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背景下的作業設計(7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14W

雙減背景下的作業設計1

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如果離開教學設計的話,我覺得是空話。優化課堂才是減負的第一要義。長期以來,我們的語文課堂存在著內容冗雜、結構混亂、創意缺失等問題,市場上的各種教學設計資料也不盡人意。

雙減背景下的作業設計(7篇)

那麼,我們在備課上怎麼去做,才能夠提升課堂的質量。我在這裡淺淺的說說我的做法:

一、把握文字特點,確定教什麼。

教師適應學生是教學過程的核心。

在教學九上第三單元《精神的三間小屋》時,我備課時是這樣思考的:本單元是議論文單元,但本課在嚴格意義上來說,不是標準的議論文,說它是議論性散文更合適一點。比起論證方式和論文思路來,優美的詞藻,合適的比喻,深刻的立意更是看點。所以,我拋開議論文的知識,著眼於理解領會文章的語言這點來設計教學,並把本文定位為積累型文字。

在讓學生們理解了“精神”一詞的含義後,我提出的主問題是:“如果在這篇文章裡找值得積累的句子,你會選哪處?為什麼?”

這個問題也是指導學生再次閱讀的,我讓學生著眼於課文的主體部分,三間小屋,三個層次,一個層次一個層次去品讀,學生找到的句子也確實是最精髓的東西!這其間,自然帶出本文的主要論證方式:比喻論證,對比論證。讓學生找,讀,品,老師在課堂上導讀,點評。自讀課,就要獨立,讀熟,讀透。一個課時的課程,讀讀,品品,點點。自由,輕鬆,愉悅!我們該保有怎樣的人生觀在品讀中漸漸清晰。

定位為積累型文字,那麼課後的作業也當是課堂的延續。本節課我設計的作業是:1摘抄課文中優美詞句,寫在積累本上。2閱讀畢淑敏另一篇散文《造心》,和老師交流閱讀感受。

二、瞭解學生的認知特點,思考怎麼教,敢於創新。

九年級第一單元為現代詩歌單元,詩歌的.主要學習方法是什麼?朗讀。

教讀每一篇詩歌,我的學生基本上都是當堂成誦。

指導朗讀是分層次的,一讀語音語調,二讀修辭格,三讀意境意象,最後領悟出思想情感。課堂上進行各種朗誦展示,配以輕音樂,配以動態背景圖,整個課堂就一“賽詩會”,學生參與度極高。

體味詩歌本身的美,勝過大談創作背景,像《你是人家的四月天》,一直有爭議林徽音這首詩是寫給誰的,其實時至今日,討論寫給誰沒有多大的意義,它的美和價值在於,僅僅文字本身,就能穿越背景而激起每位讀者的共鳴!好的作品都是這樣。

在教學《岳陽樓記》的寫作手法時,我聯絡到學生的寫作問題。岳陽樓記寫法有這一特點,駢句與散句結合,文章的節奏感強。以文章的第二段為例:“??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我把這段文字用音樂的節奏符號?來排列,讓學生觀察句子的長短規律,學生排出的規律是:“長,長,短,短,短,短,短,短,長,長,長,短,短,短,短,短?”

而後啟發學生,這像不像音樂裡的節奏呢,有輕有重,有緩有急?

但同學們的作文,常常句子是一長到底,讓老師讀來有疲憊感。我們不妨在作文中借用古人的辦法,長句短路結合,駢散結合,文章無論在佈局上,還是朗讀上,都會更勝一籌。

文字的特點,我們如果教活了,一節課會很有收穫,而如果照本宣科,吸收率不高,那麼意義就不是很大。?減負也等於效率,課堂質量高,課堂擲地有聲,學生課外負擔一定會輕。

三、作業的設計一定是課堂的關聯和延展。

比如我把《精神的三間小屋》定位為積累型文字,那麼課後作業一定會讓積累本課的金句,在《岳陽樓記》中講到駢散結合,就會讓學生用這手法寫一段景物描寫。在《敬業與樂業》中學到論據對論點的支撐作用,作業就會佈置到給“凡職業都是有樂趣”的這一論點找相應的論據支撐。

學練結合,才能更有效的檢測學的效果。

總之,面對“雙減”,無論是課堂的設計,還是作業的設計,都是對老師學養的考驗,首先成長的應該是老師。

很喜歡鄭板橋的書齋聯:“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這幅對聯闡述了深刻的畫理:上聯意為以少勝多,譬如繪蘭畫竹容易流於枝蔓,應刪繁就簡,如三秋之樹,瘦勁挺拔;下聯意為“自出手眼,自樹脊骨”,不可趨趕時髦,須另闢蹊徑,似二月之花,獨領風騷。繪畫如此,教學亦然。

雙減背景下的作業設計2

“雙減”政策之前,作業的佈置更多是以教材中的練習以及教輔為主,又因教材中練習題量不多,又以教輔練習為主。這也導致教師對於作業設計接觸較少,教師更多的是根據知識點來選擇作業練習題,並不能對作業進行系統科學設計。“雙減”政策之後,需要進一步有效減輕學生作業負擔,這就需要教師在佈置作業時更具有典型性、針對性和科學性。

最近嘗試了對單元作業進行設計,這個過程很有收穫。

最初確實很棘手,以前從沒有專業的接觸過這一領域,不知從何下手。然後就先考慮了單元作業設計的目的是什麼?全面瞭解學生單元目標學習成就,及時反饋教學成效,改進教師教學,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既然明確了目的,就從教材開始,先了確單元學習具體內容及特點,再從學科課程標準中找到相關學段相關內容的相關要求,然後參考教參確定具體的單元目標,以及給出的相關評價建議進行設計。

以國小數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比》為例,從教材安排中可以知道這部分教學內容主要有:比的意義,比的讀、寫方法,比與分數、除法的關係,比的基本性質,求比值,化簡比,按比分配(即為過去習慣中所說的“按比例分配”,由於這類問題實質上是按“比”分配的,學生又尚未接觸“比例”,所以稱為“按比分配”更妥)。這些知識點也是單元作業設計中需要覆蓋到的,這解決了單元作業設計所要考慮的覆蓋面問題。

數學課程標準中課程內容的第二學段對《比》的知識有明確陳述:在實際情境中理解比及按比例分配的含義,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學生完成比的學習,對於比的掌握應該達到什麼程度即可,標準中也明確了這個度,這也就解決了單元作業設計難易程度的問題。

教參中給出的單元目標更是詳細的對每個知識點應該能到達什麼樣的.程度,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數學素養得到怎樣提升進行了明確:

1。理解比的意義,知道比與分數、除法的關係。

2。理解並掌握比的基本性質,會求比值、化簡比,能解答按比分配的實際問題。

3。在理解比的意義、探索比與分數和除法之間的關係以及比的基本性質的過程中體會類比法、推理思想,積累數學活動經驗,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把握數學知識的本質。

4。經歷用比描述生活現象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這樣明確的要求,也就解決了單元作業設計中每個知識點的難易程度的問題。(理解、能、知道、體會、經歷、感受等行為動詞既有描述結果的行為動詞,也有描述過程目標的行為動詞,這些行為動詞明確了知識點應該學到一個怎樣水平的要求程度,課標中對其要具體陳述,在此不再列舉)明確了知識點和學生學習後應該達到怎樣的程度水平,還需要從課程標準中學習一些作業設計的方法和習題型別。例如:必須把握課程內容中的要求;關注並且體現標準的設計思路中提出的幾個核心詞;根據評價的目的合理地設計試題的型別、有效地發揮各類題型的功能(課標中舉了考查學生從具體情境中獲取資訊能力、探究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創造能力,應該設計設怎樣的問題,為作業設計型別提供了很大的參考依據);積極探索可以考查學生學習過程的試題,瞭解學生的學習過程。在瞭解完這些之後,我們依然還要拐回來瞭解教參中的單元評價建議,這些建議是具體的,非常具有指導性的。例如:對於《比》這一單元的評價建議就有這樣一段:《比》這一單元的學習評價應圍繞教學目標進行,包括筆試和實際測量兩個部分。在對學生學習本單元學習情況進行評價時,一方面要根據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和目標進行適當的定量分析;另一方面要關注學生認識比以及比的基本性質和利用比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對學生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以及學習自信心等方面進行描述性的評價。從課標和教參中的描述,也就解決了單元作業設計中作業型別呈現的問題。

在進行了相關的知識儲備後,就是根據單元作業設計的覆蓋面、難易程度、題型型別呈現來進行最後的設計。但在設計中依然還有問題沒有完全解決,例如:單元作業量應該達到什麼樣的程度?傳統題型和新型題型的比例應該達到怎樣的一個比例?最終的單元評價結果怎樣呈現更全面合理?通過本次嘗試,雖然單元作業設計不是很成功,但是,這個經歷讓我對如何進行單元設計有了自己的認識,並有了深入的思考,對自我提升很有幫助。同時,對於遺留的問題,也讓我有了反思探究的方向。

雙減背景下的作業設計3

學生作業是檢測教師教學效果與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依據,是師生教學交流的工具,是教師常規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

從古至今,教育教學過程實施後,教師都要給學生留一定的作業,以幫助學生鞏固、消化、延伸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所以,學生的課業負擔主要是以學生作業(聽、說、讀、寫)來體現,教師在給學生布置作業時,就得多用一番心思。

在以考試作為學業晉升、人才選拔主要手段的背景下,強化學生知識與能力訓練,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提質措施和手段,關鍵在於教師如何佈置作業、佈置什麼樣的作業,給學生布置多少作業……

從改革開發背景下的教育改革實踐狀況來看,教育的期盼日漸高遠,涉及人的基本素質和能力的體現,各種形式的逼迫,加之家長、學校教師的期盼,不斷增加學生的負擔。

“雙減”政策推進教育深層改革,教育主管部門、學校、教師、家長及學生,都必須及時領會,從內心考量教育的'發展,人的成長、社會建設人才的需要、人的素質發展等所需學習內容、訓練策略等多方面,都要進行全方位、多層面的通盤考慮。

從學生成長的基本素質來看,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道德品質、理想信念、自我教育、良好的行為習慣,務必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強健的體魄,以確保學生家健康快樂幸福的生活。

從學生的基本素養來看,關注學生的文化基礎知識及其運用能力培養,強化學生社會生活的實踐能力培養,促進學生適應社會,貢獻於社會。

從社會發展建設的需要來看,關注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理解和認識、學生對自己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彰顯學生人生價值的體現。

上述學生素質和能力培養,不是教師的講解或是基本的形式舉動所能達到的,關鍵是教師要從學生髮展角度、人才培養角度、社會需要角度,積極開展學生作業訓練的設計思考,以真正落實教育的實踐本質。

應試教育時代,教育採用“熟能生巧”的理念,強化知識的積累,死記硬背,“題海戰術”,讓很多教師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素質教育、核心素養培養時代,“雙減”政策提醒教育者,佈置作業要精選,不得佈置重複性作業,不得佈置超標的作業,廢除“題海戰術”,儘量減少學生無效勞動。

這是對教師嚴峻的考驗,陳舊的觀念如何轉變?這是對教育管理者發出的挑戰,如何引領教育向時代的方向發展?新時代教育要用智慧、要用實踐,團隊合作,互相取長補短。

學生作業設計注重實踐形式和訓練試題型別與內容的思考。實踐形式儘量以團隊研究、分層推進;試題型別多樣化、試題內容趣味性和實用性,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產生獲得感和成就感。

內容上,重視基礎知識和能力技能訓練,基礎知識的儲備是能力技能訓練的前提,基礎知識訓練也應注重層次分類,識記與理解,逐個歸類提煉;能力技能訓練是基礎知識的延展和提升,更是社會生活實踐能力漸進發展,注重操作運用和創新智力培養。

數量上,適量才是學生學習興趣和動力激發的保障,讓學生產生成就感和獲得感,數量多了,學生心裡煩,做作業毛躁胡亂,考慮學生基礎與能力,精心選擇,合理安排,切記隨意簡單。

形式上,無論是選擇題、理解題、簡答題、運用題,都必須題目新穎有趣,文字適量便於閱讀對學生又有一定吸引力,學生花費的時間不多,又能達到訓練的目的,讓學生做完一道還有一定的掛念,捨不得放棄。

學生作業設計關注人才、關注發展、關注學習內容、關注學生基礎,細心思考,潛心研究,才能發揮學生作業在教育教學中應有的價值和作用。

雙減背景下的作業設計4

“雙減”政策的迅猛落地,讓眾多匆忙趕課於各大補習機構的學子突然急剎車,回望自己書包中的作業資料也迅速減少,抬望眼,他們的眼神多少有些迷茫與無所適從;作為家長,現有大把的時間和孩子相處,卻很難從“愛娃、幫娃就是給娃報班”的慣性思維中跳脫,暫時還沒有找到新形勢下的節奏和感覺,內心似乎更為彷徨。此時,學校的作為直接關係到民生的穩定,當下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不能坐等方案,在無經驗複製的關鍵期,正是考驗學校能力的時候,學校的調控、執行能力將會促成教育的新生態形成。每個學校作為正當時!

教育的方向是國家未來的走向。面對“雙減“政策,學校首先要對政策有理性正確的認識,雙減理念下的教育是“慢教育”,是“大教育”,是“真教育”。“雙減”讓學校這個專業的教育部門來全面掌舵教育,它賦予了學校最大的責任與更多義務,留給了學校更多的時間和空白來發展學生,希望學校能去除教育的功利化、短視化,繁冗化,能從孩子身心發展規律出發,遵循教育教學原則,以“發展成長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為教育目標去做中長遠規劃,引領學生的成長,孕育祖國的未來。面對國家的期待與囑託,學校如何迅速專業地調控,以“雙減”撬動教育改革,努力做到

“減負提質”,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呢?

我認為,“雙減”下學校工作開展可以在“三個課堂”上多做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好的學校首先應該先有好的課堂,學生的成長在一定程度上是依靠一節節的課來積澱促成的,好的課堂文化的能牽動整個學校的文化的形成。對於第一課堂,我們可以在課堂學習方式和作業設計上進行一些改革,重視思維的培養,重視學習過程的協同發展;對於第二課堂,我們可以在課程開發上多思考,在豐富性、專業性,未來化、特色化上多下功夫,讓其既能有利於學生的興趣愛好的培養,還能滿足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需求,能為學生未來夢想的實現路徑做一些搭建工作,更能用地域傳統文化感化人,內化人,孕育人。這兩個課堂都應從“為新時代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進行改革與建設,要將“因材施教”的理念植入骨髓,讓每位學生能在充盈向上的校園文化的滋養下完成最好的的蛻變。

第一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是知識汲取、能力發展、核心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陣地。對於第一課堂的改革,首先要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研究學生學習心理,教師授課應重視學法指導,使用大單元教學,教學理念要實現從“教知識”到“教方法”,從“學會知識”到“運用知識”,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探究”,從“個人學習”到“合作學習”等的轉變,要逐步探究出獨學、合作學習的導學流程,在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上多做有益探索。

其次,還應在課堂的起點——預習作業的設計,還有課堂的`鞏固練習等作業形式的設計上多思考。作業設計應讓學校教研發力,備課組內開展小課題研究,增強作業的思維性、探究性、合作性;組內教師合作共享優秀做法,求共同發展;各備課組間要協調發展,將作業時間合理分配,動靜結合、讓知識與生活相連,讓知識嚮應用實踐推進,用作業本身的思維力、創新力來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

再次,要研究小組管理機制,搭建學生自主管理平臺。小組管理是促成學習高效的羽翼,是促使課堂、作業、班務管理向高質量發展的發動機。利用小組管理和小組協同評價的優勢來培養學生自律、自主的習慣,提升學生探究式學習的能力,增強學生全方位的綜合能力。

最後,課堂改革要落實到對學生的評價上。評價體系要破除“唯分數論”採用多元評價,既關注定向評價,更關注過程評價,還會關注增值評價,用評價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第二課堂是第一課堂的有益補充,學校應因地制宜,加速課程的開發建設。?“雙減”留給學校和學生大量能自由支配的時間,第二課堂可以引導學生多關照自己內心世界,多靜心思考,找到興趣點,讓自己的興趣逐漸向專業化發展;第二課堂可以開展很多趣味運動專案,督促學生成為一個終生運動者,讓運動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第二課堂還可以藉助利用社會第三課堂力量,模擬出,甚至可以直接走入到很多的社會職能部門裡,讓學生能提前體驗各個職業的特點,引導學生為自己將來想從事的職業做好生涯規劃;第二課堂還可以領著學生到豐富多樣的文化場所中去,讓學生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深邃,讓學生有成就更精彩的中華文化的願望,這種向內的力量愈強烈,學生未來才更可期……

“雙減”讓教育慢下來,讓教育的根扎向更深、更廣的土壤。真正的教育不是為分數的短效急促且狹隘的學習,它沒有急功近利的分數論;真正的教育讓每位學生都充滿希望向陽生長,努力追求自身價值的實現;真正的教育應該給每個生命體一個充盈飽滿的過程,能讓其在過程中綻放自己,惠及他人,推動人類社會的發展……“

“雙減”當下,我們力爭讓學校所有的生命體都根抓土壤,自由智慧拔節成長,讓學校教育早日實現

“面向人人,面向未來”!

雙減背景下的作業設計5

一、研究背景

20xx年7月《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公開發布。“雙減”政策是教育部門針對義務教育階段提出的減負政策,具體指全面壓減孩子作業負擔,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國小一、二年級不佈置家庭書面作業,三至六年級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還需要減輕校外培訓負擔。

二、作業研究的意義

不斷反覆的練習和訓練是人類掌握知識和技能的有效方式。寫作業可以複習學過的內容,加深理解,在練習中真正掌握知識。

作業是服務於課堂,發展於課堂,所以一堂課下來以後,自己的目標是否達到,還有哪些欠缺?這些都可以通過作業來進行一定的彌補。

即使學生學會的知識,也是會遺忘的,需要溫故而知新的。

作業本質上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正如本貝努蒂所說“作業本身是非常重要並且有效的教育活動之一,作業有助於繼續發展和擴充教育的價值”。

由此可見,研究作業,對於教師來說,是教育的需要。

三、作業設計的原則

(一)以課程標準為準繩,以語文要素為出發點。

國家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應體現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統編版國小語文教材將語文要素分解成若干知識點或能力訓練點,分佈並體現在每個單元導語、每一篇課文的課後練習、語文園地等欄目中。教師在教學中應以語文要素為指引,採用合理的教學策略,循序漸進地落實語文要素,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同時在作業設計中也要以課程標準為準繩,以語文要素為出發點。

例如,我在設計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作業時,首先設計了這樣的題目(如圖):

設計意圖:課程標準,對各年級學生的識字、寫字都有明確的要求。對於一個國小生來說,會認、會寫生字,是達到其它方面能力的基礎,就像蓋高樓大廈的一磚一瓦。所以,這個目標一定要讓所有學生都要達標。而課堂中識記時不能照顧到全體學生,所以通過作業檢測發現學生的掌握情況。

其次,設計了這樣的題目(如圖):

設計意圖:本單元是圍繞“提問”編排的閱讀策略單元。運用提問策略進行閱讀,有助於改變學生被動閱讀狀態,培養積極思考的習慣,深入理解文章內容。

第一題:回顧提問的角度:針對課文區域性內容和整體內容、聯絡生活經驗、課文寫法提問,並能根據判斷提出問題。這是所有學生都要達成的。

第二題:瞭解了提問的角度之後,結合具體內容,實踐操作,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提問的過程,也在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同時老師能通過問題了解學生的學情,看看學生擅長從哪些角度提問,哪些角度不會提問,還可以進行跟蹤。像這樣的題,優等生能從寫法、啟發、聯絡生活經驗提出問題。中下等學生能根據內容提出問題就可以了。在理解的過程中,解答問題。解答問題更是檢測學生是否深入地理解了課文內容,同時在練習表達,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

(二)以“打好基礎,提高能力,發展思維”為目標。

閱讀能力——不會閱讀的學生是潛在的差生。閱讀能力其實就是葉聖陶講的“自能讀書”——自己讀懂教材。這個能力需要通過反覆多次的訓練才能達到標。所以課堂教學必須從以聽講為基礎走向以閱讀為基礎。群文閱讀就是以“聽講”為主要學習方式向以“閱讀”為主要學習方式的轉變。在群文閱讀中,更加全面的考查學生的核心素養。例如,在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我設計了這樣的群文閱讀(如圖):

這樣的群文閱讀,是在一個單元學習結束後的一次相關主題、相關語文要素的再閱讀,是對教師語文要素是否落實的再檢測,也是考查學生核心素養的很好的手段。《二郎神擔山趕太陽》緊緊圍繞語文要素設計了三個題目,第一個題目是訓練學生整體感知能力,這是學生第二層級的能力;第二個題目和第三個題目,圍繞語文要素,從不同側面既考查學生捕捉資訊的能力,又考查學生評價鑑賞的能力。《在磨練中成長》中的'第三個題目考查的是學生連結生活運用能力。

在完成這兩篇閱讀的過程中,學生需要用心閱讀,細心思考。思考能力也顯得尤為重要——不會思考的學生是沒有潛力的學生。能思考的人才是力量無邊的人。用心表達,表達就是輸出語言,表達能力是學生看得見的成長——不會表達的學生是沒有影響力的學生。

四、作業實施中的問題

能否設計出高質量的作業,是老師的能力問題。作業設計出來,在執行的過程中,仍然有很多問題困擾著我。

首先,學生在閱讀中淺嘗輒止。閱讀只是嘴上的功夫,動動嘴皮子便草草了事,根本不去邊讀邊思考,所以,感覺老師辛辛苦苦設計出來的作業沒有充分發揮出它的價值。

其次,很多學生,不是為了在完成作業中檢測自己知識是否掌握,能力是否達標,而是為了給老師交差。所以,所寫題目沒有耐心去讀,用心去想,細心去寫,只要不放空便萬事大吉。

更有甚者,別人寫什麼,他照著抄什麼,所有的文字不經過自己的大腦。

對於上述的問題,是我在作業實施過程中很感苦惱的問題,感覺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這個問題也是接下來需要研究的課題。

教學路上本多波折,豈能事事順心?不管怎麼樣,做作業是學生的責任,設計、批改、分析和講評作業則是教師的義務。讓我們繼續行走在研究的路上。

雙減背景下的作業設計6

聚焦作業設計提高課堂效率

作業設計

教者有心,學者得益。“雙減”背景下如何減負增效?我校國小語文組致力探索於作業設計的研究之路,探尋基於核心素養導向的作業設計,讓作業“起”於生活,“啟”迪思維。3月14日下午,國小語文組“聚焦作業設計提高課堂效率”主題研討會如期召開。

一份有效有創意的作業該如何進行設計呢?縣作業設計一等獎獲得者盛美珍老師分享了自己“天宮課堂”非連續性文字作業創編的難忘歷程。

首先,我們要把握作業設計的核心導向。她為老師們羅列了自己在作業設計前學習到的作業設計理論系列關鍵詞:推動教師的專業成長、提升教師的評價素養、提高作業設計的有效性、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和技巧、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其次,我們應該要深度解讀文字;對學段、年段、單元、課文甚至課時的.語文要素瞭然於心;在設計作業時既要促進知識的鞏固和整合,又能拓寬知識面,提升文字的張力。

接著,要像讀文學作品一樣剖析《國小語文作業設計與實施案例》,學習各類教學雜誌中設計的結構、板塊或題型的安排,目標的制定、設計意圖的闡述等等,一邊讀一邊思考他們為什麼這樣安排?為什麼制定這樣的目標?為什麼要設計這個題型?能達成什麼目標?體現什麼理念?

最後,盛老師以“天宮課堂”非連續性文字作業創編為例,具體講述了作業內容靈感的來源、作業材料的安排以及作業設計完成後的進一步思考改進。從“宇宙級精彩點燃飛天夢”到“致敬航天人”五大板塊,七個材料,盛老師對材料標題的精心創編,以及對閱讀作業的梯度設計充分彰顯了她紮實的專業能力。盛美珍老師的分享引領與會教師經歷了一次專業的作業設計全過程。

研討會上,教導處夏丹丹老師就作業設計的不同型別為老師們提供了豐富的學習樣例,如:四上《王戎不取道旁李》單課設計,五上《第八單元整組作業設計》,四上《讀立體的詩,探尋詩歌背後的故事》第七單元專案化學習案例,三年級《雙減背景下課內寫話作業的設計策略》,四上閱讀複習專項作業設計,以及單元習作的活動設計等。夏老師帶領全體老師逐個學習,促使大家對作業設計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認識。

針對本次主題研討,祝俞蕾校長總結髮言,充分肯定此次學習的意義。她強調作業設計要基於對作業設計理論的系統檢索學習,基於對作業形式創新的探究,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能力要求的把握。最後,對本學期語文組教研工作進行了佈置安排與具體解讀。

雙減背景下的作業設計7

“雙減”減輕了學生的作業負擔,減輕了學生的校外培訓負擔,但同時也給學校和教師帶來了更多的挑戰。“雙減”政策實施以來,我校在三個方面的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實現課堂增效、嚴格作業要求、課後分層服務。

一、抓課堂,實現課堂增效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雙減”的前提是課堂增效,課堂增效的起點是教師對課標、教材研讀、把握、執行,教師要做課標忠實執行者,教材創造性解讀、使用者。這就要求教師腦中有“綱”(課程改革綱要)、胸中有“標”(課標)、腹中有“書”、目中有“人”、心中有“法”、手中有“技”。教師要有“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用課標教”的意識。關注從學科教學意識到課程意識轉變,關注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關注學校整體課程體系建構與推進。

雙減”政策下,對學校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教師應教儘教,學生應學盡學。在課堂上讓學生吃飽吃好,充分提高課堂效率。

2.優化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益。通過各種形式的教研活動,提升教師教學水平。

3.以生為本、以學定教。課堂上所有的教學活動和資訊化手段都是為教學服務的,無論用什麼方法教都不能偏離教學目標。

4.讓英語教學生活化,改變學生會答題不會會話,會閱讀不會寫作,能聽懂不能交流的現狀。

實現課堂增效,需要滿足“四有”條件:有精準的教學目標;有合理的教學方式;有愉悅的教學氛圍;有實在的教學效果。教師們會繼續借助學校的教研常規工作,推進教學改革,提高課堂實效,優化作業設計。

二、抓作業,嚴格作業要求

作業是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重要環節,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必要補充。學校在作業管理方面措施如下:

1.完善作業管理制度

制定了作業精編制度,作業佈置公示制度,作業檢查制度和考評細則,並納入量化管理。

2.加強考核確保落實

根據作業管理制度和考評細則,每週檢查作業佈置、批閱和學生完成情況,發現問題及時反饋,及時整改。

3.合理調控作業總量

嚴格按照學校制度,合理調控學生書面作業總量,書面作業完成時間不超過90分鐘,充分利用課後延時服務時間,讓學生在校內完成大部分書面作業。

4.精心設計分層佈置

我校要求任課教師依據學習內容,精心設計作業,做到分類、分層佈置作業,鼓勵彈性和個性化作業。同時將家務勞動、綜合實踐及體育活動等納入家庭作業內容,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動手動腦能力。

5.規範作業批改

根據作業管理制度,老師對作業進行全批全改,批改標誌正確規範、評語恰當,記錄詳實。精準分析作業中存在的問題,採取集體講評、個別講解等方式及時反饋,促進學生學業提升。

6.強化作業分類指導

根據個體補償與提升計劃,利用課後服務時間,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加強幫扶,對學有餘力的學生給予指導,為學生順利完成作業提供必要的幫助。

學校把作業的檢查與評價展示相結合,不斷挖掘優秀成果。還舉行“學生優秀作業展覽”,共展出二百餘本作業。同學們看到優秀作業時,都被震撼了:清新娟秀的字跡、標椎的書寫格式、錯題的規範訂正……都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過班級和學校作業展覽,書寫規範、正確率高、獲優次數多、訂正認真的作業成為大家的榜樣。學生作業規範化管理初見成效,真正達到減負增效的目的。

三、抓輔導,課後分層服務

為了全面落實“雙減”工作,我校深入調研學生的興趣和家長的需求,開設了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和延時託管。

1、集體活動豐富多彩

校園是學生參與體育運動與特色教育的關鍵場所。讓學生能運動、會運動、愛運動,發展特色素質教育,是我校豐富的課後服務內容之一。根據學校場地和師資情況,目前我校開設了乒乓球、排球、籃球、健美操、舞蹈、繪畫、書法、象棋、快板、校園之聲、英語口語11個社團。學生人人蔘與,每人報一個社團。各專案負責老師學期初制定社團活動計劃及周課時計劃,每週三開展一次活動,寫好集體活動教案及活動記錄。

2、課後服務分層輔導

學校要求任課教師,利用課後服務時間,對當天作業中集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講解和分析,對學生需訂正的作業進行面批和個別輔導,不僅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還能及時解決難題,基本能做到當天的問題當天解決。

如英語組:採用分層輔導模式,既解決了學優生“吃不飽”的問題,又解決了學困生“吃不了”的問題。實施分層輔導,老師把激勵帶進課堂,把信任的目光投給每一個學生,使學生充滿自信,並營造出一種和諧的課堂氛圍。優等生在教師的帶領下,完成更高層次的學習任務,提升思維能力;中等生查缺補漏夯實基礎提升能力。潛能生識記知識要點。

再如數學組:關注智優生和薄弱學生,在智優生已經完成基本作業的.前提下,進行一定的拓展式教學,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和討論的空間,教師根據學生情況做一定的引導和提示。在智優生思考問題的同時,教師也可以針對薄弱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困難分批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從而完成同一個課堂內的分層教學,使得每一位學生在課後服務中都有所提高。

分層輔導讓學習薄弱的學生重建自信,激勵他們直面自己的困境迎難而上。有了奮鬥目標,有了學習動力,同學們學習起來不枯燥,不反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使所有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能動性,主人翁意識,收到不同層次同學的喜愛。

就開學近2個月的實施效果看,課後服務分層輔導,受到了學生的歡迎。智優生願意在這個時間段進行一些拓展性知識的探究,而利用這個時間段對薄弱學生的薄弱環節,尤其是作業訂正中出現的困難進行指導,對薄弱學生攻克教學難點有一定效果。

做好雙減工作是一項長期任務,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家庭、社會聯動,同向發力,我將進一步加大“雙減”力度,樹立正確的育人觀,加強家校合作,加大宣傳力度,把“雙減”工作落到實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