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三年級上冊教學設計

來源:果殼範文吧 1.23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線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三年級上冊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國小三年級上冊教學設計

國小三年級上冊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能聽、說、認讀四個關於食物與飲料的單詞“ juice”, “egg”, “milk”, “bread”。

(2)掌握並會運用“Have some...”邀請他人並會用“thank you”“thanks”道謝。

(3)能聽懂一些簡單的有關進食的指示語,並能按照指令做出相應的動作。

2、能力目標

(1)學生能聽、說、認讀四個關於食物的單詞並能靈活運用。

(2)學生能使用句型“Have some” 。

3、情感目標

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感受學習英語的樂趣,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他們剛接觸英語,對英語充滿了好奇興趣,課堂上他們好說、好動、好表現。在英語學習中,他們的聽說認讀能力較強。

本單元的主題是食物,本節課主要是學習四個食物單詞和掌握句型“Have some…”,並會聽指令做動作,因為本班學生只上過四五節英語課,詞彙量少,對簡單課堂用語並不熟悉,為了讓他們更容易接受新知識,我採取直觀與創造情景相結合,多媒體與遊戲相結合的方法,一切從簡單出發,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

三、教學重、難點

1、說、認讀四個關於食物和飲料的單詞和掌握這四個單詞的讀法。

2、掌握並運用句型“Have some……”並會用“thank you”“thanks”道謝。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單詞食物卡片、實物、表揚信和積分卡

五、教學過程

-up

(1)Free talk

(2) Sing a song 《Hello》:教師歌曲動畫,學生跟唱。

(3)Play a game——過目不忘.(出示ppt)快速記單詞,準確讀單詞

Step2、Presentation

A 、Let’s learn

1:出示ppt懶羊羊看到美食說著“I’m hungry”的場景,老師也摸著肚子演示I’m hungry幫助學生理解其意思,同時詢問學生肚子餓了想吃什麼?匯入新內容。

2:藉助實物學習egg;在“寶物袋”裡找到雞蛋,問學生“What’s this?(提示這是什麼?)”,在學生回答完後出示ppt展示圖片單詞egg,藉助多媒體進行拼寫,使學生便於記憶單詞的寫法與讀法,學生聽音跟讀,教師再帶讀指名讀,並將食物卡片貼在黑板上,出示板書egg。學生跟著教師將相應的單詞書寫在練習本的四線三格中,做書寫練習。

3:出示多媒體圖片讓學生區分egg單複數的表達方法:“一個”用an表示;“不是一個”就用“some”表示,並在egg詞尾加上詞綴-s,提醒學生注意複數要加詞綴-s,加深了學生的印象。

4:在學習複數的.同時,同時加入了句子的“Have some eggs”“thanks”,引導學生理解並帶讀做動作,為Let’s do的指令做鋪墊。

5:以同樣的方式學習juice,bread,milk,並強調它們與egg的不同,不能直接用a表示單數也不能加s,只能用“some”表示,讓學生初步瞭解食物的可數與不可數。

6:Play games

(1)“What’s missing”;出示四張食物圖片讓學生記住,之後分別讓其中一張消失,提問“What’s missing”,讓學生回答,答對給予獎勵,答錯幫其糾正。

(2)“打地鼠”出示多媒體打地鼠場景,讓學生又快有又準確地讀出出現的單詞。

7.學習對話

(1)藉助動畫呈現Let’s learn的對話,讓學生模仿跟讀,分角色朗讀。

(2)將句型書寫於四線三格中,讓學生對句子的書寫方式有一個初步的認知

(3)創造大頭兒子肚子餓小頭爸爸口渴的情景讓學生完成對話練習

Step3、Practice

1 .A Let’s do

(1).播放動畫,讓學生模仿動作

(2).再次播放動畫,讓學生聽指令做動作.分全班,小組,個人進行。

(3)Group work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單詞卡分給給個小組,教師念出單詞,拿到相應卡片的小組要讀出手中的單詞並作出相應動作,教師同時給予小組獎勵。

a game;找飛機,看誰能快速讀出單詞,句子

3. do some exercises

ary

師生共同總結本課所學。

Step 5、Homework

(1)書寫四個新單詞5/3

(2)聽錄音熟練Let’s do動作

(3)完成練習題。

六、板書設計

Unit5 Let’s eat!egg,juice,bread ,milk,I’m hungry,Have some bread

七、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教學中,我注重以學生為主,聯絡實物,以直觀結合遊戲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新知識。整節課下來,我發現,學生參與很積極,課堂氣氛很活躍,他們在玩中學學中玩,學習效果還是可觀的,在今後的教學路上可以多多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們學得更樂意輕鬆。

國小三年級上冊教學設計2

教學環節:

1.情景引入:觀察一個立體圖形的各個角度,初步瞭解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不同。

2.例題講解:觀察汽車全景照片後,對不同位置看到不同形狀講解。解決書上的相應練習加上茶壺的上、側、正的觀察。

3.情景練習:針對空間中3個不同物體之間的位置關係來體會不同角度觀察的不同。(選不同位置的照片)

4.擴充套件練習:欣賞風景在空間中的視角變化引起的物體形狀變化。

本次教學我認為採用計算機網路自主教學和小組合作討論的教學形式結合,能夠在實物觀察、空間抽象、轉變視角的3個層次上得到提升。

教學目標:

1.瞭解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個幾何圖形、同一個實物,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能夠根據提供的不同位置的區域性和整體的關係進行綜合,找到物體完整的表象。

3.初步瞭解到空間中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多個物體間的位置關係。

4.建立空間觀念,培養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準備:

立體的長方體紙箱一個(每一個面貼上不同的學生熟悉的卡通動物形象),遮蓋布一塊,實物圖片若干,屏風一個,桌子上有的茶葉筒等3種物體,網路課件,計算機10臺。

分組:4個學生一組(選出組長、資訊員)。分配一臺計算機。

學具準備:白紙和筆。

教學過程:

一、觀察長方體物體,初步感知不同位置看到物體不同

(場地佈置:凳子在6個不同的地點,看到一個面的3個,兩個面的3個,看見3個面的一個人)

1.情景設定:今天有一個奇怪的現象請大家研究。這放置了一個長方體物體在各小組派來的代表中間,請從一號開始說一說你看到的是什麼?請你們自由交換位置,再說一說你看到的是什麼?(請回到自己的小組)

2.同時點選對應的課件,出示1~6號角度看到的物體。

3.提問:為什麼你們都觀察的是同一個長方體,每個人兩次看到的卻不一樣呢?

4.小結: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都是不一樣的。只能看到物體的一部分。

二、觀察實物,綜合表象找實物。

1.提問:那麼你們能判斷站在一個物體的不同位置,看到的是什麼嗎?

2.出示:小明、小紅、小東在商店買鞋,他們在不同位置看到了同一只鞋。他們站在鞋的什麼位置?(填空)你能把他們看到的鞋和他們對應用連線表示嗎?(連線)

3.小結:你們真厲害呀!能根據他們站在鞋的正面、側面、後面的位置想象出看到鞋的形狀。

三、綜合表象,找尋實物

1.我這裡還有一個更加困難的問題。你有信心解決嗎?

2.提出問題:我弟弟家要購買一輛新車,他有這輛車的正面、側面、後面的`圖片資料,可是他不知道這輛車是什麼牌子和型號。請你們利用網路上的汽車資料和圖片幫助他找到這輛車。

3.出示汽車的不同位置圖,提供網路資料。

4.學生自主活動。

5.判斷和小結:要了解一個物體必須從它的每一個部分入手,綜合考慮它的全域性。

四、判斷空間中多個物體之間的關係

1.有時我們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美術的素描課上有這樣的3樣物體(出示)這是還有一張從空中俯視的平面圖。以及4臺攝像機在不同位置拍到照片。

2.可是粗心的攝像師助理在連線資料線時出現了錯誤。那麼在A、B、C、D這四個點的攝像機分別拍到的畫面是怎樣的呢?請你連線上攝像機的線。

3.提供幫助:在屏風後邊有這三樣物體的實際情況和4個對應的點。你們可以自由進去觀察找到幫助。

4.學生自由活動。集體訂正。

5.提問:為什麼4張圖片中茶葉盒一會在杯子的左邊,一會又在右邊呢?這說明了什麼?

6.小結: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在不同位置觀察空間中的物體不僅是形狀不同,而且物體之間的位置關係也不同。

五、欣賞空間中角度變換的風景

1.同學們在這節課上學的非常的好。在這節課結束的時候,我想請你們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

2.自由欣賞,配背景音樂。

3.提問:在欣賞中你感覺到什麼?

4.總結:在實際生活中,除了改變位置觀察同一物體,還有一種在定點變化視角的觀察,這就象我們剛才看到風景是從一個點觀察周圍。希望以後同學們能利用這兩種觀察方法觀察你看到的周圍。

國小三年級上冊教學設計3

人教版國小語文實驗教科書在9篇課文的後面安排了“資料袋”,“其目的在於引導學生更加主動地瞭解與課文有關的資訊,拓展學生的視野,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同時也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該如何把握特點,用好、用活資料袋,提高教學效率呢?

一、注重整合,讓資料袋“物盡其用”

本冊教材的設計較為充分地體現了“整合”的課程理念,資料袋不是“單純的資料”,而是課文學習的有機組成部分。基於這樣的認識,教師研讀教材之後,分析每一個資料袋的作用,將資料袋的使用與課文的學習結合起來,就能引導學生用好資料袋,使其“物盡其用”。

【案例】 《奇怪的大石頭》一文之後的資料袋為學生提供了李四光經過長期研究,為祖國摘去“貧油國”帽子的資料。學生通過這個資料,反過來再讀課文,就能夠知道李四光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就,跟他小時候善觀察、愛提問是分不開的。《我不能失信》之後提供有關宋慶齡簡介,《孔子拜師》之後提供的關於孔子的介紹,都屬於類似的安排。引導學生學習這些資料,可以課前預習,為學習課文做鋪墊;也可課後延伸,讓孩子感悟偉人的成功與兒時的因果關係,增強自身的學習動力,覺得自己“也可以那樣”。

整合的課程觀,還要求學生將資料袋中的資料進行整理,最終變成“自己的東西”,豐富語言積累,從而“一物多用”。

二、鼓勵創新,讓孩子成為資料袋的主人

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利用資料袋的時候,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強調“可以這麼用”“也可以那樣用”,還要引導思考“怎樣用最好”。在本冊的九個資料袋中,由於資料內容的差異,使用時方法應該靈活多樣,鼓勵學生創新思維。

【案例】 《我們的民族國小》一文課後的資料袋,為孩子們展現了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生活的場景,生動的畫面可以豐富他們融入民族大家庭的幸福體驗孩子如果想知道那些少數民族同胞在做什麼,也可簡要涉及,讓想知道的`同學課前查閱其他資料,比如阿昌族同胞吹起動聽的葫蘆蕭,傣族姑娘挑起可愛的竹簍等等。只要孩子們感興趣,也可結合課文進行“我想和(什麼族)的小朋友(做什麼)”的說話訓練,激發學習的興趣,還可以讓孩子說說“我還知道……”。

在引導孩子學習使用資料袋的過程中,與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結合起來,有意鼓勵創新並注意保護他們的積極性是非常重要的,這樣可以把資料袋越用越活,越用越好。

三、培養習慣,讓資料袋不斷充實

培養學生使用資料袋的良好習慣是很重要的,對於用得好的同學一定要適時表揚,樹立榜樣,力爭讓收集資料、合理使用資料袋成為孩子們的自覺行為。教材上提供的資料袋其實不多,這為學生自己動手,收集整理資料,形成自己的資料袋提供了空間。

【案例】 《趙州橋》一文課後並沒有提供資料袋,但是如果學生養成了積累資料的習慣,加上教師的引導,他們完全可以自主地通過課外書、網路等各種渠道瞭解祖國燦爛悠久的“橋文化”,進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激發民族自豪感。這種學習的過程也是對孩子們自身資料袋的補充。如果孩子們查閱資料、收集整理資料的速度加快了,豐富資料袋的工作完全可以在大多數課文學習之前或之後自覺主動地進行。至於本身就有資料袋的課文,比如《蜜蜂》《玩出了名堂》,也可以根據學生的意願,鼓勵通過查閱課外書或網路等形式,進一步豐富資料袋的內容,只是教師關注的不要停留在知識本身,而是應關注收集整理資訊的過程和資料的使用。

建議老師們給每個孩子提供一個資料積累專用本,課外資料、妙詞佳句都可納人。教師對孩子自身資料袋的關注,就會激勵孩子收集整理資料的熱情,長此以往,孩子的語文能力將會得到極大的提高。

四、尊重差異,讓資料袋煥發個性光彩

學生由於個體的差異,對於資料袋的使用一定存在差異,這是很正常的,所以教師應多做“正面引導”,樹立榜樣,而儘量不要“強行要求”,打擊弱勢。如果收集整理資料、運用資料袋變成教師強制要求的行為,就使得原本很快樂的學習過程變得索然無味,令學生產生牴觸情緒,費力低效。

【案例】 《給予樹》課後關於聖誕節的資料,《“東方之珠”》課後關於香港的資料,孩子們一定都非常感興趣,但這些資料比較少,許多孩子或許已經知道,於是“想知道”,這時教師可以讓這部分孩子查閱資料,然後共同交流。對於那些能力相對較弱的孩子,也可讓他們盡力而為,告訴他們“可以做得更好”,在與同學資料的“共享”中得到提高。另外,鼓勵學生自身資料袋在內容、形式上以及命名、美化方面應儘可能體現自己的個性。

條件允許的話,那些豐富多彩的、個性化資料袋就可以成為一個繽紛的展臺,讓孩子們在展示中相互學習,取長補短,體驗成功。

拿到新教材,我們需要統攬全域性,把握教材的特點,把資料袋這一種新的形式放到整個語文課程資料中來加以認識,這樣才能在資料袋的使用上靈活自如,不致顧此失彼。

國小三年級上冊教學設計4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有活力的。”本課設計以學生原有知識經驗為基礎,利用虛擬網路,為學生提供多樣化學習資源,創設生動有趣的自主學習環境,引導學生在合作中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花鐘》一文提到植物學家利用花開放時間的不同,製成“時鐘”,可是“為什麼不同

的花開放的時間不同”呢?本教學設計由此入手,帶領學生就這專題進行研究型學習。環境下的問題探究學習使本課有了豐富的外延,主要學科是語文,還涉及到歷史、地理、美術、環保、社會、自然等方面的學科知識。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在網路上查詢資料,瞭解“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不同”以及“為什麼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不同”等知識。

2、體會作者用多種方式來表達句意。

3、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通過網路教學,讓學生實現自主學習,培養他們通過網路獲取知識的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學生美的情趣,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2、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協作學習的精神和主學習的意識。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二、1、小朋友們,你們喜歡鮮花嗎?喜歡鮮花什麼?今天就讓我們走入花的世界,去領略一下花的美麗與神奇吧!(媒體出示,配上輕音樂,學生在觀看的時候可以小聲議論。)

2、你用一個詞或者一句話來描繪你剛才看到的景象。(學生自由談感想,感受花的美)

〈學生踴躍介紹從多媒體、書中、課外等獲悉的材料〉3、老師也想用一句話表達一下我的感受:鮮花朵朵,爭奇鬥豔,芬芳迷人。(出示)願意讀讀這句話嗎?

4、這麼多的花爭著開放來比美真是繁花似錦,美不勝收呀!知道麼,這麼美的花兒身上還蘊藏著許多奧祕呢!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一篇有關於花的文章(出示課題 齊讀)

5、讀了課題以後你首先會想到什麼?

三、自主朗讀,感悟文意(利用電子課本進行閱讀)

1、選擇你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在電腦上讀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喜歡的部分多讀幾遍。

2、有喜歡的句子嗎?讀給大家聽聽吧!(學生邊讀,邊正音)

3、剛才有些同學提出了問題,通過讀課文有哪些同學的問題得到了解決?

4、只要看看什麼花剛剛開放,就知道大致是幾點鐘,這太不可思議了。你們瞧!(出示日內瓦大花鐘)這就是世界上最早發明、最著名的日內瓦大花鐘,它座落於瑞士這個“花園之國”。瑞士又稱"鐘錶之鄉",瑞士的能工巧匠絕妙地將花卉之美同鐘錶的製造工藝完美地結合起來,別出心裁地創造出了“花鐘”。

四、入境入情、自悟自得

1、美麗的“花鐘”上到底是有哪些花呢?自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找花。

2、交流:

A、邊回答邊出示帶圖片的花:牽牛花、薔薇、睡蓮、午時花、萬壽菊、菸草花、月光花、夜來香、曇花

B、你認識它們麼?來叫一叫他們的.名字吧。

3、這麼多花是什麼時候開放的呢?請找出相關的句子來說一說(生邊回答邊或展示網站中的資料)

A、讀這句描寫花開放的句子。

B、出示句子進行比較。

C、帶著獨特的體驗朗讀本句

(凌晨四點,牽牛花開了;五點左右,薔薇開了;七點,睡蓮開了;中午十二點左右,午時花開了;下午三點,萬壽菊開了;傍晚六點,菸草花開了;月光花在七點左右開花;夜來香在晚上八點左右開花;曇花卻在九點左右開放……)

〈在比較中體驗到課文用詞的準確性,訓練學生對好詞的積累〉

4、省略號告訴我們什麼?想不想知道還有哪些花也會在整點開放呀?就讓我們上網看看,找到後,也用小作者的表達方式來描述一下花。

A、上網瀏覽

B、句式說話。_____點,______花________。

〈拓展性處理教材,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充分發揮網路教學功能〉

5、真能幹,一個個都簡直成了小詩人了。各位小詩人,剛才我們通過認花、瞭解花是什麼時候開放的以及用詩人般的言語描繪網上的花,現在,你們對花的感受不一樣了吧!帶上你獨特的體驗齊讀第一段。

6、讀了這段課文,小朋友們又會很自然地發出哪些問題?(主要是“為什麼這些植物開花的時間會不同”)

五、小組合作,自主解疑

1、利用網路,自主探究

這麼多的問題,如果一個一個回答,這節課肯定解決不了,怎麼辦呢?(小組合作,由同學解答一部分)這樣吧,現在大家以小組協作的方式來展開學習。現在,就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一個大家都感興趣的問題,利用網路查尋相關資料,共同討論。

電腦出示學習步驟:

(A)自由讀第二自然段,說說你讀懂了什麼?

(B)利用網路瀏覽相關資料。

(C)共同討論,每一小組推薦一名同學向全班介紹你們組的學習成果。

2、組內學生自主學習,老師巡視,隨機指導。

六、出示彙報,交流反饋

1、分小組彙報,從中理解“原來植物的開花時間,與溫度、溼度、光照有著密切的關係”。〈發揮小組學習的合作力量,從理解、模仿到遷移、創造〉

2、知識拓展“蟲煤花”“風煤花”“鳥煤花”“水媒花”等。

七、激趣引申、課外拓展

今天,我們漫遊了花之語,通過認真的閱讀,積極的探索,在廣闊的知識海洋裡,學會了思考,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老師相信,大自然裡還有許多許多的奧祕等著你們去發現。

1、利用本校校園網的BBS發表貼子“噹噹小詩人”

2、師生互評。

3、總結本課

國小三年級上冊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通過觀摩活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聲音的產生、響度與音高的區別。

2、使學生知道聲音要通過物質傳到人的耳朵。

3、學生能區分樂音和噪聲,瞭解噪聲的危害和控制方法。

4、通過展示活動,鍛鍊學生的表達與交流及合作能力。

教學重點:

1、學生進一步理解聲音的產生、響度與音高的區別。

2、學生能區分樂音和噪聲,瞭解噪聲的危害和控制方法。

教學難點:

通過展示活動,鍛鍊學生的表達與交流及合作能力。

教學準備:學生製作的各種樂器。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

師生談話匯入新課。

二、展示交流。

1、教師公佈規則。

2、學生自由上臺展示自己製作的.樂器,並要求加以簡單的介紹。

(教師引導學生對展示的樂器進行評價,並試著提出改進建議)

3、師生共同評出“創意獎”、“製作獎”。

三、拓展。

教師適時的引出噪聲的話題,並引導學生探究控制噪聲的方法。(學生閱讀“科學自助餐”)

第二課時

一、舉辦演奏會、組間互評

◆模擬課堂

師:本節課我們通過演奏會的形式,獨奏、合奏一些簡單的樂曲。一方面讓大家展示自己的製作成果,提升興趣;另一方面通過參觀、學習,瞭解其他小組樂器的獨到之處,以便於今後製作出更好的樂器。

活動要求:

1.演奏者要先展示自制的樂器,介紹樂器的發聲原理和特點。

2.觀眾要安靜地傾聽,尊重每一個同學的勞動成果,不能持譏諷的態度。

3.客觀地評價樂器製作水平及演奏效果,最後將評選出優秀製作獎和優秀表演獎。

(學生參與演奏會的學習、欣賞活動,同時填寫下面的評價表,根據其他小組的表現在不同數量的星星中填上顏色。)

評價內容

我們蒐集了所需的全部資料☆☆☆☆☆

我們能預測實驗結果,並進行了驗證☆☆☆☆☆

我們的樂器演奏效果還不錯☆☆☆☆☆

我們小組能密切合作☆☆☆☆☆

二、小組自評

◆模擬課堂

師:本小組在以下這幾個方面表現得怎麼樣?討論一下,客觀地給自己打分。

評價內容

樂器的外形美觀☆☆☆☆☆

樂器的設計有創意☆☆☆☆☆

樂器演奏的聲音準確、優美☆☆☆☆☆

小組成員在演奏時能做到團結、合作☆☆☆☆☆

三、改進樂器

◆模擬課堂

師:經過近三週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穫和感想?如果要對自制的這個樂器進行改進,它將會有什麼新變化?請在“科學記錄本”上畫出結構圖。

國小三年級上冊教學設計6

一、聽說訓練

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珍珠鳥。

2、首先我們進行聽說訓練,請同學們聽仔細,說清楚:信賴,不就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嗎?

3、指名聽說。

4、齊說。

(RGB出示)

5、對於這句話,你有什麼問題嗎?

(針對一些簡單問題,可以當場解決。)

同學們提的問題都很有價值,學完課文《珍珠鳥》,你會對這句話有一個深刻全面的認識。

二、複習朗讀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1、2兩小節,字裡行間我們可以體會到我對珍珠鳥的喜愛,下面就請同學們把書開啟,讓我們帶著喜愛之情來讀一讀課文的1、2兩小節。

三、講讀3~6

過渡:朋友送我一對珍珠鳥,我給它們安排了一個舒適、溫暖而且安全的住處,三個月過去了,我在珍珠鳥的住處發現他們有了雛兒,雛兒長得什麼樣呢?它又是怎樣和我交往,一步一步接近我的呢?請同學們快速地讀一讀3~6。

(自由快速讀3~6。)

1、講讀3:

⑴ 指名讀3:

那小雛兒究竟長什麼樣呢?答案就在第三小節,誰願意給大家讀一讀?

⑵ 你們喜歡這段話嗎?那你們喜歡它什麼地方?下面就請同學們自己再讀3,在文中找一找,你喜歡哪些句子,讀一讀,你從這些句子中體會到了什麼?

⑶ 交流。

(邊交流邊知道朗讀。)

⑷ 齊讀。

2、講讀4:

⑴ 引讀4:

正因為我對小珍珠鳥的喜愛,所以珍珠鳥才一步一步地接近我,課文第四小節就把這個過程寫的非常具體,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起先……漸漸地……後來……)

⑵ RGB出示:

起先……漸漸地……後來……

聽的仔細的同學一定會發現老師剛才和同學們一起讀書的時候注意到了幾個詞語,聽出來了嗎?對了,這些是表示時間先後的詞,用在這裡就把雛兒和我漸漸接近的過程寫的具體、生動,又有條理了。你能試著用這些連線詞把雛兒和我漸漸接近的過程來說一說嗎?

⑶ 自由練說。

⑷ 指名說。

⑸ 同學們說得連貫流利,起先,這小傢伙只在籠子四周活動,漸漸地它膽子大了,為什麼它的膽子會變大了呢:

① 交流。

② 看到這小傢伙在屋子裡亂飛,我們的主人並沒有傷害它,那下面就請同學們發揮一下你們的想象,這時候的我會有怎樣的表情、神態,又會想些什麼?說些什麼呢?

(小組交流。)

③ 交流。

⑹ 小傢伙看到我的種種表現,終於完全放心了,你從哪裡可以看出這小傢伙是完全放心了呢:

① 交流。

② 小傢伙是一步一步接近我,先……然後……再…,看來還是小心翼翼的,小傢伙一邊這樣做,一邊它又會想些什麼呢?

③ 引讀4的最後的話。

⑺ 背誦4:

就這樣,慢慢地,雛兒和我越走越近,越來越友好,現在你願意把雛兒和我漸漸交往的過程,也就是4背出來了嗎?

① 自由背。

② 齊背。

3、讀5。

(引讀5。)

4、講讀6:

⑴ 瞧,有一天,又發生的什麼事呢?請同學們自由地讀讀6。

⑵ RGB圖:請同學們看大螢幕,細細地觀察這幅圖,聯絡剛才讀過的文字,這時候,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麼?

⑶ 同桌討論。

⑷ 交流。

四、講讀7

過渡:我們的作者也和你們一樣,看著這可愛的小傢伙,一步一步地和我越走越近,我從內心底自覺地發出了一聲呼喚:

1、RGB:

信賴,不就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嗎?

2、理解“不由自主”:

信……作者是從內心底自覺發出的一句話,從……也就是我們書上所說的.一個詞語,就是(不由自主),還可以用其他詞語嗎?

(情不自禁。)

3、雛兒和我在慢慢的交往中成為了好朋友,為什麼它們會成為好朋友呢?

(交流。)

對,就象我和雛兒一樣彼此相互信任,這就是信賴,而這種相互信賴又使得朋友之間相處得(非常愉快),朋友之間友好愉快地相處,這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啊,這也就是我們這句話中提到的(美好的境界)。

五、延伸

1、其實在我們的周圍,在我們的生活中,象我和雛兒一樣相互信任的例子還有很多,在人與人之間,人與動物之間,動物與動物之間都存在著彼此的信賴,有了這種信賴,我們才擁有美好的生活。你能聯絡生活舉些這樣的例子嗎?

2、交流。

3、小結:

是啊,只有人與人之間,人與動物之間,動物與動物之間彼此信賴,我們才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讓世界的每個角落充滿了歡聲笑語。

國小三年級上冊教學設計7

一、情況分析

大象版《科學》三年級上冊教材由三種類型的八個單元組成。重點培養學生“模型與解釋”的能力,把這一能力作為本冊教材要培養的一級目標,同時兼顧對學生進行其他探究能力、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力求使學生的科學素養得到全面、綜合的提升。

二、教學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三、教學目標

1、從兒童的視野選擇教學內容,發生在兒童身邊的、喜聞樂見的、適合他們探究的事物獲現象作為學習內容,以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發揮他們的主動性,便於他們從原有意識和經驗出發,仔細觀察,發現問題,展開研究。

2、注重對能力和方法的指導,強調掌握科學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使學生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學會並提高科學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共8個單元。其中第一單元十萬個為什麼共四課含

1、探索自然

2、我發現的環境問題

3、問題銀行

4、發現問題寶藏;

第二單元五官兄弟共2課含

1、遊樂場

2、瓜果交易會;

第三單元秋天,一幅美麗的圖畫共2課含

1、尋找秋天

2、果實累累的季節;

第四單元有趣的動物共3課含

1.尋訪螞蟻

2.動物怎樣過冬

3.上夜班的動物;

第五單元蚯蚓小導遊共四課含

1、探訪蚯蚓的家

2.蚯蚓的房前屋後

3、蚯蚓的鄰居

4、落葉到哪裡去了;

第六單元飄呀飄,飄下來共2課含

1.自轉旋翼

2.降落傘;

第七單元科學改變我們的生活共3課含

1、科學,生活的朋友

2、科學改變我們的生活

3、美好的`展望;

第八單元一次穿越時空的科學問題旅行共3課含

1、一次穿越時空的科學問題旅行

2、我們身邊的小科學家

3、我也能當科學家

五、教材的重點、難點

在觀察和實驗中除了讓學生經歷一系列有序的步驟和科學方法,還需要讓學生對收集到的事實和資料進行加工、整理和分析,並進行充分的討論,再得出結論。

六、具體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國小三年級上冊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能區分聲音的大小與高低。

2、能找到改變樂器發聲的響度與音高的方法。

3、培養學生敢於猜想、尊重證據、樂於合作的科學研究態度。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敢於猜想、尊重證據、樂於合作的科學研究態度。

教學難點:能找到改變樂器發聲的響度與音高的方法。

教學準備:學生準備適合製作樂器的材料。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匯入。

學生說一說自己準備製作什麼樂器,激發學生製作的慾望和興趣。

二、動手製作。

1、選擇材料。

學生小組合作,根據自己的.設計選擇合適的製作材料。

教師巡視指導。

2、動手實驗。

學生小組實驗各種不同材料發聲的大小、高低與什麼因素有關。

學生代表彙報交流,師生評議。

3、製作樂器。

小組合作製作樂器。(教師強調在使用小刀、剪子時要注意安全)

4、改進樂器。

學生小組演奏樂器,發現不足,合作研究加以改進。

三、總結。

各組派代表彙報自己的製作成果。

第二課時

一、檢查同學們的準備情況

◆模擬課堂

師:同學們的工具和材料都帶來了嗎?

(如果有沒帶齊的情況,則在批評之後,安排他們:

1.向其他小組借同類材料;

2.教師幫助他們在實驗室裡尋找替代材料;

3.臨時更換可製作的樂器。)

二、提出製作要求

◆模擬課堂

師:製作過程中同學們要注意以下幾點:

1.團結合作,井然有序;

2.專心致志,不要大聲吵鬧;

3.講究衛生,不亂扔垃圾;

4.注意安全,有緊急情況馬上彙報。

5.節約時間。

三、同學們分組製作樂器

◆模擬課堂

教師巡迴指導,為學生提供知識和技術上的幫助。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有限,一些資料教師可以直接告訴學生,避免他們走太多的彎路。如:

四、除錯樂器

◆模擬課堂

師:如果有提前做完的,就嘗試演奏並除錯自制的樂器,使它能真正奏出一首簡單的樂曲。

如果一節課還沒有做完,下課後或放學後,接著把它完成。

下節課我們將舉辦自制樂器演奏會,請同學們做好準備。

國小三年級上冊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通過品詞析句,領悟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體會父親愛鳥、人與自然和和諧相處的情感。

3.初步感受從概括到具體描寫的表達方式。

教學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

一、拓展文字,匯入課題

1、出示《鳥》。

2、齊讀課題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26課,《父親、樹林和鳥》,請大家帶著你們的感受,對樹林和小鳥的濃濃愛地讀一讀課題。(把聲音讀輕一點,柔一點,就能讀出對小鳥濃濃的愛,請再來試一試。)

3、詞語也是有溫度的,讀出自己的感受,我們也就能賦予它生命。

二、初讀課文,梳理字詞,整體感知。

1、過渡:讀課文,也要讀出自己的感受。昨天預習課文,讀課文嗎?

(讀正確了嗎,讀流利了嗎?)老師這裡有一個自測,你能達到哪一級?

2、出示朗讀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

3、老師這裡有幾個句子,檢測一下。(誰願意來讀一讀?)

4、出示、交流以下幾個句子

(1)童年時,一個春天的黎明,父親帶著我從滹沱河岸上的一片樹林邊走過。

a:指名讀。(誰敢來試試?)

b:讀準字音“滹沱河”。(滹沱河你讀準了,說明你的預習很認真)

c:簡介滹沱河。滹沱河發在河北省,是一條有著一千多年曆史的古老的河流,滹沱河兩岸有著一大片幽深的樹林,環境十分優美。

(2)我茫然的望著凝神靜氣像樹一般兀立的父親。

a、讀準“茫然”、“凝神靜氣”、“兀立”;(這個句子,可不容易讀好,

我們先來讀讀這三個帶點的詞語。)

b、掌握停頓:我茫然的望著/凝神靜氣/像樹一般兀立的父親。(讀會了難讀的詞語,再來讀句子,就容易多了,誰來試試?你讀得真好,我聽出來了,你在這幾個地方做了停頓。)

C 、小結:遇到難讀的長句子,我們可以先把難讀的詞語找出來讀一讀,根據意思先劃出它的停頓,就能讀好。

(3)父親說:“黎明時的鳥,翅膀潮溼,飛起來沉重。”

我的心理掠過一陣沉重。

a、出示“沉重”。(你的預習很仔細;預習的時候你漏掉了一個重要的資訊。)

b、讀文章時遇到不懂的詞語,可以先查字典,再聯絡上下文想想。

三、創設情境,品讀開頭,進入文字

1、過渡:同學們,把課文讀正確、流利、讀出感情是語文學習的最重要的任務。現在請同學們自由地讀課文,用心去體會作者的情感。

注意聽清要求:

(1)一邊讀,一邊想,你覺得課文的哪句話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2)課文讀完一遍就坐好。

2、課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3、你從這句話讀到了什麼?從哪個詞語讀到的這種感受?

4、你最喜歡什麼?把這種深厚的感情送進去讀一讀。

5、小結:作者只用了一句話就簡明的寫了父親對鳥深厚的喜愛之情,這就是概括描寫。

四、小組合作,品讀細節,體會情感。

1、過渡:但是,一篇文章裡如果只有概括描寫,沒有具體描寫,那就好比大樹只有樹幹,沒有枝葉,內容不生動,不具體,讓人不愛看。《父親、樹林和鳥》這篇文章描寫了一生最愛鳥的父親,下面讓我們走進父親,去看看文章“從哪些地方能看出父親一生最喜歡樹林和唱歌的鳥”。同們學,要讀懂一個人,就要學會察顏觀色,看看他的動作,聽聽他的語言,看看他的神態。下面我們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這個問題。

2、出示探究問題

(1)從哪兒能看出父親一生最喜歡樹林和唱歌的鳥?聽了

(2)為什麼“我”聽了父親的話,心裡掠過一比沉重,也由衷地感到高興?

要求:先自己讀一讀,找一找,在你找到的句子旁邊寫一寫自己的感受,然後在組內談談自己想法。

(2)出示“小組合作分工及角色責任”

組長:組織組員每人至少就一句談談自己的感受。

紀檢員:噪音紀律監察控制(採用蜂音討論)。

記錄員:清楚地記錄組員討論的有用的資訊。

分享員:代表小組向全班彙報討論結果.

3、小組合作。

4、全班交流

交流要求:認真傾聽,別的組說過的不重複。

第一組:父親的動作(解讀“發覺鳥”“聞鳥味”)

突然,父親站住了,朝幽深的霧濛濛的樹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聞了又聞。

1、找出動詞。

你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了父親對鳥的愛。抓住動詞“上上下下”

“望了又望”“聞了又聞”。

2、品讀句子,體會“仔細”。

從父親的這些動作中你體會到了什麼?(看得很仔細)請你把這種感受送進句子裡讀一讀;生活中,你會對什麼“上上下下看了又看,上上下下聞了又聞呢”。(請兩三個學生說一說,再把這非常喜歡的感情送到句中去讀一讀);父親只看了一次,聞了一次嗎?(體會“又”,看了很多次)父親看得可真仔細,全班讀一讀,讀出父親濃濃的愛。

3、聯絡上下文,理解句子。

父親望見了什麼?(樹葉在動)看見樹葉在動,父親知道了什麼(林子裡有鳥,小作者能看到嗎?)父親聞到了什麼?(鳥的味道,你聞到過鳥味嗎?你知道鳥味是什麼樣的嗎?)看見樹葉動,只有父親知道有鳥,走進樹林,只有父親才能聞到鳥味。這說明父親經常來樹林,對鳥非常熟悉。

4、創設情境,體會“深深地愛”

從父親的“仔細”和“熟悉”中你感受到了什麼?(父親非常愛鳥)是啊,父親一定是深深地愛著樹林和鳥,才會對它們如此熟悉,一定是經常來到樹林看望小鳥,才會對它們如此瞭解。在父親眼裡,看看幽深的樹林,聽聽鳥兒們的歌唱,那真是一種享受、一種幸福。讓我們把這種幸福和享受送到句子中去讀一讀。師引讀“所以,父親站住了,生接讀:朝幽深地霧濛濛的樹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聞了又聞。(讀輕一點,慢一點,讀出父親濃濃的愛)

5、小結:剛才我們父親的動作中感受到了父親的.愛鳥。讓我們把掌聲送給()號學習小組,他們引領我們探究了一個很有價值的問題。

第二組:父親的神態(創設情境,進行說話練習)

我茫然地望著凝神靜氣像樹一般兀立的父親

1、從這句話中,你讀到了什麼?(我什麼都不知道,父親卻看得如此專注,對鳥們熟悉,喜愛。)

2、“茫然”、“凝神靜氣”是什麼意思?

3、父親靜靜地望著樹林,他在想什麼呢?

三、第三組:父親的語言(品讀句子,感情父親的愛鳥之情)

(一)解讀“聽鳥歌””

1、出示“這是樹林和鳥最快活的時候。”父親說。

我知道這也是父親最快活的時刻。

2、從父子的對話中,你讀到了什麼?

3、你最快活的時候是什麼?

4、體會父親對鳥兒的熱愛之情,讀句子。

5、你快樂,所以我快樂,這就是愛,是真摯的愛。

(二)解讀“為鳥憂”

1、出示:過了一會兒,父親對我說:“鳥最快活的時刻,是飛離樹枝飛向的那一瞬間,但這時也最容易被容易被獵人打中。”

2、從父親的語言中你讀出了什麼?(對鳥的生活習性非常熟悉,鳥

兒容易受傷,父親對此深深的擔憂。)

3、把你的感受送到文章裡去讀一讀。

4、角色體驗,體會父親的愛鳥。

A:鳥兒快樂,父親就快樂,鳥兒有危險,父親就擔憂,同學們,在生活中,誰會因為你的快樂而快樂,誰會為了你的安危而擔憂。(親人、父母)

B:父親的對鳥兒們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感呀(是朋友,是親人)父親是多麼的愛鳥呀!讓我們再深情地讀一讀文章的第一自然段。

四、小結:父親對鳥的愛流露在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之中,這就是具體描寫。父親之所以對樹林和鳥如此熟悉,是因為他一生最愛樹林和唱歌的鳥。

五、交流第二個問題:

為什麼“我”聽了父親的話,心裡掠過一比沉重,也由衷地感到高興?

1、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2、你從這句話中讀到了什麼?

3、我為什麼“沉重”?如果父親是獵人會怎麼樣。

(1)體會我為鳥憂

(2)小結:我受父親的影響,有了愛鳥,護鳥之情。

六、總結提升

1、讓我們再來讀一讀課題。

2、課題中的頓號可以換成哪個字?(愛)

3、愛的表達方式有很多種?對於樹林和鳥,我們應該怎麼去愛呢?

4、我們人類和大自然要和諧相處。

國小三年級上冊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會蒐集和整理資料,能預測結果並進行驗證。

2、會動手製作、改進並演奏簡單樂器。

3、知道有關聲音的基礎知識。

4、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準備:錄影(交響樂合奏、自制樂器演奏)、橡皮筋、吸管、樹葉、尼龍線、金屬管、金屬片、玻璃杯、易拉罐、剪刀、膠水、細線、直尺、隊鼓、鑼、釵、三角鈴、口琴、塑料泡沫顆粒。

教學重點:知道有關聲音的基礎知識。

教學難點:會動手製作、改進並演奏簡單樂器。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主題。

1、(播放視訊課件)利用多媒體再現優美的合奏場景和旋律,幫助學生感知樂器的型別及其不同的音效,激發學習興趣,揭示“大家動手做樂器”的單元教學主題。

2、羨慕這些演奏者嗎?我們也用自制的樂器來辦個音樂會,好不好?

教師板書課題。

二、確定目標。

1、師生交流。

你都知道哪些樂器呢?

學生說一說,教師引導學生給這些樂器分類。(絃樂器、管樂器、打擊樂器)

2、拓展視野。

教師此時向他們提供一些自制樂器的品種,供他們參考、選用,從而確定製作目標。同學們可以模仿已有的樂器,也可以自己發明一種樂器。

教師展示自制樂器的圖片。(圖片展示:吸管風琴、鐵管編鐘、土琵琶、柳笛等。)

3、確定目標。

同學們中間有會演奏樂器的嗎?

本單元,我們將自制一種簡單的樂器,並用它來演奏一首樂曲。請大家討論,準備做哪一種樂器呢?

小組討論,將確定的樂器名稱寫在“科學資料本”上。

請各組彙報自己的樂器名稱。

三、可行性分析

1、製作樂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具備很多條件,否則,是不會成功的。想一想,我們到底需要哪些條件?寫在“科學資料本”上。

小組討論後認為,製作“可樂音樂罐”這件樂器,需要這些條件(教師幫助歸類、板書):

①樣版:別人做過這種樂器沒有?我們可以參考的品種有哪些?

②工具和材料:鋁易拉罐、吸管、直尺、小刀、剪刀、膠布

③知識: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怎樣調整聲音的大小和高低?

④技術:會在易拉罐上挖孔

⑤經濟:買七個易拉罐飲料

還有一個方面,也決定了製作的成功與失敗——小組怎樣合作才能成功?

想一想,製作自己的'樂器,我們已經具備了哪些條件?需要解決的困難有哪些?

如果有些困難是無法解決的,那恐怕得重新確定製作目標了。預測一下,製作過程中存在著不可解決的困難嗎?

下一節課我們首先解決同學們普遍存在的知識上的疑惑,希望大家課後也蒐集這方面的資料。

第二課時

一、制訂計劃

1、設計說明

指導學生以“路線圖”的形式描述小組行動步驟,繪製樂器結構圖、確定製作工具與材料,明確組員的責任分工。教師在各組計劃的基礎上擬定班級行動步驟。

二、模擬課堂

1.畫小組路線圖

師:在動手製作之前,我們要做哪些事?請用“路線圖”的形式把小組的工作步驟畫出來。(如果同學們沒有接觸過“路線圖”,則教師要呈現下圖,供學生參考借鑑)

“可樂音樂罐”製作小組行動路線圖

(為便於相互觀摩、評價,要求學生將路線圖用彩筆畫在兩開左右的大白紙上。)

生:(討論、繪圖,然後集中展示各組的路線圖。)

2.畫班級路線圖

師:請同學們歸納一下,各組有哪些相同的步驟?

生:都想知道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生:還有怎樣調整樂器的音調。

生:都需要進行小組成員分工。

師:有些步驟是共性的,如解決這幾個知識點的疑惑;有的步驟是具有個性的,各組之間不一樣,如組員的分工、準備的工具與材料等。對於共性的步驟,為了節約時間,我們全班一起來解決;個性的步驟,由各組分頭行動。(教師一邊講述,一邊板書下圖)

全班行動路線圖

3.繪製樂器結構圖

師:請同學們將準備製作的樂器畫出結構圖,要在圖上標明所需要工具、材料及數量。(教師在銀幕上呈現一幅樂器結構的樣版圖)

(學生合作繪畫,教師巡迴指導)

國小三年級上冊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認識餘數,通過實際操作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掌握有餘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明白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2、培養學生勇於探究的意識和動手操能力、觀察對比、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

3、在學習中引導學生逐漸養成細心觀察、仔細思考的好習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並從中體會到探究的樂趣,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掌握有餘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餘數一定比除數小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遊戲匯入,激發興趣

師:小朋友,很高興我們能相聚一起,在數學大本營裡,收穫知識,收穫快樂。我們的口號是:數學大本營,快樂伴我行。(課件展示)

咱們一起做個“猜手指”的遊戲,從大拇指開始數至小指,依次往下數。當你說到一個數,孫老師就能知道這個數會落在哪個手指上,相信嗎?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學生挑戰,教師應戰。)

師:知道老師為什麼猜的這麼快嗎?這個遊戲中藏著數學祕密呢!想知道嗎?學完這節課,答案自然就揭曉了。

二、探索新知,建構概念

1.學習例2

(1)收集資訊

師:我們班要舉行聯歡會,同學們準備用一些花來裝扮教室,這樣教室就更漂亮了。(出示課件)仔細觀察,你從圖中收集了哪些數學資訊?能提出數學問題嗎?誰會列式?為什麼這樣列式?(學生自主做題)

生:一共有23盆花,每組放5盆。

生:求能放多少組,還剩下幾盆?

生:這是再求23裡有多少個5,要用除法計算。算式是23÷5。

生:我還會列除法的豎式(師板書算式)

(2)動手操作:(課件展示)師:這道題的結果是多少呢,先請同學們拿出小棒來擺一擺。23根小棒,按每5根分一組,最多可以分幾組?還餘幾根?(獨立完成,再展示結果。)

(3)彙報評價:在小組內說擺小棒的過程,再彙報。

生:把23根小棒,按每5根分一組,最多分成了4組,還剩下3根。(師同時板書答案)

師:看來,23盆花,每組擺5盆,可以擺4組,還剩餘3盆。剩下的還能再分嗎?為什麼?(課件再次展示,進行著重強調。)

生:不能再分了,剩下的3根不夠擺一組的。

小結:在日常生活中,把一些物體平均分後,有時候候正好分完,有時候不能正好分完,還有剩餘,在數學上,我們把剩下的不夠分的數就叫餘數,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餘數的`除法”(板書課題)

(4)認識餘數

邊板書邊講除法家族裡的新成員——餘數。

師:請跟老師一起讀。

(5)有餘數除法的意義和讀法。

師:誰願意來介紹一下除法家族裡的每個成員?每個成員各表示什麼?這個算式怎麼讀?

強調:老師查字典知道“餘”表示剩餘的,多出來的,餘數就表示剩下不夠分的數。

(6)豎式計算

師:有了上節課的學習,相信同學們也一定能把這道豎式計算出來。

生進行豎式計算。

師:你列的豎式是否正確?數學課本是我們最好的老師,請我們走進課本,用心閱讀51頁例2圖。

邊讀邊思考:A、如果不分小棒,商是幾?怎樣知道的?B、23下面的數是幾?它是怎麼得到的?C、餘數是幾?是怎麼得到的?

D、你知道餘數表示什麼?(課件依次展示)

小結:我們可以得出除法豎式計算三部曲:商、乘、減。(課件)

(7)展示豎式。

2、練習。

師:同學們學會了嗎,敢不敢接受挑戰。

(1)小試身手

(2)知識城堡

 三、觀察比較,理解概念

1、學習例3

(1)探究關係:如果剛才的例2中一共有16盆花,每組擺5盆,可以擺幾組?多幾盆?如果是17盆,18盆,……,25盆呢?你會列式計算嗎?

(2)合作完成。

(3)彙報結果:題目越來越難了,你怎麼算得越來越快啊?有什麼竅門嗎?

(4)小組合作:

師: A、請觀察餘數與除數,你發現了什麼?B、為什麼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同桌討論,再互動交流)

追問:為什麼餘數是依次增加了?(一個量在變,所以改變了另一個量。原來被除數在變,會引起餘數的變化,被除數每增加1人,餘數就會增加1。)

2.歸納總結:所以,計算有餘數的除法,餘數要比除數小。反過來怎麼說?

3、智慧衝浪:

(1)下面這樣計算,對嗎?錯在哪裡?

(2)知識城堡2.

(3)我是小法官。

 四、課堂總結,交流釋疑:這節課有哪些收穫??有什麼疑問?

 五、鞏固拓展,運用新知

1、開心小遊戲:猜手指

猜手指遊戲是幾個數字在迴圈?列式就是:( )÷5=( )…(),這個遊戲主要看餘數:如果餘1,這個數會落在大拇指上;如果餘2,會落在食指上;餘3,落在中指上;餘4,落在無名指上;會不會餘5?如果沒有餘數,就落在小指上、你們也能運用今天學的有餘數的除法”知識,快速進行猜手指遊戲了吧?(和同桌互做兩個,學生根據結論,做遊戲驗證。)

2、智慧小博士。

國小三年級上冊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習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瞭解課文的寫作特點;學習記提綱式筆記;嘗試快速閱讀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朗讀感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白求恩的國際共產國主義精神和他的無私奉獻精神。

教學重難點

1.會認7個生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通過朗讀感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白求恩的國際共產國主義精神和他的無私奉獻精神。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詞語卡片、課文朗讀錄音、課文插圖。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出示課文攝影插圖,同時放激烈的炮聲錄音。教師講述:這是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野戰醫院緊張搶救傷員的情景。看,這位外國醫生不顧個人安危,正在為傷員做手術,他說:“手術檯就是醫生的陣地”(板書:手術檯就是陣地)這個外國醫生是誰?是在什麼情況下說這句話的?學了這節課,我們就有了答案。

二、課堂預習。

1.提出預習要求,進行預習。

(1)自由讀課文,把生字詞圈出來,反覆讀幾遍。

(2)再讀課文,用筆畫出不懂的詞句。能查字典解決的,查字典。

(3)思考:這篇課文寫了誰的什麼事?用了幾個自然段來寫的?

(上述內容在教師的指導下一步步進行,時間不少於10分鐘,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

2.檢查預習。

(1)指讀課文。(檢查是否通順)

(2)出示卡片,檢查生字詞讀音情況,隨機提問對部分詞語的初步理解。

(3)提問:這篇課文用了幾個自然段寫了誰的`什麼事?

3.簡介白求恩。

三、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思考:這一段講了什麼?(瞭解戰鬥發生的時間、地點及戰鬥形勢。)

2.簡介齊會戰鬥。

3.齊讀第一自然段。

四、齊讀第一段,佈置預習任務。

第二課時

一、理解第二自然段。

1.默讀第二自然段,思考。(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書、思考。為三、四自然段的學習打下基礎。)

2.議答。

(1)幾發炮彈落在小廟前的空地上,說明了什麼?(說明小廟離戰場非常近,離戰場近有利於及時救治傷員,但白求恩工作環境非常危險。)

(2)炮彈落在小廟前是怎樣危險的情形?(生答師相機板書:彈落廟前)

(3)在這樣危險的環境下,白求恩是怎樣工作的?引導學生抓住“仍然”“鎮定”理解。“仍然”是什麼意思?結合上文怎樣理解?你體會到什麼?(白求恩給傷員動手術兩天兩夜沒休息,現在環境更危險了,他還是那樣工作。意在教給學生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哪個詞可以說明白求恩在鎮定地做手術?(教師相機板書“鎮定”“敏捷”)

(4)朗讀。指導朗讀把危險形勢的詞語讀急促些,怎樣工作的重點詞語讀得重一些。教師範讀,學生練讀,體會白求恩不顧個人安危對工作極端負責,對同志極端熱忱的高尚品質。

(5)提問:這一自然沒有幾句話?重點寫了哪兩方面的意思?(教師提示方法幫助學生概括:炮彈落在小廟前的空地上白求恩仍鎮定地為傷員做手術。)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1.學生默讀,思考。小組討論、交流。

2.全班交流,進一步深入理解。炮彈不停地在小廟周圍爆炸說明了什麼?(聯絡上文,形勢越來越危險。)而對師長的決定,白求恩“沉思”是什麼意思?對待傷員和自己,他做出了怎樣的選擇?(板書:周圍爆炸繼續手術)

3.理解白求恩的四句話。

(1)投影出示,指讀。

(2)理解每句話的意思,主要說的是什麼。

第一句,感謝師長關心。第二句,理解好比喻句。白求恩把搶救傷員當作打仗,手術檯就是打仗的陣地。

第三句,戰士沒有離開陣地,我就不離開手術檯。第四句,我是八路軍戰士不必優待我。

(3)討論:由這四句我們體會到什麼?(白求恩對同志極端負責,把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當作自己的事業,具有偉大的國際主義精神。)

4.朗讀全段,進一步深入體會白求恩的崇高品質、偉大精神。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引導聯絡第二段試著自己總結。(方法遷移,學生嘗試總結。)

三、理解第四自然段。

1.火苗向手術檯撲過來,白求恩又是怎樣工作的?

2.學生默讀第四自然段,獨立思考問題,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然後全班交流。學生依照2、3自然段的方法抓“落下瓦片”“門口布簾燒著,火苗向手術檯撲來”“仍然”“爭分奪秒”等詞語深入理解。(板書:火苗撲來爭分奪秒)

3.依2、3自然段方法,進一步讓學生自己說一說主要意思,體會白求恩的崇高品質、偉大精神。

4.感情朗讀。

5.結合2-4自然段,談一談對“手術檯就是陣地”的理解。個人思考,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對全課重點內容的歸納和總結,要求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口答,以反饋學習資訊。)

四、理解第五自然段。

1.指讀,思考:這一段有幾句話,每句寫什麼?連續工作了69個小時說明了什麼?2.出示插圖投影,聯絡課文內容說一說白求恩同志在越來越險惡的環境下是怎樣連續工作69個小時的?(中上等學生可加上合理的想象,具體地說說白求恩當時搶救傷員的語言、動作、神態等。)

五、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出示課文插圖投影,播放自制的符合2-4自然段內容的炮彈爆炸等越來越緊張的場面的錄音,學生同步朗讀。(創設情境,激發朗讀興趣,提高朗讀效果,促使白求恩崇高品質和偉大精神內化。)

六、作業佈置。

課下自己找關於白求恩的故事,與同學交流。

國小三年級上冊教學設計13

《秒的認識】

教學內容:

人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上冊第59頁~61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分與秒的關係,初步建立秒的時間概念。

2、通過觀察與操作,體驗時間在生活中的價值。

3、藉助生活例項和實踐活動,培養遵守、愛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點:

建立時、分、秒的時間概念。

教學難點:

建立時、分、秒的時間概念。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引出秒的概念。

1、出示第59頁主題圖,請同學們說一說圖中的人們在做什麼?

(在春節聯歡晚會上,主持人和觀眾們都在期待著新年鐘聲的敲響。他們正在倒計時:十、九、八、七、……二、一)

2、老師提問:人們倒計時時喊的“十、九、八、七、……二、一”每個數字之間經歷多長時間?(1秒)

師小結:計量很短的時間,常用比分更小的單位――秒,今天就來認識秒。

二、學習新知:

1、出示獨立學習任務單:

請仔細觀察鐘面,想一想鐘的哪一根指標叫做秒針嗎?你知道它是怎樣計時的呢?

(1)通過觀察,我知道秒針是鐘上的那一根。

(2)秒針走一小格的時間是秒,從12走到1就是走了秒,從2走到4走了秒。

(3)秒針走一圈就是走了秒,也就是分鐘。

(4)秒針走一圈,分針走了格。也就是1分=______秒。

學生彙報

出示課件,演示秒針走一圈,同時板書:1分=60秒

2、感受一下1秒鐘有多長。

(1)拍手練習:跟著鐘錶的“嘀嗒”聲,每秒拍一下手。

(2)你能在1秒鐘裡做什麼事呢?先試一試,再告訴同桌。

3、出示有秒針的實物鐘錶,共同感受1分鐘有多長。

請同學們談感受。(1分鐘比1秒鐘長,但1分鐘也過得很快)

4、出示課本61頁做一做第2題,瞭解1分鐘可以做哪些事情。

你能在1分鐘裡做幾道口算題呢?試一試!

三、鞏固練習:

1、在括號裡填上合適的時間單位。

大約每天睡9()

穿衣服大約需要20()

燒一殼開水大約需要25()

2、瞭解一下自己小組同學的50米跑的成績,並記錄下來。

3、填一填。

人1分鐘脈搏跳()下,1分鐘做()道題

1分鐘寫()個字。

4、填空:

深呼吸1次用()秒,15秒內能深呼吸()次。

從1數到30用了()秒。

1分=()秒,120秒=()分

5、繞操場跑1圈,*用59秒,李月用了1分零3秒,誰快些?

四、課堂小結:

我們今天學習了秒的認識,知道了1分=60秒,還感受了1分、1秒有多少長,常言道:“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同學們從現在開始,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做時間的主人吧。

【《噸的認識》】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技能

藉助生活中的具體物體,認識質量單位噸,感知1噸在生活中的應用。

(二)過程與方法

知道質量單位間的關係,1噸=1000千克,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觀察、猜想、推理、歸納等數學活動,經歷噸的質量觀念的形成過程,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

二、目標分析

噸的認識是在學生認識了千克、克,而且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和計算能力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直觀形象的素材,聯絡生活實際幫助學生體會1噸的含義。噸是個比較抽象的質量單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的不多,往往不能直接感受,因此,教學中組織多樣的活動幫助學生體驗和感受1噸。多提供生活素材,引導學生運用各種推理方法去感知1噸有多重,加深1噸=1000千克的認識。教學質量單位噸和千克之間的換算位的換算,讓學生根據噸和千克之間的進率關係進行推理,展示學生思維過程,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建立噸的質量觀念,能熟練運用1噸=1000千克,正確進行噸和千克之間的單位換算。

教學難點:

建立噸的質量觀念。

四、教學準備

課件,10千克1袋的大米,學生自己準備的1桶水、1捆書等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知

小朋友們喜歡去動物園玩嗎?你們都喜歡什麼動物,來看看大家瞭解這些動物們有多重嗎?(課件出示以下動物圖片)

一隻鸚鵡大約重35()。

一隻小兔大約重3()。

一隻東北虎約重350()。

一頭大象約重5()。

鸚鵡、小兔、東北虎的體重為什麼選用克或千克作單位?說說你的想法。

這裡大象的體重選用“克”或“千克”作單位還合適嗎?

大象的質量要用“噸”來作單位。你們知道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用噸作單位呢?舉例說明。(課件出示相應圖片)。

(課件出示課本例7)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噸作單位,噸可用符號“t”來表示。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這個新的質量單位噸(板書:噸的認識)。

【設計意圖】藉助學生喜愛的熟悉的動物們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回憶已學過的質量單位克與千克。接下來在用千克表示比較重的物體質量是否合適時,引起學生已有認知的衝突,產生用新的質量單位來表示的需要,引出質量單位“噸”。

(二)活動體驗、建構新知

1、初步認識1噸有多重

(1)思考:1噸有多重?噸和千克有什麼關係?

(2)(出示課本圖片)引導學生觀察10袋大米,每袋重100千克,2袋重200千克……

10袋是1000千克,就是1噸。1噸=1000千克。

(3)(出示圖片)一隻北極熊約重500千克,兩隻北極熊約有()千克,也就是()噸。

【設計意圖】利用直觀形象的生活素材,幫助學生體會1噸的含義,使學生認識噸確實是一個比千克大得多的質量單位。

2、活動體驗1噸有多重

(1)共同體驗1噸的重量。

每小組準備10千克一袋的大米,每人抱一抱,感受10千克的重量,再合作感受20千克、30千克的重量,引導學生推算多少袋有1噸。(課件演示100袋是1噸)

(2)分組活動,感受1噸的重量。

①每小組可以準備一桶水、一捆書、一位同學體重等不同的物品。

②每位同學親自抱一抱、抬一抬、背一背。

③通過算一算、估一估得出多少同樣的物品質量是1噸。

④分組彙報結果。

(3)課本第32頁做一做第2題。

引導學生通過推算得出結論。例,兩頭奶牛是500千克+500千克=1000千克,也就是1噸。水泥2袋100千克,20袋1000千克,就是1噸。

【設計意圖】先由全班共同體驗,使學生親身感知1噸的重量,為後面的分組體驗起到引導和示範作用。接下來的分組體驗材料讓學生自主選擇日常熟悉的物品,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活動,讓學生經歷操作、推算、交流、想象等體驗過程,進一步強化對1噸的認識,形成1噸的質量觀念。

3、噸和千克的換算

(1)課件出示例8。

4噸=()千克

3000千克=()噸

(2)學生獨立思考填空。

(3)組內交流後,彙報換算推理過程。

(4)完成課本第32頁做一做。

一隻大象重6000千克,也就是(6)噸。一輛卡車載質量5噸,也就是(5000)千克。

【設計意圖】噸和千克之間的單位換算與“千米和米”相同,難度不大,因此可以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

(三)加強練習、鞏固提高

(1)課本第34頁第1題。

這是一道連線題,通過練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質量單位千克、噸的感受。學生先獨立連線,再集體交流。

(2)課本第34頁第2題。

先讓學生獨立練習,再交流反饋,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3)課本第34頁第3題。

學生根據質量單位噸和千克之間的關係進行單位換算和簡單計算,明確在計算前要統一單位。

(4)課本第34頁第4題。

引導學生髮現“1000千克的機器,已經是1噸了,和它同車的機器質量不能超過1噸”。鼓勵學生髮表不同想法,在交流中理解解決問題的多樣化。

【設計意圖】通過多樣化的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所學的質量單位噸和千克的換算和簡單計算的方法,進一步建立噸的質量觀念,並能在有關質量單位的實際生活中解決相應問題。

(四)歸納總結、拓展延伸

1、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你有什麼收穫?

2、課本第34頁第5題。

瞭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噸。如果每月少用1噸水,你認為能做到嗎?和爸爸媽媽商量一下,可以採用哪些節水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課堂學生總結,進一步回顧和反思本節課所學知識。運用噸的知識的數學實踐活動,將知識的獲取由課內延伸到課外,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除法的驗算》】

教學目標:

1、掌握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首位能整除)的驗算,包括沒有餘數的和有餘數的。

2、通過具體的問題,理解驗算的方法和意義。

重點難點:

理解有餘數的除法的驗算方法及意義。

教學流程

一、口算題

1、第三題第(1)小題,學生完成;

2、完成後校對反饋,並且說出口算的演算法。

二、沒有餘數的除法驗算的問題

1、出示例題圖,觀察圖中的數學資訊,並結合問題1進行詳細解讀;

2、如何解決第一個問題,用什麼方法計算?在學生引導下列式;

3、計算,得到答案(鼓勵口算並且說一下口算過程:“36÷3,先算3÷3=1,再算6÷3=2,是12”)

4、如何驗證計算的正確?講述:一般而言在遇到除法驗算的時候我們一般用乘法驗算。誰會驗算?12×3=36,並且理解一下,每一個數字在乘法中的意義,這道乘法算式表示什麼意思。

5、出示一道題目64÷2並要求驗算,上隨堂本。注意橫式上改寫什麼,在反饋的時候重點查。

6、在做完這兩道題目之後,從乘法、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稱入手,引出驗算的第一種情形:商×除數=被除數。(引導學生,教師不說出)

7、快速口算55÷5並且驗算,學生說。

8、完成第三題第(2)小題的口算,並且說說為什麼能算的這麼快。

三、有餘數的除法驗算的問題

1、接著出示問題,65元可以買多少塊冰淇淋,還剩多少元?

2、學生列出算式,得到答案,這回要求學生自己檢查橫式,看看有沒有錯誤。

3、你會驗算嗎?分兩步進行,先從意義出發,理解21×3=63(元)表示的意義是買冰淇淋花去的錢,再加上剩下的2元才是一共得錢;再用豎式表示理解:商×除數+餘數=被除數。

4、運用已經學習過的知識進行甄別,完成第一題的題目,回答問題的模式:“96是第二行的積,32是第一行的商,第二行和第一行可以用來互相驗算”

5、你能根據我的算式再說出一組像這樣的式子嗎?

58÷5=11……3

四、獨立完成除法的驗算

1、完成第二題的剩下一題,並且請學生板演;

2、關注豎式中驗算的部分,並且說清楚所用的原理是:商×除數+餘數=被除數;

3、注意格式的問題:“橫式上的餘數有沒有丟”、“橫式上的商會不會寫成被除數”……,找到問題之後再查詢中招率,引起重視;

4、完成68÷6的驗算過程,查除法豎式有沒有錯餘數在驗算的時候有沒有加橫式上有沒有寫錯

五、全課總結

1、本節課學習了哪些知識?(要重點訓練學生說)

2、課堂作業:補充p2

國小三年級上冊教學設計14

一、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性活動。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數、採集資料,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三、學生情況分析

三年級的大多數學生通過一學期的學習,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另外,在進行著觀察、提問、假說、預言、調查、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強調小組合作必要性,,所以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強。

四、教材分析

三下有七個單元,19個課題,教參安排為23課時上完,我的設計是29課時。

第一單元《猜猜猜》

(一)、單元型別:探究過程能力訓練單元

(二)、主要目標:初步嘗試猜想與假設,瞭解假設與事實的區別。

(三)、教學內容:

《猜猜看》——要有根據地猜

《猜對了嗎》——猜想需要驗證

《猜猜猜》——猜想練習

第二單元《風啊,你吹吧》

(一)、單元型別:綜合探究活動單元

(二)、主要目標:假設性解釋

(三)、教學內容:

《起風了》——初步瞭解風

《風的測量》——測量風

《可愛又可恨的風》——風的利弊

第三單元《神奇的指南針》

(一)、單元型別:綜合探究活動單元

(二)、主要目標:對實驗現象的原因進行猜想與假設。

(三)、教學內容:

《神奇的小針》——玩小磁針,提出問題,猜想原因

《有趣的磁鐵遊戲》——驗證猜想

《磁鐵的妙用》——拓展

第四單元《水和鹽的故事》

(一)、單元型別:綜合探究活動單元

(二)、主要目標:能夠利用已有條件來驗證猜想與假設。

(三)、教學內容:

《把鹽藏起來》——溶解

《水落“鹽”出》——水的三態變化

《沉與浮》——沉浮

第五單元《電與我們的生活》

(一)、單元型別:綜合探究活動單元

(二)、主要目標:能對事物或現象的原因和結果進行猜想與假設。

(三)、教學內容:

《生活離不開電》——電的作用

《電燈亮了》——探究簡單電路

《小心!有電》——安全用電

第六單元《地球真的不動嗎》

(一)、單元型別:綜合探究活動單元

(二)、主要目標:能區分什麼是事實,什麼是假設。

(三)、教學內容:

《白天與黑夜》——認識晝夜現象

《晝夜變化對生物的影響》——晝夜現象的影響

第七單元《漂移的大陸》

(一)、單元型別:探究的探究單元

(二)、主要目標:進一步感受科學假說的重要性

(三)、教學內容:

《漂移的大陸》——案例分析

《我也能當科學家》——反思交流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國小三年級上冊教學設計15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聽懂、會說Hello./Hi.I'm.

2、通過創設見面打招呼、自我介紹以及道別等情景,讓學生學會見面打招呼、自我介紹及道別的日常用語

3、培養學生樂於開口,敢於開口講英語的習慣,激發學生想學、樂學英語的興趣和願望。

教學重點:

本部分主要是見面打招呼、自我介紹及道別用語的會話學習,使學生在不同的情景中聽懂、會說Hello./Hi.I'm.

教學難點:

自我介紹用語I’m…的發音不容易到位,學習起來較難,教師要適時糾正,切不可挫傷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課前準備:

1、教材相關人物的面具或頭飾

2、為Let'splay中的擊鼓傳花遊戲準備相應的道具

3、教材相配套的錄音帶

4、學生和教師各自收集一些印有外國文字的物品,如:化裝品。

5、學生收集一些在現實生活中已經能用英語表述的`物品或圖片,如:VCD。教學過程:

1、熱身(Warm-up)

(1)教師用“Hello.”問候學生。

(2)辨認不同國家的文字,想一想,哪種文字應用最廣泛。

(3)教師在此基礎上與學生討論一下英語的作用以及學習英語的意義。

(4)請學生說說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已經瞭解的英語單詞(邊展示實物或圖片邊說)或日常用語。

2、呈現新課、操練(Presentation/Practice)

(1)教師播放本課的歌曲“Hello”的錄音,自然引出師生之間的打招呼。

(2)教師利用這個機會及時向學生介紹自己Hello,I’m…/Hi,I’m…

(3)通過師生對話,鼓勵學生介紹自己Hello,I’m…/Hi,I’m…

(4)介紹本套教材中的主要人物Sarah,ChenJie,Mike,WuYifan,請學生扮演這些人物到講臺前說Hello!I’m…

(5)聽錄音,或通過VCD來展示Let’stalk部分的教學內容.

3、活動、操練(Activities/Practice)

(1)遊戲:擊鼓傳花

(2)情景表演

4、課外活動(Add-activities)

(1)聽錄音,仿讀對話,並在實際情景中運用所學內容。

(2)遇到老師、同學和家長時要用打招呼;分手時要用道別。

(3)製作人物面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