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14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12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書筆記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14篇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 篇1

冰心曾稱《穆斯林的葬禮》為“一本奇書”。作者霍達用她獨特的哀傷筆觸,向我們講述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樑、韓兩家三代人的愛恨情仇,玉月交融的悽美故事。

懷著複雜的心情讀完最後一頁,我的腦海中浮現出納蘭性德的四句詩: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如果一切從頭開始,璧兒與玉兒未與易卜拉欣相遇,如果新月與楚雁潮不曾相識相知,命運的齒輪是否會有所改變?穆斯林的葬禮,究竟埋葬了什麼?要解答這一切,必須從璧兒——樑君璧開始。

少女時期的璧兒是全書中最美好的人物,連後來近乎完美的新月都要遜她三分。她聰慧賢淑,雖未曾讀過書,卻將家中事務打理得井井有條普;她孝順父母,疼愛妹妹,買回的櫻桃一定要父母妹妹先嚐;她剛強不屈,在父親病逝後絲毫不屈服於仇人蒲綬昌……她溫柔而堅毅,幾乎完美的形象讓人愛惜不已。然而,她唯一致命的弱點——眼界窄小,沒有文化,成為了日後所有悲劇的源頭。她不理解愛情,只懂得“過日子”;她學不會寬容,逼垮了賴以生存的奇珍齋;她不明時局,導致了新月的意外出生,導致了下一代人更悲慘的命運!惹人愛的璧兒,咄咄逼人的韓太太,樑君璧的轉變讓所有人心寒,究竟是什麼使她的形象天翻地覆?

是時代!

抗日戰爭前,百姓們的思想仍停留在一粥一飯,而八年抗戰開始後,無數有識之士開始了“安得廣廈千萬間”的思索,澎湃的思潮湧動,新一代青年誕生於世。一生嗜玉的韓子奇,成為了其中一員,而樑君璧,舊時代培養了她腐朽的思想,不可能再有任何改變,她永遠只是一個自私自利的小市民!而她的妹妹樑冰玉,同韓子奇思想一致,惺惺相惜,兩代人的悲劇由此而始,可笑可恨!

樑亦清、韓新月的葬禮,是題目“穆斯林的葬禮”的由來。然而,面對窗外綿綿細雨,我不禁沉思:葬禮只是單純的葬禮麼? 顯然不是。

作者是生在新中國的新回族,她想要通過這個故事埋葬的,正是那些如同樑君璧一樣的、思想止步不前的傳統穆斯林們!為那些家族偏見、民族偏見,那些毒害中國人民的'思想糟粕,舉行最後的葬禮!作者希望同是炎黃子孫的我們,能懷著平等的心態對待所有人,不要再出現書中的悲劇。

人生若只如初見,回到易卜拉欣打碎玉碗的那一刻,回到楚雁潮與新月初遇的那一刻,回到奧立佛身中彈片前的那一刻……時光無法倒流,悽美的故事終成永恆。

時代鑄就悲劇,悲劇成就《穆斯林的葬禮》。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 篇2

雁歸有時,潮來有汛,惟獨明月不再升起。

——霍達《穆斯林的葬禮》

期望太大,看書名覺得是本很恢弘的書,細看後又無法苟同裡面的些許內容與觀念。

?用了幾天時間看完了這本書,外表是宗教、歷史、玉器、時代,內容是兒女情長。

一本書,兩條線。月,玉。

玉雖美,但易碎;月雖美,卻難圓。三代人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分別圍繞著有“玉”和“月”一絲一縷地展開,最終卻又緊緊地纏繞在一起,剪不斷,理還亂。樑亦清磨了一輩子玉,最終為玉而亡;韓子奇守了一輩子玉,最終一無所有;楚雁潮衝破險阻追月,結果月不在了。《穆斯林的葬禮》感覺像是看了一篇唯美淒涼的.愛情散文,如詩如畫。

罷了罷了,書中再悲苦,我們的生活還得繼續!?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 篇3

這些天在閱讀Hoda的《穆斯林葬禮》時,我聽說過“回回”民族,但沒有把它和穆斯林聯絡起來。讀完這本小說,我瞭解到我們56個民族中有10個是穆斯林。

小說描寫了一個穆斯林家庭60多年的起起落落,三代人的命運起起落落,母親和女兒在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內在結果卻交織著愛情悲劇。我感受到了一千多年來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同時,它也為人們長久以來的民族意識和種族歧視感到悲哀。

書中的燕京大學讓我羨慕和嚮往。韓子奇的生活很艱難。他一生都在為他的“玉”而戰。這是令人欽佩和痛苦的,但他是如此懦弱和嘆息在愛面前。就像作者對自己死後生活的總結:他自己只能被歸為黃土的光禿禿的條條,什麼也不能帶走,只有疲憊的身體,空虛的靈魂,傷痕累累的心靈,一種不可饒恕的深深的罪惡……韓寒Xinyue,一位年輕的活潑的生活這麼早結束了,沒有時間去享受生命的美麗,她沒有時間展開理想的翅膀,所以悄悄離開,最感人的是新月和朱老師驗鈔,在兩年的相識,一起頑強的毅力和疾病,持續追求生命的.價值,但最終仍然。無法逃避疾病的魔力。這一切都與韓子奇和樑秉玉有關,他們是新月的“父母”。樑炳璧有幾分同情,有幾分可恨,也有幾分噁心。在某種程度上,她也是一個悲劇人物。

故事的結尾很感人。樑秉玉和朱延超在墓地相遇。他們倆都受到新月的喜愛。他們也被新月所喜愛。相對的沉默就是沉默。天地間那悠長的鋼琴聲迴盪著,如春歌,如低語,如春蠶吐絲,如孤雁盤旋……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 篇4

《穆斯林的葬禮》情節一波三折,緊張,耐看,讓我拍案叫絕!人物滿是滄桑之變的厚重,世俗人情充滿了美與醜,善與惡的矛盾。全篇以月為引子,娓娓道來。樑亦清與韓子奇的師徒情義,樑君壁與樑冰玉的姐妹恩仇,韓子奇與樑君壁與樑冰玉的感情交雜,韓新月和楚雁潮的生死戀情,四條線鋪開,寫了玉器世家,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的盛衰及命運的沉浮。人世倫理的衝突和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最終隨著葬禮歸於沉寂。《穆斯林的葬禮》以獨特的情節和風格引起轟動。具有催肝裂膽的藝術魅力,此書獲得1991年中國作家協會第三屆茅盾文學獎。

別看霍達是個女人,文字結構,思想見識,寫作功底與男人相比毫不遜色。但看到後邊,我卻流淚了:新月,一個多麼清純,多麼努力向上的女孩子,卻在豆蔻年華之際,因心臟病復發,治療無效,像花朵一樣地凋謝了。短暫的師生戀情,隨她一起葬入墳塋,後痛卻留給戀人——她年青的老師楚雁潮。愛情面對生離死別誇張了它的神奇,強化了它的悲切。

讓我流淚的不是愛情,而是缺憾,是現實生活的無奈和掙扎,是家庭矛盾和爭鬥,是父母情感的糾葛,使新月成了犧牲品。而且這都是來自親人之間的扼殺和摧殘,人性的劣根性寫的入木三分。是缺憾讓我看到了自身弱點,它讓人反思:家庭氣氛的優劣,對孩子有著不可估量的'殺傷力。如何調劑,如何把握,這很重要。為什麼男人和女人都在苦苦地尋找著愛情,尋找著自己的另一半,就是為了達到至善至美的境界。掬一把同情的淚給天下因真愛而不能結合的斷腸人!我深深地期盼,這個世界,每一個家庭有真情和溫暖,別在互相爭鬥、殘殺,讓子女心靈和肉體受傷!

另外,愛情的曲折,人生的苦難寫的那麼深沉動人,讓人感慨:愛情是一種永恆的記憶,苦難是一筆珍貴的財富。有位朋友說的好:也許,有些人註定一生苦難,但是,奮鬥與自強,始終會贏得人們的尊敬和愛慕。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 篇5

《穆斯林的葬禮》,小說中的情節使我陷入了深深地同情與無奈之中。在這種看了某些世俗人所理解的宗教教義的籠罩下,一切註定就只能是一個無法取得圓滿結局的悲劇。

小說中,樑亦清作為一個玉雕技藝高深的匠人,始終過著一種與世無爭,小心翼翼的生活。但他對自己事業的執著,對玉全身心的熱愛,讓人看到了中華民族自古所崇尚的一種善良、仁義與忠信,但這些並不能讓他免遭黑暗社會勢力的代表人物蒲老闆的壓迫與欺凌,他生活的環境,最終將其摧毀。韓子奇從流浪而來,是一個虔誠的穆斯林朝拜者把他送到了故事的`中央,他成了樑亦清的唯一徒弟,並得到了師傅的真傳。在師傅慘然離世後,韓子奇接手了師傅留下的一切,包括未完成的“鄭和航海玉雕”,一個破敗的家以及三個孤兒寡母。韓子奇在事業上無疑是成功的,在他的努力下,“玉王”這個名字享譽京城。但他與樑家大女兒樑君壁的結合,與其說是一種愛情的發展,不如說是一種生活的憐憫與相互依靠,正是這種憐憫與依靠,當他們事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時,結症也就相應出現,於是,一個不可饒恕的罪孽開始產生。在新潮思想教育下的樑君壁的妹妹樑冰玉,大膽的與自己的姐夫韓子奇真正相愛,還有了他們愛情的果實——韓新月。韓子奇最終在良心的譴責與惶恐中回到了自己的家,但在這樣的背景下,小新月註定將要承受自己父母所留下的苦果。

新月也在流浪中誕生,是命運將她送進了一段悽美動人的愛情故事裡。新月是無辜的,從她一出生,就患上了先天性的心臟病,似乎是造物弄人,這樣殘酷的懲罰在繼續延續。新月最終遇上了一個與她至死相愛的人——楚雁潮。但當她開始選擇自己的愛情時,一種無法逾越的障礙卻擺在了他們頭上。在世俗與宗教的阻撓下,一切都將成為不可能,因為楚雁潮不是一個穆斯林。對這種不可能的妥協,作者只能是安排他們天地相隔。

小說伴隨著一個個的葬禮而完成了一段段的故事,最終輪到了新月,非常細膩地刻劃了一出出感人至深的情節。

文中最令我感動的一處細節描寫是楚雁潮對新月有力的勸慰“如果看不到明天,今天也就毫無意義,牢牢地抓住今天,明天才能屬於你!誰說你不能上學、不能再做翻譯工作?積極地治療,把身體養好,一年不行,兩年,總有一天,你會健康地返回燕園!人,最可怕的不是疾病,而是喪失了意志和信念,不要自暴自棄,不要消極等待。”新月雖然在花季的美好年齡逃不過命運的安排最後走向生命的終結,但她是幸福的。楚雁潮成為她精神上的巨大支持者,並且他們彼此深深愛戀。無疑,新月是幸福的。她值得擁有這樣的幸福。直到小說故事結尾時,我仍感到新月活著,她是那麼堅強、勇敢……她的樂觀勝過健康的普通人。

看過這部悽美的傑作,我感慨良久,在無形中似乎成長了許多,好的文學作品正如好茶,啜飲一口都會歷久彌香……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 篇6

“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兩根故事線,一大家子人的悲歡離合,就這樣交織重疊地,從作者筆下娓娓流出。“一道門,隔著兩個世界。”

——一個是玉的世界,一個是月的世界。霍達用穿插的筆法,寫下了如此震撼人心的一部作品,為我們展示了穆斯林獨特的風俗習慣和人生歷程,描繪了回族人民在“人生的舞臺上,悲劇,喜劇,輪番演出,不捨晝夜,無盡無休……”的“演出”,體現了他們生生不息的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古都京華老字號玉器行“奇珍齋”的主人樑亦清,原是回族低層的琢玉藝人,他家有兩個女兒,長女君璧長於心計,次女冰玉聰慧善良。一天有位長者帶名少年去麥加朝聖路過樑家,少年被精美玉器所吸引,決定留下當學徒,這就是本書主人公韓子奇。師徒兩人正為一件訂貨勞作,這是專做洋人買賣的“匯遠齋”定做的“鄭和航海船”。鄭和是回族的英雄,他們決心做好這件光耀民族精神的作品,三年的精雕細刻將在中秋佳節完成。不料樑亦清突然暈倒在轉動著的玉坨上,寶船被毀,人也喪命。為了抵債,韓子奇到“匯遠齋”當了學徒,苦熬三年終成行家。

他回到奇珍齋娶了長女君璧,決心重振家業,十年之後名冠京華,又得貴子取名天星,幸福度日。可是日寇侵華戰爭爆發,韓子奇擔心玉器珍品被毀,隨英商亨特來到倫敦。妻妹冰玉不顧姐姐反對,偷出家門執意隨姐夫遠行。

在倫敦亨特之子奧立佛深深的迷上了冰玉,但奧立佛在倫敦大轟炸中不幸喪生,冰玉在孤獨,思鄉的情況下與韓子奇相愛,並生下女兒新月。戰後一同回國,姐姐不容兩母子,冰玉決定帶女兒遠走他鄉,韓子奇苦求,留下女兒。新月逐漸長大成人,以優異成績考上北大西語系。上學後與班主任楚雁潮發生愛情,因楚系漢族,為樑家反對,他們的愛情卻在阻撓中愈加熾熱。而哥哥也因母親的心計所使,娶了新月的同學,當發現時,一切都來不及了。新月紅顏薄命,因嚴重心臟病不幸逝世,楚雁潮及新月一家悲痛欲絕。韓子奇瞬間蒼老,母親也終於明白自己的過錯,哥哥,嫂子挑起了家裡的擔子。後來韓子奇,樑君璧相繼去世,韓天星也有了一雙子女。

多年以後,冰玉回來了,但一切都也物是人非……讀完這本書的時候我哭了,我是很少流眼淚的人,平日裡不管多感人的故事或是電影我都沒怎麼哭過,但《穆斯林的葬禮》卻深深的感動了我,在故事結束後我有一種悵然若失的感覺,以往的書裡都有著讓我愛憎分明的人物,可這本總是讓我充滿著一種惋惜和不捨,三代人的故事,似乎每個人都不行的成為了一場悲劇。

樑亦清一個老實、本分的琢喻藝人,在雕琢驚世作品“鄭和航海船”最後關頭玉毀人亡,留下妻子和兩個女兒,使原本辛福美滿的家庭一下失去了支柱,樑君璧作為長女本事天真爛漫的年紀卻不得不挑起家庭的重任,韓子奇則到“匯遠齋”做了學徒,他們因玉結識,又因玉而改變了各自的命運。在韓子奇與樑君璧喻樑冰玉兩姐妹的感情糾葛中,我們不能單純的說誰是受害者,因為他們都失去了很多。樑君璧多年來的守候等來的是丈夫與自己親妹妹有染並已生下一個女兒的殘酷事實,而韓子奇原本幸福的三口之家卻不得不面臨如此尷尬的局面,而樑冰玉不得不丟下年幼的.女兒遠走他鄉。看似解決了一切,剩下的卻也只是一個貌合神離的家。

新月是一個善良、純潔、開朗的女孩,一充滿青春活力的生命,在這個已經死氣沉沉的家裡,無疑它就如同春天的陽光明媚溫暖,照耀著每一個人,溫暖著每一個人。大家都非常喜歡她,除就母親。在新月的心底她深深的渴望著母愛,而母親與她之間總有著一種莫名的疏離從來都不親熱。母親該擔心的,該操心的事,全是由疼愛自己的姑媽所取代,似乎姑媽更像媽媽。

每當新月看到寫字檯上那張六寸大小與母親的合影時,才會感受到隱約的母愛。直到很久以後新月才從父親的信裡得知自己並非現在的母親所生,這也就解釋了為何母親一直以來都對她疏離冷漠。新月與楚燕潮的的愛情也是悽美的,兩人相識相知相愛,美好卻有短暫、坎坷,因宗教信仰楚燕潮得不到新月家裡的接納,尤其是母親的百阻撓。而新月的病更是殘酷,有時候真的不明白這到底是病還是命,美好的事物總是備受摧殘,為何這個本就殘酷的世界就不能容下這樣一個美好的生命,新月的死給他的家人和愛人都帶來了巨大的傷痛,也讓她的母親懊悔萬分,課時又有什麼用呢?人總是都不過命運,總是被他玩弄玉股掌逃不出他的手心,它可以用後悔來活活的折磨你一輩子。新月的死讓人不禁對這個世界感到絕望。

我不知道當多年以後樑冰玉回到家看到物是人非的場景是怎樣的一番心情,所以當我們擁有的時候就應當懂得珍惜,不要耿耿於懷於過去而被怨恨矇蔽了雙眼,否則不管是過去還是未來痛苦的都只會會是自己,同時會讓更多無辜者的幸福成為陪葬。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 篇7

“暮色悄悄地降臨了墓地,婆娑樹影尖尖的和大地融合在一起,滿目雄渾的黛色,滿目溫馨的清香。

西南天際,一彎新月升起來了,虛虛的,淡淡的,朦朦朧朧,若有若無。

樑冰玉在琴中久久的佇立,她的心被琴聲征服了,揉碎了,像點點淚珠在這片土地上灑落。

天上,新月朦朧;地上,琴聲縹緲。

天地間,久久的迴盪著著琴聲如清泉淙淙,如絮語呢喃,如孤雁盤旋。

這是《穆斯林的葬禮》最後的結尾,沒有淚水,卻讓人覺得心酸。第一次瞭解《穆斯林的葬禮》是室友告訴我的,這是她初時讀過的,雖然已經不記得很多的細節,但是他說很值得一讀。後來在語文老師的介紹下,我花費了一些時間讀了這本書。讀這本書時,就好像走進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世界,走近了故事的點點滴滴,走進或喜或悲的人生。

讀這本書使我有種說不出的感覺,就像國中時擠出時間讀完《夏至未至》後的`心塞。這不僅僅是為結局的難受,也是為故事人物的命運。甚至在心底有那麼一絲對作者的埋怨,為什麼一定要以悲劇結尾呢?為什麼如此的殘忍的讓一個花季少女擁有一個苦難且短暫的一生?為什麼一定要讓相愛的人分離?或許正是這樣的悲劇才會鑄就這本書的經典。

《穆斯林的葬禮》是一部描繪平凡人物苦澀愛戀的畫卷,是一部普通人心酸的投影。書中講述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幾十年的興衰,幾代人不同的命運。在我看來這本書講述的不僅是幾個人一生的故事,更是一個時代一個民族的興衰。

韓子奇,小說的主要人物之一。他是樑家家主的義子,後來娶了樑家的大女兒。在多年奮鬥後成為玉石行業的高手,後抗日戰爭爆發,韓子奇去了英國,在英國與樑冰玉相愛並有了女兒新月。如故事就此結束也算美好,但韓子奇回了國,為了自己的玉,他回到了樑君壁的身邊,使得冰玉被君壁趕走,使得新月從小失去了母親,也導致了以後的一切。如果說給韓子奇一個稱呼,我想我會叫他渣男。韓子奇如不跟壁兒在一起,又或者說他沒有與玉兒在一起,是不是可以避免了一切的發生呢。韓子奇的懦弱與反覆無常,使冰玉憤而離去,使壁兒恨上冰玉與新月,使新月多次受到傷害。對於冰月和君壁來說,他不是一個稱職的愛人;對於天星和新月來說,他不是一個稱職的父親;對於他自己來說,他不是一個稱職的人。

樑君壁可以說是書中的反派,因為她,天行無法和喜歡的人在一起;因為她,新月受盡了苦難。但是從樑君壁的角度來看,她並不壞,他只是在保衛自己的家庭。她也是一個不幸福的女子,丈夫離心,姐妹反目,兒子不順。她每天都在禱告,卻沒有一天獲得過安寧,每天都活在煎熬中,可恨之人也有可恨之處。

整本書中最令我記憶的便是新月這個人物。不行的出生,抑鬱的生長,痛苦而短暫的愛情,悲哀的離世,新月這個最無辜也最令人心疼的人物結束了。或許從一開始新月的悲劇就已經註定,就像紅樓中瀟湘妃子註定消香玉隕,一次新月讓人為她傷心哀嘆。新月與楚雁潮的愛情也最令人震撼,新月的愛情是那樣的純潔而美好,但命運狠狠的打碎了它。先天性心臟病,這個無法治癒的病讓新月虛弱的躺在病床,也讓她用血淚寫下了絕情書,不想也不願讓愛人但其苦痛。在新月病逝前以及病逝後楚雁潮也未曾見到新月一面,在新月的葬禮上他甚至不讓進去,只能在遠方靜靜的眺望,他們的愛何其悲哀。與他們相比,梁山伯與祝英臺何其幸運,起碼他們死後還能雙飛。

沉浸在穆斯林中,我恨韓子奇的懦弱,惡樑君壁的壞,厭樑冰玉的逃避,傷新月的不幸,嘆楚雁潮的鐘情。我們與新月一比,沒有那麼多的苦難,那麼糾結的身世。我們生活在和平社會,有父母的疼愛,也有健康的身體,我們應感到幸運。穆斯林的葬禮不僅僅是為了死去的人,更是為了活著的人,讓他們好好的珍惜現在的一切。

“天上,新月朦朧;地上,琴聲縹緲。”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 篇8

兩天終於看完了這本書,同學極力推薦的。只是,讀後的感覺不像他說的那樣沉醉,有些味道嘗不出來。

首先,十分不明白為什麼樑君壁會有那麼大的轉變。年輕時的壁兒,美麗、善良、能幹、善解人意,為何到了中年之後卻只剩下能幹了?而這種對事物極大的主宰興趣使得丈夫悶悶不樂,女兒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甚至斷送了自己親生兒子的幸福。也許是經受了太多歲月的折磨,丈夫不在身邊,整整十年獨自一人支撐著整個家;也許是受到了丈夫的刺激,自己傾心相待的枕邊人卻與他人結婚生子,而那個奪走她幸福的人竟是自己的親妹妹!可是,她性格巨大的發差在文中沒有很好地體現出來。十年間,她竟然逼走了忠心耿耿的管家侯先生,這也導致了日後文革的時候家中被洗劫一空,沒有了侯先生的奇珍齋像是失去了頂樑柱的殘破不堪的房子,而侯先生的離去更是帶走了全部夥計,就這樣,剛剛在日本人肆虐之下略顯生氣的奇珍齋被“倒”了出去,辛辛苦苦經營下來的家業在她那幾句刻薄甚至惡毒的言語中消散了,而此時她還不知道丈夫和妹妹在海外的情況。是生命承受了太大的打擊?可是,那個姑媽呢?那個被日本人摧毀了家庭,失去丈夫兒子不得已背井離鄉常年寄人籬下的姑媽呢?她倒是寧願丈夫領著個女人和孩子回來,只要回來就好。可是韓太太就不一樣了,她不明白丈夫和妹妹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事情來,她氣憤他們做出了這樣的事情竟然還敢回來!總之,樑君璧如何從一個體貼懂事的可人兒變成一個頤指氣使的潑婦,無從得知。

其次,為何韓子奇變得如此懦弱。少年時,當他第一次看到玉,就毅然向巴巴提出終止朝聖的路程,對於一個穆斯林說,朝向麥加是生命的意義,是穆斯林引以為傲的,而他,為了那晶瑩碧翠的玉放棄了通往聖城救贖靈魂的機會。此時的他,果斷決絕。師傅去世後,他甘心受到師妹的.誤會,帶著自己對玉的執著,帶著對師傅的忠誠,帶著自信投奔匯遠齋,忍辱負重。三年間,他不僅完成了寶船的雕刻,也用偷學來的英語結識了亨特先生,決然離開匯遠齋,重振奇珍齋。此時的他,堅韌不屈。為什麼,十年後的他面對妻子無休止的羞辱沒有任何反抗!也正因此,也使得女兒感受到父母之間的裂痕,而她的心隨著父母間的間隙也裂開了。作者在這一點對人物性格的轉換也沒有描述清楚。

其實,韓子奇這個人不是無情,而是太專情,專情於玉。他對巴巴的絕情是對玉的專情,他對玉兒的無情是對玉的不捨,他對妻子的忍讓亦是對玉的保護。可那些令他珍愛不捨的玉也最終被一群紅小兵折磨地粉身碎骨。而這之前,他最愛的兩個人,玉兒和女兒新月也都被他的軟弱消磨地身心俱碎。

最惹人憐的是十八歲的新月,她敏感地感知了父母之間的隔閡,她渴望母愛,她看著照片張那個溫柔美麗的女子,想不明白為何母親有這麼大的變化。她自認為自己是家裡重要的一員,可是在辦完哥哥的婚禮後,母親一句“這裡有你什麼事”徹底傷了她的心。和她兩情相悅的楚老師被母親拒絕,理由是因為他不是個回回,就這樣母親親手把她心中唯一對生的希望熄滅了。她哭著問姑媽,她的直覺告訴她那個女人不是自己的親生母親,不是,哪有母親對自己如此生疏,哪有母親忍心不顧女兒的幸福和生命只為遵守教規!當她終於從父親口中得知自己的母親是一個溫柔,勇敢,前衛的女性時,她笑了,她知道,那才是她的媽媽,只是,她脆弱的心靈再也承受不起任何波濤。懷著對母親的思念,對楚老師的眷戀,她離開了這個世界。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 篇9

女兒在北京上大二時強烈向我推薦女作家霍達的長篇小說《穆斯林的葬禮》,我早聽說過這本書,但一直沒顧上認真讀它。

捧著女兒送我的新版《穆斯林的葬禮》從頭到尾,不分晝夜,我幾乎是一氣讀完的,整個人彷彿被籠罩在生命的悲哀之中,閱讀中曾幾次潸然淚下。我很久沒有被這樣一本書這般感動過了。

這是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作者以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豐厚的內容、深刻的內涵、冷峻的文筆,巨集觀地回顧了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揭示了他們在華夏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的撞擊和融合中的心路歷程,以及在政治、宗教的氛圍中對人生真諦的困惑和追求…

掩卷長思,我唯一感受到的依然是悲哀。也許有人並不相信這樣的故事,可是我卻為它的生動與真實所深深吸引。在這本書裡,你能看到人性的弱點與人生的無奈,但你更能看到生命的價值。

書中展示出兩條不同的人生道路,雖然最終歸結到了一起,而命運卻是如此的相似。一條是恩怨分明的不歸路,一條是愛恨情仇的死衚衕。在老玉匠死去的那一刻,韓子奇就註定要為此而演繹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家恨與國寶聯絡在一起,即使在那些寶玉漂流國外,遭受二戰洗禮的時候,家,卻在時間長廊中積聚起更多的恨來。我從心底同情主人公新月,但我也同情韓子奇。有些東西是無法預料的,新月的誕生就像我們經歷過的某些時代一樣,也許從一開始就是一個錯誤。然而,新月卻又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那是一個容不得浪漫的時代,她所選擇的師生之戀只能走向絕境。在難以把握的命運面前,在每個人生命中那股捉摸不定的、潛在的暗流中,任何生命似乎都有些微不足道,而哀歌便由此而生。在韓子奇說要轉而投向仇人的時候,命運的哀歌就已然繚繞在我的耳邊;而在新月臨死的時候,我已經為這生命的哀歌而淚流滿面了。在壓抑和痛苦的感覺中我不禁要問:正義,你為何而生,為何而滅?我也曾讀過一些這樣的故事,公平不在正義的一方,而《穆斯林的葬禮》裡的正義就在主人公的身邊,可它卻是那樣地微弱,以至於產生了我們不想看到的結局。復仇使人性失去理智,在遙遠的未來,宿命同樣落在下一代的身上,時代的悲哀已將一切掩埋,沒有人理解這樣的家庭、這樣的生命歸屬。

我不明白作者為什麼要讓新月的母親做一個逃避者,因為既然她有勇氣打破世俗的常規,卻為何沒有勇氣面對女兒與現實?《穆斯林的葬禮》以一段很冷清的描述讓新月的母親再次出場,這不過是讓我們的心中更添幾分哀愁的陰雲而已。那段悽美、悲涼的描述使我久久不能忘懷。是啊,許多已經過去的往事,許多生命旅途中留下的難以平復的轍痕是很難再找回來的,如果一定要追尋,結局一定是早已逝去的生命中那段難忘的心曲所奏出的絕唱罷了。

穆斯林,對於許多人來說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詞,在這個詞的背後,更多的是宗教。而宗教這兩個字,更容易讓我們聯想起那奇怪的儀式。於是,人們對它的葬禮似乎更會產生一種神祕感。於是,作者從一開始就把讀者引入了她巧妙佈置的圈套,使讀者在《穆斯林的葬禮》的描述中一步步領略了人生的哀歌。韓子奇從流浪而來,是一個虔誠的穆斯林朝覲者把他送到了故事的.中央;新月也在流浪中誕生,是命運將她送別在一段動人的愛情故事裡、最終送進了穆斯林的葬禮;新月的母親也在結束流浪之後,才找尋到一點往昔的生活痕跡。而對於任何人來說,流浪本來就意味著哀愁。流浪,在書裡最終以葬禮為終點。或許誰也不知道,葬禮的哀歌究竟為誰而鳴?我終於讀懂了:生命的哀歌決不單單是為書中的主人公而鳴,其實也是為你我而鳴、為眾生而鳴,因為世界上誰也無法逃脫生命最後的劫數--不論你曾經多麼燦爛或多麼悲微。

此外,女兒讀完這本書的一些感想也令我陷入沉思。女兒對我說:讀《穆斯林的葬禮》之前,我幾乎很少真正瞭解穆斯林這個民族,甚至對他們頗有誤解,因為過去從一些文章的隻言片語和圖片介紹中所得到的印象十分模糊,似乎他們都是滿臉鬍子、頭戴白色小帽、行動有些怪異甚至讓人有點害怕的一個群體。現在我才明白了,其實世界上任何不同的種族、民族都有著許多相同的屬性,那就是人性、愛、善良與頑強。我甚至開始喜愛他們了,因為我忽然之間覺得穆斯林(回族)這個民族要比我們乾淨許多,無論從他們的日常生活的習俗和禮儀,還是他們在生活方面非常講究節制等。至少,在不吃豬肉這一點上就比我們要乾淨!

仔細想了想,女兒說的話不無道理,至少大部分觀點我可以認同。

《穆斯林的葬禮》創作完成於1987年秋,發表後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許多作家、評論家、穆斯林學者和廣大讀者都給以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評價,認為這是我國第一部成功地表現回族人民悠久歷史和現實生活的長篇小說,具有民族史詩的品格和不可替代的文學地位與審美價值。《穆斯林的葬禮》於1991年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之後,該書的英、法、阿拉伯、烏爾都等文字的譯本也陸續出版。1996年7月號的香港《鏡報》報道,在中國青年最喜歡的二十本古今中外文學名著中,《穆斯林的葬禮》名列第五。

著名作家冰心在為《穆斯林的葬禮》外文版所寫的序言的最後一句是:我們中國有一句古諺,說‘百聞不如一見’,亦願海外的朋友們,都來讀一讀這本中國回族女作家寫的奇書!

不論怎樣,《穆斯林的葬禮》給我留下的都是深深的感動。感動之餘,我還蒙生了把它推薦給更多朋友的衝動,因為,如果有人願從更多的角度去了解人生的意義,那就去讀一讀《穆斯林的葬禮》,至少它可以讓我們懂得什麼是人世間最純真的感情。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 篇10

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但同樣悽美的愛情悲劇,在這本書中融合。最後,只剩下三個字:穆斯林。

這是一個神聖的名字,代表這著一個古老的民族千百年來的信仰和歷史。不知多少次,敬畏的目光長久地注視著這個詞。

誰知,這個詞的背後,藏有多少無奈和痛楚……

樑亦清在水凳旁磨玉。坨子在手中旋轉,時間飛逝,一塊玉又快成形了。不知道這件作品又會落到何人之手?不知道它是否會成為價值連城的珍寶?這一切都與他無關。他不得不承認他的命運不在自己手中,只因為他和大多數人沒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民國初期,穆斯林是被歧視的`。他們不可能和漢人得到一樣的地位,也得不到應有的尊重。但他們從不反抗,只能逆來順受,靜靜等待也許有一天,命運會讓他們的生活有所好轉。

楚雁潮站在“博雅宅”的客廳,楞在那裡。他向韓新月的父母表明了他對新月那灼熱的感情,可韓太太一句話就表明了這不可能,他們隔著教門。就因為不是同一個宗教,兩顆碰撞的火熱的心無法找到同一種歸屬。楚雁潮心碎了。俗話說,“寧拆十座廟,不破一門婚”,可這個門檻將兩個人生生隔開了。

回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他們之中,有名人,也有普通人。他們,和漢族人有著同樣的相貌,說著同樣的語言,穿著同樣的衣服,住著同樣的地方,可卻有著不同的待遇!而這不同的待遇則帶出了不同的命運!

韓新月坐在未名湖畔的小亭子裡,手中的書久久沒有翻動。她默默地念到:“人的靈魂是平等的……”樑冰玉在倫敦古城的街上,撲在深深愛著她的人身旁,又聽到了那絕望的呼喊:“我有權利生活!有權利愛!”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 篇11

初次端起了它,是在別人的推薦下。

剛看到書皮上的那一彎新月,那種神聖和莊嚴,透徹的穿過身體,像是在探尋,又像是在欣賞。

書中的“路”坎坷複雜。情節像是一團被人千百次蹂躪,一線繞著一線;又像是剝洋蔥,一層又一層。但那淳樸莊嚴的.內容,根本不會讓人覺得乏味、無趣。反而讓人鑽了進去,成為故事中的一員!一次次跌倒的新月,又在親情和愛情的幫扶下一次次的站起來。終甩脫不掉。哪怕是一個小人物糟遇了不測或是遇到了麻煩,心都像是被刀割!悲切淒涼的愛,終使人傷心。一個個故事情節,成了人們常掛嘴邊的話題。

一部真正飽含世間人情的文學鉅作,永遠都是那樣高雅、神聖。問世間情為何物?仍是以一聲聲悲涼的惋惜告終……

如同李清照的那首詞:

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倚遍闌干,只是無情緒。人何處?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文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 篇12

高中時代,同學拿著一本厚厚的《穆斯林的葬禮》在看,一看到這個名字,感覺很美很憂鬱,有種超凡脫俗的感覺,可是終因為功課繁忙,直到上了大學才得以欣賞。

《穆斯林的葬禮》是霍達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曾獲得1991年第三屆茅盾文學獎,被翻譯成多種文字,還被改編為電影搬上熒屏,多年來廣受好評。本書全方面介紹了北京穆斯林社群內外的情況,生動表現了近現代穆斯林生活的榮耀與辛酸,具有典型意義。

全書圍繞兩大主線展開,“玉”與“月”,前者發生在30年代抗戰前後,後者則是在60年代初,而各章標題也依次以“月”和“玉”命名,從序曲“月夢”起,經歷“玉魔”,“月冷”,“玉殤”,“月清”,“玉緣”,“月明”,“玉王”,“月晦”,“玉遊”,“月情”,“玉劫”,“月戀”,“玉歸”,“月落”,“玉別”,最後回到尾聲“月魂”。兩條主線看似不相干卻又暗中扣合,最後歸為一體,十分巧妙。

關於“玉”,起自民國八年(1920)的“奇珍齋”,齋主樑亦清是個精通琢玉的手藝人,專門為古玩商店定做玉器。樑亦清手藝雖好卻苦於膝下無子,只有兩個女兒君璧、冰玉,手藝沒有傳人。一天,奇珍齋來了一老一少兩個雲遊的穆斯林,樑亦清把他們請進來休息。交談中樑亦清才知道老者叫吐羅耶定,小孩這是他收留的孤兒,叫易卜拉欣,他們雲遊各地,還準備去麥加朝覲。易卜拉欣在奇珍齋迷上了玉,決定留下來做樑亦清的學徒,改名韓子奇。

幾年後韓子奇逐漸長大,學到了不少玉器知識,也掌握了師傅的不少手藝,開始幫助師傅雕琢玉器,主持生意。一天,“匯遠齋“老闆蒲綬昌來找樑亦清,請他做一件《鄭和航海圖》。樑亦清接下了這個活,經過三年努力,在即將完工之際,樑亦清卻心力交瘁,倒在自己製作的玉雕前,玉雕也毀了。蒲綬昌上門來索賠,拿走了奇珍齋許多存貨和存料,幾乎毀掉了奇珍齋。韓子奇卻選擇了加入匯遠齋做蒲綬昌的徒弟,來完成師傅樑亦清未完成的作品。一年後他完成了《鄭和航海圖》,也因此結識了英國商人人沙蒙·亨特,從他那裡瞭解了源遠流長的玉文化。又過了兩年,他回到“奇珍齋”,重開門面,做起了玉器買賣,並與師妹樑君璧結婚成家。

十年後,韓子奇已經是名滿京華的玉器商人、收藏家,而他的兒子天星也剛剛誕生,一家幸福美滿。韓子奇在家中舉辦了“覽玉盛會”,展示收藏的玉器,贏得了“玉王”的美譽。然而日軍步步進逼,北平也不再安全,韓子奇不得已帶著珍藏的玉器隨沙蒙·亨特前往英國避難,小師妹樑冰玉也私自逃出來和他同行。到了英國,世界大戰全面爆發,英國也不能倖免,遭到了轟炸。樑冰玉面對沙蒙·亨特兒子奧利弗的追求,雖然有所動心還是拒絕了,可奧利弗卻在之後的一次轟炸中喪生。在那樣的環境裡,樑冰玉和韓子奇發生了愛情,生下了女兒新月。戰後他們回到祖國,奇珍齋已毀,而面對姐姐對自己的責問,樑冰玉選擇了離開,留下了女兒新月,讓新月改叫樑君璧媽媽。

“月”的故事從1960年開始。韓子奇解放後成了“無產階級”,當了特種工藝品公司的員工,供養女兒上學,兒子卻只上了國中,就去制幣廠工作了。韓新月高中畢業要考大學了,她填報了北大西語系,並被錄取了。到校第一天,她在校園裡遇到了剛畢業的班主任楚雁潮,卻把他當作了學生,弄出誤會。新月學習很好,英語能力尤為突出,得到了兼任英語老師的楚雁潮的表揚。新學期班上排練英語話劇,安排新月演奧菲利婭,楚雁潮演哈姆雷特。然而當大家都在忙著準備時,新月卻突然病倒了,檢查發現她患有嚴重的心臟病,隨時有生命危險。家人和楚老師都儘量向她隱瞞病情,而天星則在媽媽的安排下和新月的高中同學陳淑彥成婚,讓新月很高興,但是她又突然發熱暈倒了,這一次病情加重了,學也上不了了。新月參與了楚老師對魯迅《故事新編》的翻譯,兩人產生了愛情,楚雁潮希望愛情能給新月與病魔鬥爭的希望和勇氣。但是這份愛情遭到了韓太太的反對,因為楚雁潮不是穆斯林。絕望的新月從爸爸那兒得到了媽媽留下的信,知道了自己的身世,然而病魔卻最終帶走了她的生命。開始後,韓家被抄,失去了珍藏的玉的.韓子奇去世。

最後在1979年,闊別多年的樑冰玉回來了,而她所能見到的只有天星夫婦和他們的一對兒女,以及新月的墓。

隨著書中的情節,我彷彿置身於一個奇幻的世界。在那裡,我們中華民族歷史的長河在我身邊流過,我有幸窺見了水中那無數的珍寶,我看見那些澄淨通透的玉器寶物,在我腦子裡乏著清冷的光。感同身受著我們國家少數民族中的一隻奇葩———穆斯林與眾不同的民族文化。樑之清做著朝聖,向他們的神祈禱的時候,我的心肅穆沉靜,害怕自己的舉動會不經意間驚擾了他;天星娶妻的時候,我彷彿就走在那十抬的大轎後面,感受著他們莊嚴卻又繁複的儀式;新月死了,我的眼淚也流了下來。在盛裝她身軀的“神盒”被抬出“博雅宅”的時候,在她的哥哥和愛人跳下墓穴給她“試坑”的時候,我就站在送葬的穆斯林人群中,眼觀著這場隆重而另人心碎的葬禮。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 篇13

它最初是在別人的推薦下被發現的。

剛剛看到新月在書的封面上,那種神聖而肅穆,穿透全身,彷彿在尋找,彷彿在欣賞。

書中的道路崎嶇而複雜。情節就像一群人被蹂躪了幾千次,一行接一行;另一個就像剝洋蔥,一層又一層。但簡單莊重的內容並不會讓人感到枯燥乏味。相反,讓人們參與進來,成為故事的一部分!一輪又一輪的新月落下,在家人和愛的幫助下,再次站起來。你最終無法擺脫它。即使一個小男人遇到了麻煩或意想不到的事情,他的心似乎被刀割破了!悲傷而淒涼的'愛情,最後讓人傷心。一個接一個的故事已經成為人們經常談論的話題。

一部充滿真情實感的文學鉅著,總是那麼優雅而神聖。世界上的愛是什麼?它仍然以一個悲傷的遺憾結束…

比如李清照的詩:

寂寞的閨房,軟心腸的一寸憂傷。珍惜春天,春天去吧,有些時間催花催雨。我俯身俯臥,但我沒有感情用事。人在哪裡?日復一日的小草,希望能破土而回。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 篇14

最先知道這本書時,是國中的語文老師推薦的。但那時並沒有很大的動力去讀它,直至高中,同學的強力推薦,才猛然想起它。聽完同學簡單的解讀,就迫不及待拿起它,翻開了它,就久久不能釋手。即使讀完了,也在久久的回味。

《穆斯林的葬禮》是回族女作家霍達的長篇小說,曾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作者給全書設定了一個帶有神祕色彩的宗教背景。巧妙地將“玉”與“月”作為線索貫穿整部小說,講述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的興衰,三代人的命運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

很厚的一本書,拿在手上,感覺沉甸甸的。很厚的一段情,讀完之後,心裡沉甸甸的。穆斯林的葬禮,展現奇異而又古老的民族風情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品性,是值得我用時間和心靈感受的。從這本書中,我更真切地感受到“擁有生命,便是最大的樂趣。”與書中主人公比起來,我們不是幸福很多嗎?最起碼,我們還活著,還擁有著生存的權利,這樣說來,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抱怨生活,抱怨命運呢?也許,你的人生之旅正面臨著難以逾越的鴻溝。也許你現在的人生之路正充滿荊棘,但無論境遇如何,都要學會瀟灑一些吧!珍重生命!

在這本書裡,你能看到生命的無奈,但你更能看到生命的價值。穆斯林,對於許多人來說是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名詞。而在這個詞的背後,更多的是宗教。而宗教這兩個字,更容易讓我們聯想起那些奇怪的儀式。於是,人們對它的葬禮會產生一種神祕感,作者就這樣把我們引入她的.圈套。我在這穆斯林的葬禮的描述中一步步領略了人生的哀歌。我真的想用我的眼淚來祭奠白紙黑字裡的主人公。正義,你為何而生,為何而滅?有許多這樣的故事,公平不在正義的一方,而《穆斯林的葬禮》裡的正義就在主人公的身邊,可它是那樣的微弱,以至於產生了誰也不想看到的結局。復仇使人性失去了理智,在遙遠的未來,宿命同樣的落在了下一代人的身上。

很平常的封面,一彎月牙,一行迴文,看不出有何奇特,感覺就是很普通的一本書,數十萬字,不長不短。初看時,思緒總是斷斷續續的,唯一的映像,就是兩個不同時代相互交錯的篇章結構。再次接觸時,才深深地醉在作者的字裡行間。當我在為新月的死默默哀傷時,內心更是被她為愛情的勇敢所折服,新月是那麼的美好,以至讓所有人都相信她的人生是圓滿的,那純真的愛情為她生命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她知足,她感恩,她是這樣,我希望我也能如此!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