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生物教案彙編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34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八年級生物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生物教案彙編15篇

八年級生物教案1

一、說教材

㈠.教材分析

“水中生活的動物”是新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的第一章“各種環境中的動物”的第一節內容。教材主要關注魚的形態、運動、呼吸等方面的內容。通過安排更多的時間去進行探究活動,以達到重點認識魚適應水中生活的特點這一目的。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就是探究魚類適應水中生活的特點,通過兩個"觀察與思考"、一個"探究"實驗、一個課外實踐,讓學生認識魚類在水中是如何運動和呼吸的,進一步總結出魚類適於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徵。

㈡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舉例說出幾種水中動物的名稱.

⑵闡明魚類適應水中生活的特點.

2、能力目標

嘗試完成“魚類適應水中生活的特徵”的探究學習活動,學會設計實驗方案,在小組實驗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的實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

在探究活動中體會珍愛生命的情感,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團隊合作的精神。

㈢.教學重點

1.以魚為例,說明水生動物適於水生生活的特點。

2.探究魚鰭在游泳中的作用以及魚的呼吸器官。

3.總結概述魚類的主要特徵。

㈣.教學難點

1.探究“魚鰭在游泳中的作用”的實驗及該實驗的組織教學。

2.運用以學知識,通過對“魚類呼吸器官及其作用”的觀察與探究,闡明魚適應水中生活的特徵。

二、說教法

教學方式的改變是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改變了過去單純的教師講授、學生接受的教學方式,變為師生互動式教學,本課堂上創設民主、平等、和諧、寬鬆的學習氛圍,加強與學生的合作。本課的教學過程設計應側重於指導學生探究的過程,使學生髮揮主觀能動性,自己動腦、動手,積極參與探究活動。本節的教法我選用了創設情境法,活動探究法,問題分析法,總結歸納法,啟發法,對比法。

三、說學法

學習方式的改變是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讓學生通過觀察、資料分析等,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喚醒學生的學習意識、挖掘學生的潛能,調動其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我採用的學法為觀察法,實驗操作法,小組討論法,總結歸納法。

四、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情境匯入]

播放有關生活在不同環境中的各種動物的影象資料,有鬱鬱蔥蔥的花草樹木,有活蹦亂跳的各種動物,還有飛翔在空中的小鳥……。

問題:如果按照生活環境分,我們可以如何劃分?

引出“水中生活的動物”“陸地生活的動物”“空中飛行的動物”,以“水中生活的動物”為例來分析水生生物的特徵。

播放水中生活的動物---魚的視訊資料來整體感知魚的特點。

⑴、如果陸生動物(包括人類)到水中生活會遇到哪些問題?

⑵、魚類等水生動物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

⑶、都說魚兒離不開水,那麼離開水會怎樣?水到底給了魚什麼呢?

⑷、魚的種類多嗎?四大家魚是哪些?中華鱘有哪些特點?

隱含知識:

1.海洋魚類:表明魚的'種類很多(多樣性)

2.淡水魚類:暗示我國的特有物種(獨特性)

3.要求:保護環境以及它們生存的水生環境.

[講授新課]

一、觀察魚的形態結構

1.觀察方法:由整體到區域性,由單一變數到若干變數。

1.觀察外形:分析這些特徵對魚類適應水生生活有什麼意義?

2.再觀察區域性:魚在游泳時每一種鰭是如何運動的,思考它們對魚的運動分別起了什麼作用,並觀察魚在完成某一種運動時,各種鰭是如何配合的?

2.一個理念:結構決定功能

例如:1.梭形:有利於克服水中的阻力。

2.魚鰭:與魚的運動有關,幫助魚在水中游泳。

3.側線:感知水流,測定方向

【探究】魚鰭的作用

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討論交流

1.提出問題

魚的尾鰭有什麼作用?(強調單一變數)

2.作出假設

假設魚的尾鰭可以是魚前進的動力,可以決定方向

3.制定計劃

⑴方法選用:選用直接剪掉尾鰭法,現象比較直觀

*直接觀察法:各種鰭在一起相互協調合作,因此直接觀察很難得出結論。

*模擬法:是科學探究中一種常用的方法。難以直接拿研究物件做實驗時採用這種方法。具有侷限性。

侷限性:

1.氣球容易漏氣,而且水不容易灌進去,很難紮緊。

2.遊動時,現象不明顯。

當用手按住魚前部時,魚的前進不明顯;當不按頭部時,魚頭就翹起來,感覺沒有方向感。

這個實驗可以作為課後作業,讓學生嘗試一下,提高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

⑵實驗用具選擇:

*水槽選擇(最好不要用玻璃的,避免打碎)

*魚體大小選擇;7—10cm(最好由學校提供)

*剪刀、紗布

⑶分組實驗

學生共52人,分13小組,每組4人

每組提供兩條魚

1—2組,探究胸鰭的作用

3—4組,探究腹鰭的作用

5—7組,探究背鰭的作用

8—10組,探究臀鰭的作用

11—13組,探究尾鰭的作用

4.實施計劃

小組合作,進行實驗

觀看探究尾鰭的作用的視訊,與小組做出來的結果比較,得出結論。

5.得出結論:

魚鰭在游泳中的作用:

魚游泳時,主要靠身體軀幹部和尾鰭的左右擺動擊動水流產生前進的動力,其他魚鰭起輔助作用。魚在運動時,胸鰭、腹鰭和背鰭都有維持魚體的平衡的作用,尾鰭有決定魚運動方向的作用。

6.討論和交流:

⑴一個小組得出的結論是不是就一定正確?

⑵與實驗法相比,模擬實驗有哪些優點和缺點?

[課後作業]:讓學生課下完成模擬實驗的製作。

第二課時

[複習舊課,匯入新課]

播放投影,檢查所學知識。

1.小河、池塘等野生品種的魚,身體的背面和腹面顏色是否一致?這有什麼作用?

2.魚的身體兩側有一排鱗片上有小孔,這些小孔連起來構成一條側線,它有什麼作用?

3.魚的身體表面都有黏液,知道黏液的作用是什麼嗎?

4.魚體內有個白長囊狀結構叫做鰾,想想看,鰾的作用是什麼?

[推進新課]

繼續探究,魚除了用鰭游泳之外,還有什麼其它特徵。

學生把自己帶來的各種魚放在小組水槽中擺放在桌子上進行分組觀察。

觀察魚的呼吸時,先觀察鰓的顏色和鰓絲的形狀,魚鰓之所以呈紅色是因為鰓上佈滿毛細血管,所以人們買魚時可以從鰓的鮮豔程度判斷魚是否新鮮。鰓絲在水中呈舒展狀態擴大了與水接觸面,離開水鰓絲互相粘結、破壞了氣體交換的功能。魚一般不能直接利用空氣中的氧氣,而是通過鰓獲得溶解在水中的氧氣。“魚兒不是離不開水”而是離不開水中的氧氣,所以養魚缸要經常換水,養魚池到了冬季冰封期間要打冰眼(結合書中實踐活動)因此,若水域汙染對魚及其它水生動物十分不利(滲透環保意識)。

得出結論:魚的呼吸靠鰓來進行,鰓的結構包括鰓弓和鰓絲,這些結構有利於魚在水中進行交換氧氣。

本章還開設了新的實驗內容——“模擬實驗”,詳見書第四頁,這是一個新的實踐方法,特引起大家的重視,讓學生動手去模仿著做。訓練學生的悟性。參與是個體投身認識實踐活動的過程和基本形式,學生主體參與教學是其在教學中主體地位最基本的表現形式,因而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最後師生共同總結出魚類適應水生生活的主要特徵。

八年級生物教案2

一、指導思想

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以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為依據,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面向全體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樂於探索、勤於動手,逐步培養學生收集處理資訊、提出問題、分析解決問題、溝通表達的能力。讓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真正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步培養學生熱愛自然、關注生活、關注社會發展的責任感。在此基礎上,發現和培養學生的個性和特長。

二,教學目標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生物(八年級上冊)學習,逐步實現以下發展目標:

(一)、知識和技能:

1.瞭解動物的主要群體及其對環境的適應性。

2.瞭解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與人類的關係。

3.瞭解細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徵及其與人類的關係。

4.通過活動經驗對生物進行分類是基於不同生物形態和結構特徵的相似性。

5.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如“飼養觀察蚯蚓”、“調查動物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製作甜酒”等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活動。

6.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例如,查詢和收集生物相關資訊。

(二)流程和方法:

1.採取“目標激勵、同伴互助、師生互勉”的教學策略,增強主動性和緊密合作性,促進師生共同成長和可持續發展。

2.重點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歸納能力和自我檢測能力,儘可能把課堂學習的主動權轉移給學生。

3.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教會學生學習。例如:

(1)問題導向法。根據“生物的形態和結構特徵是什麼?如何適應環境?跟人類是什麼關係?”自學、自答、自測、自反饋,輔以同伴互助和老師點評,可以幫助學生掌握自學方法,形成自學能力。

(2)實驗探究法。讓學生更加熟悉“提問—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實驗操作)—得出結論—表達交流”的科學探究過程。

(3)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利用所學的生物知識,解釋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中遇到的生物現象,增強學習興趣,加深對書本知識的理解。

(4)比較法和歸納法。引導學生通過知識的比較和歸納,找出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理順知識脈絡,形成知識結構,加深理解和記憶。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認識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

2.瞭解生物科技在人們生產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實用價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投身生物技術的熱情和推動社會進步的使命感。

3.明知科技可以促進人類進步,卻往往帶來意想不到的負面影響。知道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善用它可以造福人類,濫用它會帶來無窮的危害,樹立全面的技術觀和價值觀。

三、學術條件分析

一方面,學生在七年級學習一學年後,對生物知識有了初步的瞭解,對生物學習方法有了初步的掌握,具備了一定的生物基礎知識、生物實驗技能和實際操作能力。很多學生對生物也有著濃厚的興趣,這為八年級的生物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另一方面,許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目標不明確、自控能力弱、缺乏主動性等。,表現為學習習慣懶散、注意力不集中、完成作業馬虎、好奇心過強、缺乏自覺性,學業成績呈現兩極分化的趨勢。

因此,從本學期開始,在進一步激發學習興趣、加強課堂調控的同時,要注意加強對學習思路和學習方法的引導,尤其是對學習過程和效果的監控,這樣既能讓學生有一個正確的態度,學好,又能促進學生養成及時鞏固、持之以恆的好習慣,努力讓每一個學生都取得明顯進步,大面積提高學習成績。

四、教材分析

八年級《生物學》上冊第五單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有五章,第六單元“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有三章。教材編寫以生活實踐為主,內容安排圖文並茂,可讀性強;欄目豐富多樣,注重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合作探究,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空間,更好地體現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

本書第五單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與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一起,是生物圈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離不開生物圈中綠色植物、人、動物、細菌、真菌等有機成分的和諧共存,前者與後者之間有著很強的'相關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既要注重類別知識的橫向比較,又要注重結構知識的縱向梳理,還要注重基礎知識的多向傳遞,搭建過渡橋樑,構建知識網路,努力實現分散、集中、整合的目標。

基本措施:

1、備課和準備教材。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和教材,明確教學要求,把握教學重點和難點,明確本課在整本教材中的地位,明確知識的內在聯絡和規律,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內容,同時挖掘教材內在的思想教育因素,將思想教育融入教學過程。

2.讓學生做好準備。深刻理解學生的思想現實、知識水平和能力水平,充分估計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可能遇到的問題。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精心設計教學程式和教學方法。

3.準備教學方法,準備學習方法。根據課程標準、教材和學生實際,針對教學目標,靈活採用自學指導、對話、演示、實驗和多媒體輔助教學等方法,不斷優化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同時,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指導學生採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實驗探究、小組討論、發現問題、測試反饋等方式,積極參與學習過程,提高課堂有效性。

4.準備作業。注意控制課堂練習量和課後作業量,結合考點,突出重點,精選習題,把握訓練質量。除了課後少量的實踐性作業外,其他知識書面作業應儘可能在課堂上完成,在課堂上批改,並及時反饋,以減輕學生負擔,提高作業效果。

5.準備教學過程。教學過程的精心設計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創設探究學習的情境,鼓勵學生多觀察、多思考、多提問,注重知識教學、小組實驗和實踐活動相結合,加強學生基本實驗技能的培養。

八年級生物教案3

教學目標:

1、能描述動物社會行為的主要特徵。知道分工合作對動物生存的意義。

2、知道螞蟻的分工協作。認同群體的力量大於個體的力量,群體中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3、生物與環境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4、樹立拒絕殘害生命的現象發生的意識。

教學重點:

1、動物群體生活對個體及種族延續的意義。

2、生物與環境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教學難點

1、社會行為形成的`本質和意義。

2、動物之間的資訊交流方式。

教學方法:討論法、啟發式講述法、談話法等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含小結與作業佈置,見教案內頁)

教學反思:

動物的群體生活及社會行為離不開資訊交流,動物的資訊是什麼,怎麼交流?對於這些問題進行單純的講解,學生也能記住,但是很難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樣對生物學知識的掌握,很容易處於機械的記憶狀態。

本節課整個教學過程突出培養學生形成探究問題的意識,讓學生通過觀察提出問題,在問題中去探究,在探究中得出結論。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實踐獲得知識,使探究更有趣、更有效,學生對知識記得紮實,難以忘懷。

在探究過程中學生不但對生物學知識掌握較好,創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如探究氣味是螞蟻的通訊方式之一時,學生認為書中用紙片搭一條通道,在移動紙片的過程中,螞蟻很容易受到驚擾,影響螞蟻的行為,不容易觀察,因此他們大膽創新,設計出比教材的實驗更簡便易行、效果更明顯的實驗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有些同學觀察很仔細,能觀察到螞蟻觸角相碰的情況,很多同學則觀察不到,教師要給予指導和說明。

八年級生物教案4

教學內容與分析:

內容

認識各種各樣的真菌

真菌的繁殖

分析

真菌一節教學內容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教師要引導學生不僅瞭解真菌的結構,更重要是認識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真菌,以及它們生命活動特點,同時瞭解一些食用菌,養殖的過程和方法

教學目標與分析:

教學目標

真菌的主要特徵

認識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真菌,說出黴菌和蘑菇的營養方式

知道真菌的生殖方式

分析

由日常生活中所見的真菌,通過有關的圖,來了解它們的結構特點,及青黴、麴黴的共同點及不同點、營養方式等從而得出它們的營養方式和繁殖方式及特點

問題分析與診斷:

這裡講到真菌繁殖方式是孢子時,可能會與細菌一課當中的芽孢弄混,在此可提醒學生,七年級曾學過的蕨類植物的孢子繁殖是差不多的,理清概念

教學條件支援及分析:

需要學生對常見的真菌有一個大概的認識

教學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匯入

日常生活中的真菌,同學們平時見過後有哪些?木耳、香菇、靈芝、還有桔子發黴之後的青綠色的黴斑、麵包上黴變長的毛、糧食黴變都是由麴黴引起的及衣服發黴等等,都是由真菌引起的。真菌從前面的課當中我們已經知道比細菌大,所以真菌大多是多細胞的,也有單細胞的如:發酵用的酵母菌

真菌的形態結構

有單細胞的`(酵母菌);有多細胞(青黴、麴黴、蘑菇等)

所有真菌的菌體都是由許多細胞連線起來的菌絲體構成

講述:下面我們以青黴和麴黴的比較來了解真菌的內部結構(見P63頁圖)

青黴與麴黴的比較

不同點:青黴菌直立生長的菌絲產生的孢子呈掃帚狀,呈青綠色;麴黴呈放射狀,呈黃、黑、褐色

共同點:①都是由許多細胞連線的菌絲構成

②每個細胞都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③都是通過產生大量孢子繁殖後代

④都沒有葉綠體,所以它們的營養方式是異(通過現成有機物生活)

總結:真菌的主要特徵:有單細胞有多細胞;都由菌絲體構成;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無葉綠體

(二)、真菌的繁殖

講述:剛剛我們已經瞭解了真菌都是孢子繁殖包括蘑菇也是,蘑菇的孢子在菌褶上,在七年級講蕨類植物靠孢子繁殖,孢子的特點是什麼?在什麼樣的環境中容易萌發呢?

孢子繁殖:孢子比較輕,可飄散到各處,只要在適宜的環境中就可以萌發

(三)、課後練習

八年級生物教案5

【教材分析】

“生物進化的歷程”這節課的內容抽象,是學生較難理解的,關鍵是教師如何引導,激發他們的思維。講解化石時,利用化石標本給學生觀察,把抽象化為直觀。講生物的進化歷程時,應通過列圖形式把抽象問題化解為直觀的問題,通過拼圖“生物進化樹”的遊戲活動使學生對生物進化有更直觀的理解。

【設計理念】

生物進化的歷程極其漫長而複雜。因此,本節教學內容,要求教師要把握好教學目標,不要增加知識的難度。本節課以新課程倡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創新發展”的理念為依據,以過程作為本節的主線。通過精心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開展討論,獲得知識,並將所學知識用於生活實踐。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舉例說出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

2.概述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形成生物進化的觀點。

3.說出研究生物進化課題的一些基本方法。

(二)能力目標

觀察化石、標本、圖片等,嘗試推測生物可能的生活環境,並且對生物的進化趨勢進行推理。培養學生分析、推理、歸納和比較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通過對生物進化歷程的學習,使學生進一步樹立正確的唯物主義思想。激勵學生保護生命,熱愛生命。

【教學重點】1.說出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

2.描述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

【教學難點】

通過完成進化樹,概述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有關視訊、圖片和資料資料、化石課件。

學生準備:課前預習;儘可能蒐集有關資料,按小組收集整理。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流程】

(一)複習提問

1.生物進化的主要證據是什麼?

2.科學家比較各個地層中的化石後發現:不同年代的地層裡成為化石的生物有什麼特點?

思考並回答不同年代的地層裡成為化石的生物:古老地層中的簡單,晚近地層中的結構複雜。通過對化石的複習,為生物進化歷程做好鋪墊。

(二)匯入新課:

播放影片《侏羅紀公園》的精彩片段,講述:在生命進化的長河中,中生代稱霸一時的恐龍現在銷聲匿跡了,而龜、鱷魚卻頑強地存活下來,不斷地進化和發展。生物進化的歷程是怎樣的呢?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第三節生物進化的歷程。觀看影片進入情境,激起學習新知的興趣,快速進入思維狀態。

學生在特定的情景中,才會縮短學生、教材、教師的距離。

(三)探究新知:

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

1.過渡生物進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無法直接用觀察和實驗的方法再現。科學家在研究生物進化的`歷程過程中對不同類群的生物進化比較,對比不同類群的生物的結構、功能和生活習性,發現各類生物的相同和不同的特點。前面我們已經學習過動植物類群的相關知識,大致瞭解了它們的主要特徵,有的類群結構簡單,有的結構複雜,下面我們就來回顧一下。

2.展示圖片

3.提問:

上面五幅圖片中的植物分別是什麼名稱?屬於哪個類群?生活環境、器官、生殖各有什麼特點?

4.提問通過比較植物的生活環境和形態結構特點,你們能發現什麼規律?

5.展示脊椎動物心臟結構圖片並提問:

(1)它們分別表示哪種動物的心臟A_____、B______、C ______、D _______。

(2)魚類的心臟______心房________心室,

兩棲類的心臟______心房______心室,

爬行類的心臟_______心房________心室,心室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鳥類和哺乳類的心臟______心房______心室。

(3)推測哪類動物的血液輸送氧氣的能力最強?試從圖中動物的心臟結構特點推測它們的進化歷程。

(4)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的生活環境有什麼特點?

6.引導學生總結縱觀生物進化的歷史,其總體趨勢是:形態結構上是從到;生活環境上是從到;進化地位上是從到。

(四)層層遞進: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

1.過渡從最早的原始生命發展到今天的哺乳動物,生物的進化已經持續了近40億年的時間。科學家通過對不同年代化石的縱向比較,以及對現存生物種類的橫向比較等方法,推測出了生物進化的大致歷程,為了方便人們的理解,把這個複雜的過程畫成了一棵進化樹。

2.展示出生物進化樹圖片。

3.引導學生思考:

(1)為什麼進化樹的根是一個完整體,而逐漸產生了動植物的分支?

(2)此樹從樹根到樹梢代表什麼的延伸?主幹代表什麼?大小分枝代表什麼?

4.進一步完成討論題:

(1)動物和植物進化的主要歷程分別是怎樣的?請用一種簡捷的方式表示出來。

(2)生物進化樹是否全面?為什麼?

(3)地球上最早出現的陸生脊椎動物是誰?

(4)原始生命分化為原始藻類和原始單細胞動物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5.觀察生物進化樹思考回答:

(1)現在各種動植物都是進化樹根上原始生命進化來的。

(2)此樹從樹根到樹梢代表時間的延伸。主幹代表各級共同祖先大小分枝代表相互關聯的各個生物類群的進化線索。

6.根據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分組討論,分組展示討論的結果,共同完成進化樹,並解釋出把自己的號牌和貼畫放在某個位置的理由,完成生物進化樹。

7.討論回答:

(1)植物進化歷程:原始單細胞藻類→原始苔蘚→原始蕨類→原始種子植物

動物進化的歷程:原始的單細胞動物→原始的無脊椎動物→原始的脊椎動物

(2)不全面,因為生物進化樹缺少缺少病毒和原核生物。

(3)最早出現的陸生脊椎動物是古代的爬行類。

(4)分化的根本原因是營養方式的不同。

用進化樹的形式介紹這一內容可以通過直觀又簡潔的方式使學生接受這個知識。在完成進化樹的填圖之後,縱觀全域性,便於學生理解人類和其他生物來自共同祖先這一真理。便於教育學生熱愛生命,關愛生命。

8.“讓生物進化樹結出果實小遊戲”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很好體現學以致用。

讓學生試著寫出動物和植物的進化歷程,是對學生動手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的鍛鍊。

(五)歸納梳理:

引導學生總結:本節課我們知道了研究生物進化的常用方法—比較法;理解了生物進化的大致歷程和總體趨勢。現在的各種生物雖然性狀有很大的差別,但是都起源於同一祖先。希望我們人類和自然和諧相處!

回顧本節課知識,歸納梳理總結反思,形成知識的沉澱。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讓所學知識得到內化。

八年級生物教案6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植物的無性生殖

2、列舉一些常見的無性生殖能力目標:引導學生通過資料分析或小組討論活動來獲得結論,培養學生的推理判斷能力情感目標:通過對花的觀察引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陶冶情操。

二、教學重、難點重點:

概述植物有性生殖和植物無性生殖難點:概述植物無性生殖,嘗試植物的扦插

三、教學用具

桃花模型小黑板多媒體課件掛圖等

四、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創設情景,匯入新課由白居易的詩句“樑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飢。”這是動物的一種什麼行為?引入課題

2、板書課題、出示目標

(二)自主學習

出示自學提綱(學生自學。利用圈點批畫記思等形式進行自學,教師巡迴指導,為講解打下基礎)

1、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續和發展,最基本的環節是生物通過和,世代相續,生生不息。

2、被子植物繁殖後代一般是由果實中的完成的。

3、種子中的胚,是由結合成受精卵而發育來的,這種由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就屬於。

4、椒草用生殖,馬鈴薯用生殖等,都是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這種生殖方式稱為。

5、植物的生殖方式主要有生殖和生殖。

6、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主要區別是。

7、在生產實踐中,人們經常利用植物的生殖來栽培農作物和園林植物。常見的方式有和等。

8、就是把一個植物體的芽或枝,接在另一個植物體上,使結合在一起的兩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物體。嫁接分為和。例如:蘋果、梨、桃等許多果樹都是利用來繁育優良品種的。接上去的部分叫做,被接的植物體叫做。

9、嫁接時應當使接穗與砧木的緊密結合,以確保接穗成活。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1、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續和發展,最基本的環節是生物通過生殖和發育,世代相續,生生不息。生物界有哪些不同的生殖和發育方式?讓學生思考並進行回答,教師進行補充;課件展示:被子植物傳粉、受精、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過程:

2、什麼為“有性生殖”?讓學生回憶學過的知識並填寫書本p2頁的框圖。教師進行引導,學生進行總結並回答:(種子中的胚,是由兩性生殖細胞結合成受精卵而發育來的,這種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就屬於有性生殖。)

3、除此之外,植物還有其它生殖方式嗎?先讓學生進行舉例自由發言教師進行引導,學生進行總結並回答

4、下面我們再來看“椒草的葉片長成新植株”和“馬鈴薯的塊莖發芽生根”的幻燈片

5、通過觀察這兩個幻燈片,大家可以思考(讓學生小組進行討論)

①這些植物的生殖方式有什麼共性?這種生殖方式又叫什麼?

②植物的生殖方式是多種多樣的。這對植物來說有什麼意義?

③教師與學生一起總結有性生殖與無性生殖的區別。教師引導學生自己總結。

6、現在我們知道植物有兩種生殖方式,有性生殖與無性生殖。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對植物來說各有什麼益處?(讓學生進行了解)

①有性生殖的後代具有更大的生活力和變異性,更能適應變化的環境(惡劣環境)。

②無性生殖的繁殖速度快,後代性狀較為一致。所以短期內可獲得大量性狀一致的植株。在生產實踐中,人們常利用植物的無性生殖來栽培農作物和園林植物。

7、課堂小結

(1)學生總結本節課的收穫和疑惑

(2)試畫本節的知識結構圖。

(3)學習了本節知識你準備有哪些創造和發明。六、課後反思(優點、不足、改進與設想)

八年級生物教案7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探究活動,學會製作酸奶的方法並能解釋原因;嘗試利用發酵技術製作食品。

2、能力目標:描述酒精發酵過程,明確發酵原理;通過實驗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對生物的濃厚興趣;通過對祖國傳統工藝的介紹激發學生愛國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1、學會製作酸奶的方法並能解釋原因。

2、認識發酵現象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說出發酵技術的應用。

3、舉例說出發酵技術在生活中的應用。

4、發酵過程的`控制

三、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相關圖片、動畫、視訊資料

2、學生做預習

3、相關實驗材料的準備

四、教學過程

1、教師描述:我們在平時吃早飯時會吃腐乳,學校樓下還經常會有人叫賣桂花酒釀(板書)(酒、醋、醬油、饅頭等)

教師:剛才我在黑板上寫下的這些食品都有一個共同點,大家知道是什麼嗎?

問:我們經常會聽別人說到發酵,究竟什麼是發酵呢?

(發酵:某些微生物厭氧呼吸的一種方式)

教師描述:果酒暴露在空氣中為什麼會變酸,水果放久了為什麼會有酒味,發酵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答:發酵指的是某些微生物在缺乏氧氣的情況進行的一種特殊的呼吸。通過這種呼吸不同的微生物會產生不同的產物。

教師描述:比如在果酒中含有乳酸菌,在缺乏氧氣的情況下,乳酸菌會發酵產生乳酸,使酒變酸。而水果中的酵母菌發酵會產生酒精,所以水果放久了會有酒味。以上這兩種情況是我們所不希望發生的,大家可以想一下乳酸菌和酵母菌的這兩種發酵產物我們可以如何加以利用呢?

2、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相互之間的交流。

3、教師提問果酒的製作過程以及原理。

4、學生自己看課本後回答問題。

5、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做出點評和補充。

6、教師演示果酒的製作過程,在時間和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請學生上臺嘗試。

7、教師提問不同風味的腐乳的製作過程並向學生展示他們的不同,引起學生的興趣。

8、學生根據課本回答問題。

9、教師補充一些課本上沒有的知識。

10、教師向學生髮酵的基本原理以及發酵過程中所涉及到的一些菌種和其它物品。

11、佈置課外作業。學生調查最感興趣的與發酵技術相關的一種職業,如麵包師、製藥廠技術員、食品廠技術員、釀酒廠技術人員等,瞭解該職業主要的工作內容和職業特點。

八年級生物教案8

教學目標:

1.描述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及特點。

2.理解變態發育的含義。

3.培養學生收集、分析、處理資訊的能力。

4.關注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與環境的關係,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重點難點:

1.描述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及特點。2.理解變態發育的含義

教具教法:

課件、掛圖;觀察法,討論法,講述法

教學過程:

一、兩棲動物的生殖

師:“稻花鄉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這兩句詩都是描寫了蛙的叫聲,那麼請大家思考一下一般在什麼季節可以聽到蛙叫?青蛙一般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中?

生:春末夏初青蛙叫得很厲害。青蛙一般生活在有水的地方,池塘裡、小河旁。

師:說的很對。那麼青蛙為什麼會鳴叫呢?是為了顯示自己的歌喉還是有其他原因?是不是所有的青蛙都會鳴叫呢?

生:我想青蛙唱歌和孔雀開屏差不多,都是為了吸引雌性。

生:只有雄蛙才會唱歌。

師:回答得非常好,看來平時大家的觀察很仔細。雄蛙的口角兩邊或一邊有鳴囊,一到繁殖季節,它們便賣弄自己的歌喉,吸引雌蛙。雌蛙以鳴叫聲來選擇雄蛙。所以說青蛙的鳴叫是和生殖有關的一種現象。那麼,除了鳴叫之外,青蛙在繁殖季節還有那些現象呢?

生:有時在水裡面會看到一隻青蛙爬在另一隻蛙背上。

生:它們還緊緊的抱在一塊兒。

師:同學們觀察的非常仔細。這就叫“抱對”。抱對後,雌蛙排出卵細胞,雄蛙釋放出精子,雌雄生殖細胞在水中結合形成受精卵。那麼,大家思考一下“抱對”有什麼意義呢?

生:雌雄蛙緊緊的`抱在一塊兒,可以使卵細胞和精子更好的結合形成受精卵。[來源:]

師:說得很對。大家見過這種受精卵嗎?它是什麼樣子的?上下兩面顏色一樣嗎?

生:見過,而且是很多粘在一塊兒,一團團的。

生:它上面的顏色深些。

師:很對。上面的顏色深有什麼好處呢?對,主要是為了吸收光,利於本身的發育。大家通過學習蛙的生殖活動,想一下青蛙的生殖有什麼特點?必須在水裡進行嗎?

生:青蛙是體外受精。

生:雌雄異體,並且生殖活動離不開水。

師:非常正確。青蛙的生殖特點是:雌雄異體,體外受精。

二、兩棲動物的發育

師:大家還記得“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嗎?下面請同學把這個故事講一下。大家在聽的同時思考為什麼小蝌蚪總是找不到自己的媽媽?

(學生講《小蝌蚪找媽媽》)

師:為什麼小蝌蚪找不到自己的媽媽呢?

生:它總是按照自己的樣子找。

生:小蝌蚪不知道自己和媽媽長的差別太大,因為一般動物孩子和父母都長的差不多。

師:蝌蚪和青蛙有哪些主要區別呢?

生:蝌蚪像魚,有尾巴,青蛙沒有。

生:蝌蚪沒有四肢,青蛙有。

生:生活環境也不一樣,青蛙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陸地上,蝌蚪只能生活在水裡。

師:大家看課本P48彩圖思考青蛙的發育過程經歷了幾個時期呢?

(學生思考、回答)

生: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生:受精卵--蝌蚪--有後肢的蝌蚪--幼蛙--成蛙

師:大家看那組同學更正確呢?

生:第一組。

師:很好。像青蛙這樣,幼體和成體在形態結構上有明顯區別的發育過程叫變態發育。大家知道青蛙屬於兩棲動物,那麼誰可以確切的說一下什麼樣的動物是兩棲動物呢?

(學生思考、討論)

生:像青蛙那樣,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陸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面板輔助呼吸,這樣的動物叫兩棲動物。

師:很好。那麼大家知道有哪些動物是兩棲動物呢?[來源:]

生:蟾蜍也是。

師:很好,其實還有很多,像:大鯢,也叫娃娃魚,還有蠑螈等等都是。我們學習了青蛙的生殖發育過程,那麼大家總結一下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有什麼共同點呢?

生:體外受精,變態發育。

師:很好。大家通過學習知道青蛙的生殖和發育都離不開水,那麼水環境的好壞對青蛙有很大的影響。青蛙是我們人類的朋友,那麼我們應該怎樣來保護青蛙呢?

生:保護水資源,使青蛙可以更好的生活。

生:愛護青蛙,不亂捕殺它們。

師:說的很好。那麼就讓我們大家一起來愛護我們寶貴的水資源,來保護青蛙吧!

測試題:課後練習

八年級生物教案9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細菌和真菌的菌落,認識菌落的外觀形態,辨別被細菌、真菌感染的食品和生物;

2、通過學生介紹,分析培養基的基本成分,瞭解細菌、真菌培養的一般操作過程,嘗試進行相關的實驗操作;

3、探究細菌和真菌的分佈,分析實驗結果,歸納適宜細菌真菌生存的環境條件;

4、根據所學知識,對其他小組的實驗結果進行預測,並闡述自己的論據,培養相關的科學素養;

5、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生物學現象,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開拓創新、交流和合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細菌和真菌的培養的實驗操作過程、設計探究細菌和真菌分佈的實驗方案,通過觀察細菌和真菌的分佈狀況總結適宜細菌和真菌生長的條件。

2、難點:利用事實說明細菌和真菌的分佈狀況,總結適宜細菌和真菌生長的條件。

課前準備

1、變質的水果等食物、發黴的食物、感染細菌和真菌的花卉

2、生長有細菌和真菌菌落的平板培養基或斜面培養基實物

3、空白培養基以及配置培養基所需要的藥品;

4、放大鏡

5、有條件的可配備實物投影儀

6、有條件的可組織學生興趣小組,進行配置培養基和培養菌落的實驗

教學設計

本節教學分為兩課時。

課時一:

學習內容學生活動教師活動匯入:用肉眼可以觀察到細菌和真菌嗎?觀察細菌和真菌的菌落引導學生產生興趣,提供實物細菌和真菌的培養過程興趣小組同學介紹配置培養基和接種、培養細菌的過程引導學生分析培養基成分,總結歸納實驗操作的要點我們的周圍有細菌和真菌嗎?如果有,它們喜歡呆在哪裡?觀察生活中的細菌和真菌,討論設計探究活動方案,課後實施自己的探究方案提供實物,引導學生產生興趣;組織學生討論和交流自己的探究方案

課時二:

學習內容學生活動教師活動匯入:我們周圍的.環境中,哪裡細菌、真菌比較多?學生展示探究實驗結果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結果,適宜細菌和真菌生活的條件分析適宜細菌和真菌生活的條件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歸納和總結利用現有知識預測實驗結果利用現有知識,預測實驗結果,並闡述自己的理由提供實驗方案和結果,組織學生辯論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匯入:

教師:我們大家都知道,在我們周圍的環境裡,存在很多細菌,可誰也沒有真正看見過。為什麼呢?

學生回答:它們太小了,要用顯微鏡看。

教師:在我們的生物小組裡,同學們卻用肉眼觀察到了細菌的生長。他們是怎麼看到的呢?請生物小組的同學介紹一下:

主要教學過程:

學生:首先,我們看到的不是細菌,是細菌大量繁殖後形成的菌落。

我們先製作了培養基。我們把牛肉膏、蛋白腖、鹽、瓊脂和水加熱混合。

教師:對不起,打斷一下。哪位同學能分析一下,培養基裡為什麼需要牛肉膏?

學生:牛肉膏應該是營養物質。

教師:還有什麼成分屬於營養物質嗎?

學生:蛋白腖、鹽。

有的同學提出瓊脂,在同學中引起了爭議。經過閱讀課本和興趣小組同學的說明獲得了答案。

學生:瓊脂是凝固劑。

學生繼續彙報:配置好培養基後必須高溫滅菌,否則細菌就長得到處都是了。滅菌後趁熱分裝在培養皿和試管中,試管和培養皿也要滅菌。等培養基凝固後,我們將其暴露在空氣裡,細菌就落到培養基上,這是接種。然後將接種後的培養基放到溫暖的培養箱裡培養,細菌就大量繁殖形成一個個菌落。

教師:為大家展示學生們培養的細菌和真菌菌落,請同學們觀察這些菌落有什麼不同。

學生:有的光滑,有的長了很多毛,有的凹凸不平,有的是綠色、黑色、米色、黃色等。

教師:根據課本中的描述,你能從菌落形態、大小和顏色區分出細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嗎?

學生:在實物投影儀上指認細菌和真菌的菌落。

教師:我們已經認識了細菌和真菌的菌落,那麼在我們周圍,那些地方細菌真菌比較多呢?各個小組可以根據自己感興趣的課題設計實驗方案,限時5分鐘,小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方案,同學們投票選出最感興趣的選題,中選的小組將從老師這裡領取兩個配置好的培養基,繼續進行自己的探究實驗。

學生:討論實驗方案,展示自己的設計思路,投票評選最有科學性的、最吸引人的實驗方案。

教師:雖然這一次我們只有三個小組獲得了老師提供的實驗材料,但其他同學可以利用自己家裡現成的材料來培養細菌和真菌。下節課希望大家都能參與展示自己的實驗結果。

  第二課時

教師:上節課後同學們按照自己設計的實驗方

案分別進行了實驗,下面就請同學們將實驗的結果展示給大家看看,並進行簡短彙報。

學生:我們比較了廁所和食堂空氣裡的細菌。實驗方案是:準備兩個同樣的培養基,一個放在廁所中央的地面上,一個放在食堂中央的地面上,開啟蓋暴露在空氣中三分鐘,蓋上蓋放在培養箱裡培養。這是我們組的實驗結果,(通過食物投影儀展示)。

我們看到在廁所裡接種的培養基中,菌落數目明顯高於食堂中的,說明廁所裡的細菌比食堂裡多。我們推斷的原因是:廁所中人的糞便含有很多細菌,而且打掃的程度沒有食堂裡好。食堂經常用洗滌劑進行擦洗和消毒,所以細菌就比較少。

教師:分析得很好,人本身就是細菌的攜帶者,清潔劑和消毒劑都可以減少細菌的分佈。但是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雖然在廁所裡接種的培養基中,菌落數目明顯高於食堂中的;但如果只計算黴菌的菌落數,食堂中的黴菌菌落又明顯高於廁所中的。這是為什麼呢?

學生:食堂裡吃的多。營養多。

教師:可見,對真菌的生活而言,需要更多的營養物質。

學生:我們比較了教室和操場的空氣裡的細菌。實驗方案是:準備兩個同樣的培養基,一個放在教室中央的課桌上,一個放在操場看臺的地面上,開啟蓋暴露在空氣中三分鐘,蓋上蓋放在培養箱裡培養。這是我們組的實驗結果,(通過食物投影儀展示)。

我們看到在教室裡接種的培養基中,菌落數目高於操場上的,說明教室裡的細菌比操場多。我們推斷的原因是:教室通風情況比較差,所以細菌比較多。

(學生繼續比較了洗手前和洗手後手上的細菌和真菌;溼抹布和乾燥抹布上的細菌真菌等,總結出:營養、潮溼、溫暖、人類和動物的活動等條件有利於細菌真菌的分佈;通風、洗滌劑、消毒劑、紫外線會減少細菌真菌的分佈。)

教師:這是同學們設計的另一組實驗,他們比較了學校中心花壇和學校門口大馬路邊的空氣裡的細菌。實驗方案和同學們的一樣:他們準備了兩個同樣的培養基,一個放在中心花園的草坪上,一個放在馬路邊上,開啟蓋三分鐘後,蓋上蓋放在培養箱裡培養。請同學們預測一下哪個的菌落多?為什麼?

(同學們各抒己見,激烈辯論)

學生:馬路邊多:那裡塵土飛揚,還有汽車尾氣。

學生:中心花壇多,那裡潮溼、很多落葉作為營養。

學生:馬路邊更通風細菌少。

學生:紫外線強烈,細菌不容易生長。

學生:汽車尾氣是汙染,對細菌的生長更不利。

學生:馬路邊人來人往,細菌多。

學生:中心花園還有很多蚯蚓、蟲子等,身上都有很多細菌,都會散播到空氣中。

教師:經過學生討論,大多數同學認為中心花園裡細菌比較多。是不是這樣呢?請小組的同學展示他們的實驗結果。

學生:(通過投影儀展示)我們可以看到:中心花園和馬路邊的細菌和真菌都很多,比剛才其他同學展示的都多。兩者比較起來,中心花園的細菌真菌還是明顯比馬路邊多。理由大家都已經說了。

教師:同學們總結得很好,還有很多同學自己在家裡利用簡單的材料做了很好的實驗,下面請這些同學也來展示一下他們的成果。

學生:展示自己用果凍、柑橘、麵包做的探究實驗。

教師:同學們愛好鑽研的科學精神更值得我們學習,讓我們為他們鼓掌。

教學反思

在進行新課標的教學實踐中,班額過大一直是困擾教學實踐的難題。課堂討論過程中,有的學生混水摸魚;課堂展示過程中,有的學生不聽其他同學的發言,課堂時間有限,無法展示所有學生的設計。針對這樣的情況,在這次討論設計探究實驗方案的時候,我就採取了競爭答辯的方式:首先是要求9個小組進行比賽,最先書寫完成完整的探究計劃的4個小組可以參與競爭答辯;然後要求全班同學從在參與競爭的4個小組中,投票選擇2個設計科學、創意新穎的方案。這三個小組將獲得教師提供的培養基。這樣,小組為了儘快完成設計方案必須積極參與,分工合作;同學們為了參與評選必須專心傾聽。這樣就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還培養了大家的競爭意識。為了獲得最有創意的方案,大家開動腦筋,精益求精,也提升了設計方案的品質。無須擔心沒有獲勝的其他小組喪失了學習的機會,一方面大家可以輪流參與,另一方面他們可以利用家庭中的簡單材料進行自己的探究實驗。對於自己進行實驗的同學,可在記分等方面給以各種形式的表揚。這才是真正的主動學習。

在實驗結果展示過程中,以辯論的形式預測實驗結果,是課堂的一個高潮。這個亮點不是我事先設計的,而是學生在課堂中自然而然發生的。"學校的中心花園和馬路邊"這個課題也是學生提出來的。這個課題選擇得非常好,大家都直覺認為馬路邊很"髒",但通過闡述理由,很多同學認識到花園的條件更適宜細菌和真菌的存活。這種通過自己的知識預測事件發展,也是一種重要的科學素養,而通過辯論的形式,讓更多的學生樂於參與,也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好方法。

八年級生物教案10

教學目標:

1.通過小組的合作探究,闡明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和自身條件。

2.結合生活經驗及實驗觀察嘗試著描述種子萌發的大致過程。

3.運用對照實驗法設計井完成對“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的探究,學會控制實驗條件,檢驗不同的環境因素對種子萌發的影響,進行科學方法的訓練。

4.嘗試用抽樣檢測的方法測定種子的發芽率。

重點難點:

1.種子萌發環境條件的探究實驗中設定對照實驗的訓練及實驗現象的分析。

2.抽樣檢測時正確的取樣方法。

教學設計

一、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

1.問題的提出

方案一:描述課前培養的菜豆種子萌發成幼苗的過程,4人小組合作,結合生活經驗,提出探究的問題:在哪種環境條件下種子才能萌發?

方案二:觀看種子萌發過程的錄影(或CAI課件),4人小組合作,自主性學習,提出探究的問題:在哪種環境條件下種子才能萌發?引導學生進行描述,互相交流,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並確定問題。播放錄影(或CAI課件),創設問題的情景,啟發學生提出問題。

2.作出假設

方案一:4人小組合作,閱讀並參照課本上提供的資料,結合生活經驗,作出假設:種子的萌發可能需要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有的組還提出陽光、土壤、肥料等),並思考如何檢驗假設。

方案二:觀察教師的實驗演示,聯絡生活實際,通過合作學習,大膽作出假設。指導看書,鼓勵學生作出假設,設疑:哪些是種子萌發的必要條件呢?引導學生對多種假設進行分析、排除某些因素(如肥料等。)演示、啟發學生調動經驗儲備,進行大膽假設。

3.制定計劃

方案一:參照課本的實驗方案,4人小組合作制定探究計劃,在小組內討論並修訂計劃。明確操作步驟,做好實驗分工,確定組長,討論內容記錄員,實驗主操作人,觀察記錄員。然後小組之間進行交流,進一步修訂、完善實驗探究計劃。推測實驗結果。

方案二:參照課本的實驗方案,圍繞教師的指導提綱,4人小組合作制定探究計劃。明確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做好實驗分工,確定組長,討論內容記錄員,實驗主操作人,觀察記錄員。推測實驗結果。

方案三:全班分成4個大組,分別針對不同因素(水、空氣、溫度、土壤等)設計實驗方案,探討它對種子萌發的影響,每個大組又以4人為1小組在自己設計的基礎上進行小組討論,推出方案,並用簡圖和文字書面表達出實驗設計思路。

4.實驗探究

以實驗小組為單位,課下實驗探究,定時觀察,認真記錄種子萌發的情況。提出注意事項,督促、檢查,隨時抽查,適時給予評價。

5.得出結論:

環境條件:逅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

方案一:各小組代表描述種子萌發實驗的現象和結果。

方案二:觀察錄影,相互交流說出實驗探究的結果。

指導學生學會科學的觀察,並進行描述。

6.表達和交流:

方案一:各小組交流探究的過程,並進行分析、討論、反思,撰寫探究的報告。

方案二:組間交流探究的過程和結果,並進行評比。評出:方案、創意、假設、選材、觀察、報告獎等

7.本探究實驗成功的關鍵

進一步領會“控制變數”和設定“對照實驗”的`意義,樹立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引導學生思考討論:設定對照組實驗條件的重要性。

二、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

1.探究:測定種子的發芽率

方案一:根據課本的要求,自主性學習抽樣檢測的方法,課上實驗操作,課下觀察記錄。

方案二:看書自學抽樣檢測的方法,合作交流,課下進行實驗操作及觀察記錄。

方案三:事先做了這個實驗的生物課外小組同學在課堂上描述實驗的過程,展示實驗的現象和結果,並提出實驗(重點是抽樣)的要求。

2.探究的結果:

交流測定種子發芽率的實驗步驟、現象及計算出種子的發芽率。強調發芽率的計算方法。

3.種子萌發自身

條件的分析:完整的、活的胚儲藏豐富的營養,渡過休眠期

方案一:結合測定種子發芽率的實驗結果及種子的結構,聯絡生活實際,組間交流,分析出種子萌發的內在條件。

方案二:觀察CAI課件(完整的種子、無胚的種子、子葉或胚乳被部分切除的種子萌發情況),結合測定發芽率的實驗結果,大膽猜測、表達和交流,得出結論。

方案三:演示並觀察煮熟的花生、大米粒、豆瓣等在外界條件適宜時的萌發狀況,並分析原因。

提示、指導學生進行鍼對性的觀察、分析對比不同情況下種子萌發的情況,互相交流,得出結論。

三、種子的萌發過程:

胚根→根

胚軸→一連線根和莖的那段

胚芽→莖和葉

方案一:結合實驗觀察,自學看書,小組之間交流,描述萌發的過程,互相補充。

方案二:觀察動態展示菜豆種子萌發長出根、莖葉的過程的CAI課件,並描述歸納。

八年級生物教案1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種子發芽需要一定的條件。

過程與方法:經歷設計種子發芽實驗的過程,用對比實驗的方法觀察、記錄影響種子發芽的條件。

情感、態度、價值觀:養成對實驗觀察的興趣

【教學重點】

學習運用對比實驗中控制某個條件的方法,研究影響種子發芽的條件。

【教學難點】

能根據要求設計出自己的實驗計劃。

【教學準備】

綠豆種子若干,實驗計劃單(參考書3面),實驗記錄表(參考書4面)。

【教學過程】

一、討論種子發芽的條件:

1、談話匯入:植物的一生是從種子發芽開始的。那麼,你覺得種子發芽需要哪些條件呢?

2、學生自由討論,教師摘要板書。(預設:要種到土裡獲得養料,需要澆水,需要合適的溫度,需要陽光,需要空氣等。這時候教師不要給予取捨,保留學生的各種觀點)

3、進一步引導(拿起一顆綠豆種子):這是一顆完好的綠豆種子,如果要讓它發芽,剛才大家說的這些條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綠豆種子發芽的必須條件呢?(說明:從種子發芽過渡到具體的'綠豆種子發芽,這樣的討論更有針對性,而且更合理,因為不同種子需要的條件是有些區別的。)

4、師:大家的意見不一樣,看來我們必須通過實驗來判別了。

二、設計種子發芽實驗:

1、師:該怎樣用實驗來證明呢?大家說說要注意什麼?(預設:制訂周密的實驗計劃,只能改變一個條件等。)

2、師點撥:為了把實驗做好,建議大家選擇自己最想研究的一個條件進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設計好實驗方案。

3、學生自由選擇研究內容,及時進行統計。(預設:水組,光組,溫度組,土壤組等,可在此適當排除不適合課堂研究的內容。)

4、以其中一個組為範例,集體討論如何設計實驗計劃。

(1)你們想研究什麼問題,你們計劃怎樣做?

(2)你們預測結果會是怎樣的?

(3)你們的研究中,改變了什麼條件?

(4)哪些條件是沒有改變的?

(5)怎樣知道改變的條件是不是對種子發芽產生了影響?

(6)在實驗研究過程中還應該注意什麼?

5、分發實驗計劃單,學生完成自己的實驗方案設計,教師巡迴指導,鼓勵選擇相同條件的同學互相交流。

三、閱讀書4面種子發芽實驗內容:

1、進一步閱讀教材上的舉例,教師引導關注其中的注意點,比如綠豆的大小應該差不多,為什麼要在每個盒子分別放入2-3顆綠豆,為什麼要墊紙巾等。

2、教師提供表格,共同討論如何進行記錄。

四、佈置實踐作業和下節課內容提示:

1、鼓勵學生回家認真完成實驗,並做好觀察記錄。

2、下節課將對我們的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請大家準備好實驗計劃單和實驗記錄表,將對認真完成實驗的同學加星評價。

3、有能力、有條件的同學還拍攝綠豆種子發芽各個變化的照片,嘗試撰寫研究報告。

八年級生物教案12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介紹生物通過非自然途徑移遷對人類造成危害的知識的事理性說明文。文章從解釋“生物入侵者”這個概念入手,介紹了“生物入侵者”給人類帶來的危害、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作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原因、科學界對待“生物入侵者”的不同見解和目前世界各國對“生物入侵者”所採取的措施。通過學習,要讓學生掌握閱讀說明文的方法。同時也促使我們對這一特殊的生態現象高度警覺,提高環保意識。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積累詞語,掌握“劫掠、棲息、藩籬、歸咎”等詞的讀音及詞義,理解“在劫難逃、五彩斑斕、束手無策、物競天擇、無動於衷”等詞語的意思,並學會運用。

瞭解文中介紹的生態環境知識,瞭解生物入侵者的有關情況。

能力目標:

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整體把握文章內容,提高閱讀科普文的能力。

提高學生收集篩選資訊的能力。

3.把握文章所運用的說明方法

(二)德育目標:

增強防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為建設家園、保護家園而努力。教學重點:

1.瞭解文中介紹的生態環境知識,瞭解生物入侵者的有關情況。

2.通過學習本文,在理清說明順序,把握文章所運用的說明方法,能收集篩選資訊,增強對生物入侵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教學難點:瞭解文中介紹的生態環境知識,瞭解生物入侵者的有關情況。

(三)教學方法:1.課文學習以合作探究為主,教師只作必要的點撥指導。 2.討論歸納法。通過多種形式的收集資料,討論歸納主題,共同解決。

教學手段;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預習

認真閱讀課文(至少三遍)。

2.學生預習瞭解作者。

3.通過查資料理解生字詞。

4.能通過自學把握課文段落層次。

5.課前準備蒐集生物人侵的相關資料,要求寫出生物入侵者的名稱、原產地、人侵地及危害。

二、匯入

多媒體播放一則生物入侵者的新聞,讓學生用一句話概括新聞內容。

生答:外來生物入侵者給我國生態帶來嚴重危害。

師匯入:是呀!生物入侵者不僅危害我國還危及其他國家甚至全球,下面我們就來學習梅濤的《生物入侵者》板書課題

三、通過解題來學習課文

師:什麼是入侵?

生答:“入侵”是指外來或有害的物質進入。

師:什麼是生物入侵者?

生答:原本生活在異國他鄉,通過非自然途徑遷移到新的生態環境中的移民成稱為生物入侵。

師:你們是從那裡找到的?

生:第一段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在文中勾出來,看看第一段還告訴我們什麼內容?

生:還告訴我們生物入侵者的危害。

師:生物入侵者有哪些危害呢?(板書)

生:不僅破壞某個地區原有的生態系統,還可能給人類社會造成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

師: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出造成這兩種危害的生物入侵者。

生:斑貝天牛紅螞蟻棕樹蛇蜥蜴山貓(教師用多媒體展示)

師:同學們回答得很全面,可見概括能力很強,這些入侵者哪些是詳寫?

生:斑貝棕樹蛇

師:很棒,現在老師要為難你們了,看誰最棒。請你們採用故事的形式把斑貝的事例講給我們大家聽聽。

此環節選數名學生比賽,選出最佳講故事明星兩名給與獎勵。

師:講完故事老師又要讓你們當一回播音員,請同學們把棕樹蛇的'事例用新聞播報的方式報道出來。

此環節要求學生回憶鞏固新聞的相關知識,可以抽三名學生參加比賽,選出最佳播音員一名給與獎勵。

師:在同學們的表演中我們瞭解了生物入侵者給我們帶來的嚴重危害。那同學們又蒐集到那些生物入侵者及危害呢?

生:蟾蜍水葫蘆白蟻等等

師:同學們的知識面很廣呀,老師也要展示我搜集的資料,請看電子白板。(多媒體展示生物入侵者)

生:好多呀!太可拍了。

師:是呀!他們能造成如此大的危害我們就得加以防範,但首先要知道他們是如何傳播的,同學們你們知道嗎?

生:非自然途徑(日益繁榮的國際貿易,跨過寵物貿易等)板書(途徑原因)

師:回答很有建樹,因此老師告誡同學們在養寵物時千萬別造成養寵物為患啊!既然有危害那我們怎樣來控制它們呢?課文中是怎麼說的。

生:文中說有兩種態度干預於與不干預。

師;你們認同那種說法呢?

此環節讓學生兩分鐘辯論

師;同學們的辯論真激烈,在你們的脣槍舌戰中我們瞭解到生物入侵者帶來的危害很嚴重,因而有許多專家們認識到了這一危害也採取了措施,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出專家們採取了什麼措施並讀出來。

生:在最後一段

師:同學們你們又有哪些措施呢?

生:嚴把國際貿易關買來的寵物不能隨意放生.......

師:看來同學們都能做個環保小衛士,老師也有幾條措施希望我們共勉。(多媒體出示)

1.要謹慎引種。

2.提高生物入侵和生態安全意識。

3.家庭飼養的寵物絕對不能隨意“放生”。

4.嚴把出入境檢驗檢疫關。

師:本文采用哪些說明方法?

生:舉例子打比方列數字下定義(板書)

師:通過學習我們認清了生物入侵者,本文采用什麼順序來說明生物入侵者的?

生:邏輯順序(板書)

課堂小結

學習了本文我們很清楚的認識了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甚至有許多生物入侵者大多已經嚴重地威脅到生態平衡,這一問題給我們的環保敲響了警鐘,因而保護自然,關注生態平衡,刻不容緩。希望大家提高警惕,嚴加防範(板書)

拓展延伸

請同學們擬一條關於生物入侵的環保標語

此環節讓學生自由發揮教師自作適當補充。

結束語

一件件鮮活的新聞事實並非無中生有,一串串驚人的數字讓人觸目驚心,生物入侵帶來的毀滅性災害正侵蝕我們的家園,讓我們擔負起歷史的責任,關注環保。科學抵制生物入侵,積極保護生態環境!

八年級生物教案13

一、教學目標

1、領會生物多樣性的涵義,列舉生物多樣性的三個層次,並能概述它們之間的關係。

2、對我國生物多樣性的豐富和獨特性有初步的認識。

3、說明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意義。

4、培養民族自豪感和培養愛護環境的意識。

二、重點難點

1、生物多樣性三個層次的關係。

2、理解基因多樣性。

三、課前準備

教師:

1、收集有關我國生物多樣性的典型事例。

2、蒐集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方面的材料。

學生:

1、蒐集生物類群方面的材料。

2、複習生態系統的知識,明確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

之間的聯絡。

四、課時分配

一課時

五、 教學設計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一、生物種類多樣性

1、我國生物資源非常豐富

2、自然界中的生物資源非常豐富

閱讀課本提供的資料,小組之間進行討論,質疑,通過計算表中所列我國生物類群佔世界的總百分比,認同我國生物資源豐富。

觀看生物多樣性的錄影片,完成討論題3併產生探索自然的願望。

組織學生閱讀分析回答,在此基礎上介紹我國豐富的資源情況,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組織交流、評價。

播放錄影片並介紹世界生物資源情況。

鼓勵學生立志投身到生物種類的發現中。

二、基因的多樣性

1、基因多樣性的意義。

2、基因多樣性減少造成的危害。

3、每種生物是一個豐富的基因庫。種類的多樣性實質是基因的多樣性

4、我國是世界上基因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

三、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1、系統的概念

2、列舉生態系統的型別並舉出所知道的部分相關生物。

3、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是生物種類多樣性的根本保證。

4、三個層次多樣性之間的關係。

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措施

分析案例並思考,小組成員相互交流意見,能夠得出產量提高主要原因是雜交的結果,其根本原因是這兩種生物基因的多樣性。

小組成員分析原因,討論,質疑,達成共識,原因是近親繁殖,根本原因是基因多樣性的喪失。

瞭解基因控制生物特徵並初步理解不同種生物之間、同種生物的個體之間基因是不同的。

分析物種個體數量與基因多樣性之間的關係,理解種類多樣性和基因多樣性的關係。

瞭解有關事例,產生民族自豪感。

複習生態系統的.概念是在一定地域內生物及其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

看書,討論,回答。

分生態系統之間以及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關係,明確生物之間的相互制約性。

在討論基礎上描述三者之間關係。每種生物的個體組成一個基因庫。

通過一步認識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措施。

描述三者之間的關係。

講述美國大豆產量變化的事例。

袁隆顧通過雜交水稻品咱的培育提高水稻產量。

列舉事例:20xx年xx動物園的華南虎生下兩隻小虎,眼睛是瞎的。

引導分析事例使學生明確同種生物不同個體之間的基因型不同。進一步明確基因控制生物性狀。

生動的遺傳事例介紹我國是基因多樣性最豐富的這家之一。

提問生態系統概念。

展示食物鏈、食物網的課件。

提出生態系統的型別問題,引導學生列舉材料並與課本內容結合。

引導學生分析生態系統之間以及生態系統內各種生物之間的關係。

組織引導,評價糾正。

講解難點。

引導總結,評價糾正。使知識昇華。

引導評價,達成共識。

八年級生物教案14

教學目標

●能把握本文的說明順序,並按照順序說出文章的主要內容

●能準確判斷本文使用的說明方法,並說出其作用

●教學重點:

通過學習本文,在理清說明順序,把握文章所運用的說明方法後,收集篩選資訊,增強對生物入侵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如何看待在物種遷移過程中的“人為干預”?為什麼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過程中,強調“不受同類的食物競爭”和“不受天敵傷害”這兩個條件?

●教學方法:

1課文學習以合作探究為主,教師只作必要的點撥指導。

2.討論歸納法。通過多種形式的收集資料,討論歸納主題,共同解決。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出示“戰爭”一詞,讓學生說出看到後會想到哪些詞語?(學生可以小組競爭,說出不同的詞語)(血雨腥風,槍林彈雨,硝煙瀰漫……)由次你會聯想到那些戰爭?(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在什麼情況下才發生呢?領土、尊嚴受到侵犯時戰爭就爆發,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的是發生在人與生物之間的,板書課題,“生物入侵者”是什麼?大家對此可能會感到陌生。要知道,這正是人類自己挑起的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不能不引起我們高度警覺,今天,我們將走進戰場,對這場“戰爭”做一番考察。

二、展示目標(生認真識記)

三、實施目標

(一)小組長帶領組員自學,完成以下問題。

1、說明文的三大要點:說明物件根據說明物件,說明文可分為文和。本文屬於說明文,說明的順序常見的說明方法

2、給下列字注音或者根據拼音寫漢字。

劫掠藩籬厄運歸咎斑斕物競天擇

(二)根據目標朗讀課文,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結合自己讀課文情況完成以下問題。

1、通過剛才的閱讀,你獲得了哪些關於生物入侵的知識?

2、作者按什麼思路來告訴我們這些知識的?

3、本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分析其表達效果

4、生物入侵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危害是什麼?

5、針對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徑提出一條或幾條防範措施?

(三)小組對抗,釋疑問難(小組為單位,組長紀錄,然後提出,讓小組解決,教師點撥)

小組在完成上述目標的同時,深入挖掘,找出有價值的問題,歸納交流。

(四)小結:學習了本課,你有什麼問題及收穫?

(五)形成測試:生物入侵者的說明物件運用的說明順序使用的說明方法及作用(舉例說明)

(六)拓展延伸

你知道還有那些生物入侵者嗎?你在生活中發現過生物入侵的現象嗎?

根據已有資料簡介一種生物入侵者(姓名、來源、特點、危害等)並針對其特點制定相應的防治措施(以小組為單位)

八年級生物教案1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複習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通過觀察、思考和討論,能夠列舉植物常見的無性生殖。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活動,瞭解影響扦插成活率的因素;通過觀察和比較分析,瞭解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的意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到植物生殖方式多樣性的意義;通過了解無性生殖在生產上的應用,認識生物學知識不但是生產實踐的基礎,而且隨著生產實踐不斷豐富和完善。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描述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列舉了植物常見的無性繁殖。

難點:通過探究,理解影響嫁接和扦插成活率的關鍵。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各種無性繁殖的'典型的圖片,嫁接、扦插過程的示意圖,組織培養的相關資料

學生:通過無性繁殖方式繁殖的例項

參考課時:2課時

教學策略:創設情景---溫故知新----觀察思考---分析討論---解決疑難----得出結論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學生活動教師活動

1、有性生殖

例如桃樹是由果實中的種子來繁殖後代,種子中的胚是由兩性生殖細胞結合成受精卵而發育的。這種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就屬於有性生殖。

2、無性生殖

椒草用葉繁殖、馬鈴薯用塊莖繁殖,像這種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為無性生殖。

3、無性生殖的應用

在生產實踐中,人們經常利用植物的無性生殖來栽培農作物和園林植物。

常見的方式有:扦插和嫁接等。

嫁接:蘋果、黎、桃等果樹是利用嫁接的方法來繁育優良品種的。

如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4、植物無性生殖的條件

環境條件:光照、水分、溫度、溼度等。激情、質疑

激發興趣

看書、填表

溫故知新

表述交流

得出結論

看書、討論

歸納總結

得出結論

思考、討論和分析植物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不同,探討植物生殖多樣性的意義。

表述交流

補充完善

描述嫁接的一般過程和技術要點,能夠運用模型或實物演示嫁接的過程。

嫁接時應當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層緊密結合,以確保接穗成活。

學生分組討論和設計探究影響扦插成活率的關鍵因素?

包括實驗材料的選擇,對材料的處理,做出假設,試驗設計以及實施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組織學生對探究結果進行彙報交流,同時總結影響扦插成活率的關鍵因素有哪些。

討論影響植物無性繁殖的環境因素有哪些。創設情景:在生活中你見到過植物通過哪些方式產生新個體?引導學生根據生活經驗說出:大蒜髮芽,土豆長芽,扦插富貴竹的莖段,嫁接蟹爪蓮,綠豆發芽等。分析以上不同的例子中產生新個體的過程發生在植物的那個部位,它們有無本質區別?

針對桃樹等通過種子產生新一代的方式,結合種子結構的基本知識,知道種子中的胚是由受精卵發育而來,而受精卵則是兩性生殖細胞結合的結果。

組織學生觀察植物無性生殖的圖片,鼓勵學生歸納出無性生殖的概念。

組織學生看書----觀察思考

幫助指導

展示植物嫁接的錄影或圖片,讓學生認真觀察,描述嫁接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項,體會影響嫁接成活率的關鍵因素是什麼?

組織學生如何開展植物的扦插繁殖,選擇什麼樣的扦插材料能夠提高扦插的成活率,扦插材料提前應做哪些處理?

質疑:植物的無性繁殖在生產實踐中有什麼作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