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生物教案

來源:果殼範文吧 2.28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教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八年級生物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八年級生物教案

八年級生物教案1

生物的特徵

教師寄語:有生命,就精彩!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

1.初步認識生物

2.區別生物和非生物

3.說出生物特徵

能力目標:

通過積極主動參與討論培養學生觀察、區別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生物的生命現象”的討論,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和關愛生物的良好品質。

學習重點:

生物的共同特徵。

學習難點:

生物的各特徵對生物生活的意義。

學習過程:

一、課前預習:

科學觀察可以直接用__________,也可以藉助_________、__________等儀器,或利用__________等工具,有時還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

二、匯入新課:同學們:你一定認識其中不少的生物。那麼,我們的教室裡有哪些生物?請各小組討論後出示課前觀察的結果。

三、合作探究

(一)通過各小組的回答說明,要想區分生物與非生物,我們必須首先學會觀察。閱讀課本P2頁回答下列問題:

下列關於科學觀察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科學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

B.科學觀察必須藉助有關用具才能進行

C.觀察時要全面、細緻和事實就是,並及時記錄下來

D.觀察時要積極思考,多問幾個為什麼

(二)閱讀課本P2-P5頁,探究下列問題:

1、填充下圖,識記生物的基本特徵。

2、觀察動物題材的投影片和教室裡盆栽植物,結合課本第插圖,討論:

(1)植物和動物對營養物質的獲得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人類同其他生物呼吸均需要吸入__________、撥出_______________。

(3)動物和人排出體內廢物的方式有哪幾種?

(4)課本第五頁插圖的內容說明了什麼?

四、拓展創新

1、除了課本介紹的,你還知道生物有哪些特徵?看哪個小組說得好

2.下面是貓和鼠的部分生命現象,請分析說明它們各屬於生物的何種基本特徵

(1)小貓長成大貓屬於。

(2)貓生小貓屬於。

(3)貓生貓,鼠生鼠屬於。

(4)一窩貓中有白貓、黑貓和花貓,這種現象屬於。

(5)鼠聽到貓叫,立即躲近洞裡的現象屬於。

五、歸航拾貝

六、達標測試

1.下列現象中的物體屬於生物的是………………………………………………( )

A.機器人彈鋼琴B.火山爆發時岩漿噴出

C.鐘乳石在慢慢長大D.饅頭上長出“白毛”

2.牽牛花清晨開放,傍晚關閉,這種現象說明生物具有( )的特徵…………………( )

A.需要營養B.進行呼吸C.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D.生長和繁殖

3.“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這種生命現象說明生物體具有哪個特徵…………( )

A.呼吸B.排出體內廢物C.對刺激作出反應D.生長和發育

4.下列屬於生物共同特徵的是………………………………………………………( )

A.都能運動B.都能呼吸C.都有細胞結構D.都生活在水中

5、科學家對蜜蜂群體的自然活動狀況進行跟蹤拍攝,這種研究方法屬於( )

A、實驗法B、觀察法C、調查法D、分類法

6.請說出元代散曲名家馬致遠的名曲《秋思》中的生物和非生物。(附《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曲中的生物有:

曲中的非生物有:

7、請將左右兩列中相關聯的內容用線段連線起來。

動物取食應激性

鯨噴出水柱營養

向日葵朝向太陽繁殖

植物開花結果生長

人體排汗排洩

蘑菇由小長大遺傳

子女與母親相似呼吸

七、學習感悟

參考答案第一節生物的特徵

一、課前預習:肉眼放大鏡顯微鏡照相機測量

二、合作探究

(一)B

(二)1.①營養②進行呼吸③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④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⑤生長⑥繁殖

2.(1)植物是通過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動物不能自己製造有機物,它們以植物或別的食物為食,從中獲取營養物質。但是,無論是植物所需要的營養物質,還是動物所需要的營養物質都是來自自然界中的一些簡單的物質,它們都是一樣的。

(2)氧氣二氧化碳

(3)動物和人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排出體內廢物,如出汗、撥出氣體、排尿等方式將廢物排出體外。

(4)獅子發現獵物後迅速追擊;斑馬發現敵害後迅速奔跑;含羞草受到碰觸時,展開的葉片合攏。說明了生物對來自外界的各種刺激做出一定的反應。蘑菇能從小到大;種子萌發成幼苗,幼苗不斷長大;小雞破殼而出。說明了生物體能夠由小長大。當生物體長到一定的時候,就開始繁殖下一代。

三、拓展創新

1.(1)除病毒外,生物體都是有細胞構成的。

(2)生物都有新陳代謝作用。

(3)生物體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

(4)生物體都能適應環境,也能影響環境。

6.(1)生物能生長(2)生物能繁殖(3)生物能遺傳(4)生物能變異(5)生物能對外界的刺激做出反應

五、達標測試

1.D 2.C 3.D 4.B 5、C

6.曲中的生物有:老樹、昏鴉、瘦馬、人;曲中的非生物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夕陽、天涯

7、動物取食————營養

鯨噴出水柱————呼吸

向日葵朝向太陽————應激性

植物開花結果————繁殖

人體排汗————排洩

蘑菇由小長大————生長

子女與母親相似————遺傳

八年級生物教案2

教學目標:

1、能描述動物社會行為的主要特徵。知道分工合作對動物生存的意義。

2、知道螞蟻的分工協作。認同群體的力量大於個體的力量,群體中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3、生物與環境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4、樹立拒絕殘害生命的現象發生的意識。

教學重點:

1、動物群體生活對個體及種族延續的意義。

2、生物與環境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教學難點

1、社會行為形成的本質和意義。

2、動物之間的資訊交流方式。

教學方法:討論法、啟發式講述法、談話法等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含小結與作業佈置,見教案內頁)

教學反思:

動物的群體生活及社會行為離不開資訊交流,動物的資訊是什麼,怎麼交流?對於這些問題進行單純的講解,學生也能記住,但是很難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樣對生物學知識的掌握,很容易處於機械的記憶狀態。

本節課整個教學過程突出培養學生形成探究問題的意識,讓學生通過觀察提出問題,在問題中去探究,在探究中得出結論。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實踐獲得知識,使探究更有趣、更有效,學生對知識記得紮實,難以忘懷。

在探究過程中學生不但對生物學知識掌握較好,創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如探究氣味是螞蟻的通訊方式之一時,學生認為書中用紙片搭一條通道,在移動紙片的過程中,螞蟻很容易受到驚擾,影響螞蟻的行為,不容易觀察,因此他們大膽創新,設計出比教材的實驗更簡便易行、效果更明顯的實驗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有些同學觀察很仔細,能觀察到螞蟻觸角相碰的情況,很多同學則觀察不到,教師要給予指導和說明。

八年級生物教案3

教學目標:

1、說出細菌和真菌在物質迴圈中的作用。

2、運用所學的細菌和真菌的知識,列舉它們對動植物及人類的影響。

3、通過對細菌和真菌與動植物和人類關係的認識,體驗從正反兩個方面辨證地看問題。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本章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

2、通過觀察,培養學習良好的觀察、分析、思考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本章的學習,培養學生辯證觀點,樹立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觀點。

2、激發學生愛護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物質迴圈過程中的作用;

細菌和真菌對人和其他生物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

教學難點:

理解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物質迴圈過程中的作用教學內容分析:

細菌和真菌與自然界的動植物和人的關係非常密切,人們往往都有這樣的印象,細菌和真菌對人類都是有害的,可是本節教學內容通過一些圖片和具體的事例,引導學生逐步分析逐漸形成更新的觀點,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物質迴圈中起著重要作用。沒有了細菌和真菌,自然界也就基本停止了物質的流動,生物遺體就會堆積如山,人們就會沒有了生存的空間,甚至讓我們找不到立足之地。細菌和真菌對人類和動植物的作用是兩方面的,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從而使學生逐步形成了正反兩方面辯證分析問題的觀點。

教學方法:

討論、交流、多媒體演示、觀察等方法相結合。

教具準備:

A有關細菌、真菌在自然界中三大作用的多媒體片段。

B相關圖片。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引言:

想象:沒有植物,世界會怎麼樣

沒有動物,世界會怎麼樣

沒有細菌和真菌,世界又會怎麼樣

一、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迴圈

觀察梨子桔子腐爛圖

(1)、學生相互討論:

A、它們為什麼消失了?

B、它們消失後什麼都沒有留下嗎?

想象:如果世界上沒有了細菌和真菌會是怎麼樣的呢?

(2)、討論:

A、枯草桿菌使梨和香蕉腐爛,它與水果有怎樣的系?

B、細菌和真菌在物質迴圈中起什麼作用?

C、細菌和真菌是怎樣生活的?

腐生的特點:從動植物的遺體上分解有機物

(3)、完成相關的練習。

二、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

(1)、展示有關寄生菌的圖片

(2)、菌類引起動植物和人類患病時,自身是如何生活的?

寄生的特點:從活的生物體內或體表得到有機物

(3)、完成相關的練習

三、與動植物共生

(1)、展示有關共生菌的圖片

共生的的特點:共同生活彼此有利

(2)、請同學說一說細菌和真菌對動物和人類有哪些好處與害處。

(3)、完成相關的練習板書設計: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作用

一、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迴圈

腐生

二、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

寄生

三、與動植物共生

共生

八年級生物教案4

教學目標

1、識別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統的基本結構,說明各部分結構的功能;

2、描述人的生殖過程,說明胚胎髮育的營養供應方式,說出出生後發育的分期。

教學重難點

1、人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2、新生命的孕育過程。新生命的孕育過程(難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觀察桃花的結構,果實和種子的形成,引出有性生殖的概念

1、有性生殖

(1)例如桃樹是由果實中的種子來繁殖後代,種子中的胚是由兩性生殖細胞結合成受精卵而發育的。這種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就屬於有性生殖。

(2)針對桃樹等通過種子產生新一代的方式,結合種子結構的基本知識,知道種子中的胚是由受精卵發育而來,而受精卵則是兩性生殖細胞結合的結果。

(3)組織學生觀察植物無性生殖的圖片,鼓勵學生歸納出無性生殖的概念。

2、無性生殖

椒草用葉繁殖、馬鈴薯用塊莖繁殖,像這種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為無性生殖。

3、無性生殖的應用

(1)在生產實踐中,人們經常利用植物的無性生殖來栽培農作物和園林植物。

常見的方式有:扦插和嫁接等。

(2)嫁接:蘋果、黎、桃等果樹是利用嫁接的方法來繁育優良品種的。

如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4、植物無性生殖的條件

環境條件:光照、水分、溫度、溼度等

展示植物嫁接的錄影或圖片,讓學生認真觀察,描述嫁接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項,體會影響嫁接成活率的關鍵因素是什麼?

5、組織學生如何開展植物的扦插繁殖,選擇什麼樣的扦插材料能夠提高扦插的成活率,扦插材料提前應做哪些處理?

6、質疑:植物的無性繁殖在生產實踐中有什麼作用?

二、互動探究合作求解

1、春季,在用楊樹枝條進行扦插繁殖時,把枝條上所有的芽去掉,這樣是否影響成活?為什麼?

2、馬鈴薯通常是用它的塊莖來繁殖的,農民在種植馬鈴薯時,先把塊莖用草木灰肥沾一下,然後再埋入土壤裡,請想一下農民這樣做的道理。

三、強化訓練當堂達標

1、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叫_________;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結合,由母體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叫_________。

2、植物的組織培養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使植物組織在人工控制的條件下,通過細胞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快速發育成新植株的高新技術手段。

3、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續和發展,最基本的環節是生物通過_________,世代相續,生生不息。

四、小結

五、作業設計

《練習冊》

八年級生物教案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列舉生物多樣性三個層次,概述它們之間的關係。

2、認識我國生物多樣性的現狀及其獨特性。

3、說明保護多樣性的重要意義。

能力目標

1、通過對課本資料分析,培養學生思考分析、歸納總結能力,學會收集和整理資訊的方法。

2、培養學生在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獲取新知識的能力、綜合運用知識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本章學習,主要在同學心目中建立起生物(包括人)與環境相適應的辯證觀點。

2、激發同學們保護生物棲息環境、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的熱情、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1、生物多樣性的三個方面內容及它們之間的關係。

2、基因多樣性。

3、說明保護多樣性的意義。

4、培養學生收集和整理資訊的能力。

●教學難點

1、生物多樣性的三個方面內容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

2、基因多樣性。

●教學方法

多媒體演示、引導啟發、對比分析歸納等多種教學方法。

●教具準備

1、教師準備:

有關生物多樣性三方面內容的多媒體片斷或圖片。

2、學生準備:

(1)複習已學過的植物、動物及微生物的種類。

(2)生物的性狀是基因控制的內容收集。

(3)生態系統的概念及種類。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創設問題情境,抓住重點,直接導課]

教師:請問“生物的多樣性”這個詞側重於哪個字?

學生:“多”字。

教師:那自然界裡的生物是怎樣一個“多”法呢?有幾個層次內容呢?“多”的意義何在呢?好,先請同學們看一段多媒體片斷。請注意收集資訊及時記錄。

投放多媒體課件,有關內容如下:

畫外音:“自然界存在著形形色色的生物。”畫面中出現:遊戈的魚群、飛翔的海鷗、撲騰入水的企鵝、跳躍的猴群、飛跑的麋鹿、追逐的獵豹、悠然的丹頂鶴、開屏的藍孔雀、快速旋轉運動的草履蟲、成片的森林(配有節奏較快的背景音樂隨畫面一幅幅閃過)

學生:積極思維,收集資訊,及時記錄。

教師:從剛才的片斷中,你收集到多少種生物?

學生:近十種。

(注意:可適當的增加播放次數)

教師:自然界裡的生物遠不止這些,到底有多少,請同學們看書P90頁圖表。

學生:分析圖表。

[概述生物多樣性三方面內容及我國生物多樣性現狀及獨特性]

教師:試分析生物多樣性,從種類上看,多在什麼地方?

學生:生物種類繁多,植物約有50多萬種,動物約有150多萬種,微生物約10多萬種。

教師:通過分析圖表,你能得到什麼樣的資訊?

學生1:表中第一豎行表示生物類群,共8種。

第二行表示我國已知種數,第三行表示世界已知種數,第四行表示我國已知種數佔世界已知種數的百分比。

學生2:我國的_子植物在世界上佔的百分比較高是26.7%。所以,我國有“_子植物故鄉”的美稱。相對的,爬行類佔百分比是5.97%,相對較少。我國總種數佔世界平均百分比是……14.96%。

教師:好,同學們收集資訊能力相當準確。剛才同學說表中有8種生物類群,除了這8種,還有哪些類群?

學生搶答:苔蘚植物、藻類植物、微生物。

教師:從表中分析我國生物種類現狀如何?

學生:我國總數佔世界已知總數的百分比是14.96%。

我國是生物種類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我國植物資源十分豐富。其中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僅次於巴西和哥倫比亞,居世界第三位;我國_子植物是世界上最豐富的國家,被稱為“_子植物故鄉”,我國也是動物種類最多的國家之一,其中脊椎動物中的魚類、鳥類和哺乳類的種數都位於世界前列。

教師:也就是說,我國物種高度豐富,除此之外,我國的生物多樣性還有其獨特性,有許多生物是我國所特有的。581種哺乳動物中,特有種約110種,比如……

學生搶答:大熊貓、金絲猴、白鰭豚、揚子鱷、朱䴉、藏羚羊、丹頂鶴、蛙蛙魚……

教師:植物有……

學生:銀杉、水杉、珙桐、樹蕨、蘇鐵……

教師:很好。偷獵者將我國特有的生物賣到國外其實是一種_行為,我們一定要和這種行為做鬥爭。

教師:同學們再設想一個問題:是不是地球上生存的所有生物都被人類發現了?

學生:可能有兩種回答:是/不是。

教師:回答是的同學,你從哪知道還有新的生物品種?試舉例。

學生:舉例……

(從事例出發,過渡到基因多樣性的概述。)

教師:老師給大家舉一個例子:水稻草叢矮縮病是水稻植株明顯矮化,葉片上出現斑點(白色),分櫱很小,稻穀的產量和品質明顯下降的一種危害水稻生長髮育的病毒性疾病,很難防治。後來,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野生水稻種群,這個種群對草叢矮縮病具有比較強的抵抗性,從而為培育抗草叢矮縮病的水稻新品種找到了必要的基因。可見,並不是地球上生存的所有生物都被人類發現了。

這種野生水稻便是科學家新發現的生物,這種生物具有它特有的、較強的抗草叢矮縮病的基因。所以,不同品種的生物,它的基因也不相同。這便是基因的多樣性。

請同學閱讀P91頁,基因的多樣性。

學生:仔細閱讀,努力理解,積極收集資訊。

教師:在基因的多樣性裡有兩個事例。哪兩個?

學生1:事例一:美國科學家引進我國野生大豆與當地品種雜交,培育出抗大豆萎黃病的優良品種,挽救了美國大豆生產業。

學生2:事例二:我國科學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與普通栽培水稻多次雜交,培育出產量很高的雜交水稻新品種,創造了巨大經濟利益。

教師:從這兩個事例和老師剛才的舉例中,你能得到什麼資訊?

學生:分析討論後發言,可能有如下內容:

1、首先生物的各種特徵是由基因控制的。小麥的形態特徵由小麥細胞內基因控制,水稻的形態,特徵由水稻細胞的基因控制。

2、不同種生物的基因有較大差別,同種的個體之間,在基因組成上也不盡相同。例如小麥和水稻的基因便不同;同種的水稻,野生水稻和普通栽培水稻基因不同,我國野生大豆和美國當地的栽培大豆基因也不同。

可見,每種生物都是一個豐富的基因庫。

教師:同學們收集到的資訊很準確。特別是明確了生物的各種特徵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比如我國水稻有50 000個品種,這些品種在基因組成上是有差別的,它們構成了水稻的基因庫。也就是說每種生物都是由一定數量的個體組成,這些個體的基因組成是有差別的,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個基因庫。

可見,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實質上是基因多樣性的外在表現。

我國生物多樣性的豐富性和獨特性,自然表達了我國基因多樣性的豐富性和獨特性,可見,我國是世界上基因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

那麼研究生物基因的多樣性意義何在?

學生:結合課後練習題2和書上例題分析。

教師:動物園飼養的華南虎產下的兩隻小華南虎眼睛是瞎的,科學家認為這是近親繁殖的結果,你認為這與基因多樣性有什麼關係?

學生:有關係。因為近親繁殖,會使親代的雌雄華南虎以共同祖先繼承相同致病基因的機會大大增加,這些基因遺傳給後代,就會使子代出現遺傳性疾病。

教師:這便是種內的基因多樣性,為動植物的遺傳育種提供寶貴遺傳資源的反面例證。可見,基因的多樣性對物種延續有著重要意義。基因多樣性的減少會直接表達物種多樣性的減少。

(合理過渡,概述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教師:在一定的區域內,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統一整體,便是生態系統。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及生物基因的多樣性決定了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同學們,你知道哪些生態系統的型別?

學生:有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荒漠生態系統、溼地、湖泊、海洋、森林、城市等生態系統。

教師:咱們生活的地區有哪些生態系統?

學生1:我家住的附近有湖,湖泊裡有魚藻、魚、浮游動物、水草等多種生物,構成一個湖泊生態系統。

學生2:我家附近有一塊地,地裡種有玉米、菜豆、各種蔬菜,還有各種雜草、害蟲等多種生物,構成的是農田生態系統。

學生3:公園裡有大面積的草坪,草坪裡有螞蟻、蚯蚓、小昆蟲等多種生物群,構成了草原生態系統。

學生4:還有森林生態系統。

教師:同學們都很善於觀察,陳述得也好。

總之,在各類生態系統中,生活著各種型別的生物群體。不同的生物群體要求不同生態系統。可見,生態系統是具多樣性的。

好,到現在,我們已經明確了生物的多樣性有三個層次內容,它們是……

學生:生物種類多樣性、基因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

教師:它們三者的關係,你如何理解?

學生:討論後回答。

學生1:每種生物都是由一定數量的個體組成,這些個體基因組成是有差別的,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個基因庫;比如剛才所說我國水稻有50 000個品種,每個品種基因組成上有差別,它們便構成了水稻基因庫。

每種生物又生活在一定的生態系統中,並且與其他的生物種類相聯絡。比如魚生活在湖泊或海洋生態系統,湖泊或海洋裡除了有魚,還有魚的各種食物,像浮游動、植物、水草等。魚與其他生物種類是相聯絡的。

學生2:某種生物的數量減少或滅絕,必然會影響它所在的生態系統。比如湖泊裡的水草大量減少,會直接影響以水草為食的草魚的數量。過度放牧以及鼠害、蟲害等原因,我國草原面積正在不斷減少,有些牧場正面臨著沙漠化的威脅。

當生態系統發生劇烈變化時,也會加速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和基因多樣性的消失。如牧場沙漠化,許多牧羊、牧馬、牧牛便會出現食物短缺現象,導致種類多樣性和基因多樣性的消失。

教師:可見,保護生物的棲息環境,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措施。

[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共同認識了生物多樣性三個層次的內容及生物多樣性的意義,還有生物多樣性三個層次內容的關係。

請同學們到大自然中去,做個有心人,繼續關注生物,關注自然。

[鞏固練習]

判斷題

1、許多藥材需要野生生物資源作為原材料。

答案:√

2、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和動物,以及它們所擁有的全部基因,共同構成了生物多樣性。

答案:×

3、野生動物一旦滅絕,就無法再生出來。

答案:√

4、對於珍稀瀕危物種,除特殊需要經過批准,禁止一切形式的獵採和買賣。

答案:√

八年級生物教案6

一、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學內容介紹生物的繁衍和發展、生物與環境兩個個單元,內容較上一個學期少了一些,探究實驗減少了一些,增加了觀察和思考,科學、社會、技術欄目。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擴大了知識面。

二、教學目標

1、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在繼續抓好實驗過程,努力學習有關教育理論,不斷提高對“135”的認識,力爭在原有的基礎上,使自己的高效快樂課堂教學有所創新、有所突破。

3、繼續探究教學過程中新的教學模式,積極吸取上一年的經驗,繼續收集和整理相關的資料,固化新成果,並完成好相關的課題。

4、繼續研究和推廣校本教研的內涵和經驗,充分調動教師們的積極性,發輝學校教研組群體優勢,繼續嘗試開展學校開放日活動。

5、繼續探究新課程的評價體系,特別是建立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標準,並在八年級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上,初步歸納整理出適合我校校情的評價體系。

6、通過學習使學生更清楚地知道生物的生殖和發育,從而更有意識地保護生物,促進社會發展。

7、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如何健康地生活。

8、對學生進行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

三、教學要求

1、教師在教學中要繼續認真落實《課程》提出的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實現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努力提高學生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教學目標、內容和評價都應有利於提高每個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2、大力倡導“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成果即成長”的教育科研觀。教學中要有科研意識,要邊實驗、邊研究,力爭做一名科研型快樂的教育工作者。

3、在教學中,要努力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有所發展,必須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體驗各種科學探究活動。

4、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特別注意科學研究方法的培養。要注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教師要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力爭創造條件開全教材中提出的調查、技能訓練、練習、探究和資料分析活動。

5、教學中要注意合理選擇和組合好直觀教具與現代教學手段的整合。

6、積極組織好生物小組活動,能夠對生物學有特殊興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四、學生情況分析

八年級兩個班有一百多個學生,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較高很高,上學期生物的平均成績在八年級全學科排名較好,但高分少,由於不愛學習的學生較多,因此班平均被拉下來了。這個學期要想辦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爭取成績有較大的提高。

五、具體措施

1、精心採取先進的教學方法,對新教材進行培訓。

2、精心組織和策劃好課堂教案。

3、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做到課堂質量高效率。

4、進行課外輔導和寫小論文及做小製作,提高學生的興趣。

5、認真批改作業,從中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

6、培養優生,轉化後進生。

六、進度安排

周次授課內容

1被子植物的生殖

2動物的生殖和發育人得生殖和胚胎髮育

3性狀和性狀的傳遞遺傳物質的基礎

4人的性別的決定變異

5遺傳病與優生第一次月考

6生命的起源生物進化歷程

7生物的進化的原因人類的起源現代生物技術

8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9五一長假

10複習期會考試

11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生物與環境組成和型別

12食物鏈和食物網生物鏈

13人類與自然界的協調發展

14複習七年級上冊15複習七年級下冊

16複習八年級上冊、下冊

八年級生物教案7

一、說學情

學生經過一年多的時間學習生物知識,大部分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技巧。學生也從開學初的狀態進入了學習中段的狀態。八年級學生對動物生理學方面的基礎知識已經有了初步的瞭解,在日常生活中對動物的運動方式有許多感性認識,對肌肉、骨骼和關節等結構也有一定了解,但缺乏對動物完成運動的各結構的協調配合及完成運動過程中各系統的協調配合認識不深。但是,這個時期的學生正是身體發育的旺盛階段,也是思維較活躍的時期,探索知識的積極性很高,學習和運用知識的慾望也很強,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生理特點,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和嚴謹的科學態度,從而形成正確的生物科學素養。

二、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動物的運動》是八年級生物課第五單元第2章《動物的運動和行為》的第一節。本單元主要講述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動物與人類的關係。而動物的作用和人類的的關係與動物本身具有運動和行為的能力是分不開的,所以本節內容是這一單元學習的基礎,因此本節課在教材中佔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學生通過學習運動系統組成的知識,揭示動物運動的本質,鞏固和理解動物適應生存環境的重要意義。因此,通過本節知識的學習,可以達到進一步培養學生關愛生命,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目的。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瞭解動物的運動依賴於一定的結構(骨、關節和肌肉協調配合)。

②概述結構和功能的統一性。

③說出運動對動物生存的意義。

2、能力目標

①學會分析利用媒體資料的方法。

②通過觀察動物的不同運動方式,提高學生觀察生物運動現象的能力。

③培養學生探究實驗、合作學習和表達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①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養成細緻觀察和科學推理的科學素養。

②認識到動物世界的勃勃生機。樹立愛護動物的意識。

③認識到生命在於運動,培養積極進取的精神。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

①動物運動依賴於一定的結構(骨、關節和肌肉協調配合)。

②結構與功能的統一性。

2、難點:結構與功能的統一性。

 三、說教法和學法

1、直觀教學法:利用多媒體課件、模型、圖片等進行直觀演示,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通過探究活動的形式,以學生為主體,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

3、小組合作學習法:利用已有的資料,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

四、說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模型

五、教學課時:1

六、說教學設計思路

本課依據“面向全體學生,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的課程理念,探索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活動。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使課堂成為知識產生和建構的場所,是學生“做中學”的樂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使科學探究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科學的學習方式,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習慣。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先創設情境,匯入新課,再通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瞭解運動系統的組成以及結構和功能的統一性,再進行講解,使本節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並達到學以致用。

七、說教學程式(教學過程)

根據教學設計思路,我將重點闡述教學過程中的以下幾個大環節。

(根據教學設計思路,我將重點闡述我所設計的如下教學程式。)

(一)匯入新課

播放1.奧運會運動員圖片;2.動物運動的圖片

學生觀察、思考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激發

興趣。培養學生

的愛國主義情感。

(二)動物運動的結構

1、設疑:奧運會上的運動員要完成各項運動主要是靠身體的哪個系統來完成的呢?

學生討論思考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請同學們做屈肘和伸直的運動。它是由哪些器官來完成的?

學生體驗屈肘和伸肘過程加深理解

設計意圖:實踐中體驗了知識的產生過程,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骨

1、設疑:骨的作用是什麼?

學生在老師指導下,認真積極思考、得出下確結論。

設計意圖:擴充套件學生的知識面

2、設疑:為什麼兒童青少年的骨容易變形呢?老人的骨容易骨折呢?

學生養成良好的坐姿習慣及觀愛老人。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良好美德。

(四)觀察關節的結構

1、設疑:如果人的肘、肩、膝等部位如

果不活動,運動情況會怎樣?

學生

觀察關節模型。

設計意圖:

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關節的結構又是如何呢?它有哪些適於運動的特點呢?

學生討論並總結關節的結構具有既牢固又靈活的特點。

設計意圖: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實現了由“重結果”向“重過程”的轉變。

(五)人體關節

設疑:人體有哪些關節?我們在運動中應注意哪些?

學生結合實際生活,討論、總結在運動過程中自我保護的知識。

設計意圖:學以致用,培養知識的遷移能力,並突出STS的教育。

(六)骨骼肌的結構

1.設疑:運動中牽拉骨完成運動的結構是什麼?

2.展示骨骼肌結構的動畫。

學生觀察、思考、討論。

設計意圖:利用多媒體的優勢,激發興趣,揭示內

部的結構。

(七)探究骨骼肌的著生情況和骨骼肌在運動中的關係。

1.設疑:有了靈活的關節,骨骼肌牽動著骨可以繞著關節活動,然而運動的具體過程又是怎樣完成的呢?

學生製作肘關節模型,探究骨骼肌的著生情況和骨骼肌在運動中的協作關係。

設計意圖:通過模擬實驗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踐操作的能力。

2.製作肘關節的模型,探究骨骼肌的著生情況和骨骼肌在運動中的關係。播放屈肘和伸肘的動畫。

學生體驗屈肘和伸肘過程中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的變化。加深理解骨骼肌的協作關係。

設計意圖:培養合作學習的精神。適時發現製作不同關節模型的典型學生,請他們為大家做示 範和說明。

(八)動物各器官系統協調配合完成運動

設疑:動物只靠運動系統就能完成運動嗎?如果不是,還有哪些方面的參與呢?

學生討論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概括總結的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九)動物運動的意義

設疑:動物的運動對動物有哪些意義?

學生討論、總結:動物通過各種運動能夠有效地獲取食物和逃避敵害。

設計意圖:培養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培養合作學習的能力和

整理資訊的能力。

(十)小結

運動系統由骨和骨骼肌組成;關節具有牢固靈活的特點適於運動;骨骼肌在

運動中是動力器

官。

學生討論總結:動物通過各種方式的運動能夠充分適應各種各樣的生活環境。

設計意圖:加強知識的遷移和運用。

(十一)教學反饋

學生討論、回答文題。

設計意圖:鞏固所學知識

八、板書設計

第一節 動物的運動

骨骼

一、哺乳動物運動系統的組成 肌腹:具有收縮作用

肌肉

肌腱:具有連線作用

關節頭

關節面

二、關節結構及各個作用 關節窩

關節囊

關節腔

運動的過程:神經→肌肉收縮→骨骼運動

三、骨、關節、肌肉的協調配合 屈肘運動: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

伸肘運動:肱三頭肌收縮,肱二頭肌舒張

九、教學反思

1、成功經驗

①利用媒體資源將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利用奧運會中國體育健兒獲得冠軍的圖片材料,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讓師生感受到運動的美麗,健康的寶貴,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②通過製作模型的探究活動,學生在動手實踐中體驗了知識的獲得過程,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勤于思考、樂於探究的科學精神。

③通過觀察動物的關節結構,增進學生對知識的感性認識,從而有利於理性認識的建立和提升,形成“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基本觀點。

2、不足之處

在小組合作討論學習中,特別是製作模型時,耽誤了時間,完不成任務,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模型製作的材料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固定性還不夠好,使用圖釘的過程中存在安全隱患等。

八年級生物教案8

教學目標和知識目標:

1闡明鳥類適於空中飛行的形態結構特點;

2、概述鳥類的主要特徵。

能力目標:

嘗試獨立完成“鳥適於飛行的形態結構特點”的探究活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樹立愛護鳥類、熱愛大自然的意識。

教學重點:

1鳥類適於空中飛行的形態結構特點;

2、鳥類的主要特徵。

教學難點:

鳥適於飛行的特點”的探究活動。教學流程新課匯入

分別講述明朝萬鵬的故事和清朝徐正明的故事,引出人類一直有想翱翔天空的夢想,有些鳥能在南、北半球之間遷飛往返,有些鳥竟能飛越珠穆朗瑪峰!它們為什麼具有這麼強的飛行能力呢?如果給人安上翅膀,人能像鳥一樣自由自在地飛翔嗎?那麼鳥類又是如何能夠自由自在的飛翔的?引發學生思考嘗試性回答,教師總結帶入新課。

教學活動一:

多種多樣的鳥

環節一:

比賽看看哪組說出鳥類的名稱最多,並要求說出他們的居住環境。教師點撥總結引入課本內容。

環節二:

自主閱讀教材第30—31頁內容,並完成教材中的討論。學生思考填答,教師總結。

(1)、徵與鳥的生活環境有什麼聯絡?

提示:鳥的喙形狀不同,都與其食性相適應。鳥的足特徵不同也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

(2)鳥在外部形態上有什麼共同特點?提示:體表覆羽,前肢變成翼;有喙無齒。

環節三:

教師可以補充課外知識:

早成鳥出殼後的雛鳥,眼睛已經睜開,全身有稠密的絨羽,腿足有力,立刻就能跟隨親鳥自行覓食。這樣的雛鳥,叫做早成鳥。雞、鴨、鵝、雁等的雛鳥是早成鳥。

晚成鳥在出雛後到能飛行前近段時間裡一直靠雙親餵養,大多數晚成鳥在離巢的時候體重已接近成鳥的體重。

晚成鳥的成活率明顯高於早成鳥,鳥巢的作用是功不可沒的。最常見的,早成鳥有雞、鴨、大雁、天鵝,晚成鳥有燕子、麻雀、老鷹等等

教學活動二:

鳥的主要特徵

環節一:

不看課本的前提下,請每個同學在紙上寫出自己認為鳥類可以飛行的原因,教師巡視督導指導並給予適當評價。

環節二:

請寫的最全面的學生上黑板畫出自己心目中的鳥,並將自己描述的'鳥的特徵體現在繪畫中。教師評價並引匯出外形、羽毛、胸肌、骨骼等方面的特徵,以便學生後面的自主探究方向可以更加準確到位。

環節三:

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完成書中探究,並回答以下問題:外觀

先從外部形態開始觀察。

1:你們觀察鳥的形態是怎樣的?這與他們的飛行生活有什麼關係?流線型,減少飛行時空氣產生的阻力。

2:鳥類的體表被覆蓋著什麼?有何意義?

被覆羽毛,起到保溫保護,而且前肢變成了翼,可以扇動空氣,使鳥類可以飛行。

3:將鳥的翅膀展開,你們能識別出與飛行有關的羽毛嗎?他們在結構上和排列上有何特點?

內部

由此看出鳥的外部形態是與空中飛行生活相適應的。鳥類的內部結構如何呢?請大家根據家鴿的內部結構彩圖來進行探究。

4:請大家回憶一下,吃雞肉時哪部分雞肉最發達?推測一下原因。觀看家鴿的骨骼模型,特別是胸部的骨骼有何特點?胸肌最發達,可以牽動兩翼完成飛行動作。

鳥的胸肌重量是體重的五分之一,人的胸肌是體重的120分之一。這麼多的胸肌需要一個可以附著的結構———龍骨突。

胸部的骨骼突出來,成為龍骨突,有利於增加胸肌的附著面積。除此之外,鳥的骨骼佔體重的5%~6%,人的骨骼佔體重的18%,可見骨骼的特點是:骨骼輕、薄、堅固、長骨中空——減輕體重

5:鳥類在空中飛行是劇烈的運動,需要消耗大量的能力,你們認為能量從食物中獲取,那麼鳥類在食量和消化方面有哪些特點?食量大,消化能力強———滿足飛行時巨大的耗能需求

一隻小烏鴉每天要吃下超過它體重的食物;一隻體重約二公斤的肉食鳥類在一天內能把二公斤的魚吃得精光!杜鵑幼鳥的食量更是大得驚人,它竟能在一天中吃掉18條小蜥蜴、39只蚱蜢、3只鳳蝶蛹、43只甘藍蛆、5條金龜子幼蟲、4只圓蛛、50只黃粉蟲及大量螞蟻卵。

有喙無齒,直腸短,隨時排便———減輕體重

完成探究,總結鳥類適合飛行的特點:身體呈流線型,體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骨骼輕、薄、堅固,長骨中空,有龍骨突,胸肌發達,附著在胸骨上,牽動兩翼完成飛行。環節四:繼續探究鳥類的其他與飛行有關的特點。

鳥類在空中飛行時需要的氧氣量很大,大約是靜止時的20多倍,那麼它的呼吸系統有怎樣的特點才能滿足這麼多氧氣的需求量呢?鳥的身體裡有發達的氣囊。這些氣囊與肺相通,分佈在內臟器官之間,有的還突入到骨的空腔裡觀察鳥體內的氣囊分佈示意圖。

雙重呼吸:呼吸一次,氧氣兩次經過肺,進行兩次氣體交換。(鳥類獨一無二)

氣囊作用大

輔助肺進行呼吸,提高了氣體交換的效率,滿足飛行時對氧氣的需要?減輕身體比重

減少內臟器官間的磨擦?散發體內熱量

除此以外,鳥的心跳頻率快,迴圈系統結構完善,運輸營養物質和氧氣的功能強,可快速產能以補充飛行時能量消耗。

小結:鳥的主要特徵:(1)體表覆羽;(2)前肢變成翼;(3)有喙無齒;(4)有氣囊輔助肺呼吸。

八年級生物教案9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依據位置能說出人體骨胳結構名稱。

2.解釋人的骨胳與直立行走相適應的特點。

能力目標

1.通過對模型、掛圖等各種直觀教具的觀察,及觀察後的演講,培養學生有序的觀察習慣和表達能力。

2.通過歸納人的骨胳與直立行走相適應的特點,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

情感目標

1.自覺養成坐立行走的正確姿勢。

2.形成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辨證觀點和生物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的觀點。

3.小組觀察合作,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建議

教學建議

本節知識結構

教材分析

人體主要的骨的名稱,人的骨骼與直立行走相適應的特點是本課的重點,人的骨骼與直立行走相適應的特點是本課的難點。

教法建議

講述骨骼時,首先讓學生區分骨與骨骼的這兩個不同的概念:單獨一塊具體的叫骨,如肱骨;多塊骨通過一定的形式連線而成的整體叫骨骼,如脊柱。接著指出:人體的骨骼是由206塊骨連線而成。關於骨胳的組成,從調動學生主體性及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角度,建議採用自學的方法:先讓學生對照書上的彩圖及課文中人體骨骼組成情況表配合觀察,一邊觀察圖中主要骨的名稱特點,一邊體會這塊骨在人體的位置。如找到日常生活中經常提到的腦顱骨、肱骨、橈骨、尺骨、股骨、胸骨、肋骨等骨的大致位置。觀察完畢後,教師每組請一個學生到前面指著人體骨骼模型要求從整體到區域性說出各部骨骼的名稱,並給評分,既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又達到對知識的識記的效果。

人的骨骼與直立行走相適應的特點是本節的重點,也是難點。在學生對人體骨骼有了清楚的認識後,繼續讓學生觀察骨骼的模型,並提出觀察問題:

(1)脊柱的正面和側面觀察的現象有什麼不同?

(2)觀察上肢骨與下肢骨有什麼區別?

(3)足有什麼特點?這些對於人體直立行走有什麼意義?在學生有了解脊柱有四個生理彎曲和下肢比上肢粗壯及形成足弓這些結構特點的基礎上,聯絡生活實際,再分別講述它們的生理意義。如聯絡脊柱彎曲異常會影響兒童青少年的發育、體力和體態,說明脊柱四個生理彎曲可以增加脊柱本身的彈性,緩衝劇烈運動時對腦的震盪,有利於維持身體平衡。

最後,教師可視實際情況而採用不同方式進行小結。

教學設計示例

匯入:利用骨骼掛圖複習上節課的內容並匯入新課:利用骨骼掛圖使學生認識骨的幾種型別:長骨、扁骨、短骨和不規則骨,通過提問骨與骨骼有什麼區別引出新課。

板書:第二節骨骼

根據上述提問,舉例區分骨與骨骼的這兩個不同的概念:單獨一塊具體的叫骨,如肱骨;多塊骨通過一定的形式連線而成的整體叫骨骼,如脊柱。接著指出:人體的骨骼是由206塊骨連線而成。(出示骨骼掛圖,引入骨骼組成。)

板書:一、骨骼的組成

教師指圖說明人體骨骼按部位可分為顱骨、軀幹骨和四肢骨,由於各部位功能的不同,骨骼的差別也很大,下面就來觀察各部分的骨骼特點。先讓學生或以小組為單位對照書上的彩圖及課文中人體骨骼組成情況表配合觀察,一邊觀察圖中主要骨的名稱特點,一邊體會這塊骨在人體的位置。如找到日常生活中經常提到的腦顱骨、肱骨、橈骨、尺骨、股骨、胸骨、肋骨等骨的大致位置。觀察完畢後,教師每組請二個學生到前面指著人體骨骼模型要求從整體到區域性說出各部骨骼的名稱,並給評分。然後,教師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討論:如顱骨圍成了什麼結構,有什麼功能?整個顱骨中為什麼只有下頜骨能活動。軀幹骨中的胸椎與肋骨、胸骨組成什麼結構,有什麼功能?四肢骨主要由什麼骨組成,與什麼功能相適應;上肢骨與下肢骨有什麼區別,為什麼?等等。

學生觀察上肢骨和下肢骨區別時,引導學生:下肢骨為什麼比上肢骨粗壯呢?這是因為下肢骨與長期支援體重和行走相適應的結果。下肢功能與人直立行走有關,那麼骨骼有哪些特點與直立行走相適應呢?

板書:二、人體骨骼與直立行走相適應的特點

繼續讓學生觀察骨骼模型,先觀察脊柱的正面,然後慢慢把模型側放,問:脊柱的正面和側面觀察的現象有什麼不同?學生回答側面有彎曲,教師進一步提出脊柱的彎曲都發生在什麼地方呢?有什麼生理功能?教師指出在頸部、胸部、腰部、骶部各有一彎曲分別稱為頸曲、胸曲、腰曲、骶區,這些彎曲可保持人體重心位置,利於維持身體平衡;可增加脊柱的彈性,可以緩衝劇烈運動時對腦的震盪,故稱為生理性彎曲,是與人直立行走相適應的。

板書:

1、脊柱有四個生理性彎曲:分別為頸曲、胸曲、腰曲、骶區,可緩衝震盪,維持平衡。接著教師進一步提出:如果脊柱彎曲發生異常會是什麼樣呢?脊柱為什麼會變形呢?脊柱變形後會不會影響人體的健康等。教師通過一系列問題使學生參加討論,最後得出正在生長髮育的兒童少年要注意正確姿勢,以免發生脊柱變形,不但姿勢形體不美,還會壓迫內臟,影響發育。

由於人的直立,全身重量都要由下肢承受,特別是足,下面觀察足骨。骨骼模型上足弓是明顯的,教師可明確足弓的概念,然後提出:人的足形成弓狀結構有哪些生理意義?根據學生回答情況可概括出足弓的作用。然後講述扁平足的功能缺陷。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探究人體身高的早晚的變化

[問題]一個人的身高早晚有變化嗎?

[假設]

如果一個人的身高早晚有變化,那麼,用身高測量計分別測一個人早晚的身高,測得的數值會不一樣。

[設計並完成實驗]

設計:用身高測量計或軟尺分別測一個人早晚的身高,比較數值。

材料用品:立式身高計或固定於牆壁上的立尺或軟尺。

方法步驟

1、受檢查者脫去鞋襪和衣帽,僅穿背心和短褲立於身高測量計的平臺上(或靠牆壁的地面上),取立正姿勢。兩眼直視正前方,胸部稍挺起,腹部微微回收,兩臂自然下垂,手指併攏,腳跟靠攏,腳尖分開約60度,腳跟、臀部和兩肩胛骨三點同時靠著(接觸)立柱,頭部保持立直位置。

八年級生物教案10

教學目標:瞭解免疫的功能,說明計劃免疫的意義。

教學重點、難點:瞭解免疫的功能,說明計劃免疫的意義。

一、匯入

人體的三道防線分別是什麼?有什麼特徵?

二、新授

㈠免疫的功能

免疫:免除疫病,人體的一種生理功能。

1.觀察P78圖,說說免疫的功能。

2.免疫的功能

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產生

清除體內衰老、死亡和損傷的細胞

監視、識別和清除體內產生的異常細胞

思考:免疫是否總是對人有益?

3.免疫與人類健康

維護人類健康

不利排斥移植器官

過敏反應

過敏反應原因:人體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過強。

㈡計劃免疫

1.接種疫苗防病原理

疫苗通常用殺死的或減毒的病原體制面的生物製品,接種於人體後,可在體內產生相應抗體,提高抵抗力。

2.計劃免疫

根據某些傳染病的發生規律,將各種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學的免疫程式,有計劃地給兒童接種,以達到預防、控制和消滅相應傳染病的目的。

討論:①你有沒有參加計劃免疫?

②接種過哪些疫苗?

③計劃免疫有些什麼好處?

小知識:卡介苗預防結核病

百白破疫苗預防百日咳、白喉、破傷風

脊髓灰質炎糖丸小兒麻痺症

三、練習

P80練習

四、作業

完成課課練習

板書:第二節免疫與計劃免疫

防禦感染

免疫的功能自身穩定

免疫監視

八年級生物教案1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闡明家鴿適應空中飛行的形態結構特徵

(2)概述鳥類與人類的關係

2、能力目標

(1)在對鳥類圖片、視訊資料分析過程中提高學生收集資訊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2)通過對家鴿適應空中飛行特徵的探究,提高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讓學生積極的參與討論、交流,培養相互合作的精神

(2)通過對丹頂鶴的故事的瞭解,培養學生養成愛護鳥類的好習慣

二:教學重點

(1)探究家鴿適應空中飛行的形態結構特徵

(2)引導學生養成保護鳥類的好習慣

三:教學難點:

闡明家鴿適應空中飛行的形態結構特徵

四:教學方法

提問法、講解法、歸納總結法、觀察法、小組討論等與多媒體相結合教學

五:教學設計思路

本節主要內容是探究家鴿適應空中飛行的結構特徵,特別是對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特徵的探究,內容比較抽象,通過對不同圖片、視訊的觀察,思考相關問題,以小組加分製為原則,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讓學生自己活動起來,發揮其主體地位,然後教師進行點評講解及鼓勵,在教學過程結合多媒體,使比較抽象的內容形象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便於學生理解,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

通過播放歌曲《丹頂鶴的故事》,讓學生了解:一個大學生為了保護一隻受傷的丹頂鶴而滑入河裡溺水而亡的悽慘故事,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教育珍惜並保護鳥類

六:教學過程:

新課匯入:用多媒體播放幾個圖片,野鴨、企鵝、孔雀、鴕鳥,並問學生:你認識它嗎?它是鳥嗎?(很多學生會說野鴨和企鵝不是鳥類,並激烈爭辯)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一起來學習鳥類(多媒體展示本節標題《鳥類》)

具體教學過程

(一)千姿百態的鳥類

師:當我們漫步在校園裡或走在馬路上,有時抬起頭來可以看到空中飛翔的鳥類,對於鳥類我們並不陌生,那麼同學們最熟悉的鳥是什麼鳥呢?

生:同學站起來說一說他們認識的鳥。

師:同學們說的都很好啊,說了很多種鳥類,說明大家的見聞還是比較廣泛的,那麼世界上大約有多少種鳥類呢?我國有多少鳥類呢?

生:世界上的已知的鳥類約有8730種,我國有鳥類1200多種。

師:從這兩組資料可以看出,我國也是一個鳥類資源豐富的國家,那麼鳥類怎麼分類呢?同學們看書本上92頁內容。

生:學生站起來回答相關內容(教師進行點評加分)

師:所以我們剛才看的幾張圖片都是鳥類,現在問大家,是不是所有鳥類都能飛翔呢?能飛翔的一定是鳥嗎?

生:回答問題。

過渡:那麼鴿子是鳥類嗎?自古以來,人類與鴿子就是很好的朋友,特別是在戰爭年代,那時的通訊技術比較落後,不像現在可以用手機,電腦視訊或發郵件等彼此聯絡,過去只能人工送信或飛鴿傳書,鴿子可以在天空中飛翔,下面我們以家鴿為例,一起來探究鳥類適應空中飛翔的特徵。

(二)探究家鴿適應空中飛行的特徵(多媒體展示標題)

說明:本部分內容主要是讓學生自己來探究學習,老師把相關問題提出來,通過多媒體放映圖片、視訊等,學生結合課本相關內容,思考並回答相關問題。

1、觀察家鴿的外部形態(多媒體放映家鴿圖片)

師:家鴿有什麼樣的形態特徵,這種形態特徵與飛行有關嗎?

生:思考並回答(教師點評加分)。

師:家鴿的羽毛有幾種?分別位於哪裡?有什麼作用?(多媒體展示兩種羽毛)生:思考並回答(教師點評加分)。

過渡:我們前面學習過水中的動物,魚,魚的身體也是呈流線型,但魚為什麼不能飛呢?

2、家鴿的飛行器官(多媒體放映鴿子飛翔的圖片)

師:家鴿兩翼展開後的長度大約是兩肩之間長度的10倍,所以家鴿的翅膀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大的,當家鴿飛行時,它兩翼的羽毛會撐開並增大其平坦的表面,這與飛行有關係嗎?生:思考並回答(教師點評加分)。

3、觀察家鴿的肌肉(多媒體放映家鴿的肌肉)。

師:通過觀察,同學們想一下,家鴿哪個地方的肉最發達?

生:思考並回答(教師點評加分)

師:家鴿發達的肌肉與翼的飛翔有關係嗎?

生:思考並回答(教師點評加分)。

4、觀察家鴿的骨骼(多媒體放映家鴿的骨骼)

師:家鴿的骨骼有什麼特點?哪一塊骨最發達?

生:思考並回答(教師點評加分)。

師:家鴿的骨骼比較輕與它的飛翔有關係嗎?

生:思考並回答(教師點評加分)。

過渡:我們上學期學習了人類的消化系統及呼吸系統,現在也有所瞭解,那麼家鴿的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有什麼特點呢?

5、觀察家鴿的呼吸系統(多媒體放映家鴿呼吸系統視訊)

師:家鴿的呼吸器官主要是什麼?家鴿是怎麼呼吸的?氣囊有什麼作用?

生:看書結合視訊,思考並回答(教師點評加分)。

6、觀察家鴿的消化系統(多媒體放映家鴿消化系統視訊)。

師:家鴿有牙齒嗎?家鴿胃分為幾個部分?分別有什麼作用?小腸和直腸有什麼區別?分別有什麼作用?

生:看書結合視訊,思考並回答(教師點評加分)。

活動:你認為家鴿有哪些適應飛翔的特徵?(學生搶答,教師負責加分)

(三)保護鳥類的多樣性

通過多媒體播放一首歌《丹頂鶴的故事》,邊放邊講述這個故事給學生聽,讓學生形成隨時隨地保護鳥類的意識。

師:為什麼說鳥類是人類的朋友?為了更好地保護鳥類,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生:一起討論,各抒己見。

教師總結小組分數,看哪個小組分數最高,進行一定的表揚。

七:教學反思

八年級生物教案12

教學課題:第2節動物的行為

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

描述各種動物行為;說出動物行為的型別;能正確區別各種動物行為,認識研究動物行為的意義。

2、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和實驗等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對問題的探究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瞭解動物的行為,樹立正確利用和保護動物的態度和價值觀。

重點難點:

重點:動物行為對於動物的生物學意義,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後天性行為的概念和例項。

難點:後天性行為的概念,動物行為的特點。

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課時:課時1

教學過程:

(一)認識動物的行為

自然界中的動物,如果你留意觀察的話,會發現許多有趣的現象。比如:孔雀在繁殖季節“開屏”;麻雀、家燕等鳥類在繁殖季節會築巢;大雁南飛時排成整齊的“人”字形或“一”字形;下雨前螞蟻會搬家等。像這些動物所進行的,我們從外部可以觀察到的活動,稱為動物的行為。你還能說出其他的動物行為方式嗎?(可以從書本上找)

學生經過閱讀書本和思考後,列舉大量的動物行為型別。如:蜜蜂、螞蟻的社群組織和通訊行為;鳥類的孵卵、育雛、定時遷徙、索食行為,某些動物的攻擊行為和防禦行為等。

問:動物的這些行為是天生就有的呢,還是後天通過學習得到的?對這個問題學生一般都難以回答,教師可通過適當的例子(如哺乳動物一生下來便會吮奶等)加以分析,並說明:動物的這些行為是天生就有的,是動物的本能。有些動物的行為如馬戲團裡的“小熊騎車”等複雜行為是通過後天學習得到的,其訓練的基礎是條件反射。我們將在以後學習。

再問:動物的這些行為有何意義?

教師可以鳥類的季節性遷徙為例要求學生討論,討論結束由學生回答,再由教師進行補充。使學生明白動物的行為是對環境變化的一種適應,是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形成的、有利於自身生存的行為方式。並要求學生思考其他動物的行為是如何適應於環境的(可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由學生髮言)

在瞭解了動物行為的型別和意義後,下面我們將以蜜蜂為例來詳細學習蜜蜂的社群組織和通訊行為。

(二)蜜蜂的社群組織

同學們都知道,蜜蜂是對人類有益的昆蟲,它們過著社會性生活,分工合作。為人類提供瞭如蜂蜜、蜂蠟、蜂王漿等原料。在一個蜂群中,一般有一個蜂王,少數雄蜂和成千上萬個工蜂,它們構成了蜜蜂的社群。下面請同學們閱讀課本68頁“蜜蜂的社群組織”,完成下表。

完成表格後,教師進行小結。並使學生明白社群生活行為的意義:只有三種蜂分工合作,才能共同維持群體生活,繁殖後代。

(三)蜜蜂的通訊行為

在蜜蜂的社群組織中,大量的工蜂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採集花粉和花蜜。在大批工蜂出去採集花粉和花蜜之前,總有少數的偵察蜂先去尋找蜜源,然後回來“告訴”其他工蜂一起去採蜜。哪麼偵察蜂是如何把蜜源的方位和距離告訴其他工蜂的呢?請大家閱讀課本69頁“蜜蜂的通訊行為”後,回答下列問題:

1、如果蜜源離蜂巢較近,偵察蜂表現為何種行為?

2、如果蜜源離蜂巢較遠,偵察蜂如何告訴遠近及方向?

在學生閱讀課文後回答。一般兩種舞蹈學生都能回答得出,但對於如何用舞蹈來告知方位,學生一般不大搞得清楚。教師再結合掛圖或投影講解給學生聽即可。

最後利用板書小結。

板書設計:

動物的行為

一、動物的行為:動物所進行的,我們從外部可以觀察到的活動。

二、蜜蜂的社群組織

三、蜜蜂的通訊行為

1、圓形舞:表示蜜源離蜂巢近。

2、“8”字擺尾舞:表示蜜源離蜂巢較遠。

作業佈置:

複習本章,完成實驗冊上的相關內容。

教學後記:

雖然學生對動物的行為是有一定的瞭解的,但學生本身並不清楚動物行為的具體表現形式。因此,教師在上課伊始,應先向學生列舉一些常見的動物行為,使學生了解動物行為的具體形式,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列舉一些動物行為,教師再總結出動物行為的概念。

八年級生物教案13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細菌和真菌的菌落,認識菌落的外觀形態,辨別被細菌、真菌感染的食品和生物;

2、通過學生介紹,分析培養基的基本成分,瞭解細菌、真菌培養的一般操作過程,嘗試進行相關的實驗操作;

3、探究細菌和真菌的分佈,分析實驗結果,歸納適宜細菌真菌生存的環境條件;

4、根據所學知識,對其他小組的實驗結果進行預測,並闡述自己的論據,培養相關的科學素養;

5、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生物學現象,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開拓創新、交流和合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細菌和真菌的培養的實驗操作過程、設計探究細菌和真菌分佈的實驗方案,通過觀察細菌和真菌的分佈狀況總結適宜細菌和真菌生長的條件。

2、難點:利用事實說明細菌和真菌的分佈狀況,總結適宜細菌和真菌生長的條件。

課前準備

1、變質的水果等食物、發黴的食物、感染細菌和真菌的花卉

2、生長有細菌和真菌菌落的平板培養基或斜面培養基實物

3、空白培養基以及配置培養基所需要的藥品;

4、放大鏡

5、有條件的可配備實物投影儀

6、有條件的可組織學生興趣小組,進行配置培養基和培養菌落的實驗

教學設計

本節教學分為兩課時。

課時一:

學習內容學生活動教師活動匯入:用肉眼可以觀察到細菌和真菌嗎?觀察細菌和真菌的菌落引導學生產生興趣,提供實物細菌和真菌的培養過程興趣小組同學介紹配置培養基和接種、培養細菌的過程引導學生分析培養基成分,總結歸納實驗操作的要點我們的周圍有細菌和真菌嗎?如果有,它們喜歡呆在哪裡?觀察生活中的細菌和真菌,討論設計探究活動方案,課後實施自己的探究方案提供實物,引導學生產生興趣;組織學生討論和交流自己的探究方案課時二:

學習內容學生活動教師活動匯入:我們周圍的環境中,哪裡細菌、真菌比較多?學生展示探究實驗結果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結果,適宜細菌和真菌生活的條件分析適宜細菌和真菌生活的條件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歸納和總結利用現有知識預測實驗結果利用現有知識,預測實驗結果,並闡述自己的理由提供實驗方案和結果,組織學生辯論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匯入:

教師:我們大家都知道,在我們周圍的環境裡,存在很多細菌,可誰也沒有真正看見過。為什麼呢?

學生回答:它們太小了,要用顯微鏡看。

教師:在我們的生物小組裡,同學們卻用肉眼觀察到了細菌的生長。他們是怎麼看到的呢?請生物小組的同學介紹一下:

主要教學過程:

學生:首先,我們看到的不是細菌,是細菌大量繁殖後形成的菌落。

我們先製作了培養基。我們把牛肉膏、蛋白腖、鹽、瓊脂和水加熱混合。

教師:對不起,打斷一下。哪位同學能分析一下,培養基裡為什麼需要牛肉膏?

學生:牛肉膏應該是營養物質。

教師:還有什麼成分屬於營養物質嗎?

學生:蛋白腖、鹽。

有的同學提出瓊脂,在同學中引起了爭議。經過閱讀課本和興趣小組同學的說明獲得了答案。

學生:瓊脂是凝固劑。

學生繼續彙報:配置好培養基後必須高溫滅菌,否則細菌就長得到處都是了。滅菌後趁熱分裝在培養皿和試管中,試管和培養皿也要滅菌。等培養基凝固後,我們將其暴露在空氣裡,細菌就落到培養基上,這是接種。然後將接種後的培養基放到溫暖的培養箱裡培養,細菌就大量繁殖形成一個個菌落。

教師:為大家展示學生們培養的細菌和真菌菌落,請同學們觀察這些菌落有什麼不同。

學生:有的光滑,有的長了很多毛,有的凹凸不平,有的是綠色、黑色、米色、黃色等。

教師:根據課本中的描述,你能從菌落形態、大小和顏色區分出細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嗎?

學生:在實物投影儀上指認細菌和真菌的菌落。

教師:我們已經認識了細菌和真菌的菌落,那麼在我們周圍,那些地方細菌真菌比較多呢?各個小組可以根據自己感興趣的課題設計實驗方案,限時5分鐘,小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方案,同學們投票選出最感興趣的選題,中選的小組將從老師這裡領取兩個配置好的培養基,繼續進行自己的探究實驗。

學生:討論實驗方案,展示自己的設計思路,投票評選最有科學性的、最吸引人的實驗方案。

教師:雖然這一次我們只有三個小組獲得了老師提供的實驗材料,但其他同學可以利用自己家裡現成的材料來培養細菌和真菌。下節課希望大家都能參與展示自己的實驗結果。

課時2:

教師:上節課後同學們按照自己設計的實驗方

案分別進行了實驗,下面就請同學們將實驗的結果展示給大家看看,並進行簡短彙報。

學生:我們比較了廁所和食堂空氣裡的細菌。實驗方案是:準備兩個同樣的培養基,一個放在廁所中央的地面上,一個放在食堂中央的地面上,開啟蓋暴露在空氣中三分鐘,蓋上蓋放在培養箱裡培養。這是我們組的實驗結果,(通過食物投影儀展示)。

我們看到在廁所裡接種的培養基中,菌落數目明顯高於食堂中的,說明廁所裡的細菌比食堂裡多。我們推斷的原因是:廁所中人的糞便含有很多細菌,而且打掃的程度沒有食堂裡好。食堂經常用洗滌劑進行擦洗和消毒,所以細菌就比較少。

教師:分析得很好,人本身就是細菌的攜帶者,清潔劑和消毒劑都可以減少細菌的分佈。但是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雖然在廁所裡接種的培養基中,菌落數目明顯高於食堂中的;但如果只計算黴菌的菌落數,食堂中的黴菌菌落又明顯高於廁所中的。這是為什麼呢?

學生:食堂裡吃的多。營養多。

教師:可見,對真菌的生活而言,需要更多的營養物質。

學生:我們比較了教室和操場的空氣裡的細菌。實驗方案是:準備兩個同樣的培養基,一個放在教室中央的課桌上,一個放在操場看臺的地面上,開啟蓋暴露在空氣中三分鐘,蓋上蓋放在培養箱裡培養。這是我們組的實驗結果,(通過食物投影儀展示)。

我們看到在教室裡接種的培養基中,菌落數目高於操場上的,說明教室裡的細菌比操場多。我們推斷的原因是:教室通風情況比較差,所以細菌比較多。

(學生繼續比較了洗手前和洗手後手上的細菌和真菌;溼抹布和乾燥抹布上的細菌真菌等,總結出:營養、潮溼、溫暖、人類和動物的活動等條件有利於細菌真菌的分佈;通風、洗滌劑、消毒劑、紫外線會減少細菌真菌的分佈。)

教師:這是同學們設計的另一組實驗,他們比較了學校中心花壇和學校門口大馬路邊的空氣裡的細菌。實驗方案和同學們的一樣:他們準備了兩個同樣的培養基,一個放在中心花園的草坪上,一個放在馬路邊上,開啟蓋三分鐘後,蓋上蓋放在培養箱裡培養。請同學們預測一下哪個的菌落多?為什麼?

(同學們各抒己見,激烈辯論)

學生:馬路邊多:那裡塵土飛揚,還有汽車尾氣。

學生:中心花壇多,那裡潮溼、很多落葉作為營養。

學生:馬路邊更通風細菌少。

學生:紫外線強烈,細菌不容易生長。

學生:汽車尾氣是汙染,對細菌的生長更不利。

學生:馬路邊人來人往,細菌多。

學生:中心花園還有很多蚯蚓、蟲子等,身上都有很多細菌,都會散播到空氣中。

教師:經過學生討論,大多數同學認為中心花園裡細菌比較多。是不是這樣呢?請小組的同學展示他們的實驗結果。

學生:(通過投影儀展示)我們可以看到:中心花園和馬路邊的細菌和真菌都很多,比剛才其他同學展示的都多。兩者比較起來,中心花園的細菌真菌還是明顯比馬路邊多。理由大家都已經說了。

教師:同學們總結得很好,還有很多同學自己在家裡利用簡單的材料做了很好的實驗,下面請這些同學也來展示一下他們的成果。

學生:展示自己用果凍、柑橘、麵包做的探究實驗。

教師:同學們愛好鑽研的科學精神更值得我們學習,讓我們為他們鼓掌。

教學反思

在進行新課標的教學實踐中,班額過大一直是困擾教學實踐的難題。課堂討論過程中,有的學生混水摸魚;課堂展示過程中,有的學生不聽其他同學的發言,課堂時間有限,無法展示所有學生的設計。針對這樣的情況,在這次討論設計探究實驗方案的時候,我就採取了競爭答辯的方式:首先是要求9個小組進行比賽,最先書寫完成完整的探究計劃的4個小組可以參與競爭答辯;然後要求全班同學從在參與競爭的4個小組中,投票選擇2個設計科學、創意新穎的方案。這三個小組將獲得教師提供的培養基。這樣,小組為了儘快完成設計方案必須積極參與,分工合作;同學們為了參與評選必須專心傾聽。這樣就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還培養了大家的競爭意識。為了獲得最有創意的方案,大家開動腦筋,精益求精,也提升了設計方案的品質。無須擔心沒有獲勝的其他小組喪失了學習的機會,一方面大家可以輪流參與,另一方面他們可以利用家庭中的簡單材料進行自己的探究實驗。對於自己進行實驗的同學,可在記分等方面給以各種形式的表揚。這才是真正的主動學習。

在實驗結果展示過程中,以辯論的形式預測實驗結果,是課堂的一個高潮。這個亮點不是我事先設計的,而是學生在課堂中自然而然發生的。"學校的中心花園和馬路邊"這個課題也是學生提出來的。這個課題選擇得非常好,大家都直覺認為馬路邊很"髒",但通過闡述理由,很多同學認識到花園的條件更適宜細菌和真菌的存活。這種通過自己的知識預測事件發展,也是一種重要的科學素養,而通過辯論的形式,讓更多的學生樂於參與,也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好方法。

八年級生物教案1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過程;

2、說出花的結構與果實發育的關係;

3、舉例說出果實或種子與傳播相適應的結構特點。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觀察、表達交流的能力;

2、培養學生收集資料,探究學習的能力。

情感目標:

1、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2、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過程;

2、說出花和果實的發育關係

難點: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過程

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引入:同學們,我們在七年級上學期曾經學習過花的結構,首先我們一起來回憶下一朵花包括哪些結構?

(花柄、花托、花萼、花瓣、雌蕊、雄蕊)

問:在花的這些結構當中什麼是主要結構?

述:現在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雌蕊和雄蕊的結構。

問:大家還記不記得在雄蕊的花葯裡含有什麼物質?

述:在植物開花之後,雄蕊中的花粉會散落出來,落在雌蕊的柱頭上,這個過程被稱為傳粉。

問:傳粉有哪兩種方式?

1、什麼叫自花傳粉:小麥、水稻、碗豆、番茄;(CAI展示)

2、什麼叫異花傳粉:油花、向日葵、蘋果 (CAI展示)

補充:花粉的傳播也可以通過不同的途徑,你知道有哪些途徑呢?

蟲媒:蘋果花;

風媒:玉米花

師生回憶子房的結構,結合植物的有性生殖和發育過程示意圖

講述:當花粉落到雌蕊的柱頭上,受到柱頭上粘液的刺激,花粉開始萌發長出花粉管,在花粉管內有兩枚精子。花粉落到柱頭上便開始了受精過程,要了解受精過程,我們先來了解子房的結構。

述:花粉管過以穿過柱頭、花柱,到達子房的胚中,(胚珠位於子房內)

述:接下來的步驟就是通過精卵細胞的結構完全受精,這一重要過程發生在子房中,我們再來詳細瞭解一下子房的結構。

子房:子房壁胚珠:珠被、珠孔等

極核:卵細胞(靠近珠孔)

述:綠色開花植物的受精過程被稱為雙受精,為什麼這麼說?我們一起通過圖片來了解。(動畫:雙受精)

述:當花粉管從珠孔進入胚珠後,末端破裂,精子釋放出來,與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與極核結合形成受精極核,完成雙受精過程。

精子與卵細胞融合——受精卵(受精)兩個精子分別與卵細胞和極核融合——雙受精

述:由於完成了精卵細胞的結合,所以這種生殖方式也被稱為有性生殖,請大家在書上勾劃出有性生殖的概念。

述:觀在我們再通過一個動畫來回顧一下植物有性生殖及個體以育的過程(動畫)

果實和種子形成述:在完成了雙受精作用之後,花的各部分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述:我們曾經講過,果實有哪兩部分組成

問:果皮和種子又分別由子房的哪兩個結構發育而成呢?

問:種子又由哪些部分組成?

問:它們又分別由子房的什麼結構以育而來?(CAI展示 )

問:我們經常在生活中會發現桃子、李子這些植物的果實只含有一粒種子,而像西瓜、碗豆等植物的果實中含有多粒種子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果實和種子的傳播述:當果實和種子形成後,植物體要儘可能將它們傳播出來(果實中有種子),這樣才能夠擴大自身生活範圍。你們所知道的植物傳播果實或種子的方法有哪些?

播放影片,展示種子的傳播方法。

課堂小結:(略)

習題鞏固(CAI及教材)

八年級生物教案15

一、 教學目標

1、 舉例說出發酵技術在食品製作中的應用。

2、 說明食品腐敗的原因,運用食品儲存的一般方法儲存食品。

3、 舉例說出細菌和真菌與人類防治疾病的關係。

4、 說明細菌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

5、 通過觀察、探究、收集資料等活動,培養學生探 究學習的合作交往的能力。

6、 利用所學知識,為家鄉的發展出謀劃策,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

二、 重點和難點

重點:舉例說出細菌和真菌在食品製作、食物儲存和環保等方面的作用,說明細菌和真菌與人類有著密切關係。

難點:利用發酵技術製作食品的原理。

三、 課前準備

教師:自制課件示發酵作用的原理(細菌和真菌促進澱粉的分解);日常生活中的發酵食品(啤酒、豆豉、麵包、饅頭等)。

學生:觀察發酵現象;探究食物保鮮方法;收集日常生活中儲存食品的方法及原理;調查瞭解本地區人們在汙水處理和垃圾處理方面的有關資料。

四、 課時分配

兩課時

五、 教學設計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複習提問、匯入新課

互相討論,積極發言,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提問:細菌和真菌能夠危害動植物和人的健康,使食品腐敗變質,它汙的存在對人類有沒有益處呢?

講授新課

第二節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

肯定同學們的回答,引出新課內容。

細菌、真菌與食品的製作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

各小組展示課前做的觀察實驗,並介紹觀察到的實驗現象;瓶中的液體不斷有氣泡冒出,使癟的氣球脹大。

提問:為什麼會有氣泡冒出呢?

仔細觀看,認真分析,得出結論。

閱讀教材,結合生活經驗,討論思考題。

請同學們展示課前做的觀察實驗。提問:你們觀察到什麼現象?提示學生所觀察到的現象就是發酵。你能解釋這一過程嗎?演示課件:示酵母菌把葡萄糖轉化為酒精併產生二氧化碳。

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現象產生的原因。

甜酒品嚐會

同學們互相品嚐、交流經驗,互相說製作的過程,感受成功的喜悅。

出示掰開的麵包、饅頭很鬆軟。這些小孔就是二氧化碳形成的,可我們為什麼沒有吃到酒味呢?請思考課本第一題 。

肯定學生的回答,及時補充。

品嚐、評價、鼓勵。

第二課時

細菌、真菌與食品儲存

展示實驗結果

討論分析、得出結論。

各小組積極討論,互相補充歸納出儲存食品的主要方法和原理 ,以及注意事項。

瞭解防腐劑的使用及危害。

列舉本地區人們儲存食品的一些方法,如醃製品、感菜等,進一步思考 :怎樣儲存更有利於健康?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 請各小組展示“探究食物保鮮法”的實驗結果。對學生進行鼓勵,作出評價。

提問:1、食品腐敗的原因是什麼?2、採用哪些方法能保鮮食品?

指導同學觀察課本“觀察與思考”。結合已做好的探究實驗和調查資料,討論思考 :1、圖中有幾種儲存食品的方法?2、說出不同的方法依據什麼原理?3、你還知道哪些方法可以防止食品腐敗?針對本地區飲食習慣,引導同學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

細菌、真菌與疾病防治

認真閱讀,小組討論。

認同選擇正確的用藥方式。

關注轉基因技術在藥品生產上的應用。

正確認識科學研究與技術進步的社會價值。

指導閱讀課本76頁“抗生素今百昔”。請同學討論課本75頁練習第2題 。指導學生代科學技術在醫藥方面的應用。向學生滲透STS教育。

細菌和環境保護

認真閱讀,理解細菌在環境保護方面的作用。各小組交流調查的本市有關生活汙水和工業廢水排放情況及垃圾處理情況。積極思考,紛紛獻計獻策。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內容。

提示利用所學知識為家鄉的建設和發展出謀劃策。

鼓勵、支援學生的行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