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性管理專案投資論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92W

一、提升流動性管理能力的常規措施

流動性管理專案投資論文

1.構建資金風險的預警機制

流動性管理是專案投資資金運作日常核心工作。依照總量平衡、結構對稱、提前預警、適時調節原則,投資者需從風險管理的組織機制、分析機制和處理機制三方面入手,建立包括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發展能力、現金流量等方面的風險預警監測指標體系,確定重點監測物件和監測領域,重點關注即將到期債務,對可能出現的風險提前做好應急預案,通過多層安全機制控制,最大限度避免流動性突發事件對正常經營造成的衝擊。

2.提高外部信用評級水平,積極拓展多渠道融資,強化投融資能力建設

投融資統一管理是確保專案投資成功的前提條件。投資者和專案本身的信用是獲取未來現金流的重要因素之一,為將潛在的信用能力轉換成切實的現金流入,從整體上提高專案資產的流動性,必須打通投融資業務鏈,投資者的外部信用評級可為進一步獲得外部資金支援打下堅實基礎。同時投資者需要對各融資渠道進行分類管理,彙總整理並定期更新各融資渠道的融資能力、融資規模、期限、融資成本等,綜合比較各渠道資金成本、期限、流動性、風險,以確定資金運用優序,未來假設發生極端情形而導致流動性緊張,則投資者將充分發揮外部渠道融資緩衝墊的作用,通過多渠道、多方式融資有效緩解專案資金缺口。

3.日常經營中對流動性管理預留較大空間,以管理機制體制

為流動性風險防控提供有力保證針對專案投資的風險收益特性,投資者應從組織體系、報告規定、處理程式、處理措施、績效考核等方面做出規定。具體措施包括:一是通過一系列的技術手段和制度流程,增強對流動性風險預測、計量和調控的能力,並確定突發事件的可融資方式及金額,為專案投資和正常執行保駕護航;二是建立授權機制、內控機制、責任機制、報告機制,確保風險管理真正落到實處;三是加強還款週期管理,錯開短期和長期融資到期日,平滑資金波動,保持充分的流動性儲備,尤其是確保足夠的備而待用的短期融資資源。

二、新形勢下的流動性管理措施

1.建立科學的資產負債匹配管理模式,通過資產負債的長期安排與動態協調,提高流動性管理能力

資產負債管理通常被定義為在給定的風險承受能力和約束條件下,為了實現企業的財務目標而對資產和負債的戰略進行制定、實施、監控以及修正的持續過程。國內外理論及實務已經充分表明,通過全面考量專案資金的負債性質和期限結構因素、各類投資品種特性,實現資產端與負債端的對接,其關鍵之處在於對資產負債錯配的管理,流動性管理是資產負債管理的核心和前提。在具體的資產負債現金流匹配過程中,技術上首先匹配最遠的負債現金流,之後對次遠負債現金流進行匹配,以此類推,直至所有的負債現金流均被匹配完成。但資產和負債的現金流均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使得現金流匹配難以完全實現。另外,匹配程度越高,風險變得更低,同時專案投資所得到的回報水平也有可能會降低,為不錯過好的投資機會,通常需考慮在短期(如三年)實現現金流匹配。現代資產負債管理理論認為,資產負債管理實際上是風險管理、財務管理和戰略管理的高度整合,資產負債匹配管理是一個長期的動態過程,資產方與負債方的特徵都會隨著業務拓展、市場波動而呈現出動態變化甚至錯位趨勢,投資者必須以發展的眼光、視角看問題,進行基於長期的、全域性的視角的動態管理安排,合理運用資產負債混合配置的管理策略,提升流動性管理能力。

2.加強專案投資風險偏好研究,搭建風險管理體系,量化風險容忍度,提高資金運營管理水平

傳統的流動性管理措施主要側重於定性手段、事後分析,以及強化各種審批、彙報、流程等管理措施。隨著投資管理技術的革新,風險偏好研究、風險管理體系、量化風險容忍度等越來越成為機構投資者的`發展首選,通過明確投資者在實現其專案投資戰略目標過程中願意接受的風險水平,權衡風險和收益經營發展模式,合理配置資源,實現風險與盈利的最佳平衡。首先,應用現代金融理論中的資產組合理論,遵循風險組合與整體管理要求,實施全面風險管理,從整體層面上總體把握分散於各專案、各行業、各區域及各專案生命週期的風險暴露,以統籌考慮風險對策,把投資者所承擔的風險維持在一定的總體水平,實現增長、收益和風險的最佳平衡及投資資本的有效配置。其次,量化各項流動性風險限額,包括現金頭寸、非流動資產比例、對外擔保額度等,以將流動性風險暴露控制在可接受範圍,同時防止人為的、隨意地擴大風險,並通過一定的授權機制,在個別專案的靈活性和整體資產組合的原則性之間求取平衡。再次,建立完備的流動性管理資訊系統,支援流動性風險的識別、計量、監測和控制,通過風險量化工具等手段將分散的風險整合起來,進行風險協調,降低不確定性。最後,實行投資風險的分散、轉移。專案投資組合包括金融品種、投資期限、投資行業以及投資區城等各種組合,通過分散化投資,消除非系統性的流動性風險。同時,通過融資業務和金融工具的創新來提高流動性,包括資產證券化、備用擔保等,向外部轉移和化解流動性風險。

3.重視合作伙伴及交易對手選擇,建立約定回購、自主退出機制及退出主動權安排,提升流動性管理創新能力

交易對手風險可概括為交易對手因各種原因未能履行合同約定的義務而給投資者造成經濟損失的各種風險,主要包括國家(地區)風險、法律風險、財務風險、技術風險、信用風險等,它與交易對手所處經濟環境、市場環境、所在行業以及自身的經營情況有關,如何事前識別、信用增進和風險補償及緩釋化解這些交易對手風險,是專案投資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機構投資者應優先選擇有過合作經歷、信譽較高或在投資行業內屬龍頭或具有較強整合能力的合作伙伴或交易對手,細緻全面地評估交易對手的開發資質、管理團隊等,建立交易環節相互制衡的模式、運作機制,通過各種交易對手的搭配和組合,儘可能事前規避可能發生的風險,同時做好對交易對手風險的事後管控,制定應對預案,將事後風險控制、化解到投資總體目標允許承擔範圍之內。專案投資流動性的有效管理而不是被動防範,可通過約定回購、收益回收模式等創新來增進。按照不同市場、不同品種、不同專案,分別確定不同的收益實現方式,預設自主退出機制及退出主動權安排,建立可靠的投資收益保障和流動性風險防範管理機制,是提高專案投資流動性管理的有效途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