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3.1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書筆記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書筆記頭疼,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分享。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15篇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1

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當初在書架上搜索的時候,只第一眼被封面上“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字樣所吸引,就借了下來。誰知道時間不遂人願,往下許多細瑣繁忙接踵而來,慢慢沖淡了當初閱讀的熱情,所以書一直擱在桌上,一個多月來都未曾翻閱過。

前些天,晚上睡不安穩,就起身,想找本書讀讀,一把摸到了《穆斯林的葬禮》。乍看書名,穆斯林,遙遠而陌生的一個名詞。只依稀記得那是少數民族的一個宗教派別,最常見的就是回族。不吃豬肉,極愛乾淨,男人們總是戴著一頂類似大夫的白帽是他們的民族特徵。在東門路口附近有一個穆斯林麵館,之前由於好奇曾經光顧過一次,滿牆貼著菜譜圖樣,各式各樣的羊肉或者牛肉麵,幹拌的,炒的,滷湯的……想來那麼簡單的一種食材,竟也能做出這麼多奇異複雜看上去又美味可口的麵食,在心裡已經暗暗讚歎這個民族的智慧。再等到所點的幹拌牛肉麵端上來,潔白而勁道的面整齊地碼滿一盤,金澄澄的牛肉醬汁,各種各樣的拌料,足足的面量,香噴噴的氣息。充當服務員的老闆的兒子,不時勤快地給我的杯子添茶,這所有的一切,構成了我初次對穆斯林不俗的讚賞。

而書卷在手之初,並非由於喜愛這個民族而去閱讀,實在是想借它打發漫漫長夜或培養睡意。

感謝那個失眠的夜晚,否則也許我就錯過了一本好書!

《穆斯林的葬禮》,這部五十多萬字的長篇鉅著,描寫了一個穆斯林家庭的興衰榮辱,三代人坎坷的命運,兩代人互相糾纏的愛情悲劇。故事由“玉”作牽引,用“月”將其昇華。“玉”描寫了男主人公韓子奇痴玉愛玉卻又被玉所累的無奈人生;“月”則刻畫了女主人公韓新月追求愛情的自由和生命意義,卻被宗教道德的束縛,悲苦身世的打擊的和無情的病魔奪去了生命。書的章節,都用了貼切主題而又富有新意名字:玉魔,月冷,玉殤,月清,玉圓,月明……。

隨著書中的情節,我彷彿置身於一個奇幻的世界。在那裡,我們中華民族歷史的長河在我身邊流過,我有幸窺見了水中那無數的珍寶,我看見那些澄淨通透的玉器寶物,在我腦子裡乏著清冷的光。感同身受著我們國家少數民族中的一隻奇葩——-穆斯林與眾不同的民族文化。樑之清做著朝聖,向他們的神祈禱的時候,我的心肅穆沉靜,害怕自己的舉動會不經意間驚擾了他;天星娶妻的時候,我彷彿就走在那十抬的大轎後面,感受著他們莊嚴卻又繁複的儀式;新月死了,我的眼淚也流了下來。在盛裝她身軀的“神盒”被抬出“博雅宅”的時候,在她的哥哥和愛人跳下墓穴給她“試坑”的時候,我就站在送葬的穆斯林人群中,眼觀著這場隆重而另人心碎的葬禮。

心久久不能平靜!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2

安拉,寬恕我們這些人,活著的和死了的,男人和女人,老人和孩子。安拉,你讓誰生存,就讓他活在伊斯蘭之中,你讓誰死去,就讓他死在信仰之中。----------葬禮悼詞

故事發生在古老的北京:八十年代的一天,北京,一個古老滄桑的城市,在一座頹舊的四合院門前,故事便拉開了帷幕。

樑亦清,一個本分低調的琢玉人,終日默默無為的勞作,將自己精雕細琢的藝術品低價賣給玉器行,維持一家人的生計,他一輩子都在受到來自社會各方面的盤剝,他象徵中國廣大的任勞任怨的人民,推動著社會的進步,但卻在社會的底層掙扎。玉碎,人死。

韓子奇,一個孤獨漂泊的孩子,無父無母。但他從穆斯林中得到了庇護,吐羅耶定收養了他,從此他們輾轉流浪,朝者聖地麥加行進。這是飽經滄桑的人們在尋找精神的皈依。來到樑亦清家,因為都是回回,受到較好的接待,從此與玉結下不解之緣。這一切在動亂不安的社會背景下顯得多麼脆弱。韓子奇為保護玉器,遠渡英國,但命運終究充滿了太多的不確定因素,不久,德對英發動猛烈攻勢,異鄉的硝煙刺痛遊子漂泊的心,滿世界都是戰亂,而家國在滾滾硝煙中愈發悽迷,美玉也在異國毀壞,在巨集大的社會背景下,在執拗的個人堅守也會在瞬間崩潰。漂泊。無依的靈魂還在尋找皈依,無法重圓的結局卻早已埋下漂泊無依的宿命。那些痛徹心扉的失去,那些刻骨銘心的流浪,那些扭曲卻又真實的愛情,全部要匯流成一個人的悲劇,一個時代的悲劇,一個民族的悲劇。

樑冰月,戰亂的年代,她考上了北京大學,並很快融入了時代的大潮,時代動盪,青年人思想更加動盪,她有著那個時代青年人特有的迷茫與衝動。隨著姐夫到英國留學,最終和同樣在異鄉尋找慰藉的子奇走到了一起。回國後面對姐姐的不諒解,她不得已把女兒新月留下,獨自一人再次去往他鄉。樑冰玉成為了新月名義上的母親,然而她卻把對丈夫和妹妹背叛的恨發洩在女兒身上,間接導致的最後新月的死去。

主人公韓新月,善良,聰慧。18歲時,新月考上了北京大學,和她生母一個學校,命運的軌跡驚人的重合。當美麗的新月跨入這個學校,一切都在悄無聲息中展開,她學著自己忠愛的英語,遇見了另她心儀的楚老師,新月苦練英語,成績越來越好。同時,她和楚老師的感情也越來越深,這一切都在向美好的結局方向發展,但人間終究沒有童話,一切都潛伏著危機,新月的養母強烈的反對他們的結合,只因為他不是回回,而新月也在生命中最燦爛的年華猝然凋謝。當那些美好的東西被一種無形的力量一點一點的毀滅,就是悲劇。楚老師為死去的新月試坑,生離死別,何等悲傷。穆斯林的葬禮,埋葬著幾代人的悲劇。()當棺門關閉,世界在亡靈面前冷得乾淨,那時他們曾經來過的世界,但終究不能停留太久,一切都將成為一段再也沒有當事人的往事,讓憂鬱的遠天,落寞的季節來詮釋葬禮的背景吧!

這本書,有著大量的宗教禮儀的描寫,透漏著濃厚的宗教氣息,為故事的背景蒙上了莫可名狀的詭異,也許宗教本身就是一種悲劇,是一群孤苦無依的靈魂的彼此慰藉與溫暖,以提供活下去的勇氣與動力,這是一種自欺欺人的信仰,而命運的殘酷,人性的脆弱,使人們甘於自欺,那是一種對未來天真的自信,而面對悲慘的現實,卻只能通過信仰療傷。宗教籠罩下的人物命運都有一種宿命的憂傷,在生命的路上,漸行漸遠,愈發悽迷。這人間,每天都要上演太多的悲歡離合,那些忠貞不渝的愛情,有時也難逃毀滅,但願愛能在燦爛中死去,在灰燼中重生,但這只是慣於喜劇思維的我們對悲劇的美好幻想。

而悲劇的力量,究竟再哪裡?穆斯林的葬禮,向世人展現了難以癒合的疼痛,當面對巨集大的社會悲劇時,當事人再悲痛的眼淚,再虔誠的懺悔,都無濟於事。悲劇,作為一種力量,讓我們對人性有著更深的瞭解,啟示後來的人,後來的事,少一點遺憾,少一點悲傷。

那些往事,讓我學會回憶,那些悲劇,讓我學會流淚。這一切的一切,都讓我更加敢於去憎恨,去熱愛,去體驗!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3

當我第一眼看到這本書的題目時,我就深知這不是本普通的小說,讀完後,我有了更加深刻的感觸!

這本書講述了回族玉器家族兩代人坎坷的命運。事業的興衰榮辱、理想與現實的落差造就了不同的人和不同的命運。

小說開頭韓子奇在北京相識了樑家四口,並因摔壞玉器無力償還,跟樑玉清做學徒。古時有“手藝傳男不傳女”的規矩。但樑家只有兩女:長女君璧、次女冰玉,所以,樑家不得不把獨活傳給了韓子奇,師徒倆為了奇珍齋的名譽接手了琢鄭和寶船的活,樑玉清由於琢壞寶船,急火攻心,死了。後來韓子奇接手奇珍齋並娶了長女君璧,生下兒子天星。為了逃避戰亂,韓子奇決定帶著心愛的玉器逃往英國,但其妻君璧思想保守,不願隨行。冰玉在大學期間受感情創傷,不願留在國內,便隨韓子奇一同去了英國。在英國期間,他們相愛了,生下了新月。幾年後,他們回到家,冰玉遭到君璧排擠,不得不留下女兒走了。後來,新月因心臟病而離世。當冰玉再回來時,這個家早已物是人非。

起初,我不理解為什麼冰玉搶了姐姐的丈夫還帶著女兒理直氣壯地回來。後來我明白那是有文化的新青年對愛情的“獨到見解”。冰玉為了自己的愛情做出了大膽的決定,那是她對自由的追求、對愛情的追求、對生活的追求!中國舊時期有太多的人因為門戶之見,父母之命而錯過了自己的愛情。冰玉雖不甘如此,曾大膽的追求自己的幸福,但她的付出卻也沒有得到回報。新月也是一樣,她是一個多麼優秀、多麼純潔善良的新時期有思想、有抱負的人。她為了考北大,只報一個志願,不給自己留退路!她,也是一個為了夢想而堅持不懈努力的人。她和她的老師楚雁潮也有過似懂非懂的愛情。但命運沒有給她愛的機會:新月因為心臟病過早的離開人世。最終,這兩位有知識有見解的人也沒有得到應屬於她們的幸福。

玉象徵著財富、地位、華貴;

月象徵著純潔、美麗、婉約。

月忘不了玉的傳奇,玉忘不了月的悽清。

這是穆斯林華美聖潔的詩篇,這也是穆斯林美的靈魂。玉碎月冷,這悽美的故事有著詩一樣的結局:暮色悄悄降臨了,這墓地,婆娑樹影漸漸和大地融合在一起,滿目雄渾的黛色,滿園溫馨的清香。西南天際,一彎新月出來了,虛虛的、淡淡的,朦朦朧朧,若有若無......淡淡的月光下,幽幽的樹影旁響起了輕柔徐緩的小提琴聲,如泣如訴,如夢如煙。琴弓親吻著琴絃,訴說著一個流傳在世界的東方,家喻戶曉的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天上新月朦朧,地上琴聲縹緲,這是否是在向人們訴說:新月象徵著一個新的未來、新的希望?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4

這幾天在讀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以前聽到過“回回”這個民族,但是沒有把它和穆斯林聯絡起來,讀了小說後,我才知道了我們中國56個民族中有十個民族屬於穆斯林。

小說寫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多年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母女兩個發生在不同年代,有著不同內結果卻又相互交錯的愛情悲劇。使我感受到穆斯林們一千多年來漫長而以艱難的足跡。同時也為人們那種長期以來的民族意識,種族歧視而感到悲哀。

書中的燕京大學讓我羨慕讓我向往,韓子奇生命坎坷,他的一生都在為他的“玉”而奮鬥,讓人欽佩讓人心痛,可是他在愛情面前卻是那樣的懦弱那樣的讓人嘆息!就如同在他死時作者對他一生的總結:他自己,只能赤條條歸於黃土,什麼也不能帶走,只有一具疲憊的軀殼,一個空虛無物的靈魂,一顆傷痕累累的心,和永不可饒恕的深重的罪孽……。韓新月,一個年輕鮮活的生命就那樣早早的結束了,沒來得及享受生命的美好,沒來得及展開她理想的翅膀,就那樣悄悄的走了,最讓我動容的就是新月和她的老師楚雁潮了,在他們相識兩年來,共同以頑強的毅力和病魔搏鬥,執著的追求生命的價值,可最終還是逃不過疾病的魔掌。而這一切與新月的“父母”韓子奇和樑冰玉有一定的關係。樑冰璧則是一個讓人有點同情有點恨有點厭的人,她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個悲劇人物。

故事的結局讓人回味無長,最後那個情節也很感人,樑冰玉和楚雁潮兩個人在墓地相遇,這兩個都是新月愛著的人,他們也都是最愛著新月的人,那種相對無語卻是無聲勝有聲。天地之間那久久迴盪的琴聲,如清泉淙淙,如絮語呢喃,如春蠶吐絲,如孤雁盤旋……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5

我翻出早已堆滿灰塵的它,褪去它醜陋的外衣,坐在靠窗的藤椅上,沉甸甸的它捧在手心上,就如一份份沉甸甸的感情纏繞著我的心,和它的三次邂逅,有這三種不同的心態,唯一不變的是那些堅強的人帶給我的感觸......

她,十年間獨守自己的情感,等待大洋彼岸他的歸來。一次次的期望換來的是背叛,她黯然神傷。丈夫的背叛,妹妹的傷害,如同一把鋒利的刀深深的刺痛著她的心。然而,她選擇了原諒與包容,這樣的一個女人何不令人為之動容,為之敬佩?她是最可悲的人。她,就是樑君璧。

她,一直追尋自己的愛情,拋開繁事的枷鎖,掙脫親情和道德的牢籠。她由一個如花似玉,聰明伶俐的少女變成一位孤獨終老,白髮蒼蒼的老人。她,就是如此執著,如此灑脫,如此追尋自己的心。在那個很黑,很冷,沒有月亮的夜晚,沒有新月出來的夜晚走了,離開了她的家,離開了她的女兒。她,就是樑冰玉。

她,一個美貌與才華集聚一身的女子,精妙的英語是她華麗外衣上的一朵牡丹花,嬌豔有美麗。她有屬於自己的夢想,有敢於和上天賭一把的勇氣,有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心態,何不令人羨慕和嫉妒?她的自信允許在大學聯考自願上不給自己留一條後路,北京大學——她嚮往的殿堂。在北大校園中,她結識了志同道合的同學;在未名湖畔,她遇到了楚雁潮。原以為,她的一生充滿鮮花,可誰知,生命之花只綻放了十九個年頭。“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先天性心臟病斷送了她的生命,她的堅強,她的不屈,一次又一次的浮現在我的腦海中。在那個雪天,她離開了。她,就是韓新月。

他,北大才子,最年輕的老師。他會拉奏小提琴,會和新月敞開心扉,他有一顆對文學熾熱的心。在那輪新月,迎來了遲到的提親......他,就是楚雁潮。

樑冰玉走到女兒葬身的果園,路過一個拉著小提琴的中年男子。暮色悄悄地降臨了墓地,婆娑樹影漸漸和大地融合在一起,滿目雄渾的黛色,滿園溫馨的清香。西南天際,一彎新月出來了,虛虛的,淡淡的,朦朦朧朧,若有若無......

天上,新月朦朧;

地上,琴聲縹緲。

我合上書,抬頭望向朦朦朧朧的新月,彎彎新月,思思雁潮,伸出手想要觸控到它,一滴淚珠悄然劃過我的臉龐......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6

它最初是在別人的推薦下被發現的。

剛剛看到新月在書的封面上,那種神聖而肅穆,穿透全身,彷彿在尋找,彷彿在欣賞。

書中的道路崎嶇而複雜。情節就像一群人被蹂躪了幾千次,一行接一行;另一個就像剝洋蔥,一層又一層。但簡單莊重的內容並不會讓人感到枯燥乏味。相反,讓人們參與進來,成為故事的一部分!一輪又一輪的新月落下,在家人和愛的幫助下,再次站起來。你最終無法擺脫它。即使一個小男人遇到了麻煩或意想不到的事情,他的心似乎被刀割破了!悲傷而淒涼的愛情,最後讓人傷心。一個接一個的故事已經成為人們經常談論的話題。

一部充滿真情實感的文學鉅著,總是那麼優雅而神聖。世界上的愛是什麼?它仍然以一個悲傷的遺憾結束…

比如李清照的詩:

寂寞的閨房,軟心腸的一寸憂傷。珍惜春天,春天去吧,有些時間催花催雨。我俯身俯臥,但我沒有感情用事。人在哪裡?日復一日的小草,希望能破土而回。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7

早就聽說《穆斯林的葬禮》這部著名長篇小說,一部最有生命力的茅盾文學獎經典作品,裡面有最純潔的夢想和最痛楚的命運。據香港《鏡報》月刊報道,在中國青年最喜歡的二十本古今中外文學名著中,《穆斯林的葬禮》排名第五位。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小說。然而在今天以前,我甚至不知道這本書有電影版和有聲版。

在寒假中選擇這本書,是出於對作者的崇拜,想知道是怎樣奇巧的構思,怎樣細膩的文筆,怎樣的對於時事的巧解,才能夠獲得如此殊榮。當讀書成為了一種習慣,似乎一片讀後感就會隨之產生。

(一)他們是改變中的穆斯林

三代人的命運,與玉的幾度興衰融合在一起,如果玉碎,那麼人呢?

一生以製作玉器為生的手藝人——樑玉清,雕得一手的好玉,但是一生清貧。老實本分的他在嘔心瀝血三年,作品即將完成之日“無常(即常用的離世)”,臨死前,沒有留下一句話。

樑玉清今生唯一的弟子韓子奇,同樣為玉痴狂,耗盡畢生精力收集玉器,並在危難時刻前往國外,只是希望愛好一生的玉可以免於毀滅。年少時,韓子奇是虔誠的穆斯林,希望可以跟隨他的巴巴(在此處有長輩的意思)到達麥加朝聖。玉,改變了他的一生。看到玉的一刻,眼前緩緩流淌的一條河流,將他拖進了這個世界,如痴如醉。遂沒有繼續做穆斯林的各種朝拜。在臨終時是半信半疑地念著“清真言”去世的。

韓新月是韓子奇的女兒,是新一代的穆斯林。她是中國較早的一批大學生,學習西語。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穆斯林這個民族的改變。沒有排斥外教者,一心追求著心中的美好和神聖。雖命運無常,仍然保持著心中最純淨的愛,最執著的追求。新月在臨終時則義無返顧地呼喚著她所愛的老師“楚潮”的名字去世。

作為少數民族的穆斯林,正在經歷很多的改變。而文中三代人的命運和不同的追求與生活軌跡,正式在說明,穆斯林的上一代還在受著伊斯蘭——這道宗教枷鎖的控制,無法完全擺脫。而像新月這樣的新一代穆斯林,面對自己嚮往的愛情時,更多的遵從了自己的心意,跨越了民族,宗教信仰的諸多束縛。

三代人臨終的描寫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作者要表達的正是被她稱為穆斯林的回回民族,在前進中的巨大的變革,回回民族要想發展,要想享受現代文明如教育、愛情等等,在作者看來必須拋棄伊斯蘭的枷鎖。

(二)她是新一代的穆斯林

新月死了,沒有完成她夢想中的學業,沒有成為夢想中的翻譯家,也沒有和夢想中楚老師的在一起。她的死,在於一個這個民族的諸多的封建禮教,在於母親的阻撓和限制,在於時代的枷鎖。新月的死不在於疾病的凶險,更多的是禮教的束縛。

新月代表著希望和夢想,是所有美好的事物的代名詞,作者霍達在她的身上寄託了很多的希望。她學習的是當時的冷門——英文,是新中國的希望;她熱愛的是翻譯,希望能夠將中國的優秀作品譯製成冊,介紹到國外,比如魯迅;她可能與漢人通婚,在當時的回回當時幾乎不可能;在她的葬禮上,楚燕潮出現了,在為葬人“試坑”的時候,楚燕潮毫不猶豫的跳了下去,作為漢人,也是不符合傳統的······可見,在新月身上,有了很多突破傳統,走向現代化的東西。

(三)細節是作者的巧思

書分為十七個章節,玉與月穿插進行,兩代人的命運在改變中漸漸有了眉目。而最後歸於月魂,所有的真相:身世,命運,結局一一揭曉。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8

六十多年的風雨,三代人的沉浮,一切已沒人記得;水凳上的夢想,美玉中的歷史,交匯在一起,構築成了一個悽婉的夢。

霍達在《後記》中寫到:“請接住她,這是一個母親在捧著自己的嬰兒。”這部五十萬字的鉅著,霍達只寫了四個半月,但前期的準備卻相當漫長。這本自打她記事起,就醞釀著想寫的書,以獨特的視角,描繪出了兩個時間不同、內容不同,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令人回味無窮。

樑亦清,一位普通的穆斯林琢玉人,為了撐起一個四口之家,在北平辛勤勞動,創立了奇珍齋。一次偶然的相遇,他結識了準備前往麥加的長者吐羅耶定以及孤兒易卜拉欣。在交往中,易卜拉欣被玉所吸引,拜樑亦清為師,改名韓子奇,學習琢玉。

三年後,韓子奇進步飛快,已成為一名可以獨當的一面的優秀工匠,而且樑亦清平生最為偉大的作品——鄭和下西洋的寶船也即將完工。可天有不測風雲,多年的勞作使樑亦清身心俱疲,在完工的最後一晚倒在了旋轉的砂輪上,船毀人亡。奇珍齋也因此消亡。三易寒暑,韓子奇重新雕成了寶船,完成了師傅的遺願,又藉助自己的一雙巧手收集珍寶,重振奇珍齋,娶師妹樑君璧,生下了兒子天星,而自己的另一個師妹樑冰玉也考上了燕京大學。“覽玉盛會”的舉辦更為這一切錦上添花,韓子奇更是獲得“玉王”的美稱。一切都是那麼的完美。

可是突如其來的戰爭打破了這一切。為了保護自己的玉,韓子奇把自己固執的妻子和幼小的兒子留在了國內,自己和好友亨利踏上了前往英國的旅途。同樣固執的樑冰玉偷偷跟上了他們。從此,一家人天涯兩隔。在英國的幾年中,韓子奇與樑冰玉相愛,生下了女兒新月。戰爭結束後,韓子奇和樑冰玉回到了中國。但是一切都變了,妻子因猜忌而毀掉了奇珍齋,整個家庭也因韓子奇與樑冰玉的愛情而產生了隔膜。結果樑冰玉離開了博雅齋中的家,留下了新月。

春去秋來,韓新月長大了,她發現了家庭中父母越來越多的爭吵與父親一味的讓步。但她並沒有過多的關注,因為在北大的的學習需要她投入更多的精力。在那裡,她有關心她的同學,有和藹的`班主任楚老師,有美麗的未名湖。在那裡,她與同學一起學習,和老師討論問題,在未名湖畔散步,一切都十分圓滿。然而,新月在這時候被檢出患有心臟病,她只好暫時放棄求學,進行治療。她依然想在做完手術後重新學習。但病情因新月的一次發燒而加重,只能進行保守治療。這是支援她的,是她與楚老師之間的愛情。但因民族差異而無法結婚。最終,在一次病發後,新月離開了人間,故事在葬禮的悼詞中結束......

看完此書後,我感慨頗多。看到韓子奇為了重振奇珍齋,低下了自己的頭,進入了進入了仇人的店鋪工作。在那期間,他摸清了做買賣的方法,最終擊敗仇敵,使奇珍齋的生意做大,使我見到了意志的力量。看到韓新月為了奪得第一,獨自一人在燈下複習;幫助落後的羅秀竹,使其渡過“俄轉英”的難關;為了不讓自己的好友難過,偷偷提前出發……新月是個多好的孩子,她善良,無私,為人著想。但心臟病毀了她來之不易的愛情,她對美好的嚮往和追求,她美好的前途,毀了她的一切。我看到了生命的珍貴與脆弱。

擁有生命,就擁有了一切。對於新月,她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走完自己生命的全程。對我們來說,生命是最寶貴的財富,我們還年輕,有時間去學習,去成長,去追逐自己的理想,實現自己的抱負。朋友,不要再為小事而抱怨,未來是光明的,要循著自己的理想,堅定不移地走下去。要記住,熱愛生命,相信未來。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9

這是一本講述一個穆斯林家庭三代人的命運沉浮的故事。在不同時代下有著不同的內容,卻又交錯相關,最後衍變成一場悲劇,最終鬱鬱而終。令人抽象地體會到命運的多舛以及愛的深沉。

全文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以幼年的韓子奇如何在機緣巧合下入住了北京一戶普通的穆斯林家庭後想當時的主人家學習琢玉的技術,歷經磨難之後成就一番大業,但因時代背景以及命運的捉弄下使得家業不復存在,以及韓子奇與師傅兩個女兒的情感糾紛為主線。

第二部分則以韓子奇的女兒韓新月為主人公,講述韓子奇一家在經歷“七七盧溝橋”事變後以及一系列政治上的動盪後倖存下來,生活逐漸步入正規,但又因上代人的恩怨情仇以及韓新月有先天性心臟病最終衍變為一場悲劇。令人感概“命運”與“情”這兩個詞。

這是一本將“愛”這個抽象的概念表達的如此真實的書。有韓子奇與他師傅的大女兒“樑君璧”相互支撐的愛情。有韓子奇與師傅的小女兒樑冰玉在身處異鄉且生命受到威脅下相互依靠的“禁斷之戀”。也有三代人韓天星與其原本廠友—一個樸實的女孩容桂芳,因他的母親樑君璧看不起容桂芳的家世,用離間計將兩個相愛的人因誤會而“咫尺天涯”的沒有結果的愛情。以及韓新月與其老師楚雁潮的師生之戀,但因回族的規矩以及韓新月的先天性心臟病從而變成一段悽美而悲壯的愛情。無一不使人感概萬分。並不像一些小說的圓滿結局,而是以悲劇結尾,使情的理解更為深刻且難忘。

當韓新月臥病在床,得知自己的病已不是現代醫學可以力所能及的時候,她請求楚雁潮放棄自己,任自己自生自滅時,楚雁潮憤怒了,他向新月訴說:“愛是什麼?愛就是火,火總是光明的,不管那熊熊燃燒的是煤炭還是木材,是大樹還是小草,只要是火,就閃耀著同樣的光輝!愛就是愛,它是人類自發的美好情感,我因為你才愛你,此外沒有任何目的,不要用’自我犧牲’這樣的詞來貶低我,我們雙方都不是祭壇上的羔羊,我們付出了愛,也得到了愛,愛得越深,愛得強烈,愛得長久,這就是一切!”如此感人肺腑的一段話令多少讀到這的人潸然淚下。

愛得濃郁,愛得深沉,此情此景,也不枉此書的好評如潮。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10

一本好書真的可以讓人留連忘返。最近剛剛看完《穆斯林的葬禮》看到最後淚水止不住地流下來。《穆斯林》給人的是一種感動和遺憾。《穆斯林》第一次讓我有了一本書想再次閱讀的慾望。我不是一個穆斯林可我深深的喜歡這本書我不善於評價但我敢說這本書絕對值得一讀。這是一本作者用心寫作的書在閱讀的時候我彷彿真的進入了另一個世界聽不到身邊的任何聲音眼前是書中的人耳中是書中的聲自己的喜怒哀樂全被牽引著彷彿走進了一個巨大的電影中竟然完全忘記了自己的存在。

看多了浮躁的文字翻一翻這些獲獎鉅著感覺腦中一片清新。《穆》的文字維美流暢文中用於描寫景物的文字的比較多不時地帶給人詩一般的意境。作者對人物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的細膩刻畫深深地打動了我尤以少數民族與漢族之間微妙的關係觸動心絃。

霍達一個了不起的作家無論是唐詩宋詞還是成語典故她都能信手拈來而且運用的惟妙惟肖。讀她的小說不僅是一種享受更能從中瞭解到許多知識。在《穆》中我看到了許多有關回族人的生活習俗、宗教信仰的細緻描寫使我對這個民族、這個宗教有了重新的、進一步的認識有了想探究的興趣。

感謝學校要求大家每月讀一本書(呵呵學校要求的是每月讀一本教育專著我改了總之開卷有益嘛讀自己喜歡的書。)我才有機會讀到如此感人的美文又重新體會到讀書讀好書帶來的樂趣、享受。書籍真是人類的營養品。讓我把這個習慣堅持下去讓經典的書籍伴隨著我的生活為我積累一筆豐厚的精神財富。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11

所以全文中隱隱流露出一種雅緻寧靜,與世無爭的氣息,但是玉同時也是一種財富,君子愛其品質,當然也會有人因為其價值而做出令人不齒的事情。文中作者分別用“月”“玉”為線索,分別描寫了民國初期到解放前前到結束社會復甦的兩個時期跨越六十年的歷史。在這段複雜紛亂的歷史中,不管是對兩類人物衝突的正面描寫還是側面描寫,都流露出作者本人鮮明的愛憎之感,同時這種情緒也深深地影響著讀者的情緒。動盪的社會中容易產生悲劇,六十年中家族興衰變遷,三代人命運沉浮,最終是一個個令人痛惜的愛情悲劇。

讀後會產生一種壓抑的情緒,但卻觸及讀者的心靈,令人有蕩氣迴腸的舒暢,同時使人產生對歷史對社會深沉的思索。僅僅是這單薄的一遍已經令我的心緒久久無法得到寧靜了。在這大量文字的背後,更讓我看到了知識的可貴,姐妹情深的碧玉兩人,皆因為所受的教育不同,對於愛情,對人生竟也產生了天壤之別。玉兒對於愛情的執著,對於自由的渴望,她的大膽,果敢與無畏,正體現了新時期中國青年的新氣息!而作為一代婦女的代表,碧兒的迂腐和落後,以及對於愛情的盲目和對於生活的依附,又是我不得不為之悲哀……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12

舉頭一輪明月高掛,低頭一室書香瀰漫。讀完《穆斯林的葬禮》,看明月慢慢幻化成新月明媚的臉龐,不由得思索這一家人的情感起伏,回味三代人的玉之情緣……

《穆斯林的葬禮》以玉為引線,將三代人的情感、生活,將穆斯林的風俗、文化,將社會的變遷、發展,串聯在一起,不僅僅生動地刻畫了一個個個性鮮明而又飽滿的人物形象,敘述了一個大家庭三代人玉器行業的興衰,更是將梁氏一家人不同思想觀念、不同思維方式尤其是愛情觀的衝撞體現的淋漓盡致,使穆斯林思想文化在時代的變遷、傳統與現實的矛盾衝突得以凸顯。姐姐璧兒沒受過教育,一直保持著封建舊思想,再加上丈夫與妹妹的混亂關係,以致對丈夫思想、思維方式不理解,對妹妹惱怒,對丈夫與妹妹的愛情憤恨;而妹妹玉兒,上過大學,思想相對先進,敢於主動追求自己的愛情,但又不得不屈從於家族傳統和現實,幾年後回來一切都已成為泡影。

緣,妙不可言。書中有“奇珍齋”主人樑亦清與韓子奇因玉而結的師徒之緣;有師父之女璧兒和玉兒分別愛上韓子奇的情仇恩怨;有韓子奇與玉兒之女新月與楚雁潮的痴戀糾纏;也有孤獨的玉兒守著新月之墓、韓子奇與璧兒之子與妻兒的平凡。些許情緣之外,是韓子奇背景離鄉的為玉而為的奮鬥史,更是新舊思想的破撞與融合史,都在詮釋著這奇妙的緣份。而全書終究歸於平凡淡然的生活,道出了緣份的真諦——月華終究昇天,美玉畢竟非凡。只有生活現實才是緣之依託,無論幸福亦或悲慘。

在那個年代,愛情是否能存活,答案是不能的。新的愛情觀已經出現,舊的愛情觀依然存在,愛情何去何從?璧兒和韓子奇結婚成家,並非全都因為愛情,更多的是對家庭的責任,是韓子奇對樑亦清、是徒弟對師傅、更是將琢玉技藝傳承下去的責任,他們因愛而靠近,因責任而長久。感情和家庭因傳統的守家傳業思想而維持著。玉兒與韓子奇執手相愛,最終因世俗觀念而分手;新月與楚雁潮互生愛慕,也因傳統思想而告終。愛情,誠如美玉一般聖潔而高貴,但,在璧兒與韓子奇身上,沒有存活;在玉兒與韓子奇身上,沒有存活;在新月與楚雁潮身上,也沒有存活。明月昭昭,美玉灼灼,愛情卻暗淡無光。

玉兒回到了故鄉,面對女兒的墳墓和墓前吹奏《梁祝》的楚雁潮,留下了眼淚。新月皎潔,可慰思女之情,愛之傷痛;玉技尚存,可鑑世事滄桑,緣之奇妙。一切,都已不在,只有記憶還在,現實和記憶的距離也越來越遙遠……

一輪明月,三生玉緣,愛在前方!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13

《穆斯林的葬禮》以五十餘萬字描寫了“玉器樑”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代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深情回望穆斯林在中國漫長而艱難的足跡,揭示了兩個民族文化的撞擊和融合的心路歷程。

樑亦清一個回族底層的琢玉藝人,他雖身懷絕技,但在代表“資本”的匯遠齋老闆蒲壽昌的壓榨、傾軋下不得不含恨死去。

我想起馬克思說過的一句話:“一個人除了勞動力以外,沒有其它任何資產,那麼必將成為佔有勞動力的物質條件的他人的奴隸。他們只有在他人的允許下才能勞動,他們只有在他人的允許下才能生存”。

為了抵債,韓子奇忍辱負重到蒲壽昌的“匯遠齋”當了學徒。期間他認識了英國“玉商”沙蒙。亨特,在六國飯店擺滿玉器的亨特的房間韓子奇驚奇地發現百寶格櫃子陳列了自己和師傅製作的寶船,此時的韓子奇猶如醍醐灌頂,幡然醒悟,決心從“藝人”躍入“商人”。苦熬數年終成行家,十年之後名冠京華。

好景不長,韓子奇在積極探索人生意義和實現自身價值,巨集揚中國玉器文化事業的壯志豪情,因資本競爭傾軋、帝國主義侵略戰爭破壞、摧殘而遭受挫敗。他的人生理想不為他所置身的“階級社會”大環境所容,導致他傾注畢生心血為之奮鬥的事業最終以失敗而告終。

悲劇才會讓人銘心刻骨!悲劇才會引發“人”對“人”與“人”的反思,對“階級社會”的大徹大悟!

夢,在飛,思緒是秋葉在寒流中掙扎。月照“博雅”宅,西廂廊前,海棠如雪;藏玉室中,清淚如雨。韓子奇在院子裡晃晃悠悠,搖頭嘆惜一陣,又回到他的“密室”繼續編著他的《辨玉錄》了。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14

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但同樣悽美的愛情悲劇,在這本書中融合。最後,只剩下三個字:穆斯林。

這是一個神聖的名字,代表這著一個古老的民族千百年來的信仰和歷史。不知多少次,敬畏的目光長久地注視著這個詞。

誰知,這個詞的背後,藏有多少無奈和痛楚……

樑亦清在水凳旁磨玉。坨子在手中旋轉,時間飛逝,一塊玉又快成形了。不知道這件作品又會落到何人之手?不知道它是否會成為價值連城的珍寶?這一切都與他無關。他不得不承認他的命運不在自己手中,只因為他和大多數人沒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民國初期,穆斯林是被歧視的。他們不可能和漢人得到一樣的地位,也得不到應有的尊重。但他們從不反抗,只能逆來順受,靜靜等待也許有一天,命運會讓他們的生活有所好轉。

楚雁潮站在“博雅宅”的客廳,楞在那裡。他向韓新月的父母表明了他對新月那灼熱的感情,可韓太太一句話就表明了這不可能,他們隔著教門。就因為不是同一個宗教,兩顆碰撞的火熱的心無法找到同一種歸屬。楚雁潮心碎了。俗話說,“寧拆十座廟,不破一門婚”,可這個門檻將兩個人生生隔開了。

回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他們之中,有名人,也有普通人。他們,和漢族人有著同樣的相貌,說著同樣的語言,穿著同樣的衣服,住著同樣的地方,可卻有著不同的待遇!而這不同的待遇則帶出了不同的命運!

韓新月坐在未名湖畔的小亭子裡,手中的書久久沒有翻動。她默默地念到:“人的靈魂是平等的……”樑冰玉在倫敦古城的街上,撲在深深愛著她的人身旁,又聽到了那絕望的呼喊:“我有權利生活!有權利愛!”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15

兩天終於看完了這本書,同學極力推薦的。只是,讀後的感覺不像他說的那樣沉醉,有些味道嘗不出來。

首先,十分不明白為什麼樑君壁會有那麼大的轉變。年輕時的壁兒,美麗、善良、能幹、善解人意,為何到了中年之後卻只剩下能幹了?而這種對事物極大的主宰興趣使得丈夫悶悶不樂,女兒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甚至斷送了自己親生兒子的幸福。也許是經受了太多歲月的折磨,丈夫不在身邊,整整十年獨自一人支撐著整個家;也許是受到了丈夫的刺激,自己傾心相待的枕邊人卻與他人結婚生子,而那個奪走她幸福的人竟是自己的親妹妹!可是,她性格巨大的發差在文中沒有很好地體現出來。十年間,她竟然逼走了忠心耿耿的管家侯先生,這也導致了日後文革的時候家中被洗劫一空,沒有了侯先生的奇珍齋像是失去了頂樑柱的殘破不堪的房子,而侯先生的離去更是帶走了全部夥計,就這樣,剛剛在日本人肆虐之下略顯生氣的奇珍齋被“倒”了出去,辛辛苦苦經營下來的家業在她那幾句刻薄甚至惡毒的言語中消散了,而此時她還不知道丈夫和妹妹在海外的情況。是生命承受了太大的打擊?可是,那個姑媽呢?那個被日本人摧毀了家庭,失去丈夫兒子不得已背井離鄉常年寄人籬下的姑媽呢?她倒是寧願丈夫領著個女人和孩子回來,只要回來就好。可是韓太太就不一樣了,她不明白丈夫和妹妹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事情來,她氣憤他們做出了這樣的事情竟然還敢回來!總之,樑君璧如何從一個體貼懂事的可人兒變成一個頤指氣使的潑婦,無從得知。

其次,為何韓子奇變得如此懦弱。少年時,當他第一次看到玉,就毅然向巴巴提出終止朝聖的路程,對於一個穆斯林說,朝向麥加是生命的意義,是穆斯林引以為傲的,而他,為了那晶瑩碧翠的玉放棄了通往聖城救贖靈魂的機會。此時的他,果斷決絕。師傅去世後,他甘心受到師妹的誤會,帶著自己對玉的執著,帶著對師傅的忠誠,帶著自信投奔匯遠齋,忍辱負重。三年間,他不僅完成了寶船的雕刻,也用偷學來的英語結識了亨特先生,決然離開匯遠齋,重振奇珍齋。此時的他,堅韌不屈。為什麼,十年後的他面對妻子無休止的羞辱沒有任何反抗!也正因此,也使得女兒感受到父母之間的裂痕,而她的心隨著父母間的間隙也裂開了。作者在這一點對人物性格的轉換也沒有描述清楚。

其實,韓子奇這個人不是無情,而是太專情,專情於玉。他對巴巴的絕情是對玉的專情,他對玉兒的無情是對玉的不捨,他對妻子的忍讓亦是對玉的保護。可那些令他珍愛不捨的玉也最終被一群紅小兵折磨地粉身碎骨。而這之前,他最愛的兩個人,玉兒和女兒新月也都被他的軟弱消磨地身心俱碎。

最惹人憐的是十八歲的新月,她敏感地感知了父母之間的隔閡,她渴望母愛,她看著照片張那個溫柔美麗的女子,想不明白為何母親有這麼大的變化。她自認為自己是家裡重要的一員,可是在辦完哥哥的婚禮後,母親一句“這裡有你什麼事”徹底傷了她的心。和她兩情相悅的楚老師被母親拒絕,理由是因為他不是個回回,就這樣母親親手把她心中唯一對生的希望熄滅了。她哭著問姑媽,她的直覺告訴她那個女人不是自己的親生母親,不是,哪有母親對自己如此生疏,哪有母親忍心不顧女兒的幸福和生命只為遵守教規!當她終於從父親口中得知自己的母親是一個溫柔,勇敢,前衛的女性時,她笑了,她知道,那才是她的媽媽,只是,她脆弱的心靈再也承受不起任何波濤。懷著對母親的思念,對楚老師的眷戀,她離開了這個世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