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1.46W

時光流轉,歲月變遷,教書生涯一晃10年。翻開10年前買的《給教師的建議》再次細細品讀,它彷彿是一面鏡子,映照著我的教學成長之路。“究竟在教育工作中什麼事最重要、最主要的?”書中第86條建議中提到這樣一個問題,也正是當時剛上講臺的我的困惑。現在的我想這樣回答:我們教育的根本是教書育人,教育應該是一種引人向上(善)的力量。儘管教師與學生都被考試壓得喘不過氣,仍然不能忽視教育的本質,培養一個健康的人的本質。

再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

再讀這本書,它仍幫助我解決困惑,給我很多指引,帶領我進步。

對於“後進生”的工作,蘇老列舉自己成功教育學困生費佳的事例,讓我們明白兒童的學習越困難,他在學習中遇到的'無法克服的障礙越多,他就應當更多地閱讀。因為閱讀能教給他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書籍和由書籍激發起來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記硬背(這是使人智慧遲鈍的大敵)的最強有力的手段。學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圍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東西越多,他對知識的感受性就越敏銳。

讀了蘇老的第六條建議,我明白了,對“後進生”的教育,教師不能急於求成,更不能簡單地認為轉變“後進生”就是為其補課,提高成績,我們應該知道,每位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他們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我們不要向兒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對於閱讀,蘇老很多的建議裡都會提到,他認為讀書應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x像呼吸那樣自然。

從現實庸庸碌碌的生活中超脫出來。讀書的好處不可言喻,可是我們都知道自己的工作有多麼繁重,我們何來閱讀的時間?正因為我們課餘時間被繁重工作佔據,我們才更應該大量閱讀。只有通過閱讀,我們才能最終減輕自己的負擔,才能把自己從教材和教參中解放出來,才能幫助學生減輕腦力勞動的負擔。就像那些名師自己有很豐富的教學底蘊,用一輩子去備課的,但開一堂公開課卻只用幾十分鐘。

的確沒有閱讀,我們的腦子開始枯竭,我們將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繁重勞動中耗盡自己,卻感受不到教育教學的幸福,感受不到創造性勞動所帶來的快樂。讀書不只是為了提升自己,更為了能減輕自己的工作與幫助學生,不是來得更有意義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