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3.07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5篇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

新學期開學,會有很多變化。孩子轉進轉出,老師調進調出……最近,因這些變化引起了一位家長的訴求,著實讓我對我們家長無度的愛而感慨萬千。

事例描述:

因教育局人事調動,**班兩位帶班老師均離開本園至外園工作,在即將開學的日子裡,園長室對這一班級的孩子發了一個前期預告,告知家長這一變動,希望能得到家長的理解。在報名這一天,班中一家長還是以孩子不能接受兩位新帶班老師找到園方,反覆針對園方的這一決定表示不滿。這位家長如此的著急和處事的態度,不禁讓我深深感到如今家長工作的難做,同時也讓我想到了在《給幼兒教師的建議》中的一篇文章:要合理處理“家長投訴”。確實,現在的家長,在對待自己寶貝的獨苗的教育中,往往因為知識的缺乏或過於溺愛,導致產生家園教養的不一致。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站在科學教養、為孩子健康成長的角度上可以這樣處理

1.正面應對:對於園方不能規避的情況,明確答覆家長回到原來狀態是不可能的。我們成人能做的就是儘快幫助孩子適應變化,而不是一味地埋怨為何會有這樣的變化。

2.科學教導:從孩子成長的角度,幫助孩子學會正確的對待生活中突然發生的事件,並快速地適應,這是孩子今後適應社會生活的重要能力之一。當然,首先,在做到這一點前,家長要學會運用這一技能。如果家長都不能適應這種必然的變化,談何教育引導好孩子。

3.曉之以理:如果孩子確實因為這一變化而產生強烈的不適應,那麼說明孩子缺乏一定的新環境交往能力、耐挫能力較弱、面對困難的解決能力較差,這些狀況都會影響孩子健康全面發展,教師有必要與家長在今後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加以關注並多進行適應性教育,而不是讓孩子迴避一些變化。

4.動之以情:從情感角度上理解家長焦慮的心情,並與家長共同承擔起幫助孩子的責任,多關心幫助孩子,使其儘快適應新環境、新老師。

讓家長理解教養孩子需要有技巧、需要懂方法,一味地包辦、過度地溺愛,最終受到傷害的還是自己的孩子,要相信老師專業的眼光和科學的教養方式,這樣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長。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2

幼兒老師每天面對著三十多個孩子的吵吵鬧鬧聲,常常一天下來覺得身心疲憊,喉嚨更是變得嘶啞,於是怎麼讓自己不累,輕鬆地來帶著這些小傢伙們學、玩自如,是我們每個老師每天都在不斷思考的問題。當看到《給幼兒教師的建議》這樣一段時,不禁讓我有豁然開朗地感覺。

“常規教育活動中,首先要為孩子們創設一種輕鬆、愉快的心理環境,運用幼兒感興趣的形式,寓教於樂,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情緒中形成初步的規則意識。經驗證明,在對幼兒進行常規培養時,將要求和相關常規要領滲透在富有情趣的兒歌中更易讓孩子接受,更易引起幼兒的興趣。”

的確如此,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在幼兒園裡都會表現出自己個性的一面,如果老師一味以“不可以這樣……”“不能做……”不如稍稍改變一下說法如幼兒走路時不妨說:“小小貓走路靜悄悄,不推不擠慢慢走”;幼兒入廁洗手時可以說:“輕輕開啟水龍頭,小小肥皂擦一擦,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手指縫裡搓一搓,輕輕水衝一衝,小水池裡甩一甩。”這幾句朗朗上口的兒歌很形象地讓孩子們知道了洗手的程式,以及避免了他們長時間的玩水的行為。當每天午睡時,與其說“不能講話,閉上眼睛”,還不如說:“輕輕閉上小眼睛,不吵不鬧休息好”在老師用兒歌的形式來提醒幼兒遵守這些常規,幼兒不僅能接受,更能明確正確的行為,當這些兒歌成了約束幼兒的某些行為時,那麼我們老師在帶完一天下來就會變得輕鬆自如。

孩子們都是天真無邪的,他們需要的是老師的耐心引導,與其埋怨他們的不懂事,不如發揮一下我們的語言智慧,尋找一些適合他們,也能夠他們接受的語言指令,相信我們會越來越輕鬆地面對一天的帶班!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3

和大家不一樣的是我的這本書是在網上買的。因為我感覺這本書值得我們細細的去讀,去感悟,去學習,它很有必要成為我工作生活閒暇時的精神食糧。

拿到書以後,我就迫不及待的瀏覽了一遍。心裡不由感慨蘇霍姆林斯基這位偉大的教育家,他的思想,他的教育理念是多麼的偉大、超前。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的一個特別顯著的建議,就是讓我們多讀書。首頁的一段話就讓我感慨頗深。“學校教學大綱的知識對於教師來說,應當只是她的知識事業中的起碼常識。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的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能成為教育過程的真正的能手、藝術家和詩人。”經常聽課的時候,我就感慨,為什麼優秀的老師的課總是那麼的自然,幽默,得心應手。那是因為他們不僅要有紮實的學科專業能力,最主要的是他們知識的淵博,才使得他們課堂上游刃有餘。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幾個問題’的建議中,蘇霍姆林斯基明確提出‘教師知道的東西應當比他要講給學生的東西多10倍、20倍,那樣一來,她在上課時的言語就會運用自如,學生感知這些資訊就不太費力。這時,處於教師注意中心的就不是自己的講述,而是學生的思維情況。’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修養,乃是教師勞動修養的一面鏡子‘而對於學生來說,如果他不能體驗到自己的思考的自豪感,那麼他就不喜歡進行腦力勞動。’可見,我們教師的知識量的重要性。

蔡校長一再告誡我們要有一個空杯的心態,去學習,去提升自己。是呀,為人師表,學高為師。只有有了東西才能給學生倒出來。社會在不斷地要求我們,我們就應與時俱進,不斷地提升自己。幹一行愛一行。讓讀書、學習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吧!充電自己,影響孩子。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4

近日,再度捧起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重溫經典,又一次和大師對話,接受來自靈魂的滌盪,幾多感慨,頗有體會,先書寫下來,不為成文,只為記錄。

84年教育科學版的《給教師的建議》第一條,《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語言質樸。讀後,掩卷反思。樸素的語言如黃鐘大呂,撼人心魄。

為什麼有落伍的學生?是因為“對兒童缺乏個別對待的態度的緣故”。

作為教師,“不要向兒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

“教學和教育的技巧和藝術就在於,要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

讓孩子們“在學習中取得成就”,因為成就感是點燃“想成為一個好人”火花的蹊徑。

教師要“始終只能指望他們在一節課上有所進步,哪怕進步一點點也好”。

話語平實,卻句句珠璣。大師在說什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由此,聯絡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一個問題,一個大問題,迸發出來。

教育是什麼?教師應該怎樣對待學生?

曾幾何時,一說到上述問題,顯得都特別抽象、特別呆板,抽象到如同高深的理論,呆板到如同教科書上的印刷體。曾幾何時,我們的教師一直踐行,教育就是“教書”,學生就是生產“分數”的機器。曾幾何時,也有不少教師“杞人憂天”,不斷反思今天的教育,但淺嘗輒止,並不能給出真正的答案。

大師就是大師,非常有遠見。“學生是具體的,教育並不抽象。”這才是真正的教育。

大師的教誨值得我們時刻銘記,作為教育人心中有學生,眼中更應有學生,因為孩子們是鮮活的、具體的。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5

“精讀一本好書,點亮一盞心燈” 。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的學術著作《給教師的建議》覺得頗有收穫,好書猶如一泓清泉,不僅清澈明淨,可當鏡子映照自己,而且清爽甘洌,沁人心脾。

讀了這本書後,我真正意識到,其實解決問題的根源應在我們教師自身,蘇霍姆林斯基就說:“如果學校裡沒有一種各科教師都來爭取學生的思想和心靈的氣氛,那麼許多學生的興趣就永遠得不到開發”。

在教學實踐中,總能看到這樣的情景,上課前或下課後,學生快樂的圍繞在老師身邊,和老師交談著自己的所見所聞或討論著有關課堂上的問題。這些學生都是對這門學科感興趣的學生,他們可能因為喜愛這門學科而會把這門學科當成自己將來從事研究的方向,但也有一些學生可能對什麼都不感興趣。那麼,如何才能點燃起這些學生“興趣”的火花、“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呢? 我認為充分備課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是我們必須要做好的一件事。我們要認真鑽研教材和大綱,認真領悟新課改的精神,廣泛查閱各種資料,精心備好每一堂課。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有經驗的教師都在努力做到這樣一點:在他的學生熱愛的那門學科方面,教師制度的東西要比教學大綱要求的多十倍至二十倍。”通過充分、精心的備課,才能在課堂上旁徵博引,妙語連珠,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備課不僅是備教材,更重要的是備學生,要考慮的學生的實際情況,讓課堂上每一個學生都有事可做,讓每一個學生的思維都活動起來,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這樣的課堂是令人嚮往的,師生互動的,氣氛熱烈的,和諧積極的課堂,這樣的課堂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會有一種愉悅的心情。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效率,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知識的樂園,從而調動學生對這門課的興趣。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6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一書, 從中能學到好多有價值的知識。今天我們學的內容是教師的時間和教學階段的相互依存性。知識的難易將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為什麼歲數增加了,成績卻不行了?”但為什麼他們在低年級時能處於同等地位?這就說明他們的智商應該是相差不大的。 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和諧發展,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觀點之一就是“和諧的教育——這就是發現深藏在每一個人內心的財富。教育的明智,就在於使每一個人在他的天賦所及的一切領域中最充分的表現。

我們怎樣才能完成自己的任務?做到讓每一個孩子都能跟上隊伍、都能輕鬆快樂的學習呢?那就是教會孩子學習!常言說:“難者不會,會者不難!”只要會學習,他們就不會落伍、就不會感到困難!可怎樣才能教會孩子學習呢?這就需要在孩子應當掌握的理論知識分量跟實際技能和技巧之間,確定一個正確的相互關係。這裡可能是學生的學習習慣與學習態度在其中起著作用,也或者是我們的教師未能把學生的基礎夯實了,導致部分學生在後續的學習中出現斷節。

我們在講課的時候還要有真正的、由衷的情感,如果他掌握教材的程度只能供學生體驗他所知道的那一點東西,那麼學生的心靈對於知識的感觸就是遲鈍的,而在心靈沒有參與到精神生活裡去的地方,也就沒有信念。由此我們還是得出那個同樣的結論:教師對教材有深刻的認識——這是教育素養的基本方面之一。在每一個學生的心靈裡,都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只有教師的思想才有可能去點燃它。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裡,——這就是教師點燃起來的勤學好問、刻求知識的火焰。我們還要注意基礎知識的落實。在大綱裡還要求教師關注學生基礎知識的訓練,所以在低年級該讓學生學會的知識都要掌握、學會、領悟。雖然說著容易做著難,但我想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會盡力而為。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7

寒假裡,我主要閱讀的書籍是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讀完此書發現,雖然現在教育形勢發生了很大改變,但蘇霍姆林斯基那光輝的教育思想對現在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蘇霍姆林斯基不愧為偉大的教育理論大師,針對教師的困惑和不解,好象與教師面對面地交流一樣,讀完後,有豁然開朗的感覺。本書一開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師深思的問題:“為什麼在一年級就開始出現落伍的,考試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了二、三年級甚有落伍得無可救藥的學生呢?”是這些學生太笨,是他們上課不專心聽講,還是從教師自身尋找原因?

因為曾經遇到過這樣的學生,所以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作為教育者,我們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個學生?特別是弱勢群體。學生再幼稚,也有他個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獨特的思維和心靈。他們不是我們恩賜或施展個人魅力的物件,更不是等待我們塑造的蒼白魂靈。我們應該多一份關愛,多灑一些陽光給那些“落伍”得“無藥可救”的後勁生。蘇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對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走到他們跟前,看看他們有什麼困難,提出專門為他們準備的習題。學習差的學生腦力勞動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們光聽別的學生流利的回答,記黑板上的內容,而要設法使他們獨立思考,因為思考的過程已經包含對知識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們在每一節課上,在腦力勞動中哪怕獲得一點點進步也好。

說說容易做做難。我覺得我做得就不是很好,因為我給學生上著同樣的課,提著同樣的問題,做著同樣的作業,考著同樣的試卷。我想,我做得不是很好,是我缺少教育素養的原因吧。而蘇霍姆林斯基在《教師的教育素養》中恰恰提到,提高教師教育素養的主要途徑是讀書,讀書,再讀書,讀書是教師的精神需要。而我呢,大部分時間忙於上課,批改作業,管理班級,教育孩子,有多少時間煞有其事地捧著教育名著或教育雜誌閱讀呢?所以今後,我要象要求學生那樣要求自己: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8

作為一名國小教師,每天面對性格各異的學生,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教育難題。有些時候自己絞盡腦汁去想解決問題的辦法,但是由於自己的理論知識水平有限,所以一直都沒有形成較好的解決對策。通過我鄉弘毅書社的成立,給我提供了更多學習的機會,讓我認識到了讀書對於一個人,對於一個教師來說的重要意義。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書中很多的教育理論和方法給了我啟發,而且書中舉了很多例子,使我一直思考的問題得到了解決的辦法,這也燃起了我對讀書以的熱情。

在書中的第28條建議中,提到了勞動的重要性。這裡的勞動並不只是指幹活,而是指動手操作。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深有體會。有時候教師說了一堂課可能也不及學生動手試一試,理解的紮實。所我們教師要轉變觀念,轉變角色,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更多的採用動手操作的形式讓學生更為直接的感受和體會,提高教學的效率。

建議中第35條和第36條都是說如何培養學生記憶力。

曾經參加過一次數學的培訓。其中提到學生的思維固然重要,但很多時候學生是在提取已有的知識經驗解決問題。所以記憶力不管是對成人還是對學生都是至關重要的。我們想想那些學習好的學生是不是都是記憶力特別優秀的呢?但是這種記憶力並不是指的死記硬背。這樣只會把人變成傻瓜。他說,依靠自身的努力和頑強的意志而獲取的知識越多,邏輯的認識對學生的情緒領域觸動得越深,那麼記憶就越牢固,新的知識在意識中的安置就越有秩序和嚴整。在這裡,他特別強調了有理解的記憶。也就是說,在記憶的過程中,不隨意記憶佔得成分越大,他可能記憶的東西就越牢固。

其實,書中的每一條建議都值得我們去思考和實踐。今後我還會繼續去學習這本書中優秀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為己所用,讓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從而影響每一個學生。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9

11月份,跟隨蘇霍姆林斯基的腳步,我品讀了他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結合讀書以及目前教學實際,我對自己的教育進行了思考,收穫良多。

怎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呢?《給教師的建議》中給我們提出了很好的建議。書中這樣闡述:“要能控制注意力,就必須懂得兒童的心理,瞭解他們的年齡特點。要能把握住兒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條途徑,這就要形成、確立並且保持兒童的這樣一種內心狀態即──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狀態,使兒童體驗到自己在追求真理,進行腦力活動的一種自豪感。”我對這段話的理解是:如果上課時老師單靠知識的本身去吸引兒童,這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要設法讓學生的思維與我們所講的知識發生聯絡,使他不感到特別的陌生,使他有一種想要了解更多的慾望。要想使學生在課堂上保持比較長的注意力,就要將學的內容與他已經具備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發生聯絡,從而讓學生願意去了解其中的前因後果,注意力就會集中。作為教師,我們在課堂上應該對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多加關注,一旦發現他們有開小差的現象,應及時加以提醒。比如讓他重複剛才老師講話的內容,讓他回答一些問題等等。我著手從學生的需要出發,以學生的興趣帶動學習。

首先,給孩子喜歡的數學。課堂上要針對孩子的特點,設定有趣的活動,比如近期就開展了猜一猜、玩一玩的課堂活動,孩子們興趣高漲,注意力也集中。

其次,給孩子明確的目標。當孩子課堂中注意力集中、反應迅速時,及時表揚,並在班級總結中進行全班獎勵,從而是孩子明白課堂上應該怎樣做。

另外,開展聽算比賽。聽算的第一要求就是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聽清題目,並迅速做出計算。這樣的活動讓孩子們喜歡,也樂意參加,對注意力的培養也很有效果。

樂學、善學、會思是數學課堂的追求,後期我將繼續跟隨智者腳步,不斷尋求智慧的教育,呵護每個孩子的成長。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0

作為“不抱怨的教師叢書”的一部分,《給青年教師的建議》以深入的論述讓讀者身臨其境,以新穎的切入點讓讀者思考,思考教師應該過怎樣的職業生活,以獨特的視角告訴讀者換一種方式看教育。

本書從前言部分開始,就向讀者灌輸要立志做一名快樂的教師的思想,“快樂是一種美德”。教師只有保持快樂,才會豁達不失節制,恬淡而不失執著;才會積極主動、從容淡定地做好教書育人的工作;才會帶給學生遨遊知識海洋的蓬勃力量和滿腔熱情;才會教給學生睿智明哲、寧靜超然的人生智慧。課堂上要快樂,課餘時間更要快樂,生活中也要快樂。快樂是師生關係最好的催化劑。只有真正快樂的教師,才會帶給學生真正的快樂。

如何做到不抱怨,本書分五個專題來闡述,分別是“態度決定高度”、“將工作做到極致”、“不要抱怨生活”、“在學習中成長”和“做一個大寫的‘人’”。從這五個方面給青年教師以建議:積極的心態對待教師這份職業不僅僅是一名合格教師應有的素養,也是教育最需要的力量。

通過各個專題的學習,我懂得了要以寬容的心態對待每一個問題學生,不放大他們的缺點,換一種視角看待他們的不足,儘量發掘他們身上存在的閃光點,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動起來,腳踏實地辦實事;教育他們不為困難找藉口,也要拋棄不必要的抱怨,常懷一顆感恩之心,學會欣賞身邊同學的良好品德。而作為一名教師,最重要的還是要做好教育教學工作,在學習中成長,在成長中學習。現代社會是學習型社會,終身學習才是立足於社會最基本的生存法則。在學校中,要懂得教學相長,合作學習,善於與他人分享教學的快樂;碰到困難要積極想辦法,向資深教師請教,更要在反思中成長。將耐心加長,善待學生;給信心加量,充實自己。

本書讀完,我備受啟發。在以後,堅決不做生活中的懶人,工作中的閒人。努力規劃好教師職業生涯,做一名有思想,有態度,有抱負的人民教師。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1

作為一線教師,在教學工作中經常遇到讓人頭疼的“後進生”,儘管他們在學習上費了很大的功夫,老師費了很多精力。但是效果卻不盡人意。家長著急,老師頭疼。學生失去了信心。面對這種情況,一般家長和老師對他們的要求並不高,只要求他們認真學習課本的知識,上課認真聽講,課下認真完成作業,不捨得讓他們再浪費時間閱讀課外書籍,其目的是想讓他們通過“勤”來“補拙”。這樣以來,越到高年級,這些後進生和他人的差距會變得越來越大。最終落伍而不能考入高一級的學校。

閱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這篇文章,回顧自己的學習和教學歷程,我對後進生的轉化方法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記得我在中學讀書的時候,父母和老師也只重視書本知識,自己也沒有認識到閱讀課外書的好處,很少閱讀課外書籍,學習成績雖然還湊合,但是總是成績平平,雖然基礎知識基本掌握,但能力方面沒有大的提升。自己也沒找到原因,總覺得別人比我聰明很多。是自己智商影響了學習成績。特別是在寫作方面,作文總是得不到高分,文章寫的很平淡,沒有含金量。後來才知道是自己讀書太少的緣故。有幸的是高中畢業後我考入了外語師範學校,學習英語專業。由於我不斷的學習各方面的知識,擴大了知識面,在教學過程中品嚐到讀書的好處。上課時,我力所能及的把自己所學過的知識聯絡起來,現成一個知識鏈,然後給學生講解書本的內容。學生聽的津津有味,而且效果也很好。蘇霍姆林斯基明確告訴我們,學生如果把學習僅僅侷限於背誦必修的教材是特別有害的—這種做法會使他們養成死記硬背的習慣,變得更加遲鈍。相反,兒童學習越困難,他就應該更多的閱讀。閱讀能教給他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書籍和熟記激發起來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記硬背的最強有力的手段。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利用好“第二套教學大綱”啟用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充滿好奇心,對知識更加感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另一方面,對於後進生,我們要及時督促他們複習學過的知識,經常檢查他們的知識掌握情況,是他們再成為讓家長著急,老師頭疼的“老大難”。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2

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發現,雖然現在教育形勢發生了很大改變,但蘇霍姆林斯基那光輝的教育思想對現在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蘇霍姆林斯基不愧為偉大的教育理論大師,針對教師的困惑和不解,好象與教師面對面地交流一樣,讀完後,有豁然開朗的感覺。本書一開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師深思的問題:為什麼在一年級就開始出現落伍的,考試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了二、三年級甚至有落伍得無可救藥的學生呢?是這些學生太笨,是他們上課不專心聽講,還是從教師自身尋找原因?因為曾經遇到過這樣的學生,所以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作為教育者,我們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個學生?特別是弱勢群體。學生再幼稚,也有他個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獨特的思維和心靈。他們不是我們恩賜或施展個人魅力的物件,更不是等待我們塑造的蒼白魂靈。我們應該多一份關愛,多灑一些陽光給那些落伍得無藥可救的後勁生。蘇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對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走到他們跟前,看看他們有什麼困難,提出專門為他們準備的習題。學習差的學生腦力勞動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們光聽別的學生流利的回答,記黑板上的內容,而要設法使他們獨立思考,因為思考的過程已經包含對知識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們在每一節課上,在腦力勞動中哪怕獲得一點點進步也好。

說說容易做做難。我覺得我做得就不是很好,因為我給學生上著同樣的課,提著同樣的問題,做著同樣的作業,考著同樣的試卷。我想,我做得不是很好,是我缺少教育素養的原因吧。而蘇霍姆林斯基在《教師的教育素養》中恰恰提到,提高教師教育素養的主要途徑是讀書,讀書,再讀書,讀書是教師的精神需要。而我呢,大部分時間忙於上課,批改作業,管理班級,教育孩子,有多少時間煞有其事地捧著教育名著或教育雜誌閱讀呢?所以今後,我要象要求學生那樣要求自己: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3

當每個人從學校踏出的那一刻起,就憧憬著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滿懷夢想與希望,編織了一個個美麗的夢想。然而隨著工作中競爭與壓力的聚增,讓那些曾經懷揣著夢想的青春也退去了絢麗的光環,隨之而來的是對工作的倦怠,昔日的職業幸福感逐漸褪去。

當歲月磨平了幸福的痕跡,我們不得不再次去尋找它,值得慶幸的是隻要有心,總能有所收穫。

在最近看的《給幼兒教師的建議》一書中提到“我的情緒我做主”“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反思”再次告訴我們工作態度的選擇取決於我們自己,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工作的不同方面,常常會讓人產生不同的情緒,得出不同的結果:把注意力放在積極的方面,可以使人產生樂觀的情緒;反之。則會使人產生悲觀的情緒。當我們無法改變現狀時,不妨有意識地轉移注意的焦點,緩解消極的心理情緒,讓自己走出陰霾。的確,態度常常會左右了人的情緒,而能改變的則是轉移自己的注意。不妨學著慢慢地來尋找:

從孩子的身上尋找:幼兒教師面對的是孩子,雖然有時日常的繁瑣事情讓我們覺得很累,但當看著孩子們那天真的的笑臉,信賴的眼神,聽著他們相互間的童言稚語,看著他們相互間的趣聞趣事,我們的臉上不自覺地會流露出笑容,而這種笑是發自心底的,真情地流露,也是幸福的!

從日常的工作中尋找:不可否認,幼兒老師除了一日活動的帶班,還需要不斷地充電,提高素養。各種比賽、公開活動常常不斷,可是當自己通過努力,經過了一次次地歷練後,再回頭會發現,自己的付出是值得,因為努力後的收穫是無法用物質去衡量的,這中滿足也是幸福的!

從同伴中尋找:一個團結的團隊讓人學到很多,在我們這樣的一個教師隊伍中應該值得慶幸的是大家沒有彼此的保留,坦誠相待,當有人有疑惑不解時,彼此總能相互幫助,不求回報。同伴間的幫助與提點總能讓人收穫頗多,這種不求利益回報的同伴關係,也讓人感到幸福!

也許每個人對職業幸福的定義不同,只要我們用心地去多傾聽、多感受,多尋找,相信一定能體會到更多做老師的幸福感!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4

蘇霍姆林斯基是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他有很多鮮明的教育觀點。比如: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和諧發展,這種和諧發展的前提是對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尊重:“和諧的教育就是發現深藏在每一個人內心的財富。共產主義教育的明智,就在於使每一個人在他的天賦所及的一切領域中最充分地表現自己。”

他為孩子提的建議,其中的四條讓我記憶猶新:想有充裕的時間,就每天讀書;清晨6點開始一天的學習;周圍有書籍的海洋;丟掉明天再做。粗讀一遍之後讓我記得的是一百條建議之首反覆的教導我們“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首先我們要了解,每個孩子都是獨立不同的個體,在學校裡,教師不應該“一視同仁”,尤其是在學校生活的最主要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裡,對兒童要充滿個別對待的態度。

學生存在差異性,在教學中要充分保護學生的自尊感,相同的時間,有的孩子五分成就而有的孩子三分就很了不起,針對這些差異教師要學會確立孩子的實力引導學生接近教學大綱水平。這種時候分層教學和作業非常有必要。因此,我在平時教學中,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這樣學生也會在適合他的領域裡快樂成長。

之後的多條建議中他都提到閱讀。讓閱讀成為孩子認識世界的重要視窗,以此來發展學生的思維和智力。國小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為孩子們建構一個牢固的知識地基,讀寫成了最該關注的能力。要求教師也該多讀書,每天不間斷的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讓自己成為一泉活水。讀到這裡我感覺自己很慚愧,平時自己的閱讀量確實太少,今後我會固定每月的閱讀量,不斷給自己充電。

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更加努力,期待自己在荊棘中不斷進步前行,得到滿滿收穫。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5

蘇聯當代著名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學家。他寫的《給教師的提議》一書中一共談了一百條提議讓作為剛進入教育崗位的我受益匪淺讀著此書就好像這位智者就站在我的面前他循循善誘給我排憂解惱給我指點迷津。他又好像一位平易近人而又學識淵博的老人在我遇到種種困難時及時給我以幫忙讓我有了明確的方向給我以極大的鼓勵他就像一盞明燈一樣讓我對未來的事業前景充滿信心。

"書到用時方恨少是非經過不知難。"對於剛踏入教育行業的我而言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了而我明白的東西又太少了。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當有一桶水。如若這桶水不及時予以新增也會有用盡的那一天。"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所以我此刻的任務不僅僅是認真盡責地做好自我的教育工作及時的充電是必須的僅有多讀書多增加自我的文化底蘊才會將教育工作完成得更出色。並且教師是否熱愛讀書精神世界是否充實對學生有很深的影響。

教師知識淵博談吐不凡會讓學生對教師充滿敬佩之情對知識充滿渴望。所以想要成為一名好教師自我首先要熱愛讀書和你的學生一同走進書記的世界在世界裡遨遊!以往有一個問題一向困擾著我讀書需要必須的時間那麼我們的時間怎樣夠分配呢每一天八小時的工作排得滿滿的:備課上課批改學生作業輔導學習本事稍差的學生還要時常接待家長處理學生之間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級的環境佈置完成大隊的部的任務等等這些已經讓我有點應接不暇還要空出時間來完成佈置給新近教師的一些任務晚上回家也會有這些那些的瑣碎之事教師讀書的時間哪裡來帶著這個疑問我仔細閱讀了蘇霍姆林斯的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