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八年級上冊教案

來源:果殼範文吧 8.6K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生物八年級上冊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生物八年級上冊教案

生物八年級上冊教案1

生物的特徵

教師寄語:有生命,就精彩!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

1.初步認識生物

2.區別生物和非生物

3.說出生物特徵

能力目標:

通過積極主動參與討論培養學生觀察、區別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生物的生命現象”的討論,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和關愛生物的良好品質。

學習重點:

生物的共同特徵。

學習難點:

生物的各特徵對生物生活的意義。

學習過程:

一、課前預習:

科學觀察可以直接用__________,也可以藉助_________、__________等儀器,或利用__________等工具,有時還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

二、匯入新課:同學們:你一定認識其中不少的生物。那麼,我們的教室裡有哪些生物?請各小組討論後出示課前觀察的結果。

三、合作探究

(一)通過各小組的.回答說明,要想區分生物與非生物,我們必須首先學會觀察。閱讀課本P2頁回答下列問題:

下列關於科學觀察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科學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

B.科學觀察必須藉助有關用具才能進行

C.觀察時要全面、細緻和事實就是,並及時記錄下來

D.觀察時要積極思考,多問幾個為什麼

(二)閱讀課本P2-P5頁,探究下列問題:

1、填充下圖,識記生物的基本特徵。

2、觀察動物題材的投影片和教室裡盆栽植物,結合課本第插圖,討論:

(1)植物和動物對營養物質的獲得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人類同其他生物呼吸均需要吸入__________、撥出_______________。

(3)動物和人排出體內廢物的方式有哪幾種?

(4)課本第五頁插圖的內容說明了什麼?

四、拓展創新

1、除了課本介紹的,你還知道生物有哪些特徵?看哪個小組說得好

2.下面是貓和鼠的部分生命現象,請分析說明它們各屬於生物的何種基本特徵

(1)小貓長成大貓屬於。

(2)貓生小貓屬於。

(3)貓生貓,鼠生鼠屬於。

(4)一窩貓中有白貓、黑貓和花貓,這種現象屬於。

(5)鼠聽到貓叫,立即躲近洞裡的現象屬於。

五、歸航拾貝

六、達標測試

1.下列現象中的物體屬於生物的是………………………………………………( )

A.機器人彈鋼琴B.火山爆發時岩漿噴出

C.鐘乳石在慢慢長大D.饅頭上長出“白毛”

2.牽牛花清晨開放,傍晚關閉,這種現象說明生物具有( )的特徵…………………( )

A.需要營養B.進行呼吸C.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D.生長和繁殖

3.“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這種生命現象說明生物體具有哪個特徵…………( )

A.呼吸B.排出體內廢物C.對刺激作出反應D.生長和發育

4.下列屬於生物共同特徵的是………………………………………………………( )

A.都能運動B.都能呼吸C.都有細胞結構D.都生活在水中

5、科學家對蜜蜂群體的自然活動狀況進行跟蹤拍攝,這種研究方法屬於( )

A、實驗法B、觀察法C、調查法D、分類法

6.請說出元代散曲名家馬致遠的名曲《秋思》中的生物和非生物。(附《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曲中的生物有:

曲中的非生物有:

7、請將左右兩列中相關聯的內容用線段連線起來。

動物取食應激性

鯨噴出水柱營養

向日葵朝向太陽繁殖

植物開花結果生長

人體排汗排洩

蘑菇由小長大遺傳

子女與母親相似呼吸

七、學習感悟

參考答案第一節生物的特徵

一、課前預習:肉眼放大鏡顯微鏡照相機測量

二、合作探究

(一)B

(二)1.①營養②進行呼吸③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④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⑤生長⑥繁殖

2.(1)植物是通過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動物不能自己製造有機物,它們以植物或別的食物為食,從中獲取營養物質。但是,無論是植物所需要的營養物質,還是動物所需要的營養物質都是來自自然界中的一些簡單的物質,它們都是一樣的。

(2)氧氣二氧化碳

(3)動物和人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排出體內廢物,如出汗、撥出氣體、排尿等方式將廢物排出體外。

(4)獅子發現獵物後迅速追擊;斑馬發現敵害後迅速奔跑;含羞草受到碰觸時,展開的葉片合攏。說明了生物對來自外界的各種刺激做出一定的反應。蘑菇能從小到大;種子萌發成幼苗,幼苗不斷長大;小雞破殼而出。說明了生物體能夠由小長大。當生物體長到一定的時候,就開始繁殖下一代。

三、拓展創新

1.(1)除病毒外,生物體都是有細胞構成的。

(2)生物都有新陳代謝作用。

(3)生物體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

(4)生物體都能適應環境,也能影響環境。

6.(1)生物能生長(2)生物能繁殖(3)生物能遺傳(4)生物能變異(5)生物能對外界的刺激做出反應

五、達標測試

1.D 2.C 3.D 4.B 5、C

6.曲中的生物有:老樹、昏鴉、瘦馬、人;曲中的非生物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夕陽、天涯

7、動物取食————營養

鯨噴出水柱————呼吸

向日葵朝向太陽————應激性

植物開花結果————繁殖

人體排汗————排洩

蘑菇由小長大————生長

子女與母親相似————遺傳

生物八年級上冊教案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闡明有性生殖的概念。

⑵舉例說明無性生殖的型別和特點,比較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區別。

2技能目標

⑴進行植物營養繁殖的實際操作。

⑵學會進行組織培養。

觀察酵母菌的出芽生殖和黴菌的孢子生殖。

3情感目標

⑴體會生物生殖的多樣性。

⑵體會無性繁殖在生產中的應用。

二、提前準備

教師:⑴準備培養基質和營養液

⑵酵母菌和根黴的培養

⑶相關的課件材料

學生:熟悉教材內容,查閱有關無性生殖的資料

三、重點與難點

重點:⑴有性生殖及無性生殖的概念

⑵營養繁殖活動

難點:⑴植物營養繁植活動

⑵植物的組織培養技術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1課時

[情境匯入]:

教師:通過對前幾節內容的探討,我們已經知道了人和動物的生殖方式。那麼在生物圈中,其它的生物又是如何生殖的呢?如,植物、微生物又是如何生殖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探究其它生物是如何生殖的。

(課件展示第3節其他生物的生殖)

[探究新知]

教師: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前面我們所學習的人和動物都是怎樣生殖的?

學生:都是通過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

(課件展示受精作用的過程)

師生歸納:人和這些動物都是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精子和卵細胞)結合成受精卵,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這種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有性生殖產生的後代的生活力較強。(課件展示)

教師引導:你能舉然界中還有那些生物進行有性生殖呢?

學生回答:(各種植物名稱)

教師引導:好,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植物又是如何進行生殖的呢?

(課件展示植物的生殖方式)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回憶綠色開花植物又是用什麼來繁殖的呢?

學生:種子

教師引導:種子形成經歷了哪幾個過程呢?

學生:經歷了開花、傳粉、受精以及胚的發育。(課件展示)

教師引導:你能描述植物進行種子繁殖的過程嗎?

學生:(討論回答)在植物花裡有雌蕊和雄蕊,雄蕊產生花粉,花粉裡有精子;雌蕊的子房中有胚珠,胚珠裡有卵細胞。花粉形成的

花粉管伸入胚珠後釋放精子,精子與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發育成胚,胚是新一代植物的幼體,在種子萌發過程中,由胚長成一株幼苗,形成新個體。(課件展示)

教師引導:植物通過種子繁殖的方式是不是屬於有性生殖呢?

學生回答:是

教師歸納:對。種繁殖方式也經過了兩性生殖細胞結合形成受精,所以也是有性生殖。

教師引導:植物除了用種子繁殖以外,還有其他的'產生後代的方式嗎?請舉出用其他方式繁殖的例子。

學生:(舉例)

(教師補充舉例)(課件展示)

教師引導:象上面我所舉到的這些植物的產生後代的過程中有沒有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

學生:沒有

教師:對。那麼這又是怎樣的一種生殖方式呢?

學生:無性生殖

師生歸納: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叫做無性生殖(課件展示)。

教師引導:同有性生殖相比較,無性生殖又有什麼特點呢?

師生歸納: ①產生子代個體數量多,繁殖速度快,而且子代能穩定地保持母體的遺傳性狀。

②無性生殖後代的生活力下降。(課件展示)

教師:上面我所舉到的用馬鈴薯的塊莖、蒜、草莓的莖等是植物的是營養器官還是生殖器官呢?

學生:是營養器官

教師:這種利用綠色植物營養器官的繁殖新個體的方式叫做營養生殖。你能說出營養生殖的特點嗎?

學生:有利於保持母體的優良性狀,加快繁殖速度。(課件展示)

教師:既然營養繁殖有如此多的優點,你能舉出生活中見過常用的營養繁殖方法嗎?

學生(討論後回答):

教師補充後引導學生歸納:(課件展示)

營養生殖:1、扦插:葡萄,月季,秋海棠,傘竹

2、嫁接:桃,梨,蘋果,大棗,柿,龍爪槐

3、壓條:類竹桃,桂花

教師:現在我們知道了植物營養繁殖的優點和常用的幾種營養繁殖方式,你們想不想嘗試著來進行營養繁殖的實際操作?好,下面我們就來進行營養繁殖的活動。注意,在這裡我們僅僅只為你介紹怎樣去進行營養繁殖。同學們可以選擇一種自己感興趣的植物進行一種營養繁殖的實際操作。把具體的實踐過程寫成報告在班級中交流。請你們通過閱讀書中植物的營養繁殖內容,以獲得進行營養繁殖的方法,同時,探討如下問題:

1、你準備用哪種方法來繁殖哪種植物?

2、植物的營養繁殖和種子繁殖有何不同?

3、舉例說明生產上怎樣利用植物營養生繁殖的優勢。

[鞏固練習]

P95思考與練習:1、2兩題。

學生反思:

生物八年級上冊教案3

教學目標和知識目標:

1闡明鳥類適於空中飛行的形態結構特點;

2.概述鳥類的主要特徵。

能力目標:

嘗試獨立完成“鳥適於飛行的形態結構特點”的探究活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樹立愛護鳥類、熱愛大自然的意識。

教學重點:

1鳥類適於空中飛行的形態結構特點;

2.鳥類的主要特徵。

教學難點:

鳥適於飛行的特點”的探究活動。教學流程新課匯入

分別講述明朝萬鵬的故事和清朝徐正明的故事,引出人類一直有想翱翔天空的夢想,有些鳥能在南、北半球之間遷飛往返,有些鳥竟能飛越珠穆朗瑪峰!它們為什麼具有這麼強的飛行能力呢?如果給人安上翅膀,人能像鳥一樣自由自在地飛翔嗎?那麼鳥類又是如何能夠自由自在的飛翔的?引發學生思考嘗試性回答,教師總結帶入新課。

教學活動一:

多種多樣的鳥

環節一:

比賽看看哪組說出鳥類的名稱最多,並要求說出他們的居住環境。教師點撥總結引入課本內容。

環節二:

自主閱讀教材第30-31頁內容,並完成教材中的討論。學生思考填答,教師總結。

(1).徵與鳥的生活環境有什麼聯絡?

提示:鳥的喙形狀不同,都與其食性相適應。鳥的足特徵不同也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

(2)鳥在外部形態上有什麼共同特點?提示:體表覆羽,前肢變成翼;有喙無齒。

環節三:

教師可以補充課外知識:

早成鳥出殼後的雛鳥,眼睛已經睜開,全身有稠密的絨羽,腿足有力,立刻就能跟隨親鳥自行覓食。這樣的雛鳥,叫做早成鳥。雞、鴨、鵝、雁等的雛鳥是早成鳥。

晚成鳥在出雛後到能飛行前近段時間裡一直靠雙親餵養,大多數晚成鳥在離巢的時候體重已接近成鳥的體重。

晚成鳥的成活率明顯高於早成鳥,鳥巢的作用是功不可沒的。最常見的,早成鳥有雞、鴨、大雁、天鵝,晚成鳥有燕子、麻雀、老鷹等等

教學活動二:

鳥的主要特徵

環節一:

不看課本的前提下,請每個同學在紙上寫出自己認為鳥類可以飛行的原因,教師巡視督導指導並給予適當評價。

環節二:

請寫的最全面的學生上黑板畫出自己心目中的鳥,並將自己描述的鳥的特徵體現在繪畫中。教師評價並引匯出外形、羽毛、胸肌、骨骼等方面的特徵,以便學生後面的自主探究方向可以更加準確到位。

環節三:

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完成書中探究,並回答以下問題:外觀

先從外部形態開始觀察。

1:你們觀察鳥的形態是怎樣的?這與他們的飛行生活有什麼關係?流線型,減少飛行時空氣產生的阻力。2:鳥類的體表被覆蓋著什麼?有何意義?

被覆羽毛,起到保溫保護,而且前肢變成了翼,可以扇動空氣,使鳥類可以飛行。

3:將鳥的翅膀展開,你們能識別出與飛行有關的羽毛嗎?他們在結構上和排列上有何特點?

內部

由此看出鳥的外部形態是與空中飛行生活相適應的。鳥類的內部結構如何呢?請大家根據家鴿的內部結構彩圖來進行探究。

4:請大家回憶一下,吃雞肉時哪部分雞肉最發達?推測一下原因。觀看家鴿的骨骼模型,特別是胸部的骨骼有何特點?胸肌最發達,可以牽動兩翼完成飛行動作。

鳥的胸肌重量是體重的五分之一,人的胸肌是體重的120分之一。這麼多的胸肌需要一個可以附著的結構---龍骨突。

胸部的骨骼突出來,成為龍骨突,有利於增加胸肌的附著面積。除此之外,鳥的骨骼佔體重的5%~6%,人的'骨骼佔體重的18%,可見骨骼的特點是:骨骼輕、薄、堅固、長骨中空——減輕體重

5:鳥類在空中飛行是劇烈的運動,需要消耗大量的能力,你們認為能量從食物中獲取,那麼鳥類在食量和消化方面有哪些特點?食量大,消化能力強———滿足飛行時巨大的耗能需求

一隻小烏鴉每天要吃下超過它體重的食物;一隻體重約二公斤的肉食鳥類在一天內能把二公斤的魚吃得精光!杜鵑幼鳥的食量更是大得驚人,它竟能在一天中吃掉18條小蜥蜴、39只蚱蜢、3只鳳蝶蛹、43只甘藍蛆、5條金龜子幼蟲、4只圓蛛、50只黃粉蟲及大量螞蟻卵。

有喙無齒,直腸短,隨時排便———減輕體重

完成探究,總結鳥類適合飛行的特點:身體呈流線型,體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骨骼輕、薄、堅固,長骨中空,有龍骨突,胸肌發達,附著在胸骨上,牽動兩翼完成飛行。環節四:繼續探究鳥類的其他與飛行有關的特點。

鳥類在空中飛行時需要的氧氣量很大,大約是靜止時的20多倍,那麼它的呼吸系統有怎樣的特點才能滿足這麼多氧氣的需求量呢?鳥的身體裡有發達的氣囊。這些氣囊與肺相通,分佈在內臟器官之間,有的還突入到骨的空腔裡觀察鳥體內的氣囊分佈示意圖。

雙重呼吸:呼吸一次,氧氣兩次經過肺,進行兩次氣體交換。(鳥類獨一無二)

氣囊作用大

輔助肺進行呼吸,提高了氣體交換的效率,滿足飛行時對氧氣的需要?減輕身體比重

減少內臟器官間的磨擦?散發體內熱量

除此以外,鳥的心跳頻率快,迴圈系統結構完善,運輸營養物質和氧氣的功能強,可快速產能以補充飛行時能量消耗。

小結:鳥的主要特徵:(1)體表覆羽;(2)前肢變成翼;(3)有喙無齒;(4)有氣囊輔助肺呼吸。

生物八年級上冊教案4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闡明家鴿適應空中飛行的形態結構特徵

(2)概述鳥類與人類的關係

2、能力目標

(1)在對鳥類圖片、視訊資料分析過程中提高學生收集資訊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2)通過對家鴿適應空中飛行特徵的探究,提高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讓學生積極的參與討論、交流,培養相互合作的精神

(2)通過對丹頂鶴的故事的瞭解,培養學生養成愛護鳥類的好習慣

二:教學重點

(1)探究家鴿適應空中飛行的形態結構特徵

(2)引導學生養成保護鳥類的好習慣

三:教學難點:

闡明家鴿適應空中飛行的形態結構特徵

四:教學方法

提問法、講解法、歸納總結法、觀察法、小組討論等與多媒體相結合教學五:教學設計思路

本節主要內容是探究家鴿適應空中飛行的結構特徵,特別是對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特徵的探究,內容比較抽象,通過對不同圖片、視訊的觀察,思考相關問題,以小組加分製為原則,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讓學生自己活動起來,發揮其主體地位,然後教師進行點評講解及鼓勵,在教學過程結合多媒體,使比較抽象的內容形象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便於學生理解,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

通過播放歌曲《丹頂鶴的故事》,讓學生了解:一個大學生為了保護一隻受傷的丹頂鶴而滑入河裡溺水而亡的悽慘故事,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教育珍惜並保護鳥類六:教學過程:

新課匯入:用多媒體播放幾個圖片,野鴨、企鵝、孔雀、鴕鳥,並問學生:你認識它嗎?它是鳥嗎?(很多學生會說野鴨和企鵝不是鳥類,並激烈爭辯)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一起來學習鳥類(多媒體展示本節標題《鳥類》)

五、具體教學過程

(一)千姿百態的鳥類

師:當我們漫步在校園裡或走在馬路上,有時抬起頭來可以看到空中飛翔的鳥類,對於鳥類我們並不陌生,那麼同學們最熟悉的鳥是什麼鳥呢?

生:同學站起來說一說他們認識的鳥。

師:同學們說的都很好啊,說了很多種鳥類,說明大家的見聞還是比較廣泛的,那麼世界上大約有多少種鳥類呢?我國有多少鳥類呢?

生:世界上的已知的鳥類約有8730種,我國有鳥類1200多種。

師:從這兩組資料可以看出,我國也是一個鳥類資源豐富的國家,那麼鳥類怎麼分類呢?同學們看書本上92頁內容。

生:學生站起來回答相關內容(教師進行點評加分)

師:所以我們剛才看的幾張圖片都是鳥類,現在問大家,是不是所有鳥類都能飛翔呢?能飛翔的一定是鳥嗎?

生:回答問題。

過渡:那麼鴿子是鳥類嗎?自古以來,人類與鴿子就是很好的朋友,特別是在戰爭年代,那時的通訊技術比較落後,不像現在可以用手機,電腦視訊或發郵件等彼此聯絡,過去只能人工送信或飛鴿傳書,鴿子可以在天空中飛翔,下面我們以家鴿為例,一起來探究鳥類適應空中飛翔的特徵。

(二)探究家鴿適應空中飛行的特徵(多媒體展示標題)

說明:本部分內容主要是讓學生自己來探究學習,老師把相關問題提出來,通過多媒體放映圖片、視訊等,學生結合課本相關內容,思考並回答相關問題。

1、觀察家鴿的外部形態(多媒體放映家鴿圖片)

師:家鴿有什麼樣的.形態特徵,這種形態特徵與飛行有關嗎?

生:思考並回答(教師點評加分)。

師:家鴿的羽毛有幾種?分別位於哪裡?有什麼作用?(多媒體展示兩種羽毛)生:思考並回答(教師點評加分)。

過渡:我們前面學習過水中的動物,魚,魚的身體也是呈流線型,但魚為什麼不能飛呢?

2、家鴿的飛行器官(多媒體放映鴿子飛翔的圖片)

師:家鴿兩翼展開後的長度大約是兩肩之間長度的10倍,所以家鴿的翅膀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大的,當家鴿飛行時,它兩翼的羽毛會撐開並增大其平坦的表面,這與飛行有關係嗎?生:思考並回答(教師點評加分)。

3、觀察家鴿的肌肉(多媒體放映家鴿的肌肉)。

師:通過觀察,同學們想一下,家鴿哪個地方的肉最發達?

生:思考並回答(教師點評加分)

師:家鴿發達的肌肉與翼的飛翔有關係嗎?

生:思考並回答(教師點評加分)。

4、觀察家鴿的骨骼(多媒體放映家鴿的骨骼)

師:家鴿的骨骼有什麼特點?哪一塊骨最發達?

生:思考並回答(教師點評加分)。

師:家鴿的骨骼比較輕與它的飛翔有關係嗎?

生:思考並回答(教師點評加分)。

過渡:我們上學期學習了人類的消化系統及呼吸系統,現在也有所瞭解,那麼家鴿的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有什麼特點呢?

5、觀察家鴿的呼吸系統(多媒體放映家鴿呼吸系統視訊)

師:家鴿的呼吸器官主要是什麼?家鴿是怎麼呼吸的?氣囊有什麼作用?

生:看書結合視訊,思考並回答(教師點評加分)。

6、觀察家鴿的消化系統(多媒體放映家鴿消化系統視訊)。

師:家鴿有牙齒嗎?家鴿胃分為幾個部分?分別有什麼作用?小腸和直腸有什麼區別?分別有什麼作用?

生:看書結合視訊,思考並回答(教師點評加分)。

活動:你認為家鴿有哪些適應飛翔的特徵?(學生搶答,教師負責加分)

(三)保護鳥類的多樣性

通過多媒體播放一首歌《丹頂鶴的故事》,邊放邊講述這個故事給學生聽,讓學生形成隨時隨地保護鳥類的意識。

師:為什麼說鳥類是人類的朋友?為了更好地保護鳥類,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生:一起討論,各抒己見。

教師總結小組分數,看哪個小組分數最高,進行一定的表揚。

生物八年級上冊教案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過程;

2、說出花的結構與果實發育的關係;

3、舉例說出果實或種子與傳播相適應的結構特點。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觀察、表達交流的能力;

2、培養學生收集資料,探究學習的能力。

情感目標:

1、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2、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過程;

2、說出花和果實的發育關係

難點: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過程

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引入:同學們,我們在七年級上學期曾經學習過花的結構,首先我們一起來回憶下一朵花包括哪些結構?

(花柄、花托、花萼、花瓣、雌蕊、雄蕊)

問:在花的這些結構當中什麼是主要結構?

述:現在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雌蕊和雄蕊的結構。

問:大家還記不記得在雄蕊的花葯裡含有什麼物質?

述:在植物開花之後,雄蕊中的花粉會散落出來,落在雌蕊的`柱頭上,這個過程被稱為傳粉。

問:傳粉有哪兩種方式?

1、什麼叫自花傳粉:小麥、水稻、碗豆、番茄;(CAI展示)

2、什麼叫異花傳粉:油花、向日葵、蘋果 (CAI展示)

補充:花粉的傳播也可以通過不同的途徑,你知道有哪些途徑呢?

蟲媒:蘋果花;

風媒:玉米花

師生回憶子房的結構,結合植物的有性生殖和發育過程示意圖

講述:當花粉落到雌蕊的柱頭上,受到柱頭上粘液的刺激,花粉開始萌發長出花粉管,在花粉管內有兩枚精子。花粉落到柱頭上便開始了受精過程,要了解受精過程,我們先來了解子房的結構。

述:花粉管過以穿過柱頭、花柱,到達子房的胚中,(胚珠位於子房內)

述:接下來的步驟就是通過精卵細胞的結構完全受精,這一重要過程發生在子房中,我們再來詳細瞭解一下子房的結構。

子房:子房壁胚珠:珠被、珠孔等

極核:卵細胞(靠近珠孔)

述:綠色開花植物的受精過程被稱為雙受精,為什麼這麼說?我們一起通過圖片來了解。(動畫:雙受精)

述:當花粉管從珠孔進入胚珠後,末端破裂,精子釋放出來,與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與極核結合形成受精極核,完成雙受精過程。

精子與卵細胞融合——受精卵(受精)兩個精子分別與卵細胞和極核融合——雙受精

述:由於完成了精卵細胞的結合,所以這種生殖方式也被稱為有性生殖,請大家在書上勾劃出有性生殖的概念。

述:觀在我們再通過一個動畫來回顧一下植物有性生殖及個體以育的過程(動畫)

果實和種子形成述:在完成了雙受精作用之後,花的各部分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述:我們曾經講過,果實有哪兩部分組成

問:果皮和種子又分別由子房的哪兩個結構發育而成呢?

問:種子又由哪些部分組成?

問:它們又分別由子房的什麼結構以育而來?(CAI展示 )

問:我們經常在生活中會發現桃子、李子這些植物的果實只含有一粒種子,而像西瓜、碗豆等植物的果實中含有多粒種子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果實和種子的傳播述:當果實和種子形成後,植物體要儘可能將它們傳播出來(果實中有種子),這樣才能夠擴大自身生活範圍。你們所知道的植物傳播果實或種子的方法有哪些?

播放影片,展示種子的傳播方法。

課堂小結:(略)

習題鞏固(CAI及教材)

生物八年級上冊教案6

教學目的1.知識目標

描述各種動物行為;說出動物行為的型別;能正確區別各種動物行為,認識研究動物行為的意義。

2.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和實驗等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對問題的探究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瞭解動物的行為,樹立正確利用和保護動物的態度和價值觀。

重點難點重點:動物行為對於動物的生物學意義,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後天性行為的概念和例項。

難點:後天性行為的概念,動物行為的特點。

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

教具準備課件

課時1

教學過程

(一)認識動物的行為

自然界中的動物,如果你留意觀察的話,會發現許多有趣的現象。比如:孔雀在繁殖季節“開屏”;麻雀、家燕等鳥類在繁殖季節會築巢;大雁南飛時排成整齊的“人”字形或“一”字形;下雨前螞蟻會搬家等。像這些動物所進行的,我們從外部可以觀察到的活動,稱為動物的行為。你還能說出其他的動物行為方式嗎?(可以從書本上找)

學生經過閱讀書本和思考後,列舉大量的動物行為型別。如:蜜蜂、螞蟻的社群組織和通訊行為;鳥類的孵卵、育雛、定時遷徙、索食行為,某些動物的攻擊行為和防禦行為等。

問:動物的這些行為是天生就有的呢,還是後天通過學習得到的?對這個問題學生一般都難以回答,教師可通過適當的例子(如哺乳動物一生下來便會吮奶等)加以分析,並說明:動物的這些行為是天生就有的,是動物的本能。有些動物的行為如馬戲團裡的“小熊騎車”等複雜行為是通過後天學習得到的,其訓練的基礎是條件反射。我們將在以後學習。

再問:動物的這些行為有何意義?

教師可以鳥類的季節性遷徙為例要求學生討論,討論結束由學生回答,再由教師進行補充。使學生明白動物的行為是對環境變化的一種適應,是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形成的、有利於自身生存的行為方式。並要求學生思考其他動物的行為是如何適應於環境的(可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由學生髮言)

在瞭解了動物行為的型別和意義後,下面我們將以蜜蜂為例來詳細學習蜜蜂的社群組織和通訊行為。

(二)蜜蜂的社群組織

同學們都知道,蜜蜂是對人類有益的昆蟲,它們過著社會性生活,分工合作。為人類提供瞭如蜂蜜、蜂蠟、蜂王漿等原料。在一個蜂群中,一般有一個蜂王,少數雄蜂和成千上萬個工蜂,它們構成了蜜蜂的社群。下面請同學們閱讀課本68頁“蜜蜂的社群組織”,完成下表。(見板書)

完成表格後,教師進行小結。並使學生明白社群生活行為的意義:只有三種蜂分工合作,才能共同維持群體生活,繁殖後代。

(三)蜜蜂的通訊行為

在蜜蜂的社群組織中,大量的工蜂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採集花粉和花蜜。在大批工蜂出去採集花粉和花蜜之前,總有少數的偵察蜂先去尋找蜜源,然後回來“告訴”其他工蜂一起去採蜜。哪麼偵察蜂是如何把蜜源的方位和距離告訴其他工蜂的呢?請大家閱讀課本69頁“蜜蜂的`通訊行為”後,回答下列問題:

1.如果蜜源離蜂巢較近,偵察蜂表現為何種行為?

2.如果蜜源離蜂巢較遠,偵察蜂如何告訴遠近及方向?

在學生閱讀課文後回答。一般兩種舞蹈學生都能回答得出,但對於如何用舞蹈來告知方位,學生一般不大搞得清楚。教師再結合掛圖或投影講解給學生聽即可。

最後利用板書小結。

板書設計

動物的行為

一、動物的行為:動物所進行的,我們從外部可以觀察到的活動。

二、蜜蜂的社群組織

成員[數量性別工作

蜂王1個雌蜂產卵

雄蜂少數幾個雄蜂交尾

蜂剛出蜂房幾天成千上萬個發育不完全的

雌蜂略

稍大些的工蜂略

再大些的工蜂略

成年工蜂略

三、蜜蜂的通訊行為

1.圓形舞:表示蜜源離蜂巢近。

2.“8”字擺尾舞:表示蜜源離蜂巢較遠。

作業佈置複習本章,完成實驗冊上的相關內容。

教學後記雖然學生對動物的行為是有一定的瞭解的,但學生本身並不清楚動物行為的具體表現形式。因此,教師在上課伊始,應先向學生列舉一些常見的動物行為,使學生了解動物行為的具體形式,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列舉一些動物行為,教師再總結出動物行為的概念。

生物八年級上冊教案7

內容預覽:

《生物入侵者》教案

●教學目標

閱讀課文,瞭解本文說明的主要內容。

學習本文所使用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所使用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課前準備

蒐集生物人侵的相關資料,要求寫出生物入侵者的名稱、原產地、人侵地及危害。(至少蒐集一種生物入侵者的資料)

藉助工具書,掃除字詞障礙。

將預習中發現的問題記在卡片上。

教學設計

匯入新課

教師講述一則生物入侵的訊息(也可用多媒體播放生物入侵的相關資料)。教師講完後,請學生用一兩句話概括這則訊息的主要內容。

明確:科技高度發達的21世紀,我們共同的家園--地球正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挑戰,環境問題已成了擺在人類面前的亟待解決的問題,而生態問題則又是當今世界環境問題的中心議題。下面我們來共同學習《生物入侵者》,希望學習此文能促使我們提高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教師板書課題)

■題解

要求學生合上書,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入侵和生物人侵者的含義。

要求學生從文中勾畫出揭示生物入侵者含義的語句。

自主閱讀、整體感知

教師用多媒體(或幻燈)展示以下問題,學生閱讀思考。

a.本文除了告訴我們什麼叫生物入侵者,它還講了哪些內容?

b.你覺得學習本文應從哪些方面人手?試擬出本文的'學習目標。

質疑問難、交流互動。

a.小組內交流:

學生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通過交流弄清文章內容,並共同擬定學習目標。

將預習中發現的問題在小組內提出並共同解決,如果有不能解決的問題,課下與老師、

b.班上交流:明確本文學習目標及主要內容。

明確學習目標(見前面的教學目標)

 主要內容:本文還講了生物入侵帶來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徑、

生物學和生態學界對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態度以及目前世界各國對生物入侵採取的相應措施。

編寫提綱

教師用多媒體展示結構圖示,要求學生在空缺處填上相關內容。

 引出話題:介紹什麼是生物入侵者(1段)

 擺出現象:--(段)

《生物人侵者》探究原因:--( 段)

 揭示態度:--(段)

採取措施:--(段)

寫法探究

O探究學習本文所採用的說明順序

a.常見的說明順序有哪些?本文采用了什麼說明順序?

b.探究本文這樣安排說明順序的好處。

學生討論後明確:運用邏輯順序符合人們的認知規律,且使文章結構嚴謹、層次分明。

探究學習本文所採用的說明方法

a.本文主要採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學生討論後教師板書: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

b.找出文中運用上述說明方法的相關語句。

(將學生分成三大組,每一組找一種說明方法的相關語句,看哪一組找得又快又好)

C.說說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的說明方法的作用,並從文中各舉一例加以說明。

可安排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再在班上交流。

小結

要求學生從主要內容與寫作方法兩方面對全文作一個小結。

教師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總結全文。

 明確:這是一篇關於生態問題的說明文。它向我們說明了什麼是生物入侵以及生物

入侵帶來的巨大危害,促使我們對這一特殊的生態現象高度警覺。我們學習這篇課文不

僅能獲得一定的生態知識,還能培養我們對社會的責任感。另外,這篇課文結構嚴謹,層次分明,運用了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等說明方法,為我們寫作說明文提供了借鑑。

延伸拓展

教師出示一隻彩色粉筆,要求學生從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這三種說明方法中至少選兩種方法對其作簡要說明。(每一小組推薦一個同學,看哪一組的同學說得最好。)

自然界還有哪些生物入侵者?怎樣才能有效扼制生物入侵的現象?現實生活中如果發現生物入侵者我們該怎麼做?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蒐集的關於生物入侵的資料,然後各小組推薦1~2份到班上展覽。(展覽安排在課後)

要求學生先在小組內討論,然後班上交流。

佈置作業

抄寫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並從中任選五個詞語寫一段話。(不超過150字)

查閱資料,瞭解達爾文的物競天擇和適者生存的理論。

生物八年級上冊教案8

教學目標:

1、說出細菌和真菌在物質迴圈中的作用。

2、運用所學的細菌和真菌的知識,列舉它們對動植物及人類的影響。

3、通過對細菌和真菌與動植物和人類關係的認識,體驗從正反兩個方面辨證地看問題。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本章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

2、通過觀察,培養學習良好的觀察、分析、思考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本章的學習,培養學生辯證觀點,樹立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觀點。

2、激發學生愛護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物質迴圈過程中的作用;

細菌和真菌對人和其他生物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

教學難點:

理解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物質迴圈過程中的作用教學內容分析:

細菌和真菌與自然界的動植物和人的'關係非常密切,人們往往都有這樣的印象,細菌和真菌對人類都是有害的,可是本節教學內容通過一些圖片和具體的事例,引導學生逐步分析逐漸形成更新的觀點,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物質迴圈中起著重要作用。沒有了細菌和真菌,自然界也就基本停止了物質的流動,生物遺體就會堆積如山,人們就會沒有了生存的空間,甚至讓我們找不到立足之地。細菌和真菌對人類和動植物的作用是兩方面的,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從而使學生逐步形成了正反兩方面辯證分析問題的觀點。

教學方法:

討論、交流、多媒體演示、觀察等方法相結合。

教具準備:

A有關細菌、真菌在自然界中三大作用的多媒體片段。

B相關圖片。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引言:

想象:沒有植物,世界會怎麼樣

沒有動物,世界會怎麼樣

沒有細菌和真菌,世界又會怎麼樣

一、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迴圈

觀察梨子桔子腐爛圖

(1)、學生相互討論:

A、它們為什麼消失了?

B、它們消失後什麼都沒有留下嗎?

想象:如果世界上沒有了細菌和真菌會是怎麼樣的呢?

(2)、討論:

A、枯草桿菌使梨和香蕉腐爛,它與水果有怎樣的系?

B、細菌和真菌在物質迴圈中起什麼作用?

C、細菌和真菌是怎樣生活的?

腐生的特點:從動植物的遺體上分解有機物

(3)、完成相關的練習。

二、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

(1)、展示有關寄生菌的圖片

(2)、菌類引起動植物和人類患病時,自身是如何生活的?

寄生的特點:從活的生物體內或體表得到有機物

(3)、完成相關的練習

三、與動植物共生

(1)、展示有關共生菌的圖片

共生的的特點:共同生活彼此有利

(2)、請同學說一說細菌和真菌對動物和人類有哪些好處與害處。

(3)、完成相關的練習板書設計: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作用

一、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迴圈

腐生

二、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

寄生

三、與動植物共生

共生

生物八年級上冊教案9

學習目標

1、舉例說出動物運動方式的多樣性。

2、舉例說明動物運動的重要性。

重點難點

舉例說明動物運動的重要性。

(一)、自主學習

1、自然環境,動物在進化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各自獨特的運動方式。

2、動物的運動方式多種多樣,主要有、、、等。

3、動物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逐漸形成一系列通過運動的特徵。從而提高了能力。

4、動物通過運動能迅速遷移到更為適宜的和,從而有利於自身的.和。

(二)、合作探究

1、下列動物的運動方式主要為飛行的是:

A、鴕鳥B、企鵝C、蝙蝠D、蠶蛹

2、動物通過運動提高了適應環境的能力,蜥蜴的主要運動方式為:

A、飛行B、跳躍C、爬行D、奔跑

3、下列哪項不是鳥類遷徙的意義:

A、獲取足夠的食物B、尋找適宜的生活環境C、產生有利變異D、有利完成生殖活動

(三)、當堂達標

教材52頁《自我》1-3題。

(四)、拓展提升

教材52頁《思維拓展》

(五)、課外閱讀

《鳥飛行的祕密》

生物八年級上冊教案10

教學目標

●能把握本文的說明順序,並按照順序說出文章的主要內容

●能準確判斷本文使用的說明方法,並說出其作用

●教學重點:

通過學習本文,在理清說明順序,把握文章所運用的說明方法後,收集篩選資訊,增強對生物入侵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如何看待在物種遷移過程中的“人為干預”?為什麼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過程中,強調“不受同類的食物競爭”和“不受天敵傷害”這兩個條件?

●教學方法:

1課文學習以合作探究為主,教師只作必要的點撥指導。

2.討論歸納法。通過多種形式的收集資料,討論歸納主題,共同解決。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出示“戰爭”一詞,讓學生說出看到後會想到哪些詞語?(學生可以小組競爭,說出不同的詞語)(血雨腥風,槍林彈雨,硝煙瀰漫……)由次你會聯想到那些戰爭?(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在什麼情況下才發生呢?領土、尊嚴受到侵犯時戰爭就爆發,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的是發生在人與生物之間的,板書課題,“生物入侵者”是什麼?大家對此可能會感到陌生。要知道,這正是人類自己挑起的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不能不引起我們高度警覺,今天,我們將走進戰場,對這場“戰爭”做一番考察。

二、展示目標(生認真識記)

三、實施目標

(一)小組長帶領組員自學,完成以下問題。

1、說明文的三大要點:說明物件根據說明物件,說明文可分為文和。本文屬於說明文,說明的順序常見的說明方法

2、給下列字注音或者根據拼音寫漢字。

劫掠藩籬厄運歸咎斑斕物競天擇

(二)根據目標朗讀課文,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結合自己讀課文情況完成以下問題。

1、通過剛才的閱讀,你獲得了哪些關於生物入侵的知識?

2、作者按什麼思路來告訴我們這些知識的?

3、本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分析其表達效果

4、生物入侵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危害是什麼?

5、針對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徑提出一條或幾條防範措施?

(三)小組對抗,釋疑問難(小組為單位,組長紀錄,然後提出,讓小組解決,教師點撥)

小組在完成上述目標的同時,深入挖掘,找出有價值的問題,歸納交流。

(四)小結:學習了本課,你有什麼問題及收穫?

(五)形成測試:生物入侵者的說明物件運用的說明順序使用的說明方法及作用(舉例說明)

(六)拓展延伸

你知道還有那些生物入侵者嗎?你在生活中發現過生物入侵的現象嗎?

根據已有資料簡介一種生物入侵者(姓名、來源、特點、危害等)並針對其特點制定相應的防治措施(以小組為單位)

生物八年級上冊教案1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分析食物鏈讓學生掌握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概念。

(2)通過模型的構建讓學生理解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過程。

(3)通過定量分析讓學生理解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特點並學會應用。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定量分析生態系統中能量的輸入與輸出,發展學生的思維遷移能力。

(2)學會整理資料、分析資料,進而得出科學結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引導學生從能量的角度理解生命系統,初步形成生態學觀點,提高生物學科素養。

二、重難點:

重點: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過程和特點

難點: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規律以及應用

三、教學設計:

【問題探討,引入課題】

建國後的一段時間內由於生產力低下等方面的原因,農產品的產出十分有限,假設你是國家領導人,在不違反營養學規律的情況下,該如何分配有限的農產品養活更多的人?

A、糧食全部供應給人吃。

B、一部分糧食供應給人吃,同時用一部分糧食餵豬,人吃豬肉。

學生積極思考,教師不給出確切答案,引導學生從獲得能量維持生存的角度分析,進而引入課題。

【設定問題,引導思考】

問題1:能量對生命系統的意義?

講述: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在封閉系統中,隨著時間的推移無序性將增加。生命系統是開放的系統,可以通過獲取能量來維持系統的有序性。對於個體來說沒有能量的輸入就意味著死亡;對生態系統來說,如果在較長的時間沒有能量輸入,必定會導致生態系統崩潰。

問題2:能量如何輸入到生命系統?

講述:生產者(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固定在他們所製造的有機物中,從而實現能量的輸入。消費者和分解者不能利用光能,從攝入的有機物中獲取能量,從而實現能量的輸入。

問題3:輸入生物體內的能量有哪些用途?

講述:生物體通過細胞呼吸,將有機物中穩定的化學能轉化成ATP中活躍的化學能,用於生長髮育繁殖,在此過程中有糖類脂肪蛋白質的積累,一部分能量儲存在了這些有機物中。呼吸作用同時產生了大量熱能,熱能不能被生物直接利用,散失到無機環境中。

問題4:怎樣研究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講述:研究能量流動可以在個體水平上,也可以在群體水平上。將群體視為一個整體進行研究是系統科學常用的研究方法,群體可以是一個種群或者營養級上的所有生物,

【閱讀教材,自主學習】

閱讀課本P94,思考下列問題:

1、輸送到地球的太陽能被全部吸收了嗎?

2、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都有哪些去路?

3、初級消費者攝入的能量全部都被吸收了嗎?

4、初級消費者的能量都有那些去路?

【師生互動,構建體系】

投影能量流經第一、二營養級圖解,學生積極思考,相互討論,補充和完善相關答案。

強調:A、同化量=攝入量—糞便量B、糞便量歸屬上一營養級

師生共同完成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過程圖解5、2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師生總結:

能量流動的起點:始於生產者固定太陽能(能量的輸入)

能量流動的渠道:沿著食物鏈的各個營養級流動(能量的傳遞);

各營養級能量的來源去路:

流經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陽能的總量。

能量的最終去路:以熱能的形式散失。

【合作探究,深入分析】

講述:為了研究能量流動經生態系統的食物鏈時,每一級的能量變化資料和能量轉移效率,美國生態學家林德曼對一個結構相對簡單的天然湖泊——賽達伯格湖的能量流動做了定量分析。1942年,林德曼發表了《生態學的營養動態概說》,他的這項研究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奠定了現代生態學的基礎,

投影賽達博格湖的能量流動圖解。

問題:1、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轉化是否遵循能量守恆定律?

引導學生用林德曼獲得的資料進行分析:對第一營養級(生產者)、第二營養級(植食性動物)、整個生態系統的能量輸入輸出值進行分析。師生總結: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和轉化遵循能量守恆定律。

林德曼從中國諺語“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中得到啟發:要從食物鏈的角度對能量流動進行研究。投影賽達博格湖食物鏈中能量流動圖解。

問題:2、生態系統的能量沿食物鏈(網)流動具有什麼特點?

學生思考討論得出結論:1、單向流動;2、逐級遞減。

引導學生計算相鄰兩個營養級間的能量傳遞效率,得出結論:大約是10%—20%。

如果將單位時間內各營養級所得到的能量數值,由高到低繪製成圖形,呈現出金字塔形狀,成為能量金字塔。從能量金字塔可以看出,在一個生態系統中,營養級越多,在能量流動過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

【綜合應用,解決問題】

1、請同學們再回到“農產品分配”的問題上,現在你會再選擇哪種策略?

2、讓學生從能量流動特點的角度解釋如下兩個現象:

(1)一條食物鏈一般不會超過5個營養級;

(2)、“一山不容二虎”。

思考:如果把各個營養級的生物數量關係,用繪製能量金字塔的方式表達出來,是不是也是金字塔形?如果是,有沒有例外?舉例:繪製一個有樹木、白蟻和啄木鳥組成的食物鏈中個體數量關係圖形。觀察它們和能量金字塔的區別。總結:能量金字塔是普遍的規律,而數量金字塔則不是,跟生物個體的體型大小有機物含量有關。

【隨堂練習】

1、下列關於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敘述正確的是()

A、通過消費者的`糞便流入到分解者體內的能量屬於消費者同化作用獲得的能量的一部分

B、能量流動可以迴圈流動

C、生產者可通過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並把能量從無機環境帶到生物群落

D、當捕食者吃掉被捕食者時,捕食者便獲得了被捕食者的全部能量

2、假設下圖食物網中的水稻固定的太陽能為N,能量傳遞效率為10%,則人獲得的能量為()

5、2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A、等於10—1NB、等於10—2NC、少於10—1ND、少於10—2N

3、在一個高產的人工魚塘中同時存在著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和分解者。其中生產者固定的全部能量為a,流入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和分解者的能量依次為b、c、d,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a=b+c+dB、a=b+cC、a>b+c+dD、a

4、如圖食物網中的貓頭鷹體重每增加20g,至少需要消耗植物()

5、2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5、2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A、200gB、250gC、500gD、1000g

四、板書設計:

5、2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一、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生態系統中能量的輸入、傳遞、轉化和散失的過程

二、能量流動的過程

三:能量流動的特點

1、單向流動

2、逐級遞減

生物八年級上冊教案12

注入量筒,輕輕搖動幾次

3.靜置觀察(為什麼要加檸檬酸鈉?檸檬酸鈉是一種抗凝劑,加入後可防止血液凝固)觀察:1、血液是否分層?分幾層?2.各層的顏色怎樣?大致比例如何?

明的液體,約佔血液總量的55%,下面部分呈暗紅色,不透明,約佔血液總量的45%,兩者之間還有薄薄一層物質,呈白色。

實驗二顯微鏡下觀察人血的永久塗片

方法步驟:

1、.用低倍鏡觀察人血的永久塗片,找到物象

2、轉動轉換器,把高倍物鏡對準通光孔

3、用細準焦螺旋調準焦距,直到物鏡清晰為止

觀察與思考:

1.看到幾種型別細胞?(移動裝片找)

2.最多的是哪種細胞?是什麼形狀?什麼顏色?

3.最大的是哪種細胞?有無細胞核?

4.最小的是哪種?

反饋觀察結果:

學生回答實驗現象:血塗片裡三種血細胞:紅細胞:量最多,呈紅色,圓餅狀,無細胞核;白細胞:最大,有細胞核;血小板:最小,無細胞核

小結:由觀察血液的組成和血塗片得知:血液由淡黃色液體部分叫血漿和三種有細胞結構的部分——血細胞(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構成(板書)

2、三種血細胞的功能

(1)探索紅細胞的功能:

①介紹紅細胞呈現紅色的原因:紅細胞裡有一種紅色含鐵的蛋白質叫做血紅蛋白,所以紅細胞呈紅色。

②血紅蛋白有什麼特性?紅細胞有什麼功能?

觀察演示實驗總結血紅蛋白的特性。

演示實驗:取一隻試管加有抗凝劑的血液,待血細胞沉澱後,倒去上層的血漿和部分血細胞,觀察留在試管內的紅細胞呈暗紅色。然後將試管傾斜放置,十分鐘後讓學生觀察:觀察內容:斜面的紅細胞與試管底部紅細胞的顏色是否一樣?

思考:血紅蛋白有什麼特性?(學生彙報觀察結果:斜面的紅細胞呈鮮紅色,試管底部的紅細胞呈暗紅色。)

對實驗現象的分析:此現象說明血紅蛋白與氧結合或分離的條件與氧多少有關。斜面上的紅細胞暴露在空氣中,周圍氧較多,即血紅蛋白與氧結合,形成鮮紅的氧合血紅蛋白,而底部的紅細胞接觸的空氣少,血紅蛋白尚未與氧結合,仍呈暗紅色。

得出結論:血紅蛋白的特性是:在氧氣濃度低的地方容易與氧結合,在氧氣濃度高的地方容易與氧分離。

根據血紅蛋白的特性,總結紅細胞有什麼功能?(生:運輸氧氣的功能。)

教師指出:紅細胞除了運輸氧氣以外,還運輸部分的二氧化碳。

(2)探索白細胞的功能

.當身體某一部分被細菌感染時,白細胞是如何到達感染處?傷口化膿時流出的膿液分別含有哪些成分?(學生回答:白細胞可做變形運動,穿過血管壁,到達感染處,去吞噬病菌。傷口流出的膿液是病菌、及死亡的白細胞。(

總結白細胞的功能:吞噬病菌,對人體有防禦和保護作用。

指出:白細胞計數是臨床化驗的重要專案。因為人體受病菌感染時,血中的白細胞總數高於正常,感染處也聚集大量的白細胞。

(3)血小板的功能

生活現象:當不小心,把面板劃破時,流出血液,不久又自然止血。

提出問題:為什麼面板出血後回自然止血?(當血管受傷而流血時,血小板會在出血的傷口處聚整合團,並經傷口粗糙表面的摩擦,即破裂而釋放出一種物質——凝集素,使纖維蛋白原轉為纖維蛋白,纖維蛋白原是可溶的,纖維蛋白是不溶的,可交織成網,把血細胞網羅在內,形成血塊而凝固。在血塊之外,所遺留的澄清的液

體,即是血清。)

由此,同學們可得出血小板有什麼作用?(結論:血小板有止血和促進凝血的作用。)教師講述:由於血小板既能止血,又能凝血,所以正常人面板劃破流血後不久就會自然止血,但有一種遺傳病,叫血友病,患者的血小板很難破裂,不能釋放出促血液凝固的物質——凝集素,因此,血管遇上大的損傷,無法止血而死亡。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聽說某某有點貧血,貧血到底怎麼回事?

指出:血液裡紅細胞的數量過少(正常範圍:男子平均500萬個/立方毫米,女子平均420萬個/立方毫米),或者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含量過少(正常範圍:男子為12—15克/100毫升,女子為10.5—13.5/100毫升)都叫貧血。

貧血患者由於血液運輸氧的.能力低,影響體內各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動,因而常常表現出精神不振、疲勞、頭暈、面色蒼白等症狀。這時候應該找醫生診斷和治療。一般的貧血患者,應該多吃一些含蛋白質和鐵質豐富的食物。

4、血量與輸血

可見血液對人體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麼人體到底有多少血?碰到意外事故失血過多怎麼辦?

(1)血量

提問:你們知道自己體內有多少血?

一個成年人的血量約為體重的7~8%,(板書)那麼,請計算一下,一個體重為60公斤的人他的血為多少?平均為多少?(學生計算後並回答:4.2~4.8千克,平均為4.5千克)。(教師舉起3個1.5升可樂瓶裡裝的3瓶的紅墨水說:就是這麼多的血。)

人體內的血量只有維持相對的穩定,才能保證人體的正常的生理活動。如果一個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超過體內血量的30%,就會有生命危險。(讓學生計算一下體內血量的30%是多少毫升的血?)

經研究發現:如果一個人一次失血不超過體內血量的10%,(讓學生計算大約是多少毫升?400毫升),所喪失的血漿成分和血細胞還能在一定的時期內相繼得到補充而恢復正常,一般喪失的水分、無機鹽在2小時內可恢復正常,血漿蛋白濃度一天左右恢復正常,紅細胞則在一個月內恢復正常。因此,一個健康成年人一次失血不超過體內血量的10%,是不會影響健康的。

問:你們知道我國的義務獻血每次是多少毫升?(200毫升)

人一次就獻200毫升血,對自己來說沒有什麼損害,但對那些病危躺在醫院急需輸血搶救的人來說,卻是救人一命。因此,每一個健康的公民都應積極參加義務獻血。(獻血的條件:獻血者須是無傳染病史、無慢性病的健康的成年人。)

但同學們目前處於生長髮育階段,不提倡義務獻血,當你們到了18歲後,對於每一次獻血應該踴躍報名參加。

(2)、輸血(板書)

一個人因大量失血而危及生命的時候,必須通過輸血進行搶救,使病人補充血量。但輸血前一定要檢查獻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是否符合。

輸血時,如果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不合,輸血後紅細胞會凝整合團,阻礙血液迴圈,而給受血者帶來嚴重的後果,甚至死亡。因此,輸血的原則是:應該輸同型血。(板書)L血液除了ABO血型以外,還有其他血型系統。所以,安全的方法是輸血前應該進行交叉配血實驗,即受血者的血與供血者的血液相實驗,是否出現凝血現象。

三、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的學習,同學們已掌握了血液的成分及功能,同時還對輸血的意義有了深刻的瞭解。

四、板書設計:

血液

生物八年級上冊教案13

教學目標

1、說明動物的運動依賴於一定的結構。

2、說出運動對動物生存的意義。

3、通過實驗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認同動物的結構和功能的統一性。

養成在運動時注意自我保護的行為習慣。

教學重難點

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社會行為的特徵、事例的判別及群體內資訊交流的方式

教學過程

播放錄影片段。

動物所進行的這一系列有利於它們存活和繁殖後代的活動,都是動物的行為(animalbehavior)。

提出問題:請列舉動物有哪些運動方式。

運動方式:如蚯蚓的蠕動、魚的游泳、鳥和昆蟲的飛行、哺乳動物的行走、奔跑、跳躍等。

動物的行為常常表現為各種各樣的運動。動物的運動依賴於一定的身體結構。

引出動物的運動和行為。

動物的運動器官是怎樣完成各種動作的呢?讓我們以哺乳動物為例來探究。

運動系統的組成:

向學生展示探究實驗提綱,指導和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組長組織下,有計劃地進行探究和討論。

(請你做一做屈肘和伸肘的動作,想一想,這個動作是靠哪些結構完成的?如果肘關節受傷了,還能正常完成這些動作嗎?為什麼發生骨折或肌肉拉傷後,相應的部位不能正常運動?)

參與學生小組活動中,注意及時發現問題和只當觀眾,不要告訴學生答案。引導學生一起探討,交流。

(觀察與思考)P28—29

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是由骨骼和肌肉組成的。

思考:

1、關節對骨的運動有什麼意義?

2、觀察肌肉與骨和關節的關係圖,注意看一組肌肉的.兩端是附著在一塊骨上,還是分別附著在不同骨上,這對於運動有什麼意義?

討論:

1、大吊車的哪些部位相當於動物體的關節?

2、除哺乳動物外,其他脊椎動物的骨骼也有關節嗎?

3、蚯蚓體內有肌肉,但是沒有骨骼,這是它不能快速運動的一個原因嗎?

4、人體都有哪些部位有關節?進行體育運動時,哪些關節容易受傷?應當怎樣保護?

骨、關節和肌肉的協調配合:

骨的位置的變化產生運動,但是骨本身是不能運動的。骨的運動要靠骨骼肌的牽拉。

觀察:屈肘動作的產生和伸肘動作的產生

家兔等哺乳動物的運動也是這樣產生的。當然,運動並不是僅靠運動系統來完成的。它需要神經系統的控制和調節。它需要能量的供應,因此還需要消化系統、呼吸系統、迴圈系統等系統的配合。

哺乳動物靠四肢支撐起身體,骨在肌肉牽引下圍繞著關節運動,使軀體能夠完成各種動作,從而具有發達的運動能力,有利於覓食和避敵,以適應複雜多變的環境。

模擬製作:製作肌肉牽動骨運動的模型。

生物八年級上冊教案14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細菌和真菌的菌落,認識菌落的外觀形態,辨別被細菌、真菌感染的食品和生物;

2、通過學生介紹,分析培養基的基本成分,瞭解細菌、真菌培養的一般操作過程,嘗試進行相關的實驗操作;

3、探究細菌和真菌的分佈,分析實驗結果,歸納適宜細菌真菌生存的環境條件;

4、根據所學知識,對其他小組的實驗結果進行預測,並闡述自己的論據,培養相關的科學素養;

5、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生物學現象,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開拓創新、交流和合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細菌和真菌的培養的實驗操作過程、設計探究細菌和真菌分佈的實驗方案,通過觀察細菌和真菌的分佈狀況總結適宜細菌和真菌生長的條件。

2、難點:利用事實說明細菌和真菌的分佈狀況,總結適宜細菌和真菌生長的條件。

課前準備

1、變質的水果等食物、發黴的食物、感染細菌和真菌的花卉

2、生長有細菌和真菌菌落的平板培養基或斜面培養基實物

3、空白培養基以及配置培養基所需要的藥品;

4、放大鏡

5、有條件的可配備實物投影儀

6、有條件的可組織學生興趣小組,進行配置培養基和培養菌落的實驗

教學設計

本節教學分為兩課時。

課時一:

學習內容學生活動教師活動匯入:用肉眼可以觀察到細菌和真菌嗎?觀察細菌和真菌的菌落引導學生產生興趣,提供實物細菌和真菌的培養過程興趣小組同學介紹配置培養基和接種、培養細菌的過程引導學生分析培養基成分,總結歸納實驗操作的要點我們的周圍有細菌和真菌嗎?如果有,它們喜歡呆在哪裡?觀察生活中的細菌和真菌,討論設計探究活動方案,課後實施自己的探究方案提供實物,引導學生產生興趣;組織學生討論和交流自己的探究方案課時二:

學習內容學生活動教師活動匯入:我們周圍的環境中,哪裡細菌、真菌比較多?學生展示探究實驗結果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結果,適宜細菌和真菌生活的條件分析適宜細菌和真菌生活的條件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歸納和總結利用現有知識預測實驗結果利用現有知識,預測實驗結果,並闡述自己的理由提供實驗方案和結果,組織學生辯論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匯入:

教師:我們大家都知道,在我們周圍的環境裡,存在很多細菌,可誰也沒有真正看見過。為什麼呢?

學生回答:它們太小了,要用顯微鏡看。

教師:在我們的生物小組裡,同學們卻用肉眼觀察到了細菌的生長。他們是怎麼看到的呢?請生物小組的同學介紹一下:

主要教學過程:

學生:首先,我們看到的不是細菌,是細菌大量繁殖後形成的菌落。

我們先製作了培養基。我們把牛肉膏、蛋白腖、鹽、瓊脂和水加熱混合。

教師:對不起,打斷一下。哪位同學能分析一下,培養基裡為什麼需要牛肉膏?

學生:牛肉膏應該是營養物質。

教師:還有什麼成分屬於營養物質嗎?

學生:蛋白腖、鹽。

有的同學提出瓊脂,在同學中引起了爭議。經過閱讀課本和興趣小組同學的說明獲得了答案。

學生:瓊脂是凝固劑。

學生繼續彙報:配置好培養基後必須高溫滅菌,否則細菌就長得到處都是了。滅菌後趁熱分裝在培養皿和試管中,試管和培養皿也要滅菌。等培養基凝固後,我們將其暴露在空氣裡,細菌就落到培養基上,這是接種。然後將接種後的培養基放到溫暖的培養箱裡培養,細菌就大量繁殖形成一個個菌落。

教師:為大家展示學生們培養的細菌和真菌菌落,請同學們觀察這些菌落有什麼不同。

學生:有的光滑,有的長了很多毛,有的凹凸不平,有的是綠色、黑色、米色、黃色等。

教師:根據課本中的描述,你能從菌落形態、大小和顏色區分出細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嗎?

學生:在實物投影儀上指認細菌和真菌的菌落。

教師:我們已經認識了細菌和真菌的菌落,那麼在我們周圍,那些地方細菌真菌比較多呢?各個小組可以根據自己感興趣的課題設計實驗方案,限時5分鐘,小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方案,同學們投票選出最感興趣的選題,中選的小組將從老師這裡領取兩個配置好的培養基,繼續進行自己的探究實驗。

學生:討論實驗方案,展示自己的設計思路,投票評選最有科學性的、最吸引人的實驗方案。

教師:雖然這一次我們只有三個小組獲得了老師提供的實驗材料,但其他同學可以利用自己家裡現成的材料來培養細菌和真菌。下節課希望大家都能參與展示自己的實驗結果。

課時2:

教師:上節課後同學們按照自己設計的實驗方

案分別進行了實驗,下面就請同學們將實驗的結果展示給大家看看,並進行簡短彙報。

學生:我們比較了廁所和食堂空氣裡的細菌。實驗方案是:準備兩個同樣的培養基,一個放在廁所中央的地面上,一個放在食堂中央的地面上,開啟蓋暴露在空氣中三分鐘,蓋上蓋放在培養箱裡培養。這是我們組的實驗結果,(通過食物投影儀展示)。

我們看到在廁所裡接種的培養基中,菌落數目明顯高於食堂中的,說明廁所裡的細菌比食堂裡多。我們推斷的原因是:廁所中人的糞便含有很多細菌,而且打掃的程度沒有食堂裡好。食堂經常用洗滌劑進行擦洗和消毒,所以細菌就比較少。

教師:分析得很好,人本身就是細菌的攜帶者,清潔劑和消毒劑都可以減少細菌的分佈。但是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雖然在廁所裡接種的培養基中,菌落數目明顯高於食堂中的;但如果只計算黴菌的菌落數,食堂中的黴菌菌落又明顯高於廁所中的。這是為什麼呢?

學生:食堂裡吃的多。營養多。

教師:可見,對真菌的生活而言,需要更多的營養物質。

學生:我們比較了教室和操場的空氣裡的細菌。實驗方案是:準備兩個同樣的培養基,一個放在教室中央的課桌上,一個放在操場看臺的地面上,開啟蓋暴露在空氣中三分鐘,蓋上蓋放在培養箱裡培養。這是我們組的實驗結果,(通過食物投影儀展示)。

我們看到在教室裡接種的培養基中,菌落數目高於操場上的,說明教室裡的細菌比操場多。我們推斷的原因是:教室通風情況比較差,所以細菌比較多。

(學生繼續比較了洗手前和洗手後手上的細菌和真菌;溼抹布和乾燥抹布上的細菌真菌等,總結出:營養、潮溼、溫暖、人類和動物的活動等條件有利於細菌真菌的分佈;通風、洗滌劑、消毒劑、紫外線會減少細菌真菌的分佈。)

教師:這是同學們設計的另一組實驗,他們比較了學校中心花壇和學校門口大馬路邊的空氣裡的細菌。實驗方案和同學們的一樣:他們準備了兩個同樣的培養基,一個放在中心花園的草坪上,一個放在馬路邊上,開啟蓋三分鐘後,蓋上蓋放在培養箱裡培養。請同學們預測一下哪個的菌落多?為什麼?

(同學們各抒己見,激烈辯論)

學生:馬路邊多:那裡塵土飛揚,還有汽車尾氣。

學生:中心花壇多,那裡潮溼、很多落葉作為營養。

學生:馬路邊更通風細菌少。

學生:紫外線強烈,細菌不容易生長。

學生:汽車尾氣是汙染,對細菌的生長更不利。

學生:馬路邊人來人往,細菌多。

學生:中心花園還有很多蚯蚓、蟲子等,身上都有很多細菌,都會散播到空氣中。

教師:經過學生討論,大多數同學認為中心花園裡細菌比較多。是不是這樣呢?請小組的同學展示他們的實驗結果。

學生:(通過投影儀展示)我們可以看到:中心花園和馬路邊的細菌和真菌都很多,比剛才其他同學展示的都多。兩者比較起來,中心花園的細菌真菌還是明顯比馬路邊多。理由大家都已經說了。

教師:同學們總結得很好,還有很多同學自己在家裡利用簡單的材料做了很好的實驗,下面請這些同學也來展示一下他們的成果。

學生:展示自己用果凍、柑橘、麵包做的探究實驗。

教師:同學們愛好鑽研的科學精神更值得我們學習,讓我們為他們鼓掌。

教學反思

在進行新課標的教學實踐中,班額過大一直是困擾教學實踐的難題。課堂討論過程中,有的學生混水摸魚;課堂展示過程中,有的學生不聽其他同學的發言,課堂時間有限,無法展示所有學生的設計。針對這樣的情況,在這次討論設計探究實驗方案的時候,我就採取了競爭答辯的方式:首先是要求9個小組進行比賽,最先書寫完成完整的探究計劃的4個小組可以參與競爭答辯;然後要求全班同學從在參與競爭的4個小組中,投票選擇2個設計科學、創意新穎的方案。這三個小組將獲得教師提供的培養基。這樣,小組為了儘快完成設計方案必須積極參與,分工合作;同學們為了參與評選必須專心傾聽。這樣就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還培養了大家的競爭意識。為了獲得最有創意的方案,大家開動腦筋,精益求精,也提升了設計方案的品質。無須擔心沒有獲勝的其他小組喪失了學習的機會,一方面大家可以輪流參與,另一方面他們可以利用家庭中的簡單材料進行自己的探究實驗。對於自己進行實驗的同學,可在記分等方面給以各種形式的表揚。這才是真正的主動學習。

在實驗結果展示過程中,以辯論的形式預測實驗結果,是課堂的一個高潮。這個亮點不是我事先設計的,而是學生在課堂中自然而然發生的。"學校的中心花園和馬路邊"這個課題也是學生提出來的。這個課題選擇得非常好,大家都直覺認為馬路邊很"髒",但通過闡述理由,很多同學認識到花園的條件更適宜細菌和真菌的存活。這種通過自己的知識預測事件發展,也是一種重要的科學素養,而通過辯論的形式,讓更多的學生樂於參與,也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好方法。

生物八年級上冊教案15

教學目標

1、闡明細菌和真菌在物質迴圈中的作用。

2、分析細菌、真菌對動植物及人類的影響。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細菌和真菌在物質迴圈中的作用。

難點:細菌和真菌與動植物共生的關係。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方法:講授與自學指導

課前準備:教

師課前準備好腐爛的梨、菜葉,地衣。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新課

教師拿出準備好的腐爛的梨、菜葉問道:同學們知道是什麼讓我手上的梨和菜葉壞掉的嗎?學生猜測:是細菌和真菌。

引出新課:《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二、出示學習目標目標

1、理解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迴圈

2、理解引起動植物和人類患病

3、理解與動植物共生

三、自學指導

用約5分鐘時間,閱讀教材79—82頁,並思考以下問題:

1、細菌和真菌在物質迴圈中的'作用。

2、細菌、真菌對動植物及人類的影響。

四、討論交流

1.枯草桿菌使梨和香蕉腐爛,它與水果有怎樣的關係?

2.細菌和真菌是怎樣生活的?

經學生觀察思考,討論交流後得出結論:

1.桿菌以水果為營養源,靠分解水果中的有機物獲得物質和能量,導致水果的腐爛。

2.細菌和真菌是利用現成的有機物來進行腐生生活的。

五、課堂小結

通過學習,我們知道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有很大作用,既有有害的一面,也有有得利的一面,它們在自然界中都有哪些作用?

學生鞏固回答:作為生產者參與物質迴圈、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與動植物共生。

提出思考題:

每年的秋天,一部分植物會落葉,對落葉的處理方式有三種:焚燒、填湖、掩埋。請分析,你會選擇哪種處理方式,簡要說明理由。

六、課堂練習

課後練習

七、佈置作業

本課時練習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