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雙減背景下作業設計心得體會

來源:果殼範文吧 1.72W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裡有了一些心得後,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裡,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雙減背景下作業設計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雙減背景下作業設計心得體會

雙減背景下作業設計心得體會1

“雙減”是本年度的熱門詞,也是高頻詞。“雙減”究竟要怎麼減?如何優化作業設計?讓課堂真正地減負提質,是我們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對優化作業設計的探索。

一、轉變教育觀念。“雙減”背景下,作為一線老師,一定要轉變自己的觀念,不能用傳統的眼光來看等新鮮事物。不能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來適應現在的課堂。要從原來的“老師怎麼教轉變成“學生怎麼學”,在課堂上,要知道把學生放在何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

“雙減”的目的.就是要解脫學生的校外培訓負擔和校內課業負擔,讓孩子有更多自我選擇的時間,讓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去選擇發展自己的特長,更好地踐行教育是培養什麼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目標。

三、作業與課程內容相結合。作業應該跟課程內容一致,可以是長週期作業,也可以是短週期作業,有些容易的作業也不能用時太長。作業要體現發揮學生的創造性。

四、作業與學牛實際相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是千差萬別的,要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作業要分層佈置。

五、單科作業與整體統籌管理相結合。各科作業量要互相協調,總體要保持在一個科學合理的框架內,如語文作業多的,數學就適當少一點,數學作業多了,英語作業就少一點,班科任要互相協調,班主任在這個過程中要起到引領的作用。這樣作業量控制了,避免了許多低效的作業。

六、作業與育人目標相結合。從深層次講,作業是一個育人的過程,優秀的老師是很看重作業的,作業是學生和老師進行溝通、對話以及老師影響著學生的發展和進步,所以過程性評價比終結性考試評價更重要。

在雙減政策的大背景之下,深度學習、作業評價等熱詞席捲教師圈。對於早已習慣於直接佈置作業本和購買課輔的我們,作業設計成了一個既熟悉又迷茫的新領域。今天,教研員朱小青老師組織開展了“基於雙減背景下作業優化設計的實踐研究”主題活動。

雙減背景下作業設計心得體會2

5月13日,在區教研中心的精心組織下,我校全體數學教師參加了全市義務教育階段教師開展作業設計的線上培訓活動。

為了深入落實雙減政策,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提高教師作業設計水平,兩位老師從教育政策和課標的分析及教學現狀分析;分層作業設計與實施;課後服務的落地舉措等方面分別對《新時代背景下分層作業的設計與實施》和《基於雙減背景下的國小數學個性化精準學習方案》進行了探討。重在指導教師根據學段、學科,以及學生實際需要和完成能力,精心制定作業,調控作業結構,實現精準教學。

“雙減”政策明確要求,學校、教師、家長必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不得佈置超過國家課標難度的作業;不得給家長佈置或變相佈置作業;不得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教師不得參加校外有償補課等等。

一紙“雙減”檔案,以雷霆之勢,讓教育迴歸正規,讓教育迴歸校園。通過觀看講座我們對作業設計有了清晰的規劃。

一年級數學組學習反饋

雖然,一二年級不要求參加考試了,但是我們除了抓好課堂的每一個環節之外,還應創新作業的形式。比如,在學習了一年級上冊“1~5”的認識後,可以佈置讓學生動手數一數,找一找,看看我們周圍哪些物品的數量都可以用“1~5”來表示的口頭作業。再比如,學習長方體、正方體、球、圓柱這一單元知識前,可以佈置一個讓孩子從家中找牙膏盒子、魔方、可樂桶、乒乓球等實物的前置作業,學生通過觀察和感受這些圖形的外部特徵,就能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它們的特點,這樣就為我們的課堂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雖然是一年級的孩子,但他們在這樣的活動中,課本上的知識自己通過動手操作就掌握了,在玩中學、學中思,發展了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更是開發了智力。

二年級數學組學習反饋

我們可以為學生精心策劃了豐富多彩的`特色作業,從而吸引更多的孩子投入到愛學習、樂學習、會學習、想學習的行動中來。如:在學習了乘法口訣表後,可以讓孩子們在老師和家長的幫助下,設計、製作了各種精緻的、充滿想象力的乘法轉盤。在乘法轉盤的幫助下,孩子們對乘法囗訣記憶的會更加深刻;在週末,孩子們還可以和爸爸媽媽來了一場乘法口訣比賽:利用撲克牌來練習乘法口訣。通過比賽,讓孩子在遊戲中獲得成就感。利用親子互動的遊戲形式,營造愉悅的家庭氛圍,孩子在動口、動手、動腦的過程中,不僅能收穫知識也能收穫快樂。

三年級數學組學習反饋

1.歷年來數學題目越來越長,學生數學閱讀不夠,很難從題目中提取所需資訊,所以不能一味的做題,數學閱讀也很重要。利用數學閱讀拓寬學生的數學知識視野,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傳統觀念中,作業的設計可能主要以知識與技能為主,那現在我們可能需要做一些改變:以綜合實踐活動為主,多讓學生動手操作,設計題目時應結合情景材料,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處處可見,從而讓學生對數學更有興趣。

3.不妨嘗試每週安排一個“無作業日”“實踐性作業日”,也可以每月一個“零作業週末”“長作業週末”,以此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作業的功能,不要讓作業成為“要我做”的“負擔”,而是成為“我願做”的“常態”。

四年級數學組學習反饋

1、作業設計應圍繞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發展能力、培養學生素養為主,把控好時間,不超過半小時,時間越長,效果可能越差。

2、越開放的題目,越能激發學生的探究精神,作業設計時,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一些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探究性作業。

3、作業設計既要面向全體,又要兼顧個體差異,應該增加更多的實踐性、操作性等體驗類作業,加強面批面改,做好學生的答疑解惑。

五年級數學組學習反饋

作業型別要多樣:設計單元類作業,引導學生系統的學習;設定合作類作業,引導學生學會合作;設定體驗類作業,帶領學生學會體驗;設定創智類作業,提升學生綜合能力;設定遊戲類作業,讓作業充滿無限趣味;設定表達類作業,讓學生展示多元的自我;設定手工類作業,培養學生的手腦聯盟;設定探究類作業,引導學生提升思維品質;設定跨學科作業,促進學生多元智慧發展;設定分層作業,讓每一個孩子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營養餐…….相信通過形式多樣的“作業”,一定可以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達到減負目的。

六年級數學組學習反饋

1.從以前的先教後學到現在的先學後教,作業設計要突出培養學生的素養,學生要從被動型轉變成主動型。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去探究感悟。

2.佈置作業時,一定要正視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在差異性的基礎上尋求共同點,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個性發展來完成作業,去激發他們的興趣,讓他們輕鬆愉快的完成作業。

3.作業的趣味性也很重要,能夠激發學生對於知識的探索,保證思維的活躍度,並且能夠提高自己的耐心,設計一些遊戲化的作業,有效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的能力。

“雙減”政策背景之下,教師的責任不是變小了,而是更大了,要求不是變低了,而是更高了,教師的著眼點和教學重點必須從以往只做好課本知識的傳授,更多地轉移到對人的培育上來,而且必須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潛移默化讓學生德、智、體、美、勞得到全面發展。為此,每一個教師都必須在思想上、行動上作出相應調整和提高,更好地扮演好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關鍵角色。

在“雙減”政策背景下,要做到作業的“少而精、精而有趣”以及安排生動活潑的“口頭”作業,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我們老師比以前下更大的功夫,費更多的時間,做更深入的教學研究,課前準備要更加充分,教材研習要更加透徹,知識要點要更加突出,學生的情況要全面瞭解,只有如此,才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和作業安排。

教學是一條漫長的鑽研之路,而不斷求索,才能帶著孩子一起探究學習的樂趣。我們的每一位數學教師都將立足課程標準,進一步深研、深析教材,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力求將核心素養根植到生動的課堂中去,減負增效,提升教師、成就學生。

雙減背景下作業設計心得體會3

這個國慶假期前,我們開年級會,重點研討了作業的問題。我們提倡創新作業形式,作業一定要有設計。不要總是像從前那樣,拿著教輔當作業、拿著現成買來的成套的試卷當作業、拿著簡單的抄寫當作業。我們要求杜絕簡單的抄抄寫寫的作業,杜絕大量的一套又一套沒有針對性的卷子。要關注作業的質量,讓學生樂於完成作業,讓作業真正成為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會上牛老師還分享了英語組的作業研討結果。大家聽得也都很認真,但真實效果如何,心裡還是有點擔憂的。

就在昨天和今天,各科作業反饋來了,真的太驚喜了。感慨於老師們用心策劃、創新精神和高效的執行力;感慨於孩子們讓人驚歎的想象力和超強的動手實踐能力。

再說說我們政治組的作業,自主選取近期新聞熱點事件,以小組為單位制作一期新聞播報。小組成員有負責找新聞線索的,有負責寫稿的,有負責配音的,有負責後期製作的,人人有事幹,個個顯身手,全都樂在其中。看到孩子們呈現出來的作品,真是太震撼了。既有專業的新聞素養,又有炫酷的技術大咖。這樣的作業形式既培養了孩子們的家國情懷,又加強了孩子們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這樣的作業怎能不讓人欣喜呢?

還有我們的數學小講師們,依然堅持每日一更新,每日一專題,昨天講解的是第一章單元卷錯題專講,有效地解決了平日裡讓老師發愁的錯題庫問題。每位同學根據自己的情況,選取錯題,理清解題思路,做好思維導圖、再流暢地講解出來,分享到班級釘釘群裡。最後選取部分同學的作品發表在美篇上,老師、同學家長爭相轉發。到今天為至數學小講師們已經發表了100個美篇作品,擁有粉絲近300人,閱讀量近4萬人次。這樣的作業不僅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在提高自己的同時幫助到更多的同學。孩子們人人爭相參與,個個樂此不疲。

這幾科作業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跨學科作業的探索與實踐,與資訊科技的高度融合,每一條視訊的錄製和剪輯,每一期美篇的製作都融入孩子們大量的精力和創新力。正是這些有趣的作業把老師家長擔心的電子產品問題,用正向的運用作引導。將孩子們玩遊戲、看玄幻的錯誤模式解離。充分發揮資訊化的正能量,真正把資訊科技與自己的學習、生活相結合,服務於學習和生活。這得益於疫情期間線上課程的一些啟示。讓資訊化、智慧化助力於我們的教育教學。這也是未來教育發展的.一個趨勢,也將成為未來教育所必須面對的課題。我們勇於做第一吃螃蟹的人。相信今後的作業建設一定能越來越好,構建真正高質量的學校作業體系。

為貫徹落實中央關於教育評價和“雙減”工作部署要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遼三國小教育集團對考試管理進行了,開發了“等級+特長+評語”這一嶄新的考試管理形式。

創情境全覆蓋實行等級評價

立足素養髮展,學校致力於實現1-6年級情境化非紙筆測評全覆蓋。每個年級根據學科特點、學生情況,充分挖掘校園環境,凸顯學科整合,打破學科壁壘,拓展知識面,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1、低年之“樂學嘉年華”

以一二年級為例,期末全科素質測評方式即“樂學嘉年華”,上個學期的主題是“叢林大冒險”。

活動教室裝扮成了茂密的叢林,有“奇異果樹”“翻山越嶺”“小河垂釣”“叢林才藝大比拼”“叢林紀念品商店”等,神奇夢幻。同學們裝扮成老虎、獅子、猴子、小兔、獵豹等森林動物,歡快地穿梭於各個樂園。老師們也戴上了可愛的頭飾,作為森林中的一員,陪伴學生們快樂成長。

“森林小動物”們要綜合運用半年學到的各學科知識,大家爭先恐後、你追我趕、團結合作起探究,拼圖、尋寶、跳躍、轉盤、釣魚、找朋友……玩中學,做中探,每人集齊“積分”印章,才算闖關成功,獲得期末素養評價。

這樣的嘉年華以讓孩子們參與其中,在知識闖關中鞏固所學提升能力、加強合作增進友誼、體驗快樂展現自信的新穎、活潑、多樣的形式,實現學校“思維活、能力強、品格優、身心健、潛力大”的育人目標。

2、中高年之“和合才子計劃”

學校建構了“好身體、高情商、優學力”的“和合才子計劃”,推出了“一單”“一袋”“五表”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綜合素質評價報告單立足五育融合,從品德發展、學業發展、身心發展、審養素養、勞動與社會實踐等五個維度設計新的期末報告單,輔以道德與法治、體育、美術、音樂、勞動等五門學科的分項等級評價表和學生成長檔案袋,旨在構建全面立體的學生綜合評價體系。這套綜合素質評價設計與《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總體方案》的核心要義高度契合,倡導從“育分”到“育人”,立足為黨育人,著眼立德樹人,統一育人認識,強化價值認同。

打造“特長之星”完善過程評價

學校樹立了全面發展的質量觀和科學的教育評價觀,綜合考慮學生學科考試成績與其他表現,特別是“特長”教育,給足學生髮展特長的空間,科學全面評價學生。

在課後服務第二時段中,學校開設了活動課程,而且增設自選活動課程,以便更好地發展學生的愛好和特長。

學校在這樣的課程和表演中,加強了學生學習過程評價,鼓勵實踐性評價,採用了課堂展示、班級推廣、活動展出、自我提升等方式,開展學生特長提升情況的即時性評價。再如,各種活動小組每月進行一次小彙報會;每學期舉行一次特長表演等活動,致力於特長培養的階段性評價,都是在打造學校“特長之星”,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開展層級評語,打破評價單一性

(1)學生自我評價

要求學生既寫優點,也寫缺點,並寫出今後的努力方向。寫完後直接交給老師,不與同學見面。

(2)小組評議。

在小組評議中,要求大家只找同學的優點,不找缺點。這樣,既增強了團結精神,又培養了學生健康的心態。小組評完後,由小組長把評議結果交給老師。

(3)任課教師評價。

有關任課老師向班主任提供每個學生各方面的表現情況。

(4)班主任評價。

班主任與有關老師共同研究每個學生的評語。在評語中,多給學生以新的感受和啟迪,點燃起孩子們的希望之火,或許這是他們走向成功的起點。

學校從學生髮展角度著手,建立了考試日常監管制度,不簡單將考試結果作為評價教師的依據。同時,學校加強正面宣傳,引導家長和學生正確看待考試結果,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雙減背景下作業設計心得體會4

減負勢在必行增效永無止境,作業是折射學校教育價值觀和專業水平的“名片”,是“教學”與“評價”相結合的支撐點,是學校、社會和家庭的連線點,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負擔和成績的關鍵點。因此,“雙減”背景下的作業管理,成為老師和家長格外關注的重要話題。那麼“雙減”後,是不是作業都不用佈置了?佈置的話,又該如何通過作業設計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帶著這些疑問,我認真觀看了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舉辦的主題教研活動《“雙減”背景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收穫頗豐,使我認識到:

一、做到“理想的作業管理”——提高課堂效率

理想的作業管理要做到“精選、先做、全批、反饋”這八個字,這八個字的出發點,全都是為了學生的發展。精選的目的是為了減少學生作業總量,提升作業效率;先做的目的是為了瞭解學生的作業難度,體驗學生做作業時間;全批的目的是為了瞭解學生的作業水平,減少教師過多佈置作業;反饋的目的是為了給學生進一步鞏固和糾正的機會。

為了更好地體現作業的功能,在精選的基礎上,更要提倡設計,體現素養導向的作業設計,是今後發展的方向,也是研究的重點。最好的狀態是學生能喜歡上做一些作業,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發展能力,獲得成就感。是的,作業是一個我們熟悉的“陌生人”,做得最多,卻又瞭解得最少。在課堂上達到教學目標,是教師的基本職責。不要把落實教學目標的行為延伸到家庭作業,更不要把查漏補缺的`希望寄託在家庭作業上。如果課堂低效,作業就是學業負擔;如果課堂高效,作業是錦上添花。作業減負,關鍵在於課堂提效。

二、作業是老師送給孩子們的“禮物”——形式多樣化

繆校長說,“作業是教師精心設計送給孩子們最好的禮物。一位優秀的老師,可以通過一項作業,讓孩子變成詩人、音樂人、剪輯師、畫家……最重要的是收穫了自我價值,發現了興趣愛好,同時也懂得了感恩!”所以我們要積極探索作業的多種形式,比如一、二年級沒有書面家庭作業,但可以有多種非書面“好作業”:學校依託校本閱讀課程開展全員暢讀,親子閱讀;引導每一個家庭踐行“把體育帶回家”的理念,開展健身、親子運動……閱讀與運動,讓學生豐盈精神,強健體魄。三—六年級可以每月開展一次“無作業日”,如學期之初可以有計劃地結合每月的節日或節氣等排定一個學期的無作業日主題,給出無作業日的實踐體驗建議,讓學生放下作業,親近自然,瞭解中華傳統文化;還可以鼓勵學生參加家務勞動,融入家庭生活,參加各類體育、藝術活動,展現個人才藝等。

設計單元類作業,引導學生系統的學習;設定合作類作業,引導學生學會合作;設定體驗類作業,帶領學生學會體驗;設定創智類作業,提升學生綜合能力;設定遊戲類作業,讓作業充滿無限趣味;設定表達類作業,讓學生展示多元的自我;設定手工類作業,培養學生的手腦聯盟;設定探究類作業,引導學生提升思維品質;設定跨學科作業,促進學生多元智慧發展;設定分層作業,讓每一個孩子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營養餐……相信通過形式多樣的“作業”,一定可以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達到減負目的。

業特長的融合,專家也從作業命題的角度對展演者的作品進行相應的評說。

於是,在12月6日的那一期,我們看到中國藝術體操隊展演了融合敦煌元素的“飛天樂舞”,看到花樣游泳隊水中演繹國寶“文衡山先生手植藤”元素的“紫潭映夢”,還有花樣滑冰演繹“朱克柔緙絲蓮塘乳鴨圖”元素的“長空”。

沉浸其中,我不禁捕捉到了國寶推介的相應元素點,還覺得有些匪夷所思,大開眼界地感受到多樣化的呈現方式,並且聽展演者娓娓道來的編演過程,是一種挑戰,何嘗不也是一種享受,術業有專攻的展示。

由此,我想,“雙減”要我們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有針對地減少作業量,保證作業的提質增效,國家寶藏節目的製作何嘗不是對我們的一種啟示呢?

從國家寶藏一期期節目看過來,發現每一個推介節目形式不限,目標只要能體現所推薦國寶的元素,讓人頓生要去博物館或網上一覽為快的慾念,可以是演繹國寶的前世今生,也可以是演繹國寶的內容特點,還可以是國寶的復原化的呈現,不知不覺歎為觀止,為國寶的美崙美華多了一份自豪感和民族幸福感,獲得感。

當然,對於每一個展演者,也是盡己所能,揚長避短,作業的呈現既是體悟融合的階段,也是特長成果的展現,二次創作和“我思故我在”表現性宣講的凝練。

鑑於此,這不正是“雙減”背景下作業最終目標的呈現,儘可能照顧到不同孩子的稟賦差異,減少不必要的“內卷”,重視每個孩子“合格+特長”發展,最終都能成為最好的自己,在作業完成中體驗“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和諧教育觀,在自信心培養中找到融合國家需求並儘可能適合自己興趣愛好特點的發展點,不斷自我完善中悅納越來越好的明天。

所以,我們佈置作業的時候,是不是也可以更多元化一點,不僅包括作業不同層次的體現,還包括作業完成呈現手段,更多地尊重每個孩子的特點,力爭一人一案,讓每個孩子在完成作業中能快速找到自己最近發展點,“跳一跳,摘桃子”,既是一種自我能力的拓展,還是作業展示中“我行我喜歡”的錘鍊,看到更多渠道的發展空間。

總之,“雙減”背景下的作業佈置,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兒,也不是高不可攀,就像國家寶藏啟示我們的,想清楚我們佈置作業的核心目標,培養孩子有自信心地接受挑戰,戰勝挑戰,作業的佈置中多從孩子層面思考一點,重視孩子思維訓練,力避繁雜偏難,重視孩子核心素養的體現,智慧作業是不是作為一種激勵性評價手段,由此也就更容易讓孩子覺得走心,從而多了自覺自願,一往無前而簡約凝練。

雙減背景下作業設計心得體會5

讓學生作業減負落到實處,如今,我國“雙減”工作已全面開展,落實“雙減”政策,需要老師轉變觀念、改變策略,讓學生作業減負落到實處。近期,根據李翠梅工作室的任務安排,我觀看了浙江省教研室組織的關於“作業減負”的系列報告。特別是周紅星老師《區域作業管理的檢驗視角反思》講座,他的講座分為三個話題:金華市雙減工作概述,學校作業管理經驗分享,教研視角反思作業設計。下面就周紅星老師的講座,談談自己的感受。

“雙減”工作,最核心的是關注“雙減”背景下的作業管理,對於學生的作業管理,要通過“四個強化”來落實作業管理:強化作業總量控制,強調一校一案,建立作業公示;強化作業提升,鼓勵佈置分層作業、彈性作業、個性化作業;強化學生習慣培養,國小晚九點不做作業;強化教師責任落實,提高作業管理效率。作業管理,老師不能簡單地停留於時間管理,應該聚焦於每一天所面臨的極為真實的作業問題,以課題認領的方式研究作業問題,以作業為媒介,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發揮全體教師的智慧是做好作業管理的重要路徑。

作業設計,要突出“減量、提質、增趣”。要想提質,老師可以通過精編題目提升習題的質量,通過錯題庫提升學習的質量。錯題庫主要分兩類,一類是學生的個人錯題庫,另一類是學生的班級錯題庫。要想增趣,學生的.作業形式可以是“浸作業”,浸作業是指學生親臨問題現場,使用現有的材料或者工具,綜合運用知識、經驗和技能,經過操作、計算和推理,使問題得到解決的作業,這種作業能豐富作業的形式。還可以採用“小鬼約題”的作業形式,小鬼約題是指組織學有餘力的學生從作業中選取題目,模仿教師進行出題、改編並講解,達到作業分層的目的。

教研視角反思作業設計,分為三個角度:鞏固知識的視角,診斷教學的視角,作業編寫的視角。從鞏固知識的視角來說,對作業設計應該追求的是主幹性、基礎性和針對性。鼓勵教師參與“校本作業”的編寫,一個學校的校本作業一定要由自己學校的老師來編寫,因為本校的老師最瞭解學生的學習,能夠有效提升作業的針對性,符合教學評一致性的原則。建立共同體學校,組織各校名師參與作業設計的審稿工作。這樣,學校的校本作業才能夠在情境創設、問題設定、答案組織等方面做到科學規範。

從診斷教學的視角來說,診斷教學分為兩個內容,一個叫結果診斷,另一個叫過程診斷。現在大多是利用資訊科技,利用大資料進行精準診斷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利用學生作業的結果來進行個性化的診斷。在教學中,老師及時把學生的課堂作業進行反饋,讓學生的思維視覺化。依據學生錯在哪裡,分析錯在哪裡,得出它的問題在哪裡,這是作業結果診斷,是作業最重要的功能。過程記錄,是做作業的時候,隨時把自己的思維記錄在試卷的頂端或者作業本的頂端。學生做選擇題的時候,第一下選的是A,過一會選的是B,最後選B對了,老師就認為學生懂了,其實我們發現學生的糾結過程,我們並不知道。實際上,也許學生在A和B之間猶豫了很久,學生猶豫的過程就特別有價值,就應該及時記錄自己猶豫及思考的過程。

從編寫作業的視角來說,不僅要提倡教師設計和編寫作業,也要嘗試讓學生設計和編寫作業。學生參與作業的設計過程,就會不斷豐富作業的形式,激發學生做作業的興趣。正因為學生自己設計和編寫作業,我們才能充分理解教師和學生之間思維的差異,以達到作業最優化的效果。

總之,對於“雙減”背景下的作業管理,我們要經常反思,學生做作業的過程,是否鞏固了知識,提升了能力,習得了方法,激發了興趣,促進了發展。作業設計,依然是我們今後研究和探索的重點,努力設計出真正使學生減負、增效的作業,體現作業的功能和價值。

“雙減”政策背景下,學校作業改革將面臨一系列新的挑戰。那麼,“雙減”背景下,該如何進行作業建設,才能達到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效地對課內學習進行鞏固和輔助,同時保證學生學習質量,做到減量不減質,真正達到為學生減負的學習目的?為了給教師做好更好的思路指引,學校邀請區教研室趙也茗副主任為我們進行“雙減”背景下作業建設的培訓。

通過這次培訓,我更加清楚:什麼是作業?作業有何價值?如何理解作業系統?這三個問題。尤其對作業系統有了系統又全新的認識。同時認清目前作業有作業功能單一、缺乏目標意識、作業難度走向兩個極端、作業型別單一、作業差異不明顯缺乏有效操作、作業時間過長、作業結構不合理、作業內容與教學內容脫節、作業批改單一、缺乏作業分析、教師作業設計能力弱、作業管理內涵不足等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影響到作業的質與量,導致學生學習低效、負擔越來越重、甚至嚴重影響到學生的身心健康。所以要想真正為學生減負,必須克服以上問題。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作業建設理論基礎,站到一定的高度,巨集觀把控作業設計。

通過這次培訓,我深入瞭解到單元作業設計的理念。什麼是單元作業設計?單元作業關鍵要素及具體要求?如何評價單元作業設計質量?在作業建設時,要以育人為本,與教學目標一致,設計要科學、新穎,難度要適宜,時間需控制,體現選擇性,結構要合理。

雙減背景下作業設計心得體會6

雙減”,一場教育的重大轉型,一次教育的深刻革命,既是對傳統課堂的一個嚴峻挑戰,也是對重構課堂的一種難得機遇,更是為此開啟課堂尋變之旅的必然選擇。過去學生的學習效益,通常是建立在校內課時的延長和大量的刷題,校外的培訓補習和重複的訓練基礎上的。然而“雙減”的大政方針之下,通過課堂的尋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課堂上:

1、教學方式

在課堂上,課堂教學要由過去的`“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轉向“師生合作探究來建構知識”,必須由教師、學生這兩個主體參加。需要教師超越自己,大膽創新,學會“偷懶”,引導學生積極發言、思考。教師要講出自己的風格,不能照本宣科,激發學生興趣,互相配合。

2、課堂提問

課堂主體是學生,師生間的交流互動全靠這一載體實現。因此,教師的設問、提問,最後的點評、解答,要得體、要巧妙,要形成照應,要具有開導性和啟發性。對學生大膽的質疑、開拓的思維、勇敢的表現,教師一定要支援、要肯定、要鼓勵。至於怎麼來設問、提問,教師怎麼來解答、點評,同時怎麼來鼓勵學生,這都是有技巧的,都要做一些深度的思考和研究。

3、學生搭配

要整合班級學生資源,在分組、排座時,將不同程度的學生合理安排,交叉安排,讓會的學生幫忙不會的學生,對學生資源充分開發整合。

4、教學情景

課堂不僅是教室,工廠、車間、大自然都可以作為課堂。我們完全可以開啟課堂,把學生帶到田間地頭去學習,帶到美麗的大自然去上課,帶到工廠、車間、社群去體驗,這便是最真切、最鮮活的教育情境。即使在課堂,老師也可以根據學科的特點,設定一些靈活的、有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置身其中,親身感受。比如一年級,可以通過故事、通過遊戲、通過師生互動來創設一些情景,要讓學生喜歡,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作業方式的改變:

1、在作業設計時,教師應該從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作業,讓“優等生吃得飽、學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既可以更好地輔助教師教學,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各有所獲,又可以增加學生對學習的信心和興趣。

2、作業是檢驗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教師在備課時須統籌安排每節課的作業量,將課堂適當留白,精心安排練習反饋的環節,及時查缺補漏,相對減少課後的書面作業量。

3、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根據班級學情,通過佈置分層、彈性和個性化作業,為學生提供更多的作業選單,讓學生擁有選擇作業的權利和機會。不妨嘗試每週安排一個“無作業日”“實踐性作業日”,也可以每月一個“零作業週末”“長作業”,以此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作業的功能,不要讓作業成為“要我做”的“負擔”,而是成為“我願做”的“常態”。既要從質、量、形上做好作業的佈置,也要及時做好作業的批改與反饋。

雙減背景下作業設計心得體會7

作業是教師診斷學生學習情況,反饋教學效果,調整教學內容與方式的重要依據,同時也是學生理解、應用學習內容,提高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怎樣脫離題海戰術、讓作業不再重複低效、枯燥乏味,真正讓作業發揮應有的效果,釋放學生的學習激情呢?也是“雙減”政策下最重要的環節也是一線教師最苦惱的事情。

今天有幸聽到陳特講座對“雙減“政策下的有效作業設計,又一次讓我經歷了思想的洗禮,享受了一頓豐盛的精神大餐,領略到名師的精彩,欣賞到名師的獨到的見解,讓我豁然開朗,發現了數學教學的新天地。學習後給我的是心靈上的震憾,精神上的頓悟,思想上的淨化,認識上的昇華。通過這次學習,筆記、盤點收穫。

陳特講的作業佈置因人而異、作業的分層:

(1)作業量的'分層。

(2)作業難度的分層。

(3)作業的自主選擇。

(4)評價的分層。

優點:

1、使各個層次的學生能完成作業。在此基礎上,有興趣地去做更高一層次的作業,對於這些學生,採取鼓勵或獎勵的方法。

2、讓學生感到對作業的完成不是教師規定要做的,而是自己積極想做的,調動學習積極性。

根據數學學科的的特點,講究作業佈置的技巧,對提高學生作業的質量,保證課堂裨益不淺。作為數學老師注意積極這一方面經驗有好處。

聽了受益匪淺,平時在上班每天在埋頭苦幹批改作業,和同事說一句都不捨得只怕作業批改不完,在教學一直往前衝只想每天把新課時落實,我的教學計劃就完成任務了,聽陳特講座覺得自己真的要慢下來,回頭看看孩子掌握多少,有沒有深層次的掌握。在“雙減“政策下,作業設計好了,學生就真正的提質增效了。是我們在探索著、實踐著的,陳特講得經典一句話做人、教書都要腳踏實地、紮紮實實。

雙減背景下作業設計心得體會8

“雙減”政策實施後,國家對作業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減少學校作業,又要保證學生的綜合素質。如何在“雙減”背景下做好綜合性學習的作業設計,我以第二單元綜合性學習“人無信不立”為例,在自己的課堂上做了以下嘗試。

本單元的綜合性學習以“誠信”為話題,學生易於理解、易於接受,但是怎樣讓學生更加深入地踐行這一主題,我採用了課前蒐集資料、課上展示演講、課後落實踐行的方法。

首先進行活動規劃,第一階段,學生六人一組,然後兩兩結合,完成三個任務,任務一搜集關於誠信的名言警句、成語故事等資料,以手抄報、思維導圖的形式展示,在蒐集整理資料過程中,讓學生對誠信的含義及意義形成自己的認識。任務二擬寫訪談提綱,找一找自己感興趣的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老師同學、超市老闆、賣貨主播等,讓他們講一講自己對誠信的理解以及發生的故事,從而讓學生從課堂走向課外,從自己片面的認識到身邊人全面的理解,用真實的故事豐富誠信的含義,這樣走出去、動起來的作業形式更加註重學生的實踐性。任務三在前兩個階段的基礎上,組內相互交流,豐富資料,形成自己對誠信的認識,以演講稿的形式呈現出來。任務結束後,全班選出每個任務表現優秀的小組和同學。

由於前期活動豐富多樣,學生分工合作,並把每一項任務落實到了實處。比如,有的學生去菜市場找到自己的叔叔大伯,採訪他們,聽他們講自己的創業史、生意經,從而瞭解誠信是經商之魂。還有的同學採訪自己的朋友,聽他們講自己與朋友之間的失約之事,從而瞭解誠信是交友之道。但是課堂時間有限,所以課堂上只展現每個任務最有價值的環節。

於是,週二下午第三節課,八五班學生在班長的主持下,開展了一節生動有趣的“以誠為本”的綜合性學習課。

課堂上,老師首先發言引出本節課主題,然後由主持人進行開場白。活動分為三個環節:活動一,引經據典話誠信;前期選出的小組上臺展示自己的成果並總結心得。活動二,環顧身邊思誠信;小組代表展示採訪過程,說一說採訪前的準備和採訪時趣事,並總結活動反思。活動三,班級演講說誠信;優秀小組代表進行演講比賽,呼籲同學們把誠信化作自己的“立身之本”。活動中,每位學生根據評分標準對上臺展示的學生打分,活動後,班長統計評分,並評出每個環節的.優秀之星。

一節課堂的呈現是有限的,但是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儘可能多地在課外去延申、去參與、去探索,這樣的過程是豐富而有意義的。同時,這次的作業實踐讓我意識到,雙減下的作業設計,對於每一個教師來說是任重而道遠的,只有善於總結,不斷探索,樂於研究,才能真正讓語文作業設計與學生的生活結合起來,使語文作業更加豐富多彩,更具實用性。

雙減背景下作業設計心得體會9

11月18日下午,在XXX市教科院的前瞻性的引領下,在縣教體局的精心組織下,我參加了《雙減背景下作業設計的設計與實施》培訓,上海市教委研究室的XXX主任從正確理解作業與作業系統、作業現狀與關係模型,如何提高單元設計質量三個方面做了詳細的介紹,名師的高屋建令瓦,讓我收穫頗豐。下面談談我的心得體會:

一、作業的本質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

作業是重要的教學環節。高質量的前置作業,能夠引發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從而有效支撐課中的深度學習。高質量的後置作業,能夠將課堂教學引向更深、更廣的'理解與應

用,引發更有意義的學習。比如國小數學四年級在教學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之後,能夠佈置這樣的作業:

1、做一做:用紙條或木條做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梯形。

2、找一找:日常生活中,哪些平面圖形是平行四邊形?哪些平面圖形是梯形?

3、說一說:平行四邊形有哪些特徵;梯形有哪些特徵?這樣,學生通過自己的做、找、說、加深了對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理解、認識和應用。

二、作業設計的一個教師應該具備的能力

作業設計應注重“教一一學一一評”一致性,教師應根據單元學習目標,設計“著眼要點、針對難點、促進理解”的基礎性作業和“著眼知識的形成過程、結構體系、內涵與外延”的發展性作業。作業設計能夠是選編、改編或創編。而作業的形式能夠豐富多樣,比如說國小數學,作業形式能夠是書面習題、口頭交流、動手操作、數學閱讀、數學遊戲、實踐體驗等。不論哪種型別作業設計都應遵循課標、緊扣教材,要有科學性、針對性、有效性和創新性。所以教師審計的的作業既能讓學生有基礎知識的普及,又有思維能力的拓展,更有深度探究的實踐和有理解使用的思考。

三、作業評價形式多樣化

對於作業評價,不能填寫單一的“優、良、差”等級或打分,而應充分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發揮其導向、調控、激勵等功能,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用賞識的眼光和心態去批閱學生的每次作業。“等級+簡語來評價描述學生的作業水平。“輕視”作業結果,“重視”作業過程,在作業評價的過程中,對學生的作業進行統計分析,分析作業出錯的原因。

通過本次次的作業設計主題培訓,讓對做好優化作業設計有了進一步的理解。我將把本次學到的知識使用於自己的教學實踐並做好指導工作,讓更多的老師都能優化作業設計,服務學生,助力“雙減”。

雙減背景下作業設計心得體會10

在本次活動中,我聆聽了金理聘老師對四下“三角形”這一單元為例的單元作業設計、曹海鷗老師對四下“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這一單元的作業設計。金理聘老師基於教材,從學生視角出發,設計了形式多樣、層次分明、有創新性的作業,注重讓學生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動手操作後理解、掌握知識,即“做中學”。而曹海鷗老師更注重於從日常書本、作業本的習題中選取典型習題,進行鍼對性鞏固,並給學困生提供思考的腳手架。

最後雷子東老師給我們做了“國小數學素養作業架構與思考”的講座。雷老師從為何重構作業設計和如何重構作業設計兩個方面進行了分享。

通過今天的活動學習,我對作業設計有了一定方向和思考:

1、作業設計既要心中有“教材”(即整個國小數學知識體系),又要眼中有“學生”(即學生的作業心理和發展需求);

2、分層設計作業,平時已經開展對學有餘力的學生進行拓展提升,但是習題的選取、選編和量的控制還可以再斟酌,學困生的作業選擇接下來也可以根據需求進行設計;

3、作業如何真正發揮本身的作用,也是接下來需要思考的問題。

作業是教學過程中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課堂學習的知識技能及時鞏固的重要途徑;作業是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創新實踐能力、思維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徑。

學生的課前預習和課上聽講只能初步解決一個“懂的問題要真正達到"會用”,使學習的知識形成技能,轉化為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認識水平,還必須通過複習、完成作業等活動才能實現。

作業從本質上說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與教學價值互補,是推動學生獨立學習、培養恆心毅力、自我約束、學會時間管理和快速進步的重要途徑。

現今,孩子的課業壓力是非常大的,每個孩子寫作業都要寫到晚上9點、10點甚至凌晨。這是個摧殘孩子的大問題。

在“雙減”政策下,要想解放孩子,最關鍵是要解決的作業設計問題。

第一、要設計好作業的時間。

作業時間不是越長越好。其實我們從研究上來說,作業時間在一定的範圍之內,時間越長越好,但你超過了一個拐點以後,他可能作業做的時間越長,他自己的學習效果就越不好。比如說這個孩子,他一個晚上只能做四個小時的作業,他做到12點,他就困得不行了,他要睡覺了,但是你讓他硬讓他做到晚上12:00,你讓他做了六個小時的作業,這個孩子意識越來越差了。因為他體力跟不上了,他學習效率很低,第二天聽課也不專心了。

第二、老師心中要有全體學生。

很多老師預估佈置的作業完成時間會高於學生實際完成的時間。其實這說明老師心裡面是沒有太多的學生概念的。老師認為這個題目花5分鐘就能完成,但事實上,絕大部分孩子10分鐘甚至15分鐘,有的'孩子實際是花了20分鐘才完成這一個作業。實際上我們老師佈置一條作業的時間,往往是按照班上最好的那個孩子來進行的。老師在佈置作業時,不能只從自己的角度看。我們老師還要考慮到日常積累、預習、複習整理、錯題整理等額外的時間,對於我們的學生來說,都是重要的。

第三、我們老師要設計分層作業。

每個學生的基礎不同,接受能力不同,作業的效果也就不同。老師要給予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有的孩子不會進行錯題整理,從我們培養核心素養的角度來看,我們體現核心素養的一些作業,應該具有情境化,注重學習知識和技能,注重圍繞一定的主題來完成,注重作業的開放性,反對絕對的固定的答案。其實越開放的題目,就越能夠激發孩子探索精神。注重作業的合作性,這個是可選的,未必每一條作業都要合作,其實有的時候合作性作業實施得不好,還不如不要合作,有的時候適得其反。

雙減背景下作業設計心得體會11

學生作業是檢測教師教學效果與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依據,是師生教學交流的工具,是教師常規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

從古至今,教育教學過程實施後,教師都要給學生留一定的作業,以幫助學生鞏固、消化、延伸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所以,學生的課業負擔主要是以學生作業(聽、說、讀、寫)來體現,教師在給學生布置作業時,就得多用一番心思。

在以考試作為學業晉升、人才選拔主要手段的背景下,強化學生知識與能力訓練,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提質措施和手段,關鍵在於教師如何佈置作業、佈置什麼樣的作業,給學生布置多少作業……

從改革開發背景下的教育改革實踐狀況來看,教育的期盼日漸高遠,涉及人的基本素質和能力的體現,各種形式的逼迫,加之家長、學校教師的期盼,不斷增加學生的負擔。

“雙減”政策推進教育深層改革,教育主管部門、學校、教師、家長及學生,都必須及時領會,從內心考量教育的發展,人的成長、社會建設人才的需要、人的素質發展等所需學習內容、訓練策略等多方面,都要進行全方位、多層面的通盤考慮。

從學生成長的基本素質來看,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道德品質、理想信念、自我教育、良好的行為習慣,務必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強健的體魄,以確保學生家健康快樂幸福的生活。

從學生的基本素養來看,關注學生的文化基礎知識及其運用能力培養,強化學生社會生活的實踐能力培養,促進學生適應社會,貢獻於社會。

從社會發展建設的需要來看,關注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理解和認識、學生對自己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彰顯學生人生價值的體現。

上述學生素質和能力培養,不是教師的講解或是基本的形式舉動所能達到的,關鍵是教師要從學生髮展角度、人才培養角度、社會需要角度,積極開展學生作業訓練的設計思考,以真正落實教育的實踐本質。

應試教育時代,教育採用“熟能生巧”的理念,強化知識的'積累,死記硬背,“題海戰術”,讓很多教師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素質教育、核心素養培養時代,“雙減”政策提醒教育者,佈置作業要精選,不得佈置重複性作業,不得佈置超標的作業,廢除“題海戰術”,儘量減少學生無效勞動。

這是對教師嚴峻的考驗,陳舊的觀念如何轉變?這是對教育管理者發出的挑戰,如何引領教育向時代的方向發展?新時代教育要用智慧、要用實踐,團隊合作,互相取長補短。

學生作業設計注重實踐形式和訓練試題型別與內容的思考。實踐形式儘量以團隊研究、分層推進;試題型別多樣化、試題內容趣味性和實用性,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產生獲得感和成就感。

內容上,重視基礎知識和能力技能訓練,基礎知識的儲備是能力技能訓練的前提,基礎知識訓練也應注重層次分類,識記與理解,逐個歸類提煉;能力技能訓練是基礎知識的延展和提升,更是社會生活實踐能力漸進發展,注重操作運用和創新智力培養。

數量上,適量才是學生學習興趣和動力激發的保障,讓學生產生成就感和獲得感,數量多了,學生心裡煩,做作業毛躁胡亂,考慮學生基礎與能力,精心選擇,合理安排,切記隨意簡單。

形式上,無論是選擇題、理解題、簡答題、運用題,都必須題目新穎有趣,文字適量便於閱讀對學生又有一定吸引力,學生花費的時間不多,又能達到訓練的目的,讓學生做完一道還有一定的掛念,捨不得放棄。

學生作業設計關注人才、關注發展、關注學習內容、關注學生基礎,細心思考,潛心研究,才能發揮學生作業在教育教學中應有的價值和作用。

雙減背景下作業設計心得體會12

在當前“雙減”政策下,教師必須適應新要求,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課後作業品質,學生的負擔才會真正的減輕。有效作業是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方式。本次“雙減”政策下有效作業的設計給我們老師對生物課後作業的實踐運用提供了可參考的範本,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了平臺。作業是承載學習內容,體會學習方式,實踐過程性的學習任務,要注重作業與教學的配合,繼續教育培訓中專家提出要把握預習、課堂、週末、單元等不同學習時間的作業功能與特點,設計適宜的作業來促進學生的思考,理解和探究,同時教師要自主提升設計作業能力,針對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進行分層佈置,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適合自己的學習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建議教師要多佈置分層作業,培養學生髮散思維能力,並鼓勵學生選做多做加深理解。

在培訓中聆聽專家的講座《“雙減”政策下的有效作業設計》,汲取專家智慧,收穫滿滿。我們知道在當前“雙減”政策下作業設計的研究一直在路上,學習中,專家不僅有深度的理論解讀,更有生動的精彩例項,讓我們撥雲見日、豁然開朗。“雙減”政策的有效實施:第一關鍵在於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學應在在知識銜接處、經驗接軌處、生成差異處發力,以“快引入、尋突破、後拓展”的教學形式打造高效課堂。第二關鍵在於有效設計作業,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通過學習,在專家的引領下,開啟教研的新理念,有巨人的'肩膀,我們方可看得遠。本次培訓不僅提高了我對“雙減”工作的認識,更是為落實“雙減“工作指明瞭方向。我們不能僅僅為了減負而減負,“雙減“只是手段和路徑,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升才是目的。

“減”不是目的,“減負不減質”才是關鍵所在。

加強課堂研究,“增效才能減負”。有效率、有質量的四十分鐘才是減負的必由之路。必須在課堂上下功夫,深入研究課堂教與學的方式方法,否則就會依舊陷入“堤內損壞堤外補”的怪圈。完善教學結構,提高課堂的效率。除此之外,“雙減”對作業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作業設計,少佈置機械的、整齊劃一的作業,儘可能佈置分層作業、選單式自選作業、自主性作業和實踐性作業。研究作業設計,擴充套件作業內容,擴寬作業路徑,改變評價理念,逐步樹立“進步即質量“的評價觀。

“雙減”呼喚教師的快速成長。作為一名老教師,更應肩負責任,繼續秉持初心,紮紮實實立低礪奮進!

雙減背景下作業設計心得體會13

課後作業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延續。它可以檢驗教學效果,幫助教師及時瞭解學習情況,幫助學生有效鞏固知識,提高應用能力,培養學科素養。學期開始就在作業佈置上努力下功夫,以下是雙減背景下如何有效佈置作業的一點思考和體會。

作業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延續,可以檢測教學效果,有助於教師及時把握學情,還可以幫助學生有效鞏固知識,提升應用能力,培養學科素養。然而,在過去相當長時間裡,過多過重過難的作業負擔,不僅打擊了許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令大多數孩子身體素質下降,甚至身心受到傷害。不久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雙減”政策),由於“雙減”政策直擊應試教育的功利、短視要害,因而在社會上引發了強烈反應,學校、家長、老師對國家的這一重大決策普遍表示了熱烈歡迎和支援。

“雙減”政策明確要求,學校、教師、家長必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不得佈置超過國家課標難度的作業;不得給家長佈置或變相佈置作業;不得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教師不得參加校外有償補課等等,特別是國小一、二年級學生,不得安排紙筆考試,不佈置書面作業。對於國家規定的明令禁止的紅線,每個教師都必須瞭然於心,時刻自警、自省、自勉、自勵,要把國家的政策精神切實落實到行動上、工作中。

有人認為,學生的作業少了,教師的負擔也減輕了,教師可以輕鬆一些了。這種對“雙減”政策的認識其實是一種嚴重誤解,雖然不排除有個別教師以“雙減”政策為藉口放鬆自己,但所有學校和絕大多數教師其實都能夠清醒地認識到,“雙減”政策背景之下,教師的責任不是變小了,而是更大了,要求不是變低了,而是更高了,教師的著眼點和教學重點必須從以往只做好課本知識的傳授,更多地轉移到對人的培育上來,而且必須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潛移默化讓學生德、智、體、美、勞得到全面發展。為此,每一個教師都必須在思想上、行動上作出相應調整和提高,更好地扮演好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關鍵角色。

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再也不能夠為了追求學生的考試分數而不斷給學生加壓,讓學生成為刷題機器。教師必須控制好紙筆作業的總量,要做到少而精,精而有趣;這樣既能夠達到紙筆考試相同的效果,更為重要的在於,能夠有效提升國小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然而,要做到作業的“少而精、精而有趣”以及安排生動活潑的“口頭”作業,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教師比以前下更大的功夫,費更多的時間,做更深入的教學研究,課前準備要更加充分,教材研習要更加透徹,知識要點要更加突出,學生的情況要全面瞭解,只有如此,才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和作業安排。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要儘量避免出現機械、單調、重複性無效作業或懲罰性作業,儘量縮減一些死記硬背、反覆抄寫的練習;作業設計要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規律,作業的形式必須多樣化,切忌只有單調的書面作業,應該增加更多的實踐性、操作性等體驗類作業。各種體驗類作業形式不僅是學生所喜愛的,而且還可以激發學習困難生的學習興趣;作業設計既要面向全體,又要兼顧個體差異,教師應該積極探索分層作業、彈性作業、個性化作業的設計,探索因材施教下的作業設計;教師還要認真批改作業,加強面批面改,做好學生的答疑輔導。

雙減背景下作業設計心得體會14

在“雙減”落實的同時,教育部也在推動“雙增”,其中一增也就是在減輕課業負擔的同時,給學生騰出更多參加戶外活動、體育鍛煉、藝術活動、勞動活動的時間和機會。

因此對於體育學科來說,為了能夠更好、更有效地擔負起強體育人的責任,體育學科要落實好體育作業的佈置,積極作為,怎麼有效地佈置體育作業,我主要有以下四點思考:

一、讓學生樂意把放學後的時間投入在體育運動中

體育作業的佈置要有趣味性、挑戰性、自主性。趣味性,即作業形式多樣,體能、柔韌、遊戲都要涉及。挑戰性,即根據學生不同運動能力設定同目標,讓每個學生墊墊腳尖能夠碰到,既能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也有一定難度。所謂自主性,即給學生自己設計和決定鍛鍊內容和形式的空間。例如本次作業若希望學生鍛鍊跳躍能力,可以給學生提供多種練習腿部力量的形式和方法,讓學生自主設計適合自己的鍛鍊形式。老師可以在體育課上根據本節課所學內容課上與學生共同設計一個遊戲,佈置作業時就可以讓學生效仿老師在課上創編的方法自行創編遊戲,學生設計的遊戲老師在下節課擇優在課上實施,這樣也會激發學生創編的積極性。

二、讓學生知道怎麼科學有效地進行體育鍛煉

體育課上培養學生科學鍛鍊的意識和習慣,作業的佈置要有安全性、負荷合理。在選擇鍛鍊方法時,要由易到難、由簡單到複雜。合理安排運動負荷,對鍛鍊效果有著重大的意義。負荷過小,起不到鍛鍊效果;負荷量過大,會造成過度疲勞,甚至會出現傷害事故。

三、讓學生的練習與語數英等學科的學科內容巧妙結合

隨著“雙減”政策的有效實施,語數英等需要學生通過聽說讀寫等方式進行知識鞏固的學科,家庭作業的佈置受限。為了儘可能填補這一部分帶來的`缺失,體育作業在佈置時可以與這些學科的老師交流。例如,此前在排球訓練中,在鍛鍊孩子協調性的繩梯練習時,通過老師在一旁提問學生簡單的數學口算題,讓學生邊練邊回答,不僅能夠增強學生手眼腦的配合能力,也能達到鞏固學生數學知識的效果。再比如,在學生練習跳繩時,要求她背誦當日所學古詩,在增強孩子的心肺功能的同時也檢驗了語文知識的掌握程度。

四、體育作業有效反饋

1、APP打卡

2、微信群打卡

3、課堂檢測

雙減背景下作業設計心得體會15

作業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延續,可以檢測教學效果,有助於教師及時把握學情,還可以幫助學生有效鞏固知識,提升應用能力,培養學科素養。然而,在過去相當長時間裡,過多過重過難的作業負擔,不僅打擊了許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令大多數孩子身體素質下降,甚至身心受到傷害。不久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雙減”政策),由於“雙減”政策直擊應試教育的功利、短視要害,因而在社會上引發了強烈反應,學校、家長、老師對國家的這一重大決策普遍表示了熱烈歡迎和支援。

“雙減”政策明確要求,學校、教師、家長必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不得佈置超過國家課標難度的作業;不得給家長佈置或變相佈置作業;不得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教師不得參加校外有償補課等等,特別是國小一、二年級學生,不得安排紙筆考試,不佈置書面作業。對於國家規定的明令禁止的紅線,每個教師都必須瞭然於心,時刻自警、自省、自勉、自勵,要把國家的政策精神切實落實到行動上、工作中。

有人認為,學生的作業少了,教師的負擔也減輕了,教師可以輕鬆一些了。這種對“雙減”政策的認識其實是一種嚴重誤解,雖然不排除有個別教師以“雙減”政策為藉口放鬆自己,但所有學校和絕大多數教師其實都能夠清醒地認識到,“雙減”政策背景之下,教師的責任不是變小了,而是更大了,要求不是變低了,而是更高了,教師的著眼點和教學重點必須從以往只做好課本知識的傳授,更多地轉移到對人的培育上來,而且必須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潛移默化讓學生德、智、體、美、勞得到全面發展。為此,每一個教師都必須在思想上、行動上作出相應調整和提高,更好地扮演好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關鍵角色。

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再也不能夠為了追求學生的考試分數而不斷給學生加壓,讓學生成為刷題機器。對於三年級以上的學生來說,教師必須控制好紙筆作業的總量,要做到少而精,精而有趣;對於一、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雖然不能夠安排紙筆作業和書面考試,但並不意味著可以讓學生放任自流,教師必須以更生動更活潑的形式,譬如以問答的'形式來安排“口頭”作業,這樣既能夠達到紙筆考試相同的效果,更為重要的在於,能夠有效提升國小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然而,要做到作業的“少而精、精而有趣”以及安排生動活潑的“口頭”作業,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教師比以前下更大的功夫,費更多的時間,做更深入的教學研究,課前準備要更加充分,教材研習要更加透徹,知識要點要更加突出,學生的情況要全面瞭解,只有如此,才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和作業安排。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要儘量避免出現機械、單調、重複性無效作業或懲罰性作業,儘量縮減一些死記硬背、反覆抄寫的練習;作業設計要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規律,作業的形式必須多樣化,切忌只有單調的書面作業,應該增加更多的實踐性、操作性等體驗類作業。各種體驗類作業形式不僅是學生所喜愛的,而且還可以激發學習困難生的學習興趣;作業設計既要面向全體,又要兼顧個體差異,教師應該積極探索分層作業、彈性作業、個性化個政策推出的週期和程式都是規範的,可見教育不是僅僅是教育的問題,而是社會是國家共同要面對的問題。正當有的學校還在評述政策的可行性時,我們教育人更應重點思考如何好好落實“雙減”。

從浙江校長的論壇報告中,可以看出浙江果然是全國教育的高地、前沿,幾個學校的做法可以作為我們直接使用的經驗,結合我們學校原有的優勢可以讓“雙減”真正減去負擔,提增質量。例如杭州鳳凰國小的“四單式作業”,即藝體單、孝悌單、研學單及英才單。作業設計“四式設計與管理”,即學科縱向式、全科主題式、課題自由式、STEM學程式,以及博物館式創生作品設計,應該是減少作業負擔,又能培養學生學科素養的作業設計新樣態。

願我們努力讓作業成為學生美好的禮物,努力滿足學生髮展的需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