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彙編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8.62K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彙編15篇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1

通過一個多月的生物的教學和學習,我感觸頗多。

這一冊生物書是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版本,裡面寫出了詳細的每節的學習目標,使學生明確目標,有助於自主學習時進行自我評價,並且還有精要的文字闡述,並配以精美的圖和圖群,使知識簡約化,生動化,有助於學生把握知識的重點,理解複雜的概念和理論。在系統的學完每一節後,每一節後面還有評價系統——自我評價,利於學生在學完後進行自我評價。同時還有思維拓展部分是供學有餘力的學生做的。有興趣的學生可在教師的指導下選做這部分習題。

同時,在每節中還有相應的活動系統,讓學生主動去參與探究,觀察,實驗,調查,討論,論壇和遊戲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有助於提高他們的探究能力,實踐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時拓展系統的課外探究是供學有餘力的學生在課後完成的。課外閱讀是供有興趣的學生課後閱讀的。通過課外閱讀,可以瞭解更多的知識,拓展學生的視野。

總之,這本書在編寫上具有幾大塊組成,有這許許多多的優點,供學生學習利用,同時還有許多實驗可以供學生學習,和動手操作。

在當今“資訊爆炸”的時代,具有正確蒐集,處理,利用資訊的能力,遠比掌握具體的知識更重要。因此,此教科書中的每節課不是急於把結論告訴我們,而是通過一定的活動讓學生自主的學習。教科書提倡的學習方法是先了解有關的基礎知識,再開展探究、實驗、觀察,討論閱讀遊戲等活動,並通過協作和交流,最後得出結論。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動手能力就會不斷提高,這是讓學生終身受益的事情。同時,這本書參考了世界許多國家最新的中學生物教科書,汲取了其中的精華,版式更加新潁,欄目更加活潑,圖片更加精美,而文字簡潔精練,淺顯易懂,這一定能激發他們對生物學的濃厚興趣。久而久之,當他們忘情的暢遊在生物學知識的海洋中時,他們就會逐步的汲取到作為未來社會公民應該掌握的生物學知識。

21世紀是一個生物學更加迅猛發展的和更加深刻影響人類的社會的各個領域的世紀。20世紀末,一隻還在媽媽身邊吃奶的小羊多利忽然成為科學家,政治家和平民百姓關注的焦點。他們可能會問,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一隻小羊為什麼會引起這麼大的反響?諸如此類的問題,學生會感到新奇和神祕迷惑,本教科書將會引導他們面對這些生物學及其與社會關係方面的,激發他們饒有興趣的參與討論與實踐。久而久之,他們將會逐漸學會如何參與社會決策,形成作為未來公民應該具有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長期的傳統教學模式,已使學生形成一個觀點:“提問”是教師的事,學生的事只是跟著都是的問題“答”,因此要培養學生提問的能力,首先要使其轉變觀念,“提問”不僅僅是教師的事,更是學生自己的事,學生可以問教師、問課本、還可以問專家、問教授、問權威,可以當面問,可以寫信問,還可以打電話甚至上網問。教師在課堂上也要轉變觀念,要營造平等、民主的教學氣氛,鼓勵學生提問,不要怕被問住,對課堂內外學生提出的有價值、有創意的問題予以表揚鼓勵,對過簡單的問題不要取笑,進行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提出更有價值的問題,對過難的、過深的問題也予以肯定和尊重,幫助學生查詢答案或詢問專家儘量解決。轉變觀念,營造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是激發學生髮現和提出問題的動機,能引發學生努力思考,發現並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逐步強化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展現學生個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激勵學生廣開思路,探索求異,通過啟發式教學,精心設定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強烈意識,引發積極的思維活動。剛開始時要積極引導,提供思路,讓學生在教師的因勢利導下,掌握“提問”的思路和方向,提出思考性問題。可以在生產和生活中找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如為什麼靠近路燈的樹葉秋天比遠離路燈處的晚變黃、晚落?而在有路燈的道路旁邊種植的水稻反而減產甚至顆粒無收呢?運動會上,同樣進行1500米長跑,經常鍛鍛鍊的運動員和不經常鍛鍊的感受一樣嗎?為什麼會感到肌肉痠痛?這類問題學生在生活上都有體驗,既可以培養學生對周圍生活觀察思考的能力,又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認識了學習的重要性以及生物科學的實用價值。

讓學生親自參與一些簡單的研究性學習課題,如學校校園綠化及改進、校園白色汙染的調查及防治,讓學生從實際出發,根據本地具體情況,依據所學知識,自己設定問題,帶著這些問題去體驗生物學知識在生活實際中的應用價值,這樣既可以培養和強化學生對生物知識的學習興趣,又可以使他們感受到生物世界的無窮奧祕和課題的樂趣,還能增強學生學習的慾望,強化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精神。

綜上所述,學生“提問”意識的培養,首先要求我們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變革教育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培養學生“提問”意識的教學方法,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促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和發展,培養出新型的創新人才。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2

在鳥的生殖與發育的教學中,我組織學生複習了前面學過的與鳥有關的知識,也結合實際生活中的事例讓學生分析了鳥與我們人類生活的密切關係,通過實驗又進一步瞭解了卵的結構,繼而又學習了有關鳥類的生殖和發育,同學們注意在課餘時間對這些小精靈獻上一份愛心,用你的實際行動去關愛它們。

生物學科的教學是培養學生生物學素養的重要場所,是讓學生掌握科學知識,提高實驗技能的課堂。所以在課堂上我設計了讓學生觀察卵(雞蛋)結構的內容,非常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教學效果顯著,學生有興趣學習。教師要及時要求學生用生物學知識科學地描述鳥卵(雞蛋)結構並認識其功能,理解結構並是與其功能相適應的,加強科學知識的教學與運用,是生物課的一個主要內容。

我認為學生要掌握的知識量不是很多,但要從這些知識中去領悟去思考鳥與人的關係,並深化這種關係在學生中的影響,傳達人的愛心,保護鳥類保護環境,使我們的學生成為優秀的那一類人才。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3

首先,由課堂上的氣氛來看,同學們很活躍,主動思考,大膽發言,善於表達自己的認識和看法,顯現出學習的強烈慾望和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的熱情。

第二,從課堂上分組活動的開展與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的教學來看,兩者達到統一。同學們通過活動中的小組合作學習,互相幫助,互相補充,合作意識增強了,資訊交流能力提高了。同學們能夠把了解和掌握的安全用藥的知識,合理地運用到社會和個人生活中,使技能提高到科學素養的層面。

第三,老師善於合情合理滲透情感教育,對學生的點評有發展性。如探討如何辨別中西藥的問題,在有位同學提出看法“中藥只有中國製造”引起許多同學發笑的時候,老師的點評很自然地鼓勵了發言的同學,又對同學們進行了愛國情感的教育。第四,對於同學們的提問,老師不急於回答,而是讓同學們幫助解答或談看法,老師作為參與者,只是適當地引導和點評,體現了合作、探究式的教學方式,把更多的空間和時間給了學生,讓同學們在寓學於樂、寓智於趣中獲得知識。

老師課前充分考慮了本地區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收集了充足的藥品說明書,課前交給學生,豐富了課程資源,為全體同學都能投入到學習中提供了條件。

新課改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具有更高的專業素質和更為豐富的知識儲備。本課中我對藥品的瞭解還不夠多,比如:課後才發現學生從電視廣告上“收集”的藥品斯達舒沒有OTC(非處方藥)標誌,因此不能在當堂及時地指導學生注意用藥的安全,沒有趁熱打鐵;又如:上課過程中自己才注意到OTC有甲類、乙類之別,卻不知代表什麼意思,雖然沒有學生提出這個問題,但自己應該弄清楚。在以後的教學中,首先,要多方面地瞭解更多的常用藥物(特別是OTC),要注意電視、報紙等媒體上的相關資訊,收集好報紙上的資料,為以後的教學備好資訊資源,把教學組織得更好。如果課堂上被學生問“倒”了,也要及時地在課後查詢相關資料,師生共同解決問題,實現師生共同發展。生物教學的直觀性強,假如本節課能借助較好的教學裝置(如投影機),把各小組間的結論或設計放在大螢幕上,一目瞭然,增加視覺效果,而不只是利用聽覺,交流也會更容易,更廣泛,師生對知識的印象就更深刻,教學效果會更理想。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4

本學期即將尾聲,現結合本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反思如下:

一、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飢笑中有愛迪生。”作為老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反思,古語云:“學起于思,思起於疑”。“小疑則小進,大疑而大進”。可見“質疑”的重要性,在生物教學中,它更是培養學生洞察能力,啟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起點,比如剛剛學生學習的呼吸作用知識,本部分知識與每個人的實際都很接近,也有很多問題值得思考,但目前我們學生的問題意識卻非常薄弱,學生課堂發現和提出問題的積極性隨著年級的升高,變得越來越低,這種現象確實值得我們深思。

學生問題意識薄弱的具體表現:

(1)不敢或不願提出問題。好奇心人皆有之,但由於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學生雖有一定的問題意識,但怕所提問題太簡單或與課堂教學聯絡不大,被老師和同學認為知識淺薄,怕打斷老師的教學思路和計劃,被老師拒絕,所以學生的問題意識沒有表現出來,是潛在的狀態。對於教師來說,就是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其發揮作用。

(2)不能提出問題或不善於提出問題由於受傳統教與學思想的影響,學生長期處於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造成學生不善於思考,思維惰性大,問題意識淡漠或沒有,不能或不善於提出問題。

針對以上情況制定其策略:

(1)溝通師生感情,營造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

(2)滲透事例教育,認識“問題”意識。

(3)創設問題情況,激發提問興趣。

(4)開展評比活動,激發提問興趣。

(5)強化活動課程,促進自主學習。

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首先要求我們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變革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教學方法,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促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但隨之也有一系列的問題出現,那就是課堂上組織教學出現了相應的難度,往往是易放難收,遇此情況是讓其發展下去,還是把他們的熱情消滅在此,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二、以探究、實踐為核心組織教學。脫離探究、實踐的生物教學不能適應將來新課標的要求,只有經過認真探究、親身實踐,學生的生物能力才能得以切實提高。

以探究、實踐為核心組織教學的基本策略是:

(1)從一個例項(或現象)入手,使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後分組進行探究。

(2)每組學生認真分析實驗現象,對所提出的問題作出假設,然後提出可行性的設計方案。

(3)方案的實施。各小組對設計方案進行分析或實驗,然後小組得出結論。

(4)師生共同對各小組結論進行分析,最後探究出結果。在整個探究過程中,鼓勵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但對於整個探究過程選題要量力而行,做到小而實,一定是先發散,後集中。如《生長素髮現》一節的教學,可以窗臺上的植物彎向光源生長,引導學生觀察現象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方案→實施方案→得出結論→交流結果。這樣以探究、實踐為核心,完全擯棄了老師的講解與分析,將學生推到了課堂主人的地位,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開發學生學習生物的潛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多樣性的活動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高效完成生物學科的學習任務,達成課堂課程目標。活動方式如探究活動、創新活動、實踐活動等。

生物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研究自然界中一切物質的運動、物質結構及變化、物質相互作用的基本規律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科學的嚴謹性。同時作為一門基礎學科,以技術應用廣泛、知識創新快的特點,具有廣泛的應用性和不斷的創新性。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不斷髮展變化的今天,我們每一位生物老師應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具有紮實的基礎知識、科學求實的態度、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和強烈的創新意識。

在本學期中,我逐步嘗試將“目標導向教學”理論應用於我的國中生物教學課堂中。我認為,“目標教學”簡單來說就是師生在課堂中的一系列教學活動,依據簡單、可操作的一系列教學目標,最終絕大多數學生達到預定教學目標為終點的教學管理過程。

“目標教學”的大框架是“導標、導學、導練、導評、導結”五段式,但是我們不能簡單地、不分物件地、機械地,甚至生搬硬套地將其應用於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去來說。比如說,導標這一過程也許在高中生能夠很容易讓學生跟著教學所呈現的目標去學習,在練習、講評中檢驗三維目標是否達標,但是在國中生物教學,我發現這樣的效果並不是太明顯。國中生在學習方面有以下幾方面的的學習特點:

(1)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都比較弱,而學習依賴性強,尤其是七年級學生表現更明顯;

(2)思維特點上起主導的還是形象思維,隨著年級的上升抽象思維迅速發展

(3)學習上容易對教師生動形象的事例介紹感興趣,對嚴密的理論分析和邏輯推理厭煩。因此,有一部分學生看到分解的許多小目標後,容易產生視覺疲勞,有時還會感到厭煩,就開始慢慢走神、不感興趣,因此在學習動機不強的情況下,試想一下練習的效果會怎樣,達標效果也不言而喻了。針對國中生這些特點,我覺得目標導向教學在國中生物中可採用這幾個環節,即“引趣——嘗試——反饋——總結”。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5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培養教師對教學過程進行教學反思的習慣,是提高教師的自我評價能力,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本學年我擔任八年級3個班的生物教學工作,從十月月考情況來看,成績還好。為了進一步完善下步的教育教學工作,力爭使自己以後的工作開展得更好更有序,現對這一個多月的教學工作作如下總結:

本章是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章,也是新學年教學的第一章。根據課標要求“概述無脊椎動物的不同類群(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形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等)的主要特徵以及它們與人類生活的關係”、“ 概述脊椎動物的不同類群(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的主要特徵以及它們與人類生活的關係”。全章安排七節,平均每節介紹一或兩個動物類群。對於每個動物類群,教材基本上都是從動物的多樣性、主要特徵、與人類生活的關係這三個方面進行介紹。在歸納總結各動物類群的主要特徵時,側重從形態、結構方面提煉出三條左右的特徵,便於學生記憶。只要學生能夠根據主要特徵,認識到不同動物類群之間的主要區別,將給出的動物歸入相應的類群即可。

基於上述原因,結合我校學生由生活經驗中得到的生物學背景知識十分欠缺的實際,本章的實際教學中的幾點經驗做法值得總結:

一、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樹立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採用學案教學法。首先,在學案編制時,將新課內容的任務導學的全部習題,都採用直接照搬課本的課點語句,然後挖空重點字詞形成填空題,把學案自學的難度降到最低,讓學生不論是在課堂上當堂自學,還是課餘在家預習自學,都基本上能夠做獨立、自主地完成。其次,由於本章內容涉及面很廣,對學生的要求又不要太精深,所以教材在編寫時基本採用的是科普介紹性質的做法,非常適合學生根據學案進行自學。教師只要做好區別對比、聯絡歸納、綜合概括和適當的拓展延伸,精講精練,不必照本宣科,費時費力。這樣一來,基本可以做到每節教學內容花一到二個課時就能完成,保證教學進度的合理性,為今後的教學進度安排贏得更多的時間。

二、利用本章的知識樹,整體性教學原則一貫始終。從第一節《腔腸動物和扁形動物》開始,都用PPT給學生展示一下本章的知識體系,也就是本章教材的編排體例,以後每節重現。這樣,既讓學生認識到本節所學的知識在整章中所處的位置,又讓學生明白本節所學的動物在整個動界中所處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非常有利於學生知識的系統化理解和結構化記憶,而且能很好地落實“引導學生髮現動物的身體結構越來越複雜,地位也越來越高等的大體趨勢,從而認同並初步形成生物是逐漸進化、不斷髮展的基本觀點”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三、深入體會教材編者的編寫意圖與用心,引導學生認真利用教材活學活用。本章各節內容的呈現方式,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一定的個性和開放性。各章節基本上從代表動物開始,以點帶面,認識動物的多樣性。再有側重地歸納本類動物的幾點主要特徵。最後,以辯證的觀點,從有利和有害兩方面簡單介紹本類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係,簡單是為了開放,是為可以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抓住上述特點,盡最大努力來優化教師、學生與教材三大要素之間的資源整合,本章的學習學生基本可以按部就班地開展自學。而在安排第七節時,教材體例有變換,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與概括”的能力,教材以“技能訓練”的方式給予呈現。

以上反思與總結是我這一個多月以來在教學過程中總結出來的一些經驗和思考,但更多的是要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作及時調整,認真改進,努力使自己的教學工作有很大的進步和改變。使整個教學環節讓學生在積極參與、操作、交流、動腦、動口的探究性學習中建立概念、理解知識,並能夠把所學的知識儘量運用到日常生產和生活中。經過不斷實踐證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煥發師生生命的活力,讓課堂更精彩。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將繼續努力,迎難而上,繼續認真總結反思,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失敗!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更上一個新的臺階,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煥發出生機盎然的活力。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6

儘管課前備課反思很多,但在課堂實際教學中,還是有猶豫的地方。

一、螞蟻覓食行為的探究如何匯入“探究螞蟻的覓食行為”這部分的教學,總覺得有不妥之處。課件設計的是“螞蟻拖食進入蟻洞”,老師設問“這是螞蟻的什麼行為?”“覓食行為。”“螞蟻有覓食行為嗎?”,這種設計是為了避免課堂學生的猜測過多、老師解答過程過長,從而避免課堂時間過長、沖淡主題。但這樣設問,我總是覺得好像和教材設計者的設計意圖不一致。課後細細想想,覺得教材設計者的意圖可能是通過探究螞蟻喜歡取食哪種食物,得出螞蟻有覓食行為這個結論的。其實,在探究出螞蟻愛吃哪種食物的過程中,只要稍加引導,就能推論出“螞蟻有尋找愛吃的食物的'行為,這種尋找愛吃食物的行為就是一種覓食行為”而匯出重點部分的教學。還有當時覺得這部分的教學設計有問題,所以想換種匯入方法,就是將螞蟻聚集在米飯粒周圍的畫面換下螞蟻搬菜粉蝶的視訊,這樣就可以直接探究飢餓的螞蟻聚集在米飯粒周圍是否是覓食行為,從而匯入“在複雜的環境中,動物的行為複雜多樣”,順利進行列舉多種行為型別重點教學了。這樣既可以避免生硬的轉問“螞蟻有覓食行為嗎”這個問題,還可以節約時間進行重點部分的學習。也不知為什麼,在設計這部分教學時,怎麼也走不出思維怪圈,終究是按照一開始的設計思路教學了,真是件莫名其妙的事。可能當時覺得這種教學思路也能達到教學目的吧,但現在細想起來,終究覺得有不妥之處。

二、列舉動物行為型別部分的教學列舉動物行為型別是本節課的重點。關於這部分的教學,課前有兩種思路,一是老師先列舉一種型別的動物行為多種表現,然後歸納出該動物行為的概念,再請同學們拓展舉例;二是按照教材大致安排,先引導學生知道螞蟻有覓食行為、圖片展示多種動物的不同覓食行為、概括出覓食行為的概念、請同學們列舉常見的動物的不同的覓食行為,然後安排學生分組討論常見的動物的其他行為、說出判斷行為型別的依據、老師概括動物行為的概念及評價、其他小組再舉例補充。考慮到給學生充分參與並多思維,所以選擇了第二種教學思路。這樣既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又能給予恰當地指導。但遺憾的是,教學中課堂時間太緊,又因為是借班上課、不能將設計的內容留待下一節課進行。因此,在課堂上,只是請一小組就某一動物行為型別如防禦行為等列舉了兩例、在誘導他們說出規類的依據後,就沒讓該組繼續說完他們交流的結果,而是把機會給予了其他小組繼續說其他某一動物行為的型別的例子了。雖然,在後面的“其他小組還有不同的例子嗎?”補充回答中可以彌補部分遺憾,但還是不能讓全班各組都有發言的機會,就是發言的小組,也不能將本組的交流結果全部呈現,可能影響了部分同學積極交流的情緒。課堂結束時,如果讓學生們把交流的結果交給他們自己的老師評價可能會有所彌補,但當時卻沒有考慮完善,這就讓我對這節課的處理,留下了很大的遺憾。

三、課堂教學中,語速有時過快。教學內容熟悉程度不夠,語速過快,就凸顯了課堂思維的停頓,使語言表達表現出不夠流暢,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在語速的調節上,我要注意加強調節。

四、準備不夠細緻由於是借班教學,教學裝置可能不一致。我雖想到可以早點到達現場進行除錯,但是沒想到現場已經有人在上課,因此無法進行。結果,上課時,果然該班的裝置和我們準備的不完全相同,操作上出現誤差、配合教學的視訊畫面調動困難,影響教學思路和效果。這是我過度自信自己的現代教育技術水平造成的失誤,其實我是可以前一天或者更早一點趁別人未上課時就到達教學現場進行除錯的。所以無論如何,要保證一堂課的高效率,哪怕是一個微細方面都要考慮周全。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7

給我的課題是《生物是怎樣呼吸的》,教學目標不難,只要學生掌握人的呼吸系統、呼吸運動以及人體內氣體是如何進行交換的。但是,教學過程該如何設計?這是我在備課時苦苦思考的問題,呼吸系統好辦,弄個圖片也就沒問題了,但是呼吸運動如何體驗出肌肉的運動?膈肌如何運動?肋間肌如何運動?這個別說學生,就是我自己也體驗不出來,怎麼辦?最後決定,體驗結合視訊、FLASH,體驗不到就讓學生看,總沒問題吧。

一堂課總算有驚無險地過去了,雙方老師也都提出了很中肯的意見。這裡要感謝我們學校科學組的所有老師,在試講時,謝謝你們提出的寶貴意見,正因為有了你們的無私支援才有了我那堂課的成功。

尤其,在我“肋間內肌、肋間外肌運動是相反的”這個理論如何跟學生說清楚,學生又如何理解問題上搞不清楚搞時,我們可愛的俞老師提出了一個建議:可以把我們的手模擬肋間肌,手背面板模擬肋間外肌,手心面板模擬肋間內肌,然後我們用力捏緊手背面板(肋間外肌收縮)感受手心面板會拉緊(肋間內肌舒張)。這個活動真的非常貼切,問題一下就迎刃而解了。謝謝!

在課堂上還出現了一段小插曲,當課即將結束時,我說:“好,我們來總結一下。”心裡也在雀躍著“耶,快結束了,沒問題!”結果,人家說不要太得意忘形啊,小心樂極生悲,結果就在我認為“沒問題”時,一隻“小黑手”伸向了我,“老師,我還有個問題!”總目葵葵之下,我又不能視而不見,只能很“親切”地說:“哦?有問題,好啊,說出來聽聽!”於是他很不客氣地提出了他的問題:“老師,你說當我們呼氣時,我們會覺得很輕鬆,因為我們的肌肉在舒張,那麼,有時當我呼氣到呼不出來還要繼續呼時我也會覺得很累啊,那麼這時我們的肌肉到底是舒張還是收縮的?”然後我的汗就下來了。“哦…………這個問題提得好,大家聽清楚了嗎?那我們大家一起來思考、討論一下這個問題!”我一邊重複問題,為自己爭取寶貴的思考時間,一邊“快點想啊,要出洋相了,如果丟臉可不是一個人的事,關係學校的面子啊……”當時心理壓力大咧……好在大腦沒給我罷工,我靈機一動:“大家玩過彈簧吧?(玩過)拉長彈簧要用力嗎?(要)這就像我們吸氣要用力收縮肌肉一樣,然後我們鬆手,要用力嗎?(不要)這就像我們呼氣時很輕鬆舒張肌肉一樣,但是如果我們還要繼續呼氣就要再繼續壓縮彈簧了,對不對?(好像是的哦!)要用力嗎?(要)所以,我們呼氣到呼不出來時還要繼續呼氣時,要用力嗎?(要)所以肌肉應該怎麼樣?(收縮)”搞定!然後我問那個提問的學生,這個答案你滿意嗎?他還挺老頭老腦的:“馬馬虎虎吧!”

呼……他馬馬虎虎,我腿都快軟了!所以,通過這件事,我真的覺得做老師難啊,做科學老師尤其難(希望不要引起公憤哦!),真的是物理化學生物地理都要懂,不僅要懂,而且要精通,不然學生一個古靈精怪的問題就要把你考倒了。唉,看來我的專業知識還有待加強啊!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8

1.採用多媒體手段匯入

這種方式主要是先讓學生觀看一段錄影或影片,甚至聽一段解說等等,由此創設一定的情境,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他們的熱情,在一種和諧、愉悅的氛圍中轉入正題。

2.借教具匯入

授課前,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教具,諸如:掛圖、模型、實物等等,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觀察本人熟悉或不熟悉的事物、圖畫等,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學生對於不熟悉的教具,馬上就會提出疑問:“這是什麼東西呀?”由此,教師可以很天然地匯入新課。

3.通過設問匯入

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使貯存在學生頭腦中的知識由靜息形態轉變成動作形態(即活躍形態),減少新知識輸入的阻抗,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創造一定的“心智緊張度”。例如,在講授生長素的生理作用時,教師設問:“為什麼我們家裡陽臺上種植的花卉總是朝著光源方向彎曲生長呢?”在學生初步討論之後,教師進一步設問:“為什麼生長素與這種現象有關呢?”通過設問,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形成對新知識強烈渴求,這樣就為教學活動的展開創造了前提條件。

4.通過練習匯入

教師可以設定一些練習,讓學生在課前訓練,注意練習中要包含上節課所學的知識,也要穿插一些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這樣,在師生共同解題時,學生就可以發現本人所欠缺的知識點,上課時便會集中精力聽講,教師也可以有針對性地引出新課內容。

當然,新課的匯入方式很多,每個教師都有本人獨特的教學風格,如師生問候、教師直接板書、講故事、講新聞、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甚至一句無聲的體態語言,等等,都有值得借鑑之處。

總之,任何一種的匯入方式都要圍繞一個目標,那就是努力去創造一個愉悅、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做到願學、善學、樂學。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9

本節的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絡緊密,學生可以通過觀察自己與父母的性狀特徵來理解遺傳與變異的概念。還可以通過觀察身邊的同學、動物、植物等來理解性狀的概念,進而學生又會思考控制生物性狀的物質是什麼,然後得出結論——基因控制生物性狀。整個教學過程就在不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再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再解決問題中進行的,使學生在發現問題中學習到知識。在教學過程中老師以引導為主,給學生較多的時間去思考問題;在實驗分析時,教師應發揮講解法的優勢,給學生詳細的講解實驗,使學生在理解了實驗的前提下再去發現問題。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10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在教學中能夠有一個好的引入也就顯得十重要了。那麼,如何做到成功地匯入呢?在這裡就教學匯入方式問題,談談自己的一些教學體會。

借教具匯入

授課前,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教具,諸如:掛圖、模型、實物等等,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熟悉或不熟悉的事物、圖畫等,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學生對於不熟悉的教具,馬上就會提出疑問:“這是什麼東西呀?”由此,教師可以很自然地匯入新課。

通過設問匯入

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使貯存在學生頭腦中的知識由靜息狀態轉變成動作狀態(即活躍狀態),減少新知識輸入的阻抗,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創造一定的“心智緊張度”。例如,在講授生長素的生理作用時,教師設問,

以探究活動為主的引導發現法,可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形成科學思想和方法。

二、新課講授

在講授新課中,可用討論法,這樣可以具有多向資訊交流、針對性強、便於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特點,但往往使知識缺少系統性;自學輔導法,有利於學生獨立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自學能力,但只適合於較簡單的學習內容;而講解法雖然具有資訊量大、系統、邏輯性強的優點(這些優點是其他方法所不及的,對於知識接受為主要目標的課型,講解法也是高效的),但不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總之,教學目標的多重性、教學系統本身的複雜性、教學客觀條件的千差萬別和千變萬化,使得我們不可能找到適合於一切教學環境,符合每一特定教學情境的教學公式,一種方法的優點,可能恰恰是另一方法的不足所在。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就必須發揮每一種教學方法的優勢,克服其劣勢,實現教學方法的優化與組合,使方法結構協調、合理,各種方法優勢互補,長短相濟,立體結合。<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11

一、課前準備情況:(備課、教法、教具等):

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的課件與學習卷;

2、“人的性狀區別”圖片資料;

3、討論法、講授法;

二、課堂教學實效反饋(教學內容多少、難易、教學方法;學生反應、學習氣氛;達標情況;主要情況記錄;學困生情況;教學心得、體會等):

1、《生物的遺傳和變異》講述的是細胞核中的微小世界,沒有直觀的現象給學生看,內容抽象,一直以來是生物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作為第二章的首節,有重大的意義,上好了這節課,也就是為《生物的遺傳和變異》一章開了個好頭,對學生來說,學習這章也就有了個好的開始,所以這節課對教師來說,具有較大的難度。

2、“性狀”一詞較難理解。通過兩個學生之間相互觀察,耳垂、捲舌、大拇指、眼皮。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這一過渡掌握的不太好。感性方面,學生都積極參與,上升到理性認識時,即總結性狀的概念時,學生仍然一知半解。教師應著重介紹概念中“形態結特徵”、“生理特性”、“行為方式”的感性認識,特別是前兩個,會經常考到。

3、“相對性狀”是指同種生物的不同表現形式,解釋完後,讓學生舉例,同時做一些典型例題,能達到預期效果。或者是教師出判斷題,讓學生判斷是否為相對性狀。

4、“基因控制性狀”,匯入銜接不太好,沒起到預期作用。解釋資料分析時,應重點突出“大鼠生長激素基因”。

三、課後輔導及交流情況:

學生覺得基因、性狀、相對性狀三個新名詞,比較難理解,舉例時容易混淆。分析原因:與七年級時生物基礎不紮實有關,不知道七年級學習的細胞核、染色體、基因,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學習卷兩節合在一起,有點亂,學卷題目較難。

四、主要優點:

通過學生自己觀察同桌的外在性狀,不同性狀的不同表現給學生帶來了樂趣,對性狀產生一個感性認識,而後上升到理性認識。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度高。

五、主要不足:

1、“性狀”與“相對性狀”的區別,沒有更好的例子,只是純粹的講解,學生不願意聽,覺得太難了;

2、兩節的內容合在一起,題目有點亂,學生有點模糊。以後應該把兩節內容的分成兩份學卷,以免混淆;

3、將這節抽象內容形象化,對教師的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六、今後改進措施、方法:

1、加強學習,對這章學習內容要用充分的準備,查詢更多更好的教學資源,如Flash、錄影,努力使抽象內容形象化;

2、進一步備好課,使活動時間、自學時間與各個教學環節銜接更加融洽和諧自然。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12

單細胞生物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注意到,因此有必要讓學生能親眼看到真實的單細胞生物,本節課首先讓學生利用顯微鏡來觀察草履蟲,我曾嘗試不給學生任何提示,讓學生直接觀察,學生在觀察實驗中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視野中沒有草履蟲,或草履蟲在水中是旋轉前進的,但由於草履蟲身體旋轉過快,學生看不清等情況,遇到這些問題時,學生就會通過問老師或小組之間互助等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這種真實的體驗會讓學生印象極其深刻,但同時也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後面的內容就難以完成。要完成後面的內容,前面的觀察就必須要縮短時間。

考慮這節課的重點是學生通過對幾種單細胞生物的認識,說明單細胞生物可以獨立完成各項生命活動。因此我決定壓縮前面的觀察時間,對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前出示在大螢幕上,這樣學生就會少走彎路,順利的觀察到草履蟲的外形及它的運動等,這樣後面就有時間瞭解草履蟲、眼蟲、變形蟲是如何利用一個細胞的身體來完成各項生命活動,從而總結出單細胞生物可以獨立完成運動、呼吸、營養、排洩等生命活動。接著,讓學生了解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係,包括有利的方面和不利的方面。最後對照學習目標,檢驗學習目標是否達成。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13

本節教材主要價紹了研究生物進化的方法論——比較法及生物進化的大致歷程。教師準備了有關生物進化的圖片和資料資料、化石。

教師展示其他學科為生物進化研究提供的證據,觀看影象、圖片資料、提出自己的看法。提供資料,簡單講解,幫助學生了解生物的進化歷程。本節設計了一環接一環的活動,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實現了學生學習的轉變。利用圖片和資料將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有關生物進化的知識,是無法從現實中加驗證的。

本課中,充分利用圖片和資料資料,引導學生經過分析、思考得出結論。收到了較好教學效果。安排學學生帶著問題,去分析、思考、探討。在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對新知識的建構,是從身到心的體驗和感受,學習過程出現許多心碰撞與感悟,因此這種學習更深刻,更活。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14

其實本節內容在八年級上學期已詳細的學過一遍,但是對於學生來說依然是重難點,而且距離之前的學習間隔時間也比較長,所以本節課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原有獲得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上升為理性認識,真正掌握知識,及能夠靈活運用知識。本章的重難點就是這三種微生物的分類,及它們各自的細胞結構(單細胞、多細胞、無細胞結構)、生活方式、生殖方式等。在本節課中需要明確向學生強調以下的知識點:

(1)藍藻(藍細菌)是單細胞的細菌,而不是藻類植物,這種細菌體內含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營養方式為自養;硝化細菌、硫細菌也可進行化學作用合成有機物,所以也為自養,它們三種細菌雖然扮演生產者角色,但要給學生強調它們不能位於食物鏈開端;

(2)根瘤菌也是單細胞的細菌,但是它和根瘤共生,有固氮作用。<

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15

《生命的演化》是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內容,本單元主要講述了生命的發生和發展及物種的多樣性,對於本單元內容的教學,既有成功之處,但也有不足之處。

成功之處:

1、從同學們熟悉的有關生命發生和發展的神話傳說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思考、討論、比較、閱讀等活動完成了本章的學習。

2、充分利用學生學習的能動性,放手讓學生收集資料,展示成果,給學生提供廣闊的參與空間,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3、在教學活動中,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和相關圖片讓學生獲得有關生命的發生和發展的認識,效果很好。

4、大膽地設計了一系列的討論問題,放手讓學生去討論,去探究,去展示,去交流。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將課堂還給學生。符合新課程所提倡的“面向全體學生,培養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的教學理念。

不足之處:

1、在“查”的過程中,沒有及時進行個別指導。

2、學生的板書不足的地方,要明確地提出來,並改正。

3、少數同學不愛動手、動腦,認識不到科學探究的重要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