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生物教案(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4.26K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八年級生物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八年級生物教案(15篇)

八年級生物教案1

教學目標:

1、說出細菌和真菌在物質迴圈中的作用。

2、運用所學的細菌和真菌的知識,列舉它們對動植物及人類的影響。

3、通過對細菌和真菌與動植物和人類關係的認識,體驗從正反兩個方面辨證地看問題。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本章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

2、通過觀察,培養學習良好的觀察、分析、思考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本章的學習,培養學生辯證觀點,樹立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觀點。

2、激發學生愛護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物質迴圈過程中的作用;

細菌和真菌對人和其他生物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

教學難點:

理解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物質迴圈過程中的作用教學內容分析:

細菌和真菌與自然界的動植物和人的關係非常密切,人們往往都有這樣的印象,細菌和真菌對人類都是有害的,可是本節教學內容通過一些圖片和具體的.事例,引導學生逐步分析逐漸形成更新的觀點,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物質迴圈中起著重要作用。沒有了細菌和真菌,自然界也就基本停止了物質的流動,生物遺體就會堆積如山,人們就會沒有了生存的空間,甚至讓我們找不到立足之地。細菌和真菌對人類和動植物的作用是兩方面的,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從而使學生逐步形成了正反兩方面辯證分析問題的觀點。

教學方法:

討論、交流、多媒體演示、觀察等方法相結合。

教具準備:

A有關細菌、真菌在自然界中三大作用的多媒體片段。

B相關圖片。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引言:

想象:沒有植物,世界會怎麼樣

沒有動物,世界會怎麼樣

沒有細菌和真菌,世界又會怎麼樣

一、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迴圈

觀察梨子桔子腐爛圖

(1)、學生相互討論:

A、它們為什麼消失了?

B、它們消失後什麼都沒有留下嗎?

想象:如果世界上沒有了細菌和真菌會是怎麼樣的呢?

(2)、討論:

A、枯草桿菌使梨和香蕉腐爛,它與水果有怎樣的系?

B、細菌和真菌在物質迴圈中起什麼作用?

C、細菌和真菌是怎樣生活的?

腐生的特點:從動植物的遺體上分解有機物

(3)、完成相關的練習。

二、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

(1)、展示有關寄生菌的圖片

(2)、菌類引起動植物和人類患病時,自身是如何生活的?

寄生的特點:從活的生物體內或體表得到有機物

(3)、完成相關的練習

三、與動植物共生

(1)、展示有關共生菌的圖片

共生的的特點:共同生活彼此有利

(2)、請同學說一說細菌和真菌對動物和人類有哪些好處與害處。

(3)、完成相關的練習板書設計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作用

一、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迴圈

腐生

二、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

寄生

三、與動植物共生

共生

八年級生物教案2

教學目標

1.說出動物生活環境的種類和特點。

2.說出水生動物常見種類和主要結構特點。

3.探究魚類的運動和呼吸的方式,並概述魚類的主要特徵。

4.歸納出水生動物適於水中生活的共同特點。

5.關注水生動物的生存環境變化情況。

重點和難點

重點:1、探究魚類的運動和呼吸的方式,並概述魚類的主要特徵。

2、說明水生動物適於水中生活的特點。

難點:探索魚鰭在游泳中的作用。

課前準備

1、教師:製作CAI(展示不同生活環境中的動物、水中生活的各種動物類群、水中自由生活的魚和魚鰭在游泳中的作用、水域汙染對水生動物的影響,增強直觀性);魚缸、金魚、氣球、吸管、塑料板、剪刀、橡皮筋、針線、鋼尺等、魚鰓結構掛圖。

2、學生:預習探究魚鰭在游泳中作用的模擬實驗;查找出水體環境的惡化情況資料。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設計

學習內容

6、四人一組,根據實驗和錄影總結出魚類的共同特點。

7、四人一組,根據問題,進行分析討論,通過歸納整理,表述交流,得出結論。

觀察各種動物標本,並根據教材進行自主學習,在教師的引導下,總結得出結論。

學生根據錄影內容和問題,表述各自的觀點,達成共識,保護水域環境非常重要。

創設情景(CAI媒體播放),帶領學生進入那豐富多彩的動物世界,讓學生每人說出一種熟悉的動物(不能重複)。然後,組織學生根據有無脊椎或生活環境和運動方式的不同,給他們找個家。

利用錄影展現豐富多彩的動物世界,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

播放錄影奇妙的海底世界。質疑:魚為什麼能適於在水中生活? 魚的各種鰭在游泳中起什麼作用?出示觀察提綱,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錄影,分析問題,表述交流,得出結論。

指導學生進行模擬實驗(魚鰭在游泳中的作用),通過探究,得出結論。

質疑:人為什麼不能像魚一樣在水中自如呼吸?出示觀察提綱,組織學生進行實驗,針對問題進行探究。同時,給於學生適當的幫助、指導,最終得出結論。

出示掛圖或投影片,組織學生分析魚類的.共同特徵。通過相互交流,得出結論。

質疑:除了魚外,你還知道哪些水生動物?組織學生自主看書,觀察標本並相互交流。對存在的問題,在教師的點拔、指導下,完成答疑、解惑。

質疑:利用錄影展示水域汙染情況,並提出水環境的好壞影響水生生物的生活嗎?組織學生表述交流,得出結論,進行情感教育。

教學過程

師:錄影展示不同環境中生活的各種動物,帶領學生進入那絢麗多彩的動物王國,去領略大自然的神奇。然後,組織學生填表總結。

生:填表總結後,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並總結。

師:請根據生活環境和運動方式的不同,給它們找個家,然後相互交流。

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彙報交流。

師:通過交流,我們不難發現動物種類繁多,而且生活環境和運動方式也各不同。

質疑:這些動物都是怎樣適應各自的生活環境的?

生:引導學生進行討論。

師:播放錄影,水中自由生活的魚。質疑:魚為什麼能在水中自由的生活呢?我們人類為什麼不能像魚那樣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水中呢?

生:開動腦筋,闡述自己的觀點。(相互補充、完善)

師:大家的觀點正確嗎?就讓我們先看一看魚是怎樣生活的。組織學生觀察魚缸裡的活魚,然後提出觀察問題。(CAI展示)

問題l:魚的外形有什麼特點?是否有利於克服水中運動的阻力?

問題2:魚的運動器官是什麼?胸鰭、腹鰭、尾鰭在運動中各起什麼作用?

生:以小組為單位,認真觀察,根據提示問題積極動腦思考。然後,表述交流、補充完善,最後得出正確結論。

a.體型呈梭形、鱗片;

b.外有黏液,可減少水中運動的阻力;

c.鰭:鰭是運動器官,胸鰭、腹鰭起平衡作用,尾鰭保持前進的方向。

師:在科學探究過程中,有些問題僅憑觀察是難以得出結論的。這就需要通過實驗或模擬實驗來探究。接下來,就請你們以小組為單位,設計《魚鰭在游泳中的作用》的探究方案。

生:以小組為單位,相互討論研究,提出本組想要探究的問題,作出假設。

師:組織學生彙報交流,相互質疑,補充完善本組設計方案。

生:修改自己的實驗方案。

師:教師引導學生參照書中的方法步驟和老師提供的實驗材料(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模擬探究。

生: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

師:巡視指導。

生:體色的觀察:鯽魚背面呈__色,腹面呈__色。

師:這種體色對鯽魚在水中生活有什麼意義?

生:體形的觀察:鯽魚的身體(圓形、側扁),體呈___。

師:這種體形有什麼好處?

生:體表的觀察:體表覆蓋__,呈__狀排列,體表(乾燥、有粘液)。

師:體表的這種特點與鯽魚的水中生活是如何適應的?

生:認真記錄,討論並得出結論,表述交流。

師:人為什麼不能像魚一樣在水中呼吸呢?

生: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的觀點。

師:要想明白這個道理,讓我們先看一看魚的呼吸器官——鰓的結構。組織學生觀察魚缸裡魚的口和鰓蓋後緣交替張合的動作。質疑:口和鰓蓋後緣為什麼不是同時張或合的呢?

生:用吸有墨汁的吸管慢慢滴在魚口的前方,觀察墨汁流動的情況,並認真記錄。

生:實驗操作,輕輕掀起魚的鰓蓋,看一看鰓的形態和顏色。對照魚鰓的結構放大圖。

師:質疑:鰓為什麼是鮮紅色?鰓絲為什麼既多又細?

生:討論並填表:魚鰓位於____兩側,外有___保護,共有____對鰓,顏色____。當水流經鰓絲時,溶解於水裡的____進入鰓絲中的毛細血管裡,而血液中的____擴散出毛細血管,排到水中。

師:總結鰓的結構與氣體交換。

生:討論人類為什麼不能像魚那樣生活在水中。

師:質疑:你們能判斷一下什麼樣的動物是魚類嗎?

生:它們體表被有鱗片,用鰓(gill)呼吸,通過尾部的擺動和鰭(fin)的協調作用游泳,以此來適應水中生活。

師:除去魚類以外,還有哪些動物生活在水中呢?

生:舉例說明。

師:組織學生看書,認識書中的各種水生動物。

質疑:1.腔腸動物有什麼結構特點?常見腔腸動物有哪些?

2.軟體動物有什麼結構特點?常見軟體動物有哪些?

3.甲殼動物有什麼結構特點?常見甲殼動物有哪些?

生:表述交流(略)。

師:水中生活的動物有許多,它們都是水與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之間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形成緊密而複雜的聯絡。

質疑:發生赤潮或水華後,水生動物會出現什麼現象?

生:各抒己見、慷慨陳詞。

師:錄影展示:煙波浩渺的海洋,奔流不息的江河,涓涓流淌的小溪,原本都是水生動物的樂園。然而,人類的不文明、不道德行為正在使水域環境遭到破壞,從而使大量水生動物死亡,甚至滅絕。難道不值得我們去深思嗎?

生:進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育。

課堂小結

1.你瞭解了嗎?常見的水生無脊椎動物。

2.你明白了嗎?魚類適應水中生活的形態特點和結構特點。

3.你認同了嗎?水域環境的汙染影響水生動物的生活。

結束語

在動物王國裡,還有許多生活在陸地上的動物,它們是怎樣適應陸地環境生活的?請大家課前預習、查閱資料,我們下節課再來一起學習。

教學反思

在本節教學中,教學從創設問題情境人手,使學生通過觀看各種水生動物的圖片或錄影片,對眾多的水生動物有一個直觀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如果陸生動物(包括人類)到水中生活會遇到哪些問題?”“魚類等水生動物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有目的探究活動,同時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意識。使學生在活動中感知,體現了在動中學的特點,體現了學生主動學習的方法學習理念,這一點正是新課程所強調的學習方式的改變。

八年級生物教案3

課前檢測:

1.昆蟲的生殖方式屬於,發育是

2.有些昆蟲如蠶的發育經過、 、 、四個時期,這種發育過程被稱為發育。

3.蝗蟲的發育過程經過、 、三個時期,屬於變態發育。

4、兩棲動物是指幼體生活在中,用呼吸;成體生活在,也可以生活在水中,用呼吸,兼用輔助呼吸。兩棲動物常見的有青蛙、蟾蜍、大鯢和蠑螈。

教學目標:

1、描述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及特點。

2、通過調查實踐活動和資料分析,關注生物的生殖和發育與環境的相互關係。

重點難點:兩棲動物盛衰的原因

教學設計:

一、青蛙的生殖和發育

1、生殖:有性生殖

雄蛙有鳴囊,有婚墊,雄蛙的鳴叫是為了吸引異性,雌雄蛙抱對使受精更加容易。

2、發育:變態發育

青蛙為雌雄異體,體外受精,受精卵在水中發育成蝌蚪,蝌蚪外形和內部結構都很想魚,用鰓呼吸,所以青蛙為變態發育。

卵蝌蚪幼蛙成蛙

生活在水中生活在陸地上

注:蛙卵團狀,蟾蜍卵帶狀。

二、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與環境

1、資料分析:

距今大概的年數

兩棲動物發展狀況

環境條件

3.45億~2.25億年

種類繁多,是兩棲動物發展的繁盛時期。

氣候溫暖潮溼,水域密佈,食物豐富。

2.25億年至今

兩棲動物走向衰退,種類減少,分佈範圍小。

部分地區出現了乾旱和沙漠,氣候乾燥。

上表說明,兩棲動物由繁盛到衰弱,與環境的變遷有關。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都離不開水,而成體需要在潮溼的陸地上生活,隨著氣候向乾燥方向的變化,使得池塘、河流、湖泊等水域環境縮減,這直接影響了兩棲動物的分佈範圍。

2、畸形蛙:畸形蛙可能是由於水環境汙染而造成的,這種水中有影響蛙正常發育的物質

3、如果採集一些蛙卵放到魚缸中培養,應當為蛙卵的發育提供什麼樣的環境條件?

答:①蛙卵發育需要一定的溫度和充足的氧氣等條件,所以,培育蛙卵的水環境應是水質清澈,向陽溫暖,水中最好放一些水草。

②蛙卵發育成蝌蚪後,應用一些碎飯粒或碎菠菜飼餵蝌蚪。還應飼餵煮熟的蛋黃和水蚤等動物性飼料。還應經常換水,保持水質的清潔。

③當蝌蚪長出四肢時,應在水中放置一塊石塊或木板,以便蛙能登陸到陸上生活。

板書設計:

第三節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

一、青蛙的生殖和發育

1、生殖:有性生殖鳴囊、抱對

2、發育:變態發育

卵蝌蚪幼蛙成蛙

生活在水中生活在陸地上

二、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與環境

環境影響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

課後鞏固:

1.都屬於兩棲動物的一組是()

A.烏龜、青蛙、鱷魚B.大鯢、小鯢、烏龜C.蠑螈、大鯢、蟾蜍D.蟾蜍、鱷魚、水獺

2.下列對青蛙的`生殖和發育特點敘述正確的是()

A.體內受精,水中發育B.體內受精,土中發育

C.體外受精,水中發育D.體外受精,土中發育

3.兩棲動物是指()

A.幼體在水中生活,成體在陸地上生活的動物B.有時在水中生活,有時在陸地上生活的動物

C.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陸地上生活的動物

D.幼體在水中生活,成體在陸地上生活,也能在水中生活的動物

4.明辨是非

①.水質汙染可導致畸形蛙的出現。()

⑵.所有兩棲動物的幼體都必須在水中發育。()

③.所有兩棲動物的成體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陸地上生活。()

④.雄蛙和雌蛙都能鳴叫。()

⑤.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陸上生活的動物,就叫兩棲動物。

八年級生物教案4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植物的無性生殖

2、列舉一些常見的無性生殖能力目標:引導學生通過資料分析或小組討論活動來獲得結論,培養學生的推理判斷能力情感目標:通過對花的觀察引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陶冶情操。

二、教學重、難點重點:

概述植物有性生殖和植物無性生殖難點:概述植物無性生殖,嘗試植物的扦插

三、教學用具

桃花模型小黑板多媒體課件掛圖等

四、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創設情景,匯入新課由白居易的詩句“樑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飢。”這是動物的一種什麼行為?引入課題

2、板書課題、出示目標

(二)自主學習

出示自學提綱(學生自學。利用圈點批畫記思等形式進行自學,教師巡迴指導,為講解打下基礎)

1、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續和發展,最基本的環節是生物通過和,世代相續,生生不息。

2、被子植物繁殖後代一般是由果實中的完成的。

3、種子中的胚,是由結合成受精卵而發育來的,這種由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就屬於。

4、椒草用生殖,馬鈴薯用生殖等,都是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這種生殖方式稱為。

5、植物的生殖方式主要有生殖和生殖。

6、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主要區別是。

7、在生產實踐中,人們經常利用植物的生殖來栽培農作物和園林植物。常見的方式有和等。

8、就是把一個植物體的芽或枝,接在另一個植物體上,使結合在一起的兩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物體。嫁接分為和。例如:蘋果、梨、桃等許多果樹都是利用來繁育優良品種的。接上去的部分叫做,被接的`植物體叫做。

9、嫁接時應當使接穗與砧木的緊密結合,以確保接穗成活。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1、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續和發展,最基本的環節是生物通過生殖和發育,世代相續,生生不息。生物界有哪些不同的生殖和發育方式?讓學生思考並進行回答,教師進行補充;課件展示:被子植物傳粉、受精、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過程:

2、什麼為“有性生殖”?讓學生回憶學過的知識並填寫書本p2頁的框圖。教師進行引導,學生進行總結並回答:(種子中的胚,是由兩性生殖細胞結合成受精卵而發育來的,這種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就屬於有性生殖。)

3、除此之外,植物還有其它生殖方式嗎?先讓學生進行舉例自由發言教師進行引導,學生進行總結並回答

4、下面我們再來看“椒草的葉片長成新植株”和“馬鈴薯的塊莖發芽生根”的幻燈片

5、通過觀察這兩個幻燈片,大家可以思考(讓學生小組進行討論)

①這些植物的生殖方式有什麼共性?這種生殖方式又叫什麼?

②植物的生殖方式是多種多樣的。這對植物來說有什麼意義?

③教師與學生一起總結有性生殖與無性生殖的區別。教師引導學生自己總結。

6、現在我們知道植物有兩種生殖方式,有性生殖與無性生殖。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對植物來說各有什麼益處?(讓學生進行了解)

①有性生殖的後代具有更大的生活力和變異性,更能適應變化的環境(惡劣環境)。

②無性生殖的繁殖速度快,後代性狀較為一致。所以短期內可獲得大量性狀一致的植株。在生產實踐中,人們常利用植物的無性生殖來栽培農作物和園林植物。

7、課堂小結

(1)學生總結本節課的收穫和疑惑

(2)試畫本節的知識結構圖。

(3)學習了本節知識你準備有哪些創造和發明。

五、課後反思

(優點、不足、改進與設想)

八年級生物教案5

1.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學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二章第一節。

2.教材分析

2.1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與原教材相比有較大的變化,教學有一定的難度。在教學中,教師應依據課程標準,抓住重點,借用多媒體手段,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較好地理解教學內容,完成教學計劃,實現教學目標。

2.2 教學目標

①知識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能認同動物的運動要依賴一定的結構的觀點,理解運動對動物生存的重大意義,從而真正理解運動和行為的關係,為今後學習動物的行為打下基礎。

②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與人溝通、相互合作的信心和能力。

③情感目標:關注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樹立嚴謹的生活態度,樹立良好的社會責任感。

2.3 教學重難點

①重點:運動系統的組成及相互關係,運動需要身體各系統的配合才能完成,運動對動物的生存有重大意義。

②難點:運動是動物結構和功能的統一,運動是動物行為的具體表現。

2.4 教具準備:

①教具:多媒體課件、豬的脛骨和脊椎骨各一根、自制模型、條形木棍(一頭鑽洞)、小鐵釘1個、玩具汽車、細繩。

②學具:20 cm×2 cm紙板(或木板)2塊、皮筋2根、小鐵釘1個。

3.教學過程

3.1 複習提問

①動物的運動方式有哪些?

②動物為什麼能運動?教師稍作引導。

3.2 匯入新課

提供一組動物捕食、遷徙、求偶的視訊材料。提問:

①這些動物在做什麼?

②它們為什麼要這樣做?(為了生存和繁殖)

③你根據什麼來判斷動物在取食?(如:虎奔跑,虎咬住鹿的頸部)

④所有動物的取食方式都一樣嗎?(不一樣)

⑤簡述動物捕食的過程。(動物捕食時需要觀察、奔跑和撲咬等)

小結:同捕食有關的運動是動物的捕食行為,同理動物也有繁殖行為等,所以運動是動物行為的具體表現。

3.3 運動系統的組成

學生討論得出:運動需要骨、骨連線(關節)和骨骼肌共同完成。

3.3.1骨的外形和作用 取豬的脛骨和脊椎骨各一根,讓學生觀察骨的外形。多媒體課件提供常見槓桿作用的動畫,讓學生分析骨在運動中的作用。

3.3.2 關節的結構和功能

①多媒體課件提供關節運動的動畫,師生共同分析關節的結構和功能,瞭解關節炎對運動的影響,瞭解關節脫臼的原因和後果。

②演示一根木條不能彎曲,兩根木條連線後可以彎曲,連線處相當於關節,說明關節就是骨連線的方式。

3.3.3 骨骼肌的結構和功能

①多媒體課件演示骨骼肌的結構,觀察肌腱繞過關節連在不同骨上的特徵。

②多媒體課件提供骨骼肌受刺激收縮的視訊,說明骨骼肌有受刺激產生收縮的特性。

③用木棍和細繩演示,說明骨骼肌附於不同骨的特點。

④用玩具汽車和細繩演示,說明骨骼肌只能牽拉骨而不能推開骨,並且與骨相連的肌肉總是由兩組肌肉相互配合活動的特點。

3.4 骨、關節和骨骼肌的關係

課件動畫演示伸、屈肘運動,然後引導學生做伸、屈肘運動,感覺運動時骨、關節和骨骼肌的變化,最後用自制模型演示運動時骨骼肌(用彈簧代替)的變化。學生製作模型,觀察模型運動時皮筋的變化情況。

小結:骨骼肌受到來自神經傳來的刺激時,就會牽引骨繞關節活動,引起軀體產生運動。

3.5 觀察人體骨骼標本

多媒體給出人體骨骼標本,學生觀察人體的上肢骨和下肢骨,認識與運動有關的.重要關節的位置。

3.6 運動同身體各系統的關係

學生分組討論在體育課上運動時,自己身體的各種生理特徵變化。理解動物的運動還需要消化系統、呼吸系統、迴圈系統和神經系統等的配合才能完成。

3.7 鞏固理解

討論回答:

①肌肉拉傷或骨折後,人就不能正常活動,為什麼?

②通過學習,你認為在勞動和體育鍛煉中應當注意什麼問題?

小結:運動需要運動系統來完成,同時也需要身體各系統的配合。作為生活在集體和社會中的個人,我們應當承擔起對集體和社會的責任和義務。

3.8 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動物的運動不但依賴一定的身體結構,還需要身體其他系統的配合。運動對動物適應複雜多變的環境有重大意義。

八年級生物教案6

一、 教學目標

1、 舉例說出發酵技術在食品製作中的應用。

2、 說明食品腐敗的原因,運用食品儲存的一般方法儲存食品。

3、 舉例說出細菌和真菌與人類防治疾病的關係。

4、 說明細菌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

5、 通過觀察、探究、收集資料等活動,培養學生探 究學習的合作交往的能力。

6、 利用所學知識,為家鄉的發展出謀劃策,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

二、 重點和難點

重點:舉例說出細菌和真菌在食品製作、食物儲存和環保等方面的作用,說明細菌和真菌與人類有著密切關係。

難點:利用發酵技術製作食品的原理。

三、 課前準備

教師:自制課件示發酵作用的原理(細菌和真菌促進澱粉的分解);日常生活中的發酵食品(啤酒、豆豉、麵包、饅頭等)。

學生:觀察發酵現象;探究食物保鮮方法;收集日常生活中儲存食品的方法及原理;調查瞭解本地區人們在汙水處理和垃圾處理方面的有關資料。

四、 課時分配

兩課時

五、 教學設計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複習提問、匯入新課

互相討論,積極發言,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提問:細菌和真菌能夠危害動植物和人的健康,使食品腐敗變質,它汙的存在對人類有沒有益處呢?

講授新課

第二節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

肯定同學們的回答,引出新課內容。

細菌、真菌與食品的製作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

各小組展示課前做的'觀察實驗,並介紹觀察到的實驗現象;瓶中的液體不斷有氣泡冒出,使癟的氣球脹大。

提問:為什麼會有氣泡冒出呢?

仔細觀看,認真分析,得出結論。

閱讀教材,結合生活經驗,討論思考題。

請同學們展示課前做的觀察實驗。提問:你們觀察到什麼現象?提示學生所觀察到的現象就是發酵。你能解釋這一過程嗎?演示課件:示酵母菌把葡萄糖轉化為酒精併產生二氧化碳。

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現象產生的原因。

甜酒品嚐會

同學們互相品嚐、交流經驗,互相說製作的過程,感受成功的喜悅。

出示掰開的麵包、饅頭很鬆軟。這些小孔就是二氧化碳形成的,可我們為什麼沒有吃到酒味呢?請思考課本第一題 。

肯定學生的回答,及時補充。

品嚐、評價、鼓勵。

第二課時

細菌、真菌與食品儲存

展示實驗結果

討論分析、得出結論。

各小組積極討論,互相補充歸納出儲存食品的主要方法和原理 ,以及注意事項。

瞭解防腐劑的使用及危害。

列舉本地區人們儲存食品的一些方法,如醃製品、感菜等,進一步思考 :怎樣儲存更有利於健康?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 請各小組展示“探究食物保鮮法”的實驗結果。對學生進行鼓勵,作出評價。

提問:1、食品腐敗的原因是什麼?2、採用哪些方法能保鮮食品?

指導同學觀察課本“觀察與思考”。結合已做好的探究實驗和調查資料,討論思考 :1、圖中有幾種儲存食品的方法?2、說出不同的方法依據什麼原理?3、你還知道哪些方法可以防止食品腐敗?針對本地區飲食習慣,引導同學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

細菌、真菌與疾病防治

認真閱讀,小組討論。

認同選擇正確的用藥方式。

關注轉基因技術在藥品生產上的應用。

正確認識科學研究與技術進步的社會價值。

指導閱讀課本76頁“抗生素今百昔”。請同學討論課本75頁練習第2題 。指導學生代科學技術在醫藥方面的應用。向學生滲透STS教育。

細菌和環境保護

認真閱讀,理解細菌在環境保護方面的作用。各小組交流調查的本市有關生活汙水和工業廢水排放情況及垃圾處理情況。積極思考,紛紛獻計獻策。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內容。

提示利用所學知識為家鄉的建設和發展出謀劃策。

鼓勵、支援學生的行為。

八年級生物教案7

教學目標:

1.舉例說出生物的性狀,以及親子代間在性狀上的延續現象。

2.舉例說出性狀和相對性狀之間的區別。

 教學重點:

舉例說出生物的不同性狀和相對性狀之間的區別。

 教學難點:

理解生物性狀與相對性狀的區別。

教學方法:

觀察--討論--歸納法、多媒體演示法、談話引導法。

教具準備:

1.教師準備 ①幻燈片;②姚明的照片。

2.學生準備 自己與父母的照片。

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

一個人,他也許沒有兄弟姐妹,沒有親朋好友,沒有同學,沒有同事,但是他不能沒有父母。父母整日和我們生活在一起,可我們從未曾仔細觀察過他們。那麼,現在把我們事先準備好的照片拿出來,同桌互相交換仔細觀察,看看你的同桌和他的父母有什麼地方相似,什麼地方不相似。

學生:討論、觀察。

像同學們看到的那樣,孩子有些地方像父母,有些地方不像。生物學上把這種親子間的相似性稱為遺傳,注意:這裡指的是親子代間的相似是遺傳,子代之間是沒有遺傳的。親子間和子代個體之間的差異叫做變異。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二章生物的遺傳和變異。

(幻燈片一、遺傳和變異的概念)

那我們認為什麼可以遺傳呢?

學生討論:膚色、身高、體重、雙眼皮、耳垂、血型等等。當然這是說人,那動物有沒有?①:狗的後代還是狗

②: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這都是遺傳。

植物也有:種瓜的瓜,種豆得豆。

當然還有一句話說的是變異:一母生九子,連母十個樣。

看來生物都具有遺傳的特性。親子代之間相似主要就是性狀上相似。像我們剛才同學們提到的雙眼皮、膚色、臉型等,在生物學上被稱為性狀。

(板書,第一節 _____________生物的性狀)

下面我們來看看其他生物的一些性狀 (幻燈片二)這些是動物和植物的,那麼我們人呢?讓我們請出著名籃球明星姚明,看看他的性狀。

學生說出姚明的一些性狀。

同學們知道了很多生物的性狀,那誰能給性狀下個定義呢?到底什麼叫性狀?

(板書,一、生物的性狀)

引導學生,讓他們自己歸納出來,可以多個同學補充。

任何生物體都有許許多多的性狀,生物的形態結構、生理特徵或行為方式等都是生物的性狀。

想一個問題:是不是所有的性狀肉眼都能觀察到呢?

學生討論。

同學們注意了沒有,同一種性狀在不同的個體身上會有差異?

(幻燈片三)

像這樣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被稱為相對性狀。

(板書:相對性狀)

小白貓和小黑兔是不是相對性狀?

不是,應該是同種生物。

(幻燈片四、展示幾組練習題,讓學生判斷哪些是相對性狀。)

學生做練習。

同學們對性狀都有了比較深刻的瞭解,現在請大家思考:為什麼父母的性狀會在我們身上出現?著名影星成龍和他的兒子有個明顯的特徵,父母是把眼睛鼻子這樣具體的性狀傳給了孩子,還是把別的什麼東西傳了下來?

學生做出各種猜測。

先不評價學生的猜想,引導大家看幻燈片"轉基因鼠的實驗過程":這是一種世世代代都是小體型的鼠,人們在對它做了一些特殊的處理之後,看看它的後代有什麼變化。在雌雄小鼠交配後,在小雌鼠的輸卵管中取出核尚未融合的受精卵;將事先備好的大鼠生長激素基因吸入顯微注射器中,在顯微鏡下將大鼠生長激素基因,注入到小鼠核尚未融合的受精卵內的卵細胞核或精子核中,注射之後,受精卵中融合的細胞核中就攜帶著轉入的基因;將已經匯入了大鼠生長激素基因的受精卵,注入小鼠的'輸卵管中去。這樣小鼠的輸卵管中就有了兩種受精卵,一種是匯入了大鼠生長激素基因的受精卵,另一種是輸卵管中原有的未轉基因的受精卵。結果,轉基因把小鼠變成了大鼠,轉基因超級鼠比與它同胎所生的小鼠生長速度快2-3倍,體積大一倍。

 討論問題:

① 這個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狀是什麼?

② 後代中只有轉基因鼠的體量變大了,說明了什麼?控制這個性狀的是什麼基因?

由此可以推出,在生物傳種接代的過程中,傳下去的是性狀還是控制性狀的基因?

(板書,二、基因控制性狀 並把第一節的題目中空出來的"基因控制"四個字補充完整。)

把一種生物的某個基因,用生物技術的方法轉入到另一種生物基因組中,培育出的轉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現出轉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狀。目前,已有轉基因作物、轉基因動物、轉基因食品、轉基因藥品等。

展示各種轉基因物品的圖片

學生觀察圖片,提出問題。

想一想,你還知道哪些轉基因生物?你吃過哪些轉基因食品?轉基因食品安全嗎?你有沒有懷疑過?

教師與學生:可以引導學生一起討論分析轉基因引起的社會爭議,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見解,以便對轉基因問題有個深刻的認識。

教師總結:這節課我們知道了性狀、相對性狀以及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等知識,關於這些問題你還有什麼疑問嗎?

八年級生物教案8

一、 教學目標

1、 說出細菌和真菌的分佈特點;

2、 嘗試採用細菌和真菌培養的一般方法,探究細菌和真菌的分佈;

3、 小組成員間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探 究活動,體驗與人的合作與交流;

4、 認同嚴謹求實、持之以恆的科學態度。

二、 重點難點

重點:

1、細菌和真菌的分佈特點;

2、探究活動“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

難點:探究活動中小組成員要做好分工,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好觀察記錄。

三、 課前準備

教師:

1、變質的牛奶、各種真菌(木耳、香菇、靈芝等)長黴的饅頭、麵包,腐爛變質的水果;

2、實物投影儀;

3、培養菌落實物;

4、瓊脂、培養皿、燒杯、甜豆漿、酒精燈、吸管、三角架、無菌棉棒、鑷子、放大鏡。

學生:預習細菌、真菌培養的一般方法。

四、 課時分配

一課時

五、 教學設計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引入新課

積極思考、踴躍提問

展示變質的牛奶,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認識大型的真菌和真菌中的黴菌

仔細觀察,從實物中獲得有感性認識。

展示大型真菌及黴菌實物。

細菌、真菌培養的一般方法

請兩個同學講解和演示細菌和真菌培養的一般方法,提問並解答。

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師生共同探究解決問題。

區分細菌和真菌菌落分佈的特點

觀察菌落實物、區分其分佈的'特點。閱讀教材。

將課前培養的菌落實物分發給各小組,指導學生進行觀察,並及時點評並給予鼓勵。

細菌和真菌的分佈範圍

通過對實物、圖片的觀察總結出細菌和真菌的分佈範圍。

展示實物、圖片,引導學生說出細菌和真菌的分佈範圍。

制定探究活動的方案

制定實施方案、交流活動的計劃及展示觀察記錄的表格

下課後半小時內將在各自環境中已接種的培養皿密封好,送回教室後排的空桌上。

佈置設計探究方案,提醒學生注意設計對照組。巡視和指導、參與設計,及時激勵。

每組發給兩套有培養基的培養皿。

八年級生物教案9

教學目標

1、識別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統的基本結構,說明各部分結構的功能;

2、描述人的生殖過程,說明胚胎髮育的營養供應方式,說出出生後發育的分期。

教學重難點

1、人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2、新生命的孕育過程。新生命的孕育過程(難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觀察桃花的結構,果實和種子的形成,引出有性生殖的概念

1、有性生殖

(1)例如桃樹是由果實中的種子來繁殖後代,種子中的胚是由兩性生殖細胞結合成受精卵而發育的。這種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就屬於有性生殖。

(2)針對桃樹等通過種子產生新一代的方式,結合種子結構的基本知識,知道種子中的胚是由受精卵發育而來,而受精卵則是兩性生殖細胞結合的結果。

(3)組織學生觀察植物無性生殖的圖片,鼓勵學生歸納出無性生殖的概念。

2、無性生殖

椒草用葉繁殖、馬鈴薯用塊莖繁殖,像這種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為無性生殖。

3、無性生殖的應用

(1)在生產實踐中,人們經常利用植物的無性生殖來栽培農作物和園林植物。

常見的方式有:扦插和嫁接等。

(2)嫁接:蘋果、黎、桃等果樹是利用嫁接的方法來繁育優良品種的。

如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4、植物無性生殖的條件

環境條件:光照、水分、溫度、溼度等

展示植物嫁接的錄影或圖片,讓學生認真觀察,描述嫁接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項,體會影響嫁接成活率的關鍵因素是什麼?

5、組織學生如何開展植物的扦插繁殖,選擇什麼樣的扦插材料能夠提高扦插的成活率,扦插材料提前應做哪些處理?

6、質疑:植物的'無性繁殖在生產實踐中有什麼作用?

二、互動探究合作求解

1、春季,在用楊樹枝條進行扦插繁殖時,把枝條上所有的芽去掉,這樣是否影響成活?為什麼?

2、馬鈴薯通常是用它的塊莖來繁殖的,農民在種植馬鈴薯時,先把塊莖用草木灰肥沾一下,然後再埋入土壤裡,請想一下農民這樣做的道理。

三、強化訓練當堂達標

1、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叫_________;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結合,由母體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叫_________。

2、植物的組織培養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使植物組織在人工控制的條件下,通過細胞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快速發育成新植株的高新技術手段。

3、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續和發展,最基本的環節是生物通過_________,世代相續,生生不息。

四、小結

五、作業設計

《練習冊》

八年級生物教案10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細菌和真菌的菌落,認識菌落的外觀形態,辨別被細菌、真菌感染的食品和生物;

2、通過學生介紹,分析培養基的基本成分,瞭解細菌、真菌培養的一般操作過程,嘗試進行相關的實驗操作;

3、探究細菌和真菌的分佈,分析實驗結果,歸納適宜細菌真菌生存的環境條件;

4、根據所學知識,對其他小組的實驗結果進行預測,並闡述自己的論據,培養相關的科學素養;

5、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生物學現象,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開拓創新、交流和合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細菌和真菌的培養的實驗操作過程、設計探究細菌和真菌分佈的實驗方案,通過觀察細菌和真菌的分佈狀況總結適宜細菌和真菌生長的條件。

2、難點:利用事實說明細菌和真菌的分佈狀況,總結適宜細菌和真菌生長的條件。

課前準備

1、變質的水果等食物、發黴的食物、感染細菌和真菌的花卉

2、生長有細菌和真菌菌落的平板培養基或斜面培養基實物

3、空白培養基以及配置培養基所需要的藥品;

4、放大鏡

5、有條件的可配備實物投影儀

6、有條件的可組織學生興趣小組,進行配置培養基和培養菌落的實驗

教學設計

本節教學分為兩課時。

課時一: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匯入:用肉眼可以觀察到細菌和真菌嗎?

觀察細菌和真菌的菌落

引導學生產生興趣,提供實物

細菌和真菌的培養過程

興趣小組同學介紹配置培養基和接種、培養細菌的過程

引導學生分析培養基成分,總結歸納實驗操作的要點

我們的周圍有細菌和真菌嗎?如果有,它們喜歡呆在哪裡?

觀察生活中的細菌和真菌,討論設計探究活動方案,課後實施自己的探究方案

提供實物,引導學生產生興趣;組織學生討論和交流自己的探究方案

課時二: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匯入:我們周圍的環境中,哪裡細菌、真菌比較多?

學生展示探究實驗結果

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結果,

適宜細菌和真菌生活的條件

分析適宜細菌和真菌生活的條件

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歸納和總結

利用現有知識預測實驗結果

利用現有知識,預測實驗結果,並闡述自己的理由

提供實驗方案和結果,組織學生辯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匯入:

教師:我們大家都知道,在我們周圍的環境裡,存在很多細菌,可誰也沒有真正看見過。為什麼呢?

學生回答:它們太小了,要用顯微鏡看。

教師:在我們的生物小組裡,同學們卻用肉眼觀察到了細菌的生長。他們是怎麼看到的呢?請生物小組的同學介紹一下:

主要教學過程:

學生:首先,我們看到的不是細菌,是細菌大量繁殖後形成的菌落。

我們先製作了培養基。我們把牛肉膏、蛋白腖、鹽、瓊脂和水加熱混合。

教師:對不起,打斷一下。哪位同學能分析一下,培養基裡為什麼需要牛肉膏?

學生:牛肉膏應該是營養物質。

教師:還有什麼成分屬於營養物質嗎?

學生:蛋白腖、鹽。

有的同學提出瓊脂,在同學中引起了爭議。經過閱讀課本和興趣小組同學的說明獲得了答案。

學生:瓊脂是凝固劑。

學生繼續彙報:配置好培養基後必須高溫滅菌,否則細菌就長得到處都是了。滅菌後趁熱分裝在培養皿和試管中,試管和培養皿也要滅菌。等培養基凝固後,我們將其暴露在空氣裡,細菌就落到培養基上,這是接種。然後將接種後的培養基放到溫暖的培養箱裡培養,細菌就大量繁殖形成一個個菌落。

教師:為大家展示學生們培養的細菌和真菌菌落,請同學們觀察這些菌落有什麼不同。

學生:有的光滑,有的長了很多毛,有的凹凸不平,有的是綠色、黑色、米色、黃色等。

教師:根據課本中的描述,你能從菌落形態、大小和顏色區分出細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嗎?

學生:在實物投影儀上指認細菌和真菌的菌落。

教師:我們已經認識了細菌和真菌的菌落,那麼在我們周圍,那些地方細菌真菌比較多呢?各個小組可以根據自己感興趣的課題設計實驗方案,限時5分鐘,小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方案,同學們投票選出最感興趣的選題,中選的小組將從老師這裡領取兩個配置好的培養基,繼續進行自己的探究實驗。

學生:討論實驗方案,展示自己的設計思路,投票評選最有科學性的、最吸引人的實驗方案。

教師:雖然這一次我們只有三個小組獲得了老師提供的實驗材料,但其他同學可以利用自己家裡現成的材料來培養細菌和真菌。下節課希望大家都能參與展示自己的實驗結果。

課時2:

教師:上節課後同學們按照自己設計的實驗方案分別進行了實驗,下面就請同學們將實驗的`結果展示給大家看看,並進行簡短彙報。

學生:我們比較了廁所和食堂空氣裡的細菌。實驗方案是:準備兩個同樣的培養基,一個放在廁所中央的地面上,一個放在食堂中央的地面上,開啟蓋暴露在空氣中三分鐘,蓋上蓋放在培養箱裡培養。這是我們組的實驗結果,(通過食物投影儀展示)。

我們看到在廁所裡接種的培養基中,菌落數目明顯高於食堂中的,說明廁所裡的細菌比食堂裡多。我們推斷的原因是:廁所中人的糞便含有很多細菌,而且打掃的程度沒有食堂裡好。食堂經常用洗滌劑進行擦洗和消毒,所以細菌就比較少。

教師:分析得很好,人本身就是細菌的攜帶者,清潔劑和消毒劑都可以減少細菌的分佈。但是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雖然在廁所裡接種的培養基中,菌落數目明顯高於食堂中的;但如果只計算黴菌的菌落數,食堂中的黴菌菌落又明顯高於廁所中的。這是為什麼呢?

學生:食堂裡吃的多。營養多。

八年級生物教案11

教學內容與分析:

內容

認識各種各樣的真菌

真菌的繁殖

分析

真菌一節教學內容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教師要引導學生不僅瞭解真菌的結構,更重要是認識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真菌,以及它們生命活動特點,同時瞭解一些食用菌,養殖的過程和方法

教學目標與分析:

教學目標

真菌的主要特徵

認識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真菌,說出黴菌和蘑菇的營養方式

知道真菌的生殖方式

分析

由日常生活中所見的真菌,通過有關的圖,來了解它們的結構特點,及青黴、麴黴的共同點及不同點、營養方式等從而得出它們的營養方式和繁殖方式及特點

問題分析與診斷:

這裡講到真菌繁殖方式是孢子時,可能會與細菌一課當中的芽孢弄混,在此可提醒學生,七年級曾學過的蕨類植物的孢子繁殖是差不多的,理清概念

教學條件支援及分析:

需要學生對常見的真菌有一個大概的認識

教學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匯入

日常生活中的真菌,同學們平時見過後有哪些?木耳、香菇、靈芝、還有桔子發黴之後的青綠色的黴斑、麵包上黴變長的`毛、糧食黴變都是由麴黴引起的及衣服發黴等等,都是由真菌引起的。真菌從前面的課當中我們已經知道比細菌大,所以真菌大多是多細胞的,也有單細胞的如:發酵用的酵母菌

真菌的形態結構

有單細胞的(酵母菌);有多細胞(青黴、麴黴、蘑菇等)

所有真菌的菌體都是由許多細胞連線起來的菌絲體構成

講述:下面我們以青黴和麴黴的比較來了解真菌的內部結構(見P63頁圖)

青黴與麴黴的比較

不同點:青黴菌直立生長的菌絲產生的孢子呈掃帚狀,呈青綠色;麴黴呈放射狀,呈黃、黑、褐色

共同點:①都是由許多細胞連線的菌絲構成

②每個細胞都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③都是通過產生大量孢子繁殖後代

④都沒有葉綠體,所以它們的營養方式是異(通過現成有機物生活)

總結:真菌的主要特徵:有單細胞有多細胞;都由菌絲體構成;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無葉綠體

(二)、真菌的繁殖

講述:剛剛我們已經瞭解了真菌都是孢子繁殖包括蘑菇也是,蘑菇的孢子在菌褶上,在七年級講蕨類植物靠孢子繁殖,孢子的特點是什麼?在什麼樣的環境中容易萌發呢?

孢子繁殖:孢子比較輕,可飄散到各處,只要在適宜的環境中就可以萌發

(三)、課後練習

八年級生物教案1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

(2)種群、種群基因庫、基因頻率的概念,以及基因頻率的計算方法

(3)突變和基因重組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的原因。

(4)自然選擇在生物進化中的作用。

(5)隔離的概念和型別,以及隔離與物種形成的關係。

2.能力目標

通過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歸納總結能力。

教學重難點

(1)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及其主要內容之間的關係

(2)運用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解釋生物界的現象,既是本課題的重點,又是難點

(3)對達爾文學說的評價是教學的難點

(4)達爾文學說的主要內容和各要點之間的關係,以及用達爾文學說解釋生物的適應(5)性、生物的進化,這成為組織教學的難點。

教學過程

[一] 導課

世界上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問題困擾了人類幾千年!對於這個問題,首先是神學家們作出了“解釋”:先有雞,因為上帝創造了雞,然後讓雞下蛋!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不相信上帝了!沒了上帝,上帝創造了雞的“解釋”也就沒人相信了。於是關於生物起源、進化的種種猜測又被提了出來……我們已經知道地球上現存的有記載的生物種類大約200多萬種,還有許許多多種生物沒有被我們發現。

沒有發現的生物數目可能要比已經發現的多10倍,更何況已經絕滅的生物比現存的還要多得多,據估計,曾在地球上生活過的生物種數可能多達5億~10億。這麼多的生物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等到高等,一批又一批地“踏上”地球,又“遠離”地球走向死亡,進行著自然界的“新陳代謝”,這就是生物的進化。

[二] 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

1.主要內容

師講述:進化的原因是什麼呢?拉馬克關於進化的用進廢退學說

拉馬克是進化論的奠基者,他在18世紀初提出了用進廢退的進化學說:環境的改變是導致生物進化的原因。環境改變了,生物的生活方式也要跟著變,有的器官由於經常使用而發達起來,有的器官則由於長期不使用而萎縮退化了。

師講述:在19世紀,達爾文提出了以自然選擇學說為核心的生物進化論。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呢?

放映錄影:非洲草原野牛四季生活及生殖過程,重點放映遷徙路徑大河時,許多野牛個體被淹死或被鱷魚吃掉的情景。

師引導:學生根據錄影及國中所學有關知識總結歸納出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是:過度繁殖,生存鬥爭(生存競爭),遺傳變異,適者生存。

師引導:指導學生明確以下內容:

(1)任何一種生物的繁殖能力都很強,在不太長的時間內能產生大量的後代。但因為生物的'生存條件有限,生物在爭奪有限的空間和食物的情況下,同種生物個體之間,種與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不斷進行著激烈的生存鬥爭,鬥爭的結果是一部分個體被淘汰。例如:鯉魚在繁殖季節,雌魚會產許多卵,雄魚也會產下大量的精 子,但是能夠形成受精卵是少數;受精卵形成後,在孵化的過程中個體弱小的幼鯉又會被淘汰掉,能夠存活下來的只是很少的一些個體。

(2)在生存鬥爭中,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將倖存並會將這些變異遺傳下去;而不利變異個體則很容易地被淘汰掉。達爾文把這種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叫做自然選擇。在長期的自然選擇過程中,微小的有利變異得到積累變為顯著變異,從而產生了適應特定環境的生物新型別,這就是生物進化的原因。

(3)自然選擇學說科學地解釋了生物進化的原因及生物的多樣性和適應性。但由於受到當時科學發展水平的限制,自然選擇學說對於遺傳和變異的本質,自然選擇如何對可遺傳的變異起作用的問題不能作出科學的解釋。

2.以自然選擇學說為基礎的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提出

近些年來,生物學家在達爾文的進化理論的基礎上,將遺傳學、生態學等研究成果引入到進化論的研究中,形成了以自然選擇學說為基礎的現代生物進化理論。

[三]、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簡介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包括:

(1)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單位;

(2)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進化的原材料;

(3)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4)隔離導致物種的形成。

1.種群的定義

師:舉例:

(1)一個池塘中的全部鯉魚;

(2)一個池塘中的全部魚;

(3)一片草地上的全部植物;

(4)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蒲公英。

引導:學生分析歸納出(1)與(4)屬於種群。

師生歸納:種群指生活在同一地點的同種生物個體的總和。

2.種群的特點

(1)種群的個體之間具有年齡和性別的差別,並不是機械地結合在一起。

(2)種群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單位。個體之間彼此可以交配,並通過繁殖將各自的基因傳遞給後代。

師:種群為什麼是進化的單位呢?

出示資料:大熊貓的生存

從進化上看,大熊貓己經歷了小大小的興衰歷程,從分佈範圍看,它已由廠佈於亞洲東部而退縮到中國。特別是近半個世紀以來,人類生產活動無節制地擴充套件,大熊貓分佈區已由約5萬平方公里縮小到1萬多平方公里,數量不足1000只,且被分割成大小不等的20多塊島嶼狀孤立地帶。

由於大熊貓的分佈是呈島嶼狀的小種群,每個種群的個體數不足50只。難免導致它們近親繁殖而使其喪失遺傳多樣性,最終導致種質較差的小種群逐一滅絕。加之大熊貓食性單一,若遇大熊貓主食竹週期性地開花枯死(約60年一週期),必然導致大熊貓因食物匱乏而餓、病死亡。

3.基因庫、基因頻率

生:閱讀教材P65,找出基因庫和基因頻率的概念。

師生歸納:種群的基因庫是指一個種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不同的基因在種群的基因庫中所佔的比例是不同的。

師舉例:我們知道多指為顯性基因控制的遺傳病,而絕大多數人表現為正常。白化病是隱性基因控制的遺傳病,絕大多數人表現正常。

師生歸納:基因頻率是指某種基因在某個種群中出現的比例。

生質疑:怎樣才能知道某種基因的基因頻率呢?

我們可以通過抽樣調查的方法獲得。

師引導:學生計算這樣一個例子:從某種生物的種群中隨機抽出100個個體,測知其基因型分別為AA、Aa、aa的個體分別為30、60和10個,問其中A基因頻率為多少?a基因頻率為多少?

解法一:通過基因型計算基因頻率,就AA、Aa、aa來說,每個個體可認為含有2個基因,則100個個體共有200個基因:

A基因頻率=(2×30+60)÷200=60%

a基因頻率=(2×10+60)÷200=40%

解法二:通過基因型頻率計算基因頻率,即一個等位基因的頻率等於它的純合體頻率與1/2雜合體頻率之和,則:

A基因頻率=30%+(1/2)×60%=60%

B基因頻率=10%+(1/2)×60%=40%

從上述可知,種群中一對等位基因的頻率之和等於l(其基因型頻率之和也等於1)。

生質疑:種群中某基因的頻率是否一直不變呢?讓我們觀看一個課件。

生觀看:用CAI課件模擬英國曼徹斯特地區樺尺蠖從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中期,淺色型樺尺蠖和黑色型樺尺蠖所佔比例發生劇烈變化的過程。

1850年以前該地區的樺尺蠖以淺色為主,黑色個體很少。隨著英國工業的發展,工廠排出的煤煙使環境發生了改變,黑色樺尺蠖與淺色樺尺蠖的數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黑色型達到了95%左右,淺色型由余下了5%左右。

師生歸納:由此可見,種群中的基因頻率是在不斷改變的。種群中的個體一代一代死亡,但基因庫卻在代代相傳的過程中保持和發展。

結論:生物進化過程實質上就是種群基因頻率發生變化的過程。所以說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單位。

[四]教學目標鞏固

1.自然選擇題學說的主要內容之間的關係

(1)過度繁殖為自然選擇提供更多的選擇材料,加劇了生存鬥爭。

(2)變異是不定向的,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通過遺傳在後代中得到積累和加強,產生適應環境的新型別,這是生物多樣性和適應性形成的原因,因此遺傳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內在因素。

(3)自然選擇是定向的,決定著生物進化的方向。

(4)自然選擇是通過生存鬥爭來實現的,生存鬥爭是生物進化的動力。

(5)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2.達爾文在北大西洋東部以馬德拉群島上發現有550種昆蟲,其中有200種昆蟲的翅已退化,不會飛翔,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

A.生存鬥爭的結果 B.食物中缺乏翅生長的物質

C.定向變異的逐代積累 D.自然選擇的結果

答案:D

3.從某生物種群中隨機抽出1000個個體,測知基因型為BB、Bb、bb的個體分別為300個、600個和100個。

(1)在這1000個個體中,B基因有 ;其基因頻率為。

(2)在這1000個個體中,b基因有 ;其基因頻率為。

答案:(1)1200 60% (2)800 40%

4.下列生物屬於種群的是( )

A.一塊水田裡的全部水稻、水草、魚、蝦及其他生物 B.一塊朽木上的全部真菌

C.一塊棉田中的全部幼蚜,有翅和無翅的成蚜 D.一個池塘中的全部魚

答案:C

5.根據達爾文的進化學說,長頸鹿的頸和腿之所以特別長,是由於( )、

A.為了攝食樹葉,頸和腿不斷伸長,代代相傳,愈伸愈長

B.長頸、長腿者比短頸、短腿者有較佳的生存機會

C.長頸、長腿者影響了遺傳基因

D.基因控制的性狀在表達時受到環境的影響

答案:B

6.自然選擇是指( )

A.生物繁殖能力超越生存環境的承受力 B.生物過度繁殖引起的生存鬥爭

C.在生存鬥爭中,適者生存 D.遺傳使微小的有利變異得到積累和加強

答案:C

[五]總結

本節課主要是瞭解了“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意義和侷限性”;由於其具有侷限性,所以人們對其進行了補充和發展,提出了“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

八年級生物教案13

第一節

生物的無性生殖

(第1課時)

教學內容:生物的無性生殖;實驗——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

1、認識無性生殖的概念。

2、訓練使用顯微鏡觀察的操作技能。

3、說出生物無性生殖的方式及其在生產中的應用。4、舉例說出常見的營養生殖種類。5、理解營養生殖的優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酵母菌的.出芽生殖”的觀察和“植物的嫁接”的實習活動,領悟“實踐出真知”的思想,培養嚴謹求實、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和唯物主義世界觀。

2、觀察顯微鏡,製作臨時玻片,提高科學技能,培養科學素養。教學重點:

1、舉例說出生物無性生殖的方式2、說出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方式。教學難點

1、無性生殖的原理2、酵母菌的培養。

教師準備:

1、課前準備幾張嫁接成活的植物體照片,在上課時供學生觀察。2、有關課件。

3、實習所用的器材。學生準備:

1、準備實驗和實習的有關材料。

2、課前嘗試嫁接,再把嫁接的動植物拿到課堂準備交流。教學步驟:

一、引出生物的繁殖和發育

1、情景創設:同學們都學過一首詩中這樣說,“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你們知道

這是表達的什麼樣意思嗎?

2、診斷性設問:這就是生物的繁殖和發育現象。在前面的章節中,已經向我們描述了生

物千姿百態的生命形式、生物習性及他們的結構特點,但是對各種生物是如何繁衍後代的卻是不甚瞭解,你們能舉出幾個類似的例子來嗎?

3、啟發問題:你們說的這些例子都是需要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才能生出新一代來。那

麼,有沒有這種情況,不經過受精作用,同樣也能產生出下一代呢?這一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4、安排實驗:現在我這裡給同學們準備了一些器材,有酵母菌培養液、燒杯、顯微鏡、

載玻片、龍膽紫染色液等。請你們先看書,討論應如何做實驗,列出實驗步驟,研究酵母菌的出芽生殖問題。

二、酵母菌的出芽生殖觀察

八年級生物教案14

一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概述綠色開花植物的受精過程

舉例說明幾種植物的營養繁殖

說出植物組織培養的過程

2、能力目標

通過對植物生殖的圖示觀察,嘗試圖與文字轉換的表達

能夠模仿人工營養繁殖的圖示,進行植物的嫁接、扦插或壓條等活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綠色開花植物生殖過程的學習,培養學生對生命和大自然的崇敬和熱愛之情。

參與嫁接、扦插或壓條等活動,體驗植物新生命的誕生過程。

觀察植物的組織培養過程,閱讀人工種子形成的資料,體驗新科技與傳統生產的差異。

二 教學方法

講授法

三 教學重點

觀察植物的受精過程

四 教學難點

概述植物的受精過程

五 教學用具

cai課件、花模型、果實(黃瓜、花生等)、土豆

六 教學用時

1課時

七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師:(播放一段短片),同學們,這段短片展示的是什麼生物現象?

生:開花

師:同學們喜歡花嗎?喜歡什麼花?為什麼喜歡?

生:自由回答

師:多姿多彩的鮮花帶給人類芬芳和美的享受,可是鮮花是為人類而開嗎?

生:不是

師:那花為誰而開?

生:為了繁衍後代

師:是這樣嗎?植物是通過開花來繁殖後代的嗎?如何繁殖?這是我們今天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植物的生殖。

(二)複習花的結構

師:同學們,關於植物的種類的知識我們已在七年級學習過,下面我來提幾個問題考考大家,(有信心嗎?)

師:我們在短片中看到的這些植物屬於植物裡的哪一類?

生:被子植物

師:基本知識掌握得非常好!那大家聽我這樣說對不對:只有被子植物才能開出真正的花?

生:正確

師:禁得起問,不錯!我們還學過:被子植物多種多樣,開的花也多種多樣,作為一朵真正的花,應該具有哪些結構呢?下面請每個同學都來認真的回憶一下花的結構。

生:活動:填圖---花的結構,請一位同學說出一朵完整花的各結構名稱。

師:一朵花的最重要的結構是什麼?

生:是雌蕊

師:雌蕊又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

生:柱頭、花柱和子房

師:子房是雌蕊的主要結構,它是由哪幾部分組成?

生:子房壁和胚珠

師:胚珠裡面有什麼?

生:有一個卵細胞和兩個極核

師:很好,現在我們由內望外來組建一個雌蕊:首先有三個細胞:卵細胞和極核,他們有個家叫胚珠,胚珠外還有個更堅硬的“銅牆鐵壁”叫子房壁,可是這樣太矮了,於是子房壁又長高了一些,形成花柱,花柱的頂端叫柱頭。

師:可不要小瞧這個子房,他是形成果實和種子的主要部位,可是在形成前他需要花的其他夥伴的幫助。

(三)傳粉

師:我們知道,植物的精子在花粉內,所以在受精之前,要先傳粉。如何傳粉?這裡面有很大的學問,下面讓我們來看一段短片。

師:花粉從一朵花傳到另一朵花,這種方式叫異花傳粉,而傳粉的途徑有哪些?

生:依靠昆蟲和風等

師:根據傳粉的不同途徑,我們花分成:蟲媒花和風媒花。從這個角度看植物很高明吧!

可是也有的花自食其力,完全靠自己的雄蕊給自己的雌蕊提供花粉,如蠶豆,這種傳粉方式被稱為自花傳粉。(展示圖片)

(四)受精

師:條條大道通羅馬。不管植物採取什麼樣的方法,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把花粉順利的送到柱頭上去和卵細胞相會。同學們,你們覺得在相會之前會遇到什麼麻煩呢?

生:自由敘說

師:那聰明的植物是如何來解決這些問題的呢?讓我們來看一段短片。

師:看明白了嗎?那我們一起來完成從傳粉到受精的過程。

生:接力回答植物從傳粉到受精的過程。傳粉:柱頭會分泌黏液,它只識別同類的花粉,其他植物的花粉不會被識別,就不會萌發。花粉在黏液的刺激下,萌發成花粉管,穿過雌蕊的柱頭、花柱,到達子房。在萌發的過程中,花粉管裡的.精細胞分裂成兩個精子,釋放到胚珠裡,其他的花粉管萎縮。 受精:一個精子與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另外一個精子與兩個極核結合形成受精極核。

師:這樣的受精方式我們稱為雙受精現象。這也是許多綠色開花植物特有的。

(五)果實的形成

師:萬里長征邁出了最重要的一步,精子和卵細胞順利會師,可是勝利的果實還需要更多的能量。這時,無論多麼鮮豔的花朵都到了凋謝的時候,他們的使命已經完成,從而把生命的能量留給種子和果實的誕生。

師:受精以後,子房發育成果實,胚珠發育成種子,胚珠裡受精的卵細胞發育成種子的胚,受精的極核發育成種子的胚乳。子房壁發育成果皮。這樣果實就包括果皮和種子兩個部分。

師:下面請同學們觀察手中的幾種果實,指出各自的果皮和種子部分。

生:花生:花生殼是果皮,花生仁是種子

師:大家掌握的非常好!可是我有個疑問:不是一個受精卵只能發育成一個種子嗎?可為什麼一粒花生裡有好幾個花生仁呢?

生:說明子房裡有好幾個胚珠。

師:真聰明!種子數要取決於子房裡的胚珠的數目,如果只有一個胚珠,那麼只有一個種子,如桃;如果有多個胚珠就會有多個種子,如西瓜等。

師:那還有一個疑問:每朵花都會形成果實嗎?

生:不一定,如果是雌雄蕊不在同一朵花上就不可以了。只有雌花才有可能結出果實。

師:從植物的開花能學到這麼多的學問,被子植物真是聰明的生命體,不愧是當今世界上最高等的植物啊!可是,同學們聽過這樣一個說法嗎:有的植物一生只開一次花,而且開花之後就意味著要死了?

生:竹子開花

師:為什麼呢?下面讓我們來看一段短片來尋找答案吧!

師:同學們有何感想?

生:自由敘述

師:雖然是生命結束前的徵兆,可是他依然把生命的力量化成了一粒粒生命的種子,所以竹子開花同樣也是在履行她繁衍後代的使命,讓我們見證到了植物生命力的頑強。這也是人們喜愛竹子的其中一個原因吧!

(六) 果實給人類帶來的好處

師:植物用畢生的力量結出了豐碩的果實,又是誰享用了美妙的果實?

生:動物

師:所以,同學們,你們現在覺得植物的花為誰而開?

生:自由表述

(七)現代科技發展

師:傳統的種植業讓人類生生不息,作為最高等的人類在享用豐碩果實的同時也在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讓世界變的更美好,人們學習植物的方法,可以來合成我們所需要的更健康、更高效的植物種子。請看短片。

(八)總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聰明的植物是如何來利用花來繁殖後代,植物還有更多的方式來繁殖自己的後代,聰明的人類在幾千年的種植中也創造了更好的繁殖方法,他們是什麼?下節課再來討論。

八年級生物教案15

一、教學目標

1、說出細菌和真菌在物質迴圈中的作用。

2、列舉細菌、真菌對動植物及人類的影響。

3、從多角度、多層次比較全面地認識自然界中細菌和真菌的作用。

4、培養學生課前探究的能力;培養學生收集資料、交流表達的能力;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評價能力。

5、通過對細菌和真菌與動植物和人類關係的認識,讓學生體驗從正反兩個方面辯證地看問題。

6、引導學生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重點和難點

重點:細菌和真菌在物質迴圈中的作用。

難點:細菌和真菌與動植物共生的關係。

三、課前準備

教師:真菌引起農作物患病的標本;CAI課件。

學生:收集查閱有關資料,預習教材;課前探究“觀察水果和麵包的腐爛”,採集的地衣。

四、課時分配

一課時

五、教學設計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第五章

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思考老師所提出的設問,立刻融入到本節課的學習氛圍之中。

提出問題,匯入新課。

設問:假如沒有細菌和真菌生物圈會是什麼狀況呢?

第一節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迴圈

各小組展示探究“細菌、真菌使食品生黴、糜爛”的結果。爭相回答思考題,其他同學可補充。

觀看大螢幕。然後討論,並回答問題。細菌和真菌在物質迴圈中起分解者的作用。

細菌和真菌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為食

請小組展示交流探究結果。

認真傾聽,給予肯定評價。演示CAI課件(展示細菌、真菌在物質迴圈中的作用)。提問:1、細菌和真菌在物質迴圈中起什麼作用?對回答給予鼓勵和提示。

2、細菌和真菌是靠什麼生活的?引導思考:細菌、真菌與動植物和人的關係是怎樣的?

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

與動植物共生

觀看大螢幕。對細菌和真菌給人體帶來的危害感到震驚。列舉自己生活中的有關例項。如扁桃體炎、腳癬等。積極思考,爭相回答。

學生列舉出利用細菌和真菌可生產出“抗生素”,而抗生西可以治療多種疾病。

觀察本地農作物患病的標本圖片。對真菌、細菌的危害作用感到震驚。認識農作物病害對農作物的影響。

列舉微生物農藥如春雷黴素、慶豐黴素等。

認同“以菌治蟲”的優點。

觀看大螢幕:觀察地衣的生活環境和形態,初步理解“共生”。

觀看大螢幕:觀察豆科植物根上的根瘤。理解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小組討論回答思考題,總結出生物固氮的優點:環保、高效、節能、收益大等。

看書瞭解細菌與動物的共生

提問:瞭解維生素B、K對人體有何益處?

大螢幕展示細菌、真菌使人患病的圖片,提問:這與細菌、真菌的生活方式有關嗎?

引導思考:1、我們能否利用細菌和真菌治療疾病?

2、怎樣才能預防和防止動物或人患病?指導學生正確使用抗生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

3、細菌和真菌會給農作物帶來哪些危害?(請同學列舉)

提問?能否利用細菌和真菌來防治農業病蟲害?

指導學生閱讀“以菌治蟲”。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講解地衣和共生的概念。

講解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引導學思考“生物固氮”的優點?

指導學生看書,瞭解細菌與動物的共生,提示維生純潔B/K對人體有何益處。引導學生思考有關細菌、真菌在其他方面的利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