學生有什麼東西不能理解,如果學生的思維像關在籠子裡的小鳥一樣豪無用處地折騰時,我們應該設法把學生意識裡乾涸的小湖泊跟自然界、各種事物和周圍的海洋接通,活生生的思想的泉水就會噴薄而出了,很多的教學難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0

時間是擠出來的二語王啟環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我的暑假作業-讀後感。他寫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共談了一百條建議,讀著此書,就好像和前輩交談,解答了我心中的疑惑,撫平了我心中的焦躁,點亮了迷途的夜燈。書中每的每一條建議都來自於他的實踐,加以理論剖析,令讀者歎服。其中有寫到老師的時間哪裡來,我常常苦於處理種種事情沒有多餘的時間讓自己好好讀書寫字,愛好也是需要時間來完成,並從中得到快樂,所以我常感疲憊,並不是教學上任務重,而是沒有時間去釋疑解惑,或者說沒有解得透,內心不輕鬆。每天備課、上課、批改學生的作業、輔導學習能力比較差的學生、還要時常接待家長、處理學生之間發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級的環境佈置,完成大隊部的工作等等,已經是有點應接不暇,晚上回到家還要忙著家中瑣碎的事情,管好女兒的學習、彈琴,做一個盡職的家長,讀後感《我的暑假作業-讀後感》。苦於身心疲憊間讀到了霍姆斯林的建議,心中逐漸坦然。那麼教師的時間到底從那裡來呢?帶著這個問題與煩惱我仔細閱讀了這一章節。書中寫到: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對話就是和愛人一起喝啡。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誠然,我對學術著作的拜讀甚少,時常忘記時間是擠出來的,書籍永遠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不應該總是抱怨沒有時間,抱怨事情太多,我應當在自己所教學的語文這門學科中,使學校教科書裡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成為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裡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皮毛。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關的。既然選擇了教師這一行,就要樂安天命,平靜的接受,安靜的看待,清靜的對待。把師愛比作春雨,潤物細無聲最恰當,再轟轟烈烈的愛都要歸於平凡。常讀書、常思考、常反省、常進步,會使我們勇於和善於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真實的反省和內省,敢於正視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於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為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讀《給教師的建議》,我想對自己說一句:不要找藉口不讀書。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1

數學課上的腦力勞動是思維的試金石。孩子們數學題做不會,大多是因為他還沒真正地學會思考。學生只有真實地感受習題就是生活中運用的,再通過不斷觀察、思考到最終的理解,他也就成功了。

蘇氏在本條講述了他的一個學生彼特里克的故事。一個“頭腦遲鈍”的學生,在很長時間裡都無法理解算術應用題的題意。蘇氏通過帶領他到自然界裡去注意人們在勞動過程中解決的許許多多的應用題,使他通過自身的智慧努力去理解各種事物和現象之間的實質。他依次教給孩子去觀察和對比各種事物、各種屬性和各種現象——即教給他們看出事物的相互作用,努力使孩子理解數的依存關係,使他相信這些依存性並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而是現實存在的。重要的是,在這一過程中,並不是要求孩子馬上就學會計算和運用數字,而首先是應當讓他理解各種依存性的實質。最後,通過這一過程的努力,這個孩子終於能夠獨立地解出應用題,他興奮地跑回家告訴媽媽和奶奶,為自己的進步感到自豪。

在現實的工作中,我們也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學生。比如三年級的學生在做求四邊形周長相關的數學題,通過練習學生們大多都學會求周長方法時,題目發生轉變:出現了一塊菜地圍籬笆,它有一面是靠牆的。學生做這樣的習題,通常是按照長方形的周長直接就求了,不管你怎麼提醒他總能把那一面牆不需要圍籬笆給忘記了。這時候,你並不能就此判定孩子在數學知識學習方面不會有大的進步了。畢竟孩子的思維不只是停留在這道題上,我們應該充分地去相信他們,讓孩子多加的練習,亦或是帶領他們走到自然中多觀察。當然,這個過程是需要足夠的耐心的,一年不行,那再一年呢!你要堅信終有一天,他們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相信他們是能行的。

正如書中所說,思維就是一顆花,它是逐漸的積累生命的汁液。只要我們用這種汁液,細心而耐心地澆灌它的根,讓它受到陽光的滋潤,終於一日,它的花朵就會絢爛綻放。讓我們充滿期待,教會兒童思考,在他們面前展開思維的最初源泉---周圍的世界。讓我們把這種認知的歡樂給予兒童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