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語文評課稿

來源:果殼範文吧 6.11K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評課稿,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觀、公正、科學地評價課堂教學,對探討課堂教學規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那麼問題來了,評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評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語文評課稿

語文評課稿1

還記得以前聽老師上的一節《葡萄溝》課,當時我聽到了一堂實實在在的課,看到了一位美麗充滿智慧的老師,我的思想被觸動了。作為語文老師,我們經常會感嘆作文課不好上,學生的習作能力差,想努力的改變這種現狀又苦惱不知怎麼入手。在聽了老師講教習作的經驗後,我知道要讓孩子愛上寫作,就要讓孩子多讀樂讀,多寫和樂寫。下面我將就從引導孩子讀,說,寫談談自己的感受和做法。

第一步從讀入手,幫助學生進行習作素材積累。

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這話言簡意賅地向我們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書讀得多,語言積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會寫得好,筆下就會生花。因此在教學中必須十分重視通過加強課外閱讀,讓學生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增長智慧,從而提高寫作能力。

老師說:“學生的閱讀量越大,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就越大。”兒童文學作家——金波說:擁抱孩子,是給孩子們身體上的維生素;給孩子閱讀一本好書,就是給孩子們精神上的維生素。很多家長問我,怎樣才能讓孩子提高習作能力?一些老師習慣進行大量的字詞句段的訓練,搞題海戰術,我並不認可這樣的做法。

我認為最有效的做法是讓孩子讀書,尤其針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大量的閱讀不但能讓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認識和鞏固很多生字,能學習句子的表達方法,而且能通過閱讀懂得道理,受到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薰陶。例如老師就特別注意學生課內閱讀積累和課外閱讀積累。老師在上《葡萄溝》這課時很注意引導學生美美的讀詞,美美的讀句子。

在老師的巧妙的提問設計和創設情境中,學生理解了句子和詞語,體會到他們的用法,體會到他們的美。

而這就是學生會用這些好詞好句的前提。如老師在講寫葡萄的句子時,先抓這個句子主要寫了葡萄的什麼?學生答葡萄的五光十色,教師再問這是說葡萄怎麼樣?學生答顏色多,教師又問我們還積累哪些表示顏色多的詞語。

學生說出自己平時積累的好詞,他們的臉上好幸福。

好像在說:瞧,我收集的詞語派上用場了。

老師如果在這時適當的表楊就更能激發起他們收集的興趣了。

接著老師還就勢引導學生,問學生:課文中為什麼用五光十色,而不用其他表示顏色多的詞呢?學生在回答問題的同時瞭解了“五光十色”的用法。如果老師在這再點一下:我們在寫作時也要學習作者那樣用詞準確。就又引導學生掌握一個寫作技巧了。

瞧,別小看我們課堂上的課內積累。

再說說課外閱讀。老師從一二年級就開始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到了三年級更是給班上的學生安排了7個1的作業,從而監督提醒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外閱讀。

這7個1分別是:每週積累一首古詩,一句名言,一組好詞(三個),讀一篇好文章,讀一個好故事,寫一篇週記,每天安排一名學生在早自習領讀自己積累的一首古詩。雖然課外積累我們也在做,但老師做得更加具體,更加細緻。值得我們借鑑學習。

第二步引導學生多說,幫助學生積累習作的表達方式。

引導學生多說,說什麼呢?老師這堂課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引導學生說主要內容: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

說每段好在哪裡:水果好,葡萄好,老鄉好,葡萄乾好。

說重點句子的意思。其實這些就是在讓學生說這篇課文寫了什麼,先寫什麼,在寫什麼,最後寫什麼。

光說這些還不夠,還要引導學生說出作者為什麼這樣寫。

如在處理自然段的一二句話時就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為什麼要寫葡萄生長的地方和葉子呢?可以不寫嗎?當學生說出葡萄生長的地方和他的葉子跟葡萄的長勢是有關係的,所以要寫!這時在點我們在寫水果之類的東西也可以這樣寫,不是又對學生進行了習作的滲透嗎。

教師在引導學生說這篇課文寫了什麼時,其實就是在幫助學生理清課文結構,說為什麼這樣寫時,就是幫助學生理解作者這樣謀篇佈局的原因。學生這些都掌握了,其實就是潛移默化的幫助學生積累習作怎樣謀篇佈局的表達方式。

第三步讓學生多寫,將積累的知識靈活的運用起來。

作為教師我們要為孩子們搭建一個學習、成長、展示自我的平臺。

我們可以把自己的寫的東西分享給更多的人,在大家的鼓勵和支援中會獲得更多的寫作樂趣和成就感,就會更想寫,更加渴望成功,這就激發了寫作的興趣。生活中並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善於發現沒的眼睛。當寫作變成一種生活常態時,就會變成一種慣性和動力。學生從小便開始有意識地留心觀察生活,尋找寫作素材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老師便是利用一切可以寫作的機會,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拓展想象,並讓學生記錄下來。他們班的練筆真的很多。

二年級每天讓學生寫日記,三年級每週寫週記。

張老師上作文課很注意引導學生想開去。如在寫三年級上冊一個寫習作:地方的變化,就引導學生去那個地方去看去聽去想,鼓勵孩子們用積累的好詞好句子。

老師還擅長幫學生找寫作點,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自然願意寫。感覺老師班的孩子一定寫得很快樂吧!相信我們用這樣的方法也能讓我的孩子們找到寫作的樂趣的'。

最後讓我們和孩子一起體驗習作的幸福吧

總的來說要真正的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關鍵是讓孩子願意參與到習作中來,記得有人說過有一種幸福就是能把自己所想的用最恰當的方式表達出來,不管是寫作之前還是寫作中或是寫作後,我們如果都能讓孩子體驗到幸福,那就是成功的習作教育。其實我們班的孩子他們在做以下這些事情的時候也是幸福的。

當他們認真收集有趣的文章工整的書寫在採蜜本上,想著明天我會得很多星時,他們是幸福的,當他們有感情的把自己的採蜜和大家分享時,得到大家送給他的星時,雖然一學期有可能只有一次公開展示的機會,但是這樣成功的體驗,他是幸福的,聽的同學也是幸福的,因為他們在沒有負擔的情況下,聽故事,學習別人有趣的表達技巧,一學期他們可以認真的,投入去聽,去分析文章的好壞,雖然只是五六十篇,但在這過程中他們在興趣的指引下擴大了閱讀面,愛上了閱讀,其實看他們讀得這樣快樂,老師更是幸福的。

我們班還設計了“小荷才露尖尖角-----含苞欲放-----百花爭豔”這樣的過程性板塊,給孩子展示自己的習作,和同學交流自己的習作,並從中收穫成就感。每學期期末我們都會根據孩子在這個版塊上貼上的文章數目,為其頒發小洛貝爾文學獎。

孩子們的世界裡充滿著童真和童趣,藏著許多未被我們發掘的的寶藏。讓我們用溫暖的懷抱給孩子身體的維生素,同時也讓我們陪著孩子閱讀一本好書並把它寫下來來補充孩子精神的維生素吧。

方法是實現目標的手段,相信只要我們老師開動腦筋,就會有更多更好的方法讓孩子愛上習作,相信我和你們,為了我們共同的孩子,用閱讀和寫作一起牽起孩子的手,帶他們在習作中找到幸福。

語文評課稿2

一、趣字當頭,樂中求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年級孩子的注意力是無意注意為主,他們的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容易分散,但他們對色彩豔麗、活動的事物感興趣,因此調動各種感官,如看、聽、讀、演等活動能有效激發興趣。老楊海芳師一開課,就用遊戲的方式吸引學生注意,“打招呼”、“認識新朋友”、“變一變”等遊戲活動,為學生創設一種輕鬆、愉快、生動的學習氛圍,使課堂“動”起來,“活”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學習“日”字時,老師示範一個大大的太陽,講“日”字的由來,讓學生理解“日”會發光發熱等,生動有趣。

二、順應兒童,適時激勵

情是課堂的靈魂。一節好課需要老師用心靈去感染心靈,用眼神傳遞親情,用語言去創設氛圍,用激情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這種激情的釋放需要教師的真情自然流露。如:老楊海芳師在學生讀完後,及時評價:“你真棒!讀的真準確!” “你坐得那麼端正,聽得好認真啊!”等,教師的評價到位、及時、語言樸實自然,深得學生。

三、方法多樣,勇於創新

一年級的學生記得快、忘的快。根據學生的年齡小,好動、愛表現、記憶力強的`特點,老楊海芳師將枯燥的識字方法換成找朋友、貼花、畫畫、比賽等形式,方法多樣,勇於創新,既教給孩子知識,也教給了孩子方法,值得我們學習。

四、習慣培養,口訣強化

老楊海芳師的課堂上,好多對話,如:誰的眼睛亮晶晶?——我的眼睛亮晶晶;誰的眼睛看老師——我的眼睛看老師;小手——舉起來;誰的耳朵注意聽——我的耳朵注意聽;頭正背直腳放平——一寸一拳一尺遠;心平氣和——態度認真(寫字)。諸如此類的口訣,說的多了,學生自然形成了習慣。

總之,楊老師的這節課,以生為本,學生愛學習,樂舉手,這離不開老師平時的教育方法和常規訓練;教學設計體現了層次性和遞進性,能根據學生的情況有效在處理教材,有機地變換教學方法;教法靈活多樣,圖文並茂,激發學生的想象力,緊緊抓住識字進行教學;同時,注意利用教材,結合學生情況對其進行行為規範和安全教育,隨機引導學生了解一些漢字的巧妙變化,如象形字“日、火”的變化等,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一節課,生動活潑,井然有序,紮實有效,平穩和諧,自成風格,值得學習.

當然有一些小的細節,如樹木的“木”學生組詞時有困難,老師要及時引導;學生不認識小麥,說話練習時也有困難,老師該出手時要出手,該講的還是要講,及時引導學生走出學習困境。

語文評課稿3

《豐碑》這篇課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講述了紅軍在行軍途中,一位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蹟。文章對人物的刻畫非常細膩,表現了紅軍將士們那種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崇高精神。今天有幸聽到徐新會老師執教這篇文章,教者在課堂中巧妙地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用情,讓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教無定法,但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卻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教與學達到和諧完美的統一。這節課中徐老師巧妙的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走進文字,體會思想感情:

1、情境教學法課堂中注重創設情境,運用“情境教學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圖片、錄音等教學裝置營造氛圍,讓學生觀看紅軍過雪山的錄相和凍僵的軍需處長圖片從而使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中所描繪的鮮明形象,引起學生對課文中人物的關注,入情入境生情。

2、誦讀質疑法指導讀中感悟,讀中質疑,實現語感積澱,促進學生自悟自得,使學生在圖、聲、樂、情中自主學習。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在誦讀中進一步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深刻領悟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媒體演示法多媒體展示感人的畫面,再配以柔和的音樂,把學生帶入了真實的生活場景中,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感悟。

朱熹曾說:“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語文學習中“讀”是一個不可替代的手段,心得體會《國小語文第十冊《豐碑》評課稿》。本節課還有一個最大的亮點就是在徐老師的帶領下,學生將課文讀得充分、讀得精彩,讀出了課文要表達的`感情,也讀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在本課教學中,學生以多種形式的讀來整體感知這篇文章,即:1、大聲自讀,讀通課文;2、分段朗讀,檢查自學;3、快速覽讀,概括內容;4、小聲自讀,畫出最感動的語句。由品賞朗讀到領悟情感自然水到渠成。

學習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而創造力主要依靠求異思維。在結尾之處的教學設計也體現出教者的別具匠心。徐老師用投影出示軍需處長在雪地裡凍僵,像座晶瑩的豐碑的畫面,讓學生仔細看圖,並想象“當軍需處長靠在樹下馬上要犧牲了,他會想些什麼呢?他有什麼心願嗎?”讓學生看圖想象延伸,不僅練習了學生的說話能力,發展了思維,也讓孩子們進一步感受了軍需處長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這種精神在戰士們心中樹立了一座晶瑩的豐碑,在同學們的心中也樹立了一座晶瑩的豐碑,軍需處長和晶瑩的豐碑一樣永垂不朽。人們常說:“文道結合”,在總結課文時,徐老師又問學生:“你從軍需處長身上想到了什麼?”這時學生暢所欲言紛紛把對軍需處長的崇敬表達出來了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師的作用不單是“資訊源”,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調控器,教師應做到“導而弗牽”,為學生的學習導向、導法、導練、導學,以民主的教風和循循善誘的技巧,把學生引到一種想學、愛學、會學的境地。我認為徐老師這節課的教學正體現了這些教育理念,也值得我去好好的學習。

語文評課稿4

儲老師教的一年級的《荷葉圓圓》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荷葉圓圓》通過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魚兒四個小夥伴的對話體現了荷葉的美,從而突出夏天的特點,使學生熱愛夏天這季節。儲老師的聲音悅耳動聽,很具有親和力,彷彿夏天一股清涼的泉水,沁人心脾,使課堂成為充滿愛意的課堂,富有詩意的課堂,飽含情意的'課堂。本課教學中,老師經常給學生賞識、表揚、肯定和信任,尊重學生的感受、想法和意願,能與學生“零距離”接觸、對話,和學生一起把課堂構建成一個美好的精神家園。

建議:練字是為了讓孩子真正掌握生字的寫法,而不是做給別人看的,我們不能為了寫字而寫字,所以在指導書寫上還要多下功夫,這些細小的地方要引起我們的注意,功夫不能只做在表面,要深入進去,這也給我以後的教學敲響了警鐘,要關注細節。

語文評課稿5

講完課後,兩個校領導,和幾個組內老師參與了評課,自從我來到這個學校很慶幸能夠趕上這個年級班子。尤其我們語文組,是一個充溢著正氣而且很務實的的一個集體。每次評課,大家都能夠“獻言進策”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一切都為了上一堂更好的課,讓每個人都有進步。這次當然也如此。

由教務處副主任徐老師主持,首先是我們的組長陳老師發言,陳老師面部肌肉缺少變化,他的笑是很難看到的,有時也笑,但你只能從他張開的嘴和大張的拍打在一起的雙手看出他是在笑,你要想在他的臉上看出個蛛絲馬跡是很難的。但陳老師卻是我很佩服的老師之一,他做人很正直,他的特色是用著一個很老了的手機,由於聽筒壞了,跟別人打電話,就像放揚聲器似的,我們都能聽到,我們辦公室一個老師開玩笑的說:“陳老師正直的很那,就沒有怕人聽的話”,做事也很公正,很得人心。一手漂亮的.字更讓我羨慕不已。陳老師首先對這堂課的優點給予了肯定,然後提出了一些細節上的問題,指出張老師一個字的發音不準“似的”的“似”應該讀“shì”翹舌音。再者指出剩下的10分鐘時間沒有充分利用,課後第一個選擇題比較難,第二題賞析朱自清的《綠》節選卻是做而未解,留下了個小尾巴。然後是席老師,作為張老師的師傅第二個發言,畢竟是自己徒弟,也許是為了避嫌,所以說的很少,只是整體評價了一下。

然後我認為本節課最大的優點就是目標明確,整節課都圍繞一個目標,整節課都圍繞一箇中心,語文課,該散的時候散,該讀的時候讀,重在賞析。但有時候也要上的專,上的實,讓學生有實際的收穫,本節課就是屬於後者,讓學生知道如何寫景狀物。

接著吳老師,一個小家碧玉,帶著點南方女子的靈秀氣的女老師,記得她剛來的時候,我們班一個學生偷偷的問我:“老師,你旁邊坐那個女老師有物件嗎?”我說:“人家孩子都能跑了。”別看人長得秀氣,但是家裡大小事都是自己一力操持,做飯更是拿手。講課上也獨有自己的奇思妙想,她就提出可以將練習題改為“月色下的張北或者月色下的私立一中”讓學生依據所學,當堂練筆,效果會更好。

然後是杜主任,教務處主任,也是教語文的,也是我師父。原來是我們級部主任,記得我們剛來的時候,一個一起來的女同事,有一天神祕兮兮的對我說:“你知道嗎,咱們級部主任是全校最帥的主任。”這就是我的第一印象,見面之後果然不一般,一米七八的個子,長的方方正正,後來才發現,別看長的比較粗獷,內心卻很細膩,無論是在教學上還是工作上都喜歡鑽研,每次的語文教研活動,就是我學習的時間,作為徒弟受益匪淺。據說我們學校的小班化教學,就是他建議的。但也有不足,由於做事力求盡善盡美,開起會來旁徵博引,說個沒完,往往會佔用大家已經很少的寶貴的自由時間,有些人都怕他開會,哈哈,不過我不怕,就像我不怕監考一樣。

這次他最後發言,梳理了講課思路,綜合了幾個老師的意見,也讓我豁然開朗,由於我負責製作學案,張老師這節課是提前講的,其他老師還沒開課,所以我有修改了學案,以備大家做好教學工作。

主持評課的教育處副主任徐老師,教俄語的,剛剛被學校聘來,很厲害的一箇中年女子,不算太瞭解,就不多說了。

也許在人們看來這是一次很平常的聽評課,但我認為很有意義,既有利於上課老師的成長,也有利於教學的深入。很慶幸自己在這樣一個團結上進的集體中。

語文評課稿6

中心國小的張**老師執教的《醜小鴨》,是丹麥作家安徒生寫的一篇童話,本課故事性強,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張老師在執教本課時,充分把握這一點,引導學生採用“個人讀、配樂讀、齊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充分地讀、美美地讀,在讀中感知課文內容,在讀中去體會醜小鴨被欺負時的孤單可憐,在讀中分享醜小鴨變天鵝時的驚奇與喜悅。課上,亮點紛呈:

(一) 先學後教,精心設計好預習,發揮預習的最大功能。教學前,張老師做了充分的準備,認真鑽研了教材,根據導學案,精心設計了預習單和學習單,給學生提供了預習的柺杖,讓學生課前的'學習不再是盲人摸象,將預習落到實處。

(二)找準時機,及時滲透學習方法。在理解“欺負”一詞時,許多學生的回答不夠準確,這時張老師引導學生:“大家是怎麼欺負醜小鴨的?”學生很快從文中找到答案:“哥哥、姐姐咬他,公雞啄他,連養鴨的姑娘也討厭他。”張老師說道:“這就是欺負。”學生知道了原來通過聯絡課文可以理解詞語的意思。

(三)激發想象,引導學習練習說話。指導學生學完第四自然段,張老師順勢引導學生:“醜小鴨還會到哪兒?會遭遇到什麼?”學生以:醜小鴨來到了_________,展開想象,練習說話。孩子們的想象潛能是無限的,有的學生說醜小鴨來到草原上,被獅子追趕;有的學生說醜小鴨來到森林裡,被獵人追殺…張老師課上給我們展示的讓我們受益匪淺,唯一遺憾的是小組合作環節,給學生的時間不夠充分,小組彙報有點流於形式。

語文評課稿7

王老師講了一節語文課《雪》,我想從學生學習、教師教學、課程性質和課堂文化四個方面來展開我的表述。

一、學生學習

課前王老師發了導學案,學生通過預習,已作了下面的準備:瞭解了作者是誰,作品有哪些,掌握了生字詞。通過檢測,看得出學優生與學困生都作了準備,已養成了預習的習慣。

所有學生大部分時間都能認真傾聽老師講課和同學們的發言,很多同學還邊聽邊記筆記。師生互動,小組合作探究效果顯著。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比較多,學生自主學習的質量好,預設的目標達成度高。

二、教師教學

課前,王老師精心準備了課件,找了很多雪的圖片,讓學生在欣賞雪的過程中引起共鳴。王老師的講解清晰,結構合理,契合主題,語言簡潔,語速適中,節奏均勻,邊講邊板書,學生能從板書中抓住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

王老師精心設計每一個問題,在學生初讀感知時為學生設計了:作者為我們描述了哪兩個地方的雪景?這兩個地方的雪有何不同?

到了整體感知環節,王老師設計了下列問題:1、江南的雪滋潤美豔,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對於江南的雪作者有沒有遺憾?從文中哪句話可以看出來?這為什麼是遺憾?3、在描寫完江南的'雪之後,轉入對朔方雪的描述中,北方的雪孤獨寒冷,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通過設計這些話題,學生進行有效閱讀,討論和小組合作學習非常有效,課堂效率高。

三、課程性質

《雪》這篇課文位於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散文詩單元,學習本單元,要加強朗讀,注意課文中的聯想與想象,學習抒情性語言,“讓我們透過文字,去捕捉作家們的情感律動,去感受他們心靈的無限風光。”王老師在處理教材時注意到了這些方面。她指導學生朗讀,在讀中品味、讀中領悟,對於江南雪和朔方雪的各自特點,王老師也是通過各種教學途徑讓學生揣摩領會,尤其是王老師帶領學生反覆比較作者在對南北不同雪景的描繪中所寄予的精神追求並從中感悟人生,培養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方面都很值得稱道。

四、課堂文化

學習目標關注高階認知技能,教學由問題驅動,問題鏈與學生認知水平、知識結構關係緊密,學生參與課堂人數多,課堂氣氛活躍,教學設計、課堂氣氛有助於學生表達自己的奇思妙想。

語文評課稿8

《荷花》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課文寫“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被如詩如畫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聯翩,讚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麗。今天聆聽了郭越老師的《荷花》一課,我有如下感受:

一、巧用優美畫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善於運用多媒體,出示多幅荷花圖片,創造了優美的教學情境,把孩子引入了荷花仙境,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接著老師請學生自由讀課文,並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不僅讓學生領略到荷花的美,更讓學生領略到語言的美,使學生對課文有了更深刻的瞭解。

二、閱讀貫穿始終,引導學生感受美。

《國小語文課標》指出,“只有多讀,才能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形成獨立閱讀能力。”而多讀中又特別強調了朗讀。

《荷花》一課是一篇語言優美生動,富有想象力的文章,同時也是一篇非常適合朗讀的文章。教師讓學生採用朗讀、交流學習體會,說說荷花美在哪裡。孩子們大膽地、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從“挨挨擠擠”體會荷葉的茂盛之美;從“碧綠”、“嫩黃”體會顏色之美;從“冒、飽脹、破裂”體會荷花的長勢之美;從“有的'……有的……有的……”體會一池荷花千姿百態的美。

教者根據教材自身的特點多次引導學生讀自己喜歡自己的語句,在教師相機引導時又再次引導學生去讀。在這一次又一次的讀文過程中,學生逐步感受到荷花的美,體會到語言的生動和優美,使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培養了學生的語感。

三、抓住文中字眼,引領學生悟情。

“冒”的教學,是本課的一大亮點。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其神其韻,都在一“冒”字。這是一個看似平常、實則蘊藉極深的文眼,是一口富含精神和意味的文字的泉眼。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像泥鰍一樣從你的感覺之手滑落。但郭老師畢竟是大家,一句“我也來讀個句子大家聽一聽”,將大家閨秀“冒”的紅蓋頭掀了起來;又一句“冒還可以換成別的什麼字眼”,呼喚出一排以“長”為代表的小家碧玉齊刷刷地站到了學生的眼前;令人擊節稱奇的卻是這一句:怎樣地長出來才是冒出來?於是,風情萬種的“冒”字在學生悟性和靈性的滋養下誕生了。

作者不用“長”、不用“伸”、不用“鑽”,就用了“冒”這個字眼。為什麼?因為,“冒”讓我們嚼出了荷花的急切、荷花的激動、荷花的爭先恐後、荷花的迫不及待、荷花的心花怒放。

在這裡,郭老師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並懷著各不相同的心情品讀著這個“冒”,這個風情萬種的“冒”,這個蓄積著荷花的全部生命力的“冒”。學生的悟性和靈性,同樣隨著對“冒”的解讀一起冒了出來。這不僅僅是“冒”之內涵的領悟,更是師生生命智慧的閃亮展現。

四、有效拓展延伸,提高說、寫能力。

《國小語文課標》提出“努力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標。”課堂上的情感要把它延續到課外去,讓學生去實踐,使美好的情感、思想才能得以運用,這才是學語文的目的所在。讀悟表達,釋放學生潛能。教師在教學中抓住一組排比句“有的……有的……有的……”,從荷花“初開”、“盛開”和“含苞欲放”的三種不同形態描繪荷花蓓蕾初綻、鮮花怒放、含苞欲放的嬌美姿態進行小練筆。挖掘“省略號”,引導學生從課文“蜻蜓飛過來,告訴我請飛行的快樂。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的好夢——”一句,想下去,想象還有哪些可愛的小動物,他們會告訴我什麼好訊息呢?給學生提供讀悟表達的自由空間,讓學生自己去讀,自己去想象;讓學生先把感悟到、想象到的讀出來,說出來,教師給以點撥啟導,以培養學生讀完了就有話要說的表達習慣。也體現了課堂上讓學生手腦口眼耳等多中感官並用。教師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體現了審美價值的個性化、多元化。

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語言再精煉一些,點撥語、評價語再豐富一些,教學效果就更好了。

語文評課稿9

教學目標:

1.掌握摺紙的基本要求,能用摺紙的方法表現小船。

2.能大膽地對小紙船進行塗畫裝飾,感受其造型美感。

3.積極參與造型活動,體會摺紙的樂趣。

教學準備:

1.彩色紙或廢舊掛曆紙、油畫棒或彩色水筆、剪刀、膠水等。

2.毛線、塑料管、包裝帶等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材。

教學重難點:

學生在給船體塗畫、新增花紋時,要考慮到不同種類船隻的特徵,根據不同的特徵去設計適宜的花紋、色彩等。這樣的設計,既簡單有趣,又能豐富學生的創作,發展創新思維,促進學生多種能力的發展。

教學過程:

一、教師出示模型船,引入正文。

師:“小朋友們看,這是什麼?”(船) 教師傾斜模型船,使學生可以看到船艙內的各種小船,問:“這裡面呢?”(船、還是船、那麼多小船)“大船裡面裝小船,好玩兒吧。”

二、講授新課。

1.教師從大船內拿出不同種類的船隻,與學生共同辨認,使學生初步認知船的種類,感受不同種類船隻的造型特點。

帆船:船體上有各種造型的`帆。漁船:有個大平底兒,漁民伯伯架著它出海捕魚,一定特別穩當。客船:能裝載許多遊客四處旅遊觀光,上邊兒有救生圈、鐵錨等。

2.探究紙船的具體做法。

師:你們知道這些漂亮的紙船是怎麼做成的嗎?彆著急,咱們拿近點兒,你們先仔細看一看、摸一摸,也可以拆一拆,最後,好好想一想。一會兒,老師看誰說的最好。

教師將小船分發給各組學生,並板書課題。

師生共同總結出小船的幾種做法:

①直接用帶有美麗圖案的畫報、掛曆紙折。

②先用白紙或單色彩紙折,再用油畫棒、水彩筆等對船身進行裝飾。 ③先用紙摺好小船,再使用多種媒材對船體進行裝飾。如:加貼桅杆、彩旗、船艙等。 3.教師通過展示其他造型的船隻圖片,如:航空母艦、羊皮筏子、快艇等,與學生共同研究其造型、色彩等特點,拓展學生思路。

師:“小小船,兩頭尖,乘風破浪去探險。你還見過什麼樣的船?”“如果你是小船長,你最希望駕駛哪種船去大海探險呀?是帆船?客船?還是連老師都沒想到的最特別的船?把你的想法跟身邊的小朋友說一說。”

三、學生製作,教師巡視指導。

1、提製作要求。

師:“想好了沒有?這節課,咱們就來做一隻屬於自己的小小船。你可以自己做,也可以和小夥伴一起做。誰做的又快,小船又漂亮,誰就能得到一份小禮物。聽!(教師搖動放禮物的盒子,讓學生聽到裡面的禮物碰撞聲)想不想要?那你的動作可要快啊。我再提醒大家一句,使用剪刀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傷到自己和其他的小朋友。

2.學生開始製作後,教師及時表揚、鼓勵表現積極、主動的學生。對有創意的作品及時給予肯定並進行展示,啟發其他學生製作出與眾不同的優秀作品。

四、評價。

1.播放兒童歌曲“賽船”。將學生引導到教室前方展示小船的地方。

師:“小朋友們,我要開著‘小小船’去大海探險了,誰願意跟我一起去?快上船吧!拿著你的小船上大船,咱們一起劃。” 2.學生之間進行互評。

師:“呀!大海里有這麼多漂亮的小船。看看,你最喜歡哪一隻?喜歡它哪兒啊?”

教師根據學生的評價,及時給予肯定或補充,並獎勵說的好、做的好的學生,調動學生互評的積極性。

五、教師總結性評價。

語文評課稿10

聽了兩位老師的課,真是穩紮穩打,步步為營。整節課緊扣單元目標和學段目標。《威尼斯的小艇》是語文第十冊第八單元的課文。這一單元的教學目標是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瞭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風情特點,還要揣摩作者是怎樣寫出景物、風情的特點的,並注意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言。這篇課文從小艇的樣子、船伕的駕駛技術、小艇的作用三個方面來介紹,陳老師藉助多媒體課件形象地展示了小艇的樣子,同時注重學文,教學中把握住了文中的三個比喻句在突出小艇樣子上的特點。在瞭解了船伕的技術時,陳老師引導學生揣摩作者為什麼能生動地描述船伕高超的`駕駛技術,進而加以練筆訓練。

再次,重視基礎知識的學習。雖然這節課教學的內容較多,但是施老師並沒有忽視基礎知識的學習。比如生字的書寫,注重讀中理解、讀中體會、讀中感悟,讓學生充分地讀。在這節課中,鄭老師採用默讀、齊讀、範讀、賽讀、自由讀等多種形式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感受異國的風情。學生通過讀,理解了小艇的樣子和船伕的駕駛技術高超,掌握了運用打比方、寫事物特點的方法,以及動靜結合的表達方法,使重難點得到了突破。

還有,語文教學中的情境營造不僅在於提供刺激物,增強氣氛,還在於語文學習需要薰陶感染。這一節課就體現了資訊科技營造情景的特色。在教學中,教師就利用圖片和音樂,把學生帶入威尼斯,誘發了學生美好的想象,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進入課文所描繪的意境,感悟到了語言文字的優美,因而在感情朗讀時也讀得投入,讀得優美。優美的課件設計帶領學生了解外國風俗、地域風情,這節課的學習不正是激發學習興趣,引發好奇心的有利時機嗎?

這是體現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設計的一節課。是傳統教學和現代教學的有機結合。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自主,自由,老師充分重視學生體驗。這節課是值得我們推敲,研究的。

語文評課稿11

4月28日跟隨著學校張老師早早地來到了港區一小,來觀摩學習港區優質課比賽。聽完幾個老師的講課,受益匪淺。也非常感謝六年級組的師傅們把這個學習的好機會給了我這個年輕的小徒弟。

文老師的《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漂亮有氣質的文老師,上課前的第一次相見,感覺這老師非常幹練,對於課文的把握遊刃有餘。在講課中文老師以複習第一課時的內容匯入,深入學習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問題,第二課的學習更加的精彩,在學習的過程中,文老師為了讓孩子們瞭解科學家鍥而不捨、見微知著的精神,採用了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默讀、放聲讀、師範讀等,體會科學家發現真理所做的努力和付出。本節課最大的亮點是鼓勵性評價語言,讓孩子們更加有自信來學習,去發現真理。

鄭老師的《魚游到了紙上》:幽默的鄭老師以春節聯歡晚會上的魔術給這節課拉開了帷幕,鄭老師的一個疑問: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的這位主人公他不是魔術師,但他也讓魚游到了紙上,他是怎麼做的呢?通過詞語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瞭解課文的寫作順序:聾啞青年、觀魚、看魚。讓學生找觀魚和畫魚的句子,體會聾啞青年忘我的境界。口語的練習讓鍛鍊了孩子口語交際的能力,活學活用。

劉老師的《小嘎子和胖墩比賽摔跤》:充滿活力、幽默智慧的`劉老師,課堂中的孩子們更加的放得開,彷彿不是學習,是在玩,真正做到了學中玩,玩中學,關鍵是孩子們學到了更多,記憶的更加深刻。開課前,老天似乎跟劉老師開了個玩笑,教室突然停電,做好的課件,無法讓孩子觀看,隨機應變的劉老師就像魔術師一樣,在沒有課件的情況下,課堂也是精彩無限,可以說比有課件更加精彩。課堂上為了讓學生掌握人物描寫的方法,劉老師現場找兩位學生撕名牌比賽,讓其他學生觀察後複述,孩子們用上了人物描寫的方法,快速的掌握人物描寫方法的訣竅,不得不讓我們震撼,課堂上就應該多元化,大膽創新。

其他老師的課堂也是精彩無限,評課中也有意外收穫,陳栓強老師的點評更加精闢:

《聽文老師課有感》

循序漸進巧引導,科學精神植入腦。

範讀課文很精彩,教學相長是法寶。

《聽劉老師優質課有感》

隨機應變巧應對,聽說讀寫皆融匯。

遊戲比賽很出彩,寓教於樂增光輝。

《聽鄭老師優質課有感》

魔術匯入有新意,字詞教學很重視。

多思多說多表達,魚遊紙上美入詩。

通過這次聽課,我收穫滿滿,在教學的過程中還是應該:多學習、多反思、多汲取精華、多審視自己的不足,這樣才能快速成長。

語文評課稿12

今天聆聽了徐丹老師執教的《秋天的雨》這節課,我有一種如如沐秋風,神清氣爽的感覺。

下面我就這節課進行簡單的點評,與大家共同學習。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很美的寫景散文,指導學生美美地讀是教學本文的一個重點,而這個重點被徐老師抓住了。

一、強調了以讀為本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國小從一年級開始,就應該學習用標準的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朗讀已成語文課堂上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在這節課中,徐老師正是把讀慣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自由讀、指名讀、默讀、挑戰讀、師生賽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充分感悟課文的語言美、情感美。

二、營造了和諧氛圍

1、體現了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

2、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輕鬆、和諧的環境地裡,思維才能表現得最活躍。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能及時關注學生的'學習反饋,充分新生學生。

3、重視了語言積累

豐富語言積累,成為語文課程標準中的一個重要理念,在語文學習中,積累語言,熟讀成誦,這是一種積累方式;品讀好詞佳句也是一種累形式。

聽徐老師的課,總感覺很輕鬆,她那親切的笑容,自然的教態,都是非常值得學習的地方。我覺得,徐老師的這節課上得圓滿,很成功,但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如果非得挑刺的話,我只能淺薄地談談我的建議:徐老師能否通過本課的教學,給學生創造一個寫作的平臺,讓他們在感悟文字的同時,也抒發一下他們自已對秋天的感覺呢?最好是學生寫好後,讓他們美美地讀出自己的感悟!

語文評課稿13

前段時間,我們學校舉行了陽光課堂觀摩,我有幸聆聽了我校幾位語文老師的課,聽後收穫頗多。周老師執教的四年級的《巨人的花園》,更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周老師在這節課上,努力創設了一種和諧、融洽的人文氛圍,讓整節課成為了學生展現個性,表現個性,培養個性和塑造個性的舞臺,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課堂上,周老師讓朗讀成為學生閱讀學習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讀懂這篇意蘊深刻的童話,讓每一位學生的心靈都為之一顫,為他們點燃心中的一盞明燈,讓他們學有所獲。通過多層次的多形式的反覆品讀、體會巨人的心理變化。教學時,周老師先讓學生找出巨人的言行,反覆品讀,引導學生想象,體會巨人性格的變化,通過自由朗讀、指名朗讀、範讀等感悟,揣摩巨人的心理,體會巨人任性、自私、冷酷的心。因為描寫巨人冷酷無情的語氣是文章朗讀評論的重點。這個地方理解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後面重點句子“喚來寒冬的是我那顆任性、冷酷的心啊!”這句話的理解。這一部分,周老師指導得非常到位,學生在她的指導下,已經完全進入到課文設定的'情景中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也被調動了起來。課堂氣氛也變得活躍起來。

課文裡有許多想象的空間,比如巨人趕孩子們的時候是怎麼想的,會有什麼樣的表情,小男孩會說話的眼睛凝視著巨人,他想告訴巨人什麼呢。又比如當巨人看到小男孩這種眼神後,他心裡火辣辣的,為什麼火辣辣的,他感覺到了什麼?……周老師就指導學生進行想象、揣摩、練說,最終讓學生明白了“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懂得了“美好的東西應與別人同享”。這樣既加深了對文字的理解,又訓練了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

雖然這節課結束了,但卻給人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語文評課稿14

四堂《小露珠》風格各異。真是,“文如其人,課如其人”。吳慧媛老師優雅動聽,周小麗老師快人快語。葉春紅老師質樸實在,吳瑋娜老師溫文婉轉。在對四堂課進行比較欣賞之後,我決定從幾個教學細節入手,來談談我的看法。什麼是教學細節?我認為所謂教學細節就是指課堂教學過程中所發生的很細小的環節或情節,或是一個細小的片段。教學細節形成於教學中,從某一種程度上說是教師教育觀念的一種流露,教學風格的一種表達,教育魅力的一種展現。正是有了這樣靈動的“細節”,我們的課堂才綻放出絢麗的光彩。現在,針對這四堂課中我關注到的幾個細節,提出一些個人見解。

細節一:初讀有必要

吳瑋娜老師在教學中直接就進行生字新詞教學,沒有讓學生初讀課文。我想她這麼做可能有三個目的。一是想打破常規,嘗試新教法;二是認為學生課前做過預習,不必再在課上讀;三是教學內容安排的很滿,所以省略了初讀這個環節。我們知道初讀是朗讀教學的第一步,初讀課文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藉助漢語拼音讀課文的同時,藉助已有的識字方法有效地時進行識字,從而把課文讀通讀順。其最終目地是要讓學生把課文讀文讀通讀順。初讀課文不僅能讓學生鞏固複習生字,還能對課文內容建立“框架結構”的認識,發展語言,訓練學生整體思維,為學生更好的品析詞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以說在整體感知和熟悉課文上,初讀是有重大意義的,但是我也認為在一般的家常課上,也有這樣的情況出現,那就是當學生已經充分預習了,已經相當熟悉課文內容的情況下,可以直接省略在課內初讀這個環節,因為意義已經不是很大了。吳瑋娜老師在教學中直接就進行生

字教學,沒有讓學生初讀。但這裡學生對課文還不熟悉,象這類比賽課,學生不可能過早的接觸課文,所以還是應該先進行初讀。而且從學生課堂上表現也可以看出這一點。如果讀的充分了,後面出現學生句子讀不通順、不流利的情況會更少一些。

我最近也在反思,我們的學生在學過課文後,竟然連課文還讀不通,歸根結底就是讀的不夠。特別是公開課,往往是在自讀整體感知及針對一部分字詞學習之後,就進行品詞析句,而有的為了課文的完整呈現,幾乎就學完

了整篇課文。那留給學生的初讀時間就很少了,甚至只是走了這個過場。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自有其意義所在。我們的一切教學手段都是為學生服務,既然此處是需要的,我們就必須這麼做。

我非常認同江蘇省一位語文教研員孫景華老師的說法,他在一次新課程講座中說道初讀課文的流程,分為:自讀感知、掃除障礙、反覆練讀、試讀反饋。當然這個流程是他總結眾老師教學特色後得出的,是靈活可變的。

1、自讀感知,是學生第一次接觸課文時,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瞭解了課文的大致內容,並且解決課文簡單的生字詞。

2、掃除障礙,是學生對自讀感知過程中遇見不會讀或者讀不準的字、詞、句、段等,進行有針對性的朗讀學習。

3、反覆練讀,使學生在掃除障礙後,一步步讀通、讀準、讀熟課文。有能力同學能理解課文。

4、試讀反饋,能反映出學生讀的怎麼樣,好讓老師對症下藥,使學生有新的提高。

細節二:適時才見效

閱讀教學最重要的就是品讀、品味。從品字、詞、句中入文,入味,出感受。在品讀小動物們說的話時,四位老師都抓住了“閃亮,透明,圓潤”這三個詞,層層深入,讀出了味道。其中兩位老師還抓住了“蹦,爬,落”三個動詞進一步體會用詞的準確性。比如吳慧媛老師在這裡安排了老師當小露珠,找到小動物對話的情境,吳瑋娜老師在這裡採用了讓學生加入聲音和動作來朗讀的'方式,極大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但學生卻沒有讀的很到位,有讀的熱情,卻沒讀的感情。我認為在這之前先讓學生把句子讀好,讀懂,再加上動物的聲音和動作,會更精彩一些,學生會讀的更到位。所以說情境的安排要在適當的時候才能見成效。

細節三:背出了實在

葉春紅老師在課非常注重基礎知識的積累,在教學生詞新詞時,她就教的很詳細,並且用了多種方法,從不同角度進行學習,比如:說說雨字頭的字;給“稈”字換偏旁等。在課中還安排了“我會背”這個環節,這個填空式的背誦安排的很巧妙,佔用很少的時間,鞏固了剛學的內容,積累了重點詞語,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真是一舉數得。這一背背出了我們必須簡簡單單教語文,實實在在做學問的真諦。

細節四:評出了精彩

在第二堂課中的寫話訓練中:你有什麼話想對小露珠說嗎?學生寫道:你是為人著想可愛美麗的小露珠。你美麗高貴,真是一顆無比珍貴的小露珠。這兩個學生都說的很不錯,但是老師沒有及時的評價,只是小結了一下說:“我們都愛小露珠。”如果在此時作出評價,也許後面的學生會寫的更好,而且教師設計這個環節的目的性就更強了,而另外一堂課的老師在說話練習時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還有哪些小動物會來打招呼?用課文或自己的話來說一說。學生說:“早哇,

像鑽石那麼晶瑩剔透的小露珠。”飛到花朵上的小蜻蜓說。老師在此時評價:晶瑩剔透說得多好,“飛”字有用的很恰當。老師的評價恰如其分,有真針對性,特別提到了“晶瑩剔透”和“飛”字,後面站起來說的學生也就特別的注意起來,說得很精彩。這份精彩就來源於教師對細節的捕捉及評價。

細節五:ABB惹的禍

在四位老師的教學中,“笑盈盈”這個詞就出現了三種讀法(陰平、本音、輕聲)老師不論是自己在上課時還是聽課中遇到這種ABB形式的詞語,都比較茫然,不清楚這種形式的詞語應該怎麼讀,老是懷疑。“笑盈盈”一般情況下都讀陰平調,但單獨使用的時候可以讀本音。

這種形容詞a+bb的形式為什麼會出現變成一聲的現象呢?根據呂淑湘先生講,這和北京人口語習慣中常把“bb”讀成陰平調有關。既是習慣,就不是規律。這裡聲調的變化,沒有什麼規律可循。因為,有大量的這類形容詞不能變調,還應照讀本音。

ABB式的變調與不變調,分辨起來有些難度,我提供以下一些分辨辦法供大家參考。

一是《現代漢語詞典》裡注為變調形式陰平調的,最好還是讀成陰平調,如:紅彤彤、軟綿綿、沉甸甸、綠油油、毛茸茸、慢騰騰、明晃晃、

二是有些ABB式後面的BB意義比較實,書面性較強,詞典也注為原調,則不要讀為變調形式。如:金燦燦、赤裸裸、亮閃閃、惡狠狠、陰沉沉、睛朗朗、直挺挺、喜洋洋、氣昂昂、紅豔豔、鬆垮垮等。

三是BB本是陰平,不存在變調,則照原調讀就行了,如:亮晶晶、乾巴巴、冷冰冰、水汪汪、香噴噴等。

課堂中的教學細節很多,我們不必也不可能什麼都去解決,只須抓住“關鍵性細節”去突破、生成。失敗的細節給人以啟迪,成功的細節給人以借鑑,我們要記錄、交流教學細節,積少成多,聚沙成塔,建立“細節優勢”,突破“細節難點”,共享教學智慧,讓課堂綻放絢麗的光彩。

語文評課稿15

《燈光》這篇課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通過講述對天安門廣場上燈光的回憶,一位紅軍郝營長為了後代能夠在有燈光的環境下讀書而不惜犧牲自己的感人事蹟。文章對人物的刻畫非常細膩,表現了紅軍將士們那種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崇高精神。今天有幸聽到高老師執教這篇文章,教師在課堂中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教與學達到和諧完美的統一。這節課中高老師巧妙的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走進文字,體會思想感情,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1、教師在開課作者簡介後,提出了這樣的學習提示“作者的經歷中,圍繞燈光,發生過一個感人的故事,閱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多好啊”這句話在課文中出現了幾次,各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他們在說這句話時,看到的是什麼,可能想到了什麼?”以此為切入點,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教給了學生學習的方法。

2、朗讀形式多種多樣,同一句話,讓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朗讀,體會出不一樣的情感,讀出不同的語氣。

3、最後的總結寫法回顧了課文,鞏固了所學,寫法的總結為寫作文打下了基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