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案彙編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27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生物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高中生物教案彙編15篇

高中生物教案1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是高二級新開課程,依據高中新課程的教學要求,體現生物學科的探索性、實驗性的特點,使研究性學習課題滲透於課堂教學,我對本節內容進行了調整,第一課時學習酶的作用,實驗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學會控制自變數、因變數與無關變數,設定對照實驗和重複實驗;第二課時學習資料分析,關於酶本質的探索,通過實驗總結酶的高效性和專一性,處理相關習題;第三課時進行實驗探究影響酶活性的因素。本課時要按新課程標準的思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科學探究方法,領悟科學探究思想。對此學生不知如何探究,教師在處理這塊知識時也感到困難,好在教材中有思路提示,這樣就便於學生自主學習。也給了教師根據學生和本地實際選擇和創造的空間,便於教師更加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嘗試探究溫度與ph值對酶活性的影響。

2、能力目標:

(1)進行有關的實驗和探究,學會控制自變數,觀察和檢測因變數的變化,以及設定對照和重複實驗;

(2)在探究問題討論中,運用語言表達的能力以及分享資訊的能力;

(3)通過探究,讓學生領悟科學探究思想,培養學生探究性實驗設計、觀察、分析、判斷、彙總的綜合素養,提高學生生物學實驗設計的能力。

(4)在探究基礎上,繪製實驗影象,從中培養學生通過實驗影象定性分析實驗結果的能力。

3、情感目標:

(1)通過探究活動,認識到科學探究是在不斷的觀察、實驗探索中前進的;

(2)通過探究活動,使學生端正科學探究不僅要善於吸收不同意見中的合理成分,還要具有質疑、創新和勇於實踐的科學精神與態度。

(3)加深對合作學習的體會與認識,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4)通過理解酶活性的影響因素來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逐步形成理論聯絡實際的理念,增強sts意識。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探究性實驗進行的一般方法;

2、教學難點:如何進行實驗設計。

四、教學策略:

1、引課時直接進入探究內容,明確學習任務。

2、展示背景資料,確定探究主題

探究活動起始於問題的提出,我出示加酶洗衣粉洗衣小竅門,創設一定的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溫度改變如何影響酶的活性?”立即把學生引入情景了,學生學習興趣非常濃厚,考查學生從生活中獲取資訊的能力,並激勵學生樹立從生活中收集知識資訊的學習素養。通過提問使學生明確活動的目的,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

情境二給出的是人體消化系統結構示意圖,圖中有註解,學生通過觀察後,根據前二節所學理論知識回答問題“唾液澱粉酶與食物入胃後,是否還有活性?”學生回答後,確定探究問題“酸鹼度改變如何影響酶的活性?”通過學生對示意圖解的觀察、分析和傾聽老師的講解,引導學生的學習激情,考查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態。

3、分析實驗材料,確立實驗意圖

教師出示實驗材料、試劑與器具,與學生一起分析材料、試劑和器具在本實驗中分別是做什麼的,它們各有什麼樣的特性和使用要求。然後把材料、試劑和器具依據實驗要求進行分類,哪些是用於探究t的,哪些是探究ph值的。為了使設計實驗和做實驗更有針對性,我在準備實驗材料時,做了限定,每個探究主題準備了三組實驗,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給的是澱粉酶,調解變數每組準備了五個貼了不同溫度標籤的燒杯,試管給了11個,也分別用標籤貼了a1a2b1b2c1c2d1d2e1e2,有一個試管沒有編號有兩個作用,一是加澱粉和碘液與其它實驗組進行顏色對比,另一個作用是個備用試管,為了使實驗科學準確,每組還準備了二個貼了標籤的量筒。ph值對酶活性的影響給的是肝臟研磨液和過氧化氫,給了蒸餾水,10%的鹽酸,1%的鹽酸,1%的氫氧化鈉,10%的氫氧化鈉,五個貼了標籤的試管,七個貼了標籤的量筒,通過學生觀察這些材料和用具,教師再提出為什麼準備這麼多試管和量筒?為什麼要貼號?學生思考後,心中就會對實驗設計有了大致的框架。這樣就使教學難點實驗設計得到突破。

4、設計實驗

不同小組學生選擇材料不同,設計實驗也不同,教師在提示清楚相關問題時,不能干涉太多,這一環節很費時間,我根據學生可能選擇的探究問題,給了三個提示性問題(①、你將怎樣控制自變數,觀察和檢測因變數?②、你將設定哪幾個溫度或ph值?怎樣控制?怎樣排除其它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干擾?③、根據實驗設計的等量、對照、單因子變數、可行性原則,完成實驗設計),這樣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合理設計。在實踐中我認為應組織好學生討論,讓形成小組的實驗方案,教師不能給出現成的實驗方案,如果給一個現成的實驗方案,那將改變本節課的性質,不是探究實驗,而是成了驗證性實驗,並且也不利於學生能力的培養。教師參與到學生討論的過程中去,與每小組同學交流,及時發現不合理的地方,提出來學生再修改。不同的小組,設計所需的時間不同,快的小組方案可以用示物展臺展示,這樣就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高效學習。。此環節從目的、材料選擇,裝置,過程,實驗結果預測都與學生活動相聯絡,有利於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突出學生是學習和教育的主體,培養學生高效學習的意識,培養學生突破知識難點設計實驗的能力。教師引領,減少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的消耗,使學生減少盲目性,樹立自信,學習借鑑教師和本組其它成員的探究經驗和方法,以實際行動啟發學生要資源共享。

5、進行實驗

學生在本環節按實驗方案進行操作,仔細觀察,認真記錄,相互協作。教師在行進中檢視學生實驗的進展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做適當提示,並瞭解各小組實驗的探究進度。學生體驗實驗過程,培養自身對實驗現象的觀察能力,分析實驗資料,彙總實驗結果的創造性思維與運算能力。教師參與到小組實驗結論的討論中去,及時瞭解各小組情況,確認差異,及時糾正錯誤,激勵參與,注重過程評價。

6、結果分析,全班交流。

每小組發言人用視訊展臺展示本組所選探究問題,實驗設計思路和本組探究能力表現評價表(見後續附表)。

學生學習與欣賞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及分享信任,分享實驗成果的樂趣。創造一種生生交流、師生交流的氛圍。訓練學生獲取、加工和表達資訊的能力。讓學生獲得科學探究活動的經驗,初步確立嚴謹的作風,敢於面對失敗,積極分析原因,尊重客觀事實。

7、得出結論,推廣應用

在此環節依據學生五組實驗資料,採用描點法繪製成曲線圖得出結論,應用階段準備了二道如何利用酶的活性受溫度的影響的練習題,一道如何利用酶的活性受ph值影響的練習題,作業是學生自學課後sts部分知識,並寫小論文《如何儲存酶製品》,和讓學生給加酶洗衣粉進行廣告設計,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訓練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通過學生對練習的表達與評價,瞭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情況,並對下一步的教學做及時調整。同時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發展觀,為打造未來技術型社會創新型人才而努力。

五、教後反思

剖析成敗,尋求良方

1、使用課件創設實驗情景,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用課件展示加酶洗衣粉的洗衣小竅門和人體消化系統結構示意圖,引導學生配合老師一起分析影響酶活性的因素,激發學生提出問題:“溫度改變如何影響酶的活性?酸鹼度改變如何影響酶的活性?”。課件背景用黑色象徵探究活動就象在黑夜裡長征,綻放的禮花象徵著知識的瑰寶引導著探究的主體勇往直前。通過以上情景的創設,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2、提問與引導有度,培養與激發有節。

根據本地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準備實驗材料及器具,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分析實驗材料的基本特性,掌握實驗器具的使用與操作方法。使學生在短時間內熟悉實驗的目的.和要求。教師還準備了一些與實驗相關的提示性問題,學生運用已學的理論知識,相互間分析、討論,充分發揮各自獨特的創造性思維和集體的力量完成這些問題,從而達到突破實驗設計這個教學難點的目的。理論要在實踐中檢驗,進入實驗階段,學生興趣更加濃厚,以此達到培養學生探究實驗動手、動腦的能力。通過學習資料,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提煉知識內涵的能力,在結果分析、交流環節,培養學生準確的語言表達的能力。

3、用心準備課堂預案,積極應對課堂挑戰。

設計實驗很費時間,教師不能著急,不能把自己設計好的方案給學生去做實驗,要鼓勵學生自己設計和完善實驗方案,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地實驗過程中探究到真知,並及時發現問題,糾正實驗方案和操作。同時,有的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可能會不止一次的出現錯誤,教師要有耐心,允許學生出現錯誤,教師要多用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學生,切不可因態度和語言的失誤挫傷學生的實驗情趣。還會有部分學生可能還不適應這種探究性學習方式,顯得無所適從,不能積極認真的參與到實驗的各環節中,教師要注意對這部分學生的監督和引導。總之,45分鐘時間完成所有環節很緊湊,在時間的分配和把握上,對任課教師有很大的挑戰,一定要考慮到學生的各種情況,準備充分,積極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

4、教學失誤:

⑴、課堂容量過大,時間比較緊,對學困生表現出的問題,不能及時處理。以後開展探究課教學時,要更多地考慮到學習主體的不同層次。

⑵、探究活動結束後,要留給學生鞏固知識、強化應用的課後作業,注重培養學生熟練掌握探究性學習和應用知識的能力,使每一位學生都能成為未來技術型社會探究者的主體。

教學是創造性的勞動,是一株常青樹,它的每一片新葉、鮮花和甜美的果實,都是在課改第一線的教師辛勤耕耘的結晶。我們會在這廣闊的舞臺,天然的實驗室,為新課程的實施繼續實踐。

高中生物教案2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xxxxx》是人教版教材高二生物必修本第x單元第x節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xxxxxxx,這為過渡到本節內容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因此,本節內容在xxxxxx中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的地位。

本節內容前面承接本教材的xxxxxx內容,後面是本教材的xxxxxx這部分內容,所以學好這個內容為學好以後的生物知識xxxxxx打下牢固的理論基礎,而且它在整個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本內容包含的一些xxxxxx知識,是以後生物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後大學聯考的必考內容。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著高x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2、能力目標3、情感、態度、價值觀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本著高x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重點的依據:只有掌握了xxxxxx,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學難點:

難點的依據:xxxxxx較抽象;學生沒有這方面的基礎知識。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說教法

我們都知道生物是一門培養人的實踐能力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們在以師生既為主體,又為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方法的思維過程。

考慮到我校高x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採取學生活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的參與活動,而且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願望。培養學生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行動結合起來,充分引導學生全面的看待發生在身邊的現象,發展思辯能力,注重學生的心理狀況。

當然教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本人應該通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解決實

際問題的渴望,並且要培養學生以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同時也體現了課改的精神。

基於本節課內容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1、直觀演示法:

利用圖片的投影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

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集體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由於本節內容與社會現實生活的關係比較密切,學生已經具有了直觀的感受,可以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本並思考,並例舉生產實踐上存在的一些有關的xxxxxx現象,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討論,然後進行歸納總結,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本節知識的認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最後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匯入新課:(3—5分鐘)

由上節課學過的知識和教材開頭的情景設定匯入新課。

2、講授新課:(30分鐘)

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點,明瞭地分析教材的難點。還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教師的特長,以及教學裝置的情況,我選擇了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這些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乏味的知識興趣化。

還重視教材中的疑問,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積累、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3、課堂小結,強化認識。(3—5分鐘)

課堂小結,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儘快地轉化為學生的素質;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並且逐漸地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個性。

4、板書設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系統的板書設計,還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板書:

5、佈置作業。

針對高二年級學生素質的差異,我進行了分層訓練,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掌

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高中生物教案3

一.傳統發酵技術的應用

課題1果酒和果醋製作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理解果酒、果醋製作的原理。

2、能力目標:

①學生根據果酒製作的原理設計果酒製作過程,體驗制果酒的實踐操作

②在對果酒製作結果進行分析與評價環節,培養學生實驗分析能力和嚴謹的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果酒釀製歷史的追述,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時滲透STS教育。

教學重點:

①說明果酒和果醋的製作原理

②設計製作裝置製作果酒和果醋

教學難點:

製作過程中發酵條件的控制

教學過程

引言:

在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很多事物都走在世界前列,酒也一樣,有著它本身的光輝篇章。在酒的記載中,有許多關於酒的有趣傳說。猿猴釀酒說——猿猴的主要食物就是含糖水果,猿猴在水果成熟的季節收貯大量的水果在“石窪”中,一段時間後,就有特殊香味的液體流出,這就是最早的果酒。

在國內市場上,近幾年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果酒,如枸杞酒、青梅酒等。

果酒與生活——果酒中雖然含有酒精,但含量與白酒、啤酒和葡萄酒比起來非常低,一般為5到10度,最高的也只有14度。因此,被很多成年人當作飯後或睡前的軟飲料來喝。果酒簡單來說就是汲取了水果中的全部營養而做成的酒,其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人體所需的氨基酸。有時候即使生吃水果也不能吸收的營養,通過果酒卻可以吸收,因為營養成分已經完全溶解在果酒裡了。果酒裡含有大量的多酚,可以起到抑制脂肪在人體中堆積的作用,使人不容易積累脂肪和贅肉。此外,與其他酒類相比,果酒對於護理心臟、調節女性情緒的作用更明顯一些。

課題1從課題背景人手,然後從實驗原理、實驗流程示意圖和提供的資料,較全面的介紹了果酒和果醋的製作過程。

一、基礎知識

1.果酒製作的原理

閱讀課本,完成以下問題:

(1)果酒的製作需要什麼微生物?

(2)酵母菌的形態、結構、分佈、種類及菌落?

(3)酵母菌的代謝型別及其呼吸過程的反應式如何?

(4)酵母菌的適宜溫度是多少?

(5)為什麼在一般情況下葡萄酒呈紅色?

(6)什麼叫發酵?發酵等同於無氧呼吸嗎?酵母菌有何實際應用?

(1)酵母菌形態、結構、分佈、種類及菌落

①形態、結構

酵母菌是單細胞真菌,屬真核生物,細胞大小為1~30um,呈圓形、橢圓形等。

思考:你認為酵母菌的細胞中有哪些結構?

你認為細菌與酵母菌在細胞結構上有什麼區別?

②繁殖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有出芽生殖、分裂生殖和孢子生殖,但多以出芽方式進行無性生殖。溫度低時形成孢子,進入休眠狀態,溫度適宜時,進行出芽生殖,繁殖速度快。③菌落:

討論:你知道什麼的菌落嗎?在生態學上一個菌落屬於什麼?

酵母菌在固體培養基上形成的菌落,其表面溼潤、黏稠,呈白色或粉紅色。(在液體培養基中,有些在液體表面形成菌膜,或在容器壁上出現酵母環,或產生沉澱。)

④生存的環境

自然界中,酵母菌分佈廣泛,但多分佈在含糖較高的偏酸環境中,如水果、花、樹皮上,(有些可與昆蟲共生,有些使人致病,如白色假絲酵母引發鵝口瘡、肺感染。食品中常見的酵母菌有啤酒酵母、葡萄汁酵母、魯氏酵母(醬油釀造)、球擬酵母屬、粉狀畢赤氏酵母等。)一年四季,土壤始終是酵母菌的大本營。

思考:在發酵製作葡萄酒的時候,要對葡萄進行消毒嗎?為什麼?

其他微生物與酵母菌的關係是什麼?

(2)酵母菌的代謝型別及其呼吸過程

①酵母菌的呼吸

果酒的製作離不開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厭氧微生物,

在有氧條件下,反應式如下:酶

C6H1206+6O22+6H20+能量

在無氧條件下,反應式如下:酶

C6H12O62H5OH+2C02+能量

思考:

在發酵過程中,如果要使酵母菌進行大量繁殖,應怎樣處理?

如果要獲得酒精呢?為什麼?

(3)發酵

1).發酵概念

廣義:是通過微生物的培養來大量生產各種代謝產物的過程。包括有氧發酵(如醋酸發酵、穀氨酸發酵)和無氧發酵(如酒精發酵)。

狹義:是指微生物的無氧呼吸(包括酒精發酵、乳酸發酵等)。

2).所以:發酵≠無氧呼吸。

3).應用:

釀酒、發饅頭、麵包製作、酒精製造、生產藥用酵母片、生產維生素、生產抗菌素等。

(4)溫度要求

繁殖的最適溫度:20℃;

酒精發酵的最適溫度:18~25℃。

思考:你知道酵母菌需要適宜溫度的原因嗎?

酵母菌有不同的最適溫度說明了什麼?

補充:溫度對發酵的影響

酵母菌只能在一定溫度下生活。溫度低於10℃,酵母菌發育很緩慢。隨著溫度的升高,繁殖速度加快,20℃時為最佳繁殖溫度,此時酵母菌生殖速度快、生活力強。超過35℃,酵母菌生長受到抑制,繁殖速度迅速下降,到40℃酵母菌停止出芽,開始出現死亡。如果想要獲得高酒精濃度的發酵液、減少究竟的損耗,必須控制好發酵溫度。

你知道嗎?

1、一般情況下,葡萄酒呈紅色的原因?

(在發酵的`過程中,隨著酒精度的提高,紅葡萄皮的色素也進入發酵液,使葡萄酒呈紅色。)

2、葡萄酒分成乾紅、乾白等種類的依據是什麼?

(1、根據葡萄酒的顏色分成白葡萄酒、紅葡萄酒和桃紅葡萄酒三種。

白葡萄酒:用白葡萄釀造,皮汁分離發酵;

紅葡萄酒:用紅葡萄釀造,皮汁混合發酵;

桃紅葡萄酒:顏色介於白葡萄酒和紅葡萄酒之間,皮的發酵時間短。

2、根據葡萄酒的含糖量分成幹、半乾、半甜、甜四種。

幹葡萄酒:含糖量低於4克/升;

半乾葡萄酒:含糖量介於4克-12克/升之間;

半甜葡萄酒:含糖量介於12克-50克/升之間;

甜葡萄酒:含糖量高於50克/升。)

自然發酵:附著於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5)菌種來源:?

??人工培養:分離獲得得純淨的酵母菌菌種。

(在果酒的工業生產中為了提高果酒的品質也可以直接在果汁中加入人工培養的酵母菌,例如:乾酵母或酒藥)

2、果醋製作的原理

閱讀課本,思考以下問題:

(1)醋酸菌的形態?細胞結構?

(2)醋酸菌有哪些方面的實際應用?

(3)醋酸菌的代謝型別?

(4)果醋的製作原理?

(1)醋酸菌形態

1).從橢圓到桿狀,有單個,有成對,有成鏈狀,以鞭毛運動或不運動,不形成芽孢,屬原核生物,以分裂方式繁殖,新陳代謝型別為異養需氧型。(醋酸菌與酵母菌相比,最主要的

特點是)

2).應用:食醋、果醋

(2)果醋製作的原理,

醋酸菌是—種好氧性細菌,只有當氧氣充足時,才能進行旺盛的生理活動。變酸的酒的表面觀察到的菌膜就是醋酸菌在液麵大量繁殖而形成的。實驗表明,醋酸菌對氧氣的含當量特別敏感,當進行深層發酵時,即使只是短時間中斷通人氧氣,也會引起醋酸菌死亡。當氧氣、糖源都充足時,醋酸茵將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

C6H12O6→3CH3COOH(醋酸)

當缺少糖源時,醋酸菌將乙醇變為乙醛,再將乙醛變為醋酸(反應簡式如下)。醋酸菌的最適生長溫度為30℃一35℃。

酶酶2C2H5OH+O2→2CH3CHO(乙醛)+2H2O2CH3CHO+O2→2CH3COOH(醋酸)

過渡:根據這個原理,我們是怎樣設計果酒、果醋製作方案的?

提示:從以下三個方面考慮:選材、設計實驗裝置、操作過程

二、實驗設計

1.果酒和果醋實驗流程示意圖

果酒果醋

閱讀教材3-4頁,對A、B兩同學的實驗裝置進行討論:

A:每次排氣時只需擰鬆瓶蓋,不要完全揭開瓶蓋;制醋時,再將瓶蓋開啟,蓋上一層紗布,進行葡萄醋的發酵。(來防止發酵液被汙染,因為操作的每一步都可能混入雜菌)B:分析果酒和果醋的發酵裝置中充氣口、排氣口和出料口分別有哪些作用。為什麼排氣口要通過一個長而彎曲的膠管與瓶身連線?

充氣口是在醋酸發酵時連線充氣泵進行充氣用的;排氣口是在酒精發酵時用來排出二氧化碳的;出料口是用來取樣的。排氣口要通過一個長而彎曲的膠管與瓶身連線,其目的是防止空氣中微生物的汙染。使用該裝置制酒時,應該關閉充氣口;制醋時,應將充氣口連線氣泵,輸入氧氣。

2、實驗操作

(1)材料的選擇與處理

選擇新鮮的葡萄,榨汁前先將葡萄進行沖洗,除去枝梗。

①、取葡萄500g,去除枝梗和腐爛的葉子。

②、用清水沖洗葡萄1-2次除去汙物。(注意沖洗次數不宜太多,為什麼?)討論:你認為應該先沖洗葡萄還是先除去枝梗?為什麼?挑選葡萄沖洗榨汁酒精發酵醋酸發酵

高中生物教案4

一、教學目標

1.掌握氨基酸脫水縮合的過程。

2.通過學習氨基酸脫水縮合的過程,提高有關蛋白質相關計算的能力。

3.認同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關注蛋白質研究的新進展。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氨基酸脫水縮合的過程。

難點:氨基酸脫水縮合的過程及相關計算。

三、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複習匯入,提問:

之前我們學習過了組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氨基酸,如果把氨基酸比喻成珍珠的話,那麼這些“珍珠”是如何穿成串兒,成為“珍珠項鍊”蛋白質的呢?如果告訴你氨基是具有鹼性的,而羧基是具有酸性的,那麼大膽猜測一下會發生什麼?(酸鹼中和。)帶著這樣的思考,接下來共同學習一下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

(二)新課講授

1.蛋白質的結構層次

過渡:蛋白質是生物大分子,所謂大分子就是相較無機物來說分子量大百倍或千倍以上的分子。比如牛胰島素的相對分子質量為5700,人的血紅蛋白相對分子質量為64500等。

提問:那麼小小的.氨基酸是如何組成那麼大的蛋白質的呢?請同學們結合課本,說一說從氨基酸到蛋白質大致有哪些結構層次。(經歷了二肽→三肽→多肽,通過盤曲、摺疊形成了具有空間結構的蛋白質。)

過渡:這種氨基酸和氨基酸的連線方式稱為脫水縮合。

2.脫水縮合過程

組織學生自學課本,說出脫水縮合的含義: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連線,同時脫去一分子的水,這種結合方式叫做脫水縮合。此時重點強調肽鍵的含義及寫法。

活動(角色扮演):請4位同學分別扮演一種氨基酸,如果每位的右手代表氨基,左手代表羧基,然後站成一排,相鄰的同學手牽手,牽手的部分可以稱作什麼?(肽鍵。)

問題:

怎樣才能更高地還原脫水縮合過程?(每人右手拿著NH和H的卡片,左手拿著CH和OH的卡片,一個同學和另一個同學左右手相連的時候,拿掉H和OH的卡片。)

其他同學觀察,4位同學站成一排,會形成幾個肽鍵?脫去幾分子水?(3;3。)

如果是5位同學呢?(4;4)6位同學呢?(5;5。)

繼續提問:那麼n個氨基酸形成一個肽鏈時,脫掉幾個水分子?形成幾個肽鍵?如果n個氨基酸形成m條肽鏈呢?(n-1;n-1;n-m;n-m。)

(三)鞏固提高

提出啟發性問題:如果4位同學站的不是一排,是一個圈,結果跟之前的有什麼區別?(形成環肽,形成4個肽鍵,脫去4個水。)組織學生進行表演,其他同學點評,總結結論。

(四)小結作業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

作業:如果同學們在進行角色扮演時,改變站位、人數、人員等等,結果又是如何?形成的蛋白質是一樣的麼?請同學們課下進行活動,並且探究蛋白質結構多樣性的原因,下節課進行分享。

四、板書設計

中公講師解析

高中生物教案5

I學習目標

1.列舉其他植物激素。

2評述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應用。

II學習重難點

1.其他植物激素的種類和作用。

2.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應用。

3.蒐集並分析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長調節劑的資料。

III方法指導自學質疑/交流展示

自學質疑、交流展示、知識建構、基礎檢測、鞏固練習、能力提升

一、自學質疑/交流展示

1.除生長素外,植物體內還存在xx等植物激素。

2.植物體內各種激素並不是孤立的起作用,而是多種激素共同調解。

3.的對植物的生長髮育有的化學物質稱為植物生長調節劑,植物生長調節具有xx等優點,在生長中得到廣泛使用。

二、【基礎檢測、鞏固練習】

1、下列對植物激素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它在植物體內含量極少B、它對植物生命活動具有調節作用

C、它是植物體一定部位產生的D、它的化學本質是吲哚乙酸

2、把成熟的蘋果與未成熟的香蕉密封在一起,可促使香蕉成熟,是由於蘋果放出了()

A、乙烯B、赤黴素C、脫落酸D、細胞分裂素

3、植物激素是指()

A、活細胞合成的微量高效調節物質B、一定部位合成的微量高效調節物質

C、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長調節劑D、細胞合成的具有調控代謝功能的物質

4、細胞分裂素不存在於()A、莖尖B、根尖C、成熟的`果實D、萌發的種子

5、能夠延緩葉片衰老的植物激素是()

A、生長素B、赤黴素C、細胞分裂素D、脫落酸

6、下列除哪種激素外,都能促進植物生長()

A、生長素類B、赤黴素C、細胞分裂素D、乙烯

7、在植物的生長髮育過程中起調節作用的激素是()

A、生長素B、赤黴素C、多種激素D、乙烯

三.【能力提升】

13.根據有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在進行插條繁殖時,如果在枝條上保留一些正在生長的芽或幼葉,扦插枝條就容易生根,這是因為。

(2)如圖(一)為桃樹,圖(二)為龍爪槐,請回答它們頂芽產生的生長素的運輸方向(回答A→B或B→A),並解釋原因。

①桃樹,龍爪槐。

②原因是。

(3)農業生產上常用生長素類似物噴灑生長有某種雙子葉植物雜草的水稻田,結果水稻正常生長,雜草死亡。這說明。

(4)松柏、杉樹的樹冠都明顯呈寶塔形,請解釋其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要使貯藏越冬的蔬菜保持綠色,應給蔬菜噴灑哪種植物激素,並解釋使用這種激素的原因。

(6)剛剛收穫的馬鈴薯塊莖種到土壤裡不能發芽,其原因是塊莖含有較多的,進入休眠期。要解除它的休眠,促使其發芽,可用處理。

13、(1)芽和幼葉能產生生長素,促進扦插枝條的生根

(2)①A→B;B→A ②在芽中生長素的運輸是由形態學上端向形態學下端運輸

(3)雙子葉植物雜草對生長素敏感性較強,在較低濃度下,生長就被抑制,而單子葉植物水稻在這一濃度時卻能正常(或促進)生長。

(4)這是一種頂端優勢現象。越往下,離頂芽越遠,側芽積累的生長素就越少,發育形成的側枝就越長。反之,越往上,就越短。

(5)細胞分裂素,因為它有防止葉片衰老的作用。

(6)脫落酸;赤黴素

高中生物教案6

輔導教案

基礎連結溫故知新

一、生物體中的水

1.作為溶劑,水是生物體內物質運輸的________。

2.水分子通過膜的擴散,叫________。當外界溶液濃度高於細胞液濃度時,細胞會因________而發生質壁分離。細胞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中都有水的生成,在有氧呼吸中發生在________過程中,在光合作用中發生在________過程中。

二、水的生態效應

1.水迴圈:主要路線是從地球表面通過________進入大氣圈,同時又不斷地從大氣圈通過________回到地面。

2.酸雨:是由於燃燒煤、石油和天然氣所產生的________的氧化物,與大氣中的水結合而形成酸性的產物,使雨水呈酸性。

3.水體富營養化:是由於水體受到如化肥等無機物的汙染,使水生植物大量生長,造成水中生物死亡的現象。被人類排放到水體中的汙染物包括8類:即家庭汙水、微生物病原體、________、________(包括除草劑和洗滌劑)、其他礦物質和化學品、水土流失的衝擊物、放射性物質、來自電廠的廢熱等。

一、1.載體

2. 滲透 失水 電子傳遞 碳反應

二、1.蒸發 降雨

2.硫和氮

3.化學肥料 殺蟲劑

聚焦科技掃描知識

水利工程與生態工程是同步進行並且密不可分的,特別是對於我國等發展中國家,水利的開發利用又是必須的,水利工程的實質都是為了解決水資源的時間、空間分佈不均衡的問題,但我們還要清醒地認識到水利工程給環境可能帶來負面的影響。

一、水利工程會打破流域生態系統的動態平衡

1.改善水庫周邊環境

由於調運大量的水,使的水庫周圍空氣溼度增大,有利於植物的大量生長,改善了當地生態環境。

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

2.防止洪澇災害

三峽大壩的建成,有效地減輕長江洪水災害對中游人口稠密、經濟發達的平原湖區生態與環境的嚴重破壞,以及洪災給人們心理造成的威脅。大壩還攔截了大量的泥沙,降低了下游湖區淤積的速度,有利於湖區對洪水的調節和蓄水。

3.改善大壩上游的航運條件

水力發電站

4.開發清潔能源——水電能

利用大壩水力發電,是可持續發展的清潔能源。水電與火電相比,可減少燃煤、燃油對環境的汙染。

然而,大型水利工程也不可避免地會帶來一些消極或不利的影響。

5.破壞原生態系統的生物生活環境

如果不按規律辦事,單純以水利工程建設為目的,會進一步增加水土流失的現象,如小灣水電站建設過程中的水土流失現象非常嚴重。

三峽大壩建成後,該地區食物鏈結構破壞,例如中華鱘有到長江上游產卵繁殖的習性,大壩修建正好隔斷了中華鱘溯河逆流的路途,使其繁殖和生存受到嚴重影響。

6.改變兩岸土壤特性

由於生土淺表化,加之水庫兩岸的滲漏使地下水升高,造成土壤次生鹽鹼化、沼澤化,使植物不能更好地生存,在坡度較大地區還會誘發山體滑坡、泥石流等災害。

7.誘發地震

地殼結構可能會發生變化而為地震創造了條件。

8.水質的變化

由於庫區水流速度減慢,如果兩岸生活汙水、工業汙水不經治理就直接排放,可能會引起水體富營養化,造成水質惡化。

二、水利工程要與生態保護工程同步進行

1.河流湖泊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果庫區泥沙淤積,會影響庫區及周圍生物的生存。

2.河流是多種生物的棲息地和物種庫

任何一條河流其上下游、左右岸的生物群落交織在一起,共生共存,處於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中。

3.水利工程是人類自身發展必需的,要科學地規劃、設計和管理。

綱舉目張理清結構

良好的社會環境有利於水利工程的實施,良好的經濟條件有利於生態環境保護工程,只有對自然規律的理解深刻才能自覺遵守自然規律,通過合理的、科學的規劃和設計,將水利工程對生態的影響減少到最低程度。

突破難點化解疑點

1.為什麼說節水比調水更重要?

探究發現:解決水資源時間分佈不均,主要靠修水庫多蓄水;解決水資源空間不均,主要依靠調水。但是我國水資源問題短缺,靠修水庫、建調水工程,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建設節水型社會才是解決我國乾旱缺水問題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戰略舉措。

調水水量有限,改變不了北方地區人均水資源緊缺的根本格局。而且缺水嚴重的地區,仍然存在著嚴重的浪費水的現象。

治理汙水確實需要花很多的錢,而且還不能增加水量,但非做不可。節水,是個建設什麼樣社會的問題、是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我發現

2.大壩建成會導致哪些生態環境問題?

探究發現:(1)移民問題

關係到人的生存權和居住權的調整,是當今世界性難題。

(2)對泥沙和河道的影響

從生態學角度講,在河流上建壩,阻斷了天然河道,導致河道的流態發生變化,引發整條河流上下游和河口的水文特徵發生改變,導致上游泥沙淤積。

(3)水體變化帶來的影響

水體容易受到汙染,蒸發量增加等。

(4)對魚類和生物物種的影響

特別是對某些魚類洄游的影響。解決的辦法有兩個:一是建魚梯、魚道,二是進行人工繁殖。

(5)地質災害

修建大壩後可能會觸發地震、崩岸、滑坡等不良地質災害。

(6)潰壩。

我的發現

高中生物教案7

實驗原理

高等植物的葉綠體存在於細胞質中,葉綠體呈 色、 形,高倍顯微鏡下清晰可見。

實驗目的

1、初步掌握高倍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2、觀察葉綠體形態和分佈。

實驗程式

觀察細胞質的流動

實驗原理

活細胞中的細胞質處於不斷流動的狀態,用 的運動作為標記可觀察細胞質的流動。

實驗目的

1、掌握高倍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2、通過顯微鏡的實際觀察的.實際觀察,理解細胞質流動是一種生命現象。

實驗程式

光照、室溫條件下水中培養黑藻

取一片幼嫩的小葉

臨時裝片:清水+小葉+蓋玻片

低倍觀察葉片細胞

高倍觀察葉綠體的流動及流動方向

注意事項:

1、細胞質的流動受細胞的代謝狀況和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增進細胞代謝作用的因素,如適宜的光照、溫度、PH值、生長素等,都可以促進細胞質的流動。反之,不利的環境變化和某些化學藥品,如麻醉劑等,則可抑制細胞質的流動。

2、在做此實驗時,如果發現細胞質不流動,或者流動很慢,應立即採取措施,加速其細胞質的流動。其方法有三種:一是進行光照,即在陽光或燈光下放置15~20分鐘;二是提高盛放黑藻的水溫,可加入熱水將水溫調至25℃左右;三是切傷一小部分葉片。

自我評價試題

1、普通光學顯微鏡是生物學實驗中最常用的儀器之一,試回答下列關於顯微鏡使用中的有關問題:

(1)一細胞或物體被顯微鏡放大50倍,這時“被放大50倍”是指該細胞或生物體的( )

A、體積 B、表面積 C、像的面積 D、長度或寬度

(2)當顯微鏡的目鏡為10×,物鏡為10×時,視野範圍內看到一行相連的8個細胞,若目鏡不變,物鏡換成40×時,則在視野中可看到這行細胞中的--------------------( )

A、2個 B、4個 C、16個 D、32個

(3)用4臺顯微鏡觀察黑藻細胞。在相同環境中, 若視野的明暗程度相仿,反光鏡的選用一致,則:顯微鏡的光圈最大的一臺是( );目鏡和物鏡均最短的一臺是( );觀察到的細胞數目最多的一臺是-------------------------------------------------------------( )

A、目鏡15×和物鏡45× B、目鏡15×和物鏡10×

C、目鏡5×和物鏡10× D、目鏡5×和物鏡45×

2、選擇蘚類作為觀察葉綠體材料的原因與下列哪項無關---------------------------------( )

A、製片簡單 B、葉綠體清楚 C、葉子薄而小 D、細胞質流動速度快

3、用高倍鏡觀察比用低倍鏡觀察到的細胞數目、大小和視野的明暗情況依次為---( )

A、多、大、亮 B、少、小、暗 C、多、小、暗 D、少、大、暗

4、觀察細胞質流動時,觀察的最佳部位是---------------------------------------------------( )

A、葉的邊緣細胞 B、靠近葉脈部位的細胞 C、葉片表皮細胞 D、保衛細胞

5、把葉綠體作為細胞質流動的標誌是因為--------------------------------------------------( )

A、葉綠體在不同強度光照射下會以不同面向著光源

B、如果沒有標誌物,細胞質的流動難以觀察

C、只有葉綠體等顆粒可以移動,細胞質基質不流動

D、細胞基質是流動的,細胞器是不運動的

6、張小攀同學在觀察變形蟲臨時裝片時,發現視野中有一較大的變形蟲,但在圖象上有一小片汙物,影響對變形蟲的觀察。

(1)在不調換目鏡和物鏡的情況下,她應如何判斷汙物在何處?寫出操操作步驟。

(2)如果確認汙物在裝片內部,在既不允許重新制作裝片又不能揭開蓋玻片的情況下,如何清除汙物或使汙物與變形蟲分開?

自我評價試題答案:

1、(1)D (2)A (3)A、B、C 2、D 3、D 4、B 5、B

6、(1)先輕輕移動裝片,觀察汙物是否隨著移動,如果隨著移動,則汙物在裝片表面或內部;如果移動裝片,汙物不動,一般在鏡頭上,可先轉動目鏡,看汙物是否轉動,如果汙物隨著轉動,說明汙物在目鏡上,否則可能在物鏡上。

(2)用吸水紙在一側吸引內部液體,使汙物與變形蟲分開。

高中生物教案8

一、學情分析

本課的授課物件是高一的學生,經過兩年的生物學學習,學生已經儲備了很多生物學知識,具有一定的生物學基礎。本節課主要講述酶在生物新陳代謝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生理特性,教材對酶的本質和特性作了重點介紹。本章本節課內容是高二生物教材的重難點內容。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現象皆與酶的活動有關。在本章節中通過探索驗證酶的特性的教學過程,培養學生建立科學的思維方法和研究精神。

首先,在本課之前,學生已經對酶的發展歷程、特性、作用等都已經知道並理解。這些都與接下來的酶的特性緊密相關。也一定程度上反饋了上節課的上課質量和學生的掌握情況。並且為接下來的教學作為指導。其次,學生對生活中常見的比如說加酶洗衣粉,學生都可能接觸過,那麼他們就會有很多問題出現了:加酶洗衣粉添加了什麼型別的酶呢?酶在洗衣粉裡是怎樣工作的?在使用加酶洗衣粉的時候需要注意什麼呢?等等的問題。這樣,一方面學生會形成無意注意,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習慾望,學習效果也大大提高。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從這方面下手,收集資料,增大資訊量,活躍課堂氣氛。再者,酶的生產應用的引入,一定程度上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讓學生覺得生物對他們來說,不是隻是抽象的某某技術,某某發現,某某科學家等等,而是貼近日常生活的,很常見的東西,他們會有這樣的想法:“如果我掌握了這個,那我是不是就相當於令人羨慕的科學家了呢?”這樣,也一定程度上激發了他們的學習慾望。也為以後的擇業多一個選擇。

二、教學內容分析:

1、本節課的知識結構:

在這節課中,我打算先回顧上節課所學習的內容:酶的本質,作用。然後問大家一個問題:“生活中你遇到酶了嗎?”其次,給大家展示幾張酶的在生活中應用的圖片,看大家反應,並嘗試總結。再者,就用幾個案例來一一說明酶具有哪些特性。

2、本節課的生物學概念:

1、酶的特性:酶特別具有的。與眾不同的性質。

2、酶的專一性:酶對所作用的底物有嚴格的選擇性。一種酶僅能作用於一種物質,或一類分子結構相似的物質,促其進行一定的化學反應,產生一定的反應產物。

3、酶的高效性:與無機催化劑相比,酶具有高效率的催化能力。

4、酶的作用條件溫和:酶所催化的化學反應一般是在比較溫和的條件下進行的,其代表是溫度跟酸鹼度。

三、學習動機的喚起和保持

1、通過提問一些看似跟學習無關的,其實大有玄機的問題。比如說:“你們家用什麼牌子的洗衣粉?你們喜愛的牛仔褲是怎樣子做成的呢?”當然,在眾多的答案中,教師要繞回主題。

2、展示一些能夠引起注意的圖片,比如說麵包,啤酒。也能引起他們的無意注意,也能激發他們的有意後注意等等。以達到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效率、

3、教師的語言當然也要適當地調整,儘量使用貼近學生的,但又不失專業的語言。也一定程度上引起注意。

4、可以嘗試佈置學生去查閱關於酶的資料,並綜合彙報展示。

四、落實課程目標

本節課要實現的高中生物學課程內容是:

第五章: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第一節: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二、酶的特性

具體內容標準

活動建議

案例分析:酶的`特性

收集酶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並加以分析運用了酶的哪些特性,再綜合彙總,然後彙報。

五、教學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應該達到以下目標:

1、知識目標:(1)說明酶在細胞代謝中的特性。

(2)能夠準確說出酶的特性包括那個方面,並舉例說明。

2、能力目標:(1)通過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習,使學生學會與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2)試圖準確辨認酶在生活生產中(比如說某商品)運用了哪些特性。嘗試蒐集感興趣的相關資料,彙總、分析、總結。

(3)通過學生主動參與科學探究的虛擬實驗活動,使學生掌握科學探究的程式和方法,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動手實踐的能力。

3、情感目標:(1)感受酶在生活中的應用,自然地形成酶在生活中應用多樣,種類多樣,但用的過程中要注意結合它的特性。也形成了一種觀念:生物其實離我們很近,它不僅僅是科學家的事,我們也可以當“科學家”。(2)在學習的過程中,懂得一個道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且也使學生養成好奇、勇於質疑、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科學探究精神。

六、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酶的三特性:高效性、專一性、作用條件溫和及其案例

教學難點:1酶如何“嬌氣”了?

2低溫的時候酶失活了嗎,為什麼?

七、課前準備

1、教師課前收集相關資料,比如說酶的應用的圖片,案例。

2、在課前佈置學生收集資料,並加以指導。

八、課時安排:十分鐘

九、教學過程:

時間

教學

環節

教師的教學行為

學生的行為

教學技能

教學策略

高中生物教案9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以必修第一冊中《減數分裂和有性生殖細胞的形成》和第二冊中《遺傳的基本規律》為基礎,從學生感興趣的人類遺傳病引入,討論:紅綠色盲和抗維生素D佝僂病這兩種遺傳病為什麼在遺傳表現上總是和性別相聯絡,為什麼在遺傳表現上與性別關聯的表現又不相同。伴性遺傳有什麼特點。伴性遺傳規律在生產實踐中的其它應用。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通過紅綠色盲的調查培養學生收集、處理資訊的能力

(2)通過探究活動培養學生運用已有知識進行分析、提出假設、設法求證的科學探究能力。

(3)能夠推理出紅綠色盲遺傳的規律,提高縝密的思維能力。

2.能力目標

(1)探索伴性遺傳方式的本質規律,掌握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應用人類遺傳學研究中生物統計的方法。

(2)通過分工推理出紅綠色盲遺傳的規律,提高善於與他人合作與溝通的工作能力,提高研究效率。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通過伴性遺傳的故事激發學習生命科學的興趣。

(2)通過探究過程的體驗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

(3)如何面對伴性遺傳疾病,培養正確地人生觀、價值觀,融入生命教育。

(4)喚起發現人類遺傳病、探索遺傳病治療方法的社會責任。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伴性遺傳的特點

2、難點:分析人類紅綠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遺傳的規律

四、學情分析

學生在前面已學過減數分裂和基因與染色體的關係,已經掌握基因分離規律和自由組合規律。在已有知識基礎上,通過紅綠色盲的調查活動及結合課堂的探究活動,對伴性遺傳現象進行分析和總結。

五、教學方法

採用探究、討論模式結合、啟發誘導、設問答疑的教學方法。

六、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課前準備:指導學生調查人群中色盲症的'發病情況和規律。指導學生通過網路等途徑尋找資料與自己調查資料加以比較。讓學生調查人群中的色盲患者的家庭情況。分析調查資料可能與資料不相符的原因。注重與現實生活相聯絡。該項準備工作可以使學生從生活中尋找與伴性遺傳有關的紅綠色盲問題進行調查、討論和學習,通過調查發現問題“在人群中男女發病率不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把學生引入到觀察、分析的積極心理活動狀態,使教學中紅綠色盲探究活動更能順利開展。但其中難點是學生調查情況不可估計,教師要在課前先作好相應培訓與準備工作。如教會學生設計記錄表格,有關遺傳病發病率的計算方法。

七、課時安排:1課時

八、教學過程

學習階段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匯入

新課

新課

講授

1、色盲症的發現

講述英國科學家道爾頓發現色盲的小故事,引導學生思考:從道爾頓發現色盲的小故事,你獲得了什麼樣的啟示?

提問學生

介紹色盲知識:就是不能辨別色彩,即辨色能力喪失。紅綠色盲是一種常見的人類遺傳病,患者不能像正常人一樣區分紅色和綠色。

2、課件顯示紅綠色盲檢查圖

設疑:紅綠色盲是怎麼遺傳的呢?

匯入新課:伴性遺傳。理解概念。

一、伴性遺傳的特點及常見事例

1、 特點:性染色體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狀遺傳與性別相聯絡。

2、常見實事例:(1)人類遺傳病:人類紅綠色盲、血友病等。

(2)果蠅:眼色等。

二:人類紅綠色盲症

1、色盲遺傳家系圖譜分析

課件顯示紅綠色盲家系遺傳圖譜,認識系譜,分析圖譜,設計問題讓學生思考 :

(1)對“資料分析”的兩個討論題進行討論。

(2)總結伴性遺傳的概念、色盲基因的表示方法,填寫學案中相關內容。

2、課件顯示人的正常色覺和紅綠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現型的圖表,引導學生填寫

根據遺傳圖解,寫出Ⅰ-1和Ⅲ-6的基因型,並推測Ⅱ-3的基因型。下面我們來畫一畫他們的遺傳圖解(這裡難度較大,教師可先作示範)!Ⅰ-1與Ⅰ-2。

結論:生下的孩子無論是男是女,視覺都表現正常,沒有色盲。可是,他們的女兒卻都是攜帶者。

Ⅱ-3與Ⅱ-4(緊接上面的圖解板書圖解)

課件顯示鞏固練習,提問學生

3、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婚配型別並回答,然後總結給出正確答案。

4、強調遺傳圖解的書寫格式,在課件上邊引導學生回答邊演示兩種婚配方式的遺傳圖解

5、通過遺傳圖解引導學生總結色盲遺傳的特點,得出“交叉遺傳”的結論。

6、課件顯示鞏固聯絡,提問學生(教師可稍作引導)。

三、抗維生素D佝僂病

1、基因位置

2、遺傳特點

四、伴性遺傳在實踐中的應用

根據雛雞的羽毛特徵來區分雌性和雄性

知識拓展:歸納伴性遺傳的方式和特點

[1] 伴Y遺傳:

(1)特點:①致病基因只位於Y染色體上,無顯隱之分,患者後代中男性全為患者,患者全為男性,女性全為正常,正常的全為女性。簡記為“男全病,女全正”。②致病基因由父親傳給兒子,兒子傳給孫子,具有世代連續性。也稱限雄遺傳,簡記為“父傳子,子傳孫”。

(2)例項:人類外耳道多毛症。

(3)典型希普圖

[2] 伴X顯性遺傳:

(1)特點:①具有連續遺傳現象 ②患者中 性多於 性 ③男患者的母親及女兒一定為患者,簡記為“男病,母女病”。④正常女性的父親及兒子一定正常,簡記為“女正,父子正”,⑤女性患病,其父母至少有一方患病。

(2)例項:抗維生素D佝僂病,鐘擺型眼球震顫。

(3)典型系譜圖

[3] 伴X隱性遺傳

(1)特點:①具有隔代交叉遺傳現象。②患者中男性多於女性。③女患者的父親及女兒一定是患者,簡記為“女病,父子病”。④正常男性的母親及女兒一定正常,簡記為“男正,母女正”。⑤男患者的母親及女兒至少有一個致病基因。

(1) 例項:人類紅綠色盲、血友病、果蠅的眼色遺傳。

典型系譜圖

歸納:人類伴性遺傳病判定口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聽講、思考,在老師的引導下回答

學生看圖識別,進行自我色盲檢測。

填學案

學生思考,回答

學生填寫

學生思考回答

學生在學案上練習寫遺傳圖解

黑板練寫

思考回答

學生觀察、討論

學生聆聽

學生思考分析作答

填學案

理解各種伴性遺傳的特點,記住常見例項

運用所學知識判斷遺傳方式

道爾頓發現色盲的小故事十分生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體驗本節課的情感目標。認同道爾頓勇於承認自己是色盲患者,並將自己的發現公之於眾的獻身科學、尊重科學的精神

通過辨認、識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設疑激發學生思考,便於新課的講授。

探究、討論模式結合:通過家系遺傳圖譜分析遺傳現象→ 提出問題 →討論問題 → 提出依據釋疑 → 結論,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通過問題推進的辦法提高學生質疑、假設、探究的能力,體現本節的能力目標。

以學生為主體,肯定學生的能力,引發繼續學習的興趣。

講練結合,鞏固所學知識。

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的能力,落實本節課的能力目標。

遺傳圖解的書寫格式是教學重點,在上一章已經學習過,通過學生回答既回顧所學知識,又可聯絡遺傳的基本規律等知識,使學生認識到伴性遺傳也遵循遺傳的基本規律。

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的能力,鞏固所學知識。

通過講練結合落實學生的遺傳圖解的書寫能力,解決學生眼高手低的毛病。

通過練習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歸納伴性遺傳的方式和特點,運用所學知識判斷遺傳方式,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課堂小結

總結本節課知識點及聯絡,強調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

學生呼應

幫助學生建立知識框架

鞏固練習

(1)一男孩是紅綠色盲患者,他的父親、祖父、外祖父也均是紅綠色盲患者,但他的母親、祖母、外祖母色覺都正常。該男孩色盲基因的傳遞來源是( A )

A.外祖父→母親→男孩

B.外祖母→母親→男孩

C.祖父→父親→男孩

D.祖母→父親→男孩

(2)一男孩是紅綠色盲患者,但他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都不是患者。該男孩色盲基因的傳遞來源是( B )

A.外祖父→母親→男孩

B.外祖母→母親→男孩

C.祖父→父親→男孩

D.祖母→父親→男孩

學生演練,並回答

鞏固所學知識點。

課後作業

見學案

學生練習

鞏固所學知識

九、板書設計

一、伴性遺傳的特點及常見事例

二、人類紅綠色盲症

三、抗維生素D佝僂病

四、伴性遺傳在實踐中的應用

拓展延伸:伴性遺傳的方式、特點及運用

十、教學反思

對“伴性遺傳”的教學設計中,不僅僅將教學目標定位於讓學生理解“伴性遺傳”的傳遞規律上,應該多引導學生問一些“為什麼”,把教材中很多是結論性內容,通過問題推進的辦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可以融合資料收集、遺傳病的調查、判斷及推理,假設和論證、討論、遺傳圖譜書寫和遺傳概率計算,完成新課標確定的操作技能、資訊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三個方面的能力目標。改變過去單一的接受式學習模式,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勤於動腦、樂於探究、勇於創新、善於合作交流的新型學習方式。

高中生物教案10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簡述ATP的化學組成和特點。

(2)寫出ATP的分子簡式。

(3)解釋ATP在能量代謝中的作用。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ATP與ADP相互轉化關係的多媒體動畫,認識ATP在細胞中作為能量流通的原因。

(2)通過分析,比較在生物體生命活動中,ATP如何生成又如何消耗,找出能量代謝的規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滲透熱愛自然和生命的情感教育。

(2)通過對課本P90圖5-7進行補充和完善,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主動參與的學習態度,培養用準確的科學術語闡述觀點和進行合作學習的態度

教學重難點

1、ATP化學組成的特點及其在能量代謝中的作用。

2、ATP與ADP的相互轉化。

教學過程

【匯入】細胞的能量“通貨”——ATP

創設情境,匯入新課用杜牧的《七夕》和圖片展示發光的螢火蟲並列出討論題:①螢火蟲發光的`生物學意義是什麼?②螢火蟲發光螢火蟲體內有特別的發光物質嗎?

【情境資料】螢火蟲發光器位於腹部後端的下方,該處含有幾千個發光細胞,細胞裡含有熒光素和熒光素酶,熒光素接受能量後被啟用,在熒光素酶作用下,催化啟用的熒光素和氧氣發生化學反應,形成氧化熒光素並且發出熒光。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匯入新課。

【講授】細胞的能量“通貨”——ATP

分子結構特點

學生閱讀課本P88相關內容後,教師講解:

(1)展示ATP結構式圖片,向學生介紹腺嘌呤、核糖(兩者結合而成腺苷)、磷酸。

(2)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名稱的縮寫。ATP分子的結構可以簡寫成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團,T代表三.代表一種特殊的化學鍵,叫做高能磷酸鍵,ATP分子中大量的能量就儲存在高能磷酸鍵中。ATP水解時高能磷酸鍵可以水解放出大量的能量,達到30.54kJ/mol。所以說,ATP是細胞內的高能磷酸化合物。

問:作為高能磷酸化合物,在供能時,如何釋放能量?

供能過程中,可形成哪些產物?

與ADP相互轉化

(1)學生閱讀課本P88~P89頁相關內容,回答問題

(2)教師講解:ATP的化學性質不穩定。在有關酶的催化作用下,ATP分子中遠離A的那個高能磷酸鍵很容易水解脫離開來,形成遊離的Pi(磷酸),同時,儲存在這個高能磷酸鍵中的能量釋放出來,ATP就轉化成ADP(二磷酸腺苷的英文名稱的縮寫)。請學生黑板寫出ATP水解反應的反應式。

資料1、一個人在劇烈運動狀態下,每分鐘約有0.5kg的ATP分解釋放能量,供運動所需。一個成年人在安靜的狀態下,24h內竟有40kg的ATP被水解。

問:ATP在細胞內大量存在?

2、人體在安靜狀態時,肌肉內ATP含量約2mg—10mg,只能供肌肉收縮1~2s所需的能量。

問:ATP是怎樣來解決這一矛盾的?

問:人體細胞中ATP有什麼特點?

利用情境引導學生髮現ATP在細胞中含量低,但是需要不斷生成更多的ATP才能滿足生命活動需要。

問:安靜狀態一天消耗40千克,運動呢?(計算720)說明?(安靜狀態ATP轉化快而運動轉化慢)但不管怎樣肌肉細胞中ATP含量始終保持在一個範圍,說明?ATP和ADP的相互轉化是時刻不停發生且處於動態平衡的。

那麼,細胞是如何生成ATP的?需要哪些條件呢?(請學生寫出合成反應式)

教師歸納,生物體利用細胞中的磷酸和ADP,在ATP合成酶的作用下重新生成高能磷酸鍵,生成新的ATP,在這個過程中儲存能量。細胞中的糖類等有機物在分解過程中釋放“穩定能量”,其中一部分可用來合成ATP,這樣就轉化為可“靈活利用”的能量。生成ATP的能量,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來自呼吸作用(真菌、動物和人),另一方面來自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綠色植物)。

思考:ATP與ADP相互轉化過程是可逆反應嗎?(可逆反應的特點:正逆反應都在同一條件下進行。)

從反應條件看:ATP的分解是一種水解反應,催化該反應的酶屬於水解酶;ATP的合成是一種合成反應,催化該反應的酶屬於合成酶,酶具有專一性,因此反應條件不同。

從合成與分解場所看:ATP合成的場所是細胞質基質、線粒體和葉綠體;ATP分解的場所相對較多。因此合成與分解的場所不同。

從能量來源看:ATP水解釋放的能量是儲存在高能磷酸鍵中的化學能,用於生命活動;合成ATP的能量來自生物體內有機物中的化學能和太陽光能。因此能量來源不同(能量不可逆,而物質可逆)

當反應自下而上進行時所需的能量來源於?(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過程中生物體內的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的氧化分解,釋放出能量,釋放的能量儲存在ATP中。光合作用是將太陽能轉化為ATP中活躍的化學能,所以說放能反應總是和ATP的合成相聯絡。當反應自上而下進行時釋放的能量來源於ATP遠離腺苷的高能磷酸鍵,那釋放的能量有哪些用途?接下來我們學習第三部分內容ATP的利用。

通過學生讀圖(圖5-7,ATP的利用舉例),小組合作概括ATP的利用途徑:在ATP水解釋放出的能量可以用於多種生命活動,如下:

主動運輸(滲透能)

生物發電(電鰻放電)

肌肉細胞收縮(機械能)

螢火蟲發光(光能)

葡萄糖和果糖合成蔗糖這一化學反應是吸能反應

教師講解:細胞中的吸能反應總是與ATP水解的反應相聯絡,由ATP水解提供能量;放能反應總是與ATP的合成相聯絡,釋放的能量儲存在ATP中。能量通過ATP分子在吸能反應和放能反應之間迴圈流通。

我們的日常生活每天都需要必要的開銷,這些消費要通過我們手裡的流通貨幣。但是如果我們總是拿出大額面值的支票進行交易會很麻煩,相反如果我們把支票換成100張一元小票,在進行交易時就會很方便。細胞利用能量也是如此,在細胞中的“支票”相當於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大分子,ATP分子就是那個可以在細胞內流通的“小票”。

所以說ATP是細胞的能量通貨。

高中生物教案11

第一章第1節人體的穩態

一、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

1.描述內環境的組成和理化性質。

2.說明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

關注維持內環境穩態與健康的關係。

3)能力方面:

嘗試建構人體細胞與外界環境的物質交換模型。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1.內環境的組成和理化性質。

2.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2)教學難點

1.內環境的理化性質。

2.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三、教學方法:

問答法、舉例法、講解法、探究法、討論法、多媒體輔助學習法

四、課時安排:1課時

五、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

師:同學們好!在開始今天新的一章內容學習,首先請大家看幾幅圖片。

(播放圖片,學生觀看)

師:20xx年12月29日,“黑河好八連”的戰士在哨位上站崗執勤。當日,地處中俄邊境的黑龍江黑河市氣溫是零下三十五度。他的體溫是多少呢?是不是也是零下三十五度呢?20xx年7月28日下午3時,天氣悶熱難當。重鋼股份公司鍊鋼廠鍊鋼爐前溫度起碼超過100℃,他的體溫是不是也達到了100攝氏度呢?

生:不是,應該是37攝氏度左右。

展示抗洪展示圖片,抗洪搶險戰士可能會面臨高溫,缺乾淨水的惡劣生活環境抗洪搶險戰士生活環境中蚊蟲多,細菌等微生物也多,戰士們容易患病。。

師:前面所看到的惡劣環境對人體健康有何影響?在寒冷或炎熱環境中人體是如何維持體溫的?如何來維持內環境的穩定的?這就涉及到本章所學習的主要內容。下面我們首先來學習

第1節——細胞生活的環境。

[新課講解]

師: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問題探討。

課件展示草履蟲和紅細胞的圖片:

討論1:圖1和圖2各是什麼細胞?請說出細胞的名稱。

討論2:它們分別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中?兩者的生活環境有何異同?

生:圖1中是人體血液中的血細胞,圖2中是單細胞動物草履蟲。

師:還記得人體血液中的血細胞有幾種嗎,他們生活的環境和草履蟲有相似之處嗎?二者又有何不同?

學生自由討論,老師點學生起來回答問題。

教師總結:同學們回答得很好,兩者生活環境的相似之處是:都是液體環境。不同之處是血細胞生活在體內的血漿中,並不直接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而草履蟲直接生活在外界環

境中,可直接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血漿的理化性質更為穩定,如溫度基本恆定等。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今天的第一個內容:體內細胞生活在細胞外液中。

課件展示紅樓夢中的林黛玉的劇照。

師:紅樓夢中有這麼一句話,女人是水做的,其實不管是女人還是男人都是水做的,人體內含有大量的液體成分。我們就把它稱為體液。

體液——不論男性還是女性,體內都含大量以水為基礎的液體,這些液體統稱為體液。

細胞內液(存在於細胞內,約佔2/3)

體液

血漿

細胞外液(存在於細胞外,約佔1/3)組織液

淋巴等

師:人體內細胞數量很多,存在於細胞內的液體總和大約佔2/3,所以細胞內液多。那麼細胞直接生活的環境是什麼?

生:細胞外液

師:細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漿、組織液、淋巴等。下面閱讀教材相關內容,思考並討論以下問題。

①體液、細胞內液、細胞外液、內環境之間有何關係?

②內環境各部分的物質交換關係如何?

細胞內液

體液血漿

細胞外液組織液

淋巴等

教師著重講解幾個概念。

血漿:血液中的液體成分。

組織液:是存在於組織細胞間隙的液體。

淋巴:組織液被毛細淋巴管吸收,成為淋巴液。

內環境:體內細胞生活的環境,即細胞外液。

教師展示內環境的圖片同時請同學們思考幾個問題

1、血細胞直接生活的內環境是什麼?

提示:血漿。

2、體內絕大多陣列織細胞直接生活的內環境是什麼?

提示:組織液。

3、大量的淋巴細胞和吞噬細胞直接生活的內環境是什麼?

提示:淋巴液。

4、毛細血管壁細胞直接生活的內環境是什麼?

提示:血漿和組織液。

5、毛細淋巴管壁細胞直接生活的內環境是什麼?

提示:淋巴液和組織液。

請同學們自習看書並回答血漿組織液和淋巴的異同點。

相同點:

它們都屬於細胞外液,共同構成人體內環境,基本化學組成相同。

不同點:

(1)在人體記憶體在的部位不同:血漿位於血管內,組織液分佈於組織細胞之間,淋巴分佈於淋巴管中;

(2)生活於其中的細胞種類不同:存在於組織液中的是體內各組織細胞,存在於血漿中的

是各種血細胞,存在於淋巴中的是淋巴細胞等;

(3)所含的化學成分有差異,如血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而組織液和淋巴中蛋白質很少。師:接下來我們一起看一下組織液、血漿、淋巴液之間的內在聯絡。

當血漿流經毛細血管時,水和一切能夠透過毛細血管壁的物質可以在毛細血管動脈端滲出,進入組織細胞間隙而成為組織液,絕大多數的組織液在毛細血管靜脈端又可以重新滲入血漿中。少量的組織液還可以滲入毛細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經淋巴迴圈由左右鎖骨下靜脈匯入血漿中。它們之間的關係我們可以通過下面這個圖來顯示。由此可見,全身的細胞外液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叫學生上來畫,教師批改、點評、補充)

視訊展示內環境之間物質交換的示意圖。(多放幾遍,加深印象,讓學生理解組織液、體液、血漿間的內在聯絡)

想一想:在血漿、組織液、細胞內液這三種體液中,O2濃度由高到低的順序是什麼?CO2的濃度由高到低的順序是什麼?

提示:O2濃度由高到低:血漿>組織液>細胞內液

CO2濃度由高到低:細胞內液>組織液>血漿

接下來我們要學習的是細胞外液的成分。

首先請同學們閱讀課本上的資料。

討論:1、如何將表中物質按化學性質進行歸類?

2、除表中所列成分外,血漿中還可能含有哪些物質?

3、在組成血漿的離子中,哪些離子的含量較多?它們可能起什麼作用?

4、HCO3-、HPO42-可能起什麼作用?

課件展示:

二、細胞外液的成份(餅圖)

教師總結:

水:90%左右

1、血漿的主要成分無機鹽:1%左右

蛋白質:7%——9%左右

其它物質

2.組織液、淋巴的化學成分和含量與血漿相近,但又有所不同。最主要的差異在於血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而組織液和淋巴中蛋白質很少。

3.細胞外液本質上是一種鹽溶液,類似於海水。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於海洋。師:在必修1中我們曾學過植物細胞通過滲透作用來吸水或者失水;紅細胞置於清水中滲透吸水會漲破,置於高濃度食鹽水中滲透失水會皺縮,那麼在細胞外液中細胞會出現這種情況嗎?首先請學生閱讀課本,思考問題。

1、細胞外液的理化特性主要指哪些性質?

提示:細胞外液的理化特性主要指滲透壓、酸鹼度和溫度。

2、什麼叫溶液滲透壓?

提示:指溶液中溶質微粒對水的吸引力。

3、細胞外液滲透壓主要由什麼決定?

提示:溶液滲透壓的大小取決於單位體積溶液中溶質微粒的數目。

4、正常人血漿的PH是多少?

提示:7.35—7.45

5、人為什麼能保持血漿PH的相對穩定?

提示:與它含有HCO3-、HPO42-等離子有關。

6、人體細胞外液的溫度一般維持在多少度?

提示:37℃左右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做一個總結。

(旁欄思考題)

提示:哺乳動物的生理鹽水是質量分數為0.9%的NaCl溶液,這樣的溶液所提供的滲透壓與血漿等細胞外液的滲透壓相同,所以是血漿的等滲溶液。如果輸液時使用的NaCl溶液的質量分數低於或高於0.9%,則會造成組織細胞吸水或失水。

師:細胞作為一個開放的系統,可以直接與內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教師展示內環境之間物質交換的圖片。

請學生思考:氧氣是如何進入細胞內的?食物中的葡萄糖又是如何進入細胞的?細胞中的二氧化碳是如何排出細胞的?細胞中的尿素是如何排出的?

分別點學生起來回答。

教師點評並總結。

Na+和Cl-等直接來自於食物,不需要經過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質主要來自於食物中的糖類和蛋白質。糖類和蛋白質是兩類大分子物質,必須經過消化系統的消化,分解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吸收。上述物質在小腸內經主動運輸進入小腸絨毛內的毛細血管中,經血液迴圈運輸到全身各處的毛細血管中,再通過物質交換過程進入組織液和淋巴。由此可見細胞與外界環境之間進行物質交換需要以內環境為媒介。

師:通過以上討論可以看出,內環境與外界環境的物質交換過程,需要體內各個器官系統的參與,同時,細胞和內環境之間也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細胞不僅依賴於內環境,也參與了內環境的形成和維持。

[課堂總結]

課件展示:內環境的概念、組成、理化性質及物質交換。

請同學們自己在筆記本上試著畫出本節的概念圖。

教學反思:

第2節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性

一、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

說明內環境穩態及其生理意義,簡述穩態的.調節機制。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

嘗試解釋生物體維持PH穩定的機制。

3)能力方面:

a.關注內環境穩態與健康的關係。

b.養成自我保健的意識和習慣。

c.運用這方面的知識關愛家人和親友。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內環境穩態的概念

2)教學難點

穩態的調節機制。

三、教學方法:

問答法、舉例法、講解法、探究法、討論法、多媒體輔助學習法

四、課時安排:1課時

五、教學過程

新課匯入:同學們在一入學的時候進行了體檢,體檢什麼?有沒有驗血?呈現血液檢驗化驗單:a具體哪些指標查哪些專案?b每種成分的參考值都有一個變化範圍,為什麼?c化驗單哪幾種超出範圍,對人體有什麼不利影響?

歸納總結答案,內環境可能會出現不穩定狀態,當內環境不穩定時,生命活動難以正常的進行,說明內環境穩態具有重要性。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第2節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性”

一、內環境的動態變化

隨著外界環境因素的變化和體內細胞代謝活動的進行,內環境中的化學成分是如何變化的呢?

展示:學生的“體溫的日變化規律”的調查結果。

請同學根據調查結果討論,回答下面的問題:

(1).比較班級中同一年齡同一性別同學的體溫資料,可以得到什麼結論?

(2).家庭不同成員的體溫完全一致嗎?這說明了什麼?

(3).同一個人的體溫在一日內有變化嗎?與當地氣溫的日變化情況進行對比,結果如何?

體溫是內環境理化性質的一個方面,調查結果證明體溫處於動態平衡中。那麼有哪些事實可以證明內環境的pH和滲透壓也處於動態平衡中呢?

簡單說明了內環境中的pH值和滲透壓處於動態平衡中。

根據以上內容,引導學生總結穩態概念。

教師強調:(1)穩態不是恆定不變,而是相對恆定的一種動態變化;(2)這種動態變化保持在定範圍內。一內環境穩態遭破壞後會出現什麼現象呢?

請同學列舉幾個穩態失調的病例,說明症狀和危害。在同學充分列舉的基礎上,教師給予適度的補充和修正。

什麼原因導致內環境穩態的失調呢?

機體對穩態進行調節的能力是有限的,當外界環境變化過於劇烈,或人體自身的調節功能出現障礙,內環境穩態就會遭到破壞。那穩態會不會出現失調的情形呢?

簡要介紹穩態概念的提出和發展,並說明穩態概念已成為生命科學的一大基本概念。

高中生物教案12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生態學的基本觀點來認識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物質迴圈對生物界的重要性。

2.使學生了解生態系統的主要功能和較多的名詞概念以及能量流動與物質迴圈的特點。

3.使學生理解掌握能量流動過程和物質迴圈過程,以及它們在生態系統中的重要意義。

(二)能力訓練點

1.學會識圖,提高學生分析能力。

2.通過電視錄影和多媒體軟體的觀察以及實地考查生態系統,結合課本上理論聯絡實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3.通過討論交流培養口頭表達能力。

4.以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和物質迴圈與人類生存的關係為題撰寫小論文,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生態系統功能的學習,使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生態環境,熱愛祖國的美好山河,熱愛家鄉,培養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操。

二、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方法

1.重點

(1)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過程及特點。

(2)生態系統的物質迴圈過程及特點。

(3)碳迴圈過程圖解。

(4)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物質迴圈的關係。

2.難點

(1)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過程。

(2)生態系統的物質迴圈過程。

3.疑點

在生態系統中為什麼只能是物質迴圈,能量能否迴圈。

4.解決辦法

(1)將能量流動和物質迴圈的知識重點、難點編製成圖文、音形並茂的多媒體課件,使它們變靜為動,變抽象為形象,將難理解的內容轉化為易接收的知識。

(2)培養提高學生的識圖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思維能力,討論交流將知識化難為易。

三、課時安排

2課時:能量流動1課時,物質迴圈1課時。

四、教學方法

多媒體組合教學模式,採用自學、討論與講述法。

五、教具準備

1.能量流動和物質迴圈的多媒體軟體及電教裝置。

2.電視錄影帶、放像機。

六、學生活動設計

1.自學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物質迴圈的全部內容。

2.質疑討論、學生相互啟迪,教師點撥指導。

3.交流總結,相互取長補短,獲取新的知識體系。

4.鞏固所學的新知識,學生相互提問解答,歸納小結,課後練習,寫小論文。

七、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1.使學生理解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的起點,能量流動的數量及其作用。

2.以一條食物鏈為例闡述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過程和特點。

3.使學生理解什麼是能量金字塔?人們研究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目的是什麼?

(二)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引言:作為生物與環境組成的統一整體,生態系統不僅具有一定的結構,而且具有一定的功能。生態系統的主要功能一是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二是生態系統的物質迴圈,首先學習討論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1.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講述:生態系統中生物之間的最重要聯絡是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聯成一個整體,所以食物鏈和食物網是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和物質迴圈的主渠道。

學生活動:觀看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電視錄影片和多媒體課件,使學生身臨其境,看完錄影後,師生共同討論。

(1)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起點是從什麼地方開始的?能不能從動物開始為什麼?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是從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開始的。這裡指的生產者主要是綠色植物,因為只有綠色植物才能把太陽光能轉變為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所以,流經生物群落中的能量是從綠色植物開始的。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起點能不能從動物開始?不能,因為我們通過動植物細胞結構與功能的學習,知道綠色植物的細胞結構有特殊的葉綠體能固定太陽光能,而動物細胞結構沒有葉綠體是無法固定太陽光能的,所以只能利用現有的有機物。

(2)能量流動的數量及作用:生態系統的生產者——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把太陽光能轉化為化學能,儲存在它們製造的有機物中。生產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陽能,就是流經生態系統的總能量。能量流經生態系統後,就是一切生物生命活動的動力,也是生態系統存在和發展的動力。

(3)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全過程。

分組討論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圖的涵義:

能量流動的起點:地球上所有的生態系統所需的能量都是來自太陽,是從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把太陽能固定在它們所製造的有機物中。生產者固定的全部太陽能就是流經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所以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是從生產者固定太陽光能開始的。

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數量,是生產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陽光能,就是流經生態系統的總能量,這些能量能在生態系統各個營養級中進行流動。

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途徑:通過食物鏈闡述其能量流動的過程,結合播放能量流動的多媒體課件,加深學生的印象。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的課件看完後,推薦一個學生歸納其中心內容,其他學生補充,老師點撥指導。

第一、生態系統的總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於生產者自身的新陳代謝等生命活動,即呼吸作用消耗掉了;另一部分能量隨著植物遺體和殘枝敗葉等被分解者分解而釋放出來;還有一部分能量被植食性動物攝入體內。

第二,植物被草食動物吃了以後,一部分以糞便等排洩物被動物排出體外,其餘大部分被動物所同化。這樣能量由植物流入動物即能量從第一營養級→第二營養級→第三營養級→第四營養級,各營養級所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過呼吸作用消耗掉;另一部分用於各營養級生物的生長、發育、繁殖等生命活動。消費者的屍體、糞便等與生產者的遺體,殘枝敗葉一樣,被分解者分解利用,並通過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將其能量釋放到環境中去最終消失。

(4)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特點

講述:

美國生態學家林德曼,明確提出了“十分之一定律”。從理論上講,一個人靠吃魚增長身體1kg,就得吃掉10kg魚,10kg的魚則要吃掉100kg的浮游動物,100kg的浮游動物要吃掉1000kg的浮游植物。也就是說,1000kg的浮游植物才能養活10kg的魚,進而才能使人增長1kg體重。

根據林德曼能量傳遞的“十分之一定律”,編製成多媒體課件,圖、文、音、形並茂,形象逼真,學生一目瞭然。

觀看後,學生歸納小結如下:

第一、能量流動不是迴圈的而是單向的:從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三級消費者→……。食物鏈各個營養級的順序是不可逆的,而各個營養級的能量總是以呼吸散失熱能。即必須源源不斷地輸入,又不斷地散失。

第二、能量流動是逐級遞減的:傳遞率為10%~20%,一條食物鏈的營養級一般不會超過五個營養級,因營養級上升一級,可利用的能量相應要減少80%~90%,能量到了第五個營養級時,可利用的能量往往少到不能維持其生存的程度了。由於生態系統能量流量逐級遞減,其傳遞率為10%~20%,即構成了能量金字塔。所以,生產者固定的全部太陽能流經生態系統過程中逐級遞減,單向不迴圈,最終在環境中消失。

(5)研究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目的

問:能不能改變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規律?

不能,人們雖然不能改變能量流動的客觀規律,但可設法調整能量流動方向,使能量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例如,在森林中,最好使能量多儲存在木材中;在草原牧場上,則最好使能量多流向到牛、羊等牲畜體內,獲得更多的毛、肉、皮、奶等畜產品。

(三)總結、擴充套件

學生活動思維訓練

1.為什麼肉類食品的價格比小白菜價格高?

引導學生根據林德曼能量流動的“十分之一定律”來闡述這個問題,如魚體重增加1kg,所需浮游植物100kg等,結合日常生活實際講解。

2.下圖是草原生態系統中的一條食物鏈及能量流動圖解,回答問題。

圖中D表示______。

能量在逐級遞減中,傳遞率按20%計算,若狐獲得的能量是8千焦,傳遞給狼的能量為______千焦,狼獲得的能量中,草應供給這條食物鏈的能量為______千焦。

圖中各營養級通過A______作用被消耗,通過B______利用,而B又通過C______被消耗。

太陽能;②1.6 200;③呼吸分解者呼吸作用

3.總結

從能量傳遞過程看,流經生態系統的能量就是綠色植物所固定的全部太陽能,這些能量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的各個營養級傳遞,可見生產者是消費者和分解者獲得能量的源泉,是生態系統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從能量傳遞的數量和效率看,能量流經各營養級是逐級遞減的,單向不迴圈的,傳遞率為10%-20%,因為大部分能量用於各營養級自身的新陳代謝等生命活動,另一部分隨遺體等被分解者所利用,真正流入下一個營養級的能量只有10%-20%。所以,一條食物鏈一般不能超過五個營養級,到第五營養級時,可利用的能量已減少到不能維持其生存的程度了。

(四)作業

1.識圖作答:下圖表示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請據圖回答,

(1)將A、B、C、D各營養級的名稱依次寫在圖中:

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

(2)圖中a1代表______。

(3)圖中a2代表______。

(4)a3<a2的原因是______。

(5)從生態系統能量傳遞效率上看,一個營養級的能量,流到下一個營養級只有______。因此,一個食物鏈一般不能超過______。

答案:(1)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三級消費者;(2)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3)從第一營養級流動到第二營養級的能量;(4)初級消費者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部分的能量,只有10%-20%的能量傳遞給次級消費者,所以a3<a2;(5)10%-20%,五個營養級。

2.思考題:生物的個體數量是否能成為金字塔?答案:略。

(五)板書設計

七、教學步驟

第二課時

(一)明確目標

1.瞭解生態系統的物質迴圈的概念及物質迴圈的重要意義。

2.理解掌握生態系統的物質迴圈過程,重點以碳迴圈為例搞清楚物質迴圈的過程及特點。

3.掌握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物質迴圈互為因果關係。

(二)重點、難點的學習及目標完成過程

引言:

生態系統的物質迴圈也是順著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即食物鏈和食物網這個主渠道進行迴圈流動的。前面講的能量流動與物質迴圈是不同的,能量在流經生態系統各個營養級時,是逐級遞減、單向不迴圈的。而物質迴圈是在生態系統的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之間可以反覆出現,是迴圈流動的。那麼,生態系統中物質到底是怎樣迴圈的呢?

2.生態系統的`物質迴圈

講述:

(1)物質迴圈的概念

生態系統的物質迴圈是指組成生物體的C、H、O、N、P、S等基本元素在生態系統的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之間反覆迴圈運動。

生物地化迴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其中的物質迴圈帶有全球性,這種物質迴圈又叫生物地化迴圈。

生態系統的物質迴圈反覆出現,迴圈流動,不會消失,生物可反覆利用。

(2)物質迴圈的特點

學生活動

演示水、碳、氮迴圈的多媒體課件(自制),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為學習物質迴圈奠定基礎。

學生談觀後感:老師點撥指導。

水迴圈:水是組成生物體的重要成分,約佔體重的60%~95%,體內進行一切生化反應都離不開水。地球上水通過蒸發、降雨、植物的蒸騰、吸收等過程反覆迴圈。

碳迴圈:碳元素約佔生物體乾重的47%,碳是有機化合物的“骨架”,沒有碳就沒有生命。碳在無機環境與生物群落之間是以CO2的形式進行迴圈的。

氮迴圈:氮是組成蛋白質和核酸的主要成分。氮佔大氣成分的79%,必須經過生物固氮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等才能在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間反覆迴圈。

物質迴圈的主要特點:物質迴圈是帶有全球性的,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之間的物質可以反覆出現反覆利用,周而復始進行迴圈,不會消失。

為了進一步搞清楚生態系統的物質迴圈全過程,現以碳迴圈為例來進行系統學習。

(3)碳的迴圈過程

演示碳的迴圈過程多媒體課件,增加學生感性認識。

看圖說話,P267中圖104碳的迴圈過程,一人發言,其他同學補充,老師點撥指導。

碳的作用:糖、脂肪、蛋白質、核酸都是構成生物體的基本物質,在它們的分子中都含有碳元素。碳元素大約佔生物體乾重的49%,是有機化合物的“骨架”,沒有碳就沒有生命。

碳在無機自然環境中存在的形式即以CO2和碳酸鹽(石灰岩、珊瑚礁)的形式存在。

碳的迴圈形式:碳在無機環境與生物群落間是以CO2的形式進行迴圈的。大氣中的CO2進入生物群落,主要依賴於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使CO2中的“C”變成為有機物中的“C”,再通過食物鏈進入動物和其他生物體中,因此從“C”的迴圈可見綠色植物是生態系統的基石。除此之外,還有化能合成作用的微生物也能把CO2合成為有機物。

還有一部分生物遺體沒有被分解者分解,轉變成為地下的石油和煤,這部分“C”暫時脫離迴圈,一經開採運到地面燃燒,仍可產生CO2再返回碳迴圈。

3.能量流動和物質迴圈的因果關係

生態系統的存在是靠物質迴圈和能量流動來維持的。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物質迴圈都是通過食物鍵和食物網的渠道實現的,二者相互伴隨進行,又相輔相存,密不可分的統一整體。但是,能量流動和物質迴圈又有本質上的區別:能量流經生態系統各個營養級時是逐級遞減,而且運動是單向的、不是迴圈的,最終在環境中消失。物質迴圈是帶有全球性的,在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間物質可以反覆出現,反覆利用,迴圈運動,不會消失。

(三)總結、擴充套件

1.進入生態系統中生物群落的能量和物質都是通過光合作用進行的,從物質迴圈、能量流動的角度看,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

2.在碳的迴圈中,森林生態系統是碳的主要吸收者,每年大約固定36×1012公斤碳。但是,近年來由於人類大量地採伐森林,再加上燃燒化石燃料以及環境汙染,因而使大氣中的CO2濃度明顯增加,這種趨勢如果繼續發展下去世界的氣候就可能發生劇烈變化,後果令人擔憂。

3.總結

生態系統的主要功能是進行能量流動和物質迴圈,能量流經生態系統各個營養級時,是逐級遞減的,流動是單向不迴圈的。物質迴圈具有全球性,物質在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間可以反覆出現,迴圈運動。能量流動與物質迴圈既有聯絡,又有區別,是相輔相承,密不可分的統一整體。

(四)佈置作業

1.識圖作答:

(1)寫出①②③④的生理過程及⑤產生CO2的方式。

____②____③____

____⑤____

(2)碳在無機環境與生物群落之間以____形式進行迴圈。

(3)碳迴圈中最簡單的迴圈途徑是在____和大氣之間的迴圈。

答案:

(1)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微生物分解作用、呼吸作用、燃燒。

(2)CO2

(3)綠色植物

2.寫小論文淺談能量流動和物質迴圈與生物生存發展的關係。

(五)板書設計

高中生物教案13

細胞的基本結構細胞的呼吸細胞的增殖染色體變異人的視覺和聽覺

細胞的基本結構

【學情分析】

學生在第一章學習了高倍鏡的使用及本章第一節的有關細胞膜的知識以後,再進行本節內容的學習,就有了良好的基礎。由於學生的實際操作水平還是比較低,線粒體較小,在高倍鏡下,在短時間內學生可能較難觀察到,所以教師要準備好示範鏡。

【教學目標】

1、知識目的

①舉例說出幾種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

②製作臨時裝片,使用高倍顯微鏡觀測葉綠體和線粒體。

③簡述細胞膜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④討論細胞中結構與功能的統一、部分與整體的統一。

2、能力目標

通過製作臨時裝片,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線粒體的形態和分佈。鞏固高倍鏡的使用方法和臨時裝片的製作方法,能在觀察實驗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接受科學方法的訓練,培養學生動手能力以及加強學生對細胞微觀結構的認識。

3、德育目標

通過學習建立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觀點、部分與整體統一的觀點,有利於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的教育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①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細胞中的幾種主要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

②細胞膜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2、教學難點

①細胞器之間的協調配合;

②製造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臨時裝片,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線粒體。

【教學方法和手段】

利用自制的多媒體課件,創設形象生動的教學氛圍,同時應用實驗探究法、講述法、談話法、比較法、指導讀書法等,引導學生思考一系列問題,使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動手、觀察、比較和總結的能力。

【教學準備】

1。準備20臺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滴管,鑷子,消毒牙籤,新鮮黑藻葉,1%的詹那綠染液。

2。課件製作:製作線粒體、葉綠體、內質網、高爾基體,動植物細胞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等的幻燈片。

【教材處理】

根據教材的.重難點、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多媒體課件傳遞資訊量有限制的特點,這部分內容我安排2個課時。第一課時學習細胞器之間的分工及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線粒體。第二課時學習細胞器之間的協調配合及細胞的生物膜系統。這裡主要說明第一課時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的組織和引導

教學意圖

(1)放映一張某玩具廠忙碌的車間的動畫片。

提出問題:

①一件優質的產品是如何通過個車間和部門之間的配合產生出來的?

②細胞內也存在類似工廠的各種車間嗎?

③細胞內的各種“車間”是怎麼樣的?

(2)總結:細胞在生命活動中發生著物質和能量的複雜變化。細胞內部就像一個繁忙的工廠,在細胞質中有許多忙碌不停的“車間”,這些車間都有一定的結構如線粒體、葉綠體等,它們統稱為細胞器。

①觀看動畫片;

②結合生活經驗,以及對細胞的觀察,展開討論。

③學生傾聽,並參與交流。

①創設問題情景,引出新課;

②通過類比,學生能更形象地認識細胞內的各個“車間”──細胞器。

(1)教師先引導學生製作黑藻葉片細胞及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並用顯微鏡觀察黑藻葉片細胞和人口腔上皮細胞,記載和描述觀察現象,然後依次討論與交流:

針對該試驗提出如下問題:

①描述觀察到的黑藻細胞的葉綠體分佈和形態。

②植物的葉子為什麼是綠色?

③描述觀察到的口腔上皮細胞的線粒體分佈和形態。

(2)總結:在顯微鏡下葉綠體散佈於細胞質中,呈綠色的、扁平的橢球形或球形。正是由於植物葉肉細胞中有大量葉綠體,所以植物的葉子是綠色的。可以看到被詹那綠染成藍綠色的線粒體均勻的分佈在細胞質中,線粒體形態多樣,有短棒狀、圓球狀、線形、啞鈴形等。

①學生動手製作臨時裝片並用顯微鏡觀察;

②記載和描述觀察現象;

③展開組內討論和小組間交流等活動;

④傾聽總結,並參與交流。

①學生對微小的細胞總有一種神祕感,通過親自觀察細胞來解決自身的疑惑對學生來說是很有誘惑力的,這樣能夠使學生產生積極參與探究的學習興趣和激情;

②訓練了學生製做臨時裝片和使用顯微鏡觀察的能力;

③知道葉綠體和線粒體在細胞內的分佈和形態;

④對微觀世界的細胞有了初步的認識。

細胞的呼吸

一、教學目標:

【知識】:

說出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

說明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異同。(理解)

說明細胞呼吸的原理,並探討其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理解)

【技能】:

設計實驗,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二、教學重難點:

有氧呼吸的過程及原理(重點);

細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質,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難點)

三、課前準備:

知道兩個小組學生分工完成探究酵母菌細胞的呼吸方式。

四、教學用具:

ppt幻燈片

五、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引入

回顧atp的生理功能,糖類、脂肪被細胞分解後把能量儲存在atp的高能磷酸鍵中。提出問題:有機物進入細胞後以什麼方式分解的呢?在體外,有機物與氧氣發生燃燒反應,放出大量能量。而生物學家發現,有機物在細胞內也是通過複雜的氧化反映產生能量的。

引出細胞呼吸的概念

回顧舊知識,受教師的問題所引導,進入新課。

(二)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

對引導其他學生對參加實驗的學生進行提問,並進行歸納。(問題如:為什麼選用酵母菌作為實驗材料,而不選用小白鼠等;naoh溶液的作用是什麼)

總結出結論:細胞呼吸分為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引導學生說出酵母菌的有氧呼吸產生co2;無氧呼吸產生酒精和co2

對實驗的設計、結果進行交流和表達,並回答老師和其他學生提出的問題

(三)有氧呼吸

提出問題:在學習細胞器的內容中,和細胞有氧呼吸有關的細胞器是什麼?闡明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是線粒體。用幻燈片展示線粒體的結構,指導學生進行觀察和表述,以問題作為引導:1。線粒體是由多少層膜組成;2外膜和內膜在形態上有什麼區別,內膜的特點如何與線粒體的功能相適應;3。內膜和基質上有什麼物質。

以幻燈片為輔助,講授有氧呼吸的三個階段。注意整理三個階段發生的場所、能量的變化、產物。

提出問題:有氧呼吸與有機物在體外燃燒放能過程比較,有什麼區別呢?

簡單介紹有氧呼吸能量的轉化效率,可以讓學生來計算。一般內燃機的效率為25%左右,而生物有氧呼吸的能量效率為40%左右,其餘60%左右轉變為熱能。

回答問題(線粒體)

觀察線粒體的結構,並回答相關問題,並把多個問題的答案進行整合,得出線粒體適應有氧呼吸功能的結構。

學生閱讀相關內容,填寫表格,並進行分組討論後,分別講述有氧呼吸三個階段。

比較兩者的區別

分析有機物產傷的熱能的生理意義。

教學活動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四)第一課時小結及練習

用幻燈片展示半成品的概念圖,指導學生完成

練習略

小組討論,完成概念圖

(五)無氧呼吸

提出問題:人體所有的細胞任何時候都在進行有氧呼吸嗎?師生共同列舉一些無氧呼吸的例子(如馬鈴薯塊莖,水稻的根、蛔蟲、骨骼肌細胞在缺氧的情況下等

無氧呼吸的場所、過程、產物、能量的變化

以乳酸、酒為例子,講授發酵的概念。

通過用圖表比較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兩者的區別,指導學生概括無氧呼吸的概念

舉出生活中遇到的無氧呼吸的例子。

知識目標

1、瞭解真核細胞增殖的方式及意義。

2、理解細胞週期的概念。

3、準確描述細胞有絲分裂各階段的重要特徵。瞭解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的異同。

4、掌握有絲分裂的過程、特徵和意義。尤其是dna和染色體的規律性變化。

能力目標

1、學習用曲線圖描述dna和染色體數量的變化規律

2、通過學習有絲分裂過程培養學生分析影象、解讀影象的能力。

3、通過實驗培養學生製作臨時裝片的技能,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以及識圖和繪圖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對細胞週期以及有絲分裂過程中dna和染色體的規律性變化的學習,培養學生樹立唯物主義的世界觀。使學生對生命的運動性、對事物發展變化過程中由量變到質變的轉化等哲學問題有正確的認識。

2、通過對實驗思路的分析和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嚴謹的科學工作作風。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細胞都是通過細胞分裂產生的,細胞分裂是生物體生長、發育和生殖的基礎。在細胞的生命週期中,一個新形成的細胞要經歷生長、分化以及衰老和死亡的過程;其中也有些細胞始終保持分裂增生能力,不發生細胞的分化過程。在細胞增殖這一部分中,有絲分裂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

細胞分裂的三種方式是真核生物細胞增殖的方式。原核生物沒有細胞核,因此不可能象真核細胞那樣進行無絲分裂、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

細胞分裂的三種方式中,有絲分裂是最主要、同時也是最重要的方式。多細胞生物的生長髮育過程中,體細胞的增多就是通過有絲分裂實現的。無論是單細胞真核生物還是多細胞生物他們各種形式的無性生殖也是通過有絲分裂完成的。這將在第五章“生物的生殖和發育”中再進一步闡述。有絲分裂還是學習減數分裂的基礎,而減數分裂知識又是學習遺傳變異規律的基礎。由此可見有絲分裂是非常重要的基礎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講透,要讓學生真正掌握有關知識。可以通過不同方式;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要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整個學習過程。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到認識和分析一個生命現象可以有多種不同的方法——除了一般的文字描述外,還可以用圖形描述特點;用圖解和表格突出重點;用曲線描述量的變化規律和趨勢;通過實驗觀察、驗證生物學知識等……。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瞭解一些常用的生命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高中生物教案14

【考綱要求及學習目標】

伴性遺傳的型別及特點

【重難點分析】

重點:伴性遺傳的型別和特點

解決方法:在教學中啟發學生寫出男女各種基因型,分工合作搞清每種婚配型別色盲患者的比例。教師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總結出伴性遺傳的規律,分別運用正推和逆推的方法歸納各種伴性遺傳的特點,充分理解伴性遺傳的規律。

【教學方法】

為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採用探究、討論模式結合、啟發誘導、設問答疑的教學方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直接引入複習課題,分析近4年甘肅(新課標Ⅱ)大學聯考題涉及到本節內容的題目分佈情況,要求學生提出與本節內容相關的疑難問題。

2、教師整合學生問題,給出本節複習要點:(1)生物性別決定方式。(2)伴性遺傳的型別及特點。

(二)講授內容

一、伴性遺傳的.概念

1、學生閱讀概念:位於性染色體上的基因,其遺傳方式總是和性別相關聯,這種現象叫做伴性遺傳。

2、根據關鍵詞“性染色體”,“與性別有關”,簡單複習性別決定相關知識。課件展示性別決定過程,並及時進行鍼對訓練。

3、課件展示X,Y染色體的形態,引出伴性遺傳的幾種方式。

【針對訓練1】關於果蠅性別決定的說法,下列哪一點是錯誤的(A)

①性別決定的關鍵在於常染色體②雌性只產生含X染色體的卵細胞③雄性產生含X、Y兩種性染色體的精子且比例為1∶1④含X染色體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體的配子是雄配子

①④B.③C.②D.①和③

【針對訓練2】下列關於性染色體敘述,正確的是(C)

A.性染色體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別

B.性別受性染色體控制而與基因無關

C.位於X或Y染色體上的基因,其相應的性狀表現與一定的性別相關聯

D.性染色體只存在於生殖細胞中.

 二、分析伴X隱性遺傳病——人類紅綠色盲

1、控制紅綠色盲的基因是位於X染色體上的隱性基因,讓學生寫出色盲基因和正常基因。

2、讓學生說出人類正常色覺和紅綠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現型,請學生上黑板寫出幾種婚配方式的遺傳圖解。

3、佈置學生思考討論後師生共同歸納出伴X隱性遺傳病的特點。

【針對訓練3】下圖是一色盲的遺傳系譜:

(1)14號成員是色盲患者,致病基因是由哪個體傳遞來的?用成員編號和“→”寫出色盲基因的傳遞途徑:1→4→8→14。

(2)若成員7和8再生一個孩子,是色盲男孩的概率為1/4,是色盲女孩的概率為0。

三、分析伴X顯性遺傳病——抗維生素D佝僂病

1、學生說出控制抗維生素D佝僂病的基因位於X染色體上,是顯性基因,並寫出患病基因和正常基因。

2、學生寫出正常人和患者的基因型和表現型。

3、師生共同歸納伴X顯性遺傳病的特點。

【針對訓練4】一個患抗維生素D佝僂病(該病為X顯性遺傳)的男子與正常女子結婚,為預防生下患病的孩子,進行了遺傳諮詢。你認為下列的指導中有道理的是()

A.不要生育?

B.妊娠期多吃含鈣食品

C.只生男孩

D.只生女孩

高中生物教案15


1、 營養物質功能

提供能量:糖類、脂肪、蛋白質均能氧化分解供能。

其供能的順序:糖類、脂肪、蛋白質

蛋白質是構建和修復組織的主要原料

提供構建和修復物質:糖類和脂類是構成細胞膜和神經組織的重要部分

Ga 、 Mg、、、P是構成骨骼的主要成分

酶和一些激素是蛋白質

提供調節物質 碘是甲狀腺激素的主要成分

2、 營養不良:

蛋白質供給不足,影響發育和抵抗力

營養供給不足 缺鈣影響骨的發育

缺維生素A會引起夜盲症

缺維生素C會引起壞血病

營養過剩:如獲取能量過多,導致肥胖

攝取營養的種類、數量、比例符合實際需要

合理加工食物,減少營養素的損失,提高利用率

3、 合理膳食: 食物對人體無毒害且符合食品衛生要求

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和合理膳食制度

題例領悟

例1、下列屬於人體構建和修復機體組織的物質,最全的一組是:

①水②脂類③糖類④蛋白質⑤纖維素⑥無機鹽⑦維生素

A、①③④⑤⑦ B、①③④⑥⑦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⑥⑦

解析:參與構建和修復人體組織的物質主要有水分、蛋白質、脂類、糖類和無機鹽等。而纖維素是植物體細胞壁的主要組成成分;纖維素是調節機體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質。 答案:C

例2、下列各項中不是成人每天要進食一定量蛋白質的原因是:

A、 蛋白質在人體內不能儲存。

B、 蛋白質不能全部由糖類和脂肪在體內轉化而成。

C、 蛋白質提供生命活動所需的大部分能量。

D、 體內蛋白質每天要少量分解一些,更換新的'。

解析:蛋白質作為生物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其雖可作為能源物質,但非主要的,體內物質供能的順序依次為糖類、脂肪、蛋白質。

答案:C

自我評價

一、選擇題:

1、 下面關於人類營養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由於蛋白質能參與各項生命活動,所以每天食物中以蛋白質含量最高為宜。

B、淘洗大米時次數不宜過多,以防止維生素B1的損失。

C、蔬菜應先洗後切,大火快炒,防止維生素C的損失。

D、食物加工既要防止生物汙染,又要防腐劑等過量帶來的化學汙染。

2、 人體血液中不可能出現 ( )

A、纖維素 B、紅細胞 C、蛋白質 D、激素

3、 某人由於營養不良,身體浮腫,其食療補救措施是:( )

A、多吃蔬菜 B、多吃饅頭 C、多喝豆漿 D、多喝水

4、 1克糖類、脂肪和蛋白質在體內完全氧化分解所釋放的能量分別是17。15千焦、38。91千焦和17。15千焦,由此可得出的結論是:( )

A、 三者都可作為能源物質

B、 蛋白質是主要的能源物質。

C、 糖類是主要的能源物質

D、脂肪是主要的能源物質

5、 下列哪一組疾病是營養不良引起的:( )

A、腳氣病和壞血病 B、夜盲病和巨人症

C、糖尿病和軟骨病 D、佝僂病和心臟病

6、 一個健康的人若進食較多的糖和食鹽,那麼他排出的尿液中所含的葡萄糖和鹽分的量:( )

A、鹽增多,糖未增多 B、糖增多,鹽未增多

C、兩種都增多 D、兩種都未增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