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國小化”的研究

來源:果殼範文吧 4.31K

幼兒教育“國小化”的研究1

已有的研究為我國幼兒教育“國小化”問題的解決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同時也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筆者就此提出展望,為今後的研究提供一些建議和參考。

幼兒教育“國小化”的研究

(一)界定幼兒教育“國小化”教育內容

目前,對幼兒教育“國小化”現狀的研究主要是思想觀念、教育方式、組織形式的闡述,研究者極少對幼兒教育“國小化”的教育內容進行清晰的界定。關於幼兒教育“國小化”,我們並不能絕對地認為任何教授給幼兒知識的行為都屬於“國小化”。如果幼兒園傳授給幼兒的知識處於其所能接受和承受的範圍,並且符合幼兒思維發展階段時,就不能簡單認為它就是“國小化”。所以我們應為幼兒教育“國小化”內容界定一個明確的範圍,比如以所教授的內容是否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作為其判定的一個標準。幼兒教育“國小化”內容的明確界定,對於糾正幼兒教育“國小化”傾向將有很大促進作用。

(二)豐富研究方法

目前關於幼兒教育“國小化”的研究以定性研究為主,多是經驗之談,定量研究相對較少,研究缺乏實證調研及資料支撐。縱然定性研究對於幼兒教育“國小化”問題的瞭解會更深入且具有針對性,但是定量研究所具有的客觀性與科學性也很有說服力。在今後的研究中,可以適當增加定量研究,為定性研究提供一定的實證支援,提高研究的準確性,使幼兒教育“國小化”問題研究更客觀、科學。

(三)拓展研究視野

目前我國研究者對於幼兒教育“國小化”問題的'研究多侷限於對其現狀、原因、危害及對策的研究,且研究結果相似度、重複率較高,創新性極低。今後的研究者可以拓寬自己的研究視野,從新的角度或視野去研究幼兒教育“國小化”問題,比如從教育政策視野出發進行研究等,使未來研究者對我國幼兒教育“國小化”問題有多維度多層次的認識,從而更好地解決幼兒教育“國小化”問題。

(四)借鑑國外成熟的教育經驗

我國學前教育發展相較於西方發達國家起步較晚,且在發展過程中不免會有很多問題。在我國之前的研究中多是從自身進行分析,較少與國外幼兒教育進行對比。因此,我國在關注自身研究的同時,還應該多多借鑑西方發達國家成熟的經驗。例如美國、日本這些國家,在幼兒教育“國小化”問題上有成熟的理論和政策,借鑑國外先進的幼兒教育實踐經驗,可以對我國幼兒教育“國小化”問題的解決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幼兒教育“國小化”的研究2

一、幼兒教育國小化傾向的弊端

1。阻礙了學生非智力能力的培養

在幼兒教育中,會有很多手工環節,遊戲環節以及幼兒之間的合作環節。這些環節旨在培養幼兒的協調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幼兒之間的相處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雖然沒有國小知識學習那樣直觀,但是卻在很大程度上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思維能力和思考能力。幼兒教育是孩子學習生涯中必不可少的啟蒙時期,如果幼兒教育者不能意識到幼兒教育的重要性,並且用國小的教學來取代幼兒教育,那麼孩子的非智力能力可能就不會得到開發。我們不難發現,很多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變得內向而不敢發言,與同學之間相處不和諧,這些都與幼兒教育的缺失有關。

2。忽略了孩子的長遠發展

在幼兒教育中,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以及品行。如果沒有幼兒教育,孩子進入國小乃至以後的中學,就會變成純粹的學習容器。例如,很多時候,幼兒教育老師會讓學生進行團體遊戲,這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孩子的團隊合作能力,在幼兒教育中,老師會安排幼兒進行模仿或者是跟著老師一起做手工,培養幼兒的手腦並用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正是在幼兒階段養成的,也是適合這個階段孩子的活動。因此,忽略幼兒教育,趕追國小教學,本身就是一種短視的教育行為。

二、解決方法

為了改善幼兒教育中存在的弊端,需要廣大幼兒教師在研究弊端的基礎上改善教育。在幼兒教育中,老師要把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放在重點位置,而不是教學內容和任務,比如,在學習簡單的.加減法的時候,老師可以讓幼兒進行舉一反三的反饋學習,讓孩子發現學習的樂趣,從而願意學習數學,而不是對數學知識感到反感或逃避。在老師給幼兒講故事的情節中,老師可以給孩子們設定懸念,調動孩子們的興趣,並可以培養幼兒對故事的複述能力,多鼓勵幼兒在大家面前發言等,這些都能夠培養幼兒對知識的興趣以及學習的信心。這些都對孩子以後的發展有著潛移默化而又深遠持久的影響。再比如,在教學中,老師對幼兒動手能力的培養,可能是一些簡單的製作,老師一定要注重讓幼兒自己去實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這也說明了實踐的重要性,在讓學生實踐的過程中,能夠培養幼兒細心觀察、耐心動手的能力,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孩子的手腦並用協調能力。在遊戲環節中,老師要注重對幼兒合作能力和協調能力的培養,遊戲不僅僅是遊戲,還要注重孩子之間友誼的培養,使幼兒受到的教育是高效的、有收穫的、快樂的。

孩子的家長也要積極配合幼兒教育,不要過分注重幼兒對國小知識的提前學習,而是應該用長遠的眼光,注重對孩子的幼兒教育,讓孩子在有一個快樂童年生活的同時,培養起積極的學習態度,濃重的學習興趣以及學會如何融入集體、與人交往,如何實踐動手。當孩子回到家裡時,家長也要對孩子的行為習慣等進行一定的監督和幫助,和老師共同完成對孩子的幼兒教育與開發,為孩子的未來發展打下牢固的基礎。幼兒教育與國小學習有著本質上的差別,只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應試教育的壓力,越來越多的人忽視了幼兒教育的重要性。幼兒教育雖然沒有國小知識學習那樣直接和效果明顯,但是卻能夠在孩子的思維方式、學習習慣、學習能力上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可以說幼兒教育的存在就是為了給孩子以後的學習生活打下良好的習慣以及品行基礎。如果說國小知識是高樓大廈,那麼幼兒教育就是根基,根基不牢,高樓大廈很容易受到撼動,甚至倒塌。因此,切不可將幼兒教育國小化,這是廣大幼兒教師和家長需要一致明確的共識。

幼兒教育“國小化”的研究3

摘要:

幼兒教育“國小化”傾向主要表現在教學內容、方式、教學和評價方面,它對幼兒的身心發展極為不利。幼小銜接的存在、幼兒家長不合理的期望、幼兒園自身辦學理念以及政府部門監控不力是造成這一傾向的主要原因。為改變這一現狀,需要幼兒園、家長、政府部門通力合作,來扭轉這一不良局面。

關鍵詞:幼兒教育;“國小化”;幼兒園

幼兒教育主要是為兒童們提供一個適宜的活動環境,為其今後終身的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啟蒙教育。《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教育應為幼兒的近期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1]但是,當前我國的學前教育出現了非常嚴重的“國小化”傾向,它背離了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對其身心健康成長造成了極其不好的影響。我們應認真分析其表現形式以及形成的原因,採取措施糾正這一不良現象。

一、幼兒教育“國小化”的表現。

目前,人們對於幼兒教育“國小化”這一概念界定尚未達成共識。基於不同的角度和認識標準,學者們對幼兒教育“國小化”的概念有不同的認識。通過對相關文獻進行梳理後發現,大多數學者都認為幼兒教育“國小化”主要指幼兒教育背離幼兒身心發展的趨勢,漠視或忽略幼兒學習的特點,讓幼兒學習一些國小階段範圍的內容,並讓他們以國小生學習的方式進行學習。[2]具體表現在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管理、教學評價等方面。從教學內容上來說,幼兒教育“國小化”主要體現在片面追求知識的數量和難度,僅注重對幼兒進行智力教育,忽視德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等方面。[3]如有的幼兒園注重教給幼兒一些拼音、識字、算術等方面的知識,而忽視對幼兒諸如品德禮儀、日常生活習慣、審美和勞動習慣等方面的培養。其次就是幼兒教學內容超越了幼兒的承載量,過度開發早期專業特長。

如有的幼兒園除了每天正常的活動外,還會進行一些諸如鋼琴、舞蹈、英語等興趣活動班,使得幼兒的一天都在忙忙碌碌中度過。從教學方式上來看,幼兒教育“國小化”主要體現在課堂教學不以遊戲為主,以純粹的知識學習為課堂主要內容。同時忽視幼兒自主學習,以知識灌輸為主。教師忽略了幼兒的生理特點及認知特點,以及幼兒有意注意持續的時間短的特點,很可能使幼兒產生厭學的情緒。從教學管理上來說,謝玉坤認為幼兒教育“國小化”主要體現在用管理國小生的制度來約束幼兒的行為。[4]例如,幼兒上課時要昂頭挺胸雙手背後,在規定時間進出教室,未經批准不得離開座位,隨意跑動。從教學評價上來說,幼兒教育“國小化”主要表現為用國小的評價標準來評價幼兒教育。例如重視對幼兒知識的掌握、智力的發展等方面的評價,忽視對幼兒品德禮儀、日常生活習慣、情感的評價。

二、幼兒教育“國小化”產生的原因。

幼兒教育“國小化”局面的形成是由多種因素共同造成的。概括起來說,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幼小銜接問題的存在、幼兒園自身的問題、家長對幼兒不合理的期望或觀念、政府對幼兒教育監管不到位。

(一)幼小銜接的存在。

幼兒教育和國小教育存在很大的差異,我國一般都是在幼兒園大班後期開始開展幼小銜接工作。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當幼兒園大班教師在開展幼小銜接的教學活動時,這不可避免的會影響到幼兒園小中班教師。此外,部分幼兒園採用教師輪迴帶班模式,帶過大班的教師非常容易把她們在教幼兒大班階段所形成的一些教學習慣用到幼兒園中小班幼兒上,這直接導致了幼兒低年齡階段教育的“國小化”傾向。

(二)部分幼兒園自身問題。

近些年來,人們對學前教育的重視促使一大批民辦幼兒園發展起來,它們為我國幼兒教育的事業帶來了勃勃生機,然而,這些私立幼兒園的辦學質量良莠不齊,有些幼兒園園長几乎沒有接受學前教育的系統學習或缺乏從事學前教育的經歷,因此,在這樣一個園長的帶領下,就很難使整個幼兒園有一個科學的幼兒教育觀。其次,有的幼兒園招收的幼兒教師質量不高。

有些幼兒教師沒有學過學前教育的專業知識,不瞭解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缺乏對我國幼兒教育目標、任務及實施的瞭解,認為幼兒教育主要就是教孩子寫字、算術、讀書,因此,就用一些簡單的國小知識來教幼兒,導致幼兒教育“國小化”。再次,有些幼兒園教授幼兒較多的文化知識,用他們的成績作為噱頭,來滿足家長的心裡虛榮,以此來吸引更多家長的目光,招收更多的幼兒,實現自己的經濟利益,促使幼兒教育趨向“國小化”方向。另外,幼兒園硬體裝置的不足也導致了幼兒教育“國小化”。特別是農村等偏遠地區的幼兒園設施水平太低,幼兒園內沒有足夠的活動場地和適合兒童遊戲與活動的教具,兒童不能進行遊戲和鍛鍊,沒有一些關於音樂,美術的素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不具備必備的兒童教具,出現幼兒教育“國小化”這一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

(三)家長不合理的期望。

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人們逐漸意識到知識的重要性,“教育要從娃娃抓起”這一呼聲使人們將知識學習提前到幼兒階段,社會上不斷出現的“天才兒童”、“神童”等事例更是刺激著部分家長的細胞,家長們不願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紛紛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儘早學到更多的知識,以孩子能認識多少字,背多少首古詩,會數多少數字,以及會說多少英語而自豪,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家長這種攀比、急功近利的想法使很多幼兒園為了迎合家長們的這種心理,而走上幼兒教育“國小化”這條道路。

(四)政府部門監管不力。

我國幼兒園辦學形式主要有公立和私立兩種,且私立幼兒園數量佔絕對優勢,成為我國幼兒園的主要辦學形式。幼兒教育不在我國義務教育範圍之內,政府對幼兒園的管理以及監管不嚴格,關於幼兒園的審批條件、考評工作等方面的機制不健全,使得幼兒教育隨意性很大,導致幼兒教育“國小化”現象加劇。

三、克服幼兒教育“國小化”傾向的對策。

幼兒教育“國小化”傾向不僅違背了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也違背教育的了國家制定的幼兒教育目標和任務。帶來的嚴重後果就是不利於兒童的身心健康成長,更不利於兒童的後期學習。張雲蕾就此種現象對一名國小教師進行訪談,這名國小教師認為讓幼兒提前學習國小的知識,從長遠來看,是弊大於利的,這對幼兒園和國小都不好。[5]因此,我們急需找到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來糾正這種錯誤傾向。

(一)建立科學合理的幼兒教育評估體系。

對幼兒教育工作的評價,目前我國主要是依據《幼兒園工作規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這幾個檔案。相關教育行政部門應聯合幼兒教育專家明確幼兒教育內容的合理界限及範圍,使教師們清楚地知道哪些內容適合幼兒學習,這些內容以何種形式教能促使幼兒健康發展。一個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能把幼兒教育控制在一個合理範圍內,進而遏制其“國小化”傾向。

(二)制定一套合理的幼小銜接課程。

我國目前沒有統一、專業的幼小銜接課程,使得部分幼兒學習的內容和國小低年級學習內容出現重複狀況,這在造成資源浪費的同時也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降低。相關部門可以考慮組織相關專家學者編寫一套適合幼兒園、國小低年級的課程,明確不同年級階段的學生學習最適宜的課程內容,並以合適的方式幫兒童做好心理及學習上準備和過渡,使得從幼兒園到國小課程實現較好的對接,從而杜絕幼兒教育“國小化”。

(三)促使家長正確認識遊戲教育的價值。

部分家長以為讓孩子在早期多學點知識才能促進發展,認為孩子參加遊戲、活動等只是單純的玩,浪費時間而已,不能促進其發展。殊不知,遊戲是促進幼兒發展的最主要途徑。陳鶴琴曾經說過:“遊戲是孩子的生命。”德國教育家福祿貝爾和義大利的蒙臺梭利都肯定了遊戲的重要價值。《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規定“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幼兒園工作規程》規定“以遊戲為基本活動”,“遊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遊戲有利於幼兒肌肉和骨骼的發展,能增強他們的體質;遊戲能培養幼兒的觀察、探索、感知事物的能力,激發其想象力和思維力,促進其智力的發展;遊戲使幼兒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促進其情感發展;遊戲有助於克服幼兒的自我中心,增強其合作和交流溝通能力,促進其社會性的發展。

(四)應充分發揮政府的積極作用。

政府應該在以往基礎上更加重視幼教事業的發展,通過投資興建一批標準的、規範的、設施齊全的幼兒園,選拔一些優秀的幼兒教師,建立一批示範性幼兒園,帶動其他幼兒園的發展。相關部門需加強對幼兒園的監管督導力度,不定期檢查和評定幼兒園教育工作和幼兒的發展,如果發現錯誤地方立即指正,並督促其改正。同時,加強幼兒園審批工作的力度,應嚴標準高要求。

(五)加強高校的學前教育專業與幼兒園之間的聯絡。

隨著人們對幼兒教育的逐漸重視,我國高等教育機構中設立的學前教育專業也逐步發展、成熟起來,可以讓該專業的學生和一些幼兒園建立聯絡。高等院校具有物力、人力、財力等科研優勢,可以進行大量的理論研究工作,高等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可以把幼兒園作為自己的科研基地,把研究的理論知識應用於幼兒教育工作之中,使學生能夠到這些幼兒園進行參觀、實習,以彌補和完善自己的理論知識學習。同時,高校也可以鼓勵這些工作在一線的幼兒教師參與到自己的科研中來,發揮她們自身的優勢,理論與實踐充分結合起來,才更有利於幼兒教育活動的開展。

五、結語。

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對其今後一生的學習、生活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幼兒園教育對於其以後的教育也有不可磨滅的影響,我們應該時刻關注幼兒的健康發展。因此,幼兒教育“國小化”傾向,應引起家長、幼兒園和社會的高度關注,採取各種措施使幼兒能快樂地度過幼兒時期,為今後一生的學習和生活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佚名.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EB/OL].

[2]李立新,胡耀崗,李豔麗,馬曉琳.幼兒教育“國小化”傾向的現狀分析與建議[J].教育探索,2014(3):98~100.

[3]金日勳.幼兒教育國小化傾向的表現、原因及解決對策[J].學前教育研究,2011(3):41~43.

[4]謝玉坤.幼兒園教育“國小化”傾向的表現及對策[J].教育探索,2013(5):150-151.

[5]張雲蕾.幼兒園教育國小化傾向問題的研究:以吉林省地區部分幼兒園調查為個案[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06:33~34.

幼兒教育“國小化”的研究4

摘要:

隨著我國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社會各界對幼兒園教育的重視程度在不斷提高,但是由於受到傳統應試教育思維的影響,有些幼兒園在組織和開展教育活動時,過分強調智力教育,國小化傾向比較嚴重,不太重視幼兒的情感培育和德育素質的培養,從而影響了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在分析幼兒教育國小化傾向主要影響因素的基礎上,重點就幼兒教育國小化傾向的轉變對策進行研究。

關鍵詞:幼兒教育;國小化;成因;對策

幼兒園教育的國小化傾向在很多學校都有存在,而導致幼兒教育國小化傾向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既受到傳統教育思想中過分看重智力教育的因素,也受到很多家長和幼兒園教育功利化心理的影響,所以無法對素質教育理念進行很好的貫徹和落實。因此,對於幼兒教育的國小化傾向問題,必須首先實現教育理念上的積極轉變,然後形成家庭、學校、社會的教育合力,共同探索更加科學的幼兒園教育正規化,為幼兒的健康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

一、幼兒教育國小化傾向的主要影響因素。

(一)幼兒園辦學宗旨的功利化。

隨著各地民辦幼兒園的大量興起,很多幼兒園為了快速擴大自身的影響力,存在很多盲目迎合家長傳統教育思想,過分強調智力教育的傾向,加上國家教育部門的監管不到位等,致使一些幼兒園的培養方案如同“揠苗助長”,幼兒教育的國小化傾向違背了幼兒成長的客觀規律。

(二)家庭及社會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

由於我國長期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唯成績論”對學前教育也產生了一定的不利影響,尤其是在一些家長和社會機構的推動下,很多幼兒園開設的課程內容主動向國小課程靠攏,表面上看似乎有助於幼兒快速適應國小階段的學習,實際上是一種教育資源的浪費,也影響了幼兒在幼兒園的學習體驗。

(三)幼兒教師的教育素質相對低下。

在很多地區,由於幼兒園及其教師資源相對緊張,所以在師資隊伍綜合素質的建設上還不夠完善,甚至有些幼兒園教師還沒有獲得從業資格證書伍,所以形成對幼兒教育的正確認識,教育教學思想相對落後,習慣於一味迎合家長的各種教育要求,在教育實踐中盲目追求知識的傳授數量,以幼兒智力水平的高低作為幼兒教育評價的唯一標準,無形中推動了幼兒教育的國小化傾向。

二、轉變幼兒教育國小化傾向有效對策。

(一)轉變傳統的幼兒教育理念。

針對幼兒教育國小化的問題,要想解決這一教學弊病,首先必須轉變傳統的幼兒教育理念。傳統幼兒教育理念中,幼兒教育以智力教育為主,忽視素質教育,應該採取措施轉變幼兒園及家長的傳統理念,在全社會形成幼兒教育的新氣象。例如,教育主管部門定期開展幼兒教育新理念的宣傳活動,使幼兒園的管理者、施教者和家長都能夠認識到幼兒教育不能一味追求智力教育,應該以素質教育為指導。另外,幼兒園和家長應該加強合作溝通,使幼兒教育達到最好的效果。

(二)政府部門加強監督與管理。

學前教育是社會公益性事業和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政府部門需要對幼兒園教育的開展加強監督管理與引導,以保證幼兒園各項工作順利規範的開展。針對幼兒教育國小化的問題,教育主管部門要明確劃分職責,制定詳細的監督管理細則,按照細則定期對幼兒園教育進行考核與評價,在考評過程中,一旦發現幼兒園的教育有國小化傾向,要堅決糾正和制止,這樣主管部門的監督才能達到效果。在具體操作上,由於各地的幼兒園教育水平不一,當地的教育主管部門應根據自身情況,出臺相關的政策規定等相關檔案,規範幼兒園教育的方法、形式、內容、作息時間、評價制度等,對於違反相關規定的'幼兒園要進行相應的處罰,並對社會公佈,以此來規範管理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例如,對於幼兒園強制學生參加興趣班、提高班等行為要堅決制止,只有對幼兒園的教育活動全面監督管理,才能防止出現幼兒教育國小化的現象。

(三)加大投入力度建設幼兒園教師隊伍。

要解決幼兒教育國小化傾向問題,歸根結底需要幼兒教師來落實。因此,幼兒教師的培訓對幼兒園來說就是重中之重的工作,幼兒園應經常性的安排教師參加各種形式的培訓,讓教師能夠學習到正確的幼兒教育理念,豐富幼兒教育的方式與方法。同時,不同的幼兒園之間要加強相互的交流,學習其他幼兒園優秀的教育經驗,彌補自身的不足,實現各個幼兒園教育質量的共同提升。此外,幼兒園不但要加強對現有教師隊伍的培訓提高,還要積極引進其他高素質的幼兒教師,只有這樣才能使教師隊伍更加優秀,結構更加優化。

(四)實現科學的幼小銜接。

禁止幼兒教育國小化傾向並不是忽略了幼小銜接的問題。針對幼兒教育的特殊性及幼兒教育的客觀規律,幼兒園應該採取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的教學方式,體現幼兒教育的啟蒙性,豐富性,基礎性和趣味性。例如,在幼兒園啟蒙教育中,幼兒個人主體意識的培養,學習興趣的激發,學習及生活習慣的養成,學習和活動適應能力的培養,這些方面的學習顯然比國小教育的國小化更有意義。

結語:

總之,對於素質教育背景下的幼兒教育而言,要想避免國小化的教育傾向,需要對幼兒多一份關愛,少一分功利,要充分尊重幼兒成長與學前教育的客觀規律,制定真正適合幼兒成長的教育模式,還幼兒一個健康、快樂、和諧的成長環境,在淡化智力教育的同時,提高對素質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課程比重,以實現幼兒教育質量和水平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吳龍。學前教育“國小化”成因分析及其對策[J]。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xx(02)。

[2]索長清,姚偉。文化價值觀視角下幼兒園“國小化”現象探析[J]。上海教育科研,20xx(01)。

[3]李立新,胡耀崗,李豔麗,馬曉琳。幼兒教育“國小化”傾向的現狀分析與建議———以河北省幼兒園為例[J]。教育探索,20xx(03)。

幼兒教育“國小化”的研究5

一、幼兒教育的國小化傾向成因

1。學校應試教育,只為完成教學指標

現在很多的幼兒園和國小都是連在一起的,在幼兒園的時候就省去了許多培養孩子生活能力和興趣愛好的時間,往往給孩子們灌輸高於他們接受能力的知識,因為孩子年滿7週歲以後都得上國小,為了以後在學校裡能夠少花費些精力,將國小六年所要學習的內容往前挪了幾年,等到了國小快畢業的時候又灌輸國中才要學習的內容。這是一種超前教育,讓孩子早些學知識沒錯,但是要用對方法,要知道孩子這樣學習下去只能是被動地去接受知識,根本就沒有主觀能動性。

2。社會攀比成風,歪風盛行,孩子受罪

社會是每一個家庭、學校、公司等等彙集在一起的結合體。所以很多風氣其實就是很多的家庭或者學校將一種思想集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家長的望子成龍、學校的應試教育這都是組成社會風氣的重要原因。

二、對幼兒教育的國小化傾向的建議

1。釋放天性,讓幼兒全面健康地成長

在孩子小時候充分地讓他們多接觸一些新鮮事物,看孩子更傾向於什麼再來決定往哪方面去培養,三分天註定,家長們還有學校要釋放孩子的天性,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去選擇和學習,培養孩子們的興趣愛好。在幼兒時期就不要去灌輸一些國小化的內容,唯有順應一定的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才能讓幼兒既全面又健康地成長。

2。因時施教,切不可急功近利

學校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考慮去孩子們的接受能力,在一定的年齡階段是有限的,尤其是學齡前。所以過早地去灌輸一些國小化的`知識,會使得幼兒產生厭學情緒,對之後接受教育危害大於好處,所以學校在取捨的時候應該要講求方法和時機。因時施教,不可急功急利,否則事倍功半。

3。健全相應的制度,保護幼兒的合法權益

幼兒教育國小化歸根結底還是相應的教育制度不夠完善,所以制定健全的教育制度已是迫在眉睫,要給孩子的終身學習設定一個有效的保障體系,用強有力的武器去保護幼兒的合法權益。本文結合自身的所見所聞所感和社會的現狀進行分析,得出幼兒教育國小化的成因如下:家長望子成龍,急切希望孩子成才;學校應試教育,只為完成教學指標;社會攀比成風,歪風盛行,孩子受罪。之後也提出瞭如下幾點建議:釋放天性,讓幼兒全面健康地成長;因時施教,切不可急功近利;健全相應的制度,保護幼兒的合法權益。望一得之見能使讀者有所啟發。

幼兒教育“國小化”的研究6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當今社會耳熟能詳的流行語,但真正的“起跑線”不是讓孩子學多少知識和技能,而是讓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由於當前應試教育和社會上一些不良宣傳的影響,學前教育“國小化”的現象久禁不衰,嚴重違背了幼兒教育教學規律,損害了幼兒的身心健康。如何糾正學前教育“國小化”的問題呢?

一、必須明確學前教育的目標和任務。

3—6歲的幼兒正是培養好奇心、想象力、創造力丁性品質以及良好行為習慣最佳時期,幼兒教育工作者應該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實施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教育原則,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活動和學習環境,引導幼兒在生活和活動中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應該重視幼兒的個別差異,為每一個幼兒提供發揮潛能,並在已有水平上得到進一步發展的機會和條件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展。

二、深刻反思學前教育“國小化”的成因。

1、教育部門監控力度不足。

面對日益嚴峻的幼兒教育國小化傾向,教育行政部門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沒能及時對這種錯誤傾向予以制止和糾正,更有甚者,還從活動組織、評獎、職稱評定等方面不自覺地為學前教育“國小化”傾向進行推波助瀾。

2、辦園宗旨不端正。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家長們對幼兒園提前學習寫字、算算術等呼聲較高,特別是以營利為目的的民辦幼兒園,為了吸引生源,迎合家長的`需要,教授一些國小的學習內容。向幼兒提出過高的水平要求,以求幼兒拿出學習成績來,滿足家長的要求,並以此作為“辦園成績”向社會炫耀、提高幼兒園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3、家長把學前教育單純的理解為智力開發。

使幼兒家長對可以“看得見摸的著”的知識、技能的關注度遠高於量化的,良好的性格、行為習慣、審美、情緒等非智力因素。

三、遏制學前教育“國小化”必須轉變教育觀念。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幼兒時期良好的教育是一個人性格、習慣、能力、自我意識等的初步形成階段,如果這一時期能夠接受規範的學前教育,形成良好的性格、習慣將會有利於他一生的發展。克服學前教育“國小化”問題必須做好“三個轉變。

一是必須轉變辦園理念。學前教育“國小化”傾向問題歸根結底是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的“國小化”,而園長是幼兒園課程的領導者,對幼兒園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起決定作用,園長有什麼樣的辦園理念就會選擇什麼樣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因此,園長首先要轉變自己的管理理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兒童觀以“幼兒發展為本”,用發展的眼光看教育,不能只注重辦園的功利性,更不能因迎合家長的錯誤需求而違背幼兒身心發展規律。

二是必須轉變幼兒園教師的教育理念。加強教師對《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甘肅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等政策、法規的培訓學習,把遊戲作為幼兒的基本活動,保教並重,關注個別差異,滿足幼兒多方面的發展需要,讓孩子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經驗,讓每個孩子富有個性的發展。同時,開展遏制學前教育“國小化”傾向專題研討活動,組織教師共同分析造成幼兒園“國小化”傾向的原因,及帶來的危害。

三是必須轉變家長的錯誤認識。“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心理和需求加大了幼兒園辦園壓力,幼兒園為了迎合家長開設一些不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課程,因此,家長對“起跑線”錯誤認識是學前教育“國小化”的一大助力。作為幼兒園,可以通過召開家長座談會、家教知識講座、請家長走進課堂等多種活動,幫助家長了解《指南》的指導思想和基本要求、各階段幼兒的培養目標和班級教育教學計劃、學前教育“國小化”傾向帶給孩子一生髮展的危害性等知識講座,使幼兒家長懂得幼兒教育的基本規律和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贏得家長對幼兒園工作的支援和配合。

四、克服“國小化”傾向的有效策略。

一是早期閱讀策略。為幼兒提供豐富的圖文並茂的閱讀材料,創造良好的環境,使幼兒能潛移默化地接受書面語言,獲得全方位的早期閱讀的經驗,從而知道文字的具體意義。

二是數學教育策略。在生活中處處存在著和數有關的問題,如分類、比較、測量甚至加減運算。幼兒的數學教育的內容應和幼兒的實際生活相聯絡,滲透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和遊戲中。

三是書寫活動策略。幼兒的前書寫活動具有遊戲性、圖畫性、過程性、興趣性等特點,與國小的書寫活動有明顯的不同,不考慮幼兒興趣和需要的機械訓練是不可取的。

四是遊戲活動策略。遊戲是促進幼兒進行全面發展的重要形式,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於各項活動之中。通過遊戲兒童能夠獲得情感、認知、意志、人格等方面的發展,可以培養幼兒的自信心、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動手能力、探究精神、創造力及自我表現能力,使幼兒體驗到自豪感、成就感。

五是幼小銜接策略。可採取召開“幼小銜接”專題座談會、邀請國小校長或一年級優秀班主任給家長進行“幼小銜接”專題講座等活動體驗國小生活活動,促進幼小銜接工作,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學習習慣、遵守紀律的習慣等。總之,學前教育是區別於國小教育的獨立階段教育,應本著以幼兒為本的思想,熱愛每一個幼兒,接納每一個幼兒的個性特點,採取有效的教育措施,設計趣味性濃、活動性強的、滲透於生活、遊戲中的各種教育活動,讓幼兒在玩中學,玩中去探索,爭取把每位孩子都培養成一個活潑開朗的,有自己個性特色的兒童。

幼兒教育“國小化”的研究7

摘要:

在傳統教學以及經濟發展的影響下,我國現代幼兒園教育趨向於國小化發展,使得幼兒在成長過程中沒有較多能夠展現自身特點的機會,並且國小化教育容易導致幼兒不能正常發育生長,對幼兒有一定程度的危害。本文主要就幼兒園教育國小化的危害進行簡要的分析,並且提出針對性的對策避免幼兒教育國小化情況的產生。

關鍵詞:幼兒園教育國小化危害現代幼兒園教育注重發展幼兒的自我個性以及對其感知能力的培養,而很多家長還是希望讓幼兒在初始階段學習一些國小化知識,以提升孩子在同齡人中的競爭力,但是對幼兒進行教育的主要目的應該是讓其在與同齡人相處的過程中能夠得到天性的釋放,並且能夠結交到朋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而不是學習知識。目前我國幼兒教育國小化越來越嚴重,對幼兒的身心發展造成不良影響,幼兒園教師和家長應該認識到這種情況對幼兒的危害,並且採取有效的措施杜絕這種現象的產生。

一、幼兒園教育國小化的內涵。

幼兒接受幼兒園教育的本質是讓幼兒在自己能夠接受的範圍內進行活動和一定程度的學習,而當代幼兒園教育國小化主要就是指幼兒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學習了一些在國小階段才要求學習的知識,很多教師在教育幼兒的過程中經常會將幼兒的學習能力進行比較,以此判斷幼兒在幼兒園當中的表現能力,教師經常會將教幼兒認字、算術等內容,並且給其佈置作業,在教育過程中對幼兒提出嚴格的學習要求,讓幼兒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學習,並且在很大程度上以國小化形式來管理學生。

二、幼兒園教育國小化對幼兒的危害。

1、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受阻。

幼兒在幼兒園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本來應該學習一些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及正確對待事物的觀念,但是幼兒園教育國小化使得幼兒接受一些不在自己承受能力範圍之內的知識,對其沒有較好的理解,教師本應該組織幼兒進行遊戲活動但是卻對其實施國小化教學,使得幼兒的身心發展不符合科學規律,導致其身心發展嚴重受阻,不利於幼兒的正常成長。

2、導致教師教育觀不正確。

教師的教育觀是影響學生進行正確學習的重要因素,但是在幼兒園教育國小化模式下,很多教師的教育觀也受了很大的影響。很多幼兒園都會組織教師去比較有名氣的幼兒園進行觀摩教學,而這些有名氣的幼兒園大多受教育觀念的影響對幼兒實施國小化教學,提升幼兒在同齡人中的競爭能力,這又使得觀摩的幼兒教師被這種教育行為所“感染”,導致自身的`教育觀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3、扭曲了家長對孩子的教育。

家長一般都對孩子有很大的期望,這自從孩子出生就一直存在,導致家長在讓幼兒進入幼兒園的時候就想要選擇教育效果較好的幼兒園讓幼兒進行學習,幼兒園教育國小化在很大程度上會增強家長對幼兒的期望。很多家長會將幼兒與同齡人比較,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別人的孩子更加優秀,國小化的幼兒園教育則使得家長的這種感覺更加強烈,讓家長陷入一種惡性迴圈中,扭曲了家長對孩子的教育。

三、幼兒園走出國小化教育的措施分析。

1樹、立正確的教育觀。

幼兒園對幼兒的教育是為幼兒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的階段,而教育好幼兒的根本就是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這樣才能讓幼兒在正常的環境下接受教育。教師不能為了讓幼兒在同齡人之間有較大的競爭力就讓幼兒學習一些國小才會接觸到的知識,在對幼兒進行教育的期間,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只有讓幼兒的天性得到解放才能發掘出幼兒自身的特點並且對其進行更好的教育,在幼兒園期間教師應該注重的是對幼兒的生活習慣的教育並且教育其具備正確的思想觀念,讓幼兒享受應有的童年,這樣對幼兒的發展才能起到正面的促進作用。

2、結合幼兒特點進行教育。

幼兒本身是具有很鮮明的特點的,教師在進行幼兒園教育的過程中,應該結合幼兒的特點對其進行鍼對性的教學。幼兒的思維還沒有形成具體的模式,並且對外界的事物也沒有明顯的感知能力,判斷是非的能力也比較弱,教師應該首先教育幼兒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然後對其思維進行一定程度的啟發式教學。在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選擇幼兒樂於接受的方式,與其一起做遊戲參加一些有趣的活動,讓幼兒在遊戲過程中學到一些基礎的知識與道理,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3、提升幼兒教師的專業素質。

教師作為幼兒教育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其教育能力對幼兒的整體發展也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幼兒教師並不具備專業的教育能力。教育部門應該加強幼兒園教師的隊伍建設,幼兒園相關負責人可以組織教師進行經常性的培訓,讓教師能夠了解幼兒的需求,並且通過相互之間交流經驗尋找最適合幼兒的教育方法。

四、結語。

幼兒的整體發展應該從小抓起,但是決不是讓其在幼兒階段就學習一些國小化知識,教師在對幼兒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避免幼兒接觸國小化教學知識,讓幼兒享受童年的樂趣,防止幼兒園教育國小化,對幼兒進行科學合理的教學,促進其身心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婷婷。幼兒園教育“國小化”的成因及對策分析[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xx(09)

[2]陳納。幼兒園教育“隱性國小化”的特點、危害及成因分析[J]。湖北第二師範學院學報,20xx(05)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