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呼蘭河傳》有感(14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62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呼蘭河傳》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呼蘭河傳》有感(14篇)

讀《呼蘭河傳》有感 篇1

在這幾個星期裡,我讀了《呼蘭河傳》這一本書,它讓我受益匪淺。

這一本《呼蘭河傳》描寫的是著名作家蕭紅的童年生活。在這本書裡,最先提到了一條大街上的一個大坑,常常讓附近的村民受罪,許多動物都掉了進去,拉馬車的也不例外,拉車的馬常常會掉進去,過路的普通人們呢就幫忙去救馬,而那些在一旁紳士們呢就在一旁看熱鬧。如果我當時在場的話,我會恨不得把那些紳士們全都丟到大坑裡,讓他們也感受一下救馬的那些人的痛苦。

在這本書裡,我最喜歡蕭紅在她家院子裡與祖父一起快樂地玩,還有在她祖父園子裡幫他祖父幹活的那一章。我從中感受到了蕭紅小時候在她家院子裡與祖父玩的時候的快樂,還有她在她祖父的園子裡幫祖父幹活時的自由自在,一點也不拘束,那是多麼得美好。我是多麼得希望我也能夠擁有像蕭紅那樣快樂、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啊!

民國才女蕭紅的創世之作,用詩一般的意境、含淚的微笑,守護著心靈的家園。《呼蘭河傳》它是一篇敘事詩,一片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讀《呼蘭河傳》有感 篇2

這幾天,我讀了蕭紅的代表作——《呼蘭河傳》。

有人說,《呼蘭河傳》像蕭紅的一本自傳而又不是自傳。而茅盾所認為,《呼蘭河傳》不是一本嚴格意義的小說,而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景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這些都是別人眼中的《呼蘭河傳》,真正看完《呼蘭河傳》後,我則覺得,《呼蘭河傳》是蕭紅在為自己兒時的家鄉——呼蘭河所代言。借蕭紅手下的筆,描述出了以兒時蕭紅眼中形形色色的呼蘭河。

這不僅僅是蕭紅自己的一本自傳。這是以一個小女童的視角所看到的呼蘭河的風土人情。

蕭紅如林海音一般,用精湛的寫法再現了當時呼蘭河的情景。將每一個人的性格都真實的反饋在紙上。讓我們看著書,就很容易聯想到當時小蕭紅所在的呼蘭河,當時小蕭紅身邊的人或事。雖性格不同,但他們純樸的民風在蕭紅筆下可是一點也沒少的。讓人讀著讀著就會想到自己的童年。

讀《呼蘭河傳》時,我很容易將自己帶入其中。看到好笑的地方我會笑起來,看到可憐人是我也會替他傷心。在其中我更少讀到了各種風俗,更近地瞭解到了他們的生活。而在裡面讀到了曾經學過的兩篇課文的原著——《火燒雲》和《祖父的園子》,更是意外之喜。

茅盾曾寫到:“《呼蘭河傳》給我們看蕭紅的童年是寂寞的。”是的,蕭紅也多次在《呼蘭河傳》中提到“荒涼”、“寂寞”,但我覺得,蕭紅的童年是無憂無慮的。小城生活有寂寞,必有開心,雖單調,但每天都在發生新事情。

我沒有茅盾那麼有文采,文學。如果實在讓我用一句話概括,評價《呼蘭河傳》的話,我只能說:“這是蕭紅純真的孩童回憶。”

讀《呼蘭河傳》有感 篇3

這個暑假,我看了一本蕭紅寫的《呼蘭河傳》,便沉醉在這本書中了,把

我帶到了二十世紀初的小城------呼蘭河。

這個小城並不繁華,一年四季有非常多的事。在蕭何的筆下,卻寫得如此生

動獨特。

其中,這個小城的東二街道的六七尺深的大泥坑讓我印象特別深刻。不下雨那泥漿好像粥一樣,下了雨,這泥坑就變成河了。在連續三個月不下雨的時候,車伕和馬翻過好幾次車,而翻了之後,過路的人看著他們似乎也起不來,便來幫幫忙。有時因為拖不出馬,而準備走人。但看看馬快被泥坑憋死了,只好又過來再次幫忙,還不時的喝彩“噢!噢!”。鬧得非常熱鬧,也使居民說長道短,得以消遣。當這個坑淹死了豬後,有些人會把死豬拿去賣,並且是非常便宜的。有些小孩就說這是“瘟豬肉”,並且是在許多家長面前說的,便會被家長打。我看後,覺得蕭紅是在諷刺這些貧苦的勞動人民,讓人感到淒涼、悽苦。許多人說過一些不會掉進坑裡的辦法,如:有的說拆牆,有的說種樹,但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想過把泥坑填平。它讓我感慨:多麼愚昧的人民呀!在他們的腦海裡就要順應

社會,順應天意,人是不能違抗天命的,這真是他們的悲哀啊!

在蕭紅童年的後花園中,她與她的祖父一起玩耍,一起幹活,生活充滿了樂趣。在每個人的記憶裡,童年像一幅畫,像一首詩,像一曲歌。因此也不禁讓我想到了自己的童年,也是這麼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快樂的學習,快樂的玩耍,快樂的……似乎幹什麼事情都是快樂而幸福的,而蕭紅的童年就是快樂而寂寞的。這更讓我感受到了蕭紅在離開家鄉來到香港後,她更加懷念自己的故鄉和童年,用自己那輕盈的文筆寫下了這篇文章,沒有什麼幽美的故事,但處處是故事。

茅盾曾經說過:要點不在《呼蘭河傳》不像是一部嚴格意義的小說,而在於它於這“不像”之外,還有些別的東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說更為“誘人”些的東西: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這本經典的小說生動、形象地諷刺了人們的無知、愚昧,同時,蕭紅用了幽默的語言,描繪瞭如此讓人同情、痛恨的一件件事。《呼蘭河傳》這部作品是蕭紅後期的代表作,她通過這部作品,描述了一個灰色的天空,灰色的道路,灰色的城市,灰色的社會。在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人們再善良,也拋不開那些有百害而無一利的舊思想,土辦法。文章的開頭覺得還是非常輕鬆的,但是,讀到後面,會覺得非常沉重。在尾聲的時候,蕭紅寫了她的祖父已經死了,而後花園的主人也不見了,讓我讀了,覺得更加悽慘、悲傷……

《呼蘭河傳》讀完了,而我還久久地沉浸在那一片灰色的畫面當中!

讀《呼蘭河傳》有感 篇4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呼蘭河傳》。這本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讓我對作者蕭紅有了更多的瞭解。

《呼蘭河傳》以散文的手法,回憶了作者的家鄉呼蘭河城與勞動人民的普通生活。前半部分寫了迷信嚴重的封建習俗、單調的生活、呼蘭城的自然風光,以及作者的祖父,和她的童年。後半部分,著重寫了天真的團圓媳婦、古怪的有二伯、勇敢的馮歪嘴子。讓我感受到一個封建思想嚴重的社會。諷刺了那些愚昧無知的人,歌頌了那些追求自由、幸福的人。尤其是馮歪嘴子頑強的生命力,讓我感受到呼蘭河生生不息的希望。

蕭紅的童年是快樂自由的。她和祖父經常在園子裡鏟地、拔草、澆水……蕭紅童年的快樂回憶全都裝在了這個大花園裡了。

呼蘭小城的盛舉是荒唐可笑的,如跳大神、放河燈、抽帖……這些封建習俗是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蕭紅用女性溫婉的筆觸,揭示了小城居民貧窮、絕望、無知、麻木。同時,讓人又感到悲涼、悽慘。最讓我憶憶深刻的就是團圓媳婦了。12歲的她本該是無憂無慮地:在父母身邊撒嬌,和小夥伴玩鬧的純真女孩。但她卻被賣了作童養媳,不僅需要幹活,還要忍受婆家無端的打罵,甚至以治病為由,遭受了慘不忍睹的折磨如:跳大神、吃偏方、用開水洗澡,最終慘死……

可怕的封建習俗、可怕的麻木不仁閱讀了這本書,我感受到了封建社會的可怕,也體會到了作者對呼蘭河的複雜情感。

讀《呼蘭河傳》有感 篇5

寫《呼蘭河傳》這本書的人名叫蕭紅,他原名叫張迺瑩,由於她一生坎坷,所以寫出來的文章到最後都會表達出一種激憤與批評當時社會一種不好的現象。 “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是矛盾先生對《呼蘭河傳》的評價,我認為非常對。

“一篇敘事詩”體現在作者小時候的各種經歷,從她一開始跟著祖父去菜園子裡胡鬧,到她來到街市上觀察那些好玩的事情。有“大水泥泡子”,有“祭拜死人的老祖廟”,還有一些豐富的傳統活,讓我體會到了那裡的風土習俗。最後她還將她的一些周圍鄰居的事也講給我們聽了。這不就是一篇完美的敘事詩嗎?

“一幅多彩的風土畫”體現在當時的風土習俗,像“放河燈”啦,“跳大神”啦,“野臺子戲”啦等許多在我們南方一般見不到的東西,在她們那就常出現。這樣也就更加的豐富多彩,饒有情趣了,也非常的有意思。 “一串悽婉的歌謠”體現在當時不合理的婚姻包辦現象,一切由大人說了算。而且在那兒的人情味也不是很濃,誰家死了個人,第二天就該做什麼就做什麼,好象沒發生過一樣。最可怕的是哪家人有錢和誰說定了“我出5000吊錢買你家的娃”,只要家長說行就行,孩子一生就由那人操控了。 整本書看下來,歡樂給了我不少,但我們是不是該反省一下人類的愚昧無知,改造一下我們的靈魂呢?我認為是的。

讀《呼蘭河傳》有感 篇6

讀《呼蘭河傳》有感我最近在讀一本書,書的名字叫《呼蘭河傳》,它是一個20世紀80年代的一個叫蕭紅的女作家寫的,我覺得她的'文筆非常大氣。

蕭紅以灰色的筆調描述了呼蘭河。書中,蕭紅用輕盈的筆調寫下了她的童年,其中,蕭紅很多次提到了她的祖父與她嬉戲玩耍的場面,因為在家中,只有祖父最關心她,而其他人卻非常歧視她。書中有一處情節最是我難忘,蕭紅趁祖父不注意,往他的帽子上插滿了玫瑰花,祖父卻沒有察覺,還說:這季節的玫瑰真香啊!蕭紅在旁邊哈哈大笑。讀到這裡,我感覺蕭紅的童年是過得非常無悠無律同時也感到自己身在童年感到高興,是呀,童年是上帝送給我們最好的禮物,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童年。

我又為蕭紅感到惋惜,因為她31歲就死了,如果她不這麼早死的話,也許還能給我們留下更多更好的作品。平淡得像秋水一樣,一個灰色的天空,灰色的道路,灰色的城市,灰色的社會。在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人們再善良,也拋不開那些有百害而無一利的舊思想,土辦法。拋不開,傾家蕩產、家破人亡也是必然的。呼蘭河畔的生活,故事裡充滿了那時候的人的迷信的影子,什麼海龍王啊,什麼叫魂啊的,說來說去還不是為了個大泥坑。那裡人是蕭紅那年代最平凡的一種人,靠自力更生卻擺脫不了小市民的身份,為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喋喋不休。爛漫的筆調下刻畫出的一個寂寞的世界。迷信還是迷信,跳了大神,給人去病。看了生日再去嫁,若是生日不好但家財萬貫的男孩是可以嫁得的。雖然這麼愚昧,這麼這個樣卻在這麼個家庭還有這麼個溫馨,點點的那種,好像炊煙一樣迷茫,摸也摸不著,碰也碰不透〈呼蘭河傳》裡的故事,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的,苦悶和寂寞也一樣,而這一心情投射在《呼蘭河傳》上的暗影,但見之於全書的情調,也見之於思想部分,這是可以惋惜的,正像我們對蕭紅的死一樣惋惜。

啊,真想永久停留在童年。可是時光總是要走的。那就用一顆善良、熱情、奮進的心來好好珍惜、感受這如花的大好時光吧。

讀《呼蘭河傳》有感 篇7

暑假裡,我讀了蕭紅的《呼蘭河傳》。書中講了我和祖父一起經歷的有趣的故事。我一看就喜歡上它了。幾乎是一口氣將它讀完的。

我還記得其中有一段特別有趣。一想到我就不由自主的想要笑。它講的是我在後園裡隨手摘了一束玫瑰。給祖父戴在草帽上。而祖父卻渾然不知。我為自己這樣的惡作劇沾沾自喜。笑得上氣不接下氣。甚至引得外婆也跟著一起笑個不停。可祖父還說道:“今年春水的花香二里都能聞到。”不用說,我就笑得更厲害了。這一段我忍不住讀了好幾遍,每讀一遍都不由得笑一次。

合上書我經不住想:我和祖父一起是多麼快樂多麼自由呀!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可以盡情的自由的瘋。想怎麼瘋就怎麼瘋,想瘋多久就瘋多久!漸漸的,漸漸的,從我的自由,快樂中。我,又感覺到了祖父是多麼的疼愛我啊!正是因為他疼著我、寵著我、由著我,我才會這樣的自由快樂。

此外書中還講到了,東二道街上有個大泥坑。有六七尺深,因為在那個大坑裡曾經淹死過人、豬,狗、貓、馬。所以幾乎每家都知道那個大坑。有的人說拆牆,有的人說種樹,就是從來沒有人說要把這個坑填平。讀到這裡,我恨死了這個大坑,我想作者大概也不喜歡它吧!那裡的人們也不喜歡它吧!我甚至在夢中也夢到了這個大坑。一夜過後,她神不知鬼不覺的消失了人們高興的手舞足蹈。我一高興卻醒了空歡喜一場。

在作者的筆下它的童年是快樂的。她從小在後園裡長大和祖父一起玩,一起幹活。他和祖父時時刻刻在一起,它的童年充滿了歡樂。

《呼蘭河傳》我讀完了,可我的思想還沉浸在蕭紅那充滿歡樂的童年裡。我從書中深深感受到了童年是一首歌。

讀《呼蘭河傳》有感 篇8

一串悽婉的歌謠,有著悽婉的旋律,有著悽婉的作詞。有一本書吸引著我的眼球,有一位作家的文筆牽動著我的心絃,蕭紅的《呼蘭河傳》帶給我無限的感想。

茅盾先生說過:“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蕭紅一渾濁而又輕盈的文筆創作了這部抒情詩般的《呼蘭河傳》。灰色的色彩、平靜的敘述、暗淡的畫面,這些帶我領略了在北邊陲小鎮的風土人情,讓我認知了當時舊中國對人性的扭曲,對人格的損害的社會現實的否定。作者將自己懷念故鄉和童年的情感寄於其中,又包含諷刺了當時舊社會的迂腐和封建,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讓我感覺這像一條悠悠的河流,又緩緩從容地流淌著,時而濺起幾朵機智、幽默的浪花。在蕭紅清新自然的文筆下,我看到她與自己和藹的祖父在後花園度過的美好時光,看到了呼蘭河的一群善良的人,但舊社會的薰陶使他們變得十分迷信、貪婪。

在這部溫婉如詩的小說裡,我最喜歡的一部分是小說末尾的篇章《尾聲》,裡賣“以前住著我的祖父,現在埋著我的祖父”這句話簡明祖父去世了,他生前死後都居住在這呼蘭河的小城裡,寄託了作者對祖父的懷念。作者將自己的情感在這一章裡表達的淋漓盡致,婉轉的話語來祭奠童年,這又是多麼淒涼,多麼空虛……我們更應該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更應該慶幸自己童年是這麼美好。

一串歌謠歌頌著她寂寞的童年,傳唱著呼蘭河的故事……品味《呼蘭河傳》,品味她的悲傷,品味自己的童年……

讀《呼蘭河傳》有感 篇9

以前教學《火燒雲》時知道了蕭紅這個人。教了《祖父的園子》之後便對她的文字產生了興趣。作者描繪的童年生活是那麼無憂無慮,那麼自由自在,那麼天真無邪。讀了她的文章便極其嚮往她所描繪的生活天地,那滿園的黃瓜、倭瓜、苞米,處處充滿生機,長的那麼自由,那麼隨意。願意開花便開花,願意結果便結果,即便不開花不結果,也沒有人管她。那麼自由生活,那麼閒散的心境,使蕭紅的童年浸潤著泥土地的芬芳,她也像一棵自由的小苗一樣無拘無束地生長著。

喜歡蕭紅的文字,購得《呼蘭河傳》一睹為快。這本書裡包含兩個中篇小說《呼蘭河傳》和《小城三月》,另外還有許多短小的散文。我感到寫的最好的還是《呼蘭河傳》,在這部小說中,作者用平實的充滿童真童趣的語言,講述了自己的童年生活。那些文字既像一個人絮絮低語,又向對著別人娓娓傾訴。童年的蕭紅沒有得到父母的疼愛,但是慈愛的祖父卻給了她無盡的愛與關懷,讓她的童年充滿了快樂與溫暖。在她的童年裡,祖父的園子是她真正的樂土,在這裡沒有同齡的夥伴,只有那些茁壯的蒿草、韭菜、櫻桃樹……在蒿草中覓食野果的蕭紅是大自然的孩子;在韭菜地裡睡覺的蕭紅是大自然的孩子;在櫻桃樹下流著口水期盼果子成熟的蕭紅的大自然的孩子。大自然的生機和活力,讓蕭紅覺得,園子裡到處都是明亮的,到處都是充滿生機的。這時候的蕭紅是多麼幸福。在她家那個寬大的院子裡,住著幾家窮人,蕭紅每天都和這些人接觸,在他們身上,她看到了淳樸善良,也看到了自私和愚昧。那個慘死在封建愚昧思想下的"團圓媳婦",那個窮困潦倒的"有二伯",還有那個命運多舛的"歪嘴李"。這些構成了她童年時代刻骨銘心的記憶。

童年的蕭紅衣食無憂,生活的自由幸福,可是成年後她的婚姻卻是非常不幸。和蕭軍同居的時候卻懷著負心前夫的孩子,她和蕭軍,一個多愁善感,一個豪俠仗義,一個是長不大的孩子,一個是錚錚男兒。如果像童話裡說的那樣,和蕭軍的結合就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倒也不會讓人有這麼多的唏噓感嘆,可是生活並非童話。他們的婚姻維持了兩年便因為性格不和而分道揚鑣。當她再和端木蕻良結婚的時候,懷著的卻是蕭軍的孩子,自己的枕邊永遠是和自己肚子裡的孩子毫無關聯的愛人。枕邊人與腹中胎兒的割裂感,血肉分離的剝離感,在蕭紅的靈魂中蝕出一個駭人的黑洞,一寸寸蔓延。這個女人,怎麼會有甜蜜的笑容。

多情的她,多才的她,可嘆人生無常,命運無常。三十二歲的玉人人便香消玉殞。

1940年12月20日,蕭紅在寂寞、苦悶懷舊的心情中,寫完了長篇小說《呼蘭河傳》。作品通過對自己故鄉的回憶,以樸素率直、悽婉細膩的筆調,真實而感人地再現了她童年時代東北農村黑暗、落後、愚昧的社會生活,揭示了舊的傳統意識對人民的束縛和戕害,表達了她對家鄉人民苦難境遇的深切同情。同時,對舊風俗、舊習慣進行了無情的鞭撻。

《呼蘭河傳》帶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茅盾先生在序言中稱‘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景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讀《呼蘭河傳》有感 篇10

這本書是中國著名女作家蕭紅在1911年6月—1942年1月著寫,她在當時也是被譽為民國的四大才女之一。本書主要描寫的是黑龍江支流和松花江支流位於黑龍江省中部的小興安嶺匯合後的呼蘭河區域的一些事情。

而我感觸最深的是作者描寫的大水坑、千變萬化的火燒雲和漂亮的後花園這一些事情。

在呼蘭河的路上有一個大水坑,一般在下了雨之後是非常危險的,水坑很深,經常有鴨子和豬等牲畜掉進去,於是呼蘭河上的豬肉非常的便宜,但是青一塊,紫一塊的又引發了一片爭議,說是瘟豬肉的一邊是小孩子,另一邊卻是大人,兩邊互相爭吵,沒有分出勝負,自然也就不了了之了。

在呼蘭河的天空上有著一片又一片火燒雲,下午時分人們出來看火燒雲,天空上紅燦燦的,千變萬化,一會是這樣的形狀,一會又是另外的形狀。

最後就是祖父的園子了,據我瞭解蕭紅的祖父名叫張維禎,是一個慈祥和藹的老人,也是給蕭紅留下了最深的影響,她在祖父的園子裡好像一隻快樂的自由的的蝴蝶,不一會整個園子就跑完了。

我喜歡呼蘭河傳,喜歡大水坑和火燒雲,也喜歡祖父的園子。它們直接敘述了呼蘭河岸邊的一個小村莊中一戶人家,那裡的一切都是那麼令人懷念啊。

讀《呼蘭河傳》有感 篇11

我最近在讀一本書,書的名字叫《呼蘭河傳》,它是一個20世紀80年代的一個叫蕭紅的女作家寫的,我覺得她的文筆非常大氣。蕭紅以灰色的筆調描述了呼蘭河。

書中,蕭紅用輕盈的筆調寫下了她的童年,其中,蕭紅很多次提到了她的祖父與她嬉戲玩耍的場面,因為在家中,只有祖父最關心她,而其他人卻非常歧視她。書中有一處情節最是我難忘,蕭紅趁祖父不注意,往他的帽子上插滿了玫瑰花,祖父卻沒有察覺,還說:“這季節的玫瑰真香啊!”蕭紅在旁邊哈哈大笑。 讀到這裡,我感覺蕭紅的童年是過得非常無憂無慮,同時也感到自己身在童年感到高興,是呀,童年是上帝送給我們最好的禮物,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童年。我又為蕭紅感到惋惜,因為她31歲就死了,如果她不這麼早死的話,也許還能給我們留下更多更好的作品。

平淡得像秋水一樣,一個灰色的天空,灰色的道路,灰色的城市,灰色的社會。在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人們再善良,也拋不開那些有百害而無一利的舊思想,土辦法。拋不開,傾家蕩產、家破人亡也是必然的。

呼蘭河畔的生活,故事裡充滿了那時候的人的迷信的影子,什麼海龍王啊,什麼叫魂的,說來說去還不是為了一個大泥坑。那裡人是蕭紅那年代最平凡的一種人,靠自力更生卻擺脫不了小市民的身份,為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喋喋不休。爛漫的筆調下刻畫出的一個寂寞的世界。迷信還是迷信,跳了大神,給人去病。看了生日再去嫁,若是生日不好但家財萬貫的男孩是可以嫁得的。雖然愚昧,卻在這麼個家庭還有一些小小的溫馨,點點的那種,好像炊煙一樣迷茫,摸也摸不著,碰也碰不透

《呼蘭河傳》裡的故事,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的,苦悶和寂寞也一樣,而這一心情投射在《呼蘭河傳》上的暗影,但見之於全書的情調,也見之於思想部分,這是可以惋惜的,正像我們對蕭紅的死一樣惋惜。

啊,真想永久停留在童年。可是時光總是要走的。那就用一顆善良、熱情、奮進的心來好好珍惜、感受這如花的大好時光吧。

讀《呼蘭河傳》有感 篇12

前不久,我看完了蕭紅的鉅著《呼蘭河傳》,作家稱這是一部優美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蕭紅以一個北方小城的單調美好,敘述了呼蘭河傳人生的故事,裡面有對善良、樸實、勤奮的讚美,也有對愚昧、麻木、迷信的批評,主要寫了小城人們卑微平凡的生活和精神上的盛舉,第三——四章寫了“我”與祖父的童年時光以及“我“家房子的荒涼;第五——七章節寫了團圓媳婦的悲慘遭遇、有二伯的故事以及馮歪嘴子一家的不幸生活。

祖父讓我記憶深刻,因為他和藹可親,祖父總是笑盈盈的,每次祖父見到孩子都要開一個玩笑,比如伸出手把那孩子的帽子取下來了,有時放在長衫下面,有時放在袖口裡面,祖父很喜歡孩子們,孩子們也喜歡祖父,而對於我,祖父尤其喜歡。祖父還很善良,看到胡家在打團圓媳婦,就勸老胡不要動手,要以理服人。給整個故事增添了一絲暖人的色彩。

還有馮歪嘴子,他的王大姑娘死後,他就一個人堅強地帶著兩個孩子,雖然有時也偷偷地抹著眼淚,但他一旦看見他的大兒子能牽著小驢飲水了,就立刻笑了起來,他只是想滿懷希望地活下去,他對生命有一種珍視,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光明,而這絲光明,足以讓我們擁有希望。

這本書也教會了我們許多道理,人人都要有顆善良的心,要充滿希望地面對未來。是啊!哪怕生活再苦再難,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呼蘭河傳》這本書值得大家去閱讀。

讀《呼蘭河傳》有感 篇13

寒假裡,老師推薦我們讀了一本蕭紅的名著——《呼蘭河傳》,這本書不厚,筆者用了這麼點墨水,就把我領進了上個世紀20年代北方一座普通的小城呼蘭河,那個既不富裕也不繁華的小地方。在這麼一個普通的小城市裡,樣樣俱全,布莊、藥莊、茶莊,洋醫生什麼都有。這裡的人忙這忙那,永遠停不下來,他們對生活抱著麻木不仁、聽天由命的態度,生老病死,一天天過著平凡的日子。

書中第五章,講了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故事,故事是關於老胡家小團圓媳婦的悲慘命運。小團圓媳婦的婆婆性格不好,一有不順心的事情就想打人,她身邊也沒什麼人好打,只能打一點毛病也沒有的小團圓媳婦了。團圓媳婦剛到的時候,大家都很歡迎她。可是一有人打她了,大家又說她該打。婆婆是個心軟的人的,不禁開始後悔為什麼要打小團圓媳婦。後來小團圓媳婦病了,眾人給小團圓媳婦出了很多愚昧的主意:跳大神、亂吃藥、捂被子、洗燙水澡,小團圓媳婦沒過多久就被折磨死了。

小團圓媳婦是一個多天真,多無辜的女孩啊,在作者的筆下,她就是一個弱者,沒有人能夠把她從無辜中救出。她那麼可悲,但那些看熱鬧的人呢,看客們津津樂道地欣賞小城的各種風景。各種喜怒哀樂他們繞有興致地看,他們有些人自己也經歷過,但現在成為了看客,做到了麻木不仁,實際上,他們自己更可悲。這麼多麻木不仁的人構成了那個舊社會的北方。

死去小團圓媳婦可悲,看熱鬧的人可悲,那個舊社會更可悲。作者通過小團圓媳婦的死對舊中國北方農村的封建文化進行了深刻的批判,讓我們感受到現在的社會比以前好得多了。當然,對身邊的弱者,我們也應當有同情心,盡力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呼蘭河小城,我能讀懂你,但不想遇見你。

讀《呼蘭河傳》有感 篇14

當我翻過最後一頁,我深深地被這本書打動了。這本《呼蘭河傳》講述的是蕭紅童年時的故事。裡面有各種形形色色的人物:有祖父,祖母,迷信的胡家,被打死的小團圓媳婦……還有各種各樣的節日。著名文學家矛盾先生曾評價道:它是一首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圖畫,一串悽婉的童謠。

我最同情小團圓媳婦的命運。一個十二歲的生龍活虎的少女,被一群受到愚昧思想的人們活活殘害致死。我們不得不說,她也是封建社會的犧牲品,在她身上,有著男權中心主義深深的痕跡。有二伯一無所有,居無鎖定,給他東西不吃,不給就罵。雖然地位不及僕人,但卻是主子的思維。他收到封建思想的毒害,自卑而自大,麻木時而清醒,這是一個具有阿Q精神的小人物。

全書的尾聲,語言質樸,含著淡淡的憂傷,讀完全書,我很呼蘭河的古老保守,很人們思想的愚昧,醜陋的民國。你現在也找來這本書來讀一讀吧,相信你也有不小的收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