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設計(合集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5.97K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數學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學教學設計(合集15篇)

數學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探索比較大數大小的方法,體會比較較大資料的實際意義。

2、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重點:

會比較多個大數的大小。

教學難點:

在小組合作中探索出比較大數大小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解決問題。

1、出示一幅中國地圖,教師提問:你們知道我們回家有多少個省份嗎?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我國有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政區共34個省級行政區。(板書課題:國土面積)

2、請同學們觀察地圖,你能看出我國的哪幾個省或自治區的面積比較大嗎?學生觀察並學生回答。(有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四川省)

二、探究新知

大數的比較:

師:讀了這些資訊你知道了什麼?你能將四川省、西藏自治區、和新疆。

維吾爾自治區的面各從大到小排列嗎?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並將你們的.排列結果寫在你們的小黑板上,一會請每組的組長來彙報你們組是用什麼方法進行排列的。

數學教學設計2

教學建議

一、知識結構

二、重點、難點分析

本節的重點是:單項式乘法法則的匯出.這是因為單項式乘法法則的匯出是對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的綜合運用,滲透了“將未知轉化為已知”的數學思想,蘊含著“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規律,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內容之一.

本節的難點是:多種運演算法則的綜合運用.是因為單項式的乘法最終將轉化為有理數乘法、同底數冪相乘、冪的乘方、積的乘方等運算,對於初學者來說,由於難於正確辯論和區別各種不同的運算以及運算所使用的法則,易於將各種法則混淆,造成運算結果的錯誤.

三、教法建議

本節課在教學過程中的不同階段可以採用了不同的教學方法,以適應教學的需要.

(1)在新課學習階段的單項式的乘法法則的推導過程中,可採用引導發現法.通過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鏈,引導學生將需要解決的問題轉化成用已經學過的知識可以解決的問題,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始終處在觀察思考之中.

(2)在新課學習的例題講解階段,可採用講練結合法.對於例題的學習,應圍繞問題進行,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解題的過程中展開思維.與此同時還進行多次有較強針對性的練習,分散難點.對學生分層進行訓練,化解難點.並注意及時矯正,使學生在前面出現的錯誤,不致於影響後面的學習,為後而後學習掃清障礙.通過例題的講解,教師給出瞭解題規範,並注意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3)本節課可以師生共同小結,旨在訓練學生歸納的方法,並形成相應的知識系統,進一步防範學生在運算中容易出現的錯誤.

教學設計示例

一、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並掌握單項式的乘法法則,能夠熟練地進行單項式的乘法計算.

2.注意培養學生歸納、概括能力,以及運算能力.

3.通過單項式的.乘法法則在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二、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單項式與單項式相乘的法則.

難點:分清單項式與單項式相乘中,冪的運演算法則.

三、教學過程

複習提問:

什麼是單項式?什麼叫單項式的係數?什麼叫單項式的次數?

引言 我們已經學習了冪的運算性質,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可以學習整式的乘法運算.先來學最簡單的整式乘法,即單項式之間的乘法運算(給出標題).

新課 看下面的例子:計算

(1)2x2y·3xy2; (2)4a2x2·(—3a3bx).

同學們按以下提問,回答問題:

(1)2x2y·3xy2

①每個單項式是由幾個因式構成的,這些因式都是什麼?

2x2y·3xy2=(2·x2·y)·(3·x·y2)

②根據乘法結合律重新組合

2x2y·3xy2=2·x2·y·3·x·y2

③根據乘法交換律變更因式的位置

2x2y·3xy2=2·3·x2·x·y·y2

④根據乘法結合律重新組合

2x2y·3xy2=(2·3)·(x2·x)·(y·y2)

⑤根據有理數乘法和同底數冪的乘法法則得出結論

2x2y·3xy2=6x3y3

按以上的分析,寫出(2)的計算步驟:

(2)4a2x2·(—3a3bx)

=4a2x2·(—3)a3bx

=[4·(—3)]·(a2·a3)·(x2·x)·b

=(—12)·a5·x3·b

=—12a5bx3.

通過以上兩題,讓學生總結回答,歸納出單項式乘單項式的運算步驟是:

①係數相乘為積的係數;

②相同字母因式,利用同底數冪的乘法相乘,作為積的因式;

③只在一個單項式裡含有的字母,連同它的指數也作為積的一個因式;

④單項式與單項式相乘,積仍是一個單項式;

⑤單項式乘法法則,對於三個以上的單項式相乘也適用.

看教材,讓學生仔細閱讀單項式與單項式相乘的法則,邊讀邊體會邊記憶.

利用法則計算以下各題.

例1 計算以下各題:

(1)4n2·5n3;

(2)(—5a2b3)·(—3a);

(3)(—5an+1b)·(—2a);

(4)(4×105)·(5×106)·(3×104).

解:(1) 4n2·5n3

=(4·5)·(n2·n3)

=20n5;

(2) (—5a2b3)·(—3a)

=[(—5)·(—3)]·(a2·a)·b3

=15a3b3;

(3) (—5an+1b)·(—2a)

=[(—5)·(—2)]·(an+1·a)b

=10an+2b;

(4) (4·105)·(5·106)·(3·104)

=(4·5·3)·(105·106·104)

=60·1015

=6·1016.

例2 計算以下各題(讓學生回答):

(3)(—5amb)·(—2b2);

(4)(—3ab)(—a2c)·6ab2.

=3x

www。xuehuiba。com

3y3;

(3) (—5amb)·(—2b2);

=[(—5)·(—2)]·am·(b·b2)

=10amb3

(4)(—3ab)·(—a2c)·6ab2

=[(—3)·(—1)·6]·(aa2a)·(bb2)·c

=18a4b3c.

小結 單項式與單項式相乘是整式乘法中的重要內容,它的運演算法則的匯出主要依據是,乘法的交換律與結合律以及冪的運算性質.

數學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認識上下左右》

教學目標:

1. 能辨認上、下、前、後這些方位,並用這些方位來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2. 能將自己所學知識運用於生活實際,初步能在同一場所辨認自己或他人所在的位置和方向。

3. 積極主動地參與位置與方向的認知過程,體會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價值,發展學生積極學習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難點:

正確辨別上、下、前、後的位置關係,體驗其相對性。

4. 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教具準備:掛圖、小動物貼圖。

教學過程:

一、聯絡生活,揭示課題

師:誰能告訴大家,在你的課桌上面放的是什麼,桌子下面又有什麼?

學生自由說。

師:誰能幫老師數一數,你前面有幾位小朋友,後面呢?

學生彙報。

板書課題:上下、前後。

二、新課

1. 上、下

出示主題圖,師:這是某個城市的跨江大橋,你們看,多巨集偉啊,誰能把自己從圖上看到的情景說一說?

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對主題圖進行描述,並側重引導學生用“上”、“下”對物體的位置關係進行準確的描述。

學生獨立完成課本的填空。

聯絡生活實際,學生用“上”、“下”描述身邊事物的位置關係。

2.前、後

讓一組學生排成一縱隊,指名描述小夥伴的位置,學會用“前”、“後”來準確描述。

在黑板上貼出小動物貼圖,讓學生用“前”、“後”相互說說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位置,指名說。

三、集體遊戲

1. 一切行動聽指揮

請幾名學生在教室內隨意走動,當教師說“停”時,向全體同學說一說自己所在的位置,要求用上所學的方位詞“上”、“下”、“前”、“後”。

2.畫鼻子

在黑板上畫一動物頭像,讓學生輪流給小動物添上鼻子,做遊戲的學生需

蒙上眼睛,其他學生可用所學方位詞提醒該同學,讓其順利添上鼻子。

四、全課小結

今天學習了什麼內容?

左 、右

數學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有趣的情境中,學習有關“8”和“9”的加減法,並能正確計算。

2.通過看圖和塗色等活動,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動手實踐等良好習慣。

3.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情境圖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能運用所學的知識加以解決。

〖教學設計〗

(一)複習匯入(2分鐘)

1.複習口算

教師出示卡片:2+4 1+5 6-1 2+2 7-4 3+2 4+3 6-3 7-2 6-5學生搶答,答對的獎勵一面紅旗。

(二)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一起到小明學校的操場上去看看他們下課的時候在玩什麼好嗎?(生興奮回答:好)

(1)出示跳繩圖。

師:小朋友們在操場上做什麼呢?仔細觀察這幅圖,你能提出什麼問題呢?

生:有幾個人在跳繩?

生:有幾個男孩子?

(2)彙報交流加法算式

師:這張圖裡面藏著許多數學問題,那麼,就一共有多少人這個問題,你打算怎麼解答呢?(舉手彙報,師邊板書邊引導學生完整說出問題。)

①生:有2個同學搖繩子,6個同學跳繩,一共有幾個同學呢?

師:你能不能幫自己的問題列出算式呢?

生:2+6=8,6+2=8

師:你真厲害,一口氣能列出兩個算式!

②有4個女同學,4個男同學,一共有幾個同學呢?

4+4=8 ③跳繩的同學中有3個人穿裙子,5個人穿褲子,一共有幾個同學呢?

3+5=8,5+3=8。

④有1個人戴帽子,7個人沒戴帽子,一共有幾個同學呢? 1+7=8,7+1=8

(3)小結

師:同學們說得都對,都可以解答這道題,我們採用的方法不一樣,但是結果是一樣的。通過對這個問題的解答,我們可以得到8的組成。1和7可以組成8,2和6可以分成師:剛才咱們列出了這麼多算式,是不是有點亂呢?聰明的你能不能幫他們排排隊呢?這些算式有什麼規律呢?

(從大到小或者從小到大排,課件出示整理好的結果)

(4)彙報交流減法算式

師:你能提出減法問題嗎?試一試。

先在小組內小聲說一說,再指名彙報。例如:

(1)操場上有8個同學在跳繩,有4個女同學,有幾個男同學?

(2)操場上有8個同學,有2個同學在搖繩子,有幾個同學正在跳繩?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減法算式。試一試

(二)塗一塗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不僅會看圖提問題,還會自己解決這些問題!現在,我們的大象朋友想請你幫一個忙,你願意嗎?(生:願意。)

師:你看看,大象在幹什麼呢?

生:他在畫畫,已經塗了一個格了。

師:大象伯伯正在裝修房子,他想把這九塊瓷磚塗上顏色,本來有幾格,他塗了幾格,還剩下幾格?

生:本來有9格,他塗了一格,還剩下8格。

師:現在請同學們拿出你們的彩色筆來幫幫大象好嗎?大象他想用兩種顏色畫格子,已經畫了一格藍色的

1)這是誰?

2)出示:

師:你們看它多辛苦呀,你們願不願意幫助大象伯伯呢?如果由你們來替大象伯伯塗色,你們想怎麼塗呢?請同學們拿出紙和一根油畫棒,自己動手畫一畫。同桌兩人一組,一人塗色,一人列出算式,針對同桌塗色的情況,想一想你都能列出哪些加、減法算式呢?

3.組織全班交流。 (三)試一試

1.出示:

7+2=□ 9-4=□ 4+4=□

6+3=□ 8-5=□ 8+□=□

5+□=8 □-4=5 □=1+8

學生獨立完成。

2.全班訂正,針對重點題目進行指導。如:5+□=8 □-4=5 □=1+8 (四)練一練(第35頁)

1.說一說,填一填。

看圖說說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然後列式。

全班訂正。

2.口算第35頁第2題。

學生都能算對。

3.數學遊戲:湊成9。

每組準備1~8八張數字卡片,拿出卡片,找朋友,兩個數能湊成9的卡片放在一起為好朋友。

4.數學故事:八戒吃瓜。看圖講故事,根據故事情節列出相對應的算式。 〖教學反思〗

本節數學課,我圍繞教材安排說一說、畫一畫、試一試幾個環節進行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老師以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身份出現,學生才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學習活動中,學生通過說、畫、寫等數學實踐活動,不僅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

聯絡,還學會如何觀察、如何思考以及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進而形成初步的數學能力。練

習中的數學遊戲和數學故事,既緊扣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得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本節課的不足之處是,前面內容說得較多,以至後面的數學故事時間緊,學生討論時間少了。今後在時間分配上還需多考慮。

〖案例點評〗

本節課較好地體現了《標準》的新理念,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環節的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用跳繩比賽這一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引出學習內容,提出數學問題,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實際,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道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讓學生說一說、畫一畫、試一試等教學環節,給學生充分的學習自主權,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索新知,勇敢地試,從而培養學生主動探索新知的意識以及學習的能力。練習中,教師利用數學遊戲、數學故事等有趣的練習形式,不僅使學生達到對所學內容的鞏固練習,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數學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書本91頁和94頁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形成一些基本策略,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

2、進一步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造

教具:畫好表格、圓的大紙;直尺;繩子;剪刀

學具:畫好表格、圓的作業紙;直尺;火柴

教學過程設計:

一、激趣匯入

師:在上課之前,老師先給大家講個故事,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裡有個老和尚,老和尚在給小和尚講故事。在講什麼故事,大家知道嗎?

生:……

師:那麼照這麼講下去,第23句我們應該講什麼呢?

生:……

師:對了,由此方法我們也可以知道第60句我們講哪一句。

再引出找規律填數字

師:大家發現了嗎?剛剛講的兩個題目都與什麼有關?(找規律),對,這是大家在一到五年級學過的兩類找規律的題目,一類是在數字之間找規律;第二類是週期規律,今天老師帶著大家來探索一種新的規律,大家有興趣嗎?

二、在摸索中前進

師匯入:今天,小明家裡來客人了,媽媽給小明一個任務——擺桌椅,(點課件)一張桌子可以坐6個人,客人比較多,就又擺了一張桌子,這回兒可以坐10個人,大家想想看,若是桌子的數量又增加的話相應的椅子數量是多少呢?

例1:(課件播放)按圖中的方式繼續擺桌椅

(1)填好表格資料,點課件,出示資料

(2)師:是怎麼填寫出來的?(每增加一張桌子就多4把椅子)

(3)師:除此之外你有其它的發現嗎?點課件提醒學生兩個量之間還有公式的關係。

(桌子的張數×4+2=椅子的數量)

師:大家覺得這題目有意思嗎?(有)下面一個題目需要同學們一起來合作完成了

例2:(課件播放)用火柴棒按下面的方式搭三角形

(1)師:要求是觀察圖後同桌合作完成搭火柴棒,再填好表格資料,把在此過程中發現的規律及時寫在作業紙上

(2)反饋:報資料,說說是怎麼樣得出資料的`?(火柴棒堆出來的;推匯出來的)

(3)師總結規律:

每多一個三角形就多兩根火柴棒

三角形的個數與火柴棒的根數之間有什麼關係?

(火柴棒的根數等於三角形的個數×2+1)

由此我們用n表示三角形的個數,用A表示火柴棒的根數,我們就有了A=2n+1

小結

師:講了兩個題目了,老師想問問,今天探索的新規律,新在哪?

生:……

師小結:今天我們研究的是兩個量之間的一種規律,這類題我們不僅可以找出某個量前後數字之間的關係,有時還可以得到這兩個量的一個公式,其實這個公式就是規律的呈現方式。

有了前後數之間的關係或是有了公式,我們在解決較大的數字問題時就輕鬆多了!

師再點課件:當擺出25個三角形的時候,需要的火柴棒根數是多少?(51)

例三:(課件播放蛋糕圖片)師:這個蛋糕漂亮吧?讓人看得饞涎欲滴,看到蛋糕很多人會想到生日,那麼老師相信大部分同學在生日時會切蛋糕,好,下面一個問題就與切蛋糕有關,假如今天是班上是某個同學的生日,老師要求他切五刀,大家幫他想想看,最多能切給幾個同學吃?要求是隻能從上往下切,蛋糕可以不均勻。想好方法的學生請舉手。

生說說方法

師:對了,一下子讓我們切五刀太複雜了,我們可以從簡單的數字入手,然後逐漸來研究比較大的數字,那麼我們應該從一刀入手(兩塊),兩刀(四塊),三刀呢?開始複雜起來了,不要急,我們課前不是在作業紙上畫了一個圓嗎?你們把它當作蛋糕,用手中的筆和尺子當作刀,切切看,切好了舉手。

生到黑板上板演,並說說怎麼樣就能保證切出來的蛋糕塊數是最多的。

生再獨立完成切四刀

螢幕上點出分別切一刀、兩刀、三刀、四刀對應的蛋糕塊數

師:下面我們回到剛才的問題,如果是切5刀呢?

生會低頭再去畫,師提醒用規律的方法去做

三、鞏固新課

師:前面三題都是我們全班同學齊心協力完成的,下面做個獨立作業,看看同學們掌握情況如何?

書本翻到94頁,獨立完成第三題

四、趣題拓新

師:連續做題我們來休息一下,拿起剛才那張作業紙,這張紙我們還可以幹什麼呢?(折飛機,折花)對了,同學們說的都與折有關,老師做最簡單的動作,(講紙對摺)這張紙有什麼變化(一層變兩層)再對摺呢?……

填資料,找規律,出示折了30次以後的資料,然後與珠穆朗瑪峰比高。

師:其實,這是人們在簡單的生活經歷中找到一定的規律後得到的一種不可思議的發現。老師希望同學們也能在之間的日常生活中多觀察、多探索,試著去尋找一種規律然後去挖掘別人未知的世界!

展示“課後探索”

數學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認識上、下前、後的基本含義,初步感受上與下、前與後它們具有相對性,並能用上、下、前、後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

2.在學習活動中,藉助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抽象出四個方位詞,使學生會用上、下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3.把學生生活中的位置認識提升到數學化的認識,體會方位在生活中的價值,發展空間觀念。

目標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上、下、前、後等空間方位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經驗,但不一定能準確地表述清晰。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要將學生的生活中位置經驗轉化為數學化位置的認識,能用四個方位詞準確的表達物體所在的位置。教學重點:正確辨認上、下前、後的基本含義,會用上、下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教學難點:

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上、下前、後的相對性。

教學準備:

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聯絡生活,談話引入

(一)活動中初步感受上下。

1.學生按要求做:把數學書放在桌面上,鉛筆盒放在數學書的上面。

2.說一說:桌面上有什麼?數學書的上面有什麼?鉛筆盒的下面有什麼?

(二)活動中初步感受前後。

學生舉手發言:自己的前面有幾名同學?後面有幾名同學?

(三)揭示課題。今天學習上、下、前、後。

【設計意圖: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活動,初步感受上、下、前、後,從而揭示課題。】

二、交流辨析,探究新知

(一)引導觀察,認識上、下。

1.課件出示主題圖:

江上大橋圖

2.學生觀察,交流討論。

(1)觀察這幅圖,你看到了什麼?

(2)你能用上、下這樣的詞說一說這些交通工具的位置嗎?

(3)大家一會兒說火車在上面,一會兒又說火車在下面,火車到底在哪裡呀?這是怎麼回事啊?

(4)怎樣才能說清楚呢?

3.小結:有時我們需要說清楚誰在誰的上面,誰在誰的下面,這樣別人才能聽明白各種物品的位置。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主題圖,讓學生在對這幅情境圖的觀察和表述中,根據輪船、火車和汽車三者的位置關係,認識上、下方位,體會位置關係的相對性。】

(二)認識前、後。

1.課件出示動畫:汽車圖

2.學生觀察,交流討論。

(1)你又看到了什麼?

(2)你能用前、後這樣的'詞說一說這些車的位置嗎?車頭開向的方向就是前。

(3)大家一會兒說卡車在後面,一會兒又說卡車在前面,這又是怎麼回事啊?

(4)怎樣才能說清楚呢?

3.小結:在說明位置時,有時需要我們說清楚是誰和誰在進行比較。

【設計意圖:在對轎車、卡車、大客車三者位置的表述中,認識前、後方位。初步感受上、下,前、後方位的相對性。體會到對於兩個物體,它們之間 上、下前、後的關係是一定的;對於三個物體,由於選擇的比較物件不同,造成位置關係不同,它們之間上、下前、後的關係也會不同。】

三、鞏固練習,強化認知

(一)進一步認識前後。

1.說一說。

請你用上、下、前、後說一說教室裡的人或者物品的位置。說清 在 的上面,在 的下面; 在 的前面; 在 的後面。

2.課件:練習三第1題。

(1)說一說:誰在誰的前面,誰在誰的後面?

(2)討論:小玉在小兵的前面還是後面呢?你是怎樣想的?

(3)小結:一般情況下,我們把面對的方向叫做前,所以小玉的前面是小兵,小兵的前面是小玉。

【設計意圖:結合現實活動,讓學生對前、後有進一步的認識。】

(二)鞏固練習:做一做。

把鉛筆盒放在桌子的上面;把數學書放在鉛筆盒的下面;請坐在xxx前面的同學起立;請坐在xxx後面的同學把手舉起來;

(1)老師提要求,學生做一做。

(2)學生當小老師提要求,其他學生做一做。

【設計意圖:將練習轉化為在現實空間進行的活動,突破難點,幫助學生正確辨認、使用上、下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四、靈活應用,拓展提升

把附頁中的小兔子和小烏龜貼在圖中,再看圖講故事。說一說,誰在誰的前面,誰在誰的後面,誰在誰的上面,誰在誰的下面。

【設計意圖:結合熟悉的龜兔賽跑故事以及生活經驗,明確指向終點的方向是前 ;同時讓學生在平面圖上辨認上、下前、後的位置關係。】

“師”之概念,大體是從先秦時期的“師長、師傅、先生”而來。其中“師傅”更早則意指春秋時國君的老師。《說文解字》中有注曰:“師教人以道者之稱也”。“師”之含義,現在泛指從事教育工作或是傳授知識技術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長值得學習者。“老師”的原意並非由“老”而形容“師”。“老”在舊語義中也是一種尊稱,隱喻年長且學識淵博者。“老”“師”連用最初見於《史記》,有“荀卿最為老師”之說法。慢慢“老師”之說也不再有年齡的限制,老少皆可適用。只是司馬遷筆下的“老師”當然不是今日意義上的“教師”,其只是“老”和“師”的複合構詞,所表達的含義多指對知識淵博者的一種尊稱,雖能從其身上學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識的傳播者。今天看來,“教師”的必要條件不光是擁有知識,更重於傳播知識。

五、全課總結,暢談收穫

這個工作可讓學生分組負責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週一換。要求學生抽空抄錄並且閱讀成誦。其目的在於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熱愛生活,所以內容要儘量廣泛一些,可以分為人生、價值、理想、學習、成長、責任、友誼、愛心、探索、環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積累40多則材料。如果學生的腦海裡有了眾多的鮮活生動的材料,寫起文章來還用亂翻參考書嗎? 說說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數學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知道這些圖形的名稱並能識別。

2、培養學生初步觀察、想象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主動探索的精神和與人合作的意識。

教學準備:

一些圖形紙製品、學具、多媒體課件、小剪刀等。

教學方式:

分小組活動,每四人為一小組,設立小組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匯入: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幾位老朋友,你們認識它們嗎?

1.認一認

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讓學生認一認,並說出物體的名稱。(課件出示)

2.選物體

你們的學具盒裡有這些物體嗎?請小朋友挑出自己喜歡的物體,挑好了嗎?

3.初步感知(摸一摸描一描剪一剪貼一貼)

師:請你選擇一個面摸一摸,你有什麼感覺呢?

那麼,你想把摸到的面留在紙上嗎?誰能想個好辦法?請小朋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把摸到的面留在紙上,並用小剪刀把它剪下來,我們要聽音樂來比一比,看哪個小朋友剪得又快又好。

你們想把自己剪得圖形貼出來讓別的小朋友也看看嗎?(師生共同貼出剪得圖形)

二、揭示課題

小朋友們剪得圖形真漂亮,你們想看的更清楚嗎?看!老師已經把你們剪得圖形移到了大螢幕上了。

誰能給這些圖形取個好聽的名字?

現在,大家看一看那些圖形長的比較像?

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

過渡: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新知識《認識圖形》。

三、實踐操作

這四種圖形我們已經認識了,下面我們來動手圍一圍,擺一擺。

1.用釘子板圍。

2.用小棒擺。

四、課間活動

今天我們又認識了新的'圖形,孩子們,你們高興嗎?下面就讓我們用歌聲來慶賀一下吧!(師生共同表演唱《幸福拍手歌》)

五、走向生活,提高能力

1、找一找(在生活中找有關的圖形)。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這4種圖形,請大家仔細想想我們的生活中有嗎?(有)

請你找出來,找到的小朋友請告訴你小朋友們!

2、辨一辨。(教師出示一些實物,指著有關實物有表面搶答。)

師:小朋友,你們都找了這麼多有趣的圖形,老師也找了一些回來,你們想不想看看?下面進行搶答遊戲,知道的小朋友馬上站起來說。這是什麼?它的面是什麼形狀的?(老師出示準備的幾個實物課件)

3.數一數。

看,數學多有意思,就連我們今天學的圖形也能組成一幅幅美麗的圖畫,孩子們,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數數這些有趣的圖形吧!(課件出示組合的圖形)

4.認一認。(多媒體出示交通標誌)

小朋友,看!這是什麼?(交通標誌)這些交通標誌表示什麼?每個圖形裡有哪些圖形?誰來說?(過馬路要走斑馬線)(進行交通安全教育:教育學生要認清交通標誌,遵守交通規則,安全行駛。)

六、創新活動——當個小小設計師

1、匯入。(多媒體出示學校的體育室,匯入“小小設計師”。)

師:小朋友真聰明!那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嗎?(這就是

我們學校的未來的體育運動室)

漂亮嗎?這位設計師利用了哪些圖形來設計呢?這個是什麼圖形?這個呢?... ...

原來用我們今天所學的圖形能設計出這麼漂亮的圖畫。

2、設計圖畫。

聽音樂,運用今天學過的圖形設計一幅美麗的圖畫。

3、彙報成果。

教師把設計好的圖形展示給同學們欣賞。

4、教師小結。

其他學生設計得也不錯,課後我們就開個“小展覽”大家一起來評一評,好不好!

今天,我們每個同學都做了小小設計師,只要大家努力學習,長大後,一定會成為著名的設計師。老師相信經你們之手,一定會把我們的祖國設計的更加美麗、壯觀!

數學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具體問題的探索,體會時間與數學的密切聯絡,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2、通過觀察、比較,尋找各種規律,體會到日曆中包含著豐富的數學問題。

3、經歷探索簡單規律的過程,體驗探索研究的價值和成就感。

4、結合生活實踐,解決與時間相關的簡單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飛飛的生日是9月24日,他很早就通過日曆表查到那天正好是星期六,學校不上課。他非常希望到那一天父母也能同時休息,好陪他去書店看書、去遊樂場遊玩,可是又不知道到那天父母是不是能同時休息。於是想請同學們幫忙提前算一算,大家願意嗎?

2、下面是飛飛提供的一家人9月份的'工作休息情況,從中你瞭解到了哪些資訊?

3、根據這些資訊,你能不能想個辦法,推斷出到飛飛生日那天,全家人是否都休息呢?

二、探究規律:

1、從9月1日起,按要求在日曆表中分別標出父親、母親、飛飛各自的休息日。

2、請大家觀察所標記的日曆,你發現了什麼問題?全班交流。

3、對照日曆表中所作標記分別填寫出三人9月份全部的休息日和幾個共同的休息日。

4、綜合以上分析,我們發現在9月份,飛飛全家共同的休息日有幾天?現在你能告訴飛飛,9月24日這一天,全家能共同休息嗎?你想對飛飛說些什麼?猜:飛飛知道這個訊息會怎樣?聽生日歌:提前祝飛飛生日快樂。

三、日曆表在生活中的作用可真大。其實在日曆表中的這些數字之間還藏有許多有趣的規律,同學們想不想把它們找出來?

(1)仔細觀察日曆中加框的四個數字,你發現了什麼?再找幾組這樣的數,驗證結論。

(2)小組討論:在日曆表中你還能發現什麼樣的規律?

8、小結:同學們真了不起,在我們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日曆表中找出了這麼多的規律,這說明只要我們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問題,學會用數學的頭腦思考問題,就會發現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就會發現許多有趣的數學現象和數學規律。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研究了哪些問題?是怎樣解決的?從中你有什麼體會?

數學教學設計9

一、打破傳統模式,構建思維型課堂

國中階段是學生情感意識建立的關鍵時期,而學生對於教師的良好感情則是課堂互動的基礎。教師在教課過程中應該避免“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因為這種教學方式很容易使學生增加對教師的依賴感,降低了他們的自主學習意識。在課堂上,教師應當加強與學生互動,適當地增加問題的提問。另外,教師在教學時應當結合實際,問題的設定要儘量貼近中學生的興趣愛好,打破原來枯燥的說教方式。只有學生和教師之間建立起了良好的情感交流平臺,學生才能對課堂感興趣,才能在自主的學習過程中使自己的思維能力得到有效的鍛鍊。

二、在解題過程中鍛鍊思維能力

(一)加強審題能力

審題是解題的第一個步驟,而細看當今中學生的答題試卷便可發現,因為審題出錯的題目比比皆是,所以提高審題能力是解題的關鍵步驟。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應當注重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意識,如可以讓學生在讀題時用筆標出關鍵條件,也可以讓學生小聲朗讀題目。這都有助於學生對於題目的理解。

(二)設定思維型問題,給學生留下想象空間

無論是課堂例題的設定還是課後練習題的設定,都需要教師動腦筋,教師要用貼近學生生活的題目去吸引學生,並使之從中得到練習,加強對知識的鞏固。思維發散的題目對於學生各項思維能力的培養都是很有益的。且這類題目一般形式新穎,學生對於它們的印象比較深刻,從而有利於學生對此類知識的吸收。例如,現有含鹽15%的鹽水200克,含鹽40%的`鹽水150克,另有足夠的鹽和水,要配置成含鹽20%的鹽水300克。

1.如果要求是使用現有的鹽水,但儘可能地少使用鹽和水,應該怎樣設計配置方案?

2.你還有其他的配置方案嗎?這一類的題目就是一種思維發散的題目,第一問更多地給予了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能使他們利用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展開想象,並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最終求得合理的配置方案。而第二問則在第一題的基礎上進行了拓展,學生可以相互展開討論,培養自己的求異意識。這樣,在整個解題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鍛鍊。

(三)培養對錯題的反思意識

對於錯題的整理與反思是糾正錯誤、加深印象和提高成績最有效的辦法。而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較弱,對於這方面的內容做得還不夠好。因此,教師應當注重學生對錯題反思能力的培養,對於學生的學習習慣做硬性的要求,使學生在不斷地總結與反思的過程中去發散思維,得到新的啟示。

學生可能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如在做一道題時,反覆思考都得不到答案,但是一經別人的提點或者一看答案解析,就立馬想到了做法,實際上這還是因為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掌握不牢固。因此,學生要培養錯題反思、整理的意識,在瞭解標準答案的同時還要對自己不熟悉的知識進行著重的記憶,在造成解題障礙的環節上多下功夫。另外,學生在整理錯題的過程中往往能收穫新的解題方式,或者能對題目有更深的理解,這些都是思維鍛鍊的方式。

三、結語

在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方面應當將知識準確地傳達給學生;另一方面,也應當注重學生對於學習方法方式的培養和思維能力的鍛鍊。數學的學習是一個有趣靈活的過程。在數學課堂中,學生的思維得到鍛鍊的可能性將更大。因此,教師一定要抓住國中生這一時期的特點,構建思維型和情感型課堂,使學生在學習的同時得到能力的提升,最終達到新課程改革的目標。

數學教學設計10

 教學素材: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動,找出簡單事件的排列數或組合數。

2、通過互相交流,使學生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符號感。

3、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經歷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進一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4、使學生在探索規律的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和學具卡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一起進入有趣的數學廣角。(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創設情境

(1)師:首先給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她的名字叫小紅。週末到了,小紅的班上要組織一次遊樂活動,她想邀請大家去參加,你們願意嗎?不過小紅有一個小小的請求,當她遇到困難的時候,希望大家能夠幫助她。

師:既然是參加遊樂活動,就要穿的漂亮一些,小紅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穿什麼衣服。

小紅的衣櫃裡放著六件衣服(出示衣服圖片),她可以怎樣搭配?一共有幾種不同的穿法

學生活動策略:

①教師請同學們拿出課前老師發給你的衣服卡片,自己擺一擺。

②引導討論:有這麼多種不同的穿法,怎樣才能做到不遺漏、不重複呢?(教師結合課件演示,介紹連線法。)

③組織學生討論:上裝的件數和下裝的件數,與有多少種搭配方法有什麼關係?

(2)媽媽為小紅準備了豐盛的早餐:

飲料有:牛奶、豆漿

點心有:蛋糕、油條、餅乾

如果飲料和點心只能各選一種,小紅的早餐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方法?

學生活動策略:

(1)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連線的方法自己找出不同的搭配方法。

(2)全班交流。

2、智闖五關。

第一關:幫小動物組數

教師出示三隻小動物手拿數字卡片的畫面,提問:用數字卡片4、5、6可以擺出多少個不同的三位數?

學生活動策略:

(1)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數字卡片在數位順序表中擺一擺,並作好記錄。

(2)各小組彙報後,教師指定幾名學生彙報自己的想法。進而引導學生髮現組數的規律。

第二關:走路中的數學問題

教師出示情境圖,告訴學生:從學校到少年宮有A、B兩條路可走,從少年宮到動物園有C、D、E三條路可走。提問:從學校經過少年宮到動物園,一共有幾條路可走?

學生活動策略:學生拿出課前老師發的線路圖,自己用筆畫一畫。

第三關:足球比賽中的數學問題

20xx年亞洲盃A組有4個球隊參賽,每兩個球隊都要比賽一場,一共要比賽多少場?

學生活動策略:教師請學生用字母A、B、C、D表示四個球隊,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把比賽場次清楚、形象地表示出來。

第四關:握手中的數學問題

教師出示畫有四位小朋友的圖片,提問:每兩個人握一次手,四個人一共握幾次手?

學生活動策略:每個小組選出四位同學實際做一做。

第五關:佳佳的密碼箱。

教師出示情境圖,告訴學生:佳佳的.密碼箱中的密碼是一個兩位數,左邊有數字1、2、3,右邊有數字4、5、6。可佳佳把提前設好的密碼給忘了,她最多試多少次才能把密碼箱開啟?

學生活動策略: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寫出所有可能的結果。

在此題的基礎上拓展:

★如果左邊的數字有1、2、3、4,右邊的數字有5、6、7、8,佳佳最多試多少次才能把密碼箱開啟?

★如果左邊的數字有1、2、3、4、5、6、7、8、9,右邊的數字有1、2、3、4、5、6、7、8、9,佳佳最多試多少次才能把密碼箱開啟?

三、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你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

四、機動練習

如果老師想給今天這節課表現最好的三位同學照一張合影,請同學們思考,三個人站成一行,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排法?如果老師也參加進來,四個人站成一行,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排法?同學們課下思考。

數學教學設計11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掌握等差數列與等比數列的概念,通項公式與前n項和公式,等差中項與等比中項的概念,並能運用這些知識解決一些基本問題。

教學重難點

掌握等差數列與等比數列的概念,通項公式與前n項和公式,等差中項與等比中項的概念,並能運用這些知識解決一些基本問題。

教學過程

等比數列性質請同學們類比得出。

【方法規律】

1、通項公式與前n項和公式聯絡著五個基本量,“知三求二”是一類最基本的`運算題。方程觀點是解決這類問題的基本數學思想和方法。

2、判斷一個數列是等差數列或等比數列,常用的方法使用定義。特別地,在判斷三個實數

a,b,c成等差(比)數列時,常用(注:若為等比數列,則a,b,c均不為0)

3、在求等差數列前n項和的最大(小)值時,常用函式的思想和方法加以解決。

【示範舉例】

例1:

(1)設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為30,前2n項和為100,則前3n項和為。

(2)一個等比數列的前三項之和為26,前六項之和為728,則a1=,q= 。

例2:四數中前三個數成等比數列,後三個數成等差數列,首末兩項之和為21,中間兩項之和為18,求此四個數。

例3:項數為奇數的等差數列,奇數項之和為44,偶數項之和為33,求該數列的中間項。

數學教學設計12

星期三上午第二節課是我在西胡垌國小的第一次公開課。講課前一天晚上我做了一些準備,開始上課得到時候,腦子好像完全不聽指揮了。剛開始我讓學生翻開課本地14頁,地3 章的題目會“1~5的認識和加減法”,我順手就寫在黑板上了。這首先就是課題書寫不正確。接著新課匯入,我要求學生觀察教材14~15頁上的主題圖,你發現了什麼?學生觀察的比較仔細,但沒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一年級的學生處於好奇心比較強、直觀感知能力強的.時期,我沒有利用好學生的這個特點去開展教學,所以學生的興趣並不高。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4個向日葵”“3個花”時,我並沒有及時發現學生使用數量詞不當的錯誤並去糾正他。這個問題是我得師傅胡老師提出來的,她指出國小的教學活動營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中,各個學科之間互相聯絡,並且貫穿。我有次感到了國小教學工作任重道遠,任何好習慣都要從小、從生活的點滴中去培養的,特別是對一年級的孩子們來說。

“1~5的認識”重點只是認識,學生能通過數數來認識1~5這5個數。對於教學的重難點,我沒有很好地把握住。本課時中也要求數字範寫。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挑學生上黑板上寫,把自己最漂亮的字型展示出來。學生雖然之前已經接觸過1~5各數,但基礎參差不齊,我為考慮到大部分學生的情況,而讓學生直接範寫,其實是不嚴謹的,畢竟小孩子還是小孩子。教師應先範寫,然後再讓國小生模仿著寫,剛開始一定要要求嚴格,

在課堂紀律方面,挑選學生回答問題時,我為注意到其他同學的狀態,沒有刻意去維持紀律 ,導致學生注意力的不集中,這一點做的不是太好。一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樂於表現,缺乏對同學的傾聽。再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應多鼓勵、表揚表現好的學生,特別指出“xxx聽別人回答問題聽得多認真啊”,多鼓勵多表揚,我相信孩子的好習慣就可以逐漸養成。

聽過我的課後,其他聽課的老師也提出了一些很好地建議,我已經記了下來,並且胡逐步改正。教學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探索學習的過程,我相信有了大家的幫助,我會不斷進步的!

數學教學設計13

一、 教學目標

1.瞭解推理、證明的格式,理解判定定理的證法.

2.掌握平行線的第二個判定定理,會用判定公理及定理進行簡單的推理論證.

3.通過第二個判定定理的推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進行推理的能力.

4.使學生了解知識來源於實踐,又服務於實踐,只有學好文化知識,才有解決實際問題的本領,從而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的教育.

二、學法引導

1.教師教法:啟發式引導發現法.

2.學生學法:積極參與、主動發現、發展思維.

三、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判定定理的推導和例題的解答.

(二)難點

使用符號語言進行推理.

(三)解決辦法

1.通過教師正確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發現定理,解決重點.

2.通過教師指導,學生自行完成推理過程,解決難點及疑點.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三角板、投影儀、自制膠片.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通過設計練習,複習基礎,創造情境,引入新課.

2.通過教師指導,學生探索新知,練習鞏固,完成新授.

3.通過學生自己總結完成小結.

七、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掌握平行線的第二個定理的推理,並能運用其進行簡單的證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二)整體感知

以情境創設,設計懸念,引出課題,以引導學生的思維,發現新知,以變式訓練鞏固新知.

(三)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複習引入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平行線的判定公理和一種判定方法,根據所學看下面的問題(出示投影).

1.如圖1所示,直線 、 被直線 所截,如果 ,那麼 ,為什麼?

2.如圖2,如果 ,那麼 ,為什麼?

圖2

3.如圖3,直線 、 被直線 所截.(1)如果 ,那麼 ,為什麼?

(2)如果 ,那麼 ,為什麼?

4.如圖4,一個彎形管道 的拐角 , ,這時管道 、 平行嗎?

圖4

學生活動:學生口答第1、2題.

師:你能說出有什麼條件,就可以判定兩條直線平行呢?

學生活動:由第l、2題,學生思考分析,只要有同位角相等或內錯角相等,就可以判定兩條直線平行.

教師將第3題圖形畫在黑板上.

學生活動:學生口答理由,同角的補角相等.

師:要求學生寫出符號推理過程,並板書.

[板書]∵ (已知),

(鄰補角定義),

∴ (同角的補角相等).

(以備後面推導判定定理使用.)

【教法說明】本節課是前一節課的繼續,是在前一節課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所以通過第1、2兩題複習上節課所學平行線判定的兩個方法,使學生明確,只要有同位角相等或內錯角相等,就可以判定兩條直線平行.第3題是為推導本節到定定理做鋪墊,即如果同旁內角互補,則可以推出同位角相等,也可以推出內錯角相等,為定理的推理論證,分散了難點.

師:第4題是一個實際問題,題目中已知的兩個角是什麼位置關係角?

學生活動:同分內角.

師:它們有什麼關係.

學生活動:互補.

師:這個問題就是知道同分內角互補了,那麼兩條直線是不是平行的呢?這就是這節課我們要研究的問題.

[板書]2.5 平行線的判定(2)

【教法說明】通過一個實際問題,引出本節所學問題,同時使學生了解幾何知識和我們的實際生活是緊密相連的,要解決實際問題就要學習新知識,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探究新知,講授新課

師:請同學們看複習提問中的第3題,我們知道了 與 互補,那麼 ,由此你還可以推出什麼?根據什麼?

學生活動:學生思考、回答,還可以推出 ,這個推理的全過程就是:

∵ (已知), (鄰補角定義),

∴ (同角的補角相等).

∴ (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教師再加上這一步即可).

由此你能得到什麼結論?

學生活動:學生思索後回答出,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同旁內角互補,那麼這兩條直線平行(學生語言不規範,注意糾正).

師:也就是說,我們又得到了一種平行線的判定方法,我們把它簡單說成:

[板書]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教法說明】由於複習引入第3題為定理的推導做好了鋪墊,所以學生並不難接受推理過程,放手由學生總結出判定方法,注意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另外在敘述判定方法時,訓練學生用準確、規範的幾何語言.

師:請同學們思考,剛才我們由同旁內角互補,推導兩條直線平行,除了上面的推理過程,有沒有其他途徑?怎樣寫推理格式?

學生活動:學生思考,對照複習提問第3題的第2問很快地找到另一種途徑,並在練習本上寫出推理格式,找一個學生在原來黑板上的板書基礎上完成.

【教法說明】通過使用不同種方法的推理,不僅開拓學生思維,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儘可能地使用推理,從而使學生掌握推理格式的書寫.

嘗試反過,鞏固練習

師:有了這種判定方法,我們就可以由同旁內角互補,直接判定兩條直線平行了,讓我們回到複習提問的第4題,管道 、 平行嗎?為什麼?

學生活動:平行,因為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教法說明】不僅解決了前面遺留的問題,同時鞏固了所學新知識.

師:下面我們一起應用這種判定方法再來研究一些題目(出示投影).

練習:

1.如圖1,量得,,可以判定,它的根據是什麼?

圖2

2.如圖2,已知, 與 互補,可以判定哪兩條直線平行? 與哪個角互補,可以判定直線 ?

【教法說明】這組練習進一步對判定方法加以鞏固,第2題的第2問是根據給出的結果,找它成立的條件,是執果索因,學生應

該沒有什麼困難,教師不必多講,但要注意第2問中出現答 與 互補這類錯誤時,要結合圖形讓學生弄清是哪兩條直線被哪兩條直線所截.

例題講解

師:我們學習了三種平行線的.判定方法,在具體題目中如何選擇應用它們來解決問題呢?下面我們看例題(出示投影).

例 兩條直線垂直於同一條直線,這兩條直線平行嗎?為什麼?

師:這個題目相當於文字題,解答時應根據題意畫出圖形(如圖3),同時為了敘述方便,還要在圖形上標出需要的字母或符號.

學生活動:學生分析題意,按所說畫出相應的圖形.

師:我們要判定兩條直線是否平行,應先想什麼?可以討論.

學生活動:討論後答出,先想學過哪些判定平行線的方法.

師:再看已知條件與哪一種方法的條件相同或有關,思考時注意圖形,按老師所標直角符號,回答問題.

學生活動:學生認真觀察,積極思考後,踴躍回答.

教師給出規範的板書,答:垂直於同一條直線的兩條直線平行.

理由:如圖3, , .

∵ , (已知),

∴ (垂直的定義).

∴ (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師:這是兩步推理,兩個“∵”之間省略的一個“∴”,是什麼內容?

學生活動:∵ (已證).

【教法說明】教師在講解時,注意後發學生,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維,從而學會分析問題,提高解題能力.

師:想一想,能不能利用內錯角相等,或者同旁內角互補,來說明 呢?圖形中的符號怎樣改動?模仿例題說出理由

學生活動:學生思考,並在練習本上寫出理由,請兩名同學到黑板上去做,形成板書:

理由:如圖4, , .

∵ , (已知),∴ (垂直的定義).

∴ (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理由:如圖5, , .

∵ , (已知),

∴ (垂直的定義).

∴ (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教法說明】一題多解既鞏固所學知識,同時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提高了學生的解 題能力.

變式訓練,培養能力

練習(出示投影):

1.如圖6,木工師傅用角尺畫出工件邊緣的兩條垂線,這兩條垂線平行嗎?為什麼?

2.如圖7,如何判斷這塊玻璃板的上下兩邊平行?

圖7

學生活動:學生思考,給出第1題的答案為兩條垂線平行.因為畫出的兩條線都垂直於工件邊緣,也就是說,相交成直角,根據同位角相等(或內錯角相等或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對於第2題需要添出截線,然後有三種方法來判斷.

【教法說明】這兩個題目都是實際問題,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尤其是第2題,我們判定兩條直線是否平行,必須根據被第三條直線截出的三種位置的關係角的大小來判定,通過此題,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平行線的三種判定方法及應用.

(四)總結、擴充套件

師:我們學習了幾種判定兩條直線平行的方法.

學生活動:學生自己總結歸納完成下表.

判定

文字敘述

符號語言

圖形

第一種

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 (已知),

∴ ().

第二種

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 (已知),

∴ ().

第三種

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已知,)∴ ().

八、佈置作業

課本第97~98頁A組第 6(3)、7、8題.

作業答案

6.(3)可判定 .根據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7.(1) 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2) 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3)

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8.(1) 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2) 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3)

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4)

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5)

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數學教學設計14

一、教材分析

此教學內容是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中《找規律》的第一課時。本課時讓學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觀圖形和事物的變化規律,還未抽象到數,所以我在課堂中結合了多媒體來輔助教學,讓學生能在直觀、生動的學習環境中找出事物的變化規律。為了能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找出事物的變化規律。

二、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試驗、猜測、推理等活動發現事物中簡單的排列規律。

2、培養初步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3、培養髮現和欣賞數學規律的意識,提高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

三、本課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

重點:理解規律的含義,掌握找規律的基本方法。

難點:能夠表述發現的規律,炳輝運用規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關鍵:通過找一找、擺一擺、畫一畫等認識簡單規律和創造規律,讓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

四、設計理念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在教學中就要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為他們建立一個發現、探究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一學生喜歡的“做遊戲”為引子,通過“找簡單的規律——擺規律——畫規律——找生活中的規律——動手創造規律”等活動。使學生在自己喜歡的實踐活動中探究、發現事物的規律,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概括、推理能力,以及提高學生間相互合作的意識。

五、本課採用的教法和學法

學法:小組合作、討論、動手操作。

教法:講授法、討論法、演示法。

六、教學準備和採用的教學媒體

教具:小旗,膠帶等。

學具:學生擺的學具若干等。

教學媒體:多媒體課件。

七、教學過程:

(一)、利用遊戲,感知規律

1、師:同學們,我們一起玩個遊戲好嗎?(好)那先看看老師怎麼做,然後你們再接著做下去!比一比,看誰看的仔細、聽的認真。

口唸:石頭剪刀布 石頭剪刀布 石頭剪刀布,接下來老師會說什麼?為什麼?

動作:拍手、叉腰 拍手、叉腰 拍手、叉腰,接下來的動作是怎樣的?為什麼?

2、小結:對,剛才我們所做的動作和發出的聲音都是就有規律的。(板書:規律)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找一找生活中這樣的規律。(板書:找)

出示課件:找規律(生齊讀)

(二)、引導探究,認識規律

1、師:(出示課件“聯歡會”)元旦馬上就到了,瞧,這是同學們佈置的教室,多漂亮呀!仔細觀察這幅圖,你看到了什麼?圖中哪些物體的排列有規律?請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1)、二人小組討論聯歡會上的規律。

(2)、學生彙報:

a、小旗的規律:

學生彙報:小旗的規律是:一面黃旗,一面紅旗,……

師:還有誰發現了小旗的規律?你能在黑板上貼出小旗的規律嗎?

學生說,生在黑板上貼黃旗、紅旗圖片

學生再次完整的說小旗的規律:一面黃旗,一面紅旗,又一面黃旗,一面紅旗,又一面黃旗,一面紅旗

師:先是一面黃旗和一面紅旗,後面跟前面是一樣的,我們就把一面黃旗和一面紅旗稱為是“一組”。(板書:一組,齊讀:一組)

為了更好的看出誰和誰是一組,我們用圈把一組圈起來。(圈出一組)

當我們要找圖形排列的規律的時候,只要找到一組是什麼?再看是不是按照一組一組重複地排列(板書:重複排列,齊讀:重複排列),至少重複三次這樣的排列,我們就說他是有規律地排列。

問:那在這行當中誰和誰為一組重複排列?(要求語言表述完整)

如果再掛一面小旗的話,會是什麼顏色?再掛一面呢?為什麼?

b、燈籠的規律:燈籠的規律是?

如果再掛一個燈籠,是什麼顏色?

c、花朵的規律:

d、小朋友隊伍的規律:

3、小練習(分層次設計)

師:你們可真厲害,找到了這麼多規律,老師這還有幾個這樣的難題,你們願意幫老師嗎?(願意)一起來看看。

① 問:圖中的物體是按什麼規律排列的?

那按這樣的規律橫線上應該出現什麼圖形?

② 星星的後面藏著什麼圖形?為什麼?

如果後面再排一個圓是什麼顏色?再排一個呢?

③問號後面藏著什麼圖形?為什麼?

(三)、動手操作,鞏固發展:

1、動手操作,擺一擺規律

師:同學們的眼睛真是太厲害了,個個都是火眼金睛。那我們的小手,請把你的小手拿出來,我們都有一雙靈巧的小手,你能用你靈巧的小手擺出有規律的圖形嗎?請拿出學具袋裡的學具,同桌2人合作擺規律,看哪一組同學擺出的規律最有創意。

(學生操作,師巡視,最後反饋了3組有特點的)誰來噹噹小評委,說說他擺的規律。

老師表揚下面擺的有創意的同學。

(提示:收起學具,看哪一組的同桌收的.快)

2、塗一塗規律:

師:你能用你靈巧的小手為圖形塗上有規律的顏色嗎?請你拿出水彩筆,為學習單上的圖形塗上你喜歡的規律,看誰塗的漂亮,比一比,看誰是最有創意的設計師。

① 學生畫規律,師巡視,並注意表揚動作比較快的同學和提醒速度(畫好的同學坐端正,同時也要注意時間,比一比哪個同學的動作最快。)

② 彙報展示:(選幾幅有代表性的)請小作者介紹自己的規律

③ 下面的同學,請你給你的同桌說說你塗的規律是什麼?

3、找一找生活中的規律

師:有規律的東西是很美麗的,在我們生活和學習中,有很多這樣的事物,你能找一找嗎?

老師也帶來了一些生活中的規律,請同學們欣賞。

4、動手做一做——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規律:

師:這節課,同學們的表現可真好,你們為自己鼓鼓掌吧!你能讓你的掌聲有規律嗎? (一個同學做,全班齊做)

師:誰也能用這樣的動作或聲音來表示規律呢?(請一到兩個同學來表示規律)

(四)、總結收穫,課後延伸:

1、師:這節課你開心嗎?為什麼?

師:今天我們班的同學可真能幹,不僅學會了找規律,小手能擺出有創意的規律,還能畫出美麗的規律,真了不起。有規律的事物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很多,希望同學們課後能夠多仔細觀察,發現更多美麗的有規律的事物。

2、你能根據我們今天學習的規律,為媽媽設計一條有規律的漂亮的手鍊嗎?

(五)、板書設計

找規律

一組 重複排列

展示區

數學教學設計15

(一)提出問題,匯入新課

1、解二元一次方程組

問題

1、母親26歲結婚,第二年生個兒子,若干年後母親的年齡是兒子年齡到3倍,此時母親的年齡為幾歲?

解法一:設經過x年後,母親的年齡是兒子年齡的3倍。 由題意得

26+x=3x 解法二:設母親的年齡為x歲。 由題意得

x=3(x-26)

(二)精選講例,探求新知

2、某班有45位學生,共有班費2400元錢,準備給每位學生訂一份報紙。已知《作文報》的訂費為60元/年,《科學報》的訂費為50元/年,則訂閱兩種報紙各多少人?

鞏固練習 小明和小李兩人進行投籃比賽,規則:小明投3分球,小李投2分球,兩人共投中20次,經計算兩人得分相等,問小李和小明各投中幾個球。

(三)變式訓練,啟用學生思維

問題

3、小明和小李兩人進行投籃比賽,小明投3分球,小李投2分球,兩人共投中100次,小明投中率為40%,小明投中率為40%,經計算兩人得分相等,問小李和小明各投中幾個球。 問題

4、已知某電腦公司有A型、B型、C型3種型號的電腦,其價格分別為A型6000元/臺、B型4000元/臺、C型2500元/臺,我校計劃將100500元錢全部用於從該公司購進其中兩種不同型號電腦共36臺,請你設計出幾種不同的購買方案供學校採用。小紅的方案:她認為可以購進A型和B型電腦,請你判斷小紅提出的方案是否合理,並通過計算說明。

(四)課堂練習,鞏固新知

1、A、B兩地相距36千米,甲從A地出發步行到B地,乙從B地出發步行到A地,兩人同時出發,4小時候相遇。若6小時後,甲所餘路程為乙所餘路程的'2倍,求甲乙兩人的速度。

2、某班借來一批圖書,分借給同學閱覽,如果每人借6本,那麼會有一個同學沒書可借,如果每人借5本,那麼還剩5本書沒人借,問該班有多少人,有多少書。

(五)拓展

1、變題訓練問題2中,若學校要購買A、B、C3種型號的電腦,有如何安排?

2、某中學新建一棟4層的教學大樓,每層樓有8間教室,進、出這棟大樓共有4道門,其中兩道正門大小相同,兩道側門大小也相同。安全檢查中,對4道門進行測試,當同時開啟一道正門和兩道側門時,2分鐘內可以通過560名學生,當同時開啟一道正門和一道側門時,4分鐘內可以通過800名學生。

⑴問平均每分鐘一道正門和一道側門各可以通過多少名學生。

⑵檢查中發現,緊急情況時因學生擁擠,出門的效率將降低20%,安全檢查規定,在緊急情況下全大樓的學生應在5分鐘內通過這4道門安全撤離。假設這棟大樓每間教師最多有45名學生,問建造的這4道門是否符合安全規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