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讀徐建華老師《做有根的教育》有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3.11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研讀徐建華老師《做有根的教育》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研讀徐建華老師《做有根的教育》有感

教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除了要擔負起教書育人的神聖職責,還要不定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德、智、體、美、勞等方方面面的教育,可想教師這一職業的重要性。

那麼,教育的根到底在哪裡?通過認真研讀徐建華老師的《做有根的教育》這本書,我才有了新的認識,新的體會、新的感悟,徐建華老師告訴我們,教育的根在哪裡?那就是回到人本身。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讓教育成為教育,讓教育迴歸教育。因為教育除了人,別無目的。

我從事教育工作將近20年,在這20年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深刻認識到對學生的教育,要從心開始,要真正讓學生認識讀書的`重要性,就應該讓他們主動去學習、去思考、去實踐、去動手。教師該如何讓學生做到這些呢!這才是值得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深思的問題。經過反覆思考和實踐,我決定從培訓孩子的讀書習慣開始。

如何讓孩子把讀書當成一種習慣呢?我想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激發讀書興趣,培養讀書習慣

做什麼事都要有興趣,特別是孩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就會主動去讀書。而興趣要從小培養,除了在學校、還可以在家庭、在社會。在學校的時候,教師在培養學生看書之前,可以先培養他們聽,由教師讀給他們聽。教師還要善於分析每個學生的心理特徵,懂得孩子喜歡聽什麼、想什麼、做什麼。然後再選擇適合學生的優秀作品,如古詩宋詞、童話故事、勵志故事等,可以分別讀給他們聽。等他們認識了更多的字,就可以主動讀這些生動的故事了。這不僅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還可以讓他們主動去找書來讀。長此以往,隨著年級的升高,他們的讀書慾望就會急劇升溫。

  二、創造讀書環境,營造讀書氛圍

環境很重要,學生讀書更應選對環境;人們常說有什麼樣的環境,就可能造就什麼樣的人才。孩子無論在什麼時候讀書,都應選對環境,在學校,要努力營造讀書的大環境。可以採用很多形式,如開展講故事、朗誦、誦讀經典古詩詞、召開讀書交流會等,都可以促進學生的讀書興趣,其次,去尋找比較突出的學生,讓他們去引導並帶領其他孩子,影響他們去讀書,讀好書。最後,在讀書過程中,應創造條件讓孩子去表現,表現是孩子的天性,我在實踐中發現,如果讀課文讓學生“賽讀”的話,效果會非常好,通過幾次實驗,我發現,平時讀課文很費力的孩子,他們為了不拖後腿,在小組裡刻苦練讀,讀的不好的,其他同學還加以指導。這樣,在練讀過程中每個學生都可以得到提高。就形成了一種好的讀書氛圍。

三、選對讀書內容,發揮讀書作用

愛讀書是好事,但,選對讀書更為重要;書籍浩如煙海,讀書人僅是一葉扁舟,盲目的讀書,會使人迷失方向。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心情、心境,以及閱讀能力,向學生推薦不同的書目,並指導學生吸收不同書籍的優秀之處。讀富有教育意義的寓言、成語故事、歷史故事或名人傳記時,要讓學生學習書中人物的精神品質,感悟書中的深刻道理;讀優秀文學作品時,要引導學生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背誦優美片段,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讀科普類作品時,要讓學生聯絡生活,注意觀察,做到學以致用。

  四、培養讀書毅力,形成讀書習慣

讀書除了要有興趣,也要有毅力;培養學生讀書的毅力是最難做到的一層,即要鍛鍊學生堅持讀書的毅力。又要做到習慣性的養成,也要發揮優秀同學的榜樣輻射作用,激勵其他學生,從而讓所有同學堅定讀書信念。這樣才會讓學生樂讀書,感受讀書樂,才會真正的養成讀書的習慣。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在堅持不懈的反覆練習中養成的,光說不練是不行的,沒有耐心和恆心也是沒有好的效果;良好習慣的培養要從一點一滴做起,知道一點做一點,知道多少做多少,不斷積累,良好的閱讀習慣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在老師的訓練和指導下,主要靠自己反覆練習,才能形成好的閱讀習慣。在這裡,還應特別強調我們教師的身教作用,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成為學生的榜樣,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國小生正處在身心快速發展的階段,養成良好的習慣對他們以後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將會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回顧以上內容,我始終認為,作為一名教育者,我們要為學生的成長負責,也要為學生的學習負責,因為我們要做根的教育,讓教育成為教育,讓教育迴歸教育,讓教育者成為真正的教育者,併為社會服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