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國小語文評課稿

來源:果殼範文吧 1.35W

作為一名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評課稿,評課是教學、教研工作過程中一項經常開展的活動。我們應該怎麼寫評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小語文評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國小語文評課稿

國小語文評課稿 篇1

教師抓住了題眼“住宅”,在讀寫遷移中理解“巢穴”“住宅”之間的不同含義,引導關注蟋蟀住宅的特點。循著作者的思路,帶著學生梳理出文脈,此環節設計得十分巧妙。

在精讀段落學習中,讓學生好好地去欣賞住宅,對蟋蟀的住宅做進一步的瞭解和新的發現,在不斷的與文字對話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發現住宅的特點,感受到這是偉大的工程,學生情感的昇華水到渠成。根據學生普遍對住宅特點感興趣的情況,教師“以學定教、順學而導”,重點研讀住宅特點,採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語文學習的過程。讀是閱讀教學最基本的方法,這節課教師非常重視讀。並在此基礎上,潘老師還引導學生髮揮想象,如果你邀請其他的'昆蟲朋友來你的住宅做客,你會怎樣來介紹你的住宅呢?訓練了孩子的表達能力。

在學完住宅樣子之後潘老師還順勢引導學生將上下文聯絡起來學,發現段落之間的聯絡,感悟小蟋蟀舒適的住宅和他的不肯隨遇而安、慎重選址密不可分。

國小語文評課稿 篇2

聽了兩位老師的課,真是穩紮穩打,步步為營。整節課緊扣單元目標和學段目標。《威尼斯的小艇》是語文第十冊第八單元的課文。這一單元的教學目標是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瞭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風情特點,還要揣摩作者是怎樣寫出景物、風情的特點的,並注意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言。這篇課文從小艇的樣子、船伕的駕駛技術、小艇的作用三個方面來介紹,陳老師藉助多媒體課件形象地展示了小艇的樣子,同時注重學文,教學中把握住了文中的三個比喻句在突出小艇樣子上的特點。在瞭解了船伕的技術時,陳老師引導學生揣摩作者為什麼能生動地描述船伕高超的駕駛技術,進而加以練筆訓練。

再次,重視基礎知識的學習。雖然這節課教學的內容較多,但是施老師並沒有忽視基礎知識的學習。比如生字的書寫,注重讀中理解、讀中體會、讀中感悟,讓學生充分地讀。在這節課中,鄭老師採用默讀、齊讀、範讀、賽讀、自由讀等多種形式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感受異國的風情。學生通過讀,理解了小艇的樣子和船伕的駕駛技術高超,掌握了運用打比方、寫事物特點的方法,以及動靜結合的表達方法,使重難點得到了突破。

還有,語文教學中的情境營造不僅在於提供刺激物,增強氣氛,還在於語文學習需要薰陶感染。這一節課就體現了資訊科技營造情景的特色。在教學中,教師就利用圖片和音樂,把學生帶入威尼斯,誘發了學生美好的想象,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進入課文所描繪的意境,感悟到了語言文字的優美,因而在感情朗讀時也讀得投入,讀得優美。優美的課件設計帶領學生了解外國風俗、地域風情,這節課的學習不正是激發學習興趣,引發好奇心的有利時機嗎?

這是體現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設計的一節課。是傳統教學和現代教學的有機結合。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自主,自由,老師充分重視學生體驗。這節課是值得我們推敲,研究的。

國小語文評課稿 篇3

聽了溫嶠國小楊吉瑞老師所上的浙教版五年級下期《月光曲》的閱讀教學,感受頗深。教師在課堂上體現了語文學科教學特點,體現了年段教學特點,深刻領悟編者的意圖,進行了恰當的語言文字的訓練。下面就本節課的過程,談幾點看法:

一、本節課教學重點突出。教者緊緊抓住二至六自然段貝多芬為盲姑娘彈奏樂曲,第九自然段貝多芬記性創作《月光曲》兩部分內容,引導學生進入文字,通過自讀自悟、彙報交流、教師點撥等方式深入解讀文字,充分感受貝多芬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和熱愛,理解《月光曲子》的內容。

二、教者進行了比較成功的教學引導,促進了文字對話。例如:教學第3自然段,在學生感知“妹妹渴望”“哥哥愧疚”之後,教師“難怪……”的一連串排比式的追問句,讓學生對兄弟倆的情感理解更深化了。又如:理解“貝多芬稱盲姑娘為‘您’”之後,追問學生:你在“激動”時會怎樣?(學生聯想到自己,還想到運動員激動時會繞場致意等)很自然過渡到“作為音樂家的貝多芬,即興創作樂曲”,這就使學生聯絡生活實際體驗,溝通了學生與文字的情感。再如:後面追問“人們到底在流傳什麼?”緊扣文章的主題,編者的意圖,流傳的是貝多芬的精神。這些都是比較成功的引導,加強了對語言文字的理解,促進了情感交流,思維碰撞,文字對話。

三、教者注意了引領學生靜心默讀、動情誦讀,體現了語文課的“讀”味。學生讀的形式較多,有自讀、試讀、抽讀、評讀、齊讀等。品讀時注意了不斷地創設情境,引領學生進入人物的情感世界與作品中的人物產生情感的共鳴。如為了體會兄妹倆對話時的清官,教者設問:“你能猜測兄妹倆說話的神態嗎?”“他們在想些什麼?”為了讓學生感受貝多芬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和熱愛,教者設問:“聽了窮兄妹倆的對話,貝多芬會怎麼想?”等。

四、注意了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在教學中,教者讓學生充分地讀書、自讀自悟、全班彙報交流,教師的設問注重了珍重學生的'感受,如“你讀懂了什麼?”“你是從哪兒感受到的?”等。

然而,本節課中,教者的評價顯得較蒼白,沒有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性、導向性等作用。如:在抽學生同桌分角色讀兄妹倆的對話中,教者的評價是:你的表情很平淡。這樣的評價,給學生傳遞了一個錯誤的資訊:只要表情好了,朗讀就成功了;朗讀能力等於表情豐富。在抽學生回答問題時,教者的語言就一個字:“說”,且臉上沒有微笑,給學生一種盛氣凌人的感覺,缺少人文關懷,學生回答後,教者沒有及時給予評價,沒有用自己的語言去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啟用學生的思維,喚起學生的智慧,因而學生的朗讀質量就不夠高,情感體驗也不夠深,個性化的理解與感悟也就更少

同時,咬文嚼字也顯不足,還要加強文字對話。例如:文中的“純熟”“清幽”“陶醉”(這些雖不能面面俱到,但教者要有意識),這些詞語都能加深對文章主題和人物情感的理解,提高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把語文教學落到實處。

綜上,一堂好的語文課:要咬文嚼字,引導學生走進文字,激發情感;聯絡實際體驗,溝通情感;拓展想象,加深理解,深化情感;有感情朗讀,內化並昇華情鹹。只有這樣才能紮實地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

國小語文評課稿 篇4

《雨後》是一篇反映孩提生活,富有童趣的詩歌。詩中運用極其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對小兄妹雨後踩水嬉戲的有趣情景,準確而又傳神地刻畫了鵝兄妹倆不同的個性特點及喜雨愛水的心理特徵。閱讀了許紅琴老師的教學設計,我受益很多,我決定教學中從孩子們的生活入手,喚起他們的生活與情感體驗。

首先,聯絡生活,喚起生活體驗

對於農村的孩子們來說,夏日雨後,外面空氣更加清新,天氣更加涼爽,到外面玩水是不陌生的。所以,在課始,我就提出了讓孩子們精神振奮的話題:夏天,一場暴雨過後,你最喜歡幹什麼?學生們都津津有味談起了玩水的事情,由此引出對課文的.學習。生活場景的回憶,詩文的描述,把孩子們帶入了熟悉的生活情境,激活了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了學習興趣。

其次,朗讀感悟,激起情感體驗

為了讀好兄妹倆踩水的有趣情景,我採用了表演讀的方式,讓孩子們在表演中進行回憶,設身處地揣摩兩人的心理,激起孩子們心理和情感體驗的共鳴,在身臨其境中,在邊回憶邊朗讀中感悟兄妹兩踩水時的興奮與歡樂。同時,引導孩子們抓住關鍵詞語,使得朗讀更到位。

再次,啟發想象,描繪童心童趣

在學完全詩後,我問孩子們:除了兄妹倆,這一群孩子玩得多快樂?這一問,孩子們好像也來到了那個廣場,紛紛張開想象的翅膀,描述起曾經體驗過或想象中的孩子們玩水的快樂情景。最後,我讓孩子們將這首詩抄在晨誦本上,並配上畫。孩子們興趣盎然,任由想象馳騁,用畫筆描繪自己的心情,充分體驗享受到了童心童趣。

國小語文評課稿 篇5

潘燕紅老師執教的《凡卡》一課,其第二課時教學目標為快速默讀課文,感受凡卡雜鞋匠鋪的悲慘生活;與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凡卡渴望回到爺爺身邊和對自由快樂生活的嚮往。課堂中教師緊追目標的達成,以悲情為基調,注重語文實踐方法引領,緊扣重點字詞感悟,有效提升了學生語文能力。

一、以悲情貫穿始終

在課堂開始回憶匯入新課的時候,凡的卡寫給爺爺的信由錄音形式展示,配上憂傷的音樂,營造一種悲傷的基調;整個課堂,憂傷悽緩的音樂始終貫穿,不管在個人讀還是齊劃一劃讀懂的字詞,學生抓住“直搓、捉弄、打發、楸、拖、吃的.少”等詞,說了自己的理解,理解以後的個人讀和齊讀都是令人滿意的。當在教師凡卡請求爺爺帶他回去的部分時,教師直接讓學生先起來朗讀,並緊跟著問學生為什麼這樣讀,為什麼讀得急切,為什麼讀得絕望,於是學生又緊扣詞“受不了、來吧、來吧”和緊扣“……和!”談自己的原因,有的說他在這連狗都不如,對生活絕望了,爺爺是他唯一的希望;有的說寧願被爺爺打,也不願被老闆打;有的說爺爺的打可能是自己真的錯了,而老闆的打是自己根本沒有錯的。在老師這樣放手讓學生感悟的情況下,學生的感悟確實多元了,也深入了,最後在反覆的讀與悟中達到情感的昇華。

三、重方法提升能力

課本是老師教與學生學的一個藍本,教材中的各種文章,是人類文化的部分呈現,承載著國家語文教育指導性的資訊。只有讓學生在這藍本中找到方法,得到啟示,才能向課外延伸和輻射。潘老師在課堂中始終關注這一點,抓住典型,以激勵的語言,有效引領學生習得方法,提升語文能力。比如學生找到一系列動詞感悟的時候,教師馬上鼓勵:“你剛剛抓住一系列動詞來體會。”在評價中教師還用到:“你很會讀,不僅知道寫得好,還知道是怎麼寫的。”這一切讓學生在肯定中得到快樂,同時讓方法在課堂中放大,讓更多的學生學會這些方法。

國小語文評課稿 篇6

上個星期,我對區上了一節教研課,現在經過了一個星期的思考、沉澱、回味,我對那天評課老師提出的幾個問題也進行了一些分析和思索。

記得,那天上完課後,老師們對於這種一課時基本上完課文的做法是贊成的,但也不無疑慮。老師們普遍關注的是,一:接下來的第二課時怎麼上?二:從這節課的安排來看,老師預設的比較多,所以課的容量大,而學生生成比較少,所以對學生的主動性體現不夠,似乎是老師牽著學生學。對於這兩個問題,那天大家都交流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老師認為教學設計應該再開放一些,例如在提出“功夫”之後,就可以讓學生自己讀文章,讓他們自己在文章中去感悟福樓拜所說的“功夫”有怎樣的內涵;也有的老師認為連“功夫”這條線,也不必引出,可以直接讓學生去文章中提出問題,再解決問題等等,對於我的一節課能引起老師們如此熱烈的探討和爭議,我覺得很高興,因為如果一節教研課都不能引起大家探討的興趣,這樣的課又怎能稱之為教研課呢?

回家之後,我對老師們的意見和建議,也認真地思考了,首先我覺得自己用一課時基本完成課文學習的思路是正確的,雖然也有老師質疑,這樣的容量是否符合每個學生的認知,但是我認為正是從學生的認知角度出發,我才說這樣的設計是合理的。很多時候,我們在教學時,是忽略了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實際需要,或者說是低估了。學生在經歷了初讀課文,提前預習之後,對於文章本身已經有了全面的瞭解,所以在課上的預習彙報時就已經有學生說出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我在課上只是引領學生走入文章,使他們讀懂文字背後的東西,帶他們領悟功夫的真正含義。應該說,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課前預設的目標已經實現了。至於抓住“功夫”這條主線對不對,也許是每個人對教材,對文字的理解都不一樣,對於這篇文章,我是仔細研讀的,我認為莫泊桑三次拜師所領悟到的“功夫”是層層深入的,它們之間不是一種並列,而是遞進,是逐步地深入從勤於觀察到仔細觀察,到觀察要深入要用心揣摩。

對於第二課時教什麼的問題,我的'第二課時是這樣設計的,因為這節課只是帶著學生感受了《項鍊》的一個片段,所以第二課時我帶著學生一起讀了全文,雖然學生們讀起來依然有些費勁,但起碼大致的意思是能明白的,然後把莫泊桑刻畫的駱塞爾太太的特點的句子,引導學生再細細讀讀,並說說自己的感受。然後我還佈置學生課前去找了一些自己讀過的描寫人物的文章片段,大家又交流了一下,就是這樣。雖然這不是教材中的內容,但我把它看作是教材的延續。

國小語文評課稿 篇7

劉新華老師在執教本課時,把握了以下幾個重點:

一是紮實的字詞學習;在字詞版塊的學習中,劉老師的引導紮實而且有效。在對字詞展開學習之前,老師以謎語的形式引出課題,激發起了學生高漲的學習熱情,紛紛被這神奇的月兒迷戀住了,為下一步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隨著字詞的出現,老師在本環節的引領中又把握住了幾個難點,從讀音中進行區分,比較“翹舌音、三拼音、後鼻音”,使學生在比較中加深對生字的記憶。對生字詞的朗讀也是層層深入,由扶到放,由易到難,並且重點指導好輕聲的朗讀技巧。

二.語言親切、細膩、感染力強,娓娓動聽。

對於老師,特別是低年級的語文老師,他們語言表達能力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濃淡,而且決定了課堂效果的成敗。劉新華老師的'語言感染了她的學生,因為她的語言親切、柔和、自然。在教學中,她充分肯定了學生的每一次進步,每一點改進,不失時機,不吝美詞去讚美她的學生,如:“你真聰明”,“你真讓老師喜歡”因為有了老師的鼓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這給我的感覺好象不是在上課,而是在與學生友好地交流,整堂課的學習效果相當的好。

國小語文一年級小小的船評課稿6

《小小的船》是一首深受兒童喜愛的兒歌,它語言親切,意境恬靜,畫面優美。一年級學生好動,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而魏洪君老師執教的《小小的船》充滿美感,讓學生整節課寓意未盡。課堂中,豐富多彩的課件讓人目不暇接,精美的畫面與優美的音樂完美的結合,充滿了童真、童趣。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學得興致勃勃。總的來看,這節課有以下幾點值得我們借鑑:

①興趣課堂,為教學推波助瀾。教學中以動畫片的方式開啟話題,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與興趣,然後讓學生觀察光頭強的家,發現了門上的人物,從而引出作者與本課的課題。既簡單明瞭,又富有童趣。識字部分又設計了貼星星與摘星星的遊戲,利用學生的表現欲,把枯燥的識字演變的像一次比賽,你爭我搶般完成了任務。

②注重方法,打好語文學習的基石。在識字部分,通過課件動態的演示與學生介紹相結合,彰顯出了中華漢字的文化底蘊。同時,多種方法識字教學,讓學生在不斷的努力中找到學習的樂趣與信心,在教書之餘不忘育人。

③想象訓練,關注學生的思維發展。在本課中安排了用“像”說話的發散思維訓練,讓孩子的思維得到了發展。在朗讀課文中又加入了想象讀與表演讀,課堂一下子活了起來。

④讀思相結合,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孔子曰:“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怠。”可見,語文教學中,讀與思應齊頭並進,二者不可偏廢。在《小小的船》一課的教學中,讓學生帶著問題不同的要求去讀,如初讀時要藉助拼音讀準字間,再讀時要把課文讀通順,聽範讀時要注意停頓,針對孩子的年齡特點,提出了相應的要求,讓每一次讀都有新收穫,在不斷的訓練中自然形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

⑤設計緊湊,過渡自然。用一個大冒險的遊戲,把一堂課連到一

起,首尾呼應,結束時更是留下問題,引起下節課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在引導學生課外自主學習,為以後學習打下基礎。可謂是潤物細無聲。

有遺憾的課堂才是完美的課堂,才有再反思的空間,我覺得這節課中還有有待商榷之處:識字教學時間佔用較多,影響整體課堂學習效果;課堂中要關注所有學生,及時發現問題學生,在教學中引導回課堂學習中來;寫字教學也可以隨文進行。

國小語文評課稿 篇8

《鳥島》是一篇介紹旅遊勝地的文章,學生中幾乎沒有人去過鳥島,於是教師在情境創設方面注重了連貫和整體感知,充分運用多媒體圖片、錄象等手段,並結合課文朗讀,幫助學生建立起對鳥島的印象。聽了吳老師講的《鳥島》一課,我真的被鳥島上秀麗的風光,翔集的鳥類吸引住了,彷彿自己就身處課堂,與學生一起讀書,一起品位,一起賞析,一起感悟……雖然本課也不盡完美,但它多少會給我們一些啟示,一些成功之處值得我們學習,我想就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創設情境主動探究

首先吳老師能在上課開始,播放鳥鳴的音樂,老師帶著學生“飛”起來,並徐徐展開畫卷,以音樂作為匯入新課的.憑藉,可以使學生在美的薰陶中,馳騁豐富的想象,引領學生多種感官協同活動,全身心投入本課的學習。

二、學法滲透紮實有效

吳老師能深刻領會新課程理念,重視“過程和方法”目標的達成,並滲透於各個教學環節之中。整堂課吳老師十分注重讀書方法的具體指導,在本課教學中,吳老師指導學生時做到了“使其言皆若出於我口,使其意皆若出於我心”,啟發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促進學生感悟課文。此外,吳老師還注重評價,讓學生也參與到評價中來,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中學習,激發讀好課文的興趣。

學生在充分朗讀第三節的基礎上,吳老師讓學生畫一畫鳥窩和鳥蛋,實際上就是把抽象的文字還原成具體的形象。吳老師讓學生在黑板上合作完成大型“鳥窩多、鳥蛋多”圖的過程,又促使學生再次進入文字,研究文字,因此是一個領悟語言文字、體驗意境美的過程,

國小語文評課稿 篇9

《小白兔和小灰兔》是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描述了兩隻可愛的小兔接受了老山羊不同的禮物——白菜和菜子,回家後不同的表現——小白兔辛勤耕種,小灰兔貪圖享受,結果也不同——小白兔種的菜豐收了,小灰兔卻把菜吃完了。通過這個故事讓學生懂得只有靠自己的辛勤勞動,才能有所收穫。文章通過對比的寫法,把小白兔的勤勞和小灰兔的懶惰表現得淋漓盡致。兩位老師帶給我們的是一堂輕鬆、快樂、有意義的.語文課。其中令我感觸最深的是以下幾點:

一、識字認字激趣。丁老師重視讓學生從自我出發,鼓勵學生選自己認識的字介紹識字方法,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識字、認字。這樣激發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慾望,學習的興趣油然而生。

二、圖文結合激趣。在分析課文時,吳老師主要通過圖文結合來上。課件出示文中第一幅圖(畫的是老山羊送給小灰兔一車白菜,而小白兔不要白菜,要了菜子)說說從圖中你看到了什麼,課文中哪幾段寫的就是這幅圖中的內容,然後再來指導朗讀。再出示文中第四幅圖(畫的是小灰兔又來向老山羊要白菜,而小白兔卻給老山羊送來了白菜),請小朋友說說從圖中看到了什麼,哪幾段寫的是這幅圖的內容。最後一起出示兩幅圖,說說有什麼不一樣,為什麼會不一樣呢?因為小灰兔只吃不幹活,小白兔卻自己種來吃。通過圖文結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激發了學生髮現問題的興趣。

三、結尾懸念激趣。童話故事生動有趣,結尾處常常留下餘味,教師如能處理好課文的結尾,適時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對激發學生的興趣有很大的作用。在課文上完時,吳老師又問學生,如果你們是小白兔或小灰兔,你們想想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呢?這時候學生興趣大增,“我會向小白兔要一包菜子自己種”各種各樣的答案從學生的口中講出來,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當然,依據課文體裁、題材的不同,還可靈活多樣的採取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以此為契機,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引領他們步入自主學習的天地。

總之,兩位老師在教學《小白兔和小灰兔》這課時,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學生們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理解了課文,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國小語文評課稿 篇10

大家好!我是Xx國小的Xx。我今天做的這節課是一年級《看圖寫話》的期末複習。看圖寫話是國小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表達能力和思維習慣的重要憑藉之一,為了訓練學生的語文綜合運用能力,並且和中年級的語文寫作相銜接,從低年級就要逐步開展一定的寫話訓練。因為這是一堂複習課,學生已經掌握了“誰幹什麼”的句式,這也是我們期末複習的重點,結合學生的已知,我課件瞭如下的教學步驟:以連一連的形式幫助學生複習鞏固“誰幹什麼”的句式。

以填一填的形式,讓學生根據給出的提示把句子寫具體,層層遞進,提高難度,讓有能力的學生嘗試用“什麼時間誰在什麼地方幹什麼”的句式把句子說具體。一般學生掌握“誰幹什麼”的句式就達到了看圖寫話的基本要求。同時,我結合大綱的要求讓學生初步學會使用句號和逗號。為每一位學生都創造了可發展的空間。

以寫一寫的形式,讓學生進行看圖寫話的訓練。因為這是一節複習課,所以讓學生在說的基礎上去寫,然後去檢查,教給他們看圖寫話的方法,也培養了學生逐步養成檢查的習慣。由於這是複習課,每個環節我都讓學生進行總結,在教師的指導下,複習鞏固看圖寫話的.方法。最後由學生自己小結的基礎上,本著學有所得,學為所用的原則,幫助學生編了一個小兒歌,讓學生在寫作中正確、巧妙的運用。通過這次的做研究課,我的教學理念有了的轉變,課堂實踐能力得到了提高。下課件我就結合剛才這節課,談談我的個人體會。我先談談我感覺幾處成功的地方:進入填一填的練習後,我利用提示語的方式讓學生把句子補充完整,通過比較第一二句話,讓學生知道用上“在什麼地方”使句子更加具體了。再通過引導啟發,由學生說出,句子的開頭還可以加上“什麼時間”就更加的具體了。因為學生掌握的時間只是侷限在“早上”,“中午”等等,我給出了在“語文課上”,又引導學生自己來說。其中一個學生回答了“數學課上”,我及時通過引導讓學生注意到圖上小朋友看的是一本語文課件,讓學生進一步鞏固要“仔細觀察”的概念,同時讓學生明確想象要合理。2最後,在觀察、交流的基礎上,讓學生去試著寫出一句話。我就“仔細觀察”這個要點給出了一句話:早上,明明和小文在院子裡下象棋。讓學生自己來發現其中的錯誤,圖上實際是兩個小朋友在下圍棋。進一步培養了學生觀察的能力本著“學有所得,學為所用”的原則,我給學生課件了一個看圖寫話的小兒歌,強化了看圖寫話的方法,也變於學生的記憶和運用。在這節課上,我也出現了很多問題:例如,剛才我提到的,在觀察看語文書這個環節時,我應該在學生說出“數學課上”以後,當時就讓學生再來說一說,然後讓其他學生認真聽,由他們自己去發現其中的錯誤,引導學生要“仔細觀察”的同時,還要想象合理。2在觀看課件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多處都出現了“那麼”的口頭語。在今後的教學中,應該刻意的去發現,改正,使得自己的語言更加的簡潔、精練。

評價學生的時候應該在充分給予肯定的基礎上,對其他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我評價僅僅是“你真棒”,“你回答的真好”等,沒能說出好在什麼地方,就顯得評價的語言過於單調,缺乏新意。我是第一次嘗試這樣的研究課,實踐經驗不夠豐富,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也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師給我提出意見,幫助我進步。最後,在這裡我還要感謝給予我大力幫助的Xx主任和Xx老師。謝謝大家!

國小語文評課稿 篇11

司亞老師在課堂上的表現可以用豪爽來形容,具有大家風範,因而整個課堂顯得大氣而不張揚,充滿激情,課堂教學藝術更是值得品味。

課堂整體設計獨具匠心。課文從彩塑、壁畫、藏經洞三個方面向我們介紹了莫高窟,三個自然段並列存在,結構非常清晰,司老師抓住彩塑、壁畫作重點解讀,避免了平均用力的弊端。首句“敦煌莫高窟是祖國西北的一顆明珠。”從匯入到總結貫穿其中,每講完一個自然段後教師引導學生朗讀此句多遍,大大激發了學生對莫高窟的喜愛、嚮往之情,大大震撼了學生的心靈:對莫高窟由不瞭解到熟悉、由衷地喜歡,原來,莫高窟如此美麗

課堂細節精彩紛呈。教師的語言對學生富有激勵作用,如學習彩塑一段時,“你們的讀給了我聽覺上的享受,讓我們從視覺上享受一下”,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慾望,對彩塑形象充滿視覺期待。“把你筆下的飛天與同學們交流一下”、“此時飛天已佈滿我們的教室”激發了學生交流的慾望,也讓學生感覺自己筆下的飛天真的很美,這比老師直接說“寫得真好”更有激勵作用。在學習2、3自然段時,先文字後媒體,讓學生與文字進行充分對話,再去欣賞彩塑與壁畫,讓學生由文字到圖片進行了雙重感悟,更加深了學生對莫高窟藝術寶庫的印象。為了讓學生感受臥佛的大、長,突出了“16米”這個數字;為了讓學生感受到壁畫的巨集偉瑰麗,突出了“四萬五千多平方米”這一個震撼人心的數字。抓住描寫彩塑神態的詞讓學生想象其他彩塑會是什麼樣的神態,既發揮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充實了彩塑形象,又讓學生在此過程中積累了描寫人物神態的詞,寓積累與想象於一體,一舉兩得。朗讀的`形式多樣,有個別讀、齊讀、默讀、自由讀。“曾”字的解讀激起了學生的愛國熱情,讓學生從內心深處認識到了莫高窟藝術寶庫的珍貴。過渡句的講解、排比句的學習練寫,讓學生在學習享受中掌握知識技能。當學生讀有所感、讀有所悟後,讓學生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來寫一寫其他飛天的形象進行小練筆;在認識了古代勞動人民用智慧凝結成了莫高窟這一偉大結晶時,讓學生把自己想對莫高窟、想對古代勞動人民說的話寫下來,在這樣的環節中,很好地體現了讀寫結合的原則,讓學生有感而發,真情流露。

板書設計簡潔明瞭。課堂伊始,老師以“課文為我們介紹了哪幾處景點”這一問題直接帶領學生回憶文字,進入文字,並板書“彩塑、壁畫、藏經洞”三個詞,讓學生很清晰地認識到本篇課文的重點內容所在,學習目標也明朗起來。

學文中滲透思想教育。在感受了古代勞動人民的了不起後齊讀“我驕傲,我是中國人”這首小詩,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以我是一箇中國人而感到驕傲,讓學生在學習語文中經歷了一次思想教育的機會。

國小語文評課稿 篇12

《盤古開天地》這篇神話傳說講的是名叫盤古的巨人開天闢地的故事。故事極富想象力,文字敘述生動。課文的脈絡非常清楚,分三個部分,把盤古“用他的整個身體創造了美麗的宇宙"的過程描寫得非常清楚。課文處處充滿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塑造了盤古雄偉、高大的形象,讚美了他為開闢天地而勇於獻身的精神。聽了趙老師的課後,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指導個性朗讀

在朗讀指導“他見周圍一片漆黑,就掄起大斧頭,朝眼前的黑暗猛劈過去。”時,老師先讓學生找到描寫盤古動作的詞,自己做動作,感受掄的力度,再指名讀,學生讀得不理想時,耐心指導,問:“他掄起斧頭時會怎麼想呢?”生答“我一定要劈開。”就這樣引導學生帶著這份決心再讀,體會掄的'力量。並通過範讀指導學生重音輕讀。比如:引導學生“輕而清的東西緩緩上升”輕聲讀,“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降”重音讀。通過這樣一步步的引導讀,加深了學生對文字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朗讀能力、感悟能力。

二、在表演中體會

讓學生在閱讀中表演,能加深對文字的理解。為了讓學生體會盤古因為每天頭頂著天,用腳使勁蹬著地而累得倒了下去。趙老師邊範讀邊讓學生表演,學生兩腳蹬地,兩手頂著天,當老師讀完,問你們有什麼感覺時,學生都紛紛說累死了。老師馬上過渡說:“你們堅持了幾分鐘就感覺累了,可盤古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堅持著……”,從而讓學生深刻體會到了盤古開天地的艱辛。

三、充分發揮想象

教學時,趙老師扣住重點,在引導學生朗讀的時候,通過引導學生想象,來理解課文內容,如第四自然段盤古倒下後身體發生的巨大變化描寫很具體,她讓學生學習後問:“作者在第四自然段偷偷地把一個想象空間留給了大家,你們發現了嗎?”讓學生從書中省略號引導到讓學生自己想象盤古身體還會發生哪些變化?讓學生想象,同學們說得很生動。

四.重視方法指導

趙老師教學過程中很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時刻提醒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讓他們一邊讀書一邊做批註,無論學生的程度是高還是低,無論學生體會得是深還是淺,他們都在品嚐學習的快樂,他們都在收穫著。

語文課堂是缺憾的藝術。我聽了這節課後,有兩點想法,提出來與大家商榷。

1、藉助媒體教學,固然有它的獨到的優勢,但學生閱讀文字還是要回歸課本中來,近距離接觸,或許效果更好。

2、可適當新增小練筆。

國小語文評課稿 篇13

讓課堂充滿情趣,不僅是低年級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語文教學、識字教學本身內在的要求。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在學習上並沒有明確的目的性,有意注意的時間持續很短,因此,在三十五分鐘的課堂教學中,如何牢牢抓住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陳如如老師的課堂就讓我們體驗著快樂和活躍。特別是她的識字教學環節,每處都體現出“以趣為本”的思想。

一、創設識字情境,激發興趣。

課堂開始,陳老師就把畫面定格在美麗大森林。用畫面再現情境,用音樂渲染情境,用語言描繪情境,使學生入情入境,由境生情,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慢慢增長,課堂的情趣多了些許期盼。而在接下來的識字教學中,陳老師通過數學題引入、動作、語言等,創設情景,使漢字與事物形象地聯絡起來,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激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利用遊戲形式,調動興趣。

遊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兒童喜歡模仿,喜歡錶現。在在本堂課上,陳老師利用遊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元號的興趣,不斷採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如:數學題目,捉迷藏等。將這些遊戲引入課堂,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遊戲的樂趣,對識字就會興趣盎然。

三、找尋構字規律,樂於發現。

深層次的學習興趣應該能夠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張揚學生的個性。在每個學生的.內心深處,都渴望自己成為一個發現者,一個成功者。陳老師的識字課堂就極大地滿足了孩子們的慾望。用數學的方法識記漢字,對孩子們來說是個非常新鮮的玩意兒。他們被新鮮的刺激所吸引,而這種方法竟能讓他們認識那麼多新生字,還能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贊同。他們個個躍躍欲試。而得到肯定的孩子獲得了心靈上的滿足,在滿足中體驗著成功帶來的歡樂,之後他們會用更積極的方式去探索、去創造!

同樣,作為班集體的個體,會因為同一個生字有這麼多不同的精彩的理解而豐富自己的思維,讓整個課堂顯得生機勃勃,讓每個學生個體都成為真正的發展主體。

四、閱讀鞏固識字,延伸課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