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適時教育的研究

來源:果殼範文吧 2.59W

基於幼兒園和家庭教育的視角,探討幼兒教育的適時、適度問題。幼兒作為學習主體,對其施教時應遵循兒童身心發育的規律,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學習、成長,對學齡前兒童適時、適度地進行教育。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適時教育的研究,希望大家喜歡。

幼兒適時教育的研究

教育要適時、適度,這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課題,孩子從出生一直延續到高中階段,整個基礎教育都離不開“快或慢”“強或弱”的問題。在“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教育氛圍浸染下,學齡前兒童的教育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偏離,一些幼兒園教育甚至出現“國小化”現象,學前班課程充斥著諸多的國小教學內容,很多孩子感受到了學習的壓力。適時教育,解決的是“什麼時候學什麼”的問題;適度教育,探討的是“強弱”“寬嚴”的問題。

一、幼兒園教育中的適時、適度教育容易被曲解

只有合適的才是最好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有著各自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不能把成人的意志強加於兒童,要求他們被動地去學習、去聽從成人的要求。應該根據兒童自身的性格,保護他們的童真。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多給予孩子一些愛與關注,不要強迫兒童生硬地接受不符合其年齡特點的知識,不要把國小的教學方法和理念運用到幼兒身上。

綜合素質的培養才是硬道理。幼兒園應以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強健的體魄與良好的品行習慣為教育目標,而不是單純地學知識。只有促使孩子擁有優秀的情商,才能從根本上築牢根基。幼兒最喜歡的學習方式就是玩,最適合培養幼兒能力的方式是遊戲,是符合其年齡、心智發育特點的遊戲。在遊戲的選擇和設計上,要避免過於簡單或力所不及兩種極端。如果遊戲內容太單調或過度重複,孩子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做得到、做得好,會令他們興趣索然。而無論怎麼努力都難以融入其中的遊戲,會挫傷孩子的積極性,不利於塑造孩子的自信。所以,比較適當的做法是根據孩子的接受能力,遵循“跳一跳,夠得著”的原則,創設出形式新穎、花樣百變的遊戲。

教育智慧不可少,掌握技巧出成效。在幼兒園教育中,有些老師不能彎下腰來和孩子談話,很少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處理事情總愛一刀切,祈望每個孩子都頂呱呱。不可否認,老師的出發點是好的',但這種做法的殺傷力卻是很大的。在實踐中的一些教育技巧,只要稍稍掌握,拿捏好尺度,往往會事半功倍,這就牽扯到了“寬嚴”適度的問題。一是要嚴格,不能嚴厲。嚴格是循序漸進地高要求,允許失敗,可以重來,慢慢變好;嚴厲是乾脆利落,速戰速結,省心省力,一步到位,力求完美。二是多激勵,少表揚。激勵注重過程的助燃,著力於孩子的閃光點(含潛在的),不可吝嗇與孩子之間的互動;表揚重在對結果的評價,相對模糊、寬泛。三是先肯定,再否定。例如準備開飯,孩子卻拆開一袋麵包想吃,這時老師說:“寶貝,咱們可以吃麵包,但是飯菜可就沒那麼香嘍!是不是先吃完飯菜,記得不要吃很飽,再吃麵包呢?”孩子通常會愉快地接受老師的意見,立刻放下面包。如果老師強行奪過麵包,孩子想必會心不服,口也不服。

二、家庭教育在適時、適度方面的誤區

掌握書本知識的多少,不是衡量孩子優秀與否的唯一標準。不少家長把早期教育簡單地與識字、算數、寫字、背書劃上等號。對於幼兒稚嫩的小手來說,過早地握筆、超前寫字這種急功近利的做法值得商榷。當然也不是說孩子不能接觸漢字、數字、書本,而是不能以量論質,過於功利化。應把識字、背誦、數數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在孩子成長的敏感期進行適當培養是必不可少的。

有效的陪伴,有利於孩子綜合素質的平衡發展。家庭生活中的教育,應通過採取一些適合幼兒年齡並能激發幼兒興趣的活動,如陪孩子一起玩情景遊戲,給孩子講童話、故事,讓孩子賞中外古典音樂,適時參加一些體育活動,如滑板車、滾球、抱球、滑滑梯等,著力啟用孩子的專注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大自然中,孩子會觀察到四季的更替;媽媽做菜時,孩子會看到鹽在水中溶化;和其他孩子一起打球、交談時,孩子會學到與人交往的規則,等等。這些,對孩子一生的成長都會烙下深深的印痕。

過度代辦包辦,是家庭教育常見的誤區。如今,很多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呈“4+1”結構,爸爸、媽媽疼,爺爺、奶奶寵,堪稱“小皇帝”,孩子要星星不能給月亮,對孩子的事情全程大包大攬,以致很多孩子的動手能力、自主權被無形剝奪。家長要學會放手,不能低估孩子的能力,相信他們能把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三四歲的孩子,可以讓他們分擔簡單的家務,比如整理鞋櫃,把鞋子擺放整齊,給長輩遞水杯、水果等等。許多在生活上、學習上都要依賴家長的孩子,長大後處理事情也會束手無策,就是因為沒能在孩子發展過程中的適當時機給予他們恰當的學習機會與幫助。家長越俎代庖,孩子缺乏主見。

無論在幼兒園教育還是家庭教育中,都涉及到適時、適度問題。幼兒園進行集體教育時,要適度,不要把幼兒教育“國小化”;家庭教育中,要適時,要避免拔苗助長,不要過早進行高難的文化知識教育。老師和家長要學會陪伴孩子成長,要學會理解孩子,學會欣賞孩子,關注孩子的可持續發展,讓幼兒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真正實現寓教於樂。

參考文獻:

[2]李遠帆.多元智力理論對我國幼兒教育的啟示[J].欽州學院學報,2014(04).

[3]袁梅.蒙臺梭利幼兒教育體系理論精髓初探[J].民族教育研究,2014(03).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