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的作文(精品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3.02W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後感的作文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後感的作文(精品5篇)

讀後感的作文 篇1

那位寫了《一愛一的五種語言》的作者Gary Chapman又寫了這一本《讚賞的五種語言》。我收到一份信望一愛一閱讀期刊,其中有一段摘錄,覺得很多人都想要知道如何讚賞別人,特別是讚賞別人的品格,乾脆轉發。書中寫的是職場環境,可是我們有十足的理由在教會裡、一團一契裡、小組裡一操一練!效法神吧,因為祂器重和讚賞人,對於許多人來說,這是最實際的“一愛一”的語言。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在盼望得到周圍人的肯定,而其內心深處,更加渴慕的是神的認同。當我們用肯定的言辭來激勵一團一隊,在基督裡讚賞別人的品格時,這個人身上就迸發出高度的工作熱情和深入的一團一契認同,一團一隊會獲得令人羨慕的聚合力、職場的'高績效表現和深入溝通的願望。

在《讚賞的五種語言》中,第一種是“肯定品格”:

“我們都欣賞同事身上的好品格,包括堅韌、勇敢、謙卑、自律、憐憫、寬容、誠實、正直、耐心、仁慈、仁一愛一和無私。我們周圍的人或多或少都具備某些優秀品格。問題是,你曾為這些美好的品格由衷讚美過他們嗎?

駒於有些人來說,讚揚別人取得的成就容易,但很難開口讚揚別人的品格。品格是超越行為的,要看一個人內在的特質。我們可以從一個人獨處時的行為看出他的品格。如果一個人誠實,即便自己受損失也會講真話。

品格沒有成就那麼引人注意,但是從長遠來看,員工的品格對企業發展更重要。如果我們忽視人們身上的優秀品格,我們就忽視了公司最大的資產。

如果你已很久沒有肯定過人們的品格,你需要靜下來思考:你在過去一年與他們的交往中,從他們身上看到哪些優秀品格?記下這些品格,然後組織好感謝他們的話語;例如,你可以這樣說:“約翰,你是一個誠信的人。我把財務交給你很放心,我感覺很踏實。”你也可以說:“金,你真是太有同情心了,我看到你是怎樣安慰那些遇到麻煩的人。你總能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我真是佩服你。”組織好這些話語後,多讀幾遍,直到你能比較自在地說出來。然後,尋找機會針對他們的某一項品格讚賞他們。

駒於有些人,這種方式能極大滿足他們被賞識的需要。有一位員工這樣說:“那是我為公司效力15年來最有意義的一天。那天,經理對我說:‘羅恩,我可能從來沒有對你說過:我很欣賞你。你是我遇到過的最善良的人。每當有同事忙得不可開交,你總會上去幫助他們。那並不是你分內的事,而這恰恰說明了你的品格……’當他那樣說的時候,我驚呆了,不知說什麼好,只是說了句‘謝謝’。那天晚上回家,我把經理的話告訴了妻子,她說:‘他說的沒錯,你也是我遇到過的最善良的人。’我永遠也忘不了那一天!”

我們相信,每個公司都有很多“羅恩”,等著有人肯定他們的品格。沒什麼比這樣的讚揚更讓他們感覺被賞識了。”

在工作中,你感覺自己受賞識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相信你一定幹勁十足,否則,你不過是在維持生計而已。當然,除了義工之外,又有誰忙碌打拼不是為了掙錢呢?我們不但想掙錢,而且想掙很多。但令人吃驚的是,決定一個人工作滿意度的第一要素竟然不是薪水,而是在工作中是否得到了足夠的重視和認可。

如果你口渴難耐,很想喝水,有人卻給了你一把椅子。的確,坐下休息會兒也不錯,但你的嗓子還在冒煙。如果你累得只想攤在椅子上,但朋友卻給了你一包零食,你雖然飽了口福,但還是疲憊不堪。讚賞也同樣如此,如果你的表達方式並不是對方需要的,那你充其量就是做了一件好事,起不到感謝和激勵的作用。

職業安全感對員工來說至關重要,他們需要相信自己的職位是穩定的。但是,沒有哪個僱主能夠保證這一點。僱主能做的是,讓員工感覺自己被人需要、受賞識,緩解他們的緊張情緒。目前,我們所知道的最好辦法,就是向他們每一個人表達讚賞。

人們對讚賞的渴望與其所處的職位沒有關係,不論你是老闆、CEO、中層經理、還是流水線上的工人、一線服務人員,都有被人賞識的需要。同樣,人們對讚賞的渴望與所在的行業也沒有關係。銀行職員、建築工人、教師、財務顧問、商務助理、牧師、計算機程式設計師、社會工作者,也都有得到讚賞的需要。若能在工作中得到讚賞,人們會感覺工作變得更加愉快。

讀後感的作文 篇2

今年暑假,我拿起媽媽的教材——國中第十一冊的語文課本來讀,讀到《瑞恩的井》這一篇文章時,我為之感到震憾:六歲的瑞恩竟能募捐到六萬元,六歲的瑞恩竟能影響這人。

故事發生在加拿大,主要人物就是國小一年級的瑞恩。瑞恩在課堂上聽老師說非洲的孩子非常窮困,沒有足夠的食物和飲用水,又缺醫少藥,許多兒童在飢餓、疾病中等待死亡。他感動了,他要捐七十元為非洲的孩子打一口井。他與爸爸媽媽商量,自己做額外的家務掙夠了七十美元錢,可募捐專案的負責人告訴他打一口井要七百美元。瑞恩聽後只說了一句:“我將繼續努力,我希望非洲每個人都能喝上乾淨的水。”後來在媽媽的幫助下,藉助媒體的力量,兩個月後,瑞恩就收到了七千美元的捐款。瑞恩班上的同學也加入了捐錢的行列,並且紛紛現非洲的孩子通訊。後來瑞恩親自去了非洲,受到非洲人民的熱烈歡迎,還看到了自己捐款打的井——瑞恩的井。後來,瑞恩的募捐到了六萬美元,且募捐活動還在繼續……

我從報紙電視上看到過一些大型的慈善募捐活動,我知道紅十字會在世界各地發揮巨大的作用,我也瞭解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有一個很大的慈善基金組織,這些大活動這些大組織,幫助過許許多多的人,這讓我們在感激和稱讚之外,也覺得理所當然。但是瑞恩一個國小一年級的小朋友,為什麼能捐到這麼多錢,影響這麼多人呢?我想,這是愛心的力量。瑞恩自己只捐了七十美元,然而這七十美元裡,每一分每一元都是他辛苦掙來的,每一分每一元都含著他無比的愛心,正是小瑞恩那種無私的愛的行動,那份純真的愛心,通過媒體的傳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小朋友們看到了榜樣,大一點的孩子和成年人在與瑞恩的比較對照中,許多人便會覺得自己更應該奉獻自己的一份愛心。

瑞恩的年齡是小小的,瑞恩的捐款相對非洲的貧苦人們需求來說,還是少少的',但是這種愛心的力量是巨大的,我們相信,這種愛心的力量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只要真心向往,並且努力奮鬥,每個人都可以達成自己的夢想……再次品味這句話,細細回想,一個6歲的孩子執著地向著自己的夢想前進,他最終真地做到了……

在一次課堂上,老師激動地講述著非洲孩子的艱難生活,“每一分錢都能夠幫助他們,一分錢可以買一隻鉛筆,25分可以買175粒維他命藥片,60分就夠一個孩子兩個月的醫藥開銷,一塊錢夠一頓豐盛的午餐,兩塊錢就能買一張毛毯,如果我們有70塊錢,就可以幫助他們打一口井。”然而就是這句話,讓6歲的瑞恩從此樹立起一個不朽的偉大的夢想。他為讓非洲的孩子有一口純淨的水喝,竟果斷而堅定地要建一口井,也許是因為稚嫩的他不會有任何擔心,因為他的純真,他有決心將這個夢想實現。

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他努力奮鬥著,努力拼搏著,努力約束著。從此他有了一箇舊的餅乾盒,上面寫著一個計劃:一天賺2元,一共35天。自從有了這個計劃,他努力地做家務,拾松子,在這樣忙碌的日子裡,餅乾盒上一條條斜線劃掉了一天又一天,他毅然放棄了孩童時期最離不開的各種玩具,選擇了攢錢募捐造井。也許就是這種心態,這種毅力使他成功,很快他有了70塊錢,可是70元只能買一個水泵,要建一口井,需要的錢遠遠不止這些,得知這個結果,瑞恩小聲卻很堅定地說:“我來攢錢!”瑞恩又開始了他艱難、忙碌、辛勤的攢錢之路……

一個孩子的話,引起了加拿大社會各界的支援,一個孩子的行動,帶動了社會共同地募捐,一個孩子的夢想,實現了非洲孩子喝上乾淨水的願望。雖然歷經重重困難,但只要懷夢在心,努力追求,終會成功!每個人都會有夢想,向著自己的夢想飛翔,收穫的將是一世的美好!

今天偶爾在學一本雜誌上讀了一篇文章,尤其令我印象深刻,那篇文章叫《瑞恩的井》。文章講述的是一位小小的6歲男孩瑞恩為了讓非洲那群可憐的孩子能喝上潔淨的水,為了造一個井給那群孩子,他額外幫家裡做家務來攢錢造井,他的事蹟感動了身邊的很多人。最後,瑞恩的井終於建成了,實現了他的夢想,讀完本文後,感觸最深的就是一個六歲的孩子竟有這樣的同情心,我覺得現在的大學生,很多還可能比不上這位小小的男孩這麼有愛心。

記得一位教育家曾經這麼說過:“同情行為是社會裡一種非常重要的美德,若社會裡沒有同情,爾虞我詐,人人自利,社會也不成社會了。”作為一名大學生,我覺得培養我們的責任感和同情心也是很有必要的。去年我們的學生進行過很多募捐活動。學校裡很多同學都捐除了自己不要的舊書,舊物品,給需要的同學和山區的孩子,學校裡還還有很多去山區義教的志願活動,我覺得這樣的活動挺好的,可以培養我們的同情心,做一個關愛社會的人,我覺得只有去經歷過,才會明白其中的很多感受和意義。

我們現在對與同情心和責任心方面的領悟似乎有些缺失。我們也能和小瑞恩一樣在聽完一個故事後能對故事中的人物產生同情,進而盡最大的努力去幫助有需要的人,這樣我們才有時間時間或者是機會去思考這樣的事情,編織我們大學生有意義的生活。

寫到這裡,我真的感覺自己很慚愧,覺得作為一個大學生做的還不過一個小男孩,由此也可以看出我們的教育和國外相比,真的存在很多問題。寫到這裡,更加敬佩那個六歲的加拿大小男孩——瑞恩,在以後的生活中我會以他為榜樣的。

那天,晴空萬里。下午的時候,語文老師要對我們一週的課時學習進行測驗。在做作文的時候,我先是愣了一下,繼而又為作文的命題而竊喜。作文的題目是讓寫一篇《瑞恩的井》,我感到十分自信,因為這篇文章我學得比較透徹。

下筆的時候,我先從貧困的非洲寫起,人們常年生活在艱難困苦中,缺醫少藥,甚至連乾淨的水也喝不上,實在讓人可憐,讓人同情。接著重點寫主人公小瑞恩為什麼樂於助人、無私奉獻、天真可愛。寫在瑞恩六歲時,正上一年級,當他聽老師說非洲的孩子們的困境後,立即向媽媽提出拿70美元為非洲孩子們捐一口井。可是出於家裡的經濟狀況,父母沒能馬上答應他,而是提出‘為家裡做一些額外的家務掙點錢’這樣的辦法。瑞恩犧牲很多時間去做家務,終於攢到了70美元,但是負責打井的人說打一口井還需兩千元。為了瑞恩美好心願的實現,媽媽寫了一封信給報社。果然,通過媒體的效應,這件事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反響;兩個月後,瑞恩就收到了七千美元的匯款!

正是由於小瑞恩的善舉感染了周圍的人們,人們才會心甘情願地幫助他,從而救濟那些受苦的人們。瑞恩已經為非洲8個國家建造了30口井,他被稱為“加拿大的靈魂”,這可真是不凡的舉動。要知道,瑞恩初次為非洲捐款打井時只有六歲呀!想想六歲的我們在幹什麼呢?

作文的最後,我寫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從我做起,從小做起,像瑞恩那樣正直善良、樂善好施、做個勇於克服困難、善於幫助別人的好學生!

讀後感的作文 篇3

今天,我們學了《世界上最響的聲音》這篇課文,這一課講的是從前有一座砰砰城的國家,裡面有一個喧鬧王子,很喜歡響的聲音,他想在十八歲生日的時候,聽到世界上最響的聲音。結果,在生日那天,他卻聽見了他從來也沒有聽過的聲音:小鳥、春風、小溪發出的聲音,他覺得這才是世界上最好聽的聲音。從此,砰砰城不再吵鬧了。

讀了這篇文章,我懂得了最好聽的聲音不是最響的,大自然的`聲音才是最好聽的。在生活中,我們不能製造噪音,比如:開車時要少按喇叭,在公共場所不能大聲喧譁,在家時也儘量不要大喊大叫,共同創造一個安靜、祥和的生活環境。

讀後感的作文 篇4

今天,我讀了一本名為《蘇菲的世界》的書。屹今為止,《蘇菲的世界》是我讀過的書中最奇特的一本了。它既是一本哲學啟蒙書,又是一本懸穎偵探小說,還講述了西方國家中世紀的歷史。

書中講述了:14歲的少女蘇菲不斷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樣在她面前展開。在一位神祕的'哲學老師的指導下,蘇菲開始思考一些自己從未想到過的問題。她走進了哲學的世界,開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和後天的企圖解開這些謎團。

讀完這本書,我受益匪淺。我彷彿走進了哲學的世界,開始瞭解哲學,與著名的哲人一起沉浸在哲學的浩瀚海洋中。漸漸地……我認為哲學不像我想像的那樣死板,戛然無味。哲學有時只是幾個諸如:“我是誰?”,“馬兒為什麼叫馬兒”?“世界是從哪兒來的?”這樣看似簡單,幼稚,實際上卻難以解答的問題。

哲學不同於科學。因為前者所研究的是全人類關心的問題,像:“善與惡”、“高雅與低俗”這樣的問題。它沒有一個具體、固定的公式來衡量對與錯。它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它會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讚歎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與好奇。

《蘇菲的世界》這本書像一位耐心的老師領著我走進了哲學的世界,讓我感受到了哲學的趣味。

讀後感的作文 篇5

利用十一假期閱讀了《翻轉課堂的可汗學院》,下面寫一下自己的讀書感受。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老師在課堂上講課,佈置家庭作業,讓學生回家練習。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同,在"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下,學生在家完成知識的學習,而課堂變成了老師學生之間和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識的運用等,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網際網路的普及和計算機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使"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變得可行和現實。學生可以通過網際網路去使用優質的教育資源,不再單純地依賴授課老師去教授知識。而課堂和老師的角色則發生了變化。老師更多的責任是去理解學生的問題和引導學生去運用知識。

其實所謂的翻轉課堂,它的本質是一場關於課堂教學模式的變革,只不過這種課堂教學模式的變革需要一定的技術支援。就像多媒體教學,本質上還是教學,多媒體技術可以幫助提高教學效率,僅此而已。有些時候,我們在教學上的一些設想的確需要一定的技術支援,不過一定要搞清楚,是資訊科技服務於教學,絕不是教學迎合資訊科技。以下是翻轉課堂的特點:

1."翻轉"讓學生自己掌控學習

翻轉課堂後,利用教學視訊,學生能根據自身情況來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學習。學生在課外或回家看教師的視訊講解,完全可以在輕鬆的氛圍中進行;而不必像在課堂上教師集體教學那樣緊繃神經,擔心遺漏什麼,或因為分心而跟不上教學節奏。學生觀看視訊的節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進跳過,沒動的倒退反覆觀看,也可停下來仔細思考或筆記,甚至還可以通過聊天軟體向老師和同伴尋求幫助。

2."翻轉"增加了學習中的互動。

翻轉課堂最大的好處就是全面提升了課堂的互動,具體表現在教師和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

由於教師的角色已經從內容的呈現者轉變為學習的教練,這讓我們有時間與學生交談,回答學生的問題,參與到學習小組,對每個學生的學習進行個別指導。當學生在完成作業時,我們會注意到部分學生為相同的問題所困擾,我們就組織這部分學生成立輔導小組,往往會為這類有相同疑問的學生舉行小型講座。小型講座的美妙之處是當學生遇到難題準備請教時,我們能及時的給予指導。

當教師更多的成為指導者而非內容的'傳遞者時,我們也有機會觀察到學生之間的互動。我們在教室內巡視過程中注意到學生髮展起了他們自己的協作學習小組,學生們彼此幫助,相互學習和借鑑,而不是依靠教師作為知識的唯一傳播者。它確實是神奇的觀察,使我們對學生們的合作學習探討充滿了敬畏。

當我們尊重學生們的這種方式,他們通常會作出迴應。他們開始認識到,我們在這裡,是在引導他們的學習,而不是釋出指令的教師。我們的目標是他們成為最好的學習者,並真正理解我們課程的內容。當我們在學生身邊和他們一起掌握概念,他們會以他們最好行動來回應。

可能有些同行會問,我們如何形成我們的學習文化。我們認為關鍵是讓學生確定學習作為自己的目標,而不是爭取完成任務。因此我們著力於把課程變成有意義的活動而不是完成繁忙的工作。

3."翻轉"讓教師與家長的交流更深入

翻轉課堂改變了我們與家長交流的內容。大家都記得,多年以來,在家長會上,父母問得最多的是自己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比如:安靜的聽講,行為恭敬,舉手回答問題,不打擾其它同學。這些看起來是學習好的特徵,我們回答起來卻很糾結。因為在我們翻轉課堂後,在課堂上這些問題也不再是重要的問題。現在真正的問題是:孩子們是否在學習?如果他們不學習,我們能做些什麼來幫助他們學習呢?這個更深刻的問題會帶領教師與家長商量:如何把學生帶到一個環境,幫助他們成為更好的學習者。

有分析認為,"可汗學院"的成功,對當前的教育體系是一種抗議和挑戰。根據社交網路網站的統計,可汗的課程比他母校麻省理工學院製作的免費網上課程還受歡迎。許多大學的網上課程,不過是把教授上課的過程攝製下來,強調的是"教";而可汗的教學視訊,則突出"學習"的過程。有媒體指出,"可汗模式"讓人們對高等教育的許多"不二真理"產生了質疑——是不是隻有專家才是最好的老師?每節課是不是一小時左右最合適?現在的美國教育中,也有視訊教學課,但是效果一直不佳,學生們一人對著一臺電腦,與老師的交流也有限。如今,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兩個學校,已在五年級和七年級試用"可汗學院"的教學視訊,學生們在家裡觀看視訊自學,老師則在課堂上答疑解惑,輔導學生們完成功課。可汗表示,這正是他希望看到的:"我的目標就是做出大家願意跟著學習的視訊課程。看到人們在‘可汗學院’的幫助下進入大學,或取得好成績,我實在是太高興了。"可汗的下一個目標是,在未來5年內製作出從幼兒園到高中的所有課程,以及部分大學課程,如電腦科學和電子工程等。不過,也有人指出了"可汗模式"的不足。邁阿密大學教育學教授沃爾特·斯卡達認為,可汗的教學方式存在"過度簡化"的缺陷,"他總是利用特定例子來解釋概念,如果人們遇到其他例子時,可能會糊塗……這表面上看是個小問題,卻可能為以後的學習埋下隱患。"但不管怎樣,可汗憑藉一己之力,藉助網際網路這個平臺,將"家庭教師"免費送給渴望知識的人,確實給了現代教育更多的啟發。

最後希望,我們都能從這本書中受到啟發,利用最好的教育方法,帶領學生在學習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