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論語讀後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2.34W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論語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推薦]論語讀後感

論語讀後感1

這幾天,我讀了一本書,書名叫《論語》,它教了我怎麼做人、怎麼學習、怎麼對待自己的親人。

《論語》是一個語錄體文集。主要記載著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稱為“語。”《論語》傳到漢代出現了三種傳本。東漢靈帝時所刻的熹平石經用的就是《張候論》的傳本。

《論語》還是儒家的`原始經典之一,要了解孔子和他的學說,《論語》是最直接、最可靠的資料。

《論語》還十分不容易令人真正領略其中深刻的意義,而且其中的詩句又是非常的多。例如“不患人知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論語》告訴了我做人一定要誠實守信、尊重他人;做什麼事都要其中勤奮,要持之以恆,不能半途而廢;要為他人著想;把國家看成第一;尊老愛幼……孔子的一句句話都真有說服力啊 !

《論語》當之無愧為我們的國學經典。

論語讀後感2

論語中有很多論述在今天看來,仍然非常有現實意義,小到一個人的為人處事,大到一個地區的管理,都有指導意義。

《論語衛靈公》中有這樣的一段記載: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子貢問他的老師孔子,有沒有一句話可以作為終身的行動準則,孔子說,那就是寬恕、原諒,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不要強加給別人。

如果現在的人能夠按照孔子所說的那樣去要求自己,我相信很多事情是萬萬不能發生的,比如暴力強拆,又比如搶劫,當然,還有很多很多的事情都不會發生,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我們應當從自身做起,不論社會地位是卑賤,還是高貴,我們都應當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只有這樣,我們的社會才越來越和諧、安定,人們的生活才更加幸福安康。

論語讀後感3

論語中有一話說是這樣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這樣一句話,在我的家裡有一本《逆流而上的.魚》一本書它上面寫的是一句:己所不欲,就施於人。的話。

他是這樣寫的:我不喜歡的,你肯定也不喜歡,所以我不會給你,他不願意做我肯定也不願意做,所以你不會勉強我去做這件事情。

對呀!我不喜歡的東西你怎麼會喜歡呢?我不喜歡青菜你一定也不喜歡!

我不喜歡流行歌曲,那你也一定不喜歡?

我不能克服一種困難那你一定也不行?

我知他說的不一定都對,但是最讓我感到了不起的是,那個寫書人的勇氣!是那種敢於面對中華五千年文化的精髓,發表自己的看法的勇氣!

我家的那本書,雖然比起《論語》來差的很多,但我學會了很多他的東西,那東西看不見也摸不著。

論語讀後感4

最近,我讀了《論語》,當我讀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時,不由全身一震。我孝敬父母了嗎? 不孝敬父母的人如同狗和馬。

可見孔子是多麼痛恨那些不孝敬父母的人。古時候有“小黃香,能溫席”、包丞為母辭官,近代又有陳毅為母親洗腳的故事。這些感人的`故事,這些偉大人物的崇高品德,令我自愧不如。以前我很不注意孝敬父母,放學回家從不跟父母打招呼,動不動就耍脾氣,甚至還對父母大呼小叫。現在想起來真是大錯特錯了。今後我一定要學習古人孝敬父母,從一些生活小事做起,從小養成孝敬父母的好習慣,做到:

1、要聽從父母的教誨,不辜負他們的期望。

2、子女要體貼父母長輩,作子女的應該懂得要力所能及地多分擔一些家務勞動,要善於理解父母。父母有時身體不適,作子女應該盡心盡力地照顧他們。

3、外出時要和家長道別,回家時先向父母問號,吃飯時,先請父母入座,替父母盛好飯菜。

4、國小生不僅要孝敬父母,更要孝敬祖父母和外祖父母,放學回家先到祖父母房間問安,幫他們做一些點菸遞茶的小事,給他們講一些校園裡的所見所聞,吃飯時,先扶他們入座,恭恭敬敬地遞上碗筷。

論語讀後感5

兩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學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被學生們片片斷斷記錄下來。這些以課堂筆記為主的記錄由他的學生彙集編纂,後來就成了《論語》。

寒假裡,媽媽要求我讀他有關交友的論說,以便對我今後的交友起到指導的作用。同時,她又向我推薦于丹老師的《論語心得》這本書,以幫助我理解。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在這段話裡,孔子教育我們兩點,一是要交好的.朋友,正直、誠實和見多識廣的好朋友值得交往,對自身有益。二是不要交壞朋友,溜鬚拍馬,不誠實和誇誇其談的壞朋友千萬不能交往,否則害處很大。

怎樣和朋友相處呢?孔子曰“侍君有三愆:言末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我和媽媽一起閱讀了《論語》的原文和于丹老師的心得後一致認為:朋友之間需要互相尊重和真誠,更要把握分寸,不能要求對方一定要怎麼做。

今後,我在交友時首先要注意禮儀,比如當我提醒同學臉上有點墨跡時,要很有禮貌地個別跟他說,不要說很多次,也不要冒失地去摸他(她)的臉,更不要譏笑他(她),這樣,在一個友好和平的環境中,我會交到很多的好朋友。

論語讀後感6

在寒假期間,我看了《論語》這本書,看完後,我有許多感想,還知道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論語》是的儒家學派經典著作之一,主要講了:孔子對他的弟子說的一些對人有用的話。如:關於如何做人,君子的人品和性格,如何學習,如何治國,對弟子的教育……總共分為二十篇。有學而篇,為政篇,衛靈公篇,子罕篇,先進篇……

讀了這本書後,我有許多感想。這本書中,對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人無信譽,不知能幹什麼。大的車沒有車的邊際,小的車沒有車內的`凳子,那怎樣行駛呢?”這句話告訴我們·:做人要有信譽,否則沒人會信任你,你什麼都做不了在生活中也有這樣的列子。我爸爸的朋友陳一則一點都不守信,如果你叫他幫你做什麼事,他很快就會答應,可是過了三天,他肯定什麼事都不會幫你做。所以長大後,沒有人信任他,他什麼工作都做不了。

《論語》這本書告訴了我許多做人的道理,終身難忘

論語讀後感7

對於我們80後的年輕人很少有喜歡讀古文的,我也不例外。可是在大學教授的講解中,我才真正體會了古人的才華和思想,我也漸漸愛上了一些古代文著。例如:《論語》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講授之語,形式為語錄問答體。內容廣泛,記載了關於哲學、藝術、倫理、文學、政治、教育等幾個方面的言論,代表了儒家文藝思想。

雖然這本經書我沒讀完,但已從中受益良多。書中的言論很有道理,可以讓我們知道怎樣為人處事。我最欣賞的是孔子”以仁為本“的思想。作為當今的教師,特別是我這種剛剛擔任班主任的教師,學生的教育是自己最大的課題。我總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快樂健康地長大,可也總怕自己沒有教育好她們。我班的學生大多都十一二歲,開始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又比較叛逆,我不願把一些東西的強加給她們。孔子孔子在許多許多年前就提倡學習不僅限於書本,更重要的是學習做人和做事,強調在實踐中學習。這與當今社會對孩子們的要求是一致的。可是在現實當中我們注重的還是分數,對於孩子實際能力的培養過輕。我們做老師的只有儘量拉近他們之間的差距,多重視孩子思想道德的培養,畢竟”人品決定文憑“,一個人的人本站是最關鍵的。

論語讀後感8

昨晚讀完了《漫畫論語》這本集漫畫和國學經典“論語”於一體的書,封面上寫著這樣一句話:在閱讀中感悟,在感悟中傳承。我想讀完了這本書,也是充分感受到“在閱讀中感悟”的體驗。

《論語》是一本我在學生時代就讀過的書,我記得,語文課本中總會有關於《論語》的課文,當然,那時候學習的時候,只是一段文字而已,今天,讀完整本《論語》還是第一次。有很多以前讀過或是聽過的,原來都是出自《論語》不禁讓我意外。

說回這本《漫畫論語》給我的'感受,其實,整本書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不是正文內容,而是後記,《論語》與“輪語”,原本我以為“論語”是一本記錄孔子和其弟子言論的作品,論讀第四聲,但是,這篇後記告訴我,論引申為“輪”,有如遵循大道行進的車輪。還有在古漢語中,論通“倫”,論語也是倫理。不讀這本書,真的還不知道原來《論語》有這麼深刻的道理蘊含其中。

論語讀後感9

這個暑假,我讀了《論語》這本書,受益匪淺。

《論語》是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所編撰的一部語錄體著作,主要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們的言行。孔子,名孔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生於公元前551年,死於公元前479年,享年72歲。孔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學派的開創者和最重要代表人物。

《論語》這本書,作為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結晶,早對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文化有了深刻的影響。

我在暑假期間讀了《論語》,學習到了許多待人禮儀,尊師重道,孝敬父母等一些知識,還有社會規律這些知識,讓我對以前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以及傳統禮儀有了深刻的見解。

《論語》是讓人懂得孝敬、道德、政治、利益、規律的一系列東西,我要把這個古老而又正確的理念,一代一代的傳下去,中華民族精神蓬勃發展!

論語讀後感10

我讀《論語》這部書,當然不是想從中覓得修身、齊家的孔門祕傳。我只是在這部書中認識了一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

孔子講究孝道,孝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今天的人們卻在褪色,對其講孝是非常必要的,讓他們明白孝是為人之本。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強,具有良好的品德,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發點。所以為父母提供豐厚的物質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夠按照父母的意願、教誨行事做人,對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學的方法他講究“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而實習之,不亦說乎。”可見學習的重要性,治學是仁信的基礎。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一個幾歲的小朋友當然不如四十開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樣沒有史學家的見識廣博……但是正是這樣的“不恥下問”而造就了許多偉人。

將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狀態,這樣才無愧與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導我們快樂生活的祕訣那樣,去找到你內心的安寧。

中秋節就要到了,願大家快快樂樂、閤家幸福(*^_^*)

論語讀後感11

學習知識重要的是要有學習知識的興趣。如果對學習的知識感興趣,就會主動去學習它,去了解它。如果以學習為快樂的事,在快樂中學習,既能提高效率,還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這樣學到的東西才能夠靈活運用。

就拿我最喜愛的舞蹈而言。不少人是為了藝考,或者被迫被家長送過來。對這門藝術毫無興趣,毫無瞭解,純粹地只是為了達成目的,迫不得已才去接觸它。那麼看他跳舞的人也覺得索然無味,自己學起來當然更體會不到快樂了。有時候心情不好,煩躁、無聊的時候,都喜歡自己隨便筆畫筆畫動作,即興一段。有時候連跳的是啥都不知道,但是我很開心,跳完了反而覺得渾身輕鬆了。

舞蹈裡大家最討厭的就是軟開度這一環節了,它是必不可少,也必須具有的'東西。原來很不解,但是現在學習的更長久了,我開始明白,這是為了更完美地完成劇目,如果要比別人更出色,跳得更好,就一定要忍下去。

我的舞蹈曲目叫《且看行雲》,聽名字就讓人陶醉。我在這首劇目的音樂和動作中感受美,體會美。這整個舞都很沉靜,要有目若秋水般的氣質,想象自己宛若一片流動的雲。輕輕皺眉,一個眼神,一個指尖之中,每一個小細節,都讓我產生了無限的遐想。

論語讀後感12

孔子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儒家的創始人之一,他所堅持的儒家不僅僅在春秋戰國時期廣為流傳,孔子的言行更是被其弟子們編成一部書,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流傳至今。

然而,起初我卻對孔子有著極大的成見,認為他是一個腐朽的老頭子,只因為孔子曾經說過:惟小人與女子難養也。我對這一句話感到憤憤不平,認為孔子歧視女性,還時常想著孔子的母親不也是女人麼,當讀到孔子的文章時,便和同學用惡毒的話來數落孔子,直到現在,我才明白是自己誤會了孔子,孔子所說的:小人與女子難養也。並沒有歧視女性的意思。而古時候的語言文字和現在的語言文字是有很大的.區別的。我真應該要學好文言文,以免再出現同樣的笑話來,我也明白了不能夠只因為個人的片面觀點去評價一個人的好壞,而是要根據長久的觀察才能看出一個人的品質優劣。

論語讀後感13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

我讀了一本書,它由孔子在講課的時候弟子記錄下來的由語言編成的《論語》。現在就讓我來介紹一下孔子吧。孔子,字仲尼,春秋後期魯國人,生於公元前551卒於公元前479年。它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後人稱為聖人。

孔子思想、學說的精華,比較集中地見諸於《論語》一書。全書共分20篇,512章,約20000餘字。

《論語》即孔子的論和語,論就是議論,語就是告知,使人有所覺悟。它是一部含義深遠的古代學術理論,內容大多是孔子回答別人的言論。

《論語》是一部偉大的思想總集,他記錄了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言行,是後人瞭解和研究孔子最可靠的`原始資料。《論語》言簡意賅卻含義深刻,字字珠璣,耐人回味。字回行間滲透著聖人的思想、言行和處世為人之道。可以說《論語》是中國文學最成功的傳記書之一。它對我國2500年的思想文化價值取向的影響,與《聖經》對西方人一樣,深刻而廣泛。

論語讀後感14

“一則小故事蘊含著一個大道理,一段小經歷濃縮著生命的真諦。”請您和我一起走進《論語》,它會讓我們感受到心靈的陽光。

《論語》分為十一個部分,有《論語 學而》、《論語 為政》、《論語 里仁》、《論語 庸也》、《論語 述而》、《論語 秦伯》……

一天,我剛看完手中的《論語》,下樓玩耍時,看見一名男子扯著一位老奶奶的衣領,惡狠狠地說:“我少給了你的`錢又怎麼了,你能把我怎麼樣?”眼看千鈞一髮的時刻就要來到,我怎能不“拔刀相助”?想到這裡,說時遲那時快,我三步並作兩步,一個箭步衝上前去,先給了他一個下馬威,然後振振有詞地學著《論語 為政》裡面地說:“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你連泛愛眾而親仁都沒有做到,你還有什麼希望可談呢?”那名男子聽了我的話,臉一下子紅了,他對我說:“小弟弟,你說的很有道理,我應該向你學習。”周圍圍觀的人都對我豎起了大拇指。就這樣,一場“可怕的戰爭”結束了,我也一不小心“出了名”。

讀了《論語》這本書,我突然覺得自己在平時做的還不夠好,不過我也不會放棄,我們現在主要是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好,做一名好學生。

論語讀後感15

有這樣一本書,它富含著道理,隱藏著睿智,它的道理也許不必須被我們所理解。但它在我們看來,卻是一本凝結著古人智慧的作品。它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它是一本語錄體散文集,它記載著一位古人的思想,體現了那位古人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

曾經有這樣一個人,他開創儒家學派,他編篡《春秋》,他修訂五經,他創辦私學,他打破貴族教育,他有著此刻人們不及的聰慧,以及當時人們所不及的思想。他在現在,已經是國際知名的人物,他有一個大家都知道的名字。

他名為孔子,它叫《論語》。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出自《論語》中的《為政》篇。治學方面,孔子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不正是一種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捨的治學態度嗎?同時孔子認為好仁不好學,其蔽也蠢,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治學是仁信的基礎。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任重而道遠,死而後已,朽木不可雕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