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教學設計集合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8.23K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物件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師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教學設計集合15篇

教師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練習三第10~16題、思考題、動手做。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的解決問題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底面積、側面積、表面積和容積這些概念的聯絡和區別,積累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經驗。

2、提高學生應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驗立體圖形與生活的關係,感受立體圖形的學習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運用圓柱體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根據實際情況運用圓柱體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複習回顧,理清思路。

1、回顧複習。

教師談話:用一句話介紹前面幾節課學習的關於圓柱的知識。

預設學生回答:圓柱的體積計算;圓柱的特徵;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和各種情況。

2、理清思路。

同桌說說計算圓柱體積的步驟,先算出底面積,再算出圓柱的體積;

同桌說說計算圓柱表面積的步驟,先算出底面積和側面積,再算出圓柱的表面積;

3、揭示課題——圓柱表面積和體積的練習課。

二、基本練習,形成技能。

1、練習三第10題。

根據表中的已知分別計算每個圓柱的未知量。學生獨立完成。

2、練習三第11題。

學生讀題,理解題意。注意分清3個小問題分別求什麼問題。

3、練習三第12題。

引導思考:第1個問題求水池裡最多能蓄水多少噸,要從體積入手;第2個問題要弄清楚求的是幾個面的面積之和。

4、練習三第13題。

學生讀題,分析題意。之後一人板演,全班齊練。評講時注意後進生的輔導。

5、練習三第14題。

⑴出示題目,理解題目意思。

⑵討論:塑料薄膜的面積相當於什麼?

大棚內的空間相當於什麼?

⑶分別怎麼算?

引導理解:蔬菜大棚中求需要多少塑料薄膜和空間有多大,分別求圓柱表面積和體積的一半。

6、練習三第15題。

分析:玲玲把一塊長方體橡皮泥捏成一個圓柱體雖然形狀變了,但什麼沒變?(體積)

7、練習三第16題。

提問:要求水面高多少分米,要先求什麼?(水杯的高)

三、拓展延伸,開闊思維。

1、第19頁思考題。

學有餘力學生完成。

⑴把圓鋼豎著拉出水面8釐米,水面下降4釐米,你能想到什麼?

⑵全部浸入,水面上升9釐米,你又能想到什麼?怎麼算出這個圓鋼的體積?

⑶這題還可以怎麼想?

讓學生明白:上升或下降的水的體積就是那一部分鋼材的體積。

教師教學設計2

  化學是自然科學的一種,在分子、原子層次上研究物質的組成、性質、結構與變化規律;創造新物質的科學。世界由物質組成,化學則是人類用以認識和改造物質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它是一門歷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學科,它的成就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誌,化學中存在著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兩種變化形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化學教師優質課教學設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穫!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瞭解SO2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理解酸雨的形成的原因。

【過程與方法】

運用實驗觀察獲取資訊,通過歸納對資訊進行加工。體會通過實驗來研究物質及其變化的科學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對化學現象與化學本質的辯證認識,熱愛科學,樹立環保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SO2的漂白性、還原性和氧化性。

【難點】

通過探究實驗,歸納SO2的化學性質。

三、教學用具

投影儀

四、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匯入新課

教師:同學們好,我們知道在乾燥的季節裡大家都希望有一些雨水降臨,那麼除了正常的雨水之外,還有一種雨水被稱作酸雨,大家瞭解它麼?今天老師就給大家帶來了一段有關酸雨的視訊,請看大螢幕。

教師:播放酸雨視訊,酸雨視訊展示酸雨對我們環境,動物生存,建築物及人類生活生產的影響以及酸雨知識。組織學生認真觀看並思考問題酸雨危害有哪些,酸雨的主要成分有什麼?

學生活動:回答危害方面並說出酸雨主要成分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

教師展示:大家請再看看大螢幕上展示的圖片,酸雨對空氣汙染的報告,SO2中毒現象,被SO2漂白過的食物,大家說這些現象中都免不了一個始作俑者,是什麼呀?

學生回答:SO2,(由此引出本節課學習的內容)

教師語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下SO2。

【板書】課題3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二環節:新課教學

1、SO2的物理性質研究

教師多媒體呈現並講授:二氧化硫中重要的是硫元素的存在,硫的物理性質如下:淡X晶體,脆,不溶於水,微溶於酒精,易溶於CS2。硫或者含硫化合物在空氣中燃燒首先生成二氧化硫。化學方程式為:S+O2====SO2,硫在空氣中燃燒發出淡藍色的火焰,在純氧中燃燒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

教師提問:經過前面的學習,大家思考下我們從哪些方面可以確定SO2的物理性質呢?

教師引導:回憶上節課研究氯氣的性質的方法,思考從哪些方面去研究SO2的性質。

教師學生共同活動:說出從顏色、狀態氣味、密度、毒性、溶解性方面去研究物質的物理性質。

教師設問:你對哪條性質還不瞭解?你能利用一個裝滿SO2的試管來設計實驗說明嗎?

教師演示實驗:實驗SO2的溶解性。經過實驗大家觀察到,SO2是溶於水的。

學生歸納SO2物理性質:SO2是無色有刺激性氣味氣體,密度比空氣大,容易液化,易溶於水。

【板書】一、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質:無色氣體、有刺激性氣味,密度>空氣,易液化,易溶於水

2、SO2的化學性質研究

【板書】二、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

探究一:從分類的角度SO2屬於哪類物質?具有該類物質的哪些通性?

教師引導提問:下面我們從分類的角度想,既然SO2溶液顯酸性,那麼SO2屬於哪類物質?想想具有該類物質的哪些通性?

學生討論回答:是酸性氧化物,(總結歸納出SO2作為酸性氧化物的通性):酸性氧化物可以和鹼反應,和鹼性氧化物反應,和水反應等等。

教師活動:請兩位同學來黑板上給大家展示一下SO2與CaO、Ca(OH)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學生板演師生共同判斷正誤。

探究二: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教師活動:農民伯伯夏天勞作的時候也是帶“太陽帽”的,他們這個太陽帽是用草編的,相信很多同學都沒有見過,沒關係,請看大螢幕,(展示新草帽、舊草帽圖片),同學們看看兩個草帽顏色有區別嗎?說明SO2有什麼化學性質?

學生活動:顏色不同,說明SO2有漂白性。

【板書】2、SO2的漂白性

教師指導閱讀:請同學們閱讀教材上第90頁關於SO2漂白性的原理和其不穩定性,想想具有漂白性的物質還有哪些?其漂白原理與SO2的漂白是不是相同?

學生閱讀思考:上節課學過的氯氣也有漂白性。氯氣的漂白是因為它的氧化性。

教師提出問題:從氧化還原的角度思考SO2具有哪些性質?

學生實驗探究:上講臺將SO2通入到老師準備好的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觀察現象,並對反應後溶液進行加熱。

教師引導:大家觀察分析下,SO2中S元素的化合價是幾價?說明什麼呢?

學生回答:正四價,處在硫的中間價態,所以可以得出SO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還原性。

【板書】3、SO2的氧化性和還原性

學生討論探究:由學生代表上講臺用教師提供的試劑(石蕊試液、SO2水溶液、品紅溶液、雙氧水、溴水、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儀器或用品,選擇合適的用實驗的方法來證明SO2具有還原性。

教師評價指導。

教師講授:SO2的氧化性,我們可以通過一個化學反應方程式來理解,大家請看黑板(寫出SO2與H2S反應化學方程式,帶領大家複習氧化還原反應電子轉移)。

第三環節:鞏固提高

教師設問:我們剛才學習了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大家也說出了兩者的漂白原理是不同的,那大家會不會應用呢,我們通過一道習題來鞏固下:

二氧化硫和氯氣都具有漂白性,若將等體積的二氧化硫和氯氣充分混合後,通入溼潤的有色物質,可觀察到有色物質發生什麼現象?

第四環節:小結作業

教師陳述:我們請同學來說一說這節課我們都學習了什麼?其他同學認真聽作補充。

學生回答:酸雨的主要成分之一二氧化硫,它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教師肯定鼓勵。

作業

收集當地的雨水樣品,測定其pH。如果是酸雨,分頭瞭解產生的原因,提出防治對策的建議。

五、板書設計

教師教學設計3

活動名稱:線描畫自行車

設計意圖:結合現階段我班開展的主題《我在馬路邊》,孩子們的生活經驗有了必須的積累,關注到的關於這一主題的資料也越來越高。可是,在這些孩子們的影響中,電瓶車、自行車、摩托車是他們最熟悉的,因為爸爸每一天早上送他們來園的交通工具就是這些,所以在早晨他們交流的最多的也是這些了。結合培養我們的孩子的繪畫本事,用線描的形式來讓幼兒進行嘗試和鞏固。

活動目標:嘗試運用直、橫、斜線的連線和緊密排列體會線描的美感。

活動準備:ppt

活動過程:

一欣賞(感知不一樣線條的連線組合)

1、馬路上滾來了兩個輪子,會是什麼車呢(摩托車、自行車)

2、看,許多線條寶寶都跑來了。哇,是一輛自行車。

小結:我們能夠用許多細細的線條表現自行車的樣貌。

二示範討論(瞭解作畫的要點)

1、車輪上的鋼絲怎樣安裝呢

從輪胎到中間的軸一根根連線起來,像旋轉起來的大風車。

2、我們怎樣把車子組裝起來呢

需要一個斜槓(我們用兩根線條連線起來),我們還能夠用兩根線條畫什麼呢(車座底部)你覺得還需要什麼呢(龍頭車把,有幾個呢)

3、一輛自行車裝好了,你還想新增些什麼呢(用橫豎線條緊密組合成車簍,許多密密的橫線條在一齊變成衣包架)

三幼兒作畫

我們也來用線條寶寶設計一輛漂亮的自行車

觀察要點

1、車輪鋼絲斜線條的旋轉繪畫

2、線條畫得深而不破

四交流講評

你們覺得他的自行車什麼地方漂亮,什麼地方還需改善一下呢

教師教學設計4

數字格子跳跳樂

活動目標:

1、探索泡沫墊的多種玩法。

2、結合數字規律練單腳跳、雙腳跳及跨跳等多種跳的潛力及動作的協調潛力。

3、努力聽清教師指令,遵守遊戲規則。

活動準備:

人手一塊泡沫墊,1-10的數字卡片2套。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這天天氣真不錯,我們一齊來玩玩吧!(幼兒隨鈴鼓的變化變大圓―-小圓―-蝸牛圓)

二、基本部分。

1、出示泡沫墊,你們明白這是什麼嗎?它有什麼用?泡沫墊除了能夠作為墊子,還能夠和我們玩遊戲呢?我們一齊來試試。此刻小朋友們分成2組遊戲,能夠自己玩,也能夠和同組的小夥伴一齊玩。(幼兒四散遊戲)師觀察幼兒活動狀況,對幼兒在遊戲過程中出現的狀況及時進行指導(合作、交往方面)※幼兒可將各自的泡沫墊連成兩條長龍鋪在地上,幼兒分成兩組,以接龍競賽形式從泡沫墊的一端爬到另一端。

幼兒可將泡沫墊每兩塊連線在一齊,然後,每隔一段距離就擺放一組,泡沫墊橫向擺放,共擺五組,其間距要相等。幼兒做小兔跳的姿勢跳過每塊泡沫墊。

可將泡沫墊兩塊相靠豎向擺放,提高跳躍的難度,加大運動量。提醒幼兒在跳的過程中務必雙腳併攏,不得分開。

2、講評幼兒遊戲狀況,表揚玩法新穎,合作默契的幼兒。

3、出示袋鼠圖片,問:這是誰?它最大的本領是什麼?這天我們來和小袋鼠學跳的本領,看看誰會是跳躍冠軍。

4、鼓勵幼兒想出多種方法利用泡沫墊進行跳的練。教師用語言或簡單的動作予以提示或幫忙。

泡沫墊平放,雙腳併攏跳過。提醒幼兒逐步加強高度,看看自己最高能跳過幾塊泡沫墊。

將泡沫墊隔必須距離平放,幼兒有序進行連續跨跳(或單腳跳、雙腳跳)。提醒幼兒觀察並實踐不同的跳法適宜的寬度是多少。

將泡沫墊兩塊相靠豎向擺放,連續擺放五處,進行跨跳練,提醒幼兒儘量不要碰倒泡沫墊,如果碰倒,要立即重新擺放。

5、將泡沫墊平放,幼兒圍坐休息。可相互敲敲背、捏捏腿,做一做放鬆運動。

6、遊戲《數字格子跳跳樂》。

出示數字卡片,請幼兒自由挑選一塊,並貼在自己的泡沫墊上。將泡沫墊按數字大小擺成兩條長龍,要求幼兒聽清教師指令,進行跳躍活動。

單腳跳順數(或倒數)。

雙腳跳單數。提醒幼兒兩排的單數都要跳。

左腳跳單數、右腳跳雙數。提醒幼兒想好再跳。

變化擺放方法,繼續遊戲。

三、結束部分

遊戲《叫號猜猜碰》。

幼兒聽教師叫號,叫到的兩個同號幼兒為一組,進行剪刀、石頭、布的遊戲,後結束活動。

教師教學設計5

一、目標:

1、正確對待自己心愛的玩具或日用品。

2、逐步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

二、準備:

1、掛圖第1號。

2、故事磁帶。

三、過程:

1、認識阿文。

(1)教師出示掛圖。你們知道她是誰嗎?她是一隻小老鼠,名字叫阿文。 (2)阿文上幼兒園前,很喜歡一條小毯子,到哪兒都帶著它。可是現在上幼兒園了,帶著這麼大的毯子行嗎? 2、聽聽阿文的故事。

(1)教師結合掛圖,完整講述故事一遍。

(2)阿文常常帶著毯子幹什麼?她喜歡這塊毯子嗎?(3)阿文上幼兒園抱著毯子方便嗎?為什麼?

(4)後來阿文放下毯子了嗎? 3、說說自己喜歡的東西。

(1)你們是不是像阿文一樣也有一件最喜歡的東西?你們常常用它幹什麼?你們上幼兒園的時候把它放在哪裡?

(2)我們小朋友比阿文還能幹!每天早上高高興興地和好朋友再見,到幼兒園學本領,和小朋友做遊戲,晚上回到家再和好朋友一起玩,真不錯!

教師教學設計6

一、封面名目齊全

教案封面名目包括科目、學期( - 學年度第學期)、學校名稱、班級、教師姓名等項。各項開學時由教務處統一書寫,字跡規範、佈局合理,並在校名處加蓋校印。

二、結構內容完備

教案在結構內容上包括“一表三計劃”。

“一表”即教學進度表。表內涉及科目、班級、冊數、上課日期、每週節數、總授課節數、周次及起止時間、預定進度及頁數起止、實際進度及出入原因等欄目。教學進度表是科任教師對學期學科教育教學內容的統籌規劃和具體時間安排,開課前由科任教師或學科組科學擬定,由教務處審批通過後執行。

“三計劃”即學期教學計劃、單元(章節)教學計劃、課時教學計劃(教案)。

1、學期教學計劃。學期教學計劃是依據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及內在聯絡,從學生實際出發對學期教學目標任務和學生髮展及工作措施等的總體規劃,一般包括五項內容:①學生基本情況分析(學生數及男女比例、知識能力水平、興趣特長愛好、個性特點和個體差異、發展優勢和麵臨困難等);②教材分析(學段目標、編排意圖、內容和特點、整合與重新建構等);③教學目標和任務的確立(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④教育教學策略(為達成目標採取的方法措施);⑤時段安排。學期教學計劃開課前也由科任教師或學科組科學擬定,由教務處審批通過後執行

2、單元(章節)教學計劃。單元(章節)教學計劃是單元(章節)教學的總體規劃,寫在單元(章節)課時計劃的前面,由科任教師在實施單元(章節)教學前完成。一般包括五項內容:①單元名稱,②教學目標,③教學重難點,④課時劃分,⑤課的型別。

3、課時教學計劃(教案)。課時教學計劃是實施課堂教學的具體方案,是教案編寫的重點。課時教學計劃在結構上包括十項內容:

(1)、教學內容(課題)

(2)、教學目標(或稱教學要求、教學目的,說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3)、教學重點、難點(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和學生易產生困難和障礙的知識點)

(4)、課型(新授課、自讀課、複習課)

(5)、教法、學法(達成教學目標師生採取的方法措施)

(6)、教學具準備(師生課前要準備的教具、學具)

(7)、課時安排(說明用幾課時完成)

(8)、教學過程(或稱課堂結構,說明教學進行的內容、方法步驟)

(9)、作業設計(作業內容、作業提示、要求)

(10)、板書設計(簡潔、直觀、形象再現教學內容的圖文)

(11)、教後反思(記錄課堂的得失、原因分析、改進對策、努力方向)

在課時計劃中,教學過程是最關鍵的部分,包括以下基本環節:

(一)匯入新課(匯入的方式和內容),要簡潔明快,新穎別緻,激情引趣。

(二)講授新課(選擇教法,設計活動,提出問題,點撥引導,安排步驟),要層次分明,環環緊扣,逐層深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主體。

(三)鞏固練習(精選題目,巧用形式),要精巧,有層次、有梯度、有密度,靈活多樣。

(四)歸納小結(小結的內容和方式),要精當,靈活,上下關聯。

(五)作業安排(作業的內容和形式),要有拓展性、能力性、趣味性、多樣性。

三、備寫符合規定

1、中國小各門學科原則上都要備寫教案。國小任語文、數學、英語其中兩科以上併兼任綜合類、技能類學科者,綜合類、技能類學科教案可略寫。

2、教案要在課前一週備寫。

3、教案要在深研教材,整合資源,廣泛借鑑,精心設計,內化自我的基礎上手工書寫,切忌照抄現有或從網上下載直接使用。

4、教案要文面整潔,字跡工整,格式規範。

5、課時教案要按進度計劃備寫,不能短缺課時。要在每一課時教案的課時數後括號內註明累計課時數,右下角標明教案頁碼。

6、教案本要專用,切忌隨意記寫其它內容。

四、籤審及時周詳

1、教務處開課兩天前下發教案本,並統一書寫教案封面,加蓋校印。

2、每學期開課前一天教務處要集中統一審批學科教學進度表和學期教學計劃,簽署意見,加蓋校印。

3、每週開課前教研組長要籤審本週各學科教案。

4、每一月教務處對各學科教案籤審一次。

5、每學期學校集中組織兩次全校教案檢查評比活動,及時通報檢查情況,並督促整改提高。

6、學校要統一使用教管中心下發的教案籤審記錄表,教研組要做好記錄冊,欄目填寫完備詳細規範,籤審意見明確。

7、教管中心常規教研時不定期對教案進行抽查,每學期期末隨教師業務考核進行一次全面檢查,每學期舉行一次特色課時教案評選活動。

教師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

青島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資訊窗一第一課時(課本73-74頁)。

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初步認識角和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今後進一步學習幾何初步知識的基礎。該資訊窗呈現的是一幅工地上挖掘機繁忙的作業景象。觀看的小朋友看到正在隆隆工作的機器,興奮地交談。擬藉此情境引導學生通過討論“剷車的工作臂”在工作中可能形成什麼樣的角”的問題,引入對角的知識的系統學習。

教學目標

1、經歷從具體物體中抽象出角的過程,認識角,知道平角、周角及周角、平角、鈍角、直角、銳角的大小關係。

2、在觀察、操作、驗證的學習過程中,學習角的知識,發展空間觀念;提高初步的推理能力。

3、主動參與各項學習活動,自覺運用角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體驗教育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重點:認識平角、周角

教學難點:認識平角、周角並會畫平角、周角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活動角、直尺等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課

1、師:(課件)仔細觀察資訊窗,你發現了什麼?

(將發現集中到:剷鬥臂上形成的各種角)

生1:畫面上有4臺挖掘機和一輛大卡車在工作。

生2:工人叔叔工作非常辛苦。

生3:我發現挖掘機上有角。

生4:剷鬥臂上的角不一樣大。

生5:有的角大,有的角小。

……

2、師:誰能用手指指一指剷鬥臂上形成的各種角?

哪位同學願意到臺上來指出角來,大家看仔細,看看有哪些發現?

生到黑板上指角。

師:要指一個角,正確的方法是從頂點開始,分別指出兩條邊。(動作說明)

生再次指角。

(動作與語言相結合:從頂點出發,先指出一條邊,再指出另一條邊)

師:同學們發現了這麼多角,你們真了不起!

3、剷鬥臂在工作的時候,能形成的各種角分別是什麼角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板書課題:角的認識)

二、探索新知

(一)認識平角、周角

1、 師:老師課前讓大家準備了活動角,下面我們運用我們製作的活動角研究一下。

師提要求:

(1)請大家把活動角的兩邊重合,一邊不動,另一條邊開始轉動,就可以得到一個角。(2)把你得到的角沿邊畫下來。

(3)小組同學說一說,你得到的是什麼角。(小組交流):

生:學生自主研究,根據要求進行操作。

(師時刻關注學生的操作,並隨時指導。)

師:哪組的同學願意上臺給大家展示一下你們小組轉動的角?

生1:我通過轉動得到了一個銳角

生2:我得到了一個鈍角

生3:我得到了一個平平的角

……

2、,並且教師選擇學生畫的有代表性型別的角實物投影展示,再把角貼在黑板上

3、彙報交流、分類

看黑板上的角,認識它們的名稱。(老師指,學生進行辨認)

生1:直角

生2:鈍角

生3:銳角

生4:平角

這麼多角,看起來太亂了,能不能把他們分類整理一下呢?(學生動手操作)

說說你是怎麼分的?為什麼?

生1我把直角分為一類

生2:我把銳角分為一類,

生3:我把鈍角分為一類。

……

4、認識平角。

(1)質疑:

方案一:學生畫出平角

師:剛才有位同學畫出了這樣一個圖形(指著學生畫的平角)這個角是誰畫的?

生回答

師:你是怎麼得到的這個圖形?你能給大家演示一下嗎?

生:(手拿一個活動角)從兩邊重合開始,一邊不動,另一條邊轉動,轉到兩條邊成一條直線。

師:“這是角嗎?為什麼?”(質疑辯論)

生1:是,因為他仍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生2:我認為不是角,因這裡是平平的,不尖了。

生3:我也認為不是角,因為它看上去是一條直線。

師:有的同學說是,有的同學說不是,請問同學們角是怎樣形成的?

生1:角是由一點引出的兩條射線組成的圖形。

生2:一個頂點,兩條邊

師:(演示平角的形成過程)同學們請看,這個角的兩邊成一條直線了,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平角。(板書)

方案二(預設):學生作品中沒有出現,教師演示,面向提出疑問“這是角嗎?為什麼?”

運用已經學過的角的定義來解釋這個圖形也是角

(2)畫平角

師:那麼平角怎麼畫呢?自己試著畫一下

生動手試著畫角。

(規範畫法,示範平角的畫法,學生跟著一塊畫)

師:先畫頂點,再畫一條邊,然後再畫另外一條邊,這樣就可以了嗎?

生1:感覺像一條直線。

……

師:想一個辦法,能使它看起來更像平角?(學生疑惑的表情告訴老師“他們沒能相出辦法”)

還記得剛才我們是用什麼辦法得到的平角嗎?

生1:轉動的辦法

師:看來只有在圖中把旋轉表示出來,看起來才更像是平角。那麼,用什麼符號來表示旋轉呢?

生1:箭頭

……

師:一般情況下,在角的兩條邊之間畫一條“弧線”來表示旋轉所成的角。你們修改一下吧!

生:動手修改。

5、認識周角。

師:我們輕鬆一下,一起來做個遊戲:

(1)老師先說出一種角,你們利用活動角轉出這種角:開始!銳角!直角!鈍角!

(2)老師轉動活動角,你們說出它的名稱。開始!

問:轉動一週,兩條射線重合,這是角嗎?為什麼?(質疑辯論)

生1:我認為是,從剛才的討論中我發現這個圖形也是一條射線繞著它的端點旋轉形成的,而且是旋轉了一週,所以,我認為是角。

生2:我認為不是,角是由一點引出的兩條射線組成的圖形,而這裡只有一條射線,所以不是角。

生3:我補充,因為這兩條射線重合了,其實是有兩條射線的。

師:同學們的回答都很精彩!請看大螢幕(一起用活動角演示周角的形成過程),這是一條射線繞端點旋轉一週組成的圖形,我們給它叫周角。(板書)

畫周角

師:好,跟著老師畫周角。(示範周角的畫法,並提醒學生,用弧線表示旋轉。)你能自己再畫一個嗎?

生自己畫

6、小結(用課件):今天我們見到了以前學過的銳角、直角、鈍角,又認識了兩種新的角——平角和周角。你都認識他們了嗎?他們都有哪些特點?

生彙報:生1:從一點起,畫兩條射線就組成了一個角

生2:有一個頂點兩條邊組成的

練習:課件出示課本77頁自主練習1

(二)角的表示方法(把定義放前面小結,畫法與前面重複)

師:我們認識了這麼多角,角應該怎樣表示呢?誰有好方法?

生思考,創造符號(兩生上臺板演)

師:角可以這樣表示:從一點起,畫兩條射線,就組成一個角。通常用符號“∠”表示。記作“∠1”(或“∠2”等)。讀作“角一”

(三)探索三種角的關係

師:直角、平角、周角這三種角之間有什麼關係呢?請小組合作利用手中的活動角研究一下。(小組彙報):

師:哪個小組來彙報一下:你們發現了什麼結論?

生1:我們發現:平角是直角的2倍

生2:周角是直角的4倍

生3:周角還是平角的2倍

師:同意嗎?(學生都點頭同意,師板書)

三、迴歸生活

1. 解決情境中的問題

現在我們來看看剷鬥臂在工作時都形成了哪種角?

(課件播放,學生回答:直角、銳角、鈍角、平角)

2、師:其實,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有角,比如在鐘錶中就有角的學問(出示課件,看鐘表中分針和時針所成的'夾角)

生彙報交流

3. 師:在生活中你還在哪見到過角?

生1:三角板上有銳角和直角

生2:我的直尺展開就是一個平角,中間是頂點

……

師:你們說的都非常好,其實,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地方存在著角。

請看大螢幕(播放:生活中的角畫面:國旗、鐘錶、剪刀、房屋等等)

看到生活中這麼多的角,你想說什麼?

生1:角有很多用處

生2:生活離不開角

生3:角的作用很大

……

四、回顧整理

師:這節課你們都有哪些收穫?

生1:我認識了平角和周角

生2:我會畫平角和周角了

……

師:同學說的真好!是的,我們的生活離不開角,書包裡、教室裡、家裡、校園裡、上學的路上……到處都是各種各樣的角,角的世界豐富多彩,角的知識奧妙無窮,今後我們將會了解更多關於角的知識,今天的課上到這兒,下課!

教師教學設計8

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培訓,時間雖短,但我受益匪淺。通過此次培訓,我對自己的本職工作有了更加新鮮和深刻的認識。我認為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的職責不僅僅是將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探索和領會知識的能力。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只有把追求知識的信念和方法傳授給學生,學生才能養成樂於求知、勤於求知的習慣,成為更有用的人才。下面我就此次培訓,談談自己對課堂教學能力培養的體會。首先就教師角度來說,應該做到兩點。

一、轉變傳統觀念,更新教學方法

目前,雖然新課程改革已經實行多年,但是仍然有一些教師在設計教案時被傳統教學觀念影響,偏重知識傳授,而忽視對學生能力、智力、非智力因素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訓練;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下足功夫,卻沒有認清教學的真正目的;認為教學活動只是課堂內的事情,講好教材內容就完成了教學任務,而忽視對學生進行課外知識的補充。其實這樣的教學思想和方式是不利於學生提高能力和全面發展的,教師一定要掌握更為先進的教學方法,做好全面完善的教案設計,為課堂教學注入新鮮血液,培養出更優秀的學生,才能夠跟上時代的發展對新型人才提出更高要求的步伐,推動新課改的進一步實施。例如我們應該走出“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記”的“平靜”模式,而是模擬教學內容中所涉及的現實環境,給學生製造或愉悅、或憤怒的情境,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氛圍下學習並感受教材想要表達的中心含義,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程度,也會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記憶更加深刻,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調動學生興趣,運用情感因素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多數有所作為的人從事的都是自己感興趣的行業和領域。情感則是人際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可以提高學生對該教師所教學科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對於教師來說,我們應該充分重視興趣和情感在教學中的作用,設計有利於調動學生興趣的教學方案,無論在課上課下或是校內校外親切和藹地對待學生,讓學生消除拘束感和恐懼感,把教師當成自己的親人,如此一來,將會使課堂氛圍變得融洽,學生思維也更加活躍。

三、授學生以漁

第一,教會學生預習。因為他們大多沒有預習的習慣,所以先講述預習的意義和好處。學生們認識到重要性後,趁熱打鐵,傳授具體的方法。結合練習冊把每課的生詞、詞語解釋全部抄到書上,並熟讀課文三遍,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這些預習要素在上新課之前檢查,沒有完成的將受到小小的懲罰。經過三週的訓練,他們基本上能夠做到自覺完成。

第二,教會學生聽課。一節課45分鐘,好多不能全堂集中,所以我採用講授35分鐘,學生練習10分鐘。每堂課先用3分鐘提問抽答,藉以複習上節課的內容。首先教會他們做到“有信心”、“能專心”、“會用心”。 聽課要注意力高度集中,一絲不苟,留神每一個問題,甚至是一句話。學生切不可 “身在曹營心在漢”,不

能 “左耳進,右耳出”,不能 “傻聽”,不能只聽 “熱鬧”,不能只顧“欣賞”教師的語言、動作、表情而忽視了教學內容。並且學會圈點勾畫,快速有效地做好筆記,避免走神。在學生練習的十分鐘,我就巡視輔導,順便檢查他們的聽講情況。

第三,教會學生複習。通過做練習冊,課後思考題,小測驗,課前抽問的方式,都能夠掌握他們的課後複習情況。

總而言之,教學關乎的教與學兩個問題:教師的教及學生的學。作為教師我們要不斷創新自己的教學方式,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及學生學習的能力。每個學生因個性的差異和學習環境的不同,必須選擇最適合於自己的自學方法。因此,教師要因人而異地教會他們各自的自學方法。教師營造學生積極學習氛圍能將學生置於無憂無慮無壓力的愉悅情境中,能使學生不知疲倦地投身到學習中,那麼教師的課堂教學就能夠順利的進行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也就能提高自身課堂教學能力,在學習中進步在學習中提高。

教師教學設計9

在聽課後,經常對授課者的教學,不由自主地發出讚歎:這節課的構思實在是太妙了,我怎麼沒想到呢?應該說,聽課者並不缺乏相關知識的積累,但為何就是沒有讓人驚喜的設計呢?究其原因,一是對要設計的教學內容分析不夠透徹,不能從本質上把握其實質;二是教學設計往往受教學框框的束縛,跳不出指導老師教學設計、教學參考書設計思維的模式;三是思維不活躍,缺乏必要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四是不敢大膽地嘗試創新設計,作為新教師要儘量地按照指導老師的意見,重在保證教學過程的完整性,而非獨創性。

教學設計是一種創新行為,創新是教學設計的靈魂,作為教學者必須富有創新意識,不斷地提高創新能力。教學設計要針對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以制定,而各班之間、學生之間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差異,從這一層面上來說,每位教師的設計多多少少都應有創新的成分,作為新教師也不例外。

那麼作為新教師應該如何實現教學設計的創新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突破原有思維定式和傳統觀念的束縛

在教學活動中,我們的頭腦每時每刻都會蒐集到潮水般湧來的資訊,其中有各類教學情景、思想觀念、需要解決的問題等等。“頭腦在處理這些資訊包括篩選資訊、分析問題、作出決策等的時候,並不需要對每一條資訊都坐下來,靜靜地想一想該怎麼辦,往往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沿著以前的思維習慣、熟悉的思維方向和路徑進行思考,而不另闢路徑。這種思維習慣、熟悉的思維方向和路徑就是一個人特有的思維定勢。”這種思維定勢對我們解決問題有時有利,有時就可能成為障礙,對思維有著一定的束縛。只有在遇到新情況、新問題,需要用新方法和新措施應對的時候,創新思維才能派上用場。從創新的角度看,我們就要儘量弱化,或者說要突破習慣性的思維定勢,不斷提出新的思想、對策和方法,才能應對各種突如其來的新問題。

我們知道,國小教育的物件是天真活潑的學生,這就更加需要教師突破成人思維的定勢,站在孩子的視角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在組織教學的時候,應當充分體現“童趣”,提倡“蹲下來”,走進孩子的純真世界,融入他們的童趣生活。只有充分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才能有的放矢,實現教學的最優化。例如,我在教學《樂山大佛》一文時,為了讓學生體會樂山大佛的“大”,先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文,再根據課文中介紹的內容,自己畫出能體現樂山大佛“大”的圖畫。許多學生想到了畫大佛與附近的亭子、棧道和遊客等等,將樂山大佛與參照物對比,從而自然地體會出樂山大佛的“大”。運用具體的形象思維來理解這一問題,比簡單地讀、說所發揮的作用要大得多。

(二)拓展創新思維視角

所謂創新思維視角,就是用不尋常的視角觀察事物,使事物顯示出不尋常的性質。學會從多角度觀察同一事物,儘量多地增加頭腦的思維視角,就會增加更多的教學設計創意。

我們知道,設計一旦被某種模式束縛,就不容易發揮創造力。例如一教師在教學四年級語文《田忌賽馬》時,讓學生按照所給句式“孫臏我真佩服你,我要向你學習遇事要”進行說話練習。表面上看,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似乎較大,實際上,通過前面課文的學習與總結,學生已經能夠概括出孫臏的優秀品質了,顯然這對學生思維的拓展沒有多大幫助。不如將說話練習的題目改成“孫臏,我真佩服你,。”學生可以從孫臏入手,也可以從齊威王入手,還可以從田忌入手,談談自己的體會,這樣表達出來的語言才會生動和豐富。正所謂,不同的教學視角呈現出不同的教學效果。

創新視角是多種多樣的,教師要根據自己的經驗不斷地總結出新的思維視角,有了足夠的儲備,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才能遊刃有餘。如,一教師在開展瞭解家鄉的活動前,做了大量的收集和調查工作,對以往的教學設計逐一進行篩選,集各家所長,根據自己本班的特色,最後決定以設計“松江一日遊”的路線圖為切入點,讓學生自己設計旅遊路線圖,安排參觀的景點、時間及所乘的交通工具,以評選“十佳導遊員”活動的反饋作為評價方式。這個活動將學習的主動性充分地歸還給學生,學生通過課前收集資料,在對松江的各個旅遊景點做了充分的瞭解後,選取有代表性的作為“一日遊”的內容,並配上解說詞向遊客介紹,不僅培養了學生收集、整合、運用資訊的多元化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時間及交通工具的安排,體現了學生考慮問題的周密性。獨特的創新視角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知識,還拓展了學生的各方面能力。

(三)激發創新的潛能

創新要有信心,才能不斷開發自己創新的潛能。每個人都有一座寶藏,那就是創新的潛能。無論做什麼事情,總是先想後做,所以創新又離不開頭腦,離不開頭腦的思維。頭腦能思維,思維能產生創新。在教學設計中,認真挖掘這座寶藏,肯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對新教師來說,善於思考是創新的基礎,沒有思維上的變革就不會產生行動上的創新。新教師年輕而富有朝氣,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較強,挑戰傳統觀念,突破思維束縛的勇氣不可獲缺。相信只要具有創新的意識,善於激發自己的創新潛能,總會有收穫的。

教學活動既需要預先設計,又需要適時設計,才會充滿生命的氣息,這樣的教學才是富有生機的教學,這樣的課堂才是真正的活的課堂。無論預先設計還是適時設計都需要發揮創新的潛能,這需要教師具有創新的勇氣、深厚的知識儲備和經驗積累以及熟練的教學設計功底。作為新教師,更需要不斷地在實踐中摸索、總結。量的積累在反思中才能產生質的飛躍。

教師教學設計10

一、教學目標:

1、體會燕子過海的辛苦和艱難,懂得要愛護益鳥燕子。

2、學會本課生字11個,理解“寒冷、晝夜、疲倦、崇敬”等詞語的意思。

3、運用前兩課學到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讀懂描寫燕子過海不怕辛苦、艱難和水手們對待燕子的態度的句子。

4、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能按提示用“……懷著……心情(幹什麼)”寫句子。能聽寫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

二、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情況。(略)

(二)、揭示課題:

板書:“燕子”

1、誰來說說你所知道的有關燕子的資訊?

2、燕子南來北往,會遇到那些困難?

板書:“過海”

說說你所知道的大海?

思考:課文是怎樣寫大海的?

出示:“海有多大?天連水,水連天,望也望不到邊。”

1、這一句話主要講了什麼?(海之大)

2、還可以用什麼成語來說?(一望無邊無邊無際一望無涯……)

3、這種句式,我們那一課學過?

4、仿寫句子:(略)

(三)、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聽課文錄音,思考:每一節主要講了什麼?

A、海之大

B、燕子飛

C、燕子落

D、愛燕子

(四)講讀第二節:劃出寫燕子飛的句子。

出示:“它們要從寒冷的北方回到溫暖的南方去,在海上不分晝夜地飛呀飛。”

1、從這一句話中,你讀懂了什麼?

(燕子飛得辛苦)

2、從哪個詞語看出燕子飛得辛苦?

理解“不分晝夜”“晝”是白天的意思。

3、從這一節中找出三對反義詞:

北方---南方寒冷---溫暖晝---夜

(五)自由朗讀第三節,劃出寫“燕子落”的句子。

出示:“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見我們的船,就像雨點一樣地落下來,伏在甲板上休息。”

1、說說“疲倦”的意思。----疲勞勞累

2、從那幾個字中可以看出,燕子的確是“疲倦”了。

(太落伏)

3、“太疲倦了”還可以用什麼來替換“太”?

(很挺好十分非常……)

4、詞語比較:

“落”換成“飛”、“掉”可以嗎?為什麼?

“飛”---說明燕子還有力氣。

“掉”---說明燕子可能已死了。

“伏”換成“停”、“躺”好嗎?為什麼?

“停”---說明燕子還有力氣。

“躺”---說明燕子可能已死了。

5、像“雨點一樣”說明什麼?----燕子迫不及待。

6、說說水手們是怎樣對待燕子的?

出示“水手們用崇敬的目光,望著那些越飛越遠的燕子,又懷著沉重的心情,把這些躺在甲板上的燕子,輕輕地放到大海的懷裡。”

理解“崇敬”一詞。

為什麼水手們用崇敬的目光對待那些燕子,“尊敬”它們的原因是什麼?----佩服它們不畏艱難,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

那麼,那些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而不惜獻出自己生命的燕子,難道不值得我們尊敬嗎?

水手們是怎樣做的?說明了什麼?

拓展練習:

如果你是水手會對那些不畏艱難,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燕子說些什麼?

對那些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而不惜獻出自己生命的燕子又會說些什麼?

教師教學設計11

教學設計體現教師的教學技能,又是溝通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行為的中間環節。從教師專業成長的角度看,“教學設計”就是要求教師對文字的研讀,探究文字的智慧路徑。研究教學設計有助於教師形成正確的教學理念,有助於教師的教學理念向教學行為轉變,有助於教師提高教學技能。如何才能烹飪出濃汁濃味的語文課呢?

一、抓住文字的“基礎點”

走進新課程、走進新課標、走進文字,教學設計也就抓住了語文的根——識字,讀書,朗讀,背誦,作文,簡單地說也就是念好識、寫、讀、背、說、作、習這“七字經”。這七專案標緊緊圍繞三個基本方面:基本的語文能力,基本的語文積累,基本的習慣素養。這就是語文的根,要牢牢抓住。常態下的教學設計要求就是讀讀寫寫、寫寫讀讀,而不是形式上花樣翻新,表面上熱鬧非凡的動嘴不動手的“君子課”。在教學設計時,要讓學生體會文字本身的內涵,刪去不必要的“花架子”。如一位老師在初教《學棋》時,設計了這樣的問題:說一說你喜歡哪一個學生。(在這一環節中讓學生兩種觀念交鋒)。生1:喜歡那個走神的學生,因為他有個性,不喜歡的課,他沒有假裝認真聽講。生2:那個學生做事不專心是對的嗎?生1:假如那個老師講課很有吸引力的話,他還會走神嗎?假如他很喜歡下棋的話,他還會分心嗎?……表面上看,這樣的設計,是對文字的拓展,但拓展不能遠離文字,進行過度發揮。在這節課上,學生會熱熱鬧鬧,但是實際上存在兩個問題:一.學生究竟有沒有弄明白課文,不得而知。有可能原本是比較明白的,作了這個辯論反而變得雲裡霧裡的。二.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在語文課上,其他任何形式和內容的東西都應該為語文服務的,不管使用何種手段都要深入思考一下:我設計的這個環節是否有利於教學目標的達成?是否能夠促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責任感?是否能促進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體驗?若偏離了這些基本點,從學生髮展的角度看,實際上是丟掉西瓜去撿芝麻。再活躍的課堂也只是老師的“獨角戲”,最終的結果是“種別人的田,荒自己的園”。語文課的根基是文字語言,是學生不斷走進文字的過程,將文字融入學生的內心世界才是最重要的。

二、切入生活的“連結點”

美國教育家華特曾說:“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陶行知先生也曾指出,生活是學習的大課堂,語文學習的動機、動力來源於社會生活的需要。所以在教學設計時,教師首先要潛心研究“課標”和教材,把功夫花在發掘文字的語文因素上,力求發掘切入生活的“連結點”:文字中所有的文字、符號、插圖、註釋、提示、課後習題,都具有召喚性,蘊涵著吸引讀者去採擷、加工、拓展……閱讀文字的關鍵是教師,教師不去潛心讀書,精心設計,怎麼引導學生去學習語文,在文字中探索、發現、汲取資源呢?又怎樣實現《課程標準》中一再強調的“要注意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的持續發展”?如我在教學《歡樂的潑水節》時,設計了這樣的片斷訓練:

老人、孩子、姑娘、小夥,個個身上溼淋淋,人人臉上笑開了花。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徵,誰身上潑的水多,就意味著誰得到的幸福多。

▲(投影出示)身上那麼溼,為何還那麼高興?你從中讀懂了什麼?

▲ 這句話聽起來挺深奧的,你真的讀懂了嗎?考考你:

A.當我端起水,我會把水潑向老人,祝願他(健康長壽)

B.當我端起水,我會把水潑向姑娘,祝願她( )

C.當我端起水,我會把水潑向小夥,祝願他 ( )

讀懂文末這蘊含深刻的一段話,是文章的重點、難點,如果要把這段文字植根於學生心中,只是簡單的讀一讀,理解字面意思是完全不夠的。文字中所表達的“道理”如何才能和生活相連結呢?上述的教學設計,把文字的解讀至於廣闊的背景之下,讓學生進入文字,又跳出文字,讓學生髮現文字切入生活的“連結點”,在生活中發現語文,在語文的學習中體味生活的真諦。

三、架設課文的“互動點”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課程標準》首次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意在“加強語文課程於其他課程及生活的聯絡,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在《課標》的召喚下,教師注重於設計體驗性和探究性語文綜合活動,讓學生在體驗語文、探究語文、感受語文時,架設課文的“互動點”,真正實現語文生活化,在充滿情趣的百花齊放的學習背景中學習、積澱與創造。

曾見一位教師在教完《印度洋上生死夜》和《給家鄉孩子的信》兩篇課文後設計了一節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評選感動我們的十大課文人物,以“感動中國”為藍本,寫下了一系列的頒獎辭:

哈爾威船長:忠於職守,履行做人之道。他一次又一次地用自己的言行詮釋著“英雄”的真正含義。有了他,更多的人才擁有燦爛的陽光;有了他,更多的人才懂得了生命的意義。

司馬遷:風雨人生,禍福難料。為了父親的遺願,他忍辱負重十八年;為了自己的理想,他把一腔熱血化作千古名篇《史記》。這部“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也鑄就了他的輝煌。

……

在經歷了這樣一段感人心扉的語文歷程之後,學生和教師將收穫生活中的感動,並把他們講出來,寫出來,告訴大家,讓感動延續。這也正踐行了《課程標準》闡明的“要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的情感,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要“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了統一。這樣的設計理念注重於教學內容的整合,突出言語表達實踐,做到了目中有人,師生互學,多元發展。讀著這些頒獎詞,我們就好像又一次地和文字、和作者進行對話,拉近了語文學習和日常生活,滲透在日常生活之中,拓寬了視野,促使文與道的交匯與融合,收穫萬紫千紅的春天。

四、尊重個性的“差異點”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充滿靈性的個體。有人說“有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教學設計時基於“以生為本”的精神,喚醒學生的已有經驗,尊重個性的“差異點”,就能促成生成的精彩。如教學《月亮灣》時,我發現學生讀“游來游去”的語調不同,一個讀得的輕快,表現了小魚的滑溜,“做遊戲”時快樂,自由;另一個學生讀得慢條斯理,應該怎樣讀?成為一個“差異點”,如何解決這個“點”的鑰匙呢?“誰能幫他說說理由?”教師將球拋給了學生,個性化的理解使話題成為一個“爭論點”:怎樣讀?有學生說因為小魚在河底散步,看風景,所以遊得悠哉悠哉,要讀得慢…… 最後竟有學生從遊得開心、悠哉中領悟到環境沒有汙染。這樣的教學設計是對文字的“二度開發”。對讀書的理解,曾國藩曾如此描述:“情以生文,文亦足以生情;文以引聲,聲亦足以引文。迴圈互發,油然不能自已,庶漸漸可入佳境。”學生在讀文之中對月亮灣的美的體悟,帶有明顯的個性特色。學生學習語文,應該在運用中學,這一過程中教師的傾聽給了學生“感悟、積累”和“運用”的平臺。所以在教學設計中,“我們的教師要真正地把心貼在孩子的身上,這‘帖’不只是愛,還是研究,還是為了發展。(葉瀾語)”為了學生的發展,教學設計時想到的不僅僅是學生要完成的學習任務,還要想到文字的語言會帶給學生怎樣的情懷,怎樣發掘學生的言語稟賦,怎樣引導學生藉助語言文字走進一個美好的境界,怎樣讓學生在言語活動中感受到快樂,怎樣讓學生帶著欣賞美的眼光發現語言的美,怎樣讓文字語言在學生的心中發酵,形成物我兩忘的精神場……帶著這些設計理念,教學設計是人本與文字的碰撞、交融,迸發出的灼人火花。

五、倡導教學“本色點”

鄭板橋有詩云:“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在經歷了對學生的研究和發展、教師的豐厚的修養和教學藝術之後將語文簡單化,讓語文教學“返璞歸真”。“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是對“本色語文”的最佳的註釋。“本色”是濃縮,是提要鉤玄,是減去“非語文”的腫脹。依據閱讀教學的基本規律,突出語言的理解、積累與運用,來構建簡約、實用的閱讀教學課堂。再教《學棋》,我就注重於教學過程,滲透學習方法,走進課文情景,獲取真實感受:1.讀課文第二節,將學生怎樣“學棋”字、詞圈出來。2.輕讀課文,邊讀邊抓住關鍵詞展開想象:看一看他們是怎樣學棋的?3.學生交流:兩個學生學棋的情況。

語文的本體是什麼?葉老早就說過,口頭為語,書面為文。在這一環節,教師著力於引導學生紮紮實實地走進語言,滲透學法指導,讓靜止的語言文字在學生的頭腦中鮮活起來。教學設計的本色點是著眼於學生的言語發展,紮根於語言文字,使學生在閱讀中展開想象,走進文字,獲取真實地感受。

有詩云:“輕攏慢捻抹復挑”。在課程改革中,只要我們潛心研究,靜心思考,精心設計,就一定能引導學生從“三味書屋”走入“百草園”,使語文課堂進入精彩紛呈、博大精深、魅力四射的佳境,分享那濃汁濃味的語文課!

教師教學設計12

運西瓜

目的:

1.根據帶給的平衡臺進行遊戲,並且完成必須的任務。

2.發展幼兒自我保護潛力及群眾的合作精神。

3.培養幼兒不怕困難、堅強、勇敢、積極向上的良好品質。

準備:

平衡臺、擦汗毛巾、各種輔助材料、球、

網球過程:

一、幼兒與教師一同做準備活動。

1.繞場跑(越過不同的障礙)。

2.自己選取平衡臺做各種動作。

二、故事情節:

1、夏天到了,西瓜也成熟了,但是瓜地周圍是一條小河,我們要想辦法把西瓜運出來。

2、進行一些準備:站立傳西瓜(引導幼兒多種方法)

3、擺木樁進行遊戲,開始運西瓜。(講一些要求)

4、加大難度運網球

四.遊戲評價

1、表揚有突出表現的和能大膽嘗試新方法的幼兒2.鼓勵全體幼兒要主動學會想辦法克服困難。

2、鼓勵全體幼兒要主動學會想辦法克服困難。

教師教學設計13

教學目的要求:

1、學會本課15個生字及由生字組成的新詞,認讀5個二類字。

2、能正確、流利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自讀、自悟和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自學探究的能力。

4、培養學生誠實、守信用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點:

理解母親安慰家人的兩句話。

教學難點:

體會課文最後一句話的深刻含義。

教具準備:

CAI教學課件。

教學時間:

兩課

第一課時

一、匯入課文,揭示課題。

世界上有比金錢財富更珍貴的東西嗎?我們可以從今天要學的課文《中彩那天》中去尋找答案。板書課題。

讀課題,讀準“中”的字音,理解“中彩”的意思。

(或採用一個簡短生動的故事匯入課文)

二、自學課文。

要求:

1、默讀課文,畫出生字詞,查字典或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提出自學後還不能理解的詞語。

2、按事情的發生、經過、結果,給課文中敘述的故事列出提綱,準備複述故事內容。

三、自學反饋。

1、解答疑難,提示生字詞學習的難點。

2、理清事情發生發展變化的過程,為複述做準備。

四、理解課文內容,指導朗讀。

1、思考:父親中彩後,“我”的心情有哪些變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2、各自試著把這種感情變化用朗讀恰當地表達出來。

3、指名試讀,評價、點撥。

五、課堂作業:抄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聽寫詞語。

二、合作學習,深入探究。

探究問題一:“你父親正面臨著一個道德難題。”這個道德難題指的是什麼?為什麼說這是一個難題?

探究問題二:父親最後撥電話給庫伯,讓他把車子開走,你覺得父親這樣做值得嗎?為什麼?

1、學生各自針對上述問題閱讀思考,準備交流。

2、小組內討論交流。

3、各小組推薦代表在班上交流,在交流中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真實的想法,教師可將學生的想法加以歸納,引導學生討論,例如:

①課文說到庫伯家裡很有錢,完全有能力去買一輛汽車,而“我”家裡很窮,父親又那麼渴望得到一輛汽車,是否可以去和庫伯商量一下,把車留下。

②彩票上K字記號除了父親,沒有任何人知道這件事,不用打電話給庫伯等等。

4、教師對各組的發言作點評。注意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三、讀課文的開頭與結尾。

1、體會開頭與結尾之間的聯絡。

2、說說為什麼中彩那天父親打電話的時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時刻?(理解這個“富有”的特殊意義)

四、課堂作業。

1、完成課後習題“小練筆”。

2、想象,把當時家裡各人的想法、語言、神態等幾方面寫成一段話。

五、課外作業。

1、聯絡實際,寫一則有關誠實、講信用的日記。

2、當庫伯派人把汽車開走後,“我”和父親、母親是怎樣的心情?可能有些什麼對話?說一說,再寫下來

六、板書設計

5中彩那天

誠實?信用?財富

中起因:(神情嚴肅)

彩經過:(道德難題)誠實守信

那結果:(特別高興)

天結尾:受益匪淺

七、作業設計

1、比一比,再組詞。

捎()痕()憶()贈()

梢()狠()億()增()

據()財()富()享()

劇()材()副()亨()

2、根據意思選詞語。

拮据面黃肌瘦悶悶不樂夢寐以求教誨迷惑不解

(1)心事重重,煩悶不快的樣子。()

(2)缺少錢。()

(3)睡夢中都在尋找,追求,形容願望強烈、迫切。()

(4)教導。()

(5)辨不清是非,讓人很難理解。()

(6)面色發黃,身體瘦弱,形容不健康的樣子。()

3在括號裡填入適當的詞語。

()的技術()的工作()的汽車

()的人群()的生活()的神情

()的時刻()的體會

八、附件:

1、誠信就像是美麗、純潔的花,在喜歡它的人的精心呵護下,燦爛地開放著。這裡老師採擷了幾朵,我們一起來好好欣賞:

(出示關於誠信的名人名言,配上音樂。)

言必信,行必果。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誠實和勤勉,應該成為你永久的伴侶。

沒有誠實,何來尊嚴?

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

信用就像一面鏡子,只要有了裂縫就不能像原來那樣連成一片。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一個人只要活得誠實,有信用,就等於有了一大筆財富。

這話出自“我”的母親之口。儘管家裡經濟拮据,但她人窮志不窮,追求精神上更可貴的東西。在她眼裡,一個人要誠實、守信用,不貪圖本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她也經常這樣教育家裡人,讓他們懂得人生最重要的是誠實,講信用,這是比物質財富更加珍貴的財富。

②是呀,中彩那天父親打電話的時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時刻。

這句話講“我”長大後對母親教誨的深刻體會。父親打電話通知對方,領走的是中獎的車子,但得到的是人情和道義,是更多真正的朋友,是心靈的寧靜和快樂。這同樣是一筆很大的財富,是金錢所買不來的。

(2)對詞語的理解。

拮据:缺少錢,境況窘迫。

精湛:精深,課文指技術熟練、精通。

夢寐以求:睡夢中都想著尋找,形容迫切地希望著。

九、自我提問:

教學以學生自讀自悟為基礎,根據學情恰當引導、啟發,是如何設計的?

1、課前,可通過啟發談話匯入課文,揭示課題,理解“中彩”的意思。

2、初讀課文時,要求學生默讀全文,畫出生字新詞,查字典或聯絡上下文,自學生字詞,然後理解詞語,適當點撥。

3、複述訓練時,要求學生在讀通課文的基礎上,再瀏覽3

教師教學設計14

教學內容分析:

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軸對稱性質的圖形很多。教材通過飛機、蝴蝶和_的實物圖讓學生觀察、分析它們共同的特徵,再做剪紙實驗,然後揭示軸對稱圖形並畫出對稱軸,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教材中安排了一些實際操作內容,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認識圖形的特徵,理解有關概念的含義。

教學物件分析:

學生已認識了一些基本圖形特徵。學生學習這些知識,一方面可以加深對一些已學過的圖形特徵的認識,另一方面,可以認識自然界和日常生活具有軸對稱性質的一些事物,併為以後進一步學習數學研究一些問題的基本性質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使學生通過生活中的例項進一步理解軸對稱圖形,探索軸對稱圖形的特徵,能用摺疊重合這樣的詞語準確地描述軸對稱圖形的特徵。

2、能識別軸對稱圖形,並能確定它的對稱軸。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豐富的現實情境中,讓學生經歷觀察分析、欣賞想象、操作發現等數學活動過程,來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發展其空間觀念和審美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主動參與畫圖形的活動,感受圖形的對稱美。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教學課件,剪好的樹葉、大樹、葫蘆、愛心和小衣服等。學生:彩紙3張、剪刀1把,直尺1把,學習材料1份。

教學重點:

(1)認識軸對稱圖形的特點,建立軸對稱圖形的概念;

(2)準確判斷生活中哪些物體是軸對稱圖形,並能找出簡單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教學難點:

判斷對稱圖形,做出軸對稱圖形。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知。

1、老師在眼鏡店看到這樣一副眼鏡,請你檢驗一下它是否合格,為什麼?(出示課件:不對稱的眼鏡)

生回答。師揭示”對稱”,並板書。

2、請看這幅眼鏡合格嗎,為什麼?(出示課件:對稱的眼鏡)

生回答。

3、這是一隻美麗的蜻蜓,你看它對稱嗎?如果是哪裡對稱?

生回答。

4、在生活中哪裡還見過這樣的對稱現象?

生回答。

5、老師也蒐集了一些生活的對稱現象,請你欣賞一下。

(課件出示生活中的對稱現象,並配有音樂。)

6、它們美不美?這隻蝴蝶美不美,美在哪裡?

生回答。

7、蝴蝶的家人和朋友帶來一個問題想考考大家,請你仔細觀察:

(出示課件:對摺之後兩邊完全重合)

8、你有什麼發現?

生回答。師揭示“完全重合”,並板書。

9、你能用雙手錶示“完全重合”嗎?你能用一張卡紙表示“完全重合”嗎?生做,師評價。

二、動手操作,理解新知

1、就是這張簡單的紙,老師可以把它變成很多漂亮的對稱圖形,你信嗎?請

看老師手中的作品。(展示已經準備好的大樹、葫蘆、小衣服等簡單的對稱圖形。)

2、你們想做嗎?小手背後向前看,豎起耳朵仔細聽,我們一起做一個愛心。(課件演示,教師用紙演示過程)

第一步:將紙對摺,做到完全重合。

第二步:在合適的位置畫出愛心的一半。

第三步:沿著剛才的畫痕剪下來。

第四步:開啟便是愛心。

3、請同學們準備好你的學具剪一個愛心。

生操作,師巡視。

4、展示學生的作品,並貼黑板上。

5、你們真是了不起的藝術家,能剪出這麼漂亮的作品。我們把這樣的兩邊一

樣的對稱叫做對稱圖形。

6、你還能剪出其他的對稱圖形嗎?

生操作,師巡視。

7、展示學生的作品,並貼在黑板上。

8、開啟你手中的對稱圖形,請你仔細觀察,你首先看到的是什麼?

生:一條摺痕。

師:揭示“對稱軸”,並出示課件解釋對稱軸:它通常是一條直直的虛線,並能向兩端延長。請畫出你手中的對稱軸。

9、仔細觀察老師黑板的對稱軸和你畫出的對稱軸,有什麼區別嗎?

生回答,師指導:當對稱軸在真實物體上時是畫不出延長部分的,只能再作品的本身畫。而老師的作品是在紙上,所以能畫出延長的部分。

10、像這樣沿著對稱軸對摺,兩邊能完全重合的圖形叫做“軸對稱圖形”,

並板書。

三、鞏固練習,運用新知

1、下面圖形哪些是軸對稱圖形?(課件出示)

生回答。

2、判斷:下面的圖形是對稱的嗎?如果是請畫出對稱軸。(課件出示)生拿出練習紙做題。

3、連線。

生回答。

四、回顧新知,總結提升

1、這節課的學習之旅即將結束,請回顧一下這節課我們首先觀察了什麼?生回答。

2、通過剪一剪的活動我們發現軸對稱圖形有個顯著特點:對摺後兩邊都能完全重合,並且能留下一條很明顯的對稱軸。

3、同學們感受到了生活中對稱的美,在課堂上也剪出了美麗的軸對稱圖形,此時你們的心情美不美?讓我們帶著這份美麗的心情來欣賞美麗的圖片。(課件出示,並配有音樂。)板書設計:

軸對稱圖形

對稱軸

對摺→完全重合

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我是按照“知識引入——概念教學——知識應用”的順序逐步展開的,體現了知識的形成過程。

首先通過不對稱的眼鏡和對稱的眼鏡對比,讓學生初步感知對稱的現象,再引入蜻蜓的實物圖,讓學生觀察、分析它們共同的特點,引出“對稱”的概念。說一說生活中哪些東西是對稱的等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軸對稱在生活中的應用。接下來讓學生通過折一折、畫一畫、剪一剪的活動發現對稱軸,由此理解軸對稱圖形的特點。

一、創設生動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探究的慾望。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起於疑”,有疑問才能思考和探究。課堂上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師只有精心設計貼近學生生活、有意義和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心裡產生一種懸念,進而達到以疑激學的目的。本節課一開始,用生活中的眼鏡來激發孩子的興趣,既熟悉又不熟悉的現象使孩子初步感知對稱的美和價值。

二、搭建體驗探索的平臺,開展有序、有效的實踐活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法”。本節課我在課堂上展開了觀察對稱圖形——發現特點——動手剪對稱圖形——欣賞與應用等一系列有序的學習活動。例如:活動一:觀察對稱現象,感知對稱圖形。活動二:動手剪對稱圖形,在活動中加深體驗。“剪一剪”的活動,讓學生先自己探索剪對稱圖形的方法,並嘗試著剪一剪。這一活動的開展,激起了學生動手操作的興趣和慾望。

三、聯絡生活實際,感受數學樂趣。

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絡,教學中,要讓學生帶著數學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數學,去體驗數學的價值。因此根據對稱的物體給人一種勻稱、均衡的感覺,一種美感。我抓住對稱圖形的特點,精心設計:大紅的中國剪紙、美麗的蝴蝶、蜻蜓、中國的京劇臉譜、各種建築等圖片,師生一起欣賞生活中一幅副精美的對稱圖片,給學生帶來美的感受。接著,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尋找對稱圖形,講述生活中哪些東西是對稱的,判斷生活中的具體事物是否是對稱圖形,從而感受身邊的對稱圖形。

教師教學設計15

以前文言文的教學比較困難,重點不突出,現在通過國培計劃的學習終於明白了:在七年級應打好文言基礎,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文言文興趣;在八年級,則需強化學生文言文思維能力,在夯實雙基的前提下,開始鑑賞;到了九年級就需要學生能看出文言文文字後面所蘊含的道理和文化了。國中三年,每段各有任務,如果沒有教師這種教學的連續性,則學生的文言文認知水平始終會在原地打轉轉。

文言文的教學應避免從有“言”無“文”的極端進入到了有“文”無“言”的另一個極端的弊病。

文言斷句可以培養學生文言語感和細緻理解的能力。這種教法使學生對一些文言規律會自主找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大大增強。由於教學中不是死摳詞句,嚼得過細,這就留下了較多的“空白”, 便於學生自己去感知和領悟。恰當的使用白文斷句,有效地提高中學生的文言字、詞、語、句以及文學、文化方面的知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