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扁鵲見蔡桓公的教學設計

來源:果殼範文吧 4.94K

名師導學

課文扁鵲見蔡桓公的教學設計

1理清結構:

2語言特色:

本文的語言簡練而又善於傳情達意。古人對疾病的輕重用不同的詞語來表示,輕病叫“疾”,重病叫“病”。所以第一 次見面時,扁鵲說“君有疾在腠理”,而不說“君有病在腠理”;而第二、三次見面時,就把“疾”換作“病”,因為病已經加重了。為表現扁鵲謙遜,在第一次見面時說“不治將恐深”,傳達出委婉的口氣。而第二、三次就把“恐”字換為“益”,說“不治將益深”,表現扁鵲對蔡桓公疾病惡化的肯定程度。第二次見面時扁鵲勸桓侯治病,作者寫桓侯的態度是“又不悅”,一個“又”字既寫出這次的心理狀態,又寫出第一次見面時的心理狀態,很不高興的 情緒有增無減。後來,桓侯體痛“使人索扁鵲”,這個“索”字表現他急迫 的 心情和蠻橫的態度,他認為自己的病還可以醫治呢。

3把握重點:

對比,是這篇的主要藝術特色,利用對比刻畫人物是的重點。作者刻畫了扁鵲和蔡桓公這兩個人物,把扁鵲的善意規勸與蔡桓公的諱疾忌醫進行對比,揭示諱疾忌醫者的可悲可鄙。扁鵲一見蔡桓公,“立有間”“君有疾在腠理”寫扁鵲細心觀察,準確診斷出蔡桓公的病情,並用和緩的語氣規勸。而桓侯一句“寡人無疾”,態度固執、自負,對醫生的規勸極其反感。二見、三見蔡桓公,扁鵲用“在肌膚”“在腸胃”指出桓侯病情加重,在 規勸中含有警告語 氣。而桓侯“不應”,“又不悅”,對醫生的態度冷冰冰,諱疾忌醫的神態躍然紙上。四見桓公,“扁鵲望桓侯而還走”,這個動作描寫,間接寫出桓公病情嚴重,達到不可救藥的程度。至此桓侯仍未覺醒,對扁鵲“還 走”感到不解。最後,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體痛”,臨死才“索扁鵲”,已無濟於事了。扁鵲的高明醫術、耐心規勸和桓公的愚昧固執、不可救藥,形成鮮明對比,使故事寓意更明確。

4攻克難點:

準確順暢地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是本課的難點,請看下面的參考譯文:

扁鵲拜見蔡桓公。站了一會兒,扁鵲說:“您的面板 有點小毛病,不 醫治的話,恐怕要厲害了。”桓侯說:“我沒有病。”扁鵲走後,桓侯說:“醫生喜歡給沒病的人治病,把這當做功勞!”

過了十天,扁鵲又去覲見,(對桓侯)說:“您的病已到肌肉裡,不醫治的話,會更加嚴重。”桓侯沒有理睬。扁鵲走後,桓侯又一次不高興。

過了十天,扁鵲再去覲見,說:“您的'病已到腸胃中,不醫治的話,會更加嚴重。”桓侯還是不理睬他。扁鵲走後,桓侯再一次不高興。

過了十天,扁鵲望見桓侯轉身就跑。桓侯特地派人去問他。扁鵲說:“疾病在皮表,用熱水焐,用藥物熱敷 能夠治療;在肌肉裡,用鍼灸能夠治療;在腸胃裡,用火齊能夠治療;在骨髓裡,那是司命 的事了,醫藥是沒有辦法的。現在他的病在骨髓裡,所以我不再見他了。”

過了五天,桓侯身體疼痛,派人找扁鵲,(他)已經逃到秦國去了。桓侯就死了。

5質詢疑點:

扁鵲在第四次見到桓侯時為什麼“還走”?最後他為什麼要離開蔡國,逃到秦國去?

扁鵲“還走”是因為桓侯的病由輕而重,已不可救藥,桓侯本 是可以得救的,疾在腠理、在肌膚、在腸胃都是可以治的,但桓侯用“不應”“不悅”,拒絕醫生治病。這突出了桓侯諱疾忌醫的本 性。寫扁鵲“還走”,結構上使故事情節起伏,自然引出後邊的答話,突出重點,同時表明扁鵲醫術高超,遠遠就 看出蔡桓公已經不可救藥了。

扁鵲醫術那麼高明,但當桓侯病情惡化時,他卻逃到秦國去了,這是不是說明他不負責任呢?

不是。扁鵲對桓侯病情的三次忠告,表現了他作為一個醫生已盡忠盡責。為避免遭迫害,他採取了果斷行動,可見其精明。同時從側面寫出蔡桓公的蠻橫、殘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