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夜教學案例分析

來源:果殼範文吧 2.86W

 【教學設計背景】

靜夜教學案例分析

新課標明確提出了以人為本的教學指導思想,怎樣在教學中貫徹這一指導思想呢?結合教學實踐,我發現對於老師提出的問題,學生大多不感興趣。可一旦讓他們提問,他們就七嘴八舌的問題一堆。與學生勾通之後我才明白,老師提出的問題並不是他們真正想了解的,他們自己提的才是他們最需要解決的問題,這才是以人為本。

但緊接著又出現了一個新的問題:課堂上的時間有限,不能儘讓學生無目的的提一些無價值的問題。那麼,怎麼做才能既發揮學生自主探究文字的主動性,又引導學生有效的閱讀文字,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呢?在《靜夜》的教學中我進行了一些嘗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課堂實錄】

  一、創設情境匯入

師:廣袤無垠的星空充滿了神祕、浪漫的氣息。早在遠古時代,人類就有了仰望夜空的習慣。戀人們喜歡在星空下散步,竊竊私語;快樂的人們喜歡在星空下點起篝火,載歌載舞;孤獨者則在夜空下痛苦著、彷徨著、迷茫著那麼,我們偉大的詩人郭沫若先生又在星空下想些什麼呢?讓我們走進《靜夜》,去品味詩人心中的滾滾思潮。

(課件播放有關宇宙、星空的圖片。)

 二、研讀詩歌,品味語言,豐富想象

  1、師: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詩歌,思考:

  你從詩中讀出了什麼?

閱讀提示(幻燈出示):

⑴ 內容:詩裡寫了哪些景物?是圍繞什麼特點寫的?

⑵ 語言:

① 音樂美:是否押韻?押哪些韻?

② 用詞美:你認為詩中哪些詞用的最美,為什麼?

③ 句式美:你認為詩中哪些句式有特殊的意韻,為什麼?

⑶ 情感:你從詩中讀出了怎樣的情感?

⑷ 其他:

① 你從詩中讀出詩人是個怎樣的人?

② 你對哪些詞、句有不理解的地方?

 2、以下節選了關於內容、情感的部分討論。

  生1:詩歌用一組喜景表達了一種喜悅之情。

生2:我反對她的意見。這一組優美的景物構成了一種朦朧的哀愁,對月流珠就是印證。

生3:從對月流珠可以看出詩人要表達的是一種絕望。

師:大家的說法似乎都有依據,但哪一種說法最準確呢?大家記住對詩歌情感的理解一定要與寫作背景相結合。轟轟烈烈的,呼喚民主、自由的五四運動結束了,但中國的現狀並沒有改變。面對這樣的.現實,在日本留學的郭沫若寫下了《靜夜》。請同學們結合背景再讀詩歌,體會情感。

生1:我覺得是一種朦朧的哀愁,詩人對國家的前途並未絕望。

生2:我覺得還有一種隱隱的思鄉之情。詩人一定想回國做一些事。

 3、教師小結,出示板書:

  寫實:月光──松林──白雲──疏星

想象:天河──海霧──鮫人──流珠

感情基調:恬靜、憂愁

 4、幻燈出示郭沫若《星空》中的部分詩句,分別請四個同學朗讀,請其他同學思考:《星空》這一詩集有何共同點?

  詩讀完後,學生一致認為在這本詩集中詩人賦予星空以渺遠、清寥、可望不可即的特徵,表達了一種縹緲、空虛、寂寞、孤獨、憂鬱的思緒。星空構成了郭沫若詩中獨特的意象。

  三、訓練朗讀,體會意境

  1、師:請再次自由朗讀,分小組討論:

你認為該怎樣朗讀這首詩?並請按照你的想法朗讀一段。老師倡導的是個性化的朗讀,希望同學們都能讀出自己的風格。

討論提示(幻燈出示):

⑴ 詩歌的主題。

⑵ 語速:哪個詞該慢,哪個詞該快?

⑶ 停頓該怎樣劃分?

⑷ 重音:哪些詞要重讀?

2、在學生充分發言的基礎上,聽範讀,總結(幻燈出示):

舒緩、柔和:節奏舒緩,不宜強。

聲音不宜大。

速度不宜快。

3、自由朗讀,準備進行朗讀挑戰賽。

朗讀挑戰賽就是向班裡的某一位同學發出挑戰,可以是同水平的,或者是比自己水平高的。也可以是課前商量好的。用鼓掌的分貝高低來評判勝負。

 四、總結評價

  鼓勵敢於發出挑戰的勇士們!鼓勵取得勝利的成功者!指出失敗者的優缺點,鼓勵他們再接再厲!

 五、作業

想象鮫人流淚的原因,把它寫成一個美麗的故事。

【教學反思】

  1、在教學過程中,我堅持以人為本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指導思想。我相信學生自己提的問題才是他們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我以文字為載體,只提出討論的大致方向,至於具體研究哪一方面,討論什麼都由學生自己決定。

2、我強化教學過程的民主性,給學生創設一個安全、平等的對話環境,倡導學生的自 主合作探究。在學生的表述中、思維過程中,我鼓勵學生從新的方向、新的角度、新的途徑進行思考,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獨特的思考能力和嚴謹的語言組織能力。

3、對學生不接受的意見不勉強其接受。因為對文字的理解是受到生活經歷、知識水平等各方面因素影響的。隨著學生的成長會不斷的發展。尤其在朗讀方面,過多的否定會限制學生的創造力,使之不敢進行多方面的嘗試,因此,只要把握住基本原則即可。

熱門標籤