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95W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15篇)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1

由於本節的知識比較概念化,可以通過直觀的圖片來顯示,因此,我用李宇春和她母親的照片、成龍父子的照片比較引出生物遺傳和變異的概念後,直接開門見山,讓各小組統計出幾組較為熟悉的自身的性狀(學生對此很感興趣,表現的積極踴躍)。再用多組生物性狀和相對性狀的描述性詞句,激發學生的認知衝突,匯入問題——什麼是性狀和相對性狀?在後半部分教學中,由於“轉基因超級鼠”實驗對學生而言有些陌生,這時我發揮教師的主導性,給學生詳細的講解實驗,引導學生得出結論。最後以推論“傳種接代中傳遞的是基因”、“性狀還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和轉基因技術為拓展延伸,串聯整節教學。我注意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習程序來設定問題,層層推進;輔以多樣化利用多媒體,精心設計練習題,希望用一節課的時間讓學生弄明白基因和性狀的關係。但在四班上完課後,檢測結果令人大失所望。

課後我進行了反思:這節課對我來講,內容非常少,但是我忘記了一點:學生畢竟是學生,他們從來沒有接受過基因、性狀的學習,這部分內容對他們來講非常的抽象、難懂,所以在我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完所有的內容後,集中做練習,效果就不太好。找出毛病後,我在其他幾個班上課時,把方案進行了調整:在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與思考部分的內容後,同樣也讓學生列舉了性狀與相對性狀的例子,隨後,馬上讓學生進行這部分的反饋練習。後面的資料分析也採用同樣的方法處理,效果非常不錯,課後的調查也非常令人滿意。

通過這節課的對比課,我認識到: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備好教材,更要針對學生的接受能力,站在學生的角度備好學生,備好教法,才能夠真正地利用好課堂每一分鐘。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2

  1.本節教學設計思路:

通過觀察蚯蚓和鼠婦的相似點及不同點,匯入節肢動物這節課。引導學生觀察蚯蚓和鼠婦的不同點,歸納出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徵。

自主學習:

通過設問:所有節肢動物其他特徵(如觸角的有無,翅的有無,足的數目是否也完全相同?),引導學生完成課本第14-15,觀察與思考。引導學生觀察表格,找出下列動物(蝗蟲、瓢蟲、蜘蛛、蜈蚣、蝦)中相似特徵較多的動物,由此引入昆蟲綱的學習。進一步引導學生觀察表格,找出昆蟲綱的基本特徵。

探究活動:

分組觀察蝗蟲,進一步瞭解昆蟲的其他特徵(感覺、運動、呼吸等)。

演示實驗:

蝗蟲呼吸結構用演示實驗予以解決,學生更能直觀認識到蝗蟲的呼吸結構是腹部的氣管。

節肢動物與人類的關係:

展示體現與人類關係的相關圖片,學生自己歸納。

2.不足之處:

(1)授課過程語言不夠簡練,還有語句重複現象。(2)聲音不夠洪亮;(3)展示自主學習(如比較幾種節肢動物的異同)成果時,有點慢;(4)探究活動時(如分小組觀察蝗蟲結構),由於組織引導方式不適合該班學生特點,致使活動紀律有點亂,甚至有些同學並未達到觀察目的,且在本環節拖延了時間;(5)未來得及小結板書:由於以上4點不足,使整節課時間有些緊張,使本節末小結部分未展示出來。

3.本節亮點:

(1)注重引導學生通過觀察類比推理自主獲取新知,如將差異較大的蚯蚓和鼠婦做對照,引導學生找出二者之間的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由此歸納出節肢動物的基本特徵。

(2)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動物活體、標本或圖片自主完成課本第15頁的表格,自己歸納出昆蟲綱的基本特徵。

(3)講課過程中穿插了相關資料(如外骨骼、氣管等資料),鍛鍊了學生閱讀能力及獲取資訊能力。

(4)授課過程中滲透了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素養的培養意識,如講解蝗蟲呼吸結構---氣管時和對蝗蟲進行小結時,丟擲問題:蝗蟲的呼吸方式又與它的生活環境有什麼關係呢?蝗蟲哪些特點使其適應陸地及空中生活的?

4.改進之處:

(1)在觀察蝗蟲結構時,先拿活體或模型演示解說一遍如何觀察(或者螢幕展示明確具體的實驗步驟及各步驟注意事項),然後讓學生小組合作觀察,同時完成相關問題。

(2)蝗蟲呼吸演示實驗:最好用活的蝗蟲進行演示實驗(或者也分組實驗)。

(3)各環節安排再緊湊些,效率再高些,讓學生以小結形式完成板書和自主習題。

總之,本節課基本體現了365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即教學實施過程中貫徹了導學、導教、導練三個教學梯度;滲透了自學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展示彙報能力、質疑能力和傾聽能力的培養;實現了教學六個流程中的前五個流程(課前獨立自學、對比目標,明確方向、聚焦問題,合作交流、展示彙報、當堂訓練,鞏固提高),因時間分配不合理,第六個流程(課堂小結,小組評價)沒有完成,以後繼續努力。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3

1、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是學生較為熟悉的生物現象,但科學概念的建構需要在知曉“親代”和“子代”的前提下習得;

2、課堂中有一名學生說到人的舌能不能卷是人類的性狀之一,這是動物的一種行為方式特徵,這種行為是動物的先天性行為,而非學習行為。學生的發言試圖想搞清動物的行為與性狀的關係。我認為,無論是先天性行為還是學習行為,都可以表現為生物的性狀。

3、本課採用歸納法效果較好,由調查結果歸納遺傳、變異、性狀和相對性狀,水道渠成。

4、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現象是生物界較為普遍的現象,學生已具備一些感性認識。本章的學習就是要讓學生的認識更進一步。人類對遺傳和變異的認識,最初是從巨集觀的性狀研究開始的,以後隨著科學的發展,才逐漸深入到基因水平。教師要滲透這種邏輯思路,訓練學生認識事物的能力。受精卵是一個新生命的開始,精子和卵細胞是新生命與父母聯絡的紐帶,父母通過生殖細胞將性狀遺傳給下一代,父母到底傳遞了什麼?引出基因便順理成章。

5、本課學習結束之後,我彙總了我所任教的三個班級性狀調查資料,交給向凱、周媛媛兩位同學,讓他們將同學們的調查情況、老師的統計結果以及自己的思考,寫一份調查報告。一個星期後,兩名同學寫成“基因控制性狀”的調查報告,很不錯,推薦到《中國生物課程網》得以發表。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4

  一、[關於評價方式的思考]

1.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度:是否樂於與人合作,願意與人交流;是否樂於思考,具有學習生物的興趣。

2.評價學生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關注學生髮現並提出生物問題的能力;嘗試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應用各種策略解決問題的能力。

3.評價主體和方式的多樣化:例如:在本課學生自學反饋的環節中,分為搶答和課堂小測試兩部分,其中課堂小測試部分引導學生進行互評,體現評價主體和方式的多樣化。

  二、[關於教學過程設計的思考]

在設計本節課的過程中,重點放在讓學生了解生物分類的七個等級單位及分類的依據和意義。通過設定遊戲情景,使學生在愉快中學習,激發出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再通過搶答題和課堂小測試,在鞏固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主動參與學習的慾望。

總之,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以“啟發學生,挖掘學生潛力,讓他們展開聯想的思維,培養其能力”為主旨,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使他們最大限度地參與到課堂的活動中!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5

本節是繼細菌之後的一節內容,本節聯絡生活也較緊密本節的難點是如何真正的讓學生認識真菌的結構,通過自己的觀察讓學生自己說出真菌的結構,自己推測去真菌的營養方式。

因為前面學過細菌的結構和營養方式,對比教學更有利於學生觀察和掌握真菌的結構並推測營養方式。比如老師可以出示細菌的模式圖在螢幕上,讓學生找和真菌細胞結構的共同結構和最大的不同,學生容易注意到細胞核的有無上來,我試驗過不對比教學的班級很少能注意到真菌是有細胞核,只是機械的記憶了細胞的基本結構,腦海中無法留下痕跡。

為了能讓學生了解孢子的的具體形態,一定要提前一週給學生準備好發黴的橘子皮和饅頭讓學生通過對比了解青黴和麴黴的顏色和孢子排列方式。通過觀察,學生對青黴和麴黴的顏色的區別印象非常深刻,尤其是麴黴,發黴的饅頭片顏色多種多樣,有黑色、黃色、紅色、綠色等。

本節的孢子和上節的芽孢很容易混淆,老師能放在一起進一步的對比更有利於學生的學習。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6

這堂課我採用“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論為指導,以多媒體為基礎進行教學,通過學生調查、資料收集、小組討論和自主學習,實現了對學生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的養成教育。在其中一個班上課時卻出現了意外,當時我正在講魚的呼吸器官是鰓,立刻有學生問我“那魚的鼻孔是用來幹什麼的啊?”一下把我問住了,這個問題在備課時並未涉及和考慮,於是我發動學生課下收集資料,到了第二節課,學生熱情高漲,紛紛主動將答案拿出來與大家分享,而我作為一個教師也在和學生的交流過程中獲得新知:魚嘴外面有兩個小孔,注入水水不能進去,這小孔是魚的鼻子,這說明魚的“鼻孔”和嘴、腮、肚子沒有明顯相通。多數魚有鼻孔,其內有嗅覺細胞,魚使用它來嗅附近水流的氣味。例如,鯊魚使用嗅覺來找尋它們的獵物的所在位置。魚的鼻孔和呼吸無關,只管嗅覺。

在學習體驗中生成新的問題,在爭論中解決問題,這讓他們感到了學習的快樂。這節課讓我在學生面前“出醜”了,但是我想自己的知識儲備不跟上的話,以後“出醜”的機會會更打大,這是新課程對教師提出的考驗,教師的知識水平和能力都需要提高。此外在今後的教學中應該繼續貫徹“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思想,不僅是教給學生知識,更應該傳授學生常用的生物學學習方法和手段,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力爭每位學生學有所獲。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7

在鳥的生殖與發育的教學中,我組織學生複習了前面學過的與鳥有關的知識,也結合實際生活中的事例讓學生分析了鳥與我們人類生活的密切關係,通過實驗又進一步瞭解了卵的結構,繼而又學習了有關鳥類的生殖和發育,同學們注意在課餘時間對這些小精靈獻上一份愛心,用你的實際行動去關愛它們。

生物學科的教學是培養學生生物學素養的重要場所,是讓學生掌握科學知識,提高實驗技能的課堂。所以在課堂上我設計了讓學生觀察卵(雞蛋)結構的內容,非常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教學效果顯著,學生有興趣學習。教師要及時要求學生用生物學知識科學地描述鳥卵(雞蛋)結構並認識其功能,理解結構並是與其功能相適應的,加強科學知識的教學與運用,是生物課的一個主要內容。

我認為學生要掌握的知識量不是很多,但要從這些知識中去領悟去思考鳥與人的關係,並深化這種關係在學生中的影響,傳達人的愛心,保護鳥類保護環境,使我們的學生成為優秀的那一類人才。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8

在進行新課標的教學實踐中,有的學生混水摸魚;課堂展示過程中,有的學生不聽其他同學的發言,課堂時間有限,無法展示所有學生的設計。針對這樣的情況,在這次討論設計探究實驗方案的時候,我就採取了競爭答辯的方式:首先是要求9個小組進行比賽,最先書寫完成完整的探究計劃的4個小組可以參與競爭答辯;然後要求全班同學從在參與競爭的4個小組中,投票選擇2個設計科學、創意新穎的方案。這三個小組將獲得教師提供的培養基。這樣,小組為了儘快完成設計方案必須積極參與,分工合作;同學們為了參與評選必須專心傾聽。這樣就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還培養了大家的競爭意識。為了獲得最有創意的方案,大家開動腦筋,精益求精,也提升了設計方案的品質。無須擔心沒有獲勝的其他小組喪失了學習的機會,一方面大家可以輪流參與,另一方面他們可以利用家庭中的簡單材料進行自己的探究實驗。對於自己進行實驗的同學,可在記分等方面給以各種形式的表揚。這才是真正的主動學習。

在實驗結果展示過程中,以辯論的形式預測實驗結果,是課堂的一個高潮。這個亮點不是我事先設計的,而是學生在課堂中自然而然發生的。“學校的中心花園和馬路邊”這個課題也是學生提出來的。這個課題選擇得非常好,大家都直覺認為馬路邊很“髒”,但通過闡述理由,很多同學認識到花園的條件更適宜細菌和真菌的存活。這種通過自己的知識預測事件發展,也是一種重要的科學素養,而通過辯論的形式,讓更多的學生樂於參與,也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好方法。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9

應該說,通過這節課的講解,我又一次感受了理化生組的熱情和領導的重視。在評課過程中,各位同仁的點評既熱情洋溢又恰到好處。在這裡一併表示感謝。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一些:

一、優點:

1、讓學生練得很充分而且有學生主動參與非常難得。

2、學生聽課、講解的狀態很自然,有疑義能馬上提出來。

二、不足:

1、仿生可以由學生講解並舉例,聯絡實際。

2、應該讓學生多說說答題時語言組織的技巧,讓學生表述更準確。

聽了這麼多的意見和建議,心裡感到特別溫暖。要不是她們一次次誠懇的幫助,我就不會有一丁點兒的進步,哪敢嘗試課改的講解?發現自己有許多不足:課堂的藝術不高,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方面等還需加強。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10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在教學中能夠有一個好的引入也就顯得十重要了。那麼,如何做到成功地匯入呢?在這裡就教學匯入方式問題,談談自己的一些教學體會。

借教具匯入

授課前,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教具,諸如:掛圖、模型、實物等等,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熟悉或不熟悉的事物、圖畫等,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學生對於不熟悉的教具,馬上就會提出疑問:“這是什麼東西呀?”由此,教師可以很自然地匯入新課。

通過設問匯入

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使貯存在學生頭腦中的知識由靜息狀態轉變成動作狀態(即活躍狀態),減少新知識輸入的阻抗,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創造一定的“心智緊張度”。例如,在講授生長素的生理作用時,教師設問,

以探究活動為主的引導發現法,可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形成科學思想和方法。

  二、新課講授

在講授新課中,可用討論法,這樣可以具有多向資訊交流、針對性強、便於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特點,但往往使知識缺少系統性;自學輔導法,有利於學生獨立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自學能力,但只適合於較簡單的學習內容;而講解法雖然具有資訊量大、系統、邏輯性強的優點(這些優點是其他方法所不及的,對於知識接受為主要目標的課型,講解法也是高效的),但不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總之,教學目標的多重性、教學系統本身的複雜性、教學客觀條件的千差萬別和千變萬化,使得我們不可能找到適合於一切教學環境,符合每一特定教學情境的教學公式,一種方法的優點,可能恰恰是另一方法的不足所在。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就必須發揮每一種教學方法的優勢,克服其劣勢,實現教學方法的優化與組合,使方法結構協調、合理,各種方法優勢互補,長短相濟,立體結合。<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11

這節課上完後,學生反映實驗很容易理解,於是整節課的氣氛比較輕鬆和開心,達到了設計本實驗最初的目的。在帶著學生一起探究實驗資料的規律的時候,學生通過將資料規律與實際的遺傳現象相結合,理解常見的一些遺傳現象。

有人說,“教學是一種不完美的藝術”,真的,無論你課前花多少時間去準備,投入多少精力,總是沒有“準備已經很充分了”的感覺,因為你不知道,課上,可能還會出現什麼樣的意外情況;而且,一節課上下來,總是還會感到有太多的遺憾。

上完這次課後,我的第一個感觸就是,教師應該專門學習一些表演技巧,並且加強語言表達的訓練。這樣會使課堂更加有吸引力,能增加課堂上師生之間更好地交流。在課堂上,語言表達和語氣的變化對教學效果至關重要。在適當的時候,適當加重語氣或者是放慢速度,可以更好地讓學生意識到重點所在,從而引起關注和思考。而在這方面,我本人存在很多的不足,這是日後需要繼續努力的方向之一。

在任何一個實驗過程中,都會用到相應的科學實驗方法,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學會和體會這些方法,比單純地告訴學生要有效的多,並且更易幫助學生建立起方法意識。在需要自己去設計實驗的時候,就自然會想到選擇科學的方法。這個實驗中,針對遺傳過程的複雜性,主要介紹並運用了“創設理想條件”的方法。但是這節課下來,發現學生對於理想條件的創設印象並不深刻。後來我想了想,其實還可以這麼上:先帶著學生做實驗,實驗完成後,請同學們對該實驗進行評判,找實驗的漏洞。當同學們越找越複雜的時候,再將“創設理想條件”這個實驗方法使用出來,學生可能就會印象更深刻了。

另外,在講課中,教師不失時機地反問學生提出的問題,可以引起學生的思考,這樣,將一些問題交給學生去解決,真正起到一個引導者的作用,引導學生思考,引導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引導學生體會各種科學研究方法的好處。而在試講的過程中,經過聽課老師的提示,發現自己對學生還是不夠信任,有時會著急想把知識解釋給學生聽,其實也在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惰性,對學生的積極思考是不利的。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12

  一、學情況分析

20xx年市教育局新檔案要求,本屆學生的生物會考成績將以原始分的形式納入會考成績,所以這屆畢業會考更加要重要,現在我把八年級八十多個學生的學習情況概括一下。本屆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還不是很高,上學期生物的平均成績在50分左右,整體成績還不理想,原因都是不愛學習的學生很多,因此,成績取得高分的學生平均被拉了下來。這個學期要想辦法使學生的成績有較大的提高。我從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上入手,來改善一向把生物視為副科,不好好學習、認真對待的學生心理,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把注意力集中在生物課的學習上,力爭培養一批熱愛生物研究的生物學愛好者,學習中儘量採用分散記憶,避免在考前突擊,這樣一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途徑。有必要的話將採用小組式的學習、討論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儘量不讓一個學生掉隊,全部完成會考任務。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學內容介紹生物的生殖和發育、生物的遺傳和變異及生物的進化、傳染病和免疫,用藥和急救、瞭解自己、增進健康。共6章,內容較上一個學期少了一些,探究實驗減少了一些,增加了觀察和思考,科學、社會、技術欄目。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擴大了知識面。

  三、教學目標

1、 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通過學習使學生更清楚地知道生物的生殖和發育,從而更有意識地保護生物,促進社會發展。

3、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如何健康地生活。

4、對學生進行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

  四、具體措施

1、精心採取先進的教學方法,對新教材進行培訓。

2、精心組織和策劃好課堂教案。

3、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做到課堂質量高效率。

4、進行課外輔導和寫小論文及做小製作,提高學生的興趣。

5、認真批改作業,從中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

6、培養優生,轉化後進生。

  五、聯賽輔導

要深入總結、探索優秀生、特長生培養的路子,構建適應優秀生成長的課程體系,改變單一的'培養模式;搞好優秀生的早期發現和培養,加強優秀生銜接教育,完善激勵引導機制,健全各級各類聯賽體系,以賽促練,賽練結合,鼓勵優秀生拔尖、冒尖。

這樣為了更好地做好優生優培工作,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更好使用20xx的生物聯賽工作搞得更好。我們成立生物聯賽小組,定期向學生介紹有關生物聯賽的知識,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明確這次輔導的目的和意義。

在輔導期間,嚴格要求學生,特別在新形式下,有更高的要求,從而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時在授課時要注意方法和技巧,對他們進行舉一反三的能力培養。做到適時、適地、適量培養和培訓,開闊他們的視野,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索適合學生們的新的輔導和學習方法,努力開發學生們的思維能力,同時又要認真做好備課工作,有目的、的計劃進行輔導。我們還將進行恰當的測試,據各地市有關聯賽試題,編寫題目,強化訓練,並重點矯正。

  教學方法

1. 課堂教學與複習要圍繞三個層次進行。

⑴.是什麼?圍繞考綱,落實基礎,解決重點難點,以學習掌握程度為評估標準。

⑵.為什麼?圍繞考綱,使學生明確考核要點,並以此指導學生課後複習。

⑶.怎麼辦?以會考試題為範例,引導學生以會考意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2. 要重視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

要牢固樹立以“學生為本”的觀念,能力的獲得是需要知識內化後,由學習者自我產生的,從知識到能力的轉化必須經過一個橋樑,這就是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大量練習後的總結歸納是很重要的,不能以簡單的公佈答案代替。否則,是剝奪了學生作為複習和考試的主體應有的自主活動的權利。不利於學生能力的形成。歷史教師的課堂教學應從關注“這節課我講了多少”,轉變為“這堂課學生能提高多少”。

3. 精選習題,落實有效訓練

教師要立足校情、學情,優化精選習題。做到選擇題要精選,密度要適度,時機要恰當,反饋要及時。確保中檔題拿高分,帶動低檔題拿滿分,衝擊高檔題拿多分。要通過講評評出方法、評出規律、評出能力。

4. 強化貫徹,重在堅持。

大的目標確定以後,細節決定成敗。重在落實,貴在堅持。上課+不落實=0;佈置作業+不檢查=0;100-1≠99=0;抓住不落實的內容+追究不落實的學生=落實。

總之,我堅持“以教書育人為本、以敬業奉獻為樂、以助生成才為志”,儘量把八年級的會考任務順利完成,爭取每位同學都拿到好成績。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13

(1)使學生有了更多主動學習的機會

小組合作學習要求學生向別人提問,向別人解釋自己的看法,這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更可以促進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增加他們重新整合思想的機會,還可以使他們接受不同的觀點,擴充套件他們的視野。

(2)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小組合作學習不同於強調競爭的班級授課。它使競爭環境轉向合作環境,組內的每個同學都有展現自己能力的機會。他們或作為集體的一員為完成任務而自豪,或代表小組為展現小組的成功而驕傲。它使參與學習的小組成員人人體驗到成功的愉悅,使“失敗者”重新得到自信。

(3)學會了和別人合作

小組合作學習可以為組員奠定良好的友誼基礎。在組織相互切磋的過程中,大家互相勉勵、共闖難關,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可以通過組員的互勉互勵,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在共同商討解決難題的過程中,學會如何關心和幫助他人,提高處理人際關係的技巧,學會了與不同背景、不同性別、不同能力的人一起合作。小組合作學習時同學之間互教互學、彼此交流知識的過程,也是互愛互助、相互溝通情感的過程。在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時,以小組的共同進步為標準,一個人在小組中被同伴們認可的程度為標準,在優化教學效果的同時讓同學們學會如何與別人相處。

(4)拓展了班級授課制條件下的學習空間

曾經有人把課堂上學生座位的方式變化作為對素質教育課堂教學的一個方面來研究,在較為寬鬆的學習空間學習,會增加交流機會,促進人際合作。譬如,把目前學生全部對著講臺坐的方式,改變成圍成小組坐。小組合作學習雖然沒有要求座位上的變化,但卻起到了調劑學習空間的作用。它不僅將班級授課制條件下的學生個體間的學習競爭關係改變為“組內合作”、“組際競爭”的關係,還將傳統教學中的師生之間單向或雙向交流改變為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而且還將學生的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14

剛剛上完這節課的時候,感覺到學生的認知水平真的是相差甚遠。教材在這方面的安排感覺不是很好。孟德爾遺傳定律只是簡單的介紹了隱性性狀和顯性性狀,學生看似明白,但是一到實際問題中還是不太明白。

怎樣做呢?還要把原本高中的知識拿過來給學生講清楚,講明白,講透徹,學生恍然大悟,原來如此。我覺得生物人教版本的教材在這個章節的編寫上有些安排不合理。內容上作了大量調整,但是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的知識量不夠。當然了,教材只是教師上課的一個載體,而教師教的過程中也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 )中,我選擇了多種版本結合。現在教改中提倡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是其中之一。

在課堂上,我採用了探究的程式,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作出判斷。在把孟德爾的豌豆雜交試驗作為小品出演,乾燥的說教就變成了表演。這樣,孩子們興奮的同時也有了一定的認識。我想,效果還是蠻不錯的。呵呵,學生的投入將會引發教師的感動和投入,這樣的良性迴圈正式我們和學生共同追求的 。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15

一節主要包括兩大塊內容,一是受精作用(包括動物的受精作用和綠色開花植物的雙受精作用),二是個體發育(包括植物的個體發育和動物的個體發育)。由於課標對這一部分要求較以往有所降低,所以本節重點是讓學生掌握重要概念和基本過程即可。筆者在進行這一課的設計時,在分析有性生殖的概念的基礎上,構建出這一節課的主線,然後從受精作用和個體發育兩個方面展開,教材上是先講了動物的受精作用過程最後講了動物的個體發育,為了便是於學生理解和接受,我將教材內容作了調整,將動物個體發育與動物的受精作用放在一起講,這樣整合後的知識系統性也較強。綠色開花植物的雙受精作用和植物個體發育內容較多,但多數學生對國中所講的這部分內容還有印象,尤其是對子房的結構和各結構發育成的果實相應部分都有較深的印象,所以課上只要重點給學生講解精、卵細胞的大致形成過程和雙受精作用即可。上課後的幾點體會:一是在講被子植物的雙受精作用和個體發育時,給學生畫出子房的結構,有利於學生的理解;二是在讓學生理解受精作用的意義時,通過回憶減數分裂過程中減一的後期同源染色體的分離和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理解產生配子的多樣性,不同的配子又可以隨機結合,所以可以產生種類眾多的受精卵子。這樣分析後學生就能理解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促進了遺傳物質的重新組合;三是在講綠色開花植物的雙受精時,並不需要給學生詳細講解花粉和極核卵細胞的形成過程,只要讓學生知道它們也是通過減數分裂過程產生的,具體怎樣產生並不要求學生掌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