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教學設計

來源:果殼範文吧 1.26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教學設計

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 熟練掌握一、二級運算單列式從左到右的運算順序。

2、 培養學生列綜合算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 感受教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

  教學重難點

1、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

2、發現並總結概括出沒有括號的混合運算順序。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冬天你最喜歡什麼運動?(堆雪人、打雪仗、滑冰、滑雪)這節課我們就來了解認識有關滑冰場情況。(出示“冰雪天地”主題圖)讓學生認真觀察圖。

根據主題圖和提示提出問題。

1、肯定學生的積極表現,引導學生回顧和本節內容相關的舊知識。

2、出示資訊,多媒體展示問題。

(二)結合情境,探究新知。

(1)天山滑雪場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離去,又有85人到來,現在有多少人在滑雪?

A:師:根據資訊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生:下午有多少人?

生:滑雪場一共有多少人?

師:你能有什麼解決辦法?

師:引導學生交流,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

B: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鼓勵學生獨立列算式,然後求解,師生共同總結。

C:表揚表現積極的學生,多媒體展示問題二:“冰天雪地”3天接待987人,照這樣計算,6天預計接待多少人?

D:請學生先進行獨立思考,然後相互討論。

E:強調算式的多樣化,幫助學生理解。例如:問題二中算式987÷3表示6天總共接待的人數,再乘以6表示6天總共接待的人數,他們的現實意義是相同的,所以兩種演算法都是正確的。

3、結運算規律,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裡,如果只有加減法或者只有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4、請學生做書中的小練習。

(三)總結與反思,佈置思考題

1、檢查學生練習情況,請同學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教師再做適當補充。

2、教師進一步強調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請學生反思自己本節課的學習情況,並談談收穫和體會。

3、佈置思考題及課後作業。

思考題:

如果一個算式裡有加減法,又有乘法,應如何計算?

課後作業:

練習一第1、2、5題

  課後習題

練習一第1、2、5題

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體會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的應用。

2、通過學生自主探索,使學生能根據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3、培養學生空間觀念和小組合作能力。

  教學重難點

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體會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講解定向運動,匯入新課。

定向運動就是藉助地形圖和指南針,按照標繪在地圖上的方向線,在野外環境中自行選擇行進路線,不斷地判斷並糾正前進的方向,依次通過賽會預先放置的各個檢查點,以最短時間到達所有點標併到達終點者為勝的一項體育運動。定向運動是一項健康的戶外運動、是一項人與自然融合的運動、是一項挑戰自我的運動。在運動中人們有迴歸自然、身心放鬆的良好感覺。定向運動通常在森林、郊外和城市公園裡進行,也可在環境優美的校園裡進行。

二、板書課題 位置與方向

師:下面就讓我們共同挑戰一次公園定向越野賽。

自己探究:這次探究公園定向越野賽,第一賽段是從起點到1號點,那我們如何去找1號點呢? 生:1號點在起點東北方向,我們從起點向東北方向走。

師:只知道向東北方向走,能又快又準的找到號點嗎?

生:我認為不行。從起點到東北方向有很多路線可以走。

師:對啊!我們只知道方向,但怎樣才能很快到1號點呢?

生:我認為找起點到1號點路程最近的方法最好,這樣才能很快到1號點。

師:現在我們同學有兩種方法,一種只看方向,另一種只看兩地的距離,那麼,大家想一想:這樣能準確描述1號點嗎?

師:那怎樣才能準確地找到1號點呢?

生:只知道方向或距離是不行的,要同時知道這兩個條件才行。

師:那怎樣利用已有的方向和位置來確定1號點的位置? (分組討論) 生:1號點在起點東偏北30°的方向,大約要走1000米。

生:1號點在起點北偏東60°的方向上,大約要走1000米。

師:提問:確定任意一點,應從哪幾個方面描述?

生:從方向、距離來描述。

師:同學們能否指出教室的東南西北方向?

一生指出東南西北方向。

師:你能根據自己所在的位置指出東偏北30°的方向嗎?(學生指出了)

小結:同學們,平時我們在生活中描述位置方向,一般以夾角較小方向上物體所在方向離得較近,就說偏向那個方向。

三、拓展練習:

1、圖上練習:教材第18頁“做一做”

2、實踐活動:分組交流描述學校裡各個建築物的所在位置方向。

四、總結:你在本課學到了什麼?有什麼收穫?

  課後習題

完成課後練習題。

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用小括號是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策略。

2.使學生掌握含有兩級運算(含有小括號)的運算順序,並能正確計算。

3.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從不同角度考慮問題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掌握含有兩級運算(含有小括號)的運算順序,並能正確計算。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引入新課。

1、口算

120+30-60 8×5×10

20+30÷3 120÷3×5

12×5-40÷2 150-100÷5×4

100×(38-31)

二、學習新課

1.出示掛圖及例4(板書後)

1.引導學生認真讀題,理解題意。(尤其是每30位遊人需一名保潔員,師可問:60位遊人需幾名?90位遊人呢?

2.分析題中數量關係,從問題入手,先要求什麼,再求什麼……的思路獨立思考。

3.交流解題思路(引導說出第2種解法)。

4.如何把上式列成一個算式呢?(板書後)

問:每步算式表示的意義。

對含有小括號的運算,應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2.練習P11做一做。

3.出示例5.(板書後)

請生在書上的算式裡標出運算順序號。兩名學生板演,同桌互評後獨立計算,集體訂正。

師問:觀察兩小題有什麼相同地方?有什麼不同地方?兩題結果為什麼不一樣?

最後,同桌互相說一說每小題先求什麼,再求什麼,最後求什麼?

師:給出加法、減法、乘法、除法統稱為四則運算,以小組合作形式總結四則運算順序。

師整理板書四則運算順序。(板書後)

4.練習P12做一做1、2題。

5.課堂總結: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課後習題

完成課後練習題。

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觀察發現,掌握加法交換律的意義。

2.學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換律,初步感知代數思想。

3.會運用加法交換律驗算加法。

過程與方法:

1.經歷加法交換律的發現過程,體驗觀察比較,舉例論證,總結歸納的學習方法。

2.經歷加法交換律的應用過程,體驗數學知識間的聯絡和它的廣泛應用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感受發現知識的快樂,激發學生的興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並掌握加法的交換律。

教學難點:能根據實際情況,在計算式靈活應用加法運算律。

  教學工具

多媒體、板書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李叔叔準備騎車旅行一星期,他今天上午騎了40 km,下午騎了56千米,李叔叔今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

(1) 理解題意

求李叔叔今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就是求上午和下午一共騎了多少千米?

用加法:40+56或56+40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加法運算的定律

板書:加法運算定律

(2) 解決問題

40+56=96(km)或56+40=96(km)

(3) 觀察算式,發現定律

兩道算式的得數相同,所表示的都是李叔叔今天一天騎的路程,因此兩道算式之間可用等號連線,即40+56=56+40

觀察40+56=56+40,發現,等號左、右兩邊的加數相同,只是交換了位置,但結果不變。由此可以得出結論: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

(4)驗證定律

是否所有的加法算式交換加數的位置,和都不變呢?可以舉例驗證。如:

0+200=200 ; 200+0=200 所以 0+200=200=0

11+78=89 ; 78+11=89 所以 11+78=78+11

發現:任意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這就是加法的交換律。

(5)用字母表示定律

在數學當中通常用字母表示定律,若用a,b分別代表兩個加數,則加法交換律就可以表示為a+b=b+a(a,b代表任意數)。用字母表示更加直觀、方便。

板書:加法交換律:a+b=b+a

歸納總結1: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用字母表示為:a+b=b+a。

隨堂練習:

小紅有24支水彩筆,小剛有16支水彩筆,小紅和小剛一共有多少支水彩筆?

答案:24+16=40(支)或者16+24=40(支)

探究新知2:加法結合律

情境匯入:

問李叔叔這三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

1. 理解題意

師:要求三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就是求第一天所騎的加上第二天再加上第三天所騎的所有路程是多少,列式:88+104+96

2. 解答:

方法一:按從左往右的順序:

88+104+96

= 192+96

= 288(千米)

方法二: 觀察算式中96+104正好等於200,所以可以先把後兩個數加起來,再加上他們的和。

即: 88+104+96

= 88+(104+96)

= 88+200

= 288(千米)

答:李叔叔這三天一共騎了288千米。

3. 發現規律

觀察兩種解題方法,發現:一是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再加上第三個數,方法二是先把後兩個數相加,再和第一個數相加,他們的計算結果相同,因此,

可以寫成等式(88+104)+96=88+(96+104)

歸納總結2: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加,和不變,這個叫加法結合律 。

4. 用字母表示定律

如果用a,b,c表示任意三個數,那麼加法結合律可以表示為:(a+b)+c=a+(b+c)

板書:加法結合律(a+b)+c=a+(b+c)

活學活用:

有三塊布,第一塊長68米,第二塊長59米,第三塊長41米,那麼三塊布一共有多長?

68+(59+41)

= 68+100

= 168(米)

答:三塊布一共有 168米

探究新知3:加法中的簡便運算

下面是李叔叔後四天的行程

1.理解題意

師:要想求李叔叔後四天還要騎多少千米,只要把後四天所有的路程加起來就行了,列式為:115+132+118+85

2.觀察算式特點

師:同學們,仔細觀察發現,115與85能湊成整百數,132與118能湊成整數,因此用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就能把式子改寫為:

115+132+118+85

= 115+85+132+118

加法交換律 = (115+85)+(132+118)

加法結合律

= 200+250

= 450

3.解答

115+132+118+85

= 115+85+132+118

= (115+85)+(132+118)

= 200+250

= 450(千米)

歸納總結:

在加法算式中,當某些數可以湊成整十,整百數或者多個相同數時,運用加法交換率或者加法結合律改變式子的運算順序,可以使運算更方便。

活學活用:

丁傑看一本故事書,第一天看了62頁,第二天看了93頁,這時還剩下138頁沒有看,這本故事書一共有多少頁?

答案: 62+93+138

=(62+138)+93

= 200+93

= 293(頁)

答:這本故事書一共有293頁。

探究新知4:連減的簡便運算

情境匯入

一本書一共有234頁,還有多少頁沒看?

1. 理解題意

師:已知總頁數是234頁,減去昨天和今天看的,就是剩下的。

2、列式子

解法一:(1)今天看的 66+34=100(頁)

(2)剩下的 234-100=134(頁)

解法二:從總頁數中減去今天看的34頁,再減去昨天看的66頁,

剩下的就234-34-66=134(頁)

3.比較發現

比較以上解法得數是一樣的,可知:從一個數中連續減去兩個數,也就相當於從被減數中減去兩個減數的和,在連減算式中任意交換減數的位置,差不變。

即:a-b-c=a-(b+c) ; a-b-c=a-c-b

活學活用:

媽媽拿100元去超市購物,買蔬菜花了26元,買水果花了24元,還剩多少錢?

答案:100-26-24=50(元)

拓展提升:

1、 計算 :1+2+3+4+5......+48+49+50

師解析:

方法一:觀察這組資料發現,1+50=51,2+49=51,3+48=51….25+26=51

50個數相加,兩兩結合為25組,每組的和都為51,這樣可以算出答案:51×25=1275

方法二:如果把50個數倒過來寫,分別相加,就是50個51相加再除以2,即是答案。

即:1+2+3+4….+48+49+50

= (1+50) ×(50÷2)

=1275

歸納總結:解決問題要動腦,這樣會找到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案,解答時要選擇一個最簡便的方法。

舉一反三:

用簡便方法計算:199999+19998+1997+196+95

答案: 199999+19998+1997+196+95

= 200000+20000+20xx+200+100—(1+2+3+4+5)

= 222300—15

= 222285

歸納小竅門: 當算式中的數字較大時,可以利用估算的思路,把它們都看做是和它們最接近的整百、整千、整萬….的數,計算出結果後,再減去多加的部分。

課後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呢?

a.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加法運算律和加法結合律

用字母表示為a+b=b+a; a+b+c=a+(b+c)

b.數學運算時要選擇簡便運算方法,在加法算式中,當某些數可以湊成整十,整百數或者多個相同數時,運用加法交換率或者加法結合律改變式子的運算順序,可以使運算更方便。

  課後習題

1、 計算下列算式

138+227+173 69+406+94

答案:138+227+173 69+406+94

= 138+(227+173) = 69+(406+94)

=138+400 =69+500

=538 =569

2、一根鋼絲,第一次用去187米,第二次用去145米,這時還剩下113米,這根鋼絲全長多少?

答案: 187+145+113

= (187+113)+145

= 300+145

= 445(米)

答:這根鋼絲全長445米

  板書

加法運算律

加法交換律 加法結合律

a+b=b+a; a+b+c=a+(b+c)

善於發現簡單法,計算準確快又好

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情景創設,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充分呼叫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知識遷移。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探究和歸納乘法交換律、結合律,理解乘法交換律、結合律的作用,瞭解運用運算定律可以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過程與方法:鼓勵學生大膽猜想,並從中感悟科學驗證的方法。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當演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教學情景的創設和欣賞自然景色的美,向學生滲透環保教育。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探索發現乘法交換律、結合律,懂得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難點

乘法分配律的應用。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二、學習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

1.學習例5。

(1)出示例5

(2)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解決問題。

(3)引導學生對解決的問題進行彙報。

4×25=100(人)

25×4=100(人)

兩個算式有什麼特點?

你還能舉出其他這樣的例子嗎?

教師根據學生的舉例進行板書。

你們能給乘法的這種規律起個名字嗎?

板書:交換兩個因數的位置,積不變。這叫做乘法交換律。

能試著用字母表示嗎?

學生彙報字母表示:a×b=b×a

2.學習例6。

(1)出示例6

(2)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解決問題。

教師巡視,適時指導。

(25×5)×2 25×(5×2)

=125×2 =10×25

=250(桶) =250(桶)

(3)引導學生對解決的問題進行彙報。

兩個算式有什麼特點?

你還能舉出其他這樣的例子嗎?

教師根據學生的舉例進行板書。

你們能給乘法的這種規律起個名字嗎?

板書:先把前兩個數相乘,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乘,積不變。這叫做乘法結合律。

能試著用字母表示嗎?

學生彙報字母表示:(a×b) ×c=a× (b×c)

(4)完成例6下面做一做的第一題。

3.學習例7。

(1)出示例7。

(2)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解決問題。

教師巡視,適時指導。

(3)引導學生對解決的問題進行彙報。

兩個算式有什麼特點?

你還能舉出其他這樣的例子嗎?

教師根據學生的舉例進行板書。

你們能給乘法的這種規律起個名字嗎?

板書: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先把它們與這個數分別相乘,再相加,這叫做乘法分配律。

能試著用字母表示嗎?

學生彙報字母表示:(a+b)×c=a×c+b×c

a×(b+c)=a×b+a×c

(4)完成例7下面做一做的第一題。

3.學習例8。

(1)出示例8。

(2)收集資訊,明確條件問題

(3)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解決問題

(4)讀懂過程,感悟不同方法

  課後小結

今天你有什麼收穫?

  課後習題

1.運用乘法運算定律,在下面的橫線上填上恰當的數。

78×85×17=78×(_____×______)

81×(43×32)=(_____×______)×32

(28+25)×4= ×4+ ×4

15×24+12×15= ×( + )

6×47+6×53= ×( + )

(13+ )×10= ×10+7×

2.判斷對錯。

(1)39×22-39×2=39×22-2 ( )

(2)39×22-39×2=39×(22-2) ( )

(3)39×28+39×72=39×28+72 ( )

(4)39×28+39×72=39×(28+72) ( )

(5)39×12=39×(12-2) ( )

(6)39×12=39×(10+2) ( )

  板書

交換兩個因數的位置,積不變。這叫做乘法交換律。

先把前兩個數相乘,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乘,積不變。這叫做乘法結合律

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圖形的軸對稱,探索圖形軸對稱的特徵和性質,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實踐、發現,親歷知識形成的過程,進一步掌握觀察、思考、歸納的'數學學習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感受對稱美,陶冶熱愛數學的情感和形成樂於探索的態度,學生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實際價值。

教學重點:掌握軸對稱圖形的特徵,並能補全軸對稱圖形。

教學難點:在方格紙上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

教學過程:

一、喚起與生成

1、複習舊知

出示課件:(二年級課本圖片)

同學們還記得這些圖形嗎?它們都是什麼圖形?(都是軸對稱圖形)

這就是我們二年級學過的軸對稱圖形,關於軸對稱圖形,我們已經知道了什麼?

生彙報,並找出圖形的對稱軸。

2、揭示課題

這節課我們就用數學的眼光,深入研究軸對稱圖形。

探究與解決

探究一:軸對稱圖形的特徵

出示例1圖片

它是軸對稱圖形碼?你能畫出它的對稱軸嗎?

請同學們想像一下,如果沿著對稱軸對摺,對稱軸兩邊的圖形會……(重合)

圖形上的線段會……(重合),線段上的點呢?……(也會重合)。如果這裡有一個點A,會與哪個點重合?(生上臺指)像這樣,對摺後,能完全重合的點,叫做對稱點。點A和點A’互為對稱點。

問題1:仔細觀察點A、點A’和對稱軸,你有什麼發現?

生彙報

小結:通過觀察,我們發現,這組對稱點,在對稱軸相對的兩邊,並且它們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

那麼,你還能找到點B的對稱點嗎?

你還能找出更多組的對稱點嗎?(拿出學習單,試一下)

誰還找到了不同的對稱點?

小結:這無陣列對稱點中的每一組對稱點,都在對稱軸相對的兩邊,並且它們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

連線你找到的每組對稱點。

問題2:仔細觀察,每組對稱點之間的連線與對稱軸有什麼關係?

同學們,你們找到的每組對稱點的連線,都與對稱軸垂直嗎?

垂直表示的是兩條直線的關係,可以說它們是互相垂直。看來,每組對稱點之間的連線,都與對稱軸互相垂直。

小結:軸對稱圖形的特徵:

每組對稱點都在對稱軸相對的兩邊。

每組對稱點到對稱軸的距離都相等。

每組對稱點之間的連線與對稱軸互相垂直。

探究二:補全軸對稱圖形的方法。

出示例2

這是一個不完整的軸對稱圖形,你能補全嗎?補全後會是一個什麼樣的軸對稱圖形?這是同學們的猜想?如何驗證我們的猜想?

請拿出學習單,開啟第二頁。

1、請補全下面這個軸對稱圖形。

2、請同學們小組內交流,你是怎樣完成這個軸對稱圖形的?

生彙報

同學們,都用了這兩種方法完成的嗎?

這兩種方法都能很好的完成這幅圖形,哪種方法才是最快的呢?

同學們真了不起,你們的想法和數學家的想法一樣。他們也是這樣想的。

看來,要想畫的又好又快,需要這幾個步驟:

先找到這幾個點

(課件出示1、找:端點)

找到端點之後,我們要……

生:找對稱點(課件出示2、標:對稱點)

然後呢?

生:連線(課件出示:3、連:順次連線)

小結:同學們,在這節課上,我們通過動手動腦、自主探索,(課件出示)不僅發現了軸對稱圖形的特徵…… 而且還找到了補全軸對稱圖形又好又快的方法……想不想利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問題。

三、訓練與應用

1、你能補全這個圖形碼?

(拿出作業紙的第三頁,看誰畫的又好又快)生彙報。怎樣完成的?

2、是從哪張紙上剪下來的?連一連。

你是怎樣想的?

像下面這樣把一張紙連續對摺3次,剪出的是什麼圖形?對摺四次呢?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課下試一下。

四、小結與提升

一節課的時間是有限的,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哪些收穫?

軸對稱現象不止在我們數學上有,生活中也有很多的軸對稱現象。

欣賞圖片

美不美?(美)其實,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只要我們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我們就會發現生活中的美,會發現看似枯燥的數學王國也充滿了樂趣,充滿了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