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幼兒教育哲學研究

來源:果殼範文吧 3.66K

給孩子一個自由自在的生活空間,不要束縛他們的手腳,他們要快樂地成長,他們身上才會有奇蹟發生。

父母的幼兒教育哲學研究

教養孩子是每一個父母的天職。把孩子教育到什麼程度,是否能達到心目中的理想,父母們可是有不同的教育哲學。可以分為兩類:"樹大自然直"派和"不打不成材"派。

現代父母中大部分同時持上述兩種觀點,在教育孩子上既考慮孩子的天賦,也考慮對他的後天教育要跟上。現代父母最擔心的就是我的孩子決不能落後於其他同齡孩子,甚至要超過同年齡孩子才最好呢。社會上時髦的幼兒教育思潮也吵得有些人熱昏了頭,竟提出"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樣危言聳聽的言論。好象21世紀的兒童一出生就應該是在父母指揮下與其他孩子拚命地競爭,不然就要被社會淘汰。幼兒教育失去了正確的方向。

比方說,世界上只有中國父母對2—6歲的幼兒的英語教育重視如此高的程度:如買3000多元的英語教材來給孩子學習,這比一個大學生四年的`教材費都要貴。每個孩子還要在有限的雙休日時間內學習種種才藝,如游泳、舞蹈、數學、表演、樂器、美術、下棋等,也只有中國的孩子才這樣累。但另一方面,中國孩子也最輕鬆。那就是家務勞動太少,包括自我服務的勞動很少。孩子到三四歲還不會繫鞋帶的大有人在。

概括起來說,中國有些家庭對兒童實際使用的是溺愛式的"搖籃教育策略"。兒童在生活上是放在搖籃裡,竭力呵護。比如,吃飯,穿衣服,甚至洗臉都要父母或者祖父母級包辦。而這可是兒童正常成長必須學會的基本能力,如果這些不會,學習其他社會生存技能就會出現問題。又如,由於只有一個孩子的原故,孩子在一歲以內,就較少爬的機會,有的父母認為讓孩子在地上爬,容易感染病毒細菌,導致孩子長大到國小後,體育運動能力差、動作協調性差。有一些孩子學習困難問題就是因為在幼小階段,缺乏運動造成的。孩子總是被大人的手裡抱著,這樣孩子看起來還挺老實的,但是智力發展已經受到了影響。西方有句諺語:"只會聽話不玩耍,聰明的別克也變傻。"

有些家長在看孩子們在一起玩得開心時,不斷地向孩子發出各種提示,這個要這樣玩,那個要這樣玩,更有的家長還不斷調節孩子之間的爭吵和打鬧行為,總是擔心自己孩子吃虧。經常這樣做的結果會造成孩子在遊戲和自主活動時無所適從,被動地服從他人,缺乏主見。如果父母不讓孩子之間有爭吵與打鬧,孩子自己就不知道以後如何處理相類似的問題。長大後也不能有效處理人際矛盾,反而將吃更多的虧。

"搖籃教育策略"的問題:一是對孩子干涉或者說管得太多,使孩子失去了自我成長的主動性,行動變得畏首畏尾;二是破壞了孩子成長的自然生態環境。特別是在獨生子女社會環境中,如果孩子不能經常地與其他孩子在一起,不能與其他孩子自然地非人為干涉地在一起,孩子成長是相當不利的。因為孩子長大主要是與同齡人一起生活工作。

對兒童的教育應當有一個合理的教育哲學觀。那就是充分尊重兒童的天性,不宜只以我們成人的概念來構建孩子的未來,更多要考慮孩子的興趣、生理和心理水平等。做一定的家務勞動,學會自我服務能力,儘可能利用兒童已有的潛能,儘量尊重兒童的自由活動的權利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看一看愛迪生、三毛、牛頓、愛因斯坦、丘吉爾、列寧等等偉大人物,在其成長中都沒有來自父母的壓力,反而得到的是鼓勵與對其自由的寬容。華盛頓在小時將父親的心愛的櫻桃樹砍倒了,父親沒有懲罰他,反而讚揚他勇於承認是自己乾的。這種家庭教育理念是很值得我們深思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