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案例分析(通用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16W

教學案例分析1

一、教學設計:

教學案例分析(通用15篇)

1 學習方式:對於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實際是平面幾何中對封閉的兩個圖形關係研究的第一步。它是兩個三角形間最簡單,最常見的關係。它不僅是學習後面知識的基礎,並且是證明線段相等、角相等以及兩線互相垂直、平行的重要依據。因此必須熟練地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並且靈活的應用。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一部分內容,遵循啟發式教學原則,用設問形式創設問題情景,設計一系列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操作、觀察、探索、交流、發現、思維,使學生經歷從現實世界抽象出幾何模型和運用所學內容,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真正把學生放到主體位置。

2 學習任務分析:充分利用教科書提供的素材和活動,鼓勵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體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培養學生有條理的思考,表達和交流的能力,並且在以直觀操作的基礎上,將直觀與簡單推理相結合,注意學生推理意識的建立和對推理過程的理解,能運用自己的方式有條理的表達推理過程,為以後的證明打下基礎。

3 學生的認知起點分析: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已瞭解了圖形的全等的概念及特徵,掌握了全等圖形的對應邊、對應角的關係,這為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條件做好了知識上的準備。另外,學生也具備了利用已知條件作三角形的基本作圖能力,這使學生能主動參與本節課的操作、探究成為可能。

二、 教學目標:

(1) 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積極主動地經歷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的過程,體會利用操作、歸納獲得數學結論的過程。 (2)

掌握三角形全等的“邊邊邊”、“邊角邊”、“角邊角”、“角角邊”的判定方法,瞭解

三角形的穩定性,能用三角形的全等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

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推理能力,發展有條理地表達能力,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重點:三角形全等條件的探索過程是本節課的重點。

從設定情景提出問題,到動手操作,交流,直至歸納得出結論,整個過程學生不僅得到了兩個三角形全等的條件,更重要得是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體會了一種分析問題的方法,積累了數學活動經驗,這將有利於學生更好的理解數學,應用數學。

難點:三角形全等條件的探索過程,特別是創設出問題後,學生面對開放性問題,要做出全面、正確得分析,並對各種情況進行討論,對七年級學生有一定的難度。

根據七年級學生年齡、生理及心理特徵,還不具備獨立系統地推理論證幾何問題的能力,思維受到一定的侷限,考慮問題不夠全面,因此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適時 點撥、引導,儘可能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參與到合作探討中來,使學生在與他人的合作交流中獲取新知,並使個性思維得以發展。。 6 教學過程

教學案例分析2

第十冊語文第八課的內容是成語故事三則.內容《自相矛盾》、《濫竽充數》和《畫龍點睛》。前兩則故事的寓言性很強。故事中人物的真實性顯然是不可考的。他們的代號是“有個楚國人”和一個只留其姓的南郭先生。但是故事中反映出來的人性問題是古今中外都普遍存在的。一個是為了達到自己的利益而不顧誠信自吹自擂,結果導致失信,讓人失笑的結果;一個是為了生計或者說也是個人利益,魚目混珠,最終無法繼續偽裝而灰溜溜逃走的故事。故事的情節已經簡化到了只剩梗概,寥寥數語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雖不豐滿但是有發人反思的力量。在準備這節課的時候, 我在想故事中的道理只需略略點撥便可呼之欲出。那麼課堂上怎麼讓這四十分鐘更有價值,更有聽頭,收穫更多呢?

考慮再三,還是決定從人物入手。故事中的人物非常簡單,只是一個代表某種意義符號。但是書中古人的缺點和所犯錯誤卻是今天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重複的。那麼深入人物的內心,去思其所思,想其所想,在孩子的頭腦中塑造出真實豐滿的人物形象,貼近人物形象,由人推己,不是更有說服力嗎?於是課堂以敘事和議論的形式展開了教學。

以《濫竽充數》為例簡單記錄一下課堂經過。

揭題後,先認識“竽”字,看字型,觀插圖,認識了這種古代樂器。接著解釋“濫”字,再舉例子幫助理解“充數”的意思。題目的意思弄懂後引導學生針對題目提出幾個常規性的問題,比如;誰濫竽充數?為什麼要濫竽充數。結果怎樣?我們能從文章中得到什麼啟發?等等。這些問題並不難,因此由學生自己讀文解決。每個問題得到初步解決後連起來講了講這個故事。接著繼續進行集體交流討論,目的是引導學生用“今人”的眼光去解讀,研究文中的人和事。

如在討論南郭先生為什麼要冒充會吹竽的人時,大家的思維已經開始活躍了。用今天人選擇職業時的想 法結合文章中的相關詞句來揣測,我們討論的結果是:1、這個工作比較輕鬆還挺體面的,可能俸祿也比較高,因為“齊宣王喜歡聽吹竽”;2、南郭先生經過長時間考察和慎重的考慮認為的確有機可乘,因為“他總是叫許多人一起吹”,人多不易被發現,他還是有一定的小聰明的;3、此外他還善於偽裝。 “每當演奏時,他就鼓著腮幫,按著竽眼兒,裝出會吹的樣子”,這是他細心觀察和成功模仿的結果。4、他也要養家餬口,可是可能沒有什麼別的本事,而他又怕吃苦,所以想去冒個險。

接著,我讓同學們想象一下,這個南郭先生第一次偽裝時的情景。有的說:“他也很緊張,怕被發現。但是要故作鎮定,避免穿幫。”有的說:“他不會很緊張,因為他已經從混進來的過程中發現那個齊宣王肯定不會識破他,周圍的人也不會多管閒事,說不定還有跟他一樣濫竽充數的人呢。”不管怎麼說,第一次南郭先生確實成功了,得到了俸祿。這一環節的設計,實際上是要學生了解人們在犯這樣的錯誤時候存在的僥倖心理。以及當錯誤沒被發現時的沾沾自喜,自以為是的想法。這是人之常情,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反應的。這個討論的結果正是我想要的——讓學生由文中人物聯想到自己,檢討自己。接著我們繼續想象南郭先生拿到俸祿後的得意樣子。讓學生把剛才討論得到的想法變成語言說出來,進行說話訓練。“他怎麼想,怎麼做,有什麼決定。”注意表達的邏輯,把前因後果有條理的說出來。這個說話訓練其實也是對故事的上半部分的一個小結。

緊跟學生的'發言我用這樣一段話來過渡教學環節:“確實,在今天的社會中有不少人善於偽裝,也會耍小聰明,取得了一定的利益。但是這樣不誠信的行為能永遠裝下去嗎?”故事繼續發展,我們的討論也在繼續。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即位了,當南郭先生聽說這個新王喜歡一個個聽吹竽時會是什麼樣子呢。學生繼續走進人物的內心,以角色表演的形式,替文中南郭表達了緊張,煩躁,害怕,如熱鍋上螞蟻的樣子。這一環節的設計也是為了讓學生更深刻認識人物的錯誤。再其他同學對文中人物說一句精闢的話來幫助南鍋先生認識錯誤,改正錯誤。這時候如“騙的了一時,騙不了一世。”“真才實學才能受益終生。”“知錯就改,為時不晚”等精彩話語很自然的出現在學生的語言中了。這樣語言訓練和思想教育這兩個教學目標基本達成。課堂輕鬆幽默,學生議的熱烈,說的精彩。感覺非常好。作業是續寫這個故事,要求從人物的性格,思想的可能性,推測故事的不同發展結果。

與文中人物的充滿人情味的進行對話,使課堂變的很鮮活,人物形象不在是一個符號,而成了身邊的人,或者就是自己。這樣的語言訓練發自內心。這樣的思想教育就更能打動孩子的心吧。

教學案例分析3

【摘 要】

如何將網路環境的優勢與社會學科的特點緊密結合,是社會教學面臨的新課題。本文以《工業革命》的教學為例,總結了網路教學中的一些經驗,並提出了要注意的一些問題。

【關鍵詞】

網路環境;網路資源;社會教學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對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深刻地影響了教師的教育和學習。網路技術引入教育領域,大大豐富了教學內容,促進了教學觀念模式和方法的變革。網路環境下《工業革命》的教學片段。

下面以《工業革命》一章節為例,說明在社會教學實踐中要充分利用網路的優勢進行教學設計。

1. 設定情境,激發興趣使用自制的《工業革命》(事先製成放在計算機上),展示工業革命時期的發明家肖像和機器工具,如瓦特、史蒂芬遜以及蒸汽機、火車機頭、早期的汽船等,使學生對這一時期有感性認識,激發其好奇心,進而產生學習動力。

2. 確定目標與主題根據這一章節的內容特點,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和主要問題:工業革命,就是用大機器生產取代手工生產的一次革命。

它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重要階段:

(1)瞭解始於18世紀60年代的工業革命的主要技術成果。

(2)掌握工業革命最早發生在英國的原因。試比較研究美、法、德國等其它國家工業革命的特點。

(3)掌握工業革命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3. 蒐集資料、自主探索明確了本章節的學習要點,學生就可以對所要調研的問題進行資料蒐集(學生在計算機上自主探索)。

4. 網上協作學生經過自主探索後,回到學習小組協商討論交流。教師要考慮稍高於學生智力發展水平通過提問來引導組織學生的整個討論。對學生在討論過程中的.表現,教師要適時地作出恰如其分的評價。通過不同觀點的討論、補充、修正,加深每個學生對當前問題的理解。學生閱讀他人的反饋意見,對自己的思想、信念、感覺和現有知識質疑,參照他人的學習過程來完善自己,通過這種合作和溝通,看到問題的不同解決途徑,開闊視野。

5. 網上小結協作討論後,教師要求學生進行小結。 小結可以是學生(或學習小組)的電子文稿,亦可是集文字、圖形、影象、聲音、動畫於一體的多媒體化的交流報告,後附有教師的評價和點評。這種學習模式既有個人的自主學習,又有小組的研討,徹底改變了傳統教學過程中學生被動接受資訊的狀態。學生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的地位,因而在學習過程中獲得了更多的自由和空間,有利於學生潛能的開發和發散性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三、網路環境下教學的分析:

1. 深化網路教學資源的開發利用 。一方面,根據學科內容的難點、重點,自主製作適合教學急需的、動畫、音訊、視訊等素材庫,以幫助學生的社會知識的建構。另一方面,要求充分利用現有網路的教學資源,為教學服務。

2. 教師角色的定位 。網路歷史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過程是學習者頭腦裡自行完成意義建構的過程 。教師不應是大量的歷史資訊的灌輸者,而應靠自己的學識經驗和對學科的把握,引導學生將區域性的分散的知識串接成完整的知識體系。教師在歷史網路教學過程中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的角色轉變成為學生意義建構的促進者、幫助者和資源組織者的角色,這就需要教師要熟悉網路環境下的各種資訊科技?將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教學案例分析4

一、 什麼是教育案例

1. 教育案例的定義

關於教育案例的含義,許多專家學者有過不同的表述。雖然說法不同,卻也有一定的共識,如果概括為一個定義,即:教育案例是一個教育情境的故事。在敘述一個故事的同時,人們常常還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點評。所以,一個好的案例,就是一個生動的故事加上精彩的點評。

什麼是教學案例:教學案例是真實而又典型且含有問題的事件。簡單地說,一個教學案例就是一個包含有疑難問題的實際情境的描述,是一個教學實踐過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學過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這可以從以下幾個層次來理解:

教學案例是事件:教學案例是對教學過程中的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它講述的是一個故事,敘述的是這個教學故事的產生、發展的歷程,它是對教學現象的動態性的把握。

教學案例是含有問題的事件:事件只是案例的基本素材,並不是所有的教學事件都可以成為案例。能夠成為案例的事件,必須包含有問題或疑難情境在內,並且也可能包含有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內。正因為這一點,案例才成為一種獨特的研究成果的表現形式。

案例是真實而又典型的事件:案例必須是有典型意義的,它必須能給讀者帶來一定的啟示和體會。案例與故事之間的根本區別是:故事是可以杜撰的,而案例是不能杜撰和抄襲的,它所反映的是真是發生的事件,是教學事件的真實再現。是對“

3.促進交流研討

案例是教育情境的故事,不同的人對故事會有不同的解讀,因此案例十分適於用來進行交流和研討,可以成為教研活動和教師培訓的有效載體。教育案例集中反映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遇到的問題、矛盾、困惑,以及由此產生的想法、思路、對策等,就這些問題和想法開展交流討論,對教師提高分析能力和業務水平,是非常有益的。

與撰寫論文相比,案例更適合一般教師的需要。案例的內容貼近實際,材料來源豐富,寫作形式自由,易於傳播交流,更為廣大教師喜聞樂見。學校和教師可以根據教改實際情況,確定一定階段內的討論主題,圍繞某個主題或專題收集材料、撰寫案例、交流研討,同時結合有關理論學習和實踐反思,使教研活動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5.形成教學研究成果 撰寫教學論文、課題研究資料,固然是教學研究;撰寫教學案例,也是進行教學研究。寫成的教學案例、教學論文、課題研究資料,都是教學研究成果。相對而言,教學案例是較小的、單一的教學研究成果,教學論文與課題研究材料是較大的教學研究成果。關於某個專題研究的教學案例,不僅本身是教學研究成果,而且還是撰寫教學論文與課題研究材料的很好的素材。這類素材經過加工,具有典型性,採用這樣的素材寫成的教學論文與課題研究材料,緊密聯絡實際,內容豐富,有血有肉,生動形象,真實可信,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

6.提高教師專業能力

(1)提高教學實踐能力 教師撰寫教學案例,是教學實踐與教學研究的緊密結合。教師撰寫自己的教學案例時,既是行動者,又是研究者。教師可以通過具體的教學行為的描述和分析,加深對教學理論的理解;又可以通過教學理論的指導,使教學行為科學合理。要寫好教學案例,需要把教學案例涉及的問題披露出來,深入分析研究,取得清晰的認識,較好地解決某個問題。教學案例儘管是個別現象,但具有典型性,代表了某種傾向。經常撰寫教學案例,就能夠敏銳地發現帶傾向性的問題,找出解決同類問題的途徑和方法。教學案例還能體現教學規律。典型教學案例深層次的認識積累多了,就能夠通過個別看一般,透過現象看本質,真切地感悟教學的規律,建立起一套科學的思維方式,高效的工作方法,良好的工作習慣,使之達到自動化的程度,從而減少教學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提高教學效益,提高教師的教學實踐能力。

(2)提高教學研究能力 撰寫教學案例,撰寫教學論文,撰寫課題研究材料,是教師進行教學研究的三個方面,密不可分。撰寫教學案例是撰寫教學論文、撰寫課題研究材料的基礎,撰寫教學論文是撰寫教學案例的提高,撰寫課題研究材料則是撰寫教學案例的昇華。三個方面結合,能夠促使教師做到教學行動與教學研究緊密結合,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緊密結合,教學經驗與教學科學緊密結合。這三個方面,撰寫教學案例是非常重要的基礎。基礎打得牢,教學研究才有可能達到較高水平,因此,撰寫教學案例在提高教師教學研究能力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需要充分重視。有了撰寫教學案例的基礎,就為撰寫教學論文,開展課題研究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就能使教師的教學研究能力得到較大的提高。

7.提高教師一般能力

(1)提高觀察能力 教師撰寫教學案例,就要找出很有典型意義的事例。教學事例天天都有,層出不窮,但要從日常紛繁的教學事例中發現典型,並不容易,需要有敏銳的觀察能力。撰寫教學案例,講述的教學故事要體現典型、具體、生動,形象、直觀等特點,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教師就必須將有關教學事實形成逼真的表象,也需要進行認真的觀察。因此,撰寫教學案例,能夠促使教師注意觀察教學現象,發現教學問題,持之以恆,就會養成觀察的習慣,提高觀察的能力。

(2)提高思維能力 運用教學理論的觀點解決教學實際問題也是一種重要的研究能力。每個案例都有核心部分和枝節部分,教師要排除枝節部分的干擾,重點把握案例的核心部分,找出核心部分與教學理論的密切聯絡,就需要運用教學理論的觀點,運用分析與綜合的方法,提煉出教學案例的主題,解決好教學案例反映的具體問題,探索出解決一般問題的途徑,養成凡事用腦筋好好想一想的良好習慣,掌握運用教學理論指導教學工作的規律,提高教師的思維能力。

(3)提高創新能力 教師寫出的教學案例,可能是某項教學研究中的細化了的材料。從教學案例的線索引申開去,思考教學案例反映的教學現象,就有可能產生一些深刻的認識,獨到的見解,再來一番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改造製作,使之帶上條理性和科學性,就有可能發現某些教學規律,特別是解決某些教學問題的規律,從而產生某些創新。創新多了,就會提高教師的創新能力。

二、教師撰寫教學案例的可行性分析

1.案例素材比較豐富 教學案例來自日常的教學實踐活動,貼近教師工作,與教師有天然的聯絡。教師有大量的實際問題,需要通過研究,妥善解決,自覺或不自覺地進行了大量的教學研究,有很多經驗和教訓,其中不乏典型事例,會給教師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成為撰寫教學案例的素材。教師有事實可說,有道理可講。教學實踐涉及的領域寬,發生的事例多,是教師撰寫教學案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2.案例寫作比較簡單 一般情況下,撰寫教學案例要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寫案例事實,二寫案例分析。撰寫教學案例,是“講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教師對事實比較熟悉。敘述的事實比較具體,比較單一。通常情況下,教師寫這樣的記敘文不會感到困難。撰寫案例分析當然需要進行論述。但是,這裡的論述是就事論理,是針對具體問題發表有針對性的意見,不涉及很多的人和事,不需要高度的抽象概括,難度不大。

3.案例寫作基礎較好 教師具有一定的教學基礎理論,一定的寫作基礎知識,一定的教學教研經驗,一定的分析研究能力。總之,教師具備寫作教學案例的基礎。只要教師認真研究,都有可能寫出有價值的教學案例。只要認真地運用教學理論深入分析教學案例,都有可能提出獨到的見解。撰寫教學案例與撰寫教學論文相比,寫成的可能性,寫好的可能性,獲獎的可能性,發表的可能性,都要大得多。

 三、 怎樣寫好教育案例

1.案例的結構要素

從文章結構上看,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幾個基本的元素。

(1)背景。 案例需要向讀者交代故事發生的有關情況: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紹一堂課,就有必要說明這堂課是在什麼背景下進行的,是一所重點學校還是普通學校,是有經驗的優秀教師還是年青的新教師,是經過準備的“公開課”還是平時的`“家常課”,等等。背景介紹並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說明故事的發生是否有什麼特別的原因或條件。

(2)主題。 案例要有一個主題。寫案例首先要考慮我這個案例想反映什麼問題,是想說明怎樣轉變差生,還是強調怎樣啟發思維,或者是介紹如何組織小組討論等等,動筆前都要有一個比較明確的想法。比如學校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不同的研究課題、研究小組、研究階段,會面臨不同的問題、情境、經歷,都有自己的獨特性。寫作時應該從最有收穫、最有啟發的角度切入,選擇並確立主題。

(3)細節。 有了主題,寫作時就不會有聞必錄,而要是對原始材料進行篩選,有針對性地向讀者交代特定的內容。比如介紹教師如何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就要把學生怎麼從“不會”到“會學”的轉折過程,特別是關鍵性的細節寫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紹一番,說到“掌握”就一筆帶過了。

(4)結果。 一般來說,教案和教學設計只有設想的措施而沒有實施的結果,教學實錄通常也只記錄教學的過程而不介紹教學效果;而案例則不僅要說明教學的思路、描述教學的過程,還要交代教學的結果,即這種教學措施的即時效果,包括學生的反映和教師的感受等。讀者知道了結果,將有助於加深對整個過程的內涵的瞭解。

(5)評析。對於案例反映的主題和內容,包括教育教學的指導思想、過程、結果,對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評析是在記敘基礎上議論,可以進一步揭示事件的意義和價值。比如同樣一個“差生”轉化事例,我們可以從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不同的理論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學的規律。評析不一定是理論闡述,也可以是就事論事、有感而發,引起人的共鳴,給人啟發。

2.寫好案例的關鍵

寫文章要考慮方法,但有了完整的故事結構,並不等於有了好的案例。寫好個教育案例,有三個關鍵問題需要注意。

(1)選擇複雜的情境。 所謂複雜的情境,是指故事的發生、發展具有多種可能性。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情境,需要進行判斷、選擇、決定。複雜的情境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思考和想象的餘地,因而給人以更多的啟迪。學校教育教學中有許多典型事例和兩難問題,應該怎樣處理,案例可以從不同角度反映教師的行為、態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決的思路和例證。

所謂複雜,也是相對的。你認為複雜,他認為不復雜;以前覺得複雜,現在覺得不復雜。因此教育情境的選擇,是因人、因時、因地而異的。選擇什麼樣的情境和材料,要有針對性。一是要符合,那麼你的選擇在自我學習、內省和深層次理解方面就可能更加富有成效。

(2)對事件背景進行描述。

在描述事件的背景時要考慮:這種情況以前出現過嗎?第一次引起你注意是什麼時候?這以後發生了什麼?接連發生的事件是怎樣開始的?事件發生的上下文(即情境)是什麼?開始的場景中你的反應是什麼?你的反應怎樣使事情的發展變得更加順利或怎樣使之惡化?影響那個事件的心理的、社會的因素是什麼?物質環境因素是什麼?教學因素是什麼?歷史因素是什麼?在寫案例時,你要為即將發生的事件設定場景,做好鋪墊。要注意把重要事件放在它所發生的上下文中,必須考慮事件是在上下文中才得以理解的。

學生:已經開始好久了.... ........... ..........。

老師:說到這裡,大家注意這句話。這句話是個比喻句,是明喻還是暗喻?作者為什麼這麼寫?

學生: (n人開始睡覺.... ........... )

老師:大家注意這個詞,我如果換成另外一個詞,為什麼不如作者的好?

學生:(又n人開始睡覺.... ........... )

老師: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段話如果和那段話位置換一換,行不行?為什麼?

學生:我又不是你,我怎麼會注意到啊? (又n人開始睡覺.... )

老師:怎麼這麼多人睡覺啊?你們要知道,不好好上課就不能考好成績,不能考好成績就不能上大學,不能上大學就不能......你們要明白這些做人的道理!!!!

通過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來中國國內的教育方式和美國的教育方式中存在的差異。

教學案例(四)生活闖入課堂:寫作課遇麻雀大營救

一天下午,我在上作文課,學生正在觀察一幅圖畫,準備寫一篇想象作文。忽然校園裡麻雀聲起,老師們也圍在一起看熱鬧,一時間校園裡人聲、鳥聲,聲聲傳入學生的耳朵裡。看著孩子們喜不自勝又心神不定的樣子,我知道,他們的心早已飛出了教室,怎麼樣才能把他們的心收回來呢?

一分鐘後,我對學生說:“同學們,我們看麻雀去,今天的作文就寫這個。”孩子們樂得拼命鼓掌,動作快的早已跑出教室。

校園的一角有幾棵樹,樹下雜草叢生,一隻小麻雀掉在草叢裡,飛不走了,另一隻麻雀(大概是它的媽媽)一會跳到電線上,一會又小心地蹦到樹枝,嘰嘰叫個不停,小麻雀也叫個不停。我們的教師試圖接近小麻雀,想把它抱起來,沒想到激起老麻雀的強烈反抗,它淒厲的叫聲另一隻麻雀,可能是麻雀爸爸吧,我這樣想。兩隻老麻雀忽上忽下,叫聲淒厲。不一會兒工夫,引來了幾十只麻雀,他們上下翻飛,叫聲震天,把所有的教師都吸引了過來。有幾隻膽大的麻雀好像在試探我們,飛到離地面近一些的樹枝上,又飛走,不一會兒又飛下來,又靠近一些。如此反覆,看到我們並沒有傷害它們的意思,麻雀媽媽和爸爸飛到小麻雀身邊,嘰嘰喳喳了一會,帶著它飛走了,麻雀們也一鬨而散,學生們這才回過神來。

回到教室,我鼓勵學生們把剛才所見所聞所想說出來。開始孩子們還不好意思,我極力鼓勵他們,好東西應和大家一起分享。一個,兩個,三個……越來越多的孩子們走上講臺,講述著麻雀大營救的壯觀場面和自己內心的震撼。我把作文題目換成了“麻雀大營救》,又一陣歡呼雀躍,學生文思泉湧,有的學生還主動的在日記上記下了這生動的一課。這堂“節外生枝”的作文課,不僅讓學生們知道所謂作文,就是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記下來,寫真實的事,說真實的話,更讓學生們體會到了對生命的愛。

這是我剛畢業不久上的一節特殊的作文課,那個時候強調“雙基目標”,並不知道“三維目標”。現在反觀這節課,我仍為自己不自覺地實現“三維目標”的統一而興奮不已。

教學案例分析5

一、教學內容:

本節課主要通過對實際問題的探索,構建數學模型,利用數學實驗猜想發現正弦定理,並從理論上加以證實,最後進行簡單的應用。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與作用:本節內容安排在《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必修5》(A版)第一章中,是在高二學生學習了三角等知識之後安排的,顯然是對三角知識的應用;同時,作為三角形中的一個定理,也是對國中解直角三角形內容的直接延伸,而定理本身的'應用(定理應用放在下一節專門研究)又十分廣泛,因此做好該節內容的教學,使學生通過對任意三角形中正弦定理的探索、發現和證實,感受“類比--猜想--證實”的科學研究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體會由“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這種數學地思考問題和研究問題的思想,養成大膽猜想、善於思考的品質和勇於求真的精神。

2、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是正弦定理的發現和證實;難點是三角形外接圓法證實。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把握正弦定理,理解證實過程。

2、能力目標:

(1)通過對實際問題的探索,培養學生數學地觀察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增強學生的協作能力和數學交流能力。

(3)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親身體驗數學規律的發現,培養學生勇於探索、善於發現、不畏艱辛的創新品質,增強學習的成功心理,激發學習數學的愛好。

(2)通過例項的社會意義,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為祖國努力學習的責任心。

四、教學設想:

本節課採用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即在教學過程中,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和合作交流為前提,以“正弦定理的發現”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四周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參照物件,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的嘗試活動,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於對任意三角形性質的深入探討。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主動”中發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創新。設計思路如下:

教學案例分析6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大家好!有這麼一件事,竟在集市上發生了。

出示畫面:一天早晨,有一名顧客在香蕉攤位前,經過一番討價還價之後,居然把品嚐之後的香蕉皮隨意地扔在地上。這時,一個小朋友跑過來,正好踩在香蕉皮上,腳下一滑,摔倒在地上,立即“哇哇”地大哭起來。小朋友的媽媽跟隨而來,抱起孩子,說:“怎麼不看著腳下?”小朋友指著香蕉皮說:“就是它惹的禍。”小朋友的媽媽彎下了腰……

師:小朋友的媽媽彎下腰去幹什麼呢?請同學們設想其可能性,然後自由挑選角色,自導自演,把這個故事演出來。

生:(合作表演)

[點評:學生通過觀察畫面,圍繞“媽媽彎下了腰”去幹什麼展開想像,達到了“跳一跳,摘桃子”的效果。

二、聯絡生活,引發思維

師:這位顧客的行為的確大煞城市的風景,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過亂扔垃圾的行為嗎?

生:(列舉了亂吐瓜籽殼,亂扔果皮,亂扔食品包裝袋等10多種不文明行為。)

[點評: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爭先恐後地發言,是因為他們有了熟悉的生活,有話可說。]

三、穿越時空,先說後寫

師:看來亂扔垃圾的問題是一個大問題,你有什麼辦法讓市民不再亂扔垃圾呢?請同學們自己選擇一個話題,面對可惡的垃圾,你想說什麼就說什麼,說的時候,可以說自己親身經歷的事,可以說聽見或者看見的事,還可以展開想象,比如想出處理垃圾的新招或者是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發明一種處理垃圾的機器人等等。可以寫一寫嗎?

生:寫。(異口同聲)

[點評:一個“寫”字從學生口中脫口而出,可見,學生已經萌發了作文衝動,達到了“不寫不快”的境界。]

四、現場直播,發表作文

學生作文寫完以後,教師選擇優秀作文,把它放在投影儀上現場“發表”,讓作者聲情並茂地朗讀,教師不時指出修改的`地方,不時捕捉好詞佳句或精彩片斷進行評議與鑑賞,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課後,教師把學生的作文貼在教室的牆上)

[點評:作文“發表”這個舉措是作文教學的點睛之筆,因為它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要,激發了學生的表達慾望。]

教學案例分析7

口語交際·習作

本組的口語交際和習作沒有分開安排,是整合在一起,緊緊地圍繞童話專題展開的,是對本組開展的綜合性學習活動的總結和展示。編排的意圖是使學生在聽、說、讀、寫的活動中,進一步體驗童話的魅力,感受童話給我們帶來的快樂。教學時,可以先寫後說,也可以先說後寫,教師可以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做出具體安排。

寫童話,提出了兩個角度的要求,一個是續編童話,一個是自編童話。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學情,讓學生自由選擇習作的題目,並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想象是這次習作的基礎,對學生的習作要求,重點是能展開想象。為了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教師可以和同學一起回顧本組的幾篇童話,看看作者是怎樣展開想象的,以啟迪學生的思維。

講童話,包括講聽評三個要求。講的內容是自編的童話故事或課外閱讀的童話故事。要求講故事,不要讀故事,也不要背故事。教師指導的重點是讓學生抓住故事的主要內容,用自己的話講述。在講故事的時候,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講話習慣,如,講話要面向聽眾,態度要自然大方,聲音大小要適當,眼神要和聽眾有交流。評一評的前提是認真聽,評價時,不僅要評哪個故事有趣,哪個同學講得好,而且要讓學生說說理由。被評價的同學若有不同意見,也可以提出來。

演童話。這個要求教師在前面的教學中要有所佈置,如,可以在安排綜合性學習活動時提出,也可以在學習《幸福是什麼》一課後提出。學生自由組合,商量好打算合作演出哪部童話作品,然後對童話中的角色進行分工,分頭進行排練。如果有條件,還可以做一些簡單的道具。在課堂上表演時,對學生的要求不宜過高,只要他們能抓住童話的主要情節,展現主人公的`形象即可。

我的發現

這次我的發現以小林和小東的對話為引子,引導學生髮現童話故事的特點,帶有總結交流的性質。

教學時,可以從閱讀小林和小東的對話入手,先看看小林和小東在學習本組童話故事之後都有哪些新的發現,再由此發散開去,啟發學生以自己讀過的童話為例子談談童話的特點,如,童話中的主人公往往有超常的力量;童話的想象都很豐富;童話大都包含一定的道理。交流之後,還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發現的童話的特點,談談自己喜歡的童話故事有哪些,為什麼喜歡,進一步加深對童話特點的體會。

日積月累

本次日積月累安排了一首小詩《雨中的樹林》,把雨中的樹林比作一個童話的世界,你一走進去就會變成一個小精靈,每棵樹都會送給你喜悅,你還會發現很多新奇的事情。全詩共四節,清新活潑的筆調使多彩新奇的童話世界生動形象地展現在我們面前。教師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先把詩歌多讀幾遍,然後引導學生進行合理想象、大膽表達,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展示臺

這次展示活動圍繞中外童話這一專題進行,是本組綜合性學習活動的成果展示。教材中提示了幾種展示的方式,如,利用課餘時間精心創辦關於童話的牆報,積極合作創編童話故事集。教師在教學時不要拘泥於這些示例,可以根據本班學生開展活動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通過不同的方式展示學習童話的收穫和體會。要給足時間,鼓勵學生充分交流,大膽表達,在交流、展示的過程中再次感受童話的魅力,享受成功的樂趣。

教學案例分析8

摘要:市場營銷學作為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很多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都會採用案例教學的方式。本文分析了在市場營銷案例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提高市場營銷學案例教學的具體對策。

關鍵詞:案例教學;市場營銷學

案例教學作為一種能夠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教學方式已經在教育界得到了認同。市場營銷學作為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很多營銷學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都喜歡採用案例教學的方式。但是,在市場營銷學的案例教學實踐中卻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案例教學的效果。

1 市場營銷學案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案例適用性低

市場營銷案例教學能獲得良好效果的必要條件之一就是要有適合教學的營銷案例。但是目前市場營銷案例教學中所選用的實踐案例普遍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教學案例的使用隨意性比較大,很多教師在備課過程中,為了使授課更加直觀和容易被學生理解,通常臨時通過網路或者案例教材去尋找教學案例,並沒有對案例教學所選擇的案例根據教學大綱或教學目標進行系統的組織和設計,那麼所選擇的案例對學生系統掌握知識和能力培養就達不到預期目標。二是案例缺乏實踐性、典型性和針對性。現有的市場營銷案例主要集中在大企業、知名公司、新興IT產業,而中小型企業和日常生活中接觸的案例較少,導致學生對案例很難接受和理解。另外有些營銷學案例過於簡單,僅僅限於報道式的經驗總結無法滿足案例教學需求,還有些案例冗長複雜,並且給出判斷式的結論,沒有留下思考的餘地給學生。三是案例的本土化率低,案例教學是從國外引進的先進教學方式,國外的成熟案例比較多,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由於使用的方便性,大多會選擇成熟的國外案例作為教學案例來使用。由於國外企業的環境和時代與當前中國所處環境差異較大,中國學生對國外環境瞭解較少,難以理解案例的內容,導致案例實用性不高。

1.2 案例教學方法落後

雖然很多教師在市場營銷教學過程中,採用了案例教學的方式,但是大部分教師在案例教學中並沒有結合案例教學採用創新型的教學方法,還是延續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從頭到尾講述案例,或者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閱讀教學案例,然後再根據案例內容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回答,教師給出點評。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雖然外表採用了案例教學的方式,但是並沒有體現案例教學的精髓,這種教學方法缺乏對案例教學環節的安排和組織,沒有激發學生參與性和主動性。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沒有能夠結合知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這就很難達到通過案例教學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的預期。

1.3 教師的實踐經驗不足

在高校中從事教學工作的教師,基本上都具有研究生和博士學位,在他們的追求學歷過程中,主要從事的是理論研究,大都存在一個共性問題,就是營銷實踐的缺乏。由於實踐經驗的缺乏,導致教師在案例分析的過程中只能停留在文字表面,而不能透過表面看到更深層次的內容。另外很多教師在案例分析過程中,主要通過理論和主觀想象去構造案例和解讀案例,這就使編寫的案例與實際情形有很大出入,導致偽案例的產生。教師實踐經驗不足,是目前營銷案例教學中非常突出的問題,也是案例教學在師資方面面臨的嚴峻挑戰。

1.4 學生的搭便車現象

在市場營銷案例討論中,集體討論和小組準備是最常採用的教學方式。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就會發生搭便車的現象。譬如在小組準備方式中,由於最後成績評定是按照小組整體成績來評定的,小組中的個別學生就會不努力,鑽空子,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參與,他們最後也會由於小組中其他成員的努力而取得好成績。但是這些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並沒有在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等方面得到任何實質性的提高。

2 提高市場營銷學案例教學的對策

2.1 選擇適合的營銷案例

選擇適合的教學案例,是市場營銷案例教學是否能夠成功的關鍵因素。通過長期營銷案例教學實踐總結的經驗,筆者認為營銷案例的編寫要符合下列條件:案例要具有系統性和目標性。選擇的案例要符合教學大綱和培養目標的要求,同時要根據學生的能力和知識層次,循序漸進的增大案例的難度。教師在選擇案例過程中,還要考慮案例涉及的背景、環境、知識領域、處理問題的經驗以及學生是否能夠接受和認同教學案例,同時還要考慮案例與教學知識點的關聯度。通過案例學生是否能夠對所學概念、原理有更清晰的認識,以及是否提高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都是要考慮的因素。二是選擇的案例要具備多樣性和典型性。案例的多樣性要求在案例教學中所選擇的案例要具有多方代表性,既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既有傳統行業的',又有新興行業的,既有大公司的,也有中小企業的。典型性指的是所選擇的案例具有市場普適性,學生通過該案例能夠觸類旁通和舉一反三。三是加強教學案例庫的建設,中國各個高校要借鑑國內外著名大學的經驗,加強教學案例庫的建設,並且學校之間加強本土化案例的借鑑和交流。在案例庫的建設過程中,學校應該加強與社會特別是企業的溝通和交流,拓寬案例資料收集的渠道,多方面籌集資金,逐步形成有特色的集選題、蒐集、撰寫、應用、儲存、更新、發行和版權保護等各環節在內的案例選編系統。

2.2 改進教學方法

在市場營銷案例教學中,不能採用傳統的教師單向傳輸的教學方法,而是應該採取教師引導,師生交流的互動式教學方法,在市場營銷案例教學中,學生必須要扮演一個積極參與者的角色。在營銷案例分析過程中,應該充分調動學生創造性和積極性,鼓勵學生多角度發散思維,然後再根據邏輯判斷和推理,依據所給條件引導學生自己評估自身思路建議的優缺點。在實際案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提前把案例教學材料發放給學生,讓學生寫出書面分析報告,為了激勵學生能夠提前認真準備,教師最好能夠將學生提交的書面材料給予批閱,以一定比例計入到課程成績中去,增加學生對案例分析的重要性認知。

研討是案例教學的主要形式,就討論的形式,教師在案例教學中根據案例的特點可以採用以下幾種形式:(1)獨立思考,對於知識點比較明確,案例材料較少,較簡單的案例,應該讓學生獨立思考完成,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2)小組討論。有些案例較大,內容較複雜,涉及的營銷知識點較多,問題相對較深,可以考慮採用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通過小組討論能夠收集較全面的資訊,並使學生互相啟發,能夠對問題有一個更深入的認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3)分組辯論,有些問題具有開放性的特點,並沒有明確的答案,在此情況下可以採用分組辯論的形式,分組討論可以讓每一組成員形成並驗證自己的觀點,在與不同觀點的交鋒中,對自己觀點的合理性能夠有一個更清晰的認知。同時在分組辯論中,由於其它觀點的啟發也容易形成具有創新的觀點。在此過程中,能夠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表達能力,思維能力。

2.3 提高教師實踐能力

營銷案例教學是教學方法的改革和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師營銷實踐能力是能夠使案例教學法順利進行併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的必備條件之一。結合教師實踐以及中國市場營銷教育長期注重理論教學的環境,筆者認為教師應該在以下方面對自己實踐能夠進行提高,從而能夠適合開展營銷案例教學。(1)教師積極參與校外企業兼職,教師通過參與企業的營銷諮詢和營銷部門的策劃活動不斷積累營銷實踐。國外的一些比較知名的商學院教授,大部分都具有豐富的企業管理實踐經驗,因此他們在授課過程中,不僅具有理論性,而且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這樣的師資非常受學生歡迎,教學效果良好。(2)學校在組織課程設計中,可以專門請一些有高學歷的具有豐富經驗的營銷專業人員到學校教授一定的課程,讓他們根據自身積累的實踐案例給學生進行分享,由於他們親身經歷的案例,因此在講授過程中,更加生動和真實,也更受學生歡迎。(3)教師要注意案例教學中自己的角色的把握,在案例教學中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教師要能夠增加學生的積極參與性,以及創造學生積極發言的環境對於案例教學的設計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師在授課之外要加強自身活動組織等能力的培養。

2.4 杜絕學生搭便車現象

針對案例教學中學生搭便車現象,教師在組織案例討論和分析過程中,可以採用以下方式,一是對每一小組的案例討論報告的講述者,不能由小組自己安排,而是必須有教師在課堂上隨機選擇學生,這樣學生在案例準備過程中,不能夠確定自己是否是被提問者,所以在準備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會認真準備。二是對於一些比較複雜的案例,可以針對小組成員,每一個成員分配不同的任務,然後分別打分,也能夠有效降低學生在案例討論中的搭便車行為。

案例教學在營銷教學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也不能忽略傳統的理論教學。理論教學是案例教學的基礎,學生在掌握一定理論的基礎上才能夠具備案例分析的能力,不然僅僅採用案例教學對於本科生市場營銷教學來說只是鏡花明月。國內在本科生的市場營銷案例教學方面還沒有一個非常完善的模式,這就需要教師在案例教學中,不斷摸索和改進,尋找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的案例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 周茂濤.市場營銷案例教學存在的問題及策略[J].商場現代化,20xx(11):125-126.

[2] 武靜.市場營銷案例教學中的問題及解決方案探討[J].中國科教創新導報,20xx(1):27.

[3] 顏幫全.市場營銷案例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江蘇商論,20xx(1):93-95.

教學案例分析9

摘要:結合實際,利用事例是思品課堂重要的教學方式,符合中學生的心理特徵,易於理解一些概念,明白一些道理。本文結合自身課堂的教學案例,並闡述運用“思品事例”的具體方法。

關鍵詞:國中思品 事例 高效

自古中國就特別重視對人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和培養,孔夫子有云“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意思是思想道德教育應該放在文化知識教育之前。21世紀以來,我國的科技經濟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飛速發展。科技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社會在人才需求方面也將思想道德放在了首位。作為一名國中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有責任和義務將思品教育變得更高效。國中生有著活躍\好動\叛逆等特點,作為教師如果只是單純的說教,學生很容易產生厭煩排斥的心理。因此,教師可以在講授書本內容的同時適當運用生活例項,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而使教育變得更高效。本文將結合筆者的教學實際詳細探討“思品示例”在國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的運用。

一、教學案例描述

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筆者通過運用思品事例,在教學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在講授八年級年級思想品德課關於“對自己的一生負責”的內容時,涉及到了“人生與責任”這一主題,書中介紹的示例是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因為很多同學在國小期間就知道了這個故事,所以單純舉出這一個例子並沒足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這種課本事例單一且缺乏更新或者沒有事例的情況下,我決定引用“思品事例”,舉一個關於這一主題的反面教材,於是對高曉鬆酒駕的事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並詳細地講述了整個事件的過程以及最終處理結果,以及當事人的'反思情況。沒想到引起學生激烈的探討,我決定趁熱打鐵,讓學生討論完這個問題後講述一下每個人自己所理解的“人生與責任”,學生踴躍發言,一名學生認為人生除了要對自己負責更要對自己的親人朋友負責。還有一名學生談到了要對集體和自己的祖國負責,不做損害集體利益的事……課堂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進行,適當地在教學中運用“思品事例”不僅得到了學生的響應,還使學生加深了對本堂課的印象。可見,“思品事例”在國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性。下面,本文將就“思品事例”在國中教學中的應用作詳細介紹。

二、具體運用辦法

在講迷“思品事例”在國中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運用之前,我們先來談一談什麼是“思品事例”。顧名思義,事例就是以發生過的事件為例。但本文認為,思品事例不是簡單的例子,而要具備一定的實效性、真實性、新穎性。下面來談談具體運用。

(1)根據教學目標選擇合理事例。在運用教學事例前,教師應該根據教學所制定的教學目標來選取準確合理的事例,避免發生教學事例的選取與所制定的教學目標不符的狀況。而且在案例的選擇方式上也是多種多樣的。可以引經據典,並加以拓展,但要保證事例的真實性。像在教材中很多事例都只是簡單的概述,教師可以將材料補充詳細。自己選擇事例時要儘量選擇貼近生活的事例。除此之外,在進行事例的選擇時,還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要選擇符合學生認知並容易理解的事例。考慮到以上種種因素,教師完全可以在授課前擬定一份詳細的案例選擇計劃。這樣便可以在案例的選擇上有依據,真正做到遊刃有餘。

(2)根據教學時機準確插入事例。國中的思想品德教材涵蓋了思想品德知識和相應的事例。事例雖然重要但也要以理論知識為基礎。如果完全脫離了理論知識,那麼事例也就起不到相應的教學目的。在教學中,事例的插入也要恰當,不然會讓人覺得很莫名其妙。通過賣踐,筆者認為事例最恰當的插入時間是在教師講授完理論知識之後,事例的插入方式也是多樣化的,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表演等。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參與到課堂中的積極性,還可以讓學生直觀地掌握所學內容。

(3)注重事例的分析和討論。在日常課堂教學中,教師展示完事例後還應注意對事例進行分析和討論。如果沒有分析,那麼事例的展示就會變得蒼白無力,如果沒有討論,那麼事例給學生帶來的影響就會相應的減弱。在此之前,教師應該為學生營造一個輕鬆愉悅的課堂氛圍,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首先,教師可以先談談自己對於事例的看法,然後再讓學生分組討論,給每個小組設定一名小組長進行管理和監督,並在小組成員討論的時候鼓勵每一名學生都積極地參與進去。最後,讓每個小組分別陳述自己的看法。對有疑問的學生要及時地進行引導。當然在進行課堂討論的時候教師也要注意維持課堂秩序,在激發學生參與熱情的同時保證課堂井然有序。

生硬的理論講解和單一乏味的說教都是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儘量避免的,特別是面對國中生這樣本身很活躍又略帶叛逆的群體。因此,作為一名國中教師應該充分抓住學生的特點,並根據具體的特點制定合理高效的教學方法。本文所設及的有關“思品事例”在國中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運用,就是一種合理高效的教學方法。希望能以此文與所有的國中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共勉。

教學案例分析10

【背景】

這是人美版第九冊的內容——《動物的臉》,這一課屬於美術的造型·表現的範疇,隨著新課程改革,在美術教學中也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的學法指導,以及有效目標的達成。為此,我設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顯性內容與目標應知:瞭解藝術家的作品怎樣於生活又高於生活,認識中國畫表現的特殊效果。應會:能用國畫的表現方法,大膽地對動物的臉部特徵進行創作;能較熟練地掌握用筆方法,控制墨色;能將動物的臉進行誇張、再現;能夠自主探索繪畫創作。

2、隱性內容與目標通過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加深學生對中國傳統繪畫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形成與動物、人與自然和諧,平等發展的意識。

【情境】

課前我製作看漂亮的,以加強上課的效率,並把課堂結構調整為觀察體驗、欣賞探索、示範講解、創作練習、拓展評價五個步驟。學生在看完老師展示的有關動物的圖片和自己的體驗後,對描繪動物的特點有了一定的認識,在看完老師的示範後,不僅對用中國畫的工具作畫有了濃厚的興趣,而且促進學生對如何把握動物的特點有了更深的認識。

【分析】

(一)實現最優化教學匯入

人獲得資訊的途徑有80%來自視覺。所以形象豐富、生動的圖象是美術課堂匯入環節的主要,通過對色彩的感受、形態的體驗、情景的觸動,能很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誘導學生進入有效地學習狀態。

本堂課讓學生欣賞了很多可愛的小動物的圖片,學生看到這些喜愛的.動物後,不由自主地想把它畫下來。於是我有緊接著設計了讓學生體驗的教學環節,讓他們運用已有的知識動手嘗試,正像蘇霍姆林斯基說的:“情感”是和諧教育的動力,匯入方式的最優化設計又是課堂教學的排頭兵,是一切教學活動的起源。本堂課的匯入實現了優化教學,為學生作畫做好了鋪墊。

(二)運用合理化引導觀察

在引導學生欣賞黃永玉的《貓頭鷹》的國畫時,我特意出示了貓頭鷹的圖片和國畫作品放在一起,並讓學生找出貓頭鷹的特點,並和畫作《貓頭鷹》進行比較,看看他們的異同點,並理解畫家如何把握動物的特點。通過分析,瞭解藝術於生活但高於生活的道理,讓學生感受美、欣賞美,並極大激發了學生創作興趣,使課堂有聲有色,富有童趣。

(三)樹立多元化評價

通過自評——他評——師評的三位一體化,每個人的不同角度出發,使評價更豐富,更多元化。而目前美術公開課有些忽視學生作品評價,《美術課程標準》在論述美術作業評價是指出:“要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和發展,並使學生明確需要克服的弱點與發展方向。”作為引導者,應該留出一點時間發現作品的亮點,強化個性發展或引導指出並彌補不足,獲得持續發展的興趣與潛力。然而,一些老師並沒有給學生進步發展的機會。沒有老師的點撥評價,我想學生只能原地踏步。再加上他們在不斷地欣賞大師作品,等到高年級後會出現“眼高手低”現象,從而失去作畫興趣,那是我們做老師的最大悲哀啊!所以說,重視並樹立多元化評價是刻不容緩的。

【體會】

在減少課堂教學環節,提高教學效率的嘗試中,我認為主要是要設定好自己的課堂教學環節,併合理的把握好每個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

教學案例分析11

媽媽的愛是一首飽含深情的小詩,選取了五個生活片段:媽媽暑天為孩子搖扇,雨天為孩子送傘,抱孩子去醫院看病等。這些生活細節表現了媽媽對孩子無私的愛,也抒發了孩子對媽媽的愛,是一篇人文意義很強的文章。我將這篇課文安排在“三·八”婦女節這天進行教學,意在使學生體會媽媽平日的愛,懂得要尊重關心父母。

一曲深情的世上只有媽媽好拉開了課堂的序幕,孩子們一下子就進入了情境。隨後,我問他們:“誰願意來介紹自己的`媽媽?”

介紹自己最親愛的媽媽,誰還有不願意?一雙雙小手紛紛舉起,爭先恐後的說起自己的媽媽。隨後我又問:“媽媽經常為我們做些什麼?”“媽媽給我梳頭。”“媽媽給我洗衣服。”“媽媽給我做飯。”“給我……”在孩子們看來,這些事是多麼的習以為常,好象是媽媽天經地義應該做的。這時,我將話題引入課文,將孩子們描述的幾乎發生在每個家庭中的、每個孩子都經歷過的生活細節通過課文朗讀出來。使學生在朗讀、討論、談話中

“媽媽的愛是什麼?”“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這一問,問到了孩子們的心裡,引起了情感的共鳴。孩子們也體會到原來這司空見慣的事中包含著媽媽多少的愛。緊接著,我又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時的朗讀,真可謂是真情實感的流露。學生聲情並茂的朗讀,配上相映的表情動作,根據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創造性地再現課文,並達到熟讀成誦,完成了背誦積累的任務。

教學案例分析12

現代教育提出的是要構建“精緻和諧、大氣開放”的教育。從搖擺走向平衡,迴歸更是超越。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的生命歷程,課堂教學應當煥發生命的活 力。在教學過程中,一個具有生命力的課堂總是在動態中生成。如何及時捕捉生成性的教學資源讓它成為教育教學的契機,而不是夜空中一顆美麗的流星?

1、精心“預設”,即時“生成”。

2、過程開放意味著動態生成。

3、和諧生成,源於教師的素養。

4、關注生成,貴在價值引導。

我思索的是通過精緻的設計達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在開放的教學過程中求得預設和生成的和諧。下面我以人教版第一冊12課《雨點兒》為例,談談自己如何在課堂中求得精緻與開放的和諧。

 【教材分析】

《雨點兒》一文是繼《陽光》後的又一篇較長的散文形式的課文,是一篇童話。課文用擬人化的 手法,通過從雲彩裡飄落下來的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對話,告訴學生有了雨水的滋潤,才有草長花開的美麗景象。文字第一次出現了對話,語言生動優美、富有童 趣,內容雖淺顯易懂,但內蘊豐富:雨點兒要去幫助花草體現了互助的精神,透視著萬事萬物離不開雨水滋潤的道理。由於童話淺顯易懂、生動形象,從兒童的情感 世界出發,所以學生特別喜歡。

【學情分析】

通過三個多月的語文學習,班裡的孩子對於課文朗讀有著濃厚的興趣,並樂於表演朗讀;孩子的思維也很活躍,有一定的方法基礎:能結合簡單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在朗讀中提出自己的見解、表達自己的感受;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閱讀教 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的過程。”本課教學要追求的目標是學生要入情入境地讀好課文;在讀中培養學生審美情操,使學生感受雨點的可愛,雨點的作用 非常大,能給人們、給世界帶來美麗。積累詞語,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雨點還可以去哪裡,去幹什麼”。進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審美情 趣。其中知識技能目標是:能正確朗讀課文,瞭解雨點的作用。過程方法目標:學會讀課文的方法,展開合理想象。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讀中培養學生審美情 操,雨點的作用非常大,能給人們、給世界帶美麗。如何使這些目標之間達到和諧必須要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根據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進行教學。關鍵是預設 和生成的和諧:

 一、精緻的設計,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

《新課標》中明確提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 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的工具性,使它區別於其它課程;語文課程的人文性,使它區別於其它工具。換言 之,語文工具不是一般的工具,是融合了人文性的工具,語文的人文性不是一般的人文性,人文性負載在語文工具上;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就是這樣辯證地統 一在一起的。一堂成功的語文課應該是兩者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動態生成****文性的滲透應該以語言文字的學習為載體,而只有語言文字的充分理解才能進一步使 人文性得到昇華。

1、教學目標之間三個維度的和諧:

⑴ 教學目標:

①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讀中培養學生審美情操,使學生覺得雨點非常的可愛,雨點的作用非常大,能給人們、給世界帶來的,美麗。

② 通過展開合理的想象,使學生理解雨點的作用。

③ 目標闡述:每條目標都體現了三維的融合。

〖目標1

知識技能: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過程與方法:學習讀書的方法: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熱愛讀書,喜歡語文。使學生覺得雨點非常的可愛,喜歡雨點。

〖目標2

知識技能:瞭解雨點的作用。過程與方法:學會根據課文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情感態度價值觀:在讀中培養學生審美情操,雨點的作用非常大,能給人們、給世界帶來的,美麗。

⑵ 教學重點、難點:識字和練習朗讀(有感情地讀,合作讀,配上動作讀)是教學的重點。合理地展開想象說話是教學的難點。

上面教學目標雖然只有兩條,但是每一條教學目標都體現了三個維度的融合。對學生的培養不是孤立地從每一個方面進行,而是在一個環節中體現三個維度的融合。都是知識技能、過程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綜合體現。

2、閱讀與識字教學的和諧:傳統的教學把識字和閱讀割裂開,認為識字是第一課時的內容,而閱讀則是第二課時的內容。其實識字和閱讀應該是相互統一,互相補充的。識字是閱讀的基礎,同時,閱讀又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字意。

⑴ 課前的識字複習,為文字的內容再現,和諧統一:

〖片段四你們把小雨點說得那麼可愛,又叫得那麼親熱,它可高興了,它想聽你們讀讀這三個詞:“數不清(後鼻音)、雲彩(輕聲)、飄落”(開兩列小火車)

教學案例分析13

隨著時代發展,現階段已經進入資訊化時代,人們思維方式也發生了改變,現代社會需要實用型人才,所以,各個教育機構也加大了對實用人才的培養力度。工商管理學知識並不是很好理解,為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強化知識運用,就需要將案例教學引入到工商管理教學中,進而實現知識轉換,提高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把握情況。

一、將案例教學應用到工商管理教學中的意義

將案例教學應用到工商管理教學中,就是為學生創設模擬學習環境,讓學生從被動的接受知識逐漸轉變為主動學習知識,以此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在這種教學方式下,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處理問題能力,還能讓學生掌握更多其他技能,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體來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有利於增強學生的決策能力

案例教學就是將與教學實際相符的案例應用到現實教學中,由於這些案例來自現實生活,貼近社會實際,學生在應用這些案例時也將獲得真實感受。一般來講,模擬型案例具有零散性與隱祕性,學生對工商管理知識的理解也不是很透徹,而工商管理教學中所應用的真實案例則能夠讓學生錯綜複雜的變化中,及時準確做出正確判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也會更加透徹,由此可見,案例教學在工商管理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增強學生決策能力。

(二)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與團隊精神

在應用案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通常會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學生以小組形式對某一問題進行討論與研究,學生在討論中會很自然的進行溝通與交流,進而實現合作,這樣就在無形中增強了學生的溝通能力,讓學生不再畏懼溝通,同時,學生也能學會尊重他人,急於表現自己的學生也能學會聆聽他人心聲。從另一角度講,還能夠為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與價值觀,幫助學生形成健康人格,久而久之,學生的團隊精神也能增強。

(三)有利於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由於受傳統教育方式影響較大,很多學生缺乏自主學習能力,一味的依靠教師學習,學生學習始終處於被動狀態,所以就需要重視案例教學在教學中的應用。將案例教學應用到工商管理教學中以後,學生為解決問題就會投入一定精力,將自己所掌握的管理學知識全部融入其中,這對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重要作用。在正式學習某章知識以前,學生就要做好準備工作,查詢相關資料,形成整體思路,以便在課堂上將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傳授講給其他同學。很多學生都希望自己的觀點能夠得到他人認可,所以也就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在課後階段,學生也可以將自己所掌握的內容做成總結報告,這樣不僅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還能強化其文字表達能力。

二、知識轉換在案例中的體現與注意要點

(一)知識轉換在案例教學中的體現

通過長期實踐教學得知,工商管理教學中有很多案例都要將企業經營背景作為教學一部分,在研究學生對知識的把握情況中發現,學生能夠將現實觀點與理論知識融合在一起,最終構成自己的觀點,進而實現知識轉換。如果學生在學習中面臨的轉換較為複雜,只要學生認真研究也會將問題解決,同時學生學習能力也將得以提升。為實現知識轉換能夠在案例教學中體現出來,還需要做好以下設計:首先,佈置案例。在這一過程中就是要求教師能夠聯絡學生實際情況設定好學習任務,確定好學習目標。其次,讓學生認真學習教學案例,並以個人形式做好案例相關資訊收集,要求學生能夠根據案例提出屬於自己的觀點與想法。再者,重視小組討論,也就是讓學生將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然後對此進行討論,這樣不僅可以能夠了解學生思想深度,還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最後,關注課堂討論,這一部分屬於案例教學重點內容,由於學生所提出的觀點不同,就需要通過討論來確定該觀點是否正確,通過這種方式也可以將自己的觀點與他人進行交換,最終實現觀點融合,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在案例分析以後,應要求學生做好報告,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清理思路,還可以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讓學生真正掌握所學知識。

(二)知識轉換中應注意的要點問題

要做好工商管理教學工作,一定要應用到案例教學,這也是實現知識轉換的有效方法,但同時也要注意到在知識轉換中需要注意的要點問題。首先,選擇合適案例,儘管教師為學生選擇了一些案例,但可以發現這些案例基本都來自國外,與國內實際要求不符,同樣也與我國人才培養計劃也不相同,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關鍵期,也產生了可用於教學的`案例,所以,應將這些案例應用進來,深化學生理解。其次,控制好案例教學過程。由於應用了案例教學法就需要讓學生通過討論學習知識,但如果不加以控制,學生就會認為基礎知識學習不重要,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應重視基礎知識教學,讓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案例分析中,這樣既能幫助學生將零散知識串聯在一起,還能構建統一知識體系,讓學生掌握更多工商管理學知識。最後,在工程管理教學案例應用中,為實現知識轉換,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教師還可以通過打分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根據小組研究情況給出合理分數,並採用小組間評價與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通過這樣的教育方式也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三、結束語:

通過以上研究得知,案例教學在工商管理學中的應用有很多好處,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現階段市場競爭較為激烈,企業所面臨的壓力也很大,急需高素質人才參與到企業中,針對這種情況,就需要教育機構做好實用人才培養工作,利用案例教學實現知識轉換,通過這種方式就能起到培養學生的作用,讓學生在學習好理論知識的同時,掌握必要技能,成為社會與國家所需要的優秀人才,進而為國民經濟增長增添動力。

教學案例分析14

 1.課前,教師可適當準備一些作者介紹或詩作的賞析資料。如《唐詩鑑賞辭典》的相關文章,在學生理解詩的大意時,相機介紹。也可以引導學生先讀讀“資料袋”中的內容,對乞巧節有大致的瞭解。

2.課文中,要求會認4個生字,可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學生互相交流後,教師可重點提示,“乞”與熟字“氣”的區別,“燭”是翹舌音,不要讀錯。要求會寫的字有8個,可引導學生注意難寫易錯的字,如“乞”不要多寫一橫,“曉”右上部不要多寫一點,“霄”上下部分在田字格中的比例要適當。

3.理解詩歌的大意是體會詩中豐富想象的前提。課文後面提供的註釋,可以起一定的輔助作用,可引導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藉助註釋,自己試著理解詩歌的意思,教師不要串講詩句。下面的提示供教師參考:

“七夕今霄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碧霄”指浩瀚無際的青天。開頭兩句敘述的就是牛郎織女的民間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來到了,家家戶戶的人們紛紛情不自禁地抬頭仰望浩瀚的天空,這是因為這一美麗的傳說牽動了一顆顆善良美好的'心靈,喚起人們美好的願望和豐富的想象。“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線幾萬條。”後兩句將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簡明扼要,形象生動。可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後資料袋的內容,感受人們過節時的喜悅。

詩人在詩中並沒有具體寫出各種不同的心願,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間,要引導學生結合全詩的理解,進一步體味詩中展示的人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願。“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前兩句描繪了主人公在孤獨的環境中一夜不寐的情景。室內,雲母屏風上映著幽暗的燭影;室外,銀河漸漸西移垂地,晨星就要消失了。“漸”字暗示了時間的推移流逝;“沉”字逼真地描繪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動態。“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碧海青天”,指嫦娥在月宮中孤獨枯燥的生活,只能見到深藍色的天。“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會感到孤單。後兩句引出凡人對仙人的感嘆:嫦娥應該後悔偷吃了靈藥,眼望著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應悔”是猜測的意思,表現出一種同病相憐、同心相應的感情。要深入理解詩句的意思,必須對“嫦娥奔月”的傳說有一定的瞭解。據說嫦娥原是后羿的妻子,因為偷吃了西王母送給后羿的不死藥,飛奔到月宮,成了仙子。在孤寂的主人公眼裡,這孤居廣寒宮殿,寂寞無伴的嫦娥,其處境和心情不正和自己相似嗎?

 4.要重視學習夥伴的提示,注意拓展延伸。課後小夥伴吐了一個泡泡:“我要去再收集一些民間故事”,不要求學生在學習本課時完成,它要貫穿到全組的課文學習始終,為語文園地“口語交際”的學習做準備。

可以通過自己的閱讀收集民間故事,也可以讓長輩們給自己講一些民間故事或傳說。

教學案例分析15

案例:

生:“我彷彿聽見幾只鳥撲翅的聲音,等我注意去看,卻不見一隻鳥的影兒。”這一句中,作者為什麼用“彷彿”呢?

師:你讀書真仔細!發現問題也能及時提出來。同學們,請想一想,“彷彿”是什麼意思?

生:“彷彿”就是好像。

生:“彷彿”就是似乎。

師:作者為什麼在這一句中用“彷彿”呢?

(學生沉默)

師:大家可以聯絡上下文讀讀,想一想“彷彿”這個詞語寫出了什麼?

(學生自由讀課文後,陸續舉手。)

生:我認為當時有鳥兒在撲翅膀,但作者注意去看時,沒看到鳥,不能確定是否真的有鳥,所以在這句話中用了“彷彿”。

生:我認為當時沒有鳥兒在撲翅膀。這是作者聽了朋友的介紹後,急切地想見到鳥,以致於耳旁彷彿傳來了鳥兒撲翅膀的聲音。我想,大家都有這樣的體驗,當我們急切地想見到某個人時,眼前就會浮現這個人的形象,耳旁也會響起他的話語。所以,我認為“聽見鳥兒撲翅膀的聲音”是作者的錯覺。這是作者用上“彷彿”的原因。

生:我認為這一句話中用上“彷彿”有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當時真的有鳥在撲翅膀,但作者注意去看時,卻沒看到鳥,不敢確定是否有鳥;另一種可能是當時鳥兒都在巢裡棲息,作者聽朋友介紹後,渴望見到鳥,以致於耳旁傳來了鳥兒撲翅膀的聲音。這一句話中用上“彷彿”,其實也反映了作者用詞的準確,反映了作者一絲不苟的寫作態度。

(學生熱烈鼓掌。)

師:同學們的.發言都很精彩。一個“彷彿”竟有著兩種完全不同的解釋,從中我們體會到了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以及他治學態度的嚴謹。我們祖國的語言文字奧妙無窮,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中,還可細細體會,在平時寫作文時,也要像作者一樣,準確地用好每個詞,把作文寫生動。

分析:

本教例中,我針對學生的質疑,讓他們讀、思、議,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起到了一舉多得的作用。

(1)鼓勵質疑。古人云“學貴有疑”。學生之“疑”,是仔細閱讀課文的產物,教師應鼓勵提倡。案例中我組織全體學生對“疑”討論研究,不就是對學生最好的褒獎嗎?無形中也激勵其餘學生認真讀書,積極思維。

(2)指導解詞方法。在學生理解詞意的基礎上,教師巧妙引導,讓學生把詞語置於具體語境中,體會其內涵。把詞語教學與對課文的理解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增加了學生對詞語的感知能力,有利於今後遷移運用。

(3)發展學生思維。由於我延遲評價,學生考慮問題的角度不同,講得都有道理,思維由單一性走向多向性,由常規性走向創造性。

(4)滲透作文教學。最後,我將作文教學有機地滲透在閱讀教學之中,提示學生作文時用詞應注意準確、生動,這也是值得借鑑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