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呼蘭河傳》有感 通用7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16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呼蘭河傳》有感 ,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呼蘭河傳》有感 通用7篇

讀《呼蘭河傳》有感 1

“我將與藍天碧水永處,留下那半部《紅樓》給別人寫了。”“半生盡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蕭紅

自從我接觸了《呼蘭河傳》,就被它深深吸引,這是一部充滿童心、詩趣和靈感的“回憶式”長篇小說,茅盾先生對《呼蘭河傳》評價是“一篇敘述詩,一副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呼蘭河小城的生活或許有一點沉悶,但無論是扎彩鋪、放河燈、跳大神、娘娘廟會、野臺子戲,還是北方大自然的風霜雨雪、火燒雲蕭紅用繪畫式的語言,“在灰暗的日常生活背景前,呈現了粗線條的、大紅大綠的帶有原始性的.色彩”,勾勒出一幕幕充滿童趣的影像。

當我翻完最後一頁,《呼蘭河傳》也就看完了,不過我的心還沉浸在蕭紅筆下的這座小城中,心中又想起了那句話: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麼,就做什麼。要怎麼樣,就怎麼樣。都是自由的。這樣的敘述,這樣灰色的畫面,這樣悲劇的人生,不得不令人深思。

呼蘭河不只是呼蘭河,它更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這樣一個看似平靜,但在生活中卻處處充滿了灰暗與沉悶的呼蘭河,只能用“荒涼”來形容。在這裡,苦難不是別人強加的,而是由於人們的愚昧與無知,從而引發了一場又一場的災難。人們只是為了活著而活著,死去而死去,一個個悲劇不斷的發生。在人們的心中只有順應社會,只有順應天命。他們不知道為什麼那麼“順服”,但他們不得不順服,這不得不就是他們的悲哀的根源。

讀《呼蘭河傳》有感 2

每一座城裡,都生活著一個孩子;

每一個孩子,都擁有一座城。

我總不理解,為何童年的記憶是那麼難忘。直到我讀懂了那兩本書,《城南舊事》與《呼蘭河傳》,才明白原來是因為,孩子的心靈是最純潔的,從不會沾染一絲一毫世俗的氣息,所以孩子的記憶裡,會有喜有悲,但,從不會有利益與慾望的交纏。

在遙遠的東北,有那麼一個小鎮,喚作呼蘭河。

在北方的崇山峻嶺間,有過那麼一座城市,喚作北平。

去呼蘭河,看看祖父的園子。

一切都是那麼自然。花兒被燦爛的陽光喚醒了,衝著人們燦爛地笑。鳥兒一不留神飛上天去了,可也沒忘說一聲,天上的白雲又變化出了什麼花樣,東風又在哪裡留了情;蟲子在竊竊私語呢,忙著議論今春哪朵花開得最豔,哪株莊稼綠得像要滴出水來。牆頭的蜻蜓總也飛不遠,孩子的笑聲總也停不了。那最美麗的大紅蝴蝶啊,立在一株莊稼上撲扇著翅膀,倒像蝶夢一般,讓人難辨孰真孰假。

天空藍悠悠的,沖人們笑了笑,又在那裡高高地呆著。

牆邊的櫻桃樹,可從來不結果子;那花香可以傳得好遠好遠的玫瑰,現在才剛剛長出了嫩綠的葉子。

拿頂草帽遮住臉,在這園子裡放縱了睡意,悠悠睡去,給自己一個碧海藍天的夢。

祖父的園子,永遠是快樂的,自由的。哪怕祖母總是罵,祖父也陪著小小的蕭紅,在園子裡不亦樂乎。祖母去世了,蕭紅便跟著祖父一句一句唸詩------“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於是又想到了那棵櫻桃樹,它今年開不開花?

祖父是那個可以一直容著蕭紅的人,哪怕父母都不太喜歡她,也可以將她視作心頭至寶;哪怕她頑皮在他帽子上插了一圈的花,也可以和她一起開懷大笑;哪怕那麼不講理地要淹死鴨子,也可以毫不生氣地哄著她,因為他愛那個孩子,所以他可以用自己的一切去守護她。

去呼蘭河,去逛逛七月十五的盂蘭會。

在河邊,等著月亮高高地升起來,看和尚放下一盞盞河燈。那燈光,一定會把河水照亮吧?只是不知會不會連月亮的光也掩了過去呢?

等燈慢慢滅了後,那長長一道河水上便只剩下一個玉盤似的月亮了。

去北平,去草甸子裡找找。

很高很高的野草叢裡,說不定藏了一個人,給我講講他的故事,送我一把玻璃球;說不定可以找到一個人,聽我一句一句的背誦“我們看海去”那篇課文,定下一起去看海的約定;說不定能遇見一個人,經歷一段有些荒誕的友誼。

我願意相信草甸裡那男人說的話------他不是壞人。是啊,一個一心要供弟弟上學的人是壞人嗎?一個肯和小姑娘坦誠相待的人,會是壞人嗎?一個和英子一樣憧憬著大海的人,會是壞人嗎?他只是用了錯誤的方法試圖去生存而已。英子說,她長大要做一個寫故事的人,但在她將要寫的故事裡,永遠也不會有因偷東西而遭到懲罰的可惡小偷,只會有一個有著極厚的嘴脣,用無奈語氣訴說著生活艱辛的人。英子的世界裡,是隻有善的,她看待世界的方式與大人不同,因為她是善良的,所以她身邊的.一切也是善良的。

去北平,去惠安館裡找找秀珍,去井窩子旁邊等等妞兒。

坐在惠安館窗戶邊,一邊看著蠶吃桑葉,金魚吐泡泡,一邊聽秀珍講著思康三叔的故事,讓她用桂花油梳頭,再牢牢記住那一句讓小桂子早點回家吃飯的叮囑。

去和妞兒一起踢銅錢兒,看她一扭一扭地踢,看她一笑起來臉上那麼熟悉的兩個淚窩,聽她憤憤地說“要找她親媽”去,於是去偷了媽的鐲子來,悄悄帶她去見秀珍。

然後,不知怎的,就在醫院醒來,好像一切都沒存在過。很快搬了新家,有了新的生活。媽媽也以為她把一切都忘了。

那麼真的忘記了嗎?有些東西,藏在心底,有時會偷偷地疼。

呼蘭河,是蕭紅的呼蘭河,然而陪她長大的祖父,還是走了。

北平,是英子的北平,然而給她最大影響的爸爸,還是走了。

園子裡曾經住了祖父,現在埋了祖父。

巷子裡曾經笑聲迴盪,如今一片冷清。

時間總是會帶走些什麼的,所以成長,一直都伴隨著失去。從兒時的小熊布偶,到相伴多年的朋友,再到童年。我們目送著童年漸行漸遠,最終只在記憶的一隅留下一個淺淺的印跡,從此,我們笑得不再純真,哭得也不再徹底。

紅塵滾滾,稚嫩隨時光的腳步慢慢蛻變為成熟,快樂與悲傷也逐漸變得模糊。

歲月悠悠轉了幾轉,彼時無憂無慮的孩子如今也已長成不再純真的大人。他們會遠離自己曾經成長的地方,也會淡忘小時候的種種。然而那些過往啊,從來不曾離開過,就靜靜的呆在那座孩子曾經生活過的城中,不管何時推開城門,記憶總會夾雜著古舊的氣息撲面而來。

不論時光已在曾經的孩子們鬢邊染出多少根白髮,城,永遠都是他們的城,有著記憶的城。

讀《呼蘭河傳》有感 3

假期,老師讓我們閱讀《呼蘭河傳》這本書,當然,推薦閱讀書籍並不是只有這一本書,而是因為我格外喜愛這一本書。

在《呼蘭河傳》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是第三章祖父的大花園,祖父的大花園裡有蜜蜂、蝴蝶、蜻蜓、螞蚱、應有盡有。花園裡不僅有昆蟲,還有許許多多營養豐富的蔬菜,,有嫩綠的黃瓜,金黃的玉米和胖胖的倭瓜等。這個花園裡有小生命、有歡樂、有昆蟲、蔬菜、玫瑰、樹木,每時每刻都有生命在成長。不僅有這些,還有無窮無盡的樂趣呢!不信,我帶你去瞧瞧!

你瞧!小作者把韭菜當做野草砍掉,把狗尾巴草當作穀穗留著。你們說說這是不是趣事呢!趣事可不只這一個。有一次,祖父和小作者到園裡澆花,小作者拿著裝滿水的水瓢,往天上一揚,還大聲喊“下雨了,下雨了。”但這不算最有趣的,我個人認為最有趣的事是在祖父帽子上帶玫瑰花,那時,祖父在地上拔草,他當時知道“我”在捉弄他,可他卻不知道“我”在幹什麼,給祖父帽上插了三十朵玫瑰花,“我”一邊插花一邊笑著,祖父忽然說:“今年春天雨水大,咱們這棵玫瑰花開得這麼香。二里路怕也聞得到的。”“我”聽了笑得哆嗦。全部插完後,“我”跑回了屋,祖父也跟來了。祖父剛一進門,祖母、父親、母親見了大笑起來。而小作者笑得最厲害,在炕上打滾。祖父把帽子摘下來一看,原來玫瑰香並不是因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緣故,而是因為那花就在他頭上。“我”連忙說了一句:“爺爺,今年春天雨水大呀!”祖父也跟著我們笑了起來。這可見祖父十分幽默。

這本書是作家蕭紅的一本自傳體小說,蕭紅從一個四五歲小女孩的視角,既寫下了童年時和祖父的歡快生活,又寫下了童年時的悽慘生活。

我看完《呼蘭河傳》這本書後,似乎自己跟著自己走了一遍,體會到了作者的歡快和悽慘。

這本書寫出了真實,看完後,我都不禁陷入了沉思。

讀《呼蘭河傳》有感 4

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我百感交集。

呼蘭河是一個東北小城,作者蕭紅的童年就是在這兒度過的。這兒有淳樸的鄉情,有四季的美景,還有各類當地的風俗。但是由於當時封建社會的古板保守和城裡居民思想的封建愚昧,因此在書中的字裡行間,雖然沒有作者的特指,但卻無不透露著作者對故鄉人愚昧思想的諷刺。這些迷信的人們真是對待任何事物都執迷不悟。一個生龍活虎的少女,一個還未成年的孩子本該歡笑嬉戲,可卻被這些思想的禁錮活活殘害致死。作為同齡人,我憤怒,作為讀者,我為這個封建社會而感到悲哀,我們不得不說,她也是封建社會的犧牲品,在她身上,有著被男權中心主義深深殘害的烙印。

面對這種情景,我的思緒不由盪漾開來,一個路邊的乞丐湧入我的.大腦。他衣衫襤褸,骨瘦如柴,無家可歸,而且沒有學歷,但是他卻擁有一個正常人該擁有的四肢健全,五官端正,最重要的是他——年紀也不大。一個人最珍貴的是青春,既然仍未失去所謂的青春,為何不懷著自己的抱負去為美好的明天打拼呢?其實仔細回味生活的“一花一草”,一個人活著並不是由錢財才是最重要的。錢財乃身外之物,人世間還有比其更可貴的親情與友情。也許這個年輕人是為生活的窘境所逼而不得放棄自尊乞討為生,以換取微薄的收入。但是有一點是不可置疑的——愛拼才會贏。也許當今社會中一些人為錢財矇蔽了雙眼,不擇手段地為自己謀利益,也許一些人更喜歡不勞而獲,也許在一些人看來錢財的價值已高過一切,有錢才有權勢,有錢才有尊重。但是我們作為肩負著成為祖國新一代棟樑的使命,我們不能為此矇蔽雙眼,而應辨別事情的是非,就像要極力反對愚昧的思想一樣。

讀《呼蘭河傳》有感 5

寒假裡,老師推薦我們讀了一本蕭紅的名著——《呼蘭河傳》,這本書不厚,筆者用了這麼點墨水,就把我領進了上個世紀20年代北方一座普通的小城呼蘭河,那個既不富裕也不繁華的小地方。在這麼一個普通的小城市裡,樣樣俱全,布莊、藥莊、茶莊,洋醫生什麼都有。這裡的人忙這忙那,永遠停不下來,他們對生活抱著麻木不仁、聽天由命的態度,生老病死,一天天過著平凡的日子。

書中第五章,講了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故事,故事是關於老胡家小團圓媳婦的悲慘命運。小團圓媳婦的婆婆性格不好,一有不順心的事情就想打人,她身邊也沒什麼人好打,只能打一點毛病也沒有的小團圓媳婦了。團圓媳婦剛到的時候,大家都很歡迎她。可是一有人打她了,大家又說她該打。婆婆是個心軟的人的,不禁開始後悔為什麼要打小團圓媳婦。後來小團圓媳婦病了,眾人給小團圓媳婦出了很多愚昧的主意:跳大神、亂吃藥、捂被子、洗燙水澡,小團圓媳婦沒過多久就被折磨死了。

小團圓媳婦是一個多天真,多無辜的女孩啊,在作者的筆下,她就是一個弱者,沒有人能夠把她從無辜中救出。她那麼可悲,但那些看熱鬧的人呢,看客們津津樂道地欣賞小城的各種風景。各種喜怒哀樂他們繞有興致地看,他們有些人自己也經歷過,但現在成為了看客,做到了麻木不仁,實際上,他們自己更可悲。這麼多麻木不仁的.人構成了那個舊社會的北方。

死去小團圓媳婦可悲,看熱鬧的人可悲,那個舊社會更可悲。作者通過小團圓媳婦的死對舊中國北方農村的封建文化進行了深刻的批判,讓我們感受到現在的社會比以前好得多了。當然,對身邊的弱者,我們也應當有同情心,盡力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呼蘭河小城,我能讀懂你,但不想遇見你。

讀《呼蘭河傳》有感 6

暑假我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呼蘭河城是多少孩童所向往之地,蕭紅就成長在幸福快樂、無憂無慮的這片土地上,她的兒時生活雖使我羨慕,但令我久久不能忘懷的是,這裡卻造就了小團圓媳婦的想要遺忘之地。

她本是12歲快樂、活潑的孩子,本該享受著童年的快樂,但因家裡的貧困被自己的親生父母拐賣到呼蘭河城的現如今的老胡家。

從此她過上了風霜雨雪,齧雪殘氈的生活,更成了婆婆的撒氣筒。因為她的大方和純潔,婆婆和村裡人甚至認為她被鬼神附體了,請來跳大神,利用各種民間偏方,但都不見效。當年謀財害命的大夫也是常見,為了錢財,什麼傷天害理的事做得出來。最後可憐的她被她的婆婆和迷信者活活折磨死。

生命的價值竟然可與錢衡量,一個鮮紅的生命被迷信、狠心的.婆婆和謀財害命的大夫活活折磨而死,只怪當代社會的腐敗無能。為何?群眾反而可悲這個女孩被鬼神給附體了,甚至眼睜睜的看著這個女孩被折磨,竟然流下了悲傷的眼淚。大夫反而說是用自己的正義來拯救這個生命。讀到這裡,我十分氣憤。人何德何能來用錢和正義來衡量?

真正的正義不是用話語來矇騙世人的眼睛,不是昧著自己的良心而幹虧心事,不是更為了錢而害人。〝正義〞這個詞聽了說了有多少遍,但真正履行的人又有多少呢?

但這些口頭說著〝正義〞的人,某些思想理念影響著生命的長短,甚至能改變人的一生。

明明我和她是同樣的年齡,卻經歷著不同的事。遙想和她比起來,我的童年卻十分幸福,生活的也比較快樂。

遙想過去的黑暗,現在的〝正義〞的警察叔叔來維護社會安定,相信只要有他們在,一定不會讓小團圓媳婦的悲傷經歷在我們這個時代出現。

由小團圓媳婦,我不禁深感幸運,自己生活在一個如此文明、公正的社會,自己能在這樣幸福的環境中生活學習,是怎樣的一種幸福啊!如果不努力學習,怎麼對得起現在的美好生活呢!願我們生活越來越美好,也願悲劇遠離人間!

讀《呼蘭河傳》有感 7

《呼蘭河傳》這本書,是作家蕭紅寫的,雖然寫的都是一些生活中的平常事,卻寫得如此有趣、獨特,我非常喜歡。

《呼蘭河傳》書中寫的是蕭紅自己在呼蘭河城的童年回憶,主要寫二十世紀東北小城呼蘭河的普普通通的勞動人民的平凡生活,揭示了人們生活的貧苦,愚昧。

這本書中最令我難忘的是小團圓媳婦的.故事,當我讀到她不幸去世的時候,我的心情十分沉重,十分同情她的遭遇,心中為她憤憤不平。她才只有十二歲,和我們年齡差不多大,本應該是一個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年齡, 卻被迫賣到了老胡家做童養媳,過上了家畜不如的生活,受盡人間擴磨,最後被活活折磨死,讀了這個故事多麼令人痛惜啊,由於人們的無知和愚昧,活生生地害死了一個十二歲活潑可愛的小女孩。

小團圓媳婦的故事讓我感想到了自己,同樣是十二歲,我在學校裡坐在寬敞的教室裡,聽老師講課;在家裡,身體有一點點不舒服,爸爸、媽媽無微不至地照顧我。可小團圓十二歲卻當了童養媳,捱打,捱罵。我們一定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

希望大家都來讀一讀《呼蘭河傳》這本書,讀一讀裡面悽慘的故事,讓我們感受到現在生活的美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