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案(彙編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77W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生物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中生物教案(彙編15篇)

高中生物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運用結構與功能觀,認識糖類的種類和功能。

2.運用辯證思維,正確看待糖類的功能。

3.能夠根據糖類的種類和功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4.能為合理膳食,提出建議。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糖類的種類和功能。

難點:糖類的功能。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匯入

創設情境匯入。教師提問:不吃早飯,容易得低血糖,怎麼緩解低血糖呢?

(口服或注射葡萄糖。)

追問激疑:葡萄糖是糖類的一種,糖類究竟具有哪些種類和功能呢?

匯入課題——《細胞中的糖類》。

(二)新課教學

1.糖類的元素組成

教師提問:糖類經常被稱為“碳水化合物”,大家能說一下糖類的元素組成是什麼嗎?

(C、H、O)

2.糖類的種類和功能

教師提問:生活中能接觸到的糖類有哪些?

(葡萄糖、蔗糖、澱粉。)

教師講解:這些糖類有的是單糖、有的是二糖、有的是多糖。

組織學生閱讀教材上的單糖的相關知識。教師提問:什麼是單糖?常見的單糖有哪些?

(不能水解的糖類就是單糖。常見的單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脫氧核糖等。)

教師追問:葡萄糖的化學式如何書寫?為什麼常被形容為“生命的燃料”?

(C6H12O6;葡萄糖是細胞生命活動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質。)

教師提問:由兩分子單糖脫水縮合而成的糖叫二糖,而二糖必須水解成單糖才能被細胞吸收,生活中常見的二糖有哪些?化學式如何書寫?

(大多數水果和蔬菜含有蔗糖;發芽的小麥等穀粒中含有麥芽糖;C12H22O11)

教師補充:人和動物乳汁中有含量豐富的乳糖,也屬於二糖。

教師提問:生物體內的糖類絕大多數以多糖的形式存在,構成多糖的基本單位都是葡萄糖分子。多糖的化學式如何書寫?有哪些種類?

((C6H10O5)n;澱粉、糖原、纖維素等。)

組織學生以前後四人為一小組討論常見的多糖在生物體中的分佈位置及作用。

(澱粉是植物體內的儲能物質,玉米、小麥、水稻的種子中含有豐富的澱粉,還大量存在於馬鈴薯等植物變態的莖或根以及一些植物的果實中;糖原是人和動物細胞的儲能物質,主要分佈在人和動物的肝臟和肌肉中,人和動物血液中葡萄糖低於正常含量時,糖原便分解產生葡萄糖及時補充;纖維素是植物細胞壁的組成成分,還可組成植物莖稈和枝葉中的纖維。)

(三)鞏固提高

組織學生思考哪些單糖、二糖和多糖是植物或動物特有的。

(動物特有:半乳糖、乳糖、糖原;植物特有:果糖、蔗糖、澱粉、纖維素。)

(四)課堂小結

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所學內容。

(五)佈置作業

課下思考二糖水解後的單糖種類是否一致。

四、板書設計

高中生物教案2

複習重點:

1、世界和中國的人口增長趨勢

2、人口增長對生物圈的影響

3、嚴峻的環境問題

4、人類發展和生物圈的關係

5、保護生物圈的對策和方法

教學方法:講解、討論、總結、練習

教學儀器: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重點知識歸納

1、人口增長過快:地球上人口的承載能力大約是80億。

2、和人類活動有關的環境問題主要有:酸雨、臭氧層遭破壞、溫室效應增強、水汙染、噪聲汙染和土壤汙染。

3、酸雨:形成原因:工業生產中燃燒煤和石油等會釋放出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它們在空氣中被氧化,進而形成硫酸和硝酸,隨降雨落到地面。

範圍:pH小於5.6的雨水。

危害:刺激人眼和呼吸道,影響農作物生長,影響魚類和水生生物生長,腐蝕建築物、雕塑等。

4、臭氧層破壞:臭氧層具有吸收紫外線的能力,破壞後,紫外線直接照射地球,導致面板癌患者增加,也可能對人眼造成傷害。

5、溫室效應: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氣體能阻擋從地球表面輻射到宇宙空間的熱量,從而導致地球溫度升高的現象。(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卻對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有利的)

6、水汙染:指汙染物排入水體,使水和底泥的物理、化學性質以及其中生物的組成發生變化,降低水體使用價值。汙染物有工業廢水、農業廢水和生活廢水。

7、噪聲汙染:種類有交通噪聲、工廠噪聲、施工噪聲、社會生活噪聲和家庭生活噪聲。

8、土壤汙染:大量施用農藥汙染了土壤。

9、垃圾處理的方法:焚燒、填埋、堆肥。

10、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垃圾(廢紙、廢塑料、廢金屬、廢玻璃)、不可回收垃圾(果皮、菜葉、剩飯菜)和危險有害垃圾(廢電池、廢燈管、過期藥品)

二、重點習題講解

1、環境汙染已成為人類社會面臨的重大威脅,下列名詞與環境汙染有關的是()

①酸雨②臭氧空洞③白色汙染④溫室效應⑤赤潮⑥潮汐⑦噪聲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⑥⑦C.①②③④⑤⑦D.①②③④⑦

分析:和人類活動有關的環境問題主要有:酸雨、臭氧層遭破壞、溫室效應增強、水汙染、噪聲汙染和土壤汙染等。而赤潮是如何形成的呢?科學家認為,赤潮發生的主要原因是環境汙染。大家知道,有毒物質進入海洋時,會造成環境汙染,危及海洋中動植物的生存,但是,大量湧進海洋的廢水之中、並不都是有毒的東西,有些還是植物生長必需的營養要素、如氮、磷和碳等,若這些營養鹽過於豐富,這時就出現了"富營養化"現象,過多的營養物質會使藻類、鞭毛蟲等生物繁殖得很快,就這樣赤潮生物進行了爆炸性的繁殖,這些赤潮生物大量死亡後,就會把海水"染"紅。赤潮來臨時,魚類常常大批死亡。由以上分析可知:選項C正確。

2、判斷:平常下的雨也是酸性的,所以也可以稱為酸雨。

分析:錯誤。只有PH值小於5.6的雨才稱為酸雨。

3、判斷:能夠吃到野生動物或者能夠使用野生動物做成的用品,說明自己很有品位。

分析:錯誤。野生動物的存在豐富了動物的物種資源庫,物種是人類寶貴的財富,吃野生動物或者使用野生動物做成的用品,說明這個人愚昧無知,根本不是有能力的表現。

三、練習

1、選擇題

(1)目前,我國採用的垃圾處理方法主要有( )

A、焚燒 B、填埋 C、堆肥 D、ABC三項都正確

(2)下列哪種氣體可以造成酸雨危害()

A、二氧化碳B、一氧化碳C、二氧化硫D、氮氣

2、填空

生活垃圾一般分為三類:

垃圾,如

垃圾,如

垃圾,如

3、連線

水汙染工廠排放的濃煙

大氣汙染生產、生活中排放的汙水

土壤汙染工業生產,交通運輸產生的噪聲

噪聲汙染向農田施加大量的化肥

答案1、(1)D、(2)C、2、可回收,廢紙等;不可回收垃圾,如果皮等;危險有害垃圾,如廢電池等3、水汙染連生產、生活中排放的汙水;大氣汙染連工廠排放的濃煙;土壤汙染連向農田施加大量的化肥;噪聲汙染連工業生產,交通運輸產生的噪聲。

高中生物教案3

【學海導航】

1.知識方面

(1)舉例說明細胞膜是選擇透過性膜。

(2)熟練製作臨時裝片和操作顯微觀察。

2.能力方面

(1)嘗試從生活現象中提出問題,作出假設。 (2)學習進行探究問題的一般方法和步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

(1)參與課堂討論與交流。

(2)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基礎整理】

一、被動運輸:

1.概念:物質進出細胞,

的擴散。

2.型別

(1)自由擴散

①特點:物質通過簡單 進出細胞。

②例項:水、 、 、 、乙醇、苯等。

(2)協助擴散

①特點:進出細胞的物質,藉助

的擴散。

②例項:葡萄糖進入 。

二、主動運輸

1.運輸方向:由 一側運輸到 一側。

2.所需條件

(1)需要細胞膜上相應 的協助。

(2)需要消耗細胞內化學反應所釋放的 。

3.意義:保證了活細胞能夠按照生命活動需要,主動選擇吸收所需要的 ,排出 和對細胞有害的物質。

三、列表比較自由擴散、協助擴散與主動運輸的區別:

物質出入細胞的方式 被動運輸 主動運輸

自由擴散 協助擴散

運輸方向 ___濃度

→___濃度 ___濃度→___濃度 ___濃度→

___濃度

是否需要載體

是否消耗能量

代表例子 氧氣、CO2、水、

甘油、乙醇等 葡萄糖通過紅細胞 葡萄糖、氨基酸通過小腸上皮細胞膜;離子通過細胞膜等

補充:大分子的跨膜運輸

1. :物質以囊泡包裹的形式通過細胞膜,從細胞外進入細胞內的過程。如人體的白細胞能吞噬入侵的細菌,細胞啐片及衰老的紅細胞等。

2. :物質以囊泡的形式通過細胞膜,從細胞內排到細胞外的過程。如分泌蛋白的分泌等。

3.實現胞吞和胞吐依賴於細胞膜具有 ,這一生命活動過程所需的ATP主要通過細胞內線粒體進行的有氧呼吸提供。

【跟蹤訓練】

1.下列跨膜運輸的生理活動,屬於主動運輸的是( )

A.酒精進入胃黏膜細胞

B.二氧化碳由靜脈血進入肺泡內

C.原尿中的葡萄糖進入腎小管上皮細胞 D.水分子出入細胞

2.水稻吸收Si4+多,番茄吸收Ca2+多,原因是()

A.土壤中Si4+和Ca2+的多少

B.細胞液中Si4+和Ca2+的多少

C.細胞提供的能量多少

D.細胞膜上載體種類和數量不同

3.大腸桿菌在生長時,細胞內鉀離子的質量分數是培養液的3000倍。如果在培養液中加入不影響細胞呼吸作用的藥物,大腸桿菌細胞內鉀離子的量分數立即下降,這種藥物的作用是( )

A.破壞了線粒體的結構

B.抑制了細胞內呼吸酶的活性

C.破壞了細胞內的遺傳物質 D.抑制了細胞膜上載體的活性

4.若用呼吸酶抑制劑處理小腸絨毛上皮,則會明顯影響其細胞吸收的物質是( )

A.氧氣 B.脂肪酸、水

C.葡萄糖、水 D.鉀離子、氨基酸

5.主動運輸和協助擴散的相同點是 ( )

A.都需要消耗ATPB.都順濃度梯度進行

C.都需要藉助載體 D.都能按生命活動需要吸收物質

6.新生兒小腸上皮細胞通過消耗能量,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這兩種物質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是( )

A.胞吞、主動運輸

B.主動運輸、主動運輸

C.被動運輸、主動運輸

D.主動運輸、被動運輸

7.下列關於主動運輸意義的論述,不合理的是()

A.使細胞吸收營養物質和排出廢物時擺

脫了濃度的限制

B.使細胞可以主動地選擇吸收營養物質和排出廢物。

C.使細胞吸收所有營養物質大大加快

D.主動運輸對於活細胞完成各項生命活動有重要意義。

8.圖A、B、C表示的是物質運輸的三種方式,

以下說法中錯誤的是( )

A.圖A是自由擴散

B.圖B運輸速度的限制因素是能量

C.圖C是主動運輸

D.圖C細胞內物質濃度不斷升高,說明該物質進行逆濃度運輸

9.在哺乳動物體內,葡萄糖進出紅細胞的跨膜運輸方式為 ( )

A.自由擴散 B.協助擴散

C.被動運輸 D.主動運輸

10.下列物質出入細胞膜的方式中需要載體的是

A.水分子進入根毛細胞 B.O2進入肺泡

C.K+ 被吸收進入小腸絨毛 D.CO2進入毛細血管

11.對於以主動運輸方式進入細胞的物質來說,下列哪一項是該物質進入細胞的必要條件:

A.必須是動物細胞

B.細胞必須提供能量

C.細胞的該物質的濃度一定比細胞內高

D.細胞必須有大液泡

12.輪藻細胞中的鉀離子濃度是它生存的水環境的63倍,這與輪藻細胞的哪種結構或生理作用是無關的 ( )

A.細胞膜上的載體 B.細胞質中的線粒體

C. 細胞膜的被動運輸

D. 細胞膜的主動運輸

13.下列物質進出細胞的過程與線粒體密切相關的是( )

①酒精被胃黏膜吸收 ②細胞與內環境進行氣體交換 ③腎小管壁上皮細胞吸收原尿中的Na+ ④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吸收氨基酸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下列物質中以相同方式通過細胞膜的是( )

A.甘油和二氧化碳 B.氨離子和水

C.氨基酸和水 D.葡萄糖和糖元

15.物質出入細胞的方式中,自由擴散區別於協助擴散的是( )

A.由高濃度向低濃度擴散

B.需要載體

C.由低濃度向高濃度擴散

D.不需要載體

16.小腸上皮細胞含有大量的線粒體,與這一結構特徵相適應的細胞膜功能( )

A.自由擴散 B.協助擴散

C.主動運輸 D.滲透作用

17.透析型人工腎起關鍵作用的是人工合成的血液透析膜,其作用是能把病人血液中的代謝廢物透析掉,這是模擬了生物膜的( )

A.流動性特點 B.選擇功能

C.選擇透過功能 D.主動運輸

18.若對離體的心肌細胞施用某種毒素,可使心肌細胞對Ca2+吸收量明顯減少,而對K+吸收則不受影響。這種毒素的作用是( )

A.抑制呼吸酶的活性 B.抑制Ca2+載體的活動

C.改變了細胞膜的結構 D.改變了細胞膜兩側的Ca2+濃度

19.在法囊藻的細胞液中,各種離子濃度的分析表明,細胞液中的成分很不相同,如圖所示,陰影部分代表法囊藻的離子濃度,未塗陰影部分代表海水中的離子的濃度。

(1)K+和Cl-在細胞內積累,而Na+等在細胞液中的含量低於海水中的含量,這表明

(2)K+和Cl-進入細胞的轉運方向是 ,這種吸收方式叫 ,這種吸收需要的兩個基本條件是 和 。

(3)Na+和Ca+進入細胞的轉運方向是 ,它們的吸收方式屬於 。

(4)法囊藻細胞液中各種離子濃度與海水中各種離子濃度不成比例,其結構基礎是 。

20.物質進入細胞都要穿過細胞膜,不同物質穿過細胞膜的方式不同。如圖所示,為一定範圍內,細胞膜外物質進入細胞膜內的三種不同情況。

(1)據圖指出A、B、C所示物質運輸方式:A是 ,B是 ,C是 。

(2)上述三種運輸方式中,哪一種加入呼吸酶抑制劑後曲線會發生變化?為什麼?

(3)乙醇、CO2和氨基酸進入細胞的方式分別是 、 、 。

21.下圖是物質出入細胞的三種方式的模式圖(黑點代表物質分子),據圖回答下面的問題。

(1)與甲相比,丙方式的不同之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與丙相比,乙方式的不同之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對於活細胞完成各項生命活動具有重要意義的物質運輸方式是___________。

22.人工膜(在特定條件下人工形成的磷脂雙分子層如下圖)常被用於膜的透性的研究。科學家用人工膜實驗發現:K+很不容易透過,如果在人工膜上加少量的纈氨黴素(一種短肽),K+便可以通過膜,由高濃度向低濃度擴散。

(1)纈氨黴素在此處的功能相當於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Na+做同樣的實驗,纈氨黴素不能協助Na+通過膜,說明:_______________。

(3)K+能夠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內部,將若干細胞放入不同濃度的K+溶液中,l小時後,分別測量這些細胞內K+的濃度,並據此做出曲線圖(圖5),K+通過細胞膜的方式是___________,判斷的依據是___________。從A點開始,細胞內的K+濃度不再增加,原因是K+的運輸與細胞膜上的___________有關。

第3節 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

【基礎整理】

一、1. 順濃度梯度2.(1)①擴散作用

②氧氣、CO2、甘油、

(2)①載體蛋白 ②紅細胞

二、主動運輸

1.低濃度 高濃度

2.(1)載體蛋白 (2)能量

3.營養物質,代謝廢物

三、物質出入細胞的方式 被動運輸 主動運輸

自由擴散 協助擴散

運輸方向 高濃度→低濃度 高濃度→低濃度 低濃度→

高濃度

是否需要載體 否 是 是

是否消耗能量 否 否 是

代表例子 氧氣、CO2、水、

甘油、乙醇等 葡萄糖通過紅細胞 葡萄糖、氨基酸通過小腸上皮細胞膜;離子通過細胞膜等

補充: 1.胞吞 2.胞吐3.一定的流動性

【跟蹤訓練】

1.C 2.D 3.D 4.D 5.C 6.A

7.C 8.B 9.B 10.C 11.B 12.C

13.B 14.A 15.B 16.C 17.C 18.B

19.(1)細胞對礦質元素的吸收具有選擇性

(2)從低濃度到高濃度 主動運輸 載體 能量 (3)從高濃度到低濃度 主動運輸

(4)細胞膜的載體種類和數量不同

20. (1)自由擴散 協助擴散 主動運輸 (2)主動運輸(C),因為主動運輸需細胞呼吸提供能量

(3)自由擴散 自由擴散 主動運輸

21.(1)需要載體 (2)需要消耗能量

(3)主動運輸(乙)

22.(1)K+的載體

(2)纈氨黴素不能作為Na+的載體

(3)主動運輸 離子由低濃度向高濃度運輸

高中生物教案4

教材分析:

本小節主要講述了DNA分子的結構,關於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這部分內容比較抽象,不容易理解。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向學生展示DNA分子的結構模型。而且教材在概述DNA分子雙螺旋結構的特點後,安排了一個“製作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實驗,以加深學生對這一結構的感性認識和理解。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說出DNA分子基本組成單位的化學組成

2.概述DNA分子的結構特點

能力目標:

1.培養觀察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通過計算機多媒體課件和對DNA分子直觀結構模型的觀察來提高觀察能力、分析和理解能力。

2.培養創造性思維的能力:以問題為導向激發獨立思考,主動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DNA的結構學習,探索生物界豐富多彩的奧祕,從而激發學生學科學,用科學,愛科學的求知慾望。

教學重點:

1.DNA分子結構的主要特點

2.鹼基互補配對原則。

教學難點:

1.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

難點突破方案:

1.用直觀模型進行教學。

2.用多媒體課件顯示DNA分子結構組成的動態過程

3.總結典型鹼基計算規律,配合習題加深學生的理解。

教具準備:

1.DNA分子的直觀結構模型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新課匯入:

前面我們通過“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和“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的學習,知道DNA分子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它能使親代的性狀在子代表現出來。

那麼DNA分子為什麼能起遺傳作用呢?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就需要對DNA進行更深入的學習。

那麼我們今天就首先來學習DNA分子的結構。

dna分子的結構教案教學目標達成過程:

一、DNA分子的基本組成單位

在學習新課之前我們首先來回憶一下我們以前學習過的DNA的相關內容。

1.名稱:DNA又叫脫氧核糖核酸,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具有雙鏈結構。

2.組成元素:C、H、O、N、P

3.基本組成單位:脫氧核苷酸(如下圖)

組成脫氧核苷酸的含N鹼基:A、T、G、C,鹼基不同則脫氧核苷酸的種類不同

二、DNA分子的結構(該部分主要通過課件引導學生回答!)

教師講述:

在我們以往的學習過程中,我們已經知道了DNA是由脫氧核苷酸構成,那麼這些脫氧核苷酸具體是怎樣組成DNA的呢?組成的DNA又具有怎樣的結構呢?

介紹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的提出。1953年,美國科學家沃森和英國科學家克里克提出了著名的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簡介沃森和克里克的發現過程,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培養不斷探求新知識和合作的精神)。這為合理地解釋遺傳物質的各種功能奠定了基礎。

1.DNA分子的結構

提出者:沃森和克里克(1953年)

結構:雙螺旋結構

2.脫氧核苷酸組成DNA分子的過程

具體過程用PPT展示

分子雙螺旋結構的特點

(1)分子是由兩條鏈組成的,這兩鏈按反向平行方式盤旋成雙螺旋結構。

(2)分子中的脫氧核糖和磷酸交替連線,排列在外側,構成基本骨架;鹼基排列在內側。

(3)分子兩條鏈上的鹼基通過氫鍵連線成鹼基對,鹼基配對遵循鹼基互補配對原則。

鹼基互補配對原則:鹼基A與T、G與C之間的一一對應關係,叫鹼基互補配對原則。

三DNA分子的結構特性

1.多樣性:由於鹼基排列順序不同,所以DNA分子有多樣性,由n對鹼基組成的DNA分子中,DNA分子的種類為4n.

2.特異性:不同的DNA分子具有不同的鹼基順序

3.穩定性:通過鹼基互補配對後用氫鍵連線兩條鏈,所以具有穩定性。

教學總結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行總結、概況!

課下作業

完成學案上相應習題!

高中生物教案5

一、教材分析

本內容的地位及作用:

《伴性遺傳》這一節,是新課標教材必修2第二章第三節內容.它是以色盲為例講述伴性遺傳現象和伴性遺傳規律.它進一步說明了基因與性染色體的關係,其實質就是基因分離定律在性染色體遺傳上的作用.同時也為第五章第三節《人類遺傳病》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掌握伴性遺傳的概念以及伴性遺傳的特點。

2.運用資料分析的方法,總結人類紅綠色盲症的遺傳規律。

(二)能力目標

1.運用資料分析,總結人類紅綠色盲症的遺傳特點,訓練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

2.通過引導學生分析伴性遺傳傳遞規律,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閱讀發現人類紅綠色盲症的小故事,學習科學家——道爾頓勇於承認自己是色盲患者並且將自己的發現公之於眾的這種獻身科學、尊重科學的精神。

2.通過紅綠色盲家系圖譜的分析,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的訓練,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謹踏實的工作學習態度。

3.在瞭解常染色體遺傳及伴性遺傳的基礎上,使學生理解近親婚配對人口素質產生的危害,更好的理解國家為何要禁止近親結婚。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教學重點

1.遺傳系譜圖的識別和判斷。

2.人類紅綠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遺傳的特點。

教學重點及解決辦法

以人的色盲為例瞭解伴性遺傳。在教學中可把色盲遺傳的四種主要婚配的遺傳圖解歸納成一個總圖解,這樣就把知識化繁為簡,便於學生掌握色盲基因的傳遞方式,歸納色盲遺傳的特點,理解伴性遺傳的概念

(二)教學難點

1.通過分析人類紅綠色盲,總結伴X隱性遺傳的一般規律。

教學難點及解決辦法

引導學生動手、動腦,分析色盲遺傳圖解,根據各種婚配子女基因型和表現型及其比例,揭示伴X隱性遺傳的一般規律。

四、教法與學法

教法: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倡導探索性學習,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絡,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根據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認知特點,及現實情況,確定本節教學模式:“教師創設情境的純思維探究“模式.即以情境(任務)驅動學習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作用.

創設的情境有:故事,圖片資料,系譜資料及問題情境等.每一種情境,都包含有“矛盾衝突事件“,即與學生原有的經驗相矛盾的事件,激發主動探索的慾望.

學法:通過觀察,討論,分析去發現知識,逐漸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通過探究活動和課上的交流,體驗知識獲得的過程,感悟科學探究的方法,體會同學間合作的魅力,嚐到探究性學習的樂趣.同時也提高了分析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並進一步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五、教學過程設計

匯入:在學習《基因在染色體上》解釋摩爾根試驗中,學生已經開始學習有關伴性遺傳的知識,因此,在開始進入本課題之前,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回顧前面所學知識,啟發學生思考回答下列問題:

摩爾根的果蠅雜交實驗說明了說明?(薩頓的假說——基因位於染色體上)

控制果蠅眼色的基因位於什麼染色體上?(性染色體——X染色體上)

果蠅紅眼和白眼性狀的遺傳與前面所學的其他性狀的遺傳有什麼不同之處?(果蠅眼色的遺傳與性別相關聯)

在這基礎上,教師可匯出“伴性遺傳”的概念——控制某種性狀的基因位於性染色體上,也就是說總是和性別相關聯的現象,就叫做伴性遺傳。

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究慾望。

然後匯出:通過研究紅綠色盲來學習伴性遺傳特點是本節課的主幹線,為了瞭解人類紅綠色盲,教師可以在大螢幕上出示幾幅有關測試紅綠色盲的圖片,讓學生判斷一下自己是否屬於色盲患者,並簡要指出紅綠色盲對於人類本身造成的危害,引出人類紅綠色盲的發現過程。

教師講述:在我國,男性患者的比例高達7%,而女性患者只有0.7%,為什麼男性色盲的發病率遠大於女性呢?請同學們帶著這樣的問題學習新課。

新課學習

1.簡單地介紹人類紅綠色盲症的發現過程,激發學生興趣。

教材呈現的英國著名化學家兼物理學家道爾頓發現紅綠色盲的過程十分生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對學生進行很好的情感教育。

教師可以繪聲繪色地講述這個小故事,引導學生思考:從道爾頓發現色盲的過程中,你獲得了什麼樣的啟示?

高中生物教案6

一、教材與學情分析

《酶的作用和本質》是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一節《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第一部分內容。在必修一第二章第二節《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著——蛋白質》這一節關於蛋白質的功能中提到:“細胞內的化學反應離不開酶的催化作用,絕大多數酶是蛋白質”。這為過渡到本節內容的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細胞中每時每刻都進行著許多化學反應,統稱為細胞代謝,它離不開酶的催化。《酶的作用和本質》是第一課時的內容,它將是理解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知識的基礎。本節從細胞代謝的概念入手,通過分析“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的實驗,引出酶在細胞代謝中通過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發揮催化作用,並以此實驗為依託,進行控制變數的科學方法的學習。學習控制變數法,不僅有方法論意義,而且在科學研究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價值。通過科學家對發酵現象和酶研究的相關資料分析,探索酶的本質。這些資料告訴我們,酶的研究經歷了近70年的漫長過程,經過眾多科學家的不懈努力,才揭示了酶的本質。這不只是向人們講述了一段科學發展史,更重要的是把科學家的獻身精神、嚴謹的科學態度呈現給我們,給我們以啟迪和教益。

學生在生活中經常會接觸到一些與酶有關的生活必須品,比如加酶洗衣粉、多酶片、含酶牙膏等,酶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是學生對酶的認識有限,不知道為什麼加酶洗衣粉比普通洗衣粉去汙力更強;為什麼多酶片可以促進消化……所以我們應該讓學生更多的瞭解酶,瞭解酶的作用和本質,使酶為我們的生活增添更多姿彩。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1)酶的作用和本質

(2)控制變數法的科學應用

確立依據:酶的作用和本質是本節的核心內容,因此確定為教學重點。教材以“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實驗為依託,介紹控制變數的科學方法,如對照原則、單一變數原則。這一科學方法將貫穿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部分的始終,因此將控制變數的科學方法確定為本節的第二教學重點,同時也是教學難點之一。

2.教學難點

(1)酶的作用機理是顯著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 (2)控制變數法的科學應用

確立依據:活化能是本節新接觸到的一個概念,學生在理解了該概念以後,就要用這一概念理解酶的作用原理,這部分內容陌生而抽象,所以把它確立為另一個教學難點。

三、教學目標

在課程標準的具體內容標準中,對本節提出的具體要求是Ⅱ級要求,即“理解所列知識和其他相關知識之間的聯絡和區別,並能在較複雜的情境中綜合運用其進行分析、判斷、推理和評價”。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說出酶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和酶的化學本質; (2)瞭解科學家研究酶的化學本質的歷程;

(3)根據本節內容的學習對生活中所遇到的相關現象作出科學的解釋。 2.過程與方法目標

根據對照原則和單一變數原則,通過學習設計實驗和親自進行實驗,使學生學會設定自變數,觀察因變數的變化,來設計對照組和實驗組。進而初步學會控制變數法,在實驗中學

會操作,觀察現象、分析現象,經過推理得出結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科學家對酶本質的探索歷程的學習,認識科學是在不斷地探索與爭論中前進的,感受科學的嚴謹性,學習科學家們追求真理,不屈不撓的獻身精神;

(2)認識科學實驗的價值,養成科學猜測的習慣。 四、教學方法

這一節我採用的是探究式教學法,酶的本質放手讓學生閱讀“資料分析”,小組討論歸納總結出酶的較完整定義,以此促進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主動建構知識。提供給學生實驗基本流程,分組探究分析“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的實驗,並找出變數學會控制變數,同時引入活化能的概念,再通過對實驗現象的分析、探討,引導學生自己得出酶的作用及作用機理;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高中生物教案7

課題1 、菊花的組織培養

1、說出植物組織培養的基本原理。

2、學習植物組織培養的基本技術。

3、進行菊花或其他植物的組織培養。

一、植物組織培養的基本原理

植物細胞具有________。即植物細胞脫離了原來所在植物體的器官或組織而處於______狀態時,在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和其他外界條件的作用下,表現出可以發育成____________的能力。

二、植物組織培養的基本過程

1、在植物的個體發育過程中,細胞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都會出現________的差異,形成這些差異的過程叫做__________。

2、過程

離體的植物細胞、組織、器官――→(脫分化)組織――→( )叢芽或根等――→(生長)完整的植物體

思考:馬鈴薯長期種植,產量會降低而且易感染病毒,要想提高馬鈴薯的產量,培育無病毒的馬鈴薯應該怎麼辦?

三、影響植物組織培養的因素

1、材料的選擇

植物材料的選擇直接關係到實驗的成敗。植物的種類、材料的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等都會影響實驗結果。菊花的組織培養,一般選擇____________的莖上部新萌生的側枝。

2、培養基

植物組織培養需要適宜的培養基,常用的是______培養基,其主要成分包括:__________,如N、P、K、Ca、Mg、S;__________,如B、Mn、Cu、Zn、Fe、Mo、I、Co;________,如甘氨酸、煙酸、肌醇、維生素,以及______等;還常常需要新增______________。

3、植物激素

植物激素中________和____________是啟動細胞分裂、脫分化和再分化的關鍵性激素。培養基中新增的植物激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等,都會影響實驗結果。以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為例。

使用順序實驗結果

先使用生長素,後使用細胞分裂素有利於細胞____,

但細胞不____

先使用細胞分裂素,後使用生長素細胞____________

同時使用______頻率提高

生長素/細胞分裂素比值與結果

比值高時有利於____的分化,抑制____的形成

比值低時有利於____的分化,抑制____的形成

比值適中促進__________形成

4、其他影響因素

pH、溫度、光照等條件是重要因素,不同的植物對各種條件的要求往往不同。進行菊花的組織培養時,一般將pH控制在______左右,溫度控制在________、℃,每日用日光燈照射____、h。

四、實驗操作

1、製備MS固體培養基

(1)配製各種母液。

(2)配製培養基。

(3)滅菌

將分裝好的培養基連同其他器械一起進行__________________。

2、外植體消毒

菊花莖段用水沖洗、加洗衣粉用軟刷進行刷洗、用流水沖洗,吸乾水分。外植體要用體積分數為70%的酒精______,然後用無菌水清洗,吸乾表面的水分,再用質量分數為0、1%的氯化汞______,、最後用________清洗。

3、接種

所有的接種操作都必須在________旁進行,並且每次使用器械後,都需要用______________。

4、培養

接種後的錐形瓶放在無菌箱中培養,培養期間應定期______。

5、移栽

6、栽培

答案:一、全能性、離體、營養物質、激素、完整的植株

二、1、穩定性細胞分化

2、愈傷再分化

思考:長期進行無性繁殖的植物,只有根尖和莖尖中幾乎無病毒,因此可利用植物組織培養獲得無病毒的馬鈴薯植株。

三、1、年齡、儲存時間的長短、未開花植株

2、MS 、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機物、蔗糖、植物激素

3、生長素、細胞分裂素、濃度、使用的先後順序、用量的比例、分裂、分化、既分裂也分化、分化、根、芽、芽、根、愈傷組織

4、5、8 18~22 12

四、1、高壓蒸汽滅菌

2、消毒、消毒、無菌水

3、酒精燈、火焰灼燒滅菌

4、消毒

1、細胞分化與植物細胞的全能性

多細胞生物體,一般是由一個受精卵通過細胞的增殖和分化發育而成的。細胞分裂只能繁殖出許多含有相同遺傳物質的細胞,只有經過細胞分化才能形成不同的組織,進一步形成各種器官、系統,從而完成生物的個體發育過程。當細胞分化開始時,受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的調節,不同細胞的不同基因會在特定的時間、空間被啟用,活化一段時間後有些基因的活動停止,而有些基因還在繼續活動,從而產生了特定的蛋白質(即基因有選擇性的表達),進而產生了不同的組織,也就是在個體發育中相同細胞的後代,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了穩定性差異——細胞分化,這是發生在生物體一生中的一種持久變化,當然胚胎時期達到限度。一般來說,分化了的細胞將一直保持分化後的狀態,直到死亡。

由於體細胞大多是通過有絲分裂繁殖而來的,一般已經分化的細胞仍有一套和受精卵相同的染色體,含有與本物種相同的DNA分子。因此,已分化的細胞具有發育成完整新個體的潛能,即全能性。在合適的條件下,有些分化的細胞具有恢復分裂、重新分化發育成完整新個體的能力。植物細胞的全能性比較強,動物細胞的全能性受到了限制,特別是一些高度特化的動物細胞,很難用它培養成一個新個體,但它的細胞核中仍有保持物種遺傳性的全部遺傳物質,保持著全能性,例如已取得成功的克隆羊——多利就是一例。

2、愈傷組織

愈傷組織是通過細胞分裂形成的,其細胞排列疏鬆而無規則,高度液泡化呈無定形狀態的薄壁細胞。它容易與根尖、莖尖的分生組織發生混淆。可以通過下表比較根尖分生組織和愈傷組織的異同。

組織型別、細胞來源、細胞形態、細胞結構、細胞排列、細胞去向

根尖

分生組織、受精卵、正方形、無液泡、緊密、分化成多種細胞組織

愈傷組織、高度分化細胞、無定形、高度液泡化、疏鬆、再分化成

新個體

相同點、都通過有絲分裂進行細胞增殖

3、汙染的預防

汙染就是指在組織培養過程中,培養容器內滋生菌斑,使培養材料不能正常生長髮育,從而導致培養失敗的現象。植物組織培養不同於扦插、分根、葉插等常規無性繁殖。由於植物組織培養所利用的植物材料體積小、抗性差,所以對培養條件的要求較高,對無菌操作的要求非常嚴格。

汙染有兩種型別,一種是細菌汙染一般是由接種人員造成的,如未戴口罩,接種時說話,或手及器械消毒不嚴等。另一種是真菌汙染可能是由植物材料滅菌不當造成的。

可以通過以下措施做好預防。

(1)防止外植體帶菌。①選擇好外植體採集時期和採集部位。外植體採集以春秋為宜,優先選擇地上部分作為外植體,陰雨天勿採,晴天下午採,採前噴殺蟲劑、殺菌劑或套塑料袋。②在室內或無菌條件下進行預培養。③外植體嚴格消毒。做消毒效果試驗,多次消毒和交替消毒。

(2)保證培養基及接種器具徹底滅菌。①分裝時,注射器勿與瓶接觸,培養基勿粘瓶口。②檢查封口膜是否有破損。③扎瓶口要位置適當、鬆緊適宜。④保證滅菌時間和高壓鍋內溫度。⑤接種工具使用前徹底滅菌。⑥工作服、口罩、帽子等布質品定期進行溼熱滅菌。

(3)操作人員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如一定要規範著裝,操作過程中不說話等。

(4)保證接種與培養環境清潔。①汙染瓶經高壓滅菌後再清潔。②接種環境定期燻蒸消毒、紫外燈照射或用臭氧滅菌和消毒。③定期對培養室消毒、防止高溫。

對外植體進行表面消毒時,既要考慮到藥劑的消毒效果,又要考慮到植物的耐受力。不同藥劑、不同植物材料,甚至不同器官要區別對待。消毒用過的有毒藥品應收集後統一交給有關專業部門處理,以免引起環境汙染。

一旦發現培養材料被汙染,特別是真菌性汙染,一定不要開啟培養瓶。應先將所有被汙染的培養瓶統一放在高壓蒸汽滅菌鍋中滅菌後,再開啟培養瓶進行清洗。

題型一、細胞的全能性

【例題1】、下列例項中能體現細胞全能性的是()。

①用培養基培養的胡蘿蔔單個細胞培養成了可育的植株、②植物用種子進行繁殖③用單個菸草組織培育出了可育的完整植株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解析:①和③都屬於已分化的細胞經過培養形成可育的植株,體現了細胞的全能性。植物用種子繁殖後代,實際上是由一個受精卵,通過細胞的增殖和分化發育成新個體,是由未經分化的細胞(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因此不能體現細胞全能性。

答案:B

題型二、植物細胞表達全能性的條件

【例題2】、植物細胞表現出全能性的必要條件是()。

A、給予適宜的營養和外界條件

B、匯入其他植物細胞的基因

C、脫離母體後的具有完整細胞核的細胞或組織,給予適宜的營養和外界條件

D、將成熟篩管細胞的細胞核移植到去核卵細胞中

解析:在生物體內,細胞沒有表現出全能性,、而是分化成為不同的組織、器官,這是基因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條件下選擇性表達的結果。當植物細胞脫離母體後,在一定的營養物質、激素和其他適宜的外界條件的作用下,植物細胞就可以表現出全能性。

答案:C

反思領悟:植物細胞表達全能性的條件:一是離體的組織或細胞;二是需要一定的激素、營養及其他適宜條件;三是具有完整細胞核的細胞。

題型三、植物組織培養的過程及影響因素

【例題3】、(20xx?安徽理綜)草莓生產上傳統的繁殖方式易將所感染的病毒傳播給後代,導致產量降低、品質變差。運用微型繁殖技術可以培育出無病毒幼苗。草莓微型繁殖的基本過程如下:

外植體――→①愈傷組織――→②芽根―→植株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微型繁殖培育無病毒草莓時,一般選取____________作為外植體,其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

(2)在過程①中,常用的MS培養基主要成分包括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____________,在配製好的培養基中,常常需要新增____________,有利於外植體啟動細胞分裂形成愈傷組織。接種後2~5、d,若發現外植體邊緣區域性汙染,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3)在過程②中,愈傷組織在誘導生根的培養基中未形成根,但分化出了芽,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植物組織培養時常採用根尖或莖尖部位,原因是該部位含病毒極少,甚至無病毒。

(2)MS培養基的成分包括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有機物,在配製好的培養基中,常需要新增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等植物激素。植物組織培養也應注意無菌操作。

(3)生長素用量比細胞分裂素用量的比值低時,有利於芽的分化,比值高時,有利於根的分化。

答案:(1)莖尖(或根尖)莖尖(或根尖)病毒極少,甚至無病毒(2)有機物植物激素外植體消毒不徹底(3)培養基中生長素類物質用量與細胞分裂素類物質用量的比值偏低

1、下列關於細胞分化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細胞分化是一種永續性的變化,它發生在生物體的整個生命過程中

B、細胞分化在胚胎時期達到限度

C、隨著細胞分化的進行,細胞中的遺傳物質種類會發生變化

D、高度分化的.動物細胞的細胞核保持著全能性

2、下列有關植物組織培養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植物組織培養的原理是細胞的全能性、B、主要包括脫分化和再分化兩個階段

C、外植體形成愈傷組織的過程需要陽光、D、植物組織培養的過程中要求無菌操作

3、下列關於愈傷組織形成過程的正確敘述是()。

A、愈傷組織的形成是離體的植物細胞分化的結果

B、愈傷組織的形成是離體的植物細胞分裂的結果

C、愈傷組織的形成是離體的動物細胞分化的結果

D、愈傷組織的形成是離體的動物細胞分裂的結果

4、下列關於接種時應注意的事項,全部正確的是( )。

①接種室要消毒②無菌操作③接種時可以談話④外植體如莖段、莖尖可隨機放入培養基⑤接種時要防止交叉汙染⑥接種完立刻蓋好瓶口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⑥、C、③④⑤⑥、D、①②⑤⑥

5、在離體的植物組織、器官或細胞脫分化形成愈傷組織的過程中,需要下列哪些條件?()

①消毒滅菌②一定濃度的植物激素③適宜的溫度④充足的光照⑤充足的養料

A、①③④⑤、B、②③⑤、C、①②③、D、①②③⑤

答案:1、C細胞分化不會使遺傳物質種類發生變化,它的實質是遺傳物質在時間和空間上有選擇性地表達。

2、C植物組織培養是指離體的植物細胞、組織或器官在無菌操作下經脫分化和再分化形成完整植物體的過程,其原理是植物細胞的全能性。在脫分化形成愈傷組織的過程中,恆溫箱的門應該關閉,不必見光,因為在無光條件下愈傷組織長得更快。

3、B愈傷組織只存在於植物細胞;離體的植物組織細胞,在培養了一段時間以後,會通過細胞分裂形成愈傷組織。

4、D整個接種過程必須在無菌條件下進行,不能談話,防止呼吸產生汙染,因此操作過程應禁止談話,並戴口罩;接種的外植體放入培養基時注意將形態學下端插入,而且分佈均勻,不能隨機放入,以保證必要的營養和光照條件。

5、D離體的植物相關結構在形成愈傷組織的過程中不需要光照,因為該過程無法進行光合作用,其營養物質來自培養基。

高中生物教案8

一、教材分析

學生缺乏有關氨基酸和蛋白質的有機化學知識這是本節教學內容的最大瓶頸,而氨基酸的結構和蛋白質的形成又屬於微觀知識,比較抽象,十分枯燥,所以教學時應注意聯絡學生的生活經驗,運用動畫、故事、遊戲和形象的比喻,不僅增加學生對微觀內容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在主動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完成重點、難點知識的學習,提高思維能力,形成相應的觀點。並且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

(1)說明氨基酸的結構特點。

(2)理解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

(3)概述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

2.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認同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樹立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3.能力方面

(1)通過自主對比觀察幾種氨基酸的結構,思考討論後得出氨基酸的結構通式,培養觀察分析能力。

(2)通過圖文結合的形式,讓學生在獲取形象的、資訊內容的同時,培養分析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

(1)蛋白質的功能。

(2)氨基酸的結構及其形成蛋白質的過程。

難點:

(1)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

(2)蛋白質的結構多樣性的原因。

四、教法學法及媒體選擇

1.教法及媒體選擇

根據新課程理念,針對本節內容,我主要採取探究式教學與多媒體輔助教學相結合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動畫和圖片創設情境,層層遞進,解決教學難點。

2.學法

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交流的過程,選擇良好的學法關鍵在於找到教法與學法的結合點,實現教、學的統一。與探究式教學法相對應,我通過組織學生觀察、討論,使他們能用觀察法、分析法、比較推理法得出結論,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觀察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讓學生能由巨集觀進入微觀再回到巨集觀,形成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

五、教學過程設計

匯入:播放電影《蜘蛛俠》的片段,

問:電影中的主人公是誰?他最有力的武器是什麼?

展示:⑴黑寡婦蜘蛛的圖片,黑寡婦蜘蛛因為它蛛絲中的“蛛絲蛋白”,使得他的蛛絲的強度異常的高。

⑵熒光水母的圖片

問:這是什麼生物?為什麼它們能發出美麗的熒光?

問:從這些畫面中我們應該不難發現這些神奇的生命現象是由誰來承擔的?

引出今天這節課的主題。

展示:一些食物(肉、蛋、乳等)

問:為什麼我們經常說這些食物的營養價值很高?

問:蛋白質對人體很重要,那麼人體中的蛋白質又能承擔怎樣的生命活動呢?大家想不想和我一起到人體中去進行一次旅行?

創設情景:三維透明人體場景。

⑴觀看人體骨骼肌的三維動畫,並問:構建肌肉的主要結構物質是什麼?這又說明蛋白質可以具有怎樣的功能?

⑵接著讓學生觀察在人體中可以發生的4個生命活動的場景,並問:在這樣的4個場景中分別涉及到了哪些蛋白質?這些蛋白質又各自具有怎樣的功能呢?

⑶總結:蛋白質在生物體中承擔的功能多不多?概括出蛋白質的功能,“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過渡:結構與功能是相適應的,蛋白質們能夠承擔如此眾多的功能,這是否和他的功能有著某種必然的聯絡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掀開它的神祕面紗吧!研究表明蛋白質的結構是複雜的,可是這種複雜的分子卻是由一些結構簡單的氨基酸分子作為基本單位所構成。所以認識蛋白質的結構,首先就必須瞭解氨基酸的結構

創設情景:利用比喻,講述“4個氫兄弟”和“兩個強大勢力集團”的鬥爭故事,讓學生了解,“化學鍵”、“羧基”、“氨基”這些基團和它們的一些書寫方法,以及是如何由“甲烷”到形成“甘氨酸”這種氨基酸的,為後面認識構成生物體蛋白質、氨基酸的結構,以及氨基酸共同結構特點打下鋪墊。

過渡:氨基酸會不會只有甘氨酸一種呢?告訴學生構成生物體蛋白質的氨基酸約有20種,讓我們一起去看一下其它的氨基酸吧!

提問:比一比這4種氨基酸,從4個“鄰居”的角度來看,有幾個“鄰居”相同?幾個“鄰居”不同?

提問:其實其它的氨基酸也都符合這一規律,能否根據這一規律將約20種氨基酸用一個結構通式表示出來?

活動:邀請兩位學生主動到黑板上演板,其他學生嘗試在紙上書寫。

請學生評價演板的兩位同學嘗試寫出的氨基酸的結構通式,教師最後總結,並針對錯誤進行說明。

提問:⑴觀察結構通式,不同的氨基酸在結構上只是什麼不同?那麼甘氨酸和丙氨酸的R基是什麼?

⑵觀察結構通式,氨基酸們都擁有哪些相同的元素?那麼蛋白質呢?

⑶再來觀察結構通式,和剛才的4種氨基酸,問道:如果說從氨基和羧基的角度來看這些氨基酸又有哪些共同結構特點。(學生思考同時,引導學生從氨基和羧基的數量;氨基與羧基的連線方式兩個方面考慮)

總結:對氨基酸共同結構特點進行總結,並指出只有同時滿足共同結構特點的氨基酸才是構成生物體蛋白質的氨基酸,否則不是。

過渡:現在我們知道了氨基酸的結構,但是由氨基酸作為基本單位又是如何形成蛋白質的呢?指出是“相互連線”。

活動:請一位同學到前臺來,和我做同樣的一種姿勢伸展雙臂,兩腿併攏,讓學通過今天課的內容進行聯想,可以想到什麼?問:我和這位同學連線起來時最簡單的方式是什麼?再問:那麼氨基酸在相互連線時是否也有“左右手”,以及“握手”的地方呢?

創設情景:觀看flash動畫(蛋白質的形成)

提問:⑴描述氨基酸分子間是如何“相互連線”的?

⑵有沒有“左右手”和“握手的地方”總結出“肽鍵”

⑶雖然和手牽手有相似的地方,但又沒有不同的地方?總結出這種“相互連線”稱為“脫水縮合”

⑷這是不是一種新的分子,指出“二肽”

⑸二肽還能繼續進行“脫水縮合”嗎?

通過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學生總結出“三肽”,“多肽”,“肽鏈”,以及一條“肽鏈”中“肽鍵數”,“脫去的水分子數”,和“氨基酸數”之間存在的數量關係。

總結:氨基酸形成蛋白質大致經過了哪幾個階段?

過渡:展示一些常見蛋白質的結構圖片,指出這些蛋白質能形成一定的空間結構並指蛋白質的種類有1010—1012可是構成這些蛋白質的氨基酸只有約20種

這些氨基酸怎能形成數量如此多的蛋白質分子呢?

活動:講學生分成每6人一組,請其中一組的同學到臺上來扮演氨基酸,其它組

相互同學討論,是什麼原因導致了蛋白質分子結構的多樣性,請2組學生

代表發表蛋白質分子多樣的原因。

評價並總結:結構多樣性的原因。

思考:為什麼蛋白質能承擔如此眾多的功能?

小結、結課:在今天的這節課裡,我們不僅獲取蛋白質的基礎知識,而且大家應該感受到蛋白質對生命的意義:生命世界是豐富多彩,五彩繽紛的,離開了蛋白質,這一切還存在嗎?不過蛋白質是生命的主要承擔者,可它們是生命活動“操縱者”嗎?它們又會是一種怎樣的化合物呢?這個問題就留給下節課吧!

高中生物教案9

一、細胞核

1.細胞核的存在

除了維管植物的篩管細胞和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外,真核細胞都有細胞核。

2.細胞核的結構

(1)核膜:雙層膜,把核內物質與細胞質分開,上有核孔是DNA和蛋白質等大分子物質出入細胞核的通道。

(2)染色質:由DNA和蛋白質組成,DNA是遺傳資訊的載體。

(3)核仁:由染色體片段構成,與核糖體的形成有關。

(4)核基質。

3.染色質和染色體之間的關係

染色質是粗或細的絲狀物,細胞分裂時,染色質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體,兩者是同種物質在細胞不同時期的兩種存在形式。

4.細胞核的功能

細胞核控制著細胞的代謝和遺傳,是細胞的“控制中心”。

趣味思考:把變形蟲的細胞核和細胞質分離,然後單獨培養,結果都不能成活;把另一種變形蟲的細胞核移植到該變形蟲的去核的細胞質中,繼續培養,變形蟲能夠分裂增殖,說明了什麼?

提示:說明細胞必須保持完整性才能進行正常的生命活動;也說明了細胞核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二、原核細胞

1.原核細胞結構

(1)擬核:沒有由核膜包被的細胞核,也沒有染色體,但有一個環狀DNA分子,位於無明顯邊界的區域——擬核。

(2)細胞器:只有核糖體,沒有真核細胞中的其他複雜細胞器。

(3)細胞壁:由肽聚糖組成,起著保護並維持細胞形狀的作用。

(4)其他:莢膜、鞭毛。

2.種類:細菌、藍藻(藍細菌)等。

3.生理:能進行細胞呼吸,細胞膜是細胞呼吸的場所;藍細菌能進行光合作用,場所是細胞膜內摺疊,上面有光合色素。

核心解讀

1.分析染色質和染色體的關係

染色質是細胞核中能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質。染色體和染色質是同一種物質在細胞不同時期的兩種存在狀態。“不同時期”指細胞分裂間期、細胞分裂期或不再進行分裂的細胞所處的時期。其關係可歸納如下:

特別提醒

染色質是遺傳物質DNA的主要載體,它只存在於真核細胞的細胞核中。在真核細胞的細胞質中(線粒體、葉綠體內)遺傳物質僅單獨以DNA分子的形式存在,沒有蛋白質與它結合形成染色質(體)。在原核細胞內遺傳物質以DNA分子的形式存在,因此說,原核細胞內沒有染色體。

2.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判別

特別提醒

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本質區別是核膜的有無;原核細胞的唯一細胞器是核糖體。

題例領悟

題型一細胞核是代謝與遺傳的控制中心

【例題1】下圖所示為再生能力很強的原生動物喇叭蟲,將之切成①②③三截,能再生成喇叭蟲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②和③

解析:本題考查對細胞核功能知識的遷移運用能力。細胞核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②中含有細胞核,細胞核中含有一個喇叭蟲再生的全部遺傳資訊。

答案:B

反思感悟

細胞核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是遺傳物質貯存和複製的場所,細胞必須保持完整性才能進行正常的生命活動。

題型二細胞核的遺傳功能

【例題2】科學家對單細胞傘藻的幼體嫁接,將甲傘的傘柄嫁接到乙的假根上,長出了乙的傘帽。下列有關評價合理的是()

A.該實驗證明了細胞核是遺傳的調控中心ks5u

B.該實驗證明了細胞核是代謝的調控中心

C.欲證明細胞核的功能,需同時進行對照實驗

D.第一次新長出的傘帽與乙的傘帽特徵完全相同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評價實驗能力,在證明或探究某一結論或現象時,通過設定對照可以使結論更準確、更具可靠性,也更符合科學性

答案:C

反思感悟

細胞核是遺傳物質貯存和複製的場所,是遺傳資訊庫,控制著生物的性狀表現。

【例題3】下列結構中的遺傳物質,能形成染色體的是…ā 。

A.葉綠體、線粒體中的DNA

B.受精卵細胞核內的DNA

C.細菌、藍藻體內的DNA

D.病毒體內的DNA或RNA

解析:染色體僅存在於細胞核中,是真核生物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線粒體、葉綠體以及原核細胞中的DNA都是裸露的,不與蛋白質結合,不形成染色體。

答案:B

反思感悟

DNA的主要載體是染色體,其次還有線粒體和葉綠體。

題型四動植物細胞的結構區別

【例題4】識圖作答(題中[]內填寫圖中指示結構的數字)。

(1)上圖是_______細胞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做出此判斷的依據是此細胞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結構。

(2)根尖分生區細胞不具有的結構是[]_______和[]_______。

(3)上圖中的動物細胞也含有的細胞器是___________。

解析:該細胞的顯著特點是有細胞壁、葉綠體、中央大液泡,所以據此判斷它是高等植物細胞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根尖分生區細胞是幼嫩細胞,所以不含中央大液泡,且也不含葉綠體。動物細胞除了不具有葉綠體和中央液泡外,其他細胞器都含有。

答案:(1)高等植物③細胞壁④葉綠體⑤ご笠號蕁。2)⑤大液泡④葉綠體(3)核糖體、高爾基體、內質網和線粒體

反思感悟

動植物細胞的判斷思路:

①有細胞壁的細胞是植物細胞,沒有細胞壁的細胞是動物細胞。

②有葉綠體的細胞是植物細胞,沒有葉綠體的細胞不一定是動物細胞,如植物的根細胞不進行光合作用,沒有葉綠體。

③有大液泡的細胞是植物細胞,沒有大液泡的細胞不一定是動物細胞,植物的未成熟細胞也沒有大液泡。

隨堂訓練

1.從母羊甲的體細胞中取出細胞核,注入到母羊乙去掉細胞核的卵細胞中,融合後的細胞經卵裂形成早期胚胎,再植入另一隻母羊丙的子宮內,生出的小羊大多數性狀()

A.難以預測B.像甲C.像乙D.像丙

解析:細胞核是遺傳資訊庫,控制著生物體主要遺傳性狀,因為遺傳物質DNA主要分佈在細胞核中,在細胞質中的線粒體內也含有少量DNA。

答案:B

2.下圖示科學家進行的蠑螈受精卵橫縊實驗。你認為該圖最能說明()

A.細胞質控制著細胞的代謝

B.細胞核控制著細胞的代謝

C.細胞質是細胞遺傳的控制中心

D.細胞核是細胞遺傳的控制中心

解析:由圖中資訊知道,受精卵分裂過程中,只有含細胞核的細胞才能分裂發育成胚胎,說明細胞核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答案:D

3.細胞核行使遺傳功能的重要結構是()

A.核膜B.核仁C.染色質D.核孔

解析:細胞核是遺傳資訊庫。遺傳物質DNA主要在細胞核中的染色質上,細胞核行使遺傳功能的重要結構是染色質。

答案:C

4.下列有關染色體和染色質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染色體和染色質是同一物質

B.染色體和染色質的成分是一樣的

C.染色體和染色質的形態是不同的

D.染色體和染色質的成分是有較大區別的

解析:染色質和染色體的主要成分都是DNA和蛋白質,它們之間的不同不過是同一物質在間期和分裂期的不同形態表現而已。

答案:D

高中生物教案10

知識精華

來 源 排 出 調 節

水的平衡和調節

飲水、食物物質、代謝 由腎、面板、大腸排出 神經調節、激素調節

鈉鹽的平衡和調節

主要來自食鹽 主要經腎、其次由汗液、糞便排出 醛固酮(鹽皮質激素)調節

鉀鹽的平衡和調節

食物 主要經腎、其次未吸收的隨糞便排出 醛固酮調節

意義:水和鈉鹽在維持細胞外液滲透壓穩定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由於人在高溫條件下工作,劇烈運動或某些疾病(劇烈嘔吐、嚴重腹瀉)時,會丟失大部分的水和無機鹽,影響血壓、心率的穩定。

鉀在維持細胞內液滲透壓穩定方面、心肌舒張、興奮性上具有重要作用。

水在溶解代謝廢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關於水、鹽調節的幾個問題:

1)尿激素的釋放和分泌。

2)醛固酮的效應有三:促進鈉的重吸收、促進鉀的分泌排出、促進水的重吸收。

題例領悟

例1:某人患急性腸胃炎,嚴重腹瀉,並且出現心率加快、血壓下降、四肢發冷等症;要緩解以上症狀,應:

A、輸入生理鹽水。 B、口服生理鹽水。

C、口服鉀鹽水。 D、輸入醛固酮。

解析:題意中出現的症狀是缺少水和鈉鹽,其次輸入比口服效果快。

固答案:A

例2:人體內K和鈉離子的排出特點相比,不同之處是:

A、多吃多排 B、少吃少排 C、不吃不排 D、不吃也排。

解析:鉀離子的排出特點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鈉離子的排出特點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答案:D

自我評價

一、選擇題:

1、 人體內的水的主要來源及排出主要途徑是: ( )

A、 來自飲水,食物和由腎排出。

B、 來自飲水,食物和由面板排出。

C、 來自飲水,物質代謝和由肺排出。

D、 來自飲水,物質代謝和由大腸排出。

2、 離子態的無機鹽(如血液中的鉀、鈣離子)的生命作用不包括: ( )

A、 細胞結構物之一。

B、 維持細正常生理功能

C、 維持細胞的形態。

D、 調節細胞內的PH值。

3、 下列有關人體內水分調節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

A、 大量飲水,則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 渴覺中樞興奮,則抗利尿激素分泌減少。

C、 抗利尿激素分泌減少,則尿量增加。

D、 細胞外液中滲透壓降低,則尿量減少。

4、 調節無機鹽平衡的重要激素是: ( )

A、抗利尿激素 B、醛固酮 C、腎上腺素 D、甲狀腺素。

5、 下列僅屬於水分排出的途徑的是: ( )

A、腎排出 B、大腸排出 C、面板排出 D、肺排出。

6、 不能對腎小管重吸收水分起促進作用的是: ( )

A、滲透壓升高。 B、抗利尿激素升高

C、 血漿滲透壓升高。 D、醛固酮升高。

二、簡答題:

7、 下圖為腎單位結構模式圖。據圖回答問題:

1)當人飲水不足,體內失水過多或吃過鹹的食物時,通過下丘腦神經分泌細胞分泌的 促進( ) 和( ) 對的重吸收,減少尿的排出,使細胞外液滲透壓恢復正常。

2)當血鉀升高或降低時,可直接刺激 ,使 的分泌量增加,從而促進( ) 和( ) 對 的重吸收和對 的分泌,維持內環境的穩定。

3)通過顯微鏡檢查發現構成腎小管的細胞線粒體較多,起生理意義是 。線粒體所需的能源物質和氧氣由( ) 提供,產生的二氧化碳由( )________ 帶 走。

自我評價答案

一、 選擇題:

1、A 2、A;3、C;4、B;5、D;6、A。

二、 簡答題

1、抗利尿激素 1 腎小管 2 集合管

2、腎上腺 醛固酮 1 腎小管 2 集合管 鈉 鉀

3、提供能量,有利於納的重吸收和鉀離子的分泌 3 腎小管毛細血管血液 3 腎小管毛細血管血液

高中生物教案11

一、目標專題:

必修課本1第五章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一,本專題新舊內容更改概況:本章舊人教版內容包括新陳代謝與酶、新陳代謝與ATP、光合作用、細胞呼吸、植物的水分和礦質營養、三大營養物質代謝、新陳代謝的型別等八個內容。新教材內容變更為:第1節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第2節細胞的能量“通貨”——ATP;第3節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第4節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

二、《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

(一)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瞭解呼吸作用的概念、型別、場所、生理意義、以及在生產、生活實踐上的運用。2、理解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概念、總反應式、過程和圖解,區別和聯絡。3、掌握有氧呼吸物質和能量變化的特點。能力目標:1﹑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有氧呼吸的過程,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2﹑通過學生讀書及與教師的討論活動,培養學生自學和主動理解新知識的技能技巧。3﹑通過學生討論對比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異同,培養學生自我構建知識體系的能力和對相關知識進行分析比較的思考能力。4﹑適當擴充套件認知面,培養學生聯絡生活、生產實踐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1﹑在教學中,通過分析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關係,滲透生命活動不斷髮展變化以及適應的特性,使學生逐步學會自覺地用發展變化的觀點,認識生命。2﹑通過聯絡生產、生活等實際,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培養學生關心科學技術的發展,關心社會生活的意識和進行生命科學價值觀的教育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有氧呼吸的過程

2、教學難點:有氧呼吸中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

(三)教學課時:1課時

(四)教具準備課件

(五)教學過程:

1,匯入新課回顧舊知“糖類是生物體主要的能源物質,直接的能源物質是ATP”,設疑“儲存在糖類中穩定的化學能如何轉變為機體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開篇引題,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熱情,引出細胞呼吸。

2,呼吸作用的概念和型別呼吸作用(也叫細胞呼吸):指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終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產物,釋放出能量並生成ATP的過程。根據是否有氧參與,分為: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解析概念:實質: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生成ATP型別: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

3,有氧呼吸動畫展示有氧呼吸示意圖,並提出問題輔助學生思考:①有氧呼吸的生成物CO2和H2O分別產生於有氧呼吸的第幾階段?②有氧呼吸的生成物CO2中的C和O分別來自哪裡?生成物H2O中的O又從何而來?③有氧呼吸過程中哪幾個階段有〔H〕產生?其去向如何?④有氧呼吸過程中哪幾個階段有ATP產生?產量最多的是哪一個階段?⑤有氧呼吸過程中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的特點是什麼?⑥C6H12O6能否進入線粒體參與有氧呼吸?

認真仔細觀看示意圖,藉助圖示分析﹑討論問題備註:這一環節中,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帶動學生的積極性,保證學生的主體性地位。這就要求教師備課時要儘可能的周全,方能以精準的方式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服務。

分步重現有氧呼吸過程,加意學生的反饋資訊,及時解疑,請學生獨立完成空白表格有氧呼吸三個階段的比較有氧呼吸場所反應物產物釋能第一階段細胞質基質主要是葡萄糖丙酮酸少量第二階段線粒體丙酮酸H2OCO2、少量第三階段線粒體、O2H2O有氧呼吸的總反應式: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1mol葡萄糖釋放2870KJ,有1161KJ轉移至ATP(合成38molATP)

總結概念:有氧呼吸是指細胞在有氧的參與下,通過多種酶的催化作用下,把葡萄糖等有機物徹底氧化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和水,釋放出大量能量,生成ATP的過程。

4,練習鞏固

5,課後探究課題設計目的:以生活中常見例項為切入點,要求學生以既有知識為依託,藉助各種資料,完成探究實驗。預習無氧呼吸,找出兩種呼吸方式的知識銜接點。資料:農村有家庭釀製甜酒釀的技術,請同學們組成合作小組一起探究甜酒釀的釀製過程並能提出相關問題繼續探究。①加酒藥前為什麼先要使米飯冷卻?而後為什麼還要保溫?②加的酒藥是什麼?③既然是酒為什麼會甜?④在瓷壇內的米飯中挖一個洞的目的是什麼?⑤釀製甜酒釀時,總是先來“水”,後來“酒”,為什麼?⑥可用大豆制甜酒釀嗎?

高中生物教案12

一、教材分析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這部分內容是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冊第八章《生物與環境》第三節《生態系統》的核心內容。在教學中,本節知識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本節知識和第三章《新陳代謝》的知識聯絡密切,又直接關係到《生態系統的物質迴圈》和《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學習,學科內綜合性強,理論聯絡實際緊密,需要提高靈活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和識圖解圖能力。

縱觀04—07三年來的全國大學聯考題,該部分知識為大學聯考熱點內容之一,歷年大學聯考都會考查。但近三年來天津卷涉及較少。從考查形式上看,既有選擇題也有非選擇題。往往涉及到圖形、圖表的分析。命題方式靈活多樣,主要考察學生的理論聯絡實際能力、靈活運用知識能力及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等。其中“能量流動的特點”及各營養級能量傳遞的計算及綜合運用本章的能量流動、物質迴圈等知識分析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及熱點問題,是大學聯考命題的焦點。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和考綱的具體要求,結合學生知識水平,擬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1)瞭解生態系統中能量的來源、流動渠道和研究目的

(2)理解能量流動的特點

(3)應用食物鏈中各營養級能量傳遞進行計算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識圖解圖能力、觀察和分析能力、理論聯絡實際能力等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物質運動和物質普遍聯絡的辯證觀點

三、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過程和特點

2、教學難點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相關知識的計算

3、重難點的突破

利用多媒體課件為手段,藉助於其形象、直觀、動態等多種功能使知識結構一目瞭然,來突出重點。再通過經典例題跟進、教師詳解、學生分析來強化知識,突破難點

四、教學方法

圍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在課前制定有針對性的複習目標,並要求學生提前複習,教師加以檢查落實。授課中以多媒體為輔助手段,採用啟發式、討論式等各種教學方法。通過對近幾年與本部分內容相關的大學聯考題的分析研究,以及解題中如何確立關鍵詞、關鍵點及解題思路、解題方法及技巧的講解,使學生對本節知識有個系統的認識並加以掌握。

高中生物教案13

實驗原理

高等植物的葉綠體存在於細胞質中,葉綠體呈 色、 形,高倍顯微鏡下清晰可見。

實驗目的

1、初步掌握高倍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2、觀察葉綠體形態和分佈。

實驗程式

觀察細胞質的流動

實驗原理

活細胞中的細胞質處於不斷流動的狀態,用 的運動作為標記可觀察細胞質的流動。

實驗目的

1、掌握高倍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2、通過顯微鏡的實際觀察的實際觀察,理解細胞質流動是一種生命現象。

實驗程式

光照、室溫條件下水中培養黑藻

取一片幼嫩的小葉

臨時裝片:清水+小葉+蓋玻片

低倍觀察葉片細胞

高倍觀察葉綠體的流動及流動方向

注意事項:

1、細胞質的流動受細胞的代謝狀況和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增進細胞代謝作用的因素,如適宜的光照、溫度、PH值、生長素等,都可以促進細胞質的流動。反之,不利的環境變化和某些化學藥品,如麻醉劑等,則可抑制細胞質的流動。

2、在做此實驗時,如果發現細胞質不流動,或者流動很慢,應立即採取措施,加速其細胞質的流動。其方法有三種:一是進行光照,即在陽光或燈光下放置15~20分鐘;二是提高盛放黑藻的水溫,可加入熱水將水溫調至25℃左右;三是切傷一小部分葉片。

自我評價試題

1、普通光學顯微鏡是生物學實驗中最常用的儀器之一,試回答下列關於顯微鏡使用中的有關問題:

(1)一細胞或物體被顯微鏡放大50倍,這時“被放大50倍”是指該細胞或生物體的( )

A、體積 B、表面積 C、像的面積 D、長度或寬度

(2)當顯微鏡的目鏡為10×,物鏡為10×時,視野範圍內看到一行相連的8個細胞,若目鏡不變,物鏡換成40×時,則在視野中可看到這行細胞中的--------------------( )

A、2個 B、4個 C、16個 D、32個

(3)用4臺顯微鏡觀察黑藻細胞。在相同環境中, 若視野的明暗程度相仿,反光鏡的選用一致,則:顯微鏡的光圈最大的一臺是( );目鏡和物鏡均最短的一臺是( );觀察到的細胞數目最多的一臺是-------------------------------------------------------------( )

A、目鏡15×和物鏡45× B、目鏡15×和物鏡10×

C、目鏡5×和物鏡10× D、目鏡5×和物鏡45×

2、選擇蘚類作為觀察葉綠體材料的原因與下列哪項無關---------------------------------( )

A、製片簡單 B、葉綠體清楚 C、葉子薄而小 D、細胞質流動速度快

3、用高倍鏡觀察比用低倍鏡觀察到的細胞數目、大小和視野的明暗情況依次為---( )

A、多、大、亮 B、少、小、暗 C、多、小、暗 D、少、大、暗

4、觀察細胞質流動時,觀察的最佳部位是---------------------------------------------------( )

A、葉的邊緣細胞 B、靠近葉脈部位的細胞 C、葉片表皮細胞 D、保衛細胞

5、把葉綠體作為細胞質流動的標誌是因為--------------------------------------------------( )

A、葉綠體在不同強度光照射下會以不同面向著光源

B、如果沒有標誌物,細胞質的流動難以觀察

C、只有葉綠體等顆粒可以移動,細胞質基質不流動

D、細胞基質是流動的,細胞器是不運動的

6、張小攀同學在觀察變形蟲臨時裝片時,發現視野中有一較大的變形蟲,但在圖象上有一小片汙物,影響對變形蟲的觀察。

(1)在不調換目鏡和物鏡的情況下,她應如何判斷汙物在何處?寫出操操作步驟。

(2)如果確認汙物在裝片內部,在既不允許重新制作裝片又不能揭開蓋玻片的情況下,如何清除汙物或使汙物與變形蟲分開?

自我評價試題答案:

1、(1)D (2)A (3)A、B、C 2、D 3、D 4、B 5、B

6、(1)先輕輕移動裝片,觀察汙物是否隨著移動,如果隨著移動,則汙物在裝片表面或內部;如果移動裝片,汙物不動,一般在鏡頭上,可先轉動目鏡,看汙物是否轉動,如果汙物隨著轉動,說明汙物在目鏡上,否則可能在物鏡上。

(2)用吸水紙在一側吸引內部液體,使汙物與變形蟲分開。

高中生物教案14

在第一課時《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實驗的基礎上本節主要進行知識性內容的教學,主要包括細胞呼吸的過程和細胞呼吸原理的應用。

教材首先簡要概括地介紹了呼吸作用的概念,再重點講述有氧呼吸、無氧呼吸和細胞呼吸原理的應用三大部分內容,為學生了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動的過程奠定了基礎。它與前面所學的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主動運輸、酶、ATP等內容緊密聯絡,也為今後學習其他生命活動及規律打好基礎。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說明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

(2)說明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概念及過程。

(3)探討細胞呼吸原理的應用。

2、能力目標

(1)通過比較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概念及過程,培養歸納分析、比較的能力。

(2)通過學生觀看多媒體演示及與教師的討論活動,培養學生主動理解新知識的能力。

(3)培養學生聯絡生活、生產實踐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分析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關係,認識生命活動。

(2)通過聯絡生產、生活等實際,培養成關心科學技術的發展,關心社會生活的意識和生命科學價值觀。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1)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過程、場所、條件和產物;

(2)細胞呼吸原理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藉助多媒體課件演示和生活例項闡述突破。

2、教學難點:

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過程、場所和產物。

通過多媒體課件演示引導學生,並通過比較啟發學生思考聯絡點和區別。

三、教學思路

多媒體演示上一節課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並讓學生歸納細胞呼吸兩種方式: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教師教授細胞呼吸的概念——介紹細胞呼吸的型別———多媒體演示有氧呼吸的過程,學生觀察討論總結,並概括有氧呼吸的概念——多媒體演示無氧呼吸的過程,學生觀察討論,總結並概括無氧呼吸的概念——師生共同歸納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區別與聯絡——多媒體演示細胞呼吸原理在實際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教師總結應用的例子—小結,鞏固練習,為下一節做鋪墊

四、教學資源

1、課本——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必修1《分子與細胞》。

2、多媒體——利用計算機查詢細胞呼吸有關的資料如圖片等,並自制PPT。

高中生物教案15

1、營養物質功能

提供能量:糖類、脂肪、蛋白質均能氧化分解供能。

其供能的順序:糖類、脂肪、蛋白質

蛋白質是構建和修復組織的主要原料

提供構建和修復物質:糖類和脂類是構成細胞膜和神經組織的重要部分

Ga 、 Mg、、、P是構成骨骼的主要成分

酶和一些激素是蛋白質

提供調節物質碘是甲狀腺激素的主要成分

2、營養不良:

蛋白質供給不足,影響發育和抵抗力

營養供給不足缺鈣影響骨的發育

缺維生素A會引起夜盲症

缺維生素C會引起壞血病

營養過剩:如獲取能量過多,導致肥胖

攝取營養的種類、數量、比例符合實際需要

合理加工食物,減少營養素的損失,提高利用率

3、合理膳食:食物對人體無毒害且符合食品衛生要求

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和合理膳食制度

題例領悟

例1、下列屬於人體構建和修復機體組織的物質,最全的一組是:

①水②脂類③糖類④蛋白質⑤纖維素⑥無機鹽⑦維生素

A、①③④⑤⑦ B、①③④⑥⑦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⑥⑦

解析:參與構建和修復人體組織的物質主要有水分、蛋白質、脂類、糖類和無機鹽等。而纖維素是植物體細胞壁的主要組成成分;纖維素是調節機體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質。答案:C

例2、下列各項中不是成人每天要進食一定量蛋白質的原因是:

A、蛋白質在人體內不能儲存。

B、蛋白質不能全部由糖類和脂肪在體內轉化而成。

C、蛋白質提供生命活動所需的大部分能量。

D、體內蛋白質每天要少量分解一些,更換新的。

解析:蛋白質作為生物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其雖可作為能源物質,但非主要的,體內物質供能的順序依次為糖類、脂肪、蛋白質。

答案:C

自我評價

一、選擇題:

1、下面關於人類營養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由於蛋白質能參與各項生命活動,所以每天食物中以蛋白質含量最高為宜。

B、淘洗大米時次數不宜過多,以防止維生素B1的損失。

C、蔬菜應先洗後切,大火快炒,防止維生素C的損失。

D、食物加工既要防止生物汙染,又要防腐劑等過量帶來的化學汙染。

2、人體血液中不可能出現( )

A、纖維素B、紅細胞C、蛋白質D、激素

3、某人由於營養不良,身體浮腫,其食療補救措施是:( )

A、多吃蔬菜B、多吃饅頭C、多喝豆漿D、多喝水

4、 1克糖類、脂肪和蛋白質在體內完全氧化分解所釋放的能量分別是17。15千焦、38。91千焦和17。15千焦,由此可得出的結論是:( )

A、三者都可作為能源物質

B、蛋白質是主要的能源物質。

C、糖類是主要的能源物質

D、脂肪是主要的能源物質

5、下列哪一組疾病是營養不良引起的:( )

A、腳氣病和壞血病B、夜盲病和巨人症

C、糖尿病和軟骨病D、佝僂病和心臟病

6、一個健康的人若進食較多的糖和食鹽,那麼他排出的尿液中所含的葡萄糖和鹽分的量:( )

A、鹽增多,糖未增多B、糖增多,鹽未增多

C、兩種都增多D、兩種都未增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