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案例分析【優選】

來源:果殼範文吧 1.6W

教學案例分析1

本學期的教學工作自主性特別大。開學時學校發給我們六年級數學老師每人一本蘇教版數學第十一冊教材之後,一直到現在十二月份我們都是利用這唯一的參照本行進在課堂內外。沒有教師用書、沒有優秀教學設計、沒有掛圖、沒有幻燈片等教學參考資料,就連教室裡的投影儀、電視機等現代化教學裝置也形同虛設,不是不好用,就是使用效果不佳(電視螢幕太小,不能照顧所有學生,後面幾排總有看不清楚的。)。因此唯有靠自己通讀教材與課程標準,深鑽教材,與同伴們切磋,再根據所教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方案,才能進入課堂授課。可想而知,要想設計出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案,又要收到好的教學效果,確實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因此一個好的教學案例常常是在絞盡腦汁也想不到好方法卻又在不經意的時候順手拈來,讓人驚喜不已。

教學案例分析【優選】

下面我把最近兩次自我感覺良好的教學案例片段拿出來與同行們切磋切磋:

一、本冊教材第五單元“認識比”,是學生初步認識比的開始。而教學新知識的第一堂課是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關鍵,既讓學生樂學,又要學生學得輕鬆,在不知不覺中發現新知識,學懂新知識,應用新知識。

教材中例題一:媽媽早晨準備了2杯果汁和3杯牛奶(2杯果汁和3杯牛奶圖),可以怎樣表示這兩個數量之間的關係?我覺得課本這樣的設計一來與大多學生的家庭實際情況不相符,一般的家庭只有2—3口人,一人一杯比較符合常規;二來攜帶這麼多杯子進課堂不方便,在講臺上做完演示實驗後的果汁和牛奶會不太衛生,倒掉實屬浪費。於是改變了教材資源,採用了談話匯入的教學方式,向學生丟擲這一挑戰性的開放題:張老師要配製一種藥水,藥的成分佔2份,水的成分佔3份,根據以往的學習經驗,你會怎樣表示這兩個數量之間的關係?學生思索片刻,開始有人發言了:藥的成分比水的成分少1份,水的成分比藥的`成分多1份;藥的成分佔水的三分之二,水的成分佔藥的二分之三;藥的成分是水的三分之二,水的成分是藥的二分之三;有預習自學過的同學說水與藥的成分比是3﹕2,藥與水的成分比是2﹕3。“說得真好,”我由衷地讚美他們。後面說的“水與藥的成分比是3﹕2,藥與水的成分比是2﹕3”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內容“認識比”(板書課題)。中間兩點叫比號,讀作“比”,(示範比號的寫法與書寫要求,要與冒號相區別,學生在練習本上練習寫3﹕2、2﹕3)比號前面的數叫做比的前項,比號後面的數叫做比的後項。你能準確地找到這兩個比的前項與後項以及各代表什麼數量嗎?很多同學舉起了手。

在接下來的環節中,我讓學生說說生活中常見的比。有說班上的男生與女生人數的比,門與窗戶數的比,燈與電風扇數量的比,比賽結果的比分……。對於比賽結果的比分是不是比,我請同學們繼續認真聽課,呆會再來判斷。張老師收集了兩個有趣的關於比的問題:①小明身高1﹒2,他爸爸身高178c,怎樣表示他們的身高比?②把一個圖形分成兩部分,使陰影部分的面積是空白部分的三分之一,怎樣表示陰影部分與空白部分的面積比?請幫忙解答。教室裡漸漸地有了交流與討論的聲音,一會兒有人說我知道了。我鼓勵同學們大膽彙報:學生說①中小明身高與爸爸身高單位不一致,不能直接寫比。要把單位轉化一下,變成相同的單位就可以寫比。小明與爸爸的身高比是120﹕178(c做單位)或1﹒2﹕1﹒78(做單位).②應該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四份,陰影部分佔三份,空白部分只佔一份,陰影部分與空白部分的面積比是3﹕1。還可以怎樣說?交換兩個數量的位置同時交換比的前後項這樣說也行。看著①②,邊看邊想,全班同學一起說一說。

在新課的後面環節中,讓學生重點探討比與除法、分數的關係。先回顧除法與分數的關係,小組合作完成表格填寫。被除數相當於分子,除號相當於分數線,除數相當於分母,商相當於整個分數值。再將比納入得出三者之間的聯絡與區別:比的前項相當於被除數、分子,比號相當於除號、分數線,比的後項相當於除數、分母,比值相當於商、分數值,這是聯絡;區別在於除法是一種運算,分數是一種數,比是表示兩個數相除。其中除法與分數都有一個什麼特殊規定,還有印象嗎?很快有人想到:除數、分母都不能為0。根據比與除法、分數的關係,你能想到比的什麼也不能為0?比的後項不能為0是比的一個特性,那比賽的比分如果是幾比0能否算作比呢?同學們一致認為不能,原因就是比的後項不能為0。因此比賽的比分與今天這節課認識的比在意義上有本質的不同:比賽的比分表示比賽雙方的結果誰輸誰贏或是平手;數學中的比是表示兩個數量相除。

二、教學第六單元例題三“林陽國小去年有24個班級,今年的班級數比去年增加了1/4,今年一共有多少個班級?”我沒有象以往那樣由梯度練習引入,而是和同學們玩了個分數遊戲。

教室裡第二、三小組人數相等(都是6人),請第二小組的同學起立,第三小組前面的同學注意,起立人數是第二小組的1/2,應起立幾人?大家盯著第三小組前面慢慢地站起了三個人。我追問怎樣想的?第二小組的1/2就是6的1/2,用6×1/2=3,所以三個人起立才對。我說非常正確,請第三小組後面的同學注意,起立人數是第二小組的1/3,應起立幾人?怎樣想?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肯定是2人……。我說沒錯,請第四小組後面的同學注意,起立的人站在第三小組的後面,使第三小組比第二小組多1/3,應起立幾人?怎樣想?經過同學們的共同努力最後站了2人,就是第三小組比第二小組多6的1/3,用6×1/3=2(人)。以上游戲始終把第幾小組看作單位“1”?讓學生明確單位“1”始終是第二小組。遊戲之後再進行例三的教學,許多學生便能很順利地根據數量關係畫出線段圖,正確地進行列式計算了。

以上的案例片段之所以取得教學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1教學是構建在學生的認知基礎上。這些教學資源是孩子們現年齡階段完全可以理解、領悟、處理的。這些教學資源也是建立在同學們已有數學知識經驗的基礎上的新知拓展、延伸。整個教學是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的過程,它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也符合教育教學規律。

2教學是基於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上。學生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事,經歷的事物,積累的經驗往往是較好的教學活動材料,尤其是諸於實驗、遊戲活動更是人人樂於參與的源泉。有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教學中設計學生感興趣的活動是教學成功的關鍵。

3教學構築在教師的厚積薄發之上。曾經有位上課上得好的老教師回答他人的提問,道出自己課上得好的原因,不是僅僅備課的幾十分鐘,而是用他的一生不停地備這堂課。確實以上的教學資料來自我平時的留心積累與頓悟,取之精華,去之糟粕,再進行合理改進,形成一套自我獨特的教學風格。

不妥之處,請各位同行及專家批評指正。

教學案例分析2

教學內容分析:

《草原》這篇課文選自人教版課標本國小語文第十冊。本文語言生動優美,記敘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的景色以及受到內蒙古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課文用優美、清新的語言將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渲染得淋漓盡致,讀來令人神往。

在新大綱中有這樣一點要求:要在讀中使得學生受到情感的薰陶。根據高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認為:本課的教學,要充分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合作意識,這樣才能符合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為此,我作了以下的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一、 激情匯入:

1、同學們,當我們看到課題《草原》,你會想到一首什麼詩?

生回答說想到了《敕勒歌》,請生朗讀這首詩。

(通過詩朗誦,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溫故知新)

2、讀了這首詩和加上你們的想象,談談你心目中的草原是什麼樣子的?

(學生想象後整理語言回答,既培養成了想象能力,又鍛鍊了口頭表達能力。)

二、 學習課文

(一)理請文章思路

1、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自由讀課文,思考:你感受到了什麼樣的草原?從哪裡感受到?

學生回答:美麗的草原

熱鬧的草原

熱情的草原

……

(個性化閱讀,每人組織自己的.語言來談自已讀課文後對草原的感受,能很好地考查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程度。)

(二)感受草原的“風光美”

1、默讀課文後小組進行討論、交流:從哪裡能讓你感受到的草原景色的美麗。

2、學生彙報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課件出示草原視訊,結合抓住關鍵詞語和想象理解句子的含義。通過品讀,體會作者對草原的讚美之情

(這個環節,出示多媒體草原視訊,讓學生能夠親眼看到草原的廣闊與草原各種景物,使學生化抽象為具體,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學生閱歷上的不足,同時也成功地激發也學生對草原景色美麗的認同與傾心。這樣就體現了課程中的人文性。而對於字詞句段的訓練,則通過找句子,畫詞語,加想像,談體會,品佳句等教學手段來實現,這樣就體現了課程中的工具性。)

(三)品賞佳句,背誦第一自然段:

1、 學生朗讀自己喜歡的句子,並把它背誦下來。

2、理清第一自然段的敘述順序,指導全段背誦。

(本課目標之一就是要背誦第一、二自然段,對於中下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而在課堂作必要的背誦指導,有利於學生掌握記憶方法,增強自學能力。)

三、練習延伸;

1、教師提問:請同學們想象,本文描寫的是老舍先生幾十年前去訪問內蒙古大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今天的草原又是什麼樣的呢?你能想一想,說一說嗎?

2、學生集體反饋交流。

3、動筆實踐: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形式,可以唱歌;可以寫詩,可以寫一段話來讚美草原……

(學生想象現在大草原是什麼樣的,並用語言描述,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同時培養學生髮散思維及創新意識。,又通過動筆實踐,鍛鍊學生的寫作能力)

四、 總結全文。

自我評析:

1、讓語文教學充滿人文情懷。

我通過“朗誦詩匯入——閱讀文章——圖片視訊展示——討論研究——品味欣賞——拓展延伸”有機地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讓學生主動讀書,樂意讀書,學會讀書,達到以讀代講,以讀促思,以讀悟情的效果。

2、讓語文教學突出探究學習的模式。

學生通過探究、合作,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並從中達成資訊交流,獲得情感的薰陶,思想的啟迪,受到美的感染。

3、讓語文教學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

尊重學生的選擇和思維,在課堂上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弘揚個性,使聽說讀寫等多項語文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培養和提高。比如在教學中,讓學生個性化理解課文內容,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來理解談體會,師生在交流過程中既達到統一,又弘揚學生個性。課末我設計了一個讚美草原的環節,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可以唱歌寫詩、寫一些讚美的話……這個環節的設計,將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

4、讓語文教學拓展課外空間。

使學生在讀懂課文,感受了語言文字之美的基礎上,還能利用書籍、網路等文化載體,查詢資料,深入瞭解大草原洋溢的人文情懷,並使學生受到環保的教育。

教學案例分析3

隨著時代發展,現階段已經進入資訊化時代,人們思維方式也發生了改變,現代社會需要實用型人才,所以,各個教育機構也加大了對實用人才的培養力度。工商管理學知識並不是很好理解,為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強化知識運用,就需要將案例教學引入到工商管理教學中,進而實現知識轉換,提高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把握情況。

一、將案例教學應用到工商管理教學中的意義

將案例教學應用到工商管理教學中,就是為學生創設模擬學習環境,讓學生從被動的接受知識逐漸轉變為主動學習知識,以此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在這種教學方式下,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處理問題能力,還能讓學生掌握更多其他技能,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體來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有利於增強學生的決策能力

案例教學就是將與教學實際相符的案例應用到現實教學中,由於這些案例來自現實生活,貼近社會實際,學生在應用這些案例時也將獲得真實感受。一般來講,模擬型案例具有零散性與隱祕性,學生對工商管理知識的理解也不是很透徹,而工商管理教學中所應用的真實案例則能夠讓學生錯綜複雜的變化中,及時準確做出正確判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也會更加透徹,由此可見,案例教學在工商管理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增強學生決策能力。

(二)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與團隊精神

在應用案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通常會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學生以小組形式對某一問題進行討論與研究,學生在討論中會很自然的進行溝通與交流,進而實現合作,這樣就在無形中增強了學生的溝通能力,讓學生不再畏懼溝通,同時,學生也能學會尊重他人,急於表現自己的學生也能學會聆聽他人心聲。從另一角度講,還能夠為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與價值觀,幫助學生形成健康人格,久而久之,學生的團隊精神也能增強。

(三)有利於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由於受傳統教育方式影響較大,很多學生缺乏自主學習能力,一味的依靠教師學習,學生學習始終處於被動狀態,所以就需要重視案例教學在教學中的應用。將案例教學應用到工商管理教學中以後,學生為解決問題就會投入一定精力,將自己所掌握的管理學知識全部融入其中,這對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重要作用。在正式學習某章知識以前,學生就要做好準備工作,查詢相關資料,形成整體思路,以便在課堂上將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傳授講給其他同學。很多學生都希望自己的觀點能夠得到他人認可,所以也就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在課後階段,學生也可以將自己所掌握的內容做成總結報告,這樣不僅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還能強化其文字表達能力。

二、知識轉換在案例中的體現與注意要點

(一)知識轉換在案例教學中的體現

通過長期實踐教學得知,工商管理教學中有很多案例都要將企業經營背景作為教學一部分,在研究學生對知識的把握情況中發現,學生能夠將現實觀點與理論知識融合在一起,最終構成自己的觀點,進而實現知識轉換。如果學生在學習中面臨的轉換較為複雜,只要學生認真研究也會將問題解決,同時學生學習能力也將得以提升。為實現知識轉換能夠在案例教學中體現出來,還需要做好以下設計:首先,佈置案例。在這一過程中就是要求教師能夠聯絡學生實際情況設定好學習任務,確定好學習目標。其次,讓學生認真學習教學案例,並以個人形式做好案例相關資訊收集,要求學生能夠根據案例提出屬於自己的觀點與想法。再者,重視小組討論,也就是讓學生將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然後對此進行討論,這樣不僅可以能夠了解學生思想深度,還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最後,關注課堂討論,這一部分屬於案例教學重點內容,由於學生所提出的觀點不同,就需要通過討論來確定該觀點是否正確,通過這種方式也可以將自己的觀點與他人進行交換,最終實現觀點融合,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在案例分析以後,應要求學生做好報告,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清理思路,還可以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讓學生真正掌握所學知識。

(二)知識轉換中應注意的要點問題

要做好工商管理教學工作,一定要應用到案例教學,這也是實現知識轉換的有效方法,但同時也要注意到在知識轉換中需要注意的要點問題。首先,選擇合適案例,儘管教師為學生選擇了一些案例,但可以發現這些案例基本都來自國外,與國內實際要求不符,同樣也與我國人才培養計劃也不相同,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關鍵期,也產生了可用於教學的案例,所以,應將這些案例應用進來,深化學生理解。其次,控制好案例教學過程。由於應用了案例教學法就需要讓學生通過討論學習知識,但如果不加以控制,學生就會認為基礎知識學習不重要,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應重視基礎知識教學,讓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案例分析中,這樣既能幫助學生將零散知識串聯在一起,還能構建統一知識體系,讓學生掌握更多工商管理學知識。最後,在工程管理教學案例應用中,為實現知識轉換,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教師還可以通過打分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根據小組研究情況給出合理分數,並採用小組間評價與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通過這樣的教育方式也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三、結束語:

通過以上研究得知,案例教學在工商管理學中的應用有很多好處,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現階段市場競爭較為激烈,企業所面臨的壓力也很大,急需高素質人才參與到企業中,針對這種情況,就需要教育機構做好實用人才培養工作,利用案例教學實現知識轉換,通過這種方式就能起到培養學生的作用,讓學生在學習好理論知識的同時,掌握必要技能,成為社會與國家所需要的優秀人才,進而為國民經濟增長增添動力。

教學案例分析4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1、學唱歌曲《桔梗謠》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1、欣賞歌曲《豐收之歌》

教學內容:1、學唱歌曲《圓圓和彎彎》

2、表演歌曲《圓圓和彎彎》

3、選用內容:學習用豎笛演奏歌曲

教學目標:

一、學習用聽視唱結合學習歌曲《圓圓和彎彎》,引導學生認真仔細地聆聽音樂作品。音樂曲調優美淳樸,生動地描繪了金秋一派豐收的景象,抒發了農家兒童甜美生活的愉快心情。

二、引導學生學習創編情景與動作進行表演,學習在情景中用動作來表現體驗自己的情感,

三、引導學生用豎笛演奏歌曲《圓圓和彎彎》增強學生學習音樂作品的興趣,提高學生器樂的演奏能力。

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有較規範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拍或節奏)。

2:複習《鐘聲叮叮噹》分聲部唱一唱——二聲部合唱

3:器樂小練習。(結合學唱歌曲進行練習)

二、新課學習:

1、匯入:果實中哪些是圓的.?哪些是彎的?你能說出這幾種圓圓和彎名稱嗎?下面這首歌曲你聽聽講了幾種圓圓和彎彎的名稱?還講了些什麼?

2、揭題、範唱,聽錄音、學生討論

3復聽錄音,說說歌曲情緒(聽後學生談感受)

4、引導用動作表演歌曲:放音樂,學生自由表演。

5、學唱歌譜

1)聽記曲調比賽,看誰聽得最快,最準確(教師彈奏一句,學生唱後試著記。教師彈奏指名學生試唱)

2)視唱歌譜

3)用豎笛吹一吹)

6、學唱歌曲:放錄音輕唱——重點練唱:切分音和一字兩音、連線、休止處——唱——處理:唱出豐收的喜悅。

7、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渲染豐收的氣氛

學生分小組試敲——合著音樂敲一敲——邊唱邊用打擊樂伴奏

8、分組用打擊樂和豎笛伴奏、即興表演——分組展示——師生評價

9、編創與活動(如時間夠的話進行)

分組編創歌詞——挑選好的編成幾段歌詞表演。

教學案例分析5

【摘 要】

如何將網路環境的優勢與社會學科的特點緊密結合,是社會教學面臨的新課題。本文以《工業革命》的教學為例,總結了網路教學中的一些經驗,並提出了要注意的一些問題。

【關鍵詞】

網路環境;網路資源;社會教學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對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深刻地影響了教師的教育和學習。網路技術引入教育領域,大大豐富了教學內容,促進了教學觀念模式和方法的變革。網路環境下《工業革命》的教學片段。

下面以《工業革命》一章節為例,說明在社會教學實踐中要充分利用網路的優勢進行教學設計。

1. 設定情境,激發興趣使用自制的《工業革命》(事先製成放在計算機上),展示工業革命時期的發明家肖像和機器工具,如瓦特、史蒂芬遜以及蒸汽機、火車機頭、早期的汽船等,使學生對這一時期有感性認識,激發其好奇心,進而產生學習動力。

2. 確定目標與主題根據這一章節的內容特點,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和主要問題:工業革命,就是用大機器生產取代手工生產的一次革命。

它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重要階段:

(1)瞭解始於18世紀60年代的工業革命的主要技術成果。

(2)掌握工業革命最早發生在英國的原因。試比較研究美、法、德國等其它國家工業革命的特點。

(3)掌握工業革命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3. 蒐集資料、自主探索明確了本章節的學習要點,學生就可以對所要調研的問題進行資料蒐集(學生在計算機上自主探索)。

4. 網上協作學生經過自主探索後,回到學習小組協商討論交流。教師要考慮稍高於學生智力發展水平通過提問來引導組織學生的整個討論。對學生在討論過程中的表現,教師要適時地作出恰如其分的評價。通過不同觀點的討論、補充、修正,加深每個學生對當前問題的理解。學生閱讀他人的反饋意見,對自己的思想、信念、感覺和現有知識質疑,參照他人的學習過程來完善自己,通過這種合作和溝通,看到問題的不同解決途徑,開闊視野。

5. 網上小結協作討論後,教師要求學生進行小結。 小結可以是學生(或學習小組)的電子文稿,亦可是集文字、圖形、影象、聲音、動畫於一體的.多媒體化的交流報告,後附有教師的評價和點評。這種學習模式既有個人的自主學習,又有小組的研討,徹底改變了傳統教學過程中學生被動接受資訊的狀態。學生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的地位,因而在學習過程中獲得了更多的自由和空間,有利於學生潛能的開發和發散性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三、網路環境下教學的分析:

1. 深化網路教學資源的開發利用 。一方面,根據學科內容的難點、重點,自主製作適合教學急需的、動畫、音訊、視訊等素材庫,以幫助學生的社會知識的建構。另一方面,要求充分利用現有網路的教學資源,為教學服務。

2. 教師角色的定位 。網路歷史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過程是學習者頭腦裡自行完成意義建構的過程 。教師不應是大量的歷史資訊的灌輸者,而應靠自己的學識經驗和對學科的把握,引導學生將區域性的分散的知識串接成完整的知識體系。教師在歷史網路教學過程中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的角色轉變成為學生意義建構的促進者、幫助者和資源組織者的角色,這就需要教師要熟悉網路環境下的各種資訊科技?將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教學案例分析6

當今體育教學改革的主流是在課堂教學中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已成為廣大教師的共識。在學習方法的引導上,由教師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轉變到“引導學生探索學習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本案例,教師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課堂上大膽學練、嘗試,暢所欲言,教師採取行之有效的方法,真正做到“善導”,讓學生學有興趣,學有個性,學有創造。

案例描述: 在一節30米快速跑的教學課中,學生們正摩拳擦掌,鬥志激昂地準備比賽。學生們上了跑道,我組織好隊伍以後,比賽開始了。“加油,加油”,助威聲此起彼伏,學生們個個爭先,技術動作也比以前好多了,一輪比賽結束,有的為取得勝利手舞足蹈,有的'為失敗而沮喪不已,我抓住時機,讓學生思考:怎樣才能跑得更加快。

學生開始討論,有的認為擺臂姿勢很重要,有的認為步子要邁大一點,有的認為……,氣氛非常熱烈,教學效果非常好。 “老師,我能不能橫著跑?”一個稚嫩的聲音在我耳邊響起,隨之而來的是學生們鬨堂大笑。 “這不是搗亂嗎?”我納悶了,循聲望去,一個男同學正滿臉疑問地看著我。原來是第一輪小組賽跑最後一名的金良同學。 “為什麼要橫著跑?”我裝著一點不生氣的樣子,耐著性子又問了一句。 “我喜歡橫著跑。”金良理直氣壯地回答,“有一次我抓螃蟹,螃蟹是橫著跑的,而且跑得很快,抓了很長時間才把它抓住,螃蟹既然能橫著跑,那我為什麼就不能橫著跑呢?”又是鬨堂大笑。 “咿,怎麼有這種道理。”我暗暗發笑,覺得無可奈何,不知如何是好,忽然靈機一動,有辦法了,說道:“同學們可能覺得金良同學的想法很好笑,但是老師覺得他很聰明,平時很注意觀察,我們的確還能橫著跑,接下去,第二輪比橫著跑,我們先請金良同學給我們做一下示範。”大家鼓起掌來。金良走出隊伍,側身對著跑道,像小螃蟹一樣張開雙手開始示範,雖然跑的動作看上去有點古怪滑稽,但確實挺快的,其實他的動作就是籃球訓練中的滑步動作。大家不由自主地模仿他的動作練習起來。

第二輪比賽開始了,比賽氣氛比第一輪還要激烈,想不到學生們對這種怪異的跑法還挺感興趣,但是由於動作的不協調,跑的動作令人發笑,有的還跑成交叉步。而金良成為小組賽的冠軍。 “同學們,老師還想讓大家思考一個問題,到底哪一種跑法最快?”比賽結束後,教師又給學生出了一個問題。學生們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開始討論。片刻之後,同學們自發地組織比賽,大多數的比賽方法多采取兩個直跑、兩個橫跑。教師特意觀察金良這一組,金良在兩次採取橫著跑的比賽中,都是最後一名。結論可想而知,大家覺得直跑是跑的最快的動作。這時候的金良躲在隊伍的最後,低著頭,他也覺得橫著跑不是最佳的方法。有幾個小朋友開始嘲笑起他來。這時候,我微笑著說道:“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快速跑的動作,也知道了跑得最快的動作。但是,我們還應感謝金良,他讓我們有機會學會了橫著跑的動作,這也是一種跑的方法,在籃球和排球比賽中需要用到。

如果沒有他的創新跑法,我們還學不到這種跑的方法。所以,老師希望同學們以後在學習上敢於創新,敢於發表自己的想法。” 此時,金良臉上流露出的是洋洋自得的神情,學生們也投去羨慕的目光。

點評與分析:作為一名稱職的體育教師,應該善於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正確、恰當地處理課堂上由創新或奇思妙想而出現的希奇古怪的現象,這是一種技能或是一門特殊的藝術。它需要教師有耐心和愛心,其次是要研究方法和藝術,不要輕易地把學生行為定格為搗亂,更不要大發脾氣,應沉著、冷靜、靈活、機智地對事件進行有效的調控,變不利為有利,多加鼓勵,並給予必要的啟發及指導。這樣既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又恰如其分地把各種技能傳授給每一位學生。

教學案例分析7

現代教育提出的是要構建“精緻和諧、大氣開放”的教育。從搖擺走向平衡,迴歸更是超越。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的生命歷程,課堂教學應當煥發生命的活 力。在教學過程中,一個具有生命力的課堂總是在動態中生成。如何及時捕捉生成性的教學資源讓它成為教育教學的契機,而不是夜空中一顆美麗的流星?

1、精心“預設”,即時“生成”。

2、過程開放意味著動態生成。

3、和諧生成,源於教師的素養。

4、關注生成,貴在價值引導。

我思索的是通過精緻的設計達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在開放的教學過程中求得預設和生成的和諧。下面我以人教版第一冊12課《雨點兒》為例,談談自己如何在課堂中求得精緻與開放的和諧。

 【教材分析】

《雨點兒》一文是繼《陽光》後的又一篇較長的散文形式的課文,是一篇童話。課文用擬人化的 手法,通過從雲彩裡飄落下來的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對話,告訴學生有了雨水的滋潤,才有草長花開的美麗景象。文字第一次出現了對話,語言生動優美、富有童 趣,內容雖淺顯易懂,但內蘊豐富:雨點兒要去幫助花草體現了互助的精神,透視著萬事萬物離不開雨水滋潤的道理。由於童話淺顯易懂、生動形象,從兒童的情感 世界出發,所以學生特別喜歡。

【學情分析】

通過三個多月的語文學習,班裡的孩子對於課文朗讀有著濃厚的興趣,並樂於表演朗讀;孩子的思維也很活躍,有一定的方法基礎:能結合簡單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在朗讀中提出自己的見解、表達自己的感受;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閱讀教 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的過程。”本課教學要追求的目標是學生要入情入境地讀好課文;在讀中培養學生審美情操,使學生感受雨點的可愛,雨點的作用 非常大,能給人們、給世界帶來美麗。積累詞語,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雨點還可以去哪裡,去幹什麼”。進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審美情 趣。其中知識技能目標是:能正確朗讀課文,瞭解雨點的作用。過程方法目標:學會讀課文的方法,展開合理想象。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讀中培養學生審美情 操,雨點的作用非常大,能給人們、給世界帶美麗。如何使這些目標之間達到和諧必須要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根據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進行教學。關鍵是預設 和生成的和諧:

 一、精緻的設計,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

《新課標》中明確提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 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的工具性,使它區別於其它課程;語文課程的人文性,使它區別於其它工具。換言 之,語文工具不是一般的工具,是融合了人文性的工具,語文的人文性不是一般的人文性,人文性負載在語文工具上;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就是這樣辯證地統 一在一起的。一堂成功的.語文課應該是兩者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動態生成****文性的滲透應該以語言文字的學習為載體,而只有語言文字的充分理解才能進一步使 人文性得到昇華。

1、教學目標之間三個維度的和諧:

⑴ 教學目標:

①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讀中培養學生審美情操,使學生覺得雨點非常的可愛,雨點的作用非常大,能給人們、給世界帶來的,美麗。

② 通過展開合理的想象,使學生理解雨點的作用。

③ 目標闡述:每條目標都體現了三維的融合。

〖目標1

知識技能: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過程與方法:學習讀書的方法: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熱愛讀書,喜歡語文。使學生覺得雨點非常的可愛,喜歡雨點。

〖目標2

知識技能:瞭解雨點的作用。過程與方法:學會根據課文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情感態度價值觀:在讀中培養學生審美情操,雨點的作用非常大,能給人們、給世界帶來的,美麗。

⑵ 教學重點、難點:識字和練習朗讀(有感情地讀,合作讀,配上動作讀)是教學的重點。合理地展開想象說話是教學的難點。

上面教學目標雖然只有兩條,但是每一條教學目標都體現了三個維度的融合。對學生的培養不是孤立地從每一個方面進行,而是在一個環節中體現三個維度的融合。都是知識技能、過程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綜合體現。

2、閱讀與識字教學的和諧:傳統的教學把識字和閱讀割裂開,認為識字是第一課時的內容,而閱讀則是第二課時的內容。其實識字和閱讀應該是相互統一,互相補充的。識字是閱讀的基礎,同時,閱讀又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字意。

⑴ 課前的識字複習,為文字的內容再現,和諧統一:

〖片段四你們把小雨點說得那麼可愛,又叫得那麼親熱,它可高興了,它想聽你們讀讀這三個詞:“數不清(後鼻音)、雲彩(輕聲)、飄落”(開兩列小火車)

教學案例分析8

之前對自己所學的專業沒有什麼瞭解,也不知道它的應用領域以及和IT行業有什麼關聯。通過孫老師的主講,我明白了一些。雖然不是很多,但我覺得對自己的啟發還是蠻大的。下面我就講一下自己的感悟:

首先了解IT行業的概念,劃分和詳細分類,知道了通訊行業屬於IT一面的哪一類,之前一直覺得兩者沒什麼交涉;緊接著,我瞭解了目前IT領域最熱門的工作職位,對自己未來的工作方向有了模糊的概念。

孫老師以Java為例,從很多方面給我們透析了Java的流行原因。首先從大的方面介紹了Java的開源以及開發工具和資料庫。之前自己一直對資料庫沒什麼瞭解,沒想到它的作用竟然那麼大,可以說是IT的支柱。接下來又講了企業

招聘Java工程師的要求,這對我們以後的面試有很大的幫助。

同時在職業規劃方面也給了我們很大的幫助,這對於尚處於迷茫期的我們是一次啟發,對我們的求職是一盞指明燈。

這次的講課對我來說有很大的啟發,讓一直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努力的自己有了自己的目標,對以後的.學習也有了規劃。通過這次授課,我也明白了幾條道理:

(1)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學到更多的東西。我們學習一門新的知識都可以分為四個時期:懵懂期,前期,中期,後期。通常我們學東西時會只在那裡學習理論而很少實戰,其實實際演練是學習新知識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它可以讓你迅速掌握要領,發現自己的盲點。就像我自己學習Html,看那些知識時覺得很簡單,但真正設計一個網頁時卻發現把那些知識聯絡起來並不簡單。所以實際操作是學習知識最好的方法。

(2)只有堅持才能獲得勝利,往往你放棄的時候就是你快要成功的時刻。通常,剛接觸一門新知識時我們會好奇,充滿興趣,但隨著難度的加深,不懂的越來越多,就會產生想要放棄的衝動,而往往只要跨過這道坎,就會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3)要根據自己興趣去選擇自己想要學習的知識,不要強迫自己去學習自己不喜歡的知識,這樣效果很差。

(4)學什麼都要專一,不要以為學得雜學得多就好。其實不然,只要把一門技術學的爐火純青,遠比你今天學著明天學那效果和以後的出路要好。同時,學習很多語言也會浪費很多經歷和時間,最後的結果也不好,還不如把時間拿來鑽研一門技術,把它玩熟玩透。術業有專攻,與其成為“雜家”,還不如成為一個方面的專家。

不要再想著在大學混日子了,成為每天三點一線的平凡人。大學不是讓我們用來享受的地方,也不是我們的避風港。不管你之前如何,它是我們人生的新起點。不要讓自己輸在起跑線上,這是為我們以後的人生打基礎。基礎決定了你的高度,如果想要在未來有所作為,就要從現在開始做起。努力吧自己,為未來的自己規劃藍圖。

教學案例分析9

一、為什麼要進行案例分析。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對教學案例分析也越來越關注,案例成為教師成長的不可或缺的中介,通過案例分析可以讓教師把新的教學理念落實到教學實踐中去,促進自身的專業化發展;使教師實現從“教書匠”到“研究型教師”的轉型;使教師迴歸課堂,迴歸實踐,改變低效的與論文難以發表的論文寫作行為,以實現有效勞動為樂。案例分析是一種情境式、教師親身經歷型的、體驗式的過程。是校本培訓與校本研究重要內容。

1、教學案例分析有助於教師把先進的教育理念落實具體的課堂教學行為中去。

2、教學案例分析有助於提高教師的實踐反思能力,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3、教學案例分析有助於教師之間相互交流研討,提高聽、評課教研活動的實效。

4、教學案例分析有助於教師深入開展課題研究,提高課題研究的實效。

二、什麼是教學案例分析。

1、案例分析有別於其他教育文體。

⑴與論文的區別。論文是以說理為目的,以議論為主,可舉不同的事例,但都是為了論證同一個觀點。

案例則以記錄為目的,以敘述為主,兼有議論和說明,圍繞同一事件,但可從不同的理論層面來解釋。

⑵與教案的區別。教案是事先預設好的教學思路,是對即將發生的教學活動的設計與說明,重在預測。

案例是對已經發生的教學事實的追述與思考,重在反思。

⑶與教學隨筆、教學反思的區別。教學隨筆寫作形式比較靈活,是作者有感而發,三言二語也可以。教學反思是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進行分析,提出自己的改進意見或自己的困惑,引起他人的思考。

案例指向的物件更廣,可以是自己的教學行為,也可以是他人的教學行為。可以是大到分析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教育狀況,可以小到描述一堂課或一次活動。可以說細敘述事件發展的長期過程,也可以著重說明某個情境片段。

2、教學案例的特性。

⑴典型性。案例應有相對完整的情節,能以小見大,反映出某一類事物或教學活動的基本共性,有較強的研討價值,有助於教師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提升教育理論水平。它有教學反思的內容,但又高於教學反思。

⑵價值性。案例所研究的問題應是被教師所認同的,有現實的指導意義,能對教師的後續教學工作有指導、借鑑作用。

⑶客觀性。案例反映的內容是真實發生的事件。

3、教學案例的結構。

⑴案例的內在結構。

案例的內在結構是由它的五個要素組成的:主題、背景、結果、細節、評析。每個案例都要有一個主題,有的時候案例的主標題就是案例的主題。有了主題,寫作時就不會有聞必錄,而是對原始材料進行篩選,有針對性地向讀者交待特定的內容。一般來說,教案和教學設計只有設想的措施崦沒有實施而不介紹教學的效果。案例則不僅要說明教學的思路,描述教學的過程,還要交代教學的結果——某種教學措施的即時效果,包括學生的反應和教師的應京變等,讓讀者知道結果,將有助於加深其對整個教學過程的瞭解。

案例的外在結構: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主要交待事件發生的有關情況。如介紹一節課,可以介紹教材內容、教學目標、學生情況、教師情況以及案例研究方法與主題等,不宜過長。

案例描述——把課堂教學的.過程或某一片段具體生動地描述出來。可以是描述的,也可以是流程式,還可以是課堂實錄式。

案例分析——主要任務是評析學生的學習效果,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學理念,提煉教學經驗與教訓。把自己或他人的教學行為提升到新的教學理念的高度進行審視。可以從教育學、心理學等不同的理論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學的規律。評析不一定是理論闡述,可以是就事論事,有感而發。

其表現形式可以是多樣的:①案例過程——案例反思。②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分析。③主題背景——情景描述——問題探討——詮釋與研究。

三、怎樣寫好教學案例分析。

1、教學案例的形成。⑴前期準備:瞭解背景,理論準備。⑵收集材料:課堂觀察,調查選材。⑶認真分析:聯絡理論,立意要新。⑷撰寫案例:撰寫編輯,試用修改。

2、教學案例的撰寫。

⑴教學案例要有主題。要針對某個現象或某種情況,明確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⑵交代教學案例的條件和背景。

⑶進行分析。結合理論對揭示問題的關鍵環節和細節進行科學的分析。

3、案例寫作應注意的事項。

⑴關於確定主題。

①主題緊扣案例。提煉主題必須以案例為基礎,不能脫離案例隨意而定。

②定題要有新意。確定的主題要新穎,往往是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③順應時代發展。要與時俱進,要針對當前課堂教學中急需解決的難點、熱點問題。

⑵關於案例分析。

①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對案例中描述的事實、提出的問題,要運用教學理論進行分析,力求抓住要害,深入細緻地進行分析,論述進要畫龍點睛,把問題點明,道理說清,主題揭示出來。

②案例分析做到實事求是。案例分析要有求實精神,不誇大,不縮小,分析實在,要有針對性,把理論觀點自然地融會於分析之中,講求具體實在的小道理,不要空洞無物的大道理。

③要有獨到的見解。同一件事,可以引發不同的思考。從某種意義上說,案例的質量是由教師的素質所決定的。要在新理念的引導下,從錯綜複雜的教育現象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道出他人慾言而所不能言之的道理。

4、一篇好的教學案例的基本要求

主題目標明確;材料選取適當;案例描述真實;情節合情合理;案例構思巧妙;文字表達生動。

教學案例分析10

口語交際

本次口語交際是綜合性學習活動的繼續,話題是談談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學生通過最近一段時間的活動,有了一定的親身體驗,教師應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瞭解的事例來談。交流內容可分為兩部分:一是說說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二是說說自己應該怎樣愛他們。

話題匯入的方式可以根據教學實際靈活選擇:可以從課文《可貴的沉默》或《媽媽的賬單》匯入;可以運用抒情性的語言激情匯入;也可以先講述關於父母之愛的動人小故事,然後明確本次口語交際的內容。

交流過程中,可以先讓學生整理自己想說的內容,組織好自己的語言。注意引導學生具體生動地講述故事,努力用語言打動他人。還可以提醒學生口語交際中應注意的問題,如,談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可以只談具體的事情,也可以結合感受來談。學生談的比較多的可能是生病時的照顧,節日買禮物帶來的快樂等,這是一個方面,也可以引導學生談一談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父母對自己的愛。談應該怎樣愛自己的父母時,可以談談以前是怎樣做的,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的過程中,自己做了哪些關愛父母的事情,有什麼感受。如果自己在向父母表達愛時遇到問題或困難,可以提出來,互相交流,大家想辦法,出主意。

教師應注意關注情況特殊的孩子,如父母不在了或父母不在身邊的學生,單親家庭的學生等,儘量使他們同所有的學生一樣感受到親情和愛。

如果有條件,請父母一起交流,可召開一次別開生面的家長會,以幫助學生和家長加強溝通。

習作

習作是本次綜合性學習活動的組成部分,有口語交際課上的交流作為基礎,學生比較容易有話可寫。可以讓學生回想一下口語交際課上的發言,再確定自己要寫的內容。可以寫自己在口語交際課上交流的內容,也可以重新選取素材。

為幫助學生開啟思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顧本單元學過的課文或課外閱讀中接觸的相關文章,想一想這些文章在內容、形式上給自己的啟發;還可以嘗試運用自己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語句;也可以回想一下口語交際課上其他同學的發言,以拓寬思路。

動筆之前,可以組織學生就自己的想法與同學交流交流;寫完後,根據學生習作情況,讓學生把自己的習作讀給父母聽,並請父母提出修改意見。對習作的修改,可以在家長提出建議的基礎上,師生合作共同來完成。對本次習作,一要強調錶達真情實感,同時對有創意的表達要進行鼓勵;二要注意引導學生學習修改作文,引導學生對習作進行自改和互改,促進相互瞭解和合作,共同提高習作水平。

口語交際

這部分安排的內容是讓學生了解漢字一字多義的現象,明確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詞的意義。在第一組的第一個句子裡,光是隻、單的意思;在第二個句子裡,是光線的意思;第三個句子裡,是一點兒不剩,全沒有了的意思;此外,光還有多個意思,(1)景物:如,風光;(2)光彩;榮譽:為國增光;(3)比喻好處:沾光;(4)敬辭,表示光榮,用於對方來臨;(5)明亮;光明;(6)光滑;光溜:這種紙很光;(7)身體露著:光著頭。

在第二組的第一個句子裡,抽是把夾在中間的東西取出來的意思。在第二個句子裡,是(植物)長出的意思;在第三個句子裡,是打的意思。此外,抽還有(1)從中取出一部分:抽查;(2)吸:抽菸;(3)收縮:這件衣服剛洗了一次,就抽了不少。

教學時,可讓學生先讀讀這兩組句子,再讀讀學習夥伴的話,看自己能否發現這些特點。教師可以仿照例子說一些類似的句子,也可以讓學生試著說一說,如,第一組:媽媽不光為我做飯洗衣服,還教我讀書。明亮的燈光,灑在我的作業本上。我很快就把飯吃光了。第二組:爸爸從書架上抽出了那本他最珍愛的書。小麥抽穗了。他把鞭子揮一揮,猛抽了一下。

日積月累

讀讀認認目的是歸類識字。要求認識的字基本上是帶木字的形聲字,可根據形聲字的特點進行指導。可以讓學生先說說要求認識的字都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再借助拼音,自己讀準字音,同桌互相檢查,然後教師抽查本班學生認讀情況。桐、桑、棕、橡是後鼻音,桑、棕是平舌音,注意引導學生讀準。可以讓學生在讀韻文的過程中瞭解一些關於樹木的常識。

讀讀背背欄目中配合本單元專題,選編了樂府詩《遊子吟》,詩的大意是,孩子要離開母親遠行,母親一針一線仔細地為他縫製衣衫,針腳縫得密密的,擔心他不能早日歸來。母親的關懷就像春天的陽光,哺育了小草,這樣無私的母愛,做子女的如何能報答得盡?可讓學生大致瞭解詩意,然後把全詩背下來。也可以找一些相關的詩詞名句讓學生積累。

展示臺

教材提供了幾種展示綜合性學習活動成果的方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必受示例限制。應根據本班教學實踐,靈活選擇展示的方法和方式。每個活動小組可以選擇自己的方式,教師可在瞭解學生活動情況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進行選擇。可以讓學生在全班彙報之前進行組內演練,請其他同學進行評價,教師參與其中,相機進行指導,讓成果展示的同時展現學生的自我風采,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心理素質。在展示的過程中,可引導學生進行交流,使學生在交流中互相啟發,互相學習,共同進步。還可以跟口語交際和習作結合起來進行,如,可以請學生朗讀優秀習作。建議把成果展示與對綜合性實踐活動的總結和反思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回顧本次活動的過程,把活動成果與參與程度、態度、合作意識等各方面結合起來,進行適當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教師的評價以鼓勵為主,同時巧妙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並鼓勵他們在今後的學習中爭取做得更好。

教學案例分析11

1 分析化學教學現狀分析

目前來講,分析化學課程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其具體表現為:

分析化學的教材內容是以化學反應四大平衡理論為基礎來講述四類滴定分析方法,其課程內容與無機化學部分內容有相當多的重複性;在分析化學中學會正確取樣、預處理是解決問題的核心,但是在分析化學理論知識的教學中,往往側重於對樣品的定量分析方法的講授,而對分析樣品如何採集、處理及分析結果處理的內容講得較少,而分析結果是否準確與樣品的正確採集、預處理密切相關,如果缺乏樣品的正確採集、預處理知識,將使得一些學生面對具體樣品時束手無策不能將已掌握的分析方法很好的應用;在實驗這部分驗證性實驗較多,綜合設計技能訓練實驗較少,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去思考去創新;教學方法上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方法,教師一人唱獨臺戲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學習積極性不高,由於缺乏思考上課所學知識很快遺忘了;在評價考核上方法單一,不強調過程學習只注重期末一考定乾坤,教師的主觀影響太大學生不是積極主動地拓寬知識面,而是被動地接受知識,沒有突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養成學生懶於思考的陋習,不利於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不要說創新能力的培養與提高。

2 案例教學法引入的必要性

對於分析化學課程而言,只有在將理論正確、靈活地運用於實際的過程中,才能切實提高學生對實際問題分析處理的能力,鑑於上述問題以及分析化學課程教學目的,富有啟發性和探索性的案例教學很適合分析化學課程教學,它不但有利於破除以教材為中心的唯書式的教學模式,能將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改革融為一體,而且有利於貫徹理論聯絡實際的教學原則。

案例教學法近年來在法律、管理、經貿等領域的教學活動中得到了較多的推廣和應用, 而在理工類課程的教學活動中運用不夠。當前,分析化學作為我校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應用化學、環境科學、藥學專業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 在學生的知識體系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若沿用原有教學方法和教材內容,學生接觸實際分析化學工作後,由於對實際樣品分析過程缺少全面性瞭解,就會出現學無所用的情況,對大學教學的實用性和合理性產生落差。為改變這種現狀,嘗試在分析化學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法,通過一個或多個完整案例的分析和實踐,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將案例作為媒介,輔助學生將學到的分析化學基本原理和方法靈活地用於解決科研、生產中的分析問題,在面對實際的分析工作時能像一個分析化學家那樣思考並解決問題。一個完整的分析案例包括分析方法選擇、試樣採集與製備、樣品分析測定、分析結果資料處理和質量保證與控制幾個步驟,將基本理論與具有很強指導意義的例項相結合, 培養學生辨別是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

3 案例教學法的實施

案例教學實施:在案例教學過程中,案例的引入、展開、探討需要佔用較多的時間,而上課時間有限。所以在有限的時間內,老師既要讓學生了解過程,更要讓學生掌握知識,領會技巧,這兩者一般很難兼顧。課前將相關資料發給學生, 要求學生針對案例查閱有關資料, 閱讀案例及相關背景材料, 並確定自己的解決思路, 探尋自己的'解決方法。在課堂上, 指導學生分組討論, 對案例進行初步分析。

案例涉及學生已有理論和技術水平的程度:如在生活中補鈣的效果關係到人的健康,而人體所需的鈣以奶和奶製品最好,不但含量豐富而且吸收率高。因此提出案例研究某些奶製品中的鈣含量。首先提出問題,對貴陽市品牌山花、好一多牛奶中鈣的測定我們可以採用哪些方法?查閱資料,確定具體的測定方法,化學分析法有KMnO4 氧化還原滴定法、EDTA 絡合滴定法,進一步引匯出兩種滴定方式:直接滴定法和間接滴定法。還可以採用儀器方法中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通過三種方法可以測定同一種物質比較,加深對案例所涉知識點的認知程度,又培養了學生綜合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各種分析化學實際問題的能力。另外,案例教學是通過分組進行的,在討論中讓學生學會了與人的溝通,這也培養了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又引入貴州省有些地方為什麼是結石病高發區,如何用分析的方法來說明這個問題,自然引入水的硬度的測定,可以採用哪些方法測呢? 水樣的來源及其環境分析,可讓學生注重實際情境下的多重影響因素,以理論為基礎,針對實際問題思考外部因素;分析水樣中各種離子的定性檢測方法及其共存條件,以及對共存離子的掩蔽方法的比對,根據分析的目的,選擇不同的分析方法;對水硬度測定的配位理論分析定位,確定具體的測定方法與測定條件。

除了化學分析方法還可以採用哪些儀器分析的方法進行測定?引入儀器分析的方法有:光學分析法(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法、ICP - AES 法)、離子色譜法(IC)、電化學分析法(自動電位滴定法、離子選擇性電極法),讓學生比較各種方法的特點,實際應用時靈活選擇。又如工業用水中鐵的測定,地殼中含鐵量(Fe)約為5.6 %,分佈很廣,但天然水體中含量並不高。實際水樣中鐵的存在形式是多種多樣,可以在真溶液中以簡單的水合離子和複雜的無機、有機絡合物形式存在。也可以存在於膠體,懸浮物和顆粒物中,可能是二價,也可能是三價的。而且水樣暴露於空氣中,二價鐵易被迅速氧化為三價,樣品pH 3.5 時,易導致高價鐵的水解沉澱。樣品在儲存和運輸過程中,水中細菌的繁殖也會改變鐵的存在形態。樣品的不穩定性和不均勻性對分析結果影響頗大,因此必須仔細進行樣品的預處理。方法的選擇:原子吸收法操作簡單、快速、結果的精密度、準確度好,適用於環境水樣和廢水樣的分析;鄰菲囉啉光度法靈敏、可靠,適用於清潔環境水樣和輕度汙染水的分析;汙染嚴重,含鐵量高的廢水,可用EDTA 絡合滴定法,避免高倍數稀釋操作引起的誤差。

4 將案例教學融入課程成績評價體系

為了提高學生平時學習的主動性,將過程學習考核由原來佔總成績權重的30 %增加到60 %,期末卷面成績的權重則由70 %降為40 %,這樣在平時教學中增加討論課環節,老師將討論的內容給一個大方向,同學們根據生活中存在的問題給出解決的方法,將案例教學與應用緊密聯絡,大大激發了同學們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從過去的期末應付考試變成學習過程中解決問題的知識要求,培養了自主學習的能力。

分析化學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課程,以典型化處理而形成的一種特定的教學案例調查、閱讀、思考、分析、討論和交流等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以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總之,通過案例學習可以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和認識深度。

教學案例分析12

案例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片段

學生被分為6人一小組,每人手上有6根小棒。 A教學:

師:大家手上都有6根小棒。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呢? 生動手操作。

師:好!把剛才操作的過程在小組中交流一下。 B教學:

師:大家手上都有一些小棒,試著按要求進行平均分操作。要求是:平均分成1份,2份,3份,4份,5份,6份,並且不能損壞小棒。看那組最迅速。

學生開始分。有的很快地分好,有的開始小聲議論。 師:有困難嗎?

生1:平均分成4份不好分。 生2:平均分成5份也不好分。

師:是啊!有的多,有的少,不是平均分。最好怎麼辦呢? (生)

師:好!同組內的小棒可以相互借調。再試試看。 (生活動。)

師:哪個小組願意來交流一下,你們的4份是怎麼平均分的? 分析:學生是由於需要而主動地合作交流,還是被老師安排去合作交流,兩種心態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怎樣激發學生合作交流的積極主動性?我感覺有兩點值得我們去關注:

1、讓問題更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數學教學中的合作交流不能等同於日常隨意性的談話,它應具有一定的學習目標的指向性,是為解決某個具體的問題而進行的合作與交流。因此,教學中要不斷地讓學生產生思維的困惑,讓他們在思維的壓力下,主動地想到與別人的合作與交流。案例教學中,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只有1種分法,讓他們交流什麼呢?只會不斷地重複。而要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5份,卻是個傷腦筋的事。老師建議重新調劑,怎樣調劑呢?小組成員之間必然要交流和合作。特別是平均分成4份,需要另一個人全部拿出,或者有4人拿出一根,剩下一位同學拿出2根,其間的討論一定會熱烈。“方便別人,也就方便了自己”,在這裡不是很好地得到了體現嗎?

2、以組間競爭促組內合作。競爭和合作並不是一對相互排斥的概念,而是可以相互促進的。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集體觀念,可以通過競爭的機制去增強學生對集體的責任感和榮譽感,即用外部的壓力去促進內部的團結。案例的B教學,引進了小組之間的競爭機制,這樣就會促使小組成員之間主動地採取分工合作的方式,而無須再由老師去安排合作,組織交流。試想,在案例的B教學中,如果老師說的是“看哪位同學最快?”,他們之間的合作交流狀況將會如何呢?所以在小組學習後全班交流的時候,老師關注的一定要是小組的整體意見而非個人。評判也應以小組為單位。

【2】教學過程:

聯絡生活,自求新知

1 、引入除法:

師:我們班的小朋友真能幹,剛才我們一起通過平均分的活動,幫助聰聰解決了 一個大問題。這樣的問題能不能用一種方法直接計算呢?誰可以告訴大家呢?

情況一:生答:除法 策略一:師讚賞:看來你們平時在生活中非常愛蒐集數學知識,並能合理的運用,你們真了不起!今天就一起來研究這種計算方法。(板書課題:除法) 情況二:沒有學生回答。策略二:師神祕的說:那我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個計算家族的`新成員給你們認識,它就是除法,今天就一起來研究這種計算方法。(板書課題:除法)

2 、除法算式的讀寫。

師:以前我們學過加、減、乘法,它們都各有自己的符號 “+” 、 “―” 、 “×” ,那除法有它自己獨特的符號嗎?有同學知道嗎?願意上來寫寫嗎?

情況一:學生會寫、會讀。策略一:請幾個會寫的學生上來寫。你們能說說在寫除號時應注意些什麼嗎?生答,師可根據具體情況加以強調。師:除號已經會寫了,那麼要把 “12 個桃子平均放在 4 個盤子裡,每盤放 3 個 ” 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應該怎樣寫呢?全體學生試寫。師巡視。請一生上臺板書:12÷4=3 師:你們同意他寫的這個算式嗎?那誰來說說算式中各個數字的含義呢?那麼能大聲的讀給老師聽聽嗎?全體學生一起讀。師:對!這個除法算式讀作 12 除以 4 等於 3 。(同位之間互相讀一讀)情況二,沒有學生會寫、會讀。策略二:師:今天老師就給你們介紹除法的符號,它就是 ÷ ,叫除號。學生練寫,教師巡視。師:除號已經會寫了,那麼要把 “12 個桃子平均放在 4 個盤子裡,每盤放 3 個 ” 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應該怎樣寫呢?師介紹除法算式的寫法,全體學生試寫。師巡視。師介紹除法算式的讀法。全體學生一起讀。

3 .鞏固加深。

( 1 )讓學生拿出 12 根小棒,要求同位之間平均分成 2 份、 3 份、 6 份,看每份是多少?每分得一種結果,自己寫出除法算式,再讀一讀。

( 2 )師:如果是把 12 個桃子平均分成 12 份,結果是多少?( 1 個)那算式又該怎樣寫呢?

4 、應用,加深對新知的理解。

教科書第 18 頁的 “ 做一做 ”

a .活動要求:

a 、同位之間把 18 根小棒代替餅乾依次平均分成 3 份、 2 份、 6 份。

b 、根據分的結果填寫除法算式。

b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c .彙報結果。

d .小結[教學反思]

今天這節課下面我就從教學過程的幾個部分進行反思:

本節課教學中我組織學生聯絡生活,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有效的 “ 說 ” 。

“ 聯絡生活,自求新知 ” 這個環節是我在設計時的重點,就想突出 “ 知識讓學生有效的說出來 ” ,在實際操作中非常理想,是整節課的亮點。整個環節我都讓學生緊密聯絡自己生活中知道的有關除法的知識有效地說,首先學生在我設計的 “ 我們班的小朋友真能幹,剛才我們一起通過平均分的活動,幫助聰聰解決了 一個大問題。這樣的問題能不能用一種方法直接計算呢?誰可以告訴大家呢? ” 這樣一個對於他們而言極具挑戰性又富有表現自我的問題下說出了新的計算方法 ―― 除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體驗到成功,激發了他們的動口說出數學的慾望,緊接著學生在老師一個接一個的問題情景中有效的說出了除法的符號、寫法、讀法及其意義,使這些枯燥的數學知識通過孩子們的口生動的說出來了。在整個環節中學生髮現問題時讓其他的同學幫忙,或者是師生一起解決。課堂上學生學習熱情高漲,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大家的努力下一起學習新知,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合作的精神。學生在我的富於極具挑戰性又富有表現自我的問題中真的是將這節課的知識自己大聲說出來的,從學生那堅定而自信的聲音中我知道學生真正是在生活已經掌握了這些知識,只不過是通過今天的學習,將這些零碎的知識建構成了知識框架。

教學案例分析13

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對課堂教學需大膽革新,這節課的勝利,我們可以發現它有一個很大理論支撐,那就是新課程規範的精神。課中明顯突出和實踐了“美術課程是人文性質的課程”,將美術教學從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中解放出來,使之融合在更為豐富而多元的人文背景中。

如課一開始,教師就讓同學帶著問題進課堂、充沛發現疑問,對面具質疑。接著,教師就利用現代多媒體課件,詳盡地展示了古今中外豐富多彩的面具實物,生動形象的傳送著古老面具神祕文化和現代面具藝術浪漫狂歡的想象力、發明力。在這樣的情景中同學感動著,在浸潤多元的文化中,主動探究,思維噴發著發明火花。往日那些以傳授美術知識和體能為唯一目的的影子不見了;往日教師滿堂灌,一杆子講到底的教法不見了 ,體現的更多的是師生民主的交流,同學間的相互合作和興趣濃濃的探究質疑。理解新課程創導的方向,課就在這樣生動有趣、有效合作、激情探究、率直髮明中不時推進。

又如,教師在對面具製作資料的'選擇上動透了腦筋,從類別有竹、木、紙、泥、棉毛、布、金屬、自然植物、蔬果種子等等;從形態上有方、圓、長、短、粗、細、塊、線等,豐富多元,而且這些資料都是日常生活廢棄物,既體現了環保教學的新理念,又為同學自主發明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再有,在教學實踐發現中,大膽地鼓舞同學對教師帶來的多件面具範例進行拆解。探究面具範例的造型特點和 製作方法,瞭解“是什麼資料做的”、“底坯是什麼”、“裝飾物可以用哪類”、“各種風格與資料選擇的關係、”“怎樣貼上、綁紮上去的”、等各種疑問。由於資料集中堆放,每個同學“發現巧用”‘“看誰是發明能手”’故而同學們踴躍參與,積極競爭。小組間的合作,男女間的互助,前後間的照應,加上教師時而參與這一組,時而加入那一隊,有意煽情調動了場上的氣氛,喚醒發明潛能。

遺憾的是我們有好多教師存在對新課程的認識不清,理解太淺,或從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形式主義現象,口頭上講“大家討論討論”、“你有問題請提出來”、“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實際上還是不放心,怕同學放開後收不住,怕時間拖延完不成教師自身設想的目標。問題一提出,沒等同學考慮,教師就接著望下講,生怕完不成任務,生怕同學質疑問難收不了場,生怕課堂因此“亂”起來。

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這樣告訴我們:“在人的心理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是希望自身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素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是需要特別強烈。”讓我們給同學多一些參與機會;多一點探究的空間;多一次實踐需要的滿足;更多一些個性的張揚和發明激情的宣洩

教學案例分析14

課程改革後,“估算”教學受到了普遍的重視。國小教材中求近似數的方法,主要是四捨五入法,估算時,也大都是用四捨五入法求近似數進行估算。實際上,求近似數的方法,還有進一法,去尾法等,估算時,也經常根據具體情況,用不同的求近似數的方法進行估算。

教學過程主要是組織學生圍繞教學內容切實展開探索活動,充分模擬生活情景放手讓學生學習加法估算的基礎上,運用該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感到學有所用。

通過對課堂教學案例的探索,我們深深體會到新課程改革的魅力所在。

(1)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這句話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說的,也說明了學習應該是學生自己的實踐活動。以往教科書上枯燥的例題讓學生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而現在新課程改革,我們應該更加關注學生會關心什麼、經歷了什麼、對什麼感興趣、在生活中想要發現些什麼。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學得積極主動,才會學得興趣盎然。

(2)估算源於生活。

“估算”的內容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有著極其廣泛的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對量的描述,很多時候只要算出一個與精確數比較接近的近似數就可以了。這堂課的教學,讓學生把自己的經歷和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結合起來,因此培養了學生的素質和能力。本節課我設計了:估算教室的人數——估算媽媽買東西帶的錢夠不夠——估算參加運動會的人數——估算啦啦隊的人數——估算水彩筆的枝數——估算寫大字的字數——估算買禮物的錢數等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富於校園生活氣息的情境,使學生輕鬆自然地進入生活中數學問題的探究,去積極發現、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同時使學生的'身心得到了健康向上的發展。

(3)演算法的多樣化。

“演算法多樣化”是數學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是指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鼓勵學生探索不同的方法,並不是讓學生掌握多種方法。在教學中我們要相信學生、尊重學生,發掘和鼓勵演算法的多樣化、個性化。如:估算媽媽帶的錢夠不夠,有的分別估算出熱水瓶、燒水壺、水杯的價格再加起來和100元比較;有的從100元裡去掉熱水瓶、燒水壺的大約錢數,剩下的錢和水杯的價格比較;有的把三種物品的價格加起來再估算;有的用口算估算等等。由於學生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和思維能力各不相同,不同的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運用也各不相同,教師要營造一個自由、平等、開放的集體氛圍,充分樹立他們的自信心,鼓勵學生的不同見解,只要符合科學性,教師都應尊重學生的選擇,體現新課標中以人為本的新理念,使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當然,完美的課是不存在的,反思整個教學過程,仍有許多不足之處。這節課上,我覺得留給學生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還不夠,對“弱勢群體”關注不夠,聽不到“學困生”求助的聲音,不能不說是一種缺憾。雖然在教學中注意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但是,某些環節沒有發掘學生內驅力,導致學生來不及細想。要真正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紮實,學得愉快,首先還需教師從觀念上轉變過來,多引導,少包辦。

相信我們課堂教學案例的剖析與反思,對新課程的改革會向更縱深層次探索與發展。

教學案例分析15

口語交際·習作

這次口語交際和習作,是讓學生說、寫自己喜歡的小動物,要求是能抓住動物的特點,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在學習本組課文的時候,應相機引導學生認真觀察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注意發現它們的特點,並在口語交際和習作時,交流自己的發現。

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這樣安排教學過程。

1、利用課文匯入:我們已經讀了幾篇寫小動物的文章,你能簡單地說說它們的特點嗎?為什麼我們如此瞭解它們的特點呢?就在於作者抓住了每一種動物的特點來寫。你喜歡哪種小動物?能告訴大家它有什麼特點嗎?通過交流開啟學生思路。

2、學生各自說說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是什麼,然後讓想說同一種小動物的學生組成一個小組,相互交流這種動物的特點。教師深入到各個小組內,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來說,可以說外形,可以說脾氣,也可以說怎樣進食、怎樣嬉戲、怎樣休息等。教師要拓展學生的思路,引導學生充分地說出自己的發現。

3、小組推出代表在班上彙報,師生共同評價學生對動物特點的把握,還可以評價表達的方式、用詞等。

4、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學生寫寫自己喜歡的小動物,要注意寫出動物的特點,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可以引導學生回顧本組幾篇課文的表達特點,如,《白鵝》《白公鵝》《貓》抓住動物特點先總述後分述的表達方式,幾篇課文中明貶實褒的表達方法,以及前後對比的方法。

5、習作欣賞評價。學生寫完後,組織學生讀自己的習作,師生一起欣賞評價,然後進行修改完善。

為了更好地學習、借鑑本組幾篇課文的表達特點,也可以把口語交際和習作安排在我的發現後面進行教學。

我的發現

這項活動的目的是引導學生髮現句子的特點,讀懂句子,體會句子的含義,學習明貶實褒的表達方式。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讀這三個句子,說說小林和小東從中發現了什麼,想到了什麼,進而體會句子的表達方式;然後讓學生到本組課文中找一找,看看是否也發現了這樣的句子;還可以引導學生想一想:你在課外書中讀到過這樣的句子嗎?你在生活中發現誰說的話也有這種特點?在學生充分交流各自發現的基礎上,師生共同小結:這樣明貶實褒的表達方式,不僅使句子富有幽默感,還能很恰當地表達出對事物的喜愛之情,更有親暱的味道。

日積月累

這次積累的都是關於動物的成語。16個成語中出現了龍、鳳、虎、貓、馬、牛、鳥、雞、鼠等9種動物。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自己讀一讀成語,藉助字典把成語讀正確。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讀準字音,如,天馬行空的行讀xíng,調虎離山的調讀diào。然後讓學生說說這些成語有什麼共同的特點,使學生意識到這些成語中都含有動物名稱,增加學習的趣味性。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還可以讓學生說說知道哪些成語的意思,並試著用一用,以幫助學生在運用中鞏固。學生將成語記熟之後,還可以繼續交流自己平時積累的包含動物名稱的其他成語,以豐富詞語積累,激發主動積累成語的興趣。

趣味語文

這篇短文寫的是蘇東坡便裝到寺廟去遊玩,寺廟的`住持對待他先後採取了三種不同的態度,後來蘇東坡以一副對聯來回敬住持,令其哭笑不得。

教學時,首先讓學生獨立閱讀短文,把短文讀熟;然後結合有關詞句說說故事哪裡有趣。要允許學生有自己的感悟。有的學生可能覺得住持的做法有趣,他為人勢利的嘴臉那麼鮮明地表現了出來,令人發笑;有的學生可能覺得蘇東坡的對聯有趣,用的全是住持說的話,不僅照住持的請求寫了對聯,還不動聲色地諷刺了他;也可能有的學生覺得住持後來的表情有趣,哭笑不得,自己把自己弄到了如此尷尬的地步只要學生說的有道理,就說明他們體會到了文章的妙處。

這個故事短小有趣,可以鼓勵學生練習講述,課後講給別人聽,進行語言積累。還可以引導學生根據短文內容,給短文加上一個合適的題目。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