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教學設計(合集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46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師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師教學設計(合集15篇)

教師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積累重要詞語

2、瞭解說明內容

3、理清說明順序

4、掌握說明方法

重點難點:

目標1、2、3、4都是重點,目標3又是難點。

教具準備:

投影儀、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示學習目標

1、解題:人類才會有侵略行為,生物的“入侵”在文中是什麼意思呢?

2、幻燈片展示文中提到的幾種“生物入侵者”。(幻燈片)

3、學生齊讀學習目標。(幻燈片)

二、預習交流

請兩位小組代表展示小組採集的重要詞語,並講解部分詞語的重要之處,其他小組的同學補充、糾正。教師強調如下詞語:

始料不及為所欲為嘯聚山林五彩斑斕歸咎

三、預習展示

1、幻燈片出示展示活動:簡說內容——梳理順序——掌握方法(幻燈片)

2、展示活動一:簡說內容(幻燈片)

①預習指導:說明文有一個特點,它往往會在段落中安排一個句子,用來概括這個段落的內容,這樣的句子便是中心句,找到了中心句也就抓住了說明文的主要內容。極少數段落雖然沒有中心句,但是根據段落的層次變化,讀者也能用自己的語言提煉出中心句。(幻燈片)

②預習:學生默讀課文,畫出或提煉關鍵句。

③展示:小組討論交流所找的關鍵句,請一位小組代表聯讀關鍵句,其他小組的同學評論、補充。

④反饋小結:學生續說句子“課文依次介紹了??”(此處力爭引發競賽:看誰說得更簡練!)教師小結“課文依次介紹了生物入侵的現象、危害、原因,以及人類的態度和對策”。(幻燈片)

3、展示活動二:梳理順序(幻燈片)

①預習指導:寫介紹科學道理的說明文,一定要按照人的認識規律1

和思維規律來安排內容的先後,這就是邏輯順序。(幻燈片)

②預習:學生跳讀課文,感受課文的行文思路。學生小組討論問題“課文的第3、4段能否與第5、6段調換位置”。

③展示:請兩位小組代表發言,其他小組的同學評論、補充。

④反饋小結:教師發表看法“課文先引出問題,接著擺出危害,再探討原因,最後討論對策,這種思路體現了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是一種邏輯順序,不可調換。”(幻燈片)

2、展示活動三:掌握方法(幻燈片)

①預習指導:學生回顧常用的說明方法。

②預習:學生小組合作找出文中有代表性的說明方法,並試著說出這些說明方法的作用。

③展示:各小組選派代表發言,學生點評、補充,教師引導學生讀出打比方的生動和幽默,讀出數字的強調語氣,讀出例子的說服力。(此處的讀,要把關鍵句和體現說明方法的句子連起來讀,力爭讀出精彩)

④反饋小結:舉例子使觀點更具說服力,列數字有強調作用,打比方使說明更加生動形象。(板書)

四、課堂總結

讓學生暢談本節課的收穫,教師結合學生的發言總結。

●提取關鍵句是把握說明文內容的一種重要方法。

●介紹科學道理的說明文要按照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安排內容的先後,也就是按照邏輯順序行文。

●恰當的說明方法能夠使要說明內容更加生動形象、清楚明白、有說服力。

板書設計

生物入侵者梅濤

舉例子→有說服力

列數字→強調作用

打比方→生動形象

預習提示:

1、認真地把課文讀4遍。

2、採集文中的重要詞語,包括:需要注音的詞語、意思生疏的詞語以及自己喜愛的詞語。

3、簡要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4、思考:課文是按照什麼順序介紹“生物入侵者”的?

5、試著找出課文使用的說明方法。

教師教學設計2

一、參賽人員

下列組別按其總人數的25%,推選出組內初賽人選(其中科組長、備課組長佔50%;普通老師佔50%),再按組內初賽人數的40%,評出參與學校決賽人員。

二、程式及時間安排

1.第5周星期一前推選初賽人選(初賽召集人負責,初賽負責人進行資格稽核)

2.第5—第7周星期三組內比賽。(初賽召集人負責,初賽負責人跟進;組別內成員聽課、當堂打分,當堂提交評分表,初賽召集人負責統計好分數,上報教導處)

3.第7周星期四前上報決賽人選(初賽召集人負責)

決 賽

一、比賽評委:

學術委員會成員及教導處行政:xx

20xx學年教師課堂教學比賽一等獎獲得者:xx

二、比賽時間:

第8週週二第5——7節;週三第4——7節;週五第3——6節

三、上課地點:

報告廳(文化科)

四、比賽規則:

1、各參賽教師必需於第7周星期五前到黃主任處抽籤,先到先抽,決定自己上課班級以及上課節次,並且上報課題名稱,以便安排賽程。

2、各參賽教師第8週週一上午上傳教學案電子文字至“備課系統—教研室—20xx學年教學比賽教案”中,教學案字型及排版格式要求:課題(大標題)黑體三號,學科組、授課人黑體4號,正文小標題宋體四號,正文宋體小四;行距固定值23;頁邊距2釐米;紙張A4;不合要求將會影響評分結果。

3.設一等獎2人,二等獎3人,三等獎6人。

五、注意事項:

1、每位參賽教師自行雙面列印教案30份以上,交給科組長,由科組長在上課時間派發給聽課老師,評委不用。

2、上課班級當天參加比賽的課統一由學校徵用,原上課老師輔助班級學生的組織工作,負責把學生帶到比賽教室,並協助安排學生位就座。、

3、安排在第6節上課的班級不需要做眼保健操,學生拿好課本及學習用品在原第二節上課老師的指揮下到達上課教室。

4、參賽教師如原來該節有課的必須先調好課。

5、參賽教師必須提前20分鐘到上課教室除錯電教裝置,如果有問題請致電林許華老師(短號61100)。

六、聽課教師要求:

1、科組有決賽選手的,本學科老師必須參與聽課,另每位老師至少選聽一節非本學科教師的課,陳寶賢主任負責教師簽到及統計,此任務作為期末質量評價的一項指標。

2、聽課老師必須提前到達聽課地點,不遲到,不早退,不接打手機,不交頭接耳,認真觀摩;

3、有參賽教師的科組必須利用科組活動時間認真進行組內評課。

七、頒獎時間:

第10週週一晚修教師會

八、頒獎程式(主持人:劉xx)

1.小結本次活動;

2.宣佈獲獎名單;

3.部分評委點評(一、二等獎課例);

4.聽課教師談收穫;

5.宣讀頒獎詞(一等獎課例);

6.頒獎;

教師教學設計3

體育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一個教師具有豐富的知識和多種能力,不僅能讓學生敬佩,對學生有影響力和感染力,而且也是使教學活動生動活潑,充滿啟發與創造性的必要條件。但作為指導者,教師的人格在教育過程中的影響力將會更強,他的敬業精神、責任感、事業心、道德表現,無不對學生產生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具體而言,體育教師的人格魅力從哪裡來呢?

第一、關心愛護並嚴格要求學生,用真情打動學生。

這是為人師者首先必備的人格。只有有了這種博大的愛心,做教師的才會真正去了解學生,真正去關心學生,盡心去教導學生,把工作當作事業來追求,把學生當作人來培養。“以心靈贏得心靈,以人格塑造人格”,是教書育人的基礎。

第二、努力提升自我素質和師德修養,以美德感化學生,以榜樣教育學生。

古人講“身正為範”,強調的是“其身正,不令而行”的示範力量。現在我們大力提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強化師德師風修養,重視的仍然是為人師者自身形象的塑造,強調的是教師以高尚的思想品德,良好的職業道德,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坦蕩的胸懷,高尚的言行等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無形教育。

第三、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不斷完善自己的學業,用專業知識技能征服每一個學生。

教師想要教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必須自己有一桶水。因此,一專多能,輕鬆幽默,成為教師人格魅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而征服學生,受到學生的歡迎與推崇。

第四,融於學生,以民主平等的教風吸引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方法的多樣性,思想的創新性,做到思想觀念、方式方法與時俱進。

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只有用真情去關愛學生,用美德去影響學生,用專業知識技能去征服學生,用民主的態度去對待學生,用“教學相長”去對待自己的工作,他就具備了讓學生佩服和敬仰的人格魅力。

教師教學設計4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弄懂詞語的意思。結合書下注釋,把握課文內容。能夠正確地朗讀課文。

2.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能夠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辨析詞語的能力。

3.瞭解孟子捨生取義的道德主張,感悟其所包含的積極意義。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觀。

二、基礎知識

1.生字

孟mng ①指農曆一季的第一個月。②舊時在兄弟的排行次序裡代表最大的。③姓。

2.區別字

欲( )謙( )猛( )

浴( )兼( )孟( )

3.正音字

亦y兼jiān

4.解詞:

欲:喜歡,想要。義:正義。得兼:兼得。

取:求取。舍:放棄。生:生命。

熊掌:味道很美的珍貴食品。捨生取義:為正義而犧牲生命。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點:

這是一篇短小的文言文。結合課下注釋的譯文,學生能夠比較容易的理解課文的主要意思。在此基礎上,試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但對短小的課文內容中蘊含著的深刻道理還需進一步學習才能更好地理解感悟。

2.教學重點:

結合書下的註釋理解課文的意思。

3.教學難點:

深入理解捨生而取義的真正意義。

4.教學突破點:

以舍魚而取熊掌為突破點,分析取捨的原因,從而進一步分析,面對生命與道義選擇的時候,孟子為什麼要寧可犧牲生命也不違背道義呢?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去發現生活中捨生取義的人或事例,從而深刻理解捨生取義的真正含義。

四、教法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檢查學生預習情況,學會本課的生字。引導學生結合註釋,瞭解課文大意。結合註釋,理解文章的意思。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捨生取義這個成語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匯入新課。

生與死,義與利是自古以來人民議論的人生課題。我們將要學習的《孟子》中《捨生取義》這篇古文,論述的就是這樣一個問題。

(二)作者簡介。

(三)學習生字,掃清字詞障礙。

(四)結合註解,理解文字意思。

把文章分為兩層來理解,一是對魚和熊掌的舍與取,二是對生與義的舍與取。讓學生先理解文字表面的意思。

(五)小組討論:結合例項,說一說你對捨生取義的理解引導學生以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方誌敏、劉胡蘭、聞一多等及98`抗洪英雄、海空衛士王海、抗非典的醫務人員等為例,說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義的內涵有了新的內容和發展以社會之穩定、祖國之昌盛、民族之富強為最大價值取向,併為之奉獻一切。

(六)課後作業:熟讀課文。把捨生取義講給家人聽。

五、板書設計

捨生取義

魚取熊掌

熊掌

生捨生取義

六、資料索引與精華

作者簡介:孟子

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時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政治主張法先王,在孔子仁學基礎上,提出系統的仁政學說,在人性方面,因襲孔子性相近也,習相遠也,主張性善。存在決定意識,物質決定精神,孟子觀點帶有明顯的唯心主義。不過他提出的捨生取義的觀點,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商品經濟的今天,都具有積極意義。

教師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第29頁例1及做一做,練習七第1-3題。

教學目標:

1、聯絡生活中的具體物體,使學生初步體會生活中的對稱現象,能在實物和平面圖形中識別軸對稱圖形,能用一些方法作出軸對稱圖形。

2、通過觀察、操作活動,培養學生探索與動手操作的能力。

3、使學生在認識和製作簡單的軸對稱圖形的過程中,感受到物體或圖形對稱的美。教學重點:

認識對稱現象和軸對稱圖形

教學難點:

能識別軸對稱圖形

能正確找、畫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彩紙、剪刀。

教學過程:

一、從生活現象引入教學

師:談話引入:同學們,我昨天到眼鏡店看到了一副眼鏡,請大家幫我看一看,我要不要買呢?(用課件出示一副不對稱的眼鏡圖片)

學生彙報:不買,因為兩邊不一樣,不對稱??

師:大家都說眼鏡不對稱,到底怎樣才是對稱的呢?可以用手比劃一下。

生:比劃兩邊大小一樣就是對稱的了。師板書:兩邊一樣

師:這兩幅中買一個可以嗎?看來眼鏡我得選一個對稱的才行。感謝同學們,真會出主意。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有關“對稱”的數學知識。板書:對稱

二、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

欣賞一下生活中的一些對稱現象(課件出示圖片:外國國旗、臉譜、飛機??)

師:春天來了,同學們都喜歡外出放風箏,看這兩隻風箏圖,它們有什麼共同點呢?生:左右一樣,都有翅膀。追問:左右兩邊的翅膀長得怎樣?

師:再看下面幾張圖,它們有著什麼相同的地方?

生:對稱的,兩邊都一樣。

師:說一說生活中還有這樣的的對稱現象嗎?教師裡有嗎?

生:舉例??

師:生活中的這些對稱現象,把它的形狀以圖片的形式出現,就是圖形。我這裡請來了幾個圖形,認一認,(衣服、樹、葫蘆、箭頭、醫院十字形符號。)

師:請問這些圖形是對稱的嗎?你是怎樣知道的?

追問:你能用什麼方法,動手證明它們是對稱的?可以動手摺一折。

師:衣服這個圖形,誰來證明?(請生操作)

提問:你用的什麼方法?(生:對摺。)

怎樣對摺的?(生:左右對摺)

然後你看到了圖形的兩邊怎樣了?

(生:重合了,一樣,不多不少。)

是一部分重合還是完全重合?(生:完全重合)

師:我用這四個字表示你們對摺後看到的。板書:完全重合

示範表演:申出左手,右手對摺完全重合。(感受完全重合)

師:下面再請4個同學用對摺法,折一折這4個圖形。依次說一說??。

如:生1:我把

生2:我把

邊完全重合,所以它是對稱的。

小結:同學們真棒!像這些對摺後,兩邊能完全重合的圖形,數學上叫:“軸對稱圖形”。現在你知道什麼是軸對稱圖形圖形嗎?(生:對摺後,兩邊能完全重合的圖形。)

師:我這兒還有一個圖形,紫金花形圖片它是對稱的嗎?用對摺法試一試。(生:示範對摺後,不能完全重合,他不是對稱的)

三、認識“對稱軸”

師:剛才同學們把這些圖形對摺後,中間都留下了一條直直的摺痕,這條摺痕剛好

把這個圖形怎樣了!(生:分成兩邊一樣了)

師:可以把它分成左右兩邊,上下兩邊,斜著的兩邊一樣了。我們也給這條摺痕取一個數學名字:“對稱軸”

師:衣服的對稱軸,我們用虛線把它畫出來,畫的時候,要超出圖形的兩端,這樣就更容易看到摺痕所在的位置了。師依次畫出每個圖形的對稱軸。指出紫金花圖沒有對稱軸。--板書“對稱軸”。

四、練習鞏固

1、找出這些圖形的對稱軸,指一指

2、找出軸對稱圖形,對的打“√”,錯的打“×”。

3、數字、字母、漢字也可以寫成對稱的。

4、生活中的一些汽車,銀行標誌也是對稱的。

小結提問:通過剛才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穫?(生:略)

五、實踐操作

我們已經認識了軸對稱圖形,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的一張白紙,你們能運用對稱的知識用這張紙剪一件衣服嗎?請大家跟老師一起來完成,好嗎?

(1)、折一折:把一張長方形的紙對摺。

(2)、畫一畫:在對摺的紙上畫線。

(3)、剪一剪:沿著剛才畫的線剪一剪,會剪出一件上衣的圖案。(出示課件)(用剪刀時注意安全,不要傷到自己的小手。)

2、你能剪其他圖形嗎?如:松樹、桃心、葫蘆等。

(1)、現在請同學們自己動手剪一剪,選擇松樹、桃心、葫蘆三種圖形中的一種,看誰既會動腦又會動手。

(2)展示學生剪的作品。(把優秀作品貼黑板)

四、課堂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穫?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這節課我們從生活中的對稱現象認識了軸對稱圖形,只要我們留心觀察,我們生活的周圍處處可以看見軸對稱圖形,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圖形,我們的生活才會裝扮得這麼美麗

板書設計:

軸對稱圖形:對摺後兩邊能完全重合張貼學生及及教師的剪紙作品

教師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學會4個生字,注意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後兩個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從周總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簡樸的生活作風中感受總理的偉大人格。

4.領悟本課用樸實無華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現人物高尚品質的方法。

教學重點

學習文中描寫作者陪同總理審閱稿子的部分,體會總理工作的勞苦和生活的簡樸。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情感發展的脈絡,感悟總理的人格魅力。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激發情感

1.激發情感,感知總理的人格魅力。

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周總理的材料,感知周總理在人們心中的神聖地位。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對總理的熱愛之情。

2.檢查自學,理清文路。

瞭解課前讀文情況,知道課文寫了哪些內容。

感知作者看到總理一夜工作後的激動心情。

二、明確目標,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1.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啟發思考:對於周總理,人們為什麼懷有那麼深厚的情感?讀讀課文中具體描寫總理一夜工作情景的部分,體會總理的工作勞苦、生活簡樸。

2.探究自學。

組成合作小組,深入自學。

3.交流自學,體悟情感

(1)引導學生交流各自的研讀收穫,體會總理工作的勞苦,生活的簡樸。

交流要點:

a、總理辦公室的陳設

體會總理辦公室陳設的簡單之極,感悟文句如此而已中表達的作者驚歎之情。

b、審閱稿子

通過品讀詞句,體會總理對工作的極端認真,極端負責的精神,感受總理工作的勞苦。

C、總理的夜餐

瞭解總理夜餐的簡單,體會總理生活一貫簡樸的高貴品質。

2.總結昇華,感悟總理的偉大人格。

創設情境,讓學生更深切地體會到總理一心為國為民的高尚品質。

三、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1.品讀課文最後兩個自然段,體會作者為新中國有這樣的好總理無比激動、無比自豪的心情。

2.小結:體會周總理偉大的人格魅力。

四、延伸自學

質疑:文章這麼簡短,事例那麼平實,讓我們讀來卻那麼感動。這是為什麼呢?

佈置作業: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部分。

2.想一想,這篇課文寫得好在哪裡。

第二課時

一、誦讀課文,再悟情感

讀出課文中自已感受最深的地方,說說自己的感受有哪些。

背湧課文第三部分。

二、體會對比寫法,感受總理偉大人格

1.瀏覽課文,說說總理的特別之舉,體會總理的高尚之德。

2.引導學生探究課文運用對比的寫法。

三、指導課外實踐

從下面選取一種自己喜歡的方式開展活動。

1.寫一首獻給周總理的小詩,讀給別人聽聽。

2.收集資料,辦一份關於周總理的手抄報或電子版報。

3.舉行關於周總理的故事會。

自己也可以另外設計其他的活動方式。

教師教學設計7

教師的教學技能包括教學設計、課堂教學、作業批改和課後輔導、教學評價、教學研究等五個方面。

一、教學設計技能

1、制訂課程授課計劃的技能

①清楚本專業課程設定的種類和相互關係;

②對自己所授課程在本專業總體的教學計劃中的地位作用有正確認識;

③能夠根據教學計劃制訂詳細的課程授課計劃和教學進度計劃。

2、撰寫教案的技能

①掌握撰寫教案的基本程式和方法;

②掌握教材的知識結構和體系,正確把握教材的內容和重點、難點;

③能夠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的接受能力對教材進行恰當的處理;

④能夠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物件制定恰當的教學策略,優化教學方法;

⑤會編制電子教案,在課上演示和供學生在校園網上學習。

3、使用教學媒體的技能

①掌握常規教學媒體及其教學特徵;

②掌握現代教學媒體及其教學特徵;

③掌握教學軟體、課件的編制及其使用方法。

4、瞭解學生的技能

①掌握瞭解學生的一般方法;

②熟悉教學物件的總體思想狀況和知識基礎;

③瞭解教學物件的個別差異(包括智力水平、心理特徵和個性傾向)。

二、課堂教學技能

l、組織教學和匯入新課的技能

①建立和維持正常課堂教學秩序;

②明確意圖,集中注意,創造師生交流環境;

③掌握匯入的型別,選擇適當的匯入方式;

④合理控制匯入時間。

2、運用教學語言的技能

①普通話達到測試水平的二級,能用比較標準的普通話講課;

②語調高低和語速快慢適中;

③語言簡練,邏輯性強;

④語言生動、形象、優美,通俗易懂;

⑤口頭表述與體態語言相結合。

3、設疑和提問技能

①設問要有針對性,富有啟發性;

②設問措詞精當,選擇適當的設問時機;

③設問速度適中,有必要的停頓,注意學生的反饋;

④學生回答問題後給予分析評價和必要的引導、總結。

4、板書技能

①板書反映教學的.主要內容,突出教學重點;

②板書設計層次分明、簡練、邏輯性強;

③板書佈局合理,字跡大小適宜,疏密得當;

④板書文字書寫規範,並保持適宜的書寫速度;

教師教學設計8

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氛圍。可在實際教學當中,部分教師依然採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不重視學生的資訊反饋,不重視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而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沒有做好備課工作,有的教師在實際授課中的教學方式同教案設計不符合;有的教師雖有詳細的教案,卻不能根據具體狀況做靈活處理,更有一些教師完全照抄別人的教學設計,因而無法保證教學質量。國小語文教師必須採取科學的方法進行備課,具體來講,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新設計,不死板硬套

教師的創新在哪裡?備課設計,只有創新才能有活力。普拉斯說:“所謂創新,往往只是將早已存在的東西加以變化。”因此,國小語文教師備課前應當有“三見”:新見、遠見和創見。人云亦云、不知變化、原封不動地照搬別人的,永遠沒有出息。某些教師十分崇拜名師教案,不是自己在獨立鑽研備課,而是在“複製”名師的課。但令他們苦惱的是往往事與願違,“複製”的名師教案,用在課堂上效果卻很差。這是什麼原因呢?道理很簡單,教師是一個特殊的職業,其學習與培訓需在反覆活動中作行為自省與調整的跟進才能見效。事實證明,教案不能複製出效果。教師備課不僅要考慮課前的預設,還要預見課堂的生成變化。

二、細心品讀語文教材,通過感悟文字進行備課

語文教學集人文性和工具性於一身,對學生的態度、情感、價值觀等都具有較高的要求,要想達到相應的大綱要求,教師就必須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並感悟相應的文字,因而教師備課的時候必須先細讀語文教材,用心感悟相應文字。閱讀教學是一種“學生、教師、文字間的對話過程。”教師進行備課和教學的時候,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第一,走近文字。語文教師必須要對相應的文字進行充分的體驗和感悟。要想感動學生,就必須先感動自己,教師應同文本進行對話,認真聆聽文字聲音,充分調動起自己對於生活的感受和積累,讓相應的文字感動自己。第二,走進文字。教師在對相應文字感悟的基礎上進行理性的思考,理清楚自己對文字的感悟過程及方法,獲得的體驗要儘量達到大徹大悟的境界。第三,走出文字。在教師對文字進行充分的感悟及體驗的同時,應結合學生的學習基礎、現有狀況等設計出可以讓學生輕鬆感悟文字的思路和方法。所以,教師只有通過品讀語文教材,感悟相應文字,經歷相應的走近文字、走進文字、走出文字這種備課的歷程,才能有效引領學生對文字進行準確的解讀。

三、突出備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教材資源。抓住教材之間的聯絡與區別,設計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他們的感官,才能讓他們想學、樂學,才能學有所長。其次是生活資源。緊扣教材與生活的聯絡,把學生帶進生活之中。如,低年級的識字教學,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識字:蔬菜市場、水果市場、路牌廣告等皆可利用,比比誰識得多,誰識得快;教學寫景作文時可先帶學生到景點去參觀,讓他們用眼觀察,用心體會,把自己印象深的寫下來,這樣學生寫作就會言之有物,真情流露,克服了學生作文普遍存在的內容空洞、瞎編亂造的毛病。

四、嚴格執行備課流程,不斷反思教學效果

首先是寫書案,“不動筆墨不讀書”,大多數語文老師都要求國小生養成這種習慣。那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更應該這樣。在讀教材的過程中,要筆隨嘴走,對於一些關鍵詞語,精彩之處,以及文章的一些重點、難點,要及時地做上記號。並把自己對教材重難點內容的理解以及獨特的教法等直接寫在教材的空白處、株距行寬、頁首頁尾,三言兩語、點到為止。這樣教師的課本可真成為“教本”了,重點內容清晰可見,上課時就可信手拈來,操作方便,不易遺忘或缺漏。這些精筆妙言是教師備課中對課文的個性化解讀,反映的是隱性思考中最寶貴的靈感,噴湧的是教師的智慧的源泉。將其定義為“點畫批註”也好,定義為“備課於書”也好,其實就是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其次是寫教案,隱性思考的過程最後會生成文字性的教案。為了真正把老師從繁重的“抄備課”中解放出來,學校推行精案與簡案相結合的備課方式,要求教師對每一節課都進行有效備課的前提下,有選擇地開展深入備課,寫出一定數量的精案;其餘可寫簡案。精案包括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方法引領、課前準備、教學過程(從導課到板書詳實有效,各環節清晰,方法得當),課中修正、教學反思等各環節,老師可根據實際情況增刪修正,突出創新性與個性化。要求教師廣泛閱讀有關文獻和教學參考書,根據課程標準對教材內容作必要的增刪和更新,努力做到教學內容的先進性、科學性和系統性;認真研究學生的特點,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理解能力,選用恰當的教學方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培養學生基本技能。作業佈置數量要適當、難易適度,有層次性、創新性;板書設計應簡潔明確,合理有序。要特別注重教學過程中的教案二次修正。最後是寫反思,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即使是有“20xx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複;除非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麼改進。”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也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的成長模式。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難以成為名師,但如果寫三年反思則有可能成為名師。

總之,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基礎,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要上好任何一節課,就必須在上課前做好備課工作。相信只要教師用心做,多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就會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師教學設計9

【教材簡析】

這篇課文寫的是戰爭時期的一個故事。孤兒院的孤兒阮恆,誤以為獻血會死,但為了搶救受了重傷的同伴,還是毅然獻出了自己的鮮血。當問他為什麼要獻血時,他只是說“她是我的朋友”。課文通過對阮恆獻血時神情、動作的細緻描述,生動地展現了他為救朋友而無私奉獻的好品質。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知識:

⑴ 認識8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生字詞。

⑵ 抓住描寫阮恆獻血時表情、動作的語句,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

⑶ 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能力:

⑴ 鞏固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⑵ 學會在讀中逐漸深入理解重點語句的能力。

⑶ 練習表達自己的心理活動及感受的能力。

⑷ 培養默讀思考,細讀品味,表達感受的讀書能力。

2、過程與方法:

自始至終整體把握文章,通過多種方法不同層次的讀書活動,抓重點詞句,聯絡上下文及課外資料幫助學生在情景中理解課文內容,在不斷的品讀中,突破重難點,揭示文章主題,感受到朋友的深刻含義。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課文,感受朋友真摯的友誼,樹立正確的友情觀。

【教學重難點】

體會描寫阮恆獻血時動作、神情的語句,瞭解他當時複雜的內心活動。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輕鬆匯入

同學們,你們有朋友嗎?你覺得什麼是朋友?

今天我們來認識一對朋友,看看從這對朋友身上,你能感受到什麼。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題目中“她”指的是誰?“我”指的又是誰?他們之間發生了一件什麼事呢?

2、開火車讀課文,糾正讀音。

3、說一說課文主要內容。

三、再讀課文,理解內容

請同學們再讀課文,看看你對文中的人物又有了哪些瞭解?從哪兒瞭解到的?想好後和同桌說一說,然後在全班彙報。

1、說說“迫在眉睫”是什麼意思。

2、讀讀課文,說說迫在眉睫的是什麼事。

3、為什麼說這件事迫在眉睫呢?找出書中的語句讀出來。

4、指導朗讀。讀出急迫的語氣。

四、細讀課文,突破難點

1、默讀課文,深入思考,畫出描寫阮恆的表情與動作的詞語,畫完後讀一讀,再想想他當時是怎麼想的。

2、補白練習,探究阮恆複雜的內心活動。

3、品讀重點句段,體味情感:

① 揣摩句子,學生試讀。

② 針對不足,教師範讀。

③ 激情引導,反覆練讀。

④ 展開想象,進行演讀。

五、創設情境,練習表達

1、教師用語言進行薰陶感染。

2、同學們,你們現在的心裡有著怎樣的想法?最想說些什麼?

3、提煉“凡人名言”。

六、昇華情感,拓展延伸

課後讀一些讓你感動的關於朋友的文章,並推薦給同學們。

教師教學設計10

xxxx年7月14日到16日,有幸在運城中學參加了地理新課程的培訓,聆聽了北京市大興區劉彥君老師,宋晶晶老師和王小冬老師分別關於新課標下的教學與評價,地理課堂教學設計,新課程背景下談地理教學的實效性的精彩報告,受益匪淺。下面我就王小冬老師的《地理課堂設計》這份報告以及一點心得和大家分享一下,因為這是與我們每位年輕教師密切相關,對提升我們的自身業務水平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從地理課堂教學設計的本質和內涵,教學設計的功能,教學設計與傳統備課的區別以及編寫教學設計時要注意的問題談一談。

綜述:教學設計就是為了達到教學目標,對“教什麼”和“怎樣教”進行的規劃。

地理教學設計就是運用現代學習與教學心理學,傳播學,教學媒體論等相關的理論和技術分析教學中的問題和需要,設計解決方法,評價試行結果並在評價基礎上改進設計的一個系統過程。

一、地理教學設計的本質

是把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進行應用和轉化,指導地理教學實踐的過程。因此,地理教學設計是一種應用科學,就是把教育、教學、學習理論、教育技術論、地理教學論與地理教學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在這個意義上講,地理教學設計也是一門設計科學。地理教學設計的本質在於決策、問題求解和創造。地理教學設計要應用大量的科學理論和已知的教育、教學規律去創造性地解決新的教學問題。

二、地理教學設計的功能

1、地理教學設計的基本涵義

教學設計:調查分析教學中的問題和需求,確定目標、建立解決問題的步驟、選擇相應的教學策略和教學資源,去完成目標,並分析、評價其結果,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教學本身是圍繞著學習展開的,教是為學服務的。為學習而設計教學即意味著不能僅僅考慮教師教得方便、教得精彩、教得舒暢,而是把學習與學習者作為焦點,以教導學、以教促學。教學設計是為了更多地思考學生如何‘學’,即以學生求知需求為主線,追求教師和學生面對知識共同探討、平等對話。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力求貫穿兩條線索:

(1)學生的‘學’(感受、質疑、鑽研、討論、聯絡等)。

(2)教師的‘教’(質疑、交流、爭鳴、釋疑、歸納等)通過教師對學生的思維訓練、情感體驗和人格薰陶交織在一起。

只要我們堅持“為學生學習而設計”“為學生髮展而教”就很容易處理好教學設計與課堂操作的關係,我們就會對課堂中新“生成”的問題和探究有更多的首肯和鼓勵。

2、地理教學設計的功能

(1)有利於地理教學工作的科學化。

(2)有利於現代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結合。

(3)有利於強化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地理科學思維習慣,提升學生的地理能力。

(4)有利於電化教育的開展,提高現代教學媒體的使用效率。

三、教學設計與傳統備課的區別

首先,地理教學設計是以包括地理教學論在內的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為指導,而不僅僅依賴教師的教學經驗。

其次,傳統的備課主要強調地理知識的傳授,地理教學目標具有單維度,平面型的特點。地理教學設計是以知識、技能的獲得與學會學習、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為目標,能全面落實新課程的培養標準。

第三,地理教學設計要求深入分析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效地促進學生髮展,目標合理,符合“學情”。傳統備課時提出的教學目標,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往往重視不夠,甚至忽視。

第四,地理教學設計重視教學過程的設計,重視“過程與方法”,重視教師的“教”,更重視學生的“學”,體現教與學的雙主體。傳統的備課往往注重“教法”設計,對“學法”關注不夠。

第五,地理教學設計注意充分利用地理教學資訊和地理教學媒體,重視反饋功能,體現教學資訊的雙向性,因材施教。傳統的備課在地理教學資訊的傳播設計上,往往是單向性的,封閉性的。

總之,地理教學設計與傳統的地理備課相比,更新了教學觀念,能體現大教育觀、學生觀、教與學的辨證觀、知識與能力統一觀、評價觀。

四、編寫地理教學設計時應注意的問題

(一)應重視研究地圖教學。

在中學地理教學過程中,使用多種地圖,如教學掛圖、中學生地圖冊、插在課本中的地圖和填充地圖等。地理教師在編寫教學設計時,應該認真研究學生認識地圖的思維特點。

(二)要注意小結、承轉與總結。

在設計新教材部分時,要注意對各部分進行小結,問題與問題之間要注意承轉,新課內容結束後要注意歸納總結 。此次運城之行,我才終於明白什麼是教學設計,如何設計好地理課堂教學以及如何把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應用於我們的課堂教學。王小冬老師尤其強調了在教學設計中的最後一步教學反思,她認為教學反思在我們每一個教師的成長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她給我們例舉了很多她自己在作為教師時寫過的教學反思,讓我感觸很深,應該說很多時候都是真情的流露。所以,在最後,王老師千叮嚀萬囑咐我們年輕教師一定要做好教學設計,寫好教學反思。

教師教學設計11

教學內容

青島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資訊窗一第一課時(課本73-74頁)。

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初步認識角和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今後進一步學習幾何初步知識的基礎。該資訊窗呈現的是一幅工地上挖掘機繁忙的作業景象。觀看的小朋友看到正在隆隆工作的機器,興奮地交談。擬藉此情境引導學生通過討論“剷車的工作臂”在工作中可能形成什麼樣的角”的問題,引入對角的知識的系統學習。

教學目標

1、經歷從具體物體中抽象出角的過程,認識角,知道平角、周角及周角、平角、鈍角、直角、銳角的大小關係。

2、在觀察、操作、驗證的學習過程中,學習角的知識,發展空間觀念;提高初步的推理能力。

3、主動參與各項學習活動,自覺運用角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體驗教育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重點:認識平角、周角

教學難點:認識平角、周角並會畫平角、周角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活動角、直尺等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課

1、師:(課件)仔細觀察資訊窗,你發現了什麼?

(將發現集中到:剷鬥臂上形成的各種角)

生1:畫面上有4臺挖掘機和一輛大卡車在工作。

生2:工人叔叔工作非常辛苦。

生3:我發現挖掘機上有角。

生4:剷鬥臂上的角不一樣大。

生5:有的角大,有的角小。

……

2、師:誰能用手指指一指剷鬥臂上形成的各種角?

哪位同學願意到臺上來指出角來,大家看仔細,看看有哪些發現?

生到黑板上指角。

師:要指一個角,正確的方法是從頂點開始,分別指出兩條邊。(動作說明)

生再次指角。

(動作與語言相結合:從頂點出發,先指出一條邊,再指出另一條邊)

師:同學們發現了這麼多角,你們真了不起!

3、剷鬥臂在工作的時候,能形成的各種角分別是什麼角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板書課題:角的認識)

二、探索新知

(一)認識平角、周角

1、 師:老師課前讓大家準備了活動角,下面我們運用我們製作的活動角研究一下。

師提要求:

(1)請大家把活動角的兩邊重合,一邊不動,另一條邊開始轉動,就可以得到一個角。(2)把你得到的角沿邊畫下來。

(3)小組同學說一說,你得到的是什麼角。(小組交流):

生:學生自主研究,根據要求進行操作。

(師時刻關注學生的操作,並隨時指導。)

師:哪組的同學願意上臺給大家展示一下你們小組轉動的角?

生1:我通過轉動得到了一個銳角

生2:我得到了一個鈍角

生3:我得到了一個平平的角

……

2、,並且教師選擇學生畫的有代表性型別的角實物投影展示,再把角貼在黑板上

3、彙報交流、分類

看黑板上的角,認識它們的名稱。(老師指,學生進行辨認)

生1:直角

生2:鈍角

生3:銳角

生4:平角

這麼多角,看起來太亂了,能不能把他們分類整理一下呢?(學生動手操作)

說說你是怎麼分的?為什麼?

生1我把直角分為一類

生2:我把銳角分為一類,

生3:我把鈍角分為一類。

……

4、認識平角。

(1)質疑:

方案一:學生畫出平角

師:剛才有位同學畫出了這樣一個圖形(指著學生畫的平角)這個角是誰畫的?

生回答

師:你是怎麼得到的這個圖形?你能給大家演示一下嗎?

生:(手拿一個活動角)從兩邊重合開始,一邊不動,另一條邊轉動,轉到兩條邊成一條直線。

師:“這是角嗎?為什麼?”(質疑辯論)

生1:是,因為他仍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生2:我認為不是角,因這裡是平平的,不尖了。

生3:我也認為不是角,因為它看上去是一條直線。

師:有的同學說是,有的同學說不是,請問同學們角是怎樣形成的?

生1:角是由一點引出的兩條射線組成的圖形。

生2:一個頂點,兩條邊

師:(演示平角的形成過程)同學們請看,這個角的兩邊成一條直線了,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平角。(板書)

方案二(預設):學生作品中沒有出現,教師演示,面向提出疑問“這是角嗎?為什麼?”

運用已經學過的角的定義來解釋這個圖形也是角

(2)畫平角

師:那麼平角怎麼畫呢?自己試著畫一下

生動手試著畫角。

(規範畫法,示範平角的畫法,學生跟著一塊畫)

師:先畫頂點,再畫一條邊,然後再畫另外一條邊,這樣就可以了嗎?

生1:感覺像一條直線。

……

師:想一個辦法,能使它看起來更像平角?(學生疑惑的表情告訴老師“他們沒能相出辦法”)

還記得剛才我們是用什麼辦法得到的平角嗎?

生1:轉動的辦法

師:看來只有在圖中把旋轉表示出來,看起來才更像是平角。那麼,用什麼符號來表示旋轉呢?

生1:箭頭

……

師:一般情況下,在角的兩條邊之間畫一條“弧線”來表示旋轉所成的角。你們修改一下吧!

生:動手修改。

5、認識周角。

師:我們輕鬆一下,一起來做個遊戲:

(1)老師先說出一種角,你們利用活動角轉出這種角:開始!銳角!直角!鈍角!

(2)老師轉動活動角,你們說出它的名稱。開始!

問:轉動一週,兩條射線重合,這是角嗎?為什麼?(質疑辯論)

生1:我認為是,從剛才的討論中我發現這個圖形也是一條射線繞著它的端點旋轉形成的,而且是旋轉了一週,所以,我認為是角。

生2:我認為不是,角是由一點引出的兩條射線組成的圖形,而這裡只有一條射線,所以不是角。

生3:我補充,因為這兩條射線重合了,其實是有兩條射線的。

師:同學們的回答都很精彩!請看大螢幕(一起用活動角演示周角的形成過程),這是一條射線繞端點旋轉一週組成的圖形,我們給它叫周角。(板書)

畫周角

師:好,跟著老師畫周角。(示範周角的畫法,並提醒學生,用弧線表示旋轉。)你能自己再畫一個嗎?

生自己畫

6、小結(用課件):今天我們見到了以前學過的銳角、直角、鈍角,又認識了兩種新的角——平角和周角。你都認識他們了嗎?他們都有哪些特點?

生彙報:生1:從一點起,畫兩條射線就組成了一個角

生2:有一個頂點兩條邊組成的

練習:課件出示課本77頁自主練習1

(二)角的表示方法(把定義放前面小結,畫法與前面重複)

師:我們認識了這麼多角,角應該怎樣表示呢?誰有好方法?

生思考,創造符號(兩生上臺板演)

師:角可以這樣表示:從一點起,畫兩條射線,就組成一個角。通常用符號“∠”表示。記作“∠1”(或“∠2”等)。讀作“角一”

(三)探索三種角的關係

師:直角、平角、周角這三種角之間有什麼關係呢?請小組合作利用手中的活動角研究一下。(小組彙報):

師:哪個小組來彙報一下:你們發現了什麼結論?

生1:我們發現:平角是直角的2倍

生2:周角是直角的4倍

生3:周角還是平角的2倍

師:同意嗎?(學生都點頭同意,師板書)

三、迴歸生活

1. 解決情境中的問題

現在我們來看看剷鬥臂在工作時都形成了哪種角?

(課件播放,學生回答:直角、銳角、鈍角、平角)

2、師:其實,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有角,比如在鐘錶中就有角的學問(出示課件,看鐘表中分針和時針所成的夾角)

生彙報交流

3. 師:在生活中你還在哪見到過角?

生1:三角板上有銳角和直角

生2:我的直尺展開就是一個平角,中間是頂點

……

師:你們說的都非常好,其實,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地方存在著角。

請看大螢幕(播放:生活中的角畫面:國旗、鐘錶、剪刀、房屋等等)

看到生活中這麼多的角,你想說什麼?

生1:角有很多用處

生2:生活離不開角

生3:角的作用很大

……

四、回顧整理

師:這節課你們都有哪些收穫?

生1:我認識了平角和周角

生2:我會畫平角和周角了

……

師:同學說的真好!是的,我們的生活離不開角,書包裡、教室裡、家裡、校園裡、上學的路上……到處都是各種各樣的角,角的世界豐富多彩,角的知識奧妙無窮,今後我們將會了解更多關於角的知識,今天的課上到這兒,下課!

教師教學設計12

優秀繪本最主要的特點就是那些充滿童趣的圖畫,深受小朋友喜歡。因此,教師往往通過邊深情並茂地講述故事邊適時引導幼兒閱讀圖畫的方法來感受隱藏在圖畫背後的東西,既給以知識技能又調動情感態度,這對孩子的成長有著深遠的影響。《月亮,生日快樂》的教學設計,意在透過言簡意賅的文字與精緻生動的圖畫,讓孩子在聽故事的同時,引導他們感悟朋友之間那種互相友愛、互相寬容體諒、分享彼此快樂的純真友情。在本次活動中,讓我感受最深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適當提問,給幼兒思維的挑戰

提問是集體教學活動的核心,日本著名教育家齋滕喜博甚至認為:提問是"教學的生命",不合理的提問會抑制幼兒思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降低教學的有效性。在教學過程中,常常簡單地認為集體教學活動中的提問越多,越能夠啟發幼兒,不提問或少提問就是灌輸,就是注入式教學。但研究表明教師提問過多,會限制幼兒思維活動的空間,剝奪他們發現體驗的機會,因此低質量的提問幼兒就不願意也無須動腦筋,機械性的"是"、"對"無法對幼兒的思維構成挑戰。在本次活動中,我更多的是採用讓幼兒仔細觀察畫面的方法,來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綜合感知畫面使他們的思維更具體更豐富。如在觀察封面時,我不再採用常規的提問:"你看到了什麼?他們在幹什麼?"等,而採用了跳躍式的提問:"請你仔細看這個封面,你會想到什麼?"這樣幼兒的回答就不會停留在表面的圖象上,而更多的是讓幼兒自己想到了"它在幹什麼?""他在想什麼?"等等。考慮到是大班的幼兒,簡單的提問只能束縛幼兒的思維,因而轉換了提問給以思維的挑戰。又如,在講到小熊爬到山頭和月亮對話,引出"回聲"這一概念時,我問:"聽到這裡,你有覺得奇怪嗎?"從幼兒內心的感受出發來引起幼兒對"兩種聲音"的好奇,通過幼兒自身的疑問來解決故事中的難點問題,這樣的提問給了幼兒自主學習的機會,而不是老師一味地看圖灌輸。但最後結尾部分顯得輕描淡寫了些,怎樣讓幼兒把體驗到的朋友之間那種互相友愛、互相寬容體諒、分享彼此快樂的純真友情昇華,這是值得商榷的。

二、注意傾聽,給幼兒適當的評價

評價是尊重幼兒主體地位、促進幼兒發展的重要環節,是課堂教學的潤滑劑。有效的評價能強化幼兒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喚醒並激發他們的創新慾望。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必須要做到有效地傾聽才能展開有效的評價。如一位幼兒在說到封面上"小熊對月亮說'月亮,生日快樂'時",我馬上意識到該幼兒能認字,於是說:"你認識這些漢字嗎?真是個愛學習的孩子!"在聽到我的肯定後,該幼兒笑眯眯地坐下了,說明老師的評價激勵讓孩子非常滿足和自豪。

三、對話繪本,給幼兒情感的體驗

我們對一些繪本的分析,往往是將傳統的理解"灌輸"給了幼兒,幼兒只是被動地接受老師的觀點。然而,完美的閱讀過程絕對不是被動地接受,而是根據幼兒自己的情感、思想、知識等對作品進行理解的過程。作為閱讀主體的幼兒,由於認知結構、性格愛好和閱讀經驗的不同,所獲得的感受和結論也就不會完全相同,對繪本的理解也就存在差異。在這種情況下,我沒有過早地丟擲所謂的"標準答案",而是及時地設疑質疑,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體驗去理解繪本。如在講到"小熊把帽子掛在樹枝頭,期待月亮能戴上帽子"的時候,我讓幼兒自己體會:"你希望結果怎麼樣?""如果真的戴上了,你會怎麼樣?"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情感體驗來感知理解繪本中小熊的期待心理和對朋友的真實態度。

四、留有遺憾,給教師反思的空間

在課堂上,教師往往會不容幼兒有"越軌"行為,期待的是他們能按照老師設計好的思路按部就班順利完成,但這樣往往將許多精彩的風景遺漏,讓孩子的個性、自信得不到充分的展示。在本次活動中,當我急切地想讓幼兒根據畫面想象小熊為月亮戴上帽子的辦法時,一位幼兒站起來,居然根據文字念起來:"當天晚上,小熊把帽子掛在樹枝上……"哦,天那,這位孩子居然認識那麼多的漢字,而且一字不差!我擔心錯過其他孩子精彩的想象,竟沒有給以評價就倉皇地讓其坐下……事後想想,我這樣的舉動是多麼的幼稚,我怎麼就不可以說:"是啊,除了觀察畫面我們可以知道結果之外,這位小朋友的本領更大,可以看懂書中的文字,真是一個愛學習的了不起的孩子。"如果是這樣的話,我想這位孩子對今後學習的態度肯定更加自信。事後他老師也說,"這是位不愛舉手說話的孩子,但很認真認識不少字,一點也不像個男孩。"聽了他老師的話,我更加自責,是啊,我本可以給他一方展現才華的舞臺,或許因為我表揚了前一位小朋友的好學才激起他回答問題的慾望吧,可卻因為我的自私把他的好學和自信剝奪了!

教師教學設計13

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很多老師在利用多媒體優化教學設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方面嚐到了不少甜頭,而今天我想說的是自己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的一些心得體會。

多媒體的優點很多,表現在教學上就是通過文字、圖形、影象、動畫、聲音和視訊等來輔助教學。比如,課堂的激趣匯入、情境朗讀、突破難點的動畫模擬演示、風俗民情的再現、趣味練習設計、單元複習以及專題學習的知識梳理等等,好處不勝列舉。現就自己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利用多媒體激趣匯入,效果事半功倍。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學習一篇文章如何匯入直接影響到學習的效果。而選入中學語文課本的文章內容在空間上跨度很大,例如《離騷》這首詩歌是戰國時期的作品,不管是內容還是寫法都離我們相去甚遠。如果按照常規教學,一支粉筆,一本書很難讓學生理解文章的內容,老師上課辛苦,學生也一臉茫然。相反如果能借助多媒體視訊輔助教學,讓學生時空倒轉置身體驗於楚國忠臣報國無門的氛圍當中,那麼對理解這篇文章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通過視訊畫面再現當時的生活情景結合聲情並茂的經典片段朗讀來匯入課文,就能立刻把屈原那種“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愛國激情與苦悶傳遞給學生,學生在這憂國的哀傷氛圍中,不用過多講解,就能很好地把握了文章情感基調。從而為我們的教學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新《語文課標》在總目標中明確提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能力。”因此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是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工作。而培養想象力是語文教師一項頭疼的工作,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所以在很多時候,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就成了一句空喊的口號。如果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則輕而易舉的實現了這一教學目標。例如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課文《你一定會聽見的》,老師在即將結束課文教學時,通過多媒體播放了音訊——“廚房交響曲”,鼓勵學生細心傾聽廚房發出的這些聲音,在傾聽中想象母親為自己忙碌早餐的情景。我們知道情感是想象力的動力,這樣的設計恰好觸動了學生的情感因子,激發學生急於表達的慾望,進而創造性地鍛鍊了學生的想象力。這樣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促使學生想象的翅膀高飛遠揚,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就不再是一句空話。

三、利用多媒體,動態演示寫作修改。

作文幾乎可以說是語文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學要著力於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而要提高語文寫作水平,關鍵是要讓學生自主寫作,自由表達,自主修改。葉聖陶向來反對寫作教學中“學生只管寫,老師只管改”的做法。他說:“教師給修改不如學生自己修改,學生個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而多媒體為學生共同修改提供了很好的條件。方法是每次寫作由學生推選一篇最好的文章出來共同修改。把要修改的文章輸入電腦文件,中間設定一條豎線把修改前和修改後的文章隔開,修改前的文章顯示在左邊,修改後的文章顯示在右邊。課堂上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針對需要修改的語句語段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議,而電腦將這過程中學生思維的痕跡及時地以動態演示的方式顯現出來,並且這些思維的痕跡在生生對話,師生對話中逐漸趨於完美,直至得出讓學生一致滿意的文章。這樣利用多媒體輔助,動態演示作文修改,學生在共同修改中取長補短,互相提高,享受到了學習帶來的快樂,這是傳統教學所無法給予的。

四、利用多媒體,單元複習、專題學習輕鬆有效。

葉聖陶先生說過:要學好語文,離不開基礎知識。而語文基礎知識零星分散在每一篇文章中。在學習一篇新的文章時,對於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大多停留在只要能疏通文章內容就停止的階段。要想深入理解,透徹掌握,還得在單元複習,專題學習中歸納運用。而在單元複習,專題學習中學習語文基礎知識多媒體應成為首選的教學輔助工具。因為多媒體技術可以將文字、資料、圖象、動畫、聲音等素材提供給學生,既能大容量,高速度的儲存和傳遞相關教學資訊,又能比較系統地、完整地呈現語文基礎知識。這樣的學習學生學起來容易理解,輕鬆又有效。

五、利用多媒體,將時政新聞和語文教育緊密結合。

在課改的新形式下新課標極力倡導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而語文與生活聯絡密切,拋開生活去談語文教育不太可能。特別是關乎國家大事,人民生活的時政新聞與語文教育之間更應該找到兩者的連結點。例如在《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這篇文章裡我們認識了言行一致的聞一多先生。可是那段時間學生在學習方面很消極,有畏難情緒。為了教育學生做個言行一致的樂觀者,我特地播放了汶川地震中被困廢墟75小時的22歲少女被解救的視訊。當解救人員來救她時她笑著說:“我很高興我還活著,我相信你們會來救我的。”生死關頭的樂觀深深感染了學生,接著我讓學生就今後如何做個言行一致的樂觀者談了自己的看法。這樣巧妙的利用時政新聞視訊輔佐教學,對提高學生語文素養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六、利用國家教育資源網,把語文課上得有聲有色。

過去“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逐漸退出教學舞臺,新課程理念的“自主,合作,探究”正逐漸地成為教學的主流。而國家教育資源網以其“內容豐富,新穎別緻”的教學資源成為眾多教師必備的教學網路平臺。在這個平臺有教學需要的素材、資料、課件、還有專家上的公開課、有寓意深刻的漫畫、有奇形怪狀的文字、還有精妙絕倫的片斷。在這樣的教育資源網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去尋找課堂教學中所需要的資源,從而最大化地實現我們的教學設想。例如在國家教育資源網上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個課件--《阿長與山海經》。該課件包含課文原文、作者簡介、相關資料、相關作品、相關網址以及課文學習、課文練習、還配有聲情並茂的原聲朗讀、疑難解答等環節。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設想有選擇地利用這課件來優化教學過程,把語文課上得有聲有色。

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讓自己嚐到了甜頭,不過語文教學應遵循語文教育的規律,多媒體只是一種輔助的教學手段,它只有在語文教學之中找到契合點才會發揮其最大的作用。在教學運用中應把握好度,喧賓奪主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只有巧妙的結合,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教師教學設計14

一、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傣族風情,體驗傣族音樂風格,產生對傣族音樂的興趣。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模仿,能夠學習孔雀指、孔雀鶴立、孔雀開屏簡單的動作,掌握孔雀舞的基本動作要領。

3、知識與技能目標:用優美、歡快的聲音演唱歌曲,並能做簡單的舞蹈動作邊唱邊演。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用優美、歡快的聲音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掌握孔雀指、孔雀鶴立、孔雀開屏等基本舞蹈動作。

三、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堂打擊樂器

四、教學過程

(一)創境匯入

老師邀請了一位非常美麗的少數民族的好朋友來到了我們的課堂。首先請同學們欣賞一段舞蹈,猜猜這位美麗的好朋友來自於哪一個少數民族?

那下面我們先一起走進我們美麗的傣族,看一看我們傣族有哪些不一樣的特色?出示PPT圖片(有關傣族風土人情)

提問:這位美麗的傣族朋友到底是誰呢?下面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我們的好朋友,是美麗並且深受我們人類喜愛的“金孔雀”,引出課題——《金孔雀輕輕跳》。

(二)新課講授

1、闖節奏關

①節奏遊戲

請學生先把這條節奏拍出來,然後加入詞念出來,請學生思考 “小卜少”和“小卜冒”在我們傣族分別代表什麼意思?

②按節奏朗讀歌詞

可以請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加入聲勢:(一段:拍腿、拍肩;二段:跺腳、交叉拍腿)

2、聆聽歌曲

①初聽

說說歌詞在描繪哪一種動物?以及動物形象是怎麼樣的?

②復聽

跟隨音樂進行律動,表現歌曲描繪的孔雀。

3、學唱歌曲

①用視唱法學習旋律,跟隨教師鋼琴伴奏,視唱樂譜。

②用聽唱法學習歌曲,播放音樂,請學生跟隨音樂完整演唱,要求用正確的歌唱姿勢和優美的嗓音演唱歌曲。

4、學習動作

動作一:孔雀鶴立

做法:雙手呈冠型,右手上舉略彎曲,左手提僸,雙腳正步站立,隨節拍做雙膝屈伸動作。

動作二:孔雀開屏(一)

做法:雙腳園地小碎步,雙手由身體兩側從下向上慢慢提起至測平舉的位置,一小節做一次。

動作三:孔雀開屏(二)

做法:雙腳原地小碎步,雙手由身體兩側從下向上提起至頭上方手背相靠,然後由下向上開啟至側平舉的位置。一小節上舉,一小節下落,反覆進行。

動作四:傣族舞語彙

做法:第一拍,雙手向里扣腕,雙膝微曲;第二拍,身體重心在左腳,膝略彎曲,右腳向右側開跨,腳尖點地,膝彎曲,同時右手向右側翻腕開啟,左手在胸前翻腕,動作對稱做。

(三)拓展創編

請學生以四人為一小組,組合成小樂隊、舞蹈隊、歌唱隊等一起演繹歌曲。引導學生進行自評、互評,教師給予鼓勵性評價。

(四)小結作業

教師給予鼓勵,請學生跟隨音樂走出教室。

教師教學設計15

設計理念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組織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把學生作為可持續發展的教育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為此我精心設計了本節課的教學環節,通過課件、生字卡片及偏旁卡片的展示,採用各種新穎有趣的教學方法,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本節課能快樂地、自主地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篇琅琅上口的韻文,也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小兒歌,“一個大,一個小;一邊多,一邊少”通過簡單的比較,不僅向學生展示了黃牛、小貓、鴨子、小鳥四種可愛的動物,還向學生展示了蘋果、棗子、杏子、桃子四種好吃的水果。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認識並會讀本課的12個生字,認識2個偏旁“犭”(反犬旁)和“鳥”(鳥字旁),認識並會讀農家小院圖下的8個詞語。

2.知道“大──小”“多──少”兩對意思相反的詞語,瞭解量詞“群”、“顆”、“堆”等的意思,學習正確使用量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1.在識字教學中,師生互動,靈活地運用多種識字方法,記字形、記字義,讓學生掌握生字。

2.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讓學生形象地感受農家小院的景象,初步感知對具體事物的比較。

3.量詞運用於教學中,圖文相連,結合兒歌的學習多讀多練。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養成留心觀察生活的好習慣,感受農家的田園生活情趣。

教學重點

認識並會讀本課的12個生字,認識2個偏旁“犭”(反犬旁)和“鳥”(鳥字旁),認識並會讀農家小院圖下的8個詞語。

教學難點

知道“大──小”“多──少”兩對意思相反的詞語,瞭解量詞“群”、“顆”、“堆”等的意思,學會正確使用量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方法

講授法

教學準備

課件、生字卡片及偏旁卡片

課時安排

共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舉例匯入,揭示課題

1.師:同學們一起看大螢幕,老師問,學生答。

2.教師小結:由此可見大小、多少都是通過比較才能得知的,那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識字(二)的第7課《大小多少》。

3.教師板書課題,全班學生齊讀兩遍。

4.師:有一對反義詞就藏在題目中,“大──小”“多──少”。像這樣表示意思相反的詞叫反義詞。

二、初讀韻文,認讀生字

1.初讀課文,教師提出學習要求:請同學們開啟語文書翻到第68頁,藉助拼音自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圈出本課的生字,另外,讀的時候既不要丟字,也不要加字。

2.認讀生字。

duō shǎo huánɡ niú zhī māo

多少黃牛隻貓

biān yā pínɡ ɡuǒ xìnɡ táo

邊鴨蘋果杏桃

(1)師指出應該注意的問題。

在字音上,“邊”是前鼻韻母,“黃、蘋、杏”都是後鼻韻母,“少、只”都是是翹舌音,“多、黃、邊、果”都是三拼音節,“只”是整體認讀音節,“少、只”都是多音字,要提醒學生注意讀準確。“蘋、杏、桃”都是植物,所以“蘋”的偏旁是草字頭,“杏”的偏旁是木字頭或木字旁,“桃”的偏旁是木字旁。“貓”的左邊叫“犭”(反犬旁),“鴨”的右邊叫“鳥”(鳥字旁)。

(2)跟著老師讀。

(3)跟著小老師讀。哪位小老師願意帶著大家讀一讀?(指名帶讀)。

三、創設情境,看圖學詞

1.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幅漂亮的圖畫,看課件上的農家小院圖。問:這是一個農家小院,看完圖後,說說農家小院裡有些什麼。

2.學生回答後總結:有蘋果樹、棗樹、鴨子、黃牛、小貓、小鳥,桌子上還有桃子和杏子。

3.認讀帶拼音的詞語。

huáng niú xiǎo māo yā zi xiǎo niǎo

黃牛小貓鴨子小鳥

píng guǒ zǎo zi xìng zi táo zi

蘋果棗子杏子桃子

(1)師指出應該注意的問題。

詞語的朗讀首先要強調讀準字音,比如“鴨子”、“棗子”、“杏子”、 “桃子”中的“子”要讀成輕聲,棗是平舌音,子既是平舌音也是整體認讀音節。

(2)讓學生拼讀圖下的8個詞語。在讀後引導學生髮現:第一行詞語都是動物的名稱,第二行詞語都是水果的名稱。

(3)看著圖下的8個詞語分別找一找圖畫上的動物和水果,找到後跟它們都分別打聲招呼。

4.去掉拼音讀詞語。

黃牛小貓鴨子小鳥

蘋果棗子杏子桃子

(1)男女生比賽讀。

(2)全班同學一起讀。

四、圖文結合,學習韻文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把剛才讀的字詞朋友帶入文中,看全文一共有幾節?(4節),標出每一節的序號。每一節有幾句話?(1句話),全文共有幾句話?(4句話),哪兩節比大小?(第一節和第三節),哪兩節比多少?(第二節和第四節)。

2.找四個同學分別讀課文的第一節、第二節、第三節和第四節。

3.課件出示第一節,學習第一節。

(1)誰大誰小?(黃牛大貓小),黃牛和貓比什麼?(黃牛和貓比大小),誰和誰比大小?(黃牛和貓比大小)。

(2)認識文中的量詞,數牛的時候可以一頭一頭地數,數貓的時候可以一隻一隻地數,“頭”和“只”都是量詞,像這樣表示事物數量的詞叫做量詞,分別在量詞“頭”和“只”的下面畫橫線。

(3)師:一個大,一個小,一什麼黃牛一什麼貓?生:一個大,一個小,一頭黃牛一隻貓。

(4)去掉第一節的文字,看圖讀第一節。

4.課件出示第二節,學習第二節。

(1)誰多誰少?(鴨子多鳥少),鴨子和鳥比什麼?(鴨子和鳥比多少),誰和誰比多少?(鴨子和鳥比多少)。

(2)認識文中的量詞,你從哪個字看出鴨子多?(群)。用“群”數,你發現了什麼?(數量多,聚在一起)。“很多隻鴨子”或“好幾只鴨子”在一起,可以說成“一群鴨子”。除了一群鴨子還可以說一群什麼?(一群小雞、一群小孩、一群白鵝)。“群”一般我們都用在動物身上。同一物品可以使用不同的量詞,如:一群鴨子,一隻鴨子;一隻鳥,一群鳥。“群”和“只”都是量詞,分別在量詞“群”和“只”的下面畫橫線。

(3)師:一邊多,一邊少,一什麼鴨子一什麼鳥?生:一邊多,一邊少,一群鴨子一隻鳥。

(4)去掉第二節的文字,看圖讀第二節。

5.課件出示第三節,學習第三節。

(1)誰大誰小?(蘋果大棗小),蘋果和棗比什麼?(蘋果和棗比大小),誰和誰比大小?(蘋果和棗比大小)。

(2)認識文中的量詞,數蘋果的時候可以一個一個地數,除了一個蘋果,我們還可以說一什麼蘋果?如:一筐蘋果,一箱蘋果,一籃蘋果。

數棗的時候可以一顆一顆地數,除了一顆棗,我們也可以說一筐棗,一箱棗,一籃棗。

顆”和“棵”這兩個字都讀kē,是同音字,但意思不同。“顆”是頁字旁,“顆”多指圓形或顆粒的東西,用在比較小的東西上面,如:一顆星,一顆心,一顆珍珠,你還會說一顆什麼?(一顆露珠、一顆水珠、一顆寶石、一顆鑽石等)。“棵”是木字旁,“棵”多用於植物,如:一棵大樹,一棵小草,你還會說一棵什麼?(一棵桃樹、一棵柳樹、一棵小樹、一棵禾苗等)。

“個”和“顆”都是量詞,分別在量詞“個”和“顆”的下面畫橫線。

(3)師:一個大,一個小,一什麼蘋果一什麼棗?生:一個大,一個小,一個蘋果一顆棗。

(4)去掉第三節的文字,看圖讀第三節。

6.課件出示第四節,學習第四節。

(1)誰多誰少?(杏子多桃少),杏子和桃比什麼?(杏子和桃比多少),誰和誰比多少?(杏子和桃比多少)。

(2)認識文中的量詞,你從哪個字看出杏子多?(堆)。用“堆”數,你發現了什麼?(數量多,緊緊地疊在一起)。“許多杏子”可以說成“一堆杏子”,杏子可以一堆一堆地數,還可以怎樣數?(一個杏子,一箱杏子,一筐杏子等),數杏子時用“堆”,你還知道一堆什麼?(一堆蘋果,一堆棗,一堆桃子,一堆橘子,一堆花生,一堆樹葉等),桃子除了可以一個一個地數,也可以一堆一堆地數,一箱一箱地數,一筐一筐地數。“堆”和“個”都是量詞,分別在量詞“堆”和“個”的下面畫橫線。

(3)師:一邊多,一邊少,一什麼杏子一什麼桃?生:一邊多,一邊少,一堆杏子一個桃。

(4)去掉第四節的文字,看圖讀第四節。

五、朗讀韻文,體會韻味

1.課件出示量詞下畫橫線的課文。

2.我們這篇課文是一篇韻文,韻文是講究格律的,甚至大多數要使用相同韻母的字作句子結尾,以求押韻的文體或文章,我們這篇課文每一行的最後一個字就都使用了相同的韻母ao,韻文淺顯易懂,節奏感強,琅琅上口,非常適合兒童朗讀,朗讀的時候,就要把這篇韻文讀得很好聽,要讀出節奏感。

(1)聽老師一邊拍手一邊讀。

(2)全班學生一邊拍手一邊讀。

六、根據圖畫試背兒歌

我們這篇課文不僅是一篇琅琅上口的韻文,也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小兒歌。

1.全班學生根據每一幅圖畫試背兒歌。

2.全班學生把四幅圖畫連起來試背兒歌。

七、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學生說。老師總結:今天我們認識並會讀本課的12個生字了,認識了2個偏旁“犭”(反犬旁)和“鳥”(鳥字旁),已經會讀農家小院圖下的8個詞語了,我們學習了課文,認識了“大──小”“多──少”兩對反義詞,認識了文中的量詞,還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

八、佈置作業

1.用量詞說一說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如:一條魚等。

2.回家後把今天學的課文讀給爸爸媽媽聽。

九、板書設計

7大小多少

黃牛貓鴨子鳥

蘋果棗杏子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