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國小數學教學設計(彙編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22W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那麼大家知道規範的教學設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國小數學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教版國小數學教學設計(彙編15篇)

人教版國小數學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人教版國小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

例1,做一做和練習一第1、2題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認識數對,掌握用數對錶示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

(2)引導學生經歷用數對確定物體位置的探索過程,體驗用數對確定位置的必要性和簡潔性,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1、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2、正確地用數對描述物體的具體位置。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圖片)同學們還記得嗎?在20xx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5號成功發射,10月16日6時28分返回艙在內蒙古大草原安全著陸,圓了幾代中國人的夢想,讓全中國人為之驕傲和自豪!但是你們知道在茫茫無邊的大草原上,我們的科學家是怎樣迅速地找到返回艙著陸的.位置的嗎?這全依賴於“GPS——衛星全球定位系統”。大家一定覺得很神奇吧!學習了今天的內容,你就會明白其中的奧妙。――――板書課題:位置

二、自主探索,探究新知

1、認識列、行的含義及確定第幾列第幾行

(1)、什麼叫做列,什麼叫做行,咱們班的第一列在哪裡,(請第一列的學生站起來向大家揮揮手),第一行在哪裡,(請第一行的同學站起來向大家揮揮手)數一數,咱們班一共有幾列幾行

(2)多媒體課件把全班同學的座位轉換為座位示意圖

師:哪位同學上來找找第一列在哪裡,第一行在哪裡。

問:數列數和行數的時候,你們分別從哪邊數起?

教師小結:豎排叫做列,橫排叫做行,數列數的時候是從左往右數,數行數的時候是從前往後數。

(3)誰能說出自己的座位是在第幾列第幾行,你的好朋友位置是在第幾列第幾行,讓大家猜猜他(她)的好朋友是誰。學生交流反饋。

剛才同學們都用了自己的語言來表述同學的位置,那麼在書面上應該怎樣記錄位置的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吧。

2、認識數對,會用數對錶示自己的位置。

(1)教師提問:剛才同學位都能說出自己的位置在哪裡?(第幾列第幾行)

師:其實在數學上有一種統一的方法,既簡單又清楚的表示位置,可以把第X列第Y行表示為(X,Y),X表示什麼,Y表示什麼?

小結:用一個括號表示位置,第一個數表示第幾列,第二個數表示第幾行,兩個數之間用逗號隔開,我們把物體的位置用這個簡單的方法表示,稱為數對錶示法(板書)

那麼反過來,數對(5,3)表示什麼意思?

學生小組探究,交流彙報。

(2)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寫出自己的位置數對。寫後與同桌互換檢查。

(3)數對闖關活動。

第一關:下面兩個數對是表示哪位同學的位置的,就請這位同學站起來。

(4,3)、(3,4)

這兩個數對有什麼區別。

(2,3)、(3,1)、(1,3)、(3,3)。請坐在這幾個位置的同學逐一站起來。

第二關:誰能給這些數對分類。

(3,4)、(3,3)、(2,3)、(4,3)、(3,1)、(1,3)

第三關:在座標軸上確定上面這幾個數對的位置。假如,把(3,3)的位置定在這裡的話。(如下圖),其他數對的位置分別在哪裡?讓學生思考並完成。

3、確定方格中的位置。

師出示例2,先讓學生說出圖中幾個場館的位置數對,再讓學生在圖中標出其他場館的位置

三、鞏固練習,拓展應用。

1、介紹“地球上經緯線知識”

2、現在同學門應該知道科學家們怎樣迅速的找到反回艙了吧,GPS-衛星全球定位系統就是監測出“神舟五號的降落的位置的經度和緯度,從而幫助科學家們快速的找到英雄楊利偉叔叔了。

3、“說說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數對思想”再一次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

四、全課總結。

(1)同學們今堂課你收穫了什麼?

(2)你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

人教版國小數學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課本第85頁。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猜測、欣賞、操作、交流等活動,發現圖形中的一些簡單排列規律。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推理能力及創新思維能力。

3、在探究規律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感受到規律能創造美,激發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圖形排列的簡單規律,掌握找規律的.基本方法。

教學難點:

能夠表述發現的規律,並會運用規律解決簡單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利用比賽,感知規律

記憶比賽:男女生分別記憶兩組資料,得出有規律的好記,沒有規律的不好記。得出規律的重要性,引出課題:找規律.

二、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數學小精靈聰聰聽說我們學習找規律,也來到了這裡。他告訴我們一個好訊息。說呀,在這春暖花開、春暖花開的季節,光明國小一一班的小朋友去公園聚會了!他們把會場佈置得可漂亮啦!同學們又蹦又跳玩得可開心了。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師:仔細觀察,你看到了什麼?

生:小朋友、燈籠、彩旗、小花。

首先研究裝飾物是怎麼排列的。

三、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 彩旗是怎麼排列的?(黃紅、黃紅)

我們就把這一面黃旗和紅旗看作一組。(板書:一組)

2. 接下來講解小花、燈籠的排列方式。

3、小朋友隊伍的排列。

小結:像彩旗、小花、燈籠和小朋友的隊伍,都是按都是按順序為一組,一組一組重複排列的,而且至少要重複3次,像這樣的排列我們就說它是有規律的。

四、學以致用,擺出規律

小組合作,作品展示。

五、智力闖關,應用規律

六、聯絡生活,找出規律

七、情感教育,總結本課

八、教學反思:

人教版國小數學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版本、章、節

教材分析:

1.課標中對本節內容的要求;本節內容的知識體系;本節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後教材內容的邏輯關係。

2.本節核心內容的功能和價值(為什麼學本節內容),

學情分析:

1.教師主觀分析、師生訪談、學生作業或試題分析反饋、問卷調查等是比較有效的學習者分析的測量手段。

2.學生認知發展分析:主要分析學生現在的認知基礎(包括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要形成本節內容應該要走的認知發展線。

3.學生認知障礙點:學生形成本節課知識時最主要的障礙點。

設計思路:

現本節課的教法學法及體現的理念支撐。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確定應注意按照新課程的三維目標體系進行分析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的表述不必詳細到將教師、學生的所有對話、活動逐字記錄,但是應該把主要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很清楚地再現。

板書設計: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機板書

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設計評價方案,向學生展示他們將被如何評價(來自教師和小組其他成員的`評價)。另外,也可以建立一個自我評價表,這樣學生可以用它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價。

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備課過程中對教材內容、教學理論、學習方法的認知變化。

2.反思教學設計的落實情況,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出現問題的原因是什麼,如何解決等,避免空談出現的問題而不思考出現的原因,也不思考解決方案。

3.對教學設計中精心設計的教學環節,尤其是對以前教學方式進行的改進,通過設計教學反饋,實際的改進效果如何。

4.如果讓你重新上這節課,你會怎樣上?有什麼新想法嗎?或當時聽課的老師或者專家對你這節課有什麼評價?對你有什麼啟發?

人教版國小數學教學設計4

設計說明

本節課複習的是百分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常見的百分率是國小數學中的重要基礎之一。

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有如下特點:

1.創設情境,在具體的情境中複習百分數的意義。

在數學教學中,適時地給學生營造一個生活情境,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於學生髮現問題,探索新知。複習中,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體會百分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進一步理解百分數的意義,並在列表對比中,明確百分數與分數的區別和聯絡。

2.巧用圖示,有序地複習百分數、分數、小數的互化方法。

思維導圖在教學中備受關注,因為它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思考過程,把知識要點清晰地呈現在學生眼前。引導學生有序地複習百分數、分數、小數的互化方法時,結合學生的回答,把三者之間互化的方法用圖示表示出來,使學生直觀地瞭解並輕鬆掌握三者之間的互化方法以及相互間的可逆關係。

3.重視遷移,培養學生類推的能力。

根據百分數與分數的密切關係,百分數問題在解題思路和方法上與分數基本相同這一特點,聯絡分數知識複習、理解百分數問題中的.數量關係,使學生能夠正確解答百分數問題。這樣設計,可以幫助學生溝通分數、百分數之間的內在聯絡。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情境激趣

(出示課件)一件絨衣的成分如下:

羊絨:14.8%

超細羊毛:73.5%

天絲:11.7%

讀出這件絨衣成分的相關資料,並說出這些資料的意義。

設計意圖:通過具體情境,調動學生複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複習熱情,為高效複習作鋪墊。

⊙複習百分數的相關知識

1.複習百分數的意義。

(1)什麼叫百分數?它的意義是什麼?(板書:百分數)

(像14.8%、73.5%、11.7%…這樣的數叫做百分數。百分數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百分數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2)百分數和分數在意義上有什麼不同?

(結合學生的回答,用課件展示,列表對比)


百分數




分數




意義




百分數是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




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1份或幾份的數叫分數。




區別




百分數通常只是表示兩個數的倍比關係。




分數既可以表示兩個數的倍比關係,又可以表示一個具體數量。




聯絡




百分數可以看作分母為100的特殊分數。





2.複習百分數、分數、小數的互化方法。

(1)百分數、分數、小數的互化方法是什麼?

①小數與分數的互化方法。(結合學生的回答,課件展示)

②小數與百分數的互化方法。(結合學生的回答,課件展示)

③百分數與分數的互化方法。(結合學生的回答,課件展示)

(2)鞏固練習。

①把下面各數化成百分數。

0.625= 0.2= 0.6= 3=

②把下面的分數化成百分數。

= = =

③把下面的百分數化成小數或整數。

42%= 108%= 5.4%= 200%=

3.複習百分數應用題。

(1)複習常見的百分率問題。

(課件出示教材116頁12題)

取小麥500 g,烘乾後,還有428 g。計算出這種小麥的烘乾率和含水率。

烘乾率=×100%

含水率=×100%

(解決問題,然後複習其他常見的百分率)

(2)複習百分數乘、除法應用題。

[課件出示教材113頁3題第(3)、(4)、(5)小題]

①一件襯衣原價125元,現在降價20%。現在售價是多少元?[125×(1-20%)=100(元)]

②一件襯衣降價20%後,售價為100元。這件襯衣原價是多少元?[100÷(1-20%)=125(元)]

③一件襯衣售價為100元,一條長褲的價錢是這件襯衣的150%,這條長褲的價錢又是一雙皮鞋的。這雙皮鞋售價是多少元?

長褲:100×150%=150(元)

皮鞋:150÷=180(元)

(3)小結。

解百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關鍵是找準單位“1”,解題思路與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解題思路一樣:單位“1”已知,求比較量用乘法計算;單位“1”未知,求單位“1”用除法計算。

設計意圖:在系統複習百分數的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重點複習應用百分數知識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解題方法,使學生利用百分數乘、除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鞏固練習

完成教材114頁5題。

⊙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複習,你都進一步理解了哪些知識?

⊙佈置作業

教材116頁13題。

板書設計

百分數(一)

1.百分數的意義

2.百分數、分數、小數的互化

3.百分數應用題

人教版國小數學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

人教版國小數學一年級下冊教科書第85頁例1以及課後的“做一做”。

教學目標:

1.基本技能:讓學生髮現、經歷、探究圖形簡單的排列規律,通過比較,從而理解並掌握找規律的方法,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操作、推理能力。

2.數學思考:在教學過程中,發展合理推理能力,併合理、清晰的闡述自己的觀點。

3.解決問題:合作中逐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4.情感態度: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教學重點:

發現圖形的排列規律。

教學難點:

體會一組圖形重複出現多次就是排列規律。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水彩筆 、練習本

教學過程:

一、遊戲引入,感知規律

師:這節課,老師想帶領小朋友們做幾節律動,看誰的眼睛亮最先學會,好不好?

(教師示範:拍手兩下拍肩兩下。師重複兩次後邊做邊說:學會的可以跟著老師做。師生一同接著活動,重複四、五遍後教師喊停)

師:真不錯,那再換一組頭部運動:左右左右左右。(學生隨著老師的示範不由得跟著做下去。)

師:做得真好!剛才小朋友們為什麼學得這麼快?

生:因為動作太簡單。

生:就是幾個相同的動作重複做下去。

師:那你們能不能也創造一組這樣的動作讓大家跟著做一做?

(學生思考,自己比劃。)

師:好,誰先上來把你創造的動作教給大家,看誰最勇敢。

生:一邊說邊做。

師:真棒!創造了這樣特殊的動作讓我們大家做,其他小朋友還有沒有自己的動作。

師:像這樣的一組動作重複做下去就叫做規律。這節課,我們就學習找規律.(板書:找規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初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體驗是《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因此,課始我安排了“做律動”的遊戲,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讓學生感知了規律的存在。】

二、引導探索,認識規律

1.觀察場景,探究規律

師:同學們開了聯歡會,特意把場地裝扮了一下。看,漂亮嗎?用什麼打扮的?(出示課件)

生:有花、彩旗、燈籠。

師:都是什麼顏色的?

生:有紅旗和黃旗,有紅燈籠、藍燈籠,還有紅花和紫花。

師:它們是亂擺亂放的嗎?

生:它們排列的也有規律。

師:那好,我們就來研究都有怎樣的規律。(出示彩旗的課件)彩旗是按怎樣的規律排列的?把你看到的說給你的同桌聽一聽。(同桌之間合作)

師: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

生:黃紅黃紅黃紅。

師:能完整的說一說嗎?

生:我發現彩旗在排列時是一面黃旗一面紅旗一面黃旗一面紅旗這樣重複地排列下去的。

師:很棒,那是以什麼為一組排列的呢?請你試著在書上圈出來。

生:是按黃紅為一組重複地排列的。

師:大家同意嗎?

生:同意。

【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找規律已有一定的經驗基礎,但要想完整的表達卻比較困難。因此,教師引導學生用簡單的語言把規律說完整、說清楚,既加深“規律”在學生腦中的印象,又體現了對學生學會完整表達自己思考方法習慣的培養。】

師:是啊!彩旗是按這樣的規律排列的,再看看燈籠呢?(課件出示燈籠的排列,留給思考的時間)

生:燈籠是按一個紅兩個藍為一組這樣排列的。

師:是這樣嗎?(是)看小朋友又有怎樣的規律?看誰找的最快。

生:小朋友是一男一女為一組排列的。

師:是的,彩旗是按黃紅一組重複排列的,燈籠是紅藍藍為一組重複排列的,小朋友是一男一女為一組有規律的排列的。從這裡找到了這麼多的規律,棒極了!

師:看,誰能猜一猜這個後面是什麼?

生:後面是一個紅色三角。

師:可以怎樣想呢?可以先觀察形狀再觀察顏色。

生:因為前面的圖形是按一紅一黃有規律的排列的,所以後面是一紅一黃。

師:小朋友們同意嗎?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這就是說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本環節設計了“想一想”的場景,讓學生在自己喜歡活動中,探究發現規律、體驗規律,使學生在動眼、動腦、動口的'過程中加深規律的概念】

2.圖形的規律

師:按你找到的規律,把後面空白的圖形塗上顏色。(學生拿出圖塗色)

教師巡視,發現有塗完的同學,可以讓互相介紹自己的想法。

師:誰來介紹你的方法?

生:我是這樣塗的。前面是按綠黃一組重複排列的,到了這裡正好是塗綠色和黃色。而三角形是按黑紅紫這樣的順序重複的,後面就要是紅色和紫色。(學生到展示臺前介紹)

師:你們同意他的想法嗎?

生:同意!

師:檢查一下,有沒有塗錯的同學?

生:沒有。

師:把紙和彩筆放在桌子的最前面,看誰收拾的最快!

師:看到小朋友們都能找到圖形的規律,頑皮的智慧星想來考考大家,故意把一些圖形藏了起來.

(課件演示:頑皮的智慧星笑著擋住了每一組其中的一個圖形)

師:看!智慧星先把誰藏起來了?生:紅色的圓形。

師:同意嗎?生:同意。(課件演示:智慧星消失。)

師:智慧星又把誰藏起來了?生:黃色的倒立的三角形。

師:對嗎?生:對。

師:這個智慧星的後面是誰?生:綠色的三角形。

【幾組圖形的規律難度不大,大部分學生都能回答出來。當課件演示掌聲想起時,學生的熱情很高,會忍不住也鼓起掌來,充分體驗著成功的快樂,並且爭先恐後的搶著回答問題。】

3.猜規律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都猜對了。下面,老師也想擺一擺有規律的圖形,請看老師做的。(出示 PPT)。

師:誰來猜一猜,老師下面接著會怎樣擺?

生1:會是一個紅色正方形和一個藍色圓形.

生2:可能是一個黃色的三角形。(教師接著操作)

師:誰猜一猜,下面會是什麼圖形?

(學生異口同聲地說:一個紅色的三角形,兩個藍色的圓形。)

師:為什麼第一次答案多種多樣,這一次都認為是一個紅色的正方形和兩個藍色的圓形呢?

生:因為前面就兩個圖形,還沒有找到規律,後面找到了規律了。

師:是呀,只有圖形重複出示了兩三次之後才能找到規律。也就是說圖形的規律不僅要看形狀、顏色,還要看數量。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推理能力主要表現在:能通過觀察、實驗、歸納、類比等獲得數學猜想,並進一步尋求證據、給出證明或舉出反例……”本環節讓學生在猜測圖形的活動中,更加明確規律的概念,加深對規律的認識,培養了推理能力。】

三、實踐運用,體會規律

1.85頁做一做。

2.欣賞規律美

師:生活中規律也是無處不在的,老師也收集了一些有規律的圖片,請欣賞。(課件演示)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通過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規律,欣賞規律,讓學生髮現原來數學離我們並不遠,原來我們的學的數學知識就在我們的身邊。】

3.創造規律

師:這麼多的規律,使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其實,你們的雙手就可以創造出很多的規律美。現在請小朋友們當一個小小設計師,發揮你們聰明才智,創造出規律行不行?要求:用彩筆創作規律,分組合作,想想該怎樣設計才有規律,然後動手畫一畫。看哪組作品最多。

(學生分組活動,教師巡視指導。活動結束後,教師有目的的讓學生展示)

【在本環節中,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充分放手,讓學生在動手擺學具的活動中創造規律。學生的思維得到更好的發散,創設出更多、更復雜的規律,培養了他們的大膽創新意識。】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認識了規律,找了規律,並且創造了這麼多的規律,希望你們長大後當一個真正的大設計師,把我們的祖國建設的更加美麗、富強!

人教版國小數學教學設計6

知識背景和目標定位:

《折線統計圖》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資料的基本方法,會用統計表(單式和複式)和條形統計圖(單式和複式)來表示統計結果,並能根據統計圖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瞭解了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建立了統計的觀念的基礎上,又一次認識一種新的統計圖。

基於以上認識,把《折線統計圖》的教學目標定位於以下幾點:

1、認識折線統計圖,並知道其特徵。

2、能從折線統計圖中發現數學問題,同時能夠依據資料變化的特徵進行合理的推測。

3、通過對資料的簡單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

案例描述:

一、創設情境。

1、觀看科技展錄影。看到這些畫面,你想說點什麼?

2、為了使大家能更清楚地瞭解和分析這幾年參觀科技展人數的情況,你認為可以用哪些方法來表示參觀人數呢?

3、課前我已收集了近幾年來參觀科技館的人數,並把它製成了這樣一張統計表。仔細觀察,你能從統計表中瞭解到什麼資訊?

參觀科技展人數統計表 20xx年4月

年份20xx20xx20xx20xx20xx20xx20xx
人數(萬人)24183036365460

出示問題:在相鄰的兩個年份中,( )年到( )年參觀人數增加最快。

你怎麼得到這個答案的?你是用什麼方法知道的?(計算)

4、能不能不通過計算,換一種方式就可以直觀得看出20xx年到20xx年人數增加最快呢?(條形統計圖)

但是,我在科技館發現了他們用這些資料製成了這樣的一幅統計圖。(課件折線統計圖)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1)這幅統計圖中,橫軸表示?縱軸表示?

(2)每年的參觀人數在這幅統計圖上都找到嗎? 誰來指著說一說。

(3)這幅統計圖是通過什麼來表示出每年的參觀人數的?(板書:點:數量多少)

(4)思考:目前這幅統計圖也只是反映出了統計表裡的資訊,還不能解決剛才問題?

看來這個問題有必要我們研究研究。我們不妨帶著下面三個問題來看一看。仔細觀察,獨立思考。然後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說一說。

2、深入探究

(1)哪年參觀人數最多?哪年最少?

(2)哪年到哪年人數沒有變化?哪年到哪年人數增加最快?

分析:回到前面的問題,在統計表中想知道參觀人數增加最快的是哪年到哪年,是通過什麼方法得出的?那現在能直觀的看出來了嗎?(通過線的陡度來看)

板書:平—不變

陡—快

(3)藉助這幅統計圖,體會一下這幾年參觀人數整體變化情況。你是怎麼看出的?

讓學生看整條線段,感受整體趨勢。

課件演示整體上升的過程。

你們是通過什麼看出來的上升的趨勢的?(板書:線)

總結:通過折線的起伏,來反映出數量的增減變化。這正是這種統計圖的特點,不僅能夠看出數量多少,而且能夠更清楚地看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補充板書:增減變化)。

3、為統計圖起名字

你知道這種統計圖叫什麼名字嗎?讓學生根據這幅統計圖的特點,自由起名。(板書課題:折線統計圖)

4、預測

能不能根據這幅折線統計圖來猜想一下,20xx年會有多少人來參觀?

總結:同學們,這只是一種猜測,不管是多是少,都有可能,要想知道究竟有多少人來參觀,還要年底再作一次調查。

5、感知生活中的折線統計圖。

我們已經對摺線統計圖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想想,生活中你還從哪兒見過折線統計圖?(報紙上、股市上、父母單位、電視裡……)

三、實踐應用。

1、分析折線統計圖

出示馬鞍山師範附小四年級春季收費標準統計圖,從圖中你可以獲得哪些資訊?有什麼想說的?

總結:全國在義務教育階段,開始免收學雜費了,這項改革是真正惠及到咱們千家萬戶的好事、實事,使得大批因家庭經濟困難輟學兒童能重返校園,是義務教育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2、聰聰、明明兩人患病期間體溫變化的統計圖

請學生當小醫生,分析一下聰聰和明明體溫變化情況。

3、“小華學習了折線統計圖,覺得折線統計圖的優點很明顯,就去文具店作了調查,並繪製了一幅統計圖。請你認真觀察分析這幅折線統計圖,你發現了什麼?”(不同文具的銷售情況)

(1)讓學生體會到若描述的是不同事物,則需要制條形統計圖;若描述同一事物的變化趨勢,則製成折線統計圖。

(2)如果想讓它合理,怎麼在這張統計圖上作一些簡單的修改?(改成條形統計圖)

(3)做完這個問題後呢,就給咱們帶來了一個新的問題:在什麼情況下,繪製折線統計圖,在什麼情況下繪製條形統計圖,這個問題其實是以後要研究的內容,你們剛才的發現已經很了不起了。

四、拓展。

(課件圖文並茂出示)探究我國曆史,於上古時代已能看見統計圖理念的身影。周易繫辭記載“上古結繩而治”,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顯示已使用“分組”的觀念區分大、小事,並運用實體的影象表達所觀察到的事象。

到商湯推行井田制度,把地劃為九塊,形如井字,八家各分一塊為私田,中為公田,顯見井田制度已略具統計圖之輪廓。

到宋代,南宋史學家鄭樵的圖譜思想等,則與現代統計圖表的製圖原則相近。

至清朝,統計圖已廣泛的製作與運用,包括農工商統計圖、交通統計圖及教育統計圖等。至今,統計圖已廣泛用於生產生活,也演變出形式各異的統計圖。除了我們已學過的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以外,還有柱形統計圖、餅形統計圖、面積統計圖、雷達統計圖等等。

師:孩子,大自然的千姿百態,無窮無盡的變幻,造就了無以計數的物象形態。其實在自然界中也存在天然的統計圖,看(課件出示樹的年輪)這不正是大自然的傑作嗎?

五、教學反思。

我教學複式折現統計圖這節統計課的內容,感覺有許多應該改進的地方。

在設計課的時候,我力求做到讓孩子們在感知單式折現統計圖和統計表的基礎上,體會到二者的侷限想以及複式折現統計圖的優點。複式折現統計圖便於比較兩個數量的變化情況;便於比較兩個數量總體發展趨勢和階段發展情況;同時對發展的數量作出簡單的未來發展趨勢預測。

本著這樣的設計理念,我儘量將課堂設計的內容豐滿一些,訓練點廣泛一些,同時在發現中獲取學習數學的樂趣。

但是在設計課的時候我沒有備透學生。

首先,學生的課前複習沒有做好。

課前,我應該讓孩子們做好單式折現統計圖的複習,在複習中鞏固繪製的方法,技巧。即:描點,標數,連線。畢竟這是四年級的知識,時隔一年時間學生已經將知識遺忘差不多了。另外根據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這節複習課是十分有必要的。如果做好了複習,那麼本節課的重難點也一定會得以突破。

其次,對於此類統計學的數學知識,應該給學生準確的數學語言進行描述。

例如:某一數量總體呈現何種趨勢;某一階段呈現什麼趨勢;波動較大;平穩發展等數學語言進行描述。如果教師能夠相機真確引導,學生就不會在課堂中感到無話可說了。課下我問過許多同學為什不舉手回答問題呢?他們說,不知道怎麼說服清楚。

第三,教師過於相信學優生,導致出現繪圖馬虎現象沒有及時更正。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又一次清楚的認識到備課更應備好學生,不能單憑自己的“一廂情願”設計課。要知道,再好的預設,必須考慮學生的實際,考慮學生的接受程度,這樣的生成才會精彩。一堂課可以不完成教學任務,但必須讓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畢竟我們的課堂不是作秀。平時中求發展才是真正為學生著想。

人教版國小數學教學設計7

10月17和18日,我參加了在xx舉辦的國基教育大講堂《數的認識》教學操作指南研討會。2天時間由各地優秀數學教師:xxx幾位大師展示高水平數學課,使我感受頗深,受益匪淺。針對這次活動,談談自己的感受。

總體感覺,教師們共同的優點就是:聲音有親和力,甜美,語言精煉,教師無論是教學反思,還是回答當場提出的問題,大多都能很淡定、很全面的給予解釋,有條不紊。對課標吃得透,具有很高的數學素養。這都是很值得我學習的。

一、教學收穫

1、課件製作精美,動態的較多,更形象、直觀的看出是平移還是旋轉。鼓勵孩子,只要你好好學習,你也可以完成這種任務,引起學生對研究數學的學習的一種責任感。

2、張xx老師的《百分數的認識》這節課:整節課氣氛比較活躍,老師情緒高漲,說話幽默,能感染學生,她特別享受教的過程,投入,和孩子們融為一體,讓學生很放鬆,孩子們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3、楊xx老師《生活中的負數》倡導的課前預習、師生互動、自主性學習、講了如何處理課堂生成與課程目標的關係〈每一環設計目的性要強,充分理解教材、預設要充分、你要放得開、收得攏〉。

4、許xx《認識分數》圍繞“先分後數”這一分數實質巧妙的建立起整數、分數以及小數三者之間的聯絡。把各種數有機的串聯起來,打通了各數之間的聯絡。短短的一節課,拋開了一般教學對分數的淺層的認識。從數,起源於數。出發,有落腳到分數也是用來數的。

5、吳xx老師《分數的初步認識》,為了達成數的概念的建立,理解數的'意義,整個過程,她不惜時間,充分讓孩子操作,試一試,想一想,折一折,說一說,幫助學生出不見分數的概念,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整節課,學生的學習室快樂的,接納新知是不知不覺的,概念的建立是學生獨立操作獲取的,概念意義的裂解是學生自己悟出來的。是幫助學生有形象到抽象架起橋樑的工程師。

二、自我反思

聽了兩天的課,確實收穫不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也被他們上課的那種激情所感染,在課中老師要先有情感,才能開啟學生的思維。他們不只是授課,更是與學生心靈與心靈的溝通,以自己的那份熱情喚起學生的求知慾。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學會反思,學人之長,補已之短;在反思時要上升到理論高度,用理論來指導實踐,反過來深入理解理論,再指導教學。在教學時要學會質疑,在質疑中成長,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人教版國小數學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理解利率的含義,體會它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2.能應用分數、百分數的知識,靈活解答有關“利息”的問題。3.培養學生認真思考的學習習慣。

重點難點:

理解概念,正確解答有關“利息”的實際問題。

教學用具:

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學前匯入:

人們常常把暫時不用的錢存入銀行儲蓄起來。儲蓄不僅可以支援國家建設,也使得個人錢財更安全和有計劃,還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二、展示學習目標:

理解利率概念,學會解決有關利率的實際問題。

三、自學指導:

1.什麼是本金?什麼是利息?什麼是利率?2.利息如何計算?明確:

1.在銀行存款的方式有多種,如活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等。存入銀行的錢叫做本金;取款時銀行多支付的`錢叫做利息;利息與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2.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國家規定,存款的利息要按5%的稅率納稅。

四、鞏固練習:

出示例題:老奶奶存1000元,兩年後可以去會多少錢?(學生板書演示)老師提醒:存期兩年,利率是4.68%,還要扣去5%的利息稅。1.1000×4.68%×2=93.6(元)

93.6×5%=4.68(元)

1000+93.6-4.68=1088.92(元)2.1000×4.68%×2=93.6(元)

1000+93.6×(1-5%)=1088.92(元)

學生說出自己的解題思路,老師歸納:

第一種方法先算利息,再求利息稅,最後用本金+利息-利息稅;第二種方法也是先算利息,再用本金+稅後利息。都正確。

五、作業安排:

課本練習二十三第6、7題。

人教版國小數學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⒈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過程,學會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⒉理解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原理。

⒊在具體的情境中解決問題。

教學重難點: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豎式寫法。

教學過程:

㈠複習匯入

⒈口算

22×3= 33×30= 50×4=

60×70= 62×10= 40×8=

⒉創設情境:王老師到書店買書,每套書有14本,12套一共有多少本?

⒊提出問題:如何列式?如何計算?

請不同的同學說說自己是如何列式並計算的。

14×12=?

引出今天的新課: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豎式計算。

㈡探究新知

⒈嘗試計算

師:你能用我們學過的知識把結果算出來嗎?

方法一:口算

可以把12分成10和2

14×10=140

14×2=28

140+28=168

方法二:豎式

想一想:該怎樣列豎式呢?怎樣計算?

注意:相同數位要對齊

指導:先用個位上的2與14相乘,乘得的積的末尾與個位上的2對齊,再用十位上的1與14相乘,乘得的積與十位上的1對齊,最後把兩次乘得的結果加起來。

1 4

× 1 2

——————

2 8

1 4

——————

1 6 8

⒉比較哪種演算法更簡單?

計算的時候對比一下,你們認為哪種方法更簡便?(豎式計算更簡便)

⒊洋蔥微課視訊

播放洋蔥微課視訊,觀看的同時自己也要動手做,比比看誰做的又對又快。

看視訊注意計算過程

㈢鞏固練習

⒈教材46頁做一做

自己做,集體訂正。

⒉洋蔥微課隨堂練習

出示題目,叫學生解答,全班一起訂正。

㈣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學生一: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時,我們可以用兩種方法進行計算。第一種是用拆分法進行口算,第二種是豎式計算。

學生二:用豎式計算時,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開始乘起。

總結:用豎式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時,相同數位對齊,先用第二個乘數個位上的數去乘第一個乘數各位上的數,所得的積的末位要與第二個乘數的個位對齊;再用第二個乘數十位上的.數去乘第一個乘數各位上的數,得數表示多少個十,所得的積的末位要和第二個乘數的十位對齊,最後把兩次乘得的積相加。

㈣課後反思

上課的時候,結合了傳統教學與視訊教學,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所學的內容。先通過傳統教學讓學生對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有一個認識,然後通過生動有趣的洋蔥微課視訊繼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加深理解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大部分學生能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並進行正確計算,個別學生在乘積的數位對齊方面還有些混淆,需要在做題的時候多強調,多練習。

人教版國小數學教學設計10

教學內容:

新課標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99~100頁。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理解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義,掌握利息的計算方法,會利用利息的計算公式進行一些有關利息的簡單計算。

2、情感性目標: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及口頭表達能力,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3、實踐性目標:學生在調查實踐中瞭解儲蓄的意義、種類,培養學生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

4、體驗性目標: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增強數學意識,發展數學思維。

(設計意圖:關注學生髮展,整合教學目標,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育要從以獲取知識為首要目標轉變為首先關注人的發展。這是對長期以來以知識為本位教育目標的重要改革,也是為學生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更重要的是學生在今後獲取高質量生存條件的有力保證。所以,本節課根據教材特徵結合學生的生活背景,按照關注學生髮展理念的認識,確立了知識技能目標、情感性目標、實踐性目標和體驗性目標。努力使學生在發展性領域和知識性領域獲得發展、構建自我。對於本課的設計,本著新課標的基本理念,“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讓學生通過對不同存款方式的操作,體驗到貨幣的升值,也感受到不同的存款方式所帶來的不同收益,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服務於生活的價值,從小培養科學理財的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利息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稅後利息的計算。

課前調查:

銀行儲蓄憑證。

教具準備:

課前蒐集的有關利息的資訊、多媒體課件、銀行存款單、計算器、有關利率表格。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遵循《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從學生的認識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逐步構建起關於外界的知識,從而使自身知識結構將得到發展。為此,本節課的設計根據新課標精神:“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去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數學只有與學生生活相聯絡才能顯得真實和精彩。本著這樣的理念,所以在課堂設計中利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在課堂中充分讓學生“做主”,通過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地發現掌握本金、利息和利率含義,體會在銀行存款時利息的計算方式,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學好數學、用好數學的自信心。因此在教學中我遵照以“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共分為四個教學層次,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課前自學

1、預習課本P99~100

2、課前讓學生分組或者自由結合到社會上進行調查、蒐集有關儲蓄的資訊,把調查的結果、遇到的問題或感受記錄下來。

3、向家長或銀行工作人員瞭解課本上的相關內容。如儲蓄的種類,銀行存款的年利率、如何填寫存款憑條等。

(設計意圖: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在學習新知前,先讓學生預習課本。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為幫助學生確實學好這部分知識打下基礎。讓學生分組進行有關儲蓄知識的調查,組織學生進行有關的實踐活動,培養了學生蒐集資訊的意識和實際調查的能力,分組調查中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能力)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開一個關於利率的釋出會。

師:我們開一個關於利率的釋出會。在調查儲蓄的過程中,你搜集到哪些相關的知識?學生分組彙報調查結果,開放的問題情景下,根據每組學生的差異,預計可能出現下列情況:(1)有關儲蓄的一般知識,如儲蓄的方式;(2)有關儲蓄的相關概念,如本金、利息、利率、稅後利息稅的知識;(3)有關利息的計算方法,如有的小組利率的含義推匯出利息的計算方法;(4)有關調查中遇到的困難、解決的方法和自己的感受。

根據每組交流的情況給予相應的評價,並和學生共同整理儲蓄的相關知識,形成知識體系。

(設計意圖:情境的創設,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為學生提供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學生通過課前的調查充分感知儲蓄的益處,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知識。以談話方式匯入,為學生創設真實的生活情境,不僅讓學生感覺到親切,而且從課的開始就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起到了開動思維的作用,使學生樂於參與數學活動。)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感知利息。

師:近年來,我們沂南縣始終堅持富民優先的發展思路,以發展民營經濟作為經濟發展的主體工程,收到了顯著成效。很多人家裡都有了暫時不用的錢,你知道他們是怎樣處理這些錢的嗎?

生:存入銀行......

師:人們常常把暫時不用的錢存入銀行儲蓄起來。那儲蓄有什麼好處呢?

生:放在銀行比較安全;可以得到利息。

師:取款時,銀行多支付的錢叫做利息。(板書:利息)

小結:人們把錢存入到銀行,國家可以把這部分暫時不用的錢通過多種方式投入到現代建議中去,這樣可以支援國家建設,對國家有利,也使的個人用錢更加安全和有計劃,還有利息,也可增加一些收入。我們可以這樣概括:儲蓄利國利民。

學生對於國家如何處理人民存入銀行的錢,還有銀行付給儲戶利息會不會虧本這些問題,搞不清楚。教師在這裡向學生作一些解釋是必要的,也是及時的。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要求,為了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嘗試大膽地開放教學過程。讓學生通過小組交流,把蒐集到的資訊進行彙報整理,總結利息的求法,培養了學生資訊的交流和處理能力。)

2、存款的方式。

師:根據國家經濟的發展變化,銀行存款的利率也在變化。談談你所知道的儲蓄有哪幾種,並舉例說明,然後教師作適當的補充。有時會有所調整,而且,根據存款是定期還是活期,定期時間的長短,利息也是不一樣的。

出示存款憑證條,並讓學生說說每一欄表示什麼意思,“客戶填寫”一欄該如何填寫,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作適當補充。

我們把錢存入銀行,銀行給我們一個什麼憑證,證明你把錢存入了銀行呢?

這些存單不僅能證明了我們把錢存入銀行,還可以自由存款和取款。

這是老師的一張存款單(課件出示存款單,錢數:1000元、時間:一年、方式:定期),你能從這張存單上得到哪些資訊,你是如何理解這些資訊的?

學生一般都沒有進行過實際的儲蓄,多數學生都沒有見過存單,所以這裡老師把自己的存單展示給學生看,加深學生的感性認識。

學生觀察討論。

我們先來交流一下你能理解的資訊。

生:我知道老師是在中國人民銀行存的款。

師:你還知道有哪些銀行嗎?(建設銀行,工商銀行,交通銀行等)

生:我還知道老師存款的方式是定期存款。

什麼是定期存款的存款方式?那你知道存款的其他方式嗎?

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定活兩便、活期存款等

生:我知道老師存的是一千元人民幣。

師:銀行還辦理外幣儲蓄。

(設計意圖:傳統的教學過程將學生禁錮在課堂上,阻礙了學生能力的形成和發展。聯絡實際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教材中還給出一張銀行用的存款憑條和利息的計算公式,讓學生知道在實際生產生活中的簡單應用及簡單的計算。這樣在已有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出示一張真實的.存款單,給學生一種真實的感覺,從而讓學生更加體驗到數學的價值。)

3、認識本金、利息、利率;明白利息的計算方法。

通過課前的自學,你知道這一千元就叫……?對,我們把存入銀行的錢叫做本金。

生:我還看到利率是百分之二點二五。

你知道什麼叫利率嗎?

利息/本金=利率(老師板書)

師:同學們手中都有一張利率表,大家看看。同桌之間說說你看到了什麼?

關於利率,你們還知道什麼?

………

師:同學們瞭解的還真不少,你們能幫老師算算到期後老師可以得到多少利息?該如何計算呢?

生:“利息/本金=利率”。我還知道:利息=本金×利率。

師:既然大家已經知道了怎麼樣計算利息了,大家就來幫助老師計算一下,一年後我能得到多少利息?

師:如果我要存定期二年能得到多少利息,該如何計算?引起學生的知識需求,產生探究慾望。

學生可能出現下面三個算式:

1)20xx×2.25%×22)20xx×2.70%×23)20xx×2.70%比較三個算式:

1)2.25%是一年的年利率,2.70%是定期二年的年利率

2)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看法。

生1:定期二年得到的利息等於本金乘二年期的利率。

生2:利率是“年”利率,利息的多少還與時間的長短有關,應該再乘時間。

師把公式填寫完整:利息=本金×利率×時間(板書:×時間)

小結:存款選擇的時間不同,利率也不同。計算時一定要選擇與存款時間相對應的利率。

(設計意圖:完全放手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完成新知的學習。這樣為學生創設了思維的空間,探究的空間,交流的空間,注重了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產生過程,即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即學會傾聽又學會表達。)

4、學習利息稅知識:

師:大家都算出了我應得的利息,但實際上我並不能得到你們算出的利息,你們知道為什麼嗎?

教師課件出示,國家規定:存款的利息要按20%的稅率納稅。哪位同學能解釋一下?

生:要扣除利息所得稅,要扣除20%的利息所得稅。

師:那老師到期後能得到多少稅後利息呢?

學生計算後小組交流,生列式計算,允許用計算器。

然後歸納公式

稅後利息=本金×利率×時間×(1-20%)(板書)

教師及時向學生進行要長大以後要做一個依法納稅的好公民。關於稅後利息的計算最好還是建議學生用分步列式計算,先求出稅前利息,再求出應納稅額,最後再求稅後利息,這樣有利於學困生掌握,而且還利於學生弄清每步求的是什麼,同時在遇到求應納稅額時,學生才不會混淆。

小結:在計算時,要看清求的是利息還是稅後利息,再靈活計算。

(設計意圖:在引導學生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層層分析含義、比較數量關係,從而弄清“利息”的初步知識,知道“本金、利息、時間、利率”的關係,巧妙突破教學難點。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同是針對利息稅,進行公民要依法納稅的教育,提高學生的納稅意識。)

(設計意圖:學生各種能力的形成和發展是我們教學的首要任務。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對知識的理解與把握非常深刻。為了使學生對本課時的教學內容得到鞏固和加深,提高綜合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在教法上注重課堂教學的靈活性、科學性。聯絡實際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抓住各知識的細節性、過渡性、完整性進行教學,同時、採用自主探究、觀察、對比、獨立思考、小組合作交流、動手操作、彙報演示等學習策略激發學習動機,促使學生肯學、會學、善學,讓學生在動手做一做、說一說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把握並突破重、難點,獲取新知。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促進學生數學概念的形成和數學結論的獲取。教學中還注重溝通師生的情感因素,面向全體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所有學生都能在數學學習中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基本應用:

(1)、例題:王奶奶要存1000元請你幫助王奶奶算一算存一年後可以取回多少錢?(整存整取一年的利率是2.25%)。

在弄清以上這些相關概念之後,學生嘗試解答例題。

在學生獨立審題解答的基礎上訂正。

板書:

方法一方法二

1000×2.25%×1=22.50(元)1000×2.25%×1=22.50(元)22.50×20%=4.50(元)1000+22.50×(1-20%)

1000+22.50-4.50=1018(元)=1018(元)

答:一年後王奶奶可以取回1018元。

師:我們存入銀行所得的利息要繳納利息稅,利息稅是利息的20%。王奶奶存1000元1年,到期利息22.50元,應繳納利息稅22.50×20%=4.50元,這樣她存入1000元,到期後她可以實際得到本金和稅後利息一共是1018元。

(2)、學生完成第100頁的“做一做”。下面是張叔叔到銀行存款時填寫的存款憑證。到期時張叔叔可以取回多少錢?

四人小組互相檢查對方的計算是否正確。選一到二位同學(實物投影交流)

這裡既是一種實踐應用,也是對學生課前作業的照應,體現了教學設計的完整性,又使學生通過解答,達到了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3)、102頁第

6、7題,學生嘗試計算後,交流。完成練習時看清題目認真審題,有的要繳納利息稅,有的則不必繳納利息稅,像國債、教育儲蓄就不繳利息稅。

2、綜合應用

(1)、王大爺在20xx年1月1日把10000元定期存款二年,可是在20xx年8月1日,急需用錢,你幫王大爺出出主意,該怎麼辦呢?

讓學生明白,如果定期存款中途取時,只能按活期算

生:可以先向別人借錢,等存款到期後,再歸還借款。

生:可以用存摺作抵壓,從銀行貸款,然後等存款到期後,再歸還借款。

這裡是本課的高潮所在,學生靈活運用自己所學知識或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實際問題。

(2)、課後實踐、體驗儲蓄過程

師:請同學們課後把平時積攢的零用錢存入銀行,在儲蓄的過程中如果遇到問題,你能想辦法解決嗎?把不懂的問題記下來,存入問題銀行,我們下節課繼續交流討論。

(設計理念:針對學生差異,實施多元評價。我精心設計練習,讓學生用合作學習的方式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第二個層次的練習設計為實踐延伸,對學生提出具有挑戰性的要求,讓學生獲得實踐體驗,感受到所學的知識能運用於生活。體會到在實際生活中要根據個人的不同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款方式,體驗到不同的存款方式帶來的不同益處。課後要求學生去親自實踐,體驗儲蓄的過程,培養了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利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設計理念:《新課程標準》評價體系,不僅要求教師要關注學生在語文和數學邏輯方面的發展,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瞭解學生髮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在已有的水平上發展,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本節課在教學過程中,除了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采取各種教學活動外,還給學生提供各種展示自己的機會和空間。在課內進行交流時,教師還能根據學生的不同回答,給出知識性、行為邏輯性、實踐性、合作性等方面的多元評價方式,使不同的學生認識了自我,有利於他們的再發展。)

板書設計

利率

存入銀行的錢叫做本金。

取款時銀行多支付的錢叫做利息。

利息與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設計意圖:板書設計為學生提供直觀性的順思維與逆思維兩種形式,使學生一目瞭然,並能依據板書歸納和小結本課時所學的內容。)

人教版國小數學教學設計11

分數的意義是人教版國小數學第八冊第四單元的內容。這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學過分數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學生系統學習分數知識的一個重要的起始概念。同時這節課也是為後面學習分數大小的比較、假分數與整數、帶分數的互化、分數四則計算等打下基礎的一課。因此本節在本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遍性和發展性,要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以及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目標。在基本思想中也指出:現代資訊科技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學與教的方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把現代資訊科技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的工具。

基於以上的認識,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與能力:通過探究性學習使學生知道分數的產生,理解並掌握單位1 及其分數的意義。

2.過程與方法:在網路平臺的支援下,培養學生收集、處理資訊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創設互相協作,積極探索的學習情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並滲透數學來源於實際生活的思想。

教學重點:理解單位1,歸納出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並掌握單位1 及其分數的意義。

教具準備:多媒體教學課件

教學方法手段及學法指導: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資訊收集和處理的能力,並能在網路環境下做出自我檢測和評價。為實現上述目標,突破重難點,我將本節數學課設計成以計算機網路為依託的一種教學方式。在這個環境中,通過提供寬鬆的教學環境,相關的教學資源,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其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充分利用計算機的互動功能,讓學生在網路環境下去完成學習任務。對於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及時的輔導與幫助,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成為一個有思想、會思考的探究者。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師:同學們,六一兒童節又快到了,你們高興嗎?每到這一天,我們學校都會組織野營拉練活動。

(播放情境動畫:同學們排著整齊的隊伍向大山中走去)

師:同學們在大自然中盡情地唱,盡情地跳。到了中午,大家席地而坐,一起用餐,別提多高興了。可是有一個低年級的小同學在吃午餐時卻遇到了一個問題。

(出示課件:一張餅,4個人分)

師:原來啊,他們組有4個人,可是他只帶了一張pizza餅,該怎麼分才能讓大家都滿意呢?你們願意幫幫他嗎?

師:從這裡不難看出,在實際生活中,往往會得到一些不能用整數表示的結果,比如分東西、測量或計算等,這時就需要用一種新的數分數來表示,這樣就產生了分數。這節課我們就共同研究分數的意義。

說明:知識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教學中,通過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情境,聯絡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數學問題來源於生活的思想。

二、歸納意義

1.回顧舊知

師:三年級時我們對分數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你都知道分數的哪些知識?

2.小試身手

師:現在老師想讓同學們親自動手分一分,看看從具體事物中我們能得到哪些分數。同學們願意嗎?請學生點選進入到小試身手的介面中,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物品,點選放大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分一分,並思考可以得到哪些分數?

問:你們得到分數了嗎?誰願意說說是怎樣得到的?

(指名選擇不同物品,採用不同分法,得到不同分數的學生進行彙報)

說明:這一環節的設計力求實現學習自主性。把學習資源交給學生,讓他們按自己的想法去操作,分得的結果必然各異,得到的分數自然也各不相同。讓學生從動手操作中,親身體會分數的產生,同時也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自主探究慾望,在實踐中思考,在思考中歸納,從而為獨立歸納分數的意義奠定了基礎。

3.嘗試歸納

問: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什麼是分數?

師:讓我們看看最科學的說法。(出示分數的意義)

4.理解單位1

問:同學們想一想,單位1可以指什麼?

師:同學們說的都對,大到宇宙空間,小到微塵沙粒,我們想用分數的思想去研究誰,就可以把誰看作單位1。

說明:按照學生認知的發展規律展開新知的探索,並通過觀察、操作、思考、歸納等教學過程,讓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意識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在這裡新知的探索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平臺上,並給他們一個自主、自由的探索空間,去主動構建知識的體系。根據兒童的認知規律及思維特點,在探索中使學生能夠從多角度、多側面、多方位感受知識產生的過程,為學生創設一個積極參與、主動學習的網路環境,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及合作意識。教學中,讓學生主動建構,師生共同合作,共同探究,實現由不知到知,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認識,充分體現學生活動的主體性和自主性。

5.即時訓練

問:你能找出這兩則報道中的單位1嗎?

三、深化理解

(出示蛋糕的畫面)

問:同學們,看到這個畫面你想到了什麼?

再仔細觀察,你還發現了什麼?(上面有12支蠟燭、8朵玫瑰花)

(動態演示:把蛋糕平均分成四份)

從這個畫面中,你發現了哪些有關分數的知識?

(學生可以分別把一整塊蛋糕、12支蠟燭、8朵花看作單位1進行闡述,並從上得到相應的分數)

說明:這一環節的設計,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而且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這裡,觀察的角度不同,單位1也不同,通過觀察和思考,使學生明確,雖然每一份都可以用1/4表示,但由於我們確定的單位1不同,這個分數所表示的實際意義也不同。

四、自測反饋

師:同學們現在又學會了很多關於分數的知識,請點選進入到自我挑戰的內容。比比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所有的挑戰練習。

說明:這一環節的設計,可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自由選擇進入不同型別的練習,同時在學習活動中,充分信任學生,使學生能夠進行創造性學習和活動,通過課件的反饋功能及時發現自己的錯誤,最後通過知識點的統計結果可讓學生自我檢測學習效果。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師:同學們戰況如何啊?完成所有挑戰練習,而且全都正確的舉一下手。

問:誰能說說,這些人還可以用哪一個數來表示?為什麼?

說明:這一環節的設計,巧妙地讓學生把剛剛學到的分數知識適時恰當地運用於課堂當中,不但及時地檢測了學生對分數的意義的理解情況,考察了學生活學活用的能力,而且讓學生切身感受到了分數離我們的生活其實非常近。

五、思維拓展

師:老師這裡還有一組更難的挑戰思維的練習,你們願意嘗試嗎?(出示開放題)

說明:練習設計,層次多樣,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本節課的練習,分為自我挑戰練習和開放拓展練習。這樣的設計既鞏固了基礎知識又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起來,不僅可以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而且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今天所學的數學知識能夠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是有用的數學,從而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應用能力。

六、現場調查

師:現在老師要進行一項小調查。請同學們進入到參與調查的介面,發表一下你對這節課的評價。

你認為這樣的學習方式有趣嗎?是覺得很有趣?還可以?還是沒意思?根據你自己的意願,選擇一項提交上來。

(學生根據自己的意願去自由選擇提交)

師:我們來檢視一下結果。從這個結果中,你能看出什麼?你能提出哪些關於分數的問題?

說明:這一環節的設計,為學生提供了表達自己學習情感的空間。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意願對本節課的學習方式和效果進行評價,而且在統計結果中還可讓學生根據相關資訊提出分數問題,對理解分數的意義又一次進行了提升。

七、全課小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穫和體驗,請把你的想法簽寫到留言板上吧!

人教版國小數學教學設計12

一、生活質疑、匯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每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規律,你們能說說自己的一些作息時間嗎?

學生彙報(教師板書有關的時間)。

師:看來同學們都能用我們學過的整時或用幾點半表示時間,還有的同學用像7∶20這樣的時間來表示。你能從表面上正確讀出這樣的時間嗎?(課件顯示)請同學們看這是小紅同學的午飯時間。你知道是多少嗎?(學生猜測。)

有的學生猜是2時,有的猜是12時10分。

師:有沒有不同意見?(讓學生儘可能說出自己的想法。)

師:看來同學們對這一時間有不同的看法,那麼怎樣才能正確的讀出這樣的時間呢?這節課我們就來進一步認識幾時幾分這樣的時間,好嗎?(板書課題:認識時間)

二、自主探究學習

1.認識鐘面。

師:要認識這樣的時間,首先我們要了解鐘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螢幕上顯示的鐘面或手中的學具鐘面,互相說一說:你看到鐘面上有些什麼?

a.小組觀察交流,教師巡視。

b.分組彙報議論結果,小組間互相補充。

鐘面上有時針和分針,有12個大格,每個大格里有5個小格。有12個數。

2.認識幾分。

a.師:同學們都知道:時針是用來記時的,分針是用來記分的。你知道時針走多少是1時?分針走多少是1分嗎?

生:時針走一個大格是1小時,分針走1小格是1分。

師:對。(課件演示1分。)

師:分針走1大格是幾分?為什麼?(5分。)

b.現在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數一數、算一算:分針從12走到每一個數字各是幾分?

c.小組交流後,彙報進幾分。(課件演示10、15、20等)也就是說分針走一圈是多少分針?(60分。)你能很快記住每個數表示幾分嗎?(學生想辦法記住。)

d.課件演示分針走到5、8各是幾分?

3.認識1時=60分。

師:下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分針走一圈,時針有什麼變化(課件顯示。)

生: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了一個大格。

師:分針走一圈是多少分?(60分。)時針走一大格是幾時?(1時。)

這說明1時和60分是什麼關係?(相等。)

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1時=60分。

4.教師小結:剛才同學們認識了鐘面,知道了時針和分針從12走到每個數字各表示幾時或幾分了。

5.學習讀時間

師:現在你知道小紅的午飯時間是幾時幾分了嗎?願意把你的方法介紹給同學們嗎?先在小組內交流一下,說說你是怎樣看出是12時10分的?

a.小組交流,教師巡視。

b.介紹方法。

生:我的方法是:時針指著12就是12時,分針指著2就是10分,所以是12時10分。

師:這位同學的方法是先看時針,再看分針。誰還想說一說你的方法?

讓學生儘可能多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c.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小結:從剛才同學們的介紹中,老師學會了讀時間的方法,這就是先看時針,時針剛剛走過幾就是幾時多,再看分針,分針走了幾個小格就是幾分,對嗎?

d.練習。那你能用這個方法讀出小紅的這些作息時間各是幾時幾分嗎?(課件顯示。)

學生回答後,教師問:同學們都能正確讀出這些時間,你能把它們記下來了嗎?

學生獨立寫,兩生上黑板寫。寫完後,教師講解說明兩種不同的記時法。

三、鞏固練習

同學們都能正確的讀出和寫出時間,下面我們做幾個練習,看誰學的最棒,好不好?

1.讀出鐘面上的時間。

2.連線。

3.撥表練習。

同學們想不想知道老師的一些作息時間。(想。)

你能在表上撥出這些時間嗎?(能。)請同學們拿出表準備好。(課件顯示。)

我上午8時15分上第一節課,11∶20下班。下午2∶10上班,4時55分下班。

同位合作,每人說一個時間,另一個同學撥出來。

撥完一個就集體訂正,或同位互相檢查。

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自己總結:今天你學到了什麼知識?怎樣學到的?

師:下課時間到了,請同學們看現在的時間是多少?(讓學生觀察實物投影儀上的手錶。)

回家後,把你上午和下午放學到家的時間記下來好嗎?

反思:

通過觀察、操作、思考、討論等活動,初步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合作學習意識。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真是一舉兩得。

小小商店

教學目標

1.通過“角色扮演”這一生動有趣的活動形式,一方面加深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進一步掌握人民幣的換算及計算方法。

2.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3.同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4.通過本活動讓學生切身體會人民幣在生活中的作用,學會與人溝通和交流。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86~87頁。

教具、學具準備

“文明顧客星”若干,玩具用品、學習用品、生活用品、回收站所需的牌子,胸卡9個,讓每人準備一個錢包(自制),學具人民幣若干。

引入

師:小朋友,你知道開封最大的超市是哪家超市嗎?

生:三毛時代廣場。

師:來到三毛時代廣場,你最喜歡哪個櫃檯的東西?為什麼?

生1:玩具櫃檯,因為……

生2:食品櫃檯,因為……

師:當你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想把它買下來嗎?

生:願意把它買下來。

師:你都自己用錢買過哪些東西?

生:麵包、學習用品、剪刀、玩具熊……

新授

師:我們班的小朋友真是又聰明又能幹,會畫畫、會摺紙,還會自己買東西。下面我們玩一個買賣商品的遊戲,好嗎?

師:開一家綜合性的商店,第一步要做什麼?

學生各抒已見。

師:對,首先先將商品按不同種類放在櫃檯上,並掛上相應的牌子。誰願意用你的巧手佈置櫃檯?(點六名學生上臺將商品分類放在貨架上,並掛上相應的牌子。)

師:其餘的小朋友可一邊欣賞精美的商品,一邊給這些小朋友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議。學生擺完後問:這幾位小朋友是按什麼擺放的?

生:把玩具放在一起,把學習用品放在一起,把生活用品放在一起。

師:這些商品上標的價錢,你都認識嗎?

師:誰願意讀一讀。

生:一隻恐龍18元……

師:萬事具備,只欠東風。現在我宣佈我是“小小商店”的總經理(掛上胸卡)。現在我聘任8個組長擔任“小小商店”的.小經理和收銀員,其餘的小朋友當顧客,有請“小小商店”的成員和大家見面。(學生上場。)

師:俗話說的好“商場如戰場”,連我們“小小商店”也不例外。還是讓我們聽三個櫃檯的小經理是怎麼介紹本櫃檯的商品的?

a、玩具櫃檯經理:走過路過不要錯過……

b、學習用品櫃檯經理:看一看呀,瞧一瞧……

c、生活用品櫃檯經理:享受生活每一天……

師:各經理介紹的真棒,我們也持以優質的服務,物美價廉的商品,歡迎您的光臨!噢,對了,忘了告訴大家,我們“小小商店”還特設了一個回收站,你們知道回收站是回收什麼的嗎?

生:瓶子、廢紙、易拉罐、舊電池……

師:請回收站的站長為大家介紹一下。

(鼓掌。)

師:聽了這幾位小經理的介紹,我想許多小顧客也有點心動了,心動不如行動,到底“小小商店”能否使大家高興而來,滿意而歸,這是讓我們的“上帝”做決定吧!

師:我們在購物時,人特別多,你們應注意什麼?

生:注意……

師:對,我們要文明購物。在這裡,告訴每個顧客一個好訊息。如你在購物時講文明、守秩序,小經理會發給他一顆文明顧客星,你們能得到這樣的榮譽嗎?

(生答。)

師:接下來,就有請小經理和收銀員做好接待顧客的準備,各位顧客,讓我們在輕鬆愉快的音樂中購買自己喜歡的商品嗎?

(學生排隊購物)教師巡視。

遊戲

師:看得出來,每位小顧客都有收穫,不知“小小商店”的服務是否得到大家的滿意呢?(生答。)

師:你在購物中,遇到麻煩和問題了嗎?你是怎麼解決的?(生可提各種問題,大家也可幫助解決)詢問幾位顧客,都購買了什麼東西?花了多少錢?

[通過全班同學的討論,培養學生在學習數學時進行交流的習慣。]

師:看樣子,“小顧客”們在“小小商店”購物非常愉快,讓我們一同問問各櫃檯收銀員,共收入多少錢?

玩具櫃檯:收入……

生活用品櫃檯:收入……

學習用品櫃檯:收入……

師:請回收站站長彙報一下你們的成果。

(生答。)

師:你們打算怎樣處理這些東西。(生答。)

教師小結。師:通過這個購物活動,你學會了什麼本領?(互相交流,談感受。)

教師總結。

人教版國小數學教學設計13

教材分析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第一課時 (包括教材80-81頁例1、例2和“做一做”,練習十五中的第1-4題。)通過實驗、操作、觀察圖形的拼擺、割補理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來源,從而進行分析、概括出面積計算公式,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學情分析

1.學生在以前的學習中,初步認識了各種平面圖形的特徵,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加上這些平面圖形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應用也十分廣泛,學生學習時並不陌生。

2、從學生的現實生活與日常經驗出發,設定切近生活的情境,把學習過程變成有趣的活動。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2、會正確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操作、觀察、比較活動,初步認識轉化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概括、推導能力,

2、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運用轉化的思想探索知識的變化規律,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演示和操作,使學生感悟數學知識內在聯絡的邏輯之美,加強審美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難點:理解和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理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過程。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什麼叫面積?常用的`面積計量單位有那些?

2.出示一張長方形紙,他是什麼形狀?它的面積怎麼算?

二、探究新知

1、情景匯入:出示長方形、 平行四邊形 。這兩個圖形哪一個大一些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樣算呢 ?

板書課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用數方格的方法計算面積。

(1)用幻燈出示教材第80頁方格圖:我們已經知道可以用數方格的方法得到一個圖形的面積。現在請同學們用這個方法算出這個平行四邊形和這個長方形的面積。

說明要求:一個方格表示1cm2,不滿一格的都按半格計算。把數出的資料填在表格中(見教材第80頁表格)。

(2)同桌合作完成。

(3)彙報結果,可用投影展示學生填好的表格。

(4)觀察表格的資料,你發現了什麼?通過學生討論,可以得到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底與長、高與寬及面積分別相等;這個平行四邊形面積等於它的底乘高;這個長方形的面積等於它的長乘寬。

2.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

(1)引導:我們用數方格的方法得到了一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但是這個方法比較麻煩,也不是處處適用。我們已經知道長方形的面積可以用長乘寬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不是也有其他計算方法呢?

(2)歸納學生意見,提出:通過數方格我們已經發現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於底乘高,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邊形都可以用這個方法計算呢?需要驗證一下。因為我們已經會計算長方形的面積,所以我們能不能把一個平行四邊形變成一個長方形計算呢?請同學們試一試。

a.學生用課前準備的平行四邊形和剪刀進行剪和拼,教師巡視。

b.請學生演示剪拼的過程及結果。

c.教師用教具演示剪—平移—拼的過程。

(3)我們已經把一個平行四邊形變成了一個長方形,請同學們觀察拼出的長方形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你發現了什麼?

小組討論。出示討論題:

①拼出的長方形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比,面積變了沒有?

②拼出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什麼關係?

③能根據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匯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嗎?

小組彙報,教師歸納:

我們把一個平行四邊形轉化成為一個長方形,它的面積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相等。

這個長方形的長與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等,

這個長方形的寬與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等,

因為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所以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3.教師指出在數學中一般用S表示圖形的面積,a表示圖形的底,h表示圖形的高,請同學們把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出來。

S=ah

三、 應用反饋。

1.出示教材練習十五第1題。讀題並理解題意。

學生試做,交流作法和結果。

2.討論:下面兩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嗎?為什麼?

學生討論彙報。全班訂正。(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不僅鞏固了知識,同時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課堂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引導學生回顧學習過程,體驗學習方法。)

人教版國小數學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圖形的軸對稱,探索圖形軸對稱的特徵和性質,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實踐、發現,親歷知識形成的過程,進一步掌握觀察、思考、歸納的數學學習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感受對稱美,陶冶熱愛數學的情感和形成樂於探索的態度,學生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實際價值。

教學重點:掌握軸對稱圖形的特徵,並能補全軸對稱圖形。

教學難點:在方格紙上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

教學過程:

一、喚起與生成

1、複習舊知

出示課件:(二年級課本圖片)

同學們還記得這些圖形嗎?它們都是什麼圖形?(都是軸對稱圖形)

這就是我們二年級學過的軸對稱圖形,關於軸對稱圖形,我們已經知道了什麼?

生彙報,並找出圖形的對稱軸。

2、揭示課題

這節課我們就用數學的眼光,深入研究軸對稱圖形。

探究與解決

探究一:軸對稱圖形的特徵

出示例1圖片

它是軸對稱圖形碼?你能畫出它的對稱軸嗎?

請同學們想像一下,如果沿著對稱軸對摺,對稱軸兩邊的圖形會……(重合)

圖形上的線段會……(重合),線段上的點呢?……(也會重合)。如果這裡有一個點A,會與哪個點重合?(生上臺指)像這樣,對摺後,能完全重合的點,叫做對稱點。點A和點A’互為對稱點。

問題1:仔細觀察點A、點A’和對稱軸,你有什麼發現?

生彙報

小結:通過觀察,我們發現,這組對稱點,在對稱軸相對的兩邊,並且它們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

那麼,你還能找到點B的對稱點嗎?

你還能找出更多組的對稱點嗎?(拿出學習單,試一下)

誰還找到了不同的對稱點?

小結:這無陣列對稱點中的每一組對稱點,都在對稱軸相對的兩邊,並且它們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

連線你找到的每組對稱點。

問題2:仔細觀察,每組對稱點之間的連線與對稱軸有什麼關係?

同學們,你們找到的每組對稱點的連線,都與對稱軸垂直嗎?

垂直表示的是兩條直線的關係,可以說它們是互相垂直。看來,每組對稱點之間的連線,都與對稱軸互相垂直。

小結:軸對稱圖形的特徵:

每組對稱點都在對稱軸相對的兩邊。

每組對稱點到對稱軸的距離都相等。

每組對稱點之間的連線與對稱軸互相垂直。

探究二:補全軸對稱圖形的方法。

出示例2

這是一個不完整的軸對稱圖形,你能補全嗎?補全後會是一個什麼樣的軸對稱圖形?這是同學們的猜想?如何驗證我們的猜想?

請拿出學習單,開啟第二頁。

1、請補全下面這個軸對稱圖形。

2、請同學們小組內交流,你是怎樣完成這個軸對稱圖形的?

生彙報

同學們,都用了這兩種方法完成的嗎?

這兩種方法都能很好的完成這幅圖形,哪種方法才是最快的呢?

同學們真了不起,你們的想法和數學家的'想法一樣。他們也是這樣想的。

看來,要想畫的又好又快,需要這幾個步驟:

先找到這幾個點

(課件出示1、找:端點)

找到端點之後,我們要……

生:找對稱點(課件出示2、標:對稱點)

然後呢?

生:連線(課件出示:3、連:順次連線)

小結:同學們,在這節課上,我們通過動手動腦、自主探索,(課件出示)不僅發現了軸對稱圖形的特徵…… 而且還找到了補全軸對稱圖形又好又快的方法……想不想利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問題。

三、訓練與應用

1、你能補全這個圖形碼?

(拿出作業紙的第三頁,看誰畫的又好又快)生彙報。怎樣完成的?

2、是從哪張紙上剪下來的?連一連。

你是怎樣想的?

像下面這樣把一張紙連續對摺3次,剪出的是什麼圖形?對摺四次呢?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課下試一下。

四、小結與提升

一節課的時間是有限的,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哪些收穫?

軸對稱現象不止在我們數學上有,生活中也有很多的軸對稱現象。

欣賞圖片

美不美?(美)其實,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只要我們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我們就會發現生活中的美,會發現看似枯燥的數學王國也充滿了樂趣,充滿了美……

人教版國小數學教學設計15

教材分析

學習內容與任務說明

1.學習內容:

①什麼是平面圖形的周長與面積?比較周長和麵積的區別。

②用網路圖形構建平面圖形周長與面積推導公式體系圖,揭示知識間的內在聯絡。 ③平面圖形周長與面積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2.任務說明:通過平面圖形周長與面積的複習,使學生能應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

3.完成任務的過程:

①各小組同學明確學習目標,利用網路自主學習,組內協作,共同完成任務。

②組長巡視,組織本組同學完成學習目標,彙總本組觀點。

③老師巡迴指導,答疑解惑,彙總本組的觀點。

④老師根據學生的彙報結果總結、評價、提升。

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年齡特徵與身心發展來看,本課的複習物件是即將畢業的六年級學生。雖然,這一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仍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但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已獲得了一定的發展。他們已具備了主動學習,自主思考的能力。對於老師提出的學習任務,他們有主動回憶,主動複習的內驅力。他們能對具體要求有序地進行思考、討論,獲得豐富的知識再現。並且學生已具有一定的計算機操作能力,渴望與他人進行網上交流和合作學習。網路環境下的課程學習是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是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的應用,學生興趣很濃,但對資訊的分析能力欠缺,基於以上思考,我擬採用情景教學法和自主學習法為主,利用情境、合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主動探究、主動發現,主動建構知識意義,完成學習目標。

教學目標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①引導學生回憶、整理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麵積的意義及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並能熟練運用公式進行計算。

②引導學生探究知識間的相互聯絡,構建知識網路,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並從中學習整理知識,領會學習方法。

2.能力目標:

①讓學生在設計的網頁上瀏覽複習內容,初步培養他們獲取資訊、分析資訊、比較資訊的能力。

②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①從貼近學生實際的身邊出發,通過形象的動畫演示,豐富的網路資源,使學生體驗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的過程,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思想。

②滲透“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絡”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引導學生探尋知識間的相互聯絡;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培養學生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運用於生活的數學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學習重點:引導學生探究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麵積,根據它們間的聯絡構建知識網路,並應用平面圖形周長與面積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對策:

①給學生提供相關資料,提出學習目標,讓學生自己上網學習,獲取資訊,分析歸納形成結論。

②在老師引導下,通過交流協作,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學習難點:

①在網路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知識能力差異,完成自主協作學習。

②教師怎樣扮演好課堂的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的角色。

對策:

①巡視瞭解,觀察學生的反饋狀況,及時輔導、調整。

②激勵措施,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線上測試。

③學習內容與學習任務的具體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