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評課稿[精]

來源:果殼範文吧 4.18K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評課稿準備工作,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觀、公正、科學地評價課堂教學,對探討課堂教學規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那麼你有了解過評課稿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評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評課稿[精]

語文評課稿 篇1

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新知識的學習是在已有的經驗體系之上的建構成過程,這一過程必須由學生親身完成,具有不可替代性,學生要以探究者的姿態出現在課堂上,自主探究,主動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並將學習過程作為知識的“再創造”的過程。

本堂課教師一開始就將《橋》與先前學過的《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相比較,找一找相同之處,讓學生回顧已有的舊知,並加以喚醒、啟用,為新知的順利“接枝”作好鋪墊。整堂課思路清晰,教師語言不多,卻能通過研究文字中洪水的猛烈以及村黨支部書記外貌、動作、語言等,讓學生通過朗讀、標點的比較等方式自主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會村党支書身上的優秀品質。

感謝這次教研活動,讓我瞭解了自主鉤建這樣一種新的教學理念,但也許是高段的緣故,整堂課感覺氣氛稍顯壓抑,特別是學習洪水部分時,學生一開始讀相關的句子,語氣平淡,教師一再引導,強調把你感受到的.洪水來臨時的感覺讀出來,甚至播放了洪水的視訊,可結果一直不理想,畢竟孩子沒有這樣的切身體會,其實教師完全可以在播放錄影時範讀,讓孩子有視覺、聽覺的直觀感受,再來讓學生讀出洪水的氣勢,效果可能會好一些。十分欣賞後來師生共同合作讀關於老漢語言、動作等語句部分,教師親自引讀效果很好。教師十分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對於學生的回答總是抱以肯定的態度,這對學生來說起到了相當大的鼓勵作用。但當學生對於課文的理解有所偏差,甚至還沒有領悟到村党支書身上高尚的品質時,用了“大義滅親”這樣不當的詞語,教師卻仍千方百計遷就學生,說他說的有理,實在有些牽強。

整體上來說,整節課結構嚴謹幹練,思路也很清晰,從文字的學習到拓展訓練,充分體現自主建構這樣的教學理念。

語文評課稿 篇2

本學期我有幸聆聽了盧老師的語文課《匆匆》讓我獲益匪淺,也引起我的一些感想。

1、重視語文的薰陶作用,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

《新課程標準》中提到: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教材的反應也是多元的。因此,盧老師在教學時個性重視對課文文字的研讀,抓住語言文字材料,透過讓學生讀、思、議等讀書活動,讓學生品味語言文字所帶來的美,從而使學生受到美的教育。注重引導學生抓住“匆匆”兩個字,透過找詞語、讀句子、說體會來讓學生領略一種和諧的`美、適度的美。

語文學習是學生個體的行為。語文閱讀也是學生個性化的閱讀,所產生的感受也是不盡相同的。盧老師在教學時就十分注意尊重與呵護學生的獨特感受。對於學生的回答,盧老師能把自己擺在與學生同等的位置上,引導學生把內心的感受說出來,回答得好教師給予肯定,對於學生回答過程中不太明確或不合理的教師也能給予正確的導向與引導。

2、重視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

語文課堂,不僅僅僅是讓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課堂,還是培養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陣地。在這堂課上能夠窺見盧老師平時的教學,對於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是多麼執著與重視。例如在朗讀課文時,要求學生邊讀邊想,讓學生在書本上劃劃,隨手寫上一些讀書後的感想和體會。這對於培養學生的讀書習慣和閱讀理解潛力的培養是何等的重要。這一點我想聽課的老師都會有此感受。

語文評課稿 篇3

《李時珍夜宿古寺》是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課文,文中講述了李時珍為了修訂好《本草綱目》住破廟、啃乾糧、喝泉水以及在月光下認真記載尋訪所得的經過,表現了李時珍不怕吃苦的可貴精神和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聽了程靜川老師和曹麗萍老師的同課異構,我覺得兩位老師對這一課的教學目標設定不同,但從上課的過程看,各自的核心目標都能很好地落實到位,教學過程和板塊清晰,並能有效地引導學生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由淺入深地認識李時珍是一位偉大的醫學家、藥物學家。

一、理解課文內容,瞭解人物品質

兩位老師能緊扣“苦”字,對課文進行有效整合。吃的苦、住宿的苦、奔波的苦,從字詞到句子、由句子到段落,多角度感知李時珍的苦。既讓學生了解了人物品質,又對課文內容進行了重新整合。在這裡,程老師主要是通過抓關鍵詞、理清邏輯順序等方式,訓練學生學會講故事。曹老師則是通過抓關鍵詞、句朗讀品味,這些都有助於幫助學生進一步領會人物的行為和精神境界。

二、揭示語言特色、領悟寫景作用

這篇課文最大的.語言特色是敘事的過程中多次穿插了景物描寫,這些景物描寫既交代了時間的變化,又從側面表現了生活的艱苦,烘托了人物的品質。兩位老師在教學中都關注到文字的語言特色,並把這一內容作為教學的重點。尤其是程老師在教學中把學習環境描寫作為本課的核心目標,將這樣的語文知識開發成語言技能訓練點,對學生無疑是一次有意義的學習。

三、創設情境,遷移運用。

課上,兩位老師都能結合教學內容,善於創設情境,進行語言實踐活動,但方式各不相同。程老師讓學生把文中學到的環境描寫的寫作方法及時地遷移運用到自己的語言中,切實體會環境描寫在寫作中的作用。曹老師則是在學生了解李時珍修訂《本草綱目》時的苦,隨文順勢展開想象說話,讓學生寫一寫,說一說,“當他住在破敗的古寺,忍受飢寒時,他想:______。”“當他啃著硬邦邦的乾糧難以下嚥是,他想:______。”……進一步體會人物的精神。這樣的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使學生得到知識的積累,技能的發展。

總之,兩位老師精彩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對李時珍有了更深入地瞭解,也學到了語文知識點,甚至對中國的醫藥知識都有了一些的認識。這樣的課堂,學生的收穫是豐厚的。

語文評課稿 篇4

一、很好地突破了教材的教學難點,滲透了優化的思想

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本課主要是透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事例,讓學生嘗試從優化的角度在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的方案,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以及對策論方法在解決問題中的運用。《標準》中指出:當學生“應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在日常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很容易找到,而且會找到解決問題的不同的策略,那裡的關鍵是讓學生理解優化的思想,構成從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方案的意識,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的潛力。

在課前談話中,老師從學生熟悉的爸爸、媽媽在廚房間燒飯、燒菜的事中讓學生體會到“同時”的意思。讓學生明白我能夠在用電飯鍋燒飯的同時他們還能夠做好多事情,讓學生初步感知“同時”能夠提高效率。透過沏茶的方案設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激發他們探索數學的興趣,初步感知“合理安排”就在我們身邊。對烙餅問題。老師很好利用了烙一張餅和二張餅的方法,重點與學生探討了三張餅烙的方法。講清合作討論的要求,進而學生展開討論,構成烙餅的方案,展示學生的方案,比較區別兩種方案的不同點,從而到達方案的優化。之後,老師打破課本常規,不是先求1張,2張,3張,這樣一向求下去,而是求完2張之後,之後求的4張、6張、8張、10張……雙數的張數,再求的3張。3張在那裡是重點也是難點,把這個問題放給學生討論、合作、探究,解決了問題,再之後求5張、7張、……這些單數的餅數的時間。這樣處理的目的是為了降低題目的難度,有利於學生思考、解決問題。

二、合作式的學習韻味很濃,到達了預期的課堂效果。

透過合作、學生動手操作想一想,說一說,擺一擺的過程讓學生真正動眼、動手、動腦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透過想一想充分感知,在說一說,擺一擺中建立表象,在動手操作中展開思維,帶給學生嚴謹求實科學精神啟迪。透過一系列的練習活動,學生動手操作,探索嘗試,豐富學生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潛力。學生小組合作討論,潘老師講清了合作的資料、要求,學生不僅僅討論烙三張餅的烙法,而且讓學生烙餅的方法記錄在作業紙上。對於學生來說比較難,但潘老師進行了大膽嘗試,並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潘老師在烙餅的紙上編了號、並且註明了餅的正面、反面,無非是讓他們的學生講述起來更清楚一些。

三、課堂評價多元化,學生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感。

從多元智慧的角度而言,課堂上教師透過對學生所展示出來的強項智慧的肯定、進一步激發和引導,能夠帶動和喚醒其他智慧相應的發展,從而,有效的開發每個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自我的認識水平。新課程,給我們更大的啟示,要關注學生,給學生一個寬鬆的氛圍,給一個合理的、恰當的、鼓勵的評價。潘老師很好的注意到了這一點。整堂課,潘老師始終面帶燦爛的微笑,對於學生漂亮的發言,總是,給予學生掌聲和讚揚聲,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感。對於回答不出或回答不完整的學生,潘老師總是耐心的加以啟示、引導、點撥。讓學生感受到回答不出或是回答錯了也不要緊,讓學生處處、時時感受到老師的溫暖、班級大家庭的融洽、和諧。這也是我們教師努力改善的地方。

總之,這天的這堂課很成功,給予我們很多學習的借鑑,更又一次的學習到了新課程、新教材的機會,課堂中一些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思想會充實到我們今後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去。

語文評課稿 篇5

聽了範老師執教的《從現在開始》一課。我認為這是一節比較成功的識字課。本課是二年級上冊語文第五組的一篇充滿童趣的童話故事。講的是獅子想找一個動物接替他做萬獸之王。貓頭鷹、袋鼠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尊重別人,而小猴子讓大家按照自己習慣的方式過日子,得到了大家的擁戴,課文蘊含著與人相處要尊重別人的道理。接下來我將從以下五個方面談談我對這節課的點評。

一、目標明確,符合實際

課標中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也是貫串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教師將教學目標確定為

1、通過隨文識字和遊戲鞏固認識9個生字,通過自主觀察和教師範寫指導寫“之”、“直”、“輪”3個字。

2、結合上下文和觀察圖片理解文中詞語的意思,積累“神氣極了”、“盪來盪去”“立刻歡呼起來”等形式的片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4、懂得要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要尊重別人。

教學重點確定為:

認識9個生字,會寫“之”、“直”“輪”3個字。

教學難點確定為:

1、結合上下文理解“輪流” ,通過觀察圖片理解“鄭重”的.意思。

2、重點指導“之”字中捺的寫法。

符合課標要求和學生實際。

二、方法多樣,激發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規定國小低年級學段要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這就決定了識字教學是國小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範老師在教學中根據兒童年齡特點,採取各種有效的途徑,有意識地激發他們的識字興趣,拓寬識字途徑,培養他們的識字能力。

1、充分利用遊戲的形式調動學生識字興趣

識字本身是枯燥的,如果孩子們一味地被動識字,不僅識字的效率低,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思維的發展。而範老師在教學中能充分利用多種途徑來營造識字教學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起兒童識字的興趣,不斷激發學生去體驗識字的樂趣。從而達成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如:字詞擂臺賽、眼明手快、猜字遊戲、送小動物回家、開火車……將這些兒童生活中喜聞樂見的遊戲引入課堂,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學生在課堂上通過遊戲感受到識字的樂趣。

2、注重教學生識字方法,授之以漁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本堂課教學中,教師將識字和寫字方法教給學生,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運用區分形近字,熟字帶生字,部首加一加,減一減等多種識字方法引領學生步入識字世界。比如試去掉言字旁是式,其他的其加月是期,第一的第和弟弟的弟怎樣區分等。在寫字教學時教學生把主筆寫好。

3、重視理解詞語積累詞語

在教學習慣,方式、輪流、上任、鄭重等詞語時教師運用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看圖片等方法引導學生了解課文中詞語的意思。不但使學生理解了詞語,還學會了理解詞語的方法。從而達到積累詞語的目的,為以後的閱讀和寫作打好基礎。

三、朗讀形式多樣化,以讀促講

根據童話故事的特點及本課的語言特色,教學把幾種小動物輪流當萬獸之王時給動物下了不同的命令為線索,以讀促學,讓學生在讀中悟情明理。引導學生自由讀,自由表達,打好自主學語文的基礎,在整節課中,不管是學習生字還是學習詞語,教者都採取多種方式進行朗讀,如在初讀課文時的自由讀,在學習生字時的小組讀、在獅子宣佈猴子為萬獸之王時的指名讀等,讓學生對朗讀產生興趣,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掌握。

四、教師的教態自然大方營造和諧課堂

範老師的整堂課始終用微笑和學生親密接觸,使學生在很融洽的學習氛圍中上完這節課。

五、我的小建議

1.教學中教師有走教案的痕跡。建議教師能夠關注課堂生成和學生的學習比如在理解詞語鄭重的時候,教師出示了兩張圖片讓學生明白嚴肅認真的表情就是鄭重。如果接下來讓學生帶著這樣的表情和語氣再來讀讀獅子的話,我想學生一定能將這個詞詮釋的很好,並且牢牢記住。

2.教師課堂評價語言有待加強,不是單單表揚孩子你真棒,而是在學生的學法上予以點播會讓教師的課堂評價更有實效。

3.生字的認識要遵循從文到段到詞到字的過程,建議教師增加一個將整課生字呈現在學生眼前的環節,使學生對本科生字有一個整體的印象。

4.學生的讀帖能力待加強,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讀筆畫,讀佔格、讀結構的能力,從而使寫字教學事半功倍。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點評,如有不當之處請各位領導和老師予以指正。

語文評課稿 篇6

劉老師所上的《齊白石與李苦禪》,這篇文章資訊量較大,難度也有一定深度,聽說是一期課改裡的篇目,並且要用三教時上,而今二期課改已經刪除了,有些可惜。這篇文章的結構和行文思路的確對五年級的學生來說比較困難,此文放入國中語文估計也毫不示弱。它不是常規行文的規則結構,線索明朗,開頭結尾往往是中心思想。它的中心完全在課文中齊白石與李英傑的一段對話中。

如何將這一比較困難的中心點提煉出來,讓學生能深入理解,顯然劉老師十分高明地用去掉標點這一方法。我的'話可能只是常規去劃句子去解讀,而學生對此的感受是空的,是不切實的。而把標點一去走,學生在重新加入標點的時候就會非常明瞭。為什麼這個標點而非其他標點?標點表示了一種情緒,帶有一種情感,在解讀為何加上標點的同時,其實也就是在解讀作者的表達的意圖,另一方面,也體會了語氣。所以劉老師第二大亮點就是通過朗讀,來讓孩子們感受當時的語氣。

劉老師巧妙地解讀了文字反映出的第一層表達,也通過這樣概括去複述,朗讀加理解的方式,幫助學生去了解作者內在的行文表達。作為語文課,應該去解讀文意,不僅僅只是文字上所現的淺層次表達,更應該是作者的表達。通過這樣不斷地訓練,實際是對學生升入中學後面對更復雜多樣的文字,學會多種方式的解讀能力。另外我一點點的拙見以為,文字因為比較難,開頭時直接讓孩子們感受齊白石的“艱難歷程”有些突兀,如今孩子比較脫離那個年代,對此不能很好理解。所以我認為在此可以出示一些當時齊白石拜師的資料,讓學生能從具體的描述中體會到一種“艱難”,那麼就更能對比出齊白石收李英傑為徒時的不同。

語文評課稿 篇7

《大自然的聲音》這篇課文教完後,體會有三:

1.朗讀課堂上學生朗讀課文常常“不打心裡過”,這樣的朗讀不僅使閱讀流於形式,而且會削弱學生自己思考問題的能力。這時教師不妨變換一下方法,由教師聲情並茂地朗讀課文,而讓學生閉眼傾聽,放飛想象的翅膀,在聆聽教師朗讀的過程中身臨其境地體會課文的意境,這樣有益於培養學生的理解、感悟能力,讓學生真正走進大自然,體驗大自然,發現大自然,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2.個性化課標中提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應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外,還應該尊重和鼓勵學生有個性化的想法和體驗。有學生提到大自然中有蚊子嗡嗡嗡的聲音,對於這樣的回答,老師的反應大概一般是不滿意的,而我在教學中,非但沒有否定學生的回答,反而鼓勵學生有獨到見解,並且指出大自然中並不都是美妙的聲音,同時也有不悅耳的聲音,鼓勵學生說真話,說實話,並引導學生大膽想象,以童心看世界,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引導學生聯想與延伸,如果僅僅停留於讓學生聆聽教師朗讀和複述課文中提到的聲音,那麼這堂課算不上成功。成功的課堂應該對課本進行超越與昇華。在課堂中,我以課本為出發點,並且跳出了課本的限制,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從而讓學生去感受更多的大自然的聲:雷公公、冰雹、大公雞、小青蛙……這些都是課本中所沒有提到的。這樣一來,學生既拓展了學習空間,又可擴大視野,增長知識,可謂一舉而多得。

語文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7

這次的領導示範課是由張月主任精心設計的《大自然的聲音》。《大自然的聲音》是長春版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習作,本次習作是回憶在大自然中和生活中曾經聽到的各種聲音,展開自己的想象與聯想,寫一篇習作。結合教材內容,依據課標要求,根據學生的特點,確立本課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抓住特點,充分運用想象與聯想採取多種表達方法描寫所觀察到的景物是習作的重難點。為了突破重難點能讓學生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張月老師從五方面進行習作指導教學。

1、投入熱情,感知自然之美。通過播放大自然中美妙的音樂,讓學生聆聽自然的聲音,使其身臨其境之感,從而激發學生對自然的喜愛之情。

2、拓展學生的空間,從森林中走出,生活中還有哪些聲音,這些聲音又帶給你什麼樣的'感受呢?拓寬學生的視野,區別噪音與美妙的區別,情感上教育學生減少噪音,從我做起,進行思想教育。

3、在遊戲中感受聲音的特點。通過兩組的遊戲,一組做動作猜詞,一組是通過模仿聲音猜詞。在規定的時間內誰多就會取得勝利,這一遊戲的環節目的就是讓學生懂得聲音是最直接的表達,通過聲音的模仿能夠形象的表達出事物的特點。

4、在寫法上給予引導,欣賞給出好的片段,讓學生感知如何才能寫好文章,應運用什麼樣的寫作方法去表達,怎樣才能表達具體,寫出有聲有色的文章。

5、欣賞視訊,醞釀寫作。對比中形成鮮明的畫面第一組只出示美好的畫面第二組在美好的畫面上加入聲音,讓學生感受到聲音的美妙,觸動學生內心的寫作慾望。邊看邊創作。最後範讀學生作品,張月主任進行精心點評,鼓勵性的語言更加激發孩子們的創造熱情!同時教育學生注意擬聲詞的使用,比喻、擬人等修飾手法的運用,把文章寫得生動。讓學生通過細緻觀察、體驗、聆聽大自然的聲音,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並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語文評課稿 篇8

《小夥伴》一文以春遊為題材,寫了瑪莎丟失揹包以後,幾個小夥伴對待這件事的不同態度。故事童趣盎然,意蘊深刻,旨在教育孩子要用實際行動幫助自己的小夥伴。延老師在處理教材時,將學習內容與學習情緒的"無痕整合"貫穿於教學過程的始終。

其一,匯入揭題時,由夥的字理匯入,然後組詞說意思,識字請學生說說自己的小夥伴是誰,濃濃友情溢滿整個課堂。這時,教師抓住時機因勢利導,指導學生寫好"夥伴"二字。此時此刻,學生對"夥伴"二字的理解是有形且有情的。

其二,在初讀課文後,老師請學生說說讀了課文後又認識了哪些小夥伴。隨著課件的逐一展示,又引導學生親切地叫叫他們的名字,跟他們打打招呼。這個環節的安排不僅使學生了解了故事的主要人物,還拉近了學生與文字的距離,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故事就發生在自己身邊,甚至就發生在自己與小夥伴之間。

其三,在讀通課文後,教師出示"四個小夥伴在一起"的插圖,請學生再認認小夥伴,叫叫名字,並說明原因。此時的學生已不僅限於初讀時能叫出小夥伴的名字,他們以課文內容為基礎,從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穿著等方方面面做出判斷和表達。有了前面的一步步鋪墊,學生的`情緒激昂而踴躍,一如向別人介紹自己的小夥伴一般,熟悉而自豪。

其四,教師在指導學生識記生字時,也"因字而異",採用不同的方法幫助記憶,充滿趣味性,也擴充套件了生字本身的容量。如:餐——為什麼下面是個"食"字呢 粗——你知道和它意思相反的字朋友嗎 汽——"汽"字寶寶好煩惱,人們總要把"氣,汽"搞錯,你能幫助分清楚嗎 ?糟糕——描述字理。丟——描述字理

記——生字寶寶多孤單啊啊!快幫它找找"朋友"吧!……

識字學習是一個反覆的、長期的過程,教師要創造多種方法和途徑,增加漢字和學生見面的機會。在具體教學中,滲透“字理為本,多元識字”的理念,有層次、有梯度地把識字放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與認識事物結合起來,使學生在識字的同時,發展語言,提高認識能力。在語言環境中學到的字詞是活的,帶著感情去記憶的東西是牢固的,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語文評課稿 篇9

本學期,我有幸聽了傅老師執教的《一夜的工作》,她富有激情的語言,巧妙的教學設計,學生精彩的發言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現在,本人就這堂課談一談自己的拙見。

一、課堂教學設計合理,各環節間銜接自然

開始傅老師出示總理圖片和節選的柯巖的詩《周總理,你在哪裡》,配以音樂深情介紹和朗讀,使學生靠近周總理,走進文字,很自然地引出課題。接著通過問題引領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學生邊讀邊思考,緊抓重點句:他是多麼勞苦,多麼儉樸,以此來展開教學。然後緊抓重點詞“儉樸”“勞苦”來體會周總理工作的認真,品德高尚。

二、尊重學生獨特體驗與老師的有效引導

傅老師在課堂上,以獨特的視角,解讀了這篇課文。傅老師緊緊抓住重點句的研讀、評析、感悟,讓學生走進文字人物的.心靈世界,觸控偉人的高尚言行,和諧地將語文實踐和人文精神的薰陶融為一體,把老課文上出了新滋味。傅老師指導學生研讀總理認真審閱檔案的語句:“他一句一句地審閱,看完一句就用……”和“那是一間高大的宮殿似的房子,室內陳設極其簡單,……一盞檯燈如此而以。”兩句。老師先讓學生抓住其中感受最深的詞體會後,為幫助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老師引導學生潛心讀文,看看文中怎樣介紹總理辦公室極其簡單,找到有關語句讀一讀,並讓學生思考:“極其簡單”是什麼意思?“如此而已”是什麼意思?引導學生反覆朗讀該句,體會“如此而已”所表達的意思和感情。這座高大的宮殿似的房子原來是誰住的?裡面應該有什麼?現在成為新中國總理的辦公室後,卻是怎樣的?一國的總理的辦公室應該擺什麼?但我們總理的辦公室卻是怎樣的?這樣層層緊逼,環環相扣,一氣呵成,傅老師能從品讀句子“他一句一句地審閱……”中,使學生理解周總理這個人,又從“審閱和瀏覽”這兩個關鍵詞中使學生理解周總理這個人,感悟到了文章的中心:周總理是一個工作認真、平易近人、生活儉樸、品德高尚的的人。最後傅老師又通過引領學生反覆讀這個句子,給學生留下了語言的同時更深的瞭解了周總理這個人。

三、以讀代講,突破難點。

課文的最後兩個自然段,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文的難點。傅老師用過渡語:作者何其芳和我們一樣,看到了周總理一夜的工作後,在回來的路上,一邊走,一邊想,會是什麼心情呢?學生回答:激動、自豪、愛戴等詞,並讓學生帶著這樣的感情反覆朗讀。學生通過對課文的理解,對總理有了較深的瞭解,對最後兩個自然段的感情處理就水到渠成。

四、善於利用資料,拓展延伸

在課堂學習中,傅老師一方面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課文內容,同時又充分發揮教師自身的主導作用。在學生研讀時,相機進行了一些補充拓展:出示(PPT)周總理身患重病期間的工作日程表,讓學生感受到作者描繪的只是總理一夜的工作,但每一天,每一個夜晚總理都是這樣不辭勞苦的工作的,使學生的崇敬和愛戴之情得以昇華,並在“此時此刻,你想對總理說些什麼”的說話練習中得到體現,在課文最後一段的朗讀中得以迸發,突破了難點,使這種情感達到高潮。

以上只是我個人膚淺的看法,希望在以後的工作中能向更多的老師學習。謝謝!

語文評課稿 篇10

我校開展了以“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率先推進新理念”為指導思想的聽評課活動。整整一個月的聽評課活動讓所有老師都深深體會到:這次活動不僅是一次智慧與能力的提升,更是推進新模式發展的一針強化劑。在張主任的帶領下,十二位老師積極參加了本次活動。活動中,每位老師都展現了自己獨有風采。他們有的立意創新,有的大膽創新,有的勇於突破,彰顯出各自獨特的教學風格。評委、老師全程參與、細心傾聽了十二位教師的語文課,現將本次活動總結如下:

一、聚焦課堂比教學。

1、參與面廣,效果良好。

本次公開課活動,大多數語文教師都是提前準備、積極備課、勇於參與,運用新型教學裝置來設計課型。教師們不僅對聽課積極性高,而且評課時也是一針見血地進行指導和糾正,給授課教師提出寶貴的課堂教學建議。

2、“讀”中盡顯語文魅力。

語文教學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語感。而讀就是培養語感最積極有效的'刺激。朱作仁教授指出:“抓住語感的培養,語文課的特點才能充分體現出來。”本次活動中,大部分語文教師都能以讀促悟,通過朗讀來體會人物思想感情;或抓關鍵詞句(重點詞語)來反映人物或景物的特點,這點做得非常到位。朱興運、李萱萱、張振貴等老師在朗讀方面充分體現了“以讀促悟、邊讀邊悟”的語文教學理念。每位老師都能帶領學生充分閱讀文字,從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讀中去感悟課文、感悟人生。“讀”中盡顯語文課堂魅力。

3、新課堂教學模式穩步推進,效果明顯。

本次公開課活動中,所有教師都運用了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並有些大膽地創新和改革。低段教師(一、二年級)已滲透了課程改革的新模式,學生互助合作已正式展開。(周坤改革較優先)。他們還善於抓住字、詞來講授,強化低段基礎,這是值得我們深感欣慰的地方。朱興運老師在教學中技藝嫻熟,教學風格娓娓道來,有如清泉從山谷中蜿蜒而來,令我們老師嘖嘖讚歎。

4、聽評課強化素質,提升教師業務水平。

為了使教學理念與教學實踐更好融合,以評促教,教學相長。聽課完畢後,語文教研組還安排了互動式評課活動。全體老師暢所欲言,既肯定了執教老師亮點,又誠懇地提出了商榷之處,使聽課、評課活動達到了預期效果。

二、教學中存在問題及改進建議。

1、教學中時間安排不合理,重難點不突出。我認為時間安排應有具體規定性(分別是溫故互查5分鐘、設問導讀10分鐘、問題研究20分鐘、鞏固練習5分鐘、拓展延伸5分鐘)。這樣每位教師就做到心中有數,而不至於方向全失。重難點講授應通過每一週教研來實現。(分為三大組:1、2年級一組;3、4年級一組;5、6年級一組)。

2、獨特教學風格呈現不明顯,喪失了教師的個人魅力。

由於課堂教學中的每一步都是這樣的,導致課堂的同一性。如何展示個人魅力?現在的教學形式應與過去的教學形式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應以自身特色為主。也就是把設問導讀中的問題,有意識地設計到你的教學中去,體現有特色的個性教學。設問導讀只是僅供學生預習中使用或設問導讀環節略用一下。這個問題,有待於進一步商榷和探討。

3、課堂設計過多或不充分,點撥、評價單一、不及時。

課堂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設計內容過多,從而出現拖堂、講不完的現象。大部分教師評價單一(好、棒等),末針對不同學生實行不同的評價語。有必要加強備課的設計,內容不能太多,時間設定準,多多學習不同型別評價語。

總之,不論什麼樣的課,都始終把學生成長放在第一位置上;不論什麼樣課堂,每時每刻不忘為師者的責任,這是我們共同追尋目標。前路漫漫,我們當持之以恆,不斷反思總結,不斷求索進取。

語文評課稿 篇11

總體感覺,這是一節很成功的(研究型)課。具體紀錄如下:

1.新授課由圖片引入→姓“司馬”→“司”字的寫法,創意很好!

在引入新課時,有好的創議是很重要的,但在自然過渡和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上,還可以再發揮點教師的智慧,即在課前的.教學設計方面,再多思考下。

2.由於充分利用了電子白板的互動演示功能,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思維的積極性,得到了很好地調動。

3.學生自讀課文開始時,可能由於習慣使然,非自讀,而是齊讀,但還是逐漸變成自讀。這可能是平時自讀少,而齊讀多的習慣造成的。但給人的總體感覺是,課堂真實、有效,未做假。

反思我到中國小聽課這20多年的經歷,公開課,尤其是對外的觀摩課,不造假的似乎很少!

4. “讀字正音”環節,形式活潑、多樣,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5.由“學生推薦下一位同學讀”,做法新穎,有創意。

6.“看圖說話”的圖設計的有問題(這一點上,我與市教育局駱處長觀點一致),要注意“圖”必須為“文”服務,也就是說,“圖”應該準確地將“文”給直觀地反映出來。

7.教師通過互動式電子白板營造氛圍,帶領學生通過看圖,模擬《司馬光》的人物情景,感受和體會當時的場景的做法,效果非常好!

電子白板逐步展現“文字”,通過“讀”,“動作模仿”+“語言表述”等,自然、真切,使學生體會很深刻。

8.最後,通過放映《司馬光》動畫片,讓學生將文字內容,與視訊相結合,再次體會和感受課文,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應有的提升。

互動式電子白板,在國小低年級的教學運用,是很值得研究

語文評課稿 篇12

今天我聽了黃老師的一節作文課《煉一雙慧眼,學會選材》。

作文教學一直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而黃老師選的內容又是最難上的一節。因為選材如同選美,每個人有不同的標準,如何用一雙慧眼,學會選材,真不是一件容易說清的事情。

我從黃老師的課堂上看到了很多亮點,例證一二。

1、重積累。

老師佈置任務,學生能圍繞“快樂”的主題去收集材料:詞語、古詩、名言、故事等等,這種原始語言素材的積累,不僅能豐富寫作素材,實則建立了一個大的語文庫,是在為大語文的學習奠定基礎。老師面對七年級的學生能想到學生高中以後的發展,這是在做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我看到好多的學生記了有八九百字,學生在收集的過程中,是主動去做的,是愉快地完成的,這也很好地體現了我們學校三學迴圈中自學的宗旨。

2、苦經營

黃老師留給人的印象是苦幹、是實幹,我也從教學的設計到展示給學生用的材料上看到老師的苦心經營。既要選出有問題的病文,又要選擇事例新鮮、典型的佳作,這就要求老師也要獨具慧眼。然後根據自己的設計,牽引學生來說一說、改一改、評一評,既有教又有學,既有指導又有練習,相得益彰。

但是黃老師的課也給我帶來了一些思考。

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生活即作文。對於七年級的學生來說,天真、活潑、爛漫,他們的眼睛裡印下的都是世界的美麗,純真的想法,指導他們把這些變成文字,就可以了,寫作是心靈的泉水叮咚,要讓他們在這塊土地上盡情傾瀉,才能寫出感動心靈的好作品。可是在這節課中,黃老師給了學生很多概念化的.東西:什麼是主旨、選材、精心的選材,這些硬梆梆的概念化的知識學生消化不了,與寫作也不一定有什麼好處,反倒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在課堂上,老師讓學生從積累的快樂主題的材料入手展示,來評價學生的作文《我很快樂》,找出選材的問題,接著就讓學生來評議另一篇作文《那一次,我真的很棒》,教學環節脫節了。儘管學生蒐集了大量的材料,但是隻是語言方面的材料,事例材料並不多。另外既然蒐集了以快樂為主題的材料,為什麼不圍繞作文《我很快樂》進行選材方面的指導呢?這樣不是更有的放矢嗎?所以老師在上課的時候,不能只追求課堂容量的大和環節的齊全花樣,更要了解自己的學情和教學的最終目的。

讓寫作成為學生心靈的歡歌吧!

語文評課稿 篇13

《只揀兒童多處行》是冰心奶奶寫的一篇令人賞心悅目的散文。全文以歡快的筆調描寫了生機勃勃“趕春”的兒童和春天裡充滿著旺盛生命力的花兒。字裡行間洋溢著一種生機,令人感到十分快樂,是十分適合四年級學生閱讀的美文。

前段時間有幸聽了汪靜老師執教這篇文章。教者對課文進行了深入的鑽研,緊扣“為什麼冰心奶奶春遊時只揀兒童多處行?”這一主問題設計教案,按瀏覽順序邊讀邊思,最後自然讓學生得出答案,教學過程相當清晰、有層次。特別是最後讓學生閱讀有關冰心的文章,瞭解冰心的思想:“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是對文章的深度拓展,作為四年級的學生,應該達到這一要求。教者在課堂中巧妙地引導學生入情、用情,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其表現在:

一、讓學生入情。首先教學時,通過師生共同欣賞學生春遊時的相片,激發學生對春天的嚮往。又通過出示古詩:“兒童不解春何在,只揀遊人多處行。”為什麼改成“與遊人不解春何在,只揀兒童多處行”進行比較,說說意思,初步感受春天的美並引出課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及求知慾,然後,通過研讀課文和分析課文,學生終於讀懂了作者改詩的意圖:從作者的行蹤看,頤和園一行,因見一群群孩子從園內擠出來而頓生遊園之意,這是改詩的初衷;而從“知春亭”到“玉瀾堂”,一路遇見的也盡是兒童,印證了“只揀兒童多處行”這一說。從冰心奶奶的情感處著想,冰心奶奶是一位兒童文學作家,她關心兒童,喜愛兒童,欣賞兒童,對兒童可謂情有獨鍾,頤和園內一群群“趕春”的兒童,不正如春天一般生機勃勃嗎?所以,冰心眼裡,兒童既是祖國的花朵,又是春天最美的風景!

二、用情品味文字,。朱熹曾說:“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語文學習中“讀”是一個不可替代的手段。冰心奶奶的作品尤其如此。汪老師抓住兒童和花兒兩個重點,引導學生品味有關文句。學生經過認真研讀,產生了很深的感悟,如:常人眼裡的“頑童”,在冰心奶奶的眼裡是“小天使”,她心中的`兒童是多麼活潑可愛!“小小的身軀上噴發著太陽的氣息”,兒童身上潛藏著如此巨大的能量,這是冰心奶奶對兒童的希望。“花也和兒童一樣……”啊,不說兒童像花一樣,這不是兒童比花更美嗎?“只揀兒童多處行”是永遠不會找不到春天的。多麼強烈的對兒童的摯愛啊!汪老師通過語言文字的品評、鑑賞,冰心老人對兒童的一片赤誠之心深深打動了學生的心。然後,再通過學生將課文讀得充分,讀得精彩,讀出了課文要表達的感情,也讀出了自己的真情是實感,拉近了學生與文章之間的距離,重難點也突破了。

三、合理運用電教媒體,使學生真實感到此時此景。學生對海棠不是很熟悉,對第5節的學習有困難。所以,當學生說到冰心一進玉瀾堂,覺得眼睛一亮,是因為看到了大海棠。汪老師相機出示海棠圖片,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的目光。然後讓學生結合圖片,品讀文字。另外,還利用網上收集有關冰心的資料,閱讀冰心的作品,從而更深刻地認識冰心。電教媒體對學習文章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準確感悟能力。

我們知道,在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師的作用不單是“資訊源”,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調控器,教師應做到“導而弗牽”,為學生的學習導向、導法、導練、導學,以民主的教風和循循善誘的技巧,把學生引到一種想學、愛學、會學的境地。我認為汪老師這節課的教學正體現了這些教育理念,也值得我去好好的學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